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由意義徹底轉變到理論不可共量
From MEANING VARIANCE to INCOMMENSURABILITY of THEORY
作者 方珮齡
Fang, Pei Ling
貢獻者 林正弘
Lin, Cheng Hung
方珮齡
Fang, Pei Ling
關鍵詞 不可共量
意義轉變
理論比較
Incommensurability
Meaning variance
Comparability of theory
日期 1994
上傳時間 29-Apr-2016 09:37:35 (UTC+8)
摘要 在提出不可共量這個觀點的初期,孔恩陳述其論點的方式引來了許多的批評與爭辯;然而,究竟是因孔恩語意不明,所以才引發了許多的討論﹖或者是,這個觀點本身的確蘊涵了孔恩所不願意承認的命題﹖關於這一點,本文意圖處理的問題是─「理論不可共量」是否蘊含「理論不可比較」這個結論﹖對於這個問題,孔恩的立場是「理論不可共量」這個命題並未蘊涵「理論不可比較」;而他所採取的論證方式則是─理論不可共量意指「兩個理論間部份的同型異義字無法互相翻譯」,但卻可以透過詮釋的方式重構或了解一個過時的理論;就此而言,理論不可翻譯的情況並未蘊涵理論不可比較。多數人對孔恩所提出之「不可共量」的理解是:「理論不可共量」蘊涵理論不可比較。論者所採取的論證途徑大致有兩種:ぇ以否定「不可翻譯」來否定「不可比較」;え直接否定「理論不可比較」。二種途徑才可能對孔恩的論點做一有效的反駁。我反駁孔恩論點的做法是以否定「指涉固定」為出發點。我的基本主張是:字詞,特別是高階抽象的理論性字詞,其指涉對象在理論改變以後很難確認其指涉的同一與否;因此,宣稱「其依舊指涉同一個對象」是很難獲得支持的。本文討論這個問題的方式是─先將孔恩對「不可共量」的論述做一釐清,並架構出一個可能的論證形式;接著,檢視該論證形式所依賴的前提之合理性;最後則是論證:如果我所提出的「理論不可共量」之論證形式是有效的,並且其前提是合理的,那麼,「理論不可共量」的確蘊涵「理論不可比較」這個結論。在關於「理論比較」這個問題上,我認為孔恩所宣稱的可比較無論如何無法滿足一般論者所主張的「比較理論」的要求;況且,孔恩所承諾的「理論可以比較」的程度,根本上已經超過了「理論不可共量」這個論點所能承諾的範圍。而歸根究底的說,孔恩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允諾,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其立場上的搖擺不定─究竟要成為一個實在論者或者反實在論者﹖儘管孔恩宣稱自己是個「堅貞的實在論者」,但許多實在論者所共同接受的命題,卻唯孔恩所堅持反對;而這樣的反對立場使得孔恩更接近反實在論者,但是他將「理論轉變過程中之指涉對象的確定」這個問題過度簡化的態度,又使得該立場與其反實在論的傾向互相衝突。因此,在孔恩的理論內部存有其難以化解的矛盾。
描述 ç¢©å£«
國立政治大學
哲學系
8015400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32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正弘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in, Cheng Hu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方珮齡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Fang, Pei L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方珮齡zh_TW
dc.creator (作者) Fang, Pei Lingen_US
dc.date (日期) 199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9-Apr-2016 09:37:35 (UTC+8)-
dc.date.available 29-Apr-2016 09:37:3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9-Apr-2016 09:37:3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332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793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015400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在提出不可共量這個觀點的初期,孔恩陳述其論點的方式引來了許多的批評與爭辯;然而,究竟是因孔恩語意不明,所以才引發了許多的討論﹖或者是,這個觀點本身的確蘊涵了孔恩所不願意承認的命題﹖關於這一點,本文意圖處理的問題是─「理論不可共量」是否蘊含「理論不可比較」這個結論﹖對於這個問題,孔恩的立場是「理論不可共量」這個命題並未蘊涵「理論不可比較」;而他所採取的論證方式則是─理論不可共量意指「兩個理論間部份的同型異義字無法互相翻譯」,但卻可以透過詮釋的方式重構或了解一個過時的理論;就此而言,理論不可翻譯的情況並未蘊涵理論不可比較。多數人對孔恩所提出之「不可共量」的理解是:「理論不可共量」蘊涵理論不可比較。論者所採取的論證途徑大致有兩種:ぇ以否定「不可翻譯」來否定「不可比較」;え直接否定「理論不可比較」。二種途徑才可能對孔恩的論點做一有效的反駁。我反駁孔恩論點的做法是以否定「指涉固定」為出發點。我的基本主張是:字詞,特別是高階抽象的理論性字詞,其指涉對象在理論改變以後很難確認其指涉的同一與否;因此,宣稱「其依舊指涉同一個對象」是很難獲得支持的。本文討論這個問題的方式是─先將孔恩對「不可共量」的論述做一釐清,並架構出一個可能的論證形式;接著,檢視該論證形式所依賴的前提之合理性;最後則是論證:如果我所提出的「理論不可共量」之論證形式是有效的,並且其前提是合理的,那麼,「理論不可共量」的確蘊涵「理論不可比較」這個結論。在關於「理論比較」這個問題上,我認為孔恩所宣稱的可比較無論如何無法滿足一般論者所主張的「比較理論」的要求;況且,孔恩所承諾的「理論可以比較」的程度,根本上已經超過了「理論不可共量」這個論點所能承諾的範圍。而歸根究底的說,孔恩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允諾,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其立場上的搖擺不定─究竟要成為一個實在論者或者反實在論者﹖儘管孔恩宣稱自己是個「堅貞的實在論者」,但許多實在論者所共同接受的命題,卻唯孔恩所堅持反對;而這樣的反對立場使得孔恩更接近反實在論者,但是他將「理論轉變過程中之指涉對象的確定」這個問題過度簡化的態度,又使得該立場與其反實在論的傾向互相衝突。因此,在孔恩的理論內部存有其難以化解的矛盾。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孔恩著作縮寫表-----i
     引言-----ii
     第一章 對孔恩的「不可共量」概念之澄清-----11
       1.0 引言-----1
       1.1 對「不可共量」的釐清-----2
       1.2 不可共量與意義理論關係的初步釐清-----14
       1.3 理論不可共量的論證-----28
     第二章 字詞意義徹底轉變概念的說明-----38
       2.0 引言-----38
       2.1 孔恩所預設的語意概念-----39
       2.2 意義徹底轉變的說明-----51
       2.3 意義的「轉變與守恆」之間的爭論-----54
       2.4 孔恩對意義轉變的可能論證-----78
     第三章 由意義的轉變到語意的不可共量-----89
       3.0 引言-----89
       3.1 孔恩的翻譯條件之恰當性-----89
       3.2 語彙結構的限制與不可翻譯-----97
     第四章 理論不可共量-----104
       4.0 引言-----104
       4.1 由語意不可共量到理論不可比較-----104
       4.2 局部不可共量和理論不可比較的問題-----109
     結論-----111
     參考書目-----112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32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不可共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意義轉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理論比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Incommensurabili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eaning varianc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mparability of theoryen_US
dc.title (題名) 由意義徹底轉變到理論不可共量zh_TW
dc.title (題名) From MEANING VARIANCE to INCOMMENSURABILITY of THEOR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