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當代日本「批判佛教」研究:以「緣起」、「dhatu-vadu」 為中心之省察
An Enquiry on Critical Buddhism in Contemporary Japan
作者 呂凱文
Lui, Kai Wen
貢獻者 林鎮國
Lin, Chen Kuo
呂凱文
Lui, Kai Wen
關鍵詞 法界
緣起
場所
Dharma-dhatu
Pratityasamutpada
Dhatu-vada
Topos
日期 1994
上傳時間 29-Apr-2016 09:37:37 (UTC+8)
摘要   在東亞佛教傳統中,「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眾生佛性本平等」幾乎是一項普遍被接受的信念,而這強調「佛性」論或「平等」觀的思想正是「如來藏思想」的特色,至於《起信論》「本覺思想」所指出「眾生本來覺悟」的教義更是在漢語系佛教經典所流行的國度產生深遠的影響。然而在八十年代中期,日本駒澤大學佛教學部的谷憲昭和松本史朗教授倡導所謂「批判佛教」,企圖從原始佛教的教義來批判東亞傳統佛教的「如來藏」、「本覺」、「唯識」和「禪宗」等思想,他們認為這些思想實違背佛陀「無我」、「緣起」的教義,因此日本佛教界和學界唯有拒絕這些「偽佛教」思想,才能回歸佛陀本懷。另一方面,就社會文化層面來說,日本文化深受「如來藏」等「偽佛教」思想支配,因而導致日本民族思維方式傾向「一元論」的意識型態,在社會實踐上往往傾向安於現狀,不僅反動保守,無法正視社會不義,同時也會妨礙社會正義的改革而成為維護既得利益者的最佳理由,反而加深現實不平等和階級差異的鴻溝。「批判佛教」學者這些激裂的言論,就宗教信仰層面而言,可說是一革命式的傾覆,企圖推翻長久以來流傳於東亞地區的佛教思想;就學術的觀點而言,的文獻根據和主觀的治學態度,還給釋尊說法言教的最孔恩論點的做法初面貌;就人文的關懷而言,顯然是想運用他們所認為的真正佛陀思想,為當下現實的人文社會把脈,探知日本社會的病源。本論文的內容即是環繞「批判佛教」思潮的各個面向,逐一省察。「批判佛教」的根本主張,是以「緣起」、「無我」兩概念為原始佛教的核心思想,亦是真正佛教的判準,而東亞佛教則具有「dhatu-vada」的構造,此構造實違反「緣起」、「無我」的教義。因此本論文嘗試就「緣起」和「dhatu-vada」二概念的內涵加以釐清。另一方面,「批判佛教」是以一元論形上學作為其主要批判目標,由於日本佛教學界目前對於「批判佛教」的回應僅止於佛教學範圍,並未觸及「批判佛教」思潮對一元論形上學意識型態批判此一層面,因此本論文亦嘗試就此一面向彌補日本佛學界討論之不足。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哲學系
811540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32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鎮國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in, Chen Kuo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呂凱文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ui, Kai Wenen_US
dc.creator (作者) 呂凱文zh_TW
dc.creator (作者) Lui, Kai Wenen_US
dc.date (日期) 199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9-Apr-2016 09:37:37 (UTC+8)-
dc.date.available 29-Apr-2016 09:37:3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9-Apr-2016 09:37:3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332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794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11540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在東亞佛教傳統中,「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眾生佛性本平等」幾乎是一項普遍被接受的信念,而這強調「佛性」論或「平等」觀的思想正是「如來藏思想」的特色,至於《起信論》「本覺思想」所指出「眾生本來覺悟」的教義更是在漢語系佛教經典所流行的國度產生深遠的影響。然而在八十年代中期,日本駒澤大學佛教學部的谷憲昭和松本史朗教授倡導所謂「批判佛教」,企圖從原始佛教的教義來批判東亞傳統佛教的「如來藏」、「本覺」、「唯識」和「禪宗」等思想,他們認為這些思想實違背佛陀「無我」、「緣起」的教義,因此日本佛教界和學界唯有拒絕這些「偽佛教」思想,才能回歸佛陀本懷。另一方面,就社會文化層面來說,日本文化深受「如來藏」等「偽佛教」思想支配,因而導致日本民族思維方式傾向「一元論」的意識型態,在社會實踐上往往傾向安於現狀,不僅反動保守,無法正視社會不義,同時也會妨礙社會正義的改革而成為維護既得利益者的最佳理由,反而加深現實不平等和階級差異的鴻溝。「批判佛教」學者這些激裂的言論,就宗教信仰層面而言,可說是一革命式的傾覆,企圖推翻長久以來流傳於東亞地區的佛教思想;就學術的觀點而言,的文獻根據和主觀的治學態度,還給釋尊說法言教的最孔恩論點的做法初面貌;就人文的關懷而言,顯然是想運用他們所認為的真正佛陀思想,為當下現實的人文社會把脈,探知日本社會的病源。本論文的內容即是環繞「批判佛教」思潮的各個面向,逐一省察。「批判佛教」的根本主張,是以「緣起」、「無我」兩概念為原始佛教的核心思想,亦是真正佛教的判準,而東亞佛教則具有「dhatu-vada」的構造,此構造實違反「緣起」、「無我」的教義。因此本論文嘗試就「緣起」和「dhatu-vada」二概念的內涵加以釐清。另一方面,「批判佛教」是以一元論形上學作為其主要批判目標,由於日本佛教學界目前對於「批判佛教」的回應僅止於佛教學範圍,並未觸及「批判佛教」思潮對一元論形上學意識型態批判此一層面,因此本論文亦嘗試就此一面向彌補日本佛學界討論之不足。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自序
     縮寫表
     目錄
     第一章 導論:當代日本「批判佛教」思潮-----1
       第一節 緒言-----1
       第二節 當代日本「批判佛教」思潮-----3
         (I)「批判佛教」思潮的出現與「批判」的意義-----4
         (II)「批判佛教」的四個批判層面-----7
       第三節 內容大要與論文結構-----25
     第二章 「批判佛教」對「緣起」之省察-----34
       第一節 歷來日本佛教學界對「緣起」說的主要爭議點-----34
         (I)釋尊證悟的內容和「緣起」是否有關連-----36
         (II)佛陀最初的「緣起」教法之具體內容是什麼-----40
         (III)如何看待「緣起」各支之間的關係-----43
       第二節 「批判佛教」對「緣起」的理解以及對各家「緣起說」的批判-----47
         (I)松本史朗對玉城康四郎之緣起說的批判-----49
         (II)松本史朗對和哲郎之緣起說的批判-----53
         (III)松本史朗對宇井伯壽和籐田宏達之緣起說的批判
         (IV)松本史朗對津田真一之緣起說的批判-----64
     第三章 對「批判佛教」之「dhatu-vada」的省察-----72
       第一節 「批判佛教」對「dhatu-vada」的省察-----72
         (I)松本史朗對如來藏思想的理解與評斥-----72
         (II)「dhatu-vada」之經典文獻根據-----78
         (III)袴谷憲昭對松本史朗之「dhatu-vada」理論的呼應-----81
       第二節 相關佛教學者對「dhatu-vada」理論的批判-----86
         (I)山部能宜對「dhatu-vada」之批判-----86
         (II)平川彰、高崎直道對「dhatu-vada」之批判-----94
     第四章 理論與實踐:「批判佛教」之社會批判-----106
       第一節 「和的思想」之批判-----106
       第二節 對京都學派的批判-----113
       第三節 「批判佛教」對「日本主義」的考察-----116
     第五章 結論與檢討-----122
       第一節 「批判佛教」的實效性意義-----122
       第二節 「批判佛教」論證的困難處-----123
         (I)「dhatu(界)」和「atman(我)」是否能等同?-----124
         (II)「dhatu(界)」和「dharma(法)」之關係為何?-----125
         (III)「locus」一詞的定義是否衝突?-----128
       第三節 本文的限制與發展-----129
     參考書目-----131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32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法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緣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場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Dharma-dhatu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ratityasamutpada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Dhatu-vada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oposen_US
dc.title (題名) 當代日本「批判佛教」研究:以「緣起」、「dhatu-vadu」 為中心之省察zh_TW
dc.title (題名) An Enquiry on Critical Buddhism in Contemporary Jap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