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通俗心理學作為理論或實踐?─取消式唯物論與工具論的爭論及一個嘗試的解決
Folk Psychology as Theory or Practice?─The Debate Between Eliminative Materialism and Instrumentalism, and a Tentative Solution
作者 劉增平
Liu, Chen Pin
貢獻者 藍亭
Lane, Timothy
劉增平
Liu , Chen Pin
關鍵詞 通俗心理學
取消式唯物論
工具論
神經科學
聯結論
Folk Psychology
Eliminative Materialism
Instrumentalism
Neuro-sciences
Connectionism
日期 1994
上傳時間 29-Apr-2016 09:37:43 (UTC+8)
摘要   在當代心靈哲學的討論中,「通俗心理學」是指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於其自身或其他人心理狀態與行為的常識性理解,它是以命題態度作為核心。「取消式唯物論」認為通俗心理學題錯誤的,將會被神經科學所取消。此主張最初為費耶阿本所提出,本論文所討論的取消式唯物論,則是指邱奇瀾及邱奇蘭所主張的版本。根據他們的論點,通俗心理學是一個經驗理論,由於它是無能與停希的,並且無法被成熟的神經科學化約,所以它的律則及本體論皆是錯誤的,未來人類將會使用一套神經科學的語詞來表達我們的心靈現象,使得通俗心理學被徹底取消。另一方面,工具論則認為通俗心理學並不是經驗理論,有關命題態度的歸屬僅僅是實用上的工具,於預測上有用,但並不描述內在的物理機制,以命題態度為組成部份的通俗心理學是社會實踐中多目標的工具,它根植於人類日常生活中,因此無法被神經科學所化約或取消。本論文企圖透過對取消式唯物論與工具論間,對通俗心理學的相互爭論,進一步嘗試對「通俗心理學作為一個理論或實踐?」這個課題作一個初步的回答。我們認為通俗心理學題一個深受社會文化及演化因素影響的常識概念架構,它不僅是一因果解釋理論,並且也是依賴社會文化網絡的實踐工具,應當以理論與實踐的兩種進路來加以探討。如果通俗心理學並不僅僅是一經驗理論,而是具有理論與實踐兩面向文明及演化的產物的話,則通俗心理學將不會面臨被神經科學徹底取消的命運。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哲學系
8115401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32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藍亭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ane, Timothy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劉增平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u , Chen Pinen_US
dc.creator (作者) 劉增平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u, Chen Pinen_US
dc.date (日期) 199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9-Apr-2016 09:37:43 (UTC+8)-
dc.date.available 29-Apr-2016 09:37:4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9-Apr-2016 09:37:4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332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794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1154010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在當代心靈哲學的討論中,「通俗心理學」是指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於其自身或其他人心理狀態與行為的常識性理解,它是以命題態度作為核心。「取消式唯物論」認為通俗心理學題錯誤的,將會被神經科學所取消。此主張最初為費耶阿本所提出,本論文所討論的取消式唯物論,則是指邱奇瀾及邱奇蘭所主張的版本。根據他們的論點,通俗心理學是一個經驗理論,由於它是無能與停希的,並且無法被成熟的神經科學化約,所以它的律則及本體論皆是錯誤的,未來人類將會使用一套神經科學的語詞來表達我們的心靈現象,使得通俗心理學被徹底取消。另一方面,工具論則認為通俗心理學並不是經驗理論,有關命題態度的歸屬僅僅是實用上的工具,於預測上有用,但並不描述內在的物理機制,以命題態度為組成部份的通俗心理學是社會實踐中多目標的工具,它根植於人類日常生活中,因此無法被神經科學所化約或取消。本論文企圖透過對取消式唯物論與工具論間,對通俗心理學的相互爭論,進一步嘗試對「通俗心理學作為一個理論或實踐?」這個課題作一個初步的回答。我們認為通俗心理學題一個深受社會文化及演化因素影響的常識概念架構,它不僅是一因果解釋理論,並且也是依賴社會文化網絡的實踐工具,應當以理論與實踐的兩種進路來加以探討。如果通俗心理學並不僅僅是一經驗理論,而是具有理論與實踐兩面向文明及演化的產物的話,則通俗心理學將不會面臨被神經科學徹底取消的命運。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通俗心理學作為理論或實踐?取消式唯物論與工具論的爭論及一個嘗試的解決
     第一章 取消式唯物論的哲學與經驗基礎
       1-1 取消式唯物論的哲學基礎-----1
         1-1.1 理論網路的理論-----2
         1-1.2 意義的整體論-----9
         1-1.3 自然主義的認識論-----19
       1-2 取消式唯物論的經驗基礎-----26
         1-2.1 神經科學的研究進路-----26
         1-2.2 聯結論的研究進路-----31
       1-3 小結-----40
     第二章 取消式唯物論對通俗心理學的論証
       2-1 通俗心理學的性質-----41
       2-2 取消通俗心理學的論証-----49
         2-2.1 解釋效力的論証-----49
         2-2.2 訴諸歷史的論証-----50
         2-2.3 理論整合的論証-----53
         2-2.4 方法論上的論証-----54
         2-2.5 聯結論的論証-----55
         2-2.6 神經科學的論証-----59
         2-2.7 跨理論化約的論証-----61
       2-3 小結
     第三章 工具論對通俗心理學的論証
       3-1 丹奈特的工具論-----65
         3-1.1 意向系統理論-----65
         3-1.2 對通俗心理學的討論-----69
       3-2 維爾克絲的工具論-----81
         3-1.1 常識心理學的特徵-----81
         3-2.2 常識心理學與科學理論間的區分-----84
       3-3 小結-----91
     第四章 取消式唯物論與工具論對通俗心理學的爭論
       4-1 邱奇瀾對丹奈特的批評-----95
       4-2 丹奈特對邱奇瀾的回應-----100
       4-3 維爾克絲對邱奇瀾的批評-----104
       4-4 邱奇瀾對維爾克絲的回應-----107
       4-5 小結-----113
     第五章 結論-----120
     注釋-----141
     參考書目-----147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32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通俗心理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取消式唯物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工具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神經科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聯結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Folk Psycholog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Eliminative Materialis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strumentalis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Neuro-science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onnectionismen_US
dc.title (題名) 通俗心理學作為理論或實踐?─取消式唯物論與工具論的爭論及一個嘗試的解決zh_TW
dc.title (題名) Folk Psychology as Theory or Practice?─The Debate Between Eliminative Materialism and Instrumentalism, and a Tentative Solutio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