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1-23 of 23
Year | Class | Title |
112 | 博士班 | 從政治制度看清朝統治時期的臺灣原住民 |
112 | 博士班 | 「宜蘭城隍」:無祀孤魂升格神明的衍化 |
110 | 碩士班 | 台灣Rap Battle的本土意象-以Diss RBL為例 |
110 | 碩士班 | 臺灣「食」補的多元實踐 |
110 | 博士班 | 越南潮州人三種語言對潮州人意識的影響 |
109 | 博士班 | 排灣族mamazangiljan王室家族 的口述傳統 |
109 | 碩士班 |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類型與情節單元的對應 |
109 | 碩士班 | 中國對於彝族史書寫的歷程 |
108 | 博士班 | 馬來人種到馬來世界- 亞洲協會對島嶼部東南亞的地域研究再構築 |
108 | 碩士班 | 當代的愛努衣: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民族邊界的維繫 |
107 | 博士班 | 神謠文本的分析 愛努民族的Kamuy-yukar |
107 | 碩士班 | 韓國盤索里的傳承與發展-透過春香歌的解釋 |
107 | 碩士班 | 明德部落布農族qanitu概念的歷時分析 |
107 | 博士班 | 大滿舞團的「聖化」與「愛」:小林的歷史文化與災後重建 |
106 | 碩士班 | 韓流與台灣人的韓國觀光團 |
106 | 碩士班 | 民族發展及其文學史:紐西蘭毛利民族與台灣原住民族的比較 |
106 | 碩士班 | 客語新詩作品漢字使用分析 |
106 | 碩士班 | 拉阿魯哇族的民族邊界-透過系譜與記憶的分析 |
104 | 博士班 | 爵士音樂在臺灣的受容 |
103 | 博士班 | 泰雅族 Lmuhuw:穿引於流域間的口述傳統 |
103 | 碩士班 | 巴宰族的民族認定運動 |
103 | 碩士班 | 宜蘭二結王公廟與台灣的古公三王信仰 |
102 | 碩士班 | 男同志的研究-台灣在地性的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