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1-41 of 41
Year | Class | Title |
113 | 碩士班 | 中共治理下當代維吾爾人的抗爭性 |
111 | 碩士班 | 紅花背後的藍天星月:八○年代中共新疆影視作品的國家觀 |
110 | 碩士班 | 特戰部隊「忠義驃悍」的認知差異-以自我民族誌分析 |
110 | 碩士班 | 從帝制到共和:滿洲的國族認同與滿洲國復國運動 |
105 | 博士班 | 護衛文化的都蘭阿美人 |
105 | 博士班 | 宗派視野下中國西北伊斯蘭教育多元化研究—以當代臨夏「穆斯林文化復振運動」為例 |
105 | 博士班 | 多元共生下的當代台灣穆斯林社群 |
105 | 碩士班 | 太魯閣族之集體記憶與當代族群認同-以正名運動論述中的「太魯閣事件」為例 |
105 | 博士班 | 教政共生-以德格王統轄區域為觀察中心的康巴藏區菁英研究 |
104 | 碩士班 | 踏不死的道種:台灣一貫道遭禁與復振 |
103 | 碩士班 | 認同的歸屬與凝聚─Sasalah'部落的社會組織與儀式變遷 |
103 | 碩士班 | 臺灣穆斯林少數民族的社會適應:以印尼穆斯林與中國穆斯林為例 |
101 | 碩士班 | 土耳其語言改革與民族認同─從語言邊界切入分析 |
101 | 碩士班 | 社會變遷與在地認同的多樣性—以青海東部的花兒會為例 |
100 | 碩士班 | 市場經濟衝擊下的族群認同─以貴州施洞苗族為例 |
100 | 博士班 | 文化變遷下的族群認同-以泰國丹塞(Dan-Sai)面具文化為中心之研究 |
100 | 碩士班 | 歷史記憶與社群意識:以1968年台東紅葉少棒隊為例 |
098 | 碩士班 | 新疆當代的「卡搭恰依」─以喀什市為中心的觀察 |
098 | 碩士班 | 重新思考14世紀至17世紀開封猶太後裔之文化認同 |
097 | 碩士班 | 在台泰緬雲南籍穆斯林的族群認同 |
096 | 碩士班 | 回教殯葬文化對宗教意識與社群認同的影響-以北台灣地區穆斯林為例 |
096 | 博士班 | 中國西北穆斯林社會宗教派別多元化研究-以臨夏為論述中心 |
096 | 碩士班 | 穆斯林婦女宗教意識的自覺與社會互動—以當代臨夏的宗教女校為例 |
094 | 博士班 | 台東平原的農業民族:馬蘭社阿美族社會經濟變遷--1874-1970年 |
094 | 碩士班 | 從世界遺產觀點探討雅美族文化資產保存--以蘭嶼朗島村為例 |
094 | 碩士班 | 原住民經濟變遷與觀光資源的自主治理-以鎮西堡民宿事業發展為例 |
094 | 碩士班 | 回族伊斯蘭教育的多元變遷與適應—以當代蘭州「穆斯林文化復振運動」為例 |
094 | 碩士班 | 西北穆斯林婦女地位的變遷與調適--以臨夏穆斯林社群為例 |
094 | 碩士班 | 北京牛街回族社區的變遷與適應--以一九九七年「危改」前後為例 |
093 | 碩士班 | 排灣族Kaviyangan部落史 |
093 | 碩士班 | 從多元到一體--佳義村之各部落整合及其歷史變遷(傳說--1987) |
093 | 博士班 | 馬華穆斯林的文化變遷與社會適應 |
093 | 碩士班 | 從我群意識到民族主義--台灣外省人的認同研究 |
093 | 碩士班 | 阿美族休閒漁業文化的發展與適應─以真柄、靜埔社區自主治理現象為例 |
093 | 碩士班 | 明清穆斯林漢文著述中的性別觀 |
092 | 碩士班 | 社會文化變遷與民族經濟發展關係之研究--以青海循化撒拉族鄉鎮企業為例 |
092 | 碩士班 | 台東縣大武鄉南興村Pasasuwan家族史 |
091 | 碩士班 | 民族文化的多元發展與適應--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海縣曼巒回村〝回傣〞為例 |
090 | 碩士班 | 台灣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認同與社會變遷探討--以屏東縣獅子鄉排灣族為例 |
090 | 碩士班 | 原住民保留地共有制施行基礎--公共資源治理模式的研究:以新竹縣尖石鄉個案為例 |
089 | 碩士班 | 台灣原住民行政體制之研究--民族政策理論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