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台灣社會運動與另類影帶之研究:1986-1992
Social movement and alternative media in Taiwan:1986-1992
作者 廖素霞
Liaw, Su Shia
貢獻者 馮建三
Fang, Chien San
廖素霞
Liaw, Su Shia
關鍵詞 社會運動
另類影帶
互動關係
大眾媒體
Social movement
Alternative media
interaction
Mass media
日期 1994
上傳時間 29-Apr-2016 16:28:17 (UTC+8)
摘要   面對八○年代中期大量出現於台灣的社會運動與另類影帶,本文透過對社會運動與另類運動的歷史分析,來觀照近年來二者的種種問題。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四:一、分析台灣社會運動與另類運動發展的情境關係;二、釐清社會運動與另類媒體的關係;三、瞭解新興社運與另類影帶的互動關係;四、解讀另類影帶建構社會真實的過程。根據研究結果,本文發現社會運動與另類媒體雖然都是多重因素造成的現象,然其最重要的生成關鍵卻在於反擊國民黨的威權體制,因此,二者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至於,在運動者與記錄者的互動關係中,由於二者理念的接近性、及大眾媒體對社運的輿論打壓,運動者靠記錄者為其宣傳理念;記錄者以運動事件為記錄焦點,故二者是相依相生的。在另類影帶文本分析方面,本研究發現其影像觀點的意識形態一致具有反國民黨特質,且其性別意識是構築於父權思想之上,因此,雖然另類影帶在本質上是極具批判性的,但在性別觀念上,仍無法以平權待之。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學系
G79550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84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馮建三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Fang, Chien Sa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廖素霞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aw, Su Shiaen_US
dc.creator (作者) 廖素霞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aw, Su Shiaen_US
dc.date (日期) 199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9-Apr-2016 16:28:17 (UTC+8)-
dc.date.available 29-Apr-2016 16:28:1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9-Apr-2016 16:28:1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384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863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新聞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G79550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面對八○年代中期大量出現於台灣的社會運動與另類影帶,本文透過對社會運動與另類運動的歷史分析,來觀照近年來二者的種種問題。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四:一、分析台灣社會運動與另類運動發展的情境關係;二、釐清社會運動與另類媒體的關係;三、瞭解新興社運與另類影帶的互動關係;四、解讀另類影帶建構社會真實的過程。根據研究結果,本文發現社會運動與另類媒體雖然都是多重因素造成的現象,然其最重要的生成關鍵卻在於反擊國民黨的威權體制,因此,二者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至於,在運動者與記錄者的互動關係中,由於二者理念的接近性、及大眾媒體對社運的輿論打壓,運動者靠記錄者為其宣傳理念;記錄者以運動事件為記錄焦點,故二者是相依相生的。在另類影帶文本分析方面,本研究發現其影像觀點的意識形態一致具有反國民黨特質,且其性別意識是構築於父權思想之上,因此,雖然另類影帶在本質上是極具批判性的,但在性別觀念上,仍無法以平權待之。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謝辭
     目錄
     圖表目錄
     第一章 導論-----1
     第二章 社會運動與另類影帶-----7
       第一節 社會運動之理論背景
         壹、古典理論
         貳、集體行動理論
         參、資源動員論
         肆、政治過程理論
         伍、認同取向
         陸、小結
       第二節 社會運動與大眾媒體-----13
         壹、新聞媒體建構社會真實之理論背景
         貳、電視媒體與社會運動之實證研究
         參、小結
       第三節 大眾媒體與另類影帶-----16
     第三章 台灣的社會運動-----21
       第一節 國民政府政經控制體系的建立-----21
         壹、國民黨政權正式移入之前
         貳、威權政體的建立
         參、國家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
       第二節 威權時期的運動發展-----27
         壹、中國民主黨運動
         貳、黨外運動
       第三節 台灣社會運動風潮之興起與發展-----30
         壹、新興社會運動的與起原因
         貳、新興社會運動的發展歷程
       第四節 社會運動各項統計概況-----36
         壹、研究方法
         貳、研究結果
         參、小結
     第四章 台灣另類影帶的興起與發展-----52
       第一節 台灣新聞媒體制度的分析-----52
       第二節 電視制度的結構分析-----53
         壹、電視事業的發展概況
         貳、三家電視臺的資本結構分析
         參、三家電視台的人事配置分析
       第三節 另類影帶之興起與發展-----58
         壹、另類影帶的發展概況
         貳、另類影帶工作者的背景分析、拍攝策略、記錄立場、及其互動
         參、另類影帶的發展困境及其特型
         肆、小結
     第五章 台灣的社會運動與另類影帶-----68
       第一節 八○年代前的社會運動與另類媒體之關係-----68
       第二節 社會運動者與另類影帶記錄者的互動
         壹、研究方法
         貳、研究結果
       第三節 社會運動紀事與另類影帶記錄主題之比較分析
     第六章 另類影帶之內容分析-----77
       第一節 研究方法-----77
       第二節 分析結果-----78
     第七章 結論-----85
       壹、主要研究發現
       貳、研究限制與缺失
     參考書目-----88
     附錄一 當代台灣歷史紀事:1945-1988-----附錄1
     附錄二 台灣社會運動大事紀:1975-1992-----附錄11
     附錄三 另類影帶之發行作品目錄-----附錄120
     
     圖表目錄
     圖二.一 古典理論-----8
     圖二.二 大眾社會-----8
     圖二.三 局勢動盪說-----8
     圖二.四 J曲線理論-----8
     圖二.五 政治過程模型-----11
     圖二.六 台灣社會運動發展的政治過程模型-----13
     圖三.一 國民黨威權控制體系概況-----24
     圖三.二 台灣新興社會運動截至一九八九年之發展階段圖-----35
     圖三.三 台灣各類社會運動的發展現狀圖-----35
     圖三.四 台灣當代政經結構變遷與社會運動發展圖-----36
     圖三.五 台灣社會運動發展走勢圖-----50
     圖五.一 中國民主黨運動與另類媒體之互動關係-----68
     圖五.二 靜態政治革新運動與另類媒體之互動關係-----68
     圖五.三 黨外運動與另類媒體之互動關係-----68
     圖五.四 新興社會運動與另類媒體之互動關係-----68
     圖五.五 社會運動者與另類影帶記錄者的互動模式-----69
     圖七.一 社會運動之後?-----87
     表三.一 一九七五至一九九二年社會運動次數分佈統計表-----36
     表三.二 各類型社會運動之年度分佈概況-----38
     表三.三 一九七五至一九九二年活動最頻繁的三類社會運動統計表-----39
     表三.四 運動者所採運動方式之分佈狀況-----41
     表三.五 各類型社會運動所採運動方式之分佈概況-----42
     表三.六 社會運動發生地區分佈概況-----43
     表三.七 社會運動發生地區屬性之分佈-----44
     表三.八 社會運動訴求對象之屬性(一)-----45
     表三.九 社會運動訴求對象之屬性(二)-----45
     表三.一○ 近年來社會運動主體組織化程度之概況-----47
     表三.一一 各類型社會運動之組織化概況-----47
     表五.一 各類型運動次數與另類影帶主題分佈比較表-----71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384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運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另類影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互動關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大眾媒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Social movemen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lternative media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teractio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ass mediaen_US
dc.title (題名) 台灣社會運動與另類影帶之研究:1986-1992zh_TW
dc.title (題名) Social movement and alternative media in Taiwan:1986-1992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