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魯迅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 : 從「吶喊」到「彷徨」的心路歷程
作者 鄭懿瀛
貢獻者 尉天驄
鄭懿瀛
日期 1991
1990
上傳時間 2-May-2016 17:06:25 (UTC+8)
摘要 敘言
     第一章前言 1
     附註 9
     第二章外力衝擊下的中國知識分子 12
     第一節中日甲午戰爭之前的覺醒 12
     第二節中日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前夕的掙扎 16
     第三節辛亥到五四的再回應 22
     附註 26
     第三章魯迅的吶喊與彷徨 32
     第一節魯迅創作白話文短篇小說的意圖與成就 32
     第二節吶喊 36
     第三節彷徨 53
     附註 70
     第四章魯迅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 72
     第一節影響的研究 73
     第二節魯迅對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影響 74
     第三節葛布納一般性傳播模式的運用 76
     附註 81
     第五章結語 87
     參考書目 92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魯迅著作
     (一)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北京。
     (二)魯迅全集,風雲時代出版公司出版,一九九。 年三月三版,台北市。
     (三)吶喊與彷徨,新藝出版社出版,一九七八年四月版,香港。
     (四)阿Q正傳(附狂人日記) ,金楓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一月初版,台北市。
     
     貳?討論魯迅的著作
     (一)魯迅?中國文化革命的巨人,姚文元著,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一九六0 年版,上海市。
     (二)魯迅傳,小田嶽夫著,范泉譯,開明書店印行,一九四七年九月
     初版。
     (三)魯迅評傳,曹聚仁著,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參考資料,一九七七年
     版。
     (四)魯迅的一生,曹聚仁著,新潮社出版,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初版,
     台北市。
     (五)魯迅美學思想論稿,劉再復著,明鏡文化公司出版,一九八九年
     台一版,台北市。
     (六)性格組合論,劉再復著,新地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九月初版,台
     北市。
     (七)文學的反思,劉再復著,明鏡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九年台一版,
     台北市。
     (八)傳統與中國人,劉再復、林崗著,人間出版社出版,一九八八年
     九月二十日初版,台北市。
     (九)魯迅的生涯及其文學,高田昭二著,朱櫻譯,新潮社出版,一九
     八七年十二月初版,台北市。
     (十)尼采與魯迅思想發展,張釗貝台著,青文書屋出版,一九八七年五
     月初版,香港。
     
     參?中國近、現代史專書
     (一)近代中國外交史資料輯要,蔣廷蔽編著,商務印書館印行,一九
     七七年十月台四版,台北市。
     (二)中國現代史,張玉法著,東華書局出版, 一九八三年八月五版,
     台北市。
     (三)中國現代政治史論,張玉法著,東華書局出版,一九八八年九月
     初版,台北市。
     (四)辛亥革命研討會專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一九八四年四
     月出版,台北市。
     (五)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專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一九
     八四年四月出版,台北市。
     (六)中國近代史論叢,正中書局出版,一九八五年初版。
     (七)俄帝侵略中國史,吳相湘著,正中書局出版,一九六四年五月台
     四版,台北市。
     (八)民國史料叢刊,吳相湘、劉紹厝編著,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一
     九七一年,台北市。
     (九) 近代中國史綱,郭廷以著,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一九八0年第
     二次印刷,香港。
     (十)六十年來的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刊(一)
     `一九八九年六月出版,台北市。
     (十一)革命之再起,呂芳上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專刊(五七) ,一九
     八九年四月初版,台北市。
     (十二)章太炎的思想,王汎森著,時報文化公司出版,一九八五年五月
     初版,台北市。
     (十三)梁啟超與中國近代思想,李文森(Joseph R. Levenson) 著,谷風出版
     社,一九八七年九月初版,台北市
     (十四)晚清政治思想史論,王爾敏著,華世出版社出版,一九八0 年一
     月三版,台北市。
     
     肆?歷史理論、文學理論、傳播理論、社會學理論專書
     (一)歷史研究,湯恩比(Aronld Joseph Toynbee) 著,華世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0 年版,台北市。
     (二)歷史的理念,柯林烏(R.G. Collingwood) ,聯經出版公司出版,一九
     八一年版,台北市。
     (三)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李澤厚著,一九八六年十月版。
     (四)歷史與思想,余英時著,聯經出版公司出版,一九七六年版,台
     北市。
     (五)年鑑史學論文選,新橋譯叢18 ,遠流出版公司出版,一九九0年
     十月初版,台北市。
     (六)文史通義,章寶齋著,萬有文庫本。
     (七)史學方法論,杜維運著,華世出版社出版,一九八四年版,台北
     市。
     (八)現代西方歷史哲學譯文集,谷風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七年十一月
     版,台北市。
     (九)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胡昌智著,聯經出版社出版,一九八八年
     十二月初版,台北市。
     (十)文學的文思,劉再復著,明鏡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九年台一版,
     台北市。
     (十一)當代文學理論,伊格頓(Terry Eqgleton) 著,鐘嘉文譯,南方出版
     社出版,一九八八年一月初版台北市。
     (十二)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陳平原著,久大文化公司出版,一九
     九0年五月初版,台北市。
     (十三)歷史、傳釋與美學,葉維廉著,東大圖書公司印行,一九八八年
     三月初版,台北市。
     (十四)現象學與文學批評,鄭樹森編,東大圖書公司印行,一九八四年
     七月初版,台北市。
     (十五)從劉鳴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王德威著,時報出版
     公司出版, 一九八六年六月初版,台北市。
     (十六)西方大眾傳播學,劉昶著,遠流公司出版,一九九0 年初版,台
     北市。
     (十七)傳播模式,楊志弘、莫季雍譯,正中書局出版,一九八八年九月
     台初版,台北市。
     (十八)形名學與敘事理論,高辛勇著,聯經出版公司出版,一九八七年
     十一月初版,台北市。
     (十九)中國新文學史,周錦著,長歌出版社出版,一九七六年四月初版,
     台北市。
     (二十)中國現代化與知識分子,金耀基著,時報文化公司出版, 一九八
     0年七月五版,台北市。
     (二一)歷史地理學,陳芳惠著,大中國圖書公司出版,一九七七年二月
     出版,台北市。
     (二二)邁向現代化,陳秉璋、陳信木著,桂冠出版社出版,一九八八年
     版,台北市。
     (二三)政治社會學,陳秉璋著,三民書局出版,一九八四年三月初版,
     台北市。
     (二四) 社會學理論,陳秉璋著、三民書局出版,一九八五年九月初版,
     台北市。
     (二五)資本論,馬克思(Karl Marx) 著,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
     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八八年十月四版,北京。
     
     伍?期刊學術論文
     (一)張朋圍著,胡適與梁啟超?兩代知識分子的親和與排拒,近史所
     集刊 15 下,一九八六年十二月,頁八一~一0八。
     (二)李瑞騰著,章炳麟的文學思想,木鐸雜誌第十一期,一九八七年
     二月,頁二七五一個二九八。
     (三)西方思想及文化中的中國, Donald Loach 著,古偉瀛譯,史學評
     論第十二期,一九八六年七月,頁十一~六一。
     (四)一九一一年的中國革命,梁敬鐸著,周陽山譯,聯經出版公司現
     代史論集,一九六二年出版,頁六~二四。
     (五)從社會系統論分析辛亥革命,金耀基著,聯經出版公司現代史論
     集,一九六二年出版,頁九七~一0八。
     (六)總理各國事務街門及其海防建設,劉熊祥著,一九四三年九月
     「清季四十年外交與海防」研討會,重慶。
     (七)中日馬關議和,王信忠著,人文科學學報一卷一期,一九四二年
     六月,昆明。
     (八)海防與塞防的爭論,姚欣安著,西北研究雜誌第三期,一九三三
     年一月,南京。
     (九)清末民初的知識分子,張朋園著,中國現代史論文選輯,一九八
     四年一月四版,頁九三~一0六。
     (十)新文化運動,郭廷以著,中國現代史論文選輯,一九八四年一月
     四版,頁一0七~一三0。
     (十一)魯迅專輯,當代雜誌第十八期,一九八七年十月,台北市。
     (十二)中國報紙進化之概觀,國聞周報四卷五期,一九三七年。
     (十三)從歷史觀點論中團社會的特質, K.A.Wittfogel 著,楊儒賓譯,史學
     評論雜誌第十二期,頁六三~九七,一九八六年七月。
     (十四)在動亂中堅持民主的胡適,張忠棟著,近史所集刊15 下,頁一0
     九~一六二,一九八六年十二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09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尉天驄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鄭懿瀛zh_TW
dc.creator (作者) 鄭懿瀛zh_TW
dc.date (日期) 1991en_US
dc.date (日期) 199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May-2016 17:06:25 (UTC+8)-
dc.date.available 2-May-2016 17:06:2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May-2016 17:06:2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509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973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敘言
     第一章前言 1
     附註 9
     第二章外力衝擊下的中國知識分子 12
     第一節中日甲午戰爭之前的覺醒 12
     第二節中日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前夕的掙扎 16
     第三節辛亥到五四的再回應 22
     附註 26
     第三章魯迅的吶喊與彷徨 32
     第一節魯迅創作白話文短篇小說的意圖與成就 32
     第二節吶喊 36
     第三節彷徨 53
     附註 70
     第四章魯迅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 72
     第一節影響的研究 73
     第二節魯迅對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影響 74
     第三節葛布納一般性傳播模式的運用 76
     附註 81
     第五章結語 87
     參考書目 92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敘言
     第一章前言 1
     附註 9
     第二章外力衝擊下的中國知識分子 12
     第一節中日甲午戰爭之前的覺醒 12
     第二節中日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前夕的掙扎 16
     第三節辛亥到五四的再回應 22
     附註 26
     第三章魯迅的吶喊與彷徨 32
     第一節魯迅創作白話文短篇小說的意圖與成就 32
     第二節吶喊 36
     第三節彷徨 53
     附註 70
     第四章魯迅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 72
     第一節影響的研究 73
     第二節魯迅對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影響 74
     第三節葛布納一般性傳播模式的運用 76
     附註 81
     第五章結語 87
     參考書目 92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095en_US
dc.title (題名) 魯迅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 : 從「吶喊」到「彷徨」的心路歷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魯迅著作
     (一)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北京。
     (二)魯迅全集,風雲時代出版公司出版,一九九。 年三月三版,台北市。
     (三)吶喊與彷徨,新藝出版社出版,一九七八年四月版,香港。
     (四)阿Q正傳(附狂人日記) ,金楓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一月初版,台北市。
     
     貳?討論魯迅的著作
     (一)魯迅?中國文化革命的巨人,姚文元著,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一九六0 年版,上海市。
     (二)魯迅傳,小田嶽夫著,范泉譯,開明書店印行,一九四七年九月
     初版。
     (三)魯迅評傳,曹聚仁著,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參考資料,一九七七年
     版。
     (四)魯迅的一生,曹聚仁著,新潮社出版,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初版,
     台北市。
     (五)魯迅美學思想論稿,劉再復著,明鏡文化公司出版,一九八九年
     台一版,台北市。
     (六)性格組合論,劉再復著,新地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九月初版,台
     北市。
     (七)文學的反思,劉再復著,明鏡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九年台一版,
     台北市。
     (八)傳統與中國人,劉再復、林崗著,人間出版社出版,一九八八年
     九月二十日初版,台北市。
     (九)魯迅的生涯及其文學,高田昭二著,朱櫻譯,新潮社出版,一九
     八七年十二月初版,台北市。
     (十)尼采與魯迅思想發展,張釗貝台著,青文書屋出版,一九八七年五
     月初版,香港。
     
     參?中國近、現代史專書
     (一)近代中國外交史資料輯要,蔣廷蔽編著,商務印書館印行,一九
     七七年十月台四版,台北市。
     (二)中國現代史,張玉法著,東華書局出版, 一九八三年八月五版,
     台北市。
     (三)中國現代政治史論,張玉法著,東華書局出版,一九八八年九月
     初版,台北市。
     (四)辛亥革命研討會專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一九八四年四
     月出版,台北市。
     (五)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專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一九
     八四年四月出版,台北市。
     (六)中國近代史論叢,正中書局出版,一九八五年初版。
     (七)俄帝侵略中國史,吳相湘著,正中書局出版,一九六四年五月台
     四版,台北市。
     (八)民國史料叢刊,吳相湘、劉紹厝編著,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一
     九七一年,台北市。
     (九) 近代中國史綱,郭廷以著,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一九八0年第
     二次印刷,香港。
     (十)六十年來的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刊(一)
     `一九八九年六月出版,台北市。
     (十一)革命之再起,呂芳上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專刊(五七) ,一九
     八九年四月初版,台北市。
     (十二)章太炎的思想,王汎森著,時報文化公司出版,一九八五年五月
     初版,台北市。
     (十三)梁啟超與中國近代思想,李文森(Joseph R. Levenson) 著,谷風出版
     社,一九八七年九月初版,台北市
     (十四)晚清政治思想史論,王爾敏著,華世出版社出版,一九八0 年一
     月三版,台北市。
     
     肆?歷史理論、文學理論、傳播理論、社會學理論專書
     (一)歷史研究,湯恩比(Aronld Joseph Toynbee) 著,華世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0 年版,台北市。
     (二)歷史的理念,柯林烏(R.G. Collingwood) ,聯經出版公司出版,一九
     八一年版,台北市。
     (三)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李澤厚著,一九八六年十月版。
     (四)歷史與思想,余英時著,聯經出版公司出版,一九七六年版,台
     北市。
     (五)年鑑史學論文選,新橋譯叢18 ,遠流出版公司出版,一九九0年
     十月初版,台北市。
     (六)文史通義,章寶齋著,萬有文庫本。
     (七)史學方法論,杜維運著,華世出版社出版,一九八四年版,台北
     市。
     (八)現代西方歷史哲學譯文集,谷風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七年十一月
     版,台北市。
     (九)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胡昌智著,聯經出版社出版,一九八八年
     十二月初版,台北市。
     (十)文學的文思,劉再復著,明鏡出版社出版,一九八九年台一版,
     台北市。
     (十一)當代文學理論,伊格頓(Terry Eqgleton) 著,鐘嘉文譯,南方出版
     社出版,一九八八年一月初版台北市。
     (十二)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陳平原著,久大文化公司出版,一九
     九0年五月初版,台北市。
     (十三)歷史、傳釋與美學,葉維廉著,東大圖書公司印行,一九八八年
     三月初版,台北市。
     (十四)現象學與文學批評,鄭樹森編,東大圖書公司印行,一九八四年
     七月初版,台北市。
     (十五)從劉鳴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王德威著,時報出版
     公司出版, 一九八六年六月初版,台北市。
     (十六)西方大眾傳播學,劉昶著,遠流公司出版,一九九0 年初版,台
     北市。
     (十七)傳播模式,楊志弘、莫季雍譯,正中書局出版,一九八八年九月
     台初版,台北市。
     (十八)形名學與敘事理論,高辛勇著,聯經出版公司出版,一九八七年
     十一月初版,台北市。
     (十九)中國新文學史,周錦著,長歌出版社出版,一九七六年四月初版,
     台北市。
     (二十)中國現代化與知識分子,金耀基著,時報文化公司出版, 一九八
     0年七月五版,台北市。
     (二一)歷史地理學,陳芳惠著,大中國圖書公司出版,一九七七年二月
     出版,台北市。
     (二二)邁向現代化,陳秉璋、陳信木著,桂冠出版社出版,一九八八年
     版,台北市。
     (二三)政治社會學,陳秉璋著,三民書局出版,一九八四年三月初版,
     台北市。
     (二四) 社會學理論,陳秉璋著、三民書局出版,一九八五年九月初版,
     台北市。
     (二五)資本論,馬克思(Karl Marx) 著,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
     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九八八年十月四版,北京。
     
     伍?期刊學術論文
     (一)張朋圍著,胡適與梁啟超?兩代知識分子的親和與排拒,近史所
     集刊 15 下,一九八六年十二月,頁八一~一0八。
     (二)李瑞騰著,章炳麟的文學思想,木鐸雜誌第十一期,一九八七年
     二月,頁二七五一個二九八。
     (三)西方思想及文化中的中國, Donald Loach 著,古偉瀛譯,史學評
     論第十二期,一九八六年七月,頁十一~六一。
     (四)一九一一年的中國革命,梁敬鐸著,周陽山譯,聯經出版公司現
     代史論集,一九六二年出版,頁六~二四。
     (五)從社會系統論分析辛亥革命,金耀基著,聯經出版公司現代史論
     集,一九六二年出版,頁九七~一0八。
     (六)總理各國事務街門及其海防建設,劉熊祥著,一九四三年九月
     「清季四十年外交與海防」研討會,重慶。
     (七)中日馬關議和,王信忠著,人文科學學報一卷一期,一九四二年
     六月,昆明。
     (八)海防與塞防的爭論,姚欣安著,西北研究雜誌第三期,一九三三
     年一月,南京。
     (九)清末民初的知識分子,張朋園著,中國現代史論文選輯,一九八
     四年一月四版,頁九三~一0六。
     (十)新文化運動,郭廷以著,中國現代史論文選輯,一九八四年一月
     四版,頁一0七~一三0。
     (十一)魯迅專輯,當代雜誌第十八期,一九八七年十月,台北市。
     (十二)中國報紙進化之概觀,國聞周報四卷五期,一九三七年。
     (十三)從歷史觀點論中團社會的特質, K.A.Wittfogel 著,楊儒賓譯,史學
     評論雜誌第十二期,頁六三~九七,一九八六年七月。
     (十四)在動亂中堅持民主的胡適,張忠棟著,近史所集刊15 下,頁一0
     九~一六二,一九八六年十二月。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