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土兩國新詩興起背景之比較研究
作者 林慧眞
貢獻者 余光中、黃啓輝
林慧眞
日期 1989
1988
上傳時間 3-May-2016 14:16:14 (UTC+8)
摘要 目次
     前言I
     附錄目次
     圖(一) 土耳其歷代疆域演變II
     圖(二) 土耳其共和國疆界III
     表(一) 土耳其字母讀音表IV
     表(二) 土耳其文學流變史略表(42)
     表(三) 中、土兩國改革過程與新文學發展對照表106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中國新詩興起的背景及創作理論10
     第一節 清末民初的變局
     第二節 文學的改變
     第三節 新詩創作理論
     第三章 土耳其新詩興起的背景及創作理論45
     第一節 奧斯曼帝國由盛而衰遭逢的變局
     第二節 文學的改變
     第三節 新詩創作理論
     第四章 中、土兩國新詩興起背景之比較85
     第一節 中、土兩國基本差異
     第二節 中、土兩國新詩興起的時代背景比較
     第三節 中、土兩國新詩興起的文學背景比較
     第五章 結論105
     參考書目113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雜誌(依筆畫順序排列,下同)
     東方雜誌(上海,民國6-24年)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新青年雜誌(上海,民國4-15年)東京,大安株式會社影印本,1962年。
     新潮雜誌(北京,民國8-10年)台北,東方文化書局影印本,1972年。
     學衡雜誌(上海,民國11-22年)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影印本,民國60年。
     二、史料、傳記
     朱自清自編,中國新文藝大系詩歌一集。台北,大漢出版社,民國66年。
     吳任天編著,清黃公度先生遵憲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74年。
     余英時,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73年。
     周作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台北,里仁書局影印本,民國71年。
     胡適,白話文學史(上)。台北,胡適紀念館,民國58年。
     胡適主編,中國新文藝大系文學論戰(一)(二)。台北,大漢出版社,民國66年。
     胡適,嘗試集。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國75年遠流一版。
     胡適,嘗試後集。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國75年遠流一版。
     胡適,胡適留學日記(一)(二)(三)(四)。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國75年遠流二版。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北,中華書局,民國43年台一版。
     梁啟超,飲冰室詩話。台北,中華書局,民國43年台一版。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類編(上)(下)。台北,華正書局,民國63年台一版。
     梁實秋,梁實秋論文學。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67年再版。
     舒蘭,五四時代的新詩作家和作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6。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9年。
     瘂弦編,劉半農卷。台北,洪範書局,民國66年。
     新潮社編,蔡孑民先生言行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九四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62年影印本。
     三、論著
     王玉,問學研究會與新文學運動。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1年。
     王立言,中土兩國國父建國思想之比較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3年。
     王傅熹,凱末爾與土耳其的心聲。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7年。
     王潤華,中西文學觀系研究。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67年。
     尹雪曼,中國新文學關係研究。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67年。
     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論。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72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1912-1927,(下)。台北,民國73年。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論集。第十八編----近代思潮(上)(下);第二十二編----新文化運動。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75年。
     包遵彭譯,哈雷路克著,土耳其史論。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47年。
     沈松僑,學衡派與五四時期的反新文化運動。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2年。
     汪榮祖編,五四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68年。
     李惠惠,新潮雜誌與五四新文化運動,1918-1922。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論文。民國75年。
     李達三,比較文學研究之新方向。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67年。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6年台十三版。
     李學鈍譯,馬塞爾,克來哲著,土耳其----過去與現在。台北,華國出版社,民國46年。
     李鴻禧等著,紀念張君勵先生百齡冥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張軍力先生獎學金基金會,民國76年。
     余光中,掌上雨。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73年四版。
     余光中譯,土耳其現代詩選。台北,林白出版社,民國73年。
     阿英,晚清小說史。中華書局。
     林毓生,思想與人物。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76年出版三刷。
     吳文祺,近百年來的中國文藝思潮,台北,崇文書店影印本,民國63年一版。
     周宏濤等著,中土文化論集。台北,中華文化事業出版委員會,民國46年再版。
     周伯乃,早期的新詩批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9年。
     周陽山編,五四與中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76年初版九刷。
     周雲錦,新文化運動的價值觀。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2年。
     同策縱原著,楊默夫編譯,五四運動史。台北,龍田出版社,民國73年再版。
     周質平,公安派的文學批評及其發展。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75年。
     金耀基等著,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72年四版。
     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75年再版。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分子。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76年再版。
     柳克述編,土耳其復興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8年台一版。
     高準,中國新詩風格發展論。台北,華岡出版社,民國62年。
     馬兆禎,新土耳其之成長與發展。香港,新世紀出版社,民國42年。
     馬明道編著,伊斯蘭教。台北,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駐華文化參贊處,民國71年。
     陳國祥,新青年與現代中國。台北,四季出版公司,民國68年。
     陳能靜主編,中東研究選集。台北,政治大學中東研究社編印,民國65年。
     陳敬之,文學研究會與創造社。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3。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9年。
     陳敬之,中國新文學的誕生。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4。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9年。
     陳懿,論創造社。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3年。
     張玉法編,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六輯----五四運動。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70年。
     張玉法主譯,劍橋中國史(十一)----晚清(下),1800-1911。台北,南天書局,民國76年。
     傅樂成,漢唐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66年。
     葉維廉主編,中國現代文學批評選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65年。
     瘂弦著,中國新詩研究。台北,洪範書局,民國70年。
     瘂弦、梅新主編,詩學(一)(二)輯。台北,巨人出版社,民國65年。
     董保中,文學、政治、自由。台北,爾雅書局,民國67年。
     趙鏡元編,土耳其史。上海,中華書局,民國24年。
     鄭學稼,中共興亡史。台北,學術出版社,民國67年。
     劉大杰,校訂本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民國72年。
     劉心皇,近代中國文學史話。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0年。
     劉義棠,中國邊疆民族史。台北,中華書局,民國58年。
     韓復智編,中國通史論文選輯(下)。台北,南天書局,民國73年再版。
     羅青,從徐志摩到余光中。台北,爾雅書局,民國77年初版十一印。
     四.期刊、單篇論文
     (一)關於中國部分
     王聿均<民初文學的趨勢,1912-1927 >。收於<<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究會篇文集>>下冊,頁899-920。
     王爾敏,<清季知識分子的自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二期,民國60年6月。王爾敏<中國近代之自強與求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九期。民國69年7月。
     王爾敏<中國近代知識普及之自覺及國語運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十一期,民國71年7月。
     王爾敏<中國近代知識普及運動興通俗文學之興起>,收於<<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究會論文集>>下冊,頁921-989。
     王潤華<從「新潮」的內涵看中國新詩革命的起源----中國新文學史中一個被遺漏的腳註>,收於<<詩學> >第二輯。
     任卓宣(葉青) , <文學革命底形式與內容>,<<政治評論>>,八卷四期,民國51年4月。
     任卓宣(葉青) , <新文學運動底真相>,<<政治評論>>,八卷四期,民國51年4月。汪榮祖,<晚清變法思想析論>,<<史學評論>>,一期。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8年。
     汪榮祖,<晚清變法思想之淵源與發展>,收於<<中國史學論文章集>>,第四輯。台北,幼獅,民國70年。
     邢光祖,<當代中國的狂飆運動> ,收於<<中國新文藝大系----文學論戰(一)>>前言。
     李歐梵,<五四運動與浪漫主義>,收於<<中國現代文學批評選集>>,頁365-386。
     余光中譯,T. S . E1iot撰,<論自由詩>,<<文學雜誌>>,一卷六期,民國46年2月。
     何筠章,<中國新詩總論----自由詩思潮之二>,<<葡萄園>>,六八期,民國68年9月。
     林毓生原著,劉錚雲、徐澄琪、黃進興合譯,<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反傳統思想>,<<中外文學>>,三卷四期,民國64年5月。
     林毓生、史華慈(B.I.Schwartz) ,<一些關於中國近代和現代思想、文化與政治的感想----對話錄>,收於林著<<思想與人物>>,頁439-468。
     林毓生,<近代中西文代接觸之史之涵義>,收於<<紀念、張君勵先生百齡冥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1-85。
     周弘然<戊戌時代的新文化運動>,<<政治評論>>,八卷十一期,民國51年11月。
     胡適口述,唐德剛撰稿,<從文學革命到文藝復興>, <<傳記文學>>,三四卷四期,民國68年4月。
     侯健,<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文藝復興>>,四一期,民國62年5月。
     侯健,<文學革命的經過>,<<中外文學>>,三卷四期,民國63年9月。
     侯健,<革命文學的前因與實際>,<<中外文學>>,三卷五期,民國63年10月。
     夏志清,<新小說的提倡者:嚴復與梁啟超>,收於<<晚清小說研究>>,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77年。
     夏志清,<現代中國文學感時憂國的精神>,收於<<中國現代文學批評選集>>,頁201-223。
     郭正昭,<社會達爾文主義與晚清學會運動,1895-1911----近代科學思潮社會衝擊研究之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四期(上),民國62年5月。
     梁敬錞,<我所知道的五四運動>,<<傳記文學>>,八卷五期,民國55年5月。
     梁實秋,<現代中國文學之浪漫的趨勢>,收於<<梁實秋論文學>>,頁3-23。
     尉天驄,<文學草命運動底真相>,<<政治評論>>十卷四期,民國52年4月。
     陳豐祥,<五四時期的民族主義>,收於<<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第二二緝:新文化運動,頁371-410。
     張玉法,<晚清的歷史動向及其與小說發展的關係>,收於<<漢學講文集>>,第三期:晚清小說專號,頁1-30。
     張靜二,<比較文學中的類比研究>,<<中外文學>>,八卷七期,民國68年12月。
     張灝,<晚清思想發展試論----幾個基本論點的提出與檢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七期,民國67年6月。
     黃維樑,<論詩的新與舊>,<<中外文學>>,八卷六期,民國68年11月。
     黃維樑,<五四新詩所受的英美影響>,<<中外文學>> ,十六卷六期,民國76年12月。
     楊允元,<徐志摩與泰戈爾訪華韻事>,<<傳記文學>>,九卷二期,民國55年8月。
     楊牧,<新詩的傳統取向>,< <中外文學>>,十二卷九期,民國73年2月。
     葉維廉,<語言的策略與歷史的關聯----五四到現代文學前夕>,<<中外文學>>,十卷二期,民國70年7月。
     蔣夢麟,<談中國新文藝運動>,<<傳記文學>>,十一卷三期,民國56年9月。
     劉德美,<『新青年』與新文化運動>,收於<<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六輯,頁481-504。
     賴世和作,王崧興譯,<日本與中國的近代化>,<<文星>>,六八期,民國52年6月。
     羅青,<各取所需論影響----胡適與意象派>,<<中外文學>>,八卷七期,民國68年12月。
     羅青,<西洋文學與中國新詩>,<<中外文學>>,九卷十二期,民國70年5月。
     羅青,<口語.方言.文言.白話----論白話為新詩寫作媒介之理論基礎>,<<文訊>>,十二期,民國73年6月。
     (二)關於土耳其部分
     于能模,<土耳其撤銷領事裁判權之經過與我國今日情勢之比較>,<<東方雜誌>>,二六卷十六期,民國18年。
     玄覽譯,<青年支那黨與青年土耳其黨之比較論>,<<東方雜誌>>,九卷六期,民國元年。
     甘永龍譯,<土耳其革命史>,<<東風雜誌>>,五卷十二期,清光緒三四年(西元1908)。
     幼雄,<土耳其革新事業的種種>,<<東方雜誌>>,二六卷六期,民國18年。
     全之胥譯,<歧路上的土耳其> , <<東方雜誌>> ,四三卷十二期,民國36年。
     仲雲,<新土耳其的現勢>,<<東方雜誌>>,二四卷二期,民國16年。
     吳興東,<奧斯曼帝國中央政制簡介>,政治大學東語系系刊<<東方>>,十一期,民國62年。
     吳興東,<塞爾柱土耳其人之經營小亞細亞與馬拉茲吉特大會戰>,收於<國立政治大學學報>>,十一期,民國63年12月。
     胡秋原,<突厥與回紇之西遷及其文化影響>,<<反攻>>,三三八期,民國51年1 月。
     哲生,<土耳其何以要決意採用新字母>,<<東方雜誌>>,二六卷八期,民國18年。
     許家慶,<巴爾幹問題之破裂>,<<東方雜誌>>,九卷六期,民國元年。
     陳伯煉,<阿拉伯不滿奧斯曼之思潮及其民族主義開始的研究>,收於<<中東研究選集>>,頁150-170。
     紹堃,<中國與土耳其革命異同論>,<<太平洋>>一卷六期,民國7年。
     著者不詳,<土耳其近事調查>,<<東方雜誌>>,五卷十一期,清光緒三四年(1908)。著者不詳,<最近土耳其革命之真相>,<<東方雜誌>>,六卷七期,清宣統元年(1908)。
     黃啟輝,<土耳其傳統詩簡介>,<<東方>>,二二期,民國73年。
     樊仲雲,<新土耳其>,<<東方雜誌>>,二三卷四期,民國15年。
     闕園,<土耳其國內近時之狀況>,<<東方雜誌>>,八卷六期,清宣統三年(1910)。譯者不詳,<土耳其重頒憲法條文>,<<東方雜誌>>,六卷五----六期,清宣統元年(1908)。
     五、外文資料
     Dilyin , Cern, «Örneklerle Türk Siir Bilgisi» , (Ankara: Sevinc Baslmevi , 1983)。
     E. J. W.Gibb , «The Ottoman Poetry » , Vol.V, (London, 1907)。
     Karaaliollu , Seyit Kemal , «Türk Edebiyatl Tarihi , I, II , ill» , (Istanbul: `Inkillap ve
     Aka Basimevi , 1978)。
     Laufer, B. , «Sino-Iranica» , (Taipei, Cheng- Wen Publishing Co, 1967)。
     Lawis , Bernard.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Turkey» (Londo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Lewis, Geoffrey, «Turkey» , (N.Y Fred- erick A. Praeger Publishers, 1955)。
     Semsettin , Kutlu , «Tanzimat Dönemi Türk Edebiyati antolojisi» (Istanbul: Baha Matbassi, 1972)。
     Semsettin, Kutlu , «Servetifünun Dönemi Türk Edebiyati Antolojisi» , (Istanbul: Baha Matbaasi, 1972)。
     Stanford J. Shaw and Ezel Kural Shaw, «History of the Ottoman Empire and Modern Turkey», (London: Cambridge Un. Press, 1976)。
     Ward, Robert E and Reistow , Dankwart A.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in Japan and Turkey», (N.J : Princeton Un. Press, 196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489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余光中、黃啓輝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慧眞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慧眞zh_TW
dc.date (日期) 1989en_US
dc.date (日期) 198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May-2016 14:16:14 (UTC+8)-
dc.date.available 3-May-2016 14:16:1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May-2016 14:16:1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5489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15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目次
     前言I
     附錄目次
     圖(一) 土耳其歷代疆域演變II
     圖(二) 土耳其共和國疆界III
     表(一) 土耳其字母讀音表IV
     表(二) 土耳其文學流變史略表(42)
     表(三) 中、土兩國改革過程與新文學發展對照表106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中國新詩興起的背景及創作理論10
     第一節 清末民初的變局
     第二節 文學的改變
     第三節 新詩創作理論
     第三章 土耳其新詩興起的背景及創作理論45
     第一節 奧斯曼帝國由盛而衰遭逢的變局
     第二節 文學的改變
     第三節 新詩創作理論
     第四章 中、土兩國新詩興起背景之比較85
     第一節 中、土兩國基本差異
     第二節 中、土兩國新詩興起的時代背景比較
     第三節 中、土兩國新詩興起的文學背景比較
     第五章 結論105
     參考書目113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次
     前言I
     附錄目次
     圖(一) 土耳其歷代疆域演變II
     圖(二) 土耳其共和國疆界III
     表(一) 土耳其字母讀音表IV
     表(二) 土耳其文學流變史略表(42)
     表(三) 中、土兩國改革過程與新文學發展對照表106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中國新詩興起的背景及創作理論10
     第一節 清末民初的變局
     第二節 文學的改變
     第三節 新詩創作理論
     第三章 土耳其新詩興起的背景及創作理論45
     第一節 奧斯曼帝國由盛而衰遭逢的變局
     第二節 文學的改變
     第三節 新詩創作理論
     第四章 中、土兩國新詩興起背景之比較85
     第一節 中、土兩國基本差異
     第二節 中、土兩國新詩興起的時代背景比較
     第三節 中、土兩國新詩興起的文學背景比較
     第五章 結論105
     參考書目113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489en_US
dc.title (題名) 中、土兩國新詩興起背景之比較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雜誌(依筆畫順序排列,下同)
     東方雜誌(上海,民國6-24年)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新青年雜誌(上海,民國4-15年)東京,大安株式會社影印本,1962年。
     新潮雜誌(北京,民國8-10年)台北,東方文化書局影印本,1972年。
     學衡雜誌(上海,民國11-22年)台北,台灣學生書局影印本,民國60年。
     二、史料、傳記
     朱自清自編,中國新文藝大系詩歌一集。台北,大漢出版社,民國66年。
     吳任天編著,清黃公度先生遵憲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74年。
     余英時,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73年。
     周作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台北,里仁書局影印本,民國71年。
     胡適,白話文學史(上)。台北,胡適紀念館,民國58年。
     胡適主編,中國新文藝大系文學論戰(一)(二)。台北,大漢出版社,民國66年。
     胡適,嘗試集。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國75年遠流一版。
     胡適,嘗試後集。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國75年遠流一版。
     胡適,胡適留學日記(一)(二)(三)(四)。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國75年遠流二版。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台北,中華書局,民國43年台一版。
     梁啟超,飲冰室詩話。台北,中華書局,民國43年台一版。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類編(上)(下)。台北,華正書局,民國63年台一版。
     梁實秋,梁實秋論文學。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67年再版。
     舒蘭,五四時代的新詩作家和作品。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6。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9年。
     瘂弦編,劉半農卷。台北,洪範書局,民國66年。
     新潮社編,蔡孑民先生言行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九四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62年影印本。
     三、論著
     王玉,問學研究會與新文學運動。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1年。
     王立言,中土兩國國父建國思想之比較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3年。
     王傅熹,凱末爾與土耳其的心聲。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7年。
     王潤華,中西文學觀系研究。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67年。
     尹雪曼,中國新文學關係研究。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67年。
     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論。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72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1912-1927,(下)。台北,民國73年。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論集。第十八編----近代思潮(上)(下);第二十二編----新文化運動。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75年。
     包遵彭譯,哈雷路克著,土耳其史論。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47年。
     沈松僑,學衡派與五四時期的反新文化運動。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2年。
     汪榮祖編,五四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68年。
     李惠惠,新潮雜誌與五四新文化運動,1918-1922。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論文。民國75年。
     李達三,比較文學研究之新方向。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67年。
     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6年台十三版。
     李學鈍譯,馬塞爾,克來哲著,土耳其----過去與現在。台北,華國出版社,民國46年。
     李鴻禧等著,紀念張君勵先生百齡冥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張軍力先生獎學金基金會,民國76年。
     余光中,掌上雨。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73年四版。
     余光中譯,土耳其現代詩選。台北,林白出版社,民國73年。
     阿英,晚清小說史。中華書局。
     林毓生,思想與人物。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76年出版三刷。
     吳文祺,近百年來的中國文藝思潮,台北,崇文書店影印本,民國63年一版。
     周宏濤等著,中土文化論集。台北,中華文化事業出版委員會,民國46年再版。
     周伯乃,早期的新詩批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9年。
     周陽山編,五四與中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76年初版九刷。
     周雲錦,新文化運動的價值觀。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2年。
     同策縱原著,楊默夫編譯,五四運動史。台北,龍田出版社,民國73年再版。
     周質平,公安派的文學批評及其發展。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75年。
     金耀基等著,中國現代化的歷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72年四版。
     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75年再版。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分子。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76年再版。
     柳克述編,土耳其復興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8年台一版。
     高準,中國新詩風格發展論。台北,華岡出版社,民國62年。
     馬兆禎,新土耳其之成長與發展。香港,新世紀出版社,民國42年。
     馬明道編著,伊斯蘭教。台北,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駐華文化參贊處,民國71年。
     陳國祥,新青年與現代中國。台北,四季出版公司,民國68年。
     陳能靜主編,中東研究選集。台北,政治大學中東研究社編印,民國65年。
     陳敬之,文學研究會與創造社。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3。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9年。
     陳敬之,中國新文學的誕生。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4。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9年。
     陳懿,論創造社。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63年。
     張玉法編,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六輯----五四運動。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70年。
     張玉法主譯,劍橋中國史(十一)----晚清(下),1800-1911。台北,南天書局,民國76年。
     傅樂成,漢唐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66年。
     葉維廉主編,中國現代文學批評選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65年。
     瘂弦著,中國新詩研究。台北,洪範書局,民國70年。
     瘂弦、梅新主編,詩學(一)(二)輯。台北,巨人出版社,民國65年。
     董保中,文學、政治、自由。台北,爾雅書局,民國67年。
     趙鏡元編,土耳其史。上海,中華書局,民國24年。
     鄭學稼,中共興亡史。台北,學術出版社,民國67年。
     劉大杰,校訂本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民國72年。
     劉心皇,近代中國文學史話。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0年。
     劉義棠,中國邊疆民族史。台北,中華書局,民國58年。
     韓復智編,中國通史論文選輯(下)。台北,南天書局,民國73年再版。
     羅青,從徐志摩到余光中。台北,爾雅書局,民國77年初版十一印。
     四.期刊、單篇論文
     (一)關於中國部分
     王聿均<民初文學的趨勢,1912-1927 >。收於<<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究會篇文集>>下冊,頁899-920。
     王爾敏,<清季知識分子的自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二期,民國60年6月。王爾敏<中國近代之自強與求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九期。民國69年7月。
     王爾敏<中國近代知識普及之自覺及國語運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十一期,民國71年7月。
     王爾敏<中國近代知識普及運動興通俗文學之興起>,收於<<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究會論文集>>下冊,頁921-989。
     王潤華<從「新潮」的內涵看中國新詩革命的起源----中國新文學史中一個被遺漏的腳註>,收於<<詩學> >第二輯。
     任卓宣(葉青) , <文學革命底形式與內容>,<<政治評論>>,八卷四期,民國51年4月。
     任卓宣(葉青) , <新文學運動底真相>,<<政治評論>>,八卷四期,民國51年4月。汪榮祖,<晚清變法思想析論>,<<史學評論>>,一期。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8年。
     汪榮祖,<晚清變法思想之淵源與發展>,收於<<中國史學論文章集>>,第四輯。台北,幼獅,民國70年。
     邢光祖,<當代中國的狂飆運動> ,收於<<中國新文藝大系----文學論戰(一)>>前言。
     李歐梵,<五四運動與浪漫主義>,收於<<中國現代文學批評選集>>,頁365-386。
     余光中譯,T. S . E1iot撰,<論自由詩>,<<文學雜誌>>,一卷六期,民國46年2月。
     何筠章,<中國新詩總論----自由詩思潮之二>,<<葡萄園>>,六八期,民國68年9月。
     林毓生原著,劉錚雲、徐澄琪、黃進興合譯,<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反傳統思想>,<<中外文學>>,三卷四期,民國64年5月。
     林毓生、史華慈(B.I.Schwartz) ,<一些關於中國近代和現代思想、文化與政治的感想----對話錄>,收於林著<<思想與人物>>,頁439-468。
     林毓生,<近代中西文代接觸之史之涵義>,收於<<紀念、張君勵先生百齡冥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1-85。
     周弘然<戊戌時代的新文化運動>,<<政治評論>>,八卷十一期,民國51年11月。
     胡適口述,唐德剛撰稿,<從文學革命到文藝復興>, <<傳記文學>>,三四卷四期,民國68年4月。
     侯健,<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文藝復興>>,四一期,民國62年5月。
     侯健,<文學革命的經過>,<<中外文學>>,三卷四期,民國63年9月。
     侯健,<革命文學的前因與實際>,<<中外文學>>,三卷五期,民國63年10月。
     夏志清,<新小說的提倡者:嚴復與梁啟超>,收於<<晚清小說研究>>,台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77年。
     夏志清,<現代中國文學感時憂國的精神>,收於<<中國現代文學批評選集>>,頁201-223。
     郭正昭,<社會達爾文主義與晚清學會運動,1895-1911----近代科學思潮社會衝擊研究之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四期(上),民國62年5月。
     梁敬錞,<我所知道的五四運動>,<<傳記文學>>,八卷五期,民國55年5月。
     梁實秋,<現代中國文學之浪漫的趨勢>,收於<<梁實秋論文學>>,頁3-23。
     尉天驄,<文學草命運動底真相>,<<政治評論>>十卷四期,民國52年4月。
     陳豐祥,<五四時期的民族主義>,收於<<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第二二緝:新文化運動,頁371-410。
     張玉法,<晚清的歷史動向及其與小說發展的關係>,收於<<漢學講文集>>,第三期:晚清小說專號,頁1-30。
     張靜二,<比較文學中的類比研究>,<<中外文學>>,八卷七期,民國68年12月。
     張灝,<晚清思想發展試論----幾個基本論點的提出與檢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七期,民國67年6月。
     黃維樑,<論詩的新與舊>,<<中外文學>>,八卷六期,民國68年11月。
     黃維樑,<五四新詩所受的英美影響>,<<中外文學>> ,十六卷六期,民國76年12月。
     楊允元,<徐志摩與泰戈爾訪華韻事>,<<傳記文學>>,九卷二期,民國55年8月。
     楊牧,<新詩的傳統取向>,< <中外文學>>,十二卷九期,民國73年2月。
     葉維廉,<語言的策略與歷史的關聯----五四到現代文學前夕>,<<中外文學>>,十卷二期,民國70年7月。
     蔣夢麟,<談中國新文藝運動>,<<傳記文學>>,十一卷三期,民國56年9月。
     劉德美,<『新青年』與新文化運動>,收於<<中國現代史論集>>,第六輯,頁481-504。
     賴世和作,王崧興譯,<日本與中國的近代化>,<<文星>>,六八期,民國52年6月。
     羅青,<各取所需論影響----胡適與意象派>,<<中外文學>>,八卷七期,民國68年12月。
     羅青,<西洋文學與中國新詩>,<<中外文學>>,九卷十二期,民國70年5月。
     羅青,<口語.方言.文言.白話----論白話為新詩寫作媒介之理論基礎>,<<文訊>>,十二期,民國73年6月。
     (二)關於土耳其部分
     于能模,<土耳其撤銷領事裁判權之經過與我國今日情勢之比較>,<<東方雜誌>>,二六卷十六期,民國18年。
     玄覽譯,<青年支那黨與青年土耳其黨之比較論>,<<東方雜誌>>,九卷六期,民國元年。
     甘永龍譯,<土耳其革命史>,<<東風雜誌>>,五卷十二期,清光緒三四年(西元1908)。
     幼雄,<土耳其革新事業的種種>,<<東方雜誌>>,二六卷六期,民國18年。
     全之胥譯,<歧路上的土耳其> , <<東方雜誌>> ,四三卷十二期,民國36年。
     仲雲,<新土耳其的現勢>,<<東方雜誌>>,二四卷二期,民國16年。
     吳興東,<奧斯曼帝國中央政制簡介>,政治大學東語系系刊<<東方>>,十一期,民國62年。
     吳興東,<塞爾柱土耳其人之經營小亞細亞與馬拉茲吉特大會戰>,收於<國立政治大學學報>>,十一期,民國63年12月。
     胡秋原,<突厥與回紇之西遷及其文化影響>,<<反攻>>,三三八期,民國51年1 月。
     哲生,<土耳其何以要決意採用新字母>,<<東方雜誌>>,二六卷八期,民國18年。
     許家慶,<巴爾幹問題之破裂>,<<東方雜誌>>,九卷六期,民國元年。
     陳伯煉,<阿拉伯不滿奧斯曼之思潮及其民族主義開始的研究>,收於<<中東研究選集>>,頁150-170。
     紹堃,<中國與土耳其革命異同論>,<<太平洋>>一卷六期,民國7年。
     著者不詳,<土耳其近事調查>,<<東方雜誌>>,五卷十一期,清光緒三四年(1908)。著者不詳,<最近土耳其革命之真相>,<<東方雜誌>>,六卷七期,清宣統元年(1908)。
     黃啟輝,<土耳其傳統詩簡介>,<<東方>>,二二期,民國73年。
     樊仲雲,<新土耳其>,<<東方雜誌>>,二三卷四期,民國15年。
     闕園,<土耳其國內近時之狀況>,<<東方雜誌>>,八卷六期,清宣統三年(1910)。譯者不詳,<土耳其重頒憲法條文>,<<東方雜誌>>,六卷五----六期,清宣統元年(1908)。
     五、外文資料
     Dilyin , Cern, «Örneklerle Türk Siir Bilgisi» , (Ankara: Sevinc Baslmevi , 1983)。
     E. J. W.Gibb , «The Ottoman Poetry » , Vol.V, (London, 1907)。
     Karaaliollu , Seyit Kemal , «Türk Edebiyatl Tarihi , I, II , ill» , (Istanbul: `Inkillap ve
     Aka Basimevi , 1978)。
     Laufer, B. , «Sino-Iranica» , (Taipei, Cheng- Wen Publishing Co, 1967)。
     Lawis , Bernard.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Turkey» (Londo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Lewis, Geoffrey, «Turkey» , (N.Y Fred- erick A. Praeger Publishers, 1955)。
     Semsettin , Kutlu , «Tanzimat Dönemi Türk Edebiyati antolojisi» (Istanbul: Baha Matbassi, 1972)。
     Semsettin, Kutlu , «Servetifünun Dönemi Türk Edebiyati Antolojisi» , (Istanbul: Baha Matbaasi, 1972)。
     Stanford J. Shaw and Ezel Kural Shaw, «History of the Ottoman Empire and Modern Turkey», (London: Cambridge Un. Press, 1976)。
     Ward, Robert E and Reistow , Dankwart A.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in Japan and Turkey», (N.J : Princeton Un. Press, 1964)。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