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詩經存古史考辨-詩經與史記所載史事之比較
作者 潘秀玲
貢獻者 李威熊
潘秀玲
日期 1989
1988
上傳時間 3-May-2016 14:16:39 (UTC+8)
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 研究動機
     二、 研究方法
     三、 資料之確定
     第二章 詩經與史記接載之史事(上)-詩經略而史記詳者
     第一節 禹與夏代的傳說
     一、 禹與夏代的存在
     二、 禹治水之事功
     第二節 殷商的先世
     一、 契(玄王)
     二、 相土
     第三章 詩經與史記接載之事(中)-詩經本文可佐證史記者
     第一節 殷商史事
     一、 成湯的建國
     (一)、成湯之布政興德業
     (二)、湯有輔助之賢臣
     (三)、湯滅夏桀而有天下
     二、武丁的功業
     三、商紂的滅亡
     第二節 周先世事蹟
     一、 始祖后稷
     (一)、后稷的出生
     (二)、后稷被棄
     (三)、后稷善稼牆
     二、公劉遷豳
     三、太王(公亶父)遷岐
     四、王季(季歷)修德
     五、文王修德建業
     第三節 周室史事
     一、 武王伐紂
     二、 周公東征
     第四節 秦國史事--三良從繆公死
     第四章 詩經與史記接載之史事(下)-詩經可與史記相對照著
     第一節 周室史事
     一、 宣王中與
     二、 幽王覆亡
     三、 晉荀躒勤王
     第二節 國風所敘各國史事
     一、 邶鄘衛風所敘史事
     (一)、衛武公之德
     (二)、衛莊公娶齊女莊姜
     (三)、衛宣公納子妻而自娶
     (四)、衛伋壽二人爭死
     (五)、衛文公城楚丘
     二、鄭風檜風所敘史事
     (一)、鄭武公併檜邑而國之
     (二)、共叔段初居京
     三、齊風所敘史事
     (一)、齊襄文姜淫亂,魯桓未能防閑其妻
     (二)、魯莊公如齊,齊人美之
     四、唐風所述史事
     (一)、晉昭公弱而曲沃桓叔強
     (二)、晉大夫為武公請命于天子之使
     五、陳風曹風所述史事
     (一)、陳靈公淫乎夏姬
     (二)、曹共公遠君子近小人
     第五章 史記所載引述詩經之史事
     第一節 引述詩經篇明或所謂詩人作刺之史事
     一、 周公貽成王鴟鴞詩
     二、 懿王勢衰
     第二節 引述詩經本文之史事
     一、 祭公諫穆王
     二、 芮良夫諫厲王
     第五章 詩經所載可補正史記缺失史事
     第一節 可補史記缺略之史事
     一、「篤生武王」的太姒
     二、周武王都鎬
     三、周宣王中興之偉業
     四、周幽王時之災變與亂政朝臣
     五、許穆夫人閔衛國顛覆
     六、鄭文公棄其師
     七、秦太子罃送舅重耳歸晉
     第二節 可矯史記失誤之史事
     一、 文王受命稱王
     二、 齊、魯、燕國初封之地
     第六章 詩經所反映的周代社會概況
     第一節 政治組織
     一、 封建
     (一)、分封對象
     (二)、封建階級
     二、宗法
     第二節 教育設施
     一、 天子之學
     二、 諸侯之學
     第三節 軍事征戰
     一、 戰爭的方式與過程
     (一)、軍隊的組織與使用的兵器
     (二)、戰事前的準備與戰時戰後的情形
     二、戰事的來源與給餐
     (一)、戰士的來源
     (二)、戰士的給餐
     第四節 農業情況
     一、農業政策
     (一)、重視農業
     (二)、廣設農官
     (三)、土地制度
     二、農業經營
     (一)、農業生產
     (二)、農業生產技術
     (三)、重要農作物
     三、農民歲負
     (一)、賦稅
     (二)、獻納
     (三)、服勞役
     第五節 禮樂制度
     一、 祭祀
     (一)、祭天
     (二)、祭祖
     (三)、祭百神
     二、 婚禮
     (一)、納采、問名
     (二)、納吉
     (三)、納徵
     (四)、請期
     (五)、親迎
     三、 其他禮制
     第六節 民情習俗
     一、 男女的關係
     (一)、重男輕女的積習
     (二)、男女工作的不同
     (三)、平民的婚姻型態
     二、一般的習尚
     (一)、好音樂歌舞
     (二)、好射獵
     (三)、好飲酒
     三、民心的反映
     (一)、痛恨敗壞腐化的政治
     (二)、不滿奢侈享樂的貴族
     (三)、反對窮兵贖武的戰爭
     第八章 結論
參考文獻 重要參考書目
     一、 專書
     (一)、經部
     毛詩正義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尚書正義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周禮注疏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儀禮注疏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禮記正義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春秋左傳正義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論語注疏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孟子注疏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孟子注疏 鄭玄 新興書局
     詩總聞 王質 藝文印書館
     詩集傳 朱熹 台灣中華書局
     呂氏家塾讀詩記 呂祖謙 台灣商務印書館
     詩說解頤季本 台灣商務印書館
     詩經世本古義 何楷 台灣商務印書館
     詩三家義集疏 王先謙 世界書局
     毛詩後箋 胡承琪 藝文印書館
     毛詩傳箋通識 馬瑞辰 藝文印書館
     詩毛氏傳疏 陳奐 藝文印書館
     詩古微魏源 藝文印書館
     詩地理徵 朱右曾 藝文印書館
     毛詩禮徵 包世榮 大通書局
     詩經傳說彙纂 王鴻緒等 鐘鼎文化出版公司
     詩經通論 姚際恆 廣文書局
     詩經原始 方玉潤 北京 中華書局
     詩經通釋 王靜芝 輔大文學院
     詩經研究 (日)白川靜 幼獅文化公司
     詩經評釋 朱守亮 學生書局
     詩經今論 何定生 台灣商務印書館
     詩經全譯 金啟華 江蘇古籍出版社
     詩經釋義 屈萬里 華岡出版部
     詩經詮釋 屈萬里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詩經研究論集 林慶彰等 學生書局
     詩經學 胡樸安 台灣商務印書館
     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 孫作雲 北京中華書局
     詩經研究論文集 高亨等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詩經新評價 高葆光 私立東海大學
     詩經解說 陳鐵繽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三百篇演論 蔣善國 台灣商務印書館
     詩經研讀指導 斐普賢 東大圖書公司
     詩經新解與古史新論 駱賓基 山西人民出版社
     詩經研究 謝量 台灣商務印書館
     詩經欣賞與研究(一)-(四)麋文開、斐普賢 三民書局
     尚書今古文注疏 孫星衍 台灣商務印書館
     尚書釋義 屈萬里 中國文化大學
     春秋左傳研究 童書業 上海人民出版社
     經學通論 皮錫瑞 台灣商務印書館
     群經述要 高明主編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二)、史部
     史記 司馬遷 藝文印書館
     史記會注考證(日) 瀧川龜太郎 洪氏出版社
     史記評語 方苞(方望溪全集)世界書局
     史記考案 朱東潤 開明書店
     史記志疑 梁玉繩 學生書店
     史記探原 崔適 廣城出版社
     漢書 班固 藝文印書館
     舊唐書 劉昫等 藝文印書館
     新唐書 歐陽修等 鼎文書局
     通典 杜佑 新興書局
     國語韋氏注 韋昭 藝文印書館
     古本竹書紀年輯校 王國維 藝文印書館
     今本竹書紀年書證 王國維 藝文印書館
     中國古代史(上) 朱紹侯主編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國古代社會史 李宗桐 華岡出版社
     先秦史 呂思勉 開明書局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徐炳旭 地平線出版社
     中國古代史 夏曾佑 台灣商務印書館
     中國五千年史(一)-(三) 張其昀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婦女生活史 陳東原 藝文印書館
     中國婚姻史 陳顧遠 藝文印書館
     西周史 許倬雲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中國文化史 梁啟超 台灣中華書局
     中國上古史綱 張蔭麟 華岡出版社
     中國文學發展史 劉大杰 華正書局
     中國上古史八論 黎東方 中國文化大學
     國史大綱 錢穆 台灣商務印書館
     中國封建社會 瞿同祖 里仁書局
     (三)、子部
     旬子集解 王先謙 藝文印書館
     墨子閒結 孫詒讓 台灣商務印書館
     韓非子集解 王先慎 台灣商務印書館
     管子 管仲 樂文書局(百子全書)
     呂氏春秋集釋許維適世界書局
     文中子 王通 崇文書局(百子全書)
     (四)、文學與雜著
     夏史論叢 王玉哲等 齊魯書社
     讀書雜誌 王念孫 世界書局
     觀堂集林 王國維 台灣中華書局
     農書王禎 台灣商務印書館
     中國古代經濟思想及其制度(日)田崎仁義 台灣商務印書館
     楚辭集注 朱熹 藝文印書館
     萃經室集 阮元 世界書局
     太平御覽 李昉等 大化書局
     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 何炳隸 香港中文大學
     國學導讀叢編 周何、田博元主編 康橋出版事業公司
     司馬遷與其史學 周虎林 學生書局
     書傭論學集 屈萬里 開明書局
     先秦文史資料考辨 屈萬里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井田志有無之研究 胡漢民等 中國文獻出版社
     賓萌集 愈樾 中國文獻出版社
     周秦漢政治社會結構之研究 徐復觀 學生書局
     孔子改制考 康有為 台灣商務印書館
     西周政治研究 陶希聖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社
     崔東壁遺書 崔述 世界書局
     神話、禮儀、文學 陳炳良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農書 陳 台灣商務印書館
     中國上古史論文選輯 許倬雲主編 台聯國風出版社
     國學研讀方法三種 梁啟超 台灣中華書局
     西周政治史研究 葉達雄 明文書局
     文史通譯等三種 章學誠 世界書局
     董作賓學術論著 董作賓 世界書局
     傅孟真先生集 傅斯年 傅孟真先生遺著編輯委員會
     宗法論 萬斯大 藝文(皇清經解)
     古史新探 楊寬 北京中華書局
     古史考述 趙鐵寒 正中書局
     中國的傳統文化 鄭德坤 地平線出版社
     司馬遷之學術思想 賴明德 洪氏出版社
     談藝錄 錢鍾書 不著出版者
     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 藍吉富、劉增貴編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日知錄 顧炎武 台灣商務印書館
     古史辨(一)-(七) 顧頡剛等 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二、 論文
     (一)、學位論文
     周宣王史料與史事彙考 王文陸 台大中研所七十四年碩士論文
     先秦典籍所述上古史料研究 李偉泰 台大中研所六十六年博士論文
     史記殷本紀疏證 李壽林 師大國研所六十五年碩士論文
     五等爵說研究 邱信義 台大中研所五十九年碩士論文
     從詩經看周代之社會組織 許詠雪 輔大中研所七十二年碩士論文
     詩經史料分析 葉達雄 台大史研所六十一年碩士論文
     史記西周本紀疏證 黃伯誠 師大國研所五十八年碩士論文
     詩經中所反映的周代農業與農業社會 鄭均 文化史研所六十六年碩士論文
     詩經所反映之周代社會 藍麗春 高師國研所七十五年碩士論文
     (二)、期刊論文
     宗法考源 丁山 史語所集刊四十四本
     有關西周社會性質的幾個問題 王玉哲 歷史研究一九五七年五期
     大禹與夏初傳說試釋 王仲季 師大歷史學報八期
     殷商覆亡原因試釋 王仲季 師大歷史學報十期
     詩經與西周建國 王鴻圖 孔孟學報二十五期
     周代兵志探源 石璋如 大陸雜誌九卷九期
     由地下典籍資料探討周初大事 朱廷獻 東方雜誌十九卷十期
     詩經中的兵與農 成惕軒 政大學報一期
     試論先秦時代的成湯傳說 杜正勝 大陸雜誌四十七卷二期
     太史公怎樣搜集和處理史料 阮芝生 書自季刊七卷四期
     關於夏文化及其來源的初步探索 吳汝祚 文物一九七八年九期
     詩經裡之異常誕生神語與傳說 吳萬居 孔孟月刊二十三卷七期
     中國先商文化的考察 李威熊 中華學苑三十二期
     從詩經中看早周社會的面貌-並論西周社會性質的問題 李家樹 香港中大中研所學報十七卷
     從詩經看西周末年以迄春秋中葉期間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的動搖 李家樹 香港中大中研所學報十九卷
     中國上古史之重建及其問題 李濟 民主評論五卷四期
     再談中國上古史的重建問題 李濟 史語所集刊三十三本
     詩經的時代反映 易君左 文藝二十五期
     史記殷本紀及其他紀錄中所載殷商時代的史事 屈萬里 文史哲學報十四期
     西周史事概述 屈萬里 史語所集刊四十二本四分
     一九五九年夏豫西調查夏墟的初步報告 徐旭生 考古一九五九年十期
     略談夏文化的問題 徐中舒 新建設一九六O年三期
     章實齋六經皆史說關義 胡楚生 中國學術年刊六期
     來鋁考 徐中舒 史語所集刊二本一分
     論西周是封建社會-兼論殷代社會性質 徐中舒 歷史研究一九五七年五期
     殷周之際史蹟之檢討 徐中舒 中研院史語所集刊七本二分
     周代土地制度與井田 高耘暉 食貨一卷七期
     由甲骨卜辭推論殷周之關係 孫海波 禹貢半月刊一卷六期
     從詩經觀察周代社會的主要情形 高葆光 東海學報四卷一期
     二里頭文化探討 殷瑋瑋考古 一九七八年一期
     申章實齋六經皆史說 孫德謙 學衡二十四期
     殷周關係的再檢討 張光直 史語所集刊五十一本二分
     詩經生民篇釋義 張炯 出版月刊二十期
     從詩經看兩周社會的質 葉達雄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七卷九期
     論詩經的史學價值 陳榮照 新加坡大學中文學會學報
     詩經中有關周代政治史料之探討 陳榮照 新社學報二期
     詩經中有關周代農事史料之探討 陳榮照 新社學報四期
     春秋大事表列國爵姓及存滅表譔異 陳槃 史語所專刊五十二期
     中國文字的起源 董作賓 大陸雜誌五卷十期
     從大雅的幾篇史詩看周民族的興起 黃忠慎 孔孟月刊二十五卷六期
     殷周教育制度及社會背景 黃建中 大陸雜誌一卷六期
     詩經鄭風昭公史詩考 趙制陽 孔孟學報五十一期
     春秋時代的男女風紀 楊筠如 中山大學史語所周刊第二集十九期
     禹與洪水 趙鐵寒 大陸雜誌六期
     說殷商豪集成湯後之五遷 趙鐵寒 大陸雜誌十卷八期
     西周地理考 齊思和 燕京學報三十期
     孟子井田說辨 齊思和 燕經學報三十五期
     毛詩榖名考 齊思和 燕京學報三十六期
     詩經與歷史(上)(中)(下) 熊望權 國立編譯館館刊十五卷二期十六卷一、二期
     詩經中有關周軒王中與的史詩 斐普賢 孔孟月刊十九卷十期
     周宣王中興史詩的考察 斐普賢 幼獅學誌十七卷三期
     尚書的真偽問題蔣善國中山文化教育館季刊三卷三期
     史後傳說中的史前事實 黎東方 史學彙刊三期
     中國社會發展形式的探討 劉興唐 食貨二卷九期
     讀詩經 錢穆 新亞學報五卷一期
     夏王朝存在與否的問題 蘇雪林 暢流五十卷一期
     詩經所顯示社會各階層生活狀況 蘇雪林 文藝復興月刊二十五期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50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威熊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潘秀玲zh_TW
dc.creator (作者) 潘秀玲zh_TW
dc.date (日期) 1989en_US
dc.date (日期) 198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May-2016 14:16:39 (UTC+8)-
dc.date.available 3-May-2016 14:16:3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May-2016 14:16:3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550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16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 研究動機
     二、 研究方法
     三、 資料之確定
     第二章 詩經與史記接載之史事(上)-詩經略而史記詳者
     第一節 禹與夏代的傳說
     一、 禹與夏代的存在
     二、 禹治水之事功
     第二節 殷商的先世
     一、 契(玄王)
     二、 相土
     第三章 詩經與史記接載之事(中)-詩經本文可佐證史記者
     第一節 殷商史事
     一、 成湯的建國
     (一)、成湯之布政興德業
     (二)、湯有輔助之賢臣
     (三)、湯滅夏桀而有天下
     二、武丁的功業
     三、商紂的滅亡
     第二節 周先世事蹟
     一、 始祖后稷
     (一)、后稷的出生
     (二)、后稷被棄
     (三)、后稷善稼牆
     二、公劉遷豳
     三、太王(公亶父)遷岐
     四、王季(季歷)修德
     五、文王修德建業
     第三節 周室史事
     一、 武王伐紂
     二、 周公東征
     第四節 秦國史事--三良從繆公死
     第四章 詩經與史記接載之史事(下)-詩經可與史記相對照著
     第一節 周室史事
     一、 宣王中與
     二、 幽王覆亡
     三、 晉荀躒勤王
     第二節 國風所敘各國史事
     一、 邶鄘衛風所敘史事
     (一)、衛武公之德
     (二)、衛莊公娶齊女莊姜
     (三)、衛宣公納子妻而自娶
     (四)、衛伋壽二人爭死
     (五)、衛文公城楚丘
     二、鄭風檜風所敘史事
     (一)、鄭武公併檜邑而國之
     (二)、共叔段初居京
     三、齊風所敘史事
     (一)、齊襄文姜淫亂,魯桓未能防閑其妻
     (二)、魯莊公如齊,齊人美之
     四、唐風所述史事
     (一)、晉昭公弱而曲沃桓叔強
     (二)、晉大夫為武公請命于天子之使
     五、陳風曹風所述史事
     (一)、陳靈公淫乎夏姬
     (二)、曹共公遠君子近小人
     第五章 史記所載引述詩經之史事
     第一節 引述詩經篇明或所謂詩人作刺之史事
     一、 周公貽成王鴟鴞詩
     二、 懿王勢衰
     第二節 引述詩經本文之史事
     一、 祭公諫穆王
     二、 芮良夫諫厲王
     第五章 詩經所載可補正史記缺失史事
     第一節 可補史記缺略之史事
     一、「篤生武王」的太姒
     二、周武王都鎬
     三、周宣王中興之偉業
     四、周幽王時之災變與亂政朝臣
     五、許穆夫人閔衛國顛覆
     六、鄭文公棄其師
     七、秦太子罃送舅重耳歸晉
     第二節 可矯史記失誤之史事
     一、 文王受命稱王
     二、 齊、魯、燕國初封之地
     第六章 詩經所反映的周代社會概況
     第一節 政治組織
     一、 封建
     (一)、分封對象
     (二)、封建階級
     二、宗法
     第二節 教育設施
     一、 天子之學
     二、 諸侯之學
     第三節 軍事征戰
     一、 戰爭的方式與過程
     (一)、軍隊的組織與使用的兵器
     (二)、戰事前的準備與戰時戰後的情形
     二、戰事的來源與給餐
     (一)、戰士的來源
     (二)、戰士的給餐
     第四節 農業情況
     一、農業政策
     (一)、重視農業
     (二)、廣設農官
     (三)、土地制度
     二、農業經營
     (一)、農業生產
     (二)、農業生產技術
     (三)、重要農作物
     三、農民歲負
     (一)、賦稅
     (二)、獻納
     (三)、服勞役
     第五節 禮樂制度
     一、 祭祀
     (一)、祭天
     (二)、祭祖
     (三)、祭百神
     二、 婚禮
     (一)、納采、問名
     (二)、納吉
     (三)、納徵
     (四)、請期
     (五)、親迎
     三、 其他禮制
     第六節 民情習俗
     一、 男女的關係
     (一)、重男輕女的積習
     (二)、男女工作的不同
     (三)、平民的婚姻型態
     二、一般的習尚
     (一)、好音樂歌舞
     (二)、好射獵
     (三)、好飲酒
     三、民心的反映
     (一)、痛恨敗壞腐化的政治
     (二)、不滿奢侈享樂的貴族
     (三)、反對窮兵贖武的戰爭
     第八章 結論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 研究動機
     二、 研究方法
     三、 資料之確定
     第二章 詩經與史記接載之史事(上)-詩經略而史記詳者
     第一節 禹與夏代的傳說
     一、 禹與夏代的存在
     二、 禹治水之事功
     第二節 殷商的先世
     一、 契(玄王)
     二、 相土
     第三章 詩經與史記接載之事(中)-詩經本文可佐證史記者
     第一節 殷商史事
     一、 成湯的建國
     (一)、成湯之布政興德業
     (二)、湯有輔助之賢臣
     (三)、湯滅夏桀而有天下
     二、武丁的功業
     三、商紂的滅亡
     第二節 周先世事蹟
     一、 始祖后稷
     (一)、后稷的出生
     (二)、后稷被棄
     (三)、后稷善稼牆
     二、公劉遷豳
     三、太王(公亶父)遷岐
     四、王季(季歷)修德
     五、文王修德建業
     第三節 周室史事
     一、 武王伐紂
     二、 周公東征
     第四節 秦國史事--三良從繆公死
     第四章 詩經與史記接載之史事(下)-詩經可與史記相對照著
     第一節 周室史事
     一、 宣王中與
     二、 幽王覆亡
     三、 晉荀躒勤王
     第二節 國風所敘各國史事
     一、 邶鄘衛風所敘史事
     (一)、衛武公之德
     (二)、衛莊公娶齊女莊姜
     (三)、衛宣公納子妻而自娶
     (四)、衛伋壽二人爭死
     (五)、衛文公城楚丘
     二、鄭風檜風所敘史事
     (一)、鄭武公併檜邑而國之
     (二)、共叔段初居京
     三、齊風所敘史事
     (一)、齊襄文姜淫亂,魯桓未能防閑其妻
     (二)、魯莊公如齊,齊人美之
     四、唐風所述史事
     (一)、晉昭公弱而曲沃桓叔強
     (二)、晉大夫為武公請命于天子之使
     五、陳風曹風所述史事
     (一)、陳靈公淫乎夏姬
     (二)、曹共公遠君子近小人
     第五章 史記所載引述詩經之史事
     第一節 引述詩經篇明或所謂詩人作刺之史事
     一、 周公貽成王鴟鴞詩
     二、 懿王勢衰
     第二節 引述詩經本文之史事
     一、 祭公諫穆王
     二、 芮良夫諫厲王
     第五章 詩經所載可補正史記缺失史事
     第一節 可補史記缺略之史事
     一、「篤生武王」的太姒
     二、周武王都鎬
     三、周宣王中興之偉業
     四、周幽王時之災變與亂政朝臣
     五、許穆夫人閔衛國顛覆
     六、鄭文公棄其師
     七、秦太子罃送舅重耳歸晉
     第二節 可矯史記失誤之史事
     一、 文王受命稱王
     二、 齊、魯、燕國初封之地
     第六章 詩經所反映的周代社會概況
     第一節 政治組織
     一、 封建
     (一)、分封對象
     (二)、封建階級
     二、宗法
     第二節 教育設施
     一、 天子之學
     二、 諸侯之學
     第三節 軍事征戰
     一、 戰爭的方式與過程
     (一)、軍隊的組織與使用的兵器
     (二)、戰事前的準備與戰時戰後的情形
     二、戰事的來源與給餐
     (一)、戰士的來源
     (二)、戰士的給餐
     第四節 農業情況
     一、農業政策
     (一)、重視農業
     (二)、廣設農官
     (三)、土地制度
     二、農業經營
     (一)、農業生產
     (二)、農業生產技術
     (三)、重要農作物
     三、農民歲負
     (一)、賦稅
     (二)、獻納
     (三)、服勞役
     第五節 禮樂制度
     一、 祭祀
     (一)、祭天
     (二)、祭祖
     (三)、祭百神
     二、 婚禮
     (一)、納采、問名
     (二)、納吉
     (三)、納徵
     (四)、請期
     (五)、親迎
     三、 其他禮制
     第六節 民情習俗
     一、 男女的關係
     (一)、重男輕女的積習
     (二)、男女工作的不同
     (三)、平民的婚姻型態
     二、一般的習尚
     (一)、好音樂歌舞
     (二)、好射獵
     (三)、好飲酒
     三、民心的反映
     (一)、痛恨敗壞腐化的政治
     (二)、不滿奢侈享樂的貴族
     (三)、反對窮兵贖武的戰爭
     第八章 結論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501en_US
dc.title (題名) 詩經存古史考辨-詩經與史記所載史事之比較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重要參考書目
     一、 專書
     (一)、經部
     毛詩正義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尚書正義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周禮注疏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儀禮注疏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禮記正義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春秋左傳正義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論語注疏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孟子注疏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
     孟子注疏 鄭玄 新興書局
     詩總聞 王質 藝文印書館
     詩集傳 朱熹 台灣中華書局
     呂氏家塾讀詩記 呂祖謙 台灣商務印書館
     詩說解頤季本 台灣商務印書館
     詩經世本古義 何楷 台灣商務印書館
     詩三家義集疏 王先謙 世界書局
     毛詩後箋 胡承琪 藝文印書館
     毛詩傳箋通識 馬瑞辰 藝文印書館
     詩毛氏傳疏 陳奐 藝文印書館
     詩古微魏源 藝文印書館
     詩地理徵 朱右曾 藝文印書館
     毛詩禮徵 包世榮 大通書局
     詩經傳說彙纂 王鴻緒等 鐘鼎文化出版公司
     詩經通論 姚際恆 廣文書局
     詩經原始 方玉潤 北京 中華書局
     詩經通釋 王靜芝 輔大文學院
     詩經研究 (日)白川靜 幼獅文化公司
     詩經評釋 朱守亮 學生書局
     詩經今論 何定生 台灣商務印書館
     詩經全譯 金啟華 江蘇古籍出版社
     詩經釋義 屈萬里 華岡出版部
     詩經詮釋 屈萬里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詩經研究論集 林慶彰等 學生書局
     詩經學 胡樸安 台灣商務印書館
     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 孫作雲 北京中華書局
     詩經研究論文集 高亨等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詩經新評價 高葆光 私立東海大學
     詩經解說 陳鐵繽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三百篇演論 蔣善國 台灣商務印書館
     詩經研讀指導 斐普賢 東大圖書公司
     詩經新解與古史新論 駱賓基 山西人民出版社
     詩經研究 謝量 台灣商務印書館
     詩經欣賞與研究(一)-(四)麋文開、斐普賢 三民書局
     尚書今古文注疏 孫星衍 台灣商務印書館
     尚書釋義 屈萬里 中國文化大學
     春秋左傳研究 童書業 上海人民出版社
     經學通論 皮錫瑞 台灣商務印書館
     群經述要 高明主編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二)、史部
     史記 司馬遷 藝文印書館
     史記會注考證(日) 瀧川龜太郎 洪氏出版社
     史記評語 方苞(方望溪全集)世界書局
     史記考案 朱東潤 開明書店
     史記志疑 梁玉繩 學生書店
     史記探原 崔適 廣城出版社
     漢書 班固 藝文印書館
     舊唐書 劉昫等 藝文印書館
     新唐書 歐陽修等 鼎文書局
     通典 杜佑 新興書局
     國語韋氏注 韋昭 藝文印書館
     古本竹書紀年輯校 王國維 藝文印書館
     今本竹書紀年書證 王國維 藝文印書館
     中國古代史(上) 朱紹侯主編 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國古代社會史 李宗桐 華岡出版社
     先秦史 呂思勉 開明書局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 徐炳旭 地平線出版社
     中國古代史 夏曾佑 台灣商務印書館
     中國五千年史(一)-(三) 張其昀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婦女生活史 陳東原 藝文印書館
     中國婚姻史 陳顧遠 藝文印書館
     西周史 許倬雲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中國文化史 梁啟超 台灣中華書局
     中國上古史綱 張蔭麟 華岡出版社
     中國文學發展史 劉大杰 華正書局
     中國上古史八論 黎東方 中國文化大學
     國史大綱 錢穆 台灣商務印書館
     中國封建社會 瞿同祖 里仁書局
     (三)、子部
     旬子集解 王先謙 藝文印書館
     墨子閒結 孫詒讓 台灣商務印書館
     韓非子集解 王先慎 台灣商務印書館
     管子 管仲 樂文書局(百子全書)
     呂氏春秋集釋許維適世界書局
     文中子 王通 崇文書局(百子全書)
     (四)、文學與雜著
     夏史論叢 王玉哲等 齊魯書社
     讀書雜誌 王念孫 世界書局
     觀堂集林 王國維 台灣中華書局
     農書王禎 台灣商務印書館
     中國古代經濟思想及其制度(日)田崎仁義 台灣商務印書館
     楚辭集注 朱熹 藝文印書館
     萃經室集 阮元 世界書局
     太平御覽 李昉等 大化書局
     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 何炳隸 香港中文大學
     國學導讀叢編 周何、田博元主編 康橋出版事業公司
     司馬遷與其史學 周虎林 學生書局
     書傭論學集 屈萬里 開明書局
     先秦文史資料考辨 屈萬里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井田志有無之研究 胡漢民等 中國文獻出版社
     賓萌集 愈樾 中國文獻出版社
     周秦漢政治社會結構之研究 徐復觀 學生書局
     孔子改制考 康有為 台灣商務印書館
     西周政治研究 陶希聖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社
     崔東壁遺書 崔述 世界書局
     神話、禮儀、文學 陳炳良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農書 陳 台灣商務印書館
     中國上古史論文選輯 許倬雲主編 台聯國風出版社
     國學研讀方法三種 梁啟超 台灣中華書局
     西周政治史研究 葉達雄 明文書局
     文史通譯等三種 章學誠 世界書局
     董作賓學術論著 董作賓 世界書局
     傅孟真先生集 傅斯年 傅孟真先生遺著編輯委員會
     宗法論 萬斯大 藝文(皇清經解)
     古史新探 楊寬 北京中華書局
     古史考述 趙鐵寒 正中書局
     中國的傳統文化 鄭德坤 地平線出版社
     司馬遷之學術思想 賴明德 洪氏出版社
     談藝錄 錢鍾書 不著出版者
     中國文化新論宗教禮俗篇 藍吉富、劉增貴編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日知錄 顧炎武 台灣商務印書館
     古史辨(一)-(七) 顧頡剛等 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二、 論文
     (一)、學位論文
     周宣王史料與史事彙考 王文陸 台大中研所七十四年碩士論文
     先秦典籍所述上古史料研究 李偉泰 台大中研所六十六年博士論文
     史記殷本紀疏證 李壽林 師大國研所六十五年碩士論文
     五等爵說研究 邱信義 台大中研所五十九年碩士論文
     從詩經看周代之社會組織 許詠雪 輔大中研所七十二年碩士論文
     詩經史料分析 葉達雄 台大史研所六十一年碩士論文
     史記西周本紀疏證 黃伯誠 師大國研所五十八年碩士論文
     詩經中所反映的周代農業與農業社會 鄭均 文化史研所六十六年碩士論文
     詩經所反映之周代社會 藍麗春 高師國研所七十五年碩士論文
     (二)、期刊論文
     宗法考源 丁山 史語所集刊四十四本
     有關西周社會性質的幾個問題 王玉哲 歷史研究一九五七年五期
     大禹與夏初傳說試釋 王仲季 師大歷史學報八期
     殷商覆亡原因試釋 王仲季 師大歷史學報十期
     詩經與西周建國 王鴻圖 孔孟學報二十五期
     周代兵志探源 石璋如 大陸雜誌九卷九期
     由地下典籍資料探討周初大事 朱廷獻 東方雜誌十九卷十期
     詩經中的兵與農 成惕軒 政大學報一期
     試論先秦時代的成湯傳說 杜正勝 大陸雜誌四十七卷二期
     太史公怎樣搜集和處理史料 阮芝生 書自季刊七卷四期
     關於夏文化及其來源的初步探索 吳汝祚 文物一九七八年九期
     詩經裡之異常誕生神語與傳說 吳萬居 孔孟月刊二十三卷七期
     中國先商文化的考察 李威熊 中華學苑三十二期
     從詩經中看早周社會的面貌-並論西周社會性質的問題 李家樹 香港中大中研所學報十七卷
     從詩經看西周末年以迄春秋中葉期間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的動搖 李家樹 香港中大中研所學報十九卷
     中國上古史之重建及其問題 李濟 民主評論五卷四期
     再談中國上古史的重建問題 李濟 史語所集刊三十三本
     詩經的時代反映 易君左 文藝二十五期
     史記殷本紀及其他紀錄中所載殷商時代的史事 屈萬里 文史哲學報十四期
     西周史事概述 屈萬里 史語所集刊四十二本四分
     一九五九年夏豫西調查夏墟的初步報告 徐旭生 考古一九五九年十期
     略談夏文化的問題 徐中舒 新建設一九六O年三期
     章實齋六經皆史說關義 胡楚生 中國學術年刊六期
     來鋁考 徐中舒 史語所集刊二本一分
     論西周是封建社會-兼論殷代社會性質 徐中舒 歷史研究一九五七年五期
     殷周之際史蹟之檢討 徐中舒 中研院史語所集刊七本二分
     周代土地制度與井田 高耘暉 食貨一卷七期
     由甲骨卜辭推論殷周之關係 孫海波 禹貢半月刊一卷六期
     從詩經觀察周代社會的主要情形 高葆光 東海學報四卷一期
     二里頭文化探討 殷瑋瑋考古 一九七八年一期
     申章實齋六經皆史說 孫德謙 學衡二十四期
     殷周關係的再檢討 張光直 史語所集刊五十一本二分
     詩經生民篇釋義 張炯 出版月刊二十期
     從詩經看兩周社會的質 葉達雄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七卷九期
     論詩經的史學價值 陳榮照 新加坡大學中文學會學報
     詩經中有關周代政治史料之探討 陳榮照 新社學報二期
     詩經中有關周代農事史料之探討 陳榮照 新社學報四期
     春秋大事表列國爵姓及存滅表譔異 陳槃 史語所專刊五十二期
     中國文字的起源 董作賓 大陸雜誌五卷十期
     從大雅的幾篇史詩看周民族的興起 黃忠慎 孔孟月刊二十五卷六期
     殷周教育制度及社會背景 黃建中 大陸雜誌一卷六期
     詩經鄭風昭公史詩考 趙制陽 孔孟學報五十一期
     春秋時代的男女風紀 楊筠如 中山大學史語所周刊第二集十九期
     禹與洪水 趙鐵寒 大陸雜誌六期
     說殷商豪集成湯後之五遷 趙鐵寒 大陸雜誌十卷八期
     西周地理考 齊思和 燕京學報三十期
     孟子井田說辨 齊思和 燕經學報三十五期
     毛詩榖名考 齊思和 燕京學報三十六期
     詩經與歷史(上)(中)(下) 熊望權 國立編譯館館刊十五卷二期十六卷一、二期
     詩經中有關周軒王中與的史詩 斐普賢 孔孟月刊十九卷十期
     周宣王中興史詩的考察 斐普賢 幼獅學誌十七卷三期
     尚書的真偽問題蔣善國中山文化教育館季刊三卷三期
     史後傳說中的史前事實 黎東方 史學彙刊三期
     中國社會發展形式的探討 劉興唐 食貨二卷九期
     讀詩經 錢穆 新亞學報五卷一期
     夏王朝存在與否的問題 蘇雪林 暢流五十卷一期
     詩經所顯示社會各階層生活狀況 蘇雪林 文藝復興月刊二十五期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