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央農業實驗所與中國的農業科學化. (1931-1950)
作者 李力庸
貢獻者 王樹槐
李力庸
日期 1990
1989
上傳時間 3-May-2016 14:16:59 (UTC+8)
參考文獻 一、史料
     (一) 、檔案
     
     中研院近史所藏,經濟格:
     1 .實業部農業司檔(文中簡稱「實業部檔」)
     2. 經濟部農林司中央農業實驗所檔(文中簡稱「經濟部檔」)
     3. 農林部會計處檔
     4. 農林部統計室檔
     5. 農林部參事處檔
     6. 農林部農業復員委員會檔
     7. 農林部中央農業實驗所檔
     8. 農林部農事司檔(3-8文中簡稱「農林部檔」)
     
     (二) 、年鑑、法報、法視、統計
     1. 中華年鑑社編,中華年鑑,民國37年9月,初版。
     2. 主計部統計局編,中華民國統計年鑑,民國37年6月。
     3. 阮湘等編,第一田中國年鑑,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17年12月,4 版。
     4. 財政部財政年鑑編纂處編,財政年鑑,三編,民國36年。
     5. 農林部編,中國年鑑(農業) ,出版年代不詳,黨史會藏。
     6. 農林部參事處編,農林法規彙編,第一集,重慶,民國32年。
     7. 國民政府主計處歲計局編,歲計年鑑,第一、三、四冊,南京,國民政府主計處歲計局印行,民國23年-26年。
     8. 國民政府文官處鑄印局編印,國民政府各部會科員以上職員錄,民國33年3月。
     9. 國民政府主計處統計局編,中華民國統計提要,民國24年,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61年7月,初版,影印本。
     10. 國民政府主計處統計局編,中華民國統計提要,民國36年,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60年7月,初版,影印本。
     11. 張朋園,沈懷玉合編,國民政府職官年表(1925 - 1949),第一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76年6月。
     12. 經濟部公報,第1卷,第4、5期,民國27年3月,黨史會藏。
     13. 實業公報,第179、180合期,第181期,第328期,民國23年6月一26年4月,黨史會藏。
     14. 實業部中國經濟年鑑編纂委員會編,中國經濟年鑑續編,宗青出版公司,民國69年1月,初版,影印本。
     
     (三)、其他史料
     1. 行政院新聞局編,中國農業科學與實驗,民國36年,初版。
     2. 農林部編,各省小麥改良種推廣近況,農林部糧食增產專門報告第2號,黨支會藏。
     3. 二十八年度農產促進委員會主辦事業效果報告書,黨史會藏。
     4. 王煥琛編,留學教育一中國留學教育史料,第五冊,國立編譯館,民國69年7月。
     5. 王仲武,中國最近之主要統計,民國32年10月。
     6. 中國地政研究所編,民國20至30年代中國經濟農業土地,水利問題資料縮影片,成文出版社。
     7 .供坤宏編,糧政夫料,第一冊,第二冊,台北,國史館,民國77年6月。
     8. 章有義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1912-1927) ,第二輯,北京,三聯書店,1957年。
     9. 章有義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1927 - 1937) ,第三輯,北京,三聯書店,1957年。
     10. 國民黨中央黨部國民經濟計劃委員會編,十年來之中國經濟建設,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60年10月,影印本。
     11. 張乃鳳,「土壤肥料系三年來之工作概況」民國30年3月,黨史會藏。
     12. 經濟新聞二十年,民國23年,黨史會藏。
     13. 經濟部工作報告,民國27年9月,黨史會藏。
     14. 經濟部28年下期工作進度報告,黨史會藏。
     15. 實業部中央農業實驗所24年1月一12月工作總報告,黨史會藏。
     16. 嚴中平等編著,中國近代經濟文統計資料選輯,北京,科學出版社1955年,8月。
     17. 黨夫會編,革命文獻,第102一105輯,抗戰建國史料一農林建設(一)~ (四) ,民國74年9月。
     
     二、傳記、年譜、回憶錄、紀念集
     1 .李先聞,李先聞自傳,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9年7月。
     2. 何輯五,貴州政壇憶往,台北,中外雜誌出版社,民國71年4月,初版。
     3. 沈宗瀚,克難苦學記,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2年12月,4版。
     4. 沈宗瀚,中年自述,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2年12月,4版。
     5. 沈宗瀚,晚年自述,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3年11月,2版。
     6. 沈宗瀚先生紀念集編印委員會編印,沈宗瀚先生紀念集,台北,民國70年1月26日。
     7. 黃俊傑編著,沈宗瀚先生年譜,台北,東昇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0年8月,初版。
     8. 湯沈蕙英編,湯惠蓀先生言論集,台北,民國57年11月20日。
     9. 湯惠蓀先生紀念集編印委員會,湯惠蓀先生紀念集,台北,民國56年11月。
     10. 趙連芳,趙連芳博士回憶錄,越張肖松出版,民國59年5月。
     11. 蔣廷黻英文口述,謝鐘鏈譯,蔣廷黻回憶錄,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73年2月,再版。
     12. 羅敦偉,五十年回憶錄,台北,中國文化供應社,民國41年4月。
     
     三、專書
     1. 卜凱主編,中國土地利用,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60年。
     2. 卜凱著,張履鸞譯,中國農家經濟,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5年。
     3. 中美農業技術合作團,中美農業技術合作團報告書,台北,華文書局,民國57年6月,影印本。
     4. 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編,中國農業建設問題,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印行,民國41年7月,再版。
     5. 中國農業史話,台北,胡文書局,民國71年10月,初版。
     6. 古?,中國農村經濟問題,上海,中華書局,民國22年。
     7. 行政院農村復興委員會編,中國農業之改進,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3年,影印本。
     8. 沈宗瀚,中國農業資源,(土) 、(中) 、(下)冊,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44年,再版。
     9. 沈宗瀚,農復會與我國農業建設,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1年5月,初版。
     10. 沈宗瀚,農業發展與政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4年12月,初版。
     11. 吳覺農、胡浩川著,中國茶業復興計劃,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4年4月,再版。
     12. 吳聰賢,中國農業發展,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祉,民國73年6月。
     13. 吳聰賢,農業推廣原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7年12月,初版。
     14. 金輪海,中國農村經濟研究,上海,中華書局,民國26年。
     15. 柏金斯著,宋海文等譯,中國農業的發展( 1368 - 1968 ),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9月,第1版。
     16. 唐啟宇,近百年中國農業之進步,南京,農業周報社,出版時間不詳。
     17. 唐啟宇,中國農業改造芻議,南京,農業周報社,民國22年3月,初版。
     18. 凌道揚,中國農業之經濟觀,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15年5月,再版。
     19. 章之汶、李醒愚,農業推廣,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5年2月,初版。
     20. 許性初,抗戰與農村經濟,商務印書館,民國27年2月,3版。
     21. 黃乃隆,經濟發展基礎論,台中,台灣省立農學院,民國47年。
     22. 陳振鷺、陳邦政,中國農村經濟問題,上海大學書店,1935年。
     23. 湯元吉編,中國農業增產之途徑,台灣位學肥料公司出版,民國42年11月,初版。
     24. 楊懋春、蔡宏進、廖正宏、黃俊傑合著,我國農業建設的回顧與展望,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2年。
     25. 費慰愷(Albert Feuerwerker) 著,林載爵譯,中國近百年經濟史,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67年。
     26. 鄧雲特,中國救荒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7年7月。
     27. 翟克,中國農村問題之研究,廣州,國立中央大學出版部,1933年。
     28. 趙連芳,現代農業(一) 、(三)冊,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43年,初版。
     29. 趙岡、陳鍾毅,中國土地制度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1年。
     30. 趙岡、陳鍾毅,中國棉業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66年。
     31. 駱君驌,中國農業的再造,台灣甘蔗史研究所,民國36年7月。
     32. 駱君驌,藍色的農業,綜合月刊社出版,民國67年12月。
     33. Mark Elvin , 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73.
     34. Ramon H.Myers ,The Chinese Peasant Economy: Agriculture in Hopei and Shantung , 1890 - 1949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1970.
     
     四、論文、論文集
     1 .王聿均「抗戰時期中農所的發展和貢獻」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78年8月。
     2. 王業鍵,「近代中國農業的成長及其危機」中研院近史所集刊,第7期,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67年6月。
     3. 玉樹槐,「江蘇省的田價(1912-1937)」,收于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
     4. 李孝悌,平教會與河北定縣的鄉村建設運動一民國15年-25年,台大歷史所碩士論文,民國68年6月。
     5. 李熙謀編,中華民國科學誌(三),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47年6月,3版。
     6. 沈君山、黃俊傑編,鍥而不捨-沈宗瀚先生的一生,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2年4月15日,2版。
     7 .沈宗瀚、趙雅書等編著,中華農業史一論集,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8年3月,初版。
     8. 侯坤宏「抗戰時期的中國桐油事業」收于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
     9. 侯坤宏,抗戰峙期糧食供求問題之研究,政大歷史所碩士論文,民國77年6月。
     10. 胡竟良,胡竟良先生棉業論文集,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36年,再版。
     11. 高純淑,華洋義賑會與民初合作運動,政大歷史所碩士論文,民國71年6月。
     12. 黃俊傑編,面對歷史的抗戰一沈宗瀚與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歷程,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3年11月。
     13. 許倬雲、丘宏達等編著,抗戰勝利的代價一抗戰勝利四十週年學術論文,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5年。
     14. 陳仲瑜,民國初年農業改良思想(1912 - 1937) ,師大歷史所碩士論文,民國75年。
     15. 張秀蓉,「清乾隆年間的蝗災研究,1736-1795」,收于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
     16. 張瑞德,「中國近代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危機一晚近一些議題的評述」收于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
     17. 張玉法,「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農業改良(1901-1916)一沿海沿江13個省區的比較研究」,史學評論,第1期,成文出版社,民國68年7月。
     18. 農林部棉產改進處編,馮澤芳論文集,民國37年1月。
     19. 劉河北,「江蘇省傳統式金融的調劑方式(1912-1937)」,收于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
     20. 謝園興,「1940年代中國農政機構之尋找人員(1937-1945)」抗戰建國史研討會論文拳,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74年12月。
     21.Mary C. Wright "Modern China in Transition 1900-1950" Albert Feuerwerker ed, Modern china , Prentice Hall Inc; 1964.
     
     五、期刊雜誌
     1. 「一年來本所工作紀要」農報,第1卷,第29期,民國23年12月30日。
     2. 卜凱,「發展中國農業計安心,張農、翟克主編,農聲彙刊(一),國立中山大學農業推廣部。
     3. 「七省治蝗會議誌實」農報,第1卷,第10期,民國23年6月20日。
     4. 「大事日誌」中農月刊,第7卷,第1期,民國35年1月30日。
     5. 于之漳,「河北棉業改造的研究」,中央農業實驗所農報社編,農報,第2卷,第15期,民國24年5月30日。
     6. 于紹傑,「雲南木棉推廣的初步成效」,農業推廣通訊,第3卷,第9期,民國30年9月。
     7. 王一青,「談談目前農村中的農佃問題」,中國農村,第8卷,第3期,民國31年5月1日。
     8. 王啟柱,「地老虎之防治與今後之防治推廣」,農業推廣通訊,第3卷,第4期,民國30年4月。
     9. 毛慶祥「復興中國農村的基本條件」,中農月刊,第1卷,第8期,民國29年8月1日。
     10. 玉樹基「如何發展西南農業生產合作」,西南實業誦訊,第3卷,第2期,民國30年2月。
     11. 「中國各省佃農納租方法及租額概況」,農報,第2卷,第25期,民國24年9月10日。
     12. 「中國農情報告事業之沿革」,農情報告彙編,民國22年。
     13. 「本所工作消息」,農報,第1卷,第16期,民國23年8月。
     14. 「本所工作消息」農報,第1卷,第20期,民國23年9月30日。
     15. 「本社特別啟事」農報,第1卷,第29期,民國23年12月30日。
     16. 「本所成立以求稻作試驗研究工作簡述」農報,第7卷,第28-33合期,民國31年11月30日。
     17. 「民國25年各省夏季作物旱災損失估計」衷情報告,第5卷,第1期,民國26年1月15日。
     18. 「民國26年以求的農佃分布變遷」農情報告,第6卷,第6期,民國27年6月15日。
     19. 「民國26年各省主要夏季作物災害損失估計」農情報告,第6卷,第3期,民國27年3月15日。
     20. 「各省農村金融調查」農情報告,第2年,第11期,民國23年11月。
     21. 朱偰,「農村經濟沒落原因之分析及救濟農民生計之對策」,東方雜誌,第32卷,第1期,民國24年1月1日。
     22. 朱鳳美,「植病方面事業之施設」,中華農學會報,第74期。
     23. 朱海帆,「中農混合指示劑之研究經過」,農報,第7卷,第28-33合期,民國31年11月30日。
     24. 朱晉卿、程洪祖,「自農業推廣立場種食增產問題」農業推廣通訊,第4卷,第10期,民國31年10月。
     25. 朱恆紀、莊敬,「兩年來黔省推行防治麥病工作紀要」農報,第6卷,第34-36合期,民國30年12月。
     26. 沈宗瀚,「中共農業的趨勢」東方雜誌,第8卷,第8期,民國64年2月1日。
     27. 沈宗瀚,「吳達詮先生與農業」傳記文學,第34卷,第3期,民國68年3月。
     28. 沈宗瀚,「中央協助西南各省農業工作之檢討」,西南實業通訊,第2卷,第6期,民國29年12月。
     29. 沈宗瀚,「勝利接收華北農場的回憶」傳記文學,第1卷,第6期,民國51年11月。
     30. 沈宗瀚,「改良種子以增加我國糧食計畫」,建國月刊,第2卷,第2期。
     31. 沈宗瀚,「我國作物育種之歷史」,農報,第2卷,第25期,民國23年3月。
     32. 沈宗瀚,「重建中農所與創辦農復會的回憶」傳記文學,第9卷,第1期,民國55年7月。
     33. 沈宗瀚,「中國的土地利用(Land Utilization in China)一書評」新經濟半月刊,第1卷,第7期,民國28年2月。
     34. 沈宗瀚,「中國作物育種事業之過去現在及將來」農報,第2卷,第15期,民國23年5月。
     35. 沈宗瀚,「悼念錢天鶴兄」傳記文學,第21卷,第4期,民國61年10月。
     36. 沈宗瀚,「增加西南農產須發展工商業」,新經濟半月刊,第1卷,第8期,民國28年3月1日。
     37. 沈學源,「中國農民與肥料問題」,東方雜誌,第32卷,第15期,民國24年8月1日。
     38. 李先聞、馮天銘合著,「水稻川農422川農303川農1051號3純系之育成與推廣」,農報,第12卷,第3期,民國36年6月15日。
     39. 「我國最近主要畜類產量與價值估計」,農報,第2卷,第23期,民國24年8月20日。
     40. 汪蔭元,「中國農業機械化之可能貢獻」,新經濟半月刊,第5期,民國29年3月。
     41. 「近六十年來中國耕地面積增減之越勢」,農情報告,第2卷,第12期,民國23年12月。
     42. 「治蝗淺說」,農報,第1卷,第16期,民國23年8月20日。
     43. 易培基,「解決全國民良問題提議」,建國月刊,第2卷,第2期。
     44. 林剛,「油桐烏?之實驗與推廣」,農業推廣通訊,第6卷,第3期。
     45. 兵錫祥,「種田歌」,農報,第2卷,第3期,民國24年1月30日。
     46. 吳福禎,「幾種國產病蟲藥械之研製經過與應用」,農業推廣通訊,第7卷,第2期,民國34年2月。
     47. 「指導各地治蝗」,農報,第1卷,第13期,民國23年7月20日。
     48. 「為適應抗戰需要而亟需推廣之雲南木棉」西南實業通訊,第4卷,第2期,民國30年8月。
     49. 姜誠貴,「馬鈴薯在貴陽之開花及結果」,農報,第12卷,第1期,民國36年2月15日。
     50. 孫本忠,「中農二十九交洽桂對全國環境適應試驗報告」,農報,第6卷,第31-33合期,民國33年11月。
     51. 孫文郗譯,「農業統計之效用」,中華農學會叢刊,第66期。
     52. 孫伯和,「民元來我國之蠶絲業」,銀行學會編印,民國經濟史(銀行週報30週紀念刊) ,民國36年11月。
     53. 孫寒冰,「論中國農村建設之本質」,東方雜誌,第32卷,第7期,民國24年4月1日。
     54. 夏宗綿,「當前糧食增產問題之研討」,糧政季刊,第5、6期合刊,民國36年9月。
     55. 馬保之,「近年來中國之作物育種事業」,農報,第2卷,第17期,民國24年6月20日。
     56. 馬保之,「介紹英國生物統計學家韋適博士」,農報,第1卷,第11期,民國23年4月。
     57. 馬鳴琴,「潘氏世界小麥適應觀察試驗初步簡報」,農報,第6卷,第31-33合期,民國30年11月30日。
     58. 奚元齡,「本所雲南開遠木棉試驗場之創辦經過及其現有事業」農報,第7卷,第16-21 合期,民國31年7月31日。
     59. 凌道揚,「糧食增產聲中肥料問題之重要性」中農月刊,第2卷,第2期,民國30年2月28日。
     60. 陳方濟,「中國肥料問題」,中華農學會報,第75、76合期,1930年5月。
     61. 陳有豐,「農村再建設之途徑」,建國月刊,第8卷,第6期。
     62. 陳暉,「中國的災荒問題」,建國月刊,第11卷,第4期。
     63. 陳燕山,「改良我國棉種之方針及方法」,中華農學會報,第73期,1930年。
     64. 陳燕山,「中國棉業之推廣」,中華農學會報,第74期。
     65. 陳炳權,「中國的實業統計」,實業統計,第3卷,第2號,民國24年。
     66. 陳翰笙,「關於農業增產的兩個建議」,中國農村,第8卷,第3期,民國31年5月1日。
     67. 陳穎光,「當前我國農業且已有之效應」,中農月刊,第2卷,第4期,民國30年4月30日。
     68. 郭敏學,「中國農業行政制度之史的檢討」,農村月刊」第2卷,第9期,民國37年9月。
     69. 許叔機,「中國農業生產之將來」,中華農學業刊」,第58期。
     70. 曹詒孫,「白殭病之預防法」,農報,第2卷,第14期,民國24年5月20日。
     71. 曹詒孫,「防殭粉試驗」,農報,第2卷,第34期,民國24年12月10日。
     72. 曹立?,「中國稻麥生產統計之初步研究」,實業部月刊,第1卷,第1 期。
     73. 黃治溥,「推行治螟教育之重要」,農業推廣通訊,第3卷,第6期,民國30年6月。
     74. 黃俊傑,「好種籽才得好莊稼─中國近代知識份子對農業建設的看法」聯合月刊,第4期,民國71年11月。
     75. 黃立群,「中國農業危機之剖視」,實業部月刊,第2卷,第1期,民國25年。
     76. 張心一,「農情報告計劃」實業統計,第1卷,第1期,民國22年2月。
     77. 張麗亭,「山西襄垣農諺」,農報,第2卷,第5期,民國24年2月20日。
     78. 張繼成,「河北河間農諺」,農報,第2卷,第2期,民國24年1月20日。
     79. 張繼成,「河北河間農諺」,農報,第2卷,第4期,民國24年2月10日。
     80. 華興鼐,「我國植棉事業之後顧與前瞻」新經濟半月刊,第3卷,第10期,民國29年5月16日。
     81. 彭壽邦,「抗戰以來貴州棉產之改進」,農報,第7卷,第22-27合期,民國31年9月30日。
     82. 彭學沛,「農村復興運動之鳥瞰」,東方雜誌,第32卷,第1期,民國24年1月1日。
     83. 馮和法,「中國農村的人口問題」,中華農學會報,第89期,民國20年6月。
     84. 喬啟明,「西南經濟建設與農業推廣」,西南實業通訊,第2卷,第5期,民國29年11月。
     85. 傅勝發,「最近中央農業實驗所推廣防治蔬菜害蟲之成效」,農報,第2卷,第34期,民國24年12月10日。
     86. 曾省,「昆蟲事業之今昔觀」,農業推廣通訊,第4卷,第8期,民國31年8月。
     87. 「農事問答」,農報,第12卷,第5期。
     88. 「農情報告的目的」,農情報告彙編,民國22年。
     89. 「農藝系最近稻作及推廣工作」,農報,第2卷,第32期,民國24年11月20日。
     90. 「農業經濟」,農報,第1卷,第29期,民國23年12月30日。
     91. 「農藝系最近小麥改良及推廣工作」農報,第2卷,第32期,民國24年11月20日。
     92. 「經濟情報彙編」,中農月刊,第7卷,第2期,民國35年2月28日。
     93. 「與永利化學工業公司試驗土壤肥料工作近況」,農報,第2卷,第35期,民間24年12月。
     94. 廖崇真,「戰時如何充裕廣東糧食」,新粵,第2卷,第7期,民國27年4月16日。
     95. 趙連芳,「稻作與民食問題」,建國月刊,第2卷,第2期。
     96. 鄭槐,「我國目下鄉村借貸情形」,金陵大學經濟系編,農林新報,第16期。
     97. 潘潤農,「戰勝天敵」,農報,第2卷,第9期,民國24年3月30日。
     98. 洛簡良,「目前各省水稻改良種之介紹」,農業推廣通訊,第3卷,第4期,民國30年4月。
     99. 蔡斌咸,「中國蝗災之嚴重性和防治的根本策一兼評七省治蝗會議」,東方雜誌,第32卷,第1期,民國24年1月1日。
     100. 蔡無忌,「民元來我國之農業」,銀行學會編印,民國經濟史,上海,民國36年11月。
     101. 「實業部中農所出版刊物一覽」實業部月刊,第2卷,第3期,民國26年3月10日。
     102. 「實業部中央農業實驗所舉辦改良農作物冬季討論會報」,第9號,民國23年1月。
     103. 「實業消息」實業部月刊,第1卷,第5期,民國25年8月31日。
     104. 「實業部中央農業實驗所最近概況」農村復興委員會會報,第5號,民國22年10月26日。
     105. 潤農,「中秋關」農報,第1卷,第19期,民國23年9月20日。
     106. 潤農,「銀子窖」農報,第1卷,第11期,民國23年6月30日。
     107. 潤農,「八腊廟」農報,第1卷,第5期,民國23年4月30日。
     108. 衛士生,「中國實業調查及統計工作狀況」實業統計,第3卷,第4期,民國24年8月。
     109. 薛溥海,「我國農業工業化的必要及其應採的途徑」建國月刊,第15卷,第5期。
     110. 錢天鶴,「中國農業與科學」,農報,第2卷,第35期,民國24年12月20日。
     111. 錢淦庭,「農業推廣材料初步調查一) 」,農業推廣通訊,第4卷,第1期,民國31年1月。
     112. 錢淦庭,「農業推廣材料初步調查(稻作篇)」,農業推廣通訊,第4卷,第5期,民國31年5月。
     113. 錢淦庭,「全國改良棉種推廣調查」,農業推廣通訊,第4卷,第6期,民國31年6月。
     114. 「購到大批殺蟲藥劑」,農報,第2卷,第1期,民國24年1月1日。
     115. 饒榮春,「糧食增產與戰時農業改進」,中農月刊,第2卷,第5期,民國30年5月30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44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王樹槐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力庸zh_TW
dc.creator (作者) 李力庸zh_TW
dc.date (日期) 1990en_US
dc.date (日期) 198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May-2016 14:16:59 (UTC+8)-
dc.date.available 3-May-2016 14:16:5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May-2016 14:16:5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B200200544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17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緒論......................... 1
     第一章 中農所成立之背景.........................5
     第一節 近代以來之中國農業危機.........................5
     第二節 農業技術改良之提出.........................13
     第三節 國內農業科學研究試驗之基礎......................... 21
     第四節 政府的推動.........................26
     第二章 中農所之組織、人事與經費......................... 44
     第一節 組織結構之變遷.........................45
     第二節 人事分析.........................50
     第三節 經費收支情形.........................57
     第三章 農業試驗與研究.........................84
     第一節 品種改良......................... 84
     第二節 土壤肥料之調查、試驗與研究.........................91
     第三節 農情調查報告......................... 93
     第四節 防治病蟲害......................... 96
     第五節 農具改良.........................100
     第六節 農產品檢驗與分級.........................102
     第四章 對全國農業改進的推動.........................120
     第一節 農業技術合作.........................120
     第二節 農業人才之陶鑄......................... 124
     第三節 農業推廣繁殖......................... 128
     第四節 農業知識的刊佈......................... 140
     第五章 結論......................... 158
     第一節 中農所的貢獻.........................158
     第二節 影響成果之因素......................... 163
     徵引書目......................... 178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444en_US
dc.title (題名) 中央農業實驗所與中國的農業科學化. (1931-1950)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史料
     (一) 、檔案
     
     中研院近史所藏,經濟格:
     1 .實業部農業司檔(文中簡稱「實業部檔」)
     2. 經濟部農林司中央農業實驗所檔(文中簡稱「經濟部檔」)
     3. 農林部會計處檔
     4. 農林部統計室檔
     5. 農林部參事處檔
     6. 農林部農業復員委員會檔
     7. 農林部中央農業實驗所檔
     8. 農林部農事司檔(3-8文中簡稱「農林部檔」)
     
     (二) 、年鑑、法報、法視、統計
     1. 中華年鑑社編,中華年鑑,民國37年9月,初版。
     2. 主計部統計局編,中華民國統計年鑑,民國37年6月。
     3. 阮湘等編,第一田中國年鑑,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17年12月,4 版。
     4. 財政部財政年鑑編纂處編,財政年鑑,三編,民國36年。
     5. 農林部編,中國年鑑(農業) ,出版年代不詳,黨史會藏。
     6. 農林部參事處編,農林法規彙編,第一集,重慶,民國32年。
     7. 國民政府主計處歲計局編,歲計年鑑,第一、三、四冊,南京,國民政府主計處歲計局印行,民國23年-26年。
     8. 國民政府文官處鑄印局編印,國民政府各部會科員以上職員錄,民國33年3月。
     9. 國民政府主計處統計局編,中華民國統計提要,民國24年,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61年7月,初版,影印本。
     10. 國民政府主計處統計局編,中華民國統計提要,民國36年,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60年7月,初版,影印本。
     11. 張朋園,沈懷玉合編,國民政府職官年表(1925 - 1949),第一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76年6月。
     12. 經濟部公報,第1卷,第4、5期,民國27年3月,黨史會藏。
     13. 實業公報,第179、180合期,第181期,第328期,民國23年6月一26年4月,黨史會藏。
     14. 實業部中國經濟年鑑編纂委員會編,中國經濟年鑑續編,宗青出版公司,民國69年1月,初版,影印本。
     
     (三)、其他史料
     1. 行政院新聞局編,中國農業科學與實驗,民國36年,初版。
     2. 農林部編,各省小麥改良種推廣近況,農林部糧食增產專門報告第2號,黨支會藏。
     3. 二十八年度農產促進委員會主辦事業效果報告書,黨史會藏。
     4. 王煥琛編,留學教育一中國留學教育史料,第五冊,國立編譯館,民國69年7月。
     5. 王仲武,中國最近之主要統計,民國32年10月。
     6. 中國地政研究所編,民國20至30年代中國經濟農業土地,水利問題資料縮影片,成文出版社。
     7 .供坤宏編,糧政夫料,第一冊,第二冊,台北,國史館,民國77年6月。
     8. 章有義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1912-1927) ,第二輯,北京,三聯書店,1957年。
     9. 章有義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1927 - 1937) ,第三輯,北京,三聯書店,1957年。
     10. 國民黨中央黨部國民經濟計劃委員會編,十年來之中國經濟建設,台北,學海出版社,民國60年10月,影印本。
     11. 張乃鳳,「土壤肥料系三年來之工作概況」民國30年3月,黨史會藏。
     12. 經濟新聞二十年,民國23年,黨史會藏。
     13. 經濟部工作報告,民國27年9月,黨史會藏。
     14. 經濟部28年下期工作進度報告,黨史會藏。
     15. 實業部中央農業實驗所24年1月一12月工作總報告,黨史會藏。
     16. 嚴中平等編著,中國近代經濟文統計資料選輯,北京,科學出版社1955年,8月。
     17. 黨夫會編,革命文獻,第102一105輯,抗戰建國史料一農林建設(一)~ (四) ,民國74年9月。
     
     二、傳記、年譜、回憶錄、紀念集
     1 .李先聞,李先聞自傳,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9年7月。
     2. 何輯五,貴州政壇憶往,台北,中外雜誌出版社,民國71年4月,初版。
     3. 沈宗瀚,克難苦學記,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2年12月,4版。
     4. 沈宗瀚,中年自述,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2年12月,4版。
     5. 沈宗瀚,晚年自述,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3年11月,2版。
     6. 沈宗瀚先生紀念集編印委員會編印,沈宗瀚先生紀念集,台北,民國70年1月26日。
     7. 黃俊傑編著,沈宗瀚先生年譜,台北,東昇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0年8月,初版。
     8. 湯沈蕙英編,湯惠蓀先生言論集,台北,民國57年11月20日。
     9. 湯惠蓀先生紀念集編印委員會,湯惠蓀先生紀念集,台北,民國56年11月。
     10. 趙連芳,趙連芳博士回憶錄,越張肖松出版,民國59年5月。
     11. 蔣廷黻英文口述,謝鐘鏈譯,蔣廷黻回憶錄,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73年2月,再版。
     12. 羅敦偉,五十年回憶錄,台北,中國文化供應社,民國41年4月。
     
     三、專書
     1. 卜凱主編,中國土地利用,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60年。
     2. 卜凱著,張履鸞譯,中國農家經濟,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5年。
     3. 中美農業技術合作團,中美農業技術合作團報告書,台北,華文書局,民國57年6月,影印本。
     4. 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編,中國農業建設問題,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印行,民國41年7月,再版。
     5. 中國農業史話,台北,胡文書局,民國71年10月,初版。
     6. 古?,中國農村經濟問題,上海,中華書局,民國22年。
     7. 行政院農村復興委員會編,中國農業之改進,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3年,影印本。
     8. 沈宗瀚,中國農業資源,(土) 、(中) 、(下)冊,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44年,再版。
     9. 沈宗瀚,農復會與我國農業建設,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1年5月,初版。
     10. 沈宗瀚,農業發展與政策,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4年12月,初版。
     11. 吳覺農、胡浩川著,中國茶業復興計劃,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4年4月,再版。
     12. 吳聰賢,中國農業發展,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祉,民國73年6月。
     13. 吳聰賢,農業推廣原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7年12月,初版。
     14. 金輪海,中國農村經濟研究,上海,中華書局,民國26年。
     15. 柏金斯著,宋海文等譯,中國農業的發展( 1368 - 1968 ),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9月,第1版。
     16. 唐啟宇,近百年中國農業之進步,南京,農業周報社,出版時間不詳。
     17. 唐啟宇,中國農業改造芻議,南京,農業周報社,民國22年3月,初版。
     18. 凌道揚,中國農業之經濟觀,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15年5月,再版。
     19. 章之汶、李醒愚,農業推廣,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5年2月,初版。
     20. 許性初,抗戰與農村經濟,商務印書館,民國27年2月,3版。
     21. 黃乃隆,經濟發展基礎論,台中,台灣省立農學院,民國47年。
     22. 陳振鷺、陳邦政,中國農村經濟問題,上海大學書店,1935年。
     23. 湯元吉編,中國農業增產之途徑,台灣位學肥料公司出版,民國42年11月,初版。
     24. 楊懋春、蔡宏進、廖正宏、黃俊傑合著,我國農業建設的回顧與展望,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2年。
     25. 費慰愷(Albert Feuerwerker) 著,林載爵譯,中國近百年經濟史,台北,華世出版社,民國67年。
     26. 鄧雲特,中國救荒史,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7年7月。
     27. 翟克,中國農村問題之研究,廣州,國立中央大學出版部,1933年。
     28. 趙連芳,現代農業(一) 、(三)冊,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民國43年,初版。
     29. 趙岡、陳鍾毅,中國土地制度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1年。
     30. 趙岡、陳鍾毅,中國棉業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66年。
     31. 駱君驌,中國農業的再造,台灣甘蔗史研究所,民國36年7月。
     32. 駱君驌,藍色的農業,綜合月刊社出版,民國67年12月。
     33. Mark Elvin , Th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Past,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73.
     34. Ramon H.Myers ,The Chinese Peasant Economy: Agriculture in Hopei and Shantung , 1890 - 1949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1970.
     
     四、論文、論文集
     1 .王聿均「抗戰時期中農所的發展和貢獻」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78年8月。
     2. 王業鍵,「近代中國農業的成長及其危機」中研院近史所集刊,第7期,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67年6月。
     3. 玉樹槐,「江蘇省的田價(1912-1937)」,收于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
     4. 李孝悌,平教會與河北定縣的鄉村建設運動一民國15年-25年,台大歷史所碩士論文,民國68年6月。
     5. 李熙謀編,中華民國科學誌(三),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47年6月,3版。
     6. 沈君山、黃俊傑編,鍥而不捨-沈宗瀚先生的一生,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72年4月15日,2版。
     7 .沈宗瀚、趙雅書等編著,中華農業史一論集,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8年3月,初版。
     8. 侯坤宏「抗戰時期的中國桐油事業」收于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
     9. 侯坤宏,抗戰峙期糧食供求問題之研究,政大歷史所碩士論文,民國77年6月。
     10. 胡竟良,胡竟良先生棉業論文集,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36年,再版。
     11. 高純淑,華洋義賑會與民初合作運動,政大歷史所碩士論文,民國71年6月。
     12. 黃俊傑編,面對歷史的抗戰一沈宗瀚與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歷程,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3年11月。
     13. 許倬雲、丘宏達等編著,抗戰勝利的代價一抗戰勝利四十週年學術論文,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75年。
     14. 陳仲瑜,民國初年農業改良思想(1912 - 1937) ,師大歷史所碩士論文,民國75年。
     15. 張秀蓉,「清乾隆年間的蝗災研究,1736-1795」,收于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
     16. 張瑞德,「中國近代農村經濟的發展與危機一晚近一些議題的評述」收于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
     17. 張玉法,「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農業改良(1901-1916)一沿海沿江13個省區的比較研究」,史學評論,第1期,成文出版社,民國68年7月。
     18. 農林部棉產改進處編,馮澤芳論文集,民國37年1月。
     19. 劉河北,「江蘇省傳統式金融的調劑方式(1912-1937)」,收于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
     20. 謝園興,「1940年代中國農政機構之尋找人員(1937-1945)」抗戰建國史研討會論文拳,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74年12月。
     21.Mary C. Wright "Modern China in Transition 1900-1950" Albert Feuerwerker ed, Modern china , Prentice Hall Inc; 1964.
     
     五、期刊雜誌
     1. 「一年來本所工作紀要」農報,第1卷,第29期,民國23年12月30日。
     2. 卜凱,「發展中國農業計安心,張農、翟克主編,農聲彙刊(一),國立中山大學農業推廣部。
     3. 「七省治蝗會議誌實」農報,第1卷,第10期,民國23年6月20日。
     4. 「大事日誌」中農月刊,第7卷,第1期,民國35年1月30日。
     5. 于之漳,「河北棉業改造的研究」,中央農業實驗所農報社編,農報,第2卷,第15期,民國24年5月30日。
     6. 于紹傑,「雲南木棉推廣的初步成效」,農業推廣通訊,第3卷,第9期,民國30年9月。
     7. 王一青,「談談目前農村中的農佃問題」,中國農村,第8卷,第3期,民國31年5月1日。
     8. 王啟柱,「地老虎之防治與今後之防治推廣」,農業推廣通訊,第3卷,第4期,民國30年4月。
     9. 毛慶祥「復興中國農村的基本條件」,中農月刊,第1卷,第8期,民國29年8月1日。
     10. 玉樹基「如何發展西南農業生產合作」,西南實業誦訊,第3卷,第2期,民國30年2月。
     11. 「中國各省佃農納租方法及租額概況」,農報,第2卷,第25期,民國24年9月10日。
     12. 「中國農情報告事業之沿革」,農情報告彙編,民國22年。
     13. 「本所工作消息」,農報,第1卷,第16期,民國23年8月。
     14. 「本所工作消息」農報,第1卷,第20期,民國23年9月30日。
     15. 「本社特別啟事」農報,第1卷,第29期,民國23年12月30日。
     16. 「本所成立以求稻作試驗研究工作簡述」農報,第7卷,第28-33合期,民國31年11月30日。
     17. 「民國25年各省夏季作物旱災損失估計」衷情報告,第5卷,第1期,民國26年1月15日。
     18. 「民國26年以求的農佃分布變遷」農情報告,第6卷,第6期,民國27年6月15日。
     19. 「民國26年各省主要夏季作物災害損失估計」農情報告,第6卷,第3期,民國27年3月15日。
     20. 「各省農村金融調查」農情報告,第2年,第11期,民國23年11月。
     21. 朱偰,「農村經濟沒落原因之分析及救濟農民生計之對策」,東方雜誌,第32卷,第1期,民國24年1月1日。
     22. 朱鳳美,「植病方面事業之施設」,中華農學會報,第74期。
     23. 朱海帆,「中農混合指示劑之研究經過」,農報,第7卷,第28-33合期,民國31年11月30日。
     24. 朱晉卿、程洪祖,「自農業推廣立場種食增產問題」農業推廣通訊,第4卷,第10期,民國31年10月。
     25. 朱恆紀、莊敬,「兩年來黔省推行防治麥病工作紀要」農報,第6卷,第34-36合期,民國30年12月。
     26. 沈宗瀚,「中共農業的趨勢」東方雜誌,第8卷,第8期,民國64年2月1日。
     27. 沈宗瀚,「吳達詮先生與農業」傳記文學,第34卷,第3期,民國68年3月。
     28. 沈宗瀚,「中央協助西南各省農業工作之檢討」,西南實業通訊,第2卷,第6期,民國29年12月。
     29. 沈宗瀚,「勝利接收華北農場的回憶」傳記文學,第1卷,第6期,民國51年11月。
     30. 沈宗瀚,「改良種子以增加我國糧食計畫」,建國月刊,第2卷,第2期。
     31. 沈宗瀚,「我國作物育種之歷史」,農報,第2卷,第25期,民國23年3月。
     32. 沈宗瀚,「重建中農所與創辦農復會的回憶」傳記文學,第9卷,第1期,民國55年7月。
     33. 沈宗瀚,「中國的土地利用(Land Utilization in China)一書評」新經濟半月刊,第1卷,第7期,民國28年2月。
     34. 沈宗瀚,「中國作物育種事業之過去現在及將來」農報,第2卷,第15期,民國23年5月。
     35. 沈宗瀚,「悼念錢天鶴兄」傳記文學,第21卷,第4期,民國61年10月。
     36. 沈宗瀚,「增加西南農產須發展工商業」,新經濟半月刊,第1卷,第8期,民國28年3月1日。
     37. 沈學源,「中國農民與肥料問題」,東方雜誌,第32卷,第15期,民國24年8月1日。
     38. 李先聞、馮天銘合著,「水稻川農422川農303川農1051號3純系之育成與推廣」,農報,第12卷,第3期,民國36年6月15日。
     39. 「我國最近主要畜類產量與價值估計」,農報,第2卷,第23期,民國24年8月20日。
     40. 汪蔭元,「中國農業機械化之可能貢獻」,新經濟半月刊,第5期,民國29年3月。
     41. 「近六十年來中國耕地面積增減之越勢」,農情報告,第2卷,第12期,民國23年12月。
     42. 「治蝗淺說」,農報,第1卷,第16期,民國23年8月20日。
     43. 易培基,「解決全國民良問題提議」,建國月刊,第2卷,第2期。
     44. 林剛,「油桐烏?之實驗與推廣」,農業推廣通訊,第6卷,第3期。
     45. 兵錫祥,「種田歌」,農報,第2卷,第3期,民國24年1月30日。
     46. 吳福禎,「幾種國產病蟲藥械之研製經過與應用」,農業推廣通訊,第7卷,第2期,民國34年2月。
     47. 「指導各地治蝗」,農報,第1卷,第13期,民國23年7月20日。
     48. 「為適應抗戰需要而亟需推廣之雲南木棉」西南實業通訊,第4卷,第2期,民國30年8月。
     49. 姜誠貴,「馬鈴薯在貴陽之開花及結果」,農報,第12卷,第1期,民國36年2月15日。
     50. 孫本忠,「中農二十九交洽桂對全國環境適應試驗報告」,農報,第6卷,第31-33合期,民國33年11月。
     51. 孫文郗譯,「農業統計之效用」,中華農學會叢刊,第66期。
     52. 孫伯和,「民元來我國之蠶絲業」,銀行學會編印,民國經濟史(銀行週報30週紀念刊) ,民國36年11月。
     53. 孫寒冰,「論中國農村建設之本質」,東方雜誌,第32卷,第7期,民國24年4月1日。
     54. 夏宗綿,「當前糧食增產問題之研討」,糧政季刊,第5、6期合刊,民國36年9月。
     55. 馬保之,「近年來中國之作物育種事業」,農報,第2卷,第17期,民國24年6月20日。
     56. 馬保之,「介紹英國生物統計學家韋適博士」,農報,第1卷,第11期,民國23年4月。
     57. 馬鳴琴,「潘氏世界小麥適應觀察試驗初步簡報」,農報,第6卷,第31-33合期,民國30年11月30日。
     58. 奚元齡,「本所雲南開遠木棉試驗場之創辦經過及其現有事業」農報,第7卷,第16-21 合期,民國31年7月31日。
     59. 凌道揚,「糧食增產聲中肥料問題之重要性」中農月刊,第2卷,第2期,民國30年2月28日。
     60. 陳方濟,「中國肥料問題」,中華農學會報,第75、76合期,1930年5月。
     61. 陳有豐,「農村再建設之途徑」,建國月刊,第8卷,第6期。
     62. 陳暉,「中國的災荒問題」,建國月刊,第11卷,第4期。
     63. 陳燕山,「改良我國棉種之方針及方法」,中華農學會報,第73期,1930年。
     64. 陳燕山,「中國棉業之推廣」,中華農學會報,第74期。
     65. 陳炳權,「中國的實業統計」,實業統計,第3卷,第2號,民國24年。
     66. 陳翰笙,「關於農業增產的兩個建議」,中國農村,第8卷,第3期,民國31年5月1日。
     67. 陳穎光,「當前我國農業且已有之效應」,中農月刊,第2卷,第4期,民國30年4月30日。
     68. 郭敏學,「中國農業行政制度之史的檢討」,農村月刊」第2卷,第9期,民國37年9月。
     69. 許叔機,「中國農業生產之將來」,中華農學業刊」,第58期。
     70. 曹詒孫,「白殭病之預防法」,農報,第2卷,第14期,民國24年5月20日。
     71. 曹詒孫,「防殭粉試驗」,農報,第2卷,第34期,民國24年12月10日。
     72. 曹立?,「中國稻麥生產統計之初步研究」,實業部月刊,第1卷,第1 期。
     73. 黃治溥,「推行治螟教育之重要」,農業推廣通訊,第3卷,第6期,民國30年6月。
     74. 黃俊傑,「好種籽才得好莊稼─中國近代知識份子對農業建設的看法」聯合月刊,第4期,民國71年11月。
     75. 黃立群,「中國農業危機之剖視」,實業部月刊,第2卷,第1期,民國25年。
     76. 張心一,「農情報告計劃」實業統計,第1卷,第1期,民國22年2月。
     77. 張麗亭,「山西襄垣農諺」,農報,第2卷,第5期,民國24年2月20日。
     78. 張繼成,「河北河間農諺」,農報,第2卷,第2期,民國24年1月20日。
     79. 張繼成,「河北河間農諺」,農報,第2卷,第4期,民國24年2月10日。
     80. 華興鼐,「我國植棉事業之後顧與前瞻」新經濟半月刊,第3卷,第10期,民國29年5月16日。
     81. 彭壽邦,「抗戰以來貴州棉產之改進」,農報,第7卷,第22-27合期,民國31年9月30日。
     82. 彭學沛,「農村復興運動之鳥瞰」,東方雜誌,第32卷,第1期,民國24年1月1日。
     83. 馮和法,「中國農村的人口問題」,中華農學會報,第89期,民國20年6月。
     84. 喬啟明,「西南經濟建設與農業推廣」,西南實業通訊,第2卷,第5期,民國29年11月。
     85. 傅勝發,「最近中央農業實驗所推廣防治蔬菜害蟲之成效」,農報,第2卷,第34期,民國24年12月10日。
     86. 曾省,「昆蟲事業之今昔觀」,農業推廣通訊,第4卷,第8期,民國31年8月。
     87. 「農事問答」,農報,第12卷,第5期。
     88. 「農情報告的目的」,農情報告彙編,民國22年。
     89. 「農藝系最近稻作及推廣工作」,農報,第2卷,第32期,民國24年11月20日。
     90. 「農業經濟」,農報,第1卷,第29期,民國23年12月30日。
     91. 「農藝系最近小麥改良及推廣工作」農報,第2卷,第32期,民國24年11月20日。
     92. 「經濟情報彙編」,中農月刊,第7卷,第2期,民國35年2月28日。
     93. 「與永利化學工業公司試驗土壤肥料工作近況」,農報,第2卷,第35期,民間24年12月。
     94. 廖崇真,「戰時如何充裕廣東糧食」,新粵,第2卷,第7期,民國27年4月16日。
     95. 趙連芳,「稻作與民食問題」,建國月刊,第2卷,第2期。
     96. 鄭槐,「我國目下鄉村借貸情形」,金陵大學經濟系編,農林新報,第16期。
     97. 潘潤農,「戰勝天敵」,農報,第2卷,第9期,民國24年3月30日。
     98. 洛簡良,「目前各省水稻改良種之介紹」,農業推廣通訊,第3卷,第4期,民國30年4月。
     99. 蔡斌咸,「中國蝗災之嚴重性和防治的根本策一兼評七省治蝗會議」,東方雜誌,第32卷,第1期,民國24年1月1日。
     100. 蔡無忌,「民元來我國之農業」,銀行學會編印,民國經濟史,上海,民國36年11月。
     101. 「實業部中農所出版刊物一覽」實業部月刊,第2卷,第3期,民國26年3月10日。
     102. 「實業部中央農業實驗所舉辦改良農作物冬季討論會報」,第9號,民國23年1月。
     103. 「實業消息」實業部月刊,第1卷,第5期,民國25年8月31日。
     104. 「實業部中央農業實驗所最近概況」農村復興委員會會報,第5號,民國22年10月26日。
     105. 潤農,「中秋關」農報,第1卷,第19期,民國23年9月20日。
     106. 潤農,「銀子窖」農報,第1卷,第11期,民國23年6月30日。
     107. 潤農,「八腊廟」農報,第1卷,第5期,民國23年4月30日。
     108. 衛士生,「中國實業調查及統計工作狀況」實業統計,第3卷,第4期,民國24年8月。
     109. 薛溥海,「我國農業工業化的必要及其應採的途徑」建國月刊,第15卷,第5期。
     110. 錢天鶴,「中國農業與科學」,農報,第2卷,第35期,民國24年12月20日。
     111. 錢淦庭,「農業推廣材料初步調查一) 」,農業推廣通訊,第4卷,第1期,民國31年1月。
     112. 錢淦庭,「農業推廣材料初步調查(稻作篇)」,農業推廣通訊,第4卷,第5期,民國31年5月。
     113. 錢淦庭,「全國改良棉種推廣調查」,農業推廣通訊,第4卷,第6期,民國31年6月。
     114. 「購到大批殺蟲藥劑」,農報,第2卷,第1期,民國24年1月1日。
     115. 饒榮春,「糧食增產與戰時農業改進」,中農月刊,第2卷,第5期,民國30年5月30日。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