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譯註與研究
作者 黃偉銘
貢獻者 萬金川
黃偉銘
關鍵詞 梵本
維摩詰經
問疾品

菩薩之疾
智慧與方便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9-May-2016 11:57:05 (UTC+8)
摘要 本文之研究立足於《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 之梵文原典,首先進行梵本〈問疾品〉的校譯後,再發掘〈問疾品〉中有待深入探究的相關議題。
     
      本文共分為兩部份,第一部分為〈問疾品〉議題,第二部份則為梵本〈問疾品〉的校譯。〈問疾品〉議題探討主要內容分成七章,條列如下:
     
     (一) 緒論: 旨在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研究方法、前人研究成果回顧與研究議題。
     
     (二) 《維摩詰經》相關的文獻研究:旨在探討《維摩詰經》的成書背景、傳譯過程與現代英譯本的評估。重點在陳述梵本《維摩詰經》出土,對於立足於漢譯或藏譯的相關文獻研究所可能造成的影響。透過評估比較現代英譯本所採用的傳本資料,除了可以直接反映研究視角的差異外,甚至可以藉由探究其所預設的讀者群,來瞭解其翻譯的風格與目的。
     
     (三) 〈問疾品〉介紹:旨在細述全品之情節以及羅列各段的要點。討論經文中重要的說法場景-「毘舍離城」和「維摩詰之居所」,瞭解〈問疾品〉中的「說法場景」設定,是否有其特殊的含意。接著進一步探討〈問疾品〉中兩位主角維摩詰與文殊師利的身分背景。
     
     (四) 菩薩之疾:旨在討論「菩薩如何安慰生病的菩薩」與「有疾菩薩應如何調伏自己的心」兩節加以討論。
     
     (五) 〈問疾品〉中「空」之探究:旨在探究「分別」與「空」之關係,「空」應從何處探求以及〈問疾品〉中「空」的特殊性。最後檢證〈問疾品〉中的「空」是否符應中觀學派有關「空」的主張。
     
     (六) 其他議題探究:旨在釐清〈問疾品〉中,「不來而來,不見而見,不聞而聞」的意含;接著探究梵本中,「被智慧所支持的方便」與「被方便所支持的智慧」各自的意含,其及相互的關係。
     
     (七) 結論:旨在歸結本文的研究成果、作一扼要的彙整與說明。反省本文的缺失,並且提出吾人未來可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說明:
     
     (一)參考書目以論文中曾徵引或論述者為限。
     
     (二)分為原典、專書、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工具書。按照為中文、英文、日文的順序,依照出版或發表的時間先後排列。
     
     一. 原典:
     
     中文: (依照大正藏之冊數少至多排序)
     
     《大正藏》 華嚴部 第10冊:
     實叉難陀《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正藏》 寶積部 第11冊:
     菩提流志《大寶積經》
     竺法護《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大正藏》 經集部 第14冊:
     聶道真《文殊師利般若經》
     竺法護《文殊師利現寶藏經》
     支謙 《維摩詰經》
     鳩摩羅什《維摩詰所說經》
     玄奘《說無垢稱經》
     
     《大正藏》 經集部 第15冊:
     鳩摩羅什《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安公云元闕譯人《佛說放缽經》
     法天《佛說未曾有正法經》
     
     《大正藏》 釋經論部 第25冊:
     鳩摩羅什《大智度論》
     
     
     《大正藏》 毘曇部 第28冊:
     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大正藏》 毘曇部 第29冊:
     玄奘《阿毘達磨俱舍論》
     
     《大正藏》 中觀瑜伽部 第30冊:
     鳩摩羅什《中論》
     
     《大正藏》 經疏部 第38冊:
     灌頂《大般涅槃經》
     僧肇《注維摩詰經》
     慧遠《維摩義記》
     湛然《維摩經略述》
     吉藏《淨名玄論》
     吉藏《維摩經義疏》
     窺基《說無垢稱經贊》
     
     
     
     梵藏原文:(依照出版時間先後排序)
     
     《梵漢藏対照「維摩經」》— VIMALAKIRTINIRDESA—
     Transliterated Sanskrit Text Collated with Tibetan and Chinese Translations
      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梵語佛典研究會 (日本東京:大正大學,2004)
     
     (梵文維摩經-ポタラ宮所藏写本にづく校訂-VIMALAKIRTINIRDESA-A Sanskrit Edition Based upon the Manuscript Newly Found at the Potala Palace,
     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梵語佛典研究會 (日本東京:大正大學,2006)
     
     大鹿實秋《Tibetan Text of Vimalakirtinirdesa 》
     (インド 古典研究 ACTA INDOLOGICAⅠ) (日本:成田山新勝寺,1970)
     
     大鹿實秋 《An Index to the Tibetan Translation of the Vimalak´rtinirde§a》
     (インド 古典研究 ACTA INDOLOGICAⅢ) (日本:成田山新勝寺,1973)
     
     
     二. 專書:
     
     中文: (依出版的時間先後排序)
     
     
     印順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新竹:正聞出版社,1981)
     
     呂澂 《印度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1982)
     
     釋印海 譯 宇井伯壽 著《印度佛教思想史》(新竹:無量壽,1987)
     
     郭忠生 譯 É. Lamotte 著《維摩詰經序論》(南投:諦觀雜誌社,1990)
     
     季羨林〈商人與佛教〉(中國北京:師範大學,1991)
     
     印順 《空之探究》(新竹:正聞,1992)
     
     吳汝均 著 《印度佛學的現代詮釋》 (台北:文津,1994)
     
     楊文園《維摩詰所說經譯釋》 (中國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5)
     
     釋依馨 譯 梶山雄一 著 《空入門》 (高雄:佛光,1996)
     
     萬金川《中論思想講錄》 (嘉義:香光書鄉;1998 )
     
     印順 《中觀今論》(新竹:正聞,1998)
     
     吳汝均 譯 梶山雄一 著 《龍術與中後期中觀學》 (台北:文津,2000)
     
     蔡耀明《般若波羅密多教學與嚴淨佛土》 (南投:正觀,2001)
     
     林純瑜 《維摩詰所說經考》(台北:法鼓文化,2001)
     
     印順 《印度之佛教》(新竹:正聞 2002)
     
     莊崑木譯 平川彰著 《印度佛教史》(台北:商周,2002)
     
     許洋主 譯 川田洋一 著 《佛法與醫學》(台北:東大,2002)
     
     釋演培 著《維摩詰所說經講記》(台北:天華,2003)
     
     印順 《般若經講記》(新竹:正聞,2003)
     
     廖育群《認識印度傳統醫學》(台北:東大,2003)
     
     孫昌武《中國文學中的維摩與觀音》(中國天津:天津教育,2005)
     
     
     英文:(依照出版時間先後排序)
     
     Charles Luk The  (California:Berkeley, Shambhala , 1972)
     
     Sara Boin《The Teaching of Vimalakirti》 ( London:The Pali Text Society,1976)
     
     Robert A.F. Thurman 《The Holy Teaching of Vimalakirti》
     ( NEW YORK: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1983)
     
     Burton Watson 《The Vimalakirti Sutra》 (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
     
     日文: (依照出版時間先後排序)
     
     河口慧海 《漢藏対照國訳維摩經》 (日本東京:世界文庫刊行會,1928)
     橋本芳契《維摩經の思想研究》 (日本京都:法藏館,1966)
     長尾雅人《世界の名著 大乘佛典》— 2 (日本東京:中央公論社,1967)
     鐮田茂雄《沉默の教え》─ [維摩經] (日本東京:集英社,1984)
     三枝充惪《中論偈頌総覽》 (日本東京:第三文明社,1985)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総覽》( 日本東京:第三文明社;1985
     橋本芳契《維摩詰經による佛教》 (日本大阪:東方,1988)
     
     三.期刊論文:
     
     中文:(依照發表的時間先後排序)
     
     萬金川《維摩詰經的主要論題研究-由大乘思想的精神取向談起》
     (台北:慧炬雜誌197期,1980 )
     
     萬金川《維摩詰經》梵漢文本對刊與多元化的佛教學研究
     (嘉義:南華大學第二屆印度學會議,2006)
     
     程恭讓 《維摩詰經•佛道品》梵本新譯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 參見《天問》
     ( 中國:江蘇人民,2006)。
     
     程恭讓《維摩詰經•入不二法門品》梵本新譯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 參見《哲學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2006 )
     
     
     英文:
     
     Jan Nattier 〈The Teaching of Vimalakirti (Vimalakirtinirdea) A Review of Four English Translations〉 《Buddhist literature》
     ( Bloomington : East Asian Studies Center, Indiana University, 2000(Volume 2) )
     
     日文:(依照出版時間先後排序)
     
     兒山敬一 〈維摩經における入不二と菩薩行〉《大乘菩薩道の研究》 西義雄 編
     (日本京都:平樂寺書店,1968)
     
     大鹿實秋〈維摩經における菩薩思想〉《西義雄博士頌壽記念》「菩薩思想」
     (日本東京:大東,1981)
     
     平川彰 〈文殊菩薩師利法王子の意味と一生補處〉(日本北海道:北海道印度哲學佛教學會,1995)
     
     松濤誠達〈維摩經サンスクリット原典の発見意義〉
     (日本東京:宗教研究,2003)
     
     四.學位論文 (依照發表的時間先後排序)
     
     王志楣 《維摩詰經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邱淑慧 《維摩詰經探微》(香港:能仁學院文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陳渝菁 《文殊類經典所蘊藏的不二中道之義理及其實踐》(台北:政大宗教所碩士論文,2006)
     
     五.工具書 (依照出版的時間先後排序)
     
     《佛光大辭典》電子版 (台北:佛光文化)
     
     《望月佛教大辭典》(東京:世界聖典協會,1974)
     
     藍吉富《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台南: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1994)
     
     荻原雲來 編撰《梵和大辭典》上下冊 (台北:新文豐,200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哲學系
9115400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154008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萬金川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偉銘zh_TW
dc.creator (作者) 黃偉銘zh_TW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1:57:05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1:57:0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1:57:0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1154008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83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哲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15400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之研究立足於《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 之梵文原典,首先進行梵本〈問疾品〉的校譯後,再發掘〈問疾品〉中有待深入探究的相關議題。
     
      本文共分為兩部份,第一部分為〈問疾品〉議題,第二部份則為梵本〈問疾品〉的校譯。〈問疾品〉議題探討主要內容分成七章,條列如下:
     
     (一) 緒論: 旨在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研究方法、前人研究成果回顧與研究議題。
     
     (二) 《維摩詰經》相關的文獻研究:旨在探討《維摩詰經》的成書背景、傳譯過程與現代英譯本的評估。重點在陳述梵本《維摩詰經》出土,對於立足於漢譯或藏譯的相關文獻研究所可能造成的影響。透過評估比較現代英譯本所採用的傳本資料,除了可以直接反映研究視角的差異外,甚至可以藉由探究其所預設的讀者群,來瞭解其翻譯的風格與目的。
     
     (三) 〈問疾品〉介紹:旨在細述全品之情節以及羅列各段的要點。討論經文中重要的說法場景-「毘舍離城」和「維摩詰之居所」,瞭解〈問疾品〉中的「說法場景」設定,是否有其特殊的含意。接著進一步探討〈問疾品〉中兩位主角維摩詰與文殊師利的身分背景。
     
     (四) 菩薩之疾:旨在討論「菩薩如何安慰生病的菩薩」與「有疾菩薩應如何調伏自己的心」兩節加以討論。
     
     (五) 〈問疾品〉中「空」之探究:旨在探究「分別」與「空」之關係,「空」應從何處探求以及〈問疾品〉中「空」的特殊性。最後檢證〈問疾品〉中的「空」是否符應中觀學派有關「空」的主張。
     
     (六) 其他議題探究:旨在釐清〈問疾品〉中,「不來而來,不見而見,不聞而聞」的意含;接著探究梵本中,「被智慧所支持的方便」與「被方便所支持的智慧」各自的意含,其及相互的關係。
     
     (七) 結論:旨在歸結本文的研究成果、作一扼要的彙整與說明。反省本文的缺失,並且提出吾人未來可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部分 《問疾品》之議題探討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方法…………………………………………………………………3
     第三節 近人研究成果……………………………………………………………3
     第四節 研究議題…………………………………………………………………5
     
     第二章 《維摩詰經》的文獻研究……………………………………………9
     第一節 《維摩詰經》的成書背景…………………………………………‥9
      一. 大乘運動的崛起………………………………………………………… 10
      二.《維摩詰經》的成立年代…………………………………………………11
     第二節 《維摩詰經》傳譯的過程……………………………………………•12
      一. 現存漢譯本的比較……………………………………………………… 12
      二. 藏譯本的影響與梵本的出土…………………………………………… 15
     第三節 《維摩詰經》的現代英譯本評估………………………………………16
      一. 諸譯本的比較…………………………………………………………… 17
      二. 翻譯策略的差異………………………………………………………… 18
     
     第三章 〈問疾品〉介紹 ……………………………………………… 21
     
     第一節 內容簡介……………………………………………………………… 22
      一. 情節概要……………………………………………………………… 22
      (一) 問候與來去的問題……………………………………………… 23
      (二) 維摩詰的病因和病徵…………………………………………… 24
      (三) 菩薩如何安慰有疾菩薩………………………………………… 26
      (四) 有疾菩薩如何調伏其心…………………………………………… 27
      (五) 菩薩繫縛和菩薩解脫…………………………………………… 27
      (六) 菩薩所行……………………………………………………… 29
      二. 主要場景的介紹……………………………………………………… 30
      (一) 毘舍離城的菴羅樹園……………… 30
      (二) 維摩詰的居所…………………………………………………… 31
     第二節 主要登場人物介紹………………………………………………… 33
      一. 文殊師利在佛典中所扮演的角色與在〈問疾品〉中的象徵意……33
      (一) 文殊師利的名稱及其真實性…………………………………•33
      1. 文殊師利的名稱……………………………………………•33
      2. 文殊師利的真實性…………………………………………•34
      (二) 文殊師利在佛典中所扮演的角色…………………………… 37
      1. 諸佛的導師………………………………………………… 38
      2. 久修習菩薩………………………………………………… 39
      3. 使用善巧方便的高手……………………………………… 40
      (三) 文殊師利在〈問疾品〉中的象徵意義……………………… 43
      二. 維摩詰介紹及在〈問疾品〉中的德行描述………………………… 43
      (一) 維摩詰的身份背景以及維摩詰如何宣說法要……………… 43
      (二)〈問疾品〉中維摩詰的德行描述 ……………………………… 45
     第三節 諸家對於《維摩詰經》的科段…………………………………… 58
     
     第四章 菩薩之疾 ………………………………………………………… 63
     
     第一節 菩薩如何慰藉有疾菩薩…………………………………………… 64
      一. 無常、苦、空、無我………………………………………………… 64
      二. 悔先罪、憫他疾、隨念往世之苦、饒益有情………………………… 66
      三. 修善本、念淨命、常精進、為醫王…………………………………… 67
     第二節 有疾菩薩如何調伏自身……………………………………………… 68
      一. 我執……………………………………………………………………‥ 68
      二. 法執………………………………………………………………‥ 70
      三. 空執………………………………………………………………‥ 72
     第三節 菩薩的病因…………………………………………………………… 74
      一. 何為攀緣……………………………………………………………… 74
      二. 如何去除攀緣………………………………………………………… 75
     
     第五章〈問疾品〉中「空」之探究 ……………………………………… 77
     
     第一節 「空」與「分別」…………………………………………………78
      一. 何謂「空」?…………………………………………………………80
      二. 何謂「分別」?………………………………………………………83
      三. 「空」與「分別」的關係?……………………………………………86
     第二節 「空」從何求?………………………………………………… 88
      一. 六十二見……………………………………………………………… 88
      二. 如來的解脫…………………………………………………………… 90
      三. 一切有情的心行……………………………………………………… 91
     
     第六章 其他議題探究 ………………………………………………… 99
     
     第一節「不來而來,不見而見,不聞而聞」‥‥‥‥‥‥‥‥‥‥‥‥‥ 99
     第二節 智慧與方便………………………………………………………‥ 103
      一. 何謂「為方便所支撐的智慧」? ………………………………………103
      二. 何謂「為智慧所支撐的方便」?……………………………………… 107
      三. 智慧與方便的關係……………………………………………………110
     
     第七章 結論 …………………………………………………………… 113
     一.《維摩詰經》相關的文獻研究…………………………………………114
      (一) 現存的三種漢譯版本的差異……………………………………… 114
      (二) 梵本《維摩詰經》的出土,對於《維摩詰經》文獻研究的影響? 115
      (三) 現代英譯本的比較評估…………………………………………… 115
     二.〈問疾品〉的場景設定與角色人物……………………………………116
      (一) 場景設定……………………………………………………… 116
      (二) 文殊師利在〈問疾品〉中所扮演的角色………………………… 116
      (三) 維摩詰所具有的殊勝德行………………………………………… 117
     三.菩薩之疾………………………………………………………………… 117
      (一) 「菩薩如何安慰生病的菩薩」…………………………………… 117
      1. 無常、苦、空、無我………………………………………117
      2. 悔先罪、憫他疾、隨念往世之苦、饒益有情……………118
      3. 修善本、念淨命、常精進、為醫王………………………119
      (二) 「有疾菩薩如何調伏自身」………………………………………119
      1. 我執……………………………………………………… 119
      2. 法執……………………………………………………… 120
      3. 空執……………………………………………………… 120
      (三) 菩薩的病因…………………………………………………… 121
     四.〈問疾品〉中「空」之探究 ……………………………………………121
      (一) 「空」與「分別」…………………………………………………121
      (二) 空從何求………………………………………………………121
      1. 六十二見………………………………………………… 122
      2. 如來的解脫…………………………………………………122
      3. 一切有情的心行………………………………………………122
      (三)〈問疾品〉中「空」的特殊性……………………………………122
      1. 我空、法空、空空……………………………………………122
      2. 假名有、無自性空……………………………………………122
     五.「不來而來,不見而見,不聞而聞」……………………………… 123
     六.智慧與方便…………………………………………………………… 123
     
     
     第二部分 梵本《問疾品》的校譯與對勘
     
     目次
     
     說明與凡列
     
     
     一. 文殊師利稟承佛命前往問疾 ………………………………………… 1
     
     二. 文殊師利抵達維摩詰居所 ………………………………………… 17
     
     三. 空 室…………………………………………………………………… 23
     
     四. 互相問候 ……………………………………………………………… 29
     
     五. 維摩詰的疾病 ………………………………………………………… 37
     
     六. 諸法皆空 ……………………………………………………………… 47
     
     七. 疾病的本質 …………………………………………………………… 63
     
     八. 菩薩如何安慰生病的菩薩 ………………………………………… 69
     
     九. 生病的菩薩如何調伏自心 ………………………………………… 77
     
     十. 繫縛與解脫 …………………………………………………………… 119
     
     十一. 智慧與方便 ………………………………………………………… 125
     
     十二. 菩薩所行 …………………………………………………………… 143
     
     
     參考書目…………………………………………………………………… 195
     
     附錄:梵本《問疾品》新譯………………………………………… 201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154008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梵本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維摩詰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問疾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菩薩之疾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智慧與方便zh_TW
dc.title (題名) 《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譯註與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說明:
     
     (一)參考書目以論文中曾徵引或論述者為限。
     
     (二)分為原典、專書、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工具書。按照為中文、英文、日文的順序,依照出版或發表的時間先後排列。
     
     一. 原典:
     
     中文: (依照大正藏之冊數少至多排序)
     
     《大正藏》 華嚴部 第10冊:
     實叉難陀《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正藏》 寶積部 第11冊:
     菩提流志《大寶積經》
     竺法護《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
     
     《大正藏》 經集部 第14冊:
     聶道真《文殊師利般若經》
     竺法護《文殊師利現寶藏經》
     支謙 《維摩詰經》
     鳩摩羅什《維摩詰所說經》
     玄奘《說無垢稱經》
     
     《大正藏》 經集部 第15冊:
     鳩摩羅什《佛說首楞嚴三昧經》
     安公云元闕譯人《佛說放缽經》
     法天《佛說未曾有正法經》
     
     《大正藏》 釋經論部 第25冊:
     鳩摩羅什《大智度論》
     
     
     《大正藏》 毘曇部 第28冊:
     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大正藏》 毘曇部 第29冊:
     玄奘《阿毘達磨俱舍論》
     
     《大正藏》 中觀瑜伽部 第30冊:
     鳩摩羅什《中論》
     
     《大正藏》 經疏部 第38冊:
     灌頂《大般涅槃經》
     僧肇《注維摩詰經》
     慧遠《維摩義記》
     湛然《維摩經略述》
     吉藏《淨名玄論》
     吉藏《維摩經義疏》
     窺基《說無垢稱經贊》
     
     
     
     梵藏原文:(依照出版時間先後排序)
     
     《梵漢藏対照「維摩經」》— VIMALAKIRTINIRDESA—
     Transliterated Sanskrit Text Collated with Tibetan and Chinese Translations
      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梵語佛典研究會 (日本東京:大正大學,2004)
     
     (梵文維摩經-ポタラ宮所藏写本にづく校訂-VIMALAKIRTINIRDESA-A Sanskrit Edition Based upon the Manuscript Newly Found at the Potala Palace,
     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梵語佛典研究會 (日本東京:大正大學,2006)
     
     大鹿實秋《Tibetan Text of Vimalakirtinirdesa 》
     (インド 古典研究 ACTA INDOLOGICAⅠ) (日本:成田山新勝寺,1970)
     
     大鹿實秋 《An Index to the Tibetan Translation of the Vimalak´rtinirde§a》
     (インド 古典研究 ACTA INDOLOGICAⅢ) (日本:成田山新勝寺,1973)
     
     
     二. 專書:
     
     中文: (依出版的時間先後排序)
     
     
     印順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新竹:正聞出版社,1981)
     
     呂澂 《印度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1982)
     
     釋印海 譯 宇井伯壽 著《印度佛教思想史》(新竹:無量壽,1987)
     
     郭忠生 譯 É. Lamotte 著《維摩詰經序論》(南投:諦觀雜誌社,1990)
     
     季羨林〈商人與佛教〉(中國北京:師範大學,1991)
     
     印順 《空之探究》(新竹:正聞,1992)
     
     吳汝均 著 《印度佛學的現代詮釋》 (台北:文津,1994)
     
     楊文園《維摩詰所說經譯釋》 (中國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5)
     
     釋依馨 譯 梶山雄一 著 《空入門》 (高雄:佛光,1996)
     
     萬金川《中論思想講錄》 (嘉義:香光書鄉;1998 )
     
     印順 《中觀今論》(新竹:正聞,1998)
     
     吳汝均 譯 梶山雄一 著 《龍術與中後期中觀學》 (台北:文津,2000)
     
     蔡耀明《般若波羅密多教學與嚴淨佛土》 (南投:正觀,2001)
     
     林純瑜 《維摩詰所說經考》(台北:法鼓文化,2001)
     
     印順 《印度之佛教》(新竹:正聞 2002)
     
     莊崑木譯 平川彰著 《印度佛教史》(台北:商周,2002)
     
     許洋主 譯 川田洋一 著 《佛法與醫學》(台北:東大,2002)
     
     釋演培 著《維摩詰所說經講記》(台北:天華,2003)
     
     印順 《般若經講記》(新竹:正聞,2003)
     
     廖育群《認識印度傳統醫學》(台北:東大,2003)
     
     孫昌武《中國文學中的維摩與觀音》(中國天津:天津教育,2005)
     
     
     英文:(依照出版時間先後排序)
     
     Charles Luk The  (California:Berkeley, Shambhala , 1972)
     
     Sara Boin《The Teaching of Vimalakirti》 ( London:The Pali Text Society,1976)
     
     Robert A.F. Thurman 《The Holy Teaching of Vimalakirti》
     ( NEW YORK: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1983)
     
     Burton Watson 《The Vimalakirti Sutra》 (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
     
     日文: (依照出版時間先後排序)
     
     河口慧海 《漢藏対照國訳維摩經》 (日本東京:世界文庫刊行會,1928)
     橋本芳契《維摩經の思想研究》 (日本京都:法藏館,1966)
     長尾雅人《世界の名著 大乘佛典》— 2 (日本東京:中央公論社,1967)
     鐮田茂雄《沉默の教え》─ [維摩經] (日本東京:集英社,1984)
     三枝充惪《中論偈頌総覽》 (日本東京:第三文明社,1985)
     三枝充惪 《中論偈頌総覽》( 日本東京:第三文明社;1985
     橋本芳契《維摩詰經による佛教》 (日本大阪:東方,1988)
     
     三.期刊論文:
     
     中文:(依照發表的時間先後排序)
     
     萬金川《維摩詰經的主要論題研究-由大乘思想的精神取向談起》
     (台北:慧炬雜誌197期,1980 )
     
     萬金川《維摩詰經》梵漢文本對刊與多元化的佛教學研究
     (嘉義:南華大學第二屆印度學會議,2006)
     
     程恭讓 《維摩詰經•佛道品》梵本新譯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 參見《天問》
     ( 中國:江蘇人民,2006)。
     
     程恭讓《維摩詰經•入不二法門品》梵本新譯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 參見《哲學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2006 )
     
     
     英文:
     
     Jan Nattier 〈The Teaching of Vimalakirti (Vimalakirtinirdea) A Review of Four English Translations〉 《Buddhist literature》
     ( Bloomington : East Asian Studies Center, Indiana University, 2000(Volume 2) )
     
     日文:(依照出版時間先後排序)
     
     兒山敬一 〈維摩經における入不二と菩薩行〉《大乘菩薩道の研究》 西義雄 編
     (日本京都:平樂寺書店,1968)
     
     大鹿實秋〈維摩經における菩薩思想〉《西義雄博士頌壽記念》「菩薩思想」
     (日本東京:大東,1981)
     
     平川彰 〈文殊菩薩師利法王子の意味と一生補處〉(日本北海道:北海道印度哲學佛教學會,1995)
     
     松濤誠達〈維摩經サンスクリット原典の発見意義〉
     (日本東京:宗教研究,2003)
     
     四.學位論文 (依照發表的時間先後排序)
     
     王志楣 《維摩詰經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邱淑慧 《維摩詰經探微》(香港:能仁學院文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陳渝菁 《文殊類經典所蘊藏的不二中道之義理及其實踐》(台北:政大宗教所碩士論文,2006)
     
     五.工具書 (依照出版的時間先後排序)
     
     《佛光大辭典》電子版 (台北:佛光文化)
     
     《望月佛教大辭典》(東京:世界聖典協會,1974)
     
     藍吉富《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台南: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1994)
     
     荻原雲來 編撰《梵和大辭典》上下冊 (台北:新文豐,2002)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