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地方法規定位與監督之研究
作者 謝碩駿
貢獻者 董保城
謝碩駿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46:55 (UTC+8)
摘要 
"目次
     本文使用德語縮寫說明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之提出-----3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研究架構-----4
         第一項 研究內容-----4
         第二項 研究架構-----7
       第三節 研究範圍-----8
       第四節 研究限制-----9
       第五節 研究方法-----9
     第二章 地方自治之基本理念-----11
       第一節 地方自治的意義及其本質-----13
         第一項 地方自治的意義-----13
           一、政治上的意義-----13
           二、法律上的意義-----14
         第二項 地方自治的本質-----15
           一、固有權說-----15
           二、承認說-----16
           三、人民主權說-----16
           四、制度性保障說-----17
           五、大法官對地方自治本質之見解-----18
       第二節 地方自治團體的任務及其配備-----20
         第一項 地方自治團體的任務-----21
           一、兩種任務模式:任務一元論與任務二元論-----21
             (一)任務二元論-----21
               1. 自治事項-----22
               (1)自願辦理事項-----22
               (2)不受國家指令拘束之義務性事項-----23
               2. 委辦事項-----24
             (二)任務一元論-----24
               1.任務一元論之意義-----24
               2.受國家指令拘束之義務性事項?-----25
               3.任務一元論在德國法上的合憲性-----27
             (三)旁論:特別機關與機關借用-----28
           二、我國地方自治團體的任務-----29
             (一)地方制度法採取任務二元論之合憲性-----29
             (二)任務二元論與管轄權移轉-----31
         第二項 地方自治團體的配備-----33
           一、一般計畫權-----34
           二、空間規劃權-----34
           三、財政權-----34
           四、人事權-----35
           五、組織權-----35
           六、法規制定權-----35
       第三節 小結-----35
     第三章 地方自治團體法規制定權之性質-比較法上的觀察-----39
       第一節 德國法的觀察-----41
         第一項 概念的釐清:德國作為比較法的觀察對象?-----41
         第二項 德國基本法對地方自治的保障層次-----43
           一、鄉鎮之法律主體保障-----43
           二、「鄉鎮自治行政」之法律制度保障-----45
           三、鄉鎮之主觀法律地位保障-----48
         第三項 德國地方自治團體規章制定權之憲法依據-----49
         第四項 德國地方自治規章的性質及其類型-----50
           一、德國地方自治規章的性質-----50
           二、德國地方自治規章的類型-----51
             (一)一般抽象之外部性自治規章-----51
             (二)計畫性自治規章-----53
             (三)預算性自治規章-----54
             (四)組織性自治規章-----54
         第五項 德國地方自治規章與依法行政原則-----55
           一、法律優位原則-----55
           二、法律保留原則-----57
             (一)基本法第八十條第一項對地方自治規章的不適用性-----58
             (二)侵害保留-----58
             (三)重要事項之國會保留-----59
             (四)鄉鎮內部的法律保留-----60
         第六項 小結-----60
       第二節 日本法的觀察-----61
         第一項 日本地方自治團體條例之性質-----61
           一、條例制定權之憲法依據及其意義-----61
           二、條例的性質-----63
         第二項 條例與憲法上法律保留事項的關係-----64
           一、憲法第四十一條與憲法第九十四條的關係-----65
           二、條例與財產權法定主義-----65
           三、條例與租稅法定主義-----66
           四、條例與罪刑法定主義-----67
         第三項 條例與法律的關係-----68
           一、法律先占理論的興起與退潮-----68
           二、上乘條例在環保法領域的突破-----69
         第四項 小結-----69
     第四章 我國地方法規之體系-----73
       第一節 我國地方自治團體法規制定權之性質-----75
         第一項 學界對我國地方自治團體法規制定權性質之定位-----75
           一、行政權說-----76
           二、立法權說-----77
         第二項 本文見解-----78
       第二節 我國地方法規體系之建構-----81
         第一項 憲法層次的觀察-----81
           一、憲法相關規定未能涵蓋所有地方法規-----82
           二、縣(市)規章的位階問題-----83
           三、中央立法事項與縣(市)立法事項之間界限模糊不清-----84
           四、規範模式的擺盪-----84
         第二項 法律層次的觀察-----85
           一、自治法規-----85
             (一)自治條例-----86
             (二)自治規則-----89
           二、委辦規則-----91
           三、自律規則-----93
         第三項 小結-----95
       第三節 我國地方法規在行政程序法中的定位-----96
         第一項 行政程序法中對於行政命令的體系性規定及其相關問題-----97
           一、法規命令與行政規則之二分法-----97
           二、職權命令何去何從-----97
         第二項 地方法規在行政程序法中的定位-----103
           一、自治條例-----103
           二、自治規則-----107
             (一)經授權訂定且直接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自治規則-----108
             (二)經授權訂定且僅對地方行政機關內部產生拘束力之自治規則-----109
             (三)依法定職權訂定且直接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自治規則-----109
             (四)依法定職權訂定且僅對地方行政機關內部產生拘束力之自治規則-----110
           三、委辦規則-----110
           四、自律規則-----112
         第三項 小結-----112
     第五章 我國地方法規垂直與水平互動關係-----115
       第一節 我國地方法規與中央法令垂直面之互動關係-----117
         第一項 我國地方法規與中央法令之位階關係-----117
           一、憲法的基本決定:中央法破地方法-----117
           二、地方制度法對地方法規與中央法令位階關係之規定-----119
             (一)自治法規與中央法令之位階關係-----120
             (二)委辦規則與中央法令之位階關係-----122
             (三)自律規則與中央法令之位階關係-----124
         第二項 地方法規限制人民權利與法律保留原則之關係-----124
           一、討論範圍之限縮-----124
           二、法律保留原則的意義及其憲法依據-----125
           三、地方法規與法律保留原則之關係:大法官的見解-----130
             (一)釋字第三十八號解釋-----130
             (二)釋字第三六三號解釋-----132
             (三)釋字第四四四號解釋-----132
           四、地方制度法之規定-----133
           五、本文見解-----135
             (一)自治條例無個別專業法律授權亦得限制人民之權利-----135
             (二)以自治條例限制人民權利應視為憲法第二十三條之例外情形-----136
             (三)檢驗「自治條例限制人民權利是否合憲」之步驟-----136
         第三項 小結-----140
       第二節 我國地方法規相互水平之互動關係-----141
         第一項 地方自治團體之內部組織型態-----142
           一、德國鄉鎮內部組織型態之比較觀察-----142
             (一)北德議會型-----142
             (二)南德議會型-----143
             (三)市政府型-----143
             (四)鄉鎮長型-----144
           二、我國地方自治團體之內部組織型態-----147
         第二項 自治條例與自治規則之位階關係-----148
         第三項 「自治條例保留」與地方行政權、立法權之互動關係-----149
           一、地方制度法中「自治條例保留」之範圍-----150
           二、地方行政首長直接民選vs.自治條例保留:衝突與解決機制-----151
             (一)地方行政首長直接民選與「開放式自治條例保留」之衝突-----151
             (二)地方制度法規定之衝突解決機制-----155
               1.內部解決機制:送請地方議會覆議-----156
               2.外部解決機制:自治監督與司法院解釋-----158
           三、本文建議:引進「地方自治機關訴訟」制度-----161
             (一)德國地方自治團體內部機關權限衝突解決途徑-----162
               1.鄉鎮長之駁斥權-----162
               2.地方自治機關訴訟-----163
               (1)概念的界定-----163
               (2)行政法律救濟途徑-----165
               (3)當事人能力-----165
               (4)訴訟權能-----167
               (5)權利保護之必要-----169
               (6)訴訟類型-----170
               (7)暫時權利保護-----171
               (8)訴訟費用-----172
               3.鄉鎮長駁斥權與地方自治機關訴訟之關係-----172
             (二)地方自治機關訴訟在我國可行性之分析-----175
         第四項 小結-----178
     第六章 國家對地方法規之監督-----181
       第一節 自治監督總論-----183
         第一項 國家對自治事項之監督:法律監督-----183
           一、法律監督之意義-----183
           二、國家對地方自治團體發動法律監督權之憲法依據-----186
           三、國家對地方自治團體發動法律監督權應遵循之原則-----188
             (一)補充原則-----188
               1. 國家法律監督權之發動必須基於保護公益之考量-----188
               2. 國家法律監督權之發動必須已窮盡地方自治團體之內部解決途徑-----189
             (二)合法原則-----190
             (三)比例原則-----192
           四、監督措施-----193
             (一)事後抑制性監督措施-----193
               1.要求提供資訊權-----193
               2.駁斥權-----194
               3.命令權-----195
               4.代行處理-----196
               5.其他事後抑制性監督措施-----203
             (二)事前預防性監督措施-----204
           五、監督措施之法律性質-----205
           六、人民有無請求國家對地方自治團體發動法律監督權之主觀公權利?-----207
         第二項 國家對委辦事項之監督:專業監督-----209
           一、專業監督之意義-----210
           二、國家對地方自治團體發動專業監督權之依據-----211
           三、監督措施-----211
           四、專業監督措施之法律性質-----212
           五、專業監督措施之執行-----213
         第三項 小結-----214
       第二節 國家對地方法規之監督-----214
         第一項 行政監督-----215
           一、法律監督-----215
             (一)對自治條例之監督-----215
               1.許可保留-----215
               2.報備保留-----219
               3.駁斥權-----222
               4.代行處理-----224
               5.行政指導-----225
             (二)對自治規則之監督-----227
               1.報備保留-----227
               2.許可保留-----228
               3.駁斥權-----229
               4.代行處理-----229
               5.變更或廢止?-----229
               6.行政指導-----230
             (三)對自律規則之監督-----230
               1.報備保留-----230
               2.駁斥權-----230
           二、專業監督-----231
             (一)許可保留-----231
             (二)駁斥權-----232
             (三)代行處理-----233
         第二項 立法監督-----234
           一、「立法監督」概念之界定-----234
           二、現行法制下立法監督之可能性-----235
           三、監督措施-----237
         第三項 司法監督-----238
           一、對自治條例之監督-----239
           二、對自治規則之監督-----241
           三、對自律規則之監督-----241
           四、對委辦規則之監督-----241
         第四項 考試監督-----241
         第五項 監察監督-----242
         第六項 小結-----243
     第七章 地方法規受國家違法監督之權利救濟途徑及國家賠償-----245
       第一節 地方自治權的性質-公法人得否享有基本權權利能力?-----247
         第一項 問題之提出-----247
         第二項 公法人得否享有基本權權利能力-----248
           一、我國與德國對此問題在討論成果上之差異背景-----249
           二、德國學界及聯邦憲法法院之見解-----250
             (一)公法人履行公任務-----250
               1. 基本原則:公法人在履行其公任務時不得享有基本權權利能力-----251
               2.例外情形-----254
             (二)公法人為私經濟行為-----259
               1.與行政任務直接相關-----259
               (1)原則-----259
               (2)例外-----262
               2.與行政任務間接相關-----263
         第三項 地方自治團體之基本權權利能力與地方自治權之性質-----265
           一、地方自治團體之基本權權利能力-----265
             (一)地方自治團體履行其公任務-----265
             (二)地方自治團體為私經濟行為-----269
           二、地方自治權之性質-----269
           三、地方自治權之侵害-----271
           四、開啟地方自治團體權利救濟途徑之憲法依據-----272
         第四項 小結-----273
       第二節 他山之石:德國地方自治團體對抗國家違法監督之權利救濟途徑-----274
         第一項 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274
           一、前置程序:訴願-----274
           二、行政訴訟-----275
           三、高等行政法院之抽象法規審查-----276
         第二項 向憲法法院提起憲法訴願-----280
         第三項 小結-----285
       第三節 國家違法監督地方法規之權利救濟途徑-----285
         第一項 地方自治團體採取權利救濟途徑之容許性-----285
           一、司法院早期見解:立於與人民同一之地位?-----285
           二、訴願法及行政訴訟法修正後之規定-----287
             (一)訴願法第一條第二項-----287
             (二)行政訴訟法-----289
         第二項 權利救濟-----290
           一、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291
             (一)前置程序:訴願-----291
               1.訴願及行政訴訟程序之例外排除情形-----291
               2. 針對自治監督機關「不予核定」之決定提起課以義務訴願-----292
               3.針對「代為發布自治法規」措施之救濟-----293
               4.針對「要求提供資訊權」措施之救濟-----294
               5.針對「專業監督」措施之救濟-----294
               6.免除訴願程序之建議-----295
             (二)行政訴訟-----295
               1. 針對自治監督機關「不予核定」之決定提起課以義務訴訟-----295
               2.針對「代為發布自治法規」措施之救濟-----298
               3.針對「要求提供資訊權」措施提起撤銷訴訟-----300
               4.針對「專業監督」措施之救濟-----301
               5.行政法院判決內容之強制執行-----301
           二、行政法院之抽象法規審查?-----302
           三、司法院大法官解釋-----304
             (一)針對自治法規有無牴觸上位規範逕向大法官聲請解釋-----304
             (二)窮盡救濟途徑後向大法官提起地方自治憲法訴願-----305
         第三項 小結-----306
       第四節 國家違法監督地方法規之國家賠償責任-----306
         第一項 國家賠償制度之憲法依據及其功能-----307
           一、國家賠償制度之憲法依據-----307
           二、國家賠償制度之功能-----307
         第二項 成立國家賠償責任之可能性-----309
           一、 責任類型:因公務員執行職務而成立之國家賠償責任-----309
           二、成立要件之檢驗-----309
     第八章 結論-----313
       第一節 研究發現-----315
         第一項 地方自治團體法規制定權之性質-----315
         第二項 地方法規之體系及其在行政程序法中之定位-----315
         第三項 地方法規與中央法令之垂直互動關係-----317
         第四項 地方法規彼此間之水平互動關係-----319
         第五項 國家對地方法規之監督-----320
         第六項 地方法規受國家違法監督之權利救濟及國家賠償-----320
       第二節 建議與展望-----322
         第一項 建議-----322
           一、凍結憲法第一百十條之規定-----322
           二、引進地方自治機關訴訟制度-----323
           三、直轄市受國家監督而提起救濟時得免除訴願程序-----324
         第二項 展望-----324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序)
     (一)專書(包括學位論文)
     01. 台北縣政府,地方制度法施行一年總檢討會議論集,二OOO年
     02. 立法院,立法院法律案專輯第二百五十四輯(上)地方制度法案,二OOO年八月,初版
     03. 李建良等合著,行政法入門,二OOO年七月,初版(元照版)
     04. 李惠宗,行政法要義,二OOO年九月,初版
     05. 李惠宗,憲法要義,二OO一年八月,初版(元照版)
     06. 蘆部信喜(著),李鴻禧(譯),憲法,一九九五年一月,初版
     07. 李鴻維,地方自治團體參與中央決策程序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二年一月
     08. 宋健弘,訴訟權之研究-以行政救濟制度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九年一月
     09. 法治斌/董保城,中華民國憲法,二OO一年二月,修訂三版
     10. 吳庚,行政爭訟法論,一九九九年五月,修訂版
     11.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二OO一年八月,修訂七版
     12. 林宗材,公法人概念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四年六月
     13.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一九八八年一月,四版
     14. 翁岳生編,行政法(上)(下),二OOO年三月,二版
     15. 許志雄主持,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委託,強化台北市立法權及人事權之研究,一九九八年六月
     16. 許志雄等合著,現代憲法論,一九九九年九月,初版
     17. 許宗力,憲法修改界限論,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八一年
     18. 許宗力等合著,地方自治之研究,一九九二年八月,初版
     19. 黃錦堂主持,蔡震榮/陳愛娥協同主持,行政院研考會委託,地方法規定位之研究,一九九七年八月
     20. 黃錦堂主持,李建良協同主持,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暨相關法制調整之研究,一九九九年六月
     21. 黃錦堂主持,陳英鈐協同主持,地方制度法有關中央代行處理地方事務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二OOO年
     22. 張正修,地方制度法理論與實用(一)地方自治概念‧國外法制及都市篇,二OOO年九月,初版
     23. 張正修,地方制度法理論與實用(二)本論,二OOO年九月,初版
     24. 彭鳳至,德國行政訴訟制度及訴訟實務之研究,行政法院八十七年度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一九九八年六月
     25. 董保城,行政法講義,一九九四年九月
     26. 劉文仕,地方立法權-體系概念的再造與詮釋,一九九九年七月,初版二刷
     27. 鹽野宏(著),劉宗德/賴恆盈(譯),行政法Ⅰ,一九九六年五月,初版
     28. 陳計男,行政訴訟法釋論,二OOO年一月,初版
     29. 陳敏,行政法總論,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版
     30. 陳清秀,行政訴訟法,一九九九年六月,初版
     31. 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二OOO年八月,修訂七版
     32.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二OO一年十月,四版二刷
     33. Karl Larenz(著),陳愛娥(譯),法學方法論,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初版
     34. 陳樹村,論地方自治法規,一九九六年六月,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35. 蕭允強,制度性保障之研究---理論的回顧與展望,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一年一月
     36. 蔡志方,行政救濟法新論,二OOO年一月,初版(元照版)
     37. 蔡茂寅等合著,行政程序法實用,二OO一年十月,二版
     38. 蔡碧貞,地方自治監督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三年六月
     39. 羅志淵,地方自治的理論體系,一九七O年四月,初版
     40. 鄭妙蓉,地方自治立法權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O年元月
     (二)單篇論文
     01. 王保鍵,地方自治立法權中關於自治條例之研究,載於立法院院聞第二十九卷第十一期,二OO一年十一月,頁八十五以下
     02. 台灣省諮議會,英法地方自治體制之研究,台灣省諮議會與法人學術合作研究報告,載於以下網頁http://www.tpa.gov.tw/tpa_b2_2.htm
     03. 台灣省諮議會,如何健全地方法規之研究,台灣省諮議會與法人學術合作研究報告,載於以下網頁http://www.tpa.gov.tw/tpa_b2_2.htm
     04. 朱武獻,命令與行政規則之區別,收於公法專題研究(一),一九八六年,初版,頁二三五以下
     05. 李建良,違規車輛拖吊及保管之法律問題-兼論行政強制執行基本體系之再構成及其相關問題,載於政大法學評論第五十三期,一九九五年六月,頁一二七以下
     06. 李建良,因執行違規車輛拖吊及保管所生損害之國家賠償責任-兼論委託私人行使公權力之樣態與國家賠償責任,載於中興法學第三十九期,一九九五年七月,頁八十五以下
     07. 李建良,地方自治規章與中央法律的關係,載於國家政策雙週刊第一百四十期,一九九六年六月,頁九以下
     08. 李建良,論課以義務訴願-以新訴願法為中心,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四十七期,一九九九年四月,頁二十以下
     09. 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收於憲法理論與實踐(一),一九九九年七月,初版,頁五十五以下
     10. 李建良,論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之憲法保障,收於憲法理論與實踐(一),一九九九年七月,初版,頁一五一以下
     11. 李建良,論行政訴訟強制執行之基本體系,載於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四十九期,二OO一年十二月,頁六十一以下
     12. 李建良,論公法人在行政組織建制上的地位與功能-以德國公法人概念與法制為借鏡,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八十四期,二OO二年五月,頁四十三以下
     13. 李惠宗,地方自治法規之監督,收於地方自治法學論輯(上),一九九九年六月,初版,頁一七七以下
     14. 李惠宗,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之標準,收於權力分立與基本權保障,一九九九年三月,初版,頁一O五以下
     15. 李惠宗,從基本權功能論司法獨立與訴訟基本權之保障,收於權力分立與基本權保障,一九九九年三月,初版,頁二三七以下
     16. 李惠宗,談憲法的價值體系-評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及第六次憲法增修條文,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六十一期,二OOO年六月,頁一四二以下
     17. 法治斌,職權命令與司法審查,載於台灣本土法學第十一期,二OOO年六月,頁一OO以下
     18. 林三欽,論基本權利之侵害,收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二OOO年八月,初版,頁四三九以下
     19. 吳信華,大法官會議議決不受理事由案件選評,載於法令月刊第五十二卷第七期,二OO一年七月,頁三以下
     20. 林明鏘,論地方立法權-以台北市自治法規為例,載於律師雜誌第二四四期,二OOO年一月,頁七十三以下
     21. 紀俊臣,地方自治法規的分類與效力定位,收於地方自治法學論輯(上),一九九九年六月,初版,頁三以下
     22. 翁岳生,論命令違法之審查,收於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一九七九年十月,三版,頁一O九以下
     23. 翁岳生,我國行政法四十年來之發展,收於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一九九四年六月,初版,頁二六七以下
     24. 翁岳生,論法官之法規審查權,載於台大法學論叢第二十四卷第二期,一九九五年六月,頁八十七以下
     25. 許志雄,地方自治權的基本課題,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一期,一九九五年五月,頁八以下。
     26. 許宗力,基本權利對國庫行為之限制,收於法與國家權力,一九九八年八月二版四刷,頁一以下
     27. 許宗力,論法律保留原則,收於法與國家權力,一九九八年八月,二版四刷,頁一一七以下
     28. 許宗力,論國家對地方的自治監督,收於法與國家權力,一九九八年八月,二版四刷,頁三五三以下
     29. 許宗力,國會議事規則與國會議事自治,收於法與國家權力,一九九八年八月,二版四刷,頁三O一以下
     30. 許宗力,論國會對行政命令的監督,收於法與國家權力,一九九八年,二版四刷,頁二六九以下
     31. 許宗力,中央與地方人事權的分際,收於憲法與法治國行政,一九九九年三月,初版,頁二五九以下
     32. 許宗力,地方立法權相關問題之研究,收於憲法與法治國行政,一九九九年三月,初版,頁二八五以下
     33. 許宗力,從行政與立法的分際談府會關係,收於憲法與法治國行政,一九九九年三月,初版,頁二七三以下
     34. 許宗力,普通法院各級法官及行政法院評事應否具有違憲審查權?,收於憲法與法治國行政,一九九九年三月,初版,頁一三一以下
     35. 許宗力,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的最新發展-評司法院釋字第四八八號解釋,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四期,一九九九年十一月,頁一五三以下
     36. 許宗力,憲法違憲乎?-評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六十期,二OOO年五月,頁一四一以下
     37. 許宗力,職權命令是否還有明天?,收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二OOO年十二月,初版,頁三三九以下
     38. 許璧雍,地方自治監督-台北經驗,收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政大法學院主辦)成果報告,一九九九年一月,頁一一七以下
     39. 黃昭元,修憲界限理論之檢討,收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一九九七年三月,初版,頁一七九以下
     40. 黃昭元,掮客與靈媒的本尊之爭-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評析,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十二期,二OOO年七月,頁二十七以下
     41. 黃啟禛,從地方制度法之制定談地方法規,收於法與義-Heinrich Scholler教授七十大壽祝賀論文集,二OOO年五月,初版,頁二八九以下
     42. 黃錦堂/陳維曾,誰能蓋台北市的停車塔?-從地方自治觀點看公懲會八十五年鑑字第七九九五號議決,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三十五期,一九九八年四月,頁一二五以下
     43. 黃錦堂,論地方自治之憲法保障,收於地方制度法基本問題之研究,二OOO年八月,初版,頁三以下,頁三以下
     44. 黃錦堂,地方立法權,收於地方制度法基本問題之研究,二OOO年八月,初版,頁一六三以下
     45. 黃錦堂,論地方自治之監督,收於地方制度法基本問題之研究,二OOO年八月,初版,頁二七五以下
     46. 黃錦堂,地方府會關係與選舉制度之研究,收於地方制度法基本問題之研究,二OOO年八月,初版,頁二二一以下
     47. 黃錦堂,台北市自治權之司法保障研究,收於地方制度法基本問題之研究,二OOO年八月,初版,頁三一三以下
     48. 湯德宗,大法官有關「權力分立原則」解釋案之研析,收於權力分立新論,一九九八年三月,初版,頁一二七以下
     49. 湯德宗,論九七修憲後的權力分立─憲改工程的另類選擇,收於權力分立新論,一九九八年三月,初版,頁一以下
     50. 湯德宗,論行政立法之監督,收於行政程序法論,二OOO年十月,初版,頁一九九以下
     51. 詹鎮榮,基本權能力與釋憲聲請能力,載於法學講座第五期,二OO二年五月,頁五十九以下
     52. 廖元豪,論我國憲法上之「行政保留」-以行政、立法兩權關係為中心,載於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十二卷第一期,二OOO年二月,頁一以下
     53. 廖義男,計畫確定程序規範之探討-行政程序法立法中爭論之議題,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一期,一九九九年四月,頁二十以下
     54. 郭介恆,行政救濟主體之變動-實務判決之探討,收於行政救濟制度改革研討會(行政法院/台灣省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主辦)會議論文集,一九九八年八月,頁一一六以下
     55. 董保城,修憲界限之探討,載於憲政時代第十七卷二期,一九九一年,頁十九以下
     56. 董保城,地方自治監督代執行之探討,收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政大法學院主辦)成果報告,一九九九年一月,頁九十二以下
     57. 董保城,教育事項中央與地方權限之劃分與分工,收於地方自治法學論輯(下),一九九九年六月,頁二八一以下
     58. 董保城,本土化「職權命令」法理建構之嘗試,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十一期,二OOO年六月,頁九十三以下
     59. 劉宗德,試論日本之行政指導,收於行政法基本原理,一九九八年八月,初版,頁一八一以下
     60. 劉華美,德國地方自治代行處理之研究-兼論對台灣的啟示,載於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四十七期,二OOO年十二月,頁三六三以下
     61. 陳春生,議員之言論免責與議會自律,載於東吳法律學報第八卷第二期,一九九五年三月,頁九十一以下
     62. 陳春生,原子能法領域之技術規範與規範具體化行政規則之法律性質,收於核能利用與法之規制,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增訂版,頁一三三以下
     63. 陳春生,行政法學上之風險決定與行政規則-以規範具體化行政規則為中心,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五期,一九九九年十二月,頁七十九以下
     64. 陳春生,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中關於制度性保障概念意涵之探討,收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二OOO年八月,初版,頁二七三以下
     65. 陳敏,對公行政所為之行政處分及其爭訟與執行,收於一九九八年海峽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會(政大法學院主辦)實錄,一九九九年四月,頁四O八以下
     66. 陳敏,課以義務訴訟之制度功能及適用可能性,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行政救濟.行政處罰.地方立法,二OOO年十二月,初版,頁三以下
     67. 陳清秀,地方立法權,收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二OOO年十二月,初版,頁一四二九以下
     68. 陳新民,論「憲法委託」之理論,收於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一九九O年一月,初版,頁三十七以下
     69. 陳愛娥,言論免責權、不受逮捕特權及議會自律原則-兼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四三五號解釋,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三十一期,一九九七年十二月,頁一O九以下
     70. 陳愛娥,基本權作為客觀法規範-以「組織與程序保障功能」為例,檢討其衍生的問題,收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二OOO年八月,初版,頁二三五以下
     71. 陳愛娥,「訴訟權能」與「訴訟利益」-從兩件行政法院裁判出發,觀察兩種訴訟要件的意義與功能,載於律師雜誌第二五四期,二OOO年十一月,頁六十四以下
     72. 陳愛娥,行政主體、行政機關及公法人,收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二OOO年十二月,初版,頁二四五以下
     73. 陳愛娥,法治國原則的開放性及其意義核心-從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與我國大法官的實務來觀察,收於第三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中研院社科所主辦)會議論文(一),二OO一年三月,頁一以下
     74. 陳愛娥,我國現行憲法下總統角色的定位-單純國家統一的象徵或真正的政府首長?,二OO一年八月十一日,發表於「國會大選後的憲政運作」學術研討會(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主辦),全文刊載於http://www.lccncf.org.tw/seminar/20010811/20010811-3.htm
     75. 陳愛娥,應否及如何對公法人與行政機關開放行政救濟管道?,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七十七期,二OO一年十月,頁二十四以下
     76. 陳慈陽,論憲法核心部分理論之實證化及其難題,收於憲法規範性與憲政現實性,一九九七年九月,初版,頁一以下
     77. 陳慈陽,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問題之研究,收於憲法規範性與憲政現實性,一九九七年九月,初版,頁二五五以下
     78. 陳慈陽,自治監督-論對縣市之自治監督,收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政大法學院主辦)成果報告,一九九九年一月,頁三三七以下
     79. 陳慈陽,論規範具體化之行政規則在環境法中的外部效力,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五期,一九九九年十二月,頁八十六以下
     80. 陳慈陽,論地方之立法權及其界限-以直轄市及縣市自治條例與自治規則之制定權為研究對象,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行政救濟‧行政處罰‧地方立法,二OOO年十二月,初版,頁三五七以下
     81. 陳樹村,地方自治監督與行政救濟,收於地方自治法學論輯(上),一九九九年六月,頁二五一以下
     82. 蕭文生,地方自治之監督-論解職與停職,收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政大法學院主辦)成果報告,一九九九年一月,頁三六六以下
     83. 蕭文生,地方自治之監督,收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二OOO年十二月,初版,頁一四九三以下
     84. 蔡立文,初探地方自治團體之行政訴訟權能,載於律師雜誌第二三五期,一九九九年四月,頁六十以下
     85. 蔡志方,論地方自治處分之行政救濟,載於律師雜誌第二四四期,二OOO年一月,頁五十六以下
     86. 蔡志方,論代行處分在行政救濟程序上之地位,載於萬國法律雜誌第一一九期,二OO一年十月,頁七十九以下
     87. 蔡宗珍,國民主權於憲政國家之理論結構,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二十期,一九九六年,頁三十以下
     88. 蔡宗珍,自治行政監督之研究,收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政大法學院主辦)成果報告,一九九九年元月,頁一八一以下
     89. 蔡宗珍,公法上比例原則初論-以德國法的發展為中心,載於政大法學評論第六十二期,一九九九年十二月,頁七十五以下
     90. 蔡秀卿,地方行政規則如何定位,收於地方自治法學論輯(上),一九九九年六月,初版,頁三十一以下
     91. 蔡秀卿,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收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二OOO年十二月,初版,頁一四六一以下
     92. 蔡茂寅,日本之地方自治-以自治立法權之介紹為中心,收於地方自治法學論輯(上),一九九九年六月,初版,頁九十七以下
     93. 蔡茂寅,地方制度法之特色與若干商榷,載於律師雜誌第二四四期,二OOO年一月,頁三十九以下
     94. 蔡茂寅,地方自治立法權的界限,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行政救濟‧行政處罰‧地方立法,二OOO年十二月,初版,頁三二九以下
     95. 蔡震榮,公法人概念的探討,收於當代公法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一九九三年,初版,頁二五一以下
     96. 蔡震榮,論我國法律保留原則之發展,收於行政法理論與基本人權之保障,一九九九年五月,二版,頁二八三以下
     97. 蔡震榮,管轄權之意義,收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二OOO年十二月,初版,頁三O五以下
     98. 蘇永欽,法官是否應有法律違憲審查權,收於合憲性控制的理論與實際,一九九四年五月,初版,頁一七九以下
     99. 蘇永欽,地方自治法規與人民權利義務,收於地方自治法學論輯(上),一九九九年六月,初版,頁四十九以下
     100. 蘇永欽,職權命令的合憲性問題-地方自治是否創造了特別的合憲存在基礎,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十一期,二OOO年六月,頁一O七以下
     101. 蘇詔勤,論地方自治團體得否享有憲法基本權利之保障問題-兼評司法院釋字第四八八號解釋,收於我國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之研究:以委辦規則為討論核心,二OOO年二月,初版,附錄六十一以下
     貳:德文文獻(依作者姓氏字母排序)
     (一)專書
     01. Robert Alexy,Theorie der Grundrechte,1985,1.Aufl.
     02. Johann Bader/Michael Funke-Kaiser/Stefan Kuntze/ Jörg von Albedyll,Verwaltungsgerichtsordnung:Kommentar,1999,1.Aufl.
     03. Peter Badura,Staatsrecht : systematische Erläuterung des Grundgesetzes für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1996,2.Aufl.
     04. Ulrich Battis,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1997,2.Aufl.
     05. Ernst Benda/Eckart Klein,Lehrbuch des Verfassungsprozeßrechts,1991,1.Aufl.
     06. Herbert Bethge,Die Grundrechtsberechtigung juristischer Personen nach Art.19 Abs.3 Grundgesetz,1985,1.Aufl.
     07. Albert Bleckmann,StaatsrechtⅡ-Die Grundrechte,1997,4.Aufl.
     08. Edgar Bosch/Jörg Schmidt,Praktische Einführung in das verwaltungsgerichtliche Verfahren,2001,7.Aufl.
     09. Hans Peter Bull,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2000,6.Aufl.
     10. Hans-Joachim Driehaus/Rainer Pietzner,Einführung in das Allgemeine Verwaltungsrecht,1996,3.Aufl.
     11. Hans-Uwe Erichsen(Hrsg.),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1995,10.Aufl.
     12. Alfons Gern,Deutsches Kommunalrecht,1997,2.Aufl.
     13. Hubertus Gersdorf,Verwaltungsprozeßrecht,2000,1.Aufl.
     14. Friedhelm Hufen,Verwaltungsprozeßrecht,2000,4.Aufl.
     15. Jörn Ipsen,Staatsrecht Ⅰ,1995,7.Aufl.
     16. Jörn Ipsen,Nidersächsisches Kommunalrecht,1999,2.Aufl.
     17. Jörn Ipsen,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2001,2.Aufl.
     18. Hans D. Jarass/Bodo Pieroth,Grundgesetz für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Kommentar,2000,5.Aufl.
     19. Hans Joachim Knack,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 Kommentar,2000,7.Aufl.
     20. Franz-Ludwig Knemeyer,Bayerisches Kommunalrecht,2000,10.Aufl.
     21. Ferdinand O. Kopp/Wolf-Rüdiger Schenke,Verwaltungsgerichtsordnung,2000,12.Aufl.
     22. Dieter Lorenz,Verwaltungsprozeßrecht,2000,1.Aufl.
     23. Uwe Lübking/Klaus Vogelesang,Die Kommunalaufsicht: Aufgaben,Rechtsgrundlagen,Organisation,1998,1.Aufl.
     24. Theodor Maunz/Reinhold Zippelius,Deutsches Staatsrecht,1988,27.Aufl.
     25. Hartmut Maurer,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2000,13.Aufl.
     26. Hartmut Maurer,StaatsrechtⅠ,2001,2.Aufl.
     27. Fritz Ossenbühl,Staatshaftungsrecht,1998,5.Aufl.
     28. Christian Pestalozza,Verfassungsprozeßrecht,1991,3.Aufl.
     29. Bodo Pieroth/Bernhard 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Ⅱ,1995,11.Aufl.
     30. Wolfgang Rüfner/Stefan Muckel,Besonderes Verwaltungsrecht,2000,1.Aufl.
     31. Michael Sachs(Hrsg.),Grundgesetz:Kommentar,1999,2.Aufl.
     32. Klaus Schlaich,Da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tellung,Verfahren,Entscheidungen,1994,3.Aufl.
     33. Dieter Schmalz,Grundrechte,2001,4.Aufl.
     34. Eberhard Schmidt-Aßmann,Kommunalrecht,in: Eberhard Schmidt-Aßmann(Hrsg.),Besonderes Verwaltungsrecht,1999,11.Aufl.
     35. Otfried Seewald,Kommunalrecht,in: Udo Steiner(Hrsg.),Besonderes Verwaltungsrecht,1999,6.Aufl.
     36. Paul Stelkens/Heinz Joachim Bonk/Michael Sachs(Hrsg.),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 Kommentar,2001,6.Aufl.
     37. Klaus Stern,Das Staatsrech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d.Ⅱ,1980,1.Aufl.
     38. Klaus Stern,Das Staatsrech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d.Ⅰ,1984,2.Aufl.
     39. Klaus Stern,Das Staatsrech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d.Ⅲ/1,1988,1.Aufl.
     40. Rolf Stober,Kommunalrecht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1996,3.Aufl.
     41. Peter J. Tettinger,Besonderes Verwaltungsrecht/1,2001,6.Aufl.
     42. Carl Hermann Ule,Verwaltungsprozeßrecht,1987,9.Aufl.
     43. Andreas von Arnauld,Staatsrecht,2001,1.Aufl.
     44. Ingo von Münch,Staatsrecht,Bd.1,2000,6.Aufl.
     45. Ingo von Münch,Staatsrecht,Bd.2,2002,5.Aufl.
     46. Kay Waechter,Kommunalrecht,1995,2.Aufl.
     47. Kay Windthorst/Hans-Dieter Sproll,Staatshaftungsrecht,1994,1.Aufl.
     48. Hans J. Wolff/Otto Bachof/Rolf Stober,Verwaltungsrecht,Bd.2,1987,5.Aufl.
     49. Hans J. Wolff/Otto Bachof/Rolf Stober,Verwaltungsrecht,Bd.1,1999,11.Aufl.
     50. Hans J. Wolff/Otto Bachof/Rolf Stober,Verwaltungsrecht,Bd.2,2000,6.Aufl.
     51. Thomas Würtenberger,Verwaltungsprozeßrecht,1998,1.Aufl.
     (二)單篇論文
     01. Peter Badura,Grundrechte der Gemeinde?,BayVBl 1989,S.1ff.
     02. Hartmut Bauer,Altes und Neues zur Schutznormtheorie,AöR 1988,S.582ff.
     03. Karl August Bettermann,Juristische Personen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als Grundrechtsträger,NJW 1969,S.1321ff.
     04. Hartmut Borchert,Legalitätsprinzip oder Opportunitätsgrundsatz für die Kommunalaufsicht?,DÖV 1978,S.721ff.
     05. Thomas Clemens,Kommunale Selbstverwaltung und institutionelle Garantie: Neue verfassungsrechtliche Vorgaben durch das BVerfG,NVwZ 1990,S.834ff.
     06. Franz Cromme,Staatshaftung der Kommunalaufsichts- und Fachaufsichtsbehörden gegenüber Gemeinden,DVBl 1996,S.1230ff.
     07. Dirk Ehlers,Die Klagearten und besonderen Sachentscheidungsvoraussetzungen im Kommunalverfassungsstreitverfahren,NVwZ 1990,S.105ff.
     08. Dirk Ehlers,Die verfassungsrechtliche Garantie der kommunalen Selbstverwaltung,DVBl 2000,S.1301ff.
     09. Hans-Uwe Erichsen,Kommunalaufsicht-Hochschulaufsicht,DVBl 1985,S.943ff.
     10. Hans-Uwe Erichsen/Christian Biermann,Der Kommunalverfassungsstreit,Jura 1997,S.157ff.
     11. Hans-Uwe Erichsen/Bodo Ebber,Die Grundrechtsbindung des privatrechtlich handelnden Staates,Jura 1999,S.373ff.
     12. Volker Hassel,Subsidiaritätsprinzip und Kommunalaufsicht,DVBl 1985,S.697ff.
     13. Gert Hillmann,Bemerkungen zu einer Kommunalverfassungsreform in Niedersachsen und Nordrhein-Westfalen,DÖV 1991,S.41ff.
     14. Werner Hoppe,Die Regelung der verwaltungsrechtlichen Organstreitigkeiten-eine Aufgabe des Gesetzgebers,NJW 1980,S.1017ff.
     15. Werner Hoppe,Probleme des verfassungsgerichtlichen Rechtsschutzes der kommunalen Selbstverwaltung,DVBl 1995,S.179ff.
     16. Jörn Ipsen,Soll das kommunale Satzungsrecht gegenüber staatlicher und gerichtlicher Kontrolle gestärkt werden?,JZ 1990,S.789ff.
     17. Thorsten Kingreen,Die Bedeutung der gemeinderechtlichen Beanstandung für die Zulässigkeit des Kommunalverfassungsstreitverfahrens,DVBl 1995,S.1337ff.
     18. Franz-Ludwig Knemeyer,Aufgabenkategorien im kommunalen Bereich,DÖV 1988,S.397ff.
     19. Franz-Ludwig Knemeyer,Die bayerischen Gemeinden als Grundrechtsträger,BayVBl 1988,S.129ff.
     20. Franz-Ludwig Knemeyer,Die duale Rat-Bürgermeister-Verfassung als Leitverfassung nach den Kommunalverfassungsreformen, JuS 1998,S.193ff.
     21. Franz-Ludwig Knemeyer,Staatsaufsicht über Kommunen,JuS 2000,S.521ff.
     22. Franz-Ludwig Knemeyer/Matthias Wehr,Die Garantie der kommunalen Selbstverwaltung nach Art.28 Abs.2 GG in der Rechtsprechung de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VerwArch 2001,S.317ff.
     23. Klaus Kröger,Juristische Personen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als Grundrechtsträger,JuS 1981,S.26ff.
     24. Hartmut Maurer,Rechtsfragen Kommunaler Satzungsgebung,DÖV 1993,S.184ff.
     25. Hartmut Maurer,Verfassungsrechtliche Grundlagen der kommunalen Selbstverwaltung,DVBl 1995,S.1037ff.
     26. Hubert Meyer,Kommunale Selbstverwaltung als objective Rechtsinstitutionsgarantie,NVwZ 2001,S.766ff.
     27. Janbernd Oebbecke,Kommunalaufsicht─nur Rechtsaufsicht oder mehr?,DÖV 2001,S.406ff.
     28. Fritz Ossenbühl,Satzung,in :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d.Ⅲ,1996,2.Aufl., §66,S.463ff.
     29. Fritz Ossenbühl,Zur Geltung der Grundrechte für juristische Personen,in: Joachim Burmeister(Hrsg.),Verfassungsstaatlichkeit: Festschrift für Klaus Stern zum 65. Geburtstag,1997,S.887ff.
     30. Hans-Jürgen Papier,Staatshaftung,in:Josef Isensee/Paul Kirchhof(Hrsg.),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d.6,1989,1.Aufl.,§157,S.1353ff.
     31. Wolfgang Rüfner,Grundrechtsträger,in: Josef Isensee/Paul Kirchhof(Hrsg.),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d.5,1992,1.Aufl.,§116,S.485ff.
     32. Hans Heinrich Rupp,Kritische Bemerkungen zur Klagbefugnis Verwaltungsprozeß,DVBl 1982,S.144ff.
     33. Axel Saipa,Die Chancen der Kommunalverfassungsreform in Niedersachsen und Nordrhein-Westfalen,DÖV 1991,S.637ff.
     34. Wolf-Rüdiger Schenke,„Reform“ ohne Ende-Das Sechste Gesetz zur Änderung der Verwaltungsgerichtsordnung und anderer Gesetze(6.VwGOÄndG),NJW 1997,S.81ff.
     35. Eberhard Schmidt-Aßmann,Art.19Ⅳ GG als Teil des Rechtsstaatsprinzips,NVwZ 1983,S.1ff.
     36. Eberhard Schmidt-Aßmann,Kommunale Selbstverwaltung „nach Rastede“-Funktion und Dogmatik des Art.28 Abs.2 GG in der neueren Rechtsprechung-,in :Bürger-Richter-Staat:Festschrift für Horst Sendler zum Abschied aus seinem Amt,1991,1.Aufl.,S.121ff.
     37. Eberhard Schmidt-Aßmann,Der Rechtsstaat,in : Josef Isensee/ Paul Kirchhof(Hrsg.),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d.Ⅰ,1995,2.Aufl.,§24,S.987ff.
     38. Edzard Schmidt-Jortzig,Rechtsschutz der Gemeinden gegenüber fachaufsichtlichen Weisungen bei der Fremdverwaltung,JuS 1979,S.488ff.
     39. Edzard Schmidt-Jortzig,Soll das Kommunale Satzungsrecht gegenüber staatlicher und gerichtlicher Kontrolle gestärkt werden?,DVBl 1990,S.920ff.
     40. Edzard Schmidt-Jortzig,Gemeinde- und Kreisaufgaben,DÖV 1993,S.973ff.
     41. Edzard Schmidt-Jortzig,Systematische Bedingungen der Garantie unbedingten Schutzes der Menschenwürde in Art.1 GG,DÖV 2001,S.925ff.
     42. Friederich Schnapp,Zum Funktionswandel der Staatsaufsicht,DVBl 1971,S.480ff.
     43. Friedrich Schoch,Der Kommunalverfassungsstreit im System des verwaltungsgerichtlichen Rechtsschutzes,JuS 1987,S.783ff.
     44. Friedrich Schoch,Grundrechtsfähigkeit juristischer Personen,Jura 2001,S.201ff.
     45. Christian Starck,Die Auskiesungsurteile des Bundesgerichtshofs vor dem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BverfG,NJW 1977,1960,JuS 1977,S.732ff.
     46. Udo Steiner,Die allgemeine Leistungsklage im Verwaltungsprozeß,JuS 1984,S.853ff.
     47. Christoph A. Stumpf,Die allgemeine Gestaltungsklage im Kommunalverfassungsstreit,BayVBl 2000,S.103ff.
     48. Paul Tiedemann,Landesverfassung und Bundesrecht,DÖV 1999,S.200ff.
     49. Andreas von Arnauld,Grundrechtsfragen im Bereich von Postwesen und Telekommunikation,DÖV 1998,S.437ff.
     參:參考網站
     01.司法院網站http://www.judicial.gov.tw(點選法學資料檢索→可查詢司法判解)
     02.法務部網站http://www.moj.gov.tw(點選法律事務司→行政程序法→可查詢「行政程序法諮詢小組」歷次會議記錄)
     03.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網站http://www.bverfg.de(點選Entscheidungen→可查詢德國聯邦憲法法院1998.01.01以後之判決)
     04.德國歐斯納柏律克大學地方自治法研究所(Institut für Kommunalrecht der Universität Osnabrück)網站http://www.jura.uos.de/institut/jkr/index.htm(點選Kommunalrecht online→可查詢德國各邦鄉鎮自治法條文)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8765101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20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董保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謝碩駿zh_TW
dc.creator (作者) 謝碩駿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y-2016 16:46:55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y-2016 16:46:5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y-2016 16:46:5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A201000020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64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765101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目次
     本文使用德語縮寫說明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之提出-----3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研究架構-----4
         第一項 研究內容-----4
         第二項 研究架構-----7
       第三節 研究範圍-----8
       第四節 研究限制-----9
       第五節 研究方法-----9
     第二章 地方自治之基本理念-----11
       第一節 地方自治的意義及其本質-----13
         第一項 地方自治的意義-----13
           一、政治上的意義-----13
           二、法律上的意義-----14
         第二項 地方自治的本質-----15
           一、固有權說-----15
           二、承認說-----16
           三、人民主權說-----16
           四、制度性保障說-----17
           五、大法官對地方自治本質之見解-----18
       第二節 地方自治團體的任務及其配備-----20
         第一項 地方自治團體的任務-----21
           一、兩種任務模式:任務一元論與任務二元論-----21
             (一)任務二元論-----21
               1. 自治事項-----22
               (1)自願辦理事項-----22
               (2)不受國家指令拘束之義務性事項-----23
               2. 委辦事項-----24
             (二)任務一元論-----24
               1.任務一元論之意義-----24
               2.受國家指令拘束之義務性事項?-----25
               3.任務一元論在德國法上的合憲性-----27
             (三)旁論:特別機關與機關借用-----28
           二、我國地方自治團體的任務-----29
             (一)地方制度法採取任務二元論之合憲性-----29
             (二)任務二元論與管轄權移轉-----31
         第二項 地方自治團體的配備-----33
           一、一般計畫權-----34
           二、空間規劃權-----34
           三、財政權-----34
           四、人事權-----35
           五、組織權-----35
           六、法規制定權-----35
       第三節 小結-----35
     第三章 地方自治團體法規制定權之性質-比較法上的觀察-----39
       第一節 德國法的觀察-----41
         第一項 概念的釐清:德國作為比較法的觀察對象?-----41
         第二項 德國基本法對地方自治的保障層次-----43
           一、鄉鎮之法律主體保障-----43
           二、「鄉鎮自治行政」之法律制度保障-----45
           三、鄉鎮之主觀法律地位保障-----48
         第三項 德國地方自治團體規章制定權之憲法依據-----49
         第四項 德國地方自治規章的性質及其類型-----50
           一、德國地方自治規章的性質-----50
           二、德國地方自治規章的類型-----51
             (一)一般抽象之外部性自治規章-----51
             (二)計畫性自治規章-----53
             (三)預算性自治規章-----54
             (四)組織性自治規章-----54
         第五項 德國地方自治規章與依法行政原則-----55
           一、法律優位原則-----55
           二、法律保留原則-----57
             (一)基本法第八十條第一項對地方自治規章的不適用性-----58
             (二)侵害保留-----58
             (三)重要事項之國會保留-----59
             (四)鄉鎮內部的法律保留-----60
         第六項 小結-----60
       第二節 日本法的觀察-----61
         第一項 日本地方自治團體條例之性質-----61
           一、條例制定權之憲法依據及其意義-----61
           二、條例的性質-----63
         第二項 條例與憲法上法律保留事項的關係-----64
           一、憲法第四十一條與憲法第九十四條的關係-----65
           二、條例與財產權法定主義-----65
           三、條例與租稅法定主義-----66
           四、條例與罪刑法定主義-----67
         第三項 條例與法律的關係-----68
           一、法律先占理論的興起與退潮-----68
           二、上乘條例在環保法領域的突破-----69
         第四項 小結-----69
     第四章 我國地方法規之體系-----73
       第一節 我國地方自治團體法規制定權之性質-----75
         第一項 學界對我國地方自治團體法規制定權性質之定位-----75
           一、行政權說-----76
           二、立法權說-----77
         第二項 本文見解-----78
       第二節 我國地方法規體系之建構-----81
         第一項 憲法層次的觀察-----81
           一、憲法相關規定未能涵蓋所有地方法規-----82
           二、縣(市)規章的位階問題-----83
           三、中央立法事項與縣(市)立法事項之間界限模糊不清-----84
           四、規範模式的擺盪-----84
         第二項 法律層次的觀察-----85
           一、自治法規-----85
             (一)自治條例-----86
             (二)自治規則-----89
           二、委辦規則-----91
           三、自律規則-----93
         第三項 小結-----95
       第三節 我國地方法規在行政程序法中的定位-----96
         第一項 行政程序法中對於行政命令的體系性規定及其相關問題-----97
           一、法規命令與行政規則之二分法-----97
           二、職權命令何去何從-----97
         第二項 地方法規在行政程序法中的定位-----103
           一、自治條例-----103
           二、自治規則-----107
             (一)經授權訂定且直接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自治規則-----108
             (二)經授權訂定且僅對地方行政機關內部產生拘束力之自治規則-----109
             (三)依法定職權訂定且直接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自治規則-----109
             (四)依法定職權訂定且僅對地方行政機關內部產生拘束力之自治規則-----110
           三、委辦規則-----110
           四、自律規則-----112
         第三項 小結-----112
     第五章 我國地方法規垂直與水平互動關係-----115
       第一節 我國地方法規與中央法令垂直面之互動關係-----117
         第一項 我國地方法規與中央法令之位階關係-----117
           一、憲法的基本決定:中央法破地方法-----117
           二、地方制度法對地方法規與中央法令位階關係之規定-----119
             (一)自治法規與中央法令之位階關係-----120
             (二)委辦規則與中央法令之位階關係-----122
             (三)自律規則與中央法令之位階關係-----124
         第二項 地方法規限制人民權利與法律保留原則之關係-----124
           一、討論範圍之限縮-----124
           二、法律保留原則的意義及其憲法依據-----125
           三、地方法規與法律保留原則之關係:大法官的見解-----130
             (一)釋字第三十八號解釋-----130
             (二)釋字第三六三號解釋-----132
             (三)釋字第四四四號解釋-----132
           四、地方制度法之規定-----133
           五、本文見解-----135
             (一)自治條例無個別專業法律授權亦得限制人民之權利-----135
             (二)以自治條例限制人民權利應視為憲法第二十三條之例外情形-----136
             (三)檢驗「自治條例限制人民權利是否合憲」之步驟-----136
         第三項 小結-----140
       第二節 我國地方法規相互水平之互動關係-----141
         第一項 地方自治團體之內部組織型態-----142
           一、德國鄉鎮內部組織型態之比較觀察-----142
             (一)北德議會型-----142
             (二)南德議會型-----143
             (三)市政府型-----143
             (四)鄉鎮長型-----144
           二、我國地方自治團體之內部組織型態-----147
         第二項 自治條例與自治規則之位階關係-----148
         第三項 「自治條例保留」與地方行政權、立法權之互動關係-----149
           一、地方制度法中「自治條例保留」之範圍-----150
           二、地方行政首長直接民選vs.自治條例保留:衝突與解決機制-----151
             (一)地方行政首長直接民選與「開放式自治條例保留」之衝突-----151
             (二)地方制度法規定之衝突解決機制-----155
               1.內部解決機制:送請地方議會覆議-----156
               2.外部解決機制:自治監督與司法院解釋-----158
           三、本文建議:引進「地方自治機關訴訟」制度-----161
             (一)德國地方自治團體內部機關權限衝突解決途徑-----162
               1.鄉鎮長之駁斥權-----162
               2.地方自治機關訴訟-----163
               (1)概念的界定-----163
               (2)行政法律救濟途徑-----165
               (3)當事人能力-----165
               (4)訴訟權能-----167
               (5)權利保護之必要-----169
               (6)訴訟類型-----170
               (7)暫時權利保護-----171
               (8)訴訟費用-----172
               3.鄉鎮長駁斥權與地方自治機關訴訟之關係-----172
             (二)地方自治機關訴訟在我國可行性之分析-----175
         第四項 小結-----178
     第六章 國家對地方法規之監督-----181
       第一節 自治監督總論-----183
         第一項 國家對自治事項之監督:法律監督-----183
           一、法律監督之意義-----183
           二、國家對地方自治團體發動法律監督權之憲法依據-----186
           三、國家對地方自治團體發動法律監督權應遵循之原則-----188
             (一)補充原則-----188
               1. 國家法律監督權之發動必須基於保護公益之考量-----188
               2. 國家法律監督權之發動必須已窮盡地方自治團體之內部解決途徑-----189
             (二)合法原則-----190
             (三)比例原則-----192
           四、監督措施-----193
             (一)事後抑制性監督措施-----193
               1.要求提供資訊權-----193
               2.駁斥權-----194
               3.命令權-----195
               4.代行處理-----196
               5.其他事後抑制性監督措施-----203
             (二)事前預防性監督措施-----204
           五、監督措施之法律性質-----205
           六、人民有無請求國家對地方自治團體發動法律監督權之主觀公權利?-----207
         第二項 國家對委辦事項之監督:專業監督-----209
           一、專業監督之意義-----210
           二、國家對地方自治團體發動專業監督權之依據-----211
           三、監督措施-----211
           四、專業監督措施之法律性質-----212
           五、專業監督措施之執行-----213
         第三項 小結-----214
       第二節 國家對地方法規之監督-----214
         第一項 行政監督-----215
           一、法律監督-----215
             (一)對自治條例之監督-----215
               1.許可保留-----215
               2.報備保留-----219
               3.駁斥權-----222
               4.代行處理-----224
               5.行政指導-----225
             (二)對自治規則之監督-----227
               1.報備保留-----227
               2.許可保留-----228
               3.駁斥權-----229
               4.代行處理-----229
               5.變更或廢止?-----229
               6.行政指導-----230
             (三)對自律規則之監督-----230
               1.報備保留-----230
               2.駁斥權-----230
           二、專業監督-----231
             (一)許可保留-----231
             (二)駁斥權-----232
             (三)代行處理-----233
         第二項 立法監督-----234
           一、「立法監督」概念之界定-----234
           二、現行法制下立法監督之可能性-----235
           三、監督措施-----237
         第三項 司法監督-----238
           一、對自治條例之監督-----239
           二、對自治規則之監督-----241
           三、對自律規則之監督-----241
           四、對委辦規則之監督-----241
         第四項 考試監督-----241
         第五項 監察監督-----242
         第六項 小結-----243
     第七章 地方法規受國家違法監督之權利救濟途徑及國家賠償-----245
       第一節 地方自治權的性質-公法人得否享有基本權權利能力?-----247
         第一項 問題之提出-----247
         第二項 公法人得否享有基本權權利能力-----248
           一、我國與德國對此問題在討論成果上之差異背景-----249
           二、德國學界及聯邦憲法法院之見解-----250
             (一)公法人履行公任務-----250
               1. 基本原則:公法人在履行其公任務時不得享有基本權權利能力-----251
               2.例外情形-----254
             (二)公法人為私經濟行為-----259
               1.與行政任務直接相關-----259
               (1)原則-----259
               (2)例外-----262
               2.與行政任務間接相關-----263
         第三項 地方自治團體之基本權權利能力與地方自治權之性質-----265
           一、地方自治團體之基本權權利能力-----265
             (一)地方自治團體履行其公任務-----265
             (二)地方自治團體為私經濟行為-----269
           二、地方自治權之性質-----269
           三、地方自治權之侵害-----271
           四、開啟地方自治團體權利救濟途徑之憲法依據-----272
         第四項 小結-----273
       第二節 他山之石:德國地方自治團體對抗國家違法監督之權利救濟途徑-----274
         第一項 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274
           一、前置程序:訴願-----274
           二、行政訴訟-----275
           三、高等行政法院之抽象法規審查-----276
         第二項 向憲法法院提起憲法訴願-----280
         第三項 小結-----285
       第三節 國家違法監督地方法規之權利救濟途徑-----285
         第一項 地方自治團體採取權利救濟途徑之容許性-----285
           一、司法院早期見解:立於與人民同一之地位?-----285
           二、訴願法及行政訴訟法修正後之規定-----287
             (一)訴願法第一條第二項-----287
             (二)行政訴訟法-----289
         第二項 權利救濟-----290
           一、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291
             (一)前置程序:訴願-----291
               1.訴願及行政訴訟程序之例外排除情形-----291
               2. 針對自治監督機關「不予核定」之決定提起課以義務訴願-----292
               3.針對「代為發布自治法規」措施之救濟-----293
               4.針對「要求提供資訊權」措施之救濟-----294
               5.針對「專業監督」措施之救濟-----294
               6.免除訴願程序之建議-----295
             (二)行政訴訟-----295
               1. 針對自治監督機關「不予核定」之決定提起課以義務訴訟-----295
               2.針對「代為發布自治法規」措施之救濟-----298
               3.針對「要求提供資訊權」措施提起撤銷訴訟-----300
               4.針對「專業監督」措施之救濟-----301
               5.行政法院判決內容之強制執行-----301
           二、行政法院之抽象法規審查?-----302
           三、司法院大法官解釋-----304
             (一)針對自治法規有無牴觸上位規範逕向大法官聲請解釋-----304
             (二)窮盡救濟途徑後向大法官提起地方自治憲法訴願-----305
         第三項 小結-----306
       第四節 國家違法監督地方法規之國家賠償責任-----306
         第一項 國家賠償制度之憲法依據及其功能-----307
           一、國家賠償制度之憲法依據-----307
           二、國家賠償制度之功能-----307
         第二項 成立國家賠償責任之可能性-----309
           一、 責任類型:因公務員執行職務而成立之國家賠償責任-----309
           二、成立要件之檢驗-----309
     第八章 結論-----313
       第一節 研究發現-----315
         第一項 地方自治團體法規制定權之性質-----315
         第二項 地方法規之體系及其在行政程序法中之定位-----315
         第三項 地方法規與中央法令之垂直互動關係-----317
         第四項 地方法規彼此間之水平互動關係-----319
         第五項 國家對地方法規之監督-----320
         第六項 地方法規受國家違法監督之權利救濟及國家賠償-----320
       第二節 建議與展望-----322
         第一項 建議-----322
           一、凍結憲法第一百十條之規定-----322
           二、引進地方自治機關訴訟制度-----323
           三、直轄市受國家監督而提起救濟時得免除訴願程序-----324
         第二項 展望-----324
-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次
     本文使用德語縮寫說明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之提出-----3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研究架構-----4
         第一項 研究內容-----4
         第二項 研究架構-----7
       第三節 研究範圍-----8
       第四節 研究限制-----9
       第五節 研究方法-----9
     第二章 地方自治之基本理念-----11
       第一節 地方自治的意義及其本質-----13
         第一項 地方自治的意義-----13
           一、政治上的意義-----13
           二、法律上的意義-----14
         第二項 地方自治的本質-----15
           一、固有權說-----15
           二、承認說-----16
           三、人民主權說-----16
           四、制度性保障說-----17
           五、大法官對地方自治本質之見解-----18
       第二節 地方自治團體的任務及其配備-----20
         第一項 地方自治團體的任務-----21
           一、兩種任務模式:任務一元論與任務二元論-----21
             (一)任務二元論-----21
               1. 自治事項-----22
               (1)自願辦理事項-----22
               (2)不受國家指令拘束之義務性事項-----23
               2. 委辦事項-----24
             (二)任務一元論-----24
               1.任務一元論之意義-----24
               2.受國家指令拘束之義務性事項?-----25
               3.任務一元論在德國法上的合憲性-----27
             (三)旁論:特別機關與機關借用-----28
           二、我國地方自治團體的任務-----29
             (一)地方制度法採取任務二元論之合憲性-----29
             (二)任務二元論與管轄權移轉-----31
         第二項 地方自治團體的配備-----33
           一、一般計畫權-----34
           二、空間規劃權-----34
           三、財政權-----34
           四、人事權-----35
           五、組織權-----35
           六、法規制定權-----35
       第三節 小結-----35
     第三章 地方自治團體法規制定權之性質-比較法上的觀察-----39
       第一節 德國法的觀察-----41
         第一項 概念的釐清:德國作為比較法的觀察對象?-----41
         第二項 德國基本法對地方自治的保障層次-----43
           一、鄉鎮之法律主體保障-----43
           二、「鄉鎮自治行政」之法律制度保障-----45
           三、鄉鎮之主觀法律地位保障-----48
         第三項 德國地方自治團體規章制定權之憲法依據-----49
         第四項 德國地方自治規章的性質及其類型-----50
           一、德國地方自治規章的性質-----50
           二、德國地方自治規章的類型-----51
             (一)一般抽象之外部性自治規章-----51
             (二)計畫性自治規章-----53
             (三)預算性自治規章-----54
             (四)組織性自治規章-----54
         第五項 德國地方自治規章與依法行政原則-----55
           一、法律優位原則-----55
           二、法律保留原則-----57
             (一)基本法第八十條第一項對地方自治規章的不適用性-----58
             (二)侵害保留-----58
             (三)重要事項之國會保留-----59
             (四)鄉鎮內部的法律保留-----60
         第六項 小結-----60
       第二節 日本法的觀察-----61
         第一項 日本地方自治團體條例之性質-----61
           一、條例制定權之憲法依據及其意義-----61
           二、條例的性質-----63
         第二項 條例與憲法上法律保留事項的關係-----64
           一、憲法第四十一條與憲法第九十四條的關係-----65
           二、條例與財產權法定主義-----65
           三、條例與租稅法定主義-----66
           四、條例與罪刑法定主義-----67
         第三項 條例與法律的關係-----68
           一、法律先占理論的興起與退潮-----68
           二、上乘條例在環保法領域的突破-----69
         第四項 小結-----69
     第四章 我國地方法規之體系-----73
       第一節 我國地方自治團體法規制定權之性質-----75
         第一項 學界對我國地方自治團體法規制定權性質之定位-----75
           一、行政權說-----76
           二、立法權說-----77
         第二項 本文見解-----78
       第二節 我國地方法規體系之建構-----81
         第一項 憲法層次的觀察-----81
           一、憲法相關規定未能涵蓋所有地方法規-----82
           二、縣(市)規章的位階問題-----83
           三、中央立法事項與縣(市)立法事項之間界限模糊不清-----84
           四、規範模式的擺盪-----84
         第二項 法律層次的觀察-----85
           一、自治法規-----85
             (一)自治條例-----86
             (二)自治規則-----89
           二、委辦規則-----91
           三、自律規則-----93
         第三項 小結-----95
       第三節 我國地方法規在行政程序法中的定位-----96
         第一項 行政程序法中對於行政命令的體系性規定及其相關問題-----97
           一、法規命令與行政規則之二分法-----97
           二、職權命令何去何從-----97
         第二項 地方法規在行政程序法中的定位-----103
           一、自治條例-----103
           二、自治規則-----107
             (一)經授權訂定且直接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自治規則-----108
             (二)經授權訂定且僅對地方行政機關內部產生拘束力之自治規則-----109
             (三)依法定職權訂定且直接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自治規則-----109
             (四)依法定職權訂定且僅對地方行政機關內部產生拘束力之自治規則-----110
           三、委辦規則-----110
           四、自律規則-----112
         第三項 小結-----112
     第五章 我國地方法規垂直與水平互動關係-----115
       第一節 我國地方法規與中央法令垂直面之互動關係-----117
         第一項 我國地方法規與中央法令之位階關係-----117
           一、憲法的基本決定:中央法破地方法-----117
           二、地方制度法對地方法規與中央法令位階關係之規定-----119
             (一)自治法規與中央法令之位階關係-----120
             (二)委辦規則與中央法令之位階關係-----122
             (三)自律規則與中央法令之位階關係-----124
         第二項 地方法規限制人民權利與法律保留原則之關係-----124
           一、討論範圍之限縮-----124
           二、法律保留原則的意義及其憲法依據-----125
           三、地方法規與法律保留原則之關係:大法官的見解-----130
             (一)釋字第三十八號解釋-----130
             (二)釋字第三六三號解釋-----132
             (三)釋字第四四四號解釋-----132
           四、地方制度法之規定-----133
           五、本文見解-----135
             (一)自治條例無個別專業法律授權亦得限制人民之權利-----135
             (二)以自治條例限制人民權利應視為憲法第二十三條之例外情形-----136
             (三)檢驗「自治條例限制人民權利是否合憲」之步驟-----136
         第三項 小結-----140
       第二節 我國地方法規相互水平之互動關係-----141
         第一項 地方自治團體之內部組織型態-----142
           一、德國鄉鎮內部組織型態之比較觀察-----142
             (一)北德議會型-----142
             (二)南德議會型-----143
             (三)市政府型-----143
             (四)鄉鎮長型-----144
           二、我國地方自治團體之內部組織型態-----147
         第二項 自治條例與自治規則之位階關係-----148
         第三項 「自治條例保留」與地方行政權、立法權之互動關係-----149
           一、地方制度法中「自治條例保留」之範圍-----150
           二、地方行政首長直接民選vs.自治條例保留:衝突與解決機制-----151
             (一)地方行政首長直接民選與「開放式自治條例保留」之衝突-----151
             (二)地方制度法規定之衝突解決機制-----155
               1.內部解決機制:送請地方議會覆議-----156
               2.外部解決機制:自治監督與司法院解釋-----158
           三、本文建議:引進「地方自治機關訴訟」制度-----161
             (一)德國地方自治團體內部機關權限衝突解決途徑-----162
               1.鄉鎮長之駁斥權-----162
               2.地方自治機關訴訟-----163
               (1)概念的界定-----163
               (2)行政法律救濟途徑-----165
               (3)當事人能力-----165
               (4)訴訟權能-----167
               (5)權利保護之必要-----169
               (6)訴訟類型-----170
               (7)暫時權利保護-----171
               (8)訴訟費用-----172
               3.鄉鎮長駁斥權與地方自治機關訴訟之關係-----172
             (二)地方自治機關訴訟在我國可行性之分析-----175
         第四項 小結-----178
     第六章 國家對地方法規之監督-----181
       第一節 自治監督總論-----183
         第一項 國家對自治事項之監督:法律監督-----183
           一、法律監督之意義-----183
           二、國家對地方自治團體發動法律監督權之憲法依據-----186
           三、國家對地方自治團體發動法律監督權應遵循之原則-----188
             (一)補充原則-----188
               1. 國家法律監督權之發動必須基於保護公益之考量-----188
               2. 國家法律監督權之發動必須已窮盡地方自治團體之內部解決途徑-----189
             (二)合法原則-----190
             (三)比例原則-----192
           四、監督措施-----193
             (一)事後抑制性監督措施-----193
               1.要求提供資訊權-----193
               2.駁斥權-----194
               3.命令權-----195
               4.代行處理-----196
               5.其他事後抑制性監督措施-----203
             (二)事前預防性監督措施-----204
           五、監督措施之法律性質-----205
           六、人民有無請求國家對地方自治團體發動法律監督權之主觀公權利?-----207
         第二項 國家對委辦事項之監督:專業監督-----209
           一、專業監督之意義-----210
           二、國家對地方自治團體發動專業監督權之依據-----211
           三、監督措施-----211
           四、專業監督措施之法律性質-----212
           五、專業監督措施之執行-----213
         第三項 小結-----214
       第二節 國家對地方法規之監督-----214
         第一項 行政監督-----215
           一、法律監督-----215
             (一)對自治條例之監督-----215
               1.許可保留-----215
               2.報備保留-----219
               3.駁斥權-----222
               4.代行處理-----224
               5.行政指導-----225
             (二)對自治規則之監督-----227
               1.報備保留-----227
               2.許可保留-----228
               3.駁斥權-----229
               4.代行處理-----229
               5.變更或廢止?-----229
               6.行政指導-----230
             (三)對自律規則之監督-----230
               1.報備保留-----230
               2.駁斥權-----230
           二、專業監督-----231
             (一)許可保留-----231
             (二)駁斥權-----232
             (三)代行處理-----233
         第二項 立法監督-----234
           一、「立法監督」概念之界定-----234
           二、現行法制下立法監督之可能性-----235
           三、監督措施-----237
         第三項 司法監督-----238
           一、對自治條例之監督-----239
           二、對自治規則之監督-----241
           三、對自律規則之監督-----241
           四、對委辦規則之監督-----241
         第四項 考試監督-----241
         第五項 監察監督-----242
         第六項 小結-----243
     第七章 地方法規受國家違法監督之權利救濟途徑及國家賠償-----245
       第一節 地方自治權的性質-公法人得否享有基本權權利能力?-----247
         第一項 問題之提出-----247
         第二項 公法人得否享有基本權權利能力-----248
           一、我國與德國對此問題在討論成果上之差異背景-----249
           二、德國學界及聯邦憲法法院之見解-----250
             (一)公法人履行公任務-----250
               1. 基本原則:公法人在履行其公任務時不得享有基本權權利能力-----251
               2.例外情形-----254
             (二)公法人為私經濟行為-----259
               1.與行政任務直接相關-----259
               (1)原則-----259
               (2)例外-----262
               2.與行政任務間接相關-----263
         第三項 地方自治團體之基本權權利能力與地方自治權之性質-----265
           一、地方自治團體之基本權權利能力-----265
             (一)地方自治團體履行其公任務-----265
             (二)地方自治團體為私經濟行為-----269
           二、地方自治權之性質-----269
           三、地方自治權之侵害-----271
           四、開啟地方自治團體權利救濟途徑之憲法依據-----272
         第四項 小結-----273
       第二節 他山之石:德國地方自治團體對抗國家違法監督之權利救濟途徑-----274
         第一項 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274
           一、前置程序:訴願-----274
           二、行政訴訟-----275
           三、高等行政法院之抽象法規審查-----276
         第二項 向憲法法院提起憲法訴願-----280
         第三項 小結-----285
       第三節 國家違法監督地方法規之權利救濟途徑-----285
         第一項 地方自治團體採取權利救濟途徑之容許性-----285
           一、司法院早期見解:立於與人民同一之地位?-----285
           二、訴願法及行政訴訟法修正後之規定-----287
             (一)訴願法第一條第二項-----287
             (二)行政訴訟法-----289
         第二項 權利救濟-----290
           一、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291
             (一)前置程序:訴願-----291
               1.訴願及行政訴訟程序之例外排除情形-----291
               2. 針對自治監督機關「不予核定」之決定提起課以義務訴願-----292
               3.針對「代為發布自治法規」措施之救濟-----293
               4.針對「要求提供資訊權」措施之救濟-----294
               5.針對「專業監督」措施之救濟-----294
               6.免除訴願程序之建議-----295
             (二)行政訴訟-----295
               1. 針對自治監督機關「不予核定」之決定提起課以義務訴訟-----295
               2.針對「代為發布自治法規」措施之救濟-----298
               3.針對「要求提供資訊權」措施提起撤銷訴訟-----300
               4.針對「專業監督」措施之救濟-----301
               5.行政法院判決內容之強制執行-----301
           二、行政法院之抽象法規審查?-----302
           三、司法院大法官解釋-----304
             (一)針對自治法規有無牴觸上位規範逕向大法官聲請解釋-----304
             (二)窮盡救濟途徑後向大法官提起地方自治憲法訴願-----305
         第三項 小結-----306
       第四節 國家違法監督地方法規之國家賠償責任-----306
         第一項 國家賠償制度之憲法依據及其功能-----307
           一、國家賠償制度之憲法依據-----307
           二、國家賠償制度之功能-----307
         第二項 成立國家賠償責任之可能性-----309
           一、 責任類型:因公務員執行職務而成立之國家賠償責任-----309
           二、成立要件之檢驗-----309
     第八章 結論-----313
       第一節 研究發現-----315
         第一項 地方自治團體法規制定權之性質-----315
         第二項 地方法規之體系及其在行政程序法中之定位-----315
         第三項 地方法規與中央法令之垂直互動關係-----317
         第四項 地方法規彼此間之水平互動關係-----319
         第五項 國家對地方法規之監督-----320
         第六項 地方法規受國家違法監督之權利救濟及國家賠償-----320
       第二節 建議與展望-----322
         第一項 建議-----322
           一、凍結憲法第一百十條之規定-----322
           二、引進地方自治機關訴訟制度-----323
           三、直轄市受國家監督而提起救濟時得免除訴願程序-----324
         第二項 展望-----324
zh_TW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10000202en_US
dc.title (題名) 地方法規定位與監督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依作者姓名筆畫排序)
     (一)專書(包括學位論文)
     01. 台北縣政府,地方制度法施行一年總檢討會議論集,二OOO年
     02. 立法院,立法院法律案專輯第二百五十四輯(上)地方制度法案,二OOO年八月,初版
     03. 李建良等合著,行政法入門,二OOO年七月,初版(元照版)
     04. 李惠宗,行政法要義,二OOO年九月,初版
     05. 李惠宗,憲法要義,二OO一年八月,初版(元照版)
     06. 蘆部信喜(著),李鴻禧(譯),憲法,一九九五年一月,初版
     07. 李鴻維,地方自治團體參與中央決策程序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二年一月
     08. 宋健弘,訴訟權之研究-以行政救濟制度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九年一月
     09. 法治斌/董保城,中華民國憲法,二OO一年二月,修訂三版
     10. 吳庚,行政爭訟法論,一九九九年五月,修訂版
     11.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二OO一年八月,修訂七版
     12. 林宗材,公法人概念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四年六月
     13.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一九八八年一月,四版
     14. 翁岳生編,行政法(上)(下),二OOO年三月,二版
     15. 許志雄主持,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委託,強化台北市立法權及人事權之研究,一九九八年六月
     16. 許志雄等合著,現代憲法論,一九九九年九月,初版
     17. 許宗力,憲法修改界限論,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八一年
     18. 許宗力等合著,地方自治之研究,一九九二年八月,初版
     19. 黃錦堂主持,蔡震榮/陳愛娥協同主持,行政院研考會委託,地方法規定位之研究,一九九七年八月
     20. 黃錦堂主持,李建良協同主持,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暨相關法制調整之研究,一九九九年六月
     21. 黃錦堂主持,陳英鈐協同主持,地方制度法有關中央代行處理地方事務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二OOO年
     22. 張正修,地方制度法理論與實用(一)地方自治概念‧國外法制及都市篇,二OOO年九月,初版
     23. 張正修,地方制度法理論與實用(二)本論,二OOO年九月,初版
     24. 彭鳳至,德國行政訴訟制度及訴訟實務之研究,行政法院八十七年度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一九九八年六月
     25. 董保城,行政法講義,一九九四年九月
     26. 劉文仕,地方立法權-體系概念的再造與詮釋,一九九九年七月,初版二刷
     27. 鹽野宏(著),劉宗德/賴恆盈(譯),行政法Ⅰ,一九九六年五月,初版
     28. 陳計男,行政訴訟法釋論,二OOO年一月,初版
     29. 陳敏,行政法總論,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版
     30. 陳清秀,行政訴訟法,一九九九年六月,初版
     31. 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二OOO年八月,修訂七版
     32. 陳新民,中華民國憲法釋論,二OO一年十月,四版二刷
     33. Karl Larenz(著),陳愛娥(譯),法學方法論,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初版
     34. 陳樹村,論地方自治法規,一九九六年六月,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35. 蕭允強,制度性保障之研究---理論的回顧與展望,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一年一月
     36. 蔡志方,行政救濟法新論,二OOO年一月,初版(元照版)
     37. 蔡茂寅等合著,行政程序法實用,二OO一年十月,二版
     38. 蔡碧貞,地方自治監督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一九九三年六月
     39. 羅志淵,地方自治的理論體系,一九七O年四月,初版
     40. 鄭妙蓉,地方自治立法權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二OOO年元月
     (二)單篇論文
     01. 王保鍵,地方自治立法權中關於自治條例之研究,載於立法院院聞第二十九卷第十一期,二OO一年十一月,頁八十五以下
     02. 台灣省諮議會,英法地方自治體制之研究,台灣省諮議會與法人學術合作研究報告,載於以下網頁http://www.tpa.gov.tw/tpa_b2_2.htm
     03. 台灣省諮議會,如何健全地方法規之研究,台灣省諮議會與法人學術合作研究報告,載於以下網頁http://www.tpa.gov.tw/tpa_b2_2.htm
     04. 朱武獻,命令與行政規則之區別,收於公法專題研究(一),一九八六年,初版,頁二三五以下
     05. 李建良,違規車輛拖吊及保管之法律問題-兼論行政強制執行基本體系之再構成及其相關問題,載於政大法學評論第五十三期,一九九五年六月,頁一二七以下
     06. 李建良,因執行違規車輛拖吊及保管所生損害之國家賠償責任-兼論委託私人行使公權力之樣態與國家賠償責任,載於中興法學第三十九期,一九九五年七月,頁八十五以下
     07. 李建良,地方自治規章與中央法律的關係,載於國家政策雙週刊第一百四十期,一九九六年六月,頁九以下
     08. 李建良,論課以義務訴願-以新訴願法為中心,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四十七期,一九九九年四月,頁二十以下
     09. 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收於憲法理論與實踐(一),一九九九年七月,初版,頁五十五以下
     10. 李建良,論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之憲法保障,收於憲法理論與實踐(一),一九九九年七月,初版,頁一五一以下
     11. 李建良,論行政訴訟強制執行之基本體系,載於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四十九期,二OO一年十二月,頁六十一以下
     12. 李建良,論公法人在行政組織建制上的地位與功能-以德國公法人概念與法制為借鏡,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八十四期,二OO二年五月,頁四十三以下
     13. 李惠宗,地方自治法規之監督,收於地方自治法學論輯(上),一九九九年六月,初版,頁一七七以下
     14. 李惠宗,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之標準,收於權力分立與基本權保障,一九九九年三月,初版,頁一O五以下
     15. 李惠宗,從基本權功能論司法獨立與訴訟基本權之保障,收於權力分立與基本權保障,一九九九年三月,初版,頁二三七以下
     16. 李惠宗,談憲法的價值體系-評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及第六次憲法增修條文,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六十一期,二OOO年六月,頁一四二以下
     17. 法治斌,職權命令與司法審查,載於台灣本土法學第十一期,二OOO年六月,頁一OO以下
     18. 林三欽,論基本權利之侵害,收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二OOO年八月,初版,頁四三九以下
     19. 吳信華,大法官會議議決不受理事由案件選評,載於法令月刊第五十二卷第七期,二OO一年七月,頁三以下
     20. 林明鏘,論地方立法權-以台北市自治法規為例,載於律師雜誌第二四四期,二OOO年一月,頁七十三以下
     21. 紀俊臣,地方自治法規的分類與效力定位,收於地方自治法學論輯(上),一九九九年六月,初版,頁三以下
     22. 翁岳生,論命令違法之審查,收於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一九七九年十月,三版,頁一O九以下
     23. 翁岳生,我國行政法四十年來之發展,收於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一九九四年六月,初版,頁二六七以下
     24. 翁岳生,論法官之法規審查權,載於台大法學論叢第二十四卷第二期,一九九五年六月,頁八十七以下
     25. 許志雄,地方自治權的基本課題,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一期,一九九五年五月,頁八以下。
     26. 許宗力,基本權利對國庫行為之限制,收於法與國家權力,一九九八年八月二版四刷,頁一以下
     27. 許宗力,論法律保留原則,收於法與國家權力,一九九八年八月,二版四刷,頁一一七以下
     28. 許宗力,論國家對地方的自治監督,收於法與國家權力,一九九八年八月,二版四刷,頁三五三以下
     29. 許宗力,國會議事規則與國會議事自治,收於法與國家權力,一九九八年八月,二版四刷,頁三O一以下
     30. 許宗力,論國會對行政命令的監督,收於法與國家權力,一九九八年,二版四刷,頁二六九以下
     31. 許宗力,中央與地方人事權的分際,收於憲法與法治國行政,一九九九年三月,初版,頁二五九以下
     32. 許宗力,地方立法權相關問題之研究,收於憲法與法治國行政,一九九九年三月,初版,頁二八五以下
     33. 許宗力,從行政與立法的分際談府會關係,收於憲法與法治國行政,一九九九年三月,初版,頁二七三以下
     34. 許宗力,普通法院各級法官及行政法院評事應否具有違憲審查權?,收於憲法與法治國行政,一九九九年三月,初版,頁一三一以下
     35. 許宗力,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的最新發展-評司法院釋字第四八八號解釋,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五十四期,一九九九年十一月,頁一五三以下
     36. 許宗力,憲法違憲乎?-評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六十期,二OOO年五月,頁一四一以下
     37. 許宗力,職權命令是否還有明天?,收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二OOO年十二月,初版,頁三三九以下
     38. 許璧雍,地方自治監督-台北經驗,收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政大法學院主辦)成果報告,一九九九年一月,頁一一七以下
     39. 黃昭元,修憲界限理論之檢討,收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一九九七年三月,初版,頁一七九以下
     40. 黃昭元,掮客與靈媒的本尊之爭-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評析,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十二期,二OOO年七月,頁二十七以下
     41. 黃啟禛,從地方制度法之制定談地方法規,收於法與義-Heinrich Scholler教授七十大壽祝賀論文集,二OOO年五月,初版,頁二八九以下
     42. 黃錦堂/陳維曾,誰能蓋台北市的停車塔?-從地方自治觀點看公懲會八十五年鑑字第七九九五號議決,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三十五期,一九九八年四月,頁一二五以下
     43. 黃錦堂,論地方自治之憲法保障,收於地方制度法基本問題之研究,二OOO年八月,初版,頁三以下,頁三以下
     44. 黃錦堂,地方立法權,收於地方制度法基本問題之研究,二OOO年八月,初版,頁一六三以下
     45. 黃錦堂,論地方自治之監督,收於地方制度法基本問題之研究,二OOO年八月,初版,頁二七五以下
     46. 黃錦堂,地方府會關係與選舉制度之研究,收於地方制度法基本問題之研究,二OOO年八月,初版,頁二二一以下
     47. 黃錦堂,台北市自治權之司法保障研究,收於地方制度法基本問題之研究,二OOO年八月,初版,頁三一三以下
     48. 湯德宗,大法官有關「權力分立原則」解釋案之研析,收於權力分立新論,一九九八年三月,初版,頁一二七以下
     49. 湯德宗,論九七修憲後的權力分立─憲改工程的另類選擇,收於權力分立新論,一九九八年三月,初版,頁一以下
     50. 湯德宗,論行政立法之監督,收於行政程序法論,二OOO年十月,初版,頁一九九以下
     51. 詹鎮榮,基本權能力與釋憲聲請能力,載於法學講座第五期,二OO二年五月,頁五十九以下
     52. 廖元豪,論我國憲法上之「行政保留」-以行政、立法兩權關係為中心,載於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十二卷第一期,二OOO年二月,頁一以下
     53. 廖義男,計畫確定程序規範之探討-行政程序法立法中爭論之議題,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一期,一九九九年四月,頁二十以下
     54. 郭介恆,行政救濟主體之變動-實務判決之探討,收於行政救濟制度改革研討會(行政法院/台灣省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主辦)會議論文集,一九九八年八月,頁一一六以下
     55. 董保城,修憲界限之探討,載於憲政時代第十七卷二期,一九九一年,頁十九以下
     56. 董保城,地方自治監督代執行之探討,收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政大法學院主辦)成果報告,一九九九年一月,頁九十二以下
     57. 董保城,教育事項中央與地方權限之劃分與分工,收於地方自治法學論輯(下),一九九九年六月,頁二八一以下
     58. 董保城,本土化「職權命令」法理建構之嘗試,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十一期,二OOO年六月,頁九十三以下
     59. 劉宗德,試論日本之行政指導,收於行政法基本原理,一九九八年八月,初版,頁一八一以下
     60. 劉華美,德國地方自治代行處理之研究-兼論對台灣的啟示,載於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四十七期,二OOO年十二月,頁三六三以下
     61. 陳春生,議員之言論免責與議會自律,載於東吳法律學報第八卷第二期,一九九五年三月,頁九十一以下
     62. 陳春生,原子能法領域之技術規範與規範具體化行政規則之法律性質,收於核能利用與法之規制,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增訂版,頁一三三以下
     63. 陳春生,行政法學上之風險決定與行政規則-以規範具體化行政規則為中心,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五期,一九九九年十二月,頁七十九以下
     64. 陳春生,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中關於制度性保障概念意涵之探討,收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二OOO年八月,初版,頁二七三以下
     65. 陳敏,對公行政所為之行政處分及其爭訟與執行,收於一九九八年海峽兩岸行政法學術研討會(政大法學院主辦)實錄,一九九九年四月,頁四O八以下
     66. 陳敏,課以義務訴訟之制度功能及適用可能性,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行政救濟.行政處罰.地方立法,二OOO年十二月,初版,頁三以下
     67. 陳清秀,地方立法權,收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二OOO年十二月,初版,頁一四二九以下
     68. 陳新民,論「憲法委託」之理論,收於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一九九O年一月,初版,頁三十七以下
     69. 陳愛娥,言論免責權、不受逮捕特權及議會自律原則-兼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四三五號解釋,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三十一期,一九九七年十二月,頁一O九以下
     70. 陳愛娥,基本權作為客觀法規範-以「組織與程序保障功能」為例,檢討其衍生的問題,收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二OOO年八月,初版,頁二三五以下
     71. 陳愛娥,「訴訟權能」與「訴訟利益」-從兩件行政法院裁判出發,觀察兩種訴訟要件的意義與功能,載於律師雜誌第二五四期,二OOO年十一月,頁六十四以下
     72. 陳愛娥,行政主體、行政機關及公法人,收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二OOO年十二月,初版,頁二四五以下
     73. 陳愛娥,法治國原則的開放性及其意義核心-從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與我國大法官的實務來觀察,收於第三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中研院社科所主辦)會議論文(一),二OO一年三月,頁一以下
     74. 陳愛娥,我國現行憲法下總統角色的定位-單純國家統一的象徵或真正的政府首長?,二OO一年八月十一日,發表於「國會大選後的憲政運作」學術研討會(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主辦),全文刊載於http://www.lccncf.org.tw/seminar/20010811/20010811-3.htm
     75. 陳愛娥,應否及如何對公法人與行政機關開放行政救濟管道?,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七十七期,二OO一年十月,頁二十四以下
     76. 陳慈陽,論憲法核心部分理論之實證化及其難題,收於憲法規範性與憲政現實性,一九九七年九月,初版,頁一以下
     77. 陳慈陽,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問題之研究,收於憲法規範性與憲政現實性,一九九七年九月,初版,頁二五五以下
     78. 陳慈陽,自治監督-論對縣市之自治監督,收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政大法學院主辦)成果報告,一九九九年一月,頁三三七以下
     79. 陳慈陽,論規範具體化之行政規則在環境法中的外部效力,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五期,一九九九年十二月,頁八十六以下
     80. 陳慈陽,論地方之立法權及其界限-以直轄市及縣市自治條例與自治規則之制定權為研究對象,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行政救濟‧行政處罰‧地方立法,二OOO年十二月,初版,頁三五七以下
     81. 陳樹村,地方自治監督與行政救濟,收於地方自治法學論輯(上),一九九九年六月,頁二五一以下
     82. 蕭文生,地方自治之監督-論解職與停職,收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政大法學院主辦)成果報告,一九九九年一月,頁三六六以下
     83. 蕭文生,地方自治之監督,收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二OOO年十二月,初版,頁一四九三以下
     84. 蔡立文,初探地方自治團體之行政訴訟權能,載於律師雜誌第二三五期,一九九九年四月,頁六十以下
     85. 蔡志方,論地方自治處分之行政救濟,載於律師雜誌第二四四期,二OOO年一月,頁五十六以下
     86. 蔡志方,論代行處分在行政救濟程序上之地位,載於萬國法律雜誌第一一九期,二OO一年十月,頁七十九以下
     87. 蔡宗珍,國民主權於憲政國家之理論結構,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二十期,一九九六年,頁三十以下
     88. 蔡宗珍,自治行政監督之研究,收於地方自治之監督學術研討會(政大法學院主辦)成果報告,一九九九年元月,頁一八一以下
     89. 蔡宗珍,公法上比例原則初論-以德國法的發展為中心,載於政大法學評論第六十二期,一九九九年十二月,頁七十五以下
     90. 蔡秀卿,地方行政規則如何定位,收於地方自治法學論輯(上),一九九九年六月,初版,頁三十一以下
     91. 蔡秀卿,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收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二OOO年十二月,初版,頁一四六一以下
     92. 蔡茂寅,日本之地方自治-以自治立法權之介紹為中心,收於地方自治法學論輯(上),一九九九年六月,初版,頁九十七以下
     93. 蔡茂寅,地方制度法之特色與若干商榷,載於律師雜誌第二四四期,二OOO年一月,頁三十九以下
     94. 蔡茂寅,地方自治立法權的界限,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9)行政救濟‧行政處罰‧地方立法,二OOO年十二月,初版,頁三二九以下
     95. 蔡震榮,公法人概念的探討,收於當代公法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一九九三年,初版,頁二五一以下
     96. 蔡震榮,論我國法律保留原則之發展,收於行政法理論與基本人權之保障,一九九九年五月,二版,頁二八三以下
     97. 蔡震榮,管轄權之意義,收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二OOO年十二月,初版,頁三O五以下
     98. 蘇永欽,法官是否應有法律違憲審查權,收於合憲性控制的理論與實際,一九九四年五月,初版,頁一七九以下
     99. 蘇永欽,地方自治法規與人民權利義務,收於地方自治法學論輯(上),一九九九年六月,初版,頁四十九以下
     100. 蘇永欽,職權命令的合憲性問題-地方自治是否創造了特別的合憲存在基礎,載於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十一期,二OOO年六月,頁一O七以下
     101. 蘇詔勤,論地方自治團體得否享有憲法基本權利之保障問題-兼評司法院釋字第四八八號解釋,收於我國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之研究:以委辦規則為討論核心,二OOO年二月,初版,附錄六十一以下
     貳:德文文獻(依作者姓氏字母排序)
     (一)專書
     01. Robert Alexy,Theorie der Grundrechte,1985,1.Aufl.
     02. Johann Bader/Michael Funke-Kaiser/Stefan Kuntze/ Jörg von Albedyll,Verwaltungsgerichtsordnung:Kommentar,1999,1.Aufl.
     03. Peter Badura,Staatsrecht : systematische Erläuterung des Grundgesetzes für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1996,2.Aufl.
     04. Ulrich Battis,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1997,2.Aufl.
     05. Ernst Benda/Eckart Klein,Lehrbuch des Verfassungsprozeßrechts,1991,1.Aufl.
     06. Herbert Bethge,Die Grundrechtsberechtigung juristischer Personen nach Art.19 Abs.3 Grundgesetz,1985,1.Aufl.
     07. Albert Bleckmann,StaatsrechtⅡ-Die Grundrechte,1997,4.Aufl.
     08. Edgar Bosch/Jörg Schmidt,Praktische Einführung in das verwaltungsgerichtliche Verfahren,2001,7.Aufl.
     09. Hans Peter Bull,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2000,6.Aufl.
     10. Hans-Joachim Driehaus/Rainer Pietzner,Einführung in das Allgemeine Verwaltungsrecht,1996,3.Aufl.
     11. Hans-Uwe Erichsen(Hrsg.),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1995,10.Aufl.
     12. Alfons Gern,Deutsches Kommunalrecht,1997,2.Aufl.
     13. Hubertus Gersdorf,Verwaltungsprozeßrecht,2000,1.Aufl.
     14. Friedhelm Hufen,Verwaltungsprozeßrecht,2000,4.Aufl.
     15. Jörn Ipsen,Staatsrecht Ⅰ,1995,7.Aufl.
     16. Jörn Ipsen,Nidersächsisches Kommunalrecht,1999,2.Aufl.
     17. Jörn Ipsen,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2001,2.Aufl.
     18. Hans D. Jarass/Bodo Pieroth,Grundgesetz für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Kommentar,2000,5.Aufl.
     19. Hans Joachim Knack,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 Kommentar,2000,7.Aufl.
     20. Franz-Ludwig Knemeyer,Bayerisches Kommunalrecht,2000,10.Aufl.
     21. Ferdinand O. Kopp/Wolf-Rüdiger Schenke,Verwaltungsgerichtsordnung,2000,12.Aufl.
     22. Dieter Lorenz,Verwaltungsprozeßrecht,2000,1.Aufl.
     23. Uwe Lübking/Klaus Vogelesang,Die Kommunalaufsicht: Aufgaben,Rechtsgrundlagen,Organisation,1998,1.Aufl.
     24. Theodor Maunz/Reinhold Zippelius,Deutsches Staatsrecht,1988,27.Aufl.
     25. Hartmut Maurer,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2000,13.Aufl.
     26. Hartmut Maurer,StaatsrechtⅠ,2001,2.Aufl.
     27. Fritz Ossenbühl,Staatshaftungsrecht,1998,5.Aufl.
     28. Christian Pestalozza,Verfassungsprozeßrecht,1991,3.Aufl.
     29. Bodo Pieroth/Bernhard Schlink ,Grundrechte StaatsrechtⅡ,1995,11.Aufl.
     30. Wolfgang Rüfner/Stefan Muckel,Besonderes Verwaltungsrecht,2000,1.Aufl.
     31. Michael Sachs(Hrsg.),Grundgesetz:Kommentar,1999,2.Aufl.
     32. Klaus Schlaich,Da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tellung,Verfahren,Entscheidungen,1994,3.Aufl.
     33. Dieter Schmalz,Grundrechte,2001,4.Aufl.
     34. Eberhard Schmidt-Aßmann,Kommunalrecht,in: Eberhard Schmidt-Aßmann(Hrsg.),Besonderes Verwaltungsrecht,1999,11.Aufl.
     35. Otfried Seewald,Kommunalrecht,in: Udo Steiner(Hrsg.),Besonderes Verwaltungsrecht,1999,6.Aufl.
     36. Paul Stelkens/Heinz Joachim Bonk/Michael Sachs(Hrsg.),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 Kommentar,2001,6.Aufl.
     37. Klaus Stern,Das Staatsrech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d.Ⅱ,1980,1.Aufl.
     38. Klaus Stern,Das Staatsrech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d.Ⅰ,1984,2.Aufl.
     39. Klaus Stern,Das Staatsrecht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d.Ⅲ/1,1988,1.Aufl.
     40. Rolf Stober,Kommunalrecht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1996,3.Aufl.
     41. Peter J. Tettinger,Besonderes Verwaltungsrecht/1,2001,6.Aufl.
     42. Carl Hermann Ule,Verwaltungsprozeßrecht,1987,9.Aufl.
     43. Andreas von Arnauld,Staatsrecht,2001,1.Aufl.
     44. Ingo von Münch,Staatsrecht,Bd.1,2000,6.Aufl.
     45. Ingo von Münch,Staatsrecht,Bd.2,2002,5.Aufl.
     46. Kay Waechter,Kommunalrecht,1995,2.Aufl.
     47. Kay Windthorst/Hans-Dieter Sproll,Staatshaftungsrecht,1994,1.Aufl.
     48. Hans J. Wolff/Otto Bachof/Rolf Stober,Verwaltungsrecht,Bd.2,1987,5.Aufl.
     49. Hans J. Wolff/Otto Bachof/Rolf Stober,Verwaltungsrecht,Bd.1,1999,11.Aufl.
     50. Hans J. Wolff/Otto Bachof/Rolf Stober,Verwaltungsrecht,Bd.2,2000,6.Aufl.
     51. Thomas Würtenberger,Verwaltungsprozeßrecht,1998,1.Aufl.
     (二)單篇論文
     01. Peter Badura,Grundrechte der Gemeinde?,BayVBl 1989,S.1ff.
     02. Hartmut Bauer,Altes und Neues zur Schutznormtheorie,AöR 1988,S.582ff.
     03. Karl August Bettermann,Juristische Personen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als Grundrechtsträger,NJW 1969,S.1321ff.
     04. Hartmut Borchert,Legalitätsprinzip oder Opportunitätsgrundsatz für die Kommunalaufsicht?,DÖV 1978,S.721ff.
     05. Thomas Clemens,Kommunale Selbstverwaltung und institutionelle Garantie: Neue verfassungsrechtliche Vorgaben durch das BVerfG,NVwZ 1990,S.834ff.
     06. Franz Cromme,Staatshaftung der Kommunalaufsichts- und Fachaufsichtsbehörden gegenüber Gemeinden,DVBl 1996,S.1230ff.
     07. Dirk Ehlers,Die Klagearten und besonderen Sachentscheidungsvoraussetzungen im Kommunalverfassungsstreitverfahren,NVwZ 1990,S.105ff.
     08. Dirk Ehlers,Die verfassungsrechtliche Garantie der kommunalen Selbstverwaltung,DVBl 2000,S.1301ff.
     09. Hans-Uwe Erichsen,Kommunalaufsicht-Hochschulaufsicht,DVBl 1985,S.943ff.
     10. Hans-Uwe Erichsen/Christian Biermann,Der Kommunalverfassungsstreit,Jura 1997,S.157ff.
     11. Hans-Uwe Erichsen/Bodo Ebber,Die Grundrechtsbindung des privatrechtlich handelnden Staates,Jura 1999,S.373ff.
     12. Volker Hassel,Subsidiaritätsprinzip und Kommunalaufsicht,DVBl 1985,S.697ff.
     13. Gert Hillmann,Bemerkungen zu einer Kommunalverfassungsreform in Niedersachsen und Nordrhein-Westfalen,DÖV 1991,S.41ff.
     14. Werner Hoppe,Die Regelung der verwaltungsrechtlichen Organstreitigkeiten-eine Aufgabe des Gesetzgebers,NJW 1980,S.1017ff.
     15. Werner Hoppe,Probleme des verfassungsgerichtlichen Rechtsschutzes der kommunalen Selbstverwaltung,DVBl 1995,S.179ff.
     16. Jörn Ipsen,Soll das kommunale Satzungsrecht gegenüber staatlicher und gerichtlicher Kontrolle gestärkt werden?,JZ 1990,S.789ff.
     17. Thorsten Kingreen,Die Bedeutung der gemeinderechtlichen Beanstandung für die Zulässigkeit des Kommunalverfassungsstreitverfahrens,DVBl 1995,S.1337ff.
     18. Franz-Ludwig Knemeyer,Aufgabenkategorien im kommunalen Bereich,DÖV 1988,S.397ff.
     19. Franz-Ludwig Knemeyer,Die bayerischen Gemeinden als Grundrechtsträger,BayVBl 1988,S.129ff.
     20. Franz-Ludwig Knemeyer,Die duale Rat-Bürgermeister-Verfassung als Leitverfassung nach den Kommunalverfassungsreformen, JuS 1998,S.193ff.
     21. Franz-Ludwig Knemeyer,Staatsaufsicht über Kommunen,JuS 2000,S.521ff.
     22. Franz-Ludwig Knemeyer/Matthias Wehr,Die Garantie der kommunalen Selbstverwaltung nach Art.28 Abs.2 GG in der Rechtsprechung de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VerwArch 2001,S.317ff.
     23. Klaus Kröger,Juristische Personen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als Grundrechtsträger,JuS 1981,S.26ff.
     24. Hartmut Maurer,Rechtsfragen Kommunaler Satzungsgebung,DÖV 1993,S.184ff.
     25. Hartmut Maurer,Verfassungsrechtliche Grundlagen der kommunalen Selbstverwaltung,DVBl 1995,S.1037ff.
     26. Hubert Meyer,Kommunale Selbstverwaltung als objective Rechtsinstitutionsgarantie,NVwZ 2001,S.766ff.
     27. Janbernd Oebbecke,Kommunalaufsicht─nur Rechtsaufsicht oder mehr?,DÖV 2001,S.406ff.
     28. Fritz Ossenbühl,Satzung,in :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d.Ⅲ,1996,2.Aufl., §66,S.463ff.
     29. Fritz Ossenbühl,Zur Geltung der Grundrechte für juristische Personen,in: Joachim Burmeister(Hrsg.),Verfassungsstaatlichkeit: Festschrift für Klaus Stern zum 65. Geburtstag,1997,S.887ff.
     30. Hans-Jürgen Papier,Staatshaftung,in:Josef Isensee/Paul Kirchhof(Hrsg.),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d.6,1989,1.Aufl.,§157,S.1353ff.
     31. Wolfgang Rüfner,Grundrechtsträger,in: Josef Isensee/Paul Kirchhof(Hrsg.),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d.5,1992,1.Aufl.,§116,S.485ff.
     32. Hans Heinrich Rupp,Kritische Bemerkungen zur Klagbefugnis Verwaltungsprozeß,DVBl 1982,S.144ff.
     33. Axel Saipa,Die Chancen der Kommunalverfassungsreform in Niedersachsen und Nordrhein-Westfalen,DÖV 1991,S.637ff.
     34. Wolf-Rüdiger Schenke,„Reform“ ohne Ende-Das Sechste Gesetz zur Änderung der Verwaltungsgerichtsordnung und anderer Gesetze(6.VwGOÄndG),NJW 1997,S.81ff.
     35. Eberhard Schmidt-Aßmann,Art.19Ⅳ GG als Teil des Rechtsstaatsprinzips,NVwZ 1983,S.1ff.
     36. Eberhard Schmidt-Aßmann,Kommunale Selbstverwaltung „nach Rastede“-Funktion und Dogmatik des Art.28 Abs.2 GG in der neueren Rechtsprechung-,in :Bürger-Richter-Staat:Festschrift für Horst Sendler zum Abschied aus seinem Amt,1991,1.Aufl.,S.121ff.
     37. Eberhard Schmidt-Aßmann,Der Rechtsstaat,in : Josef Isensee/ Paul Kirchhof(Hrsg.),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d.Ⅰ,1995,2.Aufl.,§24,S.987ff.
     38. Edzard Schmidt-Jortzig,Rechtsschutz der Gemeinden gegenüber fachaufsichtlichen Weisungen bei der Fremdverwaltung,JuS 1979,S.488ff.
     39. Edzard Schmidt-Jortzig,Soll das Kommunale Satzungsrecht gegenüber staatlicher und gerichtlicher Kontrolle gestärkt werden?,DVBl 1990,S.920ff.
     40. Edzard Schmidt-Jortzig,Gemeinde- und Kreisaufgaben,DÖV 1993,S.973ff.
     41. Edzard Schmidt-Jortzig,Systematische Bedingungen der Garantie unbedingten Schutzes der Menschenwürde in Art.1 GG,DÖV 2001,S.925ff.
     42. Friederich Schnapp,Zum Funktionswandel der Staatsaufsicht,DVBl 1971,S.480ff.
     43. Friedrich Schoch,Der Kommunalverfassungsstreit im System des verwaltungsgerichtlichen Rechtsschutzes,JuS 1987,S.783ff.
     44. Friedrich Schoch,Grundrechtsfähigkeit juristischer Personen,Jura 2001,S.201ff.
     45. Christian Starck,Die Auskiesungsurteile des Bundesgerichtshofs vor dem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BverfG,NJW 1977,1960,JuS 1977,S.732ff.
     46. Udo Steiner,Die allgemeine Leistungsklage im Verwaltungsprozeß,JuS 1984,S.853ff.
     47. Christoph A. Stumpf,Die allgemeine Gestaltungsklage im Kommunalverfassungsstreit,BayVBl 2000,S.103ff.
     48. Paul Tiedemann,Landesverfassung und Bundesrecht,DÖV 1999,S.200ff.
     49. Andreas von Arnauld,Grundrechtsfragen im Bereich von Postwesen und Telekommunikation,DÖV 1998,S.437ff.
     參:參考網站
     01.司法院網站http://www.judicial.gov.tw(點選法學資料檢索→可查詢司法判解)
     02.法務部網站http://www.moj.gov.tw(點選法律事務司→行政程序法→可查詢「行政程序法諮詢小組」歷次會議記錄)
     03.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網站http://www.bverfg.de(點選Entscheidungen→可查詢德國聯邦憲法法院1998.01.01以後之判決)
     04.德國歐斯納柏律克大學地方自治法研究所(Institut für Kommunalrecht der Universität Osnabrück)網站http://www.jura.uos.de/institut/jkr/index.htm(點選Kommunalrecht online→可查詢德國各邦鄉鎮自治法條文)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