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寬頻網路時代企業之競爭優勢-SONY公司之探討
作者 張志鑫
貢獻者 管康彥
張志鑫
關鍵詞 寬頻網路
競爭優勢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28-Sep-2018 18:10:12 (UTC+8)
摘要 隨著網路的二次革命-寬頻的到來,結合影像、聲音、文字,圖形等多媒體服務將徹底的改變消費者的消費型態及生活習慣,整個電子產業的發展也將因為寬頻技術的突破,而進入另一波的產業革命,從原來以PC為中心的時代,進入到另一個以內容服務為中心的時代,將促使資訊、消費、通訊及內容服務等產業價值鏈的重新整合,產業疆界的日趨模糊,更促使跨產業間的合作結盟,長久以來電子產業所倚賴的競爭優勢,也將因為新的產業整合,而面臨極大的挑戰。
充滿著原創性的SONY,其所擁有的強勢消費性電子商品,如今因著網路時代的來臨而與其豐富的娛樂內容完美的結合,創造出追隨者難以超越的品牌價值。SONY的經營策略、組織變革及佈局,不僅厚植本身的競爭優勢,也對電子產業帶來許多經營上革命性的啟示。
本研究乃是探索性的研究,以競爭優勢的決定因素:資產與技能、經營領域、經營模式及競爭者等四個構面為分析架構,探討SONY在經歷數波的電子產業革命,能夠支撐企業持續成長與獲利的主要因素,以及在面對寬頻網路的來臨,SONY所呈現的競爭優勢。
從研究結果發現,企業文化最攸關核心能力的建立,面對二十一世紀快速變化的網路世界,由傑出領導者領導優秀團隊所培育出的企業文化,將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根源。同時企業在面對新的產業競爭,更應該善用策略聯盟,以增加營運彈性及分擔風險,同時不同產業間的合作聯盟,更將在網路時代大行其道。企業創新的焦點也應該從產品本身的改革,逐漸轉移到經營模式的創新,優良的經營模式代表清楚、正確的策略定位,它本身就是一個競爭優勢,而且具持續性,將使得競爭對手更難以在短期間模仿。
關鍵字:寬頻網路、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方至民,企業競爭優勢,台北:前程企業,2002年。
2、司徒達賢,資源基礎理論與企業競爭優勢關係之探討,台北:行政院國科會,1995年。
3、李明軒,邱美如合譯,競爭優勢,第一版,台北:天下文化,1999年。
4、李田樹,李芳齡譯,Gary Hamel原著,啟動革命,台北:天下遠見,2001年。
5、李仁芳,「企業如何掌握競爭優勢一競爭策略的組織基礎」,世界經理文摘,第89期,1994年,頁48-63。
6、李吉仁,「我國高科技公司之產品競爭優勢及其基本策略類型之分析」,台大商研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85年。
7、杜祖業,「SONY一像孩子般作夢,50年如一日」,數位時代電子報2月27日版,2002年。
8、林山霖等,寬頻網路產業產銷與我國競爭力分析,台北:資策會,2001年。
9、吳思華,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臉譜,1998年。
10、周永銘,「IA的時代一你我的未來」,2001年IA關鍵技術研討會,台北市電子零件商業同業工會、零組件雜誌、科技日報主辦,2000年12月19日。
11、周旭華譯,競爭策略一產業環境及競爭者分析,台北:天下遠見,1998年。
12、洪瑞璘譯,Comelis A.de Kluyver原著,企業精英的策略管理概論,台北:美商普林帝斯霍爾國際,2001年。
13、高煥麗譯,John Nathan原著,新力王國,台北:智庫,2001年。
14、陳立昕,「從CeBIT看SONY全面出擊的雄心壯志」,資策會焦點新聞評析,第193期,2002年。
15、陳文棠「SONY經營策略一以組織發展與產品策略為核心」,台北:資策會,2002年。16、陳文棠等,全球資訊大廠發展策略分析,台北:資策會,2001年。資策會,2001年。
17、陳世運,「數位時代迎接寬頻網路生活」,FIND,2001年。
18、陳清文,「全球資訊產業大未來變革探索」,拓墣產業研究所,資訊產業總體觀察,2002年。
19、陳立昕等,資訊家電產品發展趨勢,台北:資策會,2001年。
20、許士軍,「贏得市場的企業特色」,世界經理文摘,第96期,1994,頁38-50。
21、程樹德等譯,Kuhn,T.S原著,科學革命的結構,台北:長河,1993年。
22、張秋蓉等,後PC時代21一世紀的科技生活盛宴,台北:商訊文化,2000年。
23、楊敕熙,「日商海外PC生產佈局保守一SONY重視大陸佈局」,電子時報研究中心,3月11日版,2002年。
24、趙建宏等,IA產品關鍵技術發展分析,台北:資策會,2001年。
25、潘時超,「我國IA產業發展現況與未來趨勢分析」,前瞻2002年全球暨台灣IT產業論壇趨勢,資策會主辦,2001年12月。
26、盧豐海、黃營杉、郭崑謨、吳智、陳明璋、蔡明宏合著,企業政策,國立空中大學,82年。
27、藍美貞,姜佩秀合譯,Jason Wolf & Natalie Zee原著,極速革命,台北:藍鯨,2001年。
28、蘇昭月譯,Moschella,David C.原著,權力狂潮,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1999年。
29、顧淑馨譯Gary Hamel and C.K. Prahalad原著,競爭大未來,台北智庫,2000年。
二、英文部份
1、Aaker, D.,”Managing Assets and Skills:The Key to a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Winter, 1989,pp.91 -106.
2、Barney, J.B. “Firm Resourc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1991, pp.99-120.
3、Charles W.L. Hill & Gareth R. Jones,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4ᵗʰ Edi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1998.
4、Charles W.L. Hil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 Competing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mpanyies, 2000.
5 Collis, D.J., “A Resource-based Analysis of Global Competition: The Case of the Bearing Industr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2, 1991, pp.49-68.
6、D’Aveni, R.A., Hypercompetition, NY:The Free Press, 1994.
7、Ghemawat, P., Commitment, NY:The Free Press,1991.
8、Grant, R.M.,”The Resources-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Califormai Management Reviews, Vol.33, 1991, pp.114-135.
9、Hamel, G. & Prahalad, C.K., Competion for the Future,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4.
10、Hill, C.W.L. & Jones, G.R.,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Boston:Houghton Mifflin, 1998.
11、Jacobson, R. & Aaker, D., “The Strategic Role of Product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Oct 1987, pp.31-44.
12、Kuhn, T.S.,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
13、Moschella, David C., Waves of Power: Dynamics of Global Technology Leadership. 1964-2010, New York:The McGraw-Hill Companyies, 1997.
14、Nathan, John, SONY-The Private Life,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99.
15、Porter, M.E., Competitive Strategy, NY:Free Press, 1980.
16、Porter, M.E., The Competitiv Advantage of Nations,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1990.
17、Prahalad, C.K. & G.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68, 1990, pp.79-91.
18 Wernerbelt,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5, 1984, pp.171-180.
三、日文部份
1、佐佐木裕,ソニーの寬頻戰略,日經產業消費研究所,2001。
四、參考網站
1、SONY網站http://www.sony.com
2、松下網站http://www.matsushita.com
3、電子時報網站http://www.digitimes.com.tw
4、FIND網際網路資訊情報電子報網站http://www.find.org.tw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V518201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管康彥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志鑫
dc.creator (作者) 張志鑫
dc.date (日期) 2003
dc.date.accessioned 28-Sep-2018 18:10:12 (UTC+8)-
dc.date.available 28-Sep-2018 18:10:1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8-Sep-2018 18:10:12 (UTC+8)-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021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
dc.description (描述)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
dc.description (描述) 91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隨著網路的二次革命-寬頻的到來,結合影像、聲音、文字,圖形等多媒體服務將徹底的改變消費者的消費型態及生活習慣,整個電子產業的發展也將因為寬頻技術的突破,而進入另一波的產業革命,從原來以PC為中心的時代,進入到另一個以內容服務為中心的時代,將促使資訊、消費、通訊及內容服務等產業價值鏈的重新整合,產業疆界的日趨模糊,更促使跨產業間的合作結盟,長久以來電子產業所倚賴的競爭優勢,也將因為新的產業整合,而面臨極大的挑戰。
充滿著原創性的SONY,其所擁有的強勢消費性電子商品,如今因著網路時代的來臨而與其豐富的娛樂內容完美的結合,創造出追隨者難以超越的品牌價值。SONY的經營策略、組織變革及佈局,不僅厚植本身的競爭優勢,也對電子產業帶來許多經營上革命性的啟示。
本研究乃是探索性的研究,以競爭優勢的決定因素:資產與技能、經營領域、經營模式及競爭者等四個構面為分析架構,探討SONY在經歷數波的電子產業革命,能夠支撐企業持續成長與獲利的主要因素,以及在面對寬頻網路的來臨,SONY所呈現的競爭優勢。
從研究結果發現,企業文化最攸關核心能力的建立,面對二十一世紀快速變化的網路世界,由傑出領導者領導優秀團隊所培育出的企業文化,將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根源。同時企業在面對新的產業競爭,更應該善用策略聯盟,以增加營運彈性及分擔風險,同時不同產業間的合作聯盟,更將在網路時代大行其道。企業創新的焦點也應該從產品本身的改革,逐漸轉移到經營模式的創新,優良的經營模式代表清楚、正確的策略定位,它本身就是一個競爭優勢,而且具持續性,將使得競爭對手更難以在短期間模仿。
關鍵字:寬頻網路、競爭優勢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隨著網路的二次革命-寬頻的到來,結合影像、聲音、文字,圖形等多媒體服務將徹底的改變消費者的消費型態及生活習慣,整個電子產業的發展也將因為寬頻技術的突破,而進入另一波的產業革命,從原來以PC為中心的時代,進入到另一個以內容服務為中心的時代,將促使資訊、消費、通訊及內容服務等產業價值鏈的重新整合,產業疆界的日趨模糊,更促使跨產業間的合作結盟,長久以來電子產業所倚賴的競爭優勢,也將因為新的產業整合,而面臨極大的挑戰。
充滿著原創性的SONY,其所擁有的強勢消費性電子商品,如今因著網路時代的來臨而與其豐富的娛樂內容完美的結合,創造出追隨者難以超越的品牌價值。SONY的經營策略、組織變革及佈局,不僅厚植本身的競爭優勢,也對電子產業帶來許多經營上革命性的啟示。
本研究乃是探索性的研究,以競爭優勢的決定因素:資產與技能、經營領域、經營模式及競爭者等四個構面為分析架構,探討SONY在經歷數波的電子產業革命,能夠支撐企業持續成長與獲利的主要因素,以及在面對寬頻網路的來臨,SONY所呈現的競爭優勢。
從研究結果發現,企業文化最攸關核心能力的建立,面對二十一世紀快速變化的網路世界,由傑出領導者領導優秀團隊所培育出的企業文化,將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根源。同時企業在面對新的產業競爭,更應該善用策略聯盟,以增加營運彈性及分擔風險,同時不同產業間的合作聯盟,更將在網路時代大行其道。企業創新的焦點也應該從產品本身的改革,逐漸轉移到經營模式的創新,優良的經營模式代表清楚、正確的策略定位,它本身就是一個競爭優勢,而且具持續性,將使得競爭對手更難以在短期間模仿。
關鍵字:寬頻網路、競爭優勢
dc.format.extent 11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text/html-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V5182012
dc.subject (關鍵詞) 寬頻網路
競爭優勢
dc.title (題名) 寬頻網路時代企業之競爭優勢-SONY公司之探討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方至民,企業競爭優勢,台北:前程企業,2002年。
2、司徒達賢,資源基礎理論與企業競爭優勢關係之探討,台北:行政院國科會,1995年。
3、李明軒,邱美如合譯,競爭優勢,第一版,台北:天下文化,1999年。
4、李田樹,李芳齡譯,Gary Hamel原著,啟動革命,台北:天下遠見,2001年。
5、李仁芳,「企業如何掌握競爭優勢一競爭策略的組織基礎」,世界經理文摘,第89期,1994年,頁48-63。
6、李吉仁,「我國高科技公司之產品競爭優勢及其基本策略類型之分析」,台大商研所未出版碩士論文,1985年。
7、杜祖業,「SONY一像孩子般作夢,50年如一日」,數位時代電子報2月27日版,2002年。
8、林山霖等,寬頻網路產業產銷與我國競爭力分析,台北:資策會,2001年。
9、吳思華,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臉譜,1998年。
10、周永銘,「IA的時代一你我的未來」,2001年IA關鍵技術研討會,台北市電子零件商業同業工會、零組件雜誌、科技日報主辦,2000年12月19日。
11、周旭華譯,競爭策略一產業環境及競爭者分析,台北:天下遠見,1998年。
12、洪瑞璘譯,Comelis A.de Kluyver原著,企業精英的策略管理概論,台北:美商普林帝斯霍爾國際,2001年。
13、高煥麗譯,John Nathan原著,新力王國,台北:智庫,2001年。
14、陳立昕,「從CeBIT看SONY全面出擊的雄心壯志」,資策會焦點新聞評析,第193期,2002年。
15、陳文棠「SONY經營策略一以組織發展與產品策略為核心」,台北:資策會,2002年。16、陳文棠等,全球資訊大廠發展策略分析,台北:資策會,2001年。資策會,2001年。
17、陳世運,「數位時代迎接寬頻網路生活」,FIND,2001年。
18、陳清文,「全球資訊產業大未來變革探索」,拓墣產業研究所,資訊產業總體觀察,2002年。
19、陳立昕等,資訊家電產品發展趨勢,台北:資策會,2001年。
20、許士軍,「贏得市場的企業特色」,世界經理文摘,第96期,1994,頁38-50。
21、程樹德等譯,Kuhn,T.S原著,科學革命的結構,台北:長河,1993年。
22、張秋蓉等,後PC時代21一世紀的科技生活盛宴,台北:商訊文化,2000年。
23、楊敕熙,「日商海外PC生產佈局保守一SONY重視大陸佈局」,電子時報研究中心,3月11日版,2002年。
24、趙建宏等,IA產品關鍵技術發展分析,台北:資策會,2001年。
25、潘時超,「我國IA產業發展現況與未來趨勢分析」,前瞻2002年全球暨台灣IT產業論壇趨勢,資策會主辦,2001年12月。
26、盧豐海、黃營杉、郭崑謨、吳智、陳明璋、蔡明宏合著,企業政策,國立空中大學,82年。
27、藍美貞,姜佩秀合譯,Jason Wolf & Natalie Zee原著,極速革命,台北:藍鯨,2001年。
28、蘇昭月譯,Moschella,David C.原著,權力狂潮,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1999年。
29、顧淑馨譯Gary Hamel and C.K. Prahalad原著,競爭大未來,台北智庫,2000年。
二、英文部份
1、Aaker, D.,”Managing Assets and Skills:The Key to a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Winter, 1989,pp.91 -106.
2、Barney, J.B. “Firm Resourc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1991, pp.99-120.
3、Charles W.L. Hill & Gareth R. Jones,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4ᵗʰ Editio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1998.
4、Charles W.L. Hil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 Competing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mpanyies, 2000.
5 Collis, D.J., “A Resource-based Analysis of Global Competition: The Case of the Bearing Industr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2, 1991, pp.49-68.
6、D’Aveni, R.A., Hypercompetition, NY:The Free Press, 1994.
7、Ghemawat, P., Commitment, NY:The Free Press,1991.
8、Grant, R.M.,”The Resources-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Califormai Management Reviews, Vol.33, 1991, pp.114-135.
9、Hamel, G. & Prahalad, C.K., Competion for the Future,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4.
10、Hill, C.W.L. & Jones, G.R.,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Boston:Houghton Mifflin, 1998.
11、Jacobson, R. & Aaker, D., “The Strategic Role of Product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Oct 1987, pp.31-44.
12、Kuhn, T.S.,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
13、Moschella, David C., Waves of Power: Dynamics of Global Technology Leadership. 1964-2010, New York:The McGraw-Hill Companyies, 1997.
14、Nathan, John, SONY-The Private Life,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99.
15、Porter, M.E., Competitive Strategy, NY:Free Press, 1980.
16、Porter, M.E., The Competitiv Advantage of Nations, the Free Press, New York, 1990.
17、Prahalad, C.K. & G.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 68, 1990, pp.79-91.
18 Wernerbelt,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5, 1984, pp.171-180.
三、日文部份
1、佐佐木裕,ソニーの寬頻戰略,日經產業消費研究所,2001。
四、參考網站
1、SONY網站http://www.sony.com
2、松下網站http://www.matsushita.com
3、電子時報網站http://www.digitimes.com.tw
4、FIND網際網路資訊情報電子報網站http://www.find.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