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敵意併購防禦措施之研究-以股份交換制度為中心-
A Study of Hostile Takeover Defensive Tactics-Focusing on the Share Exchange Mechanism-
作者 唐瑞挺
Tang, Jui-Ting
貢獻者 林國全
Lin, Kuo-Chuan
唐瑞挺
Tang, Jui-Ting
關鍵詞 敵意併購
防禦措施
股份交換
白馬騎士
白馬侍從
日期 2019
上傳時間 5-Sep-2019 16:21:33 (UTC+8)
摘要 我國企業併購實務上發生敵意併購之案例屢見不鮮,相關防禦措施之發展亦行之有年,然我國法制對於敵意併購及其防禦措施尚乏一套完整之制度性規範,而係散見於公司法、證券交易法等相關法規範中。邇來,最受外界矚目者,當屬民國104年所發生,全球最大半導體封測廠之日月光公司公開收購競爭對手矽品公司乙案,矽品公司並試圖與鴻海公司以股份交換建立策略聯盟,此舉被外界視為矽品公司意在尋求鴻海公司擔任「白馬騎士」,以對抗日月光公司之敵意併購。

我國股份交換制度係於民國90年立法制定,依據當時增訂公司法第156條第6項(民國107年8月1日修法後移列為第156條之3)之立法理由指出,本制度係參考美、日有關股份交換之規定而來,且因股份交換取得新股東之有利資源,對公司整體之營運將有助益。然而,上開規定迄今已近20載未有實質內容之重大變革,由實務上之運作結果亦可發現,公司實行股份交換制度,已有悖離原先立法本旨之現象,相關法規範之功能亦已不敷於實務運用之發展。

有鑑於此,本文首先從敵意併購及防禦措施之理論出發,介述公司於面臨敵意併購時,可能得以採取之各種防禦措施,並分析各類型之防禦措施於我國現行法制下之適用可行性。其次,本文研究後發現,日本法有關「股份交換」之規定,實質上係相當於我國法之「股份轉換」制度,而非我國法之「股份交換」制度。最後,本文以日本法之「募集股份發行」制度為基礎,比較我國現行股份交換所存有制度面之缺失與規範面之不足,並提出立法評析與修法芻議,期能為我國股份交換制度之未來發展有所啟發及助益。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一) 期刊
1. 王文宇,非合意併購的政策與法制——以強制收購與防禦措施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25期,2005年10月。
2. 王文宇,股份交換的概念與運用,月旦法學教室,第37期,2005年11月。
3. 方嘉麟、朱德芳,公司章程自治之界限——以章程置入反併購條款之可行性為核心,政大法學評論,第143期,2015年12月。
4. 方嘉麟、林郁馨,複數表決權股之立法政策分析—以臺灣及香港為例,月旦民商法雜誌,第52期,2016年6月。
5. 布井千博著、朱大明譯,日本主權財富基金與敵意收購防衛策,法學新論,第17期,2009年12月。
6. 李智仁,敵意併購防禦課題之探析—從日本Livedoor vs. NBS一案談起,全國律師,第10卷第12期,2006年12月。
7. 朱德芳,股份有限公司減資之研究—以形式減資為核心,兼論私募增資之相關問題,兩岸公司法理論與實證之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原大學法學院、商學院合辦,2005年。
8. 朱德芳,效率、併購與公司治理-以敵意併購法規範圍為核心,中原財經法學,第17期,2006年12月。
9. 朱德芳,論公開發行公司之資本結構重組與公司治理:以形式減資與私募增資為核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7卷第2期,2008年6月。
10. 朱德芳,論公司法下董事會發行新股之權限與責任—以公司法第156條第5項股份交換制度為核心,兼論股東優先認購權之存廢,政大法學評論,第115期,2010年6月。
11. 江頭憲治郎著、蔡英欣譯,日本2014年公司法修正——以企業併購事項為中心,台灣法學雜誌,第271期,2015年5月1日。
12. 吳盈德,過熱的董事會與股東權益-日月光併購矽品之省思,台灣法學雜誌,第300期,2016年7月。
13. 周明錦、蔡文雄,台、美員工持股信託制度對公司之影響(上),會計研究月刊,第238期,2005年1月。
14. 周明錦、蔡文雄,台、美員工持股信託制度對公司之影響(下),會計研究月刊,第239期,2005年9月。
15. 林國全,現行公司法是否禁止垂直式交叉持股,台灣法學雜誌,第59期,2004年6月。
16. 林國全,董事任期制與敵意併購,月旦法學教室,第35期,2005年9月。
17. 林國全,董事報酬請求權-評最高法院九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二三五0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35期,2006年8月。
18. 林國全,從強制設置薪酬委員會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202期,2012年3月。
19. 林國彬,敵意併購防禦措施之研究——黃金降落傘(Golden Parachute),萬國法律,第152期,2007年4月。
20. 林國彬,敵意併購防禦措施之研究-以財務性防禦措施中之毒藥丸為主要範圍,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71期,2009年9月。
21. 郭大維,論敵意併購下目標公司董事之義務與司法審查標準-我國法與美國法之比較研究,輔仁法學,第39期,2010年6月。
22. 郭大維,股份有限公司可否發行黃金股?,月旦法學教室,第150期,2015年4月。
23. 陳文智,論董事退職酬勞金於我國公司法第一九六條之定位——最高法院七七年台上字第一號判決之評析,台灣法學雜誌,第80期,2006年3月。
24. 陳幼宜,論公司併購之方式-以公開收購法律規範之檢討為中心,萬國法律,第152期,2007年4月。
25. 陳俊仁,公司治理與董監事暨經理人薪資報酬決定權——薪資報酬委員會制度規範之商榷,月旦法學雜誌,第207期,2012年8月。
26. 陳彥良,反收購措施法制之研析(上)-德國法啟示兼論金鼎案之實證-,台灣本土法學,第86期,2006年9月。
27. 陳彥良,反收購措施法制之研析(下)-德國法啟示兼論金鼎案之實證-,台灣本土法學,第87期,2006年10月。
28. 陳彥良,2015年企業併購法修法初探,台灣法學雜誌,第280期,2015年9月28日。
29. 陳連順,大同條款與敵意併購,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8期,2018年8月。
30. 許杏宜,敵意併購之防禦:從日月光敵意併購矽品談起,會計研究月刊,第 360 期,2015 年 11 月。
31. 許秀惠,公開收購制度簡介,證券暨期貨月刊,第30卷第10期,2012年10月。
32. 張心悌,從企業併購論我國公開收購法制,月旦法學教室,第60期,2007年10月。
33. 張心悌,董事分期改選制度之研究-從德拉瓦州最高法院Airgas案件為出發,東吳法律學報,第27卷第3期,2016年1月。
34. 黃朝琮,非合意收購法制芻議,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101期,2017年3月。
35. 黃朝琮,股東會防禦措施之規範與省思,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61期,2018年10月。
36. 黃銘傑,我國公司法制關於敵意併購與防衛措施規範之現狀與未來,月旦法學雜誌,第129期,2006年2月。
37. 廖大穎,論股份轉換法制程序與股東權之保護,政大法學評論,第83期,2005年2月。
38. 廖大穎,彰銀案、國巨案與企業併購法修正,月旦法學教室,第161期,2016年3月。
39. 劉連煜,公開收購股權與惡意購併,月旦法學雜誌,第75期,2001年8月。
40. 劉連煜,股份轉換、股份交換與股份收購,台灣法學雜誌,第82期,2006年5月。
41. 劉連煜,肥貓與薪酬委員會,台灣法學雜誌,第185期,2011年10月1日。
42. 劉連煜,敵意併購下目標公司董事的受任人(受託)義務—以開發金控敵意併購金鼎證券為例,政大法學評論,第125期,2012年2月。
43. 蔡瑞麟,日月光聲請禁止矽品於特定日期召開臨時股東會之假處分合理嗎?,台灣法學雜誌,第280期,2015年9月28日。
44. 賴英照,公開收購的法律規範,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1卷第2期,2005年6月。
45. 謝易宏,薪甘勤願——簡介美國「薪酬委員會」,月旦民商法雜誌,第26期,2009年12月。

(二) 專書
1.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6年7月,第五版。
2. 王文宇、林國全,公司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4年8月,初版。
3. 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研究,元照出版社,2000年9月。
4. 柯芳枝,公司法論(上),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8月,修訂七版。
5. 柯芳枝,公司法論(下),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9月,修訂八版。
6. 陳春山,企業併購案例評析,新學林出版,2013年。
7. 黃偉峯,M&A企業併購法,台灣通商法律事務所,2016年8月,第二版。
8. 楊佳璋、張子,經營權爭霸-企業敵意併購攻防戰,商周出版,2001年11月,初版。
9.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作者自版,2018年9月,增訂十三版。
10.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作者自版,2016年9月,增訂十四版。

(三) 論文
1. 林明慧,敵意併購防禦措施之研究—以交易保護措施之種類與適法性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
2. 李星翰,敵意併購下防衛措施適法性之研究—以美國法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6月。
3. 楊峻宇,敵意併購下防禦措施之問題研究-以毒藥丸之規範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7月。
4. 蔡景聖,敵意併購中目標公司的董事責任,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5. 蕭閔駿,敵意併購防禦措施之研究-黃金降落傘於我國法下之適法性探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7月。

二、 外文文獻
(一) 日文文獻
1. 丸山秀平、野村修也、大杉謙一、松井秀征、高橋美加,ケースブック会社法,弘文堂,2011年,第4版第1刷。
2. 田中亘,企業買収と防衛策,商事法務,2013年,初版第2刷。
3. 江頭憲治郎,株式会社・有限会社法,有斐閣,2005年2月,第4版。
4. 青竹正一,新会社法,信山社,2010年,第3版第1刷。
5. 近藤光男,株式会社法,中央經濟社,2011年,第6版第2刷。
6. 酒卷俊雄、尾崎安央,会社法重要判例解說,成文堂,2009年,第3版補正版第2刷。

(二) 英文文獻
1. De Mott, Deborah A., Comment: Pac-Man Tender Offers, 1983 DUKE. L. J. 116 (1983)
2. Debra Denise Palmer, Students’ Comment: Corporate Takeover Battles – Shark-Repellent Charter and Bylaw Provisions that Deter Hostile Tender Offers or Other Acquisitions --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27 HOW. L.J. 1683 (1984)
3. Frank H. Easterbrook & Daniel R. Fischel, The Proper Role of a Target`s Management in Responding to a Tender Offer, 94 HARV. L. REV 1161 (1981)
4. Martin Lipton, Takeover Bids in the Target’s Boardroom, 35 BUS. LAW. 101 (1979)
5. Patricia A. Vlahakis, Takeover Law And Practice 2007, 1634 PLI/CORP 807 (2007)
6. Peter V. Letsou, Are Dead Hand (and No Hand) Poison Pills Really Dead? 68 U. CIN. L. REV. 1101 (Jan. 5, 2010)
7. Ronald J. Gilson, The Poison Pill in Japan: The Missing Infrastructure, 2004 Colum. BUS. L. REV. 21 (2004)
8. Stephen M. Bainbridge, Director Primacy in Corporate Takeovers: Preliminary Reflections, 55 STAN. L. REV. 791 (200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0651034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651034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國全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in, Kuo-Chua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唐瑞挺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Tang, Jui-T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唐瑞挺zh_TW
dc.creator (作者) Tang, Jui-T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1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Sep-2019 16:21:33 (UTC+8)-
dc.date.available 5-Sep-2019 16:21:3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Sep-2019 16:21:3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100651034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2566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651034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我國企業併購實務上發生敵意併購之案例屢見不鮮,相關防禦措施之發展亦行之有年,然我國法制對於敵意併購及其防禦措施尚乏一套完整之制度性規範,而係散見於公司法、證券交易法等相關法規範中。邇來,最受外界矚目者,當屬民國104年所發生,全球最大半導體封測廠之日月光公司公開收購競爭對手矽品公司乙案,矽品公司並試圖與鴻海公司以股份交換建立策略聯盟,此舉被外界視為矽品公司意在尋求鴻海公司擔任「白馬騎士」,以對抗日月光公司之敵意併購。

我國股份交換制度係於民國90年立法制定,依據當時增訂公司法第156條第6項(民國107年8月1日修法後移列為第156條之3)之立法理由指出,本制度係參考美、日有關股份交換之規定而來,且因股份交換取得新股東之有利資源,對公司整體之營運將有助益。然而,上開規定迄今已近20載未有實質內容之重大變革,由實務上之運作結果亦可發現,公司實行股份交換制度,已有悖離原先立法本旨之現象,相關法規範之功能亦已不敷於實務運用之發展。

有鑑於此,本文首先從敵意併購及防禦措施之理論出發,介述公司於面臨敵意併購時,可能得以採取之各種防禦措施,並分析各類型之防禦措施於我國現行法制下之適用可行性。其次,本文研究後發現,日本法有關「股份交換」之規定,實質上係相當於我國法之「股份轉換」制度,而非我國法之「股份交換」制度。最後,本文以日本法之「募集股份發行」制度為基礎,比較我國現行股份交換所存有制度面之缺失與規範面之不足,並提出立法評析與修法芻議,期能為我國股份交換制度之未來發展有所啟發及助益。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 3
第一項 研究範圍 3
第二項 研究方法 3
第一款 法制分析法 3
第二款 文獻探討法 4
第三款 比較研究法 4
第四款 案例分析法 4
第三節 論文架構 4

第貳章 敵意併購及其防禦措施之理論基礎 6
第一節 敵意併購及其攻擊手段之意義 6
第一項 敵意併購之意義及功能 6
第二項 我國法下可得採取之敵意併購手段 8
第一款 經由有價證券集中交易市場或證券商營業處所收購 9
第二款 徵求委託書競爭 10
第三款 公開收購 13
第三項 小結 18
第二節 防禦措施決定機關之爭 19
第一項 敵意併購與防禦措施當否之爭 19
第一款 支持敵意併購制度之理論 19
第二款 支持建置防禦措施之理論 21
第三款 小結 23
第二項 董事會中立原則與董事會優位原則之爭 23
第一款 董事會中立原則 23
第二款 董事會優位原則 25
第三項 小結 27

第參章 敵意併購防禦措施於我國法下之適用 30
第一節 平時型之防禦措施 30
第一項 毒藥丸 30
第一款 概念說明 30
第二款 於我國法下之適用可行性 34
第二項 黃金降落傘、錫降落傘 38
第一款 概念說明 38
第二款 於我國法下之適用可行性 40
第三項 黃金股、複數表決權股 44
第一款 概念說明 44
第二款 於我國法下之適用可行性 45
第四項 鯊魚驅逐 47
第一款 超級多數決條款 48
第二款 董事分期改選條款 49
第五項 白馬侍從 53
第一款 概念說明 53
第二款 於我國法下之適用可行性 54
第二節 臨時型之防禦措施 57
第一項 白馬騎士 57
第一款 概念說明 57
第二款 於我國法下之適用可行性 58
第二項 小精靈防衛戰 58
第一款 概念說明 59
第二款 於我國法下之適用可行性 59
第三項 皇冠上珠寶、焦土政策 60
第一款 概念說明 60
第二款 於我國法下之適用可行性 61
第四項 綠色郵件 61
第一款 概念說明 62
第二款 於我國法下之適用可行性 62
第三節 我國法下本土型之防禦措施 65
第一項 董事候選人提名審查 65
第二項 股份過戶停止日之設定 68

第肆章 股份交換制度 72
第一節 股份交換之意義 72
第一項 股份交換之本質 72
第二項 股份交換與股份轉換之差異 74
第二節 日本法下之股份交換 77
第一項 股份交換及股份移轉 77
第二項 日本法下之發行新股 81
第一款 募集股份發行之意義 82
第二款 募集股份發行之型態 82
第三款 募集事項 85
第四款 募集事項之決定機關 85
第五款 募集股份之發行程序 90
第六款 出資之履行-現物出資 92
第七款 有利發行 95
第八款 股份發行停止請求權 96
第三項 實務案例-忠實屋事件 97
第一款 事實概要 98
第二款 判決意旨 99
第三款 判決評析 101
第三節 小結 104

第伍章 股份交換與敵意併購防禦措施之交錯 106
第一節 我國實務案例-日月光公開收購矽品案 106
第一項 案例事實 106
第二項 法院裁定 110
第三項 後續發展 111
第四項 本案評析 112
第一款 鴻海公司之定位 112
第二款 日月光公司假處分聲請之駁回 113
第三款 日月光公司可能得採行之其他手段 114
第二節 我國股份交換制度之立法評析 118
第一項 現行法制之缺失 118
第一款 現行法制之運作 118
第二款 現行法制之問題 121
第二項 立法評析 122
第一款 學者見解 122
第二款 本文見解 124

第陸章 結論暨建議 128
第一節 我國法與日本法之比較 128
第二節 修法建議 130

參考文獻 132
一、 中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132
(一) 期刊 132
(二) 專書 135
(三) 論文 135
二、 外文文獻 136
(一) 日文文獻 136
(二) 英文文獻 136
zh_TW
dc.format.extent 189387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651034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敵意併購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防禦措施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股份交換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白馬騎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白馬侍從zh_TW
dc.title (題名) 敵意併購防禦措施之研究-以股份交換制度為中心-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f Hostile Takeover Defensive Tactics-Focusing on the Share Exchange Mechanism-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一) 期刊
1. 王文宇,非合意併購的政策與法制——以強制收購與防禦措施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25期,2005年10月。
2. 王文宇,股份交換的概念與運用,月旦法學教室,第37期,2005年11月。
3. 方嘉麟、朱德芳,公司章程自治之界限——以章程置入反併購條款之可行性為核心,政大法學評論,第143期,2015年12月。
4. 方嘉麟、林郁馨,複數表決權股之立法政策分析—以臺灣及香港為例,月旦民商法雜誌,第52期,2016年6月。
5. 布井千博著、朱大明譯,日本主權財富基金與敵意收購防衛策,法學新論,第17期,2009年12月。
6. 李智仁,敵意併購防禦課題之探析—從日本Livedoor vs. NBS一案談起,全國律師,第10卷第12期,2006年12月。
7. 朱德芳,股份有限公司減資之研究—以形式減資為核心,兼論私募增資之相關問題,兩岸公司法理論與實證之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原大學法學院、商學院合辦,2005年。
8. 朱德芳,效率、併購與公司治理-以敵意併購法規範圍為核心,中原財經法學,第17期,2006年12月。
9. 朱德芳,論公開發行公司之資本結構重組與公司治理:以形式減資與私募增資為核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7卷第2期,2008年6月。
10. 朱德芳,論公司法下董事會發行新股之權限與責任—以公司法第156條第5項股份交換制度為核心,兼論股東優先認購權之存廢,政大法學評論,第115期,2010年6月。
11. 江頭憲治郎著、蔡英欣譯,日本2014年公司法修正——以企業併購事項為中心,台灣法學雜誌,第271期,2015年5月1日。
12. 吳盈德,過熱的董事會與股東權益-日月光併購矽品之省思,台灣法學雜誌,第300期,2016年7月。
13. 周明錦、蔡文雄,台、美員工持股信託制度對公司之影響(上),會計研究月刊,第238期,2005年1月。
14. 周明錦、蔡文雄,台、美員工持股信託制度對公司之影響(下),會計研究月刊,第239期,2005年9月。
15. 林國全,現行公司法是否禁止垂直式交叉持股,台灣法學雜誌,第59期,2004年6月。
16. 林國全,董事任期制與敵意併購,月旦法學教室,第35期,2005年9月。
17. 林國全,董事報酬請求權-評最高法院九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二三五0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35期,2006年8月。
18. 林國全,從強制設置薪酬委員會談起,月旦法學雜誌,第202期,2012年3月。
19. 林國彬,敵意併購防禦措施之研究——黃金降落傘(Golden Parachute),萬國法律,第152期,2007年4月。
20. 林國彬,敵意併購防禦措施之研究-以財務性防禦措施中之毒藥丸為主要範圍,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71期,2009年9月。
21. 郭大維,論敵意併購下目標公司董事之義務與司法審查標準-我國法與美國法之比較研究,輔仁法學,第39期,2010年6月。
22. 郭大維,股份有限公司可否發行黃金股?,月旦法學教室,第150期,2015年4月。
23. 陳文智,論董事退職酬勞金於我國公司法第一九六條之定位——最高法院七七年台上字第一號判決之評析,台灣法學雜誌,第80期,2006年3月。
24. 陳幼宜,論公司併購之方式-以公開收購法律規範之檢討為中心,萬國法律,第152期,2007年4月。
25. 陳俊仁,公司治理與董監事暨經理人薪資報酬決定權——薪資報酬委員會制度規範之商榷,月旦法學雜誌,第207期,2012年8月。
26. 陳彥良,反收購措施法制之研析(上)-德國法啟示兼論金鼎案之實證-,台灣本土法學,第86期,2006年9月。
27. 陳彥良,反收購措施法制之研析(下)-德國法啟示兼論金鼎案之實證-,台灣本土法學,第87期,2006年10月。
28. 陳彥良,2015年企業併購法修法初探,台灣法學雜誌,第280期,2015年9月28日。
29. 陳連順,大同條款與敵意併購,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8期,2018年8月。
30. 許杏宜,敵意併購之防禦:從日月光敵意併購矽品談起,會計研究月刊,第 360 期,2015 年 11 月。
31. 許秀惠,公開收購制度簡介,證券暨期貨月刊,第30卷第10期,2012年10月。
32. 張心悌,從企業併購論我國公開收購法制,月旦法學教室,第60期,2007年10月。
33. 張心悌,董事分期改選制度之研究-從德拉瓦州最高法院Airgas案件為出發,東吳法律學報,第27卷第3期,2016年1月。
34. 黃朝琮,非合意收購法制芻議,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101期,2017年3月。
35. 黃朝琮,股東會防禦措施之規範與省思,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61期,2018年10月。
36. 黃銘傑,我國公司法制關於敵意併購與防衛措施規範之現狀與未來,月旦法學雜誌,第129期,2006年2月。
37. 廖大穎,論股份轉換法制程序與股東權之保護,政大法學評論,第83期,2005年2月。
38. 廖大穎,彰銀案、國巨案與企業併購法修正,月旦法學教室,第161期,2016年3月。
39. 劉連煜,公開收購股權與惡意購併,月旦法學雜誌,第75期,2001年8月。
40. 劉連煜,股份轉換、股份交換與股份收購,台灣法學雜誌,第82期,2006年5月。
41. 劉連煜,肥貓與薪酬委員會,台灣法學雜誌,第185期,2011年10月1日。
42. 劉連煜,敵意併購下目標公司董事的受任人(受託)義務—以開發金控敵意併購金鼎證券為例,政大法學評論,第125期,2012年2月。
43. 蔡瑞麟,日月光聲請禁止矽品於特定日期召開臨時股東會之假處分合理嗎?,台灣法學雜誌,第280期,2015年9月28日。
44. 賴英照,公開收購的法律規範,金融風險管理季刊,第1卷第2期,2005年6月。
45. 謝易宏,薪甘勤願——簡介美國「薪酬委員會」,月旦民商法雜誌,第26期,2009年12月。

(二) 專書
1.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6年7月,第五版。
2. 王文宇、林國全,公司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4年8月,初版。
3. 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研究,元照出版社,2000年9月。
4. 柯芳枝,公司法論(上),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8月,修訂七版。
5. 柯芳枝,公司法論(下),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9月,修訂八版。
6. 陳春山,企業併購案例評析,新學林出版,2013年。
7. 黃偉峯,M&A企業併購法,台灣通商法律事務所,2016年8月,第二版。
8. 楊佳璋、張子,經營權爭霸-企業敵意併購攻防戰,商周出版,2001年11月,初版。
9.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作者自版,2018年9月,增訂十三版。
10.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作者自版,2016年9月,增訂十四版。

(三) 論文
1. 林明慧,敵意併購防禦措施之研究—以交易保護措施之種類與適法性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
2. 李星翰,敵意併購下防衛措施適法性之研究—以美國法為中心,國立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6月。
3. 楊峻宇,敵意併購下防禦措施之問題研究-以毒藥丸之規範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7月。
4. 蔡景聖,敵意併購中目標公司的董事責任,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5. 蕭閔駿,敵意併購防禦措施之研究-黃金降落傘於我國法下之適法性探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7月。

二、 外文文獻
(一) 日文文獻
1. 丸山秀平、野村修也、大杉謙一、松井秀征、高橋美加,ケースブック会社法,弘文堂,2011年,第4版第1刷。
2. 田中亘,企業買収と防衛策,商事法務,2013年,初版第2刷。
3. 江頭憲治郎,株式会社・有限会社法,有斐閣,2005年2月,第4版。
4. 青竹正一,新会社法,信山社,2010年,第3版第1刷。
5. 近藤光男,株式会社法,中央經濟社,2011年,第6版第2刷。
6. 酒卷俊雄、尾崎安央,会社法重要判例解說,成文堂,2009年,第3版補正版第2刷。

(二) 英文文獻
1. De Mott, Deborah A., Comment: Pac-Man Tender Offers, 1983 DUKE. L. J. 116 (1983)
2. Debra Denise Palmer, Students’ Comment: Corporate Takeover Battles – Shark-Repellent Charter and Bylaw Provisions that Deter Hostile Tender Offers or Other Acquisitions --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27 HOW. L.J. 1683 (1984)
3. Frank H. Easterbrook & Daniel R. Fischel, The Proper Role of a Target`s Management in Responding to a Tender Offer, 94 HARV. L. REV 1161 (1981)
4. Martin Lipton, Takeover Bids in the Target’s Boardroom, 35 BUS. LAW. 101 (1979)
5. Patricia A. Vlahakis, Takeover Law And Practice 2007, 1634 PLI/CORP 807 (2007)
6. Peter V. Letsou, Are Dead Hand (and No Hand) Poison Pills Really Dead? 68 U. CIN. L. REV. 1101 (Jan. 5, 2010)
7. Ronald J. Gilson, The Poison Pill in Japan: The Missing Infrastructure, 2004 Colum. BUS. L. REV. 21 (2004)
8. Stephen M. Bainbridge, Director Primacy in Corporate Takeovers: Preliminary Reflections, 55 STAN. L. REV. 791 (2002)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1901168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