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資訊多媒體融入高中國文教學研究--以古典文學為例
Information multi-media integration into Chinese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taking classical literature teaching as an example
作者 李文玲
貢獻者 陳成文
李文玲
關鍵詞 資訊融入教學
多媒體
國文教學
高中國文
日期 2020
上傳時間 3-Aug-2020 17:53:09 (UTC+8)
摘要 本研究為「資訊多媒體融入高中國文科教學研究」,並以古典文學為研究範疇。研究者以數個資訊多媒體教學策略來融入教學活動,目的主要在增加學生學習樂趣、符合素養導向學習目標,並從中觀察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果,從而修正教學策略。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設計數個資訊多媒體教學策略應用在古典文學教學當中,以高中生為研究對象,學習階段在高二到高三社會組與自然組學生,並以康熹版高中國文101課綱為研究教材,從中選取四篇課文:〈蘭亭集序〉、〈鴻門宴〉、〈赤壁賦〉、〈劉姥姥〉作教學示例。
本研究中所採用的資訊多媒體教學策略與工具有:文本數位化、PPT、影視媒體、影片製作軟體、Kahoot!......等,教學中所使用的資訊平台以GoogleClassroom為主。
在〈蘭亭集序〉的教學單元中,以資訊多媒體融入生命教育融入教學成果顯著;在〈鴻門宴〉教學單元中,使用的資訊多媒體教學策略應用範圍可以更廣,例如以文本數位化的概念,將〈項羽本紀〉的內容製作成影片;在課後綜合活動方面,讓學生自行錄製廣播劇,以及蒐集合乎課內情境的流行音樂,作為詠懷古人的另類反饋;在〈赤壁賦〉教學單元中,抓住文本的音樂性質以及人生思想,配合音樂以及生命教育融入教學;〈劉姥姥〉教學單元中,則是以繁複的人物關係作為學習脈絡,讓學生以自主學習、多媒體創作的方式進行報告,最後再以Kahoot!進行問答測驗。以上是本研究中各單元主要的資訊多媒體運用於教學的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
1. PPT較不適合用於全程教學,較適合用於作者、題解之相關補充,且搭配多媒體影音播放、互動提問思考的設計效果較佳。
2. 圖像呈現以及網路影音能夠吸引學生之學習動機及注意力。
3. 網路影音、影視媒體需要依據授課需求加以剪輯,如非劇情片,不宜全程播放。
4. 網路媒體、流行歌曲對學生來說較為生活化,能將學生與古人的生活拉近距離。
5. 行動載具的融入可使學生更有意願投入學習活動。
參考文獻 一、古籍(依年代排序)
謝冰瑩等注譯,《新譯四書讀本》,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9月5版j7刷。
(清)曹雪芹原著;(清)程偉元,高鶚整理;張俊,沈治鈞批評,《新批校注紅樓夢》,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

二、專書(依著者筆畫排序)
(一)教科書
吳薇儀、李菁菁、張雅惠、莊溎芬、蒲基維,普通高級中學國文,臺北:康熹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二)教育教學類
Borich, Gary D.,《有效教學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Donald P. Kauchak, Paul D. Eggen原著,丘力崗主譯,《教學原理:學習與教學》,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9月。
M.D.Roblyer,《教育科技融入教學》,臺北:高等教育文化,2004年9月。
Robert E. Slavin原著,王明傑、陳玉玲譯,《教育心理學》,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Robert Heinich, Michael Molenda, James D. Russell,《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2月。
Sharon E. Smaldino,Deborah L. Lowther,James D. Russell著,羅綸新等譯,《教學科技與媒體》,臺北:華騰文化,2012年5月。
Jack R. Fraenkel, Norman E. Wallen著,楊孟麗、謝水南譯,《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第二版)》,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9月。
王更生,《國文教學面面觀》,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5月。
朱湘吉,《教學科技的發展理論與方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2月。
沈中偉、黃國禎,《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第四版)》,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0月4版1刷。
沈亞梵,《教學媒體自製與應用》,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4年。
李宗薇,《教學媒體與教育工學》,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4年9月。
李金城,《中學國文教學的藝術》,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3年7月。
何榮桂主編,《資訊科技融入高級中學各領域教學示例》,臺北:師大書苑,2008年7月。
林志忠,《E世代教師的科技媒體素養》,臺北:高等教育文化,2003年10月。
林秀娟,《說演故事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1年。
林寶山,《教學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5月。
周漢光,《有效的中文科教學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2年。
胡頌華、朱純,《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0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主編,《如何進行國文教學》,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6年6月。
唐淑華,《情意教學──故事討論取向》,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1月。
陳品卿,《國文教材教法》,臺北:台灣中華書局,1986年。
陳志銘,《創新數位學習模式與教學應用》,臺北:文華圖書,2009年。
陳淑英,《教學媒體: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陳淑英,《視聽教育與教育工學》,臺北:文景出版社,1985年3月。
陳淑英,《視聽媒體與方法在教學上應用之研究》,臺北,文景出版社,1986年。
陳龍安,《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4月初版。
張玉燕,《教學媒體》,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8月初版一刷。
張奕華、吳權威,《智慧教育:理念與實踐》,臺北:網奕資訊,2014年。
張高評,《文學數位製作與教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賤》,臺北: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張添洲,《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9月。
張霄亭,《教學科技融入領域學習》,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4月。
張霄亭、朱則剛,《教學媒體》,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2月。
張霄亭,《視聽教育與教學媒體》,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張康樂,《電腦在教育上的應用》,臺北:南宏,1993年6月。
張輝誠,《學思達──張輝誠的翻轉實踐》,臺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5月。
傅武光主編,陳滿明等著,《名家論高中國文續編》,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
黃光雄,《教學原理》,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0年。
黃錦鋐,《國文教學法》,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黃錦鋐,《語文教學論叢》,基隆:法嚴,2000年。
黃政傑,《教學原理》,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7年6月。
黃政傑,《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9年11月。
黃政傑,《教學媒體與教學資源》,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6年1月。
楊家興,《自學式教材設計手冊》,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3月。
潘麗珠,《國語文教學活動設計》,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9月。
葉重新,《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
劉信吾,《教學媒體》,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3月。
蔡清田,《教育行動研究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蔡文榮,《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9月。
鐘聖校,《情意溝通教學理論──從建構到實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9月。
(三)文學類
余秋雨,《山居筆記》,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8月10日初版。
龍應台,《目送》,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8年7月10日。
郝廣才文,吉恩盧卡繪圖,《好好照顧我的花》,臺北:格林文化,2003年。
(四)史學類
呂世浩,《帝國崛起: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2》,臺北:平安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1月初版一刷。

三、學位論文(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序)
江錦玨,《古典詩詞義旨教學之研究──以高中一綱多本國文敎材為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黃淑瑮,《小說教學研究──以高中敎材為例》,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年。
徐文濤,《網路教學應用在高中國文教學之可行性研究──以語文表達能力課程為例》,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
王詠晴,《高中國文閱讀教學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李怡佩,《建構式提問學習單在國中國文教學之應用──以文言文為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
李美蓉,《中學國文文字教學網站建置與學習評估──以學甲國中為例》,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洪麗珍,《資訊融入教學對國中生國文科學習成效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陳力仁,《資訊融入高中國文主題教學活動之設計與應用──以現代散文教學為例》,新北: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陳燕秋,《資訊科技融入中學國文教師教學現況之研究》,新竹:交通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2003年。
黃信銘,《資訊科技融入國中國文教學新探》,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張婉玲,《資訊融入國文科教學行動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林紀達,《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之研究》,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張美珍,《資訊科技融入國中國文科教學之行動研究》,桃園: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吳亭儀,《以ARCS動機模式實施高職國文科教學之行動研究》,花蓮: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蔡宜芸,《中等學校小說情境教學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黃宇,《高職國文古典小說教學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7年。
業千華,《高中古典小說創新教學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曾上達,《臺北市高職學校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之現況探討》,臺北: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馮怡君,《高中古典散文情境教學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李孟毓,《辭章篇章結構教學研究──以現行高中九八課綱四十篇文言課文為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謝永珍,《詩歌意象教學析論──以現行高中國文課文為考察範圍》,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劉月卿,《高中國文融入式經典教學研究──以95暫綱之四十篇文言選文及相關篇章為例》,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齊瑮琛,《不同之多媒體教材組合模式對文言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基隆: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黃上芳,《運用WIDE-KM進行國中國文教學之可行性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何思瑩,《高中國文教師數位學習資源高度使用者之使用研究》,臺北: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汪仲彬,《多媒體在國中國文教學運用之研究》,臺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林姿君,《國文科教學導入資訊多媒體對學生學習成就之探討—─以台中市某國中為例》,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系碩士論文,2011年。
陳素玲,《資訊科技融入國中國文語法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嘉義:嘉義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黃琇苓,《高中國文教師運用數位典藏網站融入教學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溫亭羽,《高中國文教材教法示例研究》,南投: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江美純,《探討多媒體融入國中國文教學之學習成效》,臺中: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陳憓陵,《YouTube融入簡報教學對國中學生國文學習成就及學習態度之研究》,臺南:康寧大學數位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許力云,《多媒體教學對國中學生閱讀態度及閱讀理解之實驗研究》,臺南: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
許淑媚,《「電影與文學資料庫」於國中國文教學應用之需求研究》,臺北: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廖雯君,《探討資訊融入教學在國中國文教學之學習成效》,臺北:大同大學生物工程學所碩士論文,2014年。
余曉菁,《行動學習融入高中國文教學之行動研究:以高中一年級為例》,嘉義: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5年。
李志鴻,《採用多媒體資訊教學策略對國文科學習表現之影響》,彰化: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年6月。
柯存書,《資訊科技融入國文教學之研究──以流行歌詞為例》,臺中:明道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年。
張月娟,《探討數位學習對國文科學習動機與興趣之影響》,彰化: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年6月。
江采姿,《在數位教材融入國文科教學的情境下學生學習風格與成效差異之研究──以台南市某國中為例》,臺南:吳鳳科技大學應用數位媒體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
林春琪,《核心素養導向在高中國文課程的教學──以課綱核心選文為探討範圍》,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9年。
黃秀香,《素養導向教學對學生創造力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已技術型高中語文領域為例》,桃園: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歐鴻志,《國文科素養導向課程實踐歷程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四、期刊論文、議會論文(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序)
(一)期刊論文
王春生〈教師專業成長資訊融入教學提昇學生學習〉《北縣教育》第50期,2004年12月,頁55。
沈中偉,〈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教學科技與媒體》第2期,1992年4月。
何榮桂,〈台灣教育科技的回顧與展望〉,《台灣教育》第674期,2012年4月,頁42-47。
余碧芬、陳嘉鴻,〈資訊融入國文科教學之實施方式──未來教師應具備的資訊技能〉,《視聽教育雙月刊》,第44卷,第3期,2002年12月,頁33-40。
徐新逸、廖珮如,〈數位學習知識類型與訊息設計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第125期,2004年9月,頁5-16。
徐新逸、楊德思,〈數位教材中情意領域教學策略設計原則之探討與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第74期,2005年12月,頁80-100。
莊金永,〈化解資訊融入教學恐懼症〉,《師友》第429期,2003年3月。
陳智弘,〈古典與科技牽手──資訊融入國文科教學〉,《國文天地》第17卷,第11期,2002年4月,頁11-16。
許義淵,〈資訊素養教學模式Big6教學法融入高中職課程設計──以國文科為例〉,《蘭女學報》第10期,2006年5月,頁45-58。
張世聰,〈資訊融入國文教學舉隅〉,《國文天地》第17卷11期,2002年。
張國恩,〈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北縣教育》,第41期,2002年3月。
張輝誠,〈資訊融入高中國文科教學實例──從教師主導到學生自主學習〉,《國文天地》第19卷第6期,2003年11月,頁73-79。
張靜嚳,〈傳統教學有何不妥?〉,《建構與教學中部地區科學教育簡訊》第4期,1996年1月。
葛品宏,〈成為e世代教師──資訊融入教學運用之策略〉,《師友》第429期,2003年3月。
蔡錫濤、楊美雪,〈情境式學習的教學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第30期,2006年12月。
劉渼,〈國文教學與網路──網路介紹篇〉《國文天地》第16卷,第1期,2000年6月,頁94-103。
劉渼,〈國文教學與網路──應用篇〉,《國文天地》第16卷第2期,2000年7月。
劉渼,〈國語文「網路探索式學習」以新詩教學為例〉,《國文天地》第17卷第11期,2002年4月。
(二)議會論文
杜明德,〈情境教學法在現代文學教學中的運用〉,《現代文學教學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2006年11月。
曾珍,〈視覺刺激在韻文教學上的運用──從〈石壕吏〉出發〉,國文學科中心,《2016年高中國文教學國際研討會──國際視野下的高中國語文課程設計及教學》,臺北:國文學科中心,2016年10月。
陳盈州、張純梅,〈決策X說服X生命體悟──〈燭之武退秦師〉詮解〉,國文學科中心,《2016年高中國文教學國際研討會──國際視野下的高中國語文課程設計及教學》,臺北:國文學科中心,2016年10月。
黃琇苓,〈白話文教學的突圍~鍾理和〈我的書齋〉〉,國文學科中心,《2016年高中國文教學國際研討會──國際視野下的高中國語文課程設計及教學》,臺北:國文學科中心,2016年10月。

五、網路資源
三民東大學習網:http://www.grandeast.com.tw/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紅樓夢)https://ctext.org/hongloumeng/zh
中學國文科「學思達教學法」平台https://flipping-chinese.wikispaces.com/
古雅臺語人http://203.68.192.50/huanyin/index.php
南e網:http://www.nani.com.tw/2007naniweb/NANI_index.jsp
教育部資訊融入教學教材國文學科中心http://chincenter.fg.tp.edu.tw/cerc/
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
教育雲http://cloud.edu.tw/curation/curation/current
翰林書局:http://www.worldone.com.tw/index.do
龍騰文化全球資訊網:https://www.lungteng.com.tw/Web/Index.aspx
網路展書讀http://cls.lib.ntu.edu.tw/
Pngtree圖片素材免費下載https://zh.pngtree.com/

六、影視資源
(一)電視劇
孔笙、李雪導演,《瑯琊榜》,山東影視傳媒集團製作,2015年9月19日首播。
羅貫中原作,朱蘇進編劇,高希希導演,《三國》,北京小馬奔騰影視文化發展公司製作,2010年5月2日首播。
曹雪芹原作,劉耕路、周雷、周嶺編劇,王扶林導演,《紅樓夢》(1987電視劇),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1987年5月2日首播。
曹雪芹原作,李少紅總導演,《紅樓夢》(2010電視劇),華錄百納、中國電影集團、北京電視台、英皇星藝、榮信達影視公司製作,2010年9月2日首播。
(二)電影DVD
Frank Darabont,《刺激1995》,美商華納兄弟(遠東)股份有限公司台灣,2019年發行。
吳宇森導演,梁朝偉、金城武、林志玲等主演,《赤壁》,得利影視,2008年發行。
李.安克里奇,《可可夜總會》,得利影視,2018年發行。
(三)音樂專輯
王力宏,《蓋世英雄》,索尼貝塔斯曼,2005年發行。
五月天,《第二人生》,相信音樂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發行。
周杰倫,《魔杰座》,杰威爾音樂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發行。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091200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91200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成文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文玲zh_TW
dc.creator (作者) 李文玲zh_TW
dc.date (日期) 202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3-Aug-2020 17:53:09 (UTC+8)-
dc.date.available 3-Aug-2020 17:53:0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3-Aug-2020 17:53:0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091200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3108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091200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為「資訊多媒體融入高中國文科教學研究」,並以古典文學為研究範疇。研究者以數個資訊多媒體教學策略來融入教學活動,目的主要在增加學生學習樂趣、符合素養導向學習目標,並從中觀察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果,從而修正教學策略。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設計數個資訊多媒體教學策略應用在古典文學教學當中,以高中生為研究對象,學習階段在高二到高三社會組與自然組學生,並以康熹版高中國文101課綱為研究教材,從中選取四篇課文:〈蘭亭集序〉、〈鴻門宴〉、〈赤壁賦〉、〈劉姥姥〉作教學示例。
本研究中所採用的資訊多媒體教學策略與工具有:文本數位化、PPT、影視媒體、影片製作軟體、Kahoot!......等,教學中所使用的資訊平台以GoogleClassroom為主。
在〈蘭亭集序〉的教學單元中,以資訊多媒體融入生命教育融入教學成果顯著;在〈鴻門宴〉教學單元中,使用的資訊多媒體教學策略應用範圍可以更廣,例如以文本數位化的概念,將〈項羽本紀〉的內容製作成影片;在課後綜合活動方面,讓學生自行錄製廣播劇,以及蒐集合乎課內情境的流行音樂,作為詠懷古人的另類反饋;在〈赤壁賦〉教學單元中,抓住文本的音樂性質以及人生思想,配合音樂以及生命教育融入教學;〈劉姥姥〉教學單元中,則是以繁複的人物關係作為學習脈絡,讓學生以自主學習、多媒體創作的方式進行報告,最後再以Kahoot!進行問答測驗。以上是本研究中各單元主要的資訊多媒體運用於教學的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
1. PPT較不適合用於全程教學,較適合用於作者、題解之相關補充,且搭配多媒體影音播放、互動提問思考的設計效果較佳。
2. 圖像呈現以及網路影音能夠吸引學生之學習動機及注意力。
3. 網路影音、影視媒體需要依據授課需求加以剪輯,如非劇情片,不宜全程播放。
4. 網路媒體、流行歌曲對學生來說較為生活化,能將學生與古人的生活拉近距離。
5. 行動載具的融入可使學生更有意願投入學習活動。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摘要 i
目 次 iii
圖目次 vii
表目次 x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有效的教學經驗 3
二、教育改革者的啟發 4
三、素養導向的教育趨勢 5
四、對資訊融入國文教學的探知欲望 7
第二節、研究成果概況 8
一、對於國文教師使用資訊融入教學現況之研究 10
二、教師進行資訊融入國文教學探討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 12
三、高中職古典文學教學之研究 18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方法 22
一、研究範圍 22
二、研究方法 24
第二章、資訊融入國文教學策略探討 33
第一節、資訊多媒體概論 33
一、資訊多媒體的定義與類別 33
二、有關資訊多媒體融入教學的理論 34
三、教學上常使用的資訊多媒體資源簡介 38
第二節、本研究中資訊多媒體融入教學策略之說明 40
一、文本數位化融入教學 40
二、音樂融入教學 41
三、影視媒體融入教學 43
四、行動學習融入教學 46
五、多媒體創作融入教學 46
第三節、本研究中資訊多媒體工具在教學上的應用 47
一、Office系列工具在教學上的應用 47
二、Google系列工具在教學上的應用 50
三、Kahoot!在教學上的應用 52
四、「威力導演」(PowerDirector)在教學上的應用 55
第三章、資訊多媒體融入教學示例一 ──以〈蘭亭集序〉為例 68
第一節、教材分析與資訊多媒體融入教學策略之研擬 68
一、文本分析 69
二、備課發想與研擬教學策略 72
三、資訊融入教學策略設計說明 76
第二節、資訊多媒體融入教學之實施 85
一、PPT融入教學之實施 85
二、影視媒體(YouTube為主)融入教學之實施 88
三、音樂融入教學之實施 92
四、電影融入教學之實施 93
第三節、資訊多媒體融入教學成果分析 93
一、PPT融入教學之成果分析 93
二、資訊多媒體融入生命教育之成果分析 94
第四節、綜合檢討與延伸教學建議 96
一、資訊融入教學策略優劣評比 96
二、資訊多媒體策略延伸教學建議 99
第四章、資訊多媒體融入教學示例二 ──以〈鴻門宴〉為例 103
第一節、教材分析與資訊多媒體融入教學策略之研擬 103
一、文本分析 103
二、備課發想與研擬教學策略 108
三、資訊融入教學策略設計說明 112
第二節、資訊多媒體融入教學之實施 117
一、PPT融入教學之實施 117
二、文本數位化融入教學之實施 119
三、行動學習(Kahoot!) 融入教學之實施 121
四、多媒體創作融入教學之實施 123
五、音樂融入教學之實施 124
第三節、資訊多媒體融入教學成果分析 124
一、PPT教學之成果分析 124
二、文本數位化融入教學之成果分析 125
三、行動學習(Kahoot!) 融入教學之成果分析 125
四、多媒體創作融入教學之成果分析 128
五、音樂融入教學之成果分析 134
第四節、綜合檢討與延伸教學建議 139
一、資訊融入教學策略優劣評比 139
二、資訊多媒體策略延伸教學建議 140
第五章、資訊多媒體融入教學示例三 ──以〈赤壁賦〉為例 143
第一節、教材分析與資訊多媒體融入教學策略之研擬 143
一、文本分析 143
二、備課發想與研擬教學策略 146
三、資訊融入教學策略設計說明 149
第二節、資訊多媒體融入教學之實施 153
一、PPT融入教學之實施 153
二、行動學習(Kahoot!)融入教學之實施 155
三、文本數位化融入教學之實施 155
四、音樂融入教學之實施 156
五、電影融入教學之實施 157
第三節、資訊多媒體融入教學成果分析 158
一、PPT融入教學之成果分析 158
二、行動學習(Kahoot!)融入教學之成果分析 159
三、文本數位化融入教學之成果分析 161
四、音樂融入教學之成果分析 162
五、電影融入教學之成果分析 164
第四節、綜合檢討與延伸教學建議 166
一、資訊融入教學策略優劣評比 166
二、資訊多媒體策略延伸教學建議 169
第六章、資訊多媒體融入教學示例四 ──以〈劉姥姥〉為例 175
第一節、教材分析與資訊多媒體融入教學策略之研擬 175
一、文本分析 175
二、備課發想與研擬教學策略 182
三、資訊融入教學策略設計說明 185
第二節、資訊多媒體融入教學活動之實施 190
一、PPT融入教學之實施 190
二、多媒體創作融入教學之實施 193
三、影視媒體融入教學之實施 194
四、行動學習(Kahoot!)融入教學之實施 195
第三節、資訊多媒體融入教學活動成果分析 195
一、PPT融入教學之成果分析 195
二、多媒體創作融入教學之成果分析 197
三、影視媒體融入教學之成果分析 198
四、行動學習(Kahoot!)融入教學之成果分析 198
第四節、綜合檢討與延伸教學建議 201
一、資訊多媒體融入教學策略優劣評比 201
二、資訊多媒體策略延伸教學建議 205
第七章、結論 206
一、資訊融入教學適當的時機與策略 206
二、資訊融入國文教學的改進與展望 211
參考書目 213
一、古籍(依年代排序) 213
二、專書(依著者筆畫排序) 213
三、學位論文(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序) 217
四、期刊論文、議會論文(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序) 221
五、網路資源 223
六、影視資源 224
zh_TW
dc.format.extent 1138151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91200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資訊融入教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多媒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文教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高中國文zh_TW
dc.title (題名) 資訊多媒體融入高中國文教學研究--以古典文學為例zh_TW
dc.title (題名) Information multi-media integration into Chinese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taking classical literature teaching as an exampl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籍(依年代排序)
謝冰瑩等注譯,《新譯四書讀本》,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9月5版j7刷。
(清)曹雪芹原著;(清)程偉元,高鶚整理;張俊,沈治鈞批評,《新批校注紅樓夢》,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

二、專書(依著者筆畫排序)
(一)教科書
吳薇儀、李菁菁、張雅惠、莊溎芬、蒲基維,普通高級中學國文,臺北:康熹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二)教育教學類
Borich, Gary D.,《有效教學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Donald P. Kauchak, Paul D. Eggen原著,丘力崗主譯,《教學原理:學習與教學》,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9月。
M.D.Roblyer,《教育科技融入教學》,臺北:高等教育文化,2004年9月。
Robert E. Slavin原著,王明傑、陳玉玲譯,《教育心理學》,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Robert Heinich, Michael Molenda, James D. Russell,《教學媒體與教學新科技》,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2月。
Sharon E. Smaldino,Deborah L. Lowther,James D. Russell著,羅綸新等譯,《教學科技與媒體》,臺北:華騰文化,2012年5月。
Jack R. Fraenkel, Norman E. Wallen著,楊孟麗、謝水南譯,《教育研究法研究設計實務(第二版)》,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9月。
王更生,《國文教學面面觀》,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5月。
朱湘吉,《教學科技的發展理論與方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2月。
沈中偉、黃國禎,《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第四版)》,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10月4版1刷。
沈亞梵,《教學媒體自製與應用》,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4年。
李宗薇,《教學媒體與教育工學》,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4年9月。
李金城,《中學國文教學的藝術》,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3年7月。
何榮桂主編,《資訊科技融入高級中學各領域教學示例》,臺北:師大書苑,2008年7月。
林志忠,《E世代教師的科技媒體素養》,臺北:高等教育文化,2003年10月。
林秀娟,《說演故事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1年。
林寶山,《教學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5月。
周漢光,《有效的中文科教學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2年。
胡頌華、朱純,《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0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主編,《如何進行國文教學》,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6年6月。
唐淑華,《情意教學──故事討論取向》,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1月。
陳品卿,《國文教材教法》,臺北:台灣中華書局,1986年。
陳志銘,《創新數位學習模式與教學應用》,臺北:文華圖書,2009年。
陳淑英,《教學媒體: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陳淑英,《視聽教育與教育工學》,臺北:文景出版社,1985年3月。
陳淑英,《視聽媒體與方法在教學上應用之研究》,臺北,文景出版社,1986年。
陳龍安,《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4月初版。
張玉燕,《教學媒體》,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8月初版一刷。
張奕華、吳權威,《智慧教育:理念與實踐》,臺北:網奕資訊,2014年。
張高評,《文學數位製作與教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賤》,臺北: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張添洲,《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9月。
張霄亭,《教學科技融入領域學習》,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4月。
張霄亭、朱則剛,《教學媒體》,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2月。
張霄亭,《視聽教育與教學媒體》,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張康樂,《電腦在教育上的應用》,臺北:南宏,1993年6月。
張輝誠,《學思達──張輝誠的翻轉實踐》,臺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5月。
傅武光主編,陳滿明等著,《名家論高中國文續編》,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9月。
黃光雄,《教學原理》,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0年。
黃錦鋐,《國文教學法》,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黃錦鋐,《語文教學論叢》,基隆:法嚴,2000年。
黃政傑,《教學原理》,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7年6月。
黃政傑,《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9年11月。
黃政傑,《教學媒體與教學資源》,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6年1月。
楊家興,《自學式教材設計手冊》,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3月。
潘麗珠,《國語文教學活動設計》,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9月。
葉重新,《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
劉信吾,《教學媒體》,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3月。
蔡清田,《教育行動研究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蔡文榮,《活化教學的錦囊妙計》,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9月。
鐘聖校,《情意溝通教學理論──從建構到實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9月。
(三)文學類
余秋雨,《山居筆記》,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8月10日初版。
龍應台,《目送》,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8年7月10日。
郝廣才文,吉恩盧卡繪圖,《好好照顧我的花》,臺北:格林文化,2003年。
(四)史學類
呂世浩,《帝國崛起: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2》,臺北:平安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1月初版一刷。

三、學位論文(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序)
江錦玨,《古典詩詞義旨教學之研究──以高中一綱多本國文敎材為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黃淑瑮,《小說教學研究──以高中敎材為例》,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年。
徐文濤,《網路教學應用在高中國文教學之可行性研究──以語文表達能力課程為例》,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
王詠晴,《高中國文閱讀教學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李怡佩,《建構式提問學習單在國中國文教學之應用──以文言文為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
李美蓉,《中學國文文字教學網站建置與學習評估──以學甲國中為例》,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洪麗珍,《資訊融入教學對國中生國文科學習成效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陳力仁,《資訊融入高中國文主題教學活動之設計與應用──以現代散文教學為例》,新北: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陳燕秋,《資訊科技融入中學國文教師教學現況之研究》,新竹:交通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2003年。
黃信銘,《資訊科技融入國中國文教學新探》,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
張婉玲,《資訊融入國文科教學行動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林紀達,《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與成就影響之研究》,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張美珍,《資訊科技融入國中國文科教學之行動研究》,桃園: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吳亭儀,《以ARCS動機模式實施高職國文科教學之行動研究》,花蓮: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蔡宜芸,《中等學校小說情境教學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年。
黃宇,《高職國文古典小說教學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7年。
業千華,《高中古典小說創新教學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曾上達,《臺北市高職學校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之現況探討》,臺北: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馮怡君,《高中古典散文情境教學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李孟毓,《辭章篇章結構教學研究──以現行高中九八課綱四十篇文言課文為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謝永珍,《詩歌意象教學析論──以現行高中國文課文為考察範圍》,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年。
劉月卿,《高中國文融入式經典教學研究──以95暫綱之四十篇文言選文及相關篇章為例》,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齊瑮琛,《不同之多媒體教材組合模式對文言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基隆: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黃上芳,《運用WIDE-KM進行國中國文教學之可行性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何思瑩,《高中國文教師數位學習資源高度使用者之使用研究》,臺北: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汪仲彬,《多媒體在國中國文教學運用之研究》,臺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林姿君,《國文科教學導入資訊多媒體對學生學習成就之探討—─以台中市某國中為例》,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系碩士論文,2011年。
陳素玲,《資訊科技融入國中國文語法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嘉義:嘉義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黃琇苓,《高中國文教師運用數位典藏網站融入教學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1年。
溫亭羽,《高中國文教材教法示例研究》,南投: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江美純,《探討多媒體融入國中國文教學之學習成效》,臺中: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陳憓陵,《YouTube融入簡報教學對國中學生國文學習成就及學習態度之研究》,臺南:康寧大學數位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許力云,《多媒體教學對國中學生閱讀態度及閱讀理解之實驗研究》,臺南: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
許淑媚,《「電影與文學資料庫」於國中國文教學應用之需求研究》,臺北: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廖雯君,《探討資訊融入教學在國中國文教學之學習成效》,臺北:大同大學生物工程學所碩士論文,2014年。
余曉菁,《行動學習融入高中國文教學之行動研究:以高中一年級為例》,嘉義: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5年。
李志鴻,《採用多媒體資訊教學策略對國文科學習表現之影響》,彰化: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年6月。
柯存書,《資訊科技融入國文教學之研究──以流行歌詞為例》,臺中:明道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年。
張月娟,《探討數位學習對國文科學習動機與興趣之影響》,彰化: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年6月。
江采姿,《在數位教材融入國文科教學的情境下學生學習風格與成效差異之研究──以台南市某國中為例》,臺南:吳鳳科技大學應用數位媒體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
林春琪,《核心素養導向在高中國文課程的教學──以課綱核心選文為探討範圍》,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9年。
黃秀香,《素養導向教學對學生創造力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已技術型高中語文領域為例》,桃園: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歐鴻志,《國文科素養導向課程實踐歷程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四、期刊論文、議會論文(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序)
(一)期刊論文
王春生〈教師專業成長資訊融入教學提昇學生學習〉《北縣教育》第50期,2004年12月,頁55。
沈中偉,〈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教學科技與媒體》第2期,1992年4月。
何榮桂,〈台灣教育科技的回顧與展望〉,《台灣教育》第674期,2012年4月,頁42-47。
余碧芬、陳嘉鴻,〈資訊融入國文科教學之實施方式──未來教師應具備的資訊技能〉,《視聽教育雙月刊》,第44卷,第3期,2002年12月,頁33-40。
徐新逸、廖珮如,〈數位學習知識類型與訊息設計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第125期,2004年9月,頁5-16。
徐新逸、楊德思,〈數位教材中情意領域教學策略設計原則之探討與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第74期,2005年12月,頁80-100。
莊金永,〈化解資訊融入教學恐懼症〉,《師友》第429期,2003年3月。
陳智弘,〈古典與科技牽手──資訊融入國文科教學〉,《國文天地》第17卷,第11期,2002年4月,頁11-16。
許義淵,〈資訊素養教學模式Big6教學法融入高中職課程設計──以國文科為例〉,《蘭女學報》第10期,2006年5月,頁45-58。
張世聰,〈資訊融入國文教學舉隅〉,《國文天地》第17卷11期,2002年。
張國恩,〈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北縣教育》,第41期,2002年3月。
張輝誠,〈資訊融入高中國文科教學實例──從教師主導到學生自主學習〉,《國文天地》第19卷第6期,2003年11月,頁73-79。
張靜嚳,〈傳統教學有何不妥?〉,《建構與教學中部地區科學教育簡訊》第4期,1996年1月。
葛品宏,〈成為e世代教師──資訊融入教學運用之策略〉,《師友》第429期,2003年3月。
蔡錫濤、楊美雪,〈情境式學習的教學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第30期,2006年12月。
劉渼,〈國文教學與網路──網路介紹篇〉《國文天地》第16卷,第1期,2000年6月,頁94-103。
劉渼,〈國文教學與網路──應用篇〉,《國文天地》第16卷第2期,2000年7月。
劉渼,〈國語文「網路探索式學習」以新詩教學為例〉,《國文天地》第17卷第11期,2002年4月。
(二)議會論文
杜明德,〈情境教學法在現代文學教學中的運用〉,《現代文學教學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2006年11月。
曾珍,〈視覺刺激在韻文教學上的運用──從〈石壕吏〉出發〉,國文學科中心,《2016年高中國文教學國際研討會──國際視野下的高中國語文課程設計及教學》,臺北:國文學科中心,2016年10月。
陳盈州、張純梅,〈決策X說服X生命體悟──〈燭之武退秦師〉詮解〉,國文學科中心,《2016年高中國文教學國際研討會──國際視野下的高中國語文課程設計及教學》,臺北:國文學科中心,2016年10月。
黃琇苓,〈白話文教學的突圍~鍾理和〈我的書齋〉〉,國文學科中心,《2016年高中國文教學國際研討會──國際視野下的高中國語文課程設計及教學》,臺北:國文學科中心,2016年10月。

五、網路資源
三民東大學習網:http://www.grandeast.com.tw/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紅樓夢)https://ctext.org/hongloumeng/zh
中學國文科「學思達教學法」平台https://flipping-chinese.wikispaces.com/
古雅臺語人http://203.68.192.50/huanyin/index.php
南e網:http://www.nani.com.tw/2007naniweb/NANI_index.jsp
教育部資訊融入教學教材國文學科中心http://chincenter.fg.tp.edu.tw/cerc/
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
教育雲http://cloud.edu.tw/curation/curation/current
翰林書局:http://www.worldone.com.tw/index.do
龍騰文化全球資訊網:https://www.lungteng.com.tw/Web/Index.aspx
網路展書讀http://cls.lib.ntu.edu.tw/
Pngtree圖片素材免費下載https://zh.pngtree.com/

六、影視資源
(一)電視劇
孔笙、李雪導演,《瑯琊榜》,山東影視傳媒集團製作,2015年9月19日首播。
羅貫中原作,朱蘇進編劇,高希希導演,《三國》,北京小馬奔騰影視文化發展公司製作,2010年5月2日首播。
曹雪芹原作,劉耕路、周雷、周嶺編劇,王扶林導演,《紅樓夢》(1987電視劇),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1987年5月2日首播。
曹雪芹原作,李少紅總導演,《紅樓夢》(2010電視劇),華錄百納、中國電影集團、北京電視台、英皇星藝、榮信達影視公司製作,2010年9月2日首播。
(二)電影DVD
Frank Darabont,《刺激1995》,美商華納兄弟(遠東)股份有限公司台灣,2019年發行。
吳宇森導演,梁朝偉、金城武、林志玲等主演,《赤壁》,得利影視,2008年發行。
李.安克里奇,《可可夜總會》,得利影視,2018年發行。
(三)音樂專輯
王力宏,《蓋世英雄》,索尼貝塔斯曼,2005年發行。
五月天,《第二人生》,相信音樂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發行。
周杰倫,《魔杰座》,杰威爾音樂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發行。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000914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