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戰爭時期日人畫家戰地圖文研究— 以《臺灣日日新報》、《京城日報》為範疇
A Study of Japanese Painters’ Diaries and Sketches of the Battlefield during the Wartime Period : Based on “ Taiwan Daily News” and “ Keijo Nippo”
作者 蕭怡姍
Hsiao, Yi-Shan
貢獻者 崔末順
蕭怡姍
Hsiao, Yi-Shan
關鍵詞 戰地圖文
臺灣日日新報
京城日報
真道黎明
鶴田吾郎
寺本忠雄
富澤有為男
山崎省三
清水登之
田村辰三
鈴木亞夫
日期 2022
上傳時間 2-Sep-2022 15:02:53 (UTC+8)
摘要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中國與日本進入戰爭時期,日本帝國在創造「大東亞共榮圈」的野心驅使下,不斷掠奪殖民地土地與資源。在帝國無所不用其極的動員之下,畫家們也肩負起以彩管報國的使命,自發申請、抑或是通過派遣,前往戰爭現場,與日本皇軍一同在前線生活、作戰,並將戰地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圖像佐以文字刊載於殖民地臺灣與朝鮮的官方報紙—《臺灣日日新報》與《京城日報》,畫家們透過最熟悉的畫筆,並搭配文字,將戰爭的實況傳達給殖民地與日本內地的人民。其中,真道黎明、鶴田吾郎、寺本忠雄、富澤有為男、山崎省三、清水登之、田村辰三、鈴木亞夫等八位畫家,他們的戰地圖文都被重複刊載於《京城日報》與《臺灣日日新報》之中。漫畫家田村辰三的戰地圖文,甚至被重複發表於四種報紙之上,這些「複製」戰爭現場與戰地風光的圖文作品,不但是當時珍貴的戰地考察紀錄,更表現出戰爭時期,日本帝國在不斷膨脹權力、擴張領土的慾望驅使之下,鼓吹以「彩管報國」的策略,在時局劇烈變動的殖民地臺灣與朝鮮,透過畫家專業的畫筆兼揉寫實的文字,讓我們窺見戰爭時期的人類,從身體到心理所需要的照護以及脆弱。從軍畫家的圖文作品具有報導戰爭實況,以及安定後方民心的功能,圖像與文字成為畫家宣示赤誠忠心的另類語言,對於日本帝國而言,更是一種宣揚聖戰的政策與利器。
參考文獻 一、 報紙雜誌

臺灣日日新報1898—1944
臺灣日報1937—1943
興南新聞1942—1943
京城日報1937—1945
朝鮮公論1913/4—1944/11
東亞日報1920—1945
朝鮮日報1920—1940
觀光朝鮮1939/12—1940/11
文化朝鮮1942/1—1942/12

二、中文專書

Brian Gorst著、顧何忠譯,《油畫技法全集》,臺北:視傳文化,2004。
John Urry著,葉浩譯,《觀光客的凝視》,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7。
大谷渡著,陳凱雯譯,《太陽旗下的青春物語:活在日本時代的臺灣人》,臺北:遠足文化,2017。
大衛.J.莫里斯,《凝視創傷:不是每一種傷痛,都能被看見》,台北:三采,2018。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臺灣踏查日記上、下》,臺北:遠流文化,1997。
吳密察策劃,柳書琴、石婉舜、許佩賢等編,《帝國裡的「地方文化」—皇民化時期臺灣文化狀況》,高雄: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2008。
李淑珠,《表現出時代的「Something」:陳澄波繪畫考》,臺北:典藏藝術家,2012。
李欽賢,《日本美術的近代光譜》,台北:雄獅美術,1900。
李賢文等編輯,《何謂臺灣?近代臺灣美術與文化認同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臺北:聯經出版社,2014。
近藤正己著,林詩婷譯,《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 上、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
邱貴芬、柳書琴主編,《臺灣文學與跨文化流動:東亞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報》第3期,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7。
柳書琴編,《東亞文學場:臺灣、朝鮮、滿洲的殖民主義與文化交涉》,臺北:聯經出版,2018。
約翰 荷曼斯,《狗:狗與人之間的社會》,臺北:立緒文化,2014。
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傳播者文化公司,2004。
凌宗魁著,鄭培哲繪,《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臺北:遠足文化,2016年。
翁美華,《日治時期臺灣美術的「地域色彩」展論文集》,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7。
高文萱譯,《油畫》,臺北:積木文化,2003。
崔末順,《海島與半島:日據臺韓文學比較》,臺北:聯經出版社,2013。
崔末順,《殖民與冷戰的東亞視野:對臺韓文學的一個觀察》,臺北:遠景出版社,2021。
郭繼生,《藝術史與藝術批評》,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7。
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專冊Ⅲ-臺灣紀行》,臺北 : 臺北市立美術館,2014。
臺北市立美術館,《臺灣地區現代美術的發展》,臺北 : 臺北市立美術館,1990。
臺北市立美術館,《臺灣東洋畫探源》,臺北 : 臺北市立美術館,2000。
德瑞克 希利著,張琰譯,《色彩與生活: 實用的色彩技巧》,台北:桂冠圖書,1989。
薛燕玲,《日治時期臺灣美術的「地域色彩」》,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4。
顏娟英,《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下)》,臺北:雄獅圖書公司,2001。
顏娟英,《臺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臺北:雄獅圖書公司,1998。
顏娟英,《臺灣美術評論全集》,臺北:藝術家雜誌社,1999。

三、中文期刊論文

五十殿利治著、蔡家丘譯,《手持相機的畫家長谷川三郎—中日戰爭下的雲岡石窟與現代主義美術家》,《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37期,頁1-42。
林開世,〈風景的形成和文明的建立:十九世紀宜蘭的個案〉,《臺灣人類學刊》,2003年,頁1-38。
陳室如,〈單一與多元-《臺灣日日新報》古典遊記研究〉,《臺灣古典散文學術論文集》,臺北:里仁出版社,2011.11,頁191-218。
陳室如,〈對鏡隱喻-日治時期臺灣遊記的重層觀照〉,《臺灣文獻》五十八卷四期,頁237-268。
陳鵬仁,〈日本新聞記者眼中的中日戰爭〉,《集體暴力及其記述:1000-2000年間東亞的戰爭記憶、頌讚和創傷國際學術研討會》,2005。
顏娟英,〈一九三O年代美術與文學運動〉,收於臺灣大學歷史系編,《日據時期臺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1993年6月,頁535-557。
顏娟英,〈近代臺灣風景觀的建構〉,《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9,2000年9月,頁179-206+240。
顏娟英,〈殿堂中的美術-臺灣早期現代美術與文化啟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93年,頁469-610。

四、中文學位論文

黃琪惠,《戰爭與美術--日治末期臺灣的美術活動與繪畫風格(1937.7-1945.8)》,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五、韓文專書

《제국미술학교와 조선인 유학생들: 1929-1945》,서울: 눈빛,2004。
《한국근대미술 비평사: 韓國美術批評1800-1945》,파주:열화당,2016。
《韓國近代美術의 歷史: 韓國美術史事典1800-1945》,파주:열화당,2006。
《韓國現代美術의 歷史: 韓國美術史事典1945-1961》,파주:열화당,2006。
간송문화,《풍속인물화–일상, 꿈 그리고 풍류》간송미술관,2016。
간송미술관,《澗松文華:화훼영모》,서울:간송미술문화재단,2015。
강민기, 이숙희, 장기훈, 신용철,《클릭, 한국미술사 빗살무늬토기에서 모더니즘까지》,2011。
국립중앙박물관,《우리강산을 그리다: 화가의 시선, 조선시대 실경산수화》,국립중앙박물관,2019。
김경남,《1920~1930년대기행문의 변화. 1—개벽(1920년대전반기) 근대기행담론자료2》,경진출판,2017。
김경남,《1920~1930년대 기행문의 변화. 2—동광(1920년대후반기) 근대기행담론자료3》,경진출판,2017。
김경남,《1920~1930년대 기행문의 변화. 3—동아일보(1920~1940) 근대기행담론자료4》,경진출판,2017。
김경남,《근대적기행담론과 계몽의식—1900~1910년대 근대기행담론자료1》,경진출판,2017
모던일본사,《일본잡지 모던일본과 조선1940 (완역)》,어문학사,2009。
모던일본사,《일본잡지 모던일본과 조선1940(영인)》,어문학사,2009。
식민지일본어문학문화연구회,《제국의이동과 식민지조선의 일본인들2014。
일본어잡지 조선(1908~1911) 연구》도서출판문,2015。
안현정,《근대의 시선조선미술전람회》,이학사,2012。
오태영,《오이디푸스의 눈 식민지 조선문학과 동아시아의 지리적상상》,소명출판,2016。
윤영옥,《韓國新聞漫畵史: 1909-1995》,서울: 悅話堂,1995。
조성운,《관광의 모더니즘 식민지 조선의 근대관광과 수학여행》,민속원,2019
조성운,《시선의 탄생 식민지조선의 근대관광》,선인,2011。
한일비교문화세미나,《조선만화100년전조선, 만화가되다》,어문학사,2012
한정희,《동아시아 회화교류 사한ㆍ중ㆍ일 고분벽화에서 실경산수화까지》,사회평론,2012。
홍선표,《한국 근대 미술사》,서울: 시공사,2009。
황정수,《일본화가들 조선을 그리다》,이숲,2018。

六、韓文期刊

서기재,〈일제말 창간잡지 『관광조선』의 `환기`된 조선・조선인〉,日本語文學2016-05,Vol.73,pp.343-360。
서기재,〈특집: "여행의발견, 타자의 표상" ; 근대 관광잡지 『관광조선(觀光朝鮮)』의탄생〉,동아시아문화연구,2009,Vol.46,p.47。
서승희,〈문화(文化)조선(朝鮮) (1939-1944)의 조선(인) 표상-조선인 작가들의소설을 중심으로〉,현대소설연구,2014,Vol.56,p.235。
오태영,〈자료:관광지로서의 조선과 조선문화의 소비-『관광조선(觀光朝鮮)』과『문화조선(文化朝鮮)』에대한 개괄적인 소개〉,일본학Vol.30,p.281。
최현식,〈이미지와 시가(詩歌)의 문화정치학–일제시대 사진엽서의 경우〉,東方學志제175집,2016년6월,p.225-265。
최현식,〈제국의 취향, 전시되는 ‘아리랑― 식민지‘아리랑엽서’의 성격과 의미〉,대동문화연구,75권, 75호2011,p.235-271。

七、日文專書與論文

イザベラ・バード著,時岡敬子譯,《朝鮮紀行――英国婦人の見た李朝末期》,東京:講談社學術文庫,2016。
ジョルダン・サンド,《帝国日本の生活空間》,東京:岩波書店,2017。
磯崎康彦, 吉田千鶴子共著,《東京美術学校の歴史》,東京:日本文教出版,
1977。
河田明久、児島薫、桑原規子、大谷省吾等,《明治美術学会誌 近代画説28 (特集 戦後日本美術のはじまり)》,日本:三好企画,2019年。
河田明久,《画家と戰爭:日本美術史の空白》,東京:平凡社,2014。
河田明久,《日本美術全集18 戦争と美術》,東京:小學館,2015。
河田明久,《美術批評家著作選集 第3巻 新聞美術記者の群像》,日本:ゆまに書房,2010。
河北倫明,《近代日本美術事典》,東京:講談社,1989年。
韓国史事典編纂會,《朝鮮韓国近現代史事典》,東京:株式會社日本評論社,
2015.
吉田千鶴子,《近代東アジア美術留学生の研究―東京美術学校留学生史料》,東京:ゆまに書房,2009。
吉良智子,《女性画家たちの戦争》,東京:平凡社,2015。
金英那著,神林恒道監譯,《韓国近代美術の百年》,東京:三元社,2011。
金惠信,《韓国近代美術研究―植民地期「朝鮮美術展覧会」にみる異文化支配と文化表象》,東京:ブリュッケ,2005。
五十殿利治、河田明久,《クラシックモダン1930年代日本の芸術》,日本:せりか書房,2004。
五十殿利治,《観衆の成立―美術展・美術雑誌・美術史》,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8。
五十殿利治編,《「帝国」と美術. 一九三〇年代日本の対外美術戦略》,東京:国書刊行会,2010。
溝口郁夫,《絵具と戦争―従軍画家たちと戦争画の軌跡》,東京:國書刊行會,2011。
高晟埈,〈在朝鮮日本人漫画家の活動について―岩本正二を中心に〉,頁6-13。
徐智瑛著、高橋梓譯,《京城のモダンガール消費・労働・女性から見た植民地近代》,東京:みすず書房,2016。
神坂次郎、福富太郎、河田明久、丹尾安典著,《画家たちの「戦争」》,日本:新潮社,2010。
針生一郎等編,《戦争と美術1937-1945》,東京:國書刊行會,2017。
清水登之,《南方從軍畫信》,日本:國際情報社出版部,1943。
丹尾安典、河田明久,《岩波近代日本の美術〈1〉イメージのなかの戦争―日清・日露から冷戦まで》,日本:岩波書店,1996。
長谷川春子,《北支蒙疆戰線》,日本:ゆまに書房,2002。
長谷川春子,《満洲国》,日本:ゆまに書房,2004。
朴美貞, 長谷川怜,《日本帝国の表象: 生成・記憶・継承》,東京:えにし書房,2016。

八、西文專書

Casey, Edward S. Representing place : landscape painting and maps. Minneapolis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c2002.
Clark, Kenneth. Landscape painting. New York : Scribner, 1950.
Marsh, William M. Landscape, an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geography. Reading, Mass. : Addison-Wesley, c1981.
Rome, Richard Charles. Landscape aesthetics as the found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nn Arbor, Mich. : UMI, 1989.


九、電子資源

국립중앙도서관 http://www.nl.go.kr/nl/index.jsp
日本国立情報学研究所 http://ci.nii.ac.jp/
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蔵書検索,「近代デジタルライブラリ」
http://kindai.ndl.go.jp/index.html
東京文化財研究所所藏資料アーカイブズ-みづゑの世界
http://mizue.bookarchive.jp/index.html
臺中圖書館-數位圖書館-日文舊籍數位典藏
http://jdlib.ntl.gov.tw/cgi-bin/browse.cgi?bookid=bjn00384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
http://stfb.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nrch.cca.gov.tw/ccahome/index.jsp
ヨミダス歴史館資料庫
https://idp.lib.nccu.edu.tw/nidp//app/login?target=https%3A%2F%2Fidp.lib.nccu.edu.tw%2Fnidp%2Foauth%2Fnam%2Fauthz%3Fclient_id%3Dfe12845b-09ea-400f-babe-a3b75f8bb841%26scope%3DncculibProfile%26response_type%3Dcode%26redirect_uri%3Dhttps%3A%2F%2Fermg.lib.nccu.edu.tw%2Flsp%2Fapi%2Fsso_proxy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1031595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15950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崔末順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蕭怡姍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siao, Yi-Shanen_US
dc.creator (作者) 蕭怡姍zh_TW
dc.creator (作者) Hsiao, Yi-Shanen_US
dc.date (日期) 202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Sep-2022 15:02:53 (UTC+8)-
dc.date.available 2-Sep-2022 15:02:5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Sep-2022 15:02:5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315950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1630-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台灣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31595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中國與日本進入戰爭時期,日本帝國在創造「大東亞共榮圈」的野心驅使下,不斷掠奪殖民地土地與資源。在帝國無所不用其極的動員之下,畫家們也肩負起以彩管報國的使命,自發申請、抑或是通過派遣,前往戰爭現場,與日本皇軍一同在前線生活、作戰,並將戰地的所見、所聞、所感,以圖像佐以文字刊載於殖民地臺灣與朝鮮的官方報紙—《臺灣日日新報》與《京城日報》,畫家們透過最熟悉的畫筆,並搭配文字,將戰爭的實況傳達給殖民地與日本內地的人民。其中,真道黎明、鶴田吾郎、寺本忠雄、富澤有為男、山崎省三、清水登之、田村辰三、鈴木亞夫等八位畫家,他們的戰地圖文都被重複刊載於《京城日報》與《臺灣日日新報》之中。漫畫家田村辰三的戰地圖文,甚至被重複發表於四種報紙之上,這些「複製」戰爭現場與戰地風光的圖文作品,不但是當時珍貴的戰地考察紀錄,更表現出戰爭時期,日本帝國在不斷膨脹權力、擴張領土的慾望驅使之下,鼓吹以「彩管報國」的策略,在時局劇烈變動的殖民地臺灣與朝鮮,透過畫家專業的畫筆兼揉寫實的文字,讓我們窺見戰爭時期的人類,從身體到心理所需要的照護以及脆弱。從軍畫家的圖文作品具有報導戰爭實況,以及安定後方民心的功能,圖像與文字成為畫家宣示赤誠忠心的另類語言,對於日本帝國而言,更是一種宣揚聖戰的政策與利器。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5
第三節 前人研究結果 19
一 畫家研究 19
二 議題研究 22
第四節 論文架構 24

第二章 事變前的殖民地行旅圖文 27
第一節 官辦美展與畫家們的移動 28
第二節 寫生旅行 36

第三章 戰爭時期臺灣與朝鮮的美術活動 50
第一節 戰爭動員與官方推展的時局活動 50
第二節 戰爭對美術創作的影響與改變 60
一 俯瞰戰地 60
二 戰爭遂行之祈願 71

第四章 人力動員與美術互動 76
第一節 鼓吹從軍 77
一 戰爭體制下的彩管報國 77
二 少年志願兵的徵召 92
第二節 後方的女性力量 97
一 活躍的婦女救護隊與看護婦 97
二 女性的勤勞動員 105
三 產殖的母親形象 125
第三節 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 140
一 士兵的心理照護 140
二 軍用犬之愛的羈絆 158


第五章 物力動員與美展獻金 168
第一節 奉祝紀元二千六百年與美術展覽會獻金 168
第二節 牛奶糖、慰問袋與千人針 169
第三節 畫材配給統制與物資節約 176
一 戰時統治的美術創作—畫材配給制度 176
二 後方的犧牲—節約各種物資 186

第六章 心力動員 200
第一節 漫畫翼贊之心 202
一 漫畫團的動員 204
二 連載漫畫 226
第二節 八千里路雲和月 229
一 平和的戰區風光描繪 229
二 文化遺產的守護 243

第七章 結論 250
第一節 研究結果 253
一 戰爭影響美術 254
二 美術作品中的決戰精神 255
三 戮力奉公的美術家 256
第二節 研究檢討與展望 257


參考書目 259

附錄一 重複發表於臺灣與朝鮮的戰地圖文簡表 266
附錄二 重複發表於臺灣與朝鮮的戰地圖文內容總表 267
附錄三 重複發表於臺灣與朝鮮的戰地圖文報紙版面檢視表 277
附錄四 《讀賣新聞》中日人畫家的戰地圖文作者總表 319
附錄五 《讀賣新聞》中日人畫家的戰地圖文版面檢視表 320
zh_TW
dc.format.extent 67291235 bytes-
dc.format.extent 6718819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15950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戰地圖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臺灣日日新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京城日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真道黎明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鶴田吾郎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寺本忠雄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富澤有為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山崎省三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清水登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田村辰三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鈴木亞夫zh_TW
dc.title (題名) 戰爭時期日人畫家戰地圖文研究— 以《臺灣日日新報》、《京城日報》為範疇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f Japanese Painters’ Diaries and Sketches of the Battlefield during the Wartime Period : Based on “ Taiwan Daily News” and “ Keijo Nippo”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報紙雜誌

臺灣日日新報1898—1944
臺灣日報1937—1943
興南新聞1942—1943
京城日報1937—1945
朝鮮公論1913/4—1944/11
東亞日報1920—1945
朝鮮日報1920—1940
觀光朝鮮1939/12—1940/11
文化朝鮮1942/1—1942/12

二、中文專書

Brian Gorst著、顧何忠譯,《油畫技法全集》,臺北:視傳文化,2004。
John Urry著,葉浩譯,《觀光客的凝視》,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7。
大谷渡著,陳凱雯譯,《太陽旗下的青春物語:活在日本時代的臺灣人》,臺北:遠足文化,2017。
大衛.J.莫里斯,《凝視創傷:不是每一種傷痛,都能被看見》,台北:三采,2018。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臺灣踏查日記上、下》,臺北:遠流文化,1997。
吳密察策劃,柳書琴、石婉舜、許佩賢等編,《帝國裡的「地方文化」—皇民化時期臺灣文化狀況》,高雄: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2008。
李淑珠,《表現出時代的「Something」:陳澄波繪畫考》,臺北:典藏藝術家,2012。
李欽賢,《日本美術的近代光譜》,台北:雄獅美術,1900。
李賢文等編輯,《何謂臺灣?近代臺灣美術與文化認同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臺北:聯經出版社,2014。
近藤正己著,林詩婷譯,《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 上、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
邱貴芬、柳書琴主編,《臺灣文學與跨文化流動:東亞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報》第3期,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7。
柳書琴編,《東亞文學場:臺灣、朝鮮、滿洲的殖民主義與文化交涉》,臺北:聯經出版,2018。
約翰 荷曼斯,《狗:狗與人之間的社會》,臺北:立緒文化,2014。
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傳播者文化公司,2004。
凌宗魁著,鄭培哲繪,《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臺北:遠足文化,2016年。
翁美華,《日治時期臺灣美術的「地域色彩」展論文集》,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7。
高文萱譯,《油畫》,臺北:積木文化,2003。
崔末順,《海島與半島:日據臺韓文學比較》,臺北:聯經出版社,2013。
崔末順,《殖民與冷戰的東亞視野:對臺韓文學的一個觀察》,臺北:遠景出版社,2021。
郭繼生,《藝術史與藝術批評》,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7。
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專冊Ⅲ-臺灣紀行》,臺北 : 臺北市立美術館,2014。
臺北市立美術館,《臺灣地區現代美術的發展》,臺北 : 臺北市立美術館,1990。
臺北市立美術館,《臺灣東洋畫探源》,臺北 : 臺北市立美術館,2000。
德瑞克 希利著,張琰譯,《色彩與生活: 實用的色彩技巧》,台北:桂冠圖書,1989。
薛燕玲,《日治時期臺灣美術的「地域色彩」》,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4。
顏娟英,《風景心境—臺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上)、(下)》,臺北:雄獅圖書公司,2001。
顏娟英,《臺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臺北:雄獅圖書公司,1998。
顏娟英,《臺灣美術評論全集》,臺北:藝術家雜誌社,1999。

三、中文期刊論文

五十殿利治著、蔡家丘譯,《手持相機的畫家長谷川三郎—中日戰爭下的雲岡石窟與現代主義美術家》,《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37期,頁1-42。
林開世,〈風景的形成和文明的建立:十九世紀宜蘭的個案〉,《臺灣人類學刊》,2003年,頁1-38。
陳室如,〈單一與多元-《臺灣日日新報》古典遊記研究〉,《臺灣古典散文學術論文集》,臺北:里仁出版社,2011.11,頁191-218。
陳室如,〈對鏡隱喻-日治時期臺灣遊記的重層觀照〉,《臺灣文獻》五十八卷四期,頁237-268。
陳鵬仁,〈日本新聞記者眼中的中日戰爭〉,《集體暴力及其記述:1000-2000年間東亞的戰爭記憶、頌讚和創傷國際學術研討會》,2005。
顏娟英,〈一九三O年代美術與文學運動〉,收於臺灣大學歷史系編,《日據時期臺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1993年6月,頁535-557。
顏娟英,〈近代臺灣風景觀的建構〉,《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9,2000年9月,頁179-206+240。
顏娟英,〈殿堂中的美術-臺灣早期現代美術與文化啟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93年,頁469-610。

四、中文學位論文

黃琪惠,《戰爭與美術--日治末期臺灣的美術活動與繪畫風格(1937.7-1945.8)》,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五、韓文專書

《제국미술학교와 조선인 유학생들: 1929-1945》,서울: 눈빛,2004。
《한국근대미술 비평사: 韓國美術批評1800-1945》,파주:열화당,2016。
《韓國近代美術의 歷史: 韓國美術史事典1800-1945》,파주:열화당,2006。
《韓國現代美術의 歷史: 韓國美術史事典1945-1961》,파주:열화당,2006。
간송문화,《풍속인물화–일상, 꿈 그리고 풍류》간송미술관,2016。
간송미술관,《澗松文華:화훼영모》,서울:간송미술문화재단,2015。
강민기, 이숙희, 장기훈, 신용철,《클릭, 한국미술사 빗살무늬토기에서 모더니즘까지》,2011。
국립중앙박물관,《우리강산을 그리다: 화가의 시선, 조선시대 실경산수화》,국립중앙박물관,2019。
김경남,《1920~1930년대기행문의 변화. 1—개벽(1920년대전반기) 근대기행담론자료2》,경진출판,2017。
김경남,《1920~1930년대 기행문의 변화. 2—동광(1920년대후반기) 근대기행담론자료3》,경진출판,2017。
김경남,《1920~1930년대 기행문의 변화. 3—동아일보(1920~1940) 근대기행담론자료4》,경진출판,2017。
김경남,《근대적기행담론과 계몽의식—1900~1910년대 근대기행담론자료1》,경진출판,2017
모던일본사,《일본잡지 모던일본과 조선1940 (완역)》,어문학사,2009。
모던일본사,《일본잡지 모던일본과 조선1940(영인)》,어문학사,2009。
식민지일본어문학문화연구회,《제국의이동과 식민지조선의 일본인들2014。
일본어잡지 조선(1908~1911) 연구》도서출판문,2015。
안현정,《근대의 시선조선미술전람회》,이학사,2012。
오태영,《오이디푸스의 눈 식민지 조선문학과 동아시아의 지리적상상》,소명출판,2016。
윤영옥,《韓國新聞漫畵史: 1909-1995》,서울: 悅話堂,1995。
조성운,《관광의 모더니즘 식민지 조선의 근대관광과 수학여행》,민속원,2019
조성운,《시선의 탄생 식민지조선의 근대관광》,선인,2011。
한일비교문화세미나,《조선만화100년전조선, 만화가되다》,어문학사,2012
한정희,《동아시아 회화교류 사한ㆍ중ㆍ일 고분벽화에서 실경산수화까지》,사회평론,2012。
홍선표,《한국 근대 미술사》,서울: 시공사,2009。
황정수,《일본화가들 조선을 그리다》,이숲,2018。

六、韓文期刊

서기재,〈일제말 창간잡지 『관광조선』의 `환기`된 조선・조선인〉,日本語文學2016-05,Vol.73,pp.343-360。
서기재,〈특집: "여행의발견, 타자의 표상" ; 근대 관광잡지 『관광조선(觀光朝鮮)』의탄생〉,동아시아문화연구,2009,Vol.46,p.47。
서승희,〈문화(文化)조선(朝鮮) (1939-1944)의 조선(인) 표상-조선인 작가들의소설을 중심으로〉,현대소설연구,2014,Vol.56,p.235。
오태영,〈자료:관광지로서의 조선과 조선문화의 소비-『관광조선(觀光朝鮮)』과『문화조선(文化朝鮮)』에대한 개괄적인 소개〉,일본학Vol.30,p.281。
최현식,〈이미지와 시가(詩歌)의 문화정치학–일제시대 사진엽서의 경우〉,東方學志제175집,2016년6월,p.225-265。
최현식,〈제국의 취향, 전시되는 ‘아리랑― 식민지‘아리랑엽서’의 성격과 의미〉,대동문화연구,75권, 75호2011,p.235-271。

七、日文專書與論文

イザベラ・バード著,時岡敬子譯,《朝鮮紀行――英国婦人の見た李朝末期》,東京:講談社學術文庫,2016。
ジョルダン・サンド,《帝国日本の生活空間》,東京:岩波書店,2017。
磯崎康彦, 吉田千鶴子共著,《東京美術学校の歴史》,東京:日本文教出版,
1977。
河田明久、児島薫、桑原規子、大谷省吾等,《明治美術学会誌 近代画説28 (特集 戦後日本美術のはじまり)》,日本:三好企画,2019年。
河田明久,《画家と戰爭:日本美術史の空白》,東京:平凡社,2014。
河田明久,《日本美術全集18 戦争と美術》,東京:小學館,2015。
河田明久,《美術批評家著作選集 第3巻 新聞美術記者の群像》,日本:ゆまに書房,2010。
河北倫明,《近代日本美術事典》,東京:講談社,1989年。
韓国史事典編纂會,《朝鮮韓国近現代史事典》,東京:株式會社日本評論社,
2015.
吉田千鶴子,《近代東アジア美術留学生の研究―東京美術学校留学生史料》,東京:ゆまに書房,2009。
吉良智子,《女性画家たちの戦争》,東京:平凡社,2015。
金英那著,神林恒道監譯,《韓国近代美術の百年》,東京:三元社,2011。
金惠信,《韓国近代美術研究―植民地期「朝鮮美術展覧会」にみる異文化支配と文化表象》,東京:ブリュッケ,2005。
五十殿利治、河田明久,《クラシックモダン1930年代日本の芸術》,日本:せりか書房,2004。
五十殿利治,《観衆の成立―美術展・美術雑誌・美術史》,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8。
五十殿利治編,《「帝国」と美術. 一九三〇年代日本の対外美術戦略》,東京:国書刊行会,2010。
溝口郁夫,《絵具と戦争―従軍画家たちと戦争画の軌跡》,東京:國書刊行會,2011。
高晟埈,〈在朝鮮日本人漫画家の活動について―岩本正二を中心に〉,頁6-13。
徐智瑛著、高橋梓譯,《京城のモダンガール消費・労働・女性から見た植民地近代》,東京:みすず書房,2016。
神坂次郎、福富太郎、河田明久、丹尾安典著,《画家たちの「戦争」》,日本:新潮社,2010。
針生一郎等編,《戦争と美術1937-1945》,東京:國書刊行會,2017。
清水登之,《南方從軍畫信》,日本:國際情報社出版部,1943。
丹尾安典、河田明久,《岩波近代日本の美術〈1〉イメージのなかの戦争―日清・日露から冷戦まで》,日本:岩波書店,1996。
長谷川春子,《北支蒙疆戰線》,日本:ゆまに書房,2002。
長谷川春子,《満洲国》,日本:ゆまに書房,2004。
朴美貞, 長谷川怜,《日本帝国の表象: 生成・記憶・継承》,東京:えにし書房,2016。

八、西文專書

Casey, Edward S. Representing place : landscape painting and maps. Minneapolis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c2002.
Clark, Kenneth. Landscape painting. New York : Scribner, 1950.
Marsh, William M. Landscape, an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geography. Reading, Mass. : Addison-Wesley, c1981.
Rome, Richard Charles. Landscape aesthetics as the found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nn Arbor, Mich. : UMI, 1989.


九、電子資源

국립중앙도서관 http://www.nl.go.kr/nl/index.jsp
日本国立情報学研究所 http://ci.nii.ac.jp/
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蔵書検索,「近代デジタルライブラリ」
http://kindai.ndl.go.jp/index.html
東京文化財研究所所藏資料アーカイブズ-みづゑの世界
http://mizue.bookarchive.jp/index.html
臺中圖書館-數位圖書館-日文舊籍數位典藏
http://jdlib.ntl.gov.tw/cgi-bin/browse.cgi?bookid=bjn00384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
http://stfb.nt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nrch.cca.gov.tw/ccahome/index.jsp
ヨミダス歴史館資料庫
https://idp.lib.nccu.edu.tw/nidp//app/login?target=https%3A%2F%2Fidp.lib.nccu.edu.tw%2Fnidp%2Foauth%2Fnam%2Fauthz%3Fclient_id%3Dfe12845b-09ea-400f-babe-a3b75f8bb841%26scope%3DncculibProfile%26response_type%3Dcode%26redirect_uri%3Dhttps%3A%2F%2Fermg.lib.nccu.edu.tw%2Flsp%2Fapi%2Fsso_proxy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201212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