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詹傑舞臺劇本敘事研究:以《逆旅》等五部劇作為討論對象
The Research on Zhan Jie`s Theatre: According to ``Self Re-Quests",as the analytic target
作者 張瑋庭
Chang, Wei-Ting
貢獻者 侯雲舒
Hou, Yun-Shu
張瑋庭
Chang, Wei-Ting
關鍵詞 詹俊傑
詹傑舞台劇本
壓迫與自我追尋
寫實主義
日期 2022
上傳時間 5-Jan-2023 15:18:41 (UTC+8)
摘要 自16 世紀開始,臺灣島上的人們即在不同政權交替下生活——荷蘭政權、西班牙政權、鄭氏政權、清朝政權、日本政權、國民政府、直自總統民選後,今日島上出現眾多移工所形成的多元文化。這樣的環境與社會面貌直自今日都影響著臺灣人在身分認同上的矛盾、混淆與衝突,不斷變動重構的社會組成,形成關係的不斷 變化,而其中也產生了支配與壓迫。
文學家透過新詩、散文、小說等寫下了各個時代中小人物們的心聲,而戲劇同
樣也可以反映社會面貌、可以反映現實,甚至更能引起大家共鳴,反思生活與社會問題。這其中新生代即為致力於此的創作者之一,劇作家運用角色成長,描寫出臺灣人的心境,讓我們感受到社會及臺灣人自我認同的困境。
詹傑創作力旺盛,作品橫跨舞臺劇及影視媒體,目前詹傑已有二十部劇場作品問世,包含自己創作、改編他人作品、舞蹈表演、音樂劇、影像科技、遊走式導覽劇場等。本研究集中於詹傑的舞臺劇形式作品為主,其所涉及之社會議題頗為多元, 但其中以「壓迫與自我追尋」為作品核心者佔有五部,本論文擬就針對此五部舞臺劇作品為討論對象,探究「壓迫與自我追尋」於其作品中的呈現方式與敘事策略。
在《逆旅》、《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以下簡稱時光の手箱)》、《微塵望 鄉》、《白色說書人》、《愛滋味》五部劇中的敘述設定皆以新生代(21 世紀、子女輩) 角色回過頭來再現、重述上一代的臺灣場景或歷史記憶,以自我的記憶建構家族歷 史,並發出「我是誰」的疑問,企圖在時代的洪流中找尋自我認同。這五部劇中的角色就如同臺灣自日治、反共戒嚴時期至今新住民家庭中各個環境的人民,在歷史的洪流中對自我認同產生矛盾、混淆,甚至反抗原生家庭及文化。
透過這些衝突,可讓我們看到角色在大環境下的掙扎,即一般人民、小人物所
面臨的不同難題、不同應對方式及其心境上的轉變;也可讓我們看到外在的這些特殊時代背景,如何影響著人們的內在矛盾混淆,看到這個屬於臺灣人獨特時代背景下的心境成長。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劇本
依編著者姓名首字筆畫順序排列,同姓者依劇本名稱首字筆畫順序排列。
詹傑,2021年7月,《白色說書人與微塵望鄉》,(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詹傑,2021年6月,《逆旅:一個關於謝雪紅的單人旅行》,(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詹傑本人給予、尚未出版的劇本,《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
詹傑,2021年5月,《愛滋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二、專書
(一)英文專書,依編者姓名字母順序排列。
Augusto Boal,賴淑雅譯,2000年,《被壓迫者劇場》,(台北:揚智文化)。
Bakhtin M.M.,2009年,《巴赫金全及第三卷:小說的時間形式和時空體形式》,(河北:河北出版社)。
Christopher Balme,耿一偉譯,2010年,《劍橋劇場研究入門》,(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Christopher Vogler,蔡鵑如譯,2013年,《作家之路》,(臺北:商周出版)。
David Herman,馬海良譯,2002年,《新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Émile Durkheim,渠東譯,2006年,《社會分工論》,(臺北:左岸文化)。
Frank Joseph,秦林芳編譯,1991年,《現代小說中的空間形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Gérard Genette,王文融譯,1990年,《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John Bowlby,汪智豔、王婷婷譯,2020年,《依戀理論三部曲1:依附》,(臺北:小樹文化)。
Joseph Campbell,朱侃如譯,2020年,《千面英雄》,(臺北:漫遊者文化事業)。
Mieke Bal,譚君強譯,2005年,《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北京:中國社會學科出版社)。
Peter Szondi,王建譯,2009年,《現代戲劇理論(1880-1950)》,(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Seymour Chatman,徐強譯,2013年,《故事與話語:小說和電影的敘事結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二)中文專書,依編著者姓名首字筆畫順序排列,同姓者依書籍名稱首字筆畫順序排列。
王昭華、詹傑,2010年,《2011台灣文學獎創作類得獎作品集》,(臺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王振寰、瞿海源,2009年,《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
王雅各,1999年,《臺灣男同志平權運動史》(臺北:開心陽光出版有限公司)。
何一梵,2018年,《劇場敘事學:劇本分析的七個命題》,(臺北:揚智文化)。
李功勤,2009年,《艱困與榮光——臺灣政治發展史論》,(臺北:幼獅文化)。
林鶴宜,2015年,《臺灣戲劇史(增修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柯慶明,1999年,《臺灣現代文學的視野》,(臺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行健、方梓勳,2010年,《論戲劇》(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袁可嘉,2003年,《歐美現代派文學概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芳明,2009年,《謝雪紅評傳》,(臺北:麥田出版)。
郭靜晃、黃明發,2013年,《發展心理學》,(臺北:揚智文化)。
陸愛玲,2000年,《天馬行空——編導天地》,(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曾秋美,1998年,《台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文成,2008年,《關不住的繆思——台灣監獄文學縱橫論》,(臺北:秀威資訊)。
楊翠,1993年,《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臺北:時報文化)。
劉亞亮,2020年,《後殖民與日治記憶: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鄭景雯、中央社「文化+」,2022年,〈以一顆堅強的心走在鋼索上 專訪編劇何昕明〉,《做戲的人:新台劇 在路上》,(臺北:印刻文學)。
龍迪勇,2014年,《空間敘事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鍾明德,2018年,《台灣小劇場運動史: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臺北:書林出版)。
魏飴,1999年,《戲劇鑑賞入門》,(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顧玉玲,2008年,《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臺北:印刻文學)。
顧燕翎,1996年,《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三、學位論文
依編著者姓名首字筆畫順序排列,同姓者依論文名稱首字筆畫順序排列。
王美滿,2014年,〈臺日國際結婚的研究〉,長榮大學應用日語學系碩士論文。
呂建男,2019年,〈論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的三部跨文化作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碩士畢業論文。
許光武,2006年,〈帝國之眼:日本殖民者與它的「他者」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信行,2014年,〈日治時期臺灣知識分子國族認同之轉折—以林獻堂、葉榮鐘、陳逢源三人為例〉,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畢業論文。
彭子芸,2014年,〈演繹「她」的歷史──臺灣戲劇劇本中的謝雪紅〉,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畢業論文。
張珩,2010年,〈台灣同志劇場研究2000–2009年〉,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與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瑩芝,2000年,〈九〇年代台北同志戲劇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期刊文章
依編著者姓名首字筆畫順序排列,同姓者依文章名稱首字筆畫順序排列。
王宏仁,〈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1期,2001年3月1日,頁99-127。
王麗容,〈臺灣外籍看護工的身心處境與社會政策的意涵〉,《遠東白皮書5長照需求下的外籍看護勞動權益》,2018年4月,頁12-35。
汪俊彥,〈臺灣戲劇編劇教育概況〉,《文訊—舞台上的本事:劇作文學》,225期,2004年,頁53-57。
李猛,〈社會的缺席或者社會學的危機〉,《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第66期,2001年8月,頁135-142。
阮曉眉,〈功能分化社會的涵括與排除機制:以台灣「外籍新娘」為例〉,《社會分析》,4期,2012年,頁1-43。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3卷2期(2005年6月),頁122-136。
范銘如,〈後鄉土小說初探〉,《臺灣文學學報》,第十一期,2007年,頁21-49。
洪信惠,〈在一個家中看見潮汐般的島嶼人物故事,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微塵.望鄉》〉,《PAR表演藝術》雜誌298期,2017年10月號,頁32-33。
徐美苓、陳瑞芸、張皓傑、賴奕帆、林佳韻,2006,〈愛滋新聞閱讀與對感染者與病患的態度:以針對年輕族群的訊息設計實驗為例〉,《新聞學研究》,第八十七期,2006年,頁8-12。
陳奕樺,〈一位華人長子宿命的傳承與轉化〉,《耕莘學報》,第七期,2009年,頁117-130。
陳淑敏、林振春,〈主流群體眼中的他者:台灣社區民眾與外籍配偶互動經驗知覺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25期,2009年,頁287-307。
黃俐婷,〈家庭支持的結構與功能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05期,2004年,頁367-380。
彭仁郁,〈政治暴力創傷與轉型正義:療癒是否可能?〉,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演講稿,2020年。
簡立人,〈現代戲劇的光影語彙—燈光營造戲劇美學的設計思考〉,《香港戲劇學刊》卷二,2005年,頁117-130。
龔宜君,〈從屬的越南新娘與臺越仲介婚姻〉,《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八十二期,2011年,頁85-122。

五、電子資源
依首字筆畫順序排列。
Podcast訪問,感官一條通,《勸世三姐妹》,擷取日期:2022年8月9日,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0HVPawhQZ06TkxPJR6gHeA
Podcast訪問,編輯事務所,《逆旅:一個關於謝雪紅的單人旅行》,擷取時間:2022年1月28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U_XwPUC79s
Podcast訪問,編輯事務所,想像中的恐懼,擷取時間:2021年12月10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3UVxxsXg2A
于善祿,〈臺灣「劇藏史」芻議〉,擷取日期:2022年8月4日,https://archive.ncafroc.org.tw/moderndrama/paper?id=4028880e74302fc9017432bb94e20004
于善祿,〈編織家庭變奏曲的魔法師──詹傑〉,擷取日期:2021年12月12日,https://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post/1330891343。
文化部新聞,《閱讀時光》影像重現經典小說,擷取日期:2021年12月12日,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8157.html
公視,刺蝟男孩之刺蝟故事,擷取日期:2021年12月28日,http://www.pts.org.tw/boyscanfly/page.html
《白色說書人》演後座談(2017年10月14日),擷取日期:2022年3月10日,https://www.facebook.com/watch/live/?ref=watch_permalink&v=10155883196824656
吳政翰(專案評論人),多塊而繁複的拼裝雜圖《拼裝家族》,擷取日期:2021年12月19日,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20179
李筱峰〈二二八事件〉,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擷取日期:2022年1月28日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14153633/http://www.twcenter.org.tw/thematic_series/history_class/tw_window/e02_20010228
林立雄,大寓言時代《白色說書人》,擷取日期:2022年1月12日,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26378
連子彬,「歧視三明治」:當明目張膽的歧視成為台灣日常,擷取日期:2022年2月25日,https://voicettank.org/single-post/2019/09/21/092102/
財團法人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節目介紹,擷取日期:2022年1月12日,https://www.imageandimagine.org.tw/production/a_suitcase_of_memories
財團法人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演出預告片,擷取日期:2022年7月12日,https://fb.watch/ecDEeACqri/
黃馨儀〈駐足在情感連結《微塵・望鄉》〉,擷取日期:2022年3月25日,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26739
葉根泉,〈被稀釋淡化到無色無味的《愛滋味》〉,擷取日期:2022年1月20日,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18745
詹傑,MOT╱TIMES線上誌,擷取日期:2021年12月12日,http://www.mottimes.com/cht/author_detail.php?type=2&serial=5
詹傑《逆旅》得獎感言,2011年臺灣文學獎,擷取日期:2022年8月9日,https://award.nmtl.gov.tw/information?uid=4&pid=823
詹傑,摩登尪仔─無獨有偶情報網,擷取日期:2021年12月12日,http://puppetdouble.blogspot.tw/2013/03/blog-post_19.html
楊芷菡,〈沒有靈感的時候 把自己捏成一塊海綿|詹傑X林孟寰 編劇之路彷如修行〉,擷取日期:2022年7月20日,https://media.huashan1914.com/w/huashan1914/creative_19110818190754927
臺灣心理諮詢諮商網——心理教學園地教學網,擷取日期:2022年3月20日,http://www.heart.net.tw/mind/defense.shtml
劉達寬,〈缺口用多元填補——藍適齊談台灣歷史記憶的獨特性〉,擷取日期:2022年8月4日,http://culturezine.ccstw.nccu.edu.tw/interview/916/
鍾喬,在日常風暴的白色漩渦中《白色說書人》,擷取日期:2022年7月27日,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55169
蘇恆毅〈記憶的開箱《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擷取日期:2022年3月15日,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3425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591201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1201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侯雲舒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Hou, Yun-Shu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瑋庭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ang, Wei-T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張瑋庭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ang, Wei-T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2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Jan-2023 15:18:41 (UTC+8)-
dc.date.available 5-Jan-2023 15:18:4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Jan-2023 15:18:4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591201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289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591201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自16 世紀開始,臺灣島上的人們即在不同政權交替下生活——荷蘭政權、西班牙政權、鄭氏政權、清朝政權、日本政權、國民政府、直自總統民選後,今日島上出現眾多移工所形成的多元文化。這樣的環境與社會面貌直自今日都影響著臺灣人在身分認同上的矛盾、混淆與衝突,不斷變動重構的社會組成,形成關係的不斷 變化,而其中也產生了支配與壓迫。
文學家透過新詩、散文、小說等寫下了各個時代中小人物們的心聲,而戲劇同
樣也可以反映社會面貌、可以反映現實,甚至更能引起大家共鳴,反思生活與社會問題。這其中新生代即為致力於此的創作者之一,劇作家運用角色成長,描寫出臺灣人的心境,讓我們感受到社會及臺灣人自我認同的困境。
詹傑創作力旺盛,作品橫跨舞臺劇及影視媒體,目前詹傑已有二十部劇場作品問世,包含自己創作、改編他人作品、舞蹈表演、音樂劇、影像科技、遊走式導覽劇場等。本研究集中於詹傑的舞臺劇形式作品為主,其所涉及之社會議題頗為多元, 但其中以「壓迫與自我追尋」為作品核心者佔有五部,本論文擬就針對此五部舞臺劇作品為討論對象,探究「壓迫與自我追尋」於其作品中的呈現方式與敘事策略。
在《逆旅》、《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以下簡稱時光の手箱)》、《微塵望 鄉》、《白色說書人》、《愛滋味》五部劇中的敘述設定皆以新生代(21 世紀、子女輩) 角色回過頭來再現、重述上一代的臺灣場景或歷史記憶,以自我的記憶建構家族歷 史,並發出「我是誰」的疑問,企圖在時代的洪流中找尋自我認同。這五部劇中的角色就如同臺灣自日治、反共戒嚴時期至今新住民家庭中各個環境的人民,在歷史的洪流中對自我認同產生矛盾、混淆,甚至反抗原生家庭及文化。
透過這些衝突,可讓我們看到角色在大環境下的掙扎,即一般人民、小人物所
面臨的不同難題、不同應對方式及其心境上的轉變;也可讓我們看到外在的這些特殊時代背景,如何影響著人們的內在矛盾混淆,看到這個屬於臺灣人獨特時代背景下的心境成長。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續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一、研究問題與研究範圍 1
二、劇本作為一種敘事文本的重要性 4
三、劇作家詹傑及其劇作創作概述 6
四、詹傑劇本反映的角色自我與社會意義 10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2
第三節 文獻回顧 16

第二章 題材擷取與敘述手法 20
第一節 敘事題材的擷取 20
一、歷史——政治與時代 21
二、性別——LGBT 的認同與掙扎 25
三、族群——新住民的家鄉與他鄉 30
四、父權——女性的主體泯滅 33
第二節 敘事策略的不同操作 40
一、單一角色的自我呈顯:愛滋味 41
二、雙線詮釋:白色說書人、時光の手箱、微塵望鄉 42
三、複線交織的單人敘事:逆旅 46
第三節 時間與空間的建構與調度 47
一、空間——魔幻空間與多層次交錯 49
二、時間——非寫實的時序設置 55

第三章 角色與物件的指涉與意涵 63
第一節 壓迫與被壓迫——劇中角色的共同處境 64
一、角色的設定——被壓迫者的特徵與處境 64
二、衝突與壓抑——時代和環境的不得已 78
第二節 角色的深部挖掘策略 86
一、權力的攫取與犧牲——解構壓迫與被壓迫的二元對立 86
二、安排重要他者——突破困境的助力 90
三、「她」之書寫——女性情感的關涉與鋪陳 95
第三節 物件與象徵的運用 100
一、偶的介入 100
二、光與影—意念和氛圍營造 107
三、物件與空間 111

第四章 角色自我座標追尋的設定 122
第一節 自省——定位角色的自我認同 123
一、「我」的揭露:白色說書人 123
二、國族認同:時光の手箱 126
三、「我」之奧義:逆旅 133
第二節 人我關係——探討角色的心之安頓 144
一、家在何方:微塵望鄉 144
二、愛的尋索:愛滋味 151
第三節 從依附到追尋成長 158
一、缺席的召喚考驗 158
二、追尋角色與寫實人生的共通點 159
三、解決創傷根源並重新定位自我 160

第五章 結論 164
第一節 章節摘要 164
第二節 研究成果 165
一、詹傑的創作特色 165
二、從壓迫到自我追尋 172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展望 176

參考文獻 178
附錄一:詹傑訪談紀錄 184
附錄二:詹傑劇本授權保密同意書 211
zh_TW
dc.format.extent 307245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1201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詹俊傑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詹傑舞台劇本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壓迫與自我追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寫實主義zh_TW
dc.title (題名) 詹傑舞臺劇本敘事研究:以《逆旅》等五部劇作為討論對象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Research on Zhan Jie`s Theatre: According to ``Self Re-Quests",as the analytic target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劇本
依編著者姓名首字筆畫順序排列,同姓者依劇本名稱首字筆畫順序排列。
詹傑,2021年7月,《白色說書人與微塵望鄉》,(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詹傑,2021年6月,《逆旅:一個關於謝雪紅的單人旅行》,(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詹傑本人給予、尚未出版的劇本,《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
詹傑,2021年5月,《愛滋味》,(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二、專書
(一)英文專書,依編者姓名字母順序排列。
Augusto Boal,賴淑雅譯,2000年,《被壓迫者劇場》,(台北:揚智文化)。
Bakhtin M.M.,2009年,《巴赫金全及第三卷:小說的時間形式和時空體形式》,(河北:河北出版社)。
Christopher Balme,耿一偉譯,2010年,《劍橋劇場研究入門》,(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Christopher Vogler,蔡鵑如譯,2013年,《作家之路》,(臺北:商周出版)。
David Herman,馬海良譯,2002年,《新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Émile Durkheim,渠東譯,2006年,《社會分工論》,(臺北:左岸文化)。
Frank Joseph,秦林芳編譯,1991年,《現代小說中的空間形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Gérard Genette,王文融譯,1990年,《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John Bowlby,汪智豔、王婷婷譯,2020年,《依戀理論三部曲1:依附》,(臺北:小樹文化)。
Joseph Campbell,朱侃如譯,2020年,《千面英雄》,(臺北:漫遊者文化事業)。
Mieke Bal,譚君強譯,2005年,《敘事學:敘事理論導論》,(北京:中國社會學科出版社)。
Peter Szondi,王建譯,2009年,《現代戲劇理論(1880-1950)》,(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Seymour Chatman,徐強譯,2013年,《故事與話語:小說和電影的敘事結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二)中文專書,依編著者姓名首字筆畫順序排列,同姓者依書籍名稱首字筆畫順序排列。
王昭華、詹傑,2010年,《2011台灣文學獎創作類得獎作品集》,(臺南:國立台灣文學館)。
王振寰、瞿海源,2009年,《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
王雅各,1999年,《臺灣男同志平權運動史》(臺北:開心陽光出版有限公司)。
何一梵,2018年,《劇場敘事學:劇本分析的七個命題》,(臺北:揚智文化)。
李功勤,2009年,《艱困與榮光——臺灣政治發展史論》,(臺北:幼獅文化)。
林鶴宜,2015年,《臺灣戲劇史(增修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柯慶明,1999年,《臺灣現代文學的視野》,(臺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行健、方梓勳,2010年,《論戲劇》(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袁可嘉,2003年,《歐美現代派文學概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芳明,2009年,《謝雪紅評傳》,(臺北:麥田出版)。
郭靜晃、黃明發,2013年,《發展心理學》,(臺北:揚智文化)。
陸愛玲,2000年,《天馬行空——編導天地》,(臺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曾秋美,1998年,《台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文成,2008年,《關不住的繆思——台灣監獄文學縱橫論》,(臺北:秀威資訊)。
楊翠,1993年,《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臺北:時報文化)。
劉亞亮,2020年,《後殖民與日治記憶:二十一世紀台灣小說》,(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鄭景雯、中央社「文化+」,2022年,〈以一顆堅強的心走在鋼索上 專訪編劇何昕明〉,《做戲的人:新台劇 在路上》,(臺北:印刻文學)。
龍迪勇,2014年,《空間敘事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鍾明德,2018年,《台灣小劇場運動史: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臺北:書林出版)。
魏飴,1999年,《戲劇鑑賞入門》,(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顧玉玲,2008年,《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臺北:印刻文學)。
顧燕翎,1996年,《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三、學位論文
依編著者姓名首字筆畫順序排列,同姓者依論文名稱首字筆畫順序排列。
王美滿,2014年,〈臺日國際結婚的研究〉,長榮大學應用日語學系碩士論文。
呂建男,2019年,〈論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的三部跨文化作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碩士畢業論文。
許光武,2006年,〈帝國之眼:日本殖民者與它的「他者」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信行,2014年,〈日治時期臺灣知識分子國族認同之轉折—以林獻堂、葉榮鐘、陳逢源三人為例〉,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畢業論文。
彭子芸,2014年,〈演繹「她」的歷史──臺灣戲劇劇本中的謝雪紅〉,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碩士畢業論文。
張珩,2010年,〈台灣同志劇場研究2000–2009年〉,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與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瑩芝,2000年,〈九〇年代台北同志戲劇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期刊文章
依編著者姓名首字筆畫順序排列,同姓者依文章名稱首字筆畫順序排列。
王宏仁,〈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1期,2001年3月1日,頁99-127。
王麗容,〈臺灣外籍看護工的身心處境與社會政策的意涵〉,《遠東白皮書5長照需求下的外籍看護勞動權益》,2018年4月,頁12-35。
汪俊彥,〈臺灣戲劇編劇教育概況〉,《文訊—舞台上的本事:劇作文學》,225期,2004年,頁53-57。
李猛,〈社會的缺席或者社會學的危機〉,《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總第66期,2001年8月,頁135-142。
阮曉眉,〈功能分化社會的涵括與排除機制:以台灣「外籍新娘」為例〉,《社會分析》,4期,2012年,頁1-43。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3卷2期(2005年6月),頁122-136。
范銘如,〈後鄉土小說初探〉,《臺灣文學學報》,第十一期,2007年,頁21-49。
洪信惠,〈在一個家中看見潮汐般的島嶼人物故事,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微塵.望鄉》〉,《PAR表演藝術》雜誌298期,2017年10月號,頁32-33。
徐美苓、陳瑞芸、張皓傑、賴奕帆、林佳韻,2006,〈愛滋新聞閱讀與對感染者與病患的態度:以針對年輕族群的訊息設計實驗為例〉,《新聞學研究》,第八十七期,2006年,頁8-12。
陳奕樺,〈一位華人長子宿命的傳承與轉化〉,《耕莘學報》,第七期,2009年,頁117-130。
陳淑敏、林振春,〈主流群體眼中的他者:台灣社區民眾與外籍配偶互動經驗知覺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25期,2009年,頁287-307。
黃俐婷,〈家庭支持的結構與功能分析〉,《社區發展季刊》,105期,2004年,頁367-380。
彭仁郁,〈政治暴力創傷與轉型正義:療癒是否可能?〉,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演講稿,2020年。
簡立人,〈現代戲劇的光影語彙—燈光營造戲劇美學的設計思考〉,《香港戲劇學刊》卷二,2005年,頁117-130。
龔宜君,〈從屬的越南新娘與臺越仲介婚姻〉,《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八十二期,2011年,頁85-122。

五、電子資源
依首字筆畫順序排列。
Podcast訪問,感官一條通,《勸世三姐妹》,擷取日期:2022年8月9日,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0HVPawhQZ06TkxPJR6gHeA
Podcast訪問,編輯事務所,《逆旅:一個關於謝雪紅的單人旅行》,擷取時間:2022年1月28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U_XwPUC79s
Podcast訪問,編輯事務所,想像中的恐懼,擷取時間:2021年12月10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3UVxxsXg2A
于善祿,〈臺灣「劇藏史」芻議〉,擷取日期:2022年8月4日,https://archive.ncafroc.org.tw/moderndrama/paper?id=4028880e74302fc9017432bb94e20004
于善祿,〈編織家庭變奏曲的魔法師──詹傑〉,擷取日期:2021年12月12日,https://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post/1330891343。
文化部新聞,《閱讀時光》影像重現經典小說,擷取日期:2021年12月12日,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8157.html
公視,刺蝟男孩之刺蝟故事,擷取日期:2021年12月28日,http://www.pts.org.tw/boyscanfly/page.html
《白色說書人》演後座談(2017年10月14日),擷取日期:2022年3月10日,https://www.facebook.com/watch/live/?ref=watch_permalink&v=10155883196824656
吳政翰(專案評論人),多塊而繁複的拼裝雜圖《拼裝家族》,擷取日期:2021年12月19日,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20179
李筱峰〈二二八事件〉,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擷取日期:2022年1月28日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414153633/http://www.twcenter.org.tw/thematic_series/history_class/tw_window/e02_20010228
林立雄,大寓言時代《白色說書人》,擷取日期:2022年1月12日,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26378
連子彬,「歧視三明治」:當明目張膽的歧視成為台灣日常,擷取日期:2022年2月25日,https://voicettank.org/single-post/2019/09/21/092102/
財團法人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節目介紹,擷取日期:2022年1月12日,https://www.imageandimagine.org.tw/production/a_suitcase_of_memories
財團法人影想文化藝術基金會:《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演出預告片,擷取日期:2022年7月12日,https://fb.watch/ecDEeACqri/
黃馨儀〈駐足在情感連結《微塵・望鄉》〉,擷取日期:2022年3月25日,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26739
葉根泉,〈被稀釋淡化到無色無味的《愛滋味》〉,擷取日期:2022年1月20日,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18745
詹傑,MOT╱TIMES線上誌,擷取日期:2021年12月12日,http://www.mottimes.com/cht/author_detail.php?type=2&serial=5
詹傑《逆旅》得獎感言,2011年臺灣文學獎,擷取日期:2022年8月9日,https://award.nmtl.gov.tw/information?uid=4&pid=823
詹傑,摩登尪仔─無獨有偶情報網,擷取日期:2021年12月12日,http://puppetdouble.blogspot.tw/2013/03/blog-post_19.html
楊芷菡,〈沒有靈感的時候 把自己捏成一塊海綿|詹傑X林孟寰 編劇之路彷如修行〉,擷取日期:2022年7月20日,https://media.huashan1914.com/w/huashan1914/creative_19110818190754927
臺灣心理諮詢諮商網——心理教學園地教學網,擷取日期:2022年3月20日,http://www.heart.net.tw/mind/defense.shtml
劉達寬,〈缺口用多元填補——藍適齊談台灣歷史記憶的獨特性〉,擷取日期:2022年8月4日,http://culturezine.ccstw.nccu.edu.tw/interview/916/
鍾喬,在日常風暴的白色漩渦中《白色說書人》,擷取日期:2022年7月27日,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55169
蘇恆毅〈記憶的開箱《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擷取日期:2022年3月15日,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34255
zh_TW
dc.identifier.doi (DOI) 10.6814/NCCU202201770en_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