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孫陵的愛國思想及其文學實踐
Sun-Líng`s patriotism and his literary-practice
作者 李佳陵
Lee, Chia-Ling
貢獻者 張堂錡
李佳陵
Lee, Chia-Ling
關鍵詞 孫陵
愛國思想
三十年代作家
反共
抗日
日期 2022
上傳時間 8-Feb-2023 15:13:40 (UTC+8)
摘要   孫陵,本名孫鍾琦,是1930年代作家。孫陵1948年來台,1983年在台離世,具有鮮明的愛國精神,創作多部愛國著作。來台之前,孫陵已是享譽文壇的知名作家。
  回顧中國現代文學史,孫陵以報告文學、刊物主編及作家身分留下痕跡。但在台灣文學史中,孫陵只剩官方性質刊物主編的身分。此外,綜觀整個學術界,對孫陵研究並不多,現有的研究多聚焦於抗戰時期的成就,或以其單一著作為主。台灣學術界更只有一篇碩士論文,是以孫陵生平及其著作為研究主題。
  本論文以心理學、文學社會學的研究理論為基礎,以不過度詮釋作品為原則,耙梳孫陵的一生及其創作。透過前人學者較少使用或尚未使用之孫陵著作、同時代之報刊,以及當時與孫陵互動的文壇作家之著作,了解孫陵愛國思想的建立過程,明白孫陵的愛國思想在不同時期的樣貌及其展現方式。進而幫助我們理解孫陵愛國思想之核心,並找尋孫陵未能成為著名反共作家、晚年淡出文壇的原因。
  本論文除緒論、結論,分為三章依序探討。「愛國思想在抗日的實踐」一章主要可分為在東北時期以及離開東北後兩大部分,探討孫陵從《大同俱樂部》到擔任《大同報》副刊主編,以及離開東北後,進入戰區工作、創辦刊物、文學學校,直到加入國民黨,前往台灣的生平經歷及其創作,藉此分析孫陵的愛國思想與貢獻。「愛國思想在反共的實踐」一章主要探討孫陵如何建立反共立場,以及孫陵來台之後的反共工作,包含擔任《民族報》副刊主編時的筆戰、創辦《火炬》及各式著作,藉此了解孫陵的愛國思想如何展現在反共立場上,並判斷孫陵的愛國思想是否有改變。「愛國思想的受挫與轉變」一章分析並論述孫陵來台之後受到的種種挫折,透過孫陵個人的著作、與友人來往的書信等,了解孫陵的經歷與當時社會環境的變化,進而理解孫陵愛國思想的轉變,以及孫陵「自我冷凍」淡出文壇的原因。
參考文獻 一、孫陵著作(按出版時間序)
孫陵著:《突圍記》,桂林:創作出版社,1940年。
孫陵著:《紅豆的故事》,重慶:烽火社,1940年。
孫陵著:《從東北來》,桂林:前線出版社,1940年。
孫陵著:《大風雪》,上海:萬葉出版社,1947年。
孫陵著:《論反共精神戰線》,台北:火炬出版社,1951年。
孫陵著:《論反共精神戰線》,台北:火炬出版社,1954年。
孫陵著:《文壇交遊錄》,高雄:大業書店,1955年。
孫陵著:《大風雪》,自費出版,1965年。
孫陵著:《杜甫思想研究》,台北 : 智燕出版社,1974年。
孫陵著:《大風雪》,台北 : 智燕出版社,1973年。
孫陵著:《莽原》,台北 : 智燕出版社,1973年。
孫陵著:《孫陵自選集:短篇小說》,台北智燕出版社,1974年。
孫陵著:《浮世小品》,台北 : 正中書局公司,1978年。
孫陵著:《覺醒的人》,《中國文學現代創作叢刊》第3冊,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孫陵著:《我熟識的三十年代作家》,《中國文學現代創作叢刊》第7冊,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孫陵著:《女詩人》,《中國文學現代創作叢刊》第9冊,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孫陵著:《孫陵詩集》,孫王薇自行出版,1984。
孫陵著:《邊聲》,台北:智燕出版社,1987年。

二、專書(按作者姓氏筆劃序)
丁守和、馬勇主編:《抗戰時期期刊介紹》,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中國文藝協會編:《文協十年》,台北:中國文藝協會,1960年。
文天行著:《國統區抗戰文藝運動大事紀》,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
王集叢著:《王集叢自選集》,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78年。
王慶麟著:《青年筆陣──青年的文藝活動》,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83年。
文訊雜誌社編:《光復後台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台北:文建會,1995年。
王鼎鈞著:《文學江湖》,台北:爾雅出版社,2009年。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編印:《查禁圖書目錄》,台灣警備總司令部,1966年。
司馬長風著:《中國新文學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年。
古遠清著:《台灣查禁文藝書刊史》,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21年。
朱介凡著:《大陸文藝世界懷思》,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吳福輝著:《插圖本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呂芳上著:《民國史論》下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
李瑞騰編:《抗戰文學概說》,台北:文訊月刊出版社,1987年。
李敖著:《鈔票‧肚皮‧尿》,《李敖千秋評論叢書26》,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3年。
李敖著:《舊仇‧新恨‧說》,《李敖千秋評論叢書61》,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3年。
何金蘭著:《文學社會學理論評析:兼論在中國文學上的實踐》,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年。
周錦著:《中國新文學史》,台北:長歌出版社,1976年。
周錦著:《中國新文學簡史》,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周恩來著:《周恩來書信選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
林淇瀁著:《書寫與拼圖:台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
侯吉諒總編:《郭沫若》,《中國新文學大師名作賞析》第9冊,台北:海風出版社,1994年。
侯玉波編著:《社會心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俞元桂主編:《中國現代散文史》,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5年。
俞元桂主編:《中國現代散文史》,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年
段從學著:《文協與抗戰時期文藝運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唐沅著:《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目錄彙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
夏志清著:《新文學的傳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79年。
桂林市文化研究中心主編:《桂林抗戰文化研究文集(三)》,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
郭沫若著:《歸去來》,《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3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
郭沫若著:《洪波曲》,《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
張春寧著:《中國報告文學史稿》,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年。
章紹嗣著:《血火中的文化脊梁——抗戰作家在武漢》,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
逢增玉著:《黑土地文化與東北作家群》,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陳芳明著:《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11年。
陳紀瀅著:《三十年代作家直接印象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陳紀瀅著:《文藝運動二十五年》,台北:重光出版社,1978年。
陳康芬著:《斷裂與生成─台灣五○年代反共/戰鬥文藝》,台南:台灣文學館,2012年。
葛浩文著:《弄斧集》,台北:學英文化,1984年。
欽鴻著:《文壇話舊》,上海:遠東出版社,2008年。
舒蘭著:《抗戰時期的新詩作家和作品》,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賈振勇著:《郭沫若:士與仕的長長背影》,台北:要有光出版社,2014年。
楊義著:《中國現代小說史》(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5月。
楊馥菱、徐國能、陳正芳合著:《台灣小說》,台北:空中大學,2003年。
葉石濤著:《台灣文學入門——台灣文學五十七問》,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年。
劉心皇著:《抗戰時期的文學》,台北:國立編譯館,1996年。
劉心皇著:《抗戰時期淪陷區文學史》,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劉心皇著:《抗戰時期淪陷區地下文學》,台北:正中書局公司,1985年。
劉勇、李怡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編年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6年。
謝霜天著:《心畫》,台北:智燕出版社,1974年。
謝霜天著:《無聲之聲》,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藍海著:《大陸抗戰文藝史》,濟南:山東文藝,1984年。
魏華齡、李建平著:《抗戰時期文化名人在桂林》,桂林:灕江出版社,2000年。
蘇雪林等著:《抗戰時期文學回憶錄》,台北:文訊月刊出版社,1987年。

三、譯著(按作者名字字母序)
〔德〕Alphons Silbermann著,魏育清、于汛譯:《文學社會學引論》,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88年。
〔美〕John Beebe M.D.著,魯宓譯:《品德深度心理學》,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美〕Duane P.Schultz、〔美〕Sydney Ellen Schultz著,危芷芬譯:《人格心理學》,台北: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公司,2014年。
〔美〕Elliot Aronson、〔美〕Tim Wilson、〔美〕Robin Akert著,李茂興、余伯泉譯:《社會心理學概論》,台北:雙葉書廊公司,2011年。
〔美〕Elliot Aronson著,單德興譯:《知識分子論》,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
〔德〕Lucien Goldmann著,段毅、牛宏寶譯:《文學社會學方法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年。
〔法〕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0年。
〔美〕Saul Kassin、〔美〕Steven Fein、〔美〕Hazel Rose Markus著,洪光遠、程淑華、王郁茗譯:《社會心理學》,台北: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公司,2012年。

四、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序)
尹雪曼著:〈談近三十年來的國民黨文藝運動〉,《新文藝》(第319期),頁149-155。
丘立才著:〈抗日時期的孫陵〉,《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7年第1期),頁252-260轉251。
丘立才著:〈抗戰時期的孫陵〉,收於《邊聲》(台北:智燕出版社,1987年),頁157-195。
古遠清著:〈台灣當年是怎樣查禁文學書刊的〉,《炎黃春秋》(2015年第07期),頁64-68。
古遠清著:〈孫陵的後半生〉,《魯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12期),頁87-93。
李建平著:〈「桂林文化城」期刊簡介(下)〉,《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第2期),頁112-119。
李僉著:〈我們需要一個文藝政策嗎?〉,《自由中國》(第11卷第8期,1954年10月16日),頁242-245。
李萱華著:〈郭沫若與盧子英〉,《樂山師專學報》(1986年1期),頁36-39。
林強著:〈換一副筆墨寫東北——孫陵《大風雪》解讀〉,《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1年第4期),頁22-25。
邱丹著:〈孫陵不在的「存在」〉,《鴨綠江》(上半月版)(2014年第12期),頁102-108。
姜穆著:〈孫陵先生有資格狂〉,《中華文藝》(第26卷第1期,1983年9月),頁102-108。
馬翊航著:〈留(不)住一切親愛的——孫陵的故事〉,《文訊》(第396期,2018年10月),頁46-53。
張中良著:〈孫陵與《突圍記》〉,《抗戰文化研究》(2016年第0期),頁118-125。
陳明成著:〈反攻與反共:關鍵年代的關鍵年份--台灣文壇「一九五六」的再考察〉,《文學與社會學術研討會:2004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4年)。
陳穎著:〈台灣東北籍作家抗日小說創作概觀〉,《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6期),頁140-145。
梁宗之著:〈論小說的戰鬥性〉,《文藝創作》(第25期,1953年5月),頁27-30。
廖久明著:〈一部聲稱「寫來真切平實」的回憶錄——孫陵著《我熟識的三十年代作家.郭沫若》3件史實考〉,《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頁77-85。
劉恆興著:〈大道之行也——「滿洲國」 大同時期王道思想及文化論述(1932-1934)〉,《漢學研究》(2012年09月,第30卷3期),頁297-329。
劉恆興著:〈超越意識與新京文壇——以大同報副刊為中心的考察〉,收於《東亞文學場:台灣、朝鮮、滿洲的殖民主義與文化交涉》(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2018年),頁157-186。
劉笛著:〈孫陵的抗戰小說《大風雪》之主題分析〉,《群文天地》(2013年第1期),頁165-166。
蔣蕾著:〈被遺忘的抵抗文學副刊《大同俱樂部》〉,《華夏文化論壇》(2009年第00期),頁220-226。
蔣蕾著:〈東北淪陷區中文報紙:文化身份與政治身份的分裂——對偽滿《大同報》副刊判離現象的考察〉,《社會科學戰線》(2010年第01期),頁185-190。
蔡盛琦著:〈1950年圖書查禁之研究〉,《國史館期刊》(2010年12月,第26期),頁75-130。
龔濟民著:〈關于郭沫若生平事跡的幾點質疑〉,《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04期),頁80-84。

五、報刊文章(按作者姓氏筆劃序)
本社訊:〈自由中國各界推行文化清潔運動厲行撲滅三害宣言〉,《中央日報》,1954年8月9日第3版。
軍聞社訊:〈寫協開會決定 建立戰鬥文藝〉,《中央日報》1954年11月24日第4版。
本報訊:〈戰鬥文藝的創成〉,《中央日報》1954年12月27日第2版。
本報訊:〈文協昨開大會決定展開戰鬥文藝運動 中央第四組勉提高文化水準〉,《中央日報》1955年2月12日第4版。
老殘著:〈老殘札記〉,《掃蕩周刊》(第177期,1983年6月12日),頁28-29。
周錦著:〈孫陵的戰鬥精神〉,《文訊》(第2期,1983年8月),頁35-52。
陳紀瀅著:〈記孫陵(上):三十年代作家直接印象記十二〉,《傳記文學》(第42卷第5期,總第252期,1983年5月),頁71-76。
陳紀瀅著:〈記孫陵(中):三十年代作家直接印象記十二〉,《傳記文學》(第42卷第6期,總第253期,1983年6月),頁91-98。
陳紀瀅著:〈記孫陵(下):三十年代作家直接印象記十二〉,《傳記文學》(第43卷第1期,總第254期,1983年7月),頁61-65。
陳紀瀅著:〈悼孫陵兄〉,《傳記文學》(第43卷第1期,總第254期,1983年7月),頁66。
梁岸著:〈孫陵在酒與嘆息中度過晚年〉,《新黨雜誌雙週刊》(第69期,1998年),頁37-39。
葛浩文著:〈評介孫陵「覺醒的人」〉,《文訊》(第2期,1983年8月),頁35-56。
葛浩文著:〈光明裏的黑暗:評孫陵的長春通訊 〈邊聲〉〉,《文訊》(第30期,1987年6月),頁129-140。
葛浩文著:〈光明裏的黑暗〉,《邊聲》(台北:智燕出版社,1987年),頁197-222。

六、學位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序)
李雙艷著:《「無恥與嚴肅」並存與對立下的人性之思》,四川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胡芳琪著:《一九五○年代台灣反共文藝論述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楊淳卉著:《《新文藝》研究(1962-1983)》,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蔡其昌著:《戰後(1945-1959)台灣文學發展與國家角色》,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學位論文,1996年。
陳盈如著:《戰鬥到農村去?──1950年代的台灣農村小說》,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陳幼唐著:《學術三民主義及其制度化:以中央研究院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項永慧著:《遷台「東北」作家孫陵及其作品研究》,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劉良億著:《抗戰時期的孫陵研究》, 廣西師范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蔡明諺著:《一九五○年代台灣現代詩的淵源與發展》,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蔣蕾著:《精神抵抗:東北淪陷區報紙文學副刊的政治身份與文化身份——以《大同報》為樣本的歷史考察》,吉林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

七、網路資料與資料庫
人民日報 (1946 – Present):https://www.oriprobe.com/peoplesdaily_tc.shtml
中正文教基金會:http://ccfd.org.tw/ccef001/index.php
中央日報全文影像資料庫:http://tbmc.nlpi.edu.tw:8080/cnnewsapp/start.htm
台灣文學期刊史資料庫:https://db.nmtl.gov.tw/Site4/s3/instruction
自由中國:https://hunteq.com/fchinanewc/fchinanew
全國報刊索引:https://www-cnbksy-com.autorpa.lib.nccu.edu.tw/
傳記文學:https://udpweb.squarespace.com/biography
國家檔案資訊網:https://aa.archives.gov.tw/Home/Index
國家圖書館:http://manu.ncl.edu.tw/nclmanuscripth/author/AQ/101304/auth_life.html
館藏政府出版品選輯:https://twinfo.ncl.edu.tw/sgp/
《查禁圖書目錄》:https://sgp.ncl.edu.tw/hypage.cgi?HYPAGE=search/detail.hpg&dtd_id=22&g=&sysid=00002800&sflag=1

八、特別單位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之孫中山紀念圖書館:
協助掃描復印《中國一周》報刊之部份資料如下列
第262期之頁12、第271期之頁22、第272期之頁22-23、第278期之頁23、
第285期之頁22-23、第286期之頁22-23、第287期之頁22-2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71510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5100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堂錡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佳陵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ee, Chia-L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李佳陵zh_TW
dc.creator (作者) Lee, Chia-L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2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8-Feb-2023 15:13:40 (UTC+8)-
dc.date.available 8-Feb-2023 15:13:4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8-Feb-2023 15:13:4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715100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332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715100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孫陵,本名孫鍾琦,是1930年代作家。孫陵1948年來台,1983年在台離世,具有鮮明的愛國精神,創作多部愛國著作。來台之前,孫陵已是享譽文壇的知名作家。
  回顧中國現代文學史,孫陵以報告文學、刊物主編及作家身分留下痕跡。但在台灣文學史中,孫陵只剩官方性質刊物主編的身分。此外,綜觀整個學術界,對孫陵研究並不多,現有的研究多聚焦於抗戰時期的成就,或以其單一著作為主。台灣學術界更只有一篇碩士論文,是以孫陵生平及其著作為研究主題。
  本論文以心理學、文學社會學的研究理論為基礎,以不過度詮釋作品為原則,耙梳孫陵的一生及其創作。透過前人學者較少使用或尚未使用之孫陵著作、同時代之報刊,以及當時與孫陵互動的文壇作家之著作,了解孫陵愛國思想的建立過程,明白孫陵的愛國思想在不同時期的樣貌及其展現方式。進而幫助我們理解孫陵愛國思想之核心,並找尋孫陵未能成為著名反共作家、晚年淡出文壇的原因。
  本論文除緒論、結論,分為三章依序探討。「愛國思想在抗日的實踐」一章主要可分為在東北時期以及離開東北後兩大部分,探討孫陵從《大同俱樂部》到擔任《大同報》副刊主編,以及離開東北後,進入戰區工作、創辦刊物、文學學校,直到加入國民黨,前往台灣的生平經歷及其創作,藉此分析孫陵的愛國思想與貢獻。「愛國思想在反共的實踐」一章主要探討孫陵如何建立反共立場,以及孫陵來台之後的反共工作,包含擔任《民族報》副刊主編時的筆戰、創辦《火炬》及各式著作,藉此了解孫陵的愛國思想如何展現在反共立場上,並判斷孫陵的愛國思想是否有改變。「愛國思想的受挫與轉變」一章分析並論述孫陵來台之後受到的種種挫折,透過孫陵個人的著作、與友人來往的書信等,了解孫陵的經歷與當時社會環境的變化,進而理解孫陵愛國思想的轉變,以及孫陵「自我冷凍」淡出文壇的原因。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9
第一節 孫陵生平簡介 9
第二節 研究動機 11
一、 個人經歷的催化 11
二、 學術價值的探討 11
三、 愛國思想的追索 12
第三節 文獻探討 13
一、 文學史著作 13
二、 期刊文章 22
三、 學位論文 25
第四節 研究方法 29
一、 心理學 30
二、 文學社會學 31

第二章 孫陵愛國思想在抗日的實踐 34
第一節 歷史背景:日本入侵 34
一、 明治維新到日俄戰爭 34
二、 青島戰役與濟南事件 34
三、 九一八事變到偽滿洲國 36
第二節 孫陵的文藝抗日 36
一、 文藝工作 36
二、 文學創作 46
第三節 渴望驅逐外敵的愛國思想 70

第三章 孫陵愛國思想在反共的實踐 72
第一節 歷史背景:反共文藝政策 72
一、 官方政策 72
二、 政策影響文藝界 76
第二節 孫陵的反共工作 79
一、 反共立場的建立 79
二、 來台後的反共工作 80
第三節 國家大於個人的愛國思想 112

第四章 孫陵愛國思想的受挫與轉變 113
第一節 文壇受挫 113
一、 來台後風光不再 113
二、 文協觀賞小電影事件與大風雪查禁事件 115
第二節 愛國思想的轉變 123
一、 李敖催生的反抗 123
二、 〈「大風雪」還要再查禁嗎?〉 125
三、 作品呈現的轉變 129

第三節 被迫回歸平淡的平靜與痛苦 152
一、 從東北抗日到回歸平淡 152
二、 晚年生活與病逝的相關文章 157

第五章 結論 164
第一節 孫陵的愛國思想 164
一、 愛國思想建立與轉變 164
二、 愛國思想的核心準則 166
第二節 孫陵的文壇定位 167
一、 在抗戰文學史上 167
二、 在反共文學史上 168

參考文獻 169
附錄:孫陵作品與發表資料初編 177
zh_TW
dc.format.extent 882380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5100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孫陵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愛國思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三十年代作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反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抗日zh_TW
dc.title (題名) 孫陵的愛國思想及其文學實踐zh_TW
dc.title (題名) Sun-Líng`s patriotism and his literary-practic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孫陵著作(按出版時間序)
孫陵著:《突圍記》,桂林:創作出版社,1940年。
孫陵著:《紅豆的故事》,重慶:烽火社,1940年。
孫陵著:《從東北來》,桂林:前線出版社,1940年。
孫陵著:《大風雪》,上海:萬葉出版社,1947年。
孫陵著:《論反共精神戰線》,台北:火炬出版社,1951年。
孫陵著:《論反共精神戰線》,台北:火炬出版社,1954年。
孫陵著:《文壇交遊錄》,高雄:大業書店,1955年。
孫陵著:《大風雪》,自費出版,1965年。
孫陵著:《杜甫思想研究》,台北 : 智燕出版社,1974年。
孫陵著:《大風雪》,台北 : 智燕出版社,1973年。
孫陵著:《莽原》,台北 : 智燕出版社,1973年。
孫陵著:《孫陵自選集:短篇小說》,台北智燕出版社,1974年。
孫陵著:《浮世小品》,台北 : 正中書局公司,1978年。
孫陵著:《覺醒的人》,《中國文學現代創作叢刊》第3冊,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孫陵著:《我熟識的三十年代作家》,《中國文學現代創作叢刊》第7冊,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孫陵著:《女詩人》,《中國文學現代創作叢刊》第9冊,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孫陵著:《孫陵詩集》,孫王薇自行出版,1984。
孫陵著:《邊聲》,台北:智燕出版社,1987年。

二、專書(按作者姓氏筆劃序)
丁守和、馬勇主編:《抗戰時期期刊介紹》,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中國文藝協會編:《文協十年》,台北:中國文藝協會,1960年。
文天行著:《國統區抗戰文藝運動大事紀》,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
王集叢著:《王集叢自選集》,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78年。
王慶麟著:《青年筆陣──青年的文藝活動》,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83年。
文訊雜誌社編:《光復後台灣地區文壇大事紀要》,台北:文建會,1995年。
王鼎鈞著:《文學江湖》,台北:爾雅出版社,2009年。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編印:《查禁圖書目錄》,台灣警備總司令部,1966年。
司馬長風著:《中國新文學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年。
古遠清著:《台灣查禁文藝書刊史》,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21年。
朱介凡著:《大陸文藝世界懷思》,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吳福輝著:《插圖本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呂芳上著:《民國史論》下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
李瑞騰編:《抗戰文學概說》,台北:文訊月刊出版社,1987年。
李敖著:《鈔票‧肚皮‧尿》,《李敖千秋評論叢書26》,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3年。
李敖著:《舊仇‧新恨‧說》,《李敖千秋評論叢書61》,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3年。
何金蘭著:《文學社會學理論評析:兼論在中國文學上的實踐》,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年。
周錦著:《中國新文學史》,台北:長歌出版社,1976年。
周錦著:《中國新文學簡史》,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周恩來著:《周恩來書信選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
林淇瀁著:《書寫與拼圖:台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
侯吉諒總編:《郭沫若》,《中國新文學大師名作賞析》第9冊,台北:海風出版社,1994年。
侯玉波編著:《社會心理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俞元桂主編:《中國現代散文史》,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5年。
俞元桂主編:《中國現代散文史》,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年
段從學著:《文協與抗戰時期文藝運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唐沅著:《中國現代文學期刊目錄彙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
夏志清著:《新文學的傳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79年。
桂林市文化研究中心主編:《桂林抗戰文化研究文集(三)》,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
郭沫若著:《歸去來》,《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3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
郭沫若著:《洪波曲》,《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1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
張春寧著:《中國報告文學史稿》,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年。
章紹嗣著:《血火中的文化脊梁——抗戰作家在武漢》,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
逢增玉著:《黑土地文化與東北作家群》,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陳芳明著:《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11年。
陳紀瀅著:《三十年代作家直接印象記》,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陳紀瀅著:《文藝運動二十五年》,台北:重光出版社,1978年。
陳康芬著:《斷裂與生成─台灣五○年代反共/戰鬥文藝》,台南:台灣文學館,2012年。
葛浩文著:《弄斧集》,台北:學英文化,1984年。
欽鴻著:《文壇話舊》,上海:遠東出版社,2008年。
舒蘭著:《抗戰時期的新詩作家和作品》,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賈振勇著:《郭沫若:士與仕的長長背影》,台北:要有光出版社,2014年。
楊義著:《中國現代小說史》(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5月。
楊馥菱、徐國能、陳正芳合著:《台灣小說》,台北:空中大學,2003年。
葉石濤著:《台灣文學入門——台灣文學五十七問》,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年。
劉心皇著:《抗戰時期的文學》,台北:國立編譯館,1996年。
劉心皇著:《抗戰時期淪陷區文學史》,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劉心皇著:《抗戰時期淪陷區地下文學》,台北:正中書局公司,1985年。
劉勇、李怡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編年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6年。
謝霜天著:《心畫》,台北:智燕出版社,1974年。
謝霜天著:《無聲之聲》,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藍海著:《大陸抗戰文藝史》,濟南:山東文藝,1984年。
魏華齡、李建平著:《抗戰時期文化名人在桂林》,桂林:灕江出版社,2000年。
蘇雪林等著:《抗戰時期文學回憶錄》,台北:文訊月刊出版社,1987年。

三、譯著(按作者名字字母序)
〔德〕Alphons Silbermann著,魏育清、于汛譯:《文學社會學引論》,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88年。
〔美〕John Beebe M.D.著,魯宓譯:《品德深度心理學》,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美〕Duane P.Schultz、〔美〕Sydney Ellen Schultz著,危芷芬譯:《人格心理學》,台北: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公司,2014年。
〔美〕Elliot Aronson、〔美〕Tim Wilson、〔美〕Robin Akert著,李茂興、余伯泉譯:《社會心理學概論》,台北:雙葉書廊公司,2011年。
〔美〕Elliot Aronson著,單德興譯:《知識分子論》,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
〔德〕Lucien Goldmann著,段毅、牛宏寶譯:《文學社會學方法論》,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年。
〔法〕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0年。
〔美〕Saul Kassin、〔美〕Steven Fein、〔美〕Hazel Rose Markus著,洪光遠、程淑華、王郁茗譯:《社會心理學》,台北: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公司,2012年。

四、期刊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序)
尹雪曼著:〈談近三十年來的國民黨文藝運動〉,《新文藝》(第319期),頁149-155。
丘立才著:〈抗日時期的孫陵〉,《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7年第1期),頁252-260轉251。
丘立才著:〈抗戰時期的孫陵〉,收於《邊聲》(台北:智燕出版社,1987年),頁157-195。
古遠清著:〈台灣當年是怎樣查禁文學書刊的〉,《炎黃春秋》(2015年第07期),頁64-68。
古遠清著:〈孫陵的後半生〉,《魯迅研究月刊》(2007年第12期),頁87-93。
李建平著:〈「桂林文化城」期刊簡介(下)〉,《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第2期),頁112-119。
李僉著:〈我們需要一個文藝政策嗎?〉,《自由中國》(第11卷第8期,1954年10月16日),頁242-245。
李萱華著:〈郭沫若與盧子英〉,《樂山師專學報》(1986年1期),頁36-39。
林強著:〈換一副筆墨寫東北——孫陵《大風雪》解讀〉,《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1年第4期),頁22-25。
邱丹著:〈孫陵不在的「存在」〉,《鴨綠江》(上半月版)(2014年第12期),頁102-108。
姜穆著:〈孫陵先生有資格狂〉,《中華文藝》(第26卷第1期,1983年9月),頁102-108。
馬翊航著:〈留(不)住一切親愛的——孫陵的故事〉,《文訊》(第396期,2018年10月),頁46-53。
張中良著:〈孫陵與《突圍記》〉,《抗戰文化研究》(2016年第0期),頁118-125。
陳明成著:〈反攻與反共:關鍵年代的關鍵年份--台灣文壇「一九五六」的再考察〉,《文學與社會學術研討會:2004青年文學會議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4年)。
陳穎著:〈台灣東北籍作家抗日小說創作概觀〉,《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6期),頁140-145。
梁宗之著:〈論小說的戰鬥性〉,《文藝創作》(第25期,1953年5月),頁27-30。
廖久明著:〈一部聲稱「寫來真切平實」的回憶錄——孫陵著《我熟識的三十年代作家.郭沫若》3件史實考〉,《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頁77-85。
劉恆興著:〈大道之行也——「滿洲國」 大同時期王道思想及文化論述(1932-1934)〉,《漢學研究》(2012年09月,第30卷3期),頁297-329。
劉恆興著:〈超越意識與新京文壇——以大同報副刊為中心的考察〉,收於《東亞文學場:台灣、朝鮮、滿洲的殖民主義與文化交涉》(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2018年),頁157-186。
劉笛著:〈孫陵的抗戰小說《大風雪》之主題分析〉,《群文天地》(2013年第1期),頁165-166。
蔣蕾著:〈被遺忘的抵抗文學副刊《大同俱樂部》〉,《華夏文化論壇》(2009年第00期),頁220-226。
蔣蕾著:〈東北淪陷區中文報紙:文化身份與政治身份的分裂——對偽滿《大同報》副刊判離現象的考察〉,《社會科學戰線》(2010年第01期),頁185-190。
蔡盛琦著:〈1950年圖書查禁之研究〉,《國史館期刊》(2010年12月,第26期),頁75-130。
龔濟民著:〈關于郭沫若生平事跡的幾點質疑〉,《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04期),頁80-84。

五、報刊文章(按作者姓氏筆劃序)
本社訊:〈自由中國各界推行文化清潔運動厲行撲滅三害宣言〉,《中央日報》,1954年8月9日第3版。
軍聞社訊:〈寫協開會決定 建立戰鬥文藝〉,《中央日報》1954年11月24日第4版。
本報訊:〈戰鬥文藝的創成〉,《中央日報》1954年12月27日第2版。
本報訊:〈文協昨開大會決定展開戰鬥文藝運動 中央第四組勉提高文化水準〉,《中央日報》1955年2月12日第4版。
老殘著:〈老殘札記〉,《掃蕩周刊》(第177期,1983年6月12日),頁28-29。
周錦著:〈孫陵的戰鬥精神〉,《文訊》(第2期,1983年8月),頁35-52。
陳紀瀅著:〈記孫陵(上):三十年代作家直接印象記十二〉,《傳記文學》(第42卷第5期,總第252期,1983年5月),頁71-76。
陳紀瀅著:〈記孫陵(中):三十年代作家直接印象記十二〉,《傳記文學》(第42卷第6期,總第253期,1983年6月),頁91-98。
陳紀瀅著:〈記孫陵(下):三十年代作家直接印象記十二〉,《傳記文學》(第43卷第1期,總第254期,1983年7月),頁61-65。
陳紀瀅著:〈悼孫陵兄〉,《傳記文學》(第43卷第1期,總第254期,1983年7月),頁66。
梁岸著:〈孫陵在酒與嘆息中度過晚年〉,《新黨雜誌雙週刊》(第69期,1998年),頁37-39。
葛浩文著:〈評介孫陵「覺醒的人」〉,《文訊》(第2期,1983年8月),頁35-56。
葛浩文著:〈光明裏的黑暗:評孫陵的長春通訊 〈邊聲〉〉,《文訊》(第30期,1987年6月),頁129-140。
葛浩文著:〈光明裏的黑暗〉,《邊聲》(台北:智燕出版社,1987年),頁197-222。

六、學位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序)
李雙艷著:《「無恥與嚴肅」並存與對立下的人性之思》,四川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胡芳琪著:《一九五○年代台灣反共文藝論述研究》,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楊淳卉著:《《新文藝》研究(1962-1983)》,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蔡其昌著:《戰後(1945-1959)台灣文學發展與國家角色》,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學位論文,1996年。
陳盈如著:《戰鬥到農村去?──1950年代的台灣農村小說》,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陳幼唐著:《學術三民主義及其制度化:以中央研究院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項永慧著:《遷台「東北」作家孫陵及其作品研究》,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劉良億著:《抗戰時期的孫陵研究》, 廣西師范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蔡明諺著:《一九五○年代台灣現代詩的淵源與發展》,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蔣蕾著:《精神抵抗:東北淪陷區報紙文學副刊的政治身份與文化身份——以《大同報》為樣本的歷史考察》,吉林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

七、網路資料與資料庫
人民日報 (1946 – Present):https://www.oriprobe.com/peoplesdaily_tc.shtml
中正文教基金會:http://ccfd.org.tw/ccef001/index.php
中央日報全文影像資料庫:http://tbmc.nlpi.edu.tw:8080/cnnewsapp/start.htm
台灣文學期刊史資料庫:https://db.nmtl.gov.tw/Site4/s3/instruction
自由中國:https://hunteq.com/fchinanewc/fchinanew
全國報刊索引:https://www-cnbksy-com.autorpa.lib.nccu.edu.tw/
傳記文學:https://udpweb.squarespace.com/biography
國家檔案資訊網:https://aa.archives.gov.tw/Home/Index
國家圖書館:http://manu.ncl.edu.tw/nclmanuscripth/author/AQ/101304/auth_life.html
館藏政府出版品選輯:https://twinfo.ncl.edu.tw/sgp/
《查禁圖書目錄》:https://sgp.ncl.edu.tw/hypage.cgi?HYPAGE=search/detail.hpg&dtd_id=22&g=&sysid=00002800&sflag=1

八、特別單位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之孫中山紀念圖書館:
協助掃描復印《中國一周》報刊之部份資料如下列
第262期之頁12、第271期之頁22、第272期之頁22-23、第278期之頁23、
第285期之頁22-23、第286期之頁22-23、第287期之頁22-23。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