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國大陸平臺外送人員勞動權益探討
A Study on the Rights and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Employment of the Food Delivery Platform Workers in China
作者 林軒如
Lin, Xuan-Ru
貢獻者 張其恆
Zhang, Qi-heng
林軒如
Lin, Xuan-Ru
關鍵詞 平臺經濟
新就業形態
勞動關係
社會保障
平臺外送人員
Platform economy
New forms of employment
Labor relations
Social security
Platform delivery personnel
日期 2022
上傳時間 9-Mar-2023 18:09:19 (UTC+8)
摘要 近年來,伴隨資訊技術、平臺經濟的不斷發展、疫情因素影響堂食,平臺外送行業持續擴張。據中國大陸國家資訊中心統計,2021年在線外送收入佔比約為21.4%,2020年美團平臺外送人員總數就達295.2萬人,同比去年增長了16.4%,是平臺外送行業發展的主力軍。疫情影響下,平臺外送人員成為了新的就業趨勢,也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
該模式下新的就業形態:平臺外送人員的勞動關係並不穩定,迄今中國大陸無論在立法或司法上,還未專門設置法律條文以及穩定的判例進行釐清。平臺外送人員的職業與勞動權益,從而無法獲得法律保障。工時長、工資收入不穩定、社會保障覆蓋小、惡意克扣工資、勞動合同缺失等等問題不斷成為困擾。
因此,本文在平臺外送現有法律解釋的基礎上,通過個案訪談的形式瞭解在中國大陸廈門工作的平臺外送人員目前的就業現況與實際需求。並發現目前中國大陸各級行政部門都極力解決新形態就業問題,平臺外送人員的職業與勞動權益得到了很大關注,但相較其他業種還有很大改進空間:現有工作時間過長、沒有最低工資保障、薪酬福利低、大多沒有簽署勞動合同、社會保障水準低、惡意處罰克扣工資求助無門等方面。究其主要原因在於平臺外送人員門檻低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法律意識的缺失,政府對企業的監管不到位,社會保障的覆蓋不全面,司法對新就業形態的勞動關係定義曖昧不明。未來需提高平臺外送人員的知識文化水準,培養法律意識瞭解相應法律法條,加強對企業的監管,監督企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對於勞動關係定義圍繞企業對勞動者勞動管理強弱的程度作為判罰參考標準,改善平臺外送人員用工時間長、薪資不穩定、社會保險不覆蓋等問題,從而給平臺外送人員良好的就業環境。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latform economy, and the impact of epidemic factors, the platform delivery industry has continued to expan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the State Information Center of Mainland China, online delivery revenue accounted for approximately 21.4% in 2021,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delivery personnel on Meituan platform reached 2.952 million in 2020, representing an increase of 16.4% as compared with last year, which is the main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latform delivery industr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pidemic, platform delivery personnel have become a new employment trend and a new economic model.
The new form of employment under this mode: the labor relations of platform delivery personnel are not stable. So far, there are no special legal provisions and stable precedents to clarify in mainland China, whether in legislation or judicature. The professional and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latform delivery personnel can not be protected by law. Long working hours, unstable wage income, small social security coverage, malicious deduction of wages, lack of labor contracts and other issues continue to become a problem.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legal interpretation of platform delivery, this paper understands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tatus and actual needs of platform delivery personnel working in Xiamen, mainland China, through case interviews. It is found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in mainland China are trying their bes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new forms of employment, and the professional and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latform delivery personnel have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However, compared with other industries,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the existing working hours are too long, there is no minimum wage guarantee, the salary and welfare are low, most of them have not signed labor contracts, the social security level is low, and there is no way to seek help for malicious punishment and deduction of wages. The main reasons lie in the low threshold, generally low education level, lack of legal awareness, inadequate government supervision of enterprises, incomplete coverage of social security, and ambiguous judicial definition of labor relations in the new form of employment.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and cultural level of platform delivery personnel, cultivate legal awareness, understand the correspond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enterprises, supervise enterprises to assume corresponding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nd define labor relations around the degree of labor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to workers as a reference standard for punishment. Improve the long working time, unstable salary, social insurance coverage and other issues of the platform delivery personnel, so as to provide a good employment environment for the platform delivery personnel.
參考文獻 書籍:
[1]關懷。《勞動法 》(第二版 )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05年8月3日。
[2]徐智華、林嘉、曾憲義、王利明。《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202-203頁。
[3]孫騁。《建立平臺經濟新生態,還是互聯網公司機會更大》。2018年1月8日。
[4]趙建國、楊燕綏。《靈活用工與彈性就業機制—新規則,自由人的夢》。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第46-47頁。
[5]趙建國、楊燕綏。《靈活用工與彈性就業機制—新規則,自由人的夢》。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第127頁。
[6]傑夫•豪、牛文靜譯。《眾包:群體力量驅動商業未來》。中信出版社。2011年。第九頁。
[7]若威(Michael Burawoy)、林宗弘譯。《製造甘願-壟斷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歷史變遷》。第152-258頁。

期刊論文:
[1]張純記,我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問題與對策研究基於平臺經濟的視角,學理論,第104-106頁。
[2]史健勇(2013),優化產業結構的新經濟形態--平臺經濟的微觀運營機制研究,上海研究院,第85-89頁。
[3]辛可(2015),經濟新理念,金融時報。
[4]魯曉芹、方政(1990),為外商服務的人們--北京外國企業服務總公司側記,瞭望週刊49期,第20頁。
[5]翁曉青(1995),如何邁進外企的大門--從北京市外企服務總公司的人才結構看外商對人才的需求,經濟與資訊05期,第44頁。
[6]張帆(2011),關於上海地區靈活就業法律保障問題的思考,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一期,第30卷。
[7]王星, 經濟,西方勞動過程理論及中國化,社會與傳媒,第68-75頁。
[8]張玲、朱冬(2007),輪勞務派遣中的僱主責任制,法學家第4期。
[9]王全興、王茜(2018),我國網約工的勞動關係認定及權益保護,法學,第4期。
[10]張弓(2021), 平臺用工爭議裁判規則探究--以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為參照, 法律適用。
[11]黃益平(2021),深入研究平臺經濟的機會與挑戰,北大國發院。

博碩士學位論文:
[1]沈巍靜,《外企代表處勞動派遣的市場化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02期,20頁。

網際網絡:
[1]黃益平。深入研究平臺經濟的機會與挑戰。北大國發院。上網時間2022年1月23日。http://www.china-cer.com.cn/shuzijingji/2021120615996_2.html
[2]2020年廈門市經濟運行情況分析:GDP同比增長5.7%-中商情報網。上網時間2021年12月11日https://www.askci.com/news/data/hongguan/20210207/1127461355089.shml
[3]“餓了麼”發佈廈門外賣大數據叫餐王一年花了近10萬元_廈門廣電網。上網日期2021年11月https://www.so.com。
[4]《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中國外賣產業發展報告》2020年6月29日美團研究院。上網時間2021年1月25日。https://www.100ec.cn/detail--6561330.html
[5]平臺經濟如何行穩致遠。上網時間2021年10月1日。 https://view.inews.qq.com/k/20210904A00WK100?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
[6] 未來工作研究院。上網時間:2022年5月18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1676973/answer/2458283727
[7]首部外賣員法案,將外賣員轉為正式員工,要求平臺主動公開演算法 - 嗶哩嗶哩。上網日期2021年8月3日。
[8]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1791202
[9]《2018-2019年全球工資報告》。上網日期2020年12月3日。https://ishare.iask.sina.com.cn/f/ckOqfFjgoJ17.html
[10]電動車事故死亡人數15年來首降它立大功頭盔。上網日期2021年8月25日。
[11]https://www.sohu.com/a/449678989_120877417
[12]《社會保障法制國際比較》。上網日期2021年6月1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0530/44374693.shtm
[13]《 2021年中國零工經濟市場發展現狀分析零工經濟是我國重要的就業途徑之一》。上網日期2021年9月6日。https://www.163.com/dy/article/GJ7KTB81051480KF.html?f=post2020_dy_recommends
[14]《美國勞動僱傭法與中國勞動法對比》。上網日期2022年3月14日。 https://www.doc88.com/p-8949284884741.html
[15]工會_360百科。上網時間2022年1月3日。https://baike.so.com/doc/682808-722701.htmlhttps://baike.so.com/doc/682808-722701.html
[16]新業態用工權益保障政策觀察:北京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險制度,福建等地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上網日期2022年10月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010494094591625&wfr=spider&for=pc。
[17]論勞動關係的從屬性的內容及其意義。上網時間2021年12月7日。https://www.wenmi.com/article/q036ir03m5w5.html
[18]外賣騎手與平臺是勞動關係嗎。上網時間2021年5月10日 https://www.sohu.com/a/458048047_120671117
[19]【讀案】北京二中院:平臺用工符合人格從屬性、經濟從屬性、組織從屬性的,構成勞動關係-商業新知。上網日期2022年3月11日。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186733.html



法條:
[1]《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3391號(社會管理類287號)提案的答復 》,人社提字〔2020〕89號。
[2]《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21〕56號。
[3]《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
[4]《商務部關於推動餐飲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商服貿發〔2016〕71號。
[5]《關於確立勞動關係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12號。
[6]《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管理的通知》,人社部發〔2016〕132號。
[7]《關於確立勞動關係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12號。
[8]《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國務院行政法規庫,1951年02月26日。
[9]《1952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國際勞工組織大會第35屆會議,1952年6月4日。
[10]《1952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國際勞工組織大會第35屆會議,1952年6月4日。
[11]《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國務院令第110號,1993年04月12日頒佈,1993年05月01日實施。
[12]《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勞動部,1994年12月6日,第十三條。
[13]《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2002年6月發佈。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全國人大,2007年6月29日。
[15]《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10年10月28日,第三十三條。
[16]《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10年10月28日,第三十四條。
[17]《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10年10月28日,第三十條。
[18]《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10年10月28日,第三十六條。
[19]《國務院關於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2010年12月8日,國務院第136次常務會議,第六條。
[20]《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七十二條。
[2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四十一條。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四十四條。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三十六條。
[24]《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四十一條。
[25]《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十條。
[26]《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八十二條第一款。
[27]《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四條第一款。
[28]《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七十二條。
[29]《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三十六條。
[30]《中國共用經濟發展報告(202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21年02月22年。
法案:
[1]唐瑞亭與宜生健康公司勞動爭議案(2020)京02民終8125號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10826202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26202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其恆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Zhang, Qi-he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軒如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n, Xuan-Ruen_US
dc.creator (作者) 林軒如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n, Xuan-Ruen_US
dc.date (日期) 202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r-2023 18:09:19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r-2023 18:09:1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r-2023 18:09:1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826202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370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勞工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826202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近年來,伴隨資訊技術、平臺經濟的不斷發展、疫情因素影響堂食,平臺外送行業持續擴張。據中國大陸國家資訊中心統計,2021年在線外送收入佔比約為21.4%,2020年美團平臺外送人員總數就達295.2萬人,同比去年增長了16.4%,是平臺外送行業發展的主力軍。疫情影響下,平臺外送人員成為了新的就業趨勢,也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
該模式下新的就業形態:平臺外送人員的勞動關係並不穩定,迄今中國大陸無論在立法或司法上,還未專門設置法律條文以及穩定的判例進行釐清。平臺外送人員的職業與勞動權益,從而無法獲得法律保障。工時長、工資收入不穩定、社會保障覆蓋小、惡意克扣工資、勞動合同缺失等等問題不斷成為困擾。
因此,本文在平臺外送現有法律解釋的基礎上,通過個案訪談的形式瞭解在中國大陸廈門工作的平臺外送人員目前的就業現況與實際需求。並發現目前中國大陸各級行政部門都極力解決新形態就業問題,平臺外送人員的職業與勞動權益得到了很大關注,但相較其他業種還有很大改進空間:現有工作時間過長、沒有最低工資保障、薪酬福利低、大多沒有簽署勞動合同、社會保障水準低、惡意處罰克扣工資求助無門等方面。究其主要原因在於平臺外送人員門檻低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法律意識的缺失,政府對企業的監管不到位,社會保障的覆蓋不全面,司法對新就業形態的勞動關係定義曖昧不明。未來需提高平臺外送人員的知識文化水準,培養法律意識瞭解相應法律法條,加強對企業的監管,監督企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對於勞動關係定義圍繞企業對勞動者勞動管理強弱的程度作為判罰參考標準,改善平臺外送人員用工時間長、薪資不穩定、社會保險不覆蓋等問題,從而給平臺外送人員良好的就業環境。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latform economy, and the impact of epidemic factors, the platform delivery industry has continued to expand.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the State Information Center of Mainland China, online delivery revenue accounted for approximately 21.4% in 2021,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delivery personnel on Meituan platform reached 2.952 million in 2020, representing an increase of 16.4% as compared with last year, which is the main for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latform delivery industr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pidemic, platform delivery personnel have become a new employment trend and a new economic model.
The new form of employment under this mode: the labor relations of platform delivery personnel are not stable. So far, there are no special legal provisions and stable precedents to clarify in mainland China, whether in legislation or judicature. The professional and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latform delivery personnel can not be protected by law. Long working hours, unstable wage income, small social security coverage, malicious deduction of wages, lack of labor contracts and other issues continue to become a problem.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legal interpretation of platform delivery, this paper understands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tatus and actual needs of platform delivery personnel working in Xiamen, mainland China, through case interviews. It is found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in mainland China are trying their bes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new forms of employment, and the professional and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latform delivery personnel have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However, compared with other industries,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the existing working hours are too long, there is no minimum wage guarantee, the salary and welfare are low, most of them have not signed labor contracts, the social security level is low, and there is no way to seek help for malicious punishment and deduction of wages. The main reasons lie in the low threshold, generally low education level, lack of legal awareness, inadequate government supervision of enterprises, incomplete coverage of social security, and ambiguous judicial definition of labor relations in the new form of employment.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and cultural level of platform delivery personnel, cultivate legal awareness, understand the correspond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enterprises, supervise enterprises to assume corresponding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nd define labor relations around the degree of labor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to workers as a reference standard for punishment. Improve the long working time, unstable salary, social insurance coverage and other issues of the platform delivery personnel, so as to provide a good employment environment for the platform delivery personnel.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2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對象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7
第二章 中國大陸外送平台發展 9
第一節 電子商務平臺經濟發展 9
第三節 平臺外送類型特點 17
第三章 中國大陸外送人員相關社會保護制度與規範 25
第一節 外送勞動關係認定 25
第二節 外送勞動法相關內容 36
第三節 機動車相關規定 41
第四節 五險一金 43
第四章 訪談中國大陸外送行業人員工作現況問題分析 51
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背景介紹 51
第二節 現況分析 5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4
第一節 結論 84
第二節 建議 90
參考文獻 95
附錄一 訪談大綱 99
zh_TW
dc.format.extent 74571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26202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平臺經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新就業形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勞動關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保障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平臺外送人員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Platform econom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New forms of employment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Labor relation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ocial securi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latform delivery personnelen_US
dc.title (題名) 中國大陸平臺外送人員勞動權益探討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the Rights and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Employment of the Food Delivery Platform Workers in China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書籍:
[1]關懷。《勞動法 》(第二版 )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05年8月3日。
[2]徐智華、林嘉、曾憲義、王利明。《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202-203頁。
[3]孫騁。《建立平臺經濟新生態,還是互聯網公司機會更大》。2018年1月8日。
[4]趙建國、楊燕綏。《靈活用工與彈性就業機制—新規則,自由人的夢》。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第46-47頁。
[5]趙建國、楊燕綏。《靈活用工與彈性就業機制—新規則,自由人的夢》。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第127頁。
[6]傑夫•豪、牛文靜譯。《眾包:群體力量驅動商業未來》。中信出版社。2011年。第九頁。
[7]若威(Michael Burawoy)、林宗弘譯。《製造甘願-壟斷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歷史變遷》。第152-258頁。

期刊論文:
[1]張純記,我國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問題與對策研究基於平臺經濟的視角,學理論,第104-106頁。
[2]史健勇(2013),優化產業結構的新經濟形態--平臺經濟的微觀運營機制研究,上海研究院,第85-89頁。
[3]辛可(2015),經濟新理念,金融時報。
[4]魯曉芹、方政(1990),為外商服務的人們--北京外國企業服務總公司側記,瞭望週刊49期,第20頁。
[5]翁曉青(1995),如何邁進外企的大門--從北京市外企服務總公司的人才結構看外商對人才的需求,經濟與資訊05期,第44頁。
[6]張帆(2011),關於上海地區靈活就業法律保障問題的思考,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第一期,第30卷。
[7]王星, 經濟,西方勞動過程理論及中國化,社會與傳媒,第68-75頁。
[8]張玲、朱冬(2007),輪勞務派遣中的僱主責任制,法學家第4期。
[9]王全興、王茜(2018),我國網約工的勞動關係認定及權益保護,法學,第4期。
[10]張弓(2021), 平臺用工爭議裁判規則探究--以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為參照, 法律適用。
[11]黃益平(2021),深入研究平臺經濟的機會與挑戰,北大國發院。

博碩士學位論文:
[1]沈巍靜,《外企代表處勞動派遣的市場化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02期,20頁。

網際網絡:
[1]黃益平。深入研究平臺經濟的機會與挑戰。北大國發院。上網時間2022年1月23日。http://www.china-cer.com.cn/shuzijingji/2021120615996_2.html
[2]2020年廈門市經濟運行情況分析:GDP同比增長5.7%-中商情報網。上網時間2021年12月11日https://www.askci.com/news/data/hongguan/20210207/1127461355089.shml
[3]“餓了麼”發佈廈門外賣大數據叫餐王一年花了近10萬元_廈門廣電網。上網日期2021年11月https://www.so.com。
[4]《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中國外賣產業發展報告》2020年6月29日美團研究院。上網時間2021年1月25日。https://www.100ec.cn/detail--6561330.html
[5]平臺經濟如何行穩致遠。上網時間2021年10月1日。 https://view.inews.qq.com/k/20210904A00WK100?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
[6] 未來工作研究院。上網時間:2022年5月18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1676973/answer/2458283727
[7]首部外賣員法案,將外賣員轉為正式員工,要求平臺主動公開演算法 - 嗶哩嗶哩。上網日期2021年8月3日。
[8]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1791202
[9]《2018-2019年全球工資報告》。上網日期2020年12月3日。https://ishare.iask.sina.com.cn/f/ckOqfFjgoJ17.html
[10]電動車事故死亡人數15年來首降它立大功頭盔。上網日期2021年8月25日。
[11]https://www.sohu.com/a/449678989_120877417
[12]《社會保障法制國際比較》。上網日期2021年6月1日。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0530/44374693.shtm
[13]《 2021年中國零工經濟市場發展現狀分析零工經濟是我國重要的就業途徑之一》。上網日期2021年9月6日。https://www.163.com/dy/article/GJ7KTB81051480KF.html?f=post2020_dy_recommends
[14]《美國勞動僱傭法與中國勞動法對比》。上網日期2022年3月14日。 https://www.doc88.com/p-8949284884741.html
[15]工會_360百科。上網時間2022年1月3日。https://baike.so.com/doc/682808-722701.htmlhttps://baike.so.com/doc/682808-722701.html
[16]新業態用工權益保障政策觀察:北京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險制度,福建等地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上網日期2022年10月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010494094591625&wfr=spider&for=pc。
[17]論勞動關係的從屬性的內容及其意義。上網時間2021年12月7日。https://www.wenmi.com/article/q036ir03m5w5.html
[18]外賣騎手與平臺是勞動關係嗎。上網時間2021年5月10日 https://www.sohu.com/a/458048047_120671117
[19]【讀案】北京二中院:平臺用工符合人格從屬性、經濟從屬性、組織從屬性的,構成勞動關係-商業新知。上網日期2022年3月11日。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186733.html



法條:
[1]《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3391號(社會管理類287號)提案的答復 》,人社提字〔2020〕89號。
[2]《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21〕56號。
[3]《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
[4]《商務部關於推動餐飲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商服貿發〔2016〕71號。
[5]《關於確立勞動關係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12號。
[6]《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管理的通知》,人社部發〔2016〕132號。
[7]《關於確立勞動關係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12號。
[8]《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國務院行政法規庫,1951年02月26日。
[9]《1952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國際勞工組織大會第35屆會議,1952年6月4日。
[10]《1952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國際勞工組織大會第35屆會議,1952年6月4日。
[11]《國營企業職工待業保險暫行規定》,國務院令第110號,1993年04月12日頒佈,1993年05月01日實施。
[12]《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勞動部,1994年12月6日,第十三條。
[13]《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2002年6月發佈。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全國人大,2007年6月29日。
[15]《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10年10月28日,第三十三條。
[16]《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10年10月28日,第三十四條。
[17]《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10年10月28日,第三十條。
[18]《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10年10月28日,第三十六條。
[19]《國務院關於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2010年12月8日,國務院第136次常務會議,第六條。
[20]《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七十二條。
[2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四十一條。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四十四條。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三十六條。
[24]《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四十一條。
[25]《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十條。
[26]《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八十二條第一款。
[27]《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四條第一款。
[28]《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七十二條。
[29]《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2018年12月29日,第三十六條。
[30]《中國共用經濟發展報告(202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21年02月22年。
法案:
[1]唐瑞亭與宜生健康公司勞動爭議案(2020)京02民終8125號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