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方玉潤《詩經原始》的「以詩言《詩》」研究
Study on Fang Yu-Run`s Interpretation of Shijing with Poetics: Focus on the Book of Songs` Original
作者 李安琪
Li, An-Qi
貢獻者 車行健
Che, Shing-Jian
李安琪
Li, An-Qi
關鍵詞 方玉潤
《詩經原始》
「以詩言《詩》」
《詩經》
詩學問題
Fang Yu-Run
the Book of Songs` Original
Interpretation of Shijing with poetics
Shijing
Poetic issues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9-Mar-2023 18:11:35 (UTC+8)
摘要 方玉潤《詩經原始》是清代《詩經》學研究的重要著述,其思想傾向有別於清代說《詩》諸家,而能夠獨樹一幟。本文意在從「以詩言《詩》」的視角切入方玉潤的《詩》學思想,作為傳統經學家的方玉潤,認識到《詩經》的詩歌本質,《詩經原始》從《詩》之為詩出發,在「詩」與「經」的交織中觀照到《詩經》學研究中的諸多問題。
首先從學術源流來看,方玉潤接連了宋、明、清以來的「以詩言《詩》」傳統。雖在經學闡釋的主流之下,對於《詩經》文學藝術性的體認一向為人所忽視。而將《詩經原始》帶回到《詩經》詮釋史脈絡之中,可見方玉潤對前人學說的繼承與發展。隨後,觀方玉潤的《詩》學理念,他關於「詩言志」、「性情」等《詩》學基本觀念的認知與討論,以及對《詩經》的個性化讀解,皆呈現出鮮明的個人特色。再看《詩經原始》在詮釋中的實踐,方玉潤藉「原詩人之始意」的意圖,試圖對詩歌意義的來源與性質有所區分,並對《詩經》的意義表述以及用言方式展開探索。在方玉潤身上,《詩經》學與古典詩論之間的互動貫穿其《詩經》研究始終,十分值得關注。隨著研究的深入,清末、近代直至今日對於《詩經原始》一書的認識不斷完善,可對《詩經原始》一書在《詩經》學史上的意義、價值與影響作出更準確的評價,亦可由此對《詩經》學研究後續的新趨向有所思考。
The Book of Songs` Original, written by Fang Yu-Run, is an important work in the study of Shijing in the Qing Dynasty. Fang Yu-Run`s academic tendency is unique and different from other scholars. This paper entrys his interpretation of Shijing from the aspect of poetics. As a traditional Confucian scholar, he recognizes the poetics essence of Shijing. The Book of Songs` Original focuses on poetics and talks about many questions of Shijing in the interweaving of poetics and Confuci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ademic origin, Fang Yu-Run connects the tradition about the interpretation of Shijing with poetics since the So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Under the mainstream of Confucian interpretati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literary of Shijing has always been ignored. Returning to the history, it can be seen that he develops previous theories. His basic concepts of Shijing, such as Poems Expressing Wills or Temperament, and his personalized interpretation all shows hi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actice, he trys to distinguish the meanings` source and nature by restoring the poet`s original intention. He also researchs meaning expression and the way of speech in Shij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udy of Shijing and his classical poetics runs through Fang Yu-Run`s study, which is worthy of attention.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oday,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ook of Songs` Original is deepening. We can make a more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book. It also urges us to think about the new trend in the study of Shijing.
參考文獻 一、傳統文獻
1、方玉潤著作
方玉潤:《星烈日記彙要》,同治十二年刊本。
方玉潤:《鴻濛室文鈔》,同治十三年刊本,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第64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方玉潤:《鴻濛室詩鈔》,同治十三年刊本,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第64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方玉潤撰、李先耕點校:《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2、他人著作
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疏:《毛詩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左丘明撰、楊伯峻注:《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趙岐注、孫奭疏:《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
蕭統編、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魏慶之:《詩人玉屑》,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
歐陽修:《詩本義》,《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歐陽修:《歐陽修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歐陽修:《六一詩話》,收入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朱熹撰、黎靖德編:《朱子語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朱熹集撰、趙長征點校:《詩集傳》,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
嚴粲撰、李輝點校:《詩緝》,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明萬曆七年張仲頤刻本。
李贄:《焚書》,長沙:嶽麓書社,1990年。
鍾惺撰、張國光點校:《隱秀軒文》,長沙:嶽麓書社,1988年。
王夫之撰、戴鴻森箋注:《薑齋詩話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王士禛撰、郭紹虞主編:《帶經堂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
萬時華:《詩經偶箋》,明崇禎李泰刻本。
姚際恆撰、顧頡剛標點:《詩經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永瑢、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崔述撰、顧頡剛編訂:《崔東壁遺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陳澧撰、黃國聲主編:《陳澧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魏源:《詩古微》,《魏源全集》冊1,長沙:嶽麓書社,2004年。
譚獻撰,羅仲鼎、俞浣萍整理:《復堂詞錄》,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
陳繼揆撰,董露露點校:《讀風臆補》,北京:語文出版社,2018年。

二、專書
方國瑜主編:《雲南史料叢刊》,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
王汎森:《執拗的低音:一些歷史思考方式的反思》,臺北:允晨文化公司,2014年。
王寧等編:《怎樣讀經典》,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年。
朱光潛:《詩論》,北京:三聯書店,1984年。
朱光潛:《談文學》,桂林:灕江出版社,2011年。
朱自清:《詩言志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朱孟庭:《清代詩經的文學闡釋》,臺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朱東潤:《詩三百篇探故》,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江乾益:《詩經之經義與文學述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
何海燕:《清代詩經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余培林:《詩經正詁》,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
李世英、陳水雲:《清代詩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李家樹、陳桐生:《經學與中國古代文學》,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04年。
李家樹:《傳統以外的詩經學》,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1994年。
李家樹:《詩經專題研究》,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1年。
束景南:《朱子大傳》,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車行健:《詩本義析論——以歐陽修與龔橙詩義論述為中心》,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
車行健:《釋經以立論——漢代毛鄭詩經經解的思想探索》,臺北:里仁書局,2011年。
周予同撰、朱維錚編校:《經學和經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周裕鍇:《中國古代闡釋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屈萬里:《詩經詮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年。
林祥征:《錢鍾書先生論詩經楚辭》,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3年。
林慶彰:《中國經學研究的新視野》,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2年。
姚斯、霍拉勃撰,周寧、金元浦譯:《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
洪湛侯:《詩經學史》,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胡樸安:《詩經學》,長沙:嶽麓書社,2010年。
夏傳才:《詩經研究史概要》,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
張洪海輯著、黃霖等主編:《詩經彙評》,南京:鳳凰出版社,2016年。
張高評:《宋詩之新變與代雄》,臺北:洪葉文化公司,1995年。
張健:《清代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郭紹虞主編:《中國歷代文論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郭維森、柳士鎮主編:《古代文化基礎》,長沙:嶽麓書社,1995年。
陳戍國:《詩經芻議》,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陳良運:《中國詩學批評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陳延傑撰、車行健整理:《詩序解》,收入《陳延傑先生經學論著三種》,南京:鳳凰出版社,2021年。
陳麗梅:《「言外之意」修辭現象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
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香港:南國出版社,1943年。
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黃忠慎:《嚴粲詩緝新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
黃忠慎:《清代詩經學論稿》,臺北:文津出版社,2011年。
黃忠慎:《清代獨立治《詩》三大家研究——姚際恆、崔述、方玉潤》,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
黃霖:《近代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黃霖:《文學評點論稿》,南京:鳳凰出版社,2017年。
業國良:《宋人疑經改經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1980年。
葉嘉瑩:《迦陵談詞》,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6年。
鄒其昌:《朱熹詩經詮釋學美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寧宇:《古代詩經接受史》,濟南:齊魯書社,2014年。
寧宇:《清代詩經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5年。
種村和史:《宋代詩經學的繼承與演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聞一多:《神話與詩》,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
裴斐:《詩緣情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
趙制陽:《詩經名著評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
劉紹瑾:《莊子與中國美學》,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劉毓慶:《從經學到文學──明代「詩經」學史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
歐麗娟:《唐詩的樂園意識》,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7年。
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臺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
蔡英俊:《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意在言外」的用言方式與「含蓄」的美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
蔡瑜:《中國抒情詩的世界》,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年。
蔣見元、朱傑人:《詩經要籍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鄧新華:《中國古代接受詩學》,武漢:武漢出版社,2000年。
錢穆:《朱子新學案》,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
錢鍾書:《管錐編》,臺北:書林出版公司,1990年。
顏崑陽:《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中國古典詮釋學略說》,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顏崑陽:《反思批判與轉向: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之路》,臺北:允晨文化公司,2016年。
顏崑陽:《詩比興系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7年。
顏崑陽:《中國詩用學: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行為詩學》,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22年。
羅時進主編:《記憶與再現:明清近代詩文研究論集》,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8年。
顧頡剛:《古史辨》,北京:樸社,1931年。
龔鵬程:《文學批評的視野》,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
龔鵬程:《詩史本色與妙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
龔鵬程:《文化符號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
龔鵬程:《六經皆文——經學史/文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8年。

三、單篇論文
于浩:〈方玉潤詩經原始與欽定詩經傳説彙纂關係考〉,《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23輯(南京:鳳凰出版社,2021年),頁113-125。
方新:〈重回詩美:詩經原始章法、煉字與「正變」品評〉,《保定學院學報》第31卷第5期(2018年9月),頁50-53。
方新:〈回歸本義,揭示詩美——詩經原始的詩境品評〉,《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0卷第4期(2018年12月),頁71-74。
方新:〈方玉潤詩經原始原型闡釋研究〉,《鎮江高專學報》第34卷第4期(2019年12月),頁16-18。
白雲嬌:〈稿本方玉潤日記文獻價值舉隅〉,《北方論叢》第293期(2022年5月),頁167-174。
石佳豪:〈方玉潤詩經原始研究綜述〉,《普洱學院學報》第36卷第2期(2020年4月),頁37-41。
向達:〈方玉潤著述考〉,《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頁577-596。
何海燕:〈清代詩經的文學闡釋及其文學史意義〉,《文學遺產》第23卷第5期(2016年9月),頁95-102
李先耕:〈談方玉潤的詩經研究〉,《求是學刊》第14卷第1期(1987年1月),頁69-72。
李百容:〈從「群體意識」與「個體意識」論文學史「詩言志」與「詩緣情」之對舉關係──以明代格調、性靈詩學分流起點為論證核心〉,《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二卷第1期(2009年3月),頁3-29。
李家樹:〈社會變遷與歷代詩經研究〉,《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新第2期(1993年1月),頁111-129。
汪大白:〈傳統詩經學的重大歷史轉折——朱熹「以《詩》言《詩》」說申論〉,《孔子研究》第71期(2002年5月),頁87-95。
納秀艷:〈「以詩解詩」與詩經的祛魅——王夫之詩經研究方法管窺〉,《中南大學學報》第20卷第1期(2014年2月),頁166-170。
馬子華:〈方玉潤及其著述〉,《雲南文史論集》(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頁317-335。
張明喜:〈向達方玉潤著述考補正〉,《昆明師範學院學報》第13卷第1期(1981年3月),頁26-31。
張明喜:〈方玉潤詩論述評〉,《昆明師範學院學報》第13卷第3期(1981年6月),頁42-46。
張洪海:〈從詩經評點看評點與注解之區別〉,《古籍研究》第62卷第2期(2015年12月),頁30-38。
張峰屹:〈「詩言志」之本義譾論:讀朱自清先生《詩言志辨》札記〉,香港《嶺南學報》復刊第12輯,2019年12月,頁3-18。
張素卿:〈評點的解釋類型──從儒者標抹讀經到經書評點的側面考察〉,收入《東亞傳世漢籍文獻譯解方法初探》(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頁79-126。
張高評:〈評詩人玉屑述詩家造語──以創意之詩思為核心〉,《文與哲》第17期(2010年12月),頁169-214。
莫礪鋒:〈從經學走向文學:朱熹「淫詩」說的實質〉,《文學評論》第2期(2001年3月),頁79-88。
徐旭平:〈方玉潤詩經原始的詩學觀研究〉,《文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2卷第1期(2009年3月),頁63-66。
馮莉:〈方玉潤生平事蹟及著述輯證——兼論詩經原始的詩學觀〉,《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第27卷第3期(2007年6月),頁71-83。
馮莉:〈方玉潤年譜〉,《雲南民族大學學報》第24卷第4期(2007年7月),頁113-124。
馮莉:〈方玉潤著目考略〉,《隴東學院學報》第19卷第6期(2008年11月),頁15-19。
黃美椿:〈鴻濛家書與方玉潤著作〉,《雲南省博物館學術論文集》(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頁445-452。
黃景進:〈詩之妙可解?不可解?——明清文學批評問題之一〉,收入呂正惠、蔡英俊編:《中國文學批評》第1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頁1-45。
楊晉龍:〈朱熹詩序辨說述義〉,《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二期(1998年3月),頁295-354。
楊鴻烈:〈方玉潤先生年譜〉,《中國文學雜論》(上海:亞東圖書館,1928年),頁71-95。
鄒其昌:〈「以《詩》說《詩》」與「以《序》解《詩》」——朱熹詩經詮釋學美學基本原則研究之二〉,《詩經研究叢刊》第6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頁121-145。
蔡宗齊:〈「以意逆志」説與中國古代解釋論〉,《嶺南學報》復刊號第1、2輯合刊(2015年3月),頁145-167。
鄭毓瑜:〈詮釋的界域──從詩大序再探「抒情傳統」的建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3期(2003年9月),頁1-32。
鞏曰國:〈詩經原始版本考異〉,《四川圖書館學報》第168期(2009年4月),頁62-64。
鞏曰國:〈詩經原始標點獻疑〉,《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140期(2009年7月),頁51-53。
黎慧強:〈詮釋與過度詮釋——以經解者的歷史性視角檢視方玉潤詩經原始的詮釋特質〉,《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第34卷第5期(2016年5月),頁114-118。
賴位政:〈以詩解《詩》——《管錐編•毛詩正義》的詮釋立場、實踐與意義〉,《政大中文學報》第30期(2018年12月),頁185-216。
簡澤峰:〈方玉潤詩經原始詮釋觀及其相關問題探析——以十五〈國風〉詩旨為例〉,《白沙人文社會學報》第3期(2004年10月),頁189-214。
龔鵬程:〈詩話詩經學〉,《北京大學學報》第42卷第3期(2005年5月),頁43-54。

四、學位論文
于士淇:《方玉潤詩經原始注釋及詩學觀研究》,長春:長春師範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20年。
李晉娜:《現代《詩》學的曙光——方玉潤及其詩經原始》,太原:山西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5年。
肖力:《方玉潤詩經原始的文學批評方法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3年。
胡玉立:《經學視域下的方玉潤詩經原始研究——以與毛詩詩集傳的比較為中心》,廣州:中山大學中國史碩士論文,2020年。
侯美珍:《晚明詩經評點之學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3年。
郭麗霞:《論詩經原始之解詩主張》,石家莊:河北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3年。
梁新興:《在因循傳統下的創新思變——對詩經原始的自我認知》,南寧:廣西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7年。
舒丙旺:《方玉潤詩經文學闡釋研究》,安慶:安慶師範學院中文系碩士論文,2010年。
廖云榛:《方玉潤的詩經學觀——以詩經原始為考察中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7年。
劉耀娥:《詩經原始研究——以審美觀照為主》,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17年。
韓立群:《方玉潤詩經原始研究》,石家莊:河北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13年。
蘇元涇:《孔門詩教與方玉潤詩經原始研究》,濟南:山東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2013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71510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5100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車行健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e, Shing-Jia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安琪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 An-Qien_US
dc.creator (作者) 李安琪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 An-Qien_US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Mar-2023 18:11:35 (UTC+8)-
dc.date.available 9-Mar-2023 18:11:3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Mar-2023 18:11:3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715100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371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71510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方玉潤《詩經原始》是清代《詩經》學研究的重要著述,其思想傾向有別於清代說《詩》諸家,而能夠獨樹一幟。本文意在從「以詩言《詩》」的視角切入方玉潤的《詩》學思想,作為傳統經學家的方玉潤,認識到《詩經》的詩歌本質,《詩經原始》從《詩》之為詩出發,在「詩」與「經」的交織中觀照到《詩經》學研究中的諸多問題。
首先從學術源流來看,方玉潤接連了宋、明、清以來的「以詩言《詩》」傳統。雖在經學闡釋的主流之下,對於《詩經》文學藝術性的體認一向為人所忽視。而將《詩經原始》帶回到《詩經》詮釋史脈絡之中,可見方玉潤對前人學說的繼承與發展。隨後,觀方玉潤的《詩》學理念,他關於「詩言志」、「性情」等《詩》學基本觀念的認知與討論,以及對《詩經》的個性化讀解,皆呈現出鮮明的個人特色。再看《詩經原始》在詮釋中的實踐,方玉潤藉「原詩人之始意」的意圖,試圖對詩歌意義的來源與性質有所區分,並對《詩經》的意義表述以及用言方式展開探索。在方玉潤身上,《詩經》學與古典詩論之間的互動貫穿其《詩經》研究始終,十分值得關注。隨著研究的深入,清末、近代直至今日對於《詩經原始》一書的認識不斷完善,可對《詩經原始》一書在《詩經》學史上的意義、價值與影響作出更準確的評價,亦可由此對《詩經》學研究後續的新趨向有所思考。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Book of Songs` Original, written by Fang Yu-Run, is an important work in the study of Shijing in the Qing Dynasty. Fang Yu-Run`s academic tendency is unique and different from other scholars. This paper entrys his interpretation of Shijing from the aspect of poetics. As a traditional Confucian scholar, he recognizes the poetics essence of Shijing. The Book of Songs` Original focuses on poetics and talks about many questions of Shijing in the interweaving of poetics and Confuci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ademic origin, Fang Yu-Run connects the tradition about the interpretation of Shijing with poetics since the Song,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Under the mainstream of Confucian interpretati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literary of Shijing has always been ignored. Returning to the history, it can be seen that he develops previous theories. His basic concepts of Shijing, such as Poems Expressing Wills or Temperament, and his personalized interpretation all shows hi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actice, he trys to distinguish the meanings` source and nature by restoring the poet`s original intention. He also researchs meaning expression and the way of speech in Shij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udy of Shijing and his classical poetics runs through Fang Yu-Run`s study, which is worthy of attention.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oday,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ook of Songs` Original is deepening. We can make a more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book. It also urges us to think about the new trend in the study of Shijing.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回顧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14
第二章 「以詩言《詩》」的興起與發展 21
第一節 「以經言《詩》」帶來的問題 21
第二節 明清以來的「以詩言《詩》」論述 25
第三節 回歸《詩》與回歸詩歌 29
第三章 「以詩言《詩》」進路下方玉潤的《詩》學理念 41
第一節 「詩言志」的詩歌認知 41
第二節 《詩經原始》的詩學立場 56
第三節 《詩經原始》中的個人情感表達 69
第四章 《詩經原始》對「以詩言《詩》」的實踐 81
第一節 原詩人之始意與詩本義的探求 81
第二節 《詩經》中的言外之意 95
第三節 委婉曲折的詩歌語言 112
第五章 方玉潤《詩》學思想的意義與影響 125
第一節 《詩經原始》:方玉潤《詩》學研究之價值 125
第二節 《詩》與詩:《詩經》與古典詩論之思考 132
第三節 以詩言《詩》:《詩經》學研究後續之展望 139
第六章 結論 145
參考文獻 149
zh_TW
dc.format.extent 268611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5100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方玉潤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詩經原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以詩言《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詩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詩學問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Fang Yu-Ru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he Book of Songs` Origina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terpretation of Shijing with poetic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hij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oetic issuesen_US
dc.title (題名) 方玉潤《詩經原始》的「以詩言《詩》」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Study on Fang Yu-Run`s Interpretation of Shijing with Poetics: Focus on the Book of Songs` Original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傳統文獻
1、方玉潤著作
方玉潤:《星烈日記彙要》,同治十二年刊本。
方玉潤:《鴻濛室文鈔》,同治十三年刊本,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第64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方玉潤:《鴻濛室詩鈔》,同治十三年刊本,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第64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方玉潤撰、李先耕點校:《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2、他人著作
毛亨傳、鄭玄箋、孔穎達疏:《毛詩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左丘明撰、楊伯峻注:《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趙岐注、孫奭疏:《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5年。
蕭統編、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魏慶之:《詩人玉屑》,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
歐陽修:《詩本義》,《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歐陽修:《歐陽修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歐陽修:《六一詩話》,收入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朱熹撰、黎靖德編:《朱子語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朱熹集撰、趙長征點校:《詩集傳》,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
嚴粲撰、李輝點校:《詩緝》,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明萬曆七年張仲頤刻本。
李贄:《焚書》,長沙:嶽麓書社,1990年。
鍾惺撰、張國光點校:《隱秀軒文》,長沙:嶽麓書社,1988年。
王夫之撰、戴鴻森箋注:《薑齋詩話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王士禛撰、郭紹虞主編:《帶經堂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
萬時華:《詩經偶箋》,明崇禎李泰刻本。
姚際恆撰、顧頡剛標點:《詩經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永瑢、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崔述撰、顧頡剛編訂:《崔東壁遺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陳澧撰、黃國聲主編:《陳澧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魏源:《詩古微》,《魏源全集》冊1,長沙:嶽麓書社,2004年。
譚獻撰,羅仲鼎、俞浣萍整理:《復堂詞錄》,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
陳繼揆撰,董露露點校:《讀風臆補》,北京:語文出版社,2018年。

二、專書
方國瑜主編:《雲南史料叢刊》,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
王汎森:《執拗的低音:一些歷史思考方式的反思》,臺北:允晨文化公司,2014年。
王寧等編:《怎樣讀經典》,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年。
朱光潛:《詩論》,北京:三聯書店,1984年。
朱光潛:《談文學》,桂林:灕江出版社,2011年。
朱自清:《詩言志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
朱孟庭:《清代詩經的文學闡釋》,臺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朱東潤:《詩三百篇探故》,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江乾益:《詩經之經義與文學述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
何海燕:《清代詩經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余培林:《詩經正詁》,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
李世英、陳水雲:《清代詩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李家樹、陳桐生:《經學與中國古代文學》,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04年。
李家樹:《傳統以外的詩經學》,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1994年。
李家樹:《詩經專題研究》,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1年。
束景南:《朱子大傳》,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車行健:《詩本義析論——以歐陽修與龔橙詩義論述為中心》,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
車行健:《釋經以立論——漢代毛鄭詩經經解的思想探索》,臺北:里仁書局,2011年。
周予同撰、朱維錚編校:《經學和經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周裕鍇:《中國古代闡釋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屈萬里:《詩經詮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年。
林祥征:《錢鍾書先生論詩經楚辭》,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3年。
林慶彰:《中國經學研究的新視野》,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2年。
姚斯、霍拉勃撰,周寧、金元浦譯:《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年。
洪湛侯:《詩經學史》,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胡樸安:《詩經學》,長沙:嶽麓書社,2010年。
夏傳才:《詩經研究史概要》,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
張洪海輯著、黃霖等主編:《詩經彙評》,南京:鳳凰出版社,2016年。
張高評:《宋詩之新變與代雄》,臺北:洪葉文化公司,1995年。
張健:《清代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里仁書局,1995年。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郭紹虞主編:《中國歷代文論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郭維森、柳士鎮主編:《古代文化基礎》,長沙:嶽麓書社,1995年。
陳戍國:《詩經芻議》,長沙:嶽麓書社,1997年。
陳良運:《中國詩學批評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陳延傑撰、車行健整理:《詩序解》,收入《陳延傑先生經學論著三種》,南京:鳳凰出版社,2021年。
陳麗梅:《「言外之意」修辭現象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
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香港:南國出版社,1943年。
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黃忠慎:《嚴粲詩緝新探》,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
黃忠慎:《清代詩經學論稿》,臺北:文津出版社,2011年。
黃忠慎:《清代獨立治《詩》三大家研究——姚際恆、崔述、方玉潤》,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
黃霖:《近代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黃霖:《文學評點論稿》,南京:鳳凰出版社,2017年。
業國良:《宋人疑經改經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1980年。
葉嘉瑩:《迦陵談詞》,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6年。
鄒其昌:《朱熹詩經詮釋學美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寧宇:《古代詩經接受史》,濟南:齊魯書社,2014年。
寧宇:《清代詩經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5年。
種村和史:《宋代詩經學的繼承與演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聞一多:《神話與詩》,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
裴斐:《詩緣情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年。
趙制陽:《詩經名著評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
劉紹瑾:《莊子與中國美學》,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劉毓慶:《從經學到文學──明代「詩經」學史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
歐麗娟:《唐詩的樂園意識》,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7年。
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臺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
蔡英俊:《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意在言外」的用言方式與「含蓄」的美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
蔡瑜:《中國抒情詩的世界》,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年。
蔣見元、朱傑人:《詩經要籍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鄧新華:《中國古代接受詩學》,武漢:武漢出版社,2000年。
錢穆:《朱子新學案》,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
錢鍾書:《管錐編》,臺北:書林出版公司,1990年。
顏崑陽:《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中國古典詮釋學略說》,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顏崑陽:《反思批判與轉向: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之路》,臺北:允晨文化公司,2016年。
顏崑陽:《詩比興系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7年。
顏崑陽:《中國詩用學: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行為詩學》,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22年。
羅時進主編:《記憶與再現:明清近代詩文研究論集》,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8年。
顧頡剛:《古史辨》,北京:樸社,1931年。
龔鵬程:《文學批評的視野》,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
龔鵬程:《詩史本色與妙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
龔鵬程:《文化符號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
龔鵬程:《六經皆文——經學史/文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8年。

三、單篇論文
于浩:〈方玉潤詩經原始與欽定詩經傳説彙纂關係考〉,《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23輯(南京:鳳凰出版社,2021年),頁113-125。
方新:〈重回詩美:詩經原始章法、煉字與「正變」品評〉,《保定學院學報》第31卷第5期(2018年9月),頁50-53。
方新:〈回歸本義,揭示詩美——詩經原始的詩境品評〉,《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0卷第4期(2018年12月),頁71-74。
方新:〈方玉潤詩經原始原型闡釋研究〉,《鎮江高專學報》第34卷第4期(2019年12月),頁16-18。
白雲嬌:〈稿本方玉潤日記文獻價值舉隅〉,《北方論叢》第293期(2022年5月),頁167-174。
石佳豪:〈方玉潤詩經原始研究綜述〉,《普洱學院學報》第36卷第2期(2020年4月),頁37-41。
向達:〈方玉潤著述考〉,《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年),頁577-596。
何海燕:〈清代詩經的文學闡釋及其文學史意義〉,《文學遺產》第23卷第5期(2016年9月),頁95-102
李先耕:〈談方玉潤的詩經研究〉,《求是學刊》第14卷第1期(1987年1月),頁69-72。
李百容:〈從「群體意識」與「個體意識」論文學史「詩言志」與「詩緣情」之對舉關係──以明代格調、性靈詩學分流起點為論證核心〉,《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二卷第1期(2009年3月),頁3-29。
李家樹:〈社會變遷與歷代詩經研究〉,《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新第2期(1993年1月),頁111-129。
汪大白:〈傳統詩經學的重大歷史轉折——朱熹「以《詩》言《詩》」說申論〉,《孔子研究》第71期(2002年5月),頁87-95。
納秀艷:〈「以詩解詩」與詩經的祛魅——王夫之詩經研究方法管窺〉,《中南大學學報》第20卷第1期(2014年2月),頁166-170。
馬子華:〈方玉潤及其著述〉,《雲南文史論集》(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頁317-335。
張明喜:〈向達方玉潤著述考補正〉,《昆明師範學院學報》第13卷第1期(1981年3月),頁26-31。
張明喜:〈方玉潤詩論述評〉,《昆明師範學院學報》第13卷第3期(1981年6月),頁42-46。
張洪海:〈從詩經評點看評點與注解之區別〉,《古籍研究》第62卷第2期(2015年12月),頁30-38。
張峰屹:〈「詩言志」之本義譾論:讀朱自清先生《詩言志辨》札記〉,香港《嶺南學報》復刊第12輯,2019年12月,頁3-18。
張素卿:〈評點的解釋類型──從儒者標抹讀經到經書評點的側面考察〉,收入《東亞傳世漢籍文獻譯解方法初探》(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頁79-126。
張高評:〈評詩人玉屑述詩家造語──以創意之詩思為核心〉,《文與哲》第17期(2010年12月),頁169-214。
莫礪鋒:〈從經學走向文學:朱熹「淫詩」說的實質〉,《文學評論》第2期(2001年3月),頁79-88。
徐旭平:〈方玉潤詩經原始的詩學觀研究〉,《文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2卷第1期(2009年3月),頁63-66。
馮莉:〈方玉潤生平事蹟及著述輯證——兼論詩經原始的詩學觀〉,《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第27卷第3期(2007年6月),頁71-83。
馮莉:〈方玉潤年譜〉,《雲南民族大學學報》第24卷第4期(2007年7月),頁113-124。
馮莉:〈方玉潤著目考略〉,《隴東學院學報》第19卷第6期(2008年11月),頁15-19。
黃美椿:〈鴻濛家書與方玉潤著作〉,《雲南省博物館學術論文集》(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頁445-452。
黃景進:〈詩之妙可解?不可解?——明清文學批評問題之一〉,收入呂正惠、蔡英俊編:《中國文學批評》第1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頁1-45。
楊晉龍:〈朱熹詩序辨說述義〉,《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二期(1998年3月),頁295-354。
楊鴻烈:〈方玉潤先生年譜〉,《中國文學雜論》(上海:亞東圖書館,1928年),頁71-95。
鄒其昌:〈「以《詩》說《詩》」與「以《序》解《詩》」——朱熹詩經詮釋學美學基本原則研究之二〉,《詩經研究叢刊》第6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頁121-145。
蔡宗齊:〈「以意逆志」説與中國古代解釋論〉,《嶺南學報》復刊號第1、2輯合刊(2015年3月),頁145-167。
鄭毓瑜:〈詮釋的界域──從詩大序再探「抒情傳統」的建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3期(2003年9月),頁1-32。
鞏曰國:〈詩經原始版本考異〉,《四川圖書館學報》第168期(2009年4月),頁62-64。
鞏曰國:〈詩經原始標點獻疑〉,《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140期(2009年7月),頁51-53。
黎慧強:〈詮釋與過度詮釋——以經解者的歷史性視角檢視方玉潤詩經原始的詮釋特質〉,《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第34卷第5期(2016年5月),頁114-118。
賴位政:〈以詩解《詩》——《管錐編•毛詩正義》的詮釋立場、實踐與意義〉,《政大中文學報》第30期(2018年12月),頁185-216。
簡澤峰:〈方玉潤詩經原始詮釋觀及其相關問題探析——以十五〈國風〉詩旨為例〉,《白沙人文社會學報》第3期(2004年10月),頁189-214。
龔鵬程:〈詩話詩經學〉,《北京大學學報》第42卷第3期(2005年5月),頁43-54。

四、學位論文
于士淇:《方玉潤詩經原始注釋及詩學觀研究》,長春:長春師範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20年。
李晉娜:《現代《詩》學的曙光——方玉潤及其詩經原始》,太原:山西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5年。
肖力:《方玉潤詩經原始的文學批評方法研究》,長沙:湖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3年。
胡玉立:《經學視域下的方玉潤詩經原始研究——以與毛詩詩集傳的比較為中心》,廣州:中山大學中國史碩士論文,2020年。
侯美珍:《晚明詩經評點之學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3年。
郭麗霞:《論詩經原始之解詩主張》,石家莊:河北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3年。
梁新興:《在因循傳統下的創新思變——對詩經原始的自我認知》,南寧:廣西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7年。
舒丙旺:《方玉潤詩經文學闡釋研究》,安慶:安慶師範學院中文系碩士論文,2010年。
廖云榛:《方玉潤的詩經學觀——以詩經原始為考察中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7年。
劉耀娥:《詩經原始研究——以審美觀照為主》,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17年。
韓立群:《方玉潤詩經原始研究》,石家莊:河北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13年。
蘇元涇:《孔門詩教與方玉潤詩經原始研究》,濟南:山東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2013年。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