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不當督導、工作家庭衝突與組織承諾關聯之研究-以中部某步兵旅為例
作者 曾鉅堯
Tseng, Chu-Yao
貢獻者 甯方璽
曾鉅堯
Tseng, Chu-Yao
關鍵詞 不當督導
工作家庭衝突
情感性承諾
持續性承諾
規範性承諾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6-Apr-2023 18:04:15 (UTC+8)
摘要 近年來部隊已逐漸重視合理管教的領導方式,然而管教失當的案例,仍有所聞,不僅對當事人是種傷害,對於部隊也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因此,負向的管教行為,是我們應正視面對的問題。藉以國內外眾多學者與研究者研究結果發現,不當督導對工作家庭衝突與組織承諾的影響深遠。透過本研究藉以探究不當督導、工作家庭衝突與組織承諾相互之間的關聯,並以工作家庭衝突為中介變項,進一步瞭解工作家庭衝突在不當督導與組織承諾間之重要性。
本次研究以問卷調查之方式,並以中部某步兵旅官兵為研究對象,共發放270份問卷,經排除填寫未完整與答題選項過於一致之無效問卷50份,有效問卷為220份。經分析後發現:一、不當督導對工作家庭衝突呈正向影響,分別對情感性、持續性與規範性承諾呈負向影響。二、工作家庭衝突分別對情感性、持續性與規範性承諾呈負向影響。三、工作家庭衝突在兩者之間存在中介效果,其中對持續性承諾達完全中介之影響。
根據研究結果,首要是藉由各式集會時間與通訊軟體的便利性,以傳遞管理新知代替冗長的檢討會與交付工作等事項,以改善幹部管教方式。其次是注重官兵工作時長與家庭問題,及時給予協助,以減緩官兵因工作所造成的壓力而影響與家庭間的生活模式。最後是建立軍人核心價值,對外提高軍職的社會地位,對內則是去蕪存菁,維持軍職人員素質,使官兵認為從軍的榮耀感是其他行業無法取代的。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麗玲、劉佑(2010)。工作與家庭衝突對組織承諾之影響-探討主管支持家庭行為、工作家庭重心之調節效果。國防管理學術暨實務研討會第十八屆,635-654。
余朝權(2005)。組織行為學(第二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吳昆憲(2016)。臺中市政府消防局外勤消防人員工作壓力對職家衝突的影響-以職場疲勞為干擾變項。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吳明隆(2011)。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更新三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吳珮瑀、陸洛、王玟心(2016)。休閒生活對於職家衝突的調節效果。應用心理研究,65期,197-251。
宋孔慨、陳光亮(2016)。高雄市基層員警組織承諾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論壇 ,8卷2期,55-74。
李宗訓(2019)。主管不當督導、部屬工作壓力及部屬政治技能對留營意願之影響-以北部陸軍裝甲部隊為例。中國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御群(2018)。主管不當督導與部屬建言行為之關係研究:以主管-部屬交換關係為中介因素。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惠芳、高紹源、張良漢(2010)。休閒知覺自由量表驗證性因素分析:以競爭模式策略觀點。運動休閒管理學報,7卷1期,187 – 199。
李逸維(2021)。新進人員工作壓力對組織承諾、工作士氣之研究-以南部某軍事工廠為例。義守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昆虢(2020)。軍職人員之工作家庭衝突、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健行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
林玫秀(2013)。工作與家庭要求對職家衝突之影響:積極人格之干擾角色。中國文化大學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震岩(2018)。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邱宏明(2020)。海軍陸戰隊領導型態對工作績效影響性之研究-以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邱珮瑜(2018)。職家衝突對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之影響婚姻適應之中介效果。美和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班,未出版,屏東。
姚翔仁(2021)。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彌陀區公所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胡均瑄(2020)。主管不當督導、工作家庭衝突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心理資本為調節。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
胡昌亞、鄭瑩妮(2014)。不當督導研究回顧與前瞻。中華心理學刊,56卷2期,191-214。
孫振涼(2022)。組織文化、組織承諾、員工滿意度與留任意願之研究-A組織為例。國立體育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
國防部,2021年。中華民國110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
國防部,國軍軍風紀維護實施規定。中華民國108年5月8日。
張倖慈(2017)。不當督導、情感性承諾與離職意向關係之研究-以團隊成員交換關係為調節變項。高雄義守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真梅(2013)。不當督導對工作滿足感及組織承諾之影響。大同大學事業經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婷婷、陸洛(2009)。資源損失與資源獲得對職家衝突之影響:資源保存理論的觀點。臺大管理論叢,20卷1期,69 – 98。
張嘉倩(2021)。不當督導回顧性研究。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 7卷3期,66-81。
戚樹誠(2017)。組織行為(第二版)。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陳士航(2016)。消防人員工作家庭衝突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團隊凝聚力之中介效果與組織承諾之調節效果,中臺科技大學醫療暨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文良、王怡涵、邱雅萍(2013)。台灣工作家庭衝突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3卷4期,79 – 106。
陳佩君(2020)。軍中又傳輕生案 洪慈庸:部隊督導、組織文化要檢討,2022年3月10日,取自: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11-19/496714。
陳建順(2020)。軍隊組織承諾、心理資本與工作幸福感之關係。國防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素芬(2014)。工作─家庭衝突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 ─以台灣中部壽險業務人員為例。逢甲大學金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銘薰、黃新龍(2019)。工作壓力、幸福感、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關聯之研究-以國軍軍士官為例。商管科技季刊,20卷2期,157-179。
陳寬裕、王正華(2011)。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第二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陳韻式(2015)。工作家庭衝突、幸福感與情感性承諾之研究。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北。
彭台光、高月慈、林鉦棽(2006)。管理研究中的共同方法變異:問題本質、影響、測試和補救。管理學報,23卷1期,77-98。
辜詠琳(2015)。「長官,您幸福嗎?」─探討國軍幹部職家衝突、主觀幸福感、留職意願與工作鑲嵌的影響。國防大學運籌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
馮健祥(2021)。不當督導、情感性組織承諾與留任意願關聯之研究-以陸軍戰鬥部隊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玉蓉(2020)。主管不當督導、組織承諾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非營利組織為例。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美娟(2021)。主管不當督導對工作敬業之影響-工作鑲嵌、職場友誼為調節變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桂蓮(2021)。轉換型領導對於工作績效之影響-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度為中介角色。淡江大學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北。
黃雅珍(2015)。公務人員的工作家庭衝突與休閒調適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東。
黃新福、黃鋐斌(2014)。主管不當督導對部屬的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影響之研究-以空軍司令部勤務中隊為對象。管理資訊計算,3卷特刊,189-205。
楊錦祥(2021)。領導風格與組織承諾相關性之研究–以陸軍東引某單位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榮泰生(2006)。SPSS與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趙天凡、劉彩娥、蘇文凱(2017)。影響臨床護理人員職家衝突之前因探究。彰化護理,24卷4期,13 – 22。
趙國峯(2014)。調查局調查人員人格特質、職家衝突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伯鈞(2021)。探討主管不當督導、員工工作壓力與逆境商數之關係:以紡織業基層員工為例。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孟穎(2013)。不當督導對員工組織承諾影響:權力距離為干擾效果。多國籍企業管理評論, 7卷2期,127 – 146。
鄭文憲(2019)。工作壓力對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關係之驗證性研究-以工兵部隊為例。 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謝宜潔(2021)。僱主品牌吸引對員工留職意願的影響-以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
簡元瑜(2015)。領導與不當督導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
藍春琪、羅潔伶、李雅雯(2018)。不當督導之關係脈絡研究:質性研究的建構觀點。勞資關係論叢,20卷1期,1 – 26。
闕嫦羿(2012)。護理人員工作家庭衝突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健康促進為調節變項。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顏志龍,鄭志忠(2019)。給論文寫作者的統計指南:傻瓜也會跑統計(第三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魏永剛、龍長權、宋伍(2010)。量表編制-理論與應用,翻譯Robert F.DeVellis。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羅筠傑(2019)。不當督導對負向情感與偏差行為影響之研究-以情緒智力為調節變數。銘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蘇漢彬(2019)。教育訓練對職家衝突與組織承諾關係之調節效果-以台南地區勞工為例。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南。


貳、英文部分
Anderson, J. C., & Gerbing D. W. (1988).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Practice: A Review and Recommended Two-Step Approa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3,411-423.
Bentler, P. M., & Wu, E. J. C.(1993). EQS/Windows user’s guide. Los Angeles, CA: BMDP Statistical Software.
Bogg, J., & Cooper, C(1995). Job satisfaction, ment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senior civil servants. Human Relations,48(3), 327–341.
Carlson, D. S., Kacmar, K. M., & Williams, L. J.(2000). Construction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a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 of Work–Family Conflic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6 (2), 249-276. doi: 10.1006/jvbe.1999.1713
Carlson,D.S., & Kacmar, K. M.(2000). Work–family conflict in the organization: do life role values make a difference? Journal of ManagementSeptember–October .
Fornell, C., & Larcker, D.(1981).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8, 39-50.
Greenhaus, J.H. &Beutell, N.J.(1985).Sources of conflict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role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1),76-88.
Gregersen, H.B. & Black, J.S.(1992).Antecedents to commitment to a parent company and a foreign operation,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5(1), 65-90.
Henle, C.A. & Gross, M.A.(2014).What have i done to deserve this? Effects of employee personality and emotion on abusive supervision,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22, 461-474.
Hobfoll, S.E.(1989).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A new attempt at conceptualizing stres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4(3), 513-524.
Hobfoll, S.E.(2001).Social Support and Stress,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 Behavioral Sciences , 14461-14465.
James H. Morris and J. Daniel Sherman(1981). Generalizability of a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Model,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4(3),512-526.
Kahn, R.L., Wolfe, D.M., Quinn, R.P., Snoek, J.D. & Rosenthal, R.A. (1964).Organizational Stress: Studies in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Wiley, New York.
Khalid, M., Bashir, S.,Khan, A.K. & Abbas,N.(2018).When and how abusive supervision leads to knowledge hiding behaviors: an Islamic work ethics perspective, Leadersh. Organ. Dev. J., 39(6), 794-806.
Kopelman, R.E., Greenhaus, J.H. & Connolly, T.F.(1983).A model of work, family, and interrole conflict: A construct validation study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32(2), 198-215.
Lian, H. ,D.L. Ferris, D.L. & Brown, D.J.(2012).Does power distance exacerbate or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abusive supervision? It depends on the outcome,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97(1),107-123.
Luo, H.C. ,Li, Y.Y. & Sun,Y.(2012).The impact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on nurses` quality of work life,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 47(7), 639-641.
Marks, S. R.,(1977). Multiple Roles and Role Strain: Some Notes on Human Energy, Time and Commitmen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2(6), 921-936.
Meyer, J. P. and Allen, N. J.(1991), A Three-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Vol. 1, pp. 61-89.
Mitchell, M.S. and Ambrose, M.L(2007).Abusive supervision and workplace deviance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negative reciprocity beliefs,J. Appl. Psychol., 92(4), 1159-1168.
Mowday, R.T., Steers, R.M., & Porter L.W.(1979).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sational commit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4(2), 224-247.
Netemeyer, R.G.,Boles, J.S. & McMurrian ,R.(1996).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family–work conflict scale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1(4),400-410.
Nohe, C., Meier, L. L., Sonntag, K., & Michel, A. (2015). The chicken or the egg? A meta-analysis of panel studi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strai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00(2), 522–536.
O`Reilly, C.A. & Chatman, J.(1986).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psychological attachment: The effects of complianc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on prosocial behavior,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1(3), 492-499.
Porter, L.W., Steers, R.M., Mowday, R.T., & Boulian ,P.V.(1974).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 J. Appl. Psychol, 59(5),603-609.
Richard, O.C., Boncoeur, O.D., Chen, H. & Ford ,D.L.(2020).Supervisor abuse effects on subordinat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subsequent interpersonal aggression: The role of power-distance orientation and perceived human resource support climate,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64(3), 549-563.
Taylor, S., Levy, O., Boyacigiller, N. & Beechler, S.(2008).Employee commitment in MNCs: impact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HRM and top management orient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9(4), 501-527.
Tepper, B. J.(2007). Abusive supervision in work organizations: Review, synthesis, and research agenda. Journal of Management, 33, 261–289.
Tepper, B.J. , Simon, L., & Park ,H.M.(2017).Abusive supervision Annual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 123-152.
Tepper, B.J.(2000).Consequences of abusive supervis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3, 178-190.
Tepper, B.J., Duffy, M.K. , Hoobler, J.M., & Ensley, M.D.(2004). Modera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work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fellow employees’ attitudes,J. Appl. Psychol, 89(3), 455-465.
Thomas,M.(2005).Bullying among support staff in a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Health Educ, 105(4), 273-288.
Torkzadeh, G., Koufteros, X., & Pflughoeft, K.(2003). Confirmatory analysis of computer self-efficacy.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10(2), 263-275.
Whyte, W. H.(1956). The organizational man.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Yu, L.,Duffy, M.K. & Tepper, B.J.(2018).Consequences of downward envy: A model of self-esteem threat, abusive supervision, and supervisory leader self-improv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61(6),2296-231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1092132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092132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甯方璽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曾鉅堯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Tseng, Chu-Yaoen_US
dc.creator (作者) 曾鉅堯zh_TW
dc.creator (作者) Tseng, Chu-Yaoen_US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6-Apr-2023 18:04:15 (UTC+8)-
dc.date.available 6-Apr-2023 18:04:1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6-Apr-2023 18:04:1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1092132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405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1092132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近年來部隊已逐漸重視合理管教的領導方式,然而管教失當的案例,仍有所聞,不僅對當事人是種傷害,對於部隊也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因此,負向的管教行為,是我們應正視面對的問題。藉以國內外眾多學者與研究者研究結果發現,不當督導對工作家庭衝突與組織承諾的影響深遠。透過本研究藉以探究不當督導、工作家庭衝突與組織承諾相互之間的關聯,並以工作家庭衝突為中介變項,進一步瞭解工作家庭衝突在不當督導與組織承諾間之重要性。
本次研究以問卷調查之方式,並以中部某步兵旅官兵為研究對象,共發放270份問卷,經排除填寫未完整與答題選項過於一致之無效問卷50份,有效問卷為220份。經分析後發現:一、不當督導對工作家庭衝突呈正向影響,分別對情感性、持續性與規範性承諾呈負向影響。二、工作家庭衝突分別對情感性、持續性與規範性承諾呈負向影響。三、工作家庭衝突在兩者之間存在中介效果,其中對持續性承諾達完全中介之影響。
根據研究結果,首要是藉由各式集會時間與通訊軟體的便利性,以傳遞管理新知代替冗長的檢討會與交付工作等事項,以改善幹部管教方式。其次是注重官兵工作時長與家庭問題,及時給予協助,以減緩官兵因工作所造成的壓力而影響與家庭間的生活模式。最後是建立軍人核心價值,對外提高軍職的社會地位,對內則是去蕪存菁,維持軍職人員素質,使官兵認為從軍的榮耀感是其他行業無法取代的。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不當督導 5
壹、不當督導的定義 5
貳、不當督導相關研究 7
第二節 工作家庭衝突 9
壹、工作家庭衝突的定義 9
貳、工作家庭衝突相關研究 11
第三節 組織承諾 15
壹、組織承諾的定義 15
貳、組織承諾相關研究 17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0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20
第二節 研究變項之操作型定義與衡量方法 21
第三節 實證對象與資料蒐集 26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30
第一節 信度與效度分析 33
壹、信度分析 33
參、信度與效度分析結果 39
第二節 樣本描述 40
第三節 不同人口背景變項與各構面之差異分析 47
壹、獨立樣本t檢定 47
貳、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51
參、獨立樣本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 58
第四節 相關係數與迴歸分析 59
壹、皮爾森相關分析 59
貳、迴歸分析 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7
第二節 建議 70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72
參考文獻 74
壹、中文部分 74
貳、英文部分 77
附錄一、研究問卷 80
zh_TW
dc.format.extent 4099066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1092132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不當督導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工作家庭衝突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情感性承諾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持續性承諾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規範性承諾zh_TW
dc.title (題名) 不當督導、工作家庭衝突與組織承諾關聯之研究-以中部某步兵旅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麗玲、劉佑(2010)。工作與家庭衝突對組織承諾之影響-探討主管支持家庭行為、工作家庭重心之調節效果。國防管理學術暨實務研討會第十八屆,635-654。
余朝權(2005)。組織行為學(第二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吳昆憲(2016)。臺中市政府消防局外勤消防人員工作壓力對職家衝突的影響-以職場疲勞為干擾變項。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吳明隆(2011)。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更新三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吳珮瑀、陸洛、王玟心(2016)。休閒生活對於職家衝突的調節效果。應用心理研究,65期,197-251。
宋孔慨、陳光亮(2016)。高雄市基層員警組織承諾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論壇 ,8卷2期,55-74。
李宗訓(2019)。主管不當督導、部屬工作壓力及部屬政治技能對留營意願之影響-以北部陸軍裝甲部隊為例。中國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御群(2018)。主管不當督導與部屬建言行為之關係研究:以主管-部屬交換關係為中介因素。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惠芳、高紹源、張良漢(2010)。休閒知覺自由量表驗證性因素分析:以競爭模式策略觀點。運動休閒管理學報,7卷1期,187 – 199。
李逸維(2021)。新進人員工作壓力對組織承諾、工作士氣之研究-以南部某軍事工廠為例。義守大學工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昆虢(2020)。軍職人員之工作家庭衝突、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究。健行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
林玫秀(2013)。工作與家庭要求對職家衝突之影響:積極人格之干擾角色。中國文化大學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震岩(2018)。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邱宏明(2020)。海軍陸戰隊領導型態對工作績效影響性之研究-以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邱珮瑜(2018)。職家衝突對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之影響婚姻適應之中介效果。美和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班,未出版,屏東。
姚翔仁(2021)。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高雄市政府彌陀區公所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胡均瑄(2020)。主管不當督導、工作家庭衝突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心理資本為調節。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
胡昌亞、鄭瑩妮(2014)。不當督導研究回顧與前瞻。中華心理學刊,56卷2期,191-214。
孫振涼(2022)。組織文化、組織承諾、員工滿意度與留任意願之研究-A組織為例。國立體育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
國防部,2021年。中華民國110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
國防部,國軍軍風紀維護實施規定。中華民國108年5月8日。
張倖慈(2017)。不當督導、情感性承諾與離職意向關係之研究-以團隊成員交換關係為調節變項。高雄義守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真梅(2013)。不當督導對工作滿足感及組織承諾之影響。大同大學事業經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婷婷、陸洛(2009)。資源損失與資源獲得對職家衝突之影響:資源保存理論的觀點。臺大管理論叢,20卷1期,69 – 98。
張嘉倩(2021)。不當督導回顧性研究。科技與人力教育季刊, 7卷3期,66-81。
戚樹誠(2017)。組織行為(第二版)。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陳士航(2016)。消防人員工作家庭衝突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團隊凝聚力之中介效果與組織承諾之調節效果,中臺科技大學醫療暨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文良、王怡涵、邱雅萍(2013)。台灣工作家庭衝突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3卷4期,79 – 106。
陳佩君(2020)。軍中又傳輕生案 洪慈庸:部隊督導、組織文化要檢討,2022年3月10日,取自: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11-19/496714。
陳建順(2020)。軍隊組織承諾、心理資本與工作幸福感之關係。國防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素芬(2014)。工作─家庭衝突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 ─以台灣中部壽險業務人員為例。逢甲大學金融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銘薰、黃新龍(2019)。工作壓力、幸福感、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關聯之研究-以國軍軍士官為例。商管科技季刊,20卷2期,157-179。
陳寬裕、王正華(2011)。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第二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陳韻式(2015)。工作家庭衝突、幸福感與情感性承諾之研究。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北。
彭台光、高月慈、林鉦棽(2006)。管理研究中的共同方法變異:問題本質、影響、測試和補救。管理學報,23卷1期,77-98。
辜詠琳(2015)。「長官,您幸福嗎?」─探討國軍幹部職家衝突、主觀幸福感、留職意願與工作鑲嵌的影響。國防大學運籌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
馮健祥(2021)。不當督導、情感性組織承諾與留任意願關聯之研究-以陸軍戰鬥部隊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玉蓉(2020)。主管不當督導、組織承諾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非營利組織為例。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美娟(2021)。主管不當督導對工作敬業之影響-工作鑲嵌、職場友誼為調節變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桂蓮(2021)。轉換型領導對於工作績效之影響-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度為中介角色。淡江大學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北。
黃雅珍(2015)。公務人員的工作家庭衝突與休閒調適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東。
黃新福、黃鋐斌(2014)。主管不當督導對部屬的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影響之研究-以空軍司令部勤務中隊為對象。管理資訊計算,3卷特刊,189-205。
楊錦祥(2021)。領導風格與組織承諾相關性之研究–以陸軍東引某單位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榮泰生(2006)。SPSS與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趙天凡、劉彩娥、蘇文凱(2017)。影響臨床護理人員職家衝突之前因探究。彰化護理,24卷4期,13 – 22。
趙國峯(2014)。調查局調查人員人格特質、職家衝突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伯鈞(2021)。探討主管不當督導、員工工作壓力與逆境商數之關係:以紡織業基層員工為例。銘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孟穎(2013)。不當督導對員工組織承諾影響:權力距離為干擾效果。多國籍企業管理評論, 7卷2期,127 – 146。
鄭文憲(2019)。工作壓力對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關係之驗證性研究-以工兵部隊為例。 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謝宜潔(2021)。僱主品牌吸引對員工留職意願的影響-以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
簡元瑜(2015)。領導與不當督導關係之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彰化。
藍春琪、羅潔伶、李雅雯(2018)。不當督導之關係脈絡研究:質性研究的建構觀點。勞資關係論叢,20卷1期,1 – 26。
闕嫦羿(2012)。護理人員工作家庭衝突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健康促進為調節變項。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顏志龍,鄭志忠(2019)。給論文寫作者的統計指南:傻瓜也會跑統計(第三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魏永剛、龍長權、宋伍(2010)。量表編制-理論與應用,翻譯Robert F.DeVellis。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羅筠傑(2019)。不當督導對負向情感與偏差行為影響之研究-以情緒智力為調節變數。銘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蘇漢彬(2019)。教育訓練對職家衝突與組織承諾關係之調節效果-以台南地區勞工為例。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南。


貳、英文部分
Anderson, J. C., & Gerbing D. W. (1988).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in Practice: A Review and Recommended Two-Step Approa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03,411-423.
Bentler, P. M., & Wu, E. J. C.(1993). EQS/Windows user’s guide. Los Angeles, CA: BMDP Statistical Software.
Bogg, J., & Cooper, C(1995). Job satisfaction, ment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senior civil servants. Human Relations,48(3), 327–341.
Carlson, D. S., Kacmar, K. M., & Williams, L. J.(2000). Construction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a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 of Work–Family Conflic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6 (2), 249-276. doi: 10.1006/jvbe.1999.1713
Carlson,D.S., & Kacmar, K. M.(2000). Work–family conflict in the organization: do life role values make a difference? Journal of ManagementSeptember–October .
Fornell, C., & Larcker, D.(1981).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8, 39-50.
Greenhaus, J.H. &Beutell, N.J.(1985).Sources of conflict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roles,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1),76-88.
Gregersen, H.B. & Black, J.S.(1992).Antecedents to commitment to a parent company and a foreign operation,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5(1), 65-90.
Henle, C.A. & Gross, M.A.(2014).What have i done to deserve this? Effects of employee personality and emotion on abusive supervision,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122, 461-474.
Hobfoll, S.E.(1989).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A new attempt at conceptualizing stres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4(3), 513-524.
Hobfoll, S.E.(2001).Social Support and Stress,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 Behavioral Sciences , 14461-14465.
James H. Morris and J. Daniel Sherman(1981). Generalizability of a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Model,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4(3),512-526.
Kahn, R.L., Wolfe, D.M., Quinn, R.P., Snoek, J.D. & Rosenthal, R.A. (1964).Organizational Stress: Studies in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Wiley, New York.
Khalid, M., Bashir, S.,Khan, A.K. & Abbas,N.(2018).When and how abusive supervision leads to knowledge hiding behaviors: an Islamic work ethics perspective, Leadersh. Organ. Dev. J., 39(6), 794-806.
Kopelman, R.E., Greenhaus, J.H. & Connolly, T.F.(1983).A model of work, family, and interrole conflict: A construct validation study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32(2), 198-215.
Lian, H. ,D.L. Ferris, D.L. & Brown, D.J.(2012).Does power distance exacerbate or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abusive supervision? It depends on the outcome,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97(1),107-123.
Luo, H.C. ,Li, Y.Y. & Sun,Y.(2012).The impact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empowerment on nurses` quality of work life,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 47(7), 639-641.
Marks, S. R.,(1977). Multiple Roles and Role Strain: Some Notes on Human Energy, Time and Commitmen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2(6), 921-936.
Meyer, J. P. and Allen, N. J.(1991), A Three-compon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Vol. 1, pp. 61-89.
Mitchell, M.S. and Ambrose, M.L(2007).Abusive supervision and workplace deviance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negative reciprocity beliefs,J. Appl. Psychol., 92(4), 1159-1168.
Mowday, R.T., Steers, R.M., & Porter L.W.(1979).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sational commit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4(2), 224-247.
Netemeyer, R.G.,Boles, J.S. & McMurrian ,R.(1996).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family–work conflict scale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1(4),400-410.
Nohe, C., Meier, L. L., Sonntag, K., & Michel, A. (2015). The chicken or the egg? A meta-analysis of panel studi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strai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00(2), 522–536.
O`Reilly, C.A. & Chatman, J.(1986).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psychological attachment: The effects of compliance,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on prosocial behavior,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1(3), 492-499.
Porter, L.W., Steers, R.M., Mowday, R.T., & Boulian ,P.V.(1974).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 J. Appl. Psychol, 59(5),603-609.
Richard, O.C., Boncoeur, O.D., Chen, H. & Ford ,D.L.(2020).Supervisor abuse effects on subordinate turnover intentions and subsequent interpersonal aggression: The role of power-distance orientation and perceived human resource support climate,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64(3), 549-563.
Taylor, S., Levy, O., Boyacigiller, N. & Beechler, S.(2008).Employee commitment in MNCs: impact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HRM and top management orient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9(4), 501-527.
Tepper, B. J.(2007). Abusive supervision in work organizations: Review, synthesis, and research agenda. Journal of Management, 33, 261–289.
Tepper, B.J. , Simon, L., & Park ,H.M.(2017).Abusive supervision Annual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4, 123-152.
Tepper, B.J.(2000).Consequences of abusive supervis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3, 178-190.
Tepper, B.J., Duffy, M.K. , Hoobler, J.M., & Ensley, M.D.(2004). Modera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work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fellow employees’ attitudes,J. Appl. Psychol, 89(3), 455-465.
Thomas,M.(2005).Bullying among support staff in a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Health Educ, 105(4), 273-288.
Torkzadeh, G., Koufteros, X., & Pflughoeft, K.(2003). Confirmatory analysis of computer self-efficacy.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10(2), 263-275.
Whyte, W. H.(1956). The organizational man.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Yu, L.,Duffy, M.K. & Tepper, B.J.(2018).Consequences of downward envy: A model of self-esteem threat, abusive supervision, and supervisory leader self-improve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61(6),2296-2318.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