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靈棋經》占筮系統之研究
作者 黃華玉
Huang, Hua-Yu
貢獻者 陳睿宏
黃華玉
Huang, Hua-Yu
關鍵詞 靈棋經
劉基
卜筮
陰陽觀
錯卦
綜卦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6-Jul-2023 15:17:20 (UTC+8)
摘要 《靈棋經》是部占筮專書,其占筮方式相當簡單,僅以十二顆棋子即可進行推占,根據棋形得卦,每卦有繫辭、象辭,依此解卦斷吉凶。《四庫提要》中謂《靈棋經》乃「象《易》而作」,因此本研究嘗試將《靈棋經》與《周易》進行對比研究,經由《周易》義理派的觀點與象數派的特性,探討《靈棋經》在類似領域的關聯性。
本研究首先介紹《靈棋經》的製法、科儀、與占筮方式、解卦方式,並將其占筮法與《周易》大衍筮法作比較,再就《靈棋經》的思想內涵,針對其八卦屬性進行分析。除此,還將《靈棋經》中對天道或萬物的觀察,依象辭內容分為「世相類」、「心境類」、「譬喻類」、「農事氣象類」、「君臣政治類」、「神怪玄學類」、「戰事徭役類」、「醫病類」、「一般敘事類」等九類,並詳加說明。另外剖析《靈棋經》的陰陽觀與三才觀,並嘗試與《周易》做參考對比。本研究也針對《靈棋經》自身的卦理研究,將《靈棋經》分為四組:八經卦、四象卦、兩儀卦、與純陰鏝卦來討論,最後將《靈棋經》「象《易》而作」概念加以延伸,嘗試仿效《周易》象數派來建立屬於《靈棋經》自身的錯卦與綜卦系統。
參考文獻 一、古籍文獻
1.[周]老子撰、[魏]王弼注:《道德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55冊,1986年3月初版。
2.[周]左丘明傳,[西晉]杜預注,[唐]陸德明音義,[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注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43冊,1986年3月初版。
3.[周]屈原:《離騷》,收自《四部叢刊正編楚辭補注》本第3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4.[周]莊周撰:《南華經》,收自《中國子學名著集成》本第57冊,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5.[周]公羊高撰,[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唐]陸徳明音義:《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5冊,1986年3月初版。
6.[周]呂不韋編,[漢]高誘註:《呂氏春秋》,臺北:藝文印書館,2000年10月初版。
7.[漢]董仲舒:《春秋繁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81冊,1986年3月初版。
8.[漢]東方朔撰,[晉]顏幼明、[劉宋]何承天注,[元]陳師凱、[明]劉基解:《靈棋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08冊,1986年3月初版。
9.[漢]東方朔撰,[晉]顏幼明、[劉宋]何承天注,[元]陳師凱、[明]劉基解:《靈棋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冊,1986年3月初版。
10.[漢]東方朔撰,[晉]顏幼明、[劉宋]何承天注[明]劉基解:《靈棋本章正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正統道藏》本第39冊,1985年初版。
11.[漢]東方朔撰,張繼禹主編:《靈棋本章正經》,臺北:華夏出版公司《中華道藏》本第32冊,2004年。
12.[漢]東方朔著、徐宇辳編註:《占卜全書靈棋經》,臺北 : 宋林出版社,2015年。
13.[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節:《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1版。
14.[漢]劉向:《說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696冊,1986年3月初版。
15.[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陸德明音義,[唐]孔穎達疏:《毛詩注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69冊,1986年3月初版。
16.[漢]焦延壽:《焦氏易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08冊,1986年3月初版。
17.[漢]焦延壽:《焦氏易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初編》本第23冊,1945年。
18.[漢]焦延壽:《焦氏易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
19.[漢]王充:《論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62冊,1986年3月初版。
20.[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1版。
21.[漢]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7月第10版。
22.[漢]劉珍等撰:《東觀漢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70冊,1986年3月初版。
23.[漢]高誘注,[宋]姚宏續注:《戰國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406冊,1986年3月初版。
24.[魏]曹植:《曹子建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本第30冊,1979年。
25.[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26.[西晉]皇甫謐:《高士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48冊,1986年3月初版。
27.[西晉]郭璞注:《山海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42冊,1986年3月初版。
28.[東晉]葛洪:《抱朴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59冊,1986年3月初版。
29.[東晉]葛洪:《神仙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59冊,1986年3月初版。
30.[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漢後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1版。
31.[南朝梁]陶弘景《真誥》,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清嘉慶張海鵬輯刊《學津討原》本第4冊,1993年。
32.[南朝梁]陶弘景:《真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59冊,1986年3月初版。
33.[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註:《文選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29冊,1986年3月。
34.[唐]孔穎達疏《詩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35.[宋]王溥:《唐會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606冊,1986年3月初版。
36.[宋]王欽若等撰:《冊府元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917冊,1986年3月初版。
37.[宋]邵雍:《梅花易數》,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年4月。
38.[宋]邵雍:《伊川擊壤集》,北京:綫裝書局《宋集珍本叢刊》本第7冊,2004年。
39.[宋]蘇軾撰,[宋]施元之原註,[清]邵長蘅刪補:《施註蘇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110冊,1986年3月初版。
40.[宋]郭雍撰:《郭氏傳家易說》,臺北:世界書局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第7冊,1986年。
41.[宋]朱熹:《周易本義》,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年6月。
42.[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97冊,1986年3月初版。
43.[宋]丁易東:《易象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21冊,1986年3月初版。
44.[宋]佚名:《大易象數鈎深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正統道藏》本第4冊,1988年12月再版。
45.[元]胡一桂撰:《周易啟蒙翼傳》,臺北:世界書局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第11冊,1986年初版。
46.[元]陶宗儀:《説郛》,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79冊,1986年3月初版。
47.[明]來知德撰,王豐先點校:《周易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21年4月1版2刷。
48.[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83冊,1986年3月初版。
49.[清]黃宗炎:《周易象辭》,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3輯,1983年10月初版。
50.[清]李光地:《周易折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8冊,1986年3月初版。
51.[清]惠棟:《易漢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第17冊影印經訓堂叢書本。
52.[清]翟雲升:《焦氏易林校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本第242冊,1995年。
53.[清]李道平撰,潘雨廷點校:《周易集解纂疏》,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7月1版。
54.[清]朱駿聲:《六十四卦經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55.[清]俞樾:《周易互體徵》,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8輯,1983年10月初版。
56.[清]俞樾:《周易平議》,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8輯,1983年10月初版。
57.[清]王先慎撰,鐘哲點校:《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7月1版。
二、近人專著(依姓氏筆畫排序)
1.王虎應、劉鐵卿:《占卜故事奇談》,臺北:進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20年。
2.王瓊珊:《易學通論》,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5月初版。
3.元氣山人編著:《一學就會的靈棋經與棋卦》,新北:元神館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年2月。
4.尹錫珉:《王弼易學解經體例探源》,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
5.孔繁詩:《周易繫辭傳研究》,臺北:晴園印刷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6.玉格格:《占卜運程——靈棋經》,臺北 : 宋林出版社,1995年。
7.江曉原:《十二宮與二十八宿–世界歷史上的星占術》,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年。
8.任繼愈:《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
9.李零:《中國方術考(修訂本)》,臺北:東方出版社,2001年。
10.汪學群:《清代中期易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11.東方橋:《讀中庸的方法學》,臺北:玄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12.周伯達:《周易哲學概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
13.胡自逢:《先秦諸子易說通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14.胡自逢:《程伊川易學述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15.韋政通:《中國思想史》,臺北:水牛出版社,1997年。
16.姜海軍:《程頤易學思想研究:思想史視野下的經學詮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17.胡祥:《占卜入門指南》,臺北:進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20年7月。
18.南懷瑾、徐芹庭:《周易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年。
19.高亨:《高亨《周易》九講》,北京:北京天來印務有限公司,2011年。
20.徐芹庭:《周易研究》,臺北:五洲出版社,1997年。
21.徐芹庭:《周易詳解》,臺北:聖環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
22.徐芹庭:《易學源流》,臺北:國立編譯館,1987年。
23.容肇祖:《占卜的源流》,北京:海豚出版社,2010年。
24.孫劍秋:《易學新論》,臺北:中華文化教育學會,2007年。
25.唐翼明:《魏晉清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
26.陳世興:《紫微斗數導讀入門篇、進階篇、高級篇、解盤篇》,臺北:武陵出版,2007-2014。
27.陳睿宏:《義理、象數與圖書之兼綜——朱震易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11年9月初版。
28.陳睿宏:《宋代圖書易學之重要輯著——《大易象數鈎深圖》與《周易圖》一系圖說析論》,臺北:政大出版社,2016年3月初版。
29.陳鼓應:《易傳與道家思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30.張朋:《春秋易學研究:以周易卦爻辭的卦象解說方法為中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31.張其成著、朱伯崑主編:《象數易學》,北京:中國書店,2003年。
32.張善文:《象數與義理》,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
33.張善文:《歷代易家與易學要籍》,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34.張善文:《歷代易學要籍解題》,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35.張新論:《金錢神算隨手翻》,臺北:長青工作室,2001年。
36.郭彧:《京氏易傳導讀》,濟南:齊魯書社,2002年。
37.程石泉:《易學新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38.程羲編:《易卦占卜入門》,臺北:鼎文書局,2021年6月。
39.傅佩榮:《傅佩榮周易課:占卜、解卦、指引人生、趨吉避凶》,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8月。
40.勞思光:《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
41.曾春海:《周易的哲學原理》,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
42.聖元:《象棋占卜祕笈 :一棋解答人生大小事》,臺北:靛藍出版有限公司,2021年。
43.聖元:《學會象棋占卜必備Book》,臺北:靛藍出版有限公司,2022年。
44.詹石窗:《易學與道教思想關係研究》,福州: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年。
45.楊吉德:《周易卦象與本義統解》,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
46.楊皓然:《周易占卜 :六爻金錢卦》,臺北:楊皓然,2022年。
47.楊錦銓:《周易古義解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
48.鄔昆如:《哲學入門》,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3年。
49.劉大鈞主編:《象數易學研究》第三輯,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
50.劉君祖:《周易密碼》,臺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51.劉基原著,劉厚祿編著:《神機妙算劉伯溫傳奇——燒餅歌與靈棋經》,臺北:元神館出版社,2009年。
52.劉瀚平:《宋象數易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4年。
53.鄧立光:《周易象數義理發微》,上海 : 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
54.鄭吉雄:《易圖象與易詮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
55.鄭志明:《民間信仰與儀式》,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
56.蔡相煇、吳永猛:《臺灣民間信仰》,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
57.盧央:《易學與天文學》,臺北:大展出版社,2005年6月。
58.賴貴三:《易學思想與時代易學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59.蕭漢明:《易苑漫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60.薄喬萍:《綜觀周易卜筮》,臺北:天空數位圖書有限公司,2020年10月。
61.羅山雲總編輯:《先天易數靈棋經要訣》,臺北:臺灣道教總廟玄義宮,2018年11月。

三、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1.王天彤:《魏晉易學研究》,濟南:山東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
2.王婭維:《王弼、朱熹《周易》注釋比較研究》,西安:陜西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
3.林文莉:《《易》教內涵及其實踐──由《周易.繫辭》「以傳解經」展開之詮釋與探索》,臺北: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
4.官岳:《來知德易學研究》,濟南:山東大學中國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
5.高荻華:《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解經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
6.康全誠:《清代易學八家研究》,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
7.陳睿宏:《惠棟易學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
8.陳詠琳:《胡一桂《周易啟蒙翼傳.外篇》研究──以卜筮、丹道類六部典籍為探討對象》,臺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8年。
9.張江珍:《《靈棋經》卦詩研究》,西安:陝西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10.張起林:《中國先秦時期卜筮文化研究》,臺北:明道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
11.張修竹:《《周易》占卜與哲學諮商療癒關係》,臺北:南華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2021年。
12.張鯤鵬:《張載的三才之道研究》,西安: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13.許為杰:《《易》象數探析及應用之研究》,臺北:明道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14.喬家駿:《孟喜、焦延壽、京房及其易學研究》,臺北: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9年。
15.喬家駿:《《焦氏易林》易學研究》,臺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16.黃淑惠:《論春秋時期卜筮文化對政治的影響》,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5年。
17.黃輝石:《「大衍之數」的原理及其運用》,臺北: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18.黃慶權:《京房易學之研究》,臺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系碩士論文,2019年。
19.楊國寬:《朱熹易學研究──對程頤易學的傳承與開新》,臺北: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20.雷喜斌:《朱熹易學思想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古典文獻學系博士論文, 2009年。
21.董藝:《張載易學思想研究》,濟南:山東大學中國哲學系博士論文,2010年。
22.趙中偉:《周易「變」的思想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3年。
23.趙文源:《朱子《易》注考源》,杭州:浙江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系博士論文,2009年。
24.廖維駿:《唐宋佛道經典及易學傳承對紫微斗數全書影響之探討》,臺北: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25.蔡怡佳:《周易占卜的敘事有效性之探究》,臺北: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26.劉慧珍:《漢代易象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四、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1.王風:〈試談王弼易學的特點及其對朱熹的影響〉,《中國哲學史》,2006年第3期。
2.王晶波:〈從敦煌寫本看《靈棋經》的源流演變〉,《敦煌學輯刊》,2014年第4期,頁80-92。
3.王貽琛:〈以學統術:虞翻「大衍筮法」說探微〉,《周易研究》,2020年第2期。
4.王智榮:〈論「左傳」「卜筮」與戰爭的關係--兼論軍事心理學〉,《陸軍學術月刊》,2003年12月,頁37-52。
5.王新春:〈朱熹的《周易》觀〉,《哲學研究》,2011年第10期。
6.王樹人、喻柏林:〈《周易》的「象思維」及其現代意義〉,《周易研究》,1998年第1期,頁1-8。
7.王曉毅:〈從象數到本體──漢魏之際思維方式的演變〉,《哲學與文化》, 第22卷第7期,1995年7月。
8.孔又專、詹石窗:〈陳摶創繪「先天太極圖」考辨〉,《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學報》,2010年第2期。
9.尹彤云:〈惠棟《周易》學與九經訓詁學簡評〉,《寧夏社會科學》,1997年第1期,頁89-93。
10.田永勝:〈論王弼易學對兩漢象數易學的繼承〉,《周易研究》,1998年第3期。
11.田勝利:〈論《靈棋經》爻辭的詩體特徵及取象藝術與意義〉,《天中學刊》,2016年4月,第31卷第2期,頁49-54。
12.田勝利:〈論《靈棋經》對《周易》的借鑒及其與易學理念的融通〉,《武陵學刊》,2015年9月,第40卷第5期,頁7-12。
13.江弘毅:〈邵雍之易學思維〉,《中國語文》 ,第90卷第1期,2002年1月。
14.任蘊輝:〈論漢代易學的納甲〉,《中國哲學史》,1993年第8期,頁73-80。
15.邢文:〈數字卦與《周易》形成的若干問題〉,《臺大中文學報》,第27期,2007年12月。
16.車向通:〈《靈棋經》解讀過程中參看節氣的必要性探討〉,《文化產業》,2020年第20期。
17.李秋麗:〈論《周易》的「象」世界和「理」世界——象數和義理關係芻議〉,《周易研究》,2006年第1期。
18.李晨陽:〈是「天人合一」還是「天、地、人」三才?——兼論儒家環境哲學的基本構架〉,《周易研究》,2014年第5期,頁1-9。
19.李新:〈論朱熹《周易參同契考異》的陰陽觀〉,《濟寧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第2期。
20.吳寧:〈《易》本卜筮之書:朱子論《易》的形成〉,《衡水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
21.何麗野:〈象的思維:說不可說-中國古代形而上學方法法〉,《中國哲學》,2004年第4期,頁22-27。
22.汪顯超:〈〈河圖〉五行數與《周易》四象數之間的關係〉,《周易研究》,2001年第1期。
23.周少豪:〈先秦卜筮探論〉,《長榮大學學報》,2007年6月,頁65-105。
24.林文欽:〈陳摶的先天《易》學思想探析〉,《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2016年第3期。
25.林忠軍:〈《易緯》宇宙觀與漢代儒道合流趨向〉,《中國哲學》,2002年第12期,頁52-56。
26.林國平:〈靈籤淵源考〉,《東南學術》,2006年2月,第2期,頁128-134。
27.林麗真:〈如何看待易「象」-由虞翻、王弼與朱熹對易「象」的不同看法說起〉,《周易研究》,1994年第4期,頁35-41。
28.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29.洪鎰昌:〈易占與諮商跨領域可能性初探--以王充卜筮觀與後現代諮商概念整合為例〉,《高雄師大國文學報》,2019年7月,頁39-65。
30.唐明邦:〈象數思維管窺〉,《周易研究》,1998年第4期,頁52-57。
31.孫勁松:〈郭雍易學思想述評——《易》言三才之道〉,《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年1月,頁30-35。
32.孫桂彬:〈佛教的卜筮信仰——以藕益智旭卜筮活動為中心〉,《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
33.孫滌:〈解析大衍筮法及易卦的蓍占概率〉,《文史哲》,2018年第1期。
34.高壽仙:〈劉基與術數〉,《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9月,第6卷第3期,頁87-94。
35.高懷民:〈朱熹「易為卜筮之書」述評並論其對近世易學研究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學報》,1995年10月,頁1-17。
36.張文智:〈京氏易學中的陰陽對待與流行〉,《周易研究》,2002年第2期,頁39-53。
37.張宏敏:〈劉基的易學思想〉,《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年6月,第36卷第6期,頁10-12。
38.張克賓:〈從文辭到象數:論《系辭傳》「參伍」「錯綜」說的意義衍生〉,《周易研究》,2019年第1期。
39.崔波:〈京房易學思想述評(上)〉,《周易研究》,1994年第4期,頁17-23。
40.崔波:〈京房易學思想述評(下)〉,《周易研究》,1995年第1期,頁26-34。
41.陳睿宏:〈圖書易學的延續與開展--論元代張理圖書易學之重要內涵〉,《東華漢學》,2014年6月,頁195-241。
42.陳睿宏:〈《大易象數鈎深圖》所見鄭東卿易學圖式之義理思想析論〉,《清華中文學報》,2015年12月,頁175-230。
43.陳睿宏:〈林栗《周周易傳集解》八卦用象的卦象觀〉,《東華漢學》,2017年6月,頁81-132。
44.陳睿宏:〈《四庫全書》收錄《易》著之《易》學史意義與考辨研究概況〉,《孔孟月刊》,2021年8月,頁48-57。
45.陳贇:〈《易傳》對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認識〉,《周易研究》,2015年第1期(總129期),頁41-51、76。
46.陳正平:〈《詩經》占卜文化活動考察〉,《東海中文學報》,2003年7月,頁65-83。
47.陳世陔:〈《周易》「象數」與現代系統學模型〉,《周易研究》,1997年第4期,頁3-14。
48.陳坤祥:〈朱子「周易本義」注「卦位未詳」探論 〉,《孔學與人生》,第29期,2004年8月。
49.陳恩林、郭守信:〈關於《周易》「大衍之數」的問題〉,《中國哲學史》,1998年第3期,頁42-47。
50.常秉義:〈「卦變」說辨析〉,《周易研究》,1997年第4期,頁15-24。
51.梁韋弦:〈孔子、王弼、程頤在易學史上的貢獻〉,《孔孟月刊》,第45卷第5、6期,2007年2月。
52.連鎮標:〈焦延壽易學淵源考〉,《周易研究》,1996年第1期,頁3-9。
53.鈕恬:〈略論《周易》卦爻變化的特點〉,《周易研究》,1999年第3期,頁25-36。
54.程振設:〈劉基與卜筮原理〉,《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9月,第3卷第3期,頁65-67。
55.賀廣如:〈心學《易》中的陰陽與卜筮--以季本為核心〉,《臺大文史哲學報》,2012年5月,頁29-66。
56.黃慶萱:〈「一陰一陽之謂道」析議〉,《鵝湖》,第29卷第3期,2003年9月。
57.詹石窗:〈靈棋課法的由來及其符號解讀〉,《周易研究》,2001年第1期(總第47期),頁68-78。
58.趙青青:〈從《周易本義》看朱子之易學觀〉,《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第4期。
59.劉玉建:〈試論京房易學中的世卦起月例〉,《周易研究》,1996年第2期,頁17-20。
60.劉銀昌:〈隋前《焦氏易林》的傳播與接受〉,《社會科學家》,2009年1月,第1期(總第141期),頁133-137。
61.劉銀昌:〈廟會中的靈籤信仰探析〉,《咸陽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5月,第25卷第3期,頁58-64
62.劉潤忠:〈中國哲學本體論的易學闡釋〉,《周易研究》,1994年第4期,頁33-39。
63.蕭漢明:〈論《京氏易傳》與後世納甲筮法的文化內涵〉,《周易研究》,2000年第2期,頁22-34。

五、網路資料
1.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ctext.org/zh
2.中華民國周易學會:http://www.yihching.org.tw/html/home.aspx
3.易學網網站:https://www.eee-learning.com/
4.國際易學大會官網:http://www.yijing.org.tw/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391201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912016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睿宏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華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uang, Hua-Yuen_US
dc.creator (作者) 黃華玉zh_TW
dc.creator (作者) Huang, Hua-Yuen_US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6-Jul-2023 15:17:20 (UTC+8)-
dc.date.available 6-Jul-2023 15:17:2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6-Jul-2023 15:17:2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3912016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570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391201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靈棋經》是部占筮專書,其占筮方式相當簡單,僅以十二顆棋子即可進行推占,根據棋形得卦,每卦有繫辭、象辭,依此解卦斷吉凶。《四庫提要》中謂《靈棋經》乃「象《易》而作」,因此本研究嘗試將《靈棋經》與《周易》進行對比研究,經由《周易》義理派的觀點與象數派的特性,探討《靈棋經》在類似領域的關聯性。
本研究首先介紹《靈棋經》的製法、科儀、與占筮方式、解卦方式,並將其占筮法與《周易》大衍筮法作比較,再就《靈棋經》的思想內涵,針對其八卦屬性進行分析。除此,還將《靈棋經》中對天道或萬物的觀察,依象辭內容分為「世相類」、「心境類」、「譬喻類」、「農事氣象類」、「君臣政治類」、「神怪玄學類」、「戰事徭役類」、「醫病類」、「一般敘事類」等九類,並詳加說明。另外剖析《靈棋經》的陰陽觀與三才觀,並嘗試與《周易》做參考對比。本研究也針對《靈棋經》自身的卦理研究,將《靈棋經》分為四組:八經卦、四象卦、兩儀卦、與純陰鏝卦來討論,最後將《靈棋經》「象《易》而作」概念加以延伸,嘗試仿效《周易》象數派來建立屬於《靈棋經》自身的錯卦與綜卦系統。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概述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步驟 14
一、 研究版本與主要文獻範圍 14
二、 研究步驟 16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8
第五節 《靈棋經》歷史考源與文本內容概述 19
一、 《靈棋經》歷史考源 20
二、 《靈棋經》文本內容概述 21
第二章 《靈棋經》的占筮方法與典故考索 29
第一節 靈棋的造法與科儀 30
一、 造靈棋法 30
二、 占儀 30
三、 祭儀與祝文 31
第二節 《靈棋經》占筮法與《周易》大衍筮法 32
第三節 《靈棋經》的解卦方式 35
第四節 《靈棋經》之引語典故 37
第三章 《靈棋經》的陰陽三才與八卦立象之道 49
第一節 《靈棋經》的陰陽與三才觀 49
一、 陰陽觀 50
二、 三才觀 53
第二節 原本於《周易》八卦之屬 59
一、 三爻推定八卦之歸屬象位 59
二、 藉二爻與一爻推定八卦之歸屬象位 62
第三節 對於天道與萬物的觀察 68
一、 確立具體的象義 69
二、 世相類 70
三、 心境類 72
四、 譬喻類 74
五、 農事氣象類 76
六、 君臣政治類 79
七、 神怪玄學類 83
八、 戰事徭役類 91
九、 醫病類 92
十、 一般敘事類 94
第四章 《靈棋經》的卦理蘊意 99
第一節 《靈棋經》用卦與《周易》八卦及六十四重卦之聯繫 99
第二節 《靈棋經》棋數陰陽對應《周易》八純卦的卦理探析 101
一、 棋數乾卦之象義 101
二、 棋數兌卦之象義 103
三、 棋數離卦之象義 105
四、 棋數震卦之象義 106
五、 棋數巽卦之象義 108
六、 棋數坎卦之象義 110
七、 棋數艮卦之象義 111
八、 棋數坤卦之象義 114
第三節 《靈棋經》棋數對應於四象的卦理探析 117
一、 四象太陽卦之屬卦 117
二、 四象少陽卦之屬卦 120
三、 四象少陰卦之屬卦 123
四、 四象太陰卦之屬卦 124
第四節 《靈棋經》對應陰陽兩儀的卦理探析 126
一、 單陽之屬卦 126
二、 單陰之屬卦 128
第五節 《靈棋經》特有的「純陰鏝卦」 130
第五章 《靈棋經》可推仿《易》學錯卦與綜卦之變化 133
第一節 《易》學中的錯卦與綜卦 133
一、 錯卦 134
二、 綜卦 135
三、 錯卦與綜卦的相別互映之性 136
第二節 《靈棋經》錯卦與綜卦之形成架構 140
一、 《靈棋經》的錯卦架構 141
二、 《靈棋經》的綜卦架構 143
第三節 《靈棋經》錯卦系統與綜卦系統的示例 144
一、 《靈棋經》的錯卦示例 144
二、 《靈棋經》的綜卦示例 145
三、 《靈棋經》中綜卦為自身的各卦之完整情形 146
第六章 結論 149
一、 重要之總結與心得 149
二、 提供未來有關研究之參考 152

參考文獻 155
一、 古籍文獻 155
二、 近人專著 158
三、 學位論文 160
四、 期刊論文 162
五、 網路資料 165

附 錄
【附錄一】《靈棋經》前六十四卦與《周易》六十四卦完整對應表 167
【附錄二】《靈棋經》錯卦系統 174
【附錄三】《靈棋經》綜卦系統 184
【附錄四】《靈棋經》卦辭與象辭 194
zh_TW
dc.format.extent 3846633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3912016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靈棋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劉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卜筮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陰陽觀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錯卦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綜卦zh_TW
dc.title (題名) 《靈棋經》占筮系統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籍文獻
1.[周]老子撰、[魏]王弼注:《道德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55冊,1986年3月初版。
2.[周]左丘明傳,[西晉]杜預注,[唐]陸德明音義,[唐]孔穎達疏:《春秋左傳注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43冊,1986年3月初版。
3.[周]屈原:《離騷》,收自《四部叢刊正編楚辭補注》本第3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4.[周]莊周撰:《南華經》,收自《中國子學名著集成》本第57冊,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5.[周]公羊高撰,[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唐]陸徳明音義:《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5冊,1986年3月初版。
6.[周]呂不韋編,[漢]高誘註:《呂氏春秋》,臺北:藝文印書館,2000年10月初版。
7.[漢]董仲舒:《春秋繁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81冊,1986年3月初版。
8.[漢]東方朔撰,[晉]顏幼明、[劉宋]何承天注,[元]陳師凱、[明]劉基解:《靈棋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08冊,1986年3月初版。
9.[漢]東方朔撰,[晉]顏幼明、[劉宋]何承天注,[元]陳師凱、[明]劉基解:《靈棋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冊,1986年3月初版。
10.[漢]東方朔撰,[晉]顏幼明、[劉宋]何承天注[明]劉基解:《靈棋本章正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正統道藏》本第39冊,1985年初版。
11.[漢]東方朔撰,張繼禹主編:《靈棋本章正經》,臺北:華夏出版公司《中華道藏》本第32冊,2004年。
12.[漢]東方朔著、徐宇辳編註:《占卜全書靈棋經》,臺北 : 宋林出版社,2015年。
13.[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節:《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1版。
14.[漢]劉向:《說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696冊,1986年3月初版。
15.[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陸德明音義,[唐]孔穎達疏:《毛詩注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69冊,1986年3月初版。
16.[漢]焦延壽:《焦氏易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08冊,1986年3月初版。
17.[漢]焦延壽:《焦氏易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初編》本第23冊,1945年。
18.[漢]焦延壽:《焦氏易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
19.[漢]王充:《論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62冊,1986年3月初版。
20.[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1版。
21.[漢]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7月第10版。
22.[漢]劉珍等撰:《東觀漢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70冊,1986年3月初版。
23.[漢]高誘注,[宋]姚宏續注:《戰國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406冊,1986年3月初版。
24.[魏]曹植:《曹子建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正編》本第30冊,1979年。
25.[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26.[西晉]皇甫謐:《高士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48冊,1986年3月初版。
27.[西晉]郭璞注:《山海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42冊,1986年3月初版。
28.[東晉]葛洪:《抱朴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59冊,1986年3月初版。
29.[東晉]葛洪:《神仙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59冊,1986年3月初版。
30.[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漢後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1版。
31.[南朝梁]陶弘景《真誥》,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清嘉慶張海鵬輯刊《學津討原》本第4冊,1993年。
32.[南朝梁]陶弘景:《真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59冊,1986年3月初版。
33.[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註:《文選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329冊,1986年3月。
34.[唐]孔穎達疏《詩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35.[宋]王溥:《唐會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606冊,1986年3月初版。
36.[宋]王欽若等撰:《冊府元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917冊,1986年3月初版。
37.[宋]邵雍:《梅花易數》,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年4月。
38.[宋]邵雍:《伊川擊壤集》,北京:綫裝書局《宋集珍本叢刊》本第7冊,2004年。
39.[宋]蘇軾撰,[宋]施元之原註,[清]邵長蘅刪補:《施註蘇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110冊,1986年3月初版。
40.[宋]郭雍撰:《郭氏傳家易說》,臺北:世界書局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第7冊,1986年。
41.[宋]朱熹:《周易本義》,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年6月。
42.[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97冊,1986年3月初版。
43.[宋]丁易東:《易象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21冊,1986年3月初版。
44.[宋]佚名:《大易象數鈎深圖》,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正統道藏》本第4冊,1988年12月再版。
45.[元]胡一桂撰:《周易啟蒙翼傳》,臺北:世界書局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第11冊,1986年初版。
46.[元]陶宗儀:《説郛》,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79冊,1986年3月初版。
47.[明]來知德撰,王豐先點校:《周易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21年4月1版2刷。
48.[明]徐應秋:《玉芝堂談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883冊,1986年3月初版。
49.[清]黃宗炎:《周易象辭》,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3輯,1983年10月初版。
50.[清]李光地:《周易折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8冊,1986年3月初版。
51.[清]惠棟:《易漢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第17冊影印經訓堂叢書本。
52.[清]翟雲升:《焦氏易林校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續修四庫全書》本第242冊,1995年。
53.[清]李道平撰,潘雨廷點校:《周易集解纂疏》,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7月1版。
54.[清]朱駿聲:《六十四卦經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55.[清]俞樾:《周易互體徵》,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8輯,1983年10月初版。
56.[清]俞樾:《周易平議》,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大易類聚初集》第18輯,1983年10月初版。
57.[清]王先慎撰,鐘哲點校:《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7月1版。
二、近人專著(依姓氏筆畫排序)
1.王虎應、劉鐵卿:《占卜故事奇談》,臺北:進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20年。
2.王瓊珊:《易學通論》,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5月初版。
3.元氣山人編著:《一學就會的靈棋經與棋卦》,新北:元神館出版社有限公司,2020年2月。
4.尹錫珉:《王弼易學解經體例探源》,成都:巴蜀書社,2006年。
5.孔繁詩:《周易繫辭傳研究》,臺北:晴園印刷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6.玉格格:《占卜運程——靈棋經》,臺北 : 宋林出版社,1995年。
7.江曉原:《十二宮與二十八宿–世界歷史上的星占術》,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年。
8.任繼愈:《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
9.李零:《中國方術考(修訂本)》,臺北:東方出版社,2001年。
10.汪學群:《清代中期易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11.東方橋:《讀中庸的方法學》,臺北:玄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12.周伯達:《周易哲學概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
13.胡自逢:《先秦諸子易說通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14.胡自逢:《程伊川易學述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15.韋政通:《中國思想史》,臺北:水牛出版社,1997年。
16.姜海軍:《程頤易學思想研究:思想史視野下的經學詮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17.胡祥:《占卜入門指南》,臺北:進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20年7月。
18.南懷瑾、徐芹庭:《周易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年。
19.高亨:《高亨《周易》九講》,北京:北京天來印務有限公司,2011年。
20.徐芹庭:《周易研究》,臺北:五洲出版社,1997年。
21.徐芹庭:《周易詳解》,臺北:聖環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
22.徐芹庭:《易學源流》,臺北:國立編譯館,1987年。
23.容肇祖:《占卜的源流》,北京:海豚出版社,2010年。
24.孫劍秋:《易學新論》,臺北:中華文化教育學會,2007年。
25.唐翼明:《魏晉清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
26.陳世興:《紫微斗數導讀入門篇、進階篇、高級篇、解盤篇》,臺北:武陵出版,2007-2014。
27.陳睿宏:《義理、象數與圖書之兼綜——朱震易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11年9月初版。
28.陳睿宏:《宋代圖書易學之重要輯著——《大易象數鈎深圖》與《周易圖》一系圖說析論》,臺北:政大出版社,2016年3月初版。
29.陳鼓應:《易傳與道家思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30.張朋:《春秋易學研究:以周易卦爻辭的卦象解說方法為中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31.張其成著、朱伯崑主編:《象數易學》,北京:中國書店,2003年。
32.張善文:《象數與義理》,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
33.張善文:《歷代易家與易學要籍》,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34.張善文:《歷代易學要籍解題》,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35.張新論:《金錢神算隨手翻》,臺北:長青工作室,2001年。
36.郭彧:《京氏易傳導讀》,濟南:齊魯書社,2002年。
37.程石泉:《易學新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38.程羲編:《易卦占卜入門》,臺北:鼎文書局,2021年6月。
39.傅佩榮:《傅佩榮周易課:占卜、解卦、指引人生、趨吉避凶》,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8月。
40.勞思光:《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
41.曾春海:《周易的哲學原理》,臺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
42.聖元:《象棋占卜祕笈 :一棋解答人生大小事》,臺北:靛藍出版有限公司,2021年。
43.聖元:《學會象棋占卜必備Book》,臺北:靛藍出版有限公司,2022年。
44.詹石窗:《易學與道教思想關係研究》,福州: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年。
45.楊吉德:《周易卦象與本義統解》,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
46.楊皓然:《周易占卜 :六爻金錢卦》,臺北:楊皓然,2022年。
47.楊錦銓:《周易古義解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
48.鄔昆如:《哲學入門》,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3年。
49.劉大鈞主編:《象數易學研究》第三輯,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
50.劉君祖:《周易密碼》,臺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51.劉基原著,劉厚祿編著:《神機妙算劉伯溫傳奇——燒餅歌與靈棋經》,臺北:元神館出版社,2009年。
52.劉瀚平:《宋象數易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4年。
53.鄧立光:《周易象數義理發微》,上海 : 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
54.鄭吉雄:《易圖象與易詮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
55.鄭志明:《民間信仰與儀式》,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
56.蔡相煇、吳永猛:《臺灣民間信仰》,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
57.盧央:《易學與天文學》,臺北:大展出版社,2005年6月。
58.賴貴三:《易學思想與時代易學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59.蕭漢明:《易苑漫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60.薄喬萍:《綜觀周易卜筮》,臺北:天空數位圖書有限公司,2020年10月。
61.羅山雲總編輯:《先天易數靈棋經要訣》,臺北:臺灣道教總廟玄義宮,2018年11月。

三、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1.王天彤:《魏晉易學研究》,濟南:山東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
2.王婭維:《王弼、朱熹《周易》注釋比較研究》,西安:陜西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
3.林文莉:《《易》教內涵及其實踐──由《周易.繫辭》「以傳解經」展開之詮釋與探索》,臺北: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
4.官岳:《來知德易學研究》,濟南:山東大學中國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
5.高荻華:《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解經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7年。
6.康全誠:《清代易學八家研究》,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
7.陳睿宏:《惠棟易學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
8.陳詠琳:《胡一桂《周易啟蒙翼傳.外篇》研究──以卜筮、丹道類六部典籍為探討對象》,臺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8年。
9.張江珍:《《靈棋經》卦詩研究》,西安:陝西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10.張起林:《中國先秦時期卜筮文化研究》,臺北:明道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
11.張修竹:《《周易》占卜與哲學諮商療癒關係》,臺北:南華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2021年。
12.張鯤鵬:《張載的三才之道研究》,西安: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13.許為杰:《《易》象數探析及應用之研究》,臺北:明道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14.喬家駿:《孟喜、焦延壽、京房及其易學研究》,臺北: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9年。
15.喬家駿:《《焦氏易林》易學研究》,臺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16.黃淑惠:《論春秋時期卜筮文化對政治的影響》,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5年。
17.黃輝石:《「大衍之數」的原理及其運用》,臺北: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18.黃慶權:《京房易學之研究》,臺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系碩士論文,2019年。
19.楊國寬:《朱熹易學研究──對程頤易學的傳承與開新》,臺北: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20.雷喜斌:《朱熹易學思想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古典文獻學系博士論文, 2009年。
21.董藝:《張載易學思想研究》,濟南:山東大學中國哲學系博士論文,2010年。
22.趙中偉:《周易「變」的思想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93年。
23.趙文源:《朱子《易》注考源》,杭州:浙江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系博士論文,2009年。
24.廖維駿:《唐宋佛道經典及易學傳承對紫微斗數全書影響之探討》,臺北: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25.蔡怡佳:《周易占卜的敘事有效性之探究》,臺北: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19年。
26.劉慧珍:《漢代易象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四、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1.王風:〈試談王弼易學的特點及其對朱熹的影響〉,《中國哲學史》,2006年第3期。
2.王晶波:〈從敦煌寫本看《靈棋經》的源流演變〉,《敦煌學輯刊》,2014年第4期,頁80-92。
3.王貽琛:〈以學統術:虞翻「大衍筮法」說探微〉,《周易研究》,2020年第2期。
4.王智榮:〈論「左傳」「卜筮」與戰爭的關係--兼論軍事心理學〉,《陸軍學術月刊》,2003年12月,頁37-52。
5.王新春:〈朱熹的《周易》觀〉,《哲學研究》,2011年第10期。
6.王樹人、喻柏林:〈《周易》的「象思維」及其現代意義〉,《周易研究》,1998年第1期,頁1-8。
7.王曉毅:〈從象數到本體──漢魏之際思維方式的演變〉,《哲學與文化》, 第22卷第7期,1995年7月。
8.孔又專、詹石窗:〈陳摶創繪「先天太極圖」考辨〉,《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學報》,2010年第2期。
9.尹彤云:〈惠棟《周易》學與九經訓詁學簡評〉,《寧夏社會科學》,1997年第1期,頁89-93。
10.田永勝:〈論王弼易學對兩漢象數易學的繼承〉,《周易研究》,1998年第3期。
11.田勝利:〈論《靈棋經》爻辭的詩體特徵及取象藝術與意義〉,《天中學刊》,2016年4月,第31卷第2期,頁49-54。
12.田勝利:〈論《靈棋經》對《周易》的借鑒及其與易學理念的融通〉,《武陵學刊》,2015年9月,第40卷第5期,頁7-12。
13.江弘毅:〈邵雍之易學思維〉,《中國語文》 ,第90卷第1期,2002年1月。
14.任蘊輝:〈論漢代易學的納甲〉,《中國哲學史》,1993年第8期,頁73-80。
15.邢文:〈數字卦與《周易》形成的若干問題〉,《臺大中文學報》,第27期,2007年12月。
16.車向通:〈《靈棋經》解讀過程中參看節氣的必要性探討〉,《文化產業》,2020年第20期。
17.李秋麗:〈論《周易》的「象」世界和「理」世界——象數和義理關係芻議〉,《周易研究》,2006年第1期。
18.李晨陽:〈是「天人合一」還是「天、地、人」三才?——兼論儒家環境哲學的基本構架〉,《周易研究》,2014年第5期,頁1-9。
19.李新:〈論朱熹《周易參同契考異》的陰陽觀〉,《濟寧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第2期。
20.吳寧:〈《易》本卜筮之書:朱子論《易》的形成〉,《衡水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
21.何麗野:〈象的思維:說不可說-中國古代形而上學方法法〉,《中國哲學》,2004年第4期,頁22-27。
22.汪顯超:〈〈河圖〉五行數與《周易》四象數之間的關係〉,《周易研究》,2001年第1期。
23.周少豪:〈先秦卜筮探論〉,《長榮大學學報》,2007年6月,頁65-105。
24.林文欽:〈陳摶的先天《易》學思想探析〉,《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2016年第3期。
25.林忠軍:〈《易緯》宇宙觀與漢代儒道合流趨向〉,《中國哲學》,2002年第12期,頁52-56。
26.林國平:〈靈籤淵源考〉,《東南學術》,2006年2月,第2期,頁128-134。
27.林麗真:〈如何看待易「象」-由虞翻、王弼與朱熹對易「象」的不同看法說起〉,《周易研究》,1994年第4期,頁35-41。
28.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29.洪鎰昌:〈易占與諮商跨領域可能性初探--以王充卜筮觀與後現代諮商概念整合為例〉,《高雄師大國文學報》,2019年7月,頁39-65。
30.唐明邦:〈象數思維管窺〉,《周易研究》,1998年第4期,頁52-57。
31.孫勁松:〈郭雍易學思想述評——《易》言三才之道〉,《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年1月,頁30-35。
32.孫桂彬:〈佛教的卜筮信仰——以藕益智旭卜筮活動為中心〉,《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5期。
33.孫滌:〈解析大衍筮法及易卦的蓍占概率〉,《文史哲》,2018年第1期。
34.高壽仙:〈劉基與術數〉,《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9月,第6卷第3期,頁87-94。
35.高懷民:〈朱熹「易為卜筮之書」述評並論其對近世易學研究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學報》,1995年10月,頁1-17。
36.張文智:〈京氏易學中的陰陽對待與流行〉,《周易研究》,2002年第2期,頁39-53。
37.張宏敏:〈劉基的易學思想〉,《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年6月,第36卷第6期,頁10-12。
38.張克賓:〈從文辭到象數:論《系辭傳》「參伍」「錯綜」說的意義衍生〉,《周易研究》,2019年第1期。
39.崔波:〈京房易學思想述評(上)〉,《周易研究》,1994年第4期,頁17-23。
40.崔波:〈京房易學思想述評(下)〉,《周易研究》,1995年第1期,頁26-34。
41.陳睿宏:〈圖書易學的延續與開展--論元代張理圖書易學之重要內涵〉,《東華漢學》,2014年6月,頁195-241。
42.陳睿宏:〈《大易象數鈎深圖》所見鄭東卿易學圖式之義理思想析論〉,《清華中文學報》,2015年12月,頁175-230。
43.陳睿宏:〈林栗《周周易傳集解》八卦用象的卦象觀〉,《東華漢學》,2017年6月,頁81-132。
44.陳睿宏:〈《四庫全書》收錄《易》著之《易》學史意義與考辨研究概況〉,《孔孟月刊》,2021年8月,頁48-57。
45.陳贇:〈《易傳》對天地人三才之道的認識〉,《周易研究》,2015年第1期(總129期),頁41-51、76。
46.陳正平:〈《詩經》占卜文化活動考察〉,《東海中文學報》,2003年7月,頁65-83。
47.陳世陔:〈《周易》「象數」與現代系統學模型〉,《周易研究》,1997年第4期,頁3-14。
48.陳坤祥:〈朱子「周易本義」注「卦位未詳」探論 〉,《孔學與人生》,第29期,2004年8月。
49.陳恩林、郭守信:〈關於《周易》「大衍之數」的問題〉,《中國哲學史》,1998年第3期,頁42-47。
50.常秉義:〈「卦變」說辨析〉,《周易研究》,1997年第4期,頁15-24。
51.梁韋弦:〈孔子、王弼、程頤在易學史上的貢獻〉,《孔孟月刊》,第45卷第5、6期,2007年2月。
52.連鎮標:〈焦延壽易學淵源考〉,《周易研究》,1996年第1期,頁3-9。
53.鈕恬:〈略論《周易》卦爻變化的特點〉,《周易研究》,1999年第3期,頁25-36。
54.程振設:〈劉基與卜筮原理〉,《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9月,第3卷第3期,頁65-67。
55.賀廣如:〈心學《易》中的陰陽與卜筮--以季本為核心〉,《臺大文史哲學報》,2012年5月,頁29-66。
56.黃慶萱:〈「一陰一陽之謂道」析議〉,《鵝湖》,第29卷第3期,2003年9月。
57.詹石窗:〈靈棋課法的由來及其符號解讀〉,《周易研究》,2001年第1期(總第47期),頁68-78。
58.趙青青:〈從《周易本義》看朱子之易學觀〉,《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第4期。
59.劉玉建:〈試論京房易學中的世卦起月例〉,《周易研究》,1996年第2期,頁17-20。
60.劉銀昌:〈隋前《焦氏易林》的傳播與接受〉,《社會科學家》,2009年1月,第1期(總第141期),頁133-137。
61.劉銀昌:〈廟會中的靈籤信仰探析〉,《咸陽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5月,第25卷第3期,頁58-64
62.劉潤忠:〈中國哲學本體論的易學闡釋〉,《周易研究》,1994年第4期,頁33-39。
63.蕭漢明:〈論《京氏易傳》與後世納甲筮法的文化內涵〉,《周易研究》,2000年第2期,頁22-34。

五、網路資料
1.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ctext.org/zh
2.中華民國周易學會:http://www.yihching.org.tw/html/home.aspx
3.易學網網站:https://www.eee-learning.com/
4.國際易學大會官網:http://www.yijing.org.tw/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