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呼蘭河傳》文本分析研究
作者 馮郁仁
Feng, Yu-Ren
貢獻者 周美慧
馮郁仁
Feng, Yu-Ren
關鍵詞 呼蘭河傳
銜接與連貫
心理空間理論
詞彙與文化
顏色詞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2-Aug-2023 13:06:02 (UTC+8)
摘要 《呼蘭河傳》是一部以作者的家鄉與童年生活為原型所創作的回憶式小說。全文分七章,作者蕭紅以其獨特的寫作筆法,使整部書在沒有主軸與主角的情況下,獨立又整體的方式敘述了家鄉故事與人物。在散文化、抒情詩化、繪畫化為其創作的主要藝術表徵下,大陸學者趙園提出蕭紅以特殊的文字組織使其作品產生了意義,也產生了超乎意義以外的東西。故本文從語言學的角度為研究進路,探討《呼蘭河傳》此部作品。

研究主要從四角度切入觀察:採用「篇章的銜接與連貫」,瞭解小說結構的組成方式,從中發現小說中相關聯的主題,分別分布於各篇章中,相互連貫與呼應。以「心理空間理論」探討潛藏在篇章底下的隱喻,理解蕭紅的關懷意識,以及角色和其生命感受的關係。透過「詞彙與文化」的關聯,找出蕭紅運用於小說中的地方用語與文化詞彙,感受小說內的東北風貌,以及詞彙、文句中涵藏的文化蘊意與作者的安排。最後,運用「構詞法」分析具有特色的顏色詞,觀察小說中顏色詞的安排,及其突顯出的色彩風格,盼透過構詞、句法的解構,更清楚的瞭解顏色詞對該小說情調的影響。
參考文獻 一、蕭紅作品集
蕭紅:《蕭紅選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年。
蕭紅:《呼蘭河傳》台北:里仁出版社於,1998 年。
蕭紅:《蕭紅選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年。
《蕭紅全集》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8 年。
林賢治編著:《蕭紅十年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年。
范橋、盧今編:《蕭紅散文》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 年。
章海寧主編:《八月天》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鳳凰出版社,2010 年。

二、專書
(一)蕭紅生平與相關評論著作
丁言昭:《愛路跋涉--蕭紅傳》台北:業強出版社,1991 年。
周 錦:《論呼蘭河傳》臺北:成文出版社,1980 年。
曹革成:《我的嬸嬸蕭紅》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5 年。
梅 林:《梅林文集》上海:上海春明書局,1948 年。
郭玉斌:《蕭紅評傳》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 年。
葛浩文:《蕭紅評傳》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0 年。
葛浩文:《蕭紅傳》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 年。
葉 君:《蕭紅傳 從異鄉到異鄉》新北:INK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1924 年。
趙 園:《論小說十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 年。
蕭 鳳:《悲情女作家蕭紅》文化藝術出版社,2004 年。
(二)古籍
漢 許慎撰,清 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 年。
清 徐珂編撰:《清稗類鈔》第十三冊 中華書局,2003 年。
(三)理論專書
George Lakoff and Mark Johnson 著,何文忠譯:《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5 年。
王世凱、楊立英:《東北方言與文化》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4 年。
李紅印:《現代漢語顏色詞語義分析》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年。
李榮主編:《現代漢語方言大辭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一卷。
何永清:《現代漢語語法新探》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5 年。
呂叔湘主編:《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年。
竺家寧:《漢語詞彙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6 年。
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語連貫》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年。
胡壯麟:《認知隱喻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年。
姜 宏:《俄羅斯功能語法理論與西方系統功能語言學對比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
年。
張全洲、劉蘭英主編:《語法與修辭》臺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0 年。
張德明:《語言風格學》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 年。
陳祥徽、鄧駿捷、張劍樺:《語言風格》香港:三聯書局有限公司,2002 年。
楊余練等人編著:《清代東北史》瀋陽市: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 年。
黎運漢:《漢語風格探索》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年。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實用現代漢語語法》臺北:師大書院有限公司,1996 年。
董憲臣:《現代漢語語法述要》臺北:蘭台出版社,2016 年。

三、碩博論文
汪 洵:《蕭紅小說的感傷品格論》廣西師範學院,2010 年。
林岑帆:《魯迅小說詞彙風格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2015 年。
陳淑芬:《廬隱、蕭紅小說藝術風格比較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
論文,2008 年。
許秀霞:《漢語動詞分類的句法搭配語教學應用》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8 年。
黃曉娟:《雪中芭蕉--蕭紅創作論》上海:東華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0 年。
遠 征:《漢語顏色詞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2004 年。

四、期刊論文
于春英:〈近代東北糧棧探討〉《學術交流》2002 年 2 月。
于學斌:〈舊時東北的煙文化〉《北方文物》2006 年第 2 期。
王春榮:〈新世紀十年蕭紅研究狀況分析〉《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39 卷第 5
期,2011 年 9 月。
王 彥:〈華美的袍 素樸的襖—論蕭紅與張愛玲的色彩話語世界〉《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第 5 期,2004 年 10 月。
王 娟:〈古代童謠略談〉《中原文化研究》2016 年 01 期。
包天亮:〈論蕭紅小說《呼蘭河傳》中的民俗描寫〉《安徽文學》2006 年第 11 期。
衣保中:〈清末東北地區商埠的開闢與區域經濟的近代化〉《北方文物》2007 年第 2 期。
伍伶俐:〈現代漢語完全重疊式顏色詞的結構和表義特徵〉《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學報》第 32 卷
第 5 期,2015 年 10 月。
江麗英、王青:〈女性.文本.陌生化手法——談小說《呼蘭河傳》〉《昌吉學院學報》2005 年
第 3 期。
宋德清:〈東北地區古代民族信仰習俗〉《黑龍江民族叢刊 1993 年第 2 期。
冷傳平:〈滿族飲食文化初探〉《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 年 12 月第 6 期。
束定芳:〈歇後語的結構與功能再探〉《當代修辭學》2017 年第 2 期。
杜 若:〈滿族的居室與建築〉《滿族研究》1992 年第 2 期。
李祥林:〈儺母.地母.人母——民間神靈信仰中的女媧形象〉《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
年第 2 期。
李 煒:〈東北方言中的副詞性語素和副詞〉《才智》2011 年第 5 期。
李愛雲、吳海濤:〈語言的兒童習語式——蕭紅創作的語言風格之一〉《衡水師專學報》2002 年
12 月第 4 卷第 4 期。
李紅印:〈顏色詞的收詞、釋義和詞性標注〉《語言文字應用》2003 年 5 月第 2 期。
沈家煊:〈「零句」和「流水句」——為趙元任先生誕辰 120 周年而作〉《中國語文》2012 年第
5 期。
於 迪:〈論滿族傳統民居文化〉《滿語研究》2010 年 2 期。
孟子敏:〈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詞語〉《詞彙文字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北京:北京語言文
化大學出版社,1998 年。
徐烈炯、邵敬敏:〈上海方言形容詞重疊式研究〉《語言研究》1997 年第 2 期。
姚錫遠:〈「熟語」的種屬地位及其定義域〉《漢字文化》1998 年第 2 期。
徐富美:〈《兒子的大玩偶》中語篇的銜接與連貫〉《台灣語文研究》第三期,2009 年。
范慧琴:〈實物顏色詞的教學與研究〉《語言文字應用》2006 年第 S2 期。
段照煒:〈談英語實物顏色詞的分類及其修辭功能〉《開封大學學報》2016 年第 1 期。
馬玉皎:〈淺議漢語色彩詞的文化含義〉《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 年第 17 卷第 2 期。
馬 佳:〈清代民國瓷帽筒賞析〉《收藏家》2016 年 06。
倪 蘭:〈「是……的」結構話語功能〉《語文學刊》2002 年第 3 期。
許曉東:〈韘、韘式佩與扳指〉《故宮博物院院刊》2012 年第 1 期。
孫 浩:〈「顏色詞+(的)+名詞」結構中「的」字隱現規律考察〉《語文教學通訊》2014 年 7
月第 7 期。
孫玉玲:〈再析形謂語〉《語文知識》,2012 年第 2 期。
張榮興:〈從心理空間理論解讀古代「多重來源單一目標投射」篇章中的隱喻〉《華語文教學
研究》2012 年 9 卷 1 期。
張寒冰:〈淺析滿族薩滿文化〉《中國培訓》2015 年第 18 期。
張高翔:〈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詞語〉《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3 年 7 月第 1 卷第 3 期。
張 丹:〈漢語中 ABB 型狀態形容詞的構成分析〉《瀋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
年第 1 期。
張伯江:〈詞類活用的功能解釋〉《中國語文》1994 年第 5 期。
曹 爽:〈Lakoff & Johnson 認知隱喻理論:闡釋與討論〉《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018 年 3 月。
曹保明:〈關於東北跳大神〉《文藝爭鳴》1989 年第 3 期。
曹中君:〈淺談東北方言 ABB 式重疊形容詞〉《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 年 4 月。
張寒冰:〈淺析滿族薩滿文化〉《中國培訓》(2015 年第 18 期)。
張景明:〈東北民間刺繡的造型藝術與象徵符號〉《大連大學學報》2014 年 10 月第 35 卷第 5
期。
萇瑞松:〈荒涼戀歌──論蕭紅《呼蘭河傳》的悖論話語與廣場情境〉《興大中文學報》第二
十四期,2008 年 12 月。
黃雲鶴、苑宏光:〈清代以來東北漢族民間信仰構成及其特徵〉《長春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
會科學版)》2010 年 9 月,第 29 卷第 5 期。
曾 慧:〈滿族服飾文化的變遷(中)〉《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年 10 月。
楊惠棟:〈從東北方言詞看東北飲食文化〉《語文學刊》2011 年第 9 期。
鄒午蓉:〈新時期蕭紅研究述評〉《南京大學文學院百年院慶論文選集》。
董曉霞:〈論《呼蘭河傳》中的白兔意象〉《名作欣賞》2011 年 17 期。
趙 惠:〈形容詞生動形式的修辭效果〉《語文學刊》2013 年第 4 期。
劉恆興:〈女子豈應關大計?論蕭紅文本性別與國族意識之關涉〉《文化研究》2008 年第 7 期。
劉明新:〈解讀滿族服飾習俗的文化內涵〉《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 年第
5 期。
董淑玲:〈呼蘭河傳社會意識之分析〉《環球學報》1996 年第 4 期。
潘 峰、李 鋰:〈紅色文化義初探〉《漢字文化》2009 年第 5 期。
魯健驥:〈狀態補語的語境背景及其他〉《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 年第 1 期。
薑小莉:〈試論滿族薩滿教對東北民間信仰的影響〉《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 年 5 月。
聶紺弩:〈回憶我和蕭紅的一次談話〉《新文學史料》1981 年 01 期。
譚景春:〈關於由名詞轉變成的形容詞的釋義問題〉《辭書研究》2001 年第 1 期。

五、參考網站
中研院語言所「搜詞尋字」語庫查詢系統:http://words.sinica.edu.tw/sou/sou.html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zh
中華詩詞網:https://www.haoshici.com/zh-tw/b85dr9w.html
國史館台灣文獻: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27/100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s://dict.revised.moe.edu.tw/search.jsp?md=1
線上《漢典》:https://www.zdic.net/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491201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1201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周美慧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馮郁仁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Feng, Yu-Renen_US
dc.creator (作者) 馮郁仁zh_TW
dc.creator (作者) Feng, Yu-Renen_US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Aug-2023 13:06:02 (UTC+8)-
dc.date.available 2-Aug-2023 13:06:0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Aug-2023 13:06:0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491201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631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491201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呼蘭河傳》是一部以作者的家鄉與童年生活為原型所創作的回憶式小說。全文分七章,作者蕭紅以其獨特的寫作筆法,使整部書在沒有主軸與主角的情況下,獨立又整體的方式敘述了家鄉故事與人物。在散文化、抒情詩化、繪畫化為其創作的主要藝術表徵下,大陸學者趙園提出蕭紅以特殊的文字組織使其作品產生了意義,也產生了超乎意義以外的東西。故本文從語言學的角度為研究進路,探討《呼蘭河傳》此部作品。

研究主要從四角度切入觀察:採用「篇章的銜接與連貫」,瞭解小說結構的組成方式,從中發現小說中相關聯的主題,分別分布於各篇章中,相互連貫與呼應。以「心理空間理論」探討潛藏在篇章底下的隱喻,理解蕭紅的關懷意識,以及角色和其生命感受的關係。透過「詞彙與文化」的關聯,找出蕭紅運用於小說中的地方用語與文化詞彙,感受小說內的東北風貌,以及詞彙、文句中涵藏的文化蘊意與作者的安排。最後,運用「構詞法」分析具有特色的顏色詞,觀察小說中顏色詞的安排,及其突顯出的色彩風格,盼透過構詞、句法的解構,更清楚的瞭解顏色詞對該小說情調的影響。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次 4
表次 5
圖次 7
第一章 緒論 9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目的 9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步驟 12
第三節 研究架構流程圖及預期成果 13
第二章 理論背景及前人研究 17
第一節 理論背景 17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27
第三章 《呼蘭河傳》作者及篇章銜接分析 35
第一節 作者及作品介紹 35
第二節 拼圖線索 42
第三節 書中角色與作者生命歷程的連結 74
第四章 《呼蘭河傳》的詞彙與文化 85
第一節 《呼蘭河傳》的景觀與景物 85
第二節 《呼蘭河傳》中的宗教、服飾與物品 93
第三節 《呼蘭河傳》中的人際與角色 100
第五章 《呼蘭河傳》的顏色詞詞彙風格研究 109
第一節 《呼蘭河傳》顏色詞的偏好與統計 109
第二節 《呼蘭河傳》顏色詞在構詞上的變化與烘托 116
第三節 《呼蘭河傳》顏色詞在語法上的變化與烘托 130
第四節 《呼蘭河傳》顏色整體使用特徵 159
第六章 結論 169
參考文獻 173
zh_TW
dc.format.extent 7920216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491201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呼蘭河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銜接與連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心理空間理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詞彙與文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顏色詞zh_TW
dc.title (題名) 《呼蘭河傳》文本分析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蕭紅作品集
蕭紅:《蕭紅選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年。
蕭紅:《呼蘭河傳》台北:里仁出版社於,1998 年。
蕭紅:《蕭紅選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年。
《蕭紅全集》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8 年。
林賢治編著:《蕭紅十年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年。
范橋、盧今編:《蕭紅散文》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 年。
章海寧主編:《八月天》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鳳凰出版社,2010 年。

二、專書
(一)蕭紅生平與相關評論著作
丁言昭:《愛路跋涉--蕭紅傳》台北:業強出版社,1991 年。
周 錦:《論呼蘭河傳》臺北:成文出版社,1980 年。
曹革成:《我的嬸嬸蕭紅》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5 年。
梅 林:《梅林文集》上海:上海春明書局,1948 年。
郭玉斌:《蕭紅評傳》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 年。
葛浩文:《蕭紅評傳》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0 年。
葛浩文:《蕭紅傳》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 年。
葉 君:《蕭紅傳 從異鄉到異鄉》新北:INK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1924 年。
趙 園:《論小說十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 年。
蕭 鳳:《悲情女作家蕭紅》文化藝術出版社,2004 年。
(二)古籍
漢 許慎撰,清 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 年。
清 徐珂編撰:《清稗類鈔》第十三冊 中華書局,2003 年。
(三)理論專書
George Lakoff and Mark Johnson 著,何文忠譯:《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5 年。
王世凱、楊立英:《東北方言與文化》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4 年。
李紅印:《現代漢語顏色詞語義分析》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年。
李榮主編:《現代漢語方言大辭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一卷。
何永清:《現代漢語語法新探》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5 年。
呂叔湘主編:《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年。
竺家寧:《漢語詞彙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6 年。
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語連貫》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年。
胡壯麟:《認知隱喻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年。
姜 宏:《俄羅斯功能語法理論與西方系統功能語言學對比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
年。
張全洲、劉蘭英主編:《語法與修辭》臺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0 年。
張德明:《語言風格學》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 年。
陳祥徽、鄧駿捷、張劍樺:《語言風格》香港:三聯書局有限公司,2002 年。
楊余練等人編著:《清代東北史》瀋陽市: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 年。
黎運漢:《漢語風格探索》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年。
劉月華、潘文娛、故韡:《實用現代漢語語法》臺北:師大書院有限公司,1996 年。
董憲臣:《現代漢語語法述要》臺北:蘭台出版社,2016 年。

三、碩博論文
汪 洵:《蕭紅小說的感傷品格論》廣西師範學院,2010 年。
林岑帆:《魯迅小說詞彙風格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2015 年。
陳淑芬:《廬隱、蕭紅小說藝術風格比較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
論文,2008 年。
許秀霞:《漢語動詞分類的句法搭配語教學應用》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8 年。
黃曉娟:《雪中芭蕉--蕭紅創作論》上海:東華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0 年。
遠 征:《漢語顏色詞研究》上海:上海師範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2004 年。

四、期刊論文
于春英:〈近代東北糧棧探討〉《學術交流》2002 年 2 月。
于學斌:〈舊時東北的煙文化〉《北方文物》2006 年第 2 期。
王春榮:〈新世紀十年蕭紅研究狀況分析〉《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39 卷第 5
期,2011 年 9 月。
王 彥:〈華美的袍 素樸的襖—論蕭紅與張愛玲的色彩話語世界〉《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第 5 期,2004 年 10 月。
王 娟:〈古代童謠略談〉《中原文化研究》2016 年 01 期。
包天亮:〈論蕭紅小說《呼蘭河傳》中的民俗描寫〉《安徽文學》2006 年第 11 期。
衣保中:〈清末東北地區商埠的開闢與區域經濟的近代化〉《北方文物》2007 年第 2 期。
伍伶俐:〈現代漢語完全重疊式顏色詞的結構和表義特徵〉《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學報》第 32 卷
第 5 期,2015 年 10 月。
江麗英、王青:〈女性.文本.陌生化手法——談小說《呼蘭河傳》〉《昌吉學院學報》2005 年
第 3 期。
宋德清:〈東北地區古代民族信仰習俗〉《黑龍江民族叢刊 1993 年第 2 期。
冷傳平:〈滿族飲食文化初探〉《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 年 12 月第 6 期。
束定芳:〈歇後語的結構與功能再探〉《當代修辭學》2017 年第 2 期。
杜 若:〈滿族的居室與建築〉《滿族研究》1992 年第 2 期。
李祥林:〈儺母.地母.人母——民間神靈信仰中的女媧形象〉《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
年第 2 期。
李 煒:〈東北方言中的副詞性語素和副詞〉《才智》2011 年第 5 期。
李愛雲、吳海濤:〈語言的兒童習語式——蕭紅創作的語言風格之一〉《衡水師專學報》2002 年
12 月第 4 卷第 4 期。
李紅印:〈顏色詞的收詞、釋義和詞性標注〉《語言文字應用》2003 年 5 月第 2 期。
沈家煊:〈「零句」和「流水句」——為趙元任先生誕辰 120 周年而作〉《中國語文》2012 年第
5 期。
於 迪:〈論滿族傳統民居文化〉《滿語研究》2010 年 2 期。
孟子敏:〈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詞語〉《詞彙文字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北京:北京語言文
化大學出版社,1998 年。
徐烈炯、邵敬敏:〈上海方言形容詞重疊式研究〉《語言研究》1997 年第 2 期。
姚錫遠:〈「熟語」的種屬地位及其定義域〉《漢字文化》1998 年第 2 期。
徐富美:〈《兒子的大玩偶》中語篇的銜接與連貫〉《台灣語文研究》第三期,2009 年。
范慧琴:〈實物顏色詞的教學與研究〉《語言文字應用》2006 年第 S2 期。
段照煒:〈談英語實物顏色詞的分類及其修辭功能〉《開封大學學報》2016 年第 1 期。
馬玉皎:〈淺議漢語色彩詞的文化含義〉《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 年第 17 卷第 2 期。
馬 佳:〈清代民國瓷帽筒賞析〉《收藏家》2016 年 06。
倪 蘭:〈「是……的」結構話語功能〉《語文學刊》2002 年第 3 期。
許曉東:〈韘、韘式佩與扳指〉《故宮博物院院刊》2012 年第 1 期。
孫 浩:〈「顏色詞+(的)+名詞」結構中「的」字隱現規律考察〉《語文教學通訊》2014 年 7
月第 7 期。
孫玉玲:〈再析形謂語〉《語文知識》,2012 年第 2 期。
張榮興:〈從心理空間理論解讀古代「多重來源單一目標投射」篇章中的隱喻〉《華語文教學
研究》2012 年 9 卷 1 期。
張寒冰:〈淺析滿族薩滿文化〉《中國培訓》2015 年第 18 期。
張高翔:〈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詞語〉《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3 年 7 月第 1 卷第 3 期。
張 丹:〈漢語中 ABB 型狀態形容詞的構成分析〉《瀋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
年第 1 期。
張伯江:〈詞類活用的功能解釋〉《中國語文》1994 年第 5 期。
曹 爽:〈Lakoff & Johnson 認知隱喻理論:闡釋與討論〉《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018 年 3 月。
曹保明:〈關於東北跳大神〉《文藝爭鳴》1989 年第 3 期。
曹中君:〈淺談東北方言 ABB 式重疊形容詞〉《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 年 4 月。
張寒冰:〈淺析滿族薩滿文化〉《中國培訓》(2015 年第 18 期)。
張景明:〈東北民間刺繡的造型藝術與象徵符號〉《大連大學學報》2014 年 10 月第 35 卷第 5
期。
萇瑞松:〈荒涼戀歌──論蕭紅《呼蘭河傳》的悖論話語與廣場情境〉《興大中文學報》第二
十四期,2008 年 12 月。
黃雲鶴、苑宏光:〈清代以來東北漢族民間信仰構成及其特徵〉《長春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
會科學版)》2010 年 9 月,第 29 卷第 5 期。
曾 慧:〈滿族服飾文化的變遷(中)〉《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年 10 月。
楊惠棟:〈從東北方言詞看東北飲食文化〉《語文學刊》2011 年第 9 期。
鄒午蓉:〈新時期蕭紅研究述評〉《南京大學文學院百年院慶論文選集》。
董曉霞:〈論《呼蘭河傳》中的白兔意象〉《名作欣賞》2011 年 17 期。
趙 惠:〈形容詞生動形式的修辭效果〉《語文學刊》2013 年第 4 期。
劉恆興:〈女子豈應關大計?論蕭紅文本性別與國族意識之關涉〉《文化研究》2008 年第 7 期。
劉明新:〈解讀滿族服飾習俗的文化內涵〉《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 年第
5 期。
董淑玲:〈呼蘭河傳社會意識之分析〉《環球學報》1996 年第 4 期。
潘 峰、李 鋰:〈紅色文化義初探〉《漢字文化》2009 年第 5 期。
魯健驥:〈狀態補語的語境背景及其他〉《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 年第 1 期。
薑小莉:〈試論滿族薩滿教對東北民間信仰的影響〉《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 年 5 月。
聶紺弩:〈回憶我和蕭紅的一次談話〉《新文學史料》1981 年 01 期。
譚景春:〈關於由名詞轉變成的形容詞的釋義問題〉《辭書研究》2001 年第 1 期。

五、參考網站
中研院語言所「搜詞尋字」語庫查詢系統:http://words.sinica.edu.tw/sou/sou.html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zh
中華詩詞網:https://www.haoshici.com/zh-tw/b85dr9w.html
國史館台灣文獻: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27/100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s://dict.revised.moe.edu.tw/search.jsp?md=1
線上《漢典》:https://www.zdic.net/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