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物體、身體及國體:民國報刊「鴉片煙賦」之徵材聚事及 中醫知識的生命思維(1912-1949)
Objects, Bodies, and National Identity - A Study on the Multisensory Narratives of "Odes to Opium" i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and th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n Life in Chinese Medicine (1912-1949)
作者 藍于焄
Lan, Yu-Hsun
貢獻者 周志煌
藍于焄
Lan, Yu-Hsun
關鍵詞 鴉片

報刊
中醫
身體/國體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2-Aug-2023 13:06:35 (UTC+8)
摘要 在近現代的文學書寫中,「鴉片」此一題材十分具有時代特徵,「賦作」此一文體更是深具傳統中國文學內涵,兩者在此時空中綰合後,其書寫脈絡之承顯,既展現了古典文學的藝術底蘊,又在新時代中凸顯了社會議題,而其發表的載體「報刊」本身即代表了嶄新的文學傳播形式,對鴉片的理解及鴉片之效用或危害,背後的文化內涵則緊扣著中醫理論與發展,更與整個時代的社會發展休戚相關。
「民國時期報刊中的鴉片賦」是在獨特的社會背景下之文學產物,既涵藏了社會議題、文化脈絡,其醫病療疾的傳統文學內涵亦在此民族主義高峰時期,論述了養身救國的國族意識;作為在中國文類中體式最為華麗的賦體文學,值此傳統文學書寫凋弱、傳統文化深受西學挑戰之時期,卻仍保有其形式上之鋪陳與內容上之豐富,講究辭藻華麗、大氣鋪排、體物逞辭、誇張虛飾的創作風格,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議論新時代之論題,謳詠敘事與勸喻寓託之情同顯,加上是近現代報刊文學中能見度最高的鴉片題材,反映了晚近民國時期整體鴉毒氾濫、貧病羸弱的國族形象。
本論聚焦於民國時期報刊鴉片煙賦之探討,以社會文化之內容出發,深掘書寫意識背後指導的中醫內涵,進一步析論賦作傳統中身/國之喻與近現代議論對國族強化之關心,鉅觀於歷史遷變、文學體例之特性,議論其呈現之醫療文化、報刊特色、煙毒情狀、文人情懷,進而析論從罌粟到鴉片之醫、毒雙流,逐步聚焦至鴉片賦之蒐羅與整理,進一步闡述此時期報刊鴉片賦作之特色與其文本內涵,最後透過特殊作者、報刊析論與民國時期鴉片文化之綜觀,以歷史時空之維度理解並探討鴉片賦作之生發及其藝術價值,探勘其文學在該時代反應的社會性功用。
參考文獻 一、 本論文引用民國報刊與專書;相關文獻與資料庫


1. 民國報刊與專書(依時間排序)

不著撰者:〈醫論〉,《申報》第l 、2 版,1872年5月23日。
王次辛:〈望戒煙公所速成說〉,《萬國公報》第470期,1877年,頁7-8。
不著傳者:〈招人戒煙服藥仿單〉,《萬國公報》第465期,1877 年,頁22-24。
陳紹堂:〈戒煙會告白詩(七絕十首)〉,《萬國公報》第488期,1878 年。
張靜瀾:〈雜言:北京戒煙公所五次紀實(並詩)〉,《萬國公報》第501期,1878 年,頁20。
不著傳者:〈雜言:戒煙自述誌謝〉,《萬國公報》第513期,1878 年,頁24。
艾約瑟:〈書論戒煙後〉,《萬國公報》第606期,1880 年,頁5-7。
不著傳者:〈各國近事:大英國:會議戒煙〉,《萬國公報》第646期,1881 年,頁17。
不著傳者:〈各國近事:大清國:戒煙開局〉,《萬國公報》第740期,1883 年,頁13。
丙樸鷹:〈論西藥之流弊〉,《南京醫學報》第3期(1912年)。
〈吞煙自盡〉,《申報》19 版,1912 年 1 月 5 日。
〈吞煙自盡〉,《新聞報》10 版,1913 年 8 月 23 日。
〈私售鴉片〉,《時報》14版,1914 年1月10日。
〈警廳注意公衆衛生〉,《時報》15版,1914年3月22日。
〈破獲大煙窟〉,《時事新報(上海)》9 版,1914 年 6 月 10 日。
〈負氣吞煙〉,《申報》10 版,1914 年 6 月 30 日。
瓊華:〈婦女衛生(未完)〉,《婦女鑒》第3期(1914年),頁14-15。
沈維楨:〈論小半臂與女子體育〉,上海《婦女雜誌》第1卷第1期(1915 年),頁1-2。
陳獨秀:〈敬告青年〉,《新青年》1卷1期,1915年。
俞鳳賓:〈論公眾衛生之必要及其範圍〉,《大公報(天津)》4版,1915年5月16日。
〈破獲大煙窟〉,《新聞報》10 版,1915 年10月16日。
〈煙土末日之大煙土案〉,《無錫日報》3 版,1917年4月1日。
樹華:〈改良婦女有礙衞生的服裝〉,《時事新報(上海)》10版,1920年5月8日、5月9日。
〈冒搜煙土與私運煙土〉,《新聞報》10版,1920 年 7 月 30 日。
〈包種大煙〉,《盛京時報》3版,1920 年 7 月 31 日。
周郎:〈衛生與節慾〉,《新無錫》04版,1920年11月29日。
不羣:〈衞生要言:中西分列采其大要以備自警而便勸導:戒飲、拒煙、愼食、節欲〉,《廣益雜誌》第9期(1920年),頁155-156。
楊百城、趙意空:〈中西論胎形發育之對照談〉,《醫學雜誌》第1期(1921年)(纂述門-生理類),頁50-62。
〈交部制止部員吸食鴉片問題〉,《益世报(北京)》7版,1922年9月30 日。
〈抄獲鴉片〉,《益世報(天津版)》11 版,1923年2月1日。
不著傳者:〈中國鴉片問題之真相(續)〉,《盛京日報》1版,1923年6月16日。
〈鴉片公賣之反對聲〉,《中華醫學雜誌(上海)》第9卷第2期 (1923年)。
靜廬:〈大連最近之滅種政策-表面雖領照實則無限制,爲鴉片鬼大開方便之門〉,《時事新報(上海)》10版,1924 年9月7日。
彥:〈鴉片問題〉,《中華醫學雜誌(上海)》第11卷 第4期,1925年,頁279-281。
張贊臣:〈對章氏霍亂論之旁證〉,《醫界春秋》14期,1927年。
〈中外大事記:鴉片公賣-縣黨部反對鴉片公賣〉,《興華》第24卷第44期(1927年),頁46-47。
〈吞煙自盡〉,《時報》5版,1927 年 11 月 4 日。
張汝偉:〈常識:衛生首在節慾〉,《醫界春秋》第19期(1928年)。
李健頤:〈西醫治傷寒無療法議〉,《醫界春秋》23期,1928年5月。
衛生教育會:〈城市衛生〉,《衛生報》2版,1928年5月26日。
〈大煙病國〉,《盛京時報》5 版 ,1928 年7月13日。
[日]宮崎和生著、郭惠民譯:〈中國鴉片問題〉,《中央日報》1-4版,1928年8月25日。
〈販鴉片者死於鴉片〉,《申報》19版,1928年8月26日。
不著撰者:〈爲父母者宜管教子弟節慾〉,《常識》第1卷第99期(1928年)。
〈中醫藥團體反對衞生會議議決案〉,《時事新報(上海)》9 版,1929年3月8日。
〈滬中醫組織協會反對衛生會議決之取締案,全市中藥工人亦表示援助〉,《大公報(天津)》4 版,1929 年 3 月 9 日。
〈女子吞煙〉,《新聞報》16 版,1929 年 3 月 24 日。
〈少婦吞煙〉,《時報》6 版, 1930 年 1 月 14 日。
〈煙土案-破獲私藏煙土〉,《錫報》3版,1931 年 1 月 13 日。
〈亡國滅種之鴉片公賣政策〉,《華東日報》2版,1931年2月23日。
浩然:〈關於鴉片公賣〉,《華東日報》2版,1931年2月23日。
馬寅初:〈反對今日之鴉片政策〉,《益世報(天津版)》,1931年7月9日。
江之源:〈中國鴉片問題〉,《大公報》2版,1931年11月17日。
張殿傑:〈學校衛生編:青年節欲衛生之重要〉,《中國衛生雜誌》(1931年)
徽翁:〈亡國滅種之紅丸〉,《世界晨报》2版,1932年1月29日。
趙連及:〈青年節慾衛生之重要〉,《縣村自治》第2卷第5期(1932年)。
王逢辛:〈寓禁於征之鴉片公賣政策:鴉片公賣卽公開提倡吸鴉片,鴉片公賣違反總理拒毒遺訓〉,《錢業月報》第12卷第9期(1932年),頁22-25。
程瀚章:《西醫淺說》(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
時逸人:《中國急性傳染病學》(山西:中醫改進研究會,1933年)。
陳萬里:〈浙江省立醫院一部分先行成立的經過〉,《浙江省立醫院季刊》1卷1期,1933年。
何佩瑜:〈腸窒扶斯與傷寒〉,《醫界春秋》95期,1934年11月。
程瀚章著:《西藥淺說》(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
傅作霖:《寧夏省考察記》(南京:正中書局,1935年)。
〈上海市衛生局所轄分區衛生工作彙報〉,《公共衛生月刊》第1卷第1期(1935年),頁61。
德先:〈再論鴉片與死刑-以死刑禁鴉片,鴉片以代死刑〉,《錫報》2版, 1935年2月22日。
不著撰者:〈美國節慾同盟提倡優生-人類優點在質不在量〉,《時事新報(上海)》6版, 1935年3月3日。
衛生署:〈衛生常識-環境衛生〉,《廣西衛生旬刊》第3卷第8期(1935年)。
〈厭世吞煙〉,《時報》8 版,1936 年 3 月 25 日。
易齋:〈勸不要私種鴉片、勸不要私運鴉片、不要售鴉片、勸不要吸鴉片〉, 《禁煙專刊》第2期,1936 年。
陳黃谿:〈氣化與物質〉,《醫界春秋》115期,1936年。
耳食:〈鴉片史話:鴉片流毒溯源〉,《拒毒月刊》第109期,1937 年。
沈芳夏:〈女子體育之我見〉,《浙江省中等教育研究會季刊》第6期(1937年)。
張明峻(民生部保健司長):〈我國保健衞生事業〉《盛京時報》1939年1月1日8版、1939年1月8日11版。
顧雨時:〈進補與節慾〉,《新聞報》23版,1939 年1月20日。
復旦:〈急性傳染病治療理論概要〉,《中國醫藥月刊》1卷10期,1941年。
李:〈嚴禁鴉片〉,《時事新報晚刊》2 版,1947年4月11日。
范守淵:《青年衛生講話》(上海,正中書局,1947年),頁45。
金寶善:〈民國以來衛生事業發展簡史〉,《醫史雜誌》2卷1、2合集,1948年。
蔣介石:〈新生活運動發凡〉,收錄於秦孝儀主編:《先總統 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十二(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年),頁69。




2.民國相關文獻與資料庫

上海申報舘編輯,《申報》,上海:上海書店,1982-1987年。
上海國醫導報社,《國醫導報》。
中央國醫館,《國醫公報》。
天津市國醫研究會主編,《國醫正言》。
行政院衛生署編印,《衛生署醫藥證照公告月刊》。
上海社會醫藥報館,《社會醫藥(報)》。
《中國醫藥雜誌》,1935-1937,共11期。
《中醫藥導報》,1947-1948,共10期。
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http://lib.ihp.sinica.edu.tw/index.php 
國醫砥柱社編,《國醫砥柱月刊》。
陸淵雷醫室,《中醫新生命》。
傅蘭雅主編,《格致彙編》(光緒2年,1992上海圖書館影印本)。
國史館「國民政府」檔,「中醫藥廢除案建議撤銷(一)」,檔號01130006001143a-46a。
蘇州國醫雜誌社,《蘇州國醫雜誌》。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臺北:國史館),第9、10、18冊。
晚清民國大報庫:
http://www.tbmc.com.tw/zh-tw/product/324。
晚清期刊全文數據庫:https://www.cnbksy.com/search/advance?pid=11&isProduct=false
1911-1949 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上海圖書館:
http://www.tbmc.com.tw/zh-tw/product/4

二、 古籍

[戰國]屈原:《楚辭》(臺北:三民書局,1974年)。
[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臺北:士林出版社,1988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臺北:紅葉文化公司,1999年),頁320。
[晉]皇甫謐:〈鍼灸甲乙經〉,《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晉]葛洪:《神仙傳》〈卷三-王遠〉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十四·道家類
[晉]張昭、賈緯等:《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梁]梁元帝蕭繹 作,[清]黎經誥 箋注:《六朝文絜箋注》(新興書局,1964年),頁31-33。
[隋]楊上善注:《黃帝內經太素》(北京:中國書店,1993年)。
[宋]龐安常,[民國]鄒德琛、劉華生點校:《傷寒總病論》(臺北:國立編譯館,1989年)。
[宋]歐陽修:《六一詩話》。
[宋]張師正:《括異志-三》。
[宋]寇宗奭:《本草衍義》卷二十。收入《中國醫學大成(48)》(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
[宋]林洪:《山家清供》(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宋]蘇轍:《欒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明]吳昆著,孫國中、方向紅點校:《黃帝內經素問吳注》(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明]戚繼光:《紀效新書》,卷十八。
[明]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袁隨筆》(四川:四川文藝出版社,1996年)。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上、下冊(校點本)》(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年)。
〔明〕李中梓編著:《雷公炮製藥性賦》(臺北:弘揚圖書公司,2011年)。
〔明〕李中梓輯注:《內經知要》(臺北:明師出版公司,2003年)。
[明]徐霞客:《徐霞客遊記》上冊,卷四下《黔遊日記》
[明]徐伯齡:〈曋精隽〉,《欽定四庫全書》本。
[清]李圭:《鴉片事略》(臺北:文海出版社,1991年),頁18。
[清]李調元:《賦話》,《歷代賦論輯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年)
[清]汪昂:《新編本草備要》(臺北:世一文化公司,2006年)。
[清]陳壽彭譯輯〈阿芙蓉考〉,張壽浯輯《農學叢刻》,清光緒二十三年農學會排印本。
[清]吳謙:《醫宗金鑑》(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
[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山西太原陸應榖,道光刻本/第二十六卷/甖子粟,1848年)。
〔清〕吳鞠通:《溫病條辨》(臺北:志遠書局,1990年)。
[清]黃宮繡撰,劉理想、潘秋平校注:《本草求真》(北京:學苑出版社,2011年)
[清]嚴潔、施雯、洪煒合撰:《得配本草》(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年)。
〔清〕顧松園:《顧氏醫鏡》(臺北:明師出版公司,2003年)。

三、 近人專書(依姓氏筆畫排序)

David T. Coutwright,薛絢譯:《上癮五百年》(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Martin Booth(馬丁·布思)著,任華梨譯:《鴉片史》(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年)
Richard Devenport-Hines,鄭文譯:《毒品》(臺北:時報出版社,2003年)。
[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加]若林正(Bob Tadashi Wakabayashi)編著,弘俠譯:《鴉片政權中國、英國和日本,1839—1952年》(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
[德]尤根·哈伯瑪斯著(Jürgen Habermas)著、汪暉譯:〈公共領域〉,收入汪暉、陳燕谷主編:《文化與公共性》(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
王爾敏:《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
文史精華編輯部:《近代中國煙毒寫真(下冊)》(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左步青:《清代皇帝傳略》(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
朱德明:《民國時期浙江醫藥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朱慶葆,劉霆:《黑色的瘟疫》(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2年 )。
李一宏:《點校精編 內經知要》(臺北:明師出版公司,2003年)。
李豐楙:〈服飾、服食與巫俗傳說一從巫俗觀點對《楚辭》的考察之一〉,《古典文學》第三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1 年)。
李芳蓮:《中醫養生經》(臺北:金波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
皮國立:《醫通中西:唐宗海與近代中醫危機》(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皮國立:《「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臺北: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2012年)。
皮國立:《衛生史新視野-華人社會的身體、疾病與歷史論述》(臺北:華藝學藝出版社,2016年10月)
皮國立:《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
皮國立:《虛弱史: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1912~1949)》(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9年)。
何沛雄:《漢魏六朝賦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
何宗旺:《中華煉丹術》(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宋念申:《發現東亞:現代東亞如何成形?全球視野下的關鍵大歷史》(新北:聯經出版公司,2019年)。
李永圻、張耕華編:《呂思勉全集》冊2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五冊文錄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
胡適:《四十自述》(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年)。
祝平次、楊儒賓合編:《天體、身體與國體:迴向世界的漢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徐志嘯編:《歷代賦論輯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年)
陳存仁:《通俗醫話》,收入陸拯主編:《近代中醫珍本集—醫話分冊》(浙江: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
陳存仁:《抗戰時生活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陳存仁:《我的醫務生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陳存仁、宋淇著:《紅樓夢人物醫事考》(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陳邦賢:《自勉齋隨筆》(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
陳邦賢:《中國醫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陳寅恪:《寒柳堂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
陳欽銘:《廿四史醫者病案今釋》(臺北:啟業書局,1986年)。
陳欽銘:《中國醫經醫史硏究論集》(臺北:啓業書局,1988年)。
陳育寧:《寧夏通史(近現代卷)》(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
陳夢雷編、蔣廷錫校訂《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一百二十二卷,鶯粟部。
麥克尼爾(Willim H. McNeill)著,楊玉齡譯:《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臺北:天下文化,1998年)。
麥惠庭:《中國家庭改造問題》(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曹樹基、李玉尚:《鼠疫:戰爭與和平—中國環境與社會變遷(1230-1960)》(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
高彥頤(DorothyKo) 著、苗延威譯:《纏足:金蓮崇拜盛極而衰》(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
孫福軒、韓泉欣:《歷代賦論彙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
袁媛,《近代生理學在中國(1851–192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彭善民,《公共衛生與上海都市文明(1898-1949)》(上海:上海人民,2007年)。
梁淑媛:《飛登聖域-臺灣鸞賦文學書寫及其文化視域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
梁其姿:〈明清中國的醫學入門與普及化〉,《法國漢學‧第八輯(教育史專號)》(北京:中華書店,2003年)。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
梁實秋:《雅舍小品》(臺北:正中書局,1981年)。
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
張大慶:《中國近代疾病社會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
張仲民:《出版與文化政治:晚清的「衛生」書籍硏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
張泗銘:《解剖生理學重點輯要》(臺北:致遠書局,2005年)。
張泰山:《民國時期的傳染病與社會:以傳染病防治與公共衛生建設為中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曹樹基、李玉尚:《鼠疫:戰爭與和平—中國環境與社會變遷(1230-1960)》(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
梅家玲:《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傅斯年:《傅斯年全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80年)。
惲鐵樵:《傷寒論研究》(臺北:華鼎出版社,1988年)。
彭善民:《公共衛生與上海都市文明(1898-194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時逸人:《中醫時令病學》(臺南:臺南東海出版社,1977年)。
時逸人原著,時振聲改編:《外感熱病證治要義》(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6年)。
時逸人:《中醫傷寒與溫病》(臺北:力行書局,1995年)。
章太炎:《章太炎醫論》(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年)。
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游適宏:《試賦與識賦-從考試的賦到賦的教學》(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8年)。
楊儒賓:《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與身體觀》(臺北:巨流出版社,1993年)。
詹杭倫:《清代律賦新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94年)。
劉渡舟:《傷寒論十四講》(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882年)。
劉渡舟:《傷寒論臨證指要》(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年)。
魯迅:《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胡適:《四十自述》(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年)。
雷載權主編:《中藥學(供中醫藥類專業使用)》(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
戴綸喆:《漢魏六朝賦摘豔譜說》(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20年)。
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熊秉真:《幼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臺北:聯經事業出版,1995年)。
趙洪鈞:《近代中西醫論爭史》(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9年)。
廖育群:《岐黃醫道》(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年)。
錢存訓:《中國紙和印刷文化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簡宗梧:《漢賦史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謝觀主編:《中華醫學大辭典(上、下卷)》,(瀋陽:遼寧科技出版社,1994年)。
鄺健行:《詩賦合論稿》(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顏正華主編:《中藥學(下)》(臺北,知音出版社,1998年)

四、 近人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1. 期刊及專書論文

王紀潮:〈底也伽考—含鴉片合方始傳中國的問題〉,《自然科學史研究》,第25卷第二期(2006年)。
王金香:〈民國時期的鴉片稅收〉,《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4期(1998年10月)
王莎莎:〈《律賦衡裁》與《漢魏六朝賦摘豔譜說》律賦觀之比較〉,《戲劇之家》2018年21期(2018年)
王瀛培:〈社會文化史視野下的中國女性與醫療衛生研究述評〉,《婦女研究論叢》2014年03期(2014年)。
王汎森:〈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兼論思想史的層次〉;〈五四運動與生活世界的變化〉,收入氏著:《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7年)
王宏斌:〈罌粟傳入中國及其在古代的醫藥價值析論〉,《廣東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2009年5月),頁 99-108。
皮國立:〈醫療與近現代社會─試析魯迅的反中醫情節〉,《中國社會歷史評論》13卷(2012年)。
尚季芳:〈雙重貧困———民國時期甘肅鴉片種植成因析論〉,《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 期(2008年)。
李健祥、陳名婷:〈玉在中國醫學的角色初探〉,《臺灣中醫醫學雜誌》第九卷,第四期,2010年。
吳云波:〈試論中醫史研究重心的轉移〉,《中華醫史雜誌》第3期(1992年)。
呂思勉、楊晟、臧勵成編:《高等小學新修身教授書》,收入李永圻、張耕華編:《呂思勉全集》冊2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杜正勝:〈作為社會史的醫療史-並介紹「疾病、醫療與文化」研討小組的成果〉,《新史學》6卷1期(1995年)。
余新忠:〈防疫、衛生行政、身體控制:晚清清潔觀念與行為的演變〉,收入黃興濤編,《新史學》第3卷,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余新忠:〈晚清「衛生」概念演變探略〉,收入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新世紀南開社會史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
李貞德,〈從醫療史到身體文化的研究從「健與美的歷史」研討會談起〉,《新史學》10卷4期 (1999年)。
李貞德:〈性別、醫療與中國中古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生命醫療史研究室主編:《中國史新論.醫療史分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2015年)。
李健祥、陳名婷:〈玉在中國醫學的角色初探〉,《臺灣中醫醫學雜誌》第9卷第4期(2010年)。
李群、錢永全:〈1929年民國中醫廢存風波〉,《檔案與建設》2009年第3期(2009年)。
邱德亮:〈一個人造天堂,兩個鴉片的消費文化:十九世紀歐洲與晚清〉,「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期中進度報告,2006年5月30日。
東梅、李志平:〈西方細菌學在中國的傳播:1894-1949〉,《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期(2010)。
尚季芳:〈雙重貧困—民國時期甘肅鴉片種植成因析論〉,《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2008年)。
祖述憲:〈胡適對中醫究竟持什麼態度〉,《中國科技史料》22卷1期(2001年)。
范伯群:〈從魯迅的棄醫從文談到惲鐵樵的棄文從醫—惲鐵樵論〉,《復旦學報(社科版)》,第1期(2005年)。
姚遠:〈醫學期刊發展的特有現象〉,《中國大學科技期刊史》(西安:西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紀徵翰、祖娜:〈山西中醫改進研究會辦學始末〉,(《中華醫史雜誌》(2013年),頁246-249。
洪健榮:〈近四十年鴉片戰爭史研究的典範:評述Hsin-pao Chang(張馨保): Commissioner Lin and the Opium War〉,《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7期(1999年6月)。
侯心齋:《律賦約言》,轉引自詹杭倫:《清代律賦新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頁54。
袁桂清、汪鏡:〈中國醫學期刊編輯出版史初步研究〉,《中國科技期刊研究》第2期(1997年8月)
高潔舲:〈《醫學雜誌》與近代中西醫論爭〉〉,《醫學與哲學》(2017年)
許結:〈制度下的賦學視域──論賦體文學古今演變的一條線索〉,《南京大學學報》2006年4期(2006年)。
許結、蔣寅、張宏生:〈清代文學研究三人談〉,《人文中國學報》第20期(2014年),頁495。
梁淑媛,〈民國報刊「醫療賦」之寓意及其社會倫理效用―以〈大補賦〉、〈優生賦〉、〈保命賦〉為例〉,《東華漢學》第36 期,2022 年12 月,113-154 頁。
梁淑媛,〈戲擬帝國:邨窩煙館裡的「仿阿房宮賦」殘形書寫〉,輔仁國文學報第47期,2018年10月。
梁其姿:〈痲瘋隔離與近代中國〉,《歷史研究》第5期(2003年)。
張緒山:〈唐代拜占庭帝國遣使中國考略〉,《世界歷史》,2010年01期。
張巨保:〈從文化視角探究唐至明朝時期罌粟引種傳播及對其藥性的認識〉,《農業考古》, 2012年06期,頁230-235。
張玉燕:〈中國文化中的罌粟屬植物:食物、藥物、毒物與文物〉,《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第24 期(2019 年12 月)頁62。
張仲民:〈晚清上海藥商的廣告造假現象探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85期。
張泰山:〈民國時期國人對公共衛生建設的認識〉《安徽史學》第5期(2008年)
章清:《清季民國時期的「思想界」(下): 新型傳播媒介的浮現與讀書人新的生活形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陳建華:〈「共和」主體與私密文學-再論民國初年文學與文化的非激進主義轉型〉,《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152期(2015年12月)。
陳謀、賈偉:〈民國時期川東地區鴉片的傳播與川東社會變遷〉,《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學報》第31卷第1期(2020年6月)。
陳帥鋒,甄橙:〈「毒品」溯源問題的多維度解析〉,《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209 期(2021年)。
郭建勳、毛錦群:〈論律賦的文體特徵〉,《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冬之卷(2007年)
游鑒明:〈近代中國女子健美的論述(1920-1940年代)〉,載游鑒明主編:《無聲之聲(II): 近代中國的婦女與社會(1600-1950)》(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
曾俊臣:〈經營「特業」五年紀略〉,《四川文史資料選輯》第7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黃克武:〈從申報醫藥廣告看民初上海的醫療文化與社會生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7期(下)(1988年)。
黃瑞雯:〈日治時期臺灣勸戒鴉片賦研究〉,《淡江中文學報》第43期(2020年12月)。
葛治平:〈古往今來話銷煙掃毒〉,《清流雙月刊》第27期(2020年5月)。
楊祥銀:〈衛生(健康)與近代中國現代性:以近代上海醫療衛生廣告為中心的分析(1927-1937年)〉,《史學集刊》第5期(2008年9月)。
雷祥麟:〈負責任的醫生與有信仰的病人:中西醫論爭與醫病關係在民國時期的轉變〉,《新史學》第14卷1期(2003年)。
雷祥麟:〈衛生為何不是保衛生命?民國時期另類的衛生、自我、與疾病〉,《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4期(2004年6月)。
管新福:〈近現代報刊鴉片賦譾論〉《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3期(2020年5月)。
董嫻、段逸山:〈民國山西《醫學雜誌》研究文獻綜述〉,《中醫文獻雜誌》(2017年5月)。
熊英:〈論民國時期湖南軍閥的鴉片貿易〉,《常德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1999年)。
鄭淑方:〈韶秀雙璧—明末清初的閨閣與名妓繪畫藝術〉,《故宮文物月刊》,第387期(2015年),頁38。
蘇智良:〈中國古代的鴉片與罌粟種植〉,《河北大學毒理學史研究文集第二集(2003 年)》。
蔣寅:〈擬與避:古典詩歌文本的互文性問題〉,《文史哲》2012年1期(2012年)
趙洪鈞:〈張錫純年譜〉,《中華醫史雜誌》,21卷4期(1991年)。
趙洪鈞:《近代中西醫論爭史》(北京:學苑出版社,2012年)。
潘淑華:〈民國時期廣州的糞穢處理與城市生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9期(2008年)。
潘光哲:〈追索晚清閱讀史的一些想法〉,《新史學》第16卷第3期(2005年9月)。
劉征:〈基於高利貸和鴉片關係視角下的西北農村社會問題分析—以民國時期甘寧青三省區為例〉,《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2009年)。
劉秀平:〈民國年間奉系軍閥統治下的熱河鴉片問題研究〉,《哲學文史研究》2015年第11期(2015年)。
劉洋、張培富:〈閻錫山與中醫〉,《醫學與哲學-醫學史研究》第560期(2016年11月)
劉洋:〈近代中醫科學建制化之嚆矢-以中醫改進研究會為例〉,《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6年第3期(2016年)。
劉洋:〈近代山西中醫改近的系統實踐〉,《系統科學學報》(2016年)。
劉曉多:〈近代來華傳教士創辦報刊的活動及其影響〉,《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9年第2 期(1999年)。
劉世珣:〈底野迦的再現:康熙年間宮廷西藥德里鴉噶初探〉,《清史研究》第3期(2014年),頁16-22,續接頁148。
賴文、李永宸:〈1894年廣州鼠疫考〉,《中華醫史雜志》29卷4期(1999年)。
薛梅:〈民國初期民報所刊載鴉片問題的輿論研究〉,《文化集萃》第21期(2022年)。
羅其精:〈鴉片傳入我國前後—兼談「鴉片」一詞的來歷〉,《吉首大學學報》第24 卷第3 期(2003年9月)。
羅志田:〈科舉制度的廢除與四民社會的解體-一個內地鄉紳眼中的近現代社會變遷〉,《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社會與學術》(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李尚仁:〈腐物與骯髒感:十九世紀西方人對中國環境的體驗〉。收入於余舜德主編,《體物入微 ──物與身體感的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
楊祥銀:〈近代上海醫療衛生史的另類考察—以醫療衛生廣告為中心的分析(1927-1937年)〉,收入胡春惠,唐啟華主編,《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2007年。


2. 學位論文

皮國立:《當中醫臟腑生理遇上西醫解剖形質-唐宗海(1851-1897)的中西醫折衷身體觀析論》(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王淑蕙:《誌賦、試賦與媒體賦─臺灣賦之三階段論述》(臺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6月)。
王志彬:《中醫改進研究會研究》(石家莊:河北大學,2011年)碩士論文。
朱建華:《民國山西《醫學雜誌》整理及數位化研究》(太原:山西中醫學院碩士論文,2015年)。
廖珮君:《清潔、衛生與民國時期消費文化(1912-1937)》(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9年)。

3. 會議論文

王濤鍇:〈〈社會文化視野下的中國疾病醫療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第 11 期(2006 年),頁20。
皮國立:〈變動中的江南醫療傳統—作為閱讀和診治的近代瘟疫〉,《基調與變奏——第三屆中國史學會「七——二十世紀的中國」國際學術研究會會議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2007/9/3-5。
皮國立:〈民初醫療、醫生與病人之一隅—孫中山之死與中西醫論爭〉,收入胡春惠,唐啟華主編,《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研討會論文集(2006)》,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2007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10591202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1202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周志煌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藍于焄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an, Yu-Hsunen_US
dc.creator (作者) 藍于焄zh_TW
dc.creator (作者) Lan, Yu-Hsunen_US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Aug-2023 13:06:35 (UTC+8)-
dc.date.available 2-Aug-2023 13:06:3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Aug-2023 13:06:3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591202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6316-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591202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在近現代的文學書寫中,「鴉片」此一題材十分具有時代特徵,「賦作」此一文體更是深具傳統中國文學內涵,兩者在此時空中綰合後,其書寫脈絡之承顯,既展現了古典文學的藝術底蘊,又在新時代中凸顯了社會議題,而其發表的載體「報刊」本身即代表了嶄新的文學傳播形式,對鴉片的理解及鴉片之效用或危害,背後的文化內涵則緊扣著中醫理論與發展,更與整個時代的社會發展休戚相關。
「民國時期報刊中的鴉片賦」是在獨特的社會背景下之文學產物,既涵藏了社會議題、文化脈絡,其醫病療疾的傳統文學內涵亦在此民族主義高峰時期,論述了養身救國的國族意識;作為在中國文類中體式最為華麗的賦體文學,值此傳統文學書寫凋弱、傳統文化深受西學挑戰之時期,卻仍保有其形式上之鋪陳與內容上之豐富,講究辭藻華麗、大氣鋪排、體物逞辭、誇張虛飾的創作風格,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議論新時代之論題,謳詠敘事與勸喻寓託之情同顯,加上是近現代報刊文學中能見度最高的鴉片題材,反映了晚近民國時期整體鴉毒氾濫、貧病羸弱的國族形象。
本論聚焦於民國時期報刊鴉片煙賦之探討,以社會文化之內容出發,深掘書寫意識背後指導的中醫內涵,進一步析論賦作傳統中身/國之喻與近現代議論對國族強化之關心,鉅觀於歷史遷變、文學體例之特性,議論其呈現之醫療文化、報刊特色、煙毒情狀、文人情懷,進而析論從罌粟到鴉片之醫、毒雙流,逐步聚焦至鴉片賦之蒐羅與整理,進一步闡述此時期報刊鴉片賦作之特色與其文本內涵,最後透過特殊作者、報刊析論與民國時期鴉片文化之綜觀,以歷史時空之維度理解並探討鴉片賦作之生發及其藝術價值,探勘其文學在該時代反應的社會性功用。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進路 15
一、研究方法及步驟 16
二、文本蒐集與分類 19
第二章 鴉片煙賦的公共話語-近現代醫療衛生、國族認同與社會文化在報刊中之顯影 21
第一節 國族認同與身體/國體之喻 22
一、從模範學生談起 22
二、從報刊視角觀察城市衛生落後的羸弱隱喻 26
三、 習而不察的中醫日常與身體疾/療 34
四、民國醫療簡圖與國體健康之鉤合 39
第二節 報刊•中/西醫•讀書人 44
一、報刊:民初知識分子的公共關懷 44
二、中西醫學之交涉與傳統醫學知識之衝擊-以《醫學雜誌》之〈論說門〉與〈纂述門〉為藍本 50
第三節 民國時期報刊鴉片煙賦之形成背景 65
一、 禁煙問題與鴉片稅之害 65
二、 清代律賦體物敘事的特色及遺續 71
三、 報刊中之禁煙輿情及勸諭 75
第三章民國報刊中的鴉片煙賦探析 78
第一節 「鴉片煙賦」之義界 78
一、「鴉片」東傳之歷史背景及語源略窺 78
二、民國報刊「鴉片煙賦」之文學特性及時代意義 86
三、「鴉片」相關詞彙及觀念群組 88
第二節 鴉片煙賦之搜羅與整理分析 89
一、1912-1949報刊中之「鴉片煙賦」整理 89
二、1912-1949報刊「鴉片煙賦」統計結果及特色剖析 99
第三節、「鴉片煙賦」之體物鋪采:以〈土后煙癮賦〉、〈鴉片煙賦〉、〈鴉片賦〉為例 106
一、1914年〈土后煙癮賦-仿梁元帝蕩婦秋思賦〉 107
二、1921年〈鴉片煙賦〉 111
三、1931年〈鴉片賦〉 115
第四節 鴉片煙賦體物入微的「藝」世界 121
一、鴉片 123
二、菸斗 126
三、菸槍 127
四、菸燈 128
五、菸盒(缸、罐)、籤 128
六、菸(煙、烟) 129
七、吸食空間 130
八、行為狀態 131
第四章「鴉片煙賦」相關作品作者身分及互文之探討 136
第一節 鴉片煙賦之作者-以虛汝為例 136
一、虛汝與其作品 136
(一)虛汝、蕉心、冷然、王政珺 136
(二)虛汝報刊作品 137
(三)虛汝發表鴉片賦作 142
二、虛汝之鴉片煙賦分析 143
第二節 鴉片文學之「排比諧隱」-以《民權素》第三期諧藪篇之內容為例 152
一、《民權素》之感時憂國 152
二、 《民權素》第三期諧藪篇簡介與特色 155
三、卿須憐我我憐卿:關於〈芙蓉仙子辭別書〉 156
第三節 鴉片文化之精緻與醜惡 161
一、民國報刊呈顯之鴉片問題-兼談鴉片文化 161
二、報刊中與鴉片相關之其他文藝創作 170
三、他者眼光-傳教與戒毒 174
第五章 結論 179
一、本題研究之特色與價值 179
二 本題研究的未盡之處與展望 181
參考書目 184
附錄 197
zh_TW
dc.format.extent 958858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591202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鴉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報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身體/國體zh_TW
dc.title (題名) 物體、身體及國體:民國報刊「鴉片煙賦」之徵材聚事及 中醫知識的生命思維(1912-1949)zh_TW
dc.title (題名) Objects, Bodies, and National Identity - A Study on the Multisensory Narratives of "Odes to Opium" in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and th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n Life in Chinese Medicine (1912-1949)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本論文引用民國報刊與專書;相關文獻與資料庫


1. 民國報刊與專書(依時間排序)

不著撰者:〈醫論〉,《申報》第l 、2 版,1872年5月23日。
王次辛:〈望戒煙公所速成說〉,《萬國公報》第470期,1877年,頁7-8。
不著傳者:〈招人戒煙服藥仿單〉,《萬國公報》第465期,1877 年,頁22-24。
陳紹堂:〈戒煙會告白詩(七絕十首)〉,《萬國公報》第488期,1878 年。
張靜瀾:〈雜言:北京戒煙公所五次紀實(並詩)〉,《萬國公報》第501期,1878 年,頁20。
不著傳者:〈雜言:戒煙自述誌謝〉,《萬國公報》第513期,1878 年,頁24。
艾約瑟:〈書論戒煙後〉,《萬國公報》第606期,1880 年,頁5-7。
不著傳者:〈各國近事:大英國:會議戒煙〉,《萬國公報》第646期,1881 年,頁17。
不著傳者:〈各國近事:大清國:戒煙開局〉,《萬國公報》第740期,1883 年,頁13。
丙樸鷹:〈論西藥之流弊〉,《南京醫學報》第3期(1912年)。
〈吞煙自盡〉,《申報》19 版,1912 年 1 月 5 日。
〈吞煙自盡〉,《新聞報》10 版,1913 年 8 月 23 日。
〈私售鴉片〉,《時報》14版,1914 年1月10日。
〈警廳注意公衆衛生〉,《時報》15版,1914年3月22日。
〈破獲大煙窟〉,《時事新報(上海)》9 版,1914 年 6 月 10 日。
〈負氣吞煙〉,《申報》10 版,1914 年 6 月 30 日。
瓊華:〈婦女衛生(未完)〉,《婦女鑒》第3期(1914年),頁14-15。
沈維楨:〈論小半臂與女子體育〉,上海《婦女雜誌》第1卷第1期(1915 年),頁1-2。
陳獨秀:〈敬告青年〉,《新青年》1卷1期,1915年。
俞鳳賓:〈論公眾衛生之必要及其範圍〉,《大公報(天津)》4版,1915年5月16日。
〈破獲大煙窟〉,《新聞報》10 版,1915 年10月16日。
〈煙土末日之大煙土案〉,《無錫日報》3 版,1917年4月1日。
樹華:〈改良婦女有礙衞生的服裝〉,《時事新報(上海)》10版,1920年5月8日、5月9日。
〈冒搜煙土與私運煙土〉,《新聞報》10版,1920 年 7 月 30 日。
〈包種大煙〉,《盛京時報》3版,1920 年 7 月 31 日。
周郎:〈衛生與節慾〉,《新無錫》04版,1920年11月29日。
不羣:〈衞生要言:中西分列采其大要以備自警而便勸導:戒飲、拒煙、愼食、節欲〉,《廣益雜誌》第9期(1920年),頁155-156。
楊百城、趙意空:〈中西論胎形發育之對照談〉,《醫學雜誌》第1期(1921年)(纂述門-生理類),頁50-62。
〈交部制止部員吸食鴉片問題〉,《益世报(北京)》7版,1922年9月30 日。
〈抄獲鴉片〉,《益世報(天津版)》11 版,1923年2月1日。
不著傳者:〈中國鴉片問題之真相(續)〉,《盛京日報》1版,1923年6月16日。
〈鴉片公賣之反對聲〉,《中華醫學雜誌(上海)》第9卷第2期 (1923年)。
靜廬:〈大連最近之滅種政策-表面雖領照實則無限制,爲鴉片鬼大開方便之門〉,《時事新報(上海)》10版,1924 年9月7日。
彥:〈鴉片問題〉,《中華醫學雜誌(上海)》第11卷 第4期,1925年,頁279-281。
張贊臣:〈對章氏霍亂論之旁證〉,《醫界春秋》14期,1927年。
〈中外大事記:鴉片公賣-縣黨部反對鴉片公賣〉,《興華》第24卷第44期(1927年),頁46-47。
〈吞煙自盡〉,《時報》5版,1927 年 11 月 4 日。
張汝偉:〈常識:衛生首在節慾〉,《醫界春秋》第19期(1928年)。
李健頤:〈西醫治傷寒無療法議〉,《醫界春秋》23期,1928年5月。
衛生教育會:〈城市衛生〉,《衛生報》2版,1928年5月26日。
〈大煙病國〉,《盛京時報》5 版 ,1928 年7月13日。
[日]宮崎和生著、郭惠民譯:〈中國鴉片問題〉,《中央日報》1-4版,1928年8月25日。
〈販鴉片者死於鴉片〉,《申報》19版,1928年8月26日。
不著撰者:〈爲父母者宜管教子弟節慾〉,《常識》第1卷第99期(1928年)。
〈中醫藥團體反對衞生會議議決案〉,《時事新報(上海)》9 版,1929年3月8日。
〈滬中醫組織協會反對衛生會議決之取締案,全市中藥工人亦表示援助〉,《大公報(天津)》4 版,1929 年 3 月 9 日。
〈女子吞煙〉,《新聞報》16 版,1929 年 3 月 24 日。
〈少婦吞煙〉,《時報》6 版, 1930 年 1 月 14 日。
〈煙土案-破獲私藏煙土〉,《錫報》3版,1931 年 1 月 13 日。
〈亡國滅種之鴉片公賣政策〉,《華東日報》2版,1931年2月23日。
浩然:〈關於鴉片公賣〉,《華東日報》2版,1931年2月23日。
馬寅初:〈反對今日之鴉片政策〉,《益世報(天津版)》,1931年7月9日。
江之源:〈中國鴉片問題〉,《大公報》2版,1931年11月17日。
張殿傑:〈學校衛生編:青年節欲衛生之重要〉,《中國衛生雜誌》(1931年)
徽翁:〈亡國滅種之紅丸〉,《世界晨报》2版,1932年1月29日。
趙連及:〈青年節慾衛生之重要〉,《縣村自治》第2卷第5期(1932年)。
王逢辛:〈寓禁於征之鴉片公賣政策:鴉片公賣卽公開提倡吸鴉片,鴉片公賣違反總理拒毒遺訓〉,《錢業月報》第12卷第9期(1932年),頁22-25。
程瀚章:《西醫淺說》(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
時逸人:《中國急性傳染病學》(山西:中醫改進研究會,1933年)。
陳萬里:〈浙江省立醫院一部分先行成立的經過〉,《浙江省立醫院季刊》1卷1期,1933年。
何佩瑜:〈腸窒扶斯與傷寒〉,《醫界春秋》95期,1934年11月。
程瀚章著:《西藥淺說》(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
傅作霖:《寧夏省考察記》(南京:正中書局,1935年)。
〈上海市衛生局所轄分區衛生工作彙報〉,《公共衛生月刊》第1卷第1期(1935年),頁61。
德先:〈再論鴉片與死刑-以死刑禁鴉片,鴉片以代死刑〉,《錫報》2版, 1935年2月22日。
不著撰者:〈美國節慾同盟提倡優生-人類優點在質不在量〉,《時事新報(上海)》6版, 1935年3月3日。
衛生署:〈衛生常識-環境衛生〉,《廣西衛生旬刊》第3卷第8期(1935年)。
〈厭世吞煙〉,《時報》8 版,1936 年 3 月 25 日。
易齋:〈勸不要私種鴉片、勸不要私運鴉片、不要售鴉片、勸不要吸鴉片〉, 《禁煙專刊》第2期,1936 年。
陳黃谿:〈氣化與物質〉,《醫界春秋》115期,1936年。
耳食:〈鴉片史話:鴉片流毒溯源〉,《拒毒月刊》第109期,1937 年。
沈芳夏:〈女子體育之我見〉,《浙江省中等教育研究會季刊》第6期(1937年)。
張明峻(民生部保健司長):〈我國保健衞生事業〉《盛京時報》1939年1月1日8版、1939年1月8日11版。
顧雨時:〈進補與節慾〉,《新聞報》23版,1939 年1月20日。
復旦:〈急性傳染病治療理論概要〉,《中國醫藥月刊》1卷10期,1941年。
李:〈嚴禁鴉片〉,《時事新報晚刊》2 版,1947年4月11日。
范守淵:《青年衛生講話》(上海,正中書局,1947年),頁45。
金寶善:〈民國以來衛生事業發展簡史〉,《醫史雜誌》2卷1、2合集,1948年。
蔣介石:〈新生活運動發凡〉,收錄於秦孝儀主編:《先總統 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十二(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中央文物供應社,1983年),頁69。




2.民國相關文獻與資料庫

上海申報舘編輯,《申報》,上海:上海書店,1982-1987年。
上海國醫導報社,《國醫導報》。
中央國醫館,《國醫公報》。
天津市國醫研究會主編,《國醫正言》。
行政院衛生署編印,《衛生署醫藥證照公告月刊》。
上海社會醫藥報館,《社會醫藥(報)》。
《中國醫藥雜誌》,1935-1937,共11期。
《中醫藥導報》,1947-1948,共10期。
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http://lib.ihp.sinica.edu.tw/index.php 
國醫砥柱社編,《國醫砥柱月刊》。
陸淵雷醫室,《中醫新生命》。
傅蘭雅主編,《格致彙編》(光緒2年,1992上海圖書館影印本)。
國史館「國民政府」檔,「中醫藥廢除案建議撤銷(一)」,檔號01130006001143a-46a。
蘇州國醫雜誌社,《蘇州國醫雜誌》。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臺北:國史館),第9、10、18冊。
晚清民國大報庫:
http://www.tbmc.com.tw/zh-tw/product/324。
晚清期刊全文數據庫:https://www.cnbksy.com/search/advance?pid=11&isProduct=false
1911-1949 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上海圖書館:
http://www.tbmc.com.tw/zh-tw/product/4

二、 古籍

[戰國]屈原:《楚辭》(臺北:三民書局,1974年)。
[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臺北:士林出版社,1988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臺北:紅葉文化公司,1999年),頁320。
[晉]皇甫謐:〈鍼灸甲乙經〉,《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晉]葛洪:《神仙傳》〈卷三-王遠〉欽定四庫全書·子部十四·道家類
[晉]張昭、賈緯等:《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梁]梁元帝蕭繹 作,[清]黎經誥 箋注:《六朝文絜箋注》(新興書局,1964年),頁31-33。
[隋]楊上善注:《黃帝內經太素》(北京:中國書店,1993年)。
[宋]龐安常,[民國]鄒德琛、劉華生點校:《傷寒總病論》(臺北:國立編譯館,1989年)。
[宋]歐陽修:《六一詩話》。
[宋]張師正:《括異志-三》。
[宋]寇宗奭:《本草衍義》卷二十。收入《中國醫學大成(48)》(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
[宋]林洪:《山家清供》(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宋]蘇轍:《欒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明]吳昆著,孫國中、方向紅點校:《黃帝內經素問吳注》(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
[明]戚繼光:《紀效新書》,卷十八。
[明]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袁隨筆》(四川:四川文藝出版社,1996年)。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上、下冊(校點本)》(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年)。
〔明〕李中梓編著:《雷公炮製藥性賦》(臺北:弘揚圖書公司,2011年)。
〔明〕李中梓輯注:《內經知要》(臺北:明師出版公司,2003年)。
[明]徐霞客:《徐霞客遊記》上冊,卷四下《黔遊日記》
[明]徐伯齡:〈曋精隽〉,《欽定四庫全書》本。
[清]李圭:《鴉片事略》(臺北:文海出版社,1991年),頁18。
[清]李調元:《賦話》,《歷代賦論輯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年)
[清]汪昂:《新編本草備要》(臺北:世一文化公司,2006年)。
[清]陳壽彭譯輯〈阿芙蓉考〉,張壽浯輯《農學叢刻》,清光緒二十三年農學會排印本。
[清]吳謙:《醫宗金鑑》(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
[清]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山西太原陸應榖,道光刻本/第二十六卷/甖子粟,1848年)。
〔清〕吳鞠通:《溫病條辨》(臺北:志遠書局,1990年)。
[清]黃宮繡撰,劉理想、潘秋平校注:《本草求真》(北京:學苑出版社,2011年)
[清]嚴潔、施雯、洪煒合撰:《得配本草》(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年)。
〔清〕顧松園:《顧氏醫鏡》(臺北:明師出版公司,2003年)。

三、 近人專書(依姓氏筆畫排序)

David T. Coutwright,薛絢譯:《上癮五百年》(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Martin Booth(馬丁·布思)著,任華梨譯:《鴉片史》(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年)
Richard Devenport-Hines,鄭文譯:《毒品》(臺北:時報出版社,2003年)。
[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加]若林正(Bob Tadashi Wakabayashi)編著,弘俠譯:《鴉片政權中國、英國和日本,1839—1952年》(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
[德]尤根·哈伯瑪斯著(Jürgen Habermas)著、汪暉譯:〈公共領域〉,收入汪暉、陳燕谷主編:《文化與公共性》(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
王爾敏:《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
文史精華編輯部:《近代中國煙毒寫真(下冊)》(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左步青:《清代皇帝傳略》(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
朱德明:《民國時期浙江醫藥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朱慶葆,劉霆:《黑色的瘟疫》(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2年 )。
李一宏:《點校精編 內經知要》(臺北:明師出版公司,2003年)。
李豐楙:〈服飾、服食與巫俗傳說一從巫俗觀點對《楚辭》的考察之一〉,《古典文學》第三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1 年)。
李芳蓮:《中醫養生經》(臺北:金波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
皮國立:《醫通中西:唐宗海與近代中醫危機》(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皮國立:《「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臺北: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2012年)。
皮國立:《衛生史新視野-華人社會的身體、疾病與歷史論述》(臺北:華藝學藝出版社,2016年10月)
皮國立:《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
皮國立:《虛弱史: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1912~1949)》(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9年)。
何沛雄:《漢魏六朝賦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
何宗旺:《中華煉丹術》(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宋念申:《發現東亞:現代東亞如何成形?全球視野下的關鍵大歷史》(新北:聯經出版公司,2019年)。
李永圻、張耕華編:《呂思勉全集》冊2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五冊文錄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
胡適:《四十自述》(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年)。
祝平次、楊儒賓合編:《天體、身體與國體:迴向世界的漢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徐志嘯編:《歷代賦論輯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1年)
陳存仁:《通俗醫話》,收入陸拯主編:《近代中醫珍本集—醫話分冊》(浙江: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
陳存仁:《抗戰時生活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陳存仁:《我的醫務生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陳存仁、宋淇著:《紅樓夢人物醫事考》(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陳邦賢:《自勉齋隨筆》(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
陳邦賢:《中國醫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陳寅恪:《寒柳堂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
陳欽銘:《廿四史醫者病案今釋》(臺北:啟業書局,1986年)。
陳欽銘:《中國醫經醫史硏究論集》(臺北:啓業書局,1988年)。
陳育寧:《寧夏通史(近現代卷)》(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
陳夢雷編、蔣廷錫校訂《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一百二十二卷,鶯粟部。
麥克尼爾(Willim H. McNeill)著,楊玉齡譯:《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臺北:天下文化,1998年)。
麥惠庭:《中國家庭改造問題》(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曹樹基、李玉尚:《鼠疫:戰爭與和平—中國環境與社會變遷(1230-1960)》(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
高彥頤(DorothyKo) 著、苗延威譯:《纏足:金蓮崇拜盛極而衰》(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
孫福軒、韓泉欣:《歷代賦論彙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
袁媛,《近代生理學在中國(1851–192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彭善民,《公共衛生與上海都市文明(1898-1949)》(上海:上海人民,2007年)。
梁淑媛:《飛登聖域-臺灣鸞賦文學書寫及其文化視域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
梁其姿:〈明清中國的醫學入門與普及化〉,《法國漢學‧第八輯(教育史專號)》(北京:中華書店,2003年)。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
梁實秋:《雅舍小品》(臺北:正中書局,1981年)。
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
張大慶:《中國近代疾病社會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
張仲民:《出版與文化政治:晚清的「衛生」書籍硏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
張泗銘:《解剖生理學重點輯要》(臺北:致遠書局,2005年)。
張泰山:《民國時期的傳染病與社會:以傳染病防治與公共衛生建設為中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曹樹基、李玉尚:《鼠疫:戰爭與和平—中國環境與社會變遷(1230-1960)》(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
梅家玲:《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傅斯年:《傅斯年全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80年)。
惲鐵樵:《傷寒論研究》(臺北:華鼎出版社,1988年)。
彭善民:《公共衛生與上海都市文明(1898-194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時逸人:《中醫時令病學》(臺南:臺南東海出版社,1977年)。
時逸人原著,時振聲改編:《外感熱病證治要義》(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6年)。
時逸人:《中醫傷寒與溫病》(臺北:力行書局,1995年)。
章太炎:《章太炎醫論》(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年)。
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游適宏:《試賦與識賦-從考試的賦到賦的教學》(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8年)。
楊儒賓:《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與身體觀》(臺北:巨流出版社,1993年)。
詹杭倫:《清代律賦新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94年)。
劉渡舟:《傷寒論十四講》(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882年)。
劉渡舟:《傷寒論臨證指要》(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年)。
魯迅:《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胡適:《四十自述》(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年)。
雷載權主編:《中藥學(供中醫藥類專業使用)》(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
戴綸喆:《漢魏六朝賦摘豔譜說》(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20年)。
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熊秉真:《幼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臺北:聯經事業出版,1995年)。
趙洪鈞:《近代中西醫論爭史》(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9年)。
廖育群:《岐黃醫道》(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年)。
錢存訓:《中國紙和印刷文化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簡宗梧:《漢賦史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謝觀主編:《中華醫學大辭典(上、下卷)》,(瀋陽:遼寧科技出版社,1994年)。
鄺健行:《詩賦合論稿》(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顏正華主編:《中藥學(下)》(臺北,知音出版社,1998年)

四、 近人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1. 期刊及專書論文

王紀潮:〈底也伽考—含鴉片合方始傳中國的問題〉,《自然科學史研究》,第25卷第二期(2006年)。
王金香:〈民國時期的鴉片稅收〉,《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4期(1998年10月)
王莎莎:〈《律賦衡裁》與《漢魏六朝賦摘豔譜說》律賦觀之比較〉,《戲劇之家》2018年21期(2018年)
王瀛培:〈社會文化史視野下的中國女性與醫療衛生研究述評〉,《婦女研究論叢》2014年03期(2014年)。
王汎森:〈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兼論思想史的層次〉;〈五四運動與生活世界的變化〉,收入氏著:《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7年)
王宏斌:〈罌粟傳入中國及其在古代的醫藥價值析論〉,《廣東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2009年5月),頁 99-108。
皮國立:〈醫療與近現代社會─試析魯迅的反中醫情節〉,《中國社會歷史評論》13卷(2012年)。
尚季芳:〈雙重貧困———民國時期甘肅鴉片種植成因析論〉,《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 期(2008年)。
李健祥、陳名婷:〈玉在中國醫學的角色初探〉,《臺灣中醫醫學雜誌》第九卷,第四期,2010年。
吳云波:〈試論中醫史研究重心的轉移〉,《中華醫史雜誌》第3期(1992年)。
呂思勉、楊晟、臧勵成編:《高等小學新修身教授書》,收入李永圻、張耕華編:《呂思勉全集》冊2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杜正勝:〈作為社會史的醫療史-並介紹「疾病、醫療與文化」研討小組的成果〉,《新史學》6卷1期(1995年)。
余新忠:〈防疫、衛生行政、身體控制:晚清清潔觀念與行為的演變〉,收入黃興濤編,《新史學》第3卷,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余新忠:〈晚清「衛生」概念演變探略〉,收入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新世紀南開社會史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
李貞德,〈從醫療史到身體文化的研究從「健與美的歷史」研討會談起〉,《新史學》10卷4期 (1999年)。
李貞德:〈性別、醫療與中國中古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生命醫療史研究室主編:《中國史新論.醫療史分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2015年)。
李健祥、陳名婷:〈玉在中國醫學的角色初探〉,《臺灣中醫醫學雜誌》第9卷第4期(2010年)。
李群、錢永全:〈1929年民國中醫廢存風波〉,《檔案與建設》2009年第3期(2009年)。
邱德亮:〈一個人造天堂,兩個鴉片的消費文化:十九世紀歐洲與晚清〉,「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期中進度報告,2006年5月30日。
東梅、李志平:〈西方細菌學在中國的傳播:1894-1949〉,《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期(2010)。
尚季芳:〈雙重貧困—民國時期甘肅鴉片種植成因析論〉,《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2008年)。
祖述憲:〈胡適對中醫究竟持什麼態度〉,《中國科技史料》22卷1期(2001年)。
范伯群:〈從魯迅的棄醫從文談到惲鐵樵的棄文從醫—惲鐵樵論〉,《復旦學報(社科版)》,第1期(2005年)。
姚遠:〈醫學期刊發展的特有現象〉,《中國大學科技期刊史》(西安:西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紀徵翰、祖娜:〈山西中醫改進研究會辦學始末〉,(《中華醫史雜誌》(2013年),頁246-249。
洪健榮:〈近四十年鴉片戰爭史研究的典範:評述Hsin-pao Chang(張馨保): Commissioner Lin and the Opium War〉,《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7期(1999年6月)。
侯心齋:《律賦約言》,轉引自詹杭倫:《清代律賦新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頁54。
袁桂清、汪鏡:〈中國醫學期刊編輯出版史初步研究〉,《中國科技期刊研究》第2期(1997年8月)
高潔舲:〈《醫學雜誌》與近代中西醫論爭〉〉,《醫學與哲學》(2017年)
許結:〈制度下的賦學視域──論賦體文學古今演變的一條線索〉,《南京大學學報》2006年4期(2006年)。
許結、蔣寅、張宏生:〈清代文學研究三人談〉,《人文中國學報》第20期(2014年),頁495。
梁淑媛,〈民國報刊「醫療賦」之寓意及其社會倫理效用―以〈大補賦〉、〈優生賦〉、〈保命賦〉為例〉,《東華漢學》第36 期,2022 年12 月,113-154 頁。
梁淑媛,〈戲擬帝國:邨窩煙館裡的「仿阿房宮賦」殘形書寫〉,輔仁國文學報第47期,2018年10月。
梁其姿:〈痲瘋隔離與近代中國〉,《歷史研究》第5期(2003年)。
張緒山:〈唐代拜占庭帝國遣使中國考略〉,《世界歷史》,2010年01期。
張巨保:〈從文化視角探究唐至明朝時期罌粟引種傳播及對其藥性的認識〉,《農業考古》, 2012年06期,頁230-235。
張玉燕:〈中國文化中的罌粟屬植物:食物、藥物、毒物與文物〉,《中華科技史學會學刊》,第24 期(2019 年12 月)頁62。
張仲民:〈晚清上海藥商的廣告造假現象探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85期。
張泰山:〈民國時期國人對公共衛生建設的認識〉《安徽史學》第5期(2008年)
章清:《清季民國時期的「思想界」(下): 新型傳播媒介的浮現與讀書人新的生活形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陳建華:〈「共和」主體與私密文學-再論民國初年文學與文化的非激進主義轉型〉,《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第152期(2015年12月)。
陳謀、賈偉:〈民國時期川東地區鴉片的傳播與川東社會變遷〉,《青海師範大學民族師範學院學報》第31卷第1期(2020年6月)。
陳帥鋒,甄橙:〈「毒品」溯源問題的多維度解析〉,《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第209 期(2021年)。
郭建勳、毛錦群:〈論律賦的文體特徵〉,《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冬之卷(2007年)
游鑒明:〈近代中國女子健美的論述(1920-1940年代)〉,載游鑒明主編:《無聲之聲(II): 近代中國的婦女與社會(1600-1950)》(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
曾俊臣:〈經營「特業」五年紀略〉,《四川文史資料選輯》第7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黃克武:〈從申報醫藥廣告看民初上海的醫療文化與社會生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7期(下)(1988年)。
黃瑞雯:〈日治時期臺灣勸戒鴉片賦研究〉,《淡江中文學報》第43期(2020年12月)。
葛治平:〈古往今來話銷煙掃毒〉,《清流雙月刊》第27期(2020年5月)。
楊祥銀:〈衛生(健康)與近代中國現代性:以近代上海醫療衛生廣告為中心的分析(1927-1937年)〉,《史學集刊》第5期(2008年9月)。
雷祥麟:〈負責任的醫生與有信仰的病人:中西醫論爭與醫病關係在民國時期的轉變〉,《新史學》第14卷1期(2003年)。
雷祥麟:〈衛生為何不是保衛生命?民國時期另類的衛生、自我、與疾病〉,《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4期(2004年6月)。
管新福:〈近現代報刊鴉片賦譾論〉《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3期(2020年5月)。
董嫻、段逸山:〈民國山西《醫學雜誌》研究文獻綜述〉,《中醫文獻雜誌》(2017年5月)。
熊英:〈論民國時期湖南軍閥的鴉片貿易〉,《常德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1999年)。
鄭淑方:〈韶秀雙璧—明末清初的閨閣與名妓繪畫藝術〉,《故宮文物月刊》,第387期(2015年),頁38。
蘇智良:〈中國古代的鴉片與罌粟種植〉,《河北大學毒理學史研究文集第二集(2003 年)》。
蔣寅:〈擬與避:古典詩歌文本的互文性問題〉,《文史哲》2012年1期(2012年)
趙洪鈞:〈張錫純年譜〉,《中華醫史雜誌》,21卷4期(1991年)。
趙洪鈞:《近代中西醫論爭史》(北京:學苑出版社,2012年)。
潘淑華:〈民國時期廣州的糞穢處理與城市生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9期(2008年)。
潘光哲:〈追索晚清閱讀史的一些想法〉,《新史學》第16卷第3期(2005年9月)。
劉征:〈基於高利貸和鴉片關係視角下的西北農村社會問題分析—以民國時期甘寧青三省區為例〉,《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2009年)。
劉秀平:〈民國年間奉系軍閥統治下的熱河鴉片問題研究〉,《哲學文史研究》2015年第11期(2015年)。
劉洋、張培富:〈閻錫山與中醫〉,《醫學與哲學-醫學史研究》第560期(2016年11月)
劉洋:〈近代中醫科學建制化之嚆矢-以中醫改進研究會為例〉,《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6年第3期(2016年)。
劉洋:〈近代山西中醫改近的系統實踐〉,《系統科學學報》(2016年)。
劉曉多:〈近代來華傳教士創辦報刊的活動及其影響〉,《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9年第2 期(1999年)。
劉世珣:〈底野迦的再現:康熙年間宮廷西藥德里鴉噶初探〉,《清史研究》第3期(2014年),頁16-22,續接頁148。
賴文、李永宸:〈1894年廣州鼠疫考〉,《中華醫史雜志》29卷4期(1999年)。
薛梅:〈民國初期民報所刊載鴉片問題的輿論研究〉,《文化集萃》第21期(2022年)。
羅其精:〈鴉片傳入我國前後—兼談「鴉片」一詞的來歷〉,《吉首大學學報》第24 卷第3 期(2003年9月)。
羅志田:〈科舉制度的廢除與四民社會的解體-一個內地鄉紳眼中的近現代社會變遷〉,《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社會與學術》(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李尚仁:〈腐物與骯髒感:十九世紀西方人對中國環境的體驗〉。收入於余舜德主編,《體物入微 ──物與身體感的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
楊祥銀:〈近代上海醫療衛生史的另類考察—以醫療衛生廣告為中心的分析(1927-1937年)〉,收入胡春惠,唐啟華主編,《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2007年。


2. 學位論文

皮國立:《當中醫臟腑生理遇上西醫解剖形質-唐宗海(1851-1897)的中西醫折衷身體觀析論》(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王淑蕙:《誌賦、試賦與媒體賦─臺灣賦之三階段論述》(臺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2年6月)。
王志彬:《中醫改進研究會研究》(石家莊:河北大學,2011年)碩士論文。
朱建華:《民國山西《醫學雜誌》整理及數位化研究》(太原:山西中醫學院碩士論文,2015年)。
廖珮君:《清潔、衛生與民國時期消費文化(1912-1937)》(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9年)。

3. 會議論文

王濤鍇:〈〈社會文化視野下的中國疾病醫療史〉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第 11 期(2006 年),頁20。
皮國立:〈變動中的江南醫療傳統—作為閱讀和診治的近代瘟疫〉,《基調與變奏——第三屆中國史學會「七——二十世紀的中國」國際學術研究會會議論文》,臺北:國立政治大學,2007/9/3-5。
皮國立:〈民初醫療、醫生與病人之一隅—孫中山之死與中西醫論爭〉,收入胡春惠,唐啟華主編,《兩岸三地歷史學研究生研討會論文集(2006)》,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2007年。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