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當代電視戲劇與電玩遊戲中之女媧神話研究
A study on Nuwa myth in contemporary TV dramas and video games
作者 李語桐
LI, Yu-Tung
貢獻者 高莉芬
Kao, Li-Fen
李語桐
LI, Yu-Tung
關鍵詞 女媧神話
神話主義
母題
視覺圖像
電視戲劇
電玩遊戲
Nuwa mythology
Mythology
Motif
Visual image theory
TV dramas
Video games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2-Aug-2023 13:49:15 (UTC+8)
摘要   本論文由神話主義對新興電子媒體的關注,結合女媧這位同時擁有大地母神與文化英雄特質的上古女神,盼能從當代電子媒體中,挖掘神話嶄新的生命活力與文化意涵。以母題分析法為主,結合原型及視覺圖像研究理論,探悉女媧神話從古至今流傳、演變、承衍中的「變」與「不變」昭顯的現代文化意涵。

  本文從傳世文獻整理論述女媧形象及其神話的敘事內容特質,以女媧人首蛇身的形象及女媧相關的神話敘事,包含創世母神的摶土造人,救世英雄的煉石補天,文化創建的婚姻神禖與音樂笙簧等秩序的建立,由「母題」切入梳理女媧神話的內容與特性。再則,延伸「電視戲劇」及「電玩遊戲」兩大電子媒體分章討論。首先,分析女媧的形象在不同的電子媒體中如何被重新塑造、呈現;其次,女媧神話的「母題」如何在電視戲劇的情節及電玩遊戲的技能設定中展演;再者,探討電視、電玩中與女媧搭配的神聖之物有何神話象徵及功能。分析女媧神話如何移位至電視與電玩,此中的女媧又如何被重塑、再造並重生於現代生活及社會。

  綜上,本論文欲以「母題」作為探討依據,以「傳世文獻」對應「電視戲劇」與「電玩遊戲」中的女媧神話,見其中永恆不變的「同」及其隨時代發展產生的「異」,是雙向的對應,藉此明晰女媧神話的互文移位與重塑再造,從「變與不變」中推敲琢磨女媧神話於當代的神話象徵及文化意涵。
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new vitality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mythology through the mythological elements in contemporary electronic medi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goddess Nuwa, who is a Great Mother Goddess and culture hero. Combined with archetype and visual image theories, Motif Analysis is used as the main methodology of this essay. These methodologies delineate the contemporary cultural implications through the “enduring elements” and “transformations” in the Nuwa mythology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Based on existing literature, this essay reviews characteristics of Nuwa and narrative content of her mythology - the figure of a snake-bodied goddess and her other stories, such as creating human beings with clay, saving humanity by mending a hole in the sky, and developing marriage rituals and musical instruments. The article not only examines th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wa mythology through Motif Analysis, but also further discusses the topic in two major electronic media - "TV dramas" and "video games”.
Firstly, this essay examines how the image of Nuwa is reshaped and presented in different electronic media. Secondly, it explores how the "Motif" of the Nuwa mythology is represented in the storylines of TV series and skill setting of video games. Additionally, it elaborates the function and mythological symbolism of Nuwa’s hallows in TV series and video games. Above all, this thesis analyzes how the Nuwa mythology is transplanted into TV dramas and video games. Also, the study explores how Nuwa is reimagined, recreated and reintroduced into modern society.
In conclusion, the "Motif" lays the foundation of this thesis. The vital idea of the article is to compare the Nuwa mythology in "existing literature" to its portraits in "TV dramas" and "video games”. It further reveals the mutual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eternal "sameness" and the evolving "differences" in Nuwa mythology. Through this reinterpretation, the research illuminates the transposi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Nuwa mythology, and brings out the mythological symbolism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Nuwa in contemporary times.
參考文獻 一、古籍文獻(依作者朝代排列)
〔周〕《周禮》古逸叢書系列,北京:新華書店,1992年。
〔周〕《禮記》古逸叢書系列,北京:新華書店,1992年。
〔戰國〕呂不韋撰,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85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魯實先正補,《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收錄於《傳世藏書.經庫.十三經注疏》第1冊,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
〔漢〕劉安著,高誘注,《淮南子注》,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漢〕王充撰,《論衡》,臺北:世界書局,1955年。
〔漢〕吳平、袁康撰,《越絕書》,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漢〕劉熙著,《釋名》,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漢〕應劭撰,《風俗通義》,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漢〕吳平、袁康撰,《越絕書》,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魏〕王弼撰,樓宇烈校釋,《周易注:附周易略例》,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魏〕宋衷注,《世本》作篇,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四編》叢書卷一,臺北:新興出版,1974年。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濟南:齊魯書社,2010年。原書名為《帝王世紀、世本、逸周書、古本竹書紀年》。
〔晉〕張湛注,《列子注》,臺北:世界書局,1978年。
〔晉〕葛洪著,何淑貞校注,國立編譯館主編,《新編抱朴子.內篇》,臺北:編譯館,2002年。
〔晉〕張華原著,祝鴻杰譯注,《博物志》,臺北:台灣古籍,1997年。
〔唐〕李冗撰,《獨異志》,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第110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後唐〕馬縞《中華古今注》卷下,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四編》叢書卷一,臺北:新興出版,1974年。
〔後晉〕劉昫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2000年。
〔宋〕洪興祖撰,《楚辭補注》,臺北:頂淵文化,2005年。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宋〕羅泌撰,中華書局編輯部編,《路史》,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
〔宋〕羅泌撰,《路史》,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一四一別史類第383冊,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元〕脫脱等傳,《宋史》,收錄於《百衲本二十四史》第20冊,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
〔明〕潘季馴撰,《河防一覽》,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三三四地理類第576冊,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清〕王梓材輯,《世本集覽》,北京:新華書店,2007年。
〔清〕陳元龍,《格致鏡原一百卷》,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32冊,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二、中文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中國畫像石全集編輯委員會,湯池主編,《中國畫像石全集》,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年。
王小盾,《中國早期思想與符號研究:關於四神的起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王孝廉,《中國神話世界》(上編),臺北:洪葉文化,2005年。
王增永,《神話學概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王增永,《華夏文化源流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呂思勉、童書業編著,《古史辨》第七冊中篇,上海:上海開明書局,1941年。
李祥林,《女媧神話及信仰的考察和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18年。
李豐楙,《山海經圖鑑》,臺北:大塊文化,2017年。
李豐楙,《仙境與遊歷:神仙世界的想像》,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肖偉勝,《視覺文化與圖像意識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易中天,《易中天中華史卷一:祖先》,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
林瑋嬪主編,《媒介宗教:音樂、影像、物與新媒體》,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8年。
俞建章、葉舒憲,《符號:語言與藝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茅盾,《中國神話研究初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茅盾,《神話研究》,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年。
茅盾,《神話雜論》,上海:世界書局,1929年。
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臺北:里仁書局,1999年。
徐華龍,《中國神話文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9年。
晏青,《神話: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媒介化生存——基於對電視傳播的考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袁珂,《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袁珂,《中國古代神話》,北京:華夏出版,2006年。
袁珂,《中國神話史》,臺北:時報文化,1991年。
袁珂,《中國神話通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臺北:里仁書局,1987年。
袁珂,《古神話選釋》,臺北:長安出版社,1982年。
袁珂,《神話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
馬昌儀,《古本山海經圖說》,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馬昌儀,《全像山海經圖比較》,北京:學苑出版,2003年。
馬昌儀編,《中國神話學文論選萃》,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年。
高莉芬,《絕唱——漢代歌詩人類學》,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
高莉芬,《蓬萊神話——神山、海洋與洲島的神聖敘事》,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
盛英,《女神、女性、女性文學》,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年。
陳建憲,《神祇與英雄——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北京:三聯書店,1994年。
陶陽、鍾秀著,《中國創世神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陸思賢,《神話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
鹿憶鹿,《洪水神話——以中國南方民族與台灣原住民為中心》,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
曾于修,《新仙劍奇俠傳——完全攻略集》,臺北:第三波資訊,2001年。
賀雲翱主編,《女性考古與女性遺產》,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馮天瑜,《上古神話縱橫談》,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
楊利慧,《女媧的神話與信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楊利慧,《女媧溯源——女媧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測》,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楊利慧,《神話與神話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楊利慧、張福成編著,《中國神話母題索引》,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13年。
楊利慧等著,《神話主義:遺產旅遊與電子媒介中的神話挪用和重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
楊利慧等著,《神話主義:遺產旅遊與電子媒介中的神話挪用和重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
楊利慧等著,《現代口承神話的民族志研究——以四個漢族社區為個案》,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楊儒賓,《五行原論》,新北:聯經出版,2018年。
葉舒憲,《千面女神:性別神話的象徵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4年。
葉舒憲,《河西走廊:西部神話與華夏源流》,雲南:雲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
葉舒憲,《神話意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葉舒憲,《高唐神女與維納斯》,西安市: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葉舒憲、蕭兵、鄭在書,《山海經的文化尋蹤:「想像地理學」與東西文化碰觸》,武漢:湖北人民出版,2004 年。
葉舒憲:《高唐神女與維納斯:中西文化中的愛與美主題》,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寧稼雨等著,《諸神的復活:中國神話的文學移位》,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
聞一多,《神話與詩》,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北京:新華,1982年。
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90年。
劉守華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劉劭撰,吳家駒註釋,黃志民校閱,《新譯人物志》,臺北:三民書局,2010年。
劉惠萍,《圖像與神話》,臺北:文津出版社,2010年。
劉勤,《性別文化視域下的神話敘事研究之一:女神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歐麗娟,《大觀紅樓——母神卷》,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年。
龍迪勇,《空間敘事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
鍾宗憲,《中國神話的符號現象》,臺北:師大出版中心,2020年。
鍾敬文,《鍾敬文民間文學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
韓猛譯注,《列子注》,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2年。
關萍萍,《互動媒介論:電子遊戲多重互動與敘事模式》,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
鐘穎,《故事裡的心理學(上): 潛意識與永恆少年》,新北:楓樹林,2021年。

三、外文譯著(依筆畫排列)
(日)福(山鳥)亮大(Fukushima Ryouta)著,蘇文淑譯,《當神話開始思考:網路社會文化論》,臺北:大鴻文化,2012年。
(加)諾斯羅普•弗萊(Northrop Frye,1912-1991)著,陳慧等譯,《批評的解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
(法)列維.布留爾(Lucien Lévy-Bruhl,1857-1939) 著,丁由譯,《原始思維》,臺北 : 臺灣商務出版,2001年。
(法)安.寇克藍(Anne Cauquelin)著,張婉真譯:《法國當代藝術》,臺北:麥田出版,2002年。
(法)尚路易.普拉岱爾(Jean-Louis,Pradel)著;董強、姜丹丹譯:《當代藝術》,臺北:閣林國際圖書,2003年。
(法)傑洛姆.嘉赫桑(Jérôme Garcin)編著,翁德明譯,《新神話學》,台北:麥田出版,2019年。
(法)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1915-1980)著,許薔薔、許綺玲譯,《神話學》導讀,台北:桂冠出版,1997年。
(俄)李福清著,馬昌儀編,《中國神話故事論集》,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
(俄)葉.莫.梅列金斯基,《神話的詩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美)金芭塔絲 (Marija Gimbutas) 著,蘇永前譯,吳亞娟譯:《女神的語言》,北京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
(美)格朗(Guerin, Wilfred L.)等編,徐進夫譯,《文學欣賞與批評》,臺北:幼獅文化,1984年。
(美)浦安迪(Andrew H. Plaks,1945-)著,《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美)浦安迪(Andrew H. Plaks,1945-)著,夏薇譯,《《紅樓夢》的原型與寓意》,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年。
(美)馬麗加.金芭塔絲 (Marija Gimbutas) 著,蘇永前、吳亞娟譯,《女神的語言:西方文明早期象徵符號解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
(美)馬麗加.金芭塔絲(Marija Gimbutas)著,葉舒憲譯,《活著的女神》,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年。
(美)理查德.鮑曼(Richard Bauman,1940-)著,楊利慧、安德明譯,《作為表演的口頭藝術》,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美)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美)莫比爾(Bill Mo)著,朱侃如譯,《神話的力量》(原書名:《神話》),臺北:立緒文化,2015年。
(美)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作,李子寧譯,《神話的智慧》,臺北:立緒文化,1996年。
(美)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著,朱侃如譯,《千面英雄》,臺北:立緒文化,1997年。
(美)斯蒂.湯普森(Stith Thompson,1885-1996),《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
(美)羅伯特.C.艾倫(Robert C. Allen),道格拉斯.戈梅里(Douglas Gomery)著;李迅譯,《電影史: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電影,1997年。
(英)弗雷澤(J. G. Frazer)著,汪培基譯:《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臺北:桂冠出版,1991年。
(英)杰克.特里錫德著,石毅、劉珩譯,《象徵之旅》,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
(英)蓋恩(Gane,N.)、(英)比爾(Beer,D.)著,劉君、周竟男譯,《新媒介:關鍵概念》,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
(荷)約翰.胡伊青加(Johan Huizinga)著,成窮譯:《遊戲人》,新北:康德出版,2013年。
(奧)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呂俊、高申春、侯向群譯,《夢的解析》,臺北:知書房,2000年。
(瑞士)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著,馮川、蘇克譯,《心理學與文學》,臺北:久大文化,1990年。
(德)卡爾.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德)埃利希.諾伊曼(Erich Neumann,1905-1960)著,李以洪譯:《大母神:原型分析》,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
(德)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1874-1948)著,于曉譯,《語言與神話》,臺北:桂冠圖書,1990年。
(德)恩斯特.卡西爾(Ernst Cassirer,1874-1945)著,甘陽譯,《人論》,臺北:桂冠圖書,1990年。
(羅馬尼亞)伊利亞德:《聖與俗:宗教的本質》,臺北:桂冠圖書,2000 年
傑佛瑞.芮夫(Jeffrey Raff)著,廖世德譯:《榮格與鍊金術》(臺北:人本自然文化,2007年),頁178。
Kristeva, Julia. Word, Dialogue, and the Novel. In The Kristeva Reader. Ed. T. Moi.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四、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牛景麗、于丹,〈仙劍奇俠傳的文化承載〉,《黑龍江社會科學》第1期,2007年2月,頁118-120。
王少華,〈女媧作笙簧的神話意蘊〉,《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第4期,2002年。
王金壽,〈關於女媧補天神話文化的思考〉,《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2期,2000年12月,頁40-44。
王真,〈在奇幻世界的異界之旅:現代童話型電影的神話性研究——從《千與千尋》和《哈里•波特》說起〉,《柳州師專學報》第6期,2010年,頁67-70。
王婧,〈繁華落盡見真純——電影《阿凡達》中伊娃原型的神話學解讀〉,《百色學院學報》第1期,2010年,頁9-14。
王貴生,〈從「圭」到「黿」︰女媧信仰與蛙崇拜關系新考〉,《中國文化研究》,第2期,2007年,頁 103-112。
王煜,〈漢代伏羲、女媧圖像研究〉,《考古》第3期,2018年,頁104-115。
王憲昭,〈論女媧神話女性始祖文化身份的建構〉,《社會科學家》第8期總第232期,2016年8月,頁131-136。
王憲昭,〈論伏羲女媧神話母題的承傳與演變〉,《中原文化研究》第5期,2015年,頁109-116。
王曉露,〈國產單機遊戲《仙劍奇俠傳》中「神話敘事元素」分析〉,《大眾文藝》第18期,2017年,頁235-236。
包媛媛,〈中國神話在電子游戲中的運用與表現——以國產單機遊戲《古劍奇譚:琴心劍魄今何在》為例〉,《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14年7月,頁86-91。
史倩茹,〈淺析漢畫像魚圖像及其文化意義〉,《美與時代(上旬刊)》,2017年,頁41-43。
石沈、孫其剛,〈月蟾神話的薩滿巫術意義〉,《民間文學論壇》第5期,1988年,22-27。
朱超威、李君蘭,〈從女媧與普羅米修斯造人神話看東西方文化差異〉,《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5年,頁52-60。
朱蓮:〈試從蛇的圖像、蛇形標誌、 人與蛇合體的靈獸造型與寓意 談地中海古文明蛇文化的共性與區域特性〉,《跨界:大學與社會參與》第6期,2015年6月,頁95-182。
朱鵬杰,〈論神話元素在美國動畫片中的應用〉,《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6期,2013年11月,頁126-130。
江晨,〈中國動畫中的神話運用〉,《美與時代(上)》第6期,2015年6月,頁94-95。
吳曉,〈神聖敘事的日常表述——湘西苗族楓樹崇拜的神話學解讀〉,《民族論壇》第8期(2016年),頁42-43。
李丹陽,〈伏羲女媧形象流變考〉,《故宮博物院院刊》第2期,2011年3月,頁140-155。
李臣,〈漢畫像中蓮花的象徵意義〉,《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6卷第6期,2016年12月,頁52-56。
李明肖,〈中國神話故事改編與動畫意境研究〉,《吉林果播電視大學學報》第1期(總第157期),2015年,頁66-67。
李炳海,〈蛇:參與神靈形象整合的活性因子——珥蛇、操蛇、踐蛇之神的文化意蘊〉,《文藝研究》第1期,2004年1月,頁81-89。
李祥林,〈「大母神」崇拜在東方及其神話顯影〉,《藝術學院學報》第3期(總第37期),2013年,頁99-105。
李祥林,〈女媧信仰與中國行業神崇拜〉,《民族藝術研究》第6期,2019年,頁126-134。
李祥林,〈女媧神話與華夏戲曲〉,《東方叢刊》第3期,2005年,頁1-13。
李祥林,〈中華戲曲舞台上的女媧戲〉,《中原文化研究》第4期,2019年,頁74-82。
李祥林,〈再談女媧神話與傳統劇目〉,《當代戲劇》第6期,2013年,頁13-15。
李詩曉,〈從神的世界走來——從《仙劍》系列遊戲論中國遊戲對神話的運用〉,《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1期,2009年,頁78-80。
李道和,〈女媧補天神話的本相及其宇宙論意義〉,《文藝研究》第5期,1997年,頁101-109。
李鑫,〈淺析影視人物造型設計中的藝術表達〉,《戲劇之家》第6期(總第378期),2021年,頁135-136。
杜曼、曾慶敏,〈中西「大洪水」神話的文化含義——比較西方《聖經》和中國神話中的大洪水〉,《北京城市學院學報》第6期總第88期(2008年),頁84-87。
汪聚應、霍志軍,〈女媧神話的原型意義〉,《甘肅社會科學》第5期,2008年,頁170。
沈瑩,〈女媧的象徵性身份:女媧形象的圖像學分析〉,《裝飾》第5期,2011年,頁58-61。
肖林芝,〈試論四川漢畫像考古資料中的靈芝圖像〉,《長江文明》第2期,2015年,頁55-63。
孟令法,〈文本、話語及語象:民間故事畫的時空敘事關係研究〉,《民族文學研究》第3期,2021年。
延慧,〈女媧神話所體現的中國哲學精神〉,《安徽文學(下半月)》第6期,2011年,頁103-104。
林安寧,〈中國神話學建設的新增長點——初論應用神話學內容的設置〉,《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2期,2014年3月,頁15-19。
紀燕,〈女媧造人神話文化意義闡釋〉,《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第7期,2007年,頁20-21+128。
范佳琪,〈洪水神話中的女媧形象〉,《東華中國文學研究》第4期(2006年9月),頁1-24。
范美辰,〈「新神話主義」視角下的國產奇幻劇〉,《美與時代(下)》第12期,2019年,頁84-85。
范麗麗,〈佛教中的蓮花意象〉,《文化界(理論版)》第6期,2010年6月,頁211-212。
唐英,〈電視廣告人物與現代社化的構建〉,《當代傳播》第5期,2012年,頁87-88。
唐睿,〈女媧圖像的歷史演變及當代建構〉,《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第34卷(總第116期)第2期,2020年,頁82-91。
夏雲,〈女媧神話的集體無意識功能〉,《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2014年9月,頁78-83。
孫魯瑤,〈發現神話:約瑟夫.坎貝爾的神話探索〉,《世界文化》,2015年1月,頁27-29。
徐峰,〈中國古代的龜崇拜——以「龜負」的神話、圖像與雕像為視角〉,《中原文物》第3期,2013年6月,頁43-50。
徐峰、金茜,〈龜蛙神話的比較閱讀〉,《文學人類學研究》第1輯,2018年,頁92-104。
柴繼紅,〈試析中國古代的蘆葦文化〉,《農業考古》第6期,2020年12月,頁234-237。
袁珂,〈再論廣義神話〉,《民間文學論壇》第3期,1984年,頁58-65。
袁珂,〈從狹義的神話到廣義的神話〉,《社會科學戰線》第4期,1982年,頁256-260。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靖邊縣文物管理處,《陝西靖邊楊橋畔渠樹壕東漢壁畫墓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第1期,2017年,頁3-26。
馬倩,〈古代蓮文化的內涵及其演變分析〉,《天水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1期(2001年2月),頁24-28。
高莉芬,〈原型與象徵:漢魏六朝詩歌中的採桑女及其多重文化意涵〉,《第四屆漢代文學與思想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4月。
高莉芬,〈神聖的秩序——〈楚帛書.甲篇〉中的創世神話及其宇宙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0期,2007年3月,頁1-44。
高莉芬,〈導言:通過神話思考──神話研究的新視野〉,《政大中文學報》第十五期,2011年6月。
張冰冰、王雅靜,〈基於苗族文化「蝴蝶媽媽」的圖案設計研究〉,《美與時代(上)》第10期,2019年,頁103-105。
張同勝,〈伏羲女媧對偶圖像的符號意義闡釋〉,《中原文化研究》第6期,2019年,頁95-101。
張洪友,〈杰克•蘇力的英雄旅程——《阿凡達》敘述結構的神話學根源〉,《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第9期,2014年,頁9-12。
張素麗,〈《故事新編》與《女神》中的女媧神話、生態意識比較〉,《郭沫若學刊》第4期(總第114期),2015年,頁32-38。
張崇琛,〈女媧神話的文化蘊涵〉,《甘肅高師學報》13卷1期,2008年1月,頁11-14。
張華偉,〈中西方文化中顏色象徵意義的異同〉,《陜西教育(高教版)》第9期,2018年,頁68。
張碧,〈現代神話:從神話主義到新神話主義〉,《求索》第5期,2010年。
張慶松,〈葫蘆的宗教文化內涵淺析〉,《陰山學刊》第21卷第3期,2008年6月,頁52-55。
梁小平,〈女媧與蓋亞——中希大母神之比較〉,《蘭臺世界》第6期,2009年,頁67-68。
梁起峰,〈從電子媒體看女媧神話的當代呈現〉,《長江叢刊》第33期,2016年,頁37-38。
章戈浩,〈數字功伕:格鬥遊戲的姿態現象學〉,《國際新聞界》第5期,2018年,頁27-39。
郭玉雯,〈紅樓夢與女媧神話〉,《婦女與兩性學刊》第12期,2001年6月,頁39-63。
郭燕,〈女媧與伊邪那美命——中日始母神形象比較〉,《世界文學評論》第2期,2009年。
閆愛武:〈女媧與高禖神——從河津高禖廟說開去〉,《運城學院學報》,2005年12月,頁12-16。
陳建憲,〈女人與土地──女媧泥土造人神話新解〉,《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1994年,頁77-80。
陳建憲,〈神話在當代的四種形態〉,《高師函授學刊》第1期,1995年,頁21-24。
陳建憲,〈論比較神話學的「母題」概念〉,《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9卷第1期,2000年1月),頁40-44。
陳雀倩,〈女性書寫的延異與衍異——以羅英、夏宇、顏艾琳詩作為例〉,《問學集》第9期,1999年,頁117-136。
陳楚驤等,〈伏羲女媧蛇身相纏與DNA雙股螺旋神似〉,《生技與醫療器材報導》第104期,2008年3月,頁47-49。
陳瑛珣,〈臺灣天穿日女媧神話的民俗詮釋〉,《臺灣源流》第62、63期,2013年4月,頁60-73。
傅才武,〈石頭崇拜與中華玉文化的形成〉,《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4期,2003年8月,頁42-47。
曾凡,〈《淮南子》女媧神話探源〉,《殷都學刊》第2期,2012年6月,頁48-53。
湛利華、張竹君,〈近年女媧補天神話的研究綜述〉,《文化研究》第4期,2009年4月,頁226-227。
湛利華、張竹君,〈近年補天神話研究綜述〉,《科教文匯(上旬刊)》第4期,2009年。
猶家仲,〈文化類同視角下的蓮花意象〉,《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第1期,2014年9月,頁83-89。
程萬里,〈漢畫伏羲女媧圖像藝術學研究〉,《藝術百家》第4期(總第127期),2012年,頁201-204。
黃交軍、李國英,〈《說文解字》涵攝中華鱷魚文化意識審視〉,《重慶三峽學院學報》第3期第38卷199期,2022年,頁56-68。
黃鳳蘭,〈舞龍文化探析〉,《民間文化論壇》第3期,2005年6月,頁75-78。
楊利慧,〈「神話主義」的再闡釋:前因與後果〉,《長江大學學報》第5期,2015年,頁1-12。
楊利慧,〈女媧神話研究史略〉,《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4年,頁96-106。
楊利慧,〈甘肅天水地區的女媧信仰〉,《民俗曲藝》第111期,1998年1月,頁211-230。
楊利慧,〈始母神——女媧神格的基點和中心〉,《民間文學論壇》第2期,1996年,頁19-25。
楊利慧,〈神話v.s神話主義:神話主義異質性質疑〉,《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8卷第6期,2016年11月,頁25-34。
楊利慧,〈神話主義研究的追求及意義〉,《民間文化論壇》第5期,2017年。
楊利慧,〈神話資源創造性轉化的探索之路〉,《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19年1月,頁1-8。
楊利慧,〈當代中國電子媒介中的神話主義〉,《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6卷第4期,2014年7月,頁69-77。
楊利慧,〈遺產旅游語境中的神話主義——以導遊詞底本與導遊的敘事表演為中心〉,《民俗研究》第1期,2014年。
楊甫旺,〈九隆神話與彞族蛇崇拜〉,《昆明社科》第5期,1994年。
楊甫旺,〈蛇崇拜與生殖文化初探〉,《貴州民族研究》第1期(總第69期),頁67。
楊晉龍,〈傳統經學的「嫁娶觀」與現代「結婚觀」及其相關問題探論〉,《止善》第22期(2017年6月),頁3-38。
楊儒賓,〈吐生與厚德——土的原型象徵〉,《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0期,2002年3月,頁383-445。
楊蘊玉,〈澳洲土著民族虹蛇圖騰析〉,《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第24卷第3期(2003年5月),頁6-8。
萬建中,〈西王母神話的現代表達——讀羅蘭.巴特的《神話學》〉,《青海社會科學》第5期,2010年,頁10-13。
葉茂樟,〈女媧文化與時代精神芻議〉,《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期,2019年,頁42-44。
葉舒憲,〈人類學想像與新神話主義〉,收錄於王寧主編:《文學理論前沿》第2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葉舒憲,〈再論新神話主義——兼評中國重述神話的學術缺失傾向〉,《中國比較文學》第4期,2007年,頁39-50。
葉舒憲,〈新神話主義與文化尋根〉,《人民政協報》,2010.07.12。
葉舒憲:〈中國上古地母神話發掘——兼論華夏「神」概念的發生〉,《民族藝術》第3期,1997年,頁29-45。
寧稼雨,〈女媧補天神話的文學移位〉,《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5期,2006年,頁113-120。
熊良智、王志翔,〈論神話文圖傳統——以女媧神話的圖像書寫為例〉,《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2020年,頁27-35。
聞一多,〈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4期,1935年8月,頁837-865。
趙麗娜,〈女媧文化中的蛙崇拜與龍蛇化問題思考〉,《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1期,2014年1月,頁16-19。
劉方甫,〈女媧原型之謎〉,《歷史月刊》第67期,1993年。
劉志敏、李金庭,〈女媧的創新功德——造人、補天〉,《社會科學論壇》2B期,2008年9月,頁193-195。
劉宗迪,〈伏羲女媧兄妹婚故事的源流〉,《民族藝術》第4期,2005年,頁63-71。
劉惠萍,〈民間信仰的正典化與現代化——以宜蘭大福補天宮的女媧娘娘信仰為例〉,《民間文化論壇》第1期,2019年,頁41-25。
劉惠萍,〈象天通神——關於吐魯番墓葬出土伏羲女媧圖的再思考〉,《敦煌學》第27期,2008年2月,頁293-310。
劉毓慶,〈女媧補天與生殖崇拜〉,《文藝研究》第6期,1998年11月,頁91-101。
潘世東、左攀,〈女媧文化的女權解讀〉,《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4期,2012年,頁22-25。
蔡豐全:〈女媧其實是一道彩虹〉,《中原文獻》第42卷第2期,2011年4月,頁46-58。
鄧茜蕓,〈《山海經》引導下的神話學意義——由國產仙俠電視劇談起〉,《電影評介》第17期,2014年,頁84-85。
鄧惠文:〈愛情枯萎,卻讓婚姻開枝散葉〉,《親子天下雜誌》第23期,2011年5月。
鄭志明,〈古代起源神話的宇宙論與宗教論〉,《輔仁宗教研究》第11期,2005年,頁19-56。
魯剛,〈大洪水神話中的虛與實〉,《求是學刊》第6期,1989年12月,頁58-62。
魯瑞菁,〈論洛陽新發現漢代「神人與伏羲女媧」壁畫磚〉,《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33期,2016年12月,頁23-45。
蕭兵,〈操蛇或飾蛇:神性與權力的象徵〉,《民族藝術》第3期,2002年9月,頁43-57
霍志軍,〈女媧神話的原型研究〉,《天水行政學院學報》第4期(總第52期),2008年,頁118-124。
霍然,〈女媧傳說形象的深層意蘊〉,《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1卷第3期,2015年6月,頁52-58。
戴鴻,〈服裝元素在影視設計中的表意功能研究〉,《西部廣播電視》第1期,2021年,頁85。
鍾宗憲,〈女媧伏羲神話的創世思維芻議〉,《輔仁國文學報》第28期,2009年頁367-385。
韓玲玲,〈女媧制笙簧及相關問題考〉,《美與時代(下)》第7期,2017年。
韓鼎,〈女媧「人首蛇身」形象的結構分析〉,《廣西民族研究》第1期(總第99期),2010年,頁62-66。
顏翔林,〈當代神話及其審美意識〉,《中國社會科學》第3期,2009年,頁172-185、208。
譚杰,〈女媧神話的現代闡釋——《補天》與《女媧之再生》比較〉,《江西社會科學》第12期,2006年12月,頁77-81。
蘆婷,〈女媧神話的移位唐代詩文中的女媧形象〉,《天水師範學院學報》第34卷第4期,2014年7月,頁6-9。
龔向玲,〈泥土與石頭:中西造人神話意象比較〉,《湖南城市學院學報》第3期,2008年,頁51-54。
龔鵬程,〈中國古代的宗教與神話〉,《道教文化》第3卷第8期,1983年,頁22-24。
(日)谷野典之,〈女媧、伏羲神話系統考〉,《南寧師院學報》第1期,1985年。

五、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李宛陵,《漢代以前玉石神話及玉的文化象徵》,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汪洋,《論女媧神話中的靈石信仰》,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唐希希,《基于中國神話元素的現代動畫世界觀設定研究》,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15年。
孫偉偉,《「圖像場域」視角下的當代女媧圖像研究——以河北邯鄲地區為考察中心》,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民間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21年。
孫靜,《走向「勝利」的途中:中國電子遊戲的角色政治》,南開大學文藝學博士學位論文,2016年。
陳妤諳,《《山海經》中的人物形象與蛇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陳宣竹,《女媧神話及其後世文學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陳瑛珣,《女媧神話文化資源的創意利用:天穿日作為全國客家日的形象策劃》,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龍承帥,《論新神話主義語境下國產仙俠游戲對中國神話的重述》,四川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簡志宇,《科幻風格之《山海經》數位遊戲角色設計研究——以女媧為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六、網路資源
神魔之塔(22/07/21)
神魔官方網站
https://towerofsaviors.com/
神魔之塔攻略網:熾天使(角色圖鑑集)
https://www.tosapp.tw/category.html
神魔之塔維基(角色圖鑑、故事)
https://tos.fandom.com/zh/wiki/%E7%A5%9E%E9%AD%94%E4%B9%8B%E5%A
1%94_%E7%B9%81%E4%B8%AD%E7%B6%AD%E5%9F%BA?variant=zh-tw
神魔之塔:創世神女.女媧/23.04.15
https://tos.fandom.com/zh/wiki/%E5%89%B5%E4%B8%96%E7%A5%9E%E5%A5
%B3_%E2%80%A7_%E5%A5%B3%E5%AA%A7?variant=zh-tw

17.3 主系列(上古諸神)首部故事全十四回
第一回(神農)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8.html
第二回(刑天)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7.html
第三回(夸父)
https://www.tosapp.tw/tos/no.2142.html
第四回(太一)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3.html
第五回(西王母)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2.html
第六回(東王公)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6.html
第七回(畢方)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4.html
第八回(天吳)
https://www.tosapp.tw/tos/no.2129.html
第九回(伏羲)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0.html
第十回(女媧)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1.html
第十一回(豎亥)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5.html
第十二回(犼)
https://www.tosapp.tw/tos/no.2140.html
第十三回(盤古)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9.html
第十四回(共工)
https://www.tosapp.tw/tos/no.2141.html

仙劍系列(23/04/25)
仙劍奇俠傳二 遊戲官網
http://pal.softstar.com.tw/pal2/NewsIndexForm.asp
仙劍奇俠傳三 遊戲官網
http://pal.joypark.com.tw/pal3/info_world.asp

王者榮耀(23/04/10)
王者榮耀:女媧/23.04.10
https://pvp.qq.com/coming/v2/heros/179.shtml
王者榮耀:女媧(補天造型)/23.04.10
https://pvp.qq.com/coming/v2/skins/0222-btnw.shtml?ADTAG=pvp.skin.pcgw
王者榮耀:官方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HonorofKings-official
王者榮耀:女媧補天動畫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ECm5KVoyQQ

閃爍之光(23/04/15)
閃爍之光/23.04.15
https://sszg.shiyue.com/
閃爍之光:英雄介紹/23.04.25
https://sszg.shiyue.com/library.html

道友請留步(23/04/10)
道友請留步/23.04.10
http://dy.jzyx.com/home/
道友請留步:神仙圖鑑(女媧)/23.04.10
http://dy.jzyx.com/home/gdata_illus/

其他
神之浩劫:女媧/23.04.10
https://www.smitegame.com/gods/nu-wa
以太之光:女媧/23.04.11
https://news.4399.com/ytzg/yingxiong/ssr/935585.html
幻之封神:女媧技能效果/23.04.11
https://www.te5.com/hzfs/630552.html
大(閻)王不高興:巴哈姆特玩家心得/23.04.21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74697&snA=4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1061510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15100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高莉芬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Kao, Li-Fe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李語桐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 Yu-Tu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李語桐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 Yu-Tungen_US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Aug-2023 13:49:15 (UTC+8)-
dc.date.available 2-Aug-2023 13:49:1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Aug-2023 13:49:1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615100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6510-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61510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由神話主義對新興電子媒體的關注,結合女媧這位同時擁有大地母神與文化英雄特質的上古女神,盼能從當代電子媒體中,挖掘神話嶄新的生命活力與文化意涵。以母題分析法為主,結合原型及視覺圖像研究理論,探悉女媧神話從古至今流傳、演變、承衍中的「變」與「不變」昭顯的現代文化意涵。

  本文從傳世文獻整理論述女媧形象及其神話的敘事內容特質,以女媧人首蛇身的形象及女媧相關的神話敘事,包含創世母神的摶土造人,救世英雄的煉石補天,文化創建的婚姻神禖與音樂笙簧等秩序的建立,由「母題」切入梳理女媧神話的內容與特性。再則,延伸「電視戲劇」及「電玩遊戲」兩大電子媒體分章討論。首先,分析女媧的形象在不同的電子媒體中如何被重新塑造、呈現;其次,女媧神話的「母題」如何在電視戲劇的情節及電玩遊戲的技能設定中展演;再者,探討電視、電玩中與女媧搭配的神聖之物有何神話象徵及功能。分析女媧神話如何移位至電視與電玩,此中的女媧又如何被重塑、再造並重生於現代生活及社會。

  綜上,本論文欲以「母題」作為探討依據,以「傳世文獻」對應「電視戲劇」與「電玩遊戲」中的女媧神話,見其中永恆不變的「同」及其隨時代發展產生的「異」,是雙向的對應,藉此明晰女媧神話的互文移位與重塑再造,從「變與不變」中推敲琢磨女媧神話於當代的神話象徵及文化意涵。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new vitality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mythology through the mythological elements in contemporary electronic media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goddess Nuwa, who is a Great Mother Goddess and culture hero. Combined with archetype and visual image theories, Motif Analysis is used as the main methodology of this essay. These methodologies delineate the contemporary cultural implications through the “enduring elements” and “transformations” in the Nuwa mythology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Based on existing literature, this essay reviews characteristics of Nuwa and narrative content of her mythology - the figure of a snake-bodied goddess and her other stories, such as creating human beings with clay, saving humanity by mending a hole in the sky, and developing marriage rituals and musical instruments. The article not only examines the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wa mythology through Motif Analysis, but also further discusses the topic in two major electronic media - "TV dramas" and "video games”.
Firstly, this essay examines how the image of Nuwa is reshaped and presented in different electronic media. Secondly, it explores how the "Motif" of the Nuwa mythology is represented in the storylines of TV series and skill setting of video games. Additionally, it elaborates the function and mythological symbolism of Nuwa’s hallows in TV series and video games. Above all, this thesis analyzes how the Nuwa mythology is transplanted into TV dramas and video games. Also, the study explores how Nuwa is reimagined, recreated and reintroduced into modern society.
In conclusion, the "Motif" lays the foundation of this thesis. The vital idea of the article is to compare the Nuwa mythology in "existing literature" to its portraits in "TV dramas" and "video games”. It further reveals the mutual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eternal "sameness" and the evolving "differences" in Nuwa mythology. Through this reinterpretation, the research illuminates the transposi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Nuwa mythology, and brings out the mythological symbolism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Nuwa in contemporary times.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定義 10
一、「女媧神話」界定 11
二、「當代」與「電子媒體」界定 14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綜述 21
一、女媧研究綜述 21
二、當代電子媒體與神話研究 40
第四節 研究理論與方法 46
一、「母題」與「原型」比較分析研究 46
二、「視覺文化」與「圖像敘事」研究 51
第二章 傳世文獻中的女媧神話 55
第一節 人首蛇身 55
一、蛇身女媧 55
二、「蛇身」的神話意象 78
第二節 造人母神 85
一、「化、造、孕」的母神之力 86
二、女媧造人的母神意象 94
第三節 補天英雄 100
一、「煉石補天」的神話象徵 102
二、「殺濟止水」的救世行動 108
三、女媧補天的英雄意象 112
第四節 文化創建 116
一、神禖與婚姻 117
二、笙簧與音樂 121
第三章 電視戲劇中的女媧神話 125
第一節 女神:女媧性格形象分析 131
一、外在形象:形態與服飾 131
二、內在性格:慈愛與犧牲 144
第二節 神事:神話敘事展演 150
一、造人:摶土後的生命造孕 150
二、補天:煉石後的救世犧牲 155
三、媒姻:神禖後的愛情敘事 170
第三節 神物:神聖象徵寓意 182
一、神聖器物 182
二、聖靈動物 190
三、聖潔植物——治癒之蓮 196
第四節 小結:影視與神話的互文移位 201
第四章 電玩遊戲中的女媧神話 209
第一節 角色形塑中的女神形象 211
一、女媧形象 212
二、背景故事 221
第二節 技能設定中的神話敘事 231
一、天行:補天之術 235
二、地力:造人之術 237
三、水化:祈雨之術 239
第三節 神器神物中的神聖力量 245
一、從半蛇之身到「天蛇杖」 245
二、從五色之石到「五靈珠」 248
第四節 小結:電玩與神話的重塑再造 252
第五章 結論:電子媒體中的神話意象與文化符碼 257
第一節 研究成果 258
一、傳世文獻中的女媧:女神的多重身份與複合功能 258
二、電視戲劇中的女媧:慈愛母性的互文移位 260
三、電玩遊戲中的女媧:英雄神威的重塑再造 263
四、古今女媧神話中的「變」與「不變」 265
第二節 研究省思與展望 269
一、研究局限 269
二、未來展望 270
參考文獻 273
一、古籍文獻(依作者朝代排列) 273
二、中文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274
三、外文譯著(依筆畫排列) 276
四、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278
五、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286
六、網路資源 286
zh_TW
dc.format.extent 76206146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615100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女媧神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神話主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母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視覺圖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電視戲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電玩遊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Nuwa mytholog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ytholog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otif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Visual image theor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V drama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Video gamesen_US
dc.title (題名) 當代電視戲劇與電玩遊戲中之女媧神話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Nuwa myth in contemporary TV dramas and video games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籍文獻(依作者朝代排列)
〔周〕《周禮》古逸叢書系列,北京:新華書店,1992年。
〔周〕《禮記》古逸叢書系列,北京:新華書店,1992年。
〔戰國〕呂不韋撰,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85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魯實先正補,《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收錄於《傳世藏書.經庫.十三經注疏》第1冊,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1996年。
〔漢〕劉安著,高誘注,《淮南子注》,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漢〕王充撰,《論衡》,臺北:世界書局,1955年。
〔漢〕吳平、袁康撰,《越絕書》,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漢〕劉熙著,《釋名》,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漢〕應劭撰,《風俗通義》,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漢〕吳平、袁康撰,《越絕書》,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魏〕王弼撰,樓宇烈校釋,《周易注:附周易略例》,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魏〕宋衷注,《世本》作篇,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四編》叢書卷一,臺北:新興出版,1974年。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濟南:齊魯書社,2010年。原書名為《帝王世紀、世本、逸周書、古本竹書紀年》。
〔晉〕張湛注,《列子注》,臺北:世界書局,1978年。
〔晉〕葛洪著,何淑貞校注,國立編譯館主編,《新編抱朴子.內篇》,臺北:編譯館,2002年。
〔晉〕張華原著,祝鴻杰譯注,《博物志》,臺北:台灣古籍,1997年。
〔唐〕李冗撰,《獨異志》,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唐〕司馬貞,《史記索隱》,收錄於《叢書集成新編》第110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後唐〕馬縞《中華古今注》卷下,收錄於《筆記小說大觀四編》叢書卷一,臺北:新興出版,1974年。
〔後晉〕劉昫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2000年。
〔宋〕洪興祖撰,《楚辭補注》,臺北:頂淵文化,2005年。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宋〕羅泌撰,中華書局編輯部編,《路史》,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
〔宋〕羅泌撰,《路史》,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一四一別史類第383冊,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元〕脫脱等傳,《宋史》,收錄於《百衲本二十四史》第20冊,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
〔明〕潘季馴撰,《河防一覽》,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三三四地理類第576冊,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清〕王梓材輯,《世本集覽》,北京:新華書店,2007年。
〔清〕陳元龍,《格致鏡原一百卷》,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32冊,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二、中文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中國畫像石全集編輯委員會,湯池主編,《中國畫像石全集》,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年。
王小盾,《中國早期思想與符號研究:關於四神的起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王孝廉,《中國神話世界》(上編),臺北:洪葉文化,2005年。
王增永,《神話學概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王增永,《華夏文化源流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呂思勉、童書業編著,《古史辨》第七冊中篇,上海:上海開明書局,1941年。
李祥林,《女媧神話及信仰的考察和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18年。
李豐楙,《山海經圖鑑》,臺北:大塊文化,2017年。
李豐楙,《仙境與遊歷:神仙世界的想像》,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肖偉勝,《視覺文化與圖像意識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易中天,《易中天中華史卷一:祖先》,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2016年。
林瑋嬪主編,《媒介宗教:音樂、影像、物與新媒體》,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8年。
俞建章、葉舒憲,《符號:語言與藝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茅盾,《中國神話研究初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茅盾,《神話研究》,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年。
茅盾,《神話雜論》,上海:世界書局,1929年。
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臺北:里仁書局,1999年。
徐華龍,《中國神話文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9年。
晏青,《神話: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媒介化生存——基於對電視傳播的考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袁珂,《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袁珂,《中國古代神話》,北京:華夏出版,2006年。
袁珂,《中國神話史》,臺北:時報文化,1991年。
袁珂,《中國神話通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臺北:里仁書局,1987年。
袁珂,《古神話選釋》,臺北:長安出版社,1982年。
袁珂,《神話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
馬昌儀,《古本山海經圖說》,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馬昌儀,《全像山海經圖比較》,北京:學苑出版,2003年。
馬昌儀編,《中國神話學文論選萃》,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年。
高莉芬,《絕唱——漢代歌詩人類學》,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
高莉芬,《蓬萊神話——神山、海洋與洲島的神聖敘事》,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
盛英,《女神、女性、女性文學》,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年。
陳建憲,《神祇與英雄——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北京:三聯書店,1994年。
陶陽、鍾秀著,《中國創世神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陸思賢,《神話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
鹿憶鹿,《洪水神話——以中國南方民族與台灣原住民為中心》,臺北:里仁書局,2002年。
曾于修,《新仙劍奇俠傳——完全攻略集》,臺北:第三波資訊,2001年。
賀雲翱主編,《女性考古與女性遺產》,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馮天瑜,《上古神話縱橫談》,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
楊利慧,《女媧的神話與信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楊利慧,《女媧溯源——女媧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測》,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楊利慧,《神話與神話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楊利慧、張福成編著,《中國神話母題索引》,西安:陝西師範大學,2013年。
楊利慧等著,《神話主義:遺產旅遊與電子媒介中的神話挪用和重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
楊利慧等著,《神話主義:遺產旅遊與電子媒介中的神話挪用和重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
楊利慧等著,《現代口承神話的民族志研究——以四個漢族社區為個案》,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楊儒賓,《五行原論》,新北:聯經出版,2018年。
葉舒憲,《千面女神:性別神話的象徵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4年。
葉舒憲,《河西走廊:西部神話與華夏源流》,雲南:雲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
葉舒憲,《神話意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葉舒憲,《高唐神女與維納斯》,西安市: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葉舒憲、蕭兵、鄭在書,《山海經的文化尋蹤:「想像地理學」與東西文化碰觸》,武漢:湖北人民出版,2004 年。
葉舒憲:《高唐神女與維納斯:中西文化中的愛與美主題》,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寧稼雨等著,《諸神的復活:中國神話的文學移位》,北京:中華書局,2020年。
聞一多,《神話與詩》,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北京:新華,1982年。
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90年。
劉守華主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劉劭撰,吳家駒註釋,黃志民校閱,《新譯人物志》,臺北:三民書局,2010年。
劉惠萍,《圖像與神話》,臺北:文津出版社,2010年。
劉勤,《性別文化視域下的神話敘事研究之一:女神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歐麗娟,《大觀紅樓——母神卷》,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年。
龍迪勇,《空間敘事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
鍾宗憲,《中國神話的符號現象》,臺北:師大出版中心,2020年。
鍾敬文,《鍾敬文民間文學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
韓猛譯注,《列子注》,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2年。
關萍萍,《互動媒介論:電子遊戲多重互動與敘事模式》,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
鐘穎,《故事裡的心理學(上): 潛意識與永恆少年》,新北:楓樹林,2021年。

三、外文譯著(依筆畫排列)
(日)福(山鳥)亮大(Fukushima Ryouta)著,蘇文淑譯,《當神話開始思考:網路社會文化論》,臺北:大鴻文化,2012年。
(加)諾斯羅普•弗萊(Northrop Frye,1912-1991)著,陳慧等譯,《批評的解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
(法)列維.布留爾(Lucien Lévy-Bruhl,1857-1939) 著,丁由譯,《原始思維》,臺北 : 臺灣商務出版,2001年。
(法)安.寇克藍(Anne Cauquelin)著,張婉真譯:《法國當代藝術》,臺北:麥田出版,2002年。
(法)尚路易.普拉岱爾(Jean-Louis,Pradel)著;董強、姜丹丹譯:《當代藝術》,臺北:閣林國際圖書,2003年。
(法)傑洛姆.嘉赫桑(Jérôme Garcin)編著,翁德明譯,《新神話學》,台北:麥田出版,2019年。
(法)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1915-1980)著,許薔薔、許綺玲譯,《神話學》導讀,台北:桂冠出版,1997年。
(俄)李福清著,馬昌儀編,《中國神話故事論集》,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
(俄)葉.莫.梅列金斯基,《神話的詩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美)金芭塔絲 (Marija Gimbutas) 著,蘇永前譯,吳亞娟譯:《女神的語言》,北京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
(美)格朗(Guerin, Wilfred L.)等編,徐進夫譯,《文學欣賞與批評》,臺北:幼獅文化,1984年。
(美)浦安迪(Andrew H. Plaks,1945-)著,《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美)浦安迪(Andrew H. Plaks,1945-)著,夏薇譯,《《紅樓夢》的原型與寓意》,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年。
(美)馬麗加.金芭塔絲 (Marija Gimbutas) 著,蘇永前、吳亞娟譯,《女神的語言:西方文明早期象徵符號解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
(美)馬麗加.金芭塔絲(Marija Gimbutas)著,葉舒憲譯,《活著的女神》,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年。
(美)理查德.鮑曼(Richard Bauman,1940-)著,楊利慧、安德明譯,《作為表演的口頭藝術》,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美)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美)莫比爾(Bill Mo)著,朱侃如譯,《神話的力量》(原書名:《神話》),臺北:立緒文化,2015年。
(美)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作,李子寧譯,《神話的智慧》,臺北:立緒文化,1996年。
(美)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著,朱侃如譯,《千面英雄》,臺北:立緒文化,1997年。
(美)斯蒂.湯普森(Stith Thompson,1885-1996),《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
(美)羅伯特.C.艾倫(Robert C. Allen),道格拉斯.戈梅里(Douglas Gomery)著;李迅譯,《電影史: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電影,1997年。
(英)弗雷澤(J. G. Frazer)著,汪培基譯:《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臺北:桂冠出版,1991年。
(英)杰克.特里錫德著,石毅、劉珩譯,《象徵之旅》,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
(英)蓋恩(Gane,N.)、(英)比爾(Beer,D.)著,劉君、周竟男譯,《新媒介:關鍵概念》,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
(荷)約翰.胡伊青加(Johan Huizinga)著,成窮譯:《遊戲人》,新北:康德出版,2013年。
(奧)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呂俊、高申春、侯向群譯,《夢的解析》,臺北:知書房,2000年。
(瑞士)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著,馮川、蘇克譯,《心理學與文學》,臺北:久大文化,1990年。
(德)卡爾.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德)埃利希.諾伊曼(Erich Neumann,1905-1960)著,李以洪譯:《大母神:原型分析》,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
(德)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1874-1948)著,于曉譯,《語言與神話》,臺北:桂冠圖書,1990年。
(德)恩斯特.卡西爾(Ernst Cassirer,1874-1945)著,甘陽譯,《人論》,臺北:桂冠圖書,1990年。
(羅馬尼亞)伊利亞德:《聖與俗:宗教的本質》,臺北:桂冠圖書,2000 年
傑佛瑞.芮夫(Jeffrey Raff)著,廖世德譯:《榮格與鍊金術》(臺北:人本自然文化,2007年),頁178。
Kristeva, Julia. Word, Dialogue, and the Novel. In The Kristeva Reader. Ed. T. Moi.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四、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牛景麗、于丹,〈仙劍奇俠傳的文化承載〉,《黑龍江社會科學》第1期,2007年2月,頁118-120。
王少華,〈女媧作笙簧的神話意蘊〉,《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第4期,2002年。
王金壽,〈關於女媧補天神話文化的思考〉,《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2期,2000年12月,頁40-44。
王真,〈在奇幻世界的異界之旅:現代童話型電影的神話性研究——從《千與千尋》和《哈里•波特》說起〉,《柳州師專學報》第6期,2010年,頁67-70。
王婧,〈繁華落盡見真純——電影《阿凡達》中伊娃原型的神話學解讀〉,《百色學院學報》第1期,2010年,頁9-14。
王貴生,〈從「圭」到「黿」︰女媧信仰與蛙崇拜關系新考〉,《中國文化研究》,第2期,2007年,頁 103-112。
王煜,〈漢代伏羲、女媧圖像研究〉,《考古》第3期,2018年,頁104-115。
王憲昭,〈論女媧神話女性始祖文化身份的建構〉,《社會科學家》第8期總第232期,2016年8月,頁131-136。
王憲昭,〈論伏羲女媧神話母題的承傳與演變〉,《中原文化研究》第5期,2015年,頁109-116。
王曉露,〈國產單機遊戲《仙劍奇俠傳》中「神話敘事元素」分析〉,《大眾文藝》第18期,2017年,頁235-236。
包媛媛,〈中國神話在電子游戲中的運用與表現——以國產單機遊戲《古劍奇譚:琴心劍魄今何在》為例〉,《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14年7月,頁86-91。
史倩茹,〈淺析漢畫像魚圖像及其文化意義〉,《美與時代(上旬刊)》,2017年,頁41-43。
石沈、孫其剛,〈月蟾神話的薩滿巫術意義〉,《民間文學論壇》第5期,1988年,22-27。
朱超威、李君蘭,〈從女媧與普羅米修斯造人神話看東西方文化差異〉,《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5年,頁52-60。
朱蓮:〈試從蛇的圖像、蛇形標誌、 人與蛇合體的靈獸造型與寓意 談地中海古文明蛇文化的共性與區域特性〉,《跨界:大學與社會參與》第6期,2015年6月,頁95-182。
朱鵬杰,〈論神話元素在美國動畫片中的應用〉,《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6期,2013年11月,頁126-130。
江晨,〈中國動畫中的神話運用〉,《美與時代(上)》第6期,2015年6月,頁94-95。
吳曉,〈神聖敘事的日常表述——湘西苗族楓樹崇拜的神話學解讀〉,《民族論壇》第8期(2016年),頁42-43。
李丹陽,〈伏羲女媧形象流變考〉,《故宮博物院院刊》第2期,2011年3月,頁140-155。
李臣,〈漢畫像中蓮花的象徵意義〉,《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6卷第6期,2016年12月,頁52-56。
李明肖,〈中國神話故事改編與動畫意境研究〉,《吉林果播電視大學學報》第1期(總第157期),2015年,頁66-67。
李炳海,〈蛇:參與神靈形象整合的活性因子——珥蛇、操蛇、踐蛇之神的文化意蘊〉,《文藝研究》第1期,2004年1月,頁81-89。
李祥林,〈「大母神」崇拜在東方及其神話顯影〉,《藝術學院學報》第3期(總第37期),2013年,頁99-105。
李祥林,〈女媧信仰與中國行業神崇拜〉,《民族藝術研究》第6期,2019年,頁126-134。
李祥林,〈女媧神話與華夏戲曲〉,《東方叢刊》第3期,2005年,頁1-13。
李祥林,〈中華戲曲舞台上的女媧戲〉,《中原文化研究》第4期,2019年,頁74-82。
李祥林,〈再談女媧神話與傳統劇目〉,《當代戲劇》第6期,2013年,頁13-15。
李詩曉,〈從神的世界走來——從《仙劍》系列遊戲論中國遊戲對神話的運用〉,《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1期,2009年,頁78-80。
李道和,〈女媧補天神話的本相及其宇宙論意義〉,《文藝研究》第5期,1997年,頁101-109。
李鑫,〈淺析影視人物造型設計中的藝術表達〉,《戲劇之家》第6期(總第378期),2021年,頁135-136。
杜曼、曾慶敏,〈中西「大洪水」神話的文化含義——比較西方《聖經》和中國神話中的大洪水〉,《北京城市學院學報》第6期總第88期(2008年),頁84-87。
汪聚應、霍志軍,〈女媧神話的原型意義〉,《甘肅社會科學》第5期,2008年,頁170。
沈瑩,〈女媧的象徵性身份:女媧形象的圖像學分析〉,《裝飾》第5期,2011年,頁58-61。
肖林芝,〈試論四川漢畫像考古資料中的靈芝圖像〉,《長江文明》第2期,2015年,頁55-63。
孟令法,〈文本、話語及語象:民間故事畫的時空敘事關係研究〉,《民族文學研究》第3期,2021年。
延慧,〈女媧神話所體現的中國哲學精神〉,《安徽文學(下半月)》第6期,2011年,頁103-104。
林安寧,〈中國神話學建設的新增長點——初論應用神話學內容的設置〉,《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2期,2014年3月,頁15-19。
紀燕,〈女媧造人神話文化意義闡釋〉,《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第7期,2007年,頁20-21+128。
范佳琪,〈洪水神話中的女媧形象〉,《東華中國文學研究》第4期(2006年9月),頁1-24。
范美辰,〈「新神話主義」視角下的國產奇幻劇〉,《美與時代(下)》第12期,2019年,頁84-85。
范麗麗,〈佛教中的蓮花意象〉,《文化界(理論版)》第6期,2010年6月,頁211-212。
唐英,〈電視廣告人物與現代社化的構建〉,《當代傳播》第5期,2012年,頁87-88。
唐睿,〈女媧圖像的歷史演變及當代建構〉,《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第34卷(總第116期)第2期,2020年,頁82-91。
夏雲,〈女媧神話的集體無意識功能〉,《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期,2014年9月,頁78-83。
孫魯瑤,〈發現神話:約瑟夫.坎貝爾的神話探索〉,《世界文化》,2015年1月,頁27-29。
徐峰,〈中國古代的龜崇拜——以「龜負」的神話、圖像與雕像為視角〉,《中原文物》第3期,2013年6月,頁43-50。
徐峰、金茜,〈龜蛙神話的比較閱讀〉,《文學人類學研究》第1輯,2018年,頁92-104。
柴繼紅,〈試析中國古代的蘆葦文化〉,《農業考古》第6期,2020年12月,頁234-237。
袁珂,〈再論廣義神話〉,《民間文學論壇》第3期,1984年,頁58-65。
袁珂,〈從狹義的神話到廣義的神話〉,《社會科學戰線》第4期,1982年,頁256-260。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靖邊縣文物管理處,《陝西靖邊楊橋畔渠樹壕東漢壁畫墓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第1期,2017年,頁3-26。
馬倩,〈古代蓮文化的內涵及其演變分析〉,《天水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1期(2001年2月),頁24-28。
高莉芬,〈原型與象徵:漢魏六朝詩歌中的採桑女及其多重文化意涵〉,《第四屆漢代文學與思想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4月。
高莉芬,〈神聖的秩序——〈楚帛書.甲篇〉中的創世神話及其宇宙觀〉,《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30期,2007年3月,頁1-44。
高莉芬,〈導言:通過神話思考──神話研究的新視野〉,《政大中文學報》第十五期,2011年6月。
張冰冰、王雅靜,〈基於苗族文化「蝴蝶媽媽」的圖案設計研究〉,《美與時代(上)》第10期,2019年,頁103-105。
張同勝,〈伏羲女媧對偶圖像的符號意義闡釋〉,《中原文化研究》第6期,2019年,頁95-101。
張洪友,〈杰克•蘇力的英雄旅程——《阿凡達》敘述結構的神話學根源〉,《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第9期,2014年,頁9-12。
張素麗,〈《故事新編》與《女神》中的女媧神話、生態意識比較〉,《郭沫若學刊》第4期(總第114期),2015年,頁32-38。
張崇琛,〈女媧神話的文化蘊涵〉,《甘肅高師學報》13卷1期,2008年1月,頁11-14。
張華偉,〈中西方文化中顏色象徵意義的異同〉,《陜西教育(高教版)》第9期,2018年,頁68。
張碧,〈現代神話:從神話主義到新神話主義〉,《求索》第5期,2010年。
張慶松,〈葫蘆的宗教文化內涵淺析〉,《陰山學刊》第21卷第3期,2008年6月,頁52-55。
梁小平,〈女媧與蓋亞——中希大母神之比較〉,《蘭臺世界》第6期,2009年,頁67-68。
梁起峰,〈從電子媒體看女媧神話的當代呈現〉,《長江叢刊》第33期,2016年,頁37-38。
章戈浩,〈數字功伕:格鬥遊戲的姿態現象學〉,《國際新聞界》第5期,2018年,頁27-39。
郭玉雯,〈紅樓夢與女媧神話〉,《婦女與兩性學刊》第12期,2001年6月,頁39-63。
郭燕,〈女媧與伊邪那美命——中日始母神形象比較〉,《世界文學評論》第2期,2009年。
閆愛武:〈女媧與高禖神——從河津高禖廟說開去〉,《運城學院學報》,2005年12月,頁12-16。
陳建憲,〈女人與土地──女媧泥土造人神話新解〉,《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1994年,頁77-80。
陳建憲,〈神話在當代的四種形態〉,《高師函授學刊》第1期,1995年,頁21-24。
陳建憲,〈論比較神話學的「母題」概念〉,《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9卷第1期,2000年1月),頁40-44。
陳雀倩,〈女性書寫的延異與衍異——以羅英、夏宇、顏艾琳詩作為例〉,《問學集》第9期,1999年,頁117-136。
陳楚驤等,〈伏羲女媧蛇身相纏與DNA雙股螺旋神似〉,《生技與醫療器材報導》第104期,2008年3月,頁47-49。
陳瑛珣,〈臺灣天穿日女媧神話的民俗詮釋〉,《臺灣源流》第62、63期,2013年4月,頁60-73。
傅才武,〈石頭崇拜與中華玉文化的形成〉,《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4期,2003年8月,頁42-47。
曾凡,〈《淮南子》女媧神話探源〉,《殷都學刊》第2期,2012年6月,頁48-53。
湛利華、張竹君,〈近年女媧補天神話的研究綜述〉,《文化研究》第4期,2009年4月,頁226-227。
湛利華、張竹君,〈近年補天神話研究綜述〉,《科教文匯(上旬刊)》第4期,2009年。
猶家仲,〈文化類同視角下的蓮花意象〉,《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第1期,2014年9月,頁83-89。
程萬里,〈漢畫伏羲女媧圖像藝術學研究〉,《藝術百家》第4期(總第127期),2012年,頁201-204。
黃交軍、李國英,〈《說文解字》涵攝中華鱷魚文化意識審視〉,《重慶三峽學院學報》第3期第38卷199期,2022年,頁56-68。
黃鳳蘭,〈舞龍文化探析〉,《民間文化論壇》第3期,2005年6月,頁75-78。
楊利慧,〈「神話主義」的再闡釋:前因與後果〉,《長江大學學報》第5期,2015年,頁1-12。
楊利慧,〈女媧神話研究史略〉,《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4年,頁96-106。
楊利慧,〈甘肅天水地區的女媧信仰〉,《民俗曲藝》第111期,1998年1月,頁211-230。
楊利慧,〈始母神——女媧神格的基點和中心〉,《民間文學論壇》第2期,1996年,頁19-25。
楊利慧,〈神話v.s神話主義:神話主義異質性質疑〉,《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8卷第6期,2016年11月,頁25-34。
楊利慧,〈神話主義研究的追求及意義〉,《民間文化論壇》第5期,2017年。
楊利慧,〈神話資源創造性轉化的探索之路〉,《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19年1月,頁1-8。
楊利慧,〈當代中國電子媒介中的神話主義〉,《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6卷第4期,2014年7月,頁69-77。
楊利慧,〈遺產旅游語境中的神話主義——以導遊詞底本與導遊的敘事表演為中心〉,《民俗研究》第1期,2014年。
楊甫旺,〈九隆神話與彞族蛇崇拜〉,《昆明社科》第5期,1994年。
楊甫旺,〈蛇崇拜與生殖文化初探〉,《貴州民族研究》第1期(總第69期),頁67。
楊晉龍,〈傳統經學的「嫁娶觀」與現代「結婚觀」及其相關問題探論〉,《止善》第22期(2017年6月),頁3-38。
楊儒賓,〈吐生與厚德——土的原型象徵〉,《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0期,2002年3月,頁383-445。
楊蘊玉,〈澳洲土著民族虹蛇圖騰析〉,《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第24卷第3期(2003年5月),頁6-8。
萬建中,〈西王母神話的現代表達——讀羅蘭.巴特的《神話學》〉,《青海社會科學》第5期,2010年,頁10-13。
葉茂樟,〈女媧文化與時代精神芻議〉,《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期,2019年,頁42-44。
葉舒憲,〈人類學想像與新神話主義〉,收錄於王寧主編:《文學理論前沿》第2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葉舒憲,〈再論新神話主義——兼評中國重述神話的學術缺失傾向〉,《中國比較文學》第4期,2007年,頁39-50。
葉舒憲,〈新神話主義與文化尋根〉,《人民政協報》,2010.07.12。
葉舒憲:〈中國上古地母神話發掘——兼論華夏「神」概念的發生〉,《民族藝術》第3期,1997年,頁29-45。
寧稼雨,〈女媧補天神話的文學移位〉,《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5期,2006年,頁113-120。
熊良智、王志翔,〈論神話文圖傳統——以女媧神話的圖像書寫為例〉,《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2020年,頁27-35。
聞一多,〈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4期,1935年8月,頁837-865。
趙麗娜,〈女媧文化中的蛙崇拜與龍蛇化問題思考〉,《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1期,2014年1月,頁16-19。
劉方甫,〈女媧原型之謎〉,《歷史月刊》第67期,1993年。
劉志敏、李金庭,〈女媧的創新功德——造人、補天〉,《社會科學論壇》2B期,2008年9月,頁193-195。
劉宗迪,〈伏羲女媧兄妹婚故事的源流〉,《民族藝術》第4期,2005年,頁63-71。
劉惠萍,〈民間信仰的正典化與現代化——以宜蘭大福補天宮的女媧娘娘信仰為例〉,《民間文化論壇》第1期,2019年,頁41-25。
劉惠萍,〈象天通神——關於吐魯番墓葬出土伏羲女媧圖的再思考〉,《敦煌學》第27期,2008年2月,頁293-310。
劉毓慶,〈女媧補天與生殖崇拜〉,《文藝研究》第6期,1998年11月,頁91-101。
潘世東、左攀,〈女媧文化的女權解讀〉,《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4期,2012年,頁22-25。
蔡豐全:〈女媧其實是一道彩虹〉,《中原文獻》第42卷第2期,2011年4月,頁46-58。
鄧茜蕓,〈《山海經》引導下的神話學意義——由國產仙俠電視劇談起〉,《電影評介》第17期,2014年,頁84-85。
鄧惠文:〈愛情枯萎,卻讓婚姻開枝散葉〉,《親子天下雜誌》第23期,2011年5月。
鄭志明,〈古代起源神話的宇宙論與宗教論〉,《輔仁宗教研究》第11期,2005年,頁19-56。
魯剛,〈大洪水神話中的虛與實〉,《求是學刊》第6期,1989年12月,頁58-62。
魯瑞菁,〈論洛陽新發現漢代「神人與伏羲女媧」壁畫磚〉,《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33期,2016年12月,頁23-45。
蕭兵,〈操蛇或飾蛇:神性與權力的象徵〉,《民族藝術》第3期,2002年9月,頁43-57
霍志軍,〈女媧神話的原型研究〉,《天水行政學院學報》第4期(總第52期),2008年,頁118-124。
霍然,〈女媧傳說形象的深層意蘊〉,《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1卷第3期,2015年6月,頁52-58。
戴鴻,〈服裝元素在影視設計中的表意功能研究〉,《西部廣播電視》第1期,2021年,頁85。
鍾宗憲,〈女媧伏羲神話的創世思維芻議〉,《輔仁國文學報》第28期,2009年頁367-385。
韓玲玲,〈女媧制笙簧及相關問題考〉,《美與時代(下)》第7期,2017年。
韓鼎,〈女媧「人首蛇身」形象的結構分析〉,《廣西民族研究》第1期(總第99期),2010年,頁62-66。
顏翔林,〈當代神話及其審美意識〉,《中國社會科學》第3期,2009年,頁172-185、208。
譚杰,〈女媧神話的現代闡釋——《補天》與《女媧之再生》比較〉,《江西社會科學》第12期,2006年12月,頁77-81。
蘆婷,〈女媧神話的移位唐代詩文中的女媧形象〉,《天水師範學院學報》第34卷第4期,2014年7月,頁6-9。
龔向玲,〈泥土與石頭:中西造人神話意象比較〉,《湖南城市學院學報》第3期,2008年,頁51-54。
龔鵬程,〈中國古代的宗教與神話〉,《道教文化》第3卷第8期,1983年,頁22-24。
(日)谷野典之,〈女媧、伏羲神話系統考〉,《南寧師院學報》第1期,1985年。

五、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李宛陵,《漢代以前玉石神話及玉的文化象徵》,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汪洋,《論女媧神話中的靈石信仰》,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唐希希,《基于中國神話元素的現代動畫世界觀設定研究》,四川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15年。
孫偉偉,《「圖像場域」視角下的當代女媧圖像研究——以河北邯鄲地區為考察中心》,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民間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21年。
孫靜,《走向「勝利」的途中:中國電子遊戲的角色政治》,南開大學文藝學博士學位論文,2016年。
陳妤諳,《《山海經》中的人物形象與蛇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陳宣竹,《女媧神話及其後世文學研究》,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陳瑛珣,《女媧神話文化資源的創意利用:天穿日作為全國客家日的形象策劃》,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龍承帥,《論新神話主義語境下國產仙俠游戲對中國神話的重述》,四川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簡志宇,《科幻風格之《山海經》數位遊戲角色設計研究——以女媧為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六、網路資源
神魔之塔(22/07/21)
神魔官方網站
https://towerofsaviors.com/
神魔之塔攻略網:熾天使(角色圖鑑集)
https://www.tosapp.tw/category.html
神魔之塔維基(角色圖鑑、故事)
https://tos.fandom.com/zh/wiki/%E7%A5%9E%E9%AD%94%E4%B9%8B%E5%A
1%94_%E7%B9%81%E4%B8%AD%E7%B6%AD%E5%9F%BA?variant=zh-tw
神魔之塔:創世神女.女媧/23.04.15
https://tos.fandom.com/zh/wiki/%E5%89%B5%E4%B8%96%E7%A5%9E%E5%A5
%B3_%E2%80%A7_%E5%A5%B3%E5%AA%A7?variant=zh-tw

17.3 主系列(上古諸神)首部故事全十四回
第一回(神農)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8.html
第二回(刑天)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7.html
第三回(夸父)
https://www.tosapp.tw/tos/no.2142.html
第四回(太一)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3.html
第五回(西王母)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2.html
第六回(東王公)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6.html
第七回(畢方)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4.html
第八回(天吳)
https://www.tosapp.tw/tos/no.2129.html
第九回(伏羲)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0.html
第十回(女媧)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1.html
第十一回(豎亥)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5.html
第十二回(犼)
https://www.tosapp.tw/tos/no.2140.html
第十三回(盤古)
https://www.tosapp.tw/tos/no.2139.html
第十四回(共工)
https://www.tosapp.tw/tos/no.2141.html

仙劍系列(23/04/25)
仙劍奇俠傳二 遊戲官網
http://pal.softstar.com.tw/pal2/NewsIndexForm.asp
仙劍奇俠傳三 遊戲官網
http://pal.joypark.com.tw/pal3/info_world.asp

王者榮耀(23/04/10)
王者榮耀:女媧/23.04.10
https://pvp.qq.com/coming/v2/heros/179.shtml
王者榮耀:女媧(補天造型)/23.04.10
https://pvp.qq.com/coming/v2/skins/0222-btnw.shtml?ADTAG=pvp.skin.pcgw
王者榮耀:官方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HonorofKings-official
王者榮耀:女媧補天動畫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ECm5KVoyQQ

閃爍之光(23/04/15)
閃爍之光/23.04.15
https://sszg.shiyue.com/
閃爍之光:英雄介紹/23.04.25
https://sszg.shiyue.com/library.html

道友請留步(23/04/10)
道友請留步/23.04.10
http://dy.jzyx.com/home/
道友請留步:神仙圖鑑(女媧)/23.04.10
http://dy.jzyx.com/home/gdata_illus/

其他
神之浩劫:女媧/23.04.10
https://www.smitegame.com/gods/nu-wa
以太之光:女媧/23.04.11
https://news.4399.com/ytzg/yingxiong/ssr/935585.html
幻之封神:女媧技能效果/23.04.11
https://www.te5.com/hzfs/630552.html
大(閻)王不高興:巴哈姆特玩家心得/23.04.21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74697&snA=44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