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當萬華少女做社工:在自我敘事中學習現身
When a street girl becomes a social worker: Learning to be present through narrative approach
作者 柳恩雅
Liu, En-Ya
貢獻者 王增勇
Wang, Tsen-Yung
柳恩雅
Liu, En-Ya
關鍵詞 青少年
青少年社會工作
自我敘事
社會工作專業
Adolescence
Social work with adolescents
Narrative approach
Social work profession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1-Sep-2023 15:46:59 (UTC+8)
摘要 這是以「自我敘事」為研究方法的論文,論文的起點從我以為自己無能做社工開始說起,是一個萬華少女想做社工、學做社工的故事,是一篇從案主到社工的生命敘事。
我是一名「純血社工」,歷經了大學與研究所的社工教育專業洗禮,也通過了社工師證照的國家考試。本以為社工學歷與證照的標籤,會使我順利地成為一名能溫暖他人的社工,然而,我卻充滿焦慮與自卑,渾身不自在,深怕他人覺得標籤背後的我其實不夠好、不夠完美,最後,我乾脆隱身,盡量不讓他人看見這些標籤。
這篇自我敘事論文,記錄了我的反思與行動,回溯了「我」這一個社工是如何長成的,過程中我和家人、朋友、師長不斷地互動與對話,試圖看懂生命裡那些我曾害怕去想的,以及羞愧訴說的。
在書寫的旅途中,我離開了考卷與專業知識的「烏托邦世界」,學著不再只倚靠書本的知識和理論來解答,而是說著自己的生命故事,安放那個不安與焦慮的自己,真正地學「做社工」,這是一篇新手社工試圖勇敢、練習說話、學習現身的論文。
This research is my story of becoming a social worker. I employ the “self-narrative” as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my story begins with my strong sense of inadequacy as a social worker. It narrates the story of a street girl who aspired to become a social worker and her journey of learning to be one, presenting a story of transformation from client to social worker.
As a “pure-blood social worker,” I underwent the formal course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and graduate school, and successfully obtained the social worker’s license. Initially, I believed that the labels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license would effortlessly make me a capable social worker. However, I found myself struggling with anxiety and self-doubt, that others might see beyond those labels and find out that I am not good enough. Consequently, I chose to silence myself, avoiding the visibility of those labels.
This thesis records my reflections and actions, tracing how “I” as a social worker grew into who I am today. Throughout this process, I engaged in interactions and dialogues with family, friends, and mentors, aiming to understand the aspects of life that I used to fear thinking about and felt ashamed of.
In this writing journey, I departed from the utopian world of exam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earning not to solely rely on book knowledge and theories to answer questions, but to express myself through my own life story, embracing the anxious and uncomfortable aspects of who I am. Truly learning to “do social work,” this is a work where a novice social worker tries to be brave, practice speaking, and learn to see, reflect and define myself in writing.
參考文獻 Clandinin, D.J. & F.M. Connelly (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蔡敏玲、余曉雯譯)。心理。(原著出版於2000年)
Foote, C.E. & Frank, A.W. (2005) 傅柯與治療。簡憶鈴、王增勇(譯)傅柯與社會工作,第七章。(原著出版於1999年)
Freire, Paulo (2020)。受壓迫者教育學:五十週年版(方永泉、張珍瑋譯)。巨流圖書。(原著出版於2018年)
Rogers, C.(1995)。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宋文里譯)。左岸文化。(原著出版於1995年)
Yalom, lrvin D.(2018)。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鄧伯宸譯)。心靈工坊。(原著出版於2017年)
丁興祥、張繼元(2014)自我敘說宛如生命詩學:以梁漱溟自我敘說的賦比興實踐歷程為例。哲學與文化,41(12),3 – 25。
王大中(2021)當「是/不是」不再作為解答:一位原住民「後裔」追尋阿美族自我認同的自我敘說。(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甘填(2021)「我能夠被稱為社工嗎?」:探究社會工作專業的建制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夏林清(2012)。斗室星空:家的社會田野。財團法人導航基金會。
張靜敏、王增勇(2018)。不同的教學想像:一位教師參與 「聽與說故事」課堂的行動敘說。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4,頁 1-28。
葉芳妤(2022)。新父女關係對女兒伴侶關係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心理學系。
劉珮芬(2018年7月22日)。【教會高中賞建築】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weekly/paper/1218443
蔡培元(2008)。我只是一個胖子–記述一段朝向自在的歷程。國立陽明大學衛 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培元(2017)。那兒風光明媚,看你怎麼去追:記述那些自我敘事的沿途風景。應用心理研究,67,181 - 221。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2021年11月10日)。111年度衛生福利部補助地方政府辦理「逆境少年及家庭支持服務計畫」,自即日起受理申請。https://dep.mohw.gov.tw/DOPS/cp-4243-63978-105.html
鄭涵尹(2017)。解開「好社工」的封印 ---一段尋找專業與自我靠近的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盧雲(2016)。負傷的治療者。華夏出版社。
賴誠斌、丁興祥(2005)。自我書寫與生命創化:以蘆荻社大學員番薯的故事為 例。應用心理研究,25,頁 73-11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工作研究所
10826400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264004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王增勇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Wang, Tsen-Yu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柳恩雅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Liu, En-Yaen_US
dc.creator (作者) 柳恩雅zh_TW
dc.creator (作者) Liu, En-Yaen_US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Sep-2023 15:46:59 (UTC+8)-
dc.date.available 1-Sep-2023 15:46:5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Sep-2023 15:46:5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8264004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712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社會工作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826400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這是以「自我敘事」為研究方法的論文,論文的起點從我以為自己無能做社工開始說起,是一個萬華少女想做社工、學做社工的故事,是一篇從案主到社工的生命敘事。
我是一名「純血社工」,歷經了大學與研究所的社工教育專業洗禮,也通過了社工師證照的國家考試。本以為社工學歷與證照的標籤,會使我順利地成為一名能溫暖他人的社工,然而,我卻充滿焦慮與自卑,渾身不自在,深怕他人覺得標籤背後的我其實不夠好、不夠完美,最後,我乾脆隱身,盡量不讓他人看見這些標籤。
這篇自我敘事論文,記錄了我的反思與行動,回溯了「我」這一個社工是如何長成的,過程中我和家人、朋友、師長不斷地互動與對話,試圖看懂生命裡那些我曾害怕去想的,以及羞愧訴說的。
在書寫的旅途中,我離開了考卷與專業知識的「烏托邦世界」,學著不再只倚靠書本的知識和理論來解答,而是說著自己的生命故事,安放那個不安與焦慮的自己,真正地學「做社工」,這是一篇新手社工試圖勇敢、練習說話、學習現身的論文。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is research is my story of becoming a social worker. I employ the “self-narrative” as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my story begins with my strong sense of inadequacy as a social worker. It narrates the story of a street girl who aspired to become a social worker and her journey of learning to be one, presenting a story of transformation from client to social worker.
As a “pure-blood social worker,” I underwent the formal course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and graduate school, and successfully obtained the social worker’s license. Initially, I believed that the labels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license would effortlessly make me a capable social worker. However, I found myself struggling with anxiety and self-doubt, that others might see beyond those labels and find out that I am not good enough. Consequently, I chose to silence myself, avoiding the visibility of those labels.
This thesis records my reflections and actions, tracing how “I” as a social worker grew into who I am today. Throughout this process, I engaged in interactions and dialogues with family, friends, and mentors, aiming to understand the aspects of life that I used to fear thinking about and felt ashamed of.
In this writing journey, I departed from the utopian world of exam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earning not to solely rely on book knowledge and theories to answer questions, but to express myself through my own life story, embracing the anxious and uncomfortable aspects of who I am. Truly learning to “do social work,” this is a work where a novice social worker tries to be brave, practice speaking, and learn to see, reflect and define myself in writing.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我要當社工 9
第一節 拼出一片社工夢:我的夢想拼圖 9
第二節 社工拼圖的完成:我是社工教育裡的乖孩子 19
第三節 夢之拼圖碎落一地 22
第二章 我的研究方法與研究問題 26
第一節 我不要寫自我敘事!逃避敘事的我 26
第二節 我與自我敘事相遇 30
第三節 我的研究藍圖 35
第三章 夢破碎的現場 40
第一節 被焦慮吞噬的實務現場:關於我的冒牌者症候群 41
第二節 怎麼做都不對:帶著焦慮與少年相遇 44
第三節 小結: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52
第四章 家庭碎片:說不出口的家 55
第一節 鬆動:甜蜜的家庭不是唯一的論述 55
第二節 最初的「家」:外曾祖父、曾祖母與我 57
第三節 從噤聲到說出口:成人視角看父母的爭吵 58
第四節 錯綜複雜的思緒與情感:訴說爸爸 65
第五節 缺席的母親:訴說媽媽 78
第六節 小結:真正的看懂我的家 88
第五章 人際碎片:找愛找認同 91
第一節 關於友情 91
第二節 關於愛情 94
第六章 學歷碎片:再思我的社工教育學習 103
第一節 追逐名次的大學生活:第一名的枷鎖 103
第二節 碩士生活:對知識永遠不夠充滿恐懼 106
第三節 在碎片與碎片之間尋找完美 108
第七章 勇敢:在行動中現身 110
第一節 練習勇敢的契機 110
第二節 社工是身體化的過程:從「寫」社會工作到「做」社會工作 111
第三節 勇敢往前的一大步:在生活中實踐社會工作 114
第四節 勇敢和你道別:與阿傑的再遇見 120
第八章 回首:成為我自己 124
第一節 自在與勇敢地寫 124
第二節 我為何做社工:寫給曾陪伴過我的這群C少社工們 125
第三節 我的狀態是集體狀態:再思社會工作教育 129
第四節 把心打開,成為自己/社工 133
參考文獻 136
zh_TW
dc.format.extent 304047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264004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青少年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青少年社會工作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自我敘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社會工作專業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Adolescence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ocial work with adolescent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Narrative approach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ocial work professionen_US
dc.title (題名) 當萬華少女做社工:在自我敘事中學習現身zh_TW
dc.title (題名) When a street girl becomes a social worker: Learning to be present through narrative approach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landinin, D.J. & F.M. Connelly (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蔡敏玲、余曉雯譯)。心理。(原著出版於2000年)
Foote, C.E. & Frank, A.W. (2005) 傅柯與治療。簡憶鈴、王增勇(譯)傅柯與社會工作,第七章。(原著出版於1999年)
Freire, Paulo (2020)。受壓迫者教育學:五十週年版(方永泉、張珍瑋譯)。巨流圖書。(原著出版於2018年)
Rogers, C.(1995)。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宋文里譯)。左岸文化。(原著出版於1995年)
Yalom, lrvin D.(2018)。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回憶錄(鄧伯宸譯)。心靈工坊。(原著出版於2017年)
丁興祥、張繼元(2014)自我敘說宛如生命詩學:以梁漱溟自我敘說的賦比興實踐歷程為例。哲學與文化,41(12),3 – 25。
王大中(2021)當「是/不是」不再作為解答:一位原住民「後裔」追尋阿美族自我認同的自我敘說。(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甘填(2021)「我能夠被稱為社工嗎?」:探究社會工作專業的建制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夏林清(2012)。斗室星空:家的社會田野。財團法人導航基金會。
張靜敏、王增勇(2018)。不同的教學想像:一位教師參與 「聽與說故事」課堂的行動敘說。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4,頁 1-28。
葉芳妤(2022)。新父女關係對女兒伴侶關係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心理學系。
劉珮芬(2018年7月22日)。【教會高中賞建築】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weekly/paper/1218443
蔡培元(2008)。我只是一個胖子–記述一段朝向自在的歷程。國立陽明大學衛 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培元(2017)。那兒風光明媚,看你怎麼去追:記述那些自我敘事的沿途風景。應用心理研究,67,181 - 221。
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2021年11月10日)。111年度衛生福利部補助地方政府辦理「逆境少年及家庭支持服務計畫」,自即日起受理申請。https://dep.mohw.gov.tw/DOPS/cp-4243-63978-105.html
鄭涵尹(2017)。解開「好社工」的封印 ---一段尋找專業與自我靠近的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盧雲(2016)。負傷的治療者。華夏出版社。
賴誠斌、丁興祥(2005)。自我書寫與生命創化:以蘆荻社大學員番薯的故事為 例。應用心理研究,25,頁 73-114。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