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之研究
Research on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rime
作者 黃科榕
Huang, Ko-Jung
貢獻者 楊雲驊
Yang, Yun-Hua
黃科榕
Huang, Ko-Jung
關鍵詞 犯罪被害人
犯罪被害人保護
犯罪被害人權益
Crime Victims
Protection of Crime Victims
Rights of Crime Victims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1-Sep-2023 16:26:33 (UTC+8)
摘要 過去刑事程序大多注重被告之程序地位,而忽略被害人實為「犯罪事件」當事人,僅能消極地參與訴訟進行,使其居於訴訟客體地位,相較同屬犯罪事件當事人的被告,反而受到較完整的權利保護,明顯存在差別待遇。犯罪事件發生後,最需要幫助的對象應為受害者,然而刑事程序聚焦於被告之權益,被害人之權益卻遭到漠視;國家有義務提供犯罪被害人於刑事程序中適當之保護與程序參與機會,為法院應遵循之正當法律程序之一環,自應受憲法之保障。被害人除了因犯罪行為受到的直接傷害以外,亦可能在訴訟程序中受到「二次傷害」,賦予被害人於刑事程序更多參與機會的同時,在刑事程序中的保護措施即更具有重要性。
本文將研究我國之被害人於刑事程序之相關權益及保護措施,並參考國際上有關被害人的相關立法以日本及德國之被害人立法制度為探討核心,從法制之發展變遷為起點,並借鏡德國與日本兩國有關被害人之保護措施,並與我國法作出比較;另針對最新修正通過之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探究修法解決的問題以及未竟之處,總結我國被害人於刑事程序權利之缺失與改善之處。
In the past, the criminal procedure mostly focused on the procedural status of the defendant, neglecting the fact that the victim is also a party to the `criminal incident.` Victims could only pass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litigation process, placing them in the position of litigation objects. In comparison to the defendants, who are also parties to the criminal incident, they receive more comprehensive rights protection, indicating a clear difference in treatment. After a criminal incident occurs, the party most in need of assistance should be the victim. However, the criminal procedure emphasizes the rights of the defendant, while the rights of the victim are ignored. The state has an obligation to provide appropriate protection and opportunities for participation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for crime victims, as thi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legitimate legal process that courts should follow, and it should be protected by the constitution.

In addition to the direct harm suffered due to the criminal act, victims may also experience `secondary harm` during the litigation process. While providing crime victims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are even more crucial.

This article will study the relevant right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of crime victims in our country`s criminal procedure, and reference 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concerning crime victims. The victim legislation systems of Japan and Germany will be explored as the core reference points, star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legal systems.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crime victims in Germany and Japan, a comparison will be made with our country`s laws. Furthermore, focusing on the newly amended Crime Victim Rights Protection Act, the problems resolved by the amendments and the areas that still need attention will be investigated. In conclusion, the deficiencies in crime victims` rights during our country`s criminal procedure and potential improvements will be summarized.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一) 專書
1. 朱石炎,刑事訴訟法論,2009年,修訂二版。
2.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下),2022年,第11版。
3. 高金桂,論被害人在刑事訴訟法上之地位,如何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刑事訴訟制度,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4月。
4. 張平吾,被害者學,中央警察大學,1999年。
5. 張平吾,被害者學概論,三民書局,1996年。
6. 許福生、林裕順、盧映潔、黃蘭媖、張錦麗,被害人保護之政策與法制,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9月。
7. 連孟琦,德國刑事訴訟法—附德國法院組織法選譯,元照出版公司,2016年9月。
8. 陳慈幸,犯罪被害與鑑識—犯罪被害者學的另層思考,新學林出版有限股份公司,2010年。
9. 陳慈幸,組織犯罪與被害者學,2005年,濤石出版社。
10. 盧映潔,犯罪與被害:刑事政策問題之德國法制探討,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2月。
(二) 期刊論文
1. Hans-Heinrich Trute著、盧映潔譯;強化被害人在德國刑法與刑事訴訟法中的獨立地位以保護被害人-法律現況概觀,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41期,2013年10月,頁1-76。
2. Prof. Dr. Häns-Jürgen Kerner著、許澤天譯,被害人在德國刑法與刑事程序法地位的擴建:從上世紀八年代的被害人保護、損害修復、犯罪人與被害人的衝突調處,至二四年的被害人權利改革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40期,2007年1月,頁158-168。
3. Prof. Hans-Jurgen Kerner、連孟琦,德國犯罪被害人地位之強化──綜覽刑事政策、刑法、刑事訴訟以及實務領域之最新發展,月旦刑事法評論,第6期,2017年9月,頁60-72。
4. 王士帆,二○一七年德國犯罪所得沒收新法──刑法基礎規定綜覽,政大法學評論,第153期,2018年6月,頁81-143。
5. 王皇玉,跟蹤糾纏行為之處罰:以德國法制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7卷,第4 期 ,2018年12月,頁2347-2392。
6. 王容溥,初探被害人審判中閱卷應有之限制-簡評刑事訴訟法第二七一條之一第二項告訴代理人準用第三三條審判中閱覽卷證之規定,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08期,2008年7月,頁18-44。
7. 王燦槐、李郁芬、劉夢婷,家內性暴力受害者的復原契機—臺灣兒童少年緊急安置機構的療效初探,社區發展季刊,第142期,2013年6月,頁118-125。
8. 何賴傑,失衡的天平—有利於被告始符合公平正義?—評最高法院101年度第2 次刑事庭決議,台灣法學雜誌,第197期,2012年6月,頁83-88。
9. 吳志光,德國犯罪被害人保護體系簡介──以犯罪被害人之訴訟參加制度為核心,司法改革雜誌,第65卷,2008年2月,頁54-59。
10. 吳威志,我國犯罪被害補償法制中補償事由、補償金種類、補償對象等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97期,2011年9月,頁92-113。
11. 李佳玟,刑事訴訟程序中的犯罪被害人保護,檢察新論,第28期,2020年8月,頁201-230。
12. 林裕順,日本「訴訟參加」比較研究──審判法庭應設被害人席,月旦法學雜誌,第269期,2017年10月,頁38-50。
13. 林裕順,犯罪被害人≠訴訟邊緣人──簡評最高法院九九年度台上字第二七三一號,台灣法學雜誌,167期,2011年1月,頁183-187。
14. 林裕順,刑事程序犯罪被害人權利保障-以被害人保護、訴訟參加為中心,律師雜誌,第348期,2008年9月,頁36-61。
15. 林輝煌,建構犯罪被害人之司法保護體系-美國制度之借鏡,律師雜誌,第223期,1998年4月,頁17-36。
16. 洪雅鳳,犯罪被害受保護人的「諮商輔導方案」介紹,輔導季刊,2018年6月,頁60-67
17. 徐承蔭,當天堂已撤守?—論我國犯罪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之訴訟 參與及司法院之修正草案(下),全國律師,第22卷第12期,2018年12月,頁58-72。
18. 張平吾,被害者研究在世界各地之發展現況及趨勢,警學叢刊,第31卷第1期,2000年7月,頁61-85。
19. 張淵菘,我國警察機關設置犯罪被害人保護官制度設計之專家焦點座談分析,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50卷第3期,2019年12月,頁69-102。
20. 張錦麗、姚淑文,性侵害案件減少被害人重複陳述方案推動後的結果與未來發展方向,律師雜誌,第 301 期 ,2004年10月,頁40-54。
21. 第59期學習司法官士林學習組,犯罪被害人補償及附帶民事訴訟之實務運作交錯與探討,司法新聲,第132期,2019年10月,頁96-118。
22. 許宗力,基本權利:第二講基本權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2002年12月,頁72-80。
23. 許福生,犯罪被害人保護政策之回顧與展望,月旦法學雜誌,2010年03月,第178期,頁5-21。
24. 許福生,我國犯罪被害人保護法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28期,2009年12月,頁73-85。
25. 許福生,我國犯罪被害人保護政策之實證分析,執法新知論衡,第8卷第2期,2012年12月,頁1-34。
26. 連孟琦,德國被害人訴訟參加之引進,月旦法學,第269期,2017年10月,頁51-69。
27. 郭明政,德國暴力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52期,1994年12月,頁179-194。
28. 陳孟秀,「修復式司法」是否可能成為挽回悲劇的那個人?--想想修復式司法,在野法潮,2018年4月,第37期,頁78-83。
29. 陳慈幸,司法改革的另一思考--從日本纏擾(Stalker)防治法談起,司法新聲,第97期,2011年1月,頁78-104。
30. 陳慈幸,從日本法看犯罪被害人保護—日本犯罪被害保護重要論點歸納與觀察,月旦法學雜誌,第178期,2010年3月,頁23-33。
31. 陳運財,刑事公訴程序被害人角色之定位與程序影響之檢討-日本法觀點,法官協會雜誌,第17卷,2015年12月,頁133-151。
32. 陳運財,法庭遠距視訊調查與對質詰問權之保障,檢察新論,第18期,2015年7月,頁99-107。
33. 陳慧女,社會工作人員的陪同出庭,社區發展季刊,第139期,2012年09月,頁141-151。
34. 彭聖斐,日本刑事訴訟程序之被害者訴訟參加制度介紹,檢察新論,第22期,2017年7 月,頁251-274。
35. 黃曉芬、張耀中,試評臺灣具修復式正義精神之相關制度,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2012年9月,第19期,頁45-72。
36. 廖尉均,犯罪被害人刑事訴訟權利之保護,刑事法雜誌,第49卷第4期,2005年8月,頁95-113。
37. 蔡碧玉,犯罪被害人之賠償與刑事司法,律師雜誌,第223期,1998年4月,頁49-61。
38. 鄭添成,臺灣司法保護的未來創新—日本更生保護制度的啟示,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24集,2021年10月,頁39-67。
39. 盧映潔,犯罪被害人在德國刑事訴訟程序中的地位與保護之介紹,刑事法雜誌,第53卷,第 2 期,2009年4月,頁119-120。
40. 盧映潔,犯罪被害人保護在德國法中的發展以犯罪被害人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的地位以及「犯罪人與被害人均衡協商暨再復原」制度為探討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4卷第3期,2005年5月,頁165-276。
41. 盧映潔,犯罪被害人保護法修正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178期,2010年3月,頁35-46。
42. 盧映潔,犯罪被害補償制度之比較研究—兼及我國問題之分析與改革建議,高大法學論叢,第8卷第1期,2012年9月,頁57-132。
43. 盧映潔,死刑存在≠犯罪被害人之保護?簡論德國與台灣之被害人保護措施,月旦法學雜誌,第113期,2004年10月,頁93-109。
44. 盧映潔,我國犯罪被害人保護法施行成效之研究 以被害補償排除條款的運用為探討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77期,2004年2月,頁285-331。
45. 盧映潔,德國修復式正義之近期發展與實踐狀況,世新法學,第9卷第2期,2016年6月,頁279-343。
46. 盧映潔,論被害人補償制度中排除條款的適用問題—以德國法為說明,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002年5月,第31卷第3期,頁185-236。
47. 盧映潔、鄭昆山、柯爾納,德國如何在刑事程序中改善被害人的地位-以「行為人與被害人調解制度」為討論重點,軍法專刊,第49卷,第4期,2003年4月,頁21-31。
48. 賴帥君,論被害人刑事審判程序之地位,刑事法雜誌,第48卷第4期,2004年8月,頁1-35。
49. 薛智仁,自訴程序之被害人概念,月旦法學教室,2016年03月,第162期,頁27-29。
50. 謝協昌,論犯罪被害人在刑事訴訟程序之角色、地位,日新半月刊,第6期,2006年1月,頁103-114。
51. 羅鼎程、石純宜、王家琳、邱悅貞,性侵害案件減少被害人重複陳述作業方案之反思,社區發展季刊,第165期,2019年3月,頁168-180。
(三) 專書論文
1. 何賴傑,從被害人訴訟參加論刑事訴訟結構與解構,犯罪被害保護政策論文集,元照,2017年10月,頁58-80。
2. 陳運財,論犯罪被害人於刑事公訴程序之地位及其權利,犯罪被害保護政策論文集,元照,2017年10月,頁3-57。
3. 鍾秉正,犯罪被害補償與長期照顧—社會法觀點,犯罪被害保護政策論文集,元照,2017年10月,頁159-189。
(四) 學位論文
1. 吳昭億,犯罪被害人之資訊獲知權-以刑事程序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8年7月。
2. 林采頻,犯罪被害保護官制度之研究-以桃園市保護官為例,開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7月。
3. 林韡婷,從犯罪被害人之主觀感受探討我國犯罪被害補償金制度,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7月。
4. 張之萍,刑事被告的閱卷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07年7月。
5. 黃曉玲,犯罪被害人於刑事訴訟上之權利與定位,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6月
6. 鄭敦宇,台灣、德國及日本犯罪被害補償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6月。
(五) 研究報告
1. 111年度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工作成果,2023年5月。
2. 許春金、謝文彥、黃蘭媖,犯罪被害狀況及其分析:我國首次犯罪被害趨勢與服務調查報告。法務部司法官學院,2021年12月。
3. 劉河山,被害人在刑事訴訟法上之權利--以被害人訴訟參加為中心,台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報告,2015年12月。
(六) 立法資料
1. 司法院跟蹤騷擾防制法總說明。
2. 立法院公報第112卷第14期院會紀錄,2023年1月7日。
3. 立法院第10屆第1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犯罪被害人保護機制執行現況書面資料,「暗夜哭聲-被害人血淚誰來顧?強化犯罪被害人保護機制」公聽會報告,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
4. 立法院第9屆第6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促進犯罪被害人權益保護及修復式司法」公聽會報告,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2018年11月。
(七) 網路資料
1. 「士檢起訴兇嫌 小燈泡媽媽:檢察官說不確定,1小時後從媒體得知」,風傳媒,2016年5月,https://www.storm.mg/article/122444,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8日。
2. 司事Law室,他的雲端硬碟,你的青春浩劫──數位性犯罪的司法難題 ft.陳采葳法‪官‬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s2e3-,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8日。‬‬‬‬‬‬
3. 司法改革進度追蹤平台,https://judicialreform.gov.tw/Resolutions/Form/?fn=3&sn=2&oid=6n ,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8日。
4. 司法院網站,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1887-120873-7833c-1.html,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8日。
5. 行政院審查通過「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草案完善我國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制度新聞稿,2022年6月6日,https://www.moj.gov.tw/2204/2795/2796/129881/post,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8日
6. 法務部統計處,111年地方院檢察署申請犯罪被害補償金終結事件—按被害人類別、性別及申請人與被害人關係分布,https://www.rjsd.moj.gov.tw/rjsdweb/common/WebList3_Report.aspx?menu=INF_COMMON_Q&list_id=916,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8日。
7. 法務部統計處,111年地方檢察署犯罪被害補償事件收結情形,https://www.rjsd.moj.gov.tw/RJSDWeb/common/WebList3_Report.aspx?menu=INF_COMMON_Q&list_id=910,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8日。
8. 法務部統計處,111年地方檢察署申請犯罪被害補償金終結事件決定補償情形,https://www.rjsd.moj.gov.tw/RJSDWeb/common/WebList3_Report.aspx?menu=INF_COMMON_Q&list_id=911,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8日。
9. 參閱「媒體侵犯隱私 當事人二度傷害」,小世界百科,2019年5月,http://shuj.shu.edu.tw/blog/2019/05/29/媒體侵犯隱私-造成當事人二度傷害/,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8日。
10. 參閱司法改革進度追蹤資訊平台,「1-5偵查不公開、媒體影響審判與隱私保護」,https://judicialreform.gov.tw/Resolutions/Lists?&ResolutionsGroup=1&ResolutionsIssues=5&page=2,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8日。
11. 提供被害人清楚明瞭的權益資訊─司法院新版「犯罪被害人及告訴人權益告知書」正式上路新聞稿,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1887-500067-0ac9d-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8日。
12. 落實被害人權益保障 政院通過「犯罪被害人保護法」修正草案 名稱並修正為「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e3805b31-4118-40f1-bc2f-6b3641b8d83e,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8日。

二、 日文文獻
(一) 專書
1. 諸澤英道,新版被害者學入門,2001年,成文堂。
(二) 期刊論文
1. 白岩祐子、小林麻衣子、唐沢かおり,犯罪被害者遺族による制度評価—被害者参加制度・意見陳述制度に着目して,犯罪心理学研究第56巻第1号,2018年8月,頁105-116。
2. 番敦子,特集 刑事裁判における犯罪被害者の保護弁護士からみた,被害者參加制度の評価等,法律のひろば,2010年3月,頁20-31 。
三、 英文文獻
(一) 宣言
1. Declaration of Basic Principles of Justice for Victims of Crime and Abuse of Power
(二) 指令
1. DIRECTIVE 2012/29/EU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5 October 2012 establishing minimum standards on the rights, support and protection of victims of crime, and replacing Council Framework Decision 2001/220/JHA
(三) 期刊
1. Dana Pugach, Michal Tamir, NUDING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INTO LISTENING TO CRIME VICTIMS IN PLEA AGREEMENTS, 28 Hastings Women’s L.J.45,54.(201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10965104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651047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楊雲驊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Yang, Yun-Hua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科榕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uang, Ko-Ju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黃科榕zh_TW
dc.creator (作者) Huang, Ko-Jungen_US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Sep-2023 16:26:33 (UTC+8)-
dc.date.available 1-Sep-2023 16:26:3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Sep-2023 16:26:3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9651047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728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法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965104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過去刑事程序大多注重被告之程序地位,而忽略被害人實為「犯罪事件」當事人,僅能消極地參與訴訟進行,使其居於訴訟客體地位,相較同屬犯罪事件當事人的被告,反而受到較完整的權利保護,明顯存在差別待遇。犯罪事件發生後,最需要幫助的對象應為受害者,然而刑事程序聚焦於被告之權益,被害人之權益卻遭到漠視;國家有義務提供犯罪被害人於刑事程序中適當之保護與程序參與機會,為法院應遵循之正當法律程序之一環,自應受憲法之保障。被害人除了因犯罪行為受到的直接傷害以外,亦可能在訴訟程序中受到「二次傷害」,賦予被害人於刑事程序更多參與機會的同時,在刑事程序中的保護措施即更具有重要性。
本文將研究我國之被害人於刑事程序之相關權益及保護措施,並參考國際上有關被害人的相關立法以日本及德國之被害人立法制度為探討核心,從法制之發展變遷為起點,並借鏡德國與日本兩國有關被害人之保護措施,並與我國法作出比較;另針對最新修正通過之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探究修法解決的問題以及未竟之處,總結我國被害人於刑事程序權利之缺失與改善之處。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In the past, the criminal procedure mostly focused on the procedural status of the defendant, neglecting the fact that the victim is also a party to the `criminal incident.` Victims could only pass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litigation process, placing them in the position of litigation objects. In comparison to the defendants, who are also parties to the criminal incident, they receive more comprehensive rights protection, indicating a clear difference in treatment. After a criminal incident occurs, the party most in need of assistance should be the victim. However, the criminal procedure emphasizes the rights of the defendant, while the rights of the victim are ignored. The state has an obligation to provide appropriate protection and opportunities for participation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for crime victims, as thi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legitimate legal process that courts should follow, and it should be protected by the constitution.

In addition to the direct harm suffered due to the criminal act, victims may also experience `secondary harm` during the litigation process. While providing crime victims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in the criminal procedure are even more crucial.

This article will study the relevant right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of crime victims in our country`s criminal procedure, and reference 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concerning crime victims. The victim legislation systems of Japan and Germany will be explored as the core reference points, star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 legal systems.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crime victims in Germany and Japan, a comparison will be made with our country`s laws. Furthermore, focusing on the newly amended Crime Victim Rights Protection Act, the problems resolved by the amendments and the areas that still need attention will be investigated. In conclusion, the deficiencies in crime victims` rights during our country`s criminal procedure and potential improvements will be summarized.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
第三節 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犯罪被害人之演變 4
第一節 犯罪被害人之定義 4
第一項 被害之定義 4
第二項 被害人之定義 4
第二節 被害人權利保護基礎 5
第一項 理論觀點 5
第二項 憲法觀點 7
第三節 被害人地位之變遷 12
第一項 黃金時期(Golden Age) 12
第二項 衰退期(Decline) 13
第三項 復興期(Revival) 13
第三章 比較法之研究 16
第一節 國際上被害人之立法 16
第一項 聯合國犯罪被害人及權力濫用被害人司法基本原則宣言 16
第二項 歐盟犯罪被害人權利、支援及最低標準指令 18
第三項 小結 24
第二節 被害人法制發展—以日本、德國為中心 25
第一項 日本被害人法制發展 25
第二項 德國被害人法制發展 27
第三項 我國被害人法制發展 29
第四項 小結 34
第三節 訴訟中之保護措施—以日本及德國為中心 35
第一項 日本刑事訴訟中被害人之保護措施 36
第二項 德國刑事訴訟程序中被害人保護性措施 44
第三項 與我國法之比較 52
第四章 我國刑事程序中被害人權益 58
第一節 過去犯罪被害人權益不足之情形 58
第一項 參與不足 58
第二項 保護不周 59
第三項 資訊不足 60
第二節 現行犯罪被害人訴訟參與及保護規定 60
第一項 內容簡述 60
第二項 訴訟參與制度及保護規定解決之問題 62
第三項 被害人訴訟參與新制之建議 63
第三節 我國刑事程序中的保護措施 68
第一項 隔離措施 68
第二項 陪伴措施 70
第三項 隱私保護 72
第四項 資訊告知 74
第五項 法律扶助 76
第六項 人身保護 79
第七項 減述程序 81
第八項 緊急安置 83
第九項 補償損失 84
第十項 損害賠償 85
第十一項 生活輔導 86
第十二項 小結 88
第四節 被害人保護未竟之處 89
第一項 犯罪補償之問題 89
第二項 被害人隱私保護不足 102
第三項 被害人被遺忘權之保障不足 104
第四項 被害人資訊獲知權之不足 106
第五項 犯罪被害保護官難以發揮實際功能 107
第六項 被害保護組織之整合配置 109
第五章 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 110
第一節 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之修正 110
第一項 總則 111
第二項 保護服務 111
第三項 犯罪被害人保護令 111
第四項 修復式司法 112
第五項 犯罪補償金 112
第六項 保護機構 113
第二節 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解決之問題 113
第一項 隱私保障之規範 113
第二項 被遺忘權之保障 114
第三項 被害人人身保護 115
第四項 犯罪補償之改善 115
第三節 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未竟之處 118
第一項 未賦予被害人聲請保護令權利 118
第二項 被害人保護令性質之妥適性 119
第三項 保護令之聲請期間過於限縮 121
第四項 案件資訊之獲知權不足 121
第五項 審議委員會之兼辦性質 123
第六章 結論 124
參考文獻 127
zh_TW
dc.format.extent 245817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9651047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犯罪被害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犯罪被害人保護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犯罪被害人權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Crime Victim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rotection of Crime Victim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Rights of Crime Victimsen_US
dc.title (題名) 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Research on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rime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一) 專書
1. 朱石炎,刑事訴訟法論,2009年,修訂二版。
2. 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下),2022年,第11版。
3. 高金桂,論被害人在刑事訴訟法上之地位,如何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刑事訴訟制度,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4月。
4. 張平吾,被害者學,中央警察大學,1999年。
5. 張平吾,被害者學概論,三民書局,1996年。
6. 許福生、林裕順、盧映潔、黃蘭媖、張錦麗,被害人保護之政策與法制,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9月。
7. 連孟琦,德國刑事訴訟法—附德國法院組織法選譯,元照出版公司,2016年9月。
8. 陳慈幸,犯罪被害與鑑識—犯罪被害者學的另層思考,新學林出版有限股份公司,2010年。
9. 陳慈幸,組織犯罪與被害者學,2005年,濤石出版社。
10. 盧映潔,犯罪與被害:刑事政策問題之德國法制探討,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2月。
(二) 期刊論文
1. Hans-Heinrich Trute著、盧映潔譯;強化被害人在德國刑法與刑事訴訟法中的獨立地位以保護被害人-法律現況概觀,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41期,2013年10月,頁1-76。
2. Prof. Dr. Häns-Jürgen Kerner著、許澤天譯,被害人在德國刑法與刑事程序法地位的擴建:從上世紀八年代的被害人保護、損害修復、犯罪人與被害人的衝突調處,至二四年的被害人權利改革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40期,2007年1月,頁158-168。
3. Prof. Hans-Jurgen Kerner、連孟琦,德國犯罪被害人地位之強化──綜覽刑事政策、刑法、刑事訴訟以及實務領域之最新發展,月旦刑事法評論,第6期,2017年9月,頁60-72。
4. 王士帆,二○一七年德國犯罪所得沒收新法──刑法基礎規定綜覽,政大法學評論,第153期,2018年6月,頁81-143。
5. 王皇玉,跟蹤糾纏行為之處罰:以德國法制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7卷,第4 期 ,2018年12月,頁2347-2392。
6. 王容溥,初探被害人審判中閱卷應有之限制-簡評刑事訴訟法第二七一條之一第二項告訴代理人準用第三三條審判中閱覽卷證之規定,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08期,2008年7月,頁18-44。
7. 王燦槐、李郁芬、劉夢婷,家內性暴力受害者的復原契機—臺灣兒童少年緊急安置機構的療效初探,社區發展季刊,第142期,2013年6月,頁118-125。
8. 何賴傑,失衡的天平—有利於被告始符合公平正義?—評最高法院101年度第2 次刑事庭決議,台灣法學雜誌,第197期,2012年6月,頁83-88。
9. 吳志光,德國犯罪被害人保護體系簡介──以犯罪被害人之訴訟參加制度為核心,司法改革雜誌,第65卷,2008年2月,頁54-59。
10. 吳威志,我國犯罪被害補償法制中補償事由、補償金種類、補償對象等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97期,2011年9月,頁92-113。
11. 李佳玟,刑事訴訟程序中的犯罪被害人保護,檢察新論,第28期,2020年8月,頁201-230。
12. 林裕順,日本「訴訟參加」比較研究──審判法庭應設被害人席,月旦法學雜誌,第269期,2017年10月,頁38-50。
13. 林裕順,犯罪被害人≠訴訟邊緣人──簡評最高法院九九年度台上字第二七三一號,台灣法學雜誌,167期,2011年1月,頁183-187。
14. 林裕順,刑事程序犯罪被害人權利保障-以被害人保護、訴訟參加為中心,律師雜誌,第348期,2008年9月,頁36-61。
15. 林輝煌,建構犯罪被害人之司法保護體系-美國制度之借鏡,律師雜誌,第223期,1998年4月,頁17-36。
16. 洪雅鳳,犯罪被害受保護人的「諮商輔導方案」介紹,輔導季刊,2018年6月,頁60-67
17. 徐承蔭,當天堂已撤守?—論我國犯罪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之訴訟 參與及司法院之修正草案(下),全國律師,第22卷第12期,2018年12月,頁58-72。
18. 張平吾,被害者研究在世界各地之發展現況及趨勢,警學叢刊,第31卷第1期,2000年7月,頁61-85。
19. 張淵菘,我國警察機關設置犯罪被害人保護官制度設計之專家焦點座談分析,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50卷第3期,2019年12月,頁69-102。
20. 張錦麗、姚淑文,性侵害案件減少被害人重複陳述方案推動後的結果與未來發展方向,律師雜誌,第 301 期 ,2004年10月,頁40-54。
21. 第59期學習司法官士林學習組,犯罪被害人補償及附帶民事訴訟之實務運作交錯與探討,司法新聲,第132期,2019年10月,頁96-118。
22. 許宗力,基本權利:第二講基本權的功能,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2002年12月,頁72-80。
23. 許福生,犯罪被害人保護政策之回顧與展望,月旦法學雜誌,2010年03月,第178期,頁5-21。
24. 許福生,我國犯罪被害人保護法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28期,2009年12月,頁73-85。
25. 許福生,我國犯罪被害人保護政策之實證分析,執法新知論衡,第8卷第2期,2012年12月,頁1-34。
26. 連孟琦,德國被害人訴訟參加之引進,月旦法學,第269期,2017年10月,頁51-69。
27. 郭明政,德國暴力犯罪被害人補償制度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52期,1994年12月,頁179-194。
28. 陳孟秀,「修復式司法」是否可能成為挽回悲劇的那個人?--想想修復式司法,在野法潮,2018年4月,第37期,頁78-83。
29. 陳慈幸,司法改革的另一思考--從日本纏擾(Stalker)防治法談起,司法新聲,第97期,2011年1月,頁78-104。
30. 陳慈幸,從日本法看犯罪被害人保護—日本犯罪被害保護重要論點歸納與觀察,月旦法學雜誌,第178期,2010年3月,頁23-33。
31. 陳運財,刑事公訴程序被害人角色之定位與程序影響之檢討-日本法觀點,法官協會雜誌,第17卷,2015年12月,頁133-151。
32. 陳運財,法庭遠距視訊調查與對質詰問權之保障,檢察新論,第18期,2015年7月,頁99-107。
33. 陳慧女,社會工作人員的陪同出庭,社區發展季刊,第139期,2012年09月,頁141-151。
34. 彭聖斐,日本刑事訴訟程序之被害者訴訟參加制度介紹,檢察新論,第22期,2017年7 月,頁251-274。
35. 黃曉芬、張耀中,試評臺灣具修復式正義精神之相關制度,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2012年9月,第19期,頁45-72。
36. 廖尉均,犯罪被害人刑事訴訟權利之保護,刑事法雜誌,第49卷第4期,2005年8月,頁95-113。
37. 蔡碧玉,犯罪被害人之賠償與刑事司法,律師雜誌,第223期,1998年4月,頁49-61。
38. 鄭添成,臺灣司法保護的未來創新—日本更生保護制度的啟示,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24集,2021年10月,頁39-67。
39. 盧映潔,犯罪被害人在德國刑事訴訟程序中的地位與保護之介紹,刑事法雜誌,第53卷,第 2 期,2009年4月,頁119-120。
40. 盧映潔,犯罪被害人保護在德國法中的發展以犯罪被害人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的地位以及「犯罪人與被害人均衡協商暨再復原」制度為探討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4卷第3期,2005年5月,頁165-276。
41. 盧映潔,犯罪被害人保護法修正之評析,月旦法學雜誌,178期,2010年3月,頁35-46。
42. 盧映潔,犯罪被害補償制度之比較研究—兼及我國問題之分析與改革建議,高大法學論叢,第8卷第1期,2012年9月,頁57-132。
43. 盧映潔,死刑存在≠犯罪被害人之保護?簡論德國與台灣之被害人保護措施,月旦法學雜誌,第113期,2004年10月,頁93-109。
44. 盧映潔,我國犯罪被害人保護法施行成效之研究 以被害補償排除條款的運用為探討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77期,2004年2月,頁285-331。
45. 盧映潔,德國修復式正義之近期發展與實踐狀況,世新法學,第9卷第2期,2016年6月,頁279-343。
46. 盧映潔,論被害人補償制度中排除條款的適用問題—以德國法為說明,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2002年5月,第31卷第3期,頁185-236。
47. 盧映潔、鄭昆山、柯爾納,德國如何在刑事程序中改善被害人的地位-以「行為人與被害人調解制度」為討論重點,軍法專刊,第49卷,第4期,2003年4月,頁21-31。
48. 賴帥君,論被害人刑事審判程序之地位,刑事法雜誌,第48卷第4期,2004年8月,頁1-35。
49. 薛智仁,自訴程序之被害人概念,月旦法學教室,2016年03月,第162期,頁27-29。
50. 謝協昌,論犯罪被害人在刑事訴訟程序之角色、地位,日新半月刊,第6期,2006年1月,頁103-114。
51. 羅鼎程、石純宜、王家琳、邱悅貞,性侵害案件減少被害人重複陳述作業方案之反思,社區發展季刊,第165期,2019年3月,頁168-180。
(三) 專書論文
1. 何賴傑,從被害人訴訟參加論刑事訴訟結構與解構,犯罪被害保護政策論文集,元照,2017年10月,頁58-80。
2. 陳運財,論犯罪被害人於刑事公訴程序之地位及其權利,犯罪被害保護政策論文集,元照,2017年10月,頁3-57。
3. 鍾秉正,犯罪被害補償與長期照顧—社會法觀點,犯罪被害保護政策論文集,元照,2017年10月,頁159-189。
(四) 學位論文
1. 吳昭億,犯罪被害人之資訊獲知權-以刑事程序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8年7月。
2. 林采頻,犯罪被害保護官制度之研究-以桃園市保護官為例,開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7月。
3. 林韡婷,從犯罪被害人之主觀感受探討我國犯罪被害補償金制度,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7月。
4. 張之萍,刑事被告的閱卷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2007年7月。
5. 黃曉玲,犯罪被害人於刑事訴訟上之權利與定位,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6月
6. 鄭敦宇,台灣、德國及日本犯罪被害補償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6月。
(五) 研究報告
1. 111年度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工作成果,2023年5月。
2. 許春金、謝文彥、黃蘭媖,犯罪被害狀況及其分析:我國首次犯罪被害趨勢與服務調查報告。法務部司法官學院,2021年12月。
3. 劉河山,被害人在刑事訴訟法上之權利--以被害人訴訟參加為中心,台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報告,2015年12月。
(六) 立法資料
1. 司法院跟蹤騷擾防制法總說明。
2. 立法院公報第112卷第14期院會紀錄,2023年1月7日。
3. 立法院第10屆第1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犯罪被害人保護機制執行現況書面資料,「暗夜哭聲-被害人血淚誰來顧?強化犯罪被害人保護機制」公聽會報告,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
4. 立法院第9屆第6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促進犯罪被害人權益保護及修復式司法」公聽會報告,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2018年11月。
(七) 網路資料
1. 「士檢起訴兇嫌 小燈泡媽媽:檢察官說不確定,1小時後從媒體得知」,風傳媒,2016年5月,https://www.storm.mg/article/122444,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8日。
2. 司事Law室,他的雲端硬碟,你的青春浩劫──數位性犯罪的司法難題 ft.陳采葳法‪官‬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s2e3-,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8日。‬‬‬‬‬‬
3. 司法改革進度追蹤平台,https://judicialreform.gov.tw/Resolutions/Form/?fn=3&sn=2&oid=6n ,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8日。
4. 司法院網站,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1887-120873-7833c-1.html,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8日。
5. 行政院審查通過「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草案完善我國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制度新聞稿,2022年6月6日,https://www.moj.gov.tw/2204/2795/2796/129881/post,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8日
6. 法務部統計處,111年地方院檢察署申請犯罪被害補償金終結事件—按被害人類別、性別及申請人與被害人關係分布,https://www.rjsd.moj.gov.tw/rjsdweb/common/WebList3_Report.aspx?menu=INF_COMMON_Q&list_id=916,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8日。
7. 法務部統計處,111年地方檢察署犯罪被害補償事件收結情形,https://www.rjsd.moj.gov.tw/RJSDWeb/common/WebList3_Report.aspx?menu=INF_COMMON_Q&list_id=910,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8日。
8. 法務部統計處,111年地方檢察署申請犯罪被害補償金終結事件決定補償情形,https://www.rjsd.moj.gov.tw/RJSDWeb/common/WebList3_Report.aspx?menu=INF_COMMON_Q&list_id=911,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8日。
9. 參閱「媒體侵犯隱私 當事人二度傷害」,小世界百科,2019年5月,http://shuj.shu.edu.tw/blog/2019/05/29/媒體侵犯隱私-造成當事人二度傷害/,最後瀏覽日:2023年6月8日。
10. 參閱司法改革進度追蹤資訊平台,「1-5偵查不公開、媒體影響審判與隱私保護」,https://judicialreform.gov.tw/Resolutions/Lists?&ResolutionsGroup=1&ResolutionsIssues=5&page=2,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8日。
11. 提供被害人清楚明瞭的權益資訊─司法院新版「犯罪被害人及告訴人權益告知書」正式上路新聞稿,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1887-500067-0ac9d-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8日。
12. 落實被害人權益保障 政院通過「犯罪被害人保護法」修正草案 名稱並修正為「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e3805b31-4118-40f1-bc2f-6b3641b8d83e,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6月8日。

二、 日文文獻
(一) 專書
1. 諸澤英道,新版被害者學入門,2001年,成文堂。
(二) 期刊論文
1. 白岩祐子、小林麻衣子、唐沢かおり,犯罪被害者遺族による制度評価—被害者参加制度・意見陳述制度に着目して,犯罪心理学研究第56巻第1号,2018年8月,頁105-116。
2. 番敦子,特集 刑事裁判における犯罪被害者の保護弁護士からみた,被害者參加制度の評価等,法律のひろば,2010年3月,頁20-31 。
三、 英文文獻
(一) 宣言
1. Declaration of Basic Principles of Justice for Victims of Crime and Abuse of Power
(二) 指令
1. DIRECTIVE 2012/29/EU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25 October 2012 establishing minimum standards on the rights, support and protection of victims of crime, and replacing Council Framework Decision 2001/220/JHA
(三) 期刊
1. Dana Pugach, Michal Tamir, NUDING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INTO LISTENING TO CRIME VICTIMS IN PLEA AGREEMENTS, 28 Hastings Women’s L.J.45,54.(2017)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