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原住民保留地政策下的恆春阿美族土地經驗(2007-2018):以臺東縣池上鄉振興部落為例
作者 杜國維
貢獻者 陳怡萱
杜國維
關鍵詞 補辦增劃編政策
原住民保留地
原住民族傳統習慣
原住民族財產權
恆春阿美族
Indigenous reserved land system
Indigenous traditional customs
Indigenous property rights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1-Sep-2023 16:39:14 (UTC+8)
摘要 住民保留地制度是台灣當代原住民族土地政策中重要的一環。原住民保留地政策沿襲自日治時代的蕃人所要地制度,其目的在於提供原住民生計和居住所需之用地需求,並將其餘的山林移轉為國家或財團開發所用。在二戰後國民政府沿用日治時期的蕃人所要地政策,並於1960年代經過保留地的測量與調查,確立了土地產權為私人財產的典範。後於1989年為回應原住民族生計與居住用地不敷使用之訴求,開始進行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政策。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政策是平地原住民族地區的重要政策之一,但相關的研究卻仍有待發展。本研究計畫田野地點以池上鄉振興部落為例,預計透過深度訪談、焦點團體座談法等民族誌式質性研究方法與地理資訊資料分析,來反思原住民保留地制度下的恆春阿美族人之土地經驗,並剖析當代原住民保留地制度,在平地原住民族地區之困境。希冀提供補原住民保留地實務工作制度性修正建議,以回饋有關當局參酌。
The indigenous reservation land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aiwan`s contemporary land policy for indigenous peoples. The indigenous reservation land policy was inherited from the Japanese rule era, and its purpose was to provide the indigenous people with the land they needed for their livelihood and residence, and to transfer the remaining forests to the state or consortiums for development. After World War II,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in Taiwan followed the land claim policy of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in the 1960s, after surveying and investigating reservation lands, it established a model of private land ownership. In 1989, in response to the demand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for more land than they could use for their livelihoods and residences, the policy of adding indigenous land to the Reserve was initiated. This polic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licies in the plains indigenous area, but the related research has yet to be developed. The field site of this study is the Zhenxing Tribe in Chishang Township.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and other ethnographic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s well as analysi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reflect on the land experience of the Hengchun Amis under the indigenous reservation land system, and to analyze the dilemma of the contemporary indigenous reservation land system in the plains indigenous area. It is the hope of this study that proposed institutional amendments to the indigenous reserve practices to feed back to the relevant authorities for their consideration.
參考文獻 壹、 中文文獻
一、專書
1. 李宜憲、莊雅仲,2020。1877-1878大港口事件。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2. 林修澈,2020。1871-1874牡丹社事件。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3. 林森田、丁秀吟,2017,土地經濟學(二版)。臺北市:巨流政大書城。
4. 胡幼慧主編,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5. 原住民族委員會,2020。原住民族法規彙編一百零九年三月版。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6. 許雪姬、陳鴻圖等,2019。來去台灣(台灣史論叢 移民篇)。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7. 殷章甫,2017,土地經濟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8. 康培德,2016。殖民想像與地方流變: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臺灣原住民。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9. 陳榮發、夏黎明,2001。池上鄉志。臺東縣:臺東縣池上鄉公所。
10.黃宣衛,2008。阿美族. 臺北市: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1.黃學堂,2011。臺東縣池上阿美采風,臺東縣:臺東縣池上鄉公所。
12.詹素娟,2019,典藏台灣史(二) 台灣原住民史。臺北市: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3.韓家寶著,鄭維中譯,2002,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土地與稅務。臺北市:播種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4.顏愛靜,2013,土地資源概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二、期刊論文
1. 王泰升,2015,台灣法律史上的原住民族:作為特殊的人群、地域與文化。臺大法學論叢NTU Law Journal,第44卷第4期,頁 1639-1704。
2. 台邦.撒沙勒,2008傳統領域的裂解與重構:kucapungane人地圖譜與空間變遷的再檢視。考古人類學刊.第69期,頁 9-44。
3. 何鳳嬌,2007,戰後臺灣拓植株式會社事業地的接受與經營。國史館學術集刊,第十六期,頁 223-258。
4. 李文良,1996,日治初期臺灣林野經營之展開過程-以大嵙崁(桃園大溪)地區為中心。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第3卷,第1期,頁 143-171。
5. 李文良,1997,林野整理事業與東臺灣土地所有權之成立型態(1910-1925)。東臺灣研究,第2期,頁 169-195。
6. 辛年豐,2014,保障原住民族尊嚴的原住民保留地?–制度的檢討與展望。 台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第13期,頁 35-55。
7. 孟祥瀚,2002,日據初期東台灣的部落改造:以成廣澳阿美族為例。興大歷史學報,第13期,頁 99-129。
8. 孟祥瀚,2003,日治時期東臺灣成廣澳的林野整理與土地調查。東台灣研究,第8期,頁 59-91。
9. 孟祥瀚,2014,東臺灣國家與族群之歷史研究的回顧。東台灣研究,第21期,頁 55-74。
10.官大偉;林益仁,2008,什麼傳統?誰的領域?:從泰雅族馬里光流域傳統領域調查經驗談空間知識的轉譯。考古人類學刊,第69期,頁 109-141。
11.官大偉,2014,原住民族土地權的挑戰:從一個當代保留地交易的區域研究談起。考古人類學刊,第80期,頁7-52。
12.官大偉,2014,空間秩序、地理再現與生態政治:台灣山地資源利用/保育的歷史地理回顧。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第7卷,第1期,頁 159-197。
13.林玉茹,2000,國家在東臺灣歷史上的角色。東臺灣研究,第5期,頁161-170。
14.林玉茹,2003,國家與企業同構下的的殖民邊區開發:戰時“臺拓”在東臺灣的農林栽培業。臺灣史研究,第10卷,第1期,頁 85-139。
15.林玉茹,2008,軍需產業與邊區政策:臺拓在東臺灣移民事業的轉向。臺灣史研究,頁 81-129。
16.林秋綿,2000,臺灣各時期原住民土地政策演變及其影響之探討。臺灣土地研究,第2期,頁 23-40。
17.林素珍,2010,日治時期文獻與口述史中生活領域的界定與行使權─從長光阿美族土地利用談起. 楊南郡先生及其同世代台灣原住民研究與台灣登山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頁 1-26).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學院、原住民族發展中心。
18.林素珍,2015,文獻中阿美族人土地使用之習慣。原住民族文獻,第20期,42-46。
19.林長振,2019,論原住民族土地改革與土地信託之導入。台灣原住民族研究;12卷1期:61-108。
20.林偉盛,2017,評殖民想像與地方流變: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臺灣原住民。 漢學研究,第35卷,第4期,頁 301-307。
21.林淑雅,2011年09月,差異而不平等-原住民族產權特殊性的理解。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1卷,第三期,頁 103-121。
21.邱寶琳,2016,原住民保留地制度下「原住民族土地權」概念的轉變:以「非現代(non-modern)」觀點探討太魯閣族土地balay的認知轉變。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第20期,頁 91-116。
22.柯志明,2000,清代臺灣熟番地權的分類與演變。台灣社會學刊,第二十三期,頁 25-101。
23.洪廣冀、羅文君、Aliman Istanda(胡忠正),2019,從「本島森林的主人翁」到「在自己的土地上流浪」:臺灣森林計畫事業區分調查的再思考(1925-1935)。臺灣史研究,第26卷,第2期,頁43-111。
24.夏黎明,1999,池上平原文化景觀的空間過程:土地、社群與國家的論述。 東臺灣研究,第4期,頁 159-191。
25.夏黎明,2002,國家支配、個人遭逢與池上平原三個外省榮民的地方認同。東臺灣研究,第7期,頁 45-66。
26.康培德,2006,卑南人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後山統治。臺灣文獻,第57卷2期,頁 1-43。
27.張剛維、林森田,2008,尋租行為與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財產權觀點之分析。台灣土地研究,第11卷,第2期,頁127-153。
28.許翠華,2013,原住民族基本法之司法實踐-原住民族土地權為中心。司法新聲,第106期,頁 23-38。
29.容邵武,2009,觀看法律,尋找文化-解構與重構法律人類學。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第47卷,第4期,頁 237-259。
30.陳文德,1987,阿美族親屬制度的在探討:以膽曼部落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61期,頁 41-48。
31.陳怡萱,2020, Qmayah 變(不)成原住民保留地:土地制度與原住民知識。 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第20期,頁 55-98。
32.陳俊男,2008,阿美族研究文獻回顧。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第4期,頁 135-159。
33.陳慧先,2020,從番地到蕃地特別行政區。臺灣學通訊,第116期/行政區劃(二之一),頁 24-25。
34.楊士範、温榛榛,2020,少數族群、國家治理與日常生活以日本帝國殖民下的東臺灣阿美族人為例(1895-1945)。台灣社會期刊,第115期,頁1-75。
35.程明修,2017,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所有權之空洞化現象。臺灣原住民族法學,第三期,頁 11-30。
36.黃居正,2005,時間、勞動與生態─原住民族財產權的核心論題。清華科技法律與政策論叢,第2卷,第1期,頁 5-48。
37.黃唯玲,2012,日治時期「平地蕃人」的出現及其法律上待遇(1895-1937)。 臺灣史研究,頁 99-150。
38.黃富三,1974,清代的土地問題。食貨月刊,頁 77-88。
39.詹素娟,2003,贌社、地域與平埔社群的成立。臺大文史哲學報,第59期,頁 117-141。
40.詹素娟,2017,歷史中平埔族群的傳統領域。原教界,第76期,頁54-57。
41.蔡中涵,2011,阿美族傳統社會組織與財產制。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1卷,第3期,頁 1-17。
42.蔡志偉AwiMona,2011,原住民族財產權之發展–以美洲人權法院Awas Tingni案為初始的思考。臺灣民主季刊,第8卷,第 4 期,頁 45-81。
43.戴秀雄,2020,從林田山原住民保留地案看原住民留地之登記及其更正問題。臺灣土地研究,第23卷,第2期,頁 109-155。
44.簡明捷,2012,族群接觸與身份建構:以恆春阿美族人的歷史遷移為例。台灣文獻季刊,第63卷,第2期,頁 4-94。
45.顏愛靜、杜國維,2021,原住民保留地公示地價查估之初探-以花蓮縣秀林鄉與新城鄉為例。現代地政,第378期,頁 9-29。
46.顏愛靜;陳亭伊,2012年,原住民族土地制度變遷及課題與對策之研析。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2卷,第2期,頁 1-25。
47.顏愛靜、孫稚堤,2008,原住民地區共用資源自主治理之研究 以馬里克彎河域的護魚行動為例。地理學報,第五十二期:53-91。
三、碩博士論文
1. 王恩竹,2021,蘭嶼的法律多元- 七號地事件的法律正當性。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2. 張邵渝,2019。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四、會議論文
1. 詹素娟,2010,「傳統領域」與「番社空間」的建構初探──以賽夏族為例。楊南郡先生及其同世代臺灣原住民研究與臺灣登山史國際研討會,頁 1-15。
2. 詹素娟,2015,歷史中的原住民族土地問題。104年原住民族土地權利保障研討會會議手冊,頁 82-108,臺北市:監察院。
五、其他
1. 行政院秘書處77年11月10日臺內地字第30565號函「臺灣山胞有關問題」之處理原則。
2. 行政院96年1月12日院臺建字第0960080865號函核定實施《補辦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實施計畫》。
3. 原住民族委員會109年2月5日原民土字第1090003545號函「重申非原住民具有繼承權,然而原住民保留地取得權利者,以原住民為限。」
4. 原住民族委員會109年2月7日原民土字第1090005603號函「重申原住民保留地有其政策目的,原則係提供原住民使用,例外提供非原住民承租。」
5. 原住民族委員會109年7月15日原民土字第1090042874 號函「土地使用類別未編定者,辦理權利回復前,應先行補辦編定使用地類別。」
6. 原住民族委員會109年7月15日原民土字第 1090042874 號函「創設都市計畫公設保留地得取得土地所有權。」
7. 原住民族委員會109年10月23日原民土字第1090062283號函「倘因水利法83條無法取得,因另找尋原住民保留地分配於該原住民。」
8. 原住民族委員會111年3月11日原民土字第 1110011570 號函「增列其他其他足資證明之證明文件(限於政府機關出具或透過政府機關系統查詢者)」
9. 原住民族委員會111年3月11日原民土字第11100115701 號函「倘因水利法83條無法取得,因另找尋原住民保留地分配於該原住民。」
10.原住民族委員會111年3月11日原民土字第11100115702號函「將政府針對面積限額部分作斷代界分、依時序的說明與規制。」
11.原住民族委員會111年6月14日第原民土字第1110029875號函「明確申請公告分配者應設籍於辦理公告分配鄉鎮市區公所。」
12.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土地業務年終檢討會及補辦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計畫全國工作會報手冊,2020.12。
13.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110年度花原簡字第63號
14.臺東縣政府110年12月21日府原地字第1100264209號答覆振興部落族人陳情補辦增劃編是件函。
六、網路資源
1.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 GIS 專題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03月16日。
2.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https://maps.nlsc.gov.tw,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1日。
3.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國土規劃地理資訊圖台, http://nsp.tcd.gov.tw/ngis/,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05月04日。
4. 池上鄉公所,本鄉簡介,https://www.cs.gov.tw/home/index.php/about,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06月08日。
5. 池上鄉公所,歷史沿革,地名沿革。https://www.cs.gov.tw/home/index.php/history,最後閱覽日期:2022年10月17日。
5.官大偉,2019,「轉型正義是一個進行式」,原視界: https://insight.ipcf.org.tw/article/103,最後瀏覽日期:2021月06月08日。
6.陳隼東,2020。日治時期東臺灣土地整理與移住民集團地,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Taiwan Historica。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182/2562,最後瀏覽日期:111年4月15日
7.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介紹。https://www.cip.gov.tw/zh-tw/tribe/grid-list/index.html?cumid=8F19BF08AE220D65,最後閱覽日期:2023年05月01日。
8.傅琪怡(藤井志津枝) ,2000,「探討台灣原住民的土地問題」。祖靈之邦: http://www.abohome.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692:records-record16-692&catid=47:record15&Itemid=246,最後瀏覽日期:2021月06月08日。
9.臺灣地名辭書(卷三)臺東縣,1999,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頁 124,https://tm.ncl.edu.tw/,最後閱覽日期:2023年8月25日。
10.農林航測所,卷號 :62p033,片號:0169。https://image.afasi.gov.tw/map_searching/map.aspx,最後閱覽日期:111年2月11日
11.農林航測所,卷號 :62p033,片號:0170。https://image.afasi.gov.tw/map_searching/map.aspx,最後閱覽日期:111年8月24日
12.花蓮縣瑞穗鄉公所,瑞穗鄉回復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102位族人取得, https://www.juisui.gov.tw/News_Content.aspx?n=1552&s=45854,最後閱覽時間:2021年06月08日
13.政府公報資訊網,79:夏:23 ( 79.04.28 )。https://gaz.ncl.edu.tw/browseVolume.jsp?p=G79002356,079,最後瀏覽日期:111年2月23日。
14.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網頁。https://www.pioneeringeastriftvalleygranaryfestivities.com.tw/?p=12022,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4月4日。
15.行政院,新聞與公告-本院新聞。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0ba8b2ba-a166-437a-bad2-29fffc473a1d,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04月23日。
貳、外文文獻
1. Heller, M. A. (1998). The Tragedy of the Anticommons: Property in the Transition from Marx to Markets. Harv. L. Rev., 111(3), 621-688.
2. Ostrom, E. (1990) Governing the Commons-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
10826700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26700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怡萱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杜國維zh_TW
dc.creator (作者) 杜國維zh_TW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Sep-2023 16:39:14 (UTC+8)-
dc.date.available 1-Sep-2023 16:39:1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Sep-2023 16:39:1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826700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733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住民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826700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住民保留地制度是台灣當代原住民族土地政策中重要的一環。原住民保留地政策沿襲自日治時代的蕃人所要地制度,其目的在於提供原住民生計和居住所需之用地需求,並將其餘的山林移轉為國家或財團開發所用。在二戰後國民政府沿用日治時期的蕃人所要地政策,並於1960年代經過保留地的測量與調查,確立了土地產權為私人財產的典範。後於1989年為回應原住民族生計與居住用地不敷使用之訴求,開始進行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政策。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政策是平地原住民族地區的重要政策之一,但相關的研究卻仍有待發展。本研究計畫田野地點以池上鄉振興部落為例,預計透過深度訪談、焦點團體座談法等民族誌式質性研究方法與地理資訊資料分析,來反思原住民保留地制度下的恆春阿美族人之土地經驗,並剖析當代原住民保留地制度,在平地原住民族地區之困境。希冀提供補原住民保留地實務工作制度性修正建議,以回饋有關當局參酌。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indigenous reservation land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aiwan`s contemporary land policy for indigenous peoples. The indigenous reservation land policy was inherited from the Japanese rule era, and its purpose was to provide the indigenous people with the land they needed for their livelihood and residence, and to transfer the remaining forests to the state or consortiums for development. After World War II,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in Taiwan followed the land claim policy of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nd in the 1960s, after surveying and investigating reservation lands, it established a model of private land ownership. In 1989, in response to the demand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for more land than they could use for their livelihoods and residences, the policy of adding indigenous land to the Reserve was initiated. This polic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licies in the plains indigenous area, but the related research has yet to be developed. The field site of this study is the Zhenxing Tribe in Chishang Township.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and other ethnographic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s well as analysi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reflect on the land experience of the Hengchun Amis under the indigenous reservation land system, and to analyze the dilemma of the contemporary indigenous reservation land system in the plains indigenous area. It is the hope of this study that proposed institutional amendments to the indigenous reserve practices to feed back to the relevant authorities for their consideration.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意識 10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16
第二章 保留地政策回顧與分析 23
第一節 原住民族土地政策歷史 23
第二節 東臺灣原住民族土地研究 34
第三節 原住民族財產權的討論 40
第四節 小結 43
第三章 振興部落的形成歷史與土地習慣 45
第一節 部落形成歷史 49
第二節 部落的傳統組織與社會關係 66
第三節 部落的傳統土地習慣 76
第四節 小結 89
第四章 原住民保留地制度下的振興部落 95
第一節 振興部落土地習慣現況 101
第二節 補辦增劃編及權利回復政策下的亂象 124
第三節 族人對於亂象與困境的認知與未來願景 132
第四節 小結 139
第五章 分析與討論 143
第一節 恆春阿美族土地傳統習慣 143
第二節 原住民保留地制度對振興部落的影響 153
第三節 原住民保留地應回復集體權的展望 160
第六章 結論 167
第一節 總結 167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方向 170
參考文獻 174
zh_TW
dc.format.extent 260466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826700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補辦增劃編政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原住民保留地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原住民族傳統習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原住民族財產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恆春阿美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Indigenous reserved land system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digenous traditional customs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digenous property rightsen_US
dc.title (題名) 原住民保留地政策下的恆春阿美族土地經驗(2007-2018):以臺東縣池上鄉振興部落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 中文文獻
一、專書
1. 李宜憲、莊雅仲,2020。1877-1878大港口事件。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2. 林修澈,2020。1871-1874牡丹社事件。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3. 林森田、丁秀吟,2017,土地經濟學(二版)。臺北市:巨流政大書城。
4. 胡幼慧主編,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5. 原住民族委員會,2020。原住民族法規彙編一百零九年三月版。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
6. 許雪姬、陳鴻圖等,2019。來去台灣(台灣史論叢 移民篇)。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7. 殷章甫,2017,土地經濟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8. 康培德,2016。殖民想像與地方流變: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臺灣原住民。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9. 陳榮發、夏黎明,2001。池上鄉志。臺東縣:臺東縣池上鄉公所。
10.黃宣衛,2008。阿美族. 臺北市: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1.黃學堂,2011。臺東縣池上阿美采風,臺東縣:臺東縣池上鄉公所。
12.詹素娟,2019,典藏台灣史(二) 台灣原住民史。臺北市: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3.韓家寶著,鄭維中譯,2002,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土地與稅務。臺北市:播種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4.顏愛靜,2013,土地資源概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二、期刊論文
1. 王泰升,2015,台灣法律史上的原住民族:作為特殊的人群、地域與文化。臺大法學論叢NTU Law Journal,第44卷第4期,頁 1639-1704。
2. 台邦.撒沙勒,2008傳統領域的裂解與重構:kucapungane人地圖譜與空間變遷的再檢視。考古人類學刊.第69期,頁 9-44。
3. 何鳳嬌,2007,戰後臺灣拓植株式會社事業地的接受與經營。國史館學術集刊,第十六期,頁 223-258。
4. 李文良,1996,日治初期臺灣林野經營之展開過程-以大嵙崁(桃園大溪)地區為中心。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第3卷,第1期,頁 143-171。
5. 李文良,1997,林野整理事業與東臺灣土地所有權之成立型態(1910-1925)。東臺灣研究,第2期,頁 169-195。
6. 辛年豐,2014,保障原住民族尊嚴的原住民保留地?–制度的檢討與展望。 台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第13期,頁 35-55。
7. 孟祥瀚,2002,日據初期東台灣的部落改造:以成廣澳阿美族為例。興大歷史學報,第13期,頁 99-129。
8. 孟祥瀚,2003,日治時期東臺灣成廣澳的林野整理與土地調查。東台灣研究,第8期,頁 59-91。
9. 孟祥瀚,2014,東臺灣國家與族群之歷史研究的回顧。東台灣研究,第21期,頁 55-74。
10.官大偉;林益仁,2008,什麼傳統?誰的領域?:從泰雅族馬里光流域傳統領域調查經驗談空間知識的轉譯。考古人類學刊,第69期,頁 109-141。
11.官大偉,2014,原住民族土地權的挑戰:從一個當代保留地交易的區域研究談起。考古人類學刊,第80期,頁7-52。
12.官大偉,2014,空間秩序、地理再現與生態政治:台灣山地資源利用/保育的歷史地理回顧。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第7卷,第1期,頁 159-197。
13.林玉茹,2000,國家在東臺灣歷史上的角色。東臺灣研究,第5期,頁161-170。
14.林玉茹,2003,國家與企業同構下的的殖民邊區開發:戰時“臺拓”在東臺灣的農林栽培業。臺灣史研究,第10卷,第1期,頁 85-139。
15.林玉茹,2008,軍需產業與邊區政策:臺拓在東臺灣移民事業的轉向。臺灣史研究,頁 81-129。
16.林秋綿,2000,臺灣各時期原住民土地政策演變及其影響之探討。臺灣土地研究,第2期,頁 23-40。
17.林素珍,2010,日治時期文獻與口述史中生活領域的界定與行使權─從長光阿美族土地利用談起. 楊南郡先生及其同世代台灣原住民研究與台灣登山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頁 1-26).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學院、原住民族發展中心。
18.林素珍,2015,文獻中阿美族人土地使用之習慣。原住民族文獻,第20期,42-46。
19.林長振,2019,論原住民族土地改革與土地信託之導入。台灣原住民族研究;12卷1期:61-108。
20.林偉盛,2017,評殖民想像與地方流變: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臺灣原住民。 漢學研究,第35卷,第4期,頁 301-307。
21.林淑雅,2011年09月,差異而不平等-原住民族產權特殊性的理解。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1卷,第三期,頁 103-121。
21.邱寶琳,2016,原住民保留地制度下「原住民族土地權」概念的轉變:以「非現代(non-modern)」觀點探討太魯閣族土地balay的認知轉變。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第20期,頁 91-116。
22.柯志明,2000,清代臺灣熟番地權的分類與演變。台灣社會學刊,第二十三期,頁 25-101。
23.洪廣冀、羅文君、Aliman Istanda(胡忠正),2019,從「本島森林的主人翁」到「在自己的土地上流浪」:臺灣森林計畫事業區分調查的再思考(1925-1935)。臺灣史研究,第26卷,第2期,頁43-111。
24.夏黎明,1999,池上平原文化景觀的空間過程:土地、社群與國家的論述。 東臺灣研究,第4期,頁 159-191。
25.夏黎明,2002,國家支配、個人遭逢與池上平原三個外省榮民的地方認同。東臺灣研究,第7期,頁 45-66。
26.康培德,2006,卑南人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後山統治。臺灣文獻,第57卷2期,頁 1-43。
27.張剛維、林森田,2008,尋租行為與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財產權觀點之分析。台灣土地研究,第11卷,第2期,頁127-153。
28.許翠華,2013,原住民族基本法之司法實踐-原住民族土地權為中心。司法新聲,第106期,頁 23-38。
29.容邵武,2009,觀看法律,尋找文化-解構與重構法律人類學。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第47卷,第4期,頁 237-259。
30.陳文德,1987,阿美族親屬制度的在探討:以膽曼部落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61期,頁 41-48。
31.陳怡萱,2020, Qmayah 變(不)成原住民保留地:土地制度與原住民知識。 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第20期,頁 55-98。
32.陳俊男,2008,阿美族研究文獻回顧。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第4期,頁 135-159。
33.陳慧先,2020,從番地到蕃地特別行政區。臺灣學通訊,第116期/行政區劃(二之一),頁 24-25。
34.楊士範、温榛榛,2020,少數族群、國家治理與日常生活以日本帝國殖民下的東臺灣阿美族人為例(1895-1945)。台灣社會期刊,第115期,頁1-75。
35.程明修,2017,原住民保留地土地所有權之空洞化現象。臺灣原住民族法學,第三期,頁 11-30。
36.黃居正,2005,時間、勞動與生態─原住民族財產權的核心論題。清華科技法律與政策論叢,第2卷,第1期,頁 5-48。
37.黃唯玲,2012,日治時期「平地蕃人」的出現及其法律上待遇(1895-1937)。 臺灣史研究,頁 99-150。
38.黃富三,1974,清代的土地問題。食貨月刊,頁 77-88。
39.詹素娟,2003,贌社、地域與平埔社群的成立。臺大文史哲學報,第59期,頁 117-141。
40.詹素娟,2017,歷史中平埔族群的傳統領域。原教界,第76期,頁54-57。
41.蔡中涵,2011,阿美族傳統社會組織與財產制。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1卷,第3期,頁 1-17。
42.蔡志偉AwiMona,2011,原住民族財產權之發展–以美洲人權法院Awas Tingni案為初始的思考。臺灣民主季刊,第8卷,第 4 期,頁 45-81。
43.戴秀雄,2020,從林田山原住民保留地案看原住民留地之登記及其更正問題。臺灣土地研究,第23卷,第2期,頁 109-155。
44.簡明捷,2012,族群接觸與身份建構:以恆春阿美族人的歷史遷移為例。台灣文獻季刊,第63卷,第2期,頁 4-94。
45.顏愛靜、杜國維,2021,原住民保留地公示地價查估之初探-以花蓮縣秀林鄉與新城鄉為例。現代地政,第378期,頁 9-29。
46.顏愛靜;陳亭伊,2012年,原住民族土地制度變遷及課題與對策之研析。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第2卷,第2期,頁 1-25。
47.顏愛靜、孫稚堤,2008,原住民地區共用資源自主治理之研究 以馬里克彎河域的護魚行動為例。地理學報,第五十二期:53-91。
三、碩博士論文
1. 王恩竹,2021,蘭嶼的法律多元- 七號地事件的法律正當性。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2. 張邵渝,2019。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四、會議論文
1. 詹素娟,2010,「傳統領域」與「番社空間」的建構初探──以賽夏族為例。楊南郡先生及其同世代臺灣原住民研究與臺灣登山史國際研討會,頁 1-15。
2. 詹素娟,2015,歷史中的原住民族土地問題。104年原住民族土地權利保障研討會會議手冊,頁 82-108,臺北市:監察院。
五、其他
1. 行政院秘書處77年11月10日臺內地字第30565號函「臺灣山胞有關問題」之處理原則。
2. 行政院96年1月12日院臺建字第0960080865號函核定實施《補辦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實施計畫》。
3. 原住民族委員會109年2月5日原民土字第1090003545號函「重申非原住民具有繼承權,然而原住民保留地取得權利者,以原住民為限。」
4. 原住民族委員會109年2月7日原民土字第1090005603號函「重申原住民保留地有其政策目的,原則係提供原住民使用,例外提供非原住民承租。」
5. 原住民族委員會109年7月15日原民土字第1090042874 號函「土地使用類別未編定者,辦理權利回復前,應先行補辦編定使用地類別。」
6. 原住民族委員會109年7月15日原民土字第 1090042874 號函「創設都市計畫公設保留地得取得土地所有權。」
7. 原住民族委員會109年10月23日原民土字第1090062283號函「倘因水利法83條無法取得,因另找尋原住民保留地分配於該原住民。」
8. 原住民族委員會111年3月11日原民土字第 1110011570 號函「增列其他其他足資證明之證明文件(限於政府機關出具或透過政府機關系統查詢者)」
9. 原住民族委員會111年3月11日原民土字第11100115701 號函「倘因水利法83條無法取得,因另找尋原住民保留地分配於該原住民。」
10.原住民族委員會111年3月11日原民土字第11100115702號函「將政府針對面積限額部分作斷代界分、依時序的說明與規制。」
11.原住民族委員會111年6月14日第原民土字第1110029875號函「明確申請公告分配者應設籍於辦理公告分配鄉鎮市區公所。」
12.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土地業務年終檢討會及補辦增劃編原住民保留地計畫全國工作會報手冊,2020.12。
13.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110年度花原簡字第63號
14.臺東縣政府110年12月21日府原地字第1100264209號答覆振興部落族人陳情補辦增劃編是件函。
六、網路資源
1.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 GIS 專題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03月16日。
2.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https://maps.nlsc.gov.tw,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1日。
3.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國土規劃地理資訊圖台, http://nsp.tcd.gov.tw/ngis/,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05月04日。
4. 池上鄉公所,本鄉簡介,https://www.cs.gov.tw/home/index.php/about,最後瀏覽日期:2021年06月08日。
5. 池上鄉公所,歷史沿革,地名沿革。https://www.cs.gov.tw/home/index.php/history,最後閱覽日期:2022年10月17日。
5.官大偉,2019,「轉型正義是一個進行式」,原視界: https://insight.ipcf.org.tw/article/103,最後瀏覽日期:2021月06月08日。
6.陳隼東,2020。日治時期東臺灣土地整理與移住民集團地,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Taiwan Historica。https://www.th.gov.tw/epaper/site/page/182/2562,最後瀏覽日期:111年4月15日
7.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介紹。https://www.cip.gov.tw/zh-tw/tribe/grid-list/index.html?cumid=8F19BF08AE220D65,最後閱覽日期:2023年05月01日。
8.傅琪怡(藤井志津枝) ,2000,「探討台灣原住民的土地問題」。祖靈之邦: http://www.abohome.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692:records-record16-692&catid=47:record15&Itemid=246,最後瀏覽日期:2021月06月08日。
9.臺灣地名辭書(卷三)臺東縣,1999,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頁 124,https://tm.ncl.edu.tw/,最後閱覽日期:2023年8月25日。
10.農林航測所,卷號 :62p033,片號:0169。https://image.afasi.gov.tw/map_searching/map.aspx,最後閱覽日期:111年2月11日
11.農林航測所,卷號 :62p033,片號:0170。https://image.afasi.gov.tw/map_searching/map.aspx,最後閱覽日期:111年8月24日
12.花蓮縣瑞穗鄉公所,瑞穗鄉回復原住民保留地所有權102位族人取得, https://www.juisui.gov.tw/News_Content.aspx?n=1552&s=45854,最後閱覽時間:2021年06月08日
13.政府公報資訊網,79:夏:23 ( 79.04.28 )。https://gaz.ncl.edu.tw/browseVolume.jsp?p=G79002356,079,最後瀏覽日期:111年2月23日。
14.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網頁。https://www.pioneeringeastriftvalleygranaryfestivities.com.tw/?p=12022,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4月4日。
15.行政院,新聞與公告-本院新聞。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0ba8b2ba-a166-437a-bad2-29fffc473a1d,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04月23日。
貳、外文文獻
1. Heller, M. A. (1998). The Tragedy of the Anticommons: Property in the Transition from Marx to Markets. Harv. L. Rev., 111(3), 621-688.
2. Ostrom, E. (1990) Governing the Commons-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