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設施品質、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ilities Quality,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Well-being of Teachers in Public Preschool of Taipei City
作者 鄒佳玲
Tsou, Chia-Ling
貢獻者 湯志民
Tang, Chih-min
鄒佳玲
Tsou, Chia-Ling
關鍵詞 幼兒園
臺北市公立幼兒園
設施品質
創新教學
幸福感
Preschool
Public preschool of Taipei City
Facilities quality
Innovative teaching
Teachers' well-being
日期 2023
上傳時間 1-Feb-2024 11:42:27 (UTC+8)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設施品質、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在知覺幼兒園設施品質,與自身創新教學及幸福感之差異情形,並探討三者間之關係,並藉由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設施品質對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幸福感進行預測。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採用方致婷(2021)自編之「幼兒園設施品質」問卷及「教師創新教學」問卷,加上潘美芳(2019)自編之「教師幸福感」問卷為研究工具,以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為研究對象。問卷發放約800份,共計回收之有效問卷為614份,有效回收率約為76.8%,未無效問卷 。本研究將問卷資料回收彙整後,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分析,茲將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設施品質現況為中上程度,且以「豐富的資源設備」覺知程度為最佳。 二、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創新教學現況為中上程度,且以「多元課程與評量」覺知程度為最佳。 三、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幸福感現況為中上程度,且以「人際關係」覺知程度為最佳。 四、不同年齡之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在幼兒園設施品質中具顯著差異,且年齡較輕,尤以「30歲以下」及服務年資為「一年以下」的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對於設施品質中「豐富的資源設備」也有較高的覺知感受。 五、不同年齡之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在創新教學具顯著差異,且年齡較輕之教師在創新教學有較高覺知感受。 六、不同年齡及服務年資之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在覺知教師幸福感具顯著差異,且年齡較大,尤以「51歲以上」,以及年資較深,尤以「10年以上」在教師幸福感有較高覺知感受。 七、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設施品質對教師創新教學為中高度正相關。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在整體設施品質及「豐富的資源設備」、「舒適的物理環境」與「適足空間與維護」對教師創新教學有正向且顯著之預測力,尤其以「豐富的資源設備」構面最具預測力。 八、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設施品質對教師幸福感為中高度正相關。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在整體設施品質及「豐富的資源設備」、「舒適的物理環境」與「適足空間與維護」對教師幸福感有正向且顯著之預測力,尤其以「豐富的資源設備」構面最具預測力。 九、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創新教學對教師幸福感為中高度正相關。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在整體教師創新教學及「多樣的教學方法」、「多元課程與評量」、「新穎的教學理念」,對教師幸福感有正向且顯著之預測力,尤以「多樣的教學方法」構面最具預測力。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與討論,對於相關教育行政單位、幼兒園主管、教師及後續相關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public preschool facilities,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teachers’ well-being in Taipei city. The study explores the status of facilities quality,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teachers’ well-being in Taipei City,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acilities quality of public preschool,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teachers’ well-being in Taipei city under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study also analyzes the quality of public preschools facilities as a predictor of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teachers’ well-being. This study selected public pre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as the parent population and adopt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for sampling. A total of 71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After eliminating the invalid questionnaires and questionnaires that did not complete the answer, a total of 61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covered. The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was approximately 76.8%. In this study, after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collated, statistical technique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were used for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status of facilities quality in public preschools of Taipei city were above the medium level. ‘‘Have abundant teaching materials and equiment’’ was survey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in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facilities. 2. The status of public preschool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in Taipei city were above the medium level. ‘‘Adopt multiple curriculums and assessments’’ was survey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in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f innovative teaching. 3. The status of teachers’ well-being in public preschools of Taipei city were above the medium leve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as survey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in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well-being. 4.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ived quality of facilities among Taipei City public preschool teachers of different ages and current positions. Younger teachers, especially those aged "30 and below," and those currently holding the position of "principal," exhibit a higher awareness of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facilities. Additionally, Taipei City public preschool teachers with less than "one year of service" also perceive their preschools to have higher levels of "abundant resource equipment" when evaluating their preschools’ facility quality. 5.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novative teaching among Taipei City public preschool teachers of different ages and current positions. Younger teachers perceive their preschools to have a higher quality of innovative teaching. 6.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ived teacher well-being among Taipei City public preschool teachers based on age, years of service, and current positions. Older teachers, especially those aged "51 and above," and those with longer years of service, particularly "10 years and above," was surveyed to have higher teacher well-being. 7. The quality of facilities in Taipei City public preschools is moderately to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The overall facility quality and specific aspects such as "abundant equipment resources," "comfortable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adequate space and maintenance" have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predictive impact on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Among these factors, the "abundant equipment resources" dimension stands out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predictor. 8. The quality of facilities in Taipei City public preschools is moderately to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achers' well-being. Both the overall facility quality and specific aspects such as "abundant equipment resources," "comfortable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adequate space and maintenance" exhibit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teachers' well-being. Notably, the dimension of "abundant equipment resources" stands out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predictor. 9. Taipei City public preschool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is moderately to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achers' well-being. Overall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specific aspects such as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multifaceted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and "novel teaching philosophies" exhibit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teachers' well-being. Particularly, the dimension of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stands out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predictor.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this study provided appropriate recommendations for government education units, preschools, preschool teachers, and future follow-up researchers.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6)。公立幼兒園規劃設計原則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方致婷(2021)。臺北市幼兒園設施品質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方暄涵(2010)。基隆市國民中學校長領導特質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方德隆(2009)。有效教學與創新教學。載於黃文樹(主編),幼稚園創新教學理念與實務(頁9-36頁)。秀威資訊。 王尾吉、詹正豐、劉品坊、張志銘(2018)。臺中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調適、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12(4),93-104。 王秀玲、林新發、康瀚文、梁玟燁、蔡麗華(2008)。國民中學專業權能、知識管理對創新行為影響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29,23-55。 王怡茹(2014)。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王放鳴(2014)。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途徑研究。中國職工教育,20,21。 王玫淇(2020),新北市公立幼兒園設施品質與教師工作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王素梅(2011)台中市家長選擇學前教育機構考量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 王惠萱(2011)。國民小學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王順治、蘇瑛敏(2012)。幼兒園有關幼兒使用設施設備尺寸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王鈺虹(2017)。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王慕樵(2018),宜蘭縣中小學校園空間美學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王曉莉(2015年9月)。民辦高校教師工作幸福感與工作績效的關係─組織承諾的調節效應與組織公民行為的中介效應。高教論壇,9,92- 95。 王馨敏(2000),九二一大地震震災學校環境重建問題之研究-以南投縣和臺中縣國民中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王豔芝、朱全友、李素英(2007年2月)。幼兒園教師心理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8(2),123-124。以TIMSS 2015臺灣資料為例 古婷菊(2005)。國中教師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白家儀、賴志峰(2014年09月)。少子化衝擊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93,185-209。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2),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22年6月29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2),幼兒園及其分班基本設施設備標準(2019年7月10日) 全國教保資訊網(2022)(幼兒園查詢。2017年1月20日) 朱沛亭(1993)。幼稚園空間因應幼教理念轉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江亭瑩(2013)。臺北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何羿萱(2017)。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何惠麗、曹俊德(2016)。國民小學推展特色學校之研究。學校行政,106,178-198。 何煦(2019)。兒童視角下的高品質幼兒園環境建設。教育科學論壇,15,74-77。 何瑞乾(2017)。臺中市私立幼兒園教師幸福感、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倪鳴香(2019)。童年沃野的變遷與創化-社會文化場域中的兒童教育。第陸章童年的印記-從口述傳記探究幼師角色生成的個案研究,122-144。 余徹鵬(2012)。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科技素養與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吳中勤(2008)。臺北市公立幼稚園遊戲場規劃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 吳中勤(2013)。幼兒園戶外遊戲場空間規劃之探析。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5,63-82。 吳至懿(2008)。台北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吳志衍、楊裕富(2005)。創意教學相關研究之初探。設計研究,5,75。 吳明隆(2014)。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四版)。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12)。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五南圖書。 吳明隆、張毓仁(2018)SPSS問卷統計分析快速上手秘笈。五南。 吳美純(2004)。啟動孩子對於“美”的感受-談幼兒美感教育的推動與實踐。四季兒童教育專刊,17,51-58。 吳珮青(2013)。國民小學教育空間品質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 吳偉炯(2016)。工作時間對職業幸福感的影響-基於三種典型職業的實證分析。中國工業經濟,3,130-145。 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台灣教育,614,2-8。 吳清山(2007)。提升教育品質強化教育競爭力。品質月刊,43(8),62-66。 吳祥輝(2006)。芬蘭驚豔:全球成長競爭力第一名的故事。遠流。 吳雪華(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吳萌蕙(2021)。校園營造、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學生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以TIMSS2015臺灣資料為例。國立政治大學。 吳靖國(2003)。創新教學如何可能?從「創造」意涵的哲學思維談起。載於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49-80)。師大書苑。 吳鐵屏(2021),桃園市國民中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健康與教師幸福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呂賢玲(2019)。新北市立國民中學學校設施品質、教師創新教學與學生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李小荔(2007),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區位配置與空間改善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 李志梅(2013)。影響教師幸福感因素探析。科教導刊(上旬刊),22,51-52。 李叔真(2010)。國小學童思考風格、知覺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李芳齡(譯)(2012)。五個技巧, 簡單學創新。天下雜誌。 李姿寰(2021)。雲林縣國民中學教師幸福感與教學品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 李政隆(1987)。都市中幼稚園的規劃理論與實際。大佳。 李淑娟(2016),國小建築用後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李清季(2010)。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探析。教育情報參考,9,33-35。 李晶晶(2015年10月)。幼兒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因素與職業倦怠的關係。教育現代化,13,20-22。 李翠泉(2008)。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與教師的專業發展。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3(1),25-27。 李麗敏(2009)。我國教師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研究述評。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4(1),28-31。 杜軍(2007)。主觀幸福感的外部影響因素。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1,89-90。 束從敏、姚國榮(2003)。幼兒教師獲得職業幸福感原因的調查與思考。學前教育研究, 6,39-42。 汪素榕(2001)。幼兒教師學習區規劃理念與實務關係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原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汪慧玲(2011)。自然生態環境的建構-私立愛德幼稚園的環境與課程。幼兒教育,303,74-79。 沈素香(2011)。公立幼稚園教師創新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沈翠蓮(2005)。創意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之研究。課程與教學,8(3),55-71。 周子仁(2013)。臺中市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周玉華、劉軍(2001)。幼兒園環境教育課程實施的思考與實踐。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30,199-200。 周佩諭(2019)。在地文化結合美感領域學習指標融入幼兒園學習區之研究。幼兒教育,327,144-156。 周怡伶(2008)。臺北市立國小附幼教師運用中介空間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周怡伶、段慧瑩(2009)。許幼兒一個美好的環境-幼兒園中介空間初探。幼兒教保研究,3,75-90。 周淑惠(2017)。面向21世紀的幼兒教育:探究取向主題課程。心理。 周逸芬(1994)。蒙特梭利幼兒單元活動設計課程。五南。 周碩政(2008)。桃竹苗區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之幸福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周麗修(2015)。高級中學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幸曼玲(1994)。從情境認知看幼兒教育。初等教育學刊,3,165-188。 幸曼玲、楊金寶、邱嘉慧、柯華葳、蔡敏玲、金瑞芝、郭李宗文、簡淑真、林玫君(2017)新課綱想說的事: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理念與發展(二版)。心理。 林以凱(2015)。親、師,怎麼互動好。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2),52-53。 林玉体(2001)。幼兒教育思想。五南。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心理。 林佩蓉(2007)。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0-6歲嬰幼兒發展手冊。教育部。 林定蔚(2007)。教育部教學卓越獎教師人格特質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林怡函(2021)。桃園市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設施品質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國立政治大學。 林怡滿、李美玲、周芸頻、蔡淑君、洪慧英(2015)。幼兒園課程變革之行動研究:從傳統到學習區。長庚科技學刊,22,53-70。 林玫君(2015)。幼兒園美感教育。心理。 林美玲(2013)。新北市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休閒調適策略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聖約翰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珠梅(2011)。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環球市場信息導報,1,69-70。 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林偉文(2006)。教師創意教學之系統模式: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意氛圍、社群交融記憶系統、教師教學內在動機與創意教學之關係( NSC-942413H152012)。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林偉文(2006)。學校創意守門人對創意教學及創造力培育態度與教師創意教學之關係。教育學刊,27,69-91。 林偉文(2007)。教學創新的梅迪奇效應(Medici effect):以英國創意夥伴計畫(Creative Partnership Project) 為例。教育研究月刊,157,31-41。 林湘蓁、張美雲(2013)。臺中市公私立幼兒園教師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0,91-110。 林勤敏(1986)。學校建築的理論基礎。五南。 林碧芳、邱皓政(2008)。創意教學自我效能感量表之編製與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1),141-169。 邱永祥(1988)。從兒童學習發展知觀點探討都市小學與幼稚園複合之建築空間-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 邱怡蓁(2017)。臺北市國小教師知覺學校創新氣氛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論壇,9(1),28-48。 邱惠娟、童心怡(2010)。教師幸福感內涵之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67,168-180。 邱嘉玲、魏美惠(2014)。幼托整合對公私立幼兒園影響之初探。幼兒教育年刊,25,163-183。 邱慧真(2013)。幼兒園教學空間情境佈置之研究-以蒙特梭利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姚凱蘋(2013)。公立幼兒園家長理想中的課程與教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姚麗英(2018)。高中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 114,109-134。 施建彬(1995)。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洪怡靜、陳紫玲(2015)。高中職餐旅群教師教學效能與幸福感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8(2),99-132。 洪婷琪(2010),學前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洪福財(2004)。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兼論其幼教啟示。群英。 胡姍姍、吳明霞、張大均、李娜、歐陽益、朱毅(2008)。中學教師工作績效、社會支持與心理幸福感的關係。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1(10), 57-60。 胡燕紅(2016)。幼兒園教師幸福感調查分析—以河南安陽市幼兒園為例。陝西學前師範學院學報,32(1),101-106。 苗元江(2004)。幸福感:分裂與整合。上饒師範學院學報,24(4),22-26。 苗元江、龔繼峰(2007)。超越主觀幸福感。內蒙古師範大學報(哲學社會科版),6(5),15-20。 唐志強(2011)。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現實困境與對策分析。教育導刊,2,76-79。 孫娟(2013)。幼兒園環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考試週刊,96,187。 孫健敏、李秀鳳、林叢叢(2016)。工作幸福感的概念演進與測量。中國人力資源開發, 13,38-47。 徐宇瑩(2010)。國民中學教師自我效能、幸福感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徐柏姍(2015)。淺談幼稚園室內環境創設的要點。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5,492。 徐聯恩、郭靜怡(2013)。提升組織創新活力。國立政治大學。 徐聯恩、鄭雅方(2010)。五歲幼兒就學準備度評量表之發展。幼兒教育,297,1-21。 秦夢群、莊清寶(2012)。臺灣國民中小學特色學校創新經營及其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15(2),163-192。 翁清雄、陳銀齡(2014)。職業生涯幸福感概念介紹、理論框架構建與未來展望。外國經濟與管理,36(12),56-63。 翁暄睿(2018)國小校長翻轉領導、教師教學創新與學生學習表現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高苙騰(2010)。桃園縣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高強華(2002)。論主題統整與教學創新設計。臺灣教育,614,9-15。 高慶(2007)。伊壁鳩魯快樂主義與亞里斯多德幸福觀之比較。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6(7),50-53。 張世彗(2003)。創造力-理論、技術/技法與培育。達雯印刷。 張永玲(2012)。教師的幸福感從哪裡來。寧夏教育,1,69。 張俊彥(2000)。幼稚園戶外空間幼兒安全之研究-以臺中太平市為例。觀光研究學報,6(2),33-50。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重修二版)。臺灣東華。 張美婷(2014)。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私立國中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張家婕(2012)。幼兒園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以新竹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 張陸、佐斌(2007)。自我實現的幸福—心理幸福感研究述評。心理科學進展,15(1),134-139。 張碩玲(2001)。臺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張躍先(2012)。淺談如何增強員工的心理幸福感。商情,24,64。 教育部(2002)。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教育部。 教育部(201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教育部。 教育部(2016)。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教育部。 曹光海、李建偉、林豔豔(2007)。高職教師主觀幸福感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15(2),190-191。 曹翠英(2002)。我國公私立幼稚園幼兒遊戲室規劃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461-492。 梁秀美(2012)。幼兒園教師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研究所。 梁佳蓁(2015)。情境學習理論與幼兒教育課程的運用與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7),136-140。 莊季蓉(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組織承諾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視導與評鑑碩士學位學程。 莊琳君(2017)。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一位臺灣老師的德國教育大震撼。野人。 許忠棠(2011)。新北市立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許婉玉(2016)新北市國民小學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許婉玉(2017)。新北市國民小學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許淑麗、謝瑩慧(2010)。戶外遊戲場中之幼兒遊戲探究-以一個幼稚園班級為例。幼兒教育年刊,21,1-29。 許雅惠(2010)。幼兒家長對園所服務品質現況調查之研究。南亞學報,30,299-326。 郭沛衡(2017)。幼兒園接送空間規劃評估特徵探究。幼兒教育創新與經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97-116。 郭智玲(2017)。幼兒數學自主學習創新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郭嘉富(2011)。幼兒教育的空間彈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陳文薏(2008)。臺灣地區之公立專設幼稚園校園創意設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陳亞玲(2012)。教師幸福感調查與分析—以蘭州市為例。西北人口,33(6),120-123。 陳怡姿(2017)。大學生社交自我效能、困擾揭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陳秉宏(2018)。實施一例一休之企業員工幸福感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陳美慧(2013)。桃園縣國小教師自我效能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陳苑珊(2013)幼托整合政策下幼兒園空間使用評估之研究-以原台南縣國小附設幼兒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陳凱鈿(2002)。學校建築規畫參與式設計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陳惠芳(2005)。托育機構教學設施及公共安全標準的探討。幼兒保育研究集刊,1(1),75-85。 陳華奇、阮溶明、陳于清、張櫻櫻(2012年10月))幼兒教師人口學變數、工作投入與主觀幸福感的關係。健康研究,32(5),355-358。 陳新豐(2015)。教育測驗與學習評量。五南圖書。 陳鈺萍(2004)。國小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陳寬裕(2017)。應用統計分析:SPSS的運用。五南圖書。 陳曉彤(2018)。澳門私立中學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陳碧雲(2018)。幼兒生命教育理念的開展-蒙特梭利教育觀的啟示。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9,101-121。 陳龍安(1989)。「問想做評」創造思考教學模式的建立與驗證(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陳龍安(2009)。「問想做評(ATDE)創造思考教學模式與策略。載於黃文樹(主編),幼稚園創新教學理念與實務(頁65-98)。秀威資訊。 陳璐、王威海(2013)。性別、婚姻與主觀幸福感。理論界,12,74-79。 陳麗琴(2011)。幸福綠世界-基隆市立建德幼稚園的空間創建。幼兒教育,303,70-73。 傅琍玲、蘇育令(2016)。輔導害羞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之行動研究。幼兒教保研究,16,31-59。 傅湘華、吳振華(2009)。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研究概述。中國校外教育:下旬,3,373。 彭怡、陳紅(2010)。基於整合視角的幸福感內涵研析與重構。心理科學進展,18(7),1052-1061。 曾玲娟(2009)。論南寧市幼兒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特點。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4(1),100-102。 曾榮華(1999)。全面品質管理與學校建築品質。國民教育研究集刊,7,81-8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輯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179-209)。師大書苑。 湯志民(1986)。臺北縣國民中學學校建築基本問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湯志民(1991)。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規劃、環境知覺與學生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湯志民(2001)。幼兒學習環境的建構和設計原則。臺北市立師院初等教育學刊,9,135-170。 湯志民(2002)。學校遊戲場。五南。 湯志民(2003)。優質學校環境規劃與問題探析。初等教育學刊,14,49-82。 湯志民(2004)。幼兒學習環境設計(二版)。五南。 湯志民(2006)。臺灣的學校建築。五南。 湯志民(2007)。教育的新空間:中學學科型教室規劃與發展。敎育研究,156,86-107。 湯志民(2012b)。境教的實質影響力。師友月刊,544,9-13。 湯志民(2014)。校園規劃新論。五南。 湯志民(2016)。標準之外:學校設施與規劃的新思考。學校建築學會年刊,46-133。 湯志民(2017)。非典型學校:經營與啟示。學校行政,109,1-20。 湯志民(2022)。教育設施規劃新視界。五南。 湯志民(2022)。學校建築規劃-理論與實務。五南。 湯志民、曾雅慧、劉冠廷、劉侑承(2011)。國民中小學創新學校經營校長空間領導之研究-以臺北市和新北市為例。學校建築研究:百年校園建築創新裝,401-425。 隋雪、馬杰、鄒群(2009)。主觀幸福感的新近研究。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2(6),52-55。 馮佳怡(2006)。校園生活休憩空間之探析: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為例。學校行政,45,205-225。 馮佳怡(2020),國中校長空間領導、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馮朝霖(2008)。空間領導、氣氛營造與美學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74,49-60。 黃中良(2013)。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黃河(2012)。提升教師幸福感的人文途徑研究。師道:教研,12,4-5。 黃郁芸、尤耀頤、郭添財、陳勻宜、郭羿君(2019)。從美學感官與迴游跨界幼教空間的營造。幼兒教育,327,157-176。 黃庭鍾、江如瑤(2015)。以新部頒課綱觀點評選幼兒園經營戶外遊戲空間之重要性研究。危機管理學刊,12(1),73-84。 黃迺毓、簡淑貞(1988)。幼兒教育理論基礎。教育資料集刊,13,1-28。 黃惠雯(2013)。臺北市幼兒學習環境與幼兒社會遊戲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黃雅琳(2009)。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黃瑞琴(2011)。幼兒園遊戲課程。心理。 黃耀榮(1990)。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計畫及設計問題之調查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編輯委員會。 黃耀榮、張怡君(2005)。兒童認知發展應用在幼兒教育環境設計語言建構之探討。設計學報,10(4),1-17。 楊欣怡(2005)。班群空間幼稚園學習區規畫之研究-以臺北市永安、新生、健康國小附幼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楊峰(2017)。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策略。教育,8,9。 楊素婷、陳殷哲(2018)。建構私立幼兒園服務品質指標之研究。經營管理學刊,15,1-23。 楊貴棻(2008)。臺北市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空間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楊雅婷(2020),高級中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幸福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楊露(2014)。員工工作幸福感研究綜述。現代商貿工業,3,99-100。 雷向永(2017)。伊壁鳩魯的快樂與幸福。小品文選刊:下(頁183-185)。大同市文聯。 寧豔伶(2012)。企業員工幸福感研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下(頁碼121-122)。長江出版傳媒。 廖文靜(2011)。幼兒園設施品質與教育成果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廖慧君(2008)。國小附設幼稚園學習區規劃之探討-以桃園縣國小附幼為例。私立中原大學。 管培紅(2013)。試談幼稚園活動室的環境創設問題。幼稚教育、教育科學,7,29-31、44。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精緻教育: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教育局。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統計室(2023)。臺北市教育統計資料查詢系統。 趙晶、沈偉(2009)。中小學教師幸福感現狀調查研究。群文天地,12,115-116。 劉玉燕(1991)。幼兒園環境設計的潛能空間。載於幼兒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82-105)。國立屏東師範大學 劉秀枝(2011)。私立幼兒園教師職場幸福感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6,87-115。 劉秀枝(2012)。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社群互動、職場希望感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劉秀惠(2014)。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幸福感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劉佩瑜(2014),幼兒園園長正向領導與幼兒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劉其偉(1984)。人體工學與安全。東大圖書。 劉芳萁(2009)。臺北市幼稚園教師的教學效能、創意教學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劉美秀、王夏華、汪正忠(2013)。教育水平對幸福感指數影響的統計檢驗。統計與決策,24,4-8。 劉桂春(2009)。教師幸福感的構成要素及其現實遭遇。赤峰學院學報,30(5),173-175。 劉海潮(2017)。從關注生存到關注幼兒: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境界的提升。昭通學院學報,39(5),89-92。 劉真如(譯)(2009)。梅迪奇效應。商周。 劉媛(2010)。關注教師幸福感—對教師管理的幾點思考。咸寧學院學報,30(5), 176-177。 劉華鈴(2012)。幼稚園教師學校組織創新氣氛知覺、知識分享行為與創新教學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幼稚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劉懿儀(2017)。桃園市國中特教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蔡佳宏(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蔡俊傑、劉威德、羅鴻仁(2012)。職業學校教導型組織文化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探討。教師專業研究期刊,4,53-80。 蔡保田、李政隆、林萬義、湯志民和謝明旺(1988)。臺北市當前學校建築四大課題研究-管理、設計、造型、校園環境。市政建設專輯研究報告,192。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蔡春美、張翠娥、陳素珍(2012)。幼兒教育體系與運作:幼兒教保行政管理與實務。心理。 鄭達才(2000)。設備維護與管理:現在與未來。中國生產力。 操凱、楊寧(2014)。東省欠發達地區幼稚園骨幹教師職業幸福感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基於社會品質理論的視角。學前教育研究,2,12-20。 蕭佳純(2011)。學校創新氣氛、教師內在動機與教師創意教學表現關聯之研究:多層次調節式中介效果之探討。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9(4),85-125。 蕭博仁(2013)。臺南市國中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 賴志峰、廖偉君(2015)。臺中市幼托整合政策實施後公立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99,202-225。 龍昱廷(2010)。高雄市國中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戴愛麗(2015)。社區資源融入幼兒園教學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戴慧冕(2016)。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對學生學術樂觀之研究:以教師教學創新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檀傳寶(2002)。論教師的幸福。教育科學,18(1),39-43。 謝妃涵(2017)。幼兒園實施行動取向環境教育之探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類,11(1),19-50。 謝傳崇、王妍蘇(2019)。幼兒園園長/園主任課程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122,82-105。 鍾佳欣(2011)。國小教師對校園公共藝術空間規劃的知覺偏好與滿意度之研究-以臺北市五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簡楚瑛(1988)。學前教育環境之研究與應用。省立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初等教育學報,1,193-202。 藍麗子(2003)幼稚園生理需求與活動室空間配置關係之研究-以雲林縣斗六市幼稚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顏逸鴻(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魏美惠(2011)。幼兒教師幸福感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0(2),173-194。 羅芳、楊仙萍、葉映華(2010)。城市教師人格特質、主觀幸福感與幸福行為表現的關係。浙江教育學院學報,4,59-66。 譚友坤(2011)。職業幸福感與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幼兒教育(教育科學),1、2,38-40。 關珊(2007)。影響教師幸福感的因素。基礎教育參考,8,13-15。 蘇亭瑋(2018),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工作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蘇郁媚(2017)。臺南市國小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 蘇家珍(2021),臺北市私立幼兒園園長空間領導與教保服務人員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潘美芳(2019)。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 西文部分 Andrews, F. M., & Withey, S. B. (1976).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Americans' perceptions of life quality. Plenum. Ashton, P. T., & Webb, R. B. (1986). Making a differenc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Longman. Bauscher, R., Poe, E. M. (2018). 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ing, modernization, and management.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Borich, G. D. (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Macmillan. Boudreaux, M. K., Martin, R. & Mcneal, L. (2016). Perceptions of quality school facilities – Implications for the school administrat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1(2). Bradburn, N. M. (1969). 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L: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Brewer, J. A. (2001). Introduction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eschool through primary grades (4th ed.) . Allyn and Bacon. Bronfenbrenner, U. (1979).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uss, D. M. (2000). The evolution of happines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 15-23. Castaldi, B. (1994). 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ing, modernization , and management(4th ed.). Allyn and Bacon, Inc. Chiu H. Y. & Owens A. (2012). Stud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childcare quality in preschool. Chia Nan Annual Bulletin: Humanity, 38, 264-271. Clark, L. A., & Watson, D. (1995). Constructing validity: Basic issues in objective scale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7(3), 309-319. Clark, L. A., & Watson, D. (1995). Constructing validity: Basic issues in objective scale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7(3), 309-319. De Giuli, V., Da Pos, O., & De Carli, M. (2012).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pupil perception in Italian primary schools. Building & Environment, 56, 335-345.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3), pp. 542-575. Dogan, W. A., Larson C., Gillman A., & Sussman C. (2006). Designing early childhood facilities. community investment collaborative for kids resource guide. https://www.lisc.org/media/filer_public/ef/02/ef02cf88-eef9-4091-9f96-aa03f88931cb/2005_cick_guide_vol2_designing.pdf Early, D. M., Sideris, J., Neitzel, J., LaForett, D. R., & Nehler, C. G. (2018). Factor structure and validity of the 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 – Third edition (ECERS-3).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44, 242-256. http://doi.org/10.1016/j.ecresq.2018.04.009 Erickson, P. (2018). Do school facilities affect student learning? (Part 3 of 3).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90(5), 29-29. Erlbaum Associates. Essa, E. (1996). Introduction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2nd ed.). Delmar Publishers. Evans, J. & Lindsay, W. M.(2002).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quality. South-Western. Filardo, M(2016). State of our schools: America’s K-12 Facilities,1-42. 21st Century School Fund;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USGBC), The Center for Green Schools; National Council on School Facilities (NCSF). Gardner, H. (1993). Cerating minds. Basic Books. Gibson, S., & Dembo, M. H.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4), 569-582. Gibson, S., & Dembo, M. H.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4), 569-582. Graves, S. B., Gargiulo, R. M., & Sluder, L. C. (1996). Young children: An introduction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Greenman, J. (1988). Caring spaces, learning places: Children's environments that work. Exchange Press. Haddad, L. (2002).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Early Childhood and Family Policy Series No. 3. UNESCO. Harvey, L., & Green, D. (1993). Defining quality.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18(1),9-34. Johansson, F. (2004). The Medici effect: Breakthrough insight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ideas, concepts, and culture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Lackney, J. A. (1999). Assessing school facilities for learning/assessing the impact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Integrating theoretical issues with practical concerns.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441330.pdf Lemasters, L. K. (1997). A synthesis of studies pertaining to facilities,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student behavior. (Dissertation), http://search.ebscohost.com/login.aspx?direct=true&db=ddu&AN=A8826BFDCC40AB5A&lang=zh-tw&site=ehost-live Malaguzzi, L. (1993). History, ideas, and basic philosophy. In C. Edwards, L. Gandini & G. Forman (Eds.), 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blex. Maslow, A. H. (1968). 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 (2 ed.). Van Nostrand. McAuley, H., & Jackson, P. (1992). Educating young children: A structural approach. David Fulton Publisher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Roehampton Institute. Mičić, M. B. (2019). Quality of School Life 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erception. Mokyklinio Gyvenimo Kokybė Pagrindinėje Mokykloje: Mokinių Suvokimas., 134(2), 135-150. Newmann, F. M., Rutter, R. A., & Smith, M. S. (1989). Organizational factors that affect school sense of efficacy, community, and expectation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2(4), 221-238. Pavri, S., & Monda-Amaya, L. (2001). Social support in inclusive schools: Student and teacher perspectives. Exceptional Children, 67(3), 391-411. Pavri, S., & Monda-Amaya, L. (2001). Social support in inclusive schools: Student revisite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9(4), 719-727. Ritchhart, R. (2004). Creative teaching in the shadow of the standards. Independent School, 63(2),32-40. Rogers, E. M. (2003).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5th ed.). Free. Rotter, J. B. (1966).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General and Applied, 80(1), 1-28. Schneider, M. (2002). Do school facilities affect academic outcomes? Washington: National Clearinghouse for Educational Facilities. Seefeldt, C., & Barbour, N. (1994).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 introcuation (3rd ed.). Macmillan College Publish Company, Inc. Slimplicio, J. S. C. (2000). Teaching classroom educators how to be more effective and creative teachers. Education, 120(4), 675-680. Spodek, B., & Brown, P. C. (1992). Curriculum alternatives in early chilkhood educatio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 B. Spode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p. 91-104). The Free Press. Spodek, B., & Saracho, O. N. (1994). Right from the start: Teaching children ages three to eight. Allyn and Bacon. Steiner, R. (1965). The education of the child: In the light of anthroposophy. Rudolf Steiner Press. Stoecklin, V. L., & White, R. (1997). Designing quality child care facilities. ERIC Clearinghouse. https://eric.ed.gov/?id=ED445500 Szuba, T., Young, R. & School Facilities Maintenance Task Force (2003). Planning guide for maintaining school facilities. National Forum on Education Statistics (NFES). https://nces.ed.gov/pubs2003/maintenance/chapter5.asp Tam, M. (2014). Outcomes-based approach to quality assessment and curriculum improv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 22(2), 158-168. Taylor, B. J. (1991). A child goes forth: A curriculum guide for preschool children (7th ed.). Macmillan Publishing Cpmpany. The IRIS Center. (2015). 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s: Designing effective classrooms. https://iris.peabody.vanderbilt.edu/module/env/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2015). Center for Evaluation and 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The importance of school facilities in improving student outcomes. Vasta, R., Haith, M. M., & Miller, S. A. (1992). Child psychology: The modern science. John Wiley & Sons, Inc. Vergeront, J. (1987). Places and spaces for preschool and primary (Indoors).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Vickery, D. J. (1972). School building design Asia. Kularatne & Co.Ltd. Warr, P. B. (2007). Work, happiness, and unhappines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Waterman, A. S. (1993). Two conceptions of happiness: Contrasts of personal expressiveness (eudaimonia) and hedonic enjoy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4(4), 678-69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研究所
10715700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5700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湯志民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Tang, Chih-mi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鄒佳玲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Tsou, Chia-L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鄒佳玲zh_TW
dc.creator (作者) Tsou, Chia-L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2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Feb-2024 11:42:27 (UTC+8)-
dc.date.available 1-Feb-2024 11:42:2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Feb-2024 11:42:2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10715700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14965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幼兒教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10715700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設施品質、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在知覺幼兒園設施品質,與自身創新教學及幸福感之差異情形,並探討三者間之關係,並藉由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設施品質對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幸福感進行預測。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採用方致婷(2021)自編之「幼兒園設施品質」問卷及「教師創新教學」問卷,加上潘美芳(2019)自編之「教師幸福感」問卷為研究工具,以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為研究對象。問卷發放約800份,共計回收之有效問卷為614份,有效回收率約為76.8%,未無效問卷 。本研究將問卷資料回收彙整後,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分析,茲將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設施品質現況為中上程度,且以「豐富的資源設備」覺知程度為最佳。 二、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創新教學現況為中上程度,且以「多元課程與評量」覺知程度為最佳。 三、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幸福感現況為中上程度,且以「人際關係」覺知程度為最佳。 四、不同年齡之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在幼兒園設施品質中具顯著差異,且年齡較輕,尤以「30歲以下」及服務年資為「一年以下」的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對於設施品質中「豐富的資源設備」也有較高的覺知感受。 五、不同年齡之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在創新教學具顯著差異,且年齡較輕之教師在創新教學有較高覺知感受。 六、不同年齡及服務年資之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在覺知教師幸福感具顯著差異,且年齡較大,尤以「51歲以上」,以及年資較深,尤以「10年以上」在教師幸福感有較高覺知感受。 七、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設施品質對教師創新教學為中高度正相關。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在整體設施品質及「豐富的資源設備」、「舒適的物理環境」與「適足空間與維護」對教師創新教學有正向且顯著之預測力,尤其以「豐富的資源設備」構面最具預測力。 八、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設施品質對教師幸福感為中高度正相關。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在整體設施品質及「豐富的資源設備」、「舒適的物理環境」與「適足空間與維護」對教師幸福感有正向且顯著之預測力,尤其以「豐富的資源設備」構面最具預測力。 九、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創新教學對教師幸福感為中高度正相關。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在整體教師創新教學及「多樣的教學方法」、「多元課程與評量」、「新穎的教學理念」,對教師幸福感有正向且顯著之預測力,尤以「多樣的教學方法」構面最具預測力。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與討論,對於相關教育行政單位、幼兒園主管、教師及後續相關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參考。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public preschool facilities,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teachers’ well-being in Taipei city. The study explores the status of facilities quality,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teachers’ well-being in Taipei City,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acilities quality of public preschool,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teachers’ well-being in Taipei city under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study also analyzes the quality of public preschools facilities as a predictor of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teachers’ well-being. This study selected public pre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City as the parent population and adopt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for sampling. A total of 718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After eliminating the invalid questionnaires and questionnaires that did not complete the answer, a total of 61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covered. The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was approximately 76.8%. In this study, after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collated, statistical technique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were used for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status of facilities quality in public preschools of Taipei city were above the medium level. ‘‘Have abundant teaching materials and equiment’’ was survey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in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facilities. 2. The status of public preschool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in Taipei city were above the medium level. ‘‘Adopt multiple curriculums and assessments’’ was survey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in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f innovative teaching. 3. The status of teachers’ well-being in public preschools of Taipei city were above the medium leve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as survey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in determin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well-being. 4.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ived quality of facilities among Taipei City public preschool teachers of different ages and current positions. Younger teachers, especially those aged "30 and below," and those currently holding the position of "principal," exhibit a higher awareness of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facilities. Additionally, Taipei City public preschool teachers with less than "one year of service" also perceive their preschools to have higher levels of "abundant resource equipment" when evaluating their preschools’ facility quality. 5.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novative teaching among Taipei City public preschool teachers of different ages and current positions. Younger teachers perceive their preschools to have a higher quality of innovative teaching. 6.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ived teacher well-being among Taipei City public preschool teachers based on age, years of service, and current positions. Older teachers, especially those aged "51 and above," and those with longer years of service, particularly "10 years and above," was surveyed to have higher teacher well-being. 7. The quality of facilities in Taipei City public preschools is moderately to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The overall facility quality and specific aspects such as "abundant equipment resources," "comfortable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adequate space and maintenance" have a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predictive impact on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Among these factors, the "abundant equipment resources" dimension stands out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predictor. 8. The quality of facilities in Taipei City public preschools is moderately to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achers' well-being. Both the overall facility quality and specific aspects such as "abundant equipment resources," "comfortable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adequate space and maintenance" exhibit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teachers' well-being. Notably, the dimension of "abundant equipment resources" stands out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predictor. 9. Taipei City public preschool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is moderately to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achers' well-being. Overall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specific aspects such as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multifaceted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and "novel teaching philosophies" exhibit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predictive power on teachers' well-being. Particularly, the dimension of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stands out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predictor.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this study provided appropriate recommendations for government education units, preschools, preschool teachers, and future follow-up researchers.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幼兒園設施品質意涵探究 11 第二節 教師創新教學意涵探究 27 第三節 教師幸福感意涵探究 47 第四節 幼兒園設施品質、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 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6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9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9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9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95 第四節 研究程序 9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106 第一節 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設施品質、教師創新教學與 教師幸福感之現況分析 106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知覺設施品質、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幸福感之差異性分析 116 第三節 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設施品質、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幸福感間之相關性分析 156 第四節 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設施品質對教師創新教學及 163 教師幸福感之迴歸預測分析 16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9 第一節 結論 169 第二節 建議 175 參考文獻 186 中文部分 186 附錄 202 附錄一 問卷量表使用同意書 202 附錄二 正式之問卷量表 204zh_TW
dc.format.extent 280719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715700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幼兒園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臺北市公立幼兒園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設施品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創新教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幸福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Preschoo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Public preschool of Taipei Ci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Facilities quality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nnovative teach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Teachers' well-beingen_US
dc.title (題名) 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設施品質、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ilities Quality,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Well-being of Teachers in Public Preschool of Taipei City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6)。公立幼兒園規劃設計原則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方致婷(2021)。臺北市幼兒園設施品質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方暄涵(2010)。基隆市國民中學校長領導特質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方德隆(2009)。有效教學與創新教學。載於黃文樹(主編),幼稚園創新教學理念與實務(頁9-36頁)。秀威資訊。 王尾吉、詹正豐、劉品坊、張志銘(2018)。臺中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調適、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12(4),93-104。 王秀玲、林新發、康瀚文、梁玟燁、蔡麗華(2008)。國民中學專業權能、知識管理對創新行為影響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29,23-55。 王怡茹(2014)。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王放鳴(2014)。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途徑研究。中國職工教育,20,21。 王玫淇(2020),新北市公立幼兒園設施品質與教師工作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王素梅(2011)台中市家長選擇學前教育機構考量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 王惠萱(2011)。國民小學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王順治、蘇瑛敏(2012)。幼兒園有關幼兒使用設施設備尺寸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王鈺虹(2017)。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王慕樵(2018),宜蘭縣中小學校園空間美學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王曉莉(2015年9月)。民辦高校教師工作幸福感與工作績效的關係─組織承諾的調節效應與組織公民行為的中介效應。高教論壇,9,92- 95。 王馨敏(2000),九二一大地震震災學校環境重建問題之研究-以南投縣和臺中縣國民中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王豔芝、朱全友、李素英(2007年2月)。幼兒園教師心理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8(2),123-124。以TIMSS 2015臺灣資料為例 古婷菊(2005)。國中教師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白家儀、賴志峰(2014年09月)。少子化衝擊下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93,185-209。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2),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22年6月29日)。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2),幼兒園及其分班基本設施設備標準(2019年7月10日) 全國教保資訊網(2022)(幼兒園查詢。2017年1月20日) 朱沛亭(1993)。幼稚園空間因應幼教理念轉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江亭瑩(2013)。臺北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何羿萱(2017)。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何惠麗、曹俊德(2016)。國民小學推展特色學校之研究。學校行政,106,178-198。 何煦(2019)。兒童視角下的高品質幼兒園環境建設。教育科學論壇,15,74-77。 何瑞乾(2017)。臺中市私立幼兒園教師幸福感、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倪鳴香(2019)。童年沃野的變遷與創化-社會文化場域中的兒童教育。第陸章童年的印記-從口述傳記探究幼師角色生成的個案研究,122-144。 余徹鵬(2012)。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科技素養與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吳中勤(2008)。臺北市公立幼稚園遊戲場規劃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 吳中勤(2013)。幼兒園戶外遊戲場空間規劃之探析。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5,63-82。 吳至懿(2008)。台北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吳志衍、楊裕富(2005)。創意教學相關研究之初探。設計研究,5,75。 吳明隆(2014)。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四版)。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12)。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五南圖書。 吳明隆、張毓仁(2018)SPSS問卷統計分析快速上手秘笈。五南。 吳美純(2004)。啟動孩子對於“美”的感受-談幼兒美感教育的推動與實踐。四季兒童教育專刊,17,51-58。 吳珮青(2013)。國民小學教育空間品質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 吳偉炯(2016)。工作時間對職業幸福感的影響-基於三種典型職業的實證分析。中國工業經濟,3,130-145。 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台灣教育,614,2-8。 吳清山(2007)。提升教育品質強化教育競爭力。品質月刊,43(8),62-66。 吳祥輝(2006)。芬蘭驚豔:全球成長競爭力第一名的故事。遠流。 吳雪華(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吳萌蕙(2021)。校園營造、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學生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以TIMSS2015臺灣資料為例。國立政治大學。 吳靖國(2003)。創新教學如何可能?從「創造」意涵的哲學思維談起。載於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49-80)。師大書苑。 吳鐵屏(2021),桃園市國民中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健康與教師幸福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呂賢玲(2019)。新北市立國民中學學校設施品質、教師創新教學與學生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李小荔(2007),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區位配置與空間改善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 李志梅(2013)。影響教師幸福感因素探析。科教導刊(上旬刊),22,51-52。 李叔真(2010)。國小學童思考風格、知覺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李芳齡(譯)(2012)。五個技巧, 簡單學創新。天下雜誌。 李姿寰(2021)。雲林縣國民中學教師幸福感與教學品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 李政隆(1987)。都市中幼稚園的規劃理論與實際。大佳。 李淑娟(2016),國小建築用後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李清季(2010)。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探析。教育情報參考,9,33-35。 李晶晶(2015年10月)。幼兒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影響因素與職業倦怠的關係。教育現代化,13,20-22。 李翠泉(2008)。教師的職業幸福感與教師的專業發展。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3(1),25-27。 李麗敏(2009)。我國教師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研究述評。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4(1),28-31。 杜軍(2007)。主觀幸福感的外部影響因素。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1,89-90。 束從敏、姚國榮(2003)。幼兒教師獲得職業幸福感原因的調查與思考。學前教育研究, 6,39-42。 汪素榕(2001)。幼兒教師學習區規劃理念與實務關係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原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汪慧玲(2011)。自然生態環境的建構-私立愛德幼稚園的環境與課程。幼兒教育,303,74-79。 沈素香(2011)。公立幼稚園教師創新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沈翠蓮(2005)。創意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之研究。課程與教學,8(3),55-71。 周子仁(2013)。臺中市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周玉華、劉軍(2001)。幼兒園環境教育課程實施的思考與實踐。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30,199-200。 周佩諭(2019)。在地文化結合美感領域學習指標融入幼兒園學習區之研究。幼兒教育,327,144-156。 周怡伶(2008)。臺北市立國小附幼教師運用中介空間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周怡伶、段慧瑩(2009)。許幼兒一個美好的環境-幼兒園中介空間初探。幼兒教保研究,3,75-90。 周淑惠(2017)。面向21世紀的幼兒教育:探究取向主題課程。心理。 周逸芬(1994)。蒙特梭利幼兒單元活動設計課程。五南。 周碩政(2008)。桃竹苗區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之幸福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周麗修(2015)。高級中學校長學習領導、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幸曼玲(1994)。從情境認知看幼兒教育。初等教育學刊,3,165-188。 幸曼玲、楊金寶、邱嘉慧、柯華葳、蔡敏玲、金瑞芝、郭李宗文、簡淑真、林玫君(2017)新課綱想說的事: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理念與發展(二版)。心理。 林以凱(2015)。親、師,怎麼互動好。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12),52-53。 林玉体(2001)。幼兒教育思想。五南。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心理。 林佩蓉(2007)。解開孩子成長的密碼:0-6歲嬰幼兒發展手冊。教育部。 林定蔚(2007)。教育部教學卓越獎教師人格特質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林怡函(2021)。桃園市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設施品質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國立政治大學。 林怡滿、李美玲、周芸頻、蔡淑君、洪慧英(2015)。幼兒園課程變革之行動研究:從傳統到學習區。長庚科技學刊,22,53-70。 林玫君(2015)。幼兒園美感教育。心理。 林美玲(2013)。新北市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休閒調適策略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聖約翰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 林珠梅(2011)。教師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環球市場信息導報,1,69-70。 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林偉文(2006)。教師創意教學之系統模式: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意氛圍、社群交融記憶系統、教師教學內在動機與創意教學之關係( NSC-942413H152012)。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林偉文(2006)。學校創意守門人對創意教學及創造力培育態度與教師創意教學之關係。教育學刊,27,69-91。 林偉文(2007)。教學創新的梅迪奇效應(Medici effect):以英國創意夥伴計畫(Creative Partnership Project) 為例。教育研究月刊,157,31-41。 林湘蓁、張美雲(2013)。臺中市公私立幼兒園教師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0,91-110。 林勤敏(1986)。學校建築的理論基礎。五南。 林碧芳、邱皓政(2008)。創意教學自我效能感量表之編製與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1),141-169。 邱永祥(1988)。從兒童學習發展知觀點探討都市小學與幼稚園複合之建築空間-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 邱怡蓁(2017)。臺北市國小教師知覺學校創新氣氛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論壇,9(1),28-48。 邱惠娟、童心怡(2010)。教師幸福感內涵之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67,168-180。 邱嘉玲、魏美惠(2014)。幼托整合對公私立幼兒園影響之初探。幼兒教育年刊,25,163-183。 邱慧真(2013)。幼兒園教學空間情境佈置之研究-以蒙特梭利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姚凱蘋(2013)。公立幼兒園家長理想中的課程與教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姚麗英(2018)。高中校長正向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 114,109-134。 施建彬(1995)。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洪怡靜、陳紫玲(2015)。高中職餐旅群教師教學效能與幸福感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8(2),99-132。 洪婷琪(2010),學前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洪福財(2004)。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兼論其幼教啟示。群英。 胡姍姍、吳明霞、張大均、李娜、歐陽益、朱毅(2008)。中學教師工作績效、社會支持與心理幸福感的關係。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1(10), 57-60。 胡燕紅(2016)。幼兒園教師幸福感調查分析—以河南安陽市幼兒園為例。陝西學前師範學院學報,32(1),101-106。 苗元江(2004)。幸福感:分裂與整合。上饒師範學院學報,24(4),22-26。 苗元江、龔繼峰(2007)。超越主觀幸福感。內蒙古師範大學報(哲學社會科版),6(5),15-20。 唐志強(2011)。小學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現實困境與對策分析。教育導刊,2,76-79。 孫娟(2013)。幼兒園環境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考試週刊,96,187。 孫健敏、李秀鳳、林叢叢(2016)。工作幸福感的概念演進與測量。中國人力資源開發, 13,38-47。 徐宇瑩(2010)。國民中學教師自我效能、幸福感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態度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徐柏姍(2015)。淺談幼稚園室內環境創設的要點。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5,492。 徐聯恩、郭靜怡(2013)。提升組織創新活力。國立政治大學。 徐聯恩、鄭雅方(2010)。五歲幼兒就學準備度評量表之發展。幼兒教育,297,1-21。 秦夢群、莊清寶(2012)。臺灣國民中小學特色學校創新經營及其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15(2),163-192。 翁清雄、陳銀齡(2014)。職業生涯幸福感概念介紹、理論框架構建與未來展望。外國經濟與管理,36(12),56-63。 翁暄睿(2018)國小校長翻轉領導、教師教學創新與學生學習表現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高苙騰(2010)。桃園縣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高強華(2002)。論主題統整與教學創新設計。臺灣教育,614,9-15。 高慶(2007)。伊壁鳩魯快樂主義與亞里斯多德幸福觀之比較。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6(7),50-53。 張世彗(2003)。創造力-理論、技術/技法與培育。達雯印刷。 張永玲(2012)。教師的幸福感從哪裡來。寧夏教育,1,69。 張俊彥(2000)。幼稚園戶外空間幼兒安全之研究-以臺中太平市為例。觀光研究學報,6(2),33-50。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重修二版)。臺灣東華。 張美婷(2014)。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私立國中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張家婕(2012)。幼兒園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以新竹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 張陸、佐斌(2007)。自我實現的幸福—心理幸福感研究述評。心理科學進展,15(1),134-139。 張碩玲(2001)。臺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張躍先(2012)。淺談如何增強員工的心理幸福感。商情,24,64。 教育部(2002)。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教育部。 教育部(201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教育部。 教育部(2016)。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教育部。 曹光海、李建偉、林豔豔(2007)。高職教師主觀幸福感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15(2),190-191。 曹翠英(2002)。我國公私立幼稚園幼兒遊戲室規劃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461-492。 梁秀美(2012)。幼兒園教師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研究所。 梁佳蓁(2015)。情境學習理論與幼兒教育課程的運用與實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7),136-140。 莊季蓉(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組織承諾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視導與評鑑碩士學位學程。 莊琳君(2017)。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一位臺灣老師的德國教育大震撼。野人。 許忠棠(2011)。新北市立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許婉玉(2016)新北市國民小學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許婉玉(2017)。新北市國民小學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許淑麗、謝瑩慧(2010)。戶外遊戲場中之幼兒遊戲探究-以一個幼稚園班級為例。幼兒教育年刊,21,1-29。 許雅惠(2010)。幼兒家長對園所服務品質現況調查之研究。南亞學報,30,299-326。 郭沛衡(2017)。幼兒園接送空間規劃評估特徵探究。幼兒教育創新與經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97-116。 郭智玲(2017)。幼兒數學自主學習創新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郭嘉富(2011)。幼兒教育的空間彈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陳文薏(2008)。臺灣地區之公立專設幼稚園校園創意設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陳亞玲(2012)。教師幸福感調查與分析—以蘭州市為例。西北人口,33(6),120-123。 陳怡姿(2017)。大學生社交自我效能、困擾揭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陳秉宏(2018)。實施一例一休之企業員工幸福感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陳美慧(2013)。桃園縣國小教師自我效能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陳苑珊(2013)幼托整合政策下幼兒園空間使用評估之研究-以原台南縣國小附設幼兒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陳凱鈿(2002)。學校建築規畫參與式設計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陳惠芳(2005)。托育機構教學設施及公共安全標準的探討。幼兒保育研究集刊,1(1),75-85。 陳華奇、阮溶明、陳于清、張櫻櫻(2012年10月))幼兒教師人口學變數、工作投入與主觀幸福感的關係。健康研究,32(5),355-358。 陳新豐(2015)。教育測驗與學習評量。五南圖書。 陳鈺萍(2004)。國小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陳寬裕(2017)。應用統計分析:SPSS的運用。五南圖書。 陳曉彤(2018)。澳門私立中學教師知覺校長教學領導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陳碧雲(2018)。幼兒生命教育理念的開展-蒙特梭利教育觀的啟示。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9,101-121。 陳龍安(1989)。「問想做評」創造思考教學模式的建立與驗證(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陳龍安(2009)。「問想做評(ATDE)創造思考教學模式與策略。載於黃文樹(主編),幼稚園創新教學理念與實務(頁65-98)。秀威資訊。 陳璐、王威海(2013)。性別、婚姻與主觀幸福感。理論界,12,74-79。 陳麗琴(2011)。幸福綠世界-基隆市立建德幼稚園的空間創建。幼兒教育,303,70-73。 傅琍玲、蘇育令(2016)。輔導害羞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之行動研究。幼兒教保研究,16,31-59。 傅湘華、吳振華(2009)。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研究概述。中國校外教育:下旬,3,373。 彭怡、陳紅(2010)。基於整合視角的幸福感內涵研析與重構。心理科學進展,18(7),1052-1061。 曾玲娟(2009)。論南寧市幼兒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特點。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4(1),100-102。 曾榮華(1999)。全面品質管理與學校建築品質。國民教育研究集刊,7,81-89。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輯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179-209)。師大書苑。 湯志民(1986)。臺北縣國民中學學校建築基本問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湯志民(1991)。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規劃、環境知覺與學生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湯志民(2001)。幼兒學習環境的建構和設計原則。臺北市立師院初等教育學刊,9,135-170。 湯志民(2002)。學校遊戲場。五南。 湯志民(2003)。優質學校環境規劃與問題探析。初等教育學刊,14,49-82。 湯志民(2004)。幼兒學習環境設計(二版)。五南。 湯志民(2006)。臺灣的學校建築。五南。 湯志民(2007)。教育的新空間:中學學科型教室規劃與發展。敎育研究,156,86-107。 湯志民(2012b)。境教的實質影響力。師友月刊,544,9-13。 湯志民(2014)。校園規劃新論。五南。 湯志民(2016)。標準之外:學校設施與規劃的新思考。學校建築學會年刊,46-133。 湯志民(2017)。非典型學校:經營與啟示。學校行政,109,1-20。 湯志民(2022)。教育設施規劃新視界。五南。 湯志民(2022)。學校建築規劃-理論與實務。五南。 湯志民、曾雅慧、劉冠廷、劉侑承(2011)。國民中小學創新學校經營校長空間領導之研究-以臺北市和新北市為例。學校建築研究:百年校園建築創新裝,401-425。 隋雪、馬杰、鄒群(2009)。主觀幸福感的新近研究。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2(6),52-55。 馮佳怡(2006)。校園生活休憩空間之探析: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為例。學校行政,45,205-225。 馮佳怡(2020),國中校長空間領導、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馮朝霖(2008)。空間領導、氣氛營造與美學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74,49-60。 黃中良(2013)。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黃河(2012)。提升教師幸福感的人文途徑研究。師道:教研,12,4-5。 黃郁芸、尤耀頤、郭添財、陳勻宜、郭羿君(2019)。從美學感官與迴游跨界幼教空間的營造。幼兒教育,327,157-176。 黃庭鍾、江如瑤(2015)。以新部頒課綱觀點評選幼兒園經營戶外遊戲空間之重要性研究。危機管理學刊,12(1),73-84。 黃迺毓、簡淑貞(1988)。幼兒教育理論基礎。教育資料集刊,13,1-28。 黃惠雯(2013)。臺北市幼兒學習環境與幼兒社會遊戲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黃雅琳(2009)。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黃瑞琴(2011)。幼兒園遊戲課程。心理。 黃耀榮(1990)。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計畫及設計問題之調查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編輯委員會。 黃耀榮、張怡君(2005)。兒童認知發展應用在幼兒教育環境設計語言建構之探討。設計學報,10(4),1-17。 楊欣怡(2005)。班群空間幼稚園學習區規畫之研究-以臺北市永安、新生、健康國小附幼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楊峰(2017)。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策略。教育,8,9。 楊素婷、陳殷哲(2018)。建構私立幼兒園服務品質指標之研究。經營管理學刊,15,1-23。 楊貴棻(2008)。臺北市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空間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楊雅婷(2020),高級中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幸福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楊露(2014)。員工工作幸福感研究綜述。現代商貿工業,3,99-100。 雷向永(2017)。伊壁鳩魯的快樂與幸福。小品文選刊:下(頁183-185)。大同市文聯。 寧豔伶(2012)。企業員工幸福感研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下(頁碼121-122)。長江出版傳媒。 廖文靜(2011)。幼兒園設施品質與教育成果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廖慧君(2008)。國小附設幼稚園學習區規劃之探討-以桃園縣國小附幼為例。私立中原大學。 管培紅(2013)。試談幼稚園活動室的環境創設問題。幼稚教育、教育科學,7,29-31、44。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精緻教育: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教育局。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統計室(2023)。臺北市教育統計資料查詢系統。 趙晶、沈偉(2009)。中小學教師幸福感現狀調查研究。群文天地,12,115-116。 劉玉燕(1991)。幼兒園環境設計的潛能空間。載於幼兒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82-105)。國立屏東師範大學 劉秀枝(2011)。私立幼兒園教師職場幸福感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6,87-115。 劉秀枝(2012)。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社群互動、職場希望感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劉秀惠(2014)。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幸福感與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劉佩瑜(2014),幼兒園園長正向領導與幼兒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劉其偉(1984)。人體工學與安全。東大圖書。 劉芳萁(2009)。臺北市幼稚園教師的教學效能、創意教學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劉美秀、王夏華、汪正忠(2013)。教育水平對幸福感指數影響的統計檢驗。統計與決策,24,4-8。 劉桂春(2009)。教師幸福感的構成要素及其現實遭遇。赤峰學院學報,30(5),173-175。 劉海潮(2017)。從關注生存到關注幼兒: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境界的提升。昭通學院學報,39(5),89-92。 劉真如(譯)(2009)。梅迪奇效應。商周。 劉媛(2010)。關注教師幸福感—對教師管理的幾點思考。咸寧學院學報,30(5), 176-177。 劉華鈴(2012)。幼稚園教師學校組織創新氣氛知覺、知識分享行為與創新教學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幼稚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劉懿儀(2017)。桃園市國中特教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蔡佳宏(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蔡俊傑、劉威德、羅鴻仁(2012)。職業學校教導型組織文化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探討。教師專業研究期刊,4,53-80。 蔡保田、李政隆、林萬義、湯志民和謝明旺(1988)。臺北市當前學校建築四大課題研究-管理、設計、造型、校園環境。市政建設專輯研究報告,192。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蔡春美、張翠娥、陳素珍(2012)。幼兒教育體系與運作:幼兒教保行政管理與實務。心理。 鄭達才(2000)。設備維護與管理:現在與未來。中國生產力。 操凱、楊寧(2014)。東省欠發達地區幼稚園骨幹教師職業幸福感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基於社會品質理論的視角。學前教育研究,2,12-20。 蕭佳純(2011)。學校創新氣氛、教師內在動機與教師創意教學表現關聯之研究:多層次調節式中介效果之探討。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9(4),85-125。 蕭博仁(2013)。臺南市國中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 賴志峰、廖偉君(2015)。臺中市幼托整合政策實施後公立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99,202-225。 龍昱廷(2010)。高雄市國中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 戴愛麗(2015)。社區資源融入幼兒園教學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戴慧冕(2016)。新北市國民中學校長科技領導對學生學術樂觀之研究:以教師教學創新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檀傳寶(2002)。論教師的幸福。教育科學,18(1),39-43。 謝妃涵(2017)。幼兒園實施行動取向環境教育之探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類,11(1),19-50。 謝傳崇、王妍蘇(2019)。幼兒園園長/園主任課程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122,82-105。 鍾佳欣(2011)。國小教師對校園公共藝術空間規劃的知覺偏好與滿意度之研究-以臺北市五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簡楚瑛(1988)。學前教育環境之研究與應用。省立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初等教育學報,1,193-202。 藍麗子(2003)幼稚園生理需求與活動室空間配置關係之研究-以雲林縣斗六市幼稚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顏逸鴻(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魏美惠(2011)。幼兒教師幸福感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0(2),173-194。 羅芳、楊仙萍、葉映華(2010)。城市教師人格特質、主觀幸福感與幸福行為表現的關係。浙江教育學院學報,4,59-66。 譚友坤(2011)。職業幸福感與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幼兒教育(教育科學),1、2,38-40。 關珊(2007)。影響教師幸福感的因素。基礎教育參考,8,13-15。 蘇亭瑋(2018),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工作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蘇郁媚(2017)。臺南市國小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 蘇家珍(2021),臺北市私立幼兒園園長空間領導與教保服務人員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潘美芳(2019)。台北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 西文部分 Andrews, F. M., & Withey, S. B. (1976).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Americans' perceptions of life quality. Plenum. Ashton, P. T., & Webb, R. B. (1986). Making a differenc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Longman. Bauscher, R., Poe, E. M. (2018). 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ing, modernization, and management.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Borich, G. D. (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Macmillan. Boudreaux, M. K., Martin, R. & Mcneal, L. (2016). Perceptions of quality school facilities – Implications for the school administrat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1(2). Bradburn, N. M. (1969). 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L: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Brewer, J. A. (2001). Introduction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eschool through primary grades (4th ed.) . Allyn and Bacon. Bronfenbrenner, U. (1979).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uss, D. M. (2000). The evolution of happiness.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 15-23. Castaldi, B. (1994). 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ing, modernization , and management(4th ed.). Allyn and Bacon, Inc. Chiu H. Y. & Owens A. (2012). Stud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childcare quality in preschool. Chia Nan Annual Bulletin: Humanity, 38, 264-271. Clark, L. A., & Watson, D. (1995). Constructing validity: Basic issues in objective scale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7(3), 309-319. Clark, L. A., & Watson, D. (1995). Constructing validity: Basic issues in objective scale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7(3), 309-319. De Giuli, V., Da Pos, O., & De Carli, M. (2012).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pupil perception in Italian primary schools. Building & Environment, 56, 335-345.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3), pp. 542-575. Dogan, W. A., Larson C., Gillman A., & Sussman C. (2006). Designing early childhood facilities. community investment collaborative for kids resource guide. https://www.lisc.org/media/filer_public/ef/02/ef02cf88-eef9-4091-9f96-aa03f88931cb/2005_cick_guide_vol2_designing.pdf Early, D. M., Sideris, J., Neitzel, J., LaForett, D. R., & Nehler, C. G. (2018). Factor structure and validity of the 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 – Third edition (ECERS-3).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44, 242-256. http://doi.org/10.1016/j.ecresq.2018.04.009 Erickson, P. (2018). Do school facilities affect student learning? (Part 3 of 3).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90(5), 29-29. Erlbaum Associates. Essa, E. (1996). Introduction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2nd ed.). Delmar Publishers. Evans, J. & Lindsay, W. M.(2002).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quality. South-Western. Filardo, M(2016). State of our schools: America’s K-12 Facilities,1-42. 21st Century School Fund;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USGBC), The Center for Green Schools; National Council on School Facilities (NCSF). Gardner, H. (1993). Cerating minds. Basic Books. Gibson, S., & Dembo, M. H.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4), 569-582. Gibson, S., & Dembo, M. H.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4), 569-582. Graves, S. B., Gargiulo, R. M., & Sluder, L. C. (1996). Young children: An introduction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Greenman, J. (1988). Caring spaces, learning places: Children's environments that work. Exchange Press. Haddad, L. (2002).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Early Childhood and Family Policy Series No. 3. UNESCO. Harvey, L., & Green, D. (1993). Defining quality.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18(1),9-34. Johansson, F. (2004). The Medici effect: Breakthrough insight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ideas, concepts, and culture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Lackney, J. A. (1999). Assessing school facilities for learning/assessing the impact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Integrating theoretical issues with practical concerns. Mississippi State University. 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441330.pdf Lemasters, L. K. (1997). A synthesis of studies pertaining to facilities,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student behavior. (Dissertation), http://search.ebscohost.com/login.aspx?direct=true&db=ddu&AN=A8826BFDCC40AB5A&lang=zh-tw&site=ehost-live Malaguzzi, L. (1993). History, ideas, and basic philosophy. In C. Edwards, L. Gandini & G. Forman (Eds.), 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blex. Maslow, A. H. (1968). 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 (2 ed.). Van Nostrand. McAuley, H., & Jackson, P. (1992). Educating young children: A structural approach. David Fulton Publisher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Roehampton Institute. Mičić, M. B. (2019). Quality of School Life 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erception. Mokyklinio Gyvenimo Kokybė Pagrindinėje Mokykloje: Mokinių Suvokimas., 134(2), 135-150. Newmann, F. M., Rutter, R. A., & Smith, M. S. (1989). Organizational factors that affect school sense of efficacy, community, and expectation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2(4), 221-238. Pavri, S., & Monda-Amaya, L. (2001). Social support in inclusive schools: Student and teacher perspectives. Exceptional Children, 67(3), 391-411. Pavri, S., & Monda-Amaya, L. (2001). Social support in inclusive schools: Student revisite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9(4), 719-727. Ritchhart, R. (2004). Creative teaching in the shadow of the standards. Independent School, 63(2),32-40. Rogers, E. M. (2003).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5th ed.). Free. Rotter, J. B. (1966).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General and Applied, 80(1), 1-28. Schneider, M. (2002). Do school facilities affect academic outcomes? Washington: National Clearinghouse for Educational Facilities. Seefeldt, C., & Barbour, N. (1994).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 introcuation (3rd ed.). Macmillan College Publish Company, Inc. Slimplicio, J. S. C. (2000). Teaching classroom educators how to be more effective and creative teachers. Education, 120(4), 675-680. Spodek, B., & Brown, P. C. (1992). Curriculum alternatives in early chilkhood educatio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 B. Spode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p. 91-104). The Free Press. Spodek, B., & Saracho, O. N. (1994). Right from the start: Teaching children ages three to eight. Allyn and Bacon. Steiner, R. (1965). The education of the child: In the light of anthroposophy. Rudolf Steiner Press. Stoecklin, V. L., & White, R. (1997). Designing quality child care facilities. ERIC Clearinghouse. https://eric.ed.gov/?id=ED445500 Szuba, T., Young, R. & School Facilities Maintenance Task Force (2003). Planning guide for maintaining school facilities. National Forum on Education Statistics (NFES). https://nces.ed.gov/pubs2003/maintenance/chapter5.asp Tam, M. (2014). Outcomes-based approach to quality assessment and curriculum improv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 22(2), 158-168. Taylor, B. J. (1991). A child goes forth: A curriculum guide for preschool children (7th ed.). Macmillan Publishing Cpmpany. The IRIS Center. (2015). 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s: Designing effective classrooms. https://iris.peabody.vanderbilt.edu/module/env/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2015). Center for Evaluation and 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The importance of school facilities in improving student outcomes. Vasta, R., Haith, M. M., & Miller, S. A. (1992). Child psychology: The modern science. John Wiley & Sons, Inc. Vergeront, J. (1987). Places and spaces for preschool and primary (Indoors).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Vickery, D. J. (1972). School building design Asia. Kularatne & Co.Ltd. Warr, P. B. (2007). Work, happiness, and unhappines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Waterman, A. S. (1993). Two conceptions of happiness: Contrasts of personal expressiveness (eudaimonia) and hedonic enjoy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4(4), 678-691.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