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日本動畫文本與日本昔話之關連—以《神隱少女》個案為例
作者 周慕姿
貢獻者 蔡琰
周慕姿
關鍵詞 宮崎駿
神隱少女
日本昔話
日本動畫
文本
心理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11-Sep-2009 16:17:21 (UTC+8)
摘要 《神隱少女》是宮崎駿少數以日本本地為背景的故事,極富日本文化色彩,且連連獲獎,文化獨特性似乎成為它致勝的元素之一。宮崎駿曾提到:「《神隱少女》與其說是一般描寫異世界的故事,還不如說是日本『昔話』中出現的『麻雀之家』(雀の家) 或是『老鼠的宮殿』(鼠の御殿) 的『直系子孫』」。日本「昔話」乃為日本文化重要的一環,以日本「昔話」為參考文本的《神隱少女》,必然包含了豐富的日本昔話與日本文化元素。此外,日本學者間宮史子曾提到,日本昔話中的主角出發前往的地方,最常見的就是「異界」;而《神隱少女》即是一段人類踏上「異界」所發展的故事。因此本文將以日本民間故事的「異界」作為分析項目,分析《神隱少女》動畫文本中的「異界」形象意義,以及與日本民間故事的連結關係。
參考文獻 英/日文部分
     Schodt, Frederik L. 1986 Manga! Manga! The World of Japanese Comics.
     Tokyo:Kodansha.
     
     Schodt, Frederik L. 1996 Dreamland Japan: Writings on Modern Manga. Berkeley
     
     スタジオジブリ編(2001)。《ロマンアルバム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東京都:德間書店。
     
     小松和彥(2002)。《神隠しと日本人》。東京都:角川書店。
     
     小澤俊夫(1998)。《日本昔話のイメージ 1》。古今社。
     
     水木茂(1994)。《日本妖怪大全》。講談社。
     
     平井呈一訳(1991)。《怪談―小泉八雲怪奇短編集》。 偕成社。
     
     白百合怪異研究會編(2006)。《兒童の文學的異界‧魔界》。株式会社てらんく。
     
     佐佐木隆(2003)。《「千と千尋の神隱し」のことばと謎》。東京都:国書刊行会。
     
     柳田国男(1977)。《妖怪談義》。講談社。
     
     河合隼雄(1982)。《昔話と日本人の心》。講談社。
     
     河合隼雄(1988)。《昔話の深層―ユング心理学とグリム童話》。講談社。
     
     宮川 ひろぶん等(1985)。《こぶとりじい》。ほるぷ。
     
     宮崎駿(2002)。《風の帰る場所―ナウシカから千尋までの軌跡》。ロッキング・
     オン。
     
     高畑勳(1999)。《十二世紀のアニメー シヨン 》。德間書店。
     
     新村出(2008)。《広辞苑》。岩波書店。
     
     新宮一成(2002)。《夢分析》。岩波書店。
     
     關敬吾(1956)。《日本の昔話(Ι)》。岩波書店。
     
     關敬吾(1956)。《日本の昔話(Ⅱ)》。岩波書店。
     
     關敬吾(1957)。《日本の昔話(Ⅲ)》。岩波書店。
     
     藤津亮太編(2001)。《千尋と不思議の町》。東京都:角川書店。
     
     
     中文部分
     世一編輯部(2001)。《日本童話》。台南市:世一文化事業。
     
     王佳煌等譯(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台北:學富。(原書:Neuman, Lawrence W.(2000)。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Allyn & Nacon.)
     
     王真瑤譯(2006)。《哈利波特與神隱少女》。台北市:心靈工坊。(原書山中康裕。[2002]。ハリーと千尋世代の子どもたち。)
     
     王溢嘉(1981)。《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市:野鵝出版社。
     
     王耀瑄(2005)。《宮崎駿動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申荷永(2004)。《心理分析入門:我的理解與體驗》。台北市:心靈工坊。
     
     李淑珺譯(2001)。《巫婆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台北市:張老師文化。(Sheldon Cashdan)
     
     李建興譯(2005)。《日本動畫瘋—日本動畫的內涵、法則與經典》。台北市:大塊文化。(原書:Patrick Drazen. [2005].Anime explosion!: the what? why? & wow! of Japanese animation.)
     
     何盼盼譯(2003)。《象徵的名詞》。台北市:知書房。(原書 David Fontana.[1993]. The Secret Language of Symbols.)
     
     宋碧雲譯(1998)。《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台北市:志文。(原書 Edith Hamilton.[1942]. Mythology.)
     
     吳旻峰(2004)。《宮崎駿動畫卡通作品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黎暉、尹麗川編(2004)。《宮崎駿感官世界》。北京:作家出版社。
     
     周作人(2001)。《古事記》。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周作人(2005)。《周作人論日本》。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林佳慧譯(2006)。〈日本民間故事之異界形象〉。民間文學研究通訊,2,頁85-108。(原著:間宮史子)
     
     姚媛譯(2000)。《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原書Arthur Asa Berger. [1997].Narratives in Popular Culture, Media, and Everyday Life.)
     
     茂呂美耶(2007)。《傳說日本》。台北市:遠流。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必堂(2003)。《<格林童話>中有關「禁令」故事之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佳馨(2001)。《漫步圖框世界:解讀日本漫畫的文化意涵》。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瑞芸(2006)。《台北市古蹟寺廟鐘鼓樓之鐘鼓文化》。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嘉祥譯(2000)。《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台北市:輕舟。(原書 桐生操。[1998]。本当は恐ろしいグリム童話 Part1。)
     
     常若松(2000)。《人類心靈的神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台北市:貓頭鷹出版。
     
     陸 揚(1998)。《精神分析文論》。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
     
     黃玉珊、余為政編(1997)。《動畫電影探索》。台北市:遠流。
     
     黃穎凡、章澤儀譯(2006)。《出發點1979∼1996》。(原書:宫崎骏。[1996]。出发点 1979~1996。)
     
     陳仲偉(2002)。《文化產業全球化的發展模式---以日本動漫畫產業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伯陶監修(2004)。《新時代日漢辭典》。台北市:大新書局。
     
     楊韶剛等譯(2000)。《超越快樂原則》。台北市:米娜貝爾。(原書Sigmund Freud.[1998]. Fenseits des Lustprinzips.)
     
     楊淑智譯(2003)。《百變小紅帽—一則童話的性、道德和演變》。台北市:張老師文化。(原書Catherine Orenstein .[2001]. Little red riding hood uncloaked—sex, morality, and the evolution of a fairy tale.)
     
     齊霞飛譯(1997)。《貝洛民間故事集》。台北市:志文出版社。
     
     廣梅芳譯(2004)。《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台北市:心靈工坊。(原書:河合隼雄。[1982]。昔話と日本人の心。)
     
     蔣韜譯(1997)。《導讀榮格》。新店市:立緒文化。(原書Robert H.Hopcke. A Guided Tour of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
     
     劉平君(1996)。《解讀漫畫<城市獵人>中的女性意涵》。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春華(2004)。《現世與想像— 民間故事中的日本人》。寧夏:寧夏人民出版。
     
     薛絢譯(2000)。《夢:私我的神話》。台北市:立緒文化。(原書Anthony Stevens.[1995]. Private Myths: Dreams and Dreaming. )
     
     韓淑芳(2005)。《從神隱少女探討資本主義社會的家庭結構、勞動階級與消費行為》。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白譯(1993)。《電影欣賞》一/二月。原作:佐藤忠男。《紅豬》公映期間特刊總論,德間書店發行。92年八月。
     
     
     網站部分
     宮崎駿的感官世界。取自http://comic.sina.com.cn/kongbai/gong.shtml
     
     高畑勲‧宮崎駿作品研究所 http://www.yk.rim.or.jp/~rst/
     
     宮崎駿。取自 http://www.nausicaa.net/miyazaki/miyazaki/
     
     游珮芸(2008) 。<《神隱少女》一部提煉萃出自日本民俗文化的動畫 >。靜宜大學演講,取自:
     http://syararira-goalforpaperfight.blogspot.com/2008/05/spirited-away-animation-alchemized-from.html
     
     陳良吉,2001 <格林童話與德國浪漫時期的民間文學>,原出處於http://www.ylib.com/Search/rec_show.asp?BookNo=P3027
     
     數位文化誌:吉卜力工作室與宮崎駿的動畫世界。取自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MAIN_ID=1&f_SUB_ID=9&f_ART_ID=9213
     
     數位文化誌:等待另一次革命。取自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MAIN_ID=1&f_SUB_ID=9&f_ART_ID=1922
     
     神隱少女票房。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feb/19/today-show6.htm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92453012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453012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蔡琰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周慕姿zh_TW
dc.creator (作者) 周慕姿zh_TW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1-Sep-2009 16:17:21 (UTC+8)-
dc.date.available 11-Sep-2009 16:17:21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1-Sep-2009 16:17:21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2453012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2977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45301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神隱少女》是宮崎駿少數以日本本地為背景的故事,極富日本文化色彩,且連連獲獎,文化獨特性似乎成為它致勝的元素之一。宮崎駿曾提到:「《神隱少女》與其說是一般描寫異世界的故事,還不如說是日本『昔話』中出現的『麻雀之家』(雀の家) 或是『老鼠的宮殿』(鼠の御殿) 的『直系子孫』」。日本「昔話」乃為日本文化重要的一環,以日本「昔話」為參考文本的《神隱少女》,必然包含了豐富的日本昔話與日本文化元素。此外,日本學者間宮史子曾提到,日本昔話中的主角出發前往的地方,最常見的就是「異界」;而《神隱少女》即是一段人類踏上「異界」所發展的故事。因此本文將以日本民間故事的「異界」作為分析項目,分析《神隱少女》動畫文本中的「異界」形象意義,以及與日本民間故事的連結關係。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背景…………………………………………………………………3
     第三節 研究目的…………………………………………………………………6
     第四節 論文章節與架構…………………………………………………………7
     第貳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日本動畫發展史簡介……………………………………………………8
     第二節 昔話/童話/民間傳說的定義與特色……………………………………19
     第三節 日本昔話的異界形象…………………………………………………..23
     第四節 日本昔話的特色………………………………………………………..41
     第五節 日本動畫《神隱少女》中的字彙意義………………………………..56
     第六節 結語……………………………………………………………………..70
     第參章 研究方法…………………………………………………………………..73
     第一節 樣本選擇………………………………………………………………..73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架構………………………………………………………..76
     第三節 方法與步驟……………………………………………………………..79
     第肆章 《神隱少女》文本分析…………………………………………………..83
     第一節 情節大綱………………………………………………………………..83
     第二節 故事分析:異界形象…………………………………………………..84
     第三節 故事分析:心理層面特色…………………………………………….110
     第伍章 結論………………………………………………………………………120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121
     第二節 綜合討論………………………………………………………………138
     第三節 研究意義與貢獻………………………………………………………143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145
     參考書目……………………………………………………………………… 147
     附錄………………………………………………………………………………154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453012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宮崎駿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神隱少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日本昔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日本動畫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本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心理zh_TW
dc.title (題名) 日本動畫文本與日本昔話之關連—以《神隱少女》個案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日文部分
     Schodt, Frederik L. 1986 Manga! Manga! The World of Japanese Comics.
     Tokyo:Kodansha.
     
     Schodt, Frederik L. 1996 Dreamland Japan: Writings on Modern Manga. Berkeley
     
     スタジオジブリ編(2001)。《ロマンアルバム 千と千尋の神隠し》。東京都:德間書店。
     
     小松和彥(2002)。《神隠しと日本人》。東京都:角川書店。
     
     小澤俊夫(1998)。《日本昔話のイメージ 1》。古今社。
     
     水木茂(1994)。《日本妖怪大全》。講談社。
     
     平井呈一訳(1991)。《怪談―小泉八雲怪奇短編集》。 偕成社。
     
     白百合怪異研究會編(2006)。《兒童の文學的異界‧魔界》。株式会社てらんく。
     
     佐佐木隆(2003)。《「千と千尋の神隱し」のことばと謎》。東京都:国書刊行会。
     
     柳田国男(1977)。《妖怪談義》。講談社。
     
     河合隼雄(1982)。《昔話と日本人の心》。講談社。
     
     河合隼雄(1988)。《昔話の深層―ユング心理学とグリム童話》。講談社。
     
     宮川 ひろぶん等(1985)。《こぶとりじい》。ほるぷ。
     
     宮崎駿(2002)。《風の帰る場所―ナウシカから千尋までの軌跡》。ロッキング・
     オン。
     
     高畑勳(1999)。《十二世紀のアニメー シヨン 》。德間書店。
     
     新村出(2008)。《広辞苑》。岩波書店。
     
     新宮一成(2002)。《夢分析》。岩波書店。
     
     關敬吾(1956)。《日本の昔話(Ι)》。岩波書店。
     
     關敬吾(1956)。《日本の昔話(Ⅱ)》。岩波書店。
     
     關敬吾(1957)。《日本の昔話(Ⅲ)》。岩波書店。
     
     藤津亮太編(2001)。《千尋と不思議の町》。東京都:角川書店。
     
     
     中文部分
     世一編輯部(2001)。《日本童話》。台南市:世一文化事業。
     
     王佳煌等譯(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台北:學富。(原書:Neuman, Lawrence W.(2000)。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Allyn & Nacon.)
     
     王真瑤譯(2006)。《哈利波特與神隱少女》。台北市:心靈工坊。(原書山中康裕。[2002]。ハリーと千尋世代の子どもたち。)
     
     王溢嘉(1981)。《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市:野鵝出版社。
     
     王耀瑄(2005)。《宮崎駿動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申荷永(2004)。《心理分析入門:我的理解與體驗》。台北市:心靈工坊。
     
     李淑珺譯(2001)。《巫婆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台北市:張老師文化。(Sheldon Cashdan)
     
     李建興譯(2005)。《日本動畫瘋—日本動畫的內涵、法則與經典》。台北市:大塊文化。(原書:Patrick Drazen. [2005].Anime explosion!: the what? why? & wow! of Japanese animation.)
     
     何盼盼譯(2003)。《象徵的名詞》。台北市:知書房。(原書 David Fontana.[1993]. The Secret Language of Symbols.)
     
     宋碧雲譯(1998)。《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台北市:志文。(原書 Edith Hamilton.[1942]. Mythology.)
     
     吳旻峰(2004)。《宮崎駿動畫卡通作品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黎暉、尹麗川編(2004)。《宮崎駿感官世界》。北京:作家出版社。
     
     周作人(2001)。《古事記》。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周作人(2005)。《周作人論日本》。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林佳慧譯(2006)。〈日本民間故事之異界形象〉。民間文學研究通訊,2,頁85-108。(原著:間宮史子)
     
     姚媛譯(2000)。《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原書Arthur Asa Berger. [1997].Narratives in Popular Culture, Media, and Everyday Life.)
     
     茂呂美耶(2007)。《傳說日本》。台北市:遠流。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必堂(2003)。《<格林童話>中有關「禁令」故事之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佳馨(2001)。《漫步圖框世界:解讀日本漫畫的文化意涵》。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瑞芸(2006)。《台北市古蹟寺廟鐘鼓樓之鐘鼓文化》。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嘉祥譯(2000)。《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台北市:輕舟。(原書 桐生操。[1998]。本当は恐ろしいグリム童話 Part1。)
     
     常若松(2000)。《人類心靈的神話: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台北市:貓頭鷹出版。
     
     陸 揚(1998)。《精神分析文論》。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
     
     黃玉珊、余為政編(1997)。《動畫電影探索》。台北市:遠流。
     
     黃穎凡、章澤儀譯(2006)。《出發點1979∼1996》。(原書:宫崎骏。[1996]。出发点 1979~1996。)
     
     陳仲偉(2002)。《文化產業全球化的發展模式---以日本動漫畫產業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伯陶監修(2004)。《新時代日漢辭典》。台北市:大新書局。
     
     楊韶剛等譯(2000)。《超越快樂原則》。台北市:米娜貝爾。(原書Sigmund Freud.[1998]. Fenseits des Lustprinzips.)
     
     楊淑智譯(2003)。《百變小紅帽—一則童話的性、道德和演變》。台北市:張老師文化。(原書Catherine Orenstein .[2001]. Little red riding hood uncloaked—sex, morality, and the evolution of a fairy tale.)
     
     齊霞飛譯(1997)。《貝洛民間故事集》。台北市:志文出版社。
     
     廣梅芳譯(2004)。《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台北市:心靈工坊。(原書:河合隼雄。[1982]。昔話と日本人の心。)
     
     蔣韜譯(1997)。《導讀榮格》。新店市:立緒文化。(原書Robert H.Hopcke. A Guided Tour of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
     
     劉平君(1996)。《解讀漫畫<城市獵人>中的女性意涵》。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春華(2004)。《現世與想像— 民間故事中的日本人》。寧夏:寧夏人民出版。
     
     薛絢譯(2000)。《夢:私我的神話》。台北市:立緒文化。(原書Anthony Stevens.[1995]. Private Myths: Dreams and Dreaming. )
     
     韓淑芳(2005)。《從神隱少女探討資本主義社會的家庭結構、勞動階級與消費行為》。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白譯(1993)。《電影欣賞》一/二月。原作:佐藤忠男。《紅豬》公映期間特刊總論,德間書店發行。92年八月。
     
     
     網站部分
     宮崎駿的感官世界。取自http://comic.sina.com.cn/kongbai/gong.shtml
     
     高畑勲‧宮崎駿作品研究所 http://www.yk.rim.or.jp/~rst/
     
     宮崎駿。取自 http://www.nausicaa.net/miyazaki/miyazaki/
     
     游珮芸(2008) 。<《神隱少女》一部提煉萃出自日本民俗文化的動畫 >。靜宜大學演講,取自:
     http://syararira-goalforpaperfight.blogspot.com/2008/05/spirited-away-animation-alchemized-from.html
     
     陳良吉,2001 <格林童話與德國浪漫時期的民間文學>,原出處於http://www.ylib.com/Search/rec_show.asp?BookNo=P3027
     
     數位文化誌:吉卜力工作室與宮崎駿的動畫世界。取自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MAIN_ID=1&f_SUB_ID=9&f_ART_ID=9213
     
     數位文化誌:等待另一次革命。取自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MAIN_ID=1&f_SUB_ID=9&f_ART_ID=1922
     
     神隱少女票房。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feb/19/today-show6.htm
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