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冷戰後中共建構中印雙邊夥伴關係因素之研究
作者 胡天興
貢獻者 邱坤玄
胡天興
關鍵詞 夥伴外交
多極化
國際新秩序
中印關係
派系思維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0:07:59 (UTC+8)
摘要 中文摘要
     在後冷戰格局下,作為崛起強權的中共,是要建構影響現有規則以提升實力或是打破現狀,一直是其評估國際情勢的焦點。鄧小平在一九八八年九月會見斯里蘭卡總統時,提出建立國際新秩序的構想,可視為中共在打破現狀與順從現狀中,找到以導正現存規則方面的發言權,使之對其有利的第三條路,九一一後,美國積極與友好國家形成反恐聯盟,如印度,學者認為在今年五月,印度與美國進行三十九年以來首次聯合軍事演習,是美國在南亞地區具有圍堵中共崛起的國家利益,加上「中」印兩國一直有衝突的地緣政治問題,因此發展與印度的關係,將成為中共外交的重點,本研究認為中印兩國互動關係從極端批判走向務實穩健的作風,且重新建構與修補和印度的良好互動關係,對於在國力與國際地位都優於印度的中共,除了表示印度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對手之外,是否暗示了在中共未來企圖實踐的世界格局中,印度將會發揮一定的角色與作用,美國學者David Shambaugh認為具有互信互利的雙邊夥伴關係應具備有(一)、相似的世界觀;(二)、共同的戰略利益;(三)、制度化的信息共享和軍事關係,本研究試圖利用學者趙全勝針所提出的宏觀與微觀的兩個層面來對中共建構與印度雙邊夥伴關係的宏觀層次下的國際、國內環境與微觀層次下的領導人認知等因素來進行了解,最後再來探討在中印兩國建構互信友好關係後,將對南亞地區的權力平衡產生怎樣的影響與變化。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 專書論著
王逸舟,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
___,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___,當代國際政治析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___、李慎明主編, 2001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2月。
王緝思,冷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世界地位。台北:生智文化有限公司,2001年。
王列、楊雪冬編譯,全球化與世界。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11月。
王良能著,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出版社,2000年2月。
王泰平主編,鄧小平外交思想研究論文集。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年8月。
大陸情勢總觀察,「中共積極謀應『全球化』趨勢」。中共研究,第34卷第7期(2000年7月),頁1-10。
王逸舟,「中國崛起與國際規則」。國際經濟評論,第Z2期(1998年),頁32-34。
___,「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外交:三種需求的尋求及其平衡」。戰略與管理,第6期(1999年),頁13-27。
___,「正視世界之交的國際三個大勢」。瞭望新聞週刊,第1期(1999年),頁4。
___,「建構更合理更穩定的國際體系」。瞭望新聞週刊,第1期(2000年1月3日),頁55-56。
___,「中國與國際組織關係研究的若干問題」。社會科學論壇(2002年),頁4-13。
王承宗,「國際因素對中俄戰略夥伴關係之影響:從俄羅斯的觀點分析」。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8期(1997年8月),頁29-41。
王成娟,「俄羅斯的全方位大國外交政策」。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1999年1月),頁110-114。
___,「全球化作用下的國際關係」。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24卷第4期(2001年7月),頁116-119。
王義桅、江洋,「安全與發展:冷戰後世界的新主題」。探索與爭鳴,第11期(1998年11月),頁36-38。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主編,國際問題新秩序。北京:時事出版社,1992年。
王友辰,「中共對1990年代國際形勢評估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3卷第4期(1999年4月),頁74-83。
王德華,「邁向21世紀的中印關係」。南亞研究季刊,第1期(1994年),頁45-49。
___,「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印關係」。社會科學,第2期(1994),頁24-28。
___,「印度會成為未來的超級大國嗎?」。南亞研究季刊,第2期(1994),頁23-25。
___,「試論印度新經濟政策走向」。社會科學,第5期(1995),頁25-29。
___,「中印兩國發展市場經濟比較研究-學習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一些體會」。南亞研究季刊,第2期(1996),頁14-29。
王聯,「50年代中國在尼赫魯外交中的地位」。南亞研究,第3期(1994年)。
王鴻余,「中印關係的改善和發展前景」。國際觀察,第2期(1994),頁7-10。
王宏緯,「在新世紀加強和深化中印關係的幾點建議」。南亞研究,第1期(2000),頁8-13。
方天賜,「印度實施經濟改革以來的外交走向」。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4期(民國90年7.8月),頁81-96。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
___,「印度民族主義有一九九O年代以來的發展及其意涵」。問題與研究,第45卷第4期(民國91年7月),頁47-63。
___,「印度教認同的政治化:印度人民黨的崛起及其影響」。2002年台灣政治學會(2002年12月14日)。
方華,「二OO二年中共外交」。中共研究,第37卷第1期(2003年1月)。
包淳亮,「中國大陸與印度在政治與經濟上的競爭與合作」。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7期(民國91年7月),頁91-95。
石源華、陳莉菲,「論中國共產黨三代領導人的周邊外交思想」。中國外交,第37卷第1期(2001年12月)。
石之瑜,「中共第三世界外交原則之述評」。問題與研究,第32卷第7期(1993年7月),頁69-80。
___,「解讀『大國外交』:論兩岸的差異」。政治科學論叢,第13期(2000年12月),頁147-164。
___,「『中』印邊境戰爭與國家定位危機」。共黨問題研究,第21卷第11期(民國84年11月),頁65-69。
石廣生,「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努力提高利用外資水平」。中國大陸經貿法規通訊,第32期(1998年10月),頁4-5。
丙金伏、方華,「1998年國際情勢展望」。現代國際關係,第1期(1998年),頁24-28。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向駿,「『中國威脅論』與『新圍堵』」,美歐月刊,第11卷第5期(1996年5月,頁25-38。
戎域,「有關國際新秩序的幾點看法」。現代國際關係,第2卷(1991年4月),頁8-12。
余麗君,「談鄧小平的國家利益思想」。鄂州大學學報,第8卷第2期(2001年4月),頁12-15。
李世華,「略論鄧小平的外交戰略思想及其總體特徵」。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6期(1994年),頁38-44。
李鐵城,「世紀之交聯合國面臨的挑戰」。外交學院學報,第3期(1996年),頁36-42。
李明,「冷戰結束後中共與巴基斯坦軍事合作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3期(民國87年12月),頁33-45。
李慎明,「正確處理戰爭與和平的關係–對新世紀我國國際戰略的思考」。馬克思主義研究,第5期(2000),頁2-11。
李軍,「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安全的影響」。中國改革,第5期(2000年),頁34-35。
李強,「全球化、主權國家與世界政治秩序」。戰略與管理,總45期(2001年2月),頁13-24。
李慶峰,「中印關係發展中的障礙」。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21卷(2001年4月),頁38-40。
__________,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李向前,「從『中間地帶』到『三個世界』」。世界知識,第24卷(1993年4月)。
李登科,「印、巴核試與南亞危機」。歷史月刊(民國87年8月),頁62-67。
李瓊莉,「經濟安全概念在亞太地區的發展」。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民國88年2月),頁39-54。
___,「當前美國亞太政策中的『經濟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4期(民國86年4月),頁15-28。
李寶俊,「中國新安全觀的提出及其主要內容」。中國外交,第15期(2001年7月),頁23-27。
呂有生,「冷戰後美國亞太戰略的特點」。現代國際關係,第10期(1997年),頁9-14。
汪錚,「錯誤時間的錯誤行動-印度核武試射述評」。世界知識,第11期(1998年)。
宋國誠,「全球化與中國:機遇、挑戰與調適」。中國大陸研究,第45卷第2期(民國91年3、4月),頁1-32。
杜幼康,「印度對外戰略的調整及其國際影響」。南亞研究季刊,第2期(1995年),頁52-60。
___,「印度對外戰略的調整及其國際影響(續)」。南亞研究季刊,第3期(1995年),頁33-37。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編,中國外交1999年。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
___,「21世紀初的中印關係」。南亞研究季刊,第2期(2001年),頁8-12。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中美戰略關係:從夥伴到競爭對手」,中國外交,2001年4月。
林利民,「國際地緣戰略形勢與中國的選擇」。現代國際關係,第3期(2002年3月),頁26-31。
___,「21世紀初大國經濟力量對比變化趨勢與國際政治格局」。江南社會學院學報,第2卷第4期(2000年12月),頁8-12
社論,「積極部署『十六大』,化解通縮威脅-年中大陸情勢觀察」。中共研究,第36卷第6期(2002年6月),頁1-8。
__,「在『全球化』氛圍與國際事件下各尋出路的兩岸關係」。中共研究,第35卷第11期(2001年11月),頁11-21。
吳東野,「全球反恐聯盟及其相關問題之探討」。遠景季刊,第4卷第1期(2003年1月),頁1-40。
孟祥青,「把握後冷戰世界發展趨勢,實現跨世紀國家綜合安全─江澤民新安全觀初探」。外交學院學報,第2期(1999年),頁30-35。
___,「關於維護與改善21世界初我國安全環境的幾點思考」。世界經濟與政治,第7期(2001年),頁27-32。
___,「論中國的國際角色轉換與對外安全戰略的基本定位」。世界經濟與政治,第7期(2002年),頁10-15。
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主編,國際形勢分析報告:一九九七年~一九九八年。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8年。
金釧,「試論鄧小平的國際戰略思想」。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第4期(1999年),頁26-40。
金正昆,「中國的『夥伴』外交戰略初探」。中國外交,第4期(2000年),頁20-25。
___,「夥伴戰略:中國外交的理性選擇」。教學與研究,第7期(2000年),頁43-48。
金高品,「試論全球化」。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20卷第1期(2000年3月),頁8-12。
俞正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國際政治新秩序」。學習與探討,第4期(1996年),頁73-76。
___、陳玉剛,「中國國際關係的戰略轉型與理論研究二十年」。復旦學報,第1期(1999年),頁12-17;112。
___,「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新世紀世界格局」。復旦大學學報,第1期(2000年),頁1-13。
俞邃,「珍視歷史教訓,締造美好未來–紀念中俄建交五十週年」。東歐中亞研究(1999年10月),頁5-12。
邱坤玄,「後冷戰時期東北亞國際政治結構」。政治學報,(民國81年12月),頁29-46。
___,「結構現實主義與中共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第30卷第3期(民國88年7月),頁23-38。
方柏華,國際關係格局-理論與現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6月。
___,「中共高層領導出訪的意義與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12期(1999年12月),頁9-11。
___,「霸權穩定論與冷戰後中(共)美權力關係」。東亞季刊,第31卷3期(2000年7月),頁1-14。
___,「中共大國外交與獨立自主外交」。共黨問題研究,26卷1期(2000年11月),頁5-8。
___,「中共新安全觀與十六大後對美政策取向」。政大外交系外交政策公共論壇(2002年11月15日),頁1-4。
邱永輝,「911事件後印度的考量」。南亞研究季刊,第4期(2001年)。
邱宏輝,「『十六大』後經濟發展策略及經濟改革發展困境探討」。中共研究,第36卷第12期(2002年12月),頁60-75。
吳福寶,「中共『夥伴關係』之理論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9期(民國90年2月),頁40-49。
俞可平,「全球化研究的中國視角」。戰略與管理,總22期(1999年3月),頁96-102。
柯玉枝,「從國際體系變遷看後冷戰時期中共與日本之外交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6期(民國87年6月),頁19-36。
唐世平,「中國-印度關係的博奕和中國的南亞戰略」。世界經濟與政治,第9期(2000年),頁24-29。
石之瑜,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3年。
___,「2010-2015年的中國周邊安全環境」。戰略與管理(2002年5月),頁24-29。
葉自成,「中國實行大國外交勢在必行─關於中國外交戰略的幾點思考」。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期(2000年),頁5-10。
葉正佳,「印度對南亞鄰國政策的調整和『古杰拉爾主義』」。國際問題研究,第4期(1997年),頁17-22。
___,「五十年來的中印關係經驗和教訓」。國際問題研究,第4期(1999年),頁17-23。
___,「中印建交五十週年-經驗、教訓及前景」。南亞研究季刊,第1期(1999年),頁3-10。
___,「印度國際影響力的興衰及其根源」。南亞研究季刊,第1期(1999年),頁10-16。
施子中,「中共推動大國外交與建構夥伴關係之研究」。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3期(1999年7月),頁1-42。
___,「911事件後國際情勢發展對中共『新安全觀』之衝擊」。戰略與國際研究,第4卷第3期(1999年7月),頁1-40。
___,「俄羅斯總統普亭近期訪問中國大陸」。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28期(2000年12月)。
___,「911事件對中共推動「上海合作組織」之影響」。戰略與國際研究,第4卷第1期(2002年1月),頁128-176。
___,後現代的政治知識。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2月。
胡志強,「中共的『大國外交』與我國因應之道」。政策月刊,第50期(1999年),頁29-36。
倪世雄、許嘉,「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歷史回顧與思考」。歐洲,第6期(1997年),頁11-15。
___、王義桅,「均勢與國際秩序:冷戰後時代的思索」。世界經濟與政治,第2期(2001年),頁15-20。
___、王義桅,「試論國際關係民主化」。國際問題研究,第3期(2002年),頁22-26。
周煦,「『十四大』後的中共外交政策:持續與改變」。中國大陸研究,第36卷第1期(民國82年1月),頁51-59。
__,「2000年中共對外關係–新世紀的中美關係」。國際關係學報,第15期(2000年12月),頁69-90。
__,「印巴之爭的原因、經過及大國的介入」。歷史月刊(民國91年8月),頁38-44。
周建民,「關於我國對外戰略的幾個問題-兼論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性」。中國外交,第15期(2001年10月),頁。
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國際問題研究小組,「2001年國際情勢之回顧與展望」,遠景季刊,第3卷第1期,2002年1月。
袁傳偉、趙鳴歧,「合作、發展、競賽、共處-世紀之交的中印關係展望」。西北師大學報,第32卷第1期(1995年),頁73-78。
李英明,中國大陸學。台北:揚智文化有限公司,1995年。
___,「印度現代化模式的幾點探索」。社會科學,第10期(1997年),頁23-27。
___,「世俗主義與議會民主制度-印度政治現代化的定位及其演進」。歷史教學問題,第3期(1998年),頁9-14。
秦亞青,「國際政治的社會建構-溫特及其建構主義國際政治理論」。美歐季刊,第15卷第2期(民國90年夏季號),頁231-263。
___,「觀念調整與大國合作」。現代國際關係,第3期(2002年),頁6-8。
___,「權力、制度、文化-國際政治學的三種體系理論」。世界經濟與政治,第6期(2002年),頁5-10。
秦俊,「全球化背景下之中共外交」。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8期(2001年8月),頁23-28。
秦邦九,「中共推動『多極化』世界格局與『夥伴外交』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9期(民國88年9月),頁40-47。
馬加力,「努力建構中印建設性夥伴關係-紀念中印建交五十週年」。現代國際關係,第4期(2000年11月),頁1-5。
徐斯儉,「全球化:中國大陸學者的觀點」。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4期(民國89年4月),頁1-26。
___,「中國大陸九O年代之政治改革與制度變遷」。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2期(民國90年2月),頁1-29。
___,中國:向鄧後時代轉折。台北:生智文化有限公司,1999年8月。
孫國祥,「北京與莫斯科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之形成與探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8期(1997年8月),頁82-97。
孫晉忠,「透視中印關係糾葛」,南亞研究季刊,第1期(2002年),頁49-53。
陳雪英、魏里亞,「鄧小平首倡『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世界知識,第9期(2000年),頁20。
陳魯直,「全球化與主權國家的國際體制」。戰略與管理,總26期(2000年5月),頁27-35。
陳偉,「21世紀發展中印關係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南亞研究季刊,第3期(2001年),頁25-27.
陳佩堯,「中國應怎樣研究制定對外戰略」。中國評論,(2000年7月),頁25-27
陸俊元,「冷戰後亞太地緣政治格局與中國安全利益」。東北亞論壇,第2期(2001年),頁69-72。
許志嘉,「鄧小平時期的中共外交政策」。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7期(1997年),頁35-58。
___,「中共外交政策的研究途徑」。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4期(1997年4月),頁45-61。
黃文鏞,「論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外交學院學報,第4期(1998年4月),頁29-36。
___,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12月。
游豐吉,「對大陸參與經濟全球化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4卷第8期(2000年8月),頁48-60。
郭震遠,「怎樣看待當前和未來中國國際安全環境」。中國評論(2000年11月號),頁21。
郭承天,「單邊主義、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美歐季刊,第12卷第1期(民國86年春季號),頁1-25。
傅山源,「試論鄧小平關於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戰略思想」。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1995),頁64-70。
賈都強,「全球化與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國際政治,第6期(2001年),頁10-11。
章一平,「冷戰後世界的新安全觀」。現代國際關係,第5期(1997年5月),頁38-40。
___,「從國際體系的結構特徵看中國崛起的戰略選擇」。世界經濟與政治,第4期(1999年),頁66-69。
___,「從冷戰後國際體系的複雜化看中國與大國關係」。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2期(2000年),頁23-26。
張亞中,「全球化下的全球治理-主體與權力的解析」。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4期(2001年7月),頁7-13。
___,「中共的強權之路:地緣政治與全球化的挑戰」。遠景季刊,第3卷第2期(2002年4月),頁7-13。
___,重構兩岸與世界圖象。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11月。
張雅君,「中共對美國的戰略思維與行動:圍堵與反圍堵」。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5期(民國86年5月),頁19-35。
___,「印度核子試爆與中共威脅論」。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5期(民國87年5月),頁1-2。
___,「中共與美、日的亞太海權競爭:潛在衝突與制度性競爭機制」。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5期(民國87年5月),頁5-19。
___,「世紀之交中共的軍事政策與亞太安全:防禦性取向模糊性的探討」。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3期(民國88年3月),頁25-43。
___,「印巴核武試爆後中共的南亞安全政策」。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2期(民國89年2月),頁15-34。
___,「中共與俄羅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基礎、阻力與動力」,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3期(2000年3月),頁1-26。
張力,「印度核試以來的中印關係」。南亞研究季刊,第1期(2001年),頁39-48。
__,「從高層訪問看影響近期中印關係走向的主要因素」。南亞研究季刊,第2期(2001年),頁7-13。
張敏謙,「美對印政策調整趨向、意圖與美印關係走勢」。現代國際關係,第4期(2000年),頁31-35。
張國聖,「鄧小平理論與中共官方意識形態的重建」。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12期(1997年12月),頁16-31。
李勇軍主編,全球化浪潮-中國經濟安全面臨的挑戰與抉擇。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
張文木,「中國國家安全哲學」。戰略與管理,(2000年1月),頁24-32。
___,「阿富汗戰爭與不對稱世界格局」。戰略與管理,(2002年2月),頁42-58。
___,「印度的大國戰略與南亞地緣政治格局」。戰略與管理,(2002年4月),頁85-90。
殷天爵,「中共『大國外交』與『夥伴關係』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3期(民國88年3月),頁82-93。
楊平學,「淺析制約中印關係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南亞研究季刊,第1期(2002年),頁38-41。
楊志恆,「中共外交的策略與原則」,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1999年10月),頁29-43。
楊運忠、叢向群,「論新世紀世界地緣政治的歷史性重組」,當代亞太,第4期(2001年),頁29-43
楊開煌,「對江澤民『十六大』政治報告之研析」。中共研究,第36卷第12期(2002年12月),頁25-32。
趙磊,「中印關係的回顧與思考」。和平與發展,第4期(1996),頁16-19,45。
趙文衡,「區域貿易協定與東亞國際政經體系之重組」。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6期(民國91年11/12月),頁81-107。
李景治主編,世紀之交的中國與世界-國際政治文集。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趙雲山,「中共對外戰略思想的演變」。中共研究,第29卷第6期(1995年6月),頁35-48。
趙英,「中國面臨的經濟安全問題與國家安全戰略」。中國評論,(1998年12月),頁1-24。
孫晉忠,「透視中印關係糾葛」,南亞研究季刊,第1期(2002),頁49-53。
鄭永年,「世界體系、中美關係和中國的戰略考量」。戰略與管理,第4期(2002年),頁1-16。
楚樹龍,「亞太地區安全觀、安全結構和安全戰略」。現代國際關係,第5期(1997年),頁2-7。
___,「冷戰後中國安全戰略思想的發展」。國際政治與安全,第9期(1999年9月),頁11-15。
___、彭春艷,「冷戰後國際安全理論的發展」。現代國際關係,第4期(1999年12月),頁28-33。
___,「中國的國家利益國家力量和國家戰略」。戰略與管理(2000年4月),頁13-18。
歐東明,「現代中印關係中的文化因素」。南亞研究季刊,第4期(2000),頁53-56。
盧業中,「論國際關係理論之新自由制度主義」。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2期(2002年3、4月),頁43-67。
李鑫煒,體系、變革與全球化進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
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民國88年2月),頁21-36。
劉麗雲,「如何看待冷戰後亞太地區的安全環境及其對中國的影響」。中國外交,第10期(2000年),頁50-55。
劉振洪,「論中國的地緣政治環境與地緣戰略選擇」。中國外交,(2001年4月),頁1-24。
譚溯澄,「蘇聯和東歐變局與國際新秩序:五項基本過渡論」。政治大學外交系所國際關係學報,第7期(民國81年6月),頁47-60。
譚中,「發展中印關係的契機」。中國評論,(2001年3月),頁47-60。
萬光,「世界需要怎樣的國際新秩序」。瞭望(1996年9月16日),頁1-24。
魯競,「江澤民主政後中共外交政策走向分析」。中共研究,第30卷第3期(1996年3月),頁26-39。
廖文義,「析論新世紀中共安全戰略之建構」,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2期(民國92年2月),頁52-69。
龍舒甲,「從石油利益論『九一一事件』後的中亞地區與其周邊情勢」。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6期(民國91年11/12月),頁109-123。
閻學通,「中國的新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係,第11期(1997年),頁28-32。
李紹先主編,當代第三世界透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6月。
___,「亞太地區的安全合作」。東亞季刊,第30卷第2期(民國88年4月),頁97-110。
___,「新世紀中國安全環境的變化趨向」。中國評論(2000年5月號),頁35-39。
___,「對中國安全環境的分析與思考」。中國外交,第4期(2000年),頁13-15。
___,「歷史的繼續:冷戰後的主要國際政治矛盾」。現代國際關係,第6期(2000年),頁6-12。
___,「中國外交需要立足周邊」。瞭望新聞周刊,第11期(2000年),頁49-50。
謝昌生,「後冷戰時期中共亞太多邊安全協作關係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第14卷第12期(民國87年12月),頁27-39。
戴超武,「國家利益概念的變化及其對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2期(2000年),頁11-16。
貳、英文部分
一、 專書論文
Ayoob, Mohammed.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 London: Routledge,1990.
李登科主編,國際政治。台北:空中大學出版社,1996年。
________. The Third World Security Predicament: State Making, Regional Conflict, and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Boulder: Colo, :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5.
Banerji Kumar Arun, Security Issues in South Asia: Domestic and Exrernal Sources of Threats to Security. Calcutta: Minerva Associates, 1998.
Bajpai, Kanti P. and Stephen P.Cohen,eds. South Asia after the Cold War :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3.
Bull, Hedley. The Anarchical Society :A study of order in world politics. London : Macmillan, 1977.
Buzan, Barry. People, States, and Fear : the national security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1.
Brown, Seyom. World Security : Challenges for a New Centur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8.
Cheema, Pervaiz. The Security of South Asia: American and Asian Perspectives. Urba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7.
Carr, E.H. The Twenty-Years Crisis, 1919-1939: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Macmillan,1978.
Cox, W. Robert. 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6.
Downs, Erica Strecker. China’s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 Santa Monica: RAND Coporation, 2000.
朱雲漢、王紹光、趙全勝主編,華人社會政治學本土化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2年8月。
Fairbank, John King ed.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Traditional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Michigan : U. M. I., 1993.
Finnemore, Martha. National Interests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6.
Ganguly, Shivaji. U.S. Policy Toward South Asia.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0.
Gupta, Shekhar. India Redefines Its Rol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Ghosh, Partha S.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in South Asia. New Delhi: Manohar Publications, 1989.
Grover, Verinder, 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Foreign Policy of India. Calcutta: World Press, 1969.
Holsti , K.J. Chang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 Essays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80.
Haass, Richard N. and Rose, Gideon. A New U.S. Policy Toward India and Pakistan: Report of an Independent task force. New York: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Inc.,1997.
Harrison, Selig S. and Geogery Kemp. India and America after the Cold War. Washington D.C.:Cam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1993.
Hewitt, Vernon Marston.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South Asia. 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2.
林輝基,亞太地區-國際關係概論。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
Hoffmann, Steven A. India and the China Crisi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mia Press, 1990.
Jain, R.K.,ed. China South Asia Relations. 1947-1980. New Delhi: Radiant, 1981.
Kim, Samuel S. China, the United Nations ,and World Order . Westview Press,1979.
______. China and the World:Chinese Foreign Relation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Westview Press, 1994.
______. China and the World:Chinese Foreign Policy Faces the New Millennium. Westview Press, 1998.
Kapur, H. India’s Foreign Policy 1947-1992. London: Routledge, 1994.
Krepon, Michael L. and Amit Sevak eds. Crisis Prevention, Confidence Building, and Reconciliation in South Asia. England: Macmillan Press, 1995
Kapur, Ashok. Foreign Policy of India and her Neighbors. England: Macmillan Press, 1996..
Mishra, Pramod Kumar. South Asia, Conflicts and Cooperation. Delhi: Kalinga Publishers, 1996.
Overholt, William H. The Rise of China: How Economic Reform is Creating a New Superpower . New York: W. W. Norton & Co, 1996.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6年。
Robinson, Thomas W. and Shambaugh, Davi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Rizvi, Gowher. South Asia in a Changing International Order. New Delhi: Newbury Park, 1993.
Shambaugh, David. American Studies of Contemporary China. Washington ,D.C.: the 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 1993.
Soros George.The Crisis of Global Capitalism. Lond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8.
Swaine, Michael D. and Tellis, Ashley J. 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Santa Monica, Calif. : Rand, 2000.
Taylor, Jay. The Dragon and the wild Goose: China and India.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87.
Thomas, Caroline. In Search of Security : The Third World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righton: Wheatsheaf Books Limited, 1987.
Waltz, Kenneth 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 Co., 1979.
Willetts, Peter. The Non- Aligned Movement. London: Frances Printer,1976.
Weiss, Thomas G. Collective Security in a Changing World. Boulder,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3.
沈偉烈、陸俊元,中國國家安全地理。北京:時事出版公司,2001年。
Ziring, Lawrence, ed. The Subcontinent in World Politics: India, its Neighbors, and the Great Powers. New York: Praeger, 1982.
Zhao, Quansheng. Interpreting Chinese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二、 西文期刊
Andrews-Speed, Philip. “China’s Economic Security.” The China Quarterly(Dec 1999), pp.1063-1064.
Ayoob, Mohammed. “South Asia and U.S. Foreign Policy. ” Orbis, Vol.45, No.1 (winter 2001), pp.123-134.
Ahmed Sam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errorism in Southwest Asia: September11 and Beyo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6, No.3(Winter 2001/2002).
Baldwin, David A. “ The Concept of Security. ”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23, No.1 (1997), pp.5-26.
Bachman, David. “ Decision-Making in Deng’s China: Perspectives from Insiders.” The China Quarterly(Jun 1997), pp.492-493.
Bhalla, Madhu. “China`s Security Perspectives. ”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35, No.2 (1998), pp.193-208.
Burns, P. Joh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t 50: National Political Reform.” The China Quarterly(Sep 1999), pp.580-594.
陳魯直、李鐵城主編,聯合國與世界秩序。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年。
Chen, Qimao. “ New Approaches in China`s Foreign Policy: The Post-Cold War Era. ” Asian Survey, Vol.33, No.3 (March 1993), pp.237-251.
Cunningham , J Karla.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foreign policy decision making.” World Affairs(Spring 1998),pp.192-201.
Cutter Bowman , Spero Joan, and Tyson Andrea Laura. “New World, New Deal : A Democratic Approach to Globalization.” Foreign Affairs, Vol.79, No.2(2000),pp.80-98.
Chan, K. Ming. “East and West : China ,Power and the Future of Asia.” The China Quarterly(Jun 2000),pp.564-566.
Dittmer Lowell. “Chinese Informal Politics.” The China Journal, No.34(July 1995),pp.1-34.
______ “Informal Politics Reconsidered.” The China Journal, No.34(July 1995),pp.193-208.
Deng, Yong. “The Chinese Conception of National Interest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The China Quarterly, No.154 (June 1998), pp. 308-329.
Dernberger, F. Rober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t 50: The economy.” The China Quarterly(Sep 1999), pp.606-615.
Edmonds, Louis. Richar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50 years.” The China Quarterly(Sep 1999),pp.563-568.
Foot, Rosemary. “Chinese-Indian Relations and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Confidence: Implications for the Asia-Pacific.” The Pacific Review, Vol. 9, No.1(1996), pp.58-76.
陳啟懋編著,中國對外關係。台北:吉虹文化出版社,民國89年3月。
Glaser, Bonnie S. “China`s Security Perceptions: Interests and Ambitions.” Asian Survey, Vol.33, No.3 (March 1993), pp. 252-271.
Gill, Bates. “Chinese Perspective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China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Since 1949: Alienation and Beyond.” The China Quarterly(Jun 2000), pp.562-564.
Huntington, Samuel P. " The West Unique, Not Universal. " Foreign Affairs, Vol.75, No.6 (Nov / Dec 1996), pp. 28-46.
Hiffmann, Steven A.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Southern Asia. ” Journal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Vol.33, No.1(Feb 1998), pp.43-62.
Kim, Samuel. “Mainland China in a Changing Asia-Pacific Regional Order..” Issues & Studies, Vol.30, No.10(October 1994).
Karp, Aaron. “ Indian Ambitions and the Limits of American Influence . ” Arms Control Today, Vol.28, No.4(May 1998), pp.14-21.
Kondapalli, Srikanth. “ China’s Response to Indian Nuclear Tests . ” Strategic Analysis, Vol.21, No.6(June 1998), pp.493-498.
Kupchan, A. Charles. “ Unipolar Politics : Realism and State Strategies After the Cold War.” Foreign Affairs(Mar/ Apr 2000), p.158.
Lieber, J. Robert. “Domestic Politics and Foreign Policy .” World Affairs, Vol.161 , No.1(Summer 1998), pp.3-9.
Mohan, J. Malik. "China-India Relations in the Post-Soviet Era: The Continuing Rivalry." The China Quarterly , Vol.20, No.2 (June 1995), pp.317-349.
陳永發,中共共產革命七十年(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8月。
Mansingh, Surjit.“China and the World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A Multipolar World.”World Affairs, Vol.5, No.5(Oct-Dec 2001), pp.58-63.
Nathan, Andrew. “A Factionalism Model for CCP Politics, ” The China Quarterly, No.53(1973).
_______ and Kellee S. Tsai. “Factionalism: A New Institutionalist Restatement, ” The China Journal, No.34(July 1995),pp.157-192.
Nye, Joseph S. " Redefin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 Foreign Affairs, Vol.78, No.4 (July /August 1999), pp.22-35.
Pye. Lucian W. “Factions and the Politics of Guanxi: Paradoxes in Chinese Administrative and Political Behaviour.” The China Journal, No.34(July 1995),pp.35-54.
Pye, W. Lucian. “Informal Politics in East Asia.” Foreign Affairs(Nov/ Dec 2000),p6.
Richard N. Rosecrance. “Bipolarity, Multipolarity and the Futur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September 1996).
Rosen, George. “ China and India : Economic Reform and Global Integration.” The China Quarterly(Mar 1997), pp.182-183.
Rozman, Gilbert. " China`s Quest for Great Power Identity. " Orbis, Vol.43, No.3 (Summer 1999), pp.383-404.
Sautman, Barry. “Racial nationalism and China’s external Behavior.” World Affairs (Fall 1997), pp.78-95.
陳潔華,21世紀中國外交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
Sinha, Mira.“China in The Post-Soviet World–Developing a Chinese Model.”World Affairs, Vol.5, No5(Oct-Dec 2001), pp.28-36.
Tang Tsou. “Chinese Politics at the Top : Factionalism or Informal Politics? Balance of Power or a Game to Win All?” The China Journal, No.34(July1995), pp. 95 – 156.
Wang, Hongying." Multilateralism in Chinese Foreign Policy. " Asian Survey, Vol.6, No.3 (May/June 2000), pp.475-491.
Wu, Miaofa.“Role of China in Establishing a Multipolar World. ”World Affairs, Vol.5, No.5(Oct-Dec 2001), pp.46-50.
Whitting, S. Allen. “Discovering Chinese Nationalism in China : Modernizarion, Identit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China Quarterly(Dec 1999), pp.1061-1063.
_______. “China Rising: Nationalism and Interdependence.” The China Quarterly(Jun 1999),pp.488-489.
Xu, Jian.“China’s Role in a Changing World:Challenges and Prospects.”World Affairs, Vol.5, No.5(Oct-Dec 2001), pp.51-57.
Yahuda, Michael.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The Long March , Future Uncertain.” The China Quarterly(Sep 1999),pp.650-659.
Zhao, Quansheng. “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World Affairs(Winter 1997), pp.114-129.
Zhao, Suisheng. “Asia-Pacific Regional Multipolarity.” World Affairs(Spring 1997), pp.183-196.
陳立等編,中國國家戰略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參、中文報紙暨網路資料
1、 中國時報、中時電子報
2、 聯合報、聯合新聞網
3、 人民日報、人民網(www.people.com.cn)
4、 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交流基金會-未來中國研究(www.future-china.org.tw)
5、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www.npf.org.tw
6、 中國期刊網(政治大學圖書館資料庫)
俞可平、黃衛平主編,全球化的悖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俞正梁,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俄、日、歐和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___,全球化時代的國際關係。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台北:生智文化有限公司,1999年2月。
___,冷戰後美國的南亞政策。台北:生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1月。
胡元梓、薛曉源主編,全球化與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胡鞍鋼,中國戰略-中國利益與使命。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
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鄧小平戰略思想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年。
秦夢群,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9年8月。
梁守德、洪銀嫻,國際政治學概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4年。
孫士海編,南亞的政治、國際關係與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98年。
____,印度的發展及其對外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0年。
唐永勝、郭新寧著,角逐亞太。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
高連福主編,東北亞國家對外戰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8月。
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鄧小平時期的檢証分析。台北:水牛出版社,2000年。
華力進、雷飛龍主編,海峽兩岸四十年。台北:革命實踐研究院,1994年。
黃碩風,綜合國力新論。北京:中國社會學院,1999年9月。
資中筠主編,國際政治理論探索在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
彭懷恩,國際關係與現勢Q&A。台北:風雲出版社,1999年。
葉自成、王福春、唐士其、方向勤主編,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魯毅、俞正梁等主編,新時期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6月。
張亞中、孫國祥著,美國的中國政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2月。
___、李英明著,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4月。
張蘊岭,21世紀:世界格局與大國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1月。
張忠祥,尼赫魯外交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7月。
張玉良主編,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國際戰略謀劃。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楊潔勉、趙念渝,國際恐怖主義與當代國際關係–「911」事件的衝擊和影響。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
翁明賢,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創世文化世界出版社,2003年1月。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
___,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4 月。
___,中國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1月。
___,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
趙英,新的國家安全觀:戰爭之外的對抗與抉擇。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微觀、宏觀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台北:月旦出版社,1999年5月。
劉山、薛君度主編,中國外交新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1月。
劉杰,秩序重構-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國際機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韓德強,碰撞-全球化陷阱與中國現實選擇。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年1月。
鄭永年,朱江治下的中國-改革、轉型、挑戰。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2000年5月。
鄭宇碩主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外交-回顧與前瞻。香港:天地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
二、中文譯著
Beck, Urich .Politik Der Globalisierung. 王學東等譯,全球化與政治,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年3月。
Baldwin David , Neo-liberalism and Neo-re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蕭歡容譯,新現實主義和新自由主義,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
Henry, Alfred Kissinger. 顧淑馨、林添貴譯,大外交,台北:智庫文化,1999年3月。
Holsti, K.J.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李偉成、譚溯澄,國際政治分析架構,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7年。
Pye Lucian , The Dynamics of Chinese Politics ,胡祖慶譯,中國政治的變與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8年5月。
Samuel P. Huntington,,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4月。
Snyder, A Craig, Contemporary Security and Strategy,徐緯地等譯,當代安全與戰略,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大前研一,許曉平譯,中國,出租中,台北:天下文化,2002年12月。
____,趙佳誼、劉錦秀、黃碧君譯,中華聯邦,台北:商周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月。
星野昭吉著,劉小林、張勝軍譯,全球政治學–全球化進程中的變動、衝突、治理與和平,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年。
Zalmay Khalizard, The United State and Asia.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美國與亞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12月。
Zbiigniew Brzezinski, The Grand Chessboard, 林添貴譯,大棋盤,台北:立緒文化,1999年。
莫瑞原著,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王兆荃、廖中和合譯,政治哲學引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58年初版。
三、中文期刊論文
丁永康,「美國的國際新秩序」。政治大學外交系所國際關係學報,第7期(民國81年6月),頁31-46。
___,「『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構國際新秩序分析」。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6期(民國88年6月),頁49-60。
___,「冷戰後美國的大戰略:建立單極霸權體系之挑戰」,美歐季刊,第13卷第12期(1999年夏季號),頁161-180。
___,「中共推動國際新秩序制約因素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7期(民國90年7月),頁31-51。
丁詩傳,「鄧小平的『世界格局觀』的新發展–學習多極化的重要論述」。外交學院學報,第2期(2000年2月),頁16-22。
于有慧,「國際因素對當前中共外交政策的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6期(民國87年6月),頁7-18。
___,「中共的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3期(民國88年3月),頁45-61。
___,「中共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持續與轉變」。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6期(民國89年6月),頁1-2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研究所
89253018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25301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邱坤玄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胡天興zh_TW
dc.creator (作者) 胡天興zh_TW
dc.date (日期) 2002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Sep-2009 10:07:59 (UTC+8)-
dc.date.available 14-Sep-2009 10:07:5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0:07:5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8925301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40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外交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9253018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中文摘要
     在後冷戰格局下,作為崛起強權的中共,是要建構影響現有規則以提升實力或是打破現狀,一直是其評估國際情勢的焦點。鄧小平在一九八八年九月會見斯里蘭卡總統時,提出建立國際新秩序的構想,可視為中共在打破現狀與順從現狀中,找到以導正現存規則方面的發言權,使之對其有利的第三條路,九一一後,美國積極與友好國家形成反恐聯盟,如印度,學者認為在今年五月,印度與美國進行三十九年以來首次聯合軍事演習,是美國在南亞地區具有圍堵中共崛起的國家利益,加上「中」印兩國一直有衝突的地緣政治問題,因此發展與印度的關係,將成為中共外交的重點,本研究認為中印兩國互動關係從極端批判走向務實穩健的作風,且重新建構與修補和印度的良好互動關係,對於在國力與國際地位都優於印度的中共,除了表示印度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對手之外,是否暗示了在中共未來企圖實踐的世界格局中,印度將會發揮一定的角色與作用,美國學者David Shambaugh認為具有互信互利的雙邊夥伴關係應具備有(一)、相似的世界觀;(二)、共同的戰略利益;(三)、制度化的信息共享和軍事關係,本研究試圖利用學者趙全勝針所提出的宏觀與微觀的兩個層面來對中共建構與印度雙邊夥伴關係的宏觀層次下的國際、國內環境與微觀層次下的領導人認知等因素來進行了解,最後再來探討在中印兩國建構互信友好關係後,將對南亞地區的權力平衡產生怎樣的影響與變化。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5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途徑 1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4
      第四節 論文架構 15
     
     第二章 國際格局與認知
      第一節 現今世界格局 19
      第二節 中共的認知與思維
      第三節 小結 43
     
     
     第三章 國內需求與發展因素 47
      第一節 地緣政治需求 52
      第二節 經濟發展需求 57
      第三節 能源維護需求 65
      第四節 小結 70
     
     第四章 決策模式與思維
      第一節 派系思維影響 77
      第二節 中共認知與思維 93
      第三節 小結 98
     
     
     
     
     第五章 對區域影響與展望
      第一節 區域原有之權力平衡 107
      第二節 中印雙邊關係歷程與轉機 111
      第三節 影響 124
     
     第六章 結論 135
     
     附錄 143
     
     參考書目 163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925301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夥伴外交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多極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際新秩序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印關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派系思維zh_TW
dc.title (題名) 冷戰後中共建構中印雙邊夥伴關係因素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專書論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逸舟,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當代國際政治析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李慎明主編, 2001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緝思,冷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世界地位。台北:生智文化有限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列、楊雪冬編譯,全球化與世界。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良能著,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出版社,2000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泰平主編,鄧小平外交思想研究論文集。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陸情勢總觀察,「中共積極謀應『全球化』趨勢」。中共研究,第34卷第7期(2000年7月),頁1-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逸舟,「中國崛起與國際規則」。國際經濟評論,第Z2期(1998年),頁32-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外交:三種需求的尋求及其平衡」。戰略與管理,第6期(1999年),頁13-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正視世界之交的國際三個大勢」。瞭望新聞週刊,第1期(1999年),頁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建構更合理更穩定的國際體系」。瞭望新聞週刊,第1期(2000年1月3日),頁55-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國與國際組織關係研究的若干問題」。社會科學論壇(2002年),頁4-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承宗,「國際因素對中俄戰略夥伴關係之影響:從俄羅斯的觀點分析」。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8期(1997年8月),頁29-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成娟,「俄羅斯的全方位大國外交政策」。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1999年1月),頁110-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全球化作用下的國際關係」。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24卷第4期(2001年7月),頁116-1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義桅、江洋,「安全與發展:冷戰後世界的新主題」。探索與爭鳴,第11期(1998年11月),頁36-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主編,國際問題新秩序。北京:時事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友辰,「中共對1990年代國際形勢評估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3卷第4期(1999年4月),頁74-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華,「邁向21世紀的中印關係」。南亞研究季刊,第1期(1994年),頁45-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印關係」。社會科學,第2期(1994),頁24-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印度會成為未來的超級大國嗎?」。南亞研究季刊,第2期(1994),頁23-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試論印度新經濟政策走向」。社會科學,第5期(1995),頁25-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印兩國發展市場經濟比較研究-學習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一些體會」。南亞研究季刊,第2期(1996),頁14-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聯,「50年代中國在尼赫魯外交中的地位」。南亞研究,第3期(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鴻余,「中印關係的改善和發展前景」。國際觀察,第2期(1994),頁7-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宏緯,「在新世紀加強和深化中印關係的幾點建議」。南亞研究,第1期(2000),頁8-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天賜,「印度實施經濟改革以來的外交走向」。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4期(民國90年7.8月),頁81-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印度民族主義有一九九O年代以來的發展及其意涵」。問題與研究,第45卷第4期(民國91年7月),頁47-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印度教認同的政治化:印度人民黨的崛起及其影響」。2002年台灣政治學會(2002年12月1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華,「二OO二年中共外交」。中共研究,第37卷第1期(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包淳亮,「中國大陸與印度在政治與經濟上的競爭與合作」。共黨問題研究,第28卷第7期(民國91年7月),頁91-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源華、陳莉菲,「論中國共產黨三代領導人的周邊外交思想」。中國外交,第37卷第1期(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之瑜,「中共第三世界外交原則之述評」。問題與研究,第32卷第7期(1993年7月),頁6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解讀『大國外交』:論兩岸的差異」。政治科學論叢,第13期(2000年12月),頁147-1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印邊境戰爭與國家定位危機」。共黨問題研究,第21卷第11期(民國84年11月),頁65-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廣生,「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努力提高利用外資水平」。中國大陸經貿法規通訊,第32期(1998年10月),頁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丙金伏、方華,「1998年國際情勢展望」。現代國際關係,第1期(1998年),頁24-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向駿,「『中國威脅論』與『新圍堵』」,美歐月刊,第11卷第5期(1996年5月,頁25-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戎域,「有關國際新秩序的幾點看法」。現代國際關係,第2卷(1991年4月),頁8-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麗君,「談鄧小平的國家利益思想」。鄂州大學學報,第8卷第2期(2001年4月),頁12-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世華,「略論鄧小平的外交戰略思想及其總體特徵」。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6期(1994年),頁38-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鐵城,「世紀之交聯合國面臨的挑戰」。外交學院學報,第3期(1996年),頁36-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冷戰結束後中共與巴基斯坦軍事合作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3期(民國87年12月),頁33-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慎明,「正確處理戰爭與和平的關係–對新世紀我國國際戰略的思考」。馬克思主義研究,第5期(2000),頁2-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軍,「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安全的影響」。中國改革,第5期(2000年),頁34-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強,「全球化、主權國家與世界政治秩序」。戰略與管理,總45期(2001年2月),頁13-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慶峰,「中印關係發展中的障礙」。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21卷(2001年4月),頁38-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____,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向前,「從『中間地帶』到『三個世界』」。世界知識,第24卷(1993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登科,「印、巴核試與南亞危機」。歷史月刊(民國87年8月),頁62-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瓊莉,「經濟安全概念在亞太地區的發展」。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民國88年2月),頁39-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當前美國亞太政策中的『經濟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4期(民國86年4月),頁15-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寶俊,「中國新安全觀的提出及其主要內容」。中國外交,第15期(2001年7月),頁23-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有生,「冷戰後美國亞太戰略的特點」。現代國際關係,第10期(1997年),頁9-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錚,「錯誤時間的錯誤行動-印度核武試射述評」。世界知識,第11期(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國誠,「全球化與中國:機遇、挑戰與調適」。中國大陸研究,第45卷第2期(民國91年3、4月),頁1-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幼康,「印度對外戰略的調整及其國際影響」。南亞研究季刊,第2期(1995年),頁52-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印度對外戰略的調整及其國際影響(續)」。南亞研究季刊,第3期(1995年),頁33-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編,中國外交1999年。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21世紀初的中印關係」。南亞研究季刊,第2期(2001年),頁8-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中美戰略關係:從夥伴到競爭對手」,中國外交,200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利民,「國際地緣戰略形勢與中國的選擇」。現代國際關係,第3期(2002年3月),頁26-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21世紀初大國經濟力量對比變化趨勢與國際政治格局」。江南社會學院學報,第2卷第4期(2000年12月),頁8-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社論,「積極部署『十六大』,化解通縮威脅-年中大陸情勢觀察」。中共研究,第36卷第6期(2002年6月),頁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在『全球化』氛圍與國際事件下各尋出路的兩岸關係」。中共研究,第35卷第11期(2001年11月),頁11-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東野,「全球反恐聯盟及其相關問題之探討」。遠景季刊,第4卷第1期(2003年1月),頁1-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祥青,「把握後冷戰世界發展趨勢,實現跨世紀國家綜合安全─江澤民新安全觀初探」。外交學院學報,第2期(1999年),頁30-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關於維護與改善21世界初我國安全環境的幾點思考」。世界經濟與政治,第7期(2001年),頁27-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論中國的國際角色轉換與對外安全戰略的基本定位」。世界經濟與政治,第7期(2002年),頁10-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主編,國際形勢分析報告:一九九七年~一九九八年。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釧,「試論鄧小平的國際戰略思想」。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第4期(1999年),頁26-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正昆,「中國的『夥伴』外交戰略初探」。中國外交,第4期(2000年),頁20-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夥伴戰略:中國外交的理性選擇」。教學與研究,第7期(2000年),頁43-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高品,「試論全球化」。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20卷第1期(2000年3月),頁8-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正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國際政治新秩序」。學習與探討,第4期(1996年),頁73-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陳玉剛,「中國國際關係的戰略轉型與理論研究二十年」。復旦學報,第1期(1999年),頁12-17;1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新世紀世界格局」。復旦大學學報,第1期(2000年),頁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邃,「珍視歷史教訓,締造美好未來–紀念中俄建交五十週年」。東歐中亞研究(1999年10月),頁5-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坤玄,「後冷戰時期東北亞國際政治結構」。政治學報,(民國81年12月),頁29-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結構現實主義與中共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第30卷第3期(民國88年7月),頁23-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柏華,國際關係格局-理論與現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共高層領導出訪的意義與影響」。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12期(1999年12月),頁9-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霸權穩定論與冷戰後中(共)美權力關係」。東亞季刊,第31卷3期(2000年7月),頁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共大國外交與獨立自主外交」。共黨問題研究,26卷1期(2000年11月),頁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共新安全觀與十六大後對美政策取向」。政大外交系外交政策公共論壇(2002年11月15日),頁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永輝,「911事件後印度的考量」。南亞研究季刊,第4期(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宏輝,「『十六大』後經濟發展策略及經濟改革發展困境探討」。中共研究,第36卷第12期(2002年12月),頁60-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福寶,「中共『夥伴關係』之理論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9期(民國90年2月),頁40-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可平,「全球化研究的中國視角」。戰略與管理,總22期(1999年3月),頁96-1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玉枝,「從國際體系變遷看後冷戰時期中共與日本之外交關係」。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6期(民國87年6月),頁19-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世平,「中國-印度關係的博奕和中國的南亞戰略」。世界經濟與政治,第9期(2000年),頁24-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之瑜,中共外交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2010-2015年的中國周邊安全環境」。戰略與管理(2002年5月),頁24-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自成,「中國實行大國外交勢在必行─關於中國外交戰略的幾點思考」。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期(2000年),頁5-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正佳,「印度對南亞鄰國政策的調整和『古杰拉爾主義』」。國際問題研究,第4期(1997年),頁17-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五十年來的中印關係經驗和教訓」。國際問題研究,第4期(1999年),頁17-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印建交五十週年-經驗、教訓及前景」。南亞研究季刊,第1期(1999年),頁3-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印度國際影響力的興衰及其根源」。南亞研究季刊,第1期(1999年),頁10-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子中,「中共推動大國外交與建構夥伴關係之研究」。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3期(1999年7月),頁1-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911事件後國際情勢發展對中共『新安全觀』之衝擊」。戰略與國際研究,第4卷第3期(1999年7月),頁1-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俄羅斯總統普亭近期訪問中國大陸」。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28期(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911事件對中共推動「上海合作組織」之影響」。戰略與國際研究,第4卷第1期(2002年1月),頁128-1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後現代的政治知識。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志強,「中共的『大國外交』與我國因應之道」。政策月刊,第50期(1999年),頁29-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倪世雄、許嘉,「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歷史回顧與思考」。歐洲,第6期(1997年),頁11-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王義桅,「均勢與國際秩序:冷戰後時代的思索」。世界經濟與政治,第2期(2001年),頁15-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王義桅,「試論國際關係民主化」。國際問題研究,第3期(2002年),頁22-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煦,「『十四大』後的中共外交政策:持續與改變」。中國大陸研究,第36卷第1期(民國82年1月),頁51-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2000年中共對外關係–新世紀的中美關係」。國際關係學報,第15期(2000年12月),頁6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印巴之爭的原因、經過及大國的介入」。歷史月刊(民國91年8月),頁38-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建民,「關於我國對外戰略的幾個問題-兼論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性」。中國外交,第15期(2001年10月),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國際問題研究小組,「2001年國際情勢之回顧與展望」,遠景季刊,第3卷第1期,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傳偉、趙鳴歧,「合作、發展、競賽、共處-世紀之交的中印關係展望」。西北師大學報,第32卷第1期(1995年),頁73-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英明,中國大陸學。台北:揚智文化有限公司,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印度現代化模式的幾點探索」。社會科學,第10期(1997年),頁23-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世俗主義與議會民主制度-印度政治現代化的定位及其演進」。歷史教學問題,第3期(1998年),頁9-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亞青,「國際政治的社會建構-溫特及其建構主義國際政治理論」。美歐季刊,第15卷第2期(民國90年夏季號),頁231-2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觀念調整與大國合作」。現代國際關係,第3期(2002年),頁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權力、制度、文化-國際政治學的三種體系理論」。世界經濟與政治,第6期(2002年),頁5-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俊,「全球化背景下之中共外交」。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8期(2001年8月),頁23-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邦九,「中共推動『多極化』世界格局與『夥伴外交』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9期(民國88年9月),頁40-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加力,「努力建構中印建設性夥伴關係-紀念中印建交五十週年」。現代國際關係,第4期(2000年11月),頁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斯儉,「全球化:中國大陸學者的觀點」。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4期(民國89年4月),頁1-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國大陸九O年代之政治改革與制度變遷」。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2期(民國90年2月),頁1-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國:向鄧後時代轉折。台北:生智文化有限公司,1999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國祥,「北京與莫斯科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之形成與探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8期(1997年8月),頁82-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晉忠,「透視中印關係糾葛」,南亞研究季刊,第1期(2002年),頁49-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雪英、魏里亞,「鄧小平首倡『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世界知識,第9期(2000年),頁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魯直,「全球化與主權國家的國際體制」。戰略與管理,總26期(2000年5月),頁27-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偉,「21世紀發展中印關係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南亞研究季刊,第3期(2001年),頁25-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佩堯,「中國應怎樣研究制定對外戰略」。中國評論,(2000年7月),頁25-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俊元,「冷戰後亞太地緣政治格局與中國安全利益」。東北亞論壇,第2期(2001年),頁69-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志嘉,「鄧小平時期的中共外交政策」。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7期(1997年),頁35-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共外交政策的研究途徑」。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4期(1997年4月),頁45-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文鏞,「論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外交學院學報,第4期(1998年4月),頁29-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豐吉,「對大陸參與經濟全球化之探討」。中共研究,第34卷第8期(2000年8月),頁48-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震遠,「怎樣看待當前和未來中國國際安全環境」。中國評論(2000年11月號),頁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承天,「單邊主義、區域主義與多邊主義」。美歐季刊,第12卷第1期(民國86年春季號),頁1-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山源,「試論鄧小平關於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戰略思想」。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1995),頁64-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賈都強,「全球化與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國際政治,第6期(2001年),頁10-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章一平,「冷戰後世界的新安全觀」。現代國際關係,第5期(1997年5月),頁38-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從國際體系的結構特徵看中國崛起的戰略選擇」。世界經濟與政治,第4期(1999年),頁66-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從冷戰後國際體系的複雜化看中國與大國關係」。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2期(2000年),頁23-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中,「全球化下的全球治理-主體與權力的解析」。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4期(2001年7月),頁7-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共的強權之路:地緣政治與全球化的挑戰」。遠景季刊,第3卷第2期(2002年4月),頁7-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重構兩岸與世界圖象。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雅君,「中共對美國的戰略思維與行動:圍堵與反圍堵」。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5期(民國86年5月),頁19-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印度核子試爆與中共威脅論」。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5期(民國87年5月),頁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共與美、日的亞太海權競爭:潛在衝突與制度性競爭機制」。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5期(民國87年5月),頁5-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世紀之交中共的軍事政策與亞太安全:防禦性取向模糊性的探討」。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3期(民國88年3月),頁25-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印巴核武試爆後中共的南亞安全政策」。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2期(民國89年2月),頁15-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共與俄羅斯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發展的基礎、阻力與動力」,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3期(2000年3月),頁1-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力,「印度核試以來的中印關係」。南亞研究季刊,第1期(2001年),頁39-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從高層訪問看影響近期中印關係走向的主要因素」。南亞研究季刊,第2期(2001年),頁7-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敏謙,「美對印政策調整趨向、意圖與美印關係走勢」。現代國際關係,第4期(2000年),頁31-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國聖,「鄧小平理論與中共官方意識形態的重建」。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12期(1997年12月),頁16-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勇軍主編,全球化浪潮-中國經濟安全面臨的挑戰與抉擇。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文木,「中國國家安全哲學」。戰略與管理,(2000年1月),頁24-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阿富汗戰爭與不對稱世界格局」。戰略與管理,(2002年2月),頁42-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印度的大國戰略與南亞地緣政治格局」。戰略與管理,(2002年4月),頁85-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殷天爵,「中共『大國外交』與『夥伴關係』之研析」。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3期(民國88年3月),頁82-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平學,「淺析制約中印關係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南亞研究季刊,第1期(2002年),頁38-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志恆,「中共外交的策略與原則」,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1999年10月),頁29-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運忠、叢向群,「論新世紀世界地緣政治的歷史性重組」,當代亞太,第4期(2001年),頁29-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開煌,「對江澤民『十六大』政治報告之研析」。中共研究,第36卷第12期(2002年12月),頁25-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磊,「中印關係的回顧與思考」。和平與發展,第4期(1996),頁16-19,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文衡,「區域貿易協定與東亞國際政經體系之重組」。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6期(民國91年11/12月),頁81-1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景治主編,世紀之交的中國與世界-國際政治文集。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雲山,「中共對外戰略思想的演變」。中共研究,第29卷第6期(1995年6月),頁35-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英,「中國面臨的經濟安全問題與國家安全戰略」。中國評論,(1998年12月),頁1-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晉忠,「透視中印關係糾葛」,南亞研究季刊,第1期(2002),頁49-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永年,「世界體系、中美關係和中國的戰略考量」。戰略與管理,第4期(2002年),頁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楚樹龍,「亞太地區安全觀、安全結構和安全戰略」。現代國際關係,第5期(1997年),頁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冷戰後中國安全戰略思想的發展」。國際政治與安全,第9期(1999年9月),頁11-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彭春艷,「冷戰後國際安全理論的發展」。現代國際關係,第4期(1999年12月),頁28-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國的國家利益國家力量和國家戰略」。戰略與管理(2000年4月),頁13-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東明,「現代中印關係中的文化因素」。南亞研究季刊,第4期(2000),頁53-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業中,「論國際關係理論之新自由制度主義」。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2期(2002年3、4月),頁43-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鑫煒,體系、變革與全球化進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探討」。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民國88年2月),頁21-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麗雲,「如何看待冷戰後亞太地區的安全環境及其對中國的影響」。中國外交,第10期(2000年),頁50-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振洪,「論中國的地緣政治環境與地緣戰略選擇」。中國外交,(2001年4月),頁1-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溯澄,「蘇聯和東歐變局與國際新秩序:五項基本過渡論」。政治大學外交系所國際關係學報,第7期(民國81年6月),頁47-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中,「發展中印關係的契機」。中國評論,(2001年3月),頁47-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萬光,「世界需要怎樣的國際新秩序」。瞭望(1996年9月16日),頁1-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競,「江澤民主政後中共外交政策走向分析」。中共研究,第30卷第3期(1996年3月),頁26-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文義,「析論新世紀中共安全戰略之建構」,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2期(民國92年2月),頁52-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龍舒甲,「從石油利益論『九一一事件』後的中亞地區與其周邊情勢」。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6期(民國91年11/12月),頁109-1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中國的新安全觀與安全合作構想」。現代國際關係,第11期(1997年),頁28-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紹先主編,當代第三世界透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亞太地區的安全合作」。東亞季刊,第30卷第2期(民國88年4月),頁97-1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新世紀中國安全環境的變化趨向」。中國評論(2000年5月號),頁35-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對中國安全環境的分析與思考」。中國外交,第4期(2000年),頁13-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歷史的繼續:冷戰後的主要國際政治矛盾」。現代國際關係,第6期(2000年),頁6-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國外交需要立足周邊」。瞭望新聞周刊,第11期(2000年),頁49-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昌生,「後冷戰時期中共亞太多邊安全協作關係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第14卷第12期(民國87年12月),頁27-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超武,「國家利益概念的變化及其對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2期(2000年),頁1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專書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yoob, Mohammed.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 London: Routledge,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登科主編,國際政治。台北:空中大學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__. The Third World Security Predicament: State Making, Regional Conflict, and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Boulder: Colo, :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nerji Kumar Arun, Security Issues in South Asia: Domestic and Exrernal Sources of Threats to Security. Calcutta: Minerva Associates,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jpai, Kanti P. and Stephen P.Cohen,eds. South Asia after the Cold War :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ll, Hedley. The Anarchical Society :A study of order in world politics. London : Macmillan, 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zan, Barry. People, States, and Fear : the national security proble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rown, Seyom. World Security : Challenges for a New Century.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eema, Pervaiz. The Security of South Asia: American and Asian Perspectives. Urba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arr, E.H. The Twenty-Years Crisis, 1919-1939: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Macmillan,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ox, W. Robert. 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owns, Erica Strecker. China’s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 Santa Monica: RAND Coporation,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雲漢、王紹光、趙全勝主編,華人社會政治學本土化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桂冠圖書公司,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airbank, John King ed.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Traditional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Michigan : U. M. I.,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innemore, Martha. National Interests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anguly, Shivaji. U.S. Policy Toward South Asia.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upta, Shekhar. India Redefines Its Rol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hosh, Partha S.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in South Asia. New Delhi: Manohar Publications, 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rover, Verinder, 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Foreign Policy of India. Calcutta: World Press, 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lsti , K.J. Chang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 Essays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ass, Richard N. and Rose, Gideon. A New U.S. Policy Toward India and Pakistan: Report of an Independent task force. New York: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Inc.,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arrison, Selig S. and Geogery Kemp. India and America after the Cold War. Washington D.C.:Cam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ewitt, Vernon Marston.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South Asia. Manchester: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輝基,亞太地區-國際關係概論。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ffmann, Steven A. India and the China Crisi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mia Press, 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ain, R.K.,ed. China South Asia Relations. 1947-1980. New Delhi: Radiant, 19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im, Samuel S. China, the United Nations ,and World Order . Westview Press,1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 China and the World:Chinese Foreign Relation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Westview Press,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 China and the World:Chinese Foreign Policy Faces the New Millennium. Westview Press,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apur, H. India’s Foreign Policy 1947-1992. London: Routledge,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repon, Michael L. and Amit Sevak eds. Crisis Prevention, Confidence Building, and Reconciliation in South Asia. England: Macmillan Press, 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apur, Ashok. Foreign Policy of India and her Neighbors. England: Macmillan Press,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ishra, Pramod Kumar. South Asia, Conflicts and Cooperation. Delhi: Kalinga Publishers,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Overholt, William H. The Rise of China: How Economic Reform is Creating a New Superpower . New York: W. W. Norton & Co,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binson, Thomas W. and Shambaugh, Davi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izvi, Gowher. South Asia in a Changing International Order. New Delhi: Newbury Park,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hambaugh, David. American Studies of Contemporary China. Washington ,D.C.: the 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oros George.The Crisis of Global Capitalism. Lond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waine, Michael D. and Tellis, Ashley J. 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Santa Monica, Calif. : Rand,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aylor, Jay. The Dragon and the wild Goose: China and India.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omas, Caroline. In Search of Security : The Third World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righton: Wheatsheaf Books Limited, 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ltz, Kenneth 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 Co., 1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illetts, Peter. The Non- Aligned Movement. London: Frances Printer,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eiss, Thomas G. Collective Security in a Changing World. Boulder, Colorado: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偉烈、陸俊元,中國國家安全地理。北京:時事出版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iring, Lawrence, ed. The Subcontinent in World Politics: India, its Neighbors, and the Great Powers. New York: Praeger, 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hao, Quansheng. Interpreting Chinese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西文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drews-Speed, Philip. “China’s Economic Security.” The China Quarterly(Dec 1999), pp.1063-10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yoob, Mohammed. “South Asia and U.S. Foreign Policy. ” Orbis, Vol.45, No.1 (winter 2001), pp.123-1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hmed Sam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errorism in Southwest Asia: September11 and Beyo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6, No.3(Winter 2001/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ldwin, David A. “ The Concept of Security. ”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23, No.1 (1997), pp.5-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chman, David. “ Decision-Making in Deng’s China: Perspectives from Insiders.” The China Quarterly(Jun 1997), pp.492-4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halla, Madhu. “China`s Security Perspectives. ”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35, No.2 (1998), pp.193-2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rns, P. Joh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t 50: National Political Reform.” The China Quarterly(Sep 1999), pp.580-5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魯直、李鐵城主編,聯合國與世界秩序。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en, Qimao. “ New Approaches in China`s Foreign Policy: The Post-Cold War Era. ” Asian Survey, Vol.33, No.3 (March 1993), pp.237-2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unningham , J Karla.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foreign policy decision making.” World Affairs(Spring 1998),pp.192-2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utter Bowman , Spero Joan, and Tyson Andrea Laura. “New World, New Deal : A Democratic Approach to Globalization.” Foreign Affairs, Vol.79, No.2(2000),pp.80-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an, K. Ming. “East and West : China ,Power and the Future of Asia.” The China Quarterly(Jun 2000),pp.564-5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ittmer Lowell. “Chinese Informal Politics.” The China Journal, No.34(July 1995),pp.1-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 “Informal Politics Reconsidered.” The China Journal, No.34(July 1995),pp.193-2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ng, Yong. “The Chinese Conception of National Interest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The China Quarterly, No.154 (June 1998), pp. 308-3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rnberger, F. Rober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t 50: The economy.” The China Quarterly(Sep 1999), pp.606-6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dmonds, Louis. Richar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50 years.” The China Quarterly(Sep 1999),pp.563-5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oot, Rosemary. “Chinese-Indian Relations and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Confidence: Implications for the Asia-Pacific.” The Pacific Review, Vol. 9, No.1(1996), pp.58-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啟懋編著,中國對外關係。台北:吉虹文化出版社,民國8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laser, Bonnie S. “China`s Security Perceptions: Interests and Ambitions.” Asian Survey, Vol.33, No.3 (March 1993), pp. 252-2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ill, Bates. “Chinese Perspectives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China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Since 1949: Alienation and Beyond.” The China Quarterly(Jun 2000), pp.562-5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untington, Samuel P. " The West Unique, Not Universal. " Foreign Affairs, Vol.75, No.6 (Nov / Dec 1996), pp. 28-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iffmann, Steven A.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Southern Asia. ” Journal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Vol.33, No.1(Feb 1998), pp.43-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im, Samuel. “Mainland China in a Changing Asia-Pacific Regional Order..” Issues & Studies, Vol.30, No.10(October 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arp, Aaron. “ Indian Ambitions and the Limits of American Influence . ” Arms Control Today, Vol.28, No.4(May 1998), pp.14-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ondapalli, Srikanth. “ China’s Response to Indian Nuclear Tests . ” Strategic Analysis, Vol.21, No.6(June 1998), pp.493-4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upchan, A. Charles. “ Unipolar Politics : Realism and State Strategies After the Cold War.” Foreign Affairs(Mar/ Apr 2000), p.1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ieber, J. Robert. “Domestic Politics and Foreign Policy .” World Affairs, Vol.161 , No.1(Summer 1998), pp.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ohan, J. Malik. "China-India Relations in the Post-Soviet Era: The Continuing Rivalry." The China Quarterly , Vol.20, No.2 (June 1995), pp.317-3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永發,中共共產革命七十年(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nsingh, Surjit.“China and the World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A Multipolar World.”World Affairs, Vol.5, No.5(Oct-Dec 2001), pp.58-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athan, Andrew. “A Factionalism Model for CCP Politics, ” The China Quarterly, No.53(19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_ and Kellee S. Tsai. “Factionalism: A New Institutionalist Restatement, ” The China Journal, No.34(July 1995),pp.157-1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ye, Joseph S. " Redefin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 Foreign Affairs, Vol.78, No.4 (July /August 1999), pp.22-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ye. Lucian W. “Factions and the Politics of Guanxi: Paradoxes in Chinese Administrative and Political Behaviour.” The China Journal, No.34(July 1995),pp.35-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ye, W. Lucian. “Informal Politics in East Asia.” Foreign Affairs(Nov/ Dec 2000),p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ichard N. Rosecrance. “Bipolarity, Multipolarity and the Futur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September 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sen, George. “ China and India : Economic Reform and Global Integration.” The China Quarterly(Mar 1997), pp.182-1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zman, Gilbert. " China`s Quest for Great Power Identity. " Orbis, Vol.43, No.3 (Summer 1999), pp.383-4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autman, Barry. “Racial nationalism and China’s external Behavior.” World Affairs (Fall 1997), pp.78-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潔華,21世紀中國外交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inha, Mira.“China in The Post-Soviet World–Developing a Chinese Model.”World Affairs, Vol.5, No5(Oct-Dec 2001), pp.28-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ang Tsou. “Chinese Politics at the Top : Factionalism or Informal Politics? Balance of Power or a Game to Win All?” The China Journal, No.34(July1995), pp. 95 – 1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ng, Hongying." Multilateralism in Chinese Foreign Policy. " Asian Survey, Vol.6, No.3 (May/June 2000), pp.475-4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u, Miaofa.“Role of China in Establishing a Multipolar World. ”World Affairs, Vol.5, No.5(Oct-Dec 2001), pp.46-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hitting, S. Allen. “Discovering Chinese Nationalism in China : Modernizarion, Identit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China Quarterly(Dec 1999), pp.1061-10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___. “China Rising: Nationalism and Interdependence.” The China Quarterly(Jun 1999),pp.488-4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Xu, Jian.“China’s Role in a Changing World:Challenges and Prospects.”World Affairs, Vol.5, No.5(Oct-Dec 2001), pp.51-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Yahuda, Michael.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The Long March , Future Uncertain.” The China Quarterly(Sep 1999),pp.650-6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hao, Quansheng. “Chinese foreign policy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World Affairs(Winter 1997), pp.114-1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hao, Suisheng. “Asia-Pacific Regional Multipolarity.” World Affairs(Spring 1997), pp.183-1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立等編,中國國家戰略問題報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中文報紙暨網路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中國時報、中時電子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聯合報、聯合新聞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人民日報、人民網(www.people.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交流基金會-未來中國研究(www.future-china.org.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www.npf.org.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中國期刊網(政治大學圖書館資料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可平、黃衛平主編,全球化的悖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正梁,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俄、日、歐和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全球化時代的國際關係。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台北:生智文化有限公司,199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冷戰後美國的南亞政策。台北:生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元梓、薛曉源主編,全球化與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鞍鋼,中國戰略-中國利益與使命。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鄧小平戰略思想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夢群,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9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守德、洪銀嫻,國際政治學概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士海編,南亞的政治、國際關係與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印度的發展及其對外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永勝、郭新寧著,角逐亞太。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連福主編,東北亞國家對外戰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志嘉,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鄧小平時期的檢証分析。台北:水牛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華力進、雷飛龍主編,海峽兩岸四十年。台北:革命實踐研究院,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碩風,綜合國力新論。北京:中國社會學院,199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資中筠主編,國際政治理論探索在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懷恩,國際關係與現勢Q&A。台北:風雲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自成、王福春、唐士其、方向勤主編,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毅、俞正梁等主編,新時期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中、孫國祥著,美國的中國政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李英明著,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蘊岭,21世紀:世界格局與大國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忠祥,尼赫魯外交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玉良主編,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國際戰略謀劃。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潔勉、趙念渝,國際恐怖主義與當代國際關係–「911」事件的衝擊和影響。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明賢,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台北:創世文化世界出版社,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4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國與亞太安全–冷戰後亞太國家的安全戰略走向。北京:時事出版社,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英,新的國家安全觀:戰爭之外的對抗與抉擇。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全勝,解讀中國外交政策–微觀、宏觀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台北:月旦出版社,199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山、薛君度主編,中國外交新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杰,秩序重構-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國際機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德強,碰撞-全球化陷阱與中國現實選擇。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永年,朱江治下的中國-改革、轉型、挑戰。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200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宇碩主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外交-回顧與前瞻。香港:天地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中文譯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ck, Urich .Politik Der Globalisierung. 王學東等譯,全球化與政治,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ldwin David , Neo-liberalism and Neo-realism: The Contemporary Debate, 蕭歡容譯,新現實主義和新自由主義,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enry, Alfred Kissinger. 顧淑馨、林添貴譯,大外交,台北:智庫文化,199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lsti, K.J.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李偉成、譚溯澄,國際政治分析架構,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ye Lucian , The Dynamics of Chinese Politics ,胡祖慶譯,中國政治的變與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8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amuel P. Huntington,,黃裕美譯,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nyder, A Craig, Contemporary Security and Strategy,徐緯地等譯,當代安全與戰略,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前研一,許曉平譯,中國,出租中,台北:天下文化,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_,趙佳誼、劉錦秀、黃碧君譯,中華聯邦,台北:商周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星野昭吉著,劉小林、張勝軍譯,全球政治學–全球化進程中的變動、衝突、治理與和平,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almay Khalizard, The United State and Asia.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美國與亞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biigniew Brzezinski, The Grand Chessboard, 林添貴譯,大棋盤,台北:立緒文化,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莫瑞原著,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王兆荃、廖中和合譯,政治哲學引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58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中文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永康,「美國的國際新秩序」。政治大學外交系所國際關係學報,第7期(民國81年6月),頁31-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構國際新秩序分析」。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6期(民國88年6月),頁49-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冷戰後美國的大戰略:建立單極霸權體系之挑戰」,美歐季刊,第13卷第12期(1999年夏季號),頁161-1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共推動國際新秩序制約因素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7期(民國90年7月),頁31-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詩傳,「鄧小平的『世界格局觀』的新發展–學習多極化的重要論述」。外交學院學報,第2期(2000年2月),頁16-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有慧,「國際因素對當前中共外交政策的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6期(民國87年6月),頁7-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共的大國外交」。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3期(民國88年3月),頁45-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___,「中共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持續與轉變」。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6期(民國89年6月),頁1-20。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