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幼兒媒體素養教學之研究---以解構性別刻板印象為例
作者 黃伊瑩
貢獻者 林佩蓉
黃伊瑩
關鍵詞 幼兒
媒體素養
性別角色
性別刻板印象
課程設計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1:15:05 (UTC+8)
摘要 有鑑於大眾媒體往往不斷地複製性別、職業、文化、階層、種族的刻板印象,然而學齡前的幼兒,受限於識讀能力,接觸電視的時間遠遠多過閱讀書籍的時間,因此其電視觀看時間達到人生的第一個高峰,電視無疑地成為幼兒接收訊息最親密的窗口。再者,根據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幼兒期是是性別角色發展的關鍵期,他們的性別態度也特別容易受到媒體形塑的性別角色所影響,幼兒在電視或其他媒體中觀察到那些最普及的性別角色特質、互動模式或是身體形象的呈現,日積月累地在幼童社會化的過程中逐步影響他們的認知。
     研究者以媒體素養內涵為出發,企圖協助幼兒建立主動思考判斷的能力,解構媒體中刻板印象的影響,以幼兒有興趣常接觸的媒體文本教學,也能有助於的提升幼兒學習的動機與成效。另外,國內外的研究也再再指出了媒體素養教育的成效,因此本研究發展一套以幼兒為對象的媒體素養教學活動,以性別刻板印象這個議題為例,以電視上幼兒喜歡及常接觸的內容為文本,進行教學研究,探討媒體素養教育對解構幼兒藉由媒體所形塑的性別角色刻板的成效。
     本研究以台北市某國小附幼大班48名幼兒為對象,分成實驗組與控制組,以幼兒熟悉的媒體文本設計活動,進行12堂的媒體素養教學,於課程前後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測驗表」進行施測,瞭解有接受媒體素養教學的實驗組幼兒與沒有接受媒體素養的控制組幼兒在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測驗上的得分是否有顯著的差異。
     根據資料分析,證明本研究之媒體素養教學方案對於解構幼兒性別刻板印象上具有顯著的效果。研究中也發現,以媒體文本為探討內容的課程確實能夠引起幼兒的學習動機與興趣,並且有助於他們對於解構媒體中的性別刻板印象。
     最後本研究並對於現場教師、教育行政單位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作為強化教師媒體素養專業知能、使用並發展幼兒媒體素養教學課程之參考。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宜燕(1991)。電視廣告的性別角色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敏如(2000)。閱聽人電視劇互動情形之探索:以兒童詮釋連續劇性別刻板印象為例。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雪貞(1985)。父母之性別教養態度、性別特質對學齡前兒童性別角色之影響。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慧鈴(2002)。國民小學低年級兒童性別角色認同及其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
白博仁(1999)。國小學生的性別角色及其與自我概念的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則剛、吳翠珍(1994):我國國小學生電視識讀能力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台北:國科會。
李秀美(1993)。兒童「看」電視---看什麼?怎麼看?。教學科技與媒體,7, 12-22。
李然堯(1993)。中國兒童性別角色認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嘉梅(2004)。學齡前兒童媒體識讀教育之初探-台北市幼稚園兒童電視觀看行為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心欣(1999)。兒童電視觀看之性別刻板印象解讀形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知賢(1993)。國小兒童解讀卡通影帶的研究-以「龍貓」為例。初等教育學報,6,131- 168。
吳知賢(1997)。電視卡通影片中兩性知識與暴力內容分析及兒童如何解讀之研究。台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吳知賢(1998)。兒童與電視。台北:桂冠。
吳知賢(1998)。如何培養聰明的電視兒童-談兒童媒體教育。班級經營,3,3, 18-23。
吳翠珍(1991)。影響兒童電視觀看的時間因素之分析。新聞學研究,44, 73-94。
吳翠珍(1993):解毒電視?解讀電視!-談媒體教育中的電視素養。教學科技與媒體,7, 3-11。
吳翠珍(1994)。兒童之電視釋義基模初探。新聞學研究,48, 1-41。
吳翠珍(1995)。國內自製兒童節目內容呈現方式與學習效果研究報告。台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吳翠珍(1996)。媒體教育中的電視素養。新聞學研究,53, 39-59。
吳翠珍(1998)。兒童收看電視卡通行為研究---兼論媒體素養。理論與政策,47, 145- 164。
吳翠珍(1998)。解毒媒體—我們需要媒體素養教育。人本教育札記,111,17-19。
林子斌(2001)。媒體識讀與多元文化課程-以日本偶像劇為課程設計素材。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貞(2001)。國小學童收看電視綜藝節目之情形、看法及電視綜藝節目識讀教學成效之探討。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林敏宜(1993)。幼兒性別恆常概念與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惠雅(1993)。兒童性別角色與父母教養態度之調查研究。花蓮師院幼兒教育學報,82,2,77-98。
林秀芬(2000)。國小兒童對電視廣告中意識型態的解讀─以性別刻板印象為例。新竹師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
林惠枝(2000)。國小教科書性別角色教材分析及國小高年級兒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研究。嘉義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
林翠湄(1988)。父母的性別角色態度對兒童性別角色態度的影響-父母家務分工模式及對兒童家務指派的效應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
周慧美(1999):國小學童電視製讀能力之探討及電視是讀教學成效分析。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編著 (2001)。別小看我-媒體教育互動教學手冊。台北︰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編著(2002)。媒體素養行動派-別小看我 九年一貫互動教學手冊。
范淑娟(1991)。兒童電視收視行為與職業性別刻板印象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照麗(2001)。我國推展國民小學電視媒體教育課程之研究。廣電人,75, 46-47。
翁秀琴(1996)。進入孩子的卡通世界。學前教育,19:9, 6-12。
袁乃娟、巫知諭 (1999)。1999年媒體識讀教育研討會研究報告。台北:公共電視〔線上查詢〕。上網日期:2001年7月17日。URL: http://www.pts.org.tw/~pubfile/4. training/training05.htm.
陳怡如(2003)。性別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以性別角色概念融入低年級課程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筑筠(2003)。國小中高年級學童對電視卡通人物之認同與其相關研究 : 以桃竹苗區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瑩娟(2004)。學齡前兒童性別認知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俶真(1998)。兒童媒體教育。廣電人,47, 4-7。
章五奇(2001)。電視文化批判課程之研究—從批判教育學的觀點。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文瓊(1985)。台灣花東地區山地兒童性別角色發展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芝綺(2004)兩性教育融入生活課程之研究—以卡通做為改變性別刻板印象教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學教育所碩士論文。
張宏源(2001)。媒體識讀:如何成為新世紀優質閱聽人。台北:亞太。
教育部(2002)。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黃葳威(2000)。破除刻板印象、聰明看電視。媒體識讀教育月刊,4, 5-8。
楊幸真(1993)。由基模理論看兒童對電視訊息接收之理解與釋義。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佳羚(2004)。飛天小女警中的性別世界,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4, 129-134。
楊婉怡(2002)。兒童的電視廣告視界-兼論媒體教育之重要性。國教輔導,41,4, 23-30。
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1999)。國小老師齊聚一堂共話電視識讀教育。電視文化家書,152,1-2。
廖鳳瑞(1995)。收視行為與親子互動的關係研究報告。台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劉秀娟、林明寬譯(1996),Susan A. Basow(1992)原著。 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印象與角色(Gender Stereotypes and Roles)。台北:揚智文化。
蔡文山(2002)。兩性平等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生性別角色態度、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之影響。台中師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
蔡美惠(1997)。認識國外的兒童媒體教育。電視文化家書,94, 3-6。
蔡菁秤(2000)。兒童電視識讀能力與父母介入兒童收視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美秀(1993)。父母的性別角色、兒童的性別角色與兒童的自尊和同儕接納度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淑雯(1996)。溶解刻板印象:兩性角色課程對國小學生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韻諭、陳淑芳(1999)。大班幼兒對卡通的認知、喜好、及理解程度之研究─以一部卡通為例。1999年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東師範學院。
謝韻諭和陳淑芳(2000)。當電視成為老師--從幼兒看卡通的研究談如何讓電視教學更有效,幼教資訊,111, 19-22。
簡楚瑛等著(1999)。幼教課程模式。台北:心理。
蘇建文總校閱(2002)。發展心理學。台北:學富。
饒淑梅(1995)。國民中學實施電視素養課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媒體識讀教育推廣中心(2001)。媒體識讀教育【線上資料】。取自http://www.tvcr.org.tw.。
外文部分:
AMIC Singapore(1995). Media Education:A teaching Manual.
Banta & Creighton(1985).Critical Viewing Guide.
Beuf, A.(1974).Doctor, Lawyer, Household Drudge. Journal of Communicatuin, 24(2), 142-145.
Brown, J.A.(1991). Television”Critical viewing Skills” Education:Major Media Literacy Proje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elected Countries. New Jersey:Hillsdale.
Browne, B.A.(1998). Gender stereotypes in advertising on children`s television in the 1990s:A cross-national analysis. Journal of Advertising.27(1).83-96.
Buckingham, B. (1991). Teaching about the media, in D. Lusted (ed.), The Media Studies Book:A Guide for Teachers (pp. 12-35). London: Routledge.
Christ,W, G. & Potter, W. J.(1998). Media literacy, media education, and the academy. Journal of Commnication.48(1).5-15.
DeGaetano, G. & Bander, K. (1996). Screen Smarts-A Family Guide to Media Literacy.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Donna Lloyd-Kolkin& Kathleen R. Tyner(1991).Media & You-an elementary media literacy curriculum. NJ:Englewood Cliffs.
Dorr, A.(1986).Television and Children. Beverly Hills, Calif:Saga.
Huston, A. C.,& Wrigh, J. C.(1983).Children’s processing of television: The informative functions of formal features. In J. Bryant & D. R. Anderson(Eds.),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elevision(pp. 35-68).New York:Academic Press.
Kimberly A. Powell & Lori Abels(2002).Sex-role Stereotypees in TV Programs Aimed at the Preschool Audience: An Analysis of Teletubbies and Barney & Friends, Women and Language, 25, 2, 14-22.
Lemish, D.(1997). Kindergartners’Understanding Of Television: A Cross Cultural Comparison. Communication Studies, 48, 109-126.
Lewis, J. & Jhally, S.(1998).The struggle over media literacy. Journal of Commnication.48(1).109-120.
Lloyd-Konlkin, D. & Tyner, K. R. (1991) Media and You: An elementary media literacy curriculum. Englewood Cliffs,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Masterman, L. (1986). Teaching the media (2nd ed.). London: Comedia.
Masterman, L.(1997). A rationale for media education. In R. Kubey, (Ed.) Media literacy in the information age:current perspectives.pp15-68 .New Brunswick:Transaction publishers.
Mayes, Sandra L. & Valentine, K. B.(1979). Sex Role Stereotyping in Saturday Morning Cartoon Show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v23 n1 p41-50.
Morgan, M.(1982).Television and adolescent’s Sex-role stereotype: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3, 947-955.
Potter, J.(1998). Media Literacy . California:Sage.
Shaffer, D. R.(1999).Development Psychology:Childhood and adolesence.(5th ed). California:Brook/ Cole, and ITP.
Signoriell, N. (1991). A Sourcebook on Children and Television.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Signorielli, Nancy & Lears, Margaret(1992). Children, Television, and Conceptions about Chore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Sex Roles: A Journal of Research, v27, n3-4, p157-170.
Singer, D. G., Singer, J. , Zuckerman, D. & Hirshmann, R. (1979) Teaching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How to Use Television Effectively (final report). 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Family Television Research and Consultation Center.
Singer, D. G., Zuckerman, D. M. & Singer, J. L.(1980). Helping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learn about TV.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30 (3), 84-93.
Singer, J. L.(1977). Preschoolers’ comprehension and play behavior following viewing of “Mr. Rogers” and “Sesame Stree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August.
Thompson, Teresa L. & Zerbinos, Eugenia(1995). Gender roles in animated cartoons: Has the picture changed in 20 years? . Sex Roles, 32, 651 –673.
Thompson, Teresa L. & Zerbinos, Eugenia(1997). Television Cartoons:Do Children Notice It’s a Boy’s World? Sex Roles, 37, 415-432.
Turner, P.J. & Gervai, J.(1995). A Multidimensional Study of Gender Typing in Preschool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Personality, Attitudes, Preferences, Behavior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1(5),759-772。
Van Evra, J.(1998). Television and child development(2nd ed.). NJ:Erlbaum.
Young, B. M.(1990). Television advertising and childre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Zettl, H. (1998)Contextual media aesthetics as the basis for media literacy. Journal of Commnication.48(1).81-9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90157007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157007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佩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伊瑩zh_TW
dc.creator (作者) 黃伊瑩zh_TW
dc.date (日期) 200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Sep-2009 11:15:05 (UTC+8)-
dc.date.available 14-Sep-2009 11:15:05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1:15:0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0157007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66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幼兒教育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0157007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有鑑於大眾媒體往往不斷地複製性別、職業、文化、階層、種族的刻板印象,然而學齡前的幼兒,受限於識讀能力,接觸電視的時間遠遠多過閱讀書籍的時間,因此其電視觀看時間達到人生的第一個高峰,電視無疑地成為幼兒接收訊息最親密的窗口。再者,根據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幼兒期是是性別角色發展的關鍵期,他們的性別態度也特別容易受到媒體形塑的性別角色所影響,幼兒在電視或其他媒體中觀察到那些最普及的性別角色特質、互動模式或是身體形象的呈現,日積月累地在幼童社會化的過程中逐步影響他們的認知。
     研究者以媒體素養內涵為出發,企圖協助幼兒建立主動思考判斷的能力,解構媒體中刻板印象的影響,以幼兒有興趣常接觸的媒體文本教學,也能有助於的提升幼兒學習的動機與成效。另外,國內外的研究也再再指出了媒體素養教育的成效,因此本研究發展一套以幼兒為對象的媒體素養教學活動,以性別刻板印象這個議題為例,以電視上幼兒喜歡及常接觸的內容為文本,進行教學研究,探討媒體素養教育對解構幼兒藉由媒體所形塑的性別角色刻板的成效。
     本研究以台北市某國小附幼大班48名幼兒為對象,分成實驗組與控制組,以幼兒熟悉的媒體文本設計活動,進行12堂的媒體素養教學,於課程前後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測驗表」進行施測,瞭解有接受媒體素養教學的實驗組幼兒與沒有接受媒體素養的控制組幼兒在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測驗上的得分是否有顯著的差異。
     根據資料分析,證明本研究之媒體素養教學方案對於解構幼兒性別刻板印象上具有顯著的效果。研究中也發現,以媒體文本為探討內容的課程確實能夠引起幼兒的學習動機與興趣,並且有助於他們對於解構媒體中的性別刻板印象。
     最後本研究並對於現場教師、教育行政單位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作為強化教師媒體素養專業知能、使用並發展幼兒媒體素養教學課程之參考。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續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幼兒與電視………………………………………………… 9
      第二節 幼兒的媒體知識與媒體素養能力………………………… 18
      第三節 幼兒性別角色的發展……………………………………… 25
      第四節 媒體中的性別角色知識…………………………………… 35
     第五節 幼兒媒體素養教育…………………………………………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設計…………………………………………………… 50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時間流程……………………………………… 53
      第三節 實驗方案設計……………………………………………… 55
      第四節 研究對象…………………………………………………… 60
      第五節 研究工具…………………………………………………… 63
      第六節 資料處理…………………………………………………… 6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媒體素養教學對於降低幼兒性別刻板印象之成效分析… 69
      第二節 實驗組幼兒對於實驗教學之反應觀察…………………… 76
      第三節 研究者對實驗教學之省思…………………………………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建議………………………………………………………… 87
     參考書目………………………………………………………………… 93
     附錄
     附錄一 媒體素養教學活動設計……………………………………… 100
     附錄二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測驗表…………………………………… 136
     附錄三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測驗之輔助圖片與照片………………… 138
     附錄四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測驗指導語……………………………… 145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157007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幼兒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媒體素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性別角色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性別刻板印象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課程設計zh_TW
dc.title (題名) 幼兒媒體素養教學之研究---以解構性別刻板印象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宜燕(1991)。電視廣告的性別角色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敏如(2000)。閱聽人電視劇互動情形之探索:以兒童詮釋連續劇性別刻板印象為例。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雪貞(1985)。父母之性別教養態度、性別特質對學齡前兒童性別角色之影響。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慧鈴(2002)。國民小學低年級兒童性別角色認同及其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博仁(1999)。國小學生的性別角色及其與自我概念的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則剛、吳翠珍(1994):我國國小學生電視識讀能力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台北:國科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秀美(1993)。兒童「看」電視---看什麼?怎麼看?。教學科技與媒體,7, 12-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然堯(1993)。中國兒童性別角色認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嘉梅(2004)。學齡前兒童媒體識讀教育之初探-台北市幼稚園兒童電視觀看行為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心欣(1999)。兒童電視觀看之性別刻板印象解讀形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知賢(1993)。國小兒童解讀卡通影帶的研究-以「龍貓」為例。初等教育學報,6,131- 1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知賢(1997)。電視卡通影片中兩性知識與暴力內容分析及兒童如何解讀之研究。台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知賢(1998)。兒童與電視。台北:桂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知賢(1998)。如何培養聰明的電視兒童-談兒童媒體教育。班級經營,3,3, 18-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翠珍(1991)。影響兒童電視觀看的時間因素之分析。新聞學研究,44, 73-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翠珍(1993):解毒電視?解讀電視!-談媒體教育中的電視素養。教學科技與媒體,7, 3-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翠珍(1994)。兒童之電視釋義基模初探。新聞學研究,48, 1-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翠珍(1995)。國內自製兒童節目內容呈現方式與學習效果研究報告。台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翠珍(1996)。媒體教育中的電視素養。新聞學研究,53, 39-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翠珍(1998)。兒童收看電視卡通行為研究---兼論媒體素養。理論與政策,47, 145- 1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翠珍(1998)。解毒媒體—我們需要媒體素養教育。人本教育札記,111,17-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子斌(2001)。媒體識讀與多元文化課程-以日本偶像劇為課程設計素材。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淑貞(2001)。國小學童收看電視綜藝節目之情形、看法及電視綜藝節目識讀教學成效之探討。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敏宜(1993)。幼兒性別恆常概念與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惠雅(1993)。兒童性別角色與父母教養態度之調查研究。花蓮師院幼兒教育學報,82,2,77-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秀芬(2000)。國小兒童對電視廣告中意識型態的解讀─以性別刻板印象為例。新竹師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惠枝(2000)。國小教科書性別角色教材分析及國小高年級兒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研究。嘉義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翠湄(1988)。父母的性別角色態度對兒童性別角色態度的影響-父母家務分工模式及對兒童家務指派的效應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慧美(1999):國小學童電視製讀能力之探討及電視是讀教學成效分析。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編著 (2001)。別小看我-媒體教育互動教學手冊。台北︰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編著(2002)。媒體素養行動派-別小看我 九年一貫互動教學手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淑娟(1991)。兒童電視收視行為與職業性別刻板印象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照麗(2001)。我國推展國民小學電視媒體教育課程之研究。廣電人,75, 46-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秀琴(1996)。進入孩子的卡通世界。學前教育,19:9, 6-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乃娟、巫知諭 (1999)。1999年媒體識讀教育研討會研究報告。台北:公共電視〔線上查詢〕。上網日期:2001年7月17日。URL: http://www.pts.org.tw/~pubfile/4. training/training05.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怡如(2003)。性別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以性別角色概念融入低年級課程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筑筠(2003)。國小中高年級學童對電視卡通人物之認同與其相關研究 : 以桃竹苗區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瑩娟(2004)。學齡前兒童性別認知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俶真(1998)。兒童媒體教育。廣電人,47, 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章五奇(2001)。電視文化批判課程之研究—從批判教育學的觀點。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文瓊(1985)。台灣花東地區山地兒童性別角色發展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芝綺(2004)兩性教育融入生活課程之研究—以卡通做為改變性別刻板印象教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學教育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宏源(2001)。媒體識讀:如何成為新世紀優質閱聽人。台北:亞太。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2002)。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葳威(2000)。破除刻板印象、聰明看電視。媒體識讀教育月刊,4, 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幸真(1993)。由基模理論看兒童對電視訊息接收之理解與釋義。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佳羚(2004)。飛天小女警中的性別世界,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4, 129-1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婉怡(2002)。兒童的電視廣告視界-兼論媒體教育之重要性。國教輔導,41,4, 23-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1999)。國小老師齊聚一堂共話電視識讀教育。電視文化家書,152,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鳳瑞(1995)。收視行為與親子互動的關係研究報告。台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秀娟、林明寬譯(1996),Susan A. Basow(1992)原著。 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印象與角色(Gender Stereotypes and Roles)。台北:揚智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文山(2002)。兩性平等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生性別角色態度、自我概念與成就動機之影響。台中師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美惠(1997)。認識國外的兒童媒體教育。電視文化家書,94, 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菁秤(2000)。兒童電視識讀能力與父母介入兒童收視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美秀(1993)。父母的性別角色、兒童的性別角色與兒童的自尊和同儕接納度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淑雯(1996)。溶解刻板印象:兩性角色課程對國小學生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韻諭、陳淑芳(1999)。大班幼兒對卡通的認知、喜好、及理解程度之研究─以一部卡通為例。1999年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東師範學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韻諭和陳淑芳(2000)。當電視成為老師--從幼兒看卡通的研究談如何讓電視教學更有效,幼教資訊,111, 19-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楚瑛等著(1999)。幼教課程模式。台北:心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建文總校閱(2002)。發展心理學。台北:學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饒淑梅(1995)。國民中學實施電視素養課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媒體識讀教育推廣中心(2001)。媒體識讀教育【線上資料】。取自http://www.tvcr.org.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外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MIC Singapore(1995). Media Education:A teaching Manua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nta & Creighton(1985).Critical Viewing Guid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uf, A.(1974).Doctor, Lawyer, Household Drudge. Journal of Communicatuin, 24(2), 142-1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rown, J.A.(1991). Television”Critical viewing Skills” Education:Major Media Literacy Proje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elected Countries. New Jersey:Hillsdal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rowne, B.A.(1998). Gender stereotypes in advertising on children`s television in the 1990s:A cross-national analysis. Journal of Advertising.27(1).83-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uckingham, B. (1991). Teaching about the media, in D. Lusted (ed.), The Media Studies Book:A Guide for Teachers (pp. 12-35). London: Routled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rist,W, G. & Potter, W. J.(1998). Media literacy, media education, and the academy. Journal of Commnication.48(1).5-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Gaetano, G. & Bander, K. (1996). Screen Smarts-A Family Guide to Media Literacy.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onna Lloyd-Kolkin& Kathleen R. Tyner(1991).Media & You-an elementary media literacy curriculum. NJ:Englewood Cliff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orr, A.(1986).Television and Children. Beverly Hills, Calif:Sag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uston, A. C.,& Wrigh, J. C.(1983).Children’s processing of television: The informative functions of formal features. In J. Bryant & D. R. Anderson(Eds.),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television(pp. 35-68).New York:Academic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imberly A. Powell & Lori Abels(2002).Sex-role Stereotypees in TV Programs Aimed at the Preschool Audience: An Analysis of Teletubbies and Barney & Friends, Women and Language, 25, 2, 14-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emish, D.(1997). Kindergartners’Understanding Of Television: A Cross Cultural Comparison. Communication Studies, 48, 109-1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ewis, J. & Jhally, S.(1998).The struggle over media literacy. Journal of Commnication.48(1).109-1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loyd-Konlkin, D. & Tyner, K. R. (1991) Media and You: An elementary media literacy curriculum. Englewood Cliffs,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sterman, L. (1986). Teaching the media (2nd ed.). London: Comedi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sterman, L.(1997). A rationale for media education. In R. Kubey, (Ed.) Media literacy in the information age:current perspectives.pp15-68 .New Brunswick:Transaction publisher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yes, Sandra L. & Valentine, K. B.(1979). Sex Role Stereotyping in Saturday Morning Cartoon Show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v23 n1 p41-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organ, M.(1982).Television and adolescent’s Sex-role stereotype: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3, 947-9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otter, J.(1998). Media Literacy . California:Sag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haffer, D. R.(1999).Development Psychology:Childhood and adolesence.(5th ed). California:Brook/ Cole, and IT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ignoriell, N. (1991). A Sourcebook on Children and Television.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ignorielli, Nancy & Lears, Margaret(1992). Children, Television, and Conceptions about Chore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Sex Roles: A Journal of Research, v27, n3-4, p157-1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inger, D. G., Singer, J. , Zuckerman, D. & Hirshmann, R. (1979) Teaching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How to Use Television Effectively (final report). 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Family Television Research and Consultation Cente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inger, D. G., Zuckerman, D. M. & Singer, J. L.(1980). Helping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learn about TV.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30 (3), 84-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inger, J. L.(1977). Preschoolers’ comprehension and play behavior following viewing of “Mr. Rogers” and “Sesame Stree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Augus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ompson, Teresa L. & Zerbinos, Eugenia(1995). Gender roles in animated cartoons: Has the picture changed in 20 years? . Sex Roles, 32, 651 –6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ompson, Teresa L. & Zerbinos, Eugenia(1997). Television Cartoons:Do Children Notice It’s a Boy’s World? Sex Roles, 37, 415-4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urner, P.J. & Gervai, J.(1995). A Multidimensional Study of Gender Typing in Preschool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Personality, Attitudes, Preferences, Behavior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1(5),759-7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Van Evra, J.(1998). Television and child development(2nd ed.). NJ:Erlbau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Young, B. M.(1990). Television advertising and childre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ettl, H. (1998)Contextual media aesthetics as the basis for media literacy. Journal of Commnication.48(1).81-95.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