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學生運動與臺灣自由民主發展之研究(1981-1992)
作者 郭凱迪
貢獻者 薛化元
郭凱迪
關鍵詞 臺灣
學生運動
自由民主
校園控制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2:05:27 (UTC+8)
摘要 1949年遷至臺灣的中華民國,由於蔣中正政府在取得臺灣統治權的正當性充滿爭議,加上恐懼中國共產黨的滲透破壞,和蔣不願政治權力被分享的心態。以蔣中正為中心的「強人威權體制」在確立前後,對內便以動員戡亂、戒嚴法規結合情治機關,大肆搜捕異議分子,於是臺灣進入了「白色恐怖」籠罩的人權黑暗時期。
     強人威權體制製造全面性的白色恐怖,影響遍及社會每個角落,校園自然難以倖免,而被當局建構了「校園控制體系」加以管控。校園控制的結果,不僅安定了校園,無形中亦延緩臺灣自由民主的進展,讓中國國民黨在1990年代巨大的民主潮流壓力下,還能繼續維持部分強人威權體制時期擁有的政治利益、從容地處理各項政治爭議。
     不過,強人威權體制加諸於學生身上的言論、行動限制,引發了學生的反抗,最後形成1980年代初期臺灣學運重新出現的因素。經過學生們的努力,使得大學校園漸漸擺脫校園控制的枷鎖,進而成為臺灣自由民主改革思想、行動發展的根據地。
     此外,學運參與者更逐漸投入爭取臺灣民主憲政改革的運動。由於學生擁有的良好形象,使得學生之主張常能受到較高的社會關注及支持。經由學生運動的努力,最終使臺灣人民對國會全面改選、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懲治叛亂條例、修正刑法第一百條等議題形成「全民共識」,因此加速了政府自由化、民主化的腳步,讓臺灣脫離非常體制,告別白色恐怖的時代。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報紙期刊
《人民週刊》,1991。
《人間》,1987。
《八十年代》系列,1979-1986。
《大學新聞》,1971-1987。
《大學論壇》,1985-1987。
《工商時報》,1981-1992。
《中央日報》,1949-1992。
《中時晚報》,1988-1992。
《中國時報》,1981-1992。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月旦出版社,1994。
倪俊元,《東亞威權體制之轉型:比較臺灣與南韓之民主化歷程》,臺北:月旦出版社,1995。
徐正光、宋文里編,《臺灣新興社會運動》,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0。
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23演講,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
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24演講,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
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25演講,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
秦孝儀主編,張瑞成編輯,《光復臺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0。
翁章梁,《挑戰與改造:翁章梁從政筆記》,臺中:哈姆雷特文化行銷公司,2000。
高明輝口述,范立達整理,《情治檔案:一個老調查員的自述》,臺北:商周文化事業公司,1995。
高麗娟,《從覺民到覺醒:開花的猶大》,臺北:玉山社,2008。
《中國論壇》,1979-1992。
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國史館、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策劃),《人權理論與歷史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3。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修訂版)》,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1。
張光直,《蕃薯人的故事:張光直早年生活的回憶及四六事件入獄記》,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8。
張忠棟、李永熾、林正弘主編,《教育獨立與學術自由》,臺北:唐山出版社,1999。
張明貴,《TOP100政治用語熱門榜》,臺北:書泉出版社,2004。
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下)》,臺北:玉山社,1996。
張炎憲等執筆,《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6。
張茂桂,《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臺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1990。
張富忠、邱萬興,《 綠色年代:臺灣民主運動25年(上)》,臺北:綠色旅行文教基金會,2005。
張銀富,《大學學生自治政府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2。
《公論報》,1949。
教育部秘書室編,《四年來教育施政槪況》,臺北:教育部秘書室,1954。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編,《訓導手冊》,臺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1965。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編,《訓導手冊增訂本》,臺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1976。
教育部編,《教育法令》,臺北:正中書局,1954。
梁肅戎口述,何智霖紀錄整理,《梁肅戎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1995。
許志雄,《憲法之基礎理論》,臺北:稻禾出版社,1992。
許福明,《中國國國民黨的改造》,臺北:正中書局,1986。
許慶雄,《憲法入門》,臺北:月旦出版社,1997。
許慶雄,《憲法之基礎理論》,臺北:稻禾出版社,1992。
許慶雄、李明峻,《現代國際法》,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01。
《文星》,1986-1987。
郭紀舟,《70年代臺灣左翼運動》,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9。
野火戰線編輯委員會,《野火戰線》,臺北:前衛出版社,1987。
陳文俊,《政治社會化與臺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大(專)學生政治態度與價值之硏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1997。
陳明通,《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臺北:月旦出版社,1995。
陳英泰著,曾建元主編,《回憶—見證白色恐怖(上冊)》,臺北:唐山出版社,2005。
陳義彥,《我國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硏究:十五年來政治價值與態度之變遷》,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0。
陳翠蓮,《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5。
陳翠蓮撰文,檔案管理局編,《二二八事件與青年學生:二二八事件檔案專題選輯》,臺北:檔案管理局,2005。
陳儀深、薛化元、李明峻、胡慶山,《臺灣國家定位的歷史與理論》,臺北:玉山社,2004。
陳鵬仁主編,劉維開編輯,《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組訓工作》,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8。
《民眾日報》,1981-1992。
喬寶泰主編,劉維開編輯,《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中央改造委員會資料彙編(下)》,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0。
喬寶泰主編,劉維開編輯,《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中央改造委員會資料彙編(上)》,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0。
彭明輝,《政治大學校史(1987-1996)》,臺北:國立政治大學,2007。
彭敏明、黃昭堂著,蔡秋雄譯,《臺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臺北:玉山社,1995。
彭懷恩,《中華民國政治體系的分析》,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7。
賀德芬編,《大學之再生:學術自由.校園民主》,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0。
黃克武、陳儀深、許文堂、沈懷玉訪問,李郁青、潘國華、曹如君、鐘玉霞紀錄,《戒嚴時期臺北地區政治案件相關人士口述歷史:白色恐怖事件查訪(第二輯)》,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99。
黃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7)》,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7。
黃重憲編,《大學法與大學教育》,臺北:嵩山出版社,1987。
黃嘉樹,《國民黨在臺灣1945—1988》,臺北:大秦出版社,1994。
《民進周刊》系列,1987-1989。
新生代,《蕃薯地上的反叛種子:第二屆學生運動硏討會.1994﹐臺北篇》,臺北:前衛出版社,1994。
楊渡,《強控制解體》,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88。
楊瑩編,《轉型社會中的教育》,臺北: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1990。
楊澤主編,《狂飆八○》,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9。
董顯光,《蔣總統傳》,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4。
鄒景雯,《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臺北:印刻出版公司,2001。
雷震著,傅正編,《雷震全集.雷震日記.第一個十年(四)》,第34冊,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
廖風德,《學潮與戰後中國政治(1945-1949)》,臺北:東大圖書出版公司,1994。
臺大四六事件資料蒐集小組,《臺大「四六」事件考察—四六事件資料蒐集小組總結報告》,臺北:臺灣大學,1997。
臺大自由之愛編輯群編,《自由之愛—臺大學生「自由之愛」運動記實》,臺北:南方出版社,1987。
《民進報》,1987-1988。
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小組編,《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報告》,臺北: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小組,1995。
臺大學生杜邦事件調查團,《臺大學生杜邦事件調查團綜合報告書》,臺北:牛頓出版社,1986。
臺灣人權促進會編著,《1987-1990臺灣人權報告》,臺北:臺灣人權促進會,1990。
臺灣主權與一個中國論述大事記編輯小組編,《臺灣主權與一個中國論述大事記》,臺北:國史館,2002。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省通志稿.光復志.光復紀盛篇》,卷10,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8。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編,《臺灣省教育概況》,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1946。
趙天儀編,《臺大哲學系事件真相》,臺北:花孩兒出版社,1979。
劉一德,《民進黨第三代》,臺北:著者自行出版,1990。
潘光哲、陳儀深、孫善豪、薛化元、李福鐘編著,《《自由中國》選編—黨國體制的批判》,臺北:稻鄉出版社,2001。
蔣中正著,正中書局印行,《先總統蔣公對青年的訓示》,臺北:正中書局,1986。
《自由中國》,1949-1960。
鄭鴻生,《靑春之歌—追憶1970年代台灣左翼靑年的一段如火年華》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1。
鄧丕雲,《八○年代臺灣學生運動史》,臺北:前衛出版社,1993。
戴天昭著,李明峻譯,《臺灣國際政治史(完整版)》,臺北:前衛出版社,2002。
戴寶村,《臺灣政治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6。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臺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臺北:稻鄉出版社,1996。
薛化元,《自由化民主化:臺灣通往民主憲政的道路》,臺北:日創社文化事業公司,2006。
薛化元,《臺灣全志.政治志.民主憲政篇》,卷4,南投:臺灣文獻館,2007。
薛化元、陳翠蓮、吳鯤魯、李福鐘、楊秀菁,《戰後臺灣人權史》,臺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2003。
薛化元、楊秀菁、林果顯主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十二)言論自由(四)》,臺北:國史館,2004。
薛月順、曾品滄、許瑞浩主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一)從戒嚴到解嚴》,臺北:國史館,2000。
《自由日報》,1980-1987。
薛月順編,《陳誠先生回憶錄:建設臺灣(下)》,臺北:國史館,2005。
藍博洲,《天未亮:追憶1949年四六事件(師院部分)》,臺中:晨星出版社,2000。
藍博洲,《青春進行曲:二二八之後的臺北學運》,臺北:愛鄉出版社,2007。
藍博洲,《麥浪歌詠隊:追憶1949年四六事件(臺大部分)》,臺中:晨星出版社,2001。
龔宜君,《「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臺北:稻鄉出版社,1998。
(三)期刊、研討會論文
羊憶蓉,〈教育與民主—「臺灣經驗」的反省〉,收入澄社,《臺灣民主自由的曲折歷程:紀念雷震案三十週年學術硏討會論文集》,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2。
陳翠蓮,〈戒嚴時期臺灣的情治機關:以美麗島事件為例〉,收入胡健國主編,《二十世紀臺灣民主發展—第七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3。
陳翠蓮,〈戰後初期臺灣政治結社與政治生態〉,收入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樂學出版社,2001。
陳鴻瑜,〈臺灣之法律地位的演變〉,「臺灣1950—1960年代的歷史省思學術討論會」,臺北:國史館,2005年11月24-26日。
《自由時代》系列,1984-1989。
戴寶村,〈動員學生與學生運動—一九五○年代至九○年代的學生運動〉,收入胡健國主編,《二十世紀臺灣民主發展—第七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4。
薛化元,〈陳誠與國民政府統治基盤的奠定—以一九四九年臺灣省主席任內為中心探討〉,收入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編輯委員會編,《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0。
薛化元,〈戰後臺灣教育制度中國家權力問題的歷史探討〉,收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回顧老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0。
藍博洲,〈血染的青春—光復初期的臺北學運(1945-1949)〉,「光復初期的臺灣(1945-1949)學術研討會」,臺北:東亞文明研究中心,2003年12月6日。
(四)博碩士論文
朱貞凌,〈我國現階段民族精神教育政策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何宜娟,〈國民黨政府與反共抗俄教育之研究—以國(初)中歷史教材為例(1949-2000)〉,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李泰翰,〈黨團、軍事與教育—一九五○年代學生軍訓進入校園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孟繁忠,〈臺灣地區解嚴後學生運動之研究〉,桃園:國立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林仁傑,〈一段跨時代的故事:臺灣學生運動史研究(1920-1994)〉,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自由時報》,1987-1992。
林果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林嘉誠,〈中華民國大學生政治參與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洪淑華,〈臺灣戒嚴時期大法官解釋與人權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胡茹涵,〈臺灣戰後初期的中學教育﹙1945-1952年﹚〉,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徐文祥,〈臺灣地區學生運動之研究(民國38-83年)〉,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
張世忠,〈論言論自由權之保障—以臺大哲學系事件為例〉,臺北: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張民杰,〈美國聯邦法院學生自由權判例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陳曉慧,《中國國民黨從改造之研究(1950-1952)》,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彭琳淞,〈政府遷臺後臺灣學生運動變遷之探討—以四個重要因素之互動關係〉,臺中: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彭懷恩,〈中華民國大學生政治支持〉,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
《自立早報》,1988-1992。
程千芳,〈大(專)學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和對學生運動的態度及參與程度〉,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管美蓉,〈大學入學考試制度與教育控制:臺灣地區的歷史考察(1949-2001)〉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蔡米虹,〈一九六○年代美國學生運動之教育改革理念〉,臺北: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薛曉華,〈八○年代中期後臺灣的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社會」的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二、西文部分
Clough, Ralph N. Island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Emerson, D.K. Students and Politics in Developing Nations.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8.
Lipset, M. S. & el. Students in Revolt, Boston: Houghton Mafflin, 1969.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1950-1955 Basic Documents. Washington, D.C. Gov’t Printing Office, 1957.
《自立晚報》,1981-1992。
Wu, Nai-the. 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Ph.D Thesis, Dpt.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87.
三、網站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戰後臺灣歷史年表》: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twht/Professional/DateTw
ht.asp
《青年日報》,1984-1992。
《前進》系列,1983-1986。
《南方》,1986-1988。
《首都早報》,1989-1990。
《夏潮論壇》,1983-1986。
《時報新聞周刊》,1986-1988。
《深耕.生根》系列,1981-1986。
《博觀》,1982。
《進步》,1981。
《新新聞》,1987-1992。
《新潮流》系列,1984-1990。
《暖流》,1980。
《經濟日報》,1981-1992。
《實踐筆記》,1989-1990。
《臺灣時報》,1981-1992。
《臺灣新生報》,1949。
《蓬萊島》系列,1983-1986。
《縱橫》,1981-1985。
《聯合晚報》,1988-1992。
《聯合報》,1981-1992。
《關懷》,1981-1990。
《鐘鼓鑼》,1983-1984。
(二)專書
Donatella Della Porta & Mario Diani著,苗延威譯,《社會運動概論》,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2。
Georg Sorensen著,李酉潭、陳志瑋譯,《最新民主與民主化》,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公司,2003。
John Spanier著,方海鶯譯,《當代美國外交史》,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
一個中國論述史料彙編編輯小組編,《一個中國論述史料彙編史料文件》,臺北:國史館,2000。
丁永隆、孫宅巍,《南京政府崩潰始末》,臺北:巴比倫出版社,1992。
二二八事件新史料學術研討會編輯委員會編,《二二八事件新史料學術研討會》,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3。
大學教育改革促進會,《臺灣高等教育白皮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3。
小谷豪治郎著,陳鵬仁譯,《蔣經國先生傳》,臺北:中央日報出版部,1990。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一)》,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
中央研究院臺灣研究推動委員會編,《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臺灣》,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主編,《領袖對青年的訓示(教材‧上冊)》,臺北:正中書局,1959。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綠旗飄揚三十年》,臺北: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1982。
丘為君,《臺灣學生運動(1949-1979)》,臺北:稻鄉出版社,2003。
朱偉競,《大專社團輔導實務》,嘉義:濤石文化事業公司,2000。
江南,《蔣經國傳》,臺北:萬象圖書出版公司,1988。
何明修、蕭新煌,《臺灣全志.社會志.社會運動篇》,卷9,南投:臺灣文獻館,2007。
何金山、官鴻志、張麗伽、郭承啟,《臺北學運:1990.3.16-3.22》,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0。
何榮幸,《學運世代—眾聲喧嘩的十年》,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1。
何鳳嬌編,《政府接收臺灣史料彙編(上冊)》,臺北:國史館,1990。
余傳韜,《陣痛的年代》,臺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1996。
呂芳上,《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民國八年至十八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
呂芳上、黃克武、許雪姬、許文堂、沈懷玉訪問,丘慧君、李郁青、潘國華、曹如君、鐘玉霞、林秀貞紀錄,《戒嚴時期臺北地區政治案件相關人士口述歷史:白色恐怖事件查訪(第一輯)》,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99。
李永熾監修,薛化元主編,《臺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臺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1990。
李敖,《白色恐怖述奇》,臺北:李敖出版社,2002。
李雲漢主編,林養志編輯,《中國國民黨宣言彙編》,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4。
李園會,《臺灣光復時期與政府遷臺初期教育政策之硏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4。
李筱峰,《臺灣史100件大事》,臺北:玉山社,1999。
李筱峰,《臺灣民主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7。
李筱峰,《臺灣近現代史論集》,臺北:玉山社,2007。
李鴻禧,《憲法與人權》,臺北:元照出版公司,1999。
李鴻禧等,《國家認同學術硏討會論文集》,臺北:現代學術硏究基金會,1993。
周玉蔻,《李登輝的一千天:1988-1992》,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3。
周志宏,《學術自由與大學法》,臺北:蔚理法律出版社,1989。
林子儀,《憲法與新聞自由》,臺北:元照出版公司,1999。
林山田,《五十年來的臺灣法制:1945-1995(增訂再版)》,臺北:臺大法律系,1996。
林山田,《抗爭100/廢除刑法第一百條抗爭札記》,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
林玉体,《西洋教育史》,臺北:師大書苑,1999。
林玉体,《臺灣教育史》,臺北:文景出版社,2003。
林玉体,《臺灣教育與政治問題》,臺北:前衛出版社,1990。
林玉體,《臺灣教育面貌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7。
林宗義等,《臺灣的教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9。
林美挪編,《憤怒的野百合:三一六中正堂學生靜坐抗議記實》,臺北:前衛出版社,1990。
林時機,《大學改革與大學法》,臺北:正中書局,1991。
林康,《「學運」的歷史悲劇》,臺中:臺灣日報,1986。
林蔭庭,《追隨半世紀:李煥與經國先生》,臺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8。
邵銘煌、薛化元主編,《蔣中正總裁批簽檔案目錄》,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中國國民黨黨史館,2005。
金耀基,《大學之理念》,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3。
青年出版社,《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臺北:青年出版社,1952。
南方朔,《憤怒之愛:六○年代美國學生運動》,臺北:久大文化公司,1991。
柏楊口述,周碧瑟執筆,《柏楊回憶錄》,臺北:遠流出版社,1996。
洪三雄,《烽火杜鵑城:七○年代臺大學生運動》,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3。
范雲編,《新生代的自我追尋—臺灣學生運動文獻彙編》,臺北:前衛出版社,199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1153009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153009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薛化元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郭凱迪zh_TW
dc.creator (作者) 郭凱迪zh_TW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4-Sep-2009 12:05:27 (UTC+8)-
dc.date.available 14-Sep-2009 12:05:2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4-Sep-2009 12:05:2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1153009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178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153009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1949年遷至臺灣的中華民國,由於蔣中正政府在取得臺灣統治權的正當性充滿爭議,加上恐懼中國共產黨的滲透破壞,和蔣不願政治權力被分享的心態。以蔣中正為中心的「強人威權體制」在確立前後,對內便以動員戡亂、戒嚴法規結合情治機關,大肆搜捕異議分子,於是臺灣進入了「白色恐怖」籠罩的人權黑暗時期。
     強人威權體制製造全面性的白色恐怖,影響遍及社會每個角落,校園自然難以倖免,而被當局建構了「校園控制體系」加以管控。校園控制的結果,不僅安定了校園,無形中亦延緩臺灣自由民主的進展,讓中國國民黨在1990年代巨大的民主潮流壓力下,還能繼續維持部分強人威權體制時期擁有的政治利益、從容地處理各項政治爭議。
     不過,強人威權體制加諸於學生身上的言論、行動限制,引發了學生的反抗,最後形成1980年代初期臺灣學運重新出現的因素。經過學生們的努力,使得大學校園漸漸擺脫校園控制的枷鎖,進而成為臺灣自由民主改革思想、行動發展的根據地。
     此外,學運參與者更逐漸投入爭取臺灣民主憲政改革的運動。由於學生擁有的良好形象,使得學生之主張常能受到較高的社會關注及支持。經由學生運動的努力,最終使臺灣人民對國會全面改選、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廢止懲治叛亂條例、修正刑法第一百條等議題形成「全民共識」,因此加速了政府自由化、民主化的腳步,讓臺灣脫離非常體制,告別白色恐怖的時代。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1章 導論 1
     第1節 研究動機 1
     第2節 文獻回顧 4
     第3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 9
     
     第2章 時代背景 15
     第1節 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 15
     第2節 白色恐怖來臨與人權侵害 23
     
     第3章 強人威權體制之校園控制 32
     第1節 戰後初期臺灣之校園情勢 33
     第2節 外在校園監控體系之發展 41
     第3節 內在思想滲透之黨化教育 66
     
     第4章 校園自由民主運動 82
     第1節 校園言論自由問題 82
     第2節 大學學生自治運動 95
     第3節 社會實踐與大學改革 119
     
     第5章 學生運動與民主憲政發展 137
     第1節 野百合學運與國會改造 137
     第2節 獨臺會事件學運與言論自由保障 174
     
     第6章 結論 193
     
     徵引書目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153009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臺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學生運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自由民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校園控制zh_TW
dc.title (題名) 學生運動與臺灣自由民主發展之研究(1981-1992)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報紙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民週刊》,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間》,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八十年代》系列,1979-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學新聞》,1971-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學論壇》,1985-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工商時報》,1981-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日報》,1949-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時晚報》,1988-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1981-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月旦出版社,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倪俊元,《東亞威權體制之轉型:比較臺灣與南韓之民主化歷程》,臺北:月旦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正光、宋文里編,《臺灣新興社會運動》,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23演講,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24演講,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25演講,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孝儀主編,張瑞成編輯,《光復臺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章梁,《挑戰與改造:翁章梁從政筆記》,臺中:哈姆雷特文化行銷公司,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明輝口述,范立達整理,《情治檔案:一個老調查員的自述》,臺北:商周文化事業公司,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麗娟,《從覺民到覺醒:開花的猶大》,臺北:玉山社,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論壇》,1979-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國史館、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策劃),《人權理論與歷史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修訂版)》,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光直,《蕃薯人的故事:張光直早年生活的回憶及四六事件入獄記》,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忠棟、李永熾、林正弘主編,《教育獨立與學術自由》,臺北:唐山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明貴,《TOP100政治用語熱門榜》,臺北:書泉出版社,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下)》,臺北:玉山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炎憲等執筆,《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茂桂,《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臺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富忠、邱萬興,《 綠色年代:臺灣民主運動25年(上)》,臺北:綠色旅行文教基金會,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銀富,《大學學生自治政府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公論報》,19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秘書室編,《四年來教育施政槪況》,臺北:教育部秘書室,19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編,《訓導手冊》,臺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196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編,《訓導手冊增訂本》,臺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編,《教育法令》,臺北:正中書局,19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肅戎口述,何智霖紀錄整理,《梁肅戎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志雄,《憲法之基礎理論》,臺北:稻禾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福明,《中國國國民黨的改造》,臺北:正中書局,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慶雄,《憲法入門》,臺北:月旦出版社,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慶雄,《憲法之基礎理論》,臺北:稻禾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慶雄、李明峻,《現代國際法》,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星》,1986-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紀舟,《70年代臺灣左翼運動》,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野火戰線編輯委員會,《野火戰線》,臺北:前衛出版社,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俊,《政治社會化與臺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大(專)學生政治態度與價值之硏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明通,《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臺北:月旦出版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英泰著,曾建元主編,《回憶—見證白色恐怖(上冊)》,臺北:唐山出版社,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義彥,《我國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硏究:十五年來政治價值與態度之變遷》,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翠蓮,《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翠蓮撰文,檔案管理局編,《二二八事件與青年學生:二二八事件檔案專題選輯》,臺北:檔案管理局,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儀深、薛化元、李明峻、胡慶山,《臺灣國家定位的歷史與理論》,臺北:玉山社,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鵬仁主編,劉維開編輯,《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組訓工作》,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民眾日報》,1981-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喬寶泰主編,劉維開編輯,《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中央改造委員會資料彙編(下)》,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喬寶泰主編,劉維開編輯,《中國國民黨黨務發展史料—中央改造委員會資料彙編(上)》,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明輝,《政治大學校史(1987-1996)》,臺北:國立政治大學,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敏明、黃昭堂著,蔡秋雄譯,《臺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臺北:玉山社,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懷恩,《中華民國政治體系的分析》,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賀德芬編,《大學之再生:學術自由.校園民主》,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克武、陳儀深、許文堂、沈懷玉訪問,李郁青、潘國華、曹如君、鐘玉霞紀錄,《戒嚴時期臺北地區政治案件相關人士口述歷史:白色恐怖事件查訪(第二輯)》,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臺灣文化重建(1945-1947)》,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重憲編,《大學法與大學教育》,臺北:嵩山出版社,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嘉樹,《國民黨在臺灣1945—1988》,臺北:大秦出版社,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民進周刊》系列,1987-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生代,《蕃薯地上的反叛種子:第二屆學生運動硏討會.1994﹐臺北篇》,臺北:前衛出版社,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渡,《強控制解體》,臺北:遠流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瑩編,《轉型社會中的教育》,臺北: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澤主編,《狂飆八○》,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顯光,《蔣總統傳》,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鄒景雯,《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臺北:印刻出版公司,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雷震著,傅正編,《雷震全集.雷震日記.第一個十年(四)》,第34冊,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風德,《學潮與戰後中國政治(1945-1949)》,臺北:東大圖書出版公司,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大四六事件資料蒐集小組,《臺大「四六」事件考察—四六事件資料蒐集小組總結報告》,臺北:臺灣大學,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大自由之愛編輯群編,《自由之愛—臺大學生「自由之愛」運動記實》,臺北:南方出版社,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民進報》,1987-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小組編,《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報告》,臺北: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小組,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大學生杜邦事件調查團,《臺大學生杜邦事件調查團綜合報告書》,臺北:牛頓出版社,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灣人權促進會編著,《1987-1990臺灣人權報告》,臺北:臺灣人權促進會,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灣主權與一個中國論述大事記編輯小組編,《臺灣主權與一個中國論述大事記》,臺北:國史館,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省通志稿.光復志.光復紀盛篇》,卷10,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編,《臺灣省教育概況》,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19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天儀編,《臺大哲學系事件真相》,臺北:花孩兒出版社,1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一德,《民進黨第三代》,臺北:著者自行出版,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光哲、陳儀深、孫善豪、薛化元、李福鐘編著,《《自由中國》選編—黨國體制的批判》,臺北:稻鄉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中正著,正中書局印行,《先總統蔣公對青年的訓示》,臺北:正中書局,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中國》,1949-19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鴻生,《靑春之歌—追憶1970年代台灣左翼靑年的一段如火年華》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丕雲,《八○年代臺灣學生運動史》,臺北:前衛出版社,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天昭著,李明峻譯,《臺灣國際政治史(完整版)》,臺北:前衛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寶村,《臺灣政治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臺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臺北:稻鄉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化元,《自由化民主化:臺灣通往民主憲政的道路》,臺北:日創社文化事業公司,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化元,《臺灣全志.政治志.民主憲政篇》,卷4,南投:臺灣文獻館,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化元、陳翠蓮、吳鯤魯、李福鐘、楊秀菁,《戰後臺灣人權史》,臺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化元、楊秀菁、林果顯主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十二)言論自由(四)》,臺北:國史館,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月順、曾品滄、許瑞浩主編,《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一)從戒嚴到解嚴》,臺北:國史館,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日報》,1980-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月順編,《陳誠先生回憶錄:建設臺灣(下)》,臺北:國史館,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藍博洲,《天未亮:追憶1949年四六事件(師院部分)》,臺中:晨星出版社,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藍博洲,《青春進行曲:二二八之後的臺北學運》,臺北:愛鄉出版社,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藍博洲,《麥浪歌詠隊:追憶1949年四六事件(臺大部分)》,臺中:晨星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宜君,《「外來政權」與本土社會—改造後國民黨政權社會基礎的形成(1950-1969)》,臺北:稻鄉出版社,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期刊、研討會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羊憶蓉,〈教育與民主—「臺灣經驗」的反省〉,收入澄社,《臺灣民主自由的曲折歷程:紀念雷震案三十週年學術硏討會論文集》,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翠蓮,〈戒嚴時期臺灣的情治機關:以美麗島事件為例〉,收入胡健國主編,《二十世紀臺灣民主發展—第七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翠蓮,〈戰後初期臺灣政治結社與政治生態〉,收入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樂學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鴻瑜,〈臺灣之法律地位的演變〉,「臺灣1950—1960年代的歷史省思學術討論會」,臺北:國史館,2005年11月24-2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時代》系列,1984-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寶村,〈動員學生與學生運動—一九五○年代至九○年代的學生運動〉,收入胡健國主編,《二十世紀臺灣民主發展—第七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化元,〈陳誠與國民政府統治基盤的奠定—以一九四九年臺灣省主席任內為中心探討〉,收入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編輯委員會編,《一九四九年:中國的關鍵年代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化元,〈戰後臺灣教育制度中國家權力問題的歷史探討〉,收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回顧老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藍博洲,〈血染的青春—光復初期的臺北學運(1945-1949)〉,「光復初期的臺灣(1945-1949)學術研討會」,臺北:東亞文明研究中心,2003年12月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博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貞凌,〈我國現階段民族精神教育政策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宜娟,〈國民黨政府與反共抗俄教育之研究—以國(初)中歷史教材為例(1949-2000)〉,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泰翰,〈黨團、軍事與教育—一九五○年代學生軍訓進入校園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繁忠,〈臺灣地區解嚴後學生運動之研究〉,桃園:國立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仁傑,〈一段跨時代的故事:臺灣學生運動史研究(1920-1994)〉,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時報》,1987-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果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嘉誠,〈中華民國大學生政治參與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淑華,〈臺灣戒嚴時期大法官解釋與人權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茹涵,〈臺灣戰後初期的中學教育﹙1945-1952年﹚〉,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文祥,〈臺灣地區學生運動之研究(民國38-83年)〉,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世忠,〈論言論自由權之保障—以臺大哲學系事件為例〉,臺北: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民杰,〈美國聯邦法院學生自由權判例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曉慧,《中國國民黨從改造之研究(1950-1952)》,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琳淞,〈政府遷臺後臺灣學生運動變遷之探討—以四個重要因素之互動關係〉,臺中: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懷恩,〈中華民國大學生政治支持〉,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立早報》,1988-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千芳,〈大(專)學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和對學生運動的態度及參與程度〉,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管美蓉,〈大學入學考試制度與教育控制:臺灣地區的歷史考察(1949-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米虹,〈一九六○年代美國學生運動之教育改革理念〉,臺北: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曉華,〈八○年代中期後臺灣的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社會」的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西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lough, Ralph N. Island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merson, D.K. Students and Politics in Developing Nations.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ipset, M. S. & el. Students in Revolt, Boston: Houghton Mafflin, 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1950-1955 Basic Documents. Washington, D.C. Gov’t Printing Office, 19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立晚報》,1981-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u, Nai-the. 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Ph.D Thesis, Dpt. of Politic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戰後臺灣歷史年表》: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twht/Professional/Date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青年日報》,1984-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前進》系列,1983-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方》,1986-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首都早報》,1989-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潮論壇》,1983-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時報新聞周刊》,1986-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深耕.生根》系列,1981-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博觀》,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進步》,19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新聞》,1987-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潮流》系列,1984-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暖流》,19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經濟日報》,1981-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實踐筆記》,1989-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灣時報》,1981-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灣新生報》,19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蓬萊島》系列,1983-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縱橫》,1981-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晚報》,1988-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1981-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關懷》,1981-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鐘鼓鑼》,1983-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onatella Della Porta & Mario Diani著,苗延威譯,《社會運動概論》,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eorg Sorensen著,李酉潭、陳志瑋譯,《最新民主與民主化》,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公司,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hn Spanier著,方海鶯譯,《當代美國外交史》,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個中國論述史料彙編編輯小組編,《一個中國論述史料彙編史料文件》,臺北:國史館,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永隆、孫宅巍,《南京政府崩潰始末》,臺北:巴比倫出版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二八事件新史料學術研討會編輯委員會編,《二二八事件新史料學術研討會》,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學教育改革促進會,《臺灣高等教育白皮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小谷豪治郎著,陳鵬仁譯,《蔣經國先生傳》,臺北:中央日報出版部,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一)》,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二二八事件資料選輯(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研究院臺灣研究推動委員會編,《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臺灣》,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主編,《領袖對青年的訓示(教材‧上冊)》,臺北:正中書局,19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編,《綠旗飄揚三十年》,臺北: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丘為君,《臺灣學生運動(1949-1979)》,臺北:稻鄉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偉競,《大專社團輔導實務》,嘉義:濤石文化事業公司,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南,《蔣經國傳》,臺北:萬象圖書出版公司,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明修、蕭新煌,《臺灣全志.社會志.社會運動篇》,卷9,南投:臺灣文獻館,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金山、官鴻志、張麗伽、郭承啟,《臺北學運:1990.3.16-3.22》,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榮幸,《學運世代—眾聲喧嘩的十年》,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鳳嬌編,《政府接收臺灣史料彙編(上冊)》,臺北:國史館,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傳韜,《陣痛的年代》,臺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芳上,《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民國八年至十八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芳上、黃克武、許雪姬、許文堂、沈懷玉訪問,丘慧君、李郁青、潘國華、曹如君、鐘玉霞、林秀貞紀錄,《戒嚴時期臺北地區政治案件相關人士口述歷史:白色恐怖事件查訪(第一輯)》,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永熾監修,薛化元主編,《臺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臺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敖,《白色恐怖述奇》,臺北:李敖出版社,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雲漢主編,林養志編輯,《中國國民黨宣言彙編》,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園會,《臺灣光復時期與政府遷臺初期教育政策之硏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筱峰,《臺灣史100件大事》,臺北:玉山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筱峰,《臺灣民主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筱峰,《臺灣近現代史論集》,臺北:玉山社,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鴻禧,《憲法與人權》,臺北:元照出版公司,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鴻禧等,《國家認同學術硏討會論文集》,臺北:現代學術硏究基金會,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玉蔻,《李登輝的一千天:1988-1992》,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志宏,《學術自由與大學法》,臺北:蔚理法律出版社,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子儀,《憲法與新聞自由》,臺北:元照出版公司,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山田,《五十年來的臺灣法制:1945-1995(增訂再版)》,臺北:臺大法律系,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山田,《抗爭100/廢除刑法第一百條抗爭札記》,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玉体,《西洋教育史》,臺北:師大書苑,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玉体,《臺灣教育史》,臺北:文景出版社,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玉体,《臺灣教育與政治問題》,臺北:前衛出版社,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玉體,《臺灣教育面貌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宗義等,《臺灣的教育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美挪編,《憤怒的野百合:三一六中正堂學生靜坐抗議記實》,臺北:前衛出版社,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時機,《大學改革與大學法》,臺北:正中書局,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康,《「學運」的歷史悲劇》,臺中:臺灣日報,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蔭庭,《追隨半世紀:李煥與經國先生》,臺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邵銘煌、薛化元主編,《蔣中正總裁批簽檔案目錄》,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中國國民黨黨史館,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耀基,《大學之理念》,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青年出版社,《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臺北:青年出版社,19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方朔,《憤怒之愛:六○年代美國學生運動》,臺北:久大文化公司,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柏楊口述,周碧瑟執筆,《柏楊回憶錄》,臺北:遠流出版社,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三雄,《烽火杜鵑城:七○年代臺大學生運動》,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雲編,《新生代的自我追尋—臺灣學生運動文獻彙編》,臺北:前衛出版社,1993。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