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陸軍職業軍官生涯規劃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貢獻者 林顯宗
張簡哲準
關鍵詞 陸軍職業軍官
生涯規劃發展
工作滿意度
摘要 人類在謀求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維護安全的工具與手段,主要是憑藉武力的建立,也就是軍隊的武裝力量。而主宰軍隊活動的領導者,也就是領導各階層的職業軍官,為使軍隊戰力日益精壯,足以與敵對國相抗衡,除了武器與裝備購(設)置、部隊持續訓練外,人員素質的提升才是主要的要素之一,因為人員素質的提升與精密武器效能的發揮,才能成為發揮戰力的必要條件,為使高投資率的軍隊菁英份子能長期在軍隊經營組織,提升職業軍官素質以及其生涯規劃發展在在影響軍隊戰力的消長。
      基於影響生涯規劃發展因素甚多,包括個人、家庭、環境變化等,而國軍現階段正在推動一系列之組織變革工作,使得組織成員原本熟悉的環境,從而可能影響會影響到變革的相關成效。本研究係以職業軍官工作特性與環境因素之變化為出發點,探索影響職業軍官生涯規劃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因素為何?
      本研究問卷設計內容包括「生涯信念」、「生涯感受」、「生涯發展探索行為」、「生涯發展計畫行為」,以及「工作滿意度」等變項,以描述性統計、因素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檢定。問卷試測對象區域遍及本島北、中、南,以及外離島的金門、馬祖與澎湖地區的陸軍職業軍官,總計問卷發放850份,回收812份,有效800份,回收率達94.1%。
      經研究分析發現,陸軍職業軍官在不同個特質與生涯規劃發展認知、生涯發展行為及工作滿意度各因素中之差異性檢驗,結果如下:
      一、生涯規劃發展認知:
     (一)升遷發展因素:年齡、教育程度、軍階、婚姻狀況與工作年資達到極顯著差異;職務性質、家庭收入、工作時間與休假天數則達到顯著差異水準;而眷住地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二)工作意義因素:年齡、教育程度、軍階、婚姻狀況、工作年資與工作時間達到極顯著差異;家庭收入則達到相當顯著差異;職務性質與休假天數則達到顯著差異水準;而眷住地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三)工作表現因素:年齡、教育程度、軍階、婚姻狀況與工作年資達到極顯著差異;職務性質與家庭收入則達到相當顯著差異;而眷住地、工作時間與休假天數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四)理想實現因素:年齡、教育程度、軍階、婚姻狀況、工作年資與工作時間達到極顯著差異;而眷住地、職務性質、家庭收入與休假天數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二、生涯發展行為:
     (一)計畫新職因素:年齡、教育程度、軍階、婚姻狀況與工作年資達到極顯著差異;職務性質則達到顯著差異水準;而眷住地、家庭收入、工作時間與工作年資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二)選擇退伍選因素:僅工作年資達到極顯著差異;教育程度與軍階達到相當顯著差異;年齡、家庭收入與休假天數則達到顯著差異水準;而眷住地、職務性質、婚姻狀況與工作時間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三)尋求轉業因素:年齡、眷住地、教育程度、軍階、職務、婚姻、家庭收入、工作年資、工作時間與休假天數均未達到顯著差異。
     (四)專業技能因素:年齡、教育程度、軍階、職務性質、婚姻狀況、家庭收入與工作年資達到極顯著差異;而眷住地、工作時間與休假天數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五)生活閒適因素:年齡、教育程度、軍階、婚姻狀況、工作年資與工作時間達到極顯著差異;家庭收入則達到相當顯著差異;而眷住地、職務性質與休假天數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六)人際支持因素:僅教育程度與軍階達到相當顯著差異;工作年資則達到顯著差異水準;而年齡、眷住地、軍階、家庭收入、職務性質、工作時間與休假天數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三、工作滿意度:
     (一)發展機會因素:教育程度、軍階、工作年資與工作時間達到極顯著差異;年齡達到相當顯著差異;婚姻狀況達到顯著差異水準;而眷住地、職務性質、家庭收入與休假天數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二)職場生活因素:年齡、教育程度、軍階、工作年資與工作時間達到極顯著差異;婚姻狀況達到相當顯著差異;而眷住地、職務性質、家庭收入與休假天數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三)領導風格因素:教育程度、工作年資與工作時間達到極顯著差異;年齡與婚姻狀況達到相當顯著差異;而眷住地、軍階、職務性質、家庭收入與休假天數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本研究建議:
     一、經營婚姻,穩固軍旅發展。
     二、合理工時,落實人性管理。
     三、著重基層,紮實基礎戰力。
     四、休假正常,增進休閒品質。
     五、優質氣氛,增進團隊和諧。
     六、宣導計畫,以利生涯規劃。
     七、調整薪資,激勵工作士氣。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刊
1.二十一世紀基金會(1998)《台灣社會的溫度計》,台北:中華徵信所。
2.朱湘吉(2001)《生涯規劃與發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3.林幸台(1987)《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台北:五南圖書。
4.林顯宗(2001)《社會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
5.林顯宗等(2002)《工業社會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6.周談輝(2003)《生涯規劃發展》,台北:全華科技圖書。
7.李青芬等(1996)《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書局。
8.金樹人(1998)《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書局。
9.吳定(2003)《行政學》第一冊,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10.洪陸訓(1998)《專業軍人-社會與政治的描述》,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1.洪陸訓(1999)《武裝力量與社會》,台北:麥田出版社。
12.洪陸訓(2002)《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
13.洪鳳儀(2000)《生涯規劃》,台北:揚智文化。
14.許是祥(1996)《管理學》,台北:前程企業管理公司。
15.黃天中(1995)《生涯規劃概論》,台北:桂冠圖書。
16.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02、2004)《國防報告書》,台北:聯
勤北部印製廠。
17.陸軍總部人事署(2004)《精進陸軍軍官經管綱要計劃-草案》。
18.葉至誠(1997)《社會學》,台北:揚智文化。
19.張添洲(1994)《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五南圖書。
20.楊亞平(民1989)《軍事社會學概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1.楊朝祥(1989)《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22.蔡文輝(1983)《社會變遷》,台北:三民書局。
23.藍采風(1996)《婚姻與家庭》,台北:幼獅文化。
24.羅文基、朱湘吉、陳如山(1981)《生涯規劃與發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二、中文期刊
1.王以人(1998)<時代社會變遷中婚姻與家庭問題之探究>《家庭教育雙月刊創刊號》,台北:內政部。
2.朱美珍(1998)<國軍已婚軍官工作角色與家庭角色之探討>《軍事社會科學半年刊》第四期,台北:政戰學校。
3.朱美珍(2000)<國軍已婚軍官夫妻關係與工作滿意相關性之研究>《第三屆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4.朱美珍(2002)<民生主義社會政策與軍人家庭關係之研究-已婚軍官角色衝突及其生活滿意之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政戰學校。
5.何委娥(1992)<台北市已婚職業婦女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社會福利機構人員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台北:東吳大學。
6.沈棋瑞(1997)<職業軍人生涯規劃之研究>《第二十四屆軍事著作》人事類銀項獎,台北:國防部。
7.林幸台(1982)<我國大學生決策型態與職業決策行為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報》第7期,彰化:彰化師範大學。
8.林清文(1985)<生涯發展量表修訂研究>《師大教育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師範大學。
9.林勝義(民1994)<台灣家庭的結構變遷與轉型需求>《社區發展季刊》68期,台北:內政部。
10.林書琦(2000)<我國男性軍官家庭與工作角色衝突之研究,以政校正規班、研究班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政戰學校。
11.徐良熙、張英陣(1987)<台灣的單親家庭問題與展望>《中國社會學刊》第十一期,台北:內政部。
12.莊雅萌(1986)<影響大專農畢業生職業選擇因素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大學。
13.黃淑芬(1982)<大學生自我統整與職業成熟及自我確認的關係>《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師範大學。
14.陳宗煦、楊清平、宋貴銘等(1994)<技勤軍官生涯與經歷發展之規則研究>《國軍軍事教育研討會》,台北:國防管理學院。
15.郭盛哲(2003)<軍隊內部勞力市場的轉型:國軍精實案的政策形成背景>《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第35期,台北:政治大學。
16.湯文財(2003)<從志願役軍官生活滿意探討國軍家庭福利服務措施之研究>《政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台北:政戰學校。
17.楊菊吟(2001)<家庭福利服務在國軍專業發展之研究-兼談美軍「家庭服務中心」的組織功能>《軍事社會科學半年刊》第二期,台北:政戰學校。
18.楊紹中(民91)<軍人生涯發展歷程及其影響因素之分析-以六位高階政戰軍官經驗為例>《政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軍事心理組碩士論文》,台北:政戰學校。
19.蔡忠達(2002)<國軍志願役軍官家庭功能與生活滿意之關聯性研究>《政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台北:政戰學校。
20.賴澤涵、陳寬政(1985)<台灣的社會變遷與家庭制度>《加強家庭教育促進社會和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1.謝復剛、廖國鋒、朱艷芳(2000)<國軍後勤深造教育變革對後勤幹部生涯發展認知影響之研究>《第八屆國防管理學術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防管理學院。
22.饒新根(1997)<國軍志願役基層軍官工作滿足因素與離職傾向之關連性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所碩士論文》,台北:國防管理學院。
三、西文部分
1.Adams,J.S.(1963),Toward and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J.Abcdrmal Social Psychology,(67)p.422-436.
2.Alderfer,C.P.Existance(1972),Relatedness and Growth:Human need in organization settings.N.Y.:THE Free Press.
3.Brown,D. & Brok,L.(1984)Career choice and dvelopment.Reprinted by permission of Haper & Row,Publishers.INC.
4.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1995)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Washington,DC.。
5.Hall,D.T.(1976)Careers in organizatuin.Santa Monica,CA:Goodyear.
6.Hackman,J.R.&Oldham,G.R.(1976),Motivation through the design of work :Test of a thory,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16,pp.250-279.
7. Herzberg,F.Work and the Nature of Man,Cleveland:World Publishing CO.,1966,pp.72-74.
8.Holland,J.L.(1985)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A theory vocational per-
sonalities and work enviorement(2nd ed.)Englewood Cliffes,NJ:Prentice-Hall.
9.Hoppock,R.(1935),Job Satisfaction, N. Y: Harper & Brother.
10.Maslow Abraham Harold(1954),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New york:Harpe & Brothers Pub.,pp.146-150.
11.Osipow,S.H.(1983).Theories of career development (3rd ed.).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12.Parry,G. & Warr,P.(1980)The impact of mother s of work ttitudes.J.Occupatiopn Psychology,53,p.245-252.
13.Robbins,S.P.(1993),Organization Behavior,Prentice-Hall,N,J.
14. Thompson,A,S.& Lindeman,R.H.(1981)Career Development Inventory:User is Manual 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Inc.
15.Seashore,S.E. and ,Taber,T.D.(1975),Job Satisfaction Indicatiors and their Correlates,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8,pp.333-368.
16.Super,D.E.(1957)The psychology of career New.York.Harper & Row.
(1976)Carr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n work Monographs on
career education.Waston,D.C.:The office of career education,U.S.Office
of Education.
17.Vroom,V.H.(1964),Work and Motivation,N. Y:John Wiley and Son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2921020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21020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顯宗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簡哲準zh_TW
dc.date.accessioned 14-Sep-2009 12:45:25 (UTC+8)-
dc.date.available 14-Sep-2009 12:45:25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2921020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02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921020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人類在謀求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維護安全的工具與手段,主要是憑藉武力的建立,也就是軍隊的武裝力量。而主宰軍隊活動的領導者,也就是領導各階層的職業軍官,為使軍隊戰力日益精壯,足以與敵對國相抗衡,除了武器與裝備購(設)置、部隊持續訓練外,人員素質的提升才是主要的要素之一,因為人員素質的提升與精密武器效能的發揮,才能成為發揮戰力的必要條件,為使高投資率的軍隊菁英份子能長期在軍隊經營組織,提升職業軍官素質以及其生涯規劃發展在在影響軍隊戰力的消長。
      基於影響生涯規劃發展因素甚多,包括個人、家庭、環境變化等,而國軍現階段正在推動一系列之組織變革工作,使得組織成員原本熟悉的環境,從而可能影響會影響到變革的相關成效。本研究係以職業軍官工作特性與環境因素之變化為出發點,探索影響職業軍官生涯規劃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因素為何?
      本研究問卷設計內容包括「生涯信念」、「生涯感受」、「生涯發展探索行為」、「生涯發展計畫行為」,以及「工作滿意度」等變項,以描述性統計、因素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檢定。問卷試測對象區域遍及本島北、中、南,以及外離島的金門、馬祖與澎湖地區的陸軍職業軍官,總計問卷發放850份,回收812份,有效800份,回收率達94.1%。
      經研究分析發現,陸軍職業軍官在不同個特質與生涯規劃發展認知、生涯發展行為及工作滿意度各因素中之差異性檢驗,結果如下:
      一、生涯規劃發展認知:
     (一)升遷發展因素:年齡、教育程度、軍階、婚姻狀況與工作年資達到極顯著差異;職務性質、家庭收入、工作時間與休假天數則達到顯著差異水準;而眷住地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二)工作意義因素:年齡、教育程度、軍階、婚姻狀況、工作年資與工作時間達到極顯著差異;家庭收入則達到相當顯著差異;職務性質與休假天數則達到顯著差異水準;而眷住地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三)工作表現因素:年齡、教育程度、軍階、婚姻狀況與工作年資達到極顯著差異;職務性質與家庭收入則達到相當顯著差異;而眷住地、工作時間與休假天數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四)理想實現因素:年齡、教育程度、軍階、婚姻狀況、工作年資與工作時間達到極顯著差異;而眷住地、職務性質、家庭收入與休假天數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二、生涯發展行為:
     (一)計畫新職因素:年齡、教育程度、軍階、婚姻狀況與工作年資達到極顯著差異;職務性質則達到顯著差異水準;而眷住地、家庭收入、工作時間與工作年資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二)選擇退伍選因素:僅工作年資達到極顯著差異;教育程度與軍階達到相當顯著差異;年齡、家庭收入與休假天數則達到顯著差異水準;而眷住地、職務性質、婚姻狀況與工作時間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三)尋求轉業因素:年齡、眷住地、教育程度、軍階、職務、婚姻、家庭收入、工作年資、工作時間與休假天數均未達到顯著差異。
     (四)專業技能因素:年齡、教育程度、軍階、職務性質、婚姻狀況、家庭收入與工作年資達到極顯著差異;而眷住地、工作時間與休假天數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五)生活閒適因素:年齡、教育程度、軍階、婚姻狀況、工作年資與工作時間達到極顯著差異;家庭收入則達到相當顯著差異;而眷住地、職務性質與休假天數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六)人際支持因素:僅教育程度與軍階達到相當顯著差異;工作年資則達到顯著差異水準;而年齡、眷住地、軍階、家庭收入、職務性質、工作時間與休假天數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三、工作滿意度:
     (一)發展機會因素:教育程度、軍階、工作年資與工作時間達到極顯著差異;年齡達到相當顯著差異;婚姻狀況達到顯著差異水準;而眷住地、職務性質、家庭收入與休假天數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二)職場生活因素:年齡、教育程度、軍階、工作年資與工作時間達到極顯著差異;婚姻狀況達到相當顯著差異;而眷住地、職務性質、家庭收入與休假天數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三)領導風格因素:教育程度、工作年資與工作時間達到極顯著差異;年齡與婚姻狀況達到相當顯著差異;而眷住地、軍階、職務性質、家庭收入與休假天數則未達到顯著差異。
      本研究建議:
     一、經營婚姻,穩固軍旅發展。
     二、合理工時,落實人性管理。
     三、著重基層,紮實基礎戰力。
     四、休假正常,增進休閒品質。
     五、優質氣氛,增進團隊和諧。
     六、宣導計畫,以利生涯規劃。
     七、調整薪資,激勵工作士氣。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誌謝......................................................Ⅰ
     摘要......................................................Ⅱ
     目錄......................................................Ⅴ
     圖表目錄..................................................Ⅶ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四節 研究限制……………………………………………………..5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生涯規劃發展相關理論研究………………………………..6
      第二節 職業軍官家庭生活、工作特性與生涯發展相關理論研究11
      第三節 工作滿意度相關理論研究………………………………….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26
      第一節 研究架構及設計…………………………………………….26
      第二節 研究假設…………………………………………………….26
     第三節 統計分析方法……………………………………………….27
     第四節 研究工具…………………………………………………….27
     第五節 調查實施……………………………………………………39
     第四章 調查結果分析………………………………………………….41
      第一節 生涯規劃發展認知………………………………………….41
      第二節 生涯發展行為……………………………………………….70
     第三節 工作滿意度………………………………………………...104
     第五章 結論…………………………………………………………...125
      第一節 研究發現…………………………………………………...125
      第二節 研究建議…………………………………………………...129
     第三節 今後課題…………………………………………………...132
     參考書目………………………………………………………………...134
     問卷內容………………………………………………………………...139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21020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陸軍職業軍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生涯規劃發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工作滿意度zh_TW
dc.title (題名) 陸軍職業軍官生涯規劃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二十一世紀基金會(1998)《台灣社會的溫度計》,台北:中華徵信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朱湘吉(2001)《生涯規劃與發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林幸台(1987)《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台北:五南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林顯宗(2001)《社會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林顯宗等(2002)《工業社會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周談輝(2003)《生涯規劃發展》,台北:全華科技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李青芬等(1996)《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金樹人(1998)《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東華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吳定(2003)《行政學》第一冊,台北:國立空中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洪陸訓(1998)《專業軍人-社會與政治的描述》,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洪陸訓(1999)《武裝力量與社會》,台北:麥田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洪陸訓(2002)《軍事政治學文武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洪鳳儀(2000)《生涯規劃》,台北:揚智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許是祥(1996)《管理學》,台北:前程企業管理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黃天中(1995)《生涯規劃概論》,台北:桂冠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02、2004)《國防報告書》,台北: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勤北部印製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陸軍總部人事署(2004)《精進陸軍軍官經管綱要計劃-草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葉至誠(1997)《社會學》,台北:揚智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張添洲(1994)《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五南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楊亞平(民1989)《軍事社會學概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楊朝祥(1989)《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蔡文輝(1983)《社會變遷》,台北:三民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3.藍采風(1996)《婚姻與家庭》,台北:幼獅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羅文基、朱湘吉、陳如山(1981)《生涯規劃與發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中文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王以人(1998)<時代社會變遷中婚姻與家庭問題之探究>《家庭教育雙月刊創刊號》,台北:內政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朱美珍(1998)<國軍已婚軍官工作角色與家庭角色之探討>《軍事社會科學半年刊》第四期,台北:政戰學校。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朱美珍(2000)<國軍已婚軍官夫妻關係與工作滿意相關性之研究>《第三屆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朱美珍(2002)<民生主義社會政策與軍人家庭關係之研究-已婚軍官角色衝突及其生活滿意之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政戰學校。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何委娥(1992)<台北市已婚職業婦女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社會福利機構人員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台北:東吳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沈棋瑞(1997)<職業軍人生涯規劃之研究>《第二十四屆軍事著作》人事類銀項獎,台北:國防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林幸台(1982)<我國大學生決策型態與職業決策行為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報》第7期,彰化:彰化師範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林清文(1985)<生涯發展量表修訂研究>《師大教育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師範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林勝義(民1994)<台灣家庭的結構變遷與轉型需求>《社區發展季刊》68期,台北:內政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林書琦(2000)<我國男性軍官家庭與工作角色衝突之研究,以政校正規班、研究班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政戰學校。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徐良熙、張英陣(1987)<台灣的單親家庭問題與展望>《中國社會學刊》第十一期,台北:內政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莊雅萌(1986)<影響大專農畢業生職業選擇因素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台灣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黃淑芬(1982)<大學生自我統整與職業成熟及自我確認的關係>《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師範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陳宗煦、楊清平、宋貴銘等(1994)<技勤軍官生涯與經歷發展之規則研究>《國軍軍事教育研討會》,台北:國防管理學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郭盛哲(2003)<軍隊內部勞力市場的轉型:國軍精實案的政策形成背景>《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第35期,台北:政治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湯文財(2003)<從志願役軍官生活滿意探討國軍家庭福利服務措施之研究>《政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台北:政戰學校。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楊菊吟(2001)<家庭福利服務在國軍專業發展之研究-兼談美軍「家庭服務中心」的組織功能>《軍事社會科學半年刊》第二期,台北:政戰學校。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楊紹中(民91)<軍人生涯發展歷程及其影響因素之分析-以六位高階政戰軍官經驗為例>《政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軍事心理組碩士論文》,台北:政戰學校。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蔡忠達(2002)<國軍志願役軍官家庭功能與生活滿意之關聯性研究>《政戰學校軍事社會行為科學研究所-社會工作組碩士論文》,台北:政戰學校。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賴澤涵、陳寬政(1985)<台灣的社會變遷與家庭制度>《加強家庭教育促進社會和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1.謝復剛、廖國鋒、朱艷芳(2000)<國軍後勤深造教育變革對後勤幹部生涯發展認知影響之研究>《第八屆國防管理學術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防管理學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2.饒新根(1997)<國軍志願役基層軍官工作滿足因素與離職傾向之關連性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所碩士論文》,台北:國防管理學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西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Adams,J.S.(1963),Toward and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J.Abcdrmal Social Psychology,(67)p.422-4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Alderfer,C.P.Existance(1972),Relatedness and Growth:Human need in organization settings.N.Y.:THE Free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Brown,D. & Brok,L.(1984)Career choice and dvelopment.Reprinted by permission of Haper & Row,Publishers.IN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1995)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Washington,D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Hall,D.T.(1976)Careers in organizatuin.Santa Monica,CA:Goodyea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Hackman,J.R.&Oldham,G.R.(1976),Motivation through the design of work :Test of a thory,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16,pp.250-2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Herzberg,F.Work and the Nature of Man,Cleveland:World Publishing CO.,1966,pp.72-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Holland,J.L.(1985)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A theory vocational pe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onalities and work enviorement(2nd ed.)Englewood Cliffes,NJ:Prentice-Ha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Hoppock,R.(1935),Job Satisfaction, N. Y: Harper & Brothe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Maslow Abraham Harold(1954),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New york:Harpe & Brothers Pub.,pp.146-1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Osipow,S.H.(1983).Theories of career development (3rd ed.).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Parry,G. & Warr,P.(1980)The impact of mother s of work ttitudes.J.Occupatiopn Psychology,53,p.245-2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Robbins,S.P.(1993),Organization Behavior,Prentice-Hall,N,J.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Thompson,A,S.& Lindeman,R.H.(1981)Career Development Inventory:User is Manual 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In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Seashore,S.E. and ,Taber,T.D.(1975),Job Satisfaction Indicatiors and their Correlates,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8,pp.333-3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Super,D.E.(1957)The psychology of career New.York.Harper & Ro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6)Carr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n work Monographs 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areer education.Waston,D.C.:The office of career education,U.S.Offic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of Educati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Vroom,V.H.(1964),Work and Motivation,N. Y:John Wiley and Sons.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