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西周樂文化─樂官與樂德、樂教
作者 鍾淑婷
Chung , Shu-Ting
貢獻者 曾春海
鍾淑婷
Chung , Shu-Ting
關鍵詞 樂文化
樂教
淫樂亡國
樂官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6:50:17 (UTC+8)
摘要 樂文化是什麼?為什麼又要選擇樂文化作為論文主軸?樂文化吸引人的又是什麼?樂能帶給人怎樣的貢獻?樂的內在精神為何?這都是本篇論文要說明與解決的。
本論文嘗試以脈絡統合為前提,將散在各研究中對樂的思想研究作一系統的連結,並貫連出其中的關聯。更重要的是對於樂文化的選擇論述「樂」的重要性以及其特殊性,更深入討論樂本身以及在教育上的真正意涵及重要性(第二章 樂之美),更以這樣的意義造成對國家的影響,以及給予國家的幫助、作用(第三章 樂與治國)。最後再以樂官的職責內容對近年來關於「儒」的起源問題作一完整的討論與推論,試圖找出當中的關聯性以及提供往後的研究一條路線(第四章 樂與儒)。


關鍵詞:樂文化、樂官、樂教、淫樂亡國、儒、舞。
參考文獻 (1)原典原著
《周禮》,據北京圖書館藏南宋刻本影印,北京 中華書局影印 新華發行,1992年。
《日知錄》,顧炎武,台北:商務書局,1965年。
《史記》,漢˙司馬遷,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呂氏春秋》,秦˙呂不韋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
《尚書》,漢˙孔安國, 台北,中央圖書館,1991年。
《皇祐新樂圖記》阮逸/胡瑗,蔡邕,譚儀,[出版地不詳]。
《琴操˙漢饒歌十八曲集解》,[出版地不詳] [出版者不詳]。
《論語引得》,哈佛燕京學社,1940年。
《墨子》,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
《禮記》,據北京圖書館藏南宋刻本影印,北京 中華書局影印 新華發行,1992年。
(2)原典注疏本
《周禮正義》,鄭玄 注 賈公彥 疏,台北:廣文書局,1972年。
《周禮正義》,清˙孫詒讓,台北:商務出版社。
《周禮今註今譯》,上下冊,王雲五主編,林尹註譯,台北:台灣商務,1972年。
《左傳正義》,晉˙杜預 註 唐˙孔穎達 疏,京都:中文出版社,1981年。
《尚書集注述疏》,台北:鼎文書局,1972年。
《尚書正義》,唐˙孔穎達,藝文印疏管影印。
《春秋左傳注疏》,晉˙杜佑註 唐˙孔穎達 疏,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
《春秋左傳今註今譯》上下冊,王雲五主編,李宗侗註譯,台北:台灣商務,1971年。
《國語》,韋昭 註,台北:台灣商務,1956年。
《說文解字注》,漢˙許愼,台北:漢京文化,1985年。
《儀禮注疏》,鄭玄 注 賈公彥 疏,台北:廣文書局,1972年。
《禮記正義》,鄭玄 注 孔穎達 疏,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
《禮記訓篡》,楊家駱 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72年。
《禮記今註今譯》上下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3)其他中文資料
《郭店楚簡研究》,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丁原植,《上博楚簡三篇學讀記》台北:萬卷樓,2002年。
丁原植,《楚簡儒家性情說研究》,台北:萬卷樓,2002年。
王國維,《觀堂林集》(外二種),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王國維,《觀堂林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永瑢,《四庫全書總目》〈周禮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伍國棟,《中國古代音樂》,台北市:台灣商務,1993年。
江文也,《孔子的樂論》,楊儒賓 譯,台北:喜瑪拉雅基金會,2003年。
吳文璋,《荀子「樂論」之研究》,台南市:宏大出版,1992年。
吳文璋,《荀子音樂哲學》,台北:文津出版,1994年。
屈萬里,《尚書集釋》,台北:聯經出版社,1983年。
林志強,楊志賢,《儀禮漫談》,台北市:頂淵,1997年。
林泰輔,《周公 其時代》,東京:大倉書社,1915年。
侯家駒,《周禮研究》,台北:聯經,1987年。
徐中舒,《左傳選》,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徐啟庭,《周禮漫談》,台北市:頂淵,1997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1966年。
涂宗流、劉祖信,《郭店楚簡與先秦儒家佚書校譯》,台北:萬卷樓,2001年。
許進雄,《中國古代社會》(修訂本),台北:台灣商務,1988年。
陳來,《古代宗教與倫理 儒家思想的根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1996年。
陳來,《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
陳萬鼐,《中國古代音樂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
陳漢平,《西周冊命制度研究》,上海:學林出本社,1986年。
章炳麟,《國故論衡》,台北:廣文書局,1973年。
楊伯峻,《論語譯註》,台北:漢京文化,1987年。
楊伯峻主編,《經書淺談》,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搞》(上下冊),台北市:大鴻,1997年。
廖名春,《新出楚簡試論》,台灣古籍出本,2001年。
劉松來,《禮記漫談》,台北市:頂淵,1997年。
劉起釪,《古史續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
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年。
錢穆,《論語新解》,台北:東大,2002年。
閻步克,《樂師與史官》,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
龐僕 等人,《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台灣古籍出本,2002年。
羅根澤 編著,《古史辨》第四冊,,上海市:上海書店 ,1933年。
饒宗頤 曾憲通,《隨縣曾侯乙墓鐘罄銘辭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5年。
饒宗頤,《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台北:新聞風出版社,2003年。
顧頡剛,《古史辨自序》(上下冊),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4)期刊論文
何定生,〈詩經與樂歌的原始關係〉,文史哲學報。
李正治,〈周文解體與先秦諸子對禮樂價值的思索〉,《鵝湖》,1996年。
張國安,〈《周禮》成書年代研究方法論及其推論〉(作者為揚州大學文化研究所博士生)。
張銀樹,〈「禮記.樂記」音樂教育思想之探析與評論〉,《輔仁學誌》,1997年。
張銀樹,〈論〈樂記〉所闡述之禮、樂的關係〉,《哲學與文化》,第二十五卷第十二期,1998年。
曾春海,〈儒道論音樂與人生〉,(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哲學會議),1995年。
黃湘陽,〈上博簡《性情論》與樂教主張〉,新出楚簡與儒家思想論文集。
楊海文,〈先秦禮樂文明與孔孟道德理想主義〉,《孔孟月刊》,1998年。
蔣義斌,〈〈樂記〉的禮樂和論〉(作者為私立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
蔡仁厚,〈論詩禮樂與文化生命〉,《東海哲學集刊》第四輯,1997年。
閻步克,〈論樂官、史官文化傳承之異同及其意義〉,《北京大學百年國學文 粹˙文學卷》,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1998年。
譚家哲,〈懿美與美〉,東海大學第二次「哲學與中西文化:反思與創新」學術研討會,2002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哲學研究所
90154011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154011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曾春海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鍾淑婷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Chung , Shu-Ti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鍾淑婷zh_TW
dc.creator (作者) Chung , Shu-Tingen_US
dc.date (日期) 200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6:50:17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6:50:1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6:50:1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0154011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47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哲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015401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樂文化是什麼?為什麼又要選擇樂文化作為論文主軸?樂文化吸引人的又是什麼?樂能帶給人怎樣的貢獻?樂的內在精神為何?這都是本篇論文要說明與解決的。
本論文嘗試以脈絡統合為前提,將散在各研究中對樂的思想研究作一系統的連結,並貫連出其中的關聯。更重要的是對於樂文化的選擇論述「樂」的重要性以及其特殊性,更深入討論樂本身以及在教育上的真正意涵及重要性(第二章 樂之美),更以這樣的意義造成對國家的影響,以及給予國家的幫助、作用(第三章 樂與治國)。最後再以樂官的職責內容對近年來關於「儒」的起源問題作一完整的討論與推論,試圖找出當中的關聯性以及提供往後的研究一條路線(第四章 樂與儒)。


關鍵詞:樂文化、樂官、樂教、淫樂亡國、儒、舞。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導 論:爲什麼選擇樂文化 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2
二、樂的起源問題 9
三、樂文化的特殊性與作用 12

第一章 《周禮》與古代樂文化 19
一、《周禮》的時代問題 20
二、《周禮》中樂文化的官職制度 30
三、《周禮》中的樂文化教育對象 35

第二章 樂之美 39
一、引文 40
二、人對美善的追求出於「人性」 40
三、樂──被當作教育的內在涵意 42
四、樂造就的人格修養主被動姓 47
五、《郭店楚簡》〈性自命出〉中的樂教思想 49
六、結語 54



第三章  樂與治國 57
一、樂與建國的關係 58
二、樂對國家的作用 63
三、樂教 與 政治制度 的反思 66
四、對於「淫樂亡國」思想的反思 69

第四章 樂與儒 73
一、樂與儒的關係 74
二、古代樂官的職掌 與 儒家 的相疊內容 79
三、儒者的樂事 85
四、儒與舞 89

結 論 95

主要參考書目 101
zh_TW
dc.format.extent 76822 bytes-
dc.format.extent 10066 bytes-
dc.format.extent 228233 bytes-
dc.format.extent 268802 bytes-
dc.format.extent 116338 bytes-
dc.format.extent 223945 bytes-
dc.format.extent 264849 bytes-
dc.format.extent 20183 bytes-
dc.format.extent 102745 bytes-
dc.format.extent 1012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0154011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樂文化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樂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淫樂亡國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樂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title (題名) 西周樂文化─樂官與樂德、樂教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原典原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禮》,據北京圖書館藏南宋刻本影印,北京 中華書局影印 新華發行,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知錄》,顧炎武,台北:商務書局,196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漢˙司馬遷,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氏春秋》,秦˙呂不韋台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尚書》,漢˙孔安國, 台北,中央圖書館,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皇祐新樂圖記》阮逸/胡瑗,蔡邕,譚儀,[出版地不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琴操˙漢饒歌十八曲集解》,[出版地不詳] [出版者不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語引得》,哈佛燕京學社,194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墨子》,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禮記》,據北京圖書館藏南宋刻本影印,北京 中華書局影印 新華發行,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原典注疏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禮正義》,鄭玄 注 賈公彥 疏,台北:廣文書局,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禮正義》,清˙孫詒讓,台北:商務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禮今註今譯》,上下冊,王雲五主編,林尹註譯,台北:台灣商務,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左傳正義》,晉˙杜預 註 唐˙孔穎達 疏,京都:中文出版社,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尚書集注述疏》,台北:鼎文書局,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尚書正義》,唐˙孔穎達,藝文印疏管影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春秋左傳注疏》,晉˙杜佑註 唐˙孔穎達 疏,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春秋左傳今註今譯》上下冊,王雲五主編,李宗侗註譯,台北:台灣商務,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語》,韋昭 註,台北:台灣商務,195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說文解字注》,漢˙許愼,台北:漢京文化,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儀禮注疏》,鄭玄 注 賈公彥 疏,台北:廣文書局,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禮記正義》,鄭玄 注 孔穎達 疏,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禮記訓篡》,楊家駱 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禮記今註今譯》上下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其他中文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店楚簡研究》,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原植,《上博楚簡三篇學讀記》台北:萬卷樓,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原植,《楚簡儒家性情說研究》,台北:萬卷樓,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國維,《觀堂林集》(外二種),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國維,《觀堂林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永瑢,《四庫全書總目》〈周禮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伍國棟,《中國古代音樂》,台北市:台灣商務,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文也,《孔子的樂論》,楊儒賓 譯,台北:喜瑪拉雅基金會,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文璋,《荀子「樂論」之研究》,台南市:宏大出版,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文璋,《荀子音樂哲學》,台北:文津出版,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屈萬里,《尚書集釋》,台北:聯經出版社,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志強,楊志賢,《儀禮漫談》,台北市:頂淵,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泰輔,《周公 其時代》,東京:大倉書社,191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家駒,《周禮研究》,台北:聯經,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中舒,《左傳選》,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啟庭,《周禮漫談》,台北市:頂淵,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19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涂宗流、劉祖信,《郭店楚簡與先秦儒家佚書校譯》,台北:萬卷樓,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進雄,《中國古代社會》(修訂本),台北:台灣商務,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來,《古代宗教與倫理 儒家思想的根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來,《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萬鼐,《中國古代音樂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漢平,《西周冊命制度研究》,上海:學林出本社,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章炳麟,《國故論衡》,台北:廣文書局,197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伯峻,《論語譯註》,台北:漢京文化,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伯峻主編,《經書淺談》,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搞》(上下冊),台北市:大鴻,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名春,《新出楚簡試論》,台灣古籍出本,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松來,《禮記漫談》,台北市:頂淵,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起釪,《古史續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穆,《論語新解》,台北:東大,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步克,《樂師與史官》,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龐僕 等人,《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台灣古籍出本,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根澤 編著,《古史辨》第四冊,,上海市:上海書店 ,193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饒宗頤 曾憲通,《隨縣曾侯乙墓鐘罄銘辭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饒宗頤,《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台北:新聞風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頡剛,《古史辨自序》(上下冊),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定生,〈詩經與樂歌的原始關係〉,文史哲學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正治,〈周文解體與先秦諸子對禮樂價值的思索〉,《鵝湖》,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國安,〈《周禮》成書年代研究方法論及其推論〉(作者為揚州大學文化研究所博士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銀樹,〈「禮記.樂記」音樂教育思想之探析與評論〉,《輔仁學誌》,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銀樹,〈論〈樂記〉所闡述之禮、樂的關係〉,《哲學與文化》,第二十五卷第十二期,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春海,〈儒道論音樂與人生〉,(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哲學會議),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湘陽,〈上博簡《性情論》與樂教主張〉,新出楚簡與儒家思想論文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海文,〈先秦禮樂文明與孔孟道德理想主義〉,《孔孟月刊》,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義斌,〈〈樂記〉的禮樂和論〉(作者為私立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仁厚,〈論詩禮樂與文化生命〉,《東海哲學集刊》第四輯,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步克,〈論樂官、史官文化傳承之異同及其意義〉,《北京大學百年國學文 粹˙文學卷》,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家哲,〈懿美與美〉,東海大學第二次「哲學與中西文化:反思與創新」學術研討會,2002年。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