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霹靂布袋戲中「疏樓龍宿」的儒生形象研究
作者 蔡志崙
Tsai, Chih Lun
貢獻者 林端
Lin, Duan
蔡志崙
Tsai, Chih Lun
關鍵詞 霹靂布袋戲 疏樓龍宿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7:03:02 (UTC+8)
摘要 本研究為了深入了解疏樓龍宿的形象與意涵,採用社會學的角色理論,從疏樓龍宿的造型、行為與互動模式進行分析,並輔以訪問創作者以及戲迷作為輔助性資料。關於本研究之結果如下所述:
一、疏樓龍宿儒生形象的探討
1.造型以華麗為主,透過象徵高貴的紫色為基調並搭配「龍」元素,凸顯其地
位與身份。
2.行事呈現的形象有四個階段,分別是光明期、爭議期、黑暗期與融合期。
3.行事產生的互動,具有人性本惡、率性而為、少主動、少涉世與利益考量的
思想與原則。
4.在創作者的理念裡,疏樓龍宿儒生形象不算顛覆,而是呈現文人真實的另一
面。
5.在戲迷的解讀下,喜歡的原因與影響不盡相同,共同的影響是對於「儒」字
更加注意與敏感。
6.疏樓龍宿的產生,實為生產者、戲迷、劇本與社會的相互影響與指涉。

二、疏樓龍宿的儒生形象意涵。
(一)宗教意涵
1.「並存正邪」與「沒有絕對善惡」的特性反映了後現代宗教的特色。
2. 商品化的疏樓龍宿,透過霹靂布袋戲文化工業的產製出現了「商業儒」,
對於部分戲迷而言,其崇拜的心理狀態擬似宗教。
(二)社會文化意涵
1.當代社會多元文化價值並存,「疏樓龍宿」式的儒生形象沒有對與錯的問
題。
2.社會的進步有賴民眾的持續改造與努力,吾人當思考儒生在當代社會的定
位,轉化成具有人文素養與關懷,以及批判思考與改善社會的知識份子,
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參考文獻 一、中文
丁士芳(2000)。電視布袋戲「霹靂狂刀」之性別論述分析。淡江大學:大眾
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中國時報浮世繪版(1997)。霹靂英雄大補帖:最喜愛的布袋戲人物。台北:
時報文化。
王先謙(1977)。荀子集解。台北:成文。
王宇清(2000)。國服史學鉤沉。台北:輔仁大學。
王振寰、瞿海源(2003)。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王偉俠(1955)。孟子教育學說。台北:復興書局
王開府(1986)。儒家倫理學析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王樾(1993)。章太炎的儒俠觀及其歷史意義。載於俠與中國文化。台北:學
生書局。
平山貞(2000)。東洋紫-談紫根染法。載於國服史學鉤沈。台北:輔仁大
學。頁86-101。
江武昌(1990)。布袋戲簡史。民俗曲藝,67-68,88-126。
江武昌(1999)。虎尾五州園布袋戲之流播與變遷。載於國際偶戲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雲林縣:縣立文化中心。頁336-348。
吉見逸朗(2000)。談西洋紫-貝紫。載於國服史學鉤沈。台北:輔仁大學。
頁102-104。
牟宗三(1971)。生命的學問。台北:三民書局。
牟宗三(1982)。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學生書局。
林文懿(2001)。時空遞嬗中的布袋戲文化。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
余英時(1992)。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台北:三民書局。
宋丁儀(2002)。消費社會的閱聽人-以霹靂布袋戲迷為例。政治大學:新聞
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德(1999)。開創布袋戲新紀元─論「霹靂布袋戲」的藝術成就。載於國
際偶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林:雲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頁304-331。
吳明德(2003)。台灣布袋戲的表演藝術研究-以小西園掌中戲、霹靂布袋戲
為考察對象。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明德(2005)。台灣布袋戲表演藝術之美。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吳康(1967)。孔孟荀哲學(上)。台北:商務印書館。
吳寧遠(1998)。後現代社會中的後現代宗教。載於宗教哲學,4(3),9-
24。
吳貞儀(2006)。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之國際化策略-以法藍瓷、雲門舞集、霹
靂布袋戲為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專班碩士論文。
呂理政(1991)。布袋戲筆記。台北:臺灣風物雜誌社。
呂訴上(1961)。臺灣電影戲劇史。臺北:銀華出版社。
李志夫(1998)。論宗教在新世紀所應扮演之角色。載於宗教哲學,4
(3),1-8。
李建弘(2007)。經典與實踐 : 當代臺灣讀經運動之硏究。政治大學:宗教
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滌生(1991)。荀子集解。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李豐楙(2001)。禮生與道士:台灣民間社會中禮儀實踐的兩個面向。載於王
秋桂、莊英章、陳中民編。社會、民族與文化展演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
北:漢學研究中心。頁331-360。
杜維明(2002)。我們的宗教-儒教。台北:麥田。
洪盟凱(2002)。從史豔文到素還真:霹靂布袋戲之文化變貌。輔仁大學:大
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榮杰(1996)。台灣布袋戲滄桑。史聯雜誌,28,53-95。
周慶華(1993)。俠的神話性與社會功能-兼論俠的「出路」問題。載於俠與
中國文化。台北:學生書局。
房志榮編(1989)。宗教與人生(下)。台北:空中大學。
林安寧編(1999)。雲州大儒俠史豔文-圖鑑典藏特集。台北:遠流。
林保淳(1993)。從遊俠、少俠、劍俠到義俠-中國古代狹義觀念的演變。載
於俠與中國文化。台北:學生書局。
林茂賢(1990)。布袋戲簡史。民俗曲藝,67-68,53-67。
林美慧(2004)。霹靂布袋戲人物上場詩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
班碩士論文。
邱坤良(1997)。台灣劇場與文化變遷。台北:臺原出版社。
紀慧玲(2003)。一切從商業著眼的霹靂布袋戲。傳統藝術,27,21-27。
徐志成(1998)。「五洲派」對台灣布袋戲的影響。台灣大學:中國文學所碩
士論文。
廖文華(2000)。台灣布袋戲電影「聖石傳說」之行銷傳播策略個案研究。中
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芳苑(1996)。探討臺灣民間信仰。台北:常民文化出版
張瓊慧編(2003)。黃強華、黃文擇與霹靂布袋戲。台北:生活美學館。
張瓊霙(2005)。霹靂布袋戲不死系之研究。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
張正霖、陳巨擘譯(2006)。Victoria D. Alexander原著。藝術社會學:
精緻與通俗形式之探索(Sociology of the arts : exploring
fine and popularforms)。臺北市:巨流出版。
張之滄 (1998)。後現代的宗教觀。載於宗教哲學,4(3),25-37。
張春興(2003)。教育心裡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軒豪(2005)。本土文化產業的全球化—以霹靂布袋戲為例。交通大學:傳
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疏樓西風(2007)。率性而為,悠然逍遙-一論儒門龍首疏樓龍宿。霹靂月
刊,139,22-27。
陳大齊(1958)。孔子學說論集。台北:正中書局。
陳正之(1991)。掌中功名--臺灣的傳統偶戲。台北: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陳南要(1974)。儒宗神教考證。載於鸞友雜誌。頁33。轉引自鄭志明
(1988)。台灣民間宗教論集。台北:台灣學生。頁92-93
陳龍廷(1991)。黃俊雄電視布袋戲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陳龍廷(2007)。台灣布袋戲發展史。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龍廷(1990)。電視布袋戲的發展與變遷。民俗曲藝,67-68,68-87。
陳龍廷(1999)。布袋戲人物的政治詮釋。台灣風物,49(4),171-188。
陳映真(1999)。知識份子12講。台北:立續文化。
陳慧書(2004)。霹靂布袋戲中女性形象之演變(1986∼2002)。台灣師範
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章太炎(1998)。章太炎學術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傅錫壬(1993)。儒俠與道俠-兼論漢、唐的社會變動。載於俠與中國文化。
台北:學生書局。
馮世人(2006)。霹靂布袋戲產業鏈發展指標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
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書吟(2007)。掌中春秋,百年癡迷——霹靂布袋戲迷文化。政治大學:新
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玉玲(2005)。文化創意產業之智慧財產權管理與經營-以霹靂布袋戲為
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光男(2000)。飛龍在天。載於龍文化特展。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頁
16-23。
黃春秀(2006)。細說台灣布袋戲。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黃強華(2005)。三教頂峰。台北:霹靂新潮社。
黃強華(2006)。霹靂奇象劇集攻略本上卷。台北:霹靂新潮社。
黃強華(2007)。霹靂造型達人書。台北:霹靂新潮社。
黃榮堅、許宗力、詹森林、王文宇(2007)。月旦簡明六法。台北:元照。
黃俊諭 (2007)。宗教商品化之探討-以佛乘宗大緣精舍為例。東海大學:
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能揚(2001)。全球化時代裡的本土文化工業-以電視布袋戲為例。中正大
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智偉(2008)。台灣傳統文化在資訊社會中的蛻變-以宜蘭布袋戲迷為例。
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楊新(1988)。試述龍和龍紋藝術的發展。載於龍的藝術。台北:台灣商務。
頁10-19。
鄭雁文(2002)。肖像人格與產品代言力之研究-以凱蒂貓與葉小釵為例。輔
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覃方明譯(1995)。Luckmann(1967)原著。無形的宗教:現代社會中的宗
教問題(The invisible religion : the problem of religion
in modern society)。香港 : 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出版。
葉肅科、董旭英(2003)。社會學概論。台北:學富文化。
董承文(1982)。孔孟荀教育思想。台北:著者發行。
劉一德(2007)。霹靂布袋戲發展歷程解析。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述先(2001)。全球倫理與宗教對話。台北:立緒文化。
劉真主編(1980)。師道新義。台中:明道文藝雜誌社。
劉還月(1993)。風華絕代掌中藝-台灣的布袋戲。台北:臺原出版社。
劉得臣(2007)。地方文化產業全球化:以霹靂布袋戲為例。南華大學:出版
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肅科、董旭英(2003)。社會學概論。台北:學富。
蔡仁厚(1984)。孔孟荀哲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蔡仁厚(1990)。儒學的常與變。台北:東大圖書。
蔡仁厚(2005)。新儒家與新世紀。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鄭志明(1988)。台灣民間宗教論集。台北:台灣學生。
鄭慧翎(1990)。台灣布袋戲劇本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蕭承慎(2000)。師道徵故。台北:施大書苑。
賴宏林(2001)。霹靂布袋戲之幻想主題批評─以「霹靂異數」為例。輔仁大
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錢穆(1957)中國思想史。台北:中華文化會。
閻韜(1994)。孔子與儒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謝佩螢 (2005)。台灣布袋戲之武俠敘事風格研究─以洲派媒體布袋戲為例
。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謝宗榮(2003)。台灣傳統宗教藝術。台北:晨星。
魏培賢(1997)。金光再現,生命回春。載於霹靂英雄大補帖:最喜愛的布袋
戲人物。台北:時報文化。頁280-289。
羅陵(2006)。劍子仙跡疏樓龍宿。霹靂月刊,127,22-26。
傅佩榮(1993)。儒家哲學新論。台北市:業強出版。
蘇鈴琇(2001)。影響台灣肖像商品之消費者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相關性研究-
以霹靂布袋戲會員為考察對象。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忠華編(2001)。第二現代:風險社會的出路。臺北市:巨流出版
霹靂會月刊編輯部(2006)。臺灣意象NO.1 布袋戲show台灣。霹靂月刊,
127,8-9。
霹靂會月刊編輯部(2007)。儒:文武立身為君子,成仁行義任豪俠。霹靂月
刊,139,2-27。
霹靂會月刊編輯部(2007)。儒教淺論。霹靂月刊,139,38-41。
霹靂會月刊編輯部(2004)。嗜血者。霹靂月刊,109,8-12。
龔鵬程(1987)。大俠。台北市 : 錦冠出版。
二、英文
Goffman,E(1959).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Garden City, N.Y. : Doubleday.
Mead, G. H. (1934). Mind, self and societ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a social -
behaviorist. Chicago, Il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三、影視資料
《霹靂九皇座》,50集。2003年11月-2004年4月。
《霹靂劫之闍城血印》,26集。2004年4月-2004年7月。
《霹靂劫之末世錄》,24集。2004年7月-2004年10月。
《霹靂皇朝之龍城聖影》,40集。2004年10月-2005年2月。
《霹靂劍蹤》,30集。2005年月-2005年6月。
《霹靂兵燹之刀戟戡魔錄》,30集。2005年6月-2005年9月。
《霹靂兵燹之刀戟戡魔錄II》,40集。2005年9月-2006年2月。
《霹靂奇象》,40集。2006年2月-2006年6月。
霹靂臺灣台。《霹靂英雄榜之三先天特集:疏樓龍宿》。2007年2月21號星
期三晚上8點
四、網站
霹靂網:http://www.pili.com.tw/。
霹靂創世錄:http://pilicreateworld.myweb.hinet.net/。
霹靂網。素還真圖像。檢索日期:2008.06.01。
取自http://drama.pili.com.tw/role/people.php?meng=su。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93156013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3156013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端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Lin, Dua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蔡志崙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Tsai, Chih Lunen_US
dc.creator (作者) 蔡志崙zh_TW
dc.creator (作者) Tsai, Chih Lunen_US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7:03:02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7:03:0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7:03:0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3156013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55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宗教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15601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研究為了深入了解疏樓龍宿的形象與意涵,採用社會學的角色理論,從疏樓龍宿的造型、行為與互動模式進行分析,並輔以訪問創作者以及戲迷作為輔助性資料。關於本研究之結果如下所述:
一、疏樓龍宿儒生形象的探討
1.造型以華麗為主,透過象徵高貴的紫色為基調並搭配「龍」元素,凸顯其地
位與身份。
2.行事呈現的形象有四個階段,分別是光明期、爭議期、黑暗期與融合期。
3.行事產生的互動,具有人性本惡、率性而為、少主動、少涉世與利益考量的
思想與原則。
4.在創作者的理念裡,疏樓龍宿儒生形象不算顛覆,而是呈現文人真實的另一
面。
5.在戲迷的解讀下,喜歡的原因與影響不盡相同,共同的影響是對於「儒」字
更加注意與敏感。
6.疏樓龍宿的產生,實為生產者、戲迷、劇本與社會的相互影響與指涉。

二、疏樓龍宿的儒生形象意涵。
(一)宗教意涵
1.「並存正邪」與「沒有絕對善惡」的特性反映了後現代宗教的特色。
2. 商品化的疏樓龍宿,透過霹靂布袋戲文化工業的產製出現了「商業儒」,
對於部分戲迷而言,其崇拜的心理狀態擬似宗教。
(二)社會文化意涵
1.當代社會多元文化價值並存,「疏樓龍宿」式的儒生形象沒有對與錯的問
題。
2.社會的進步有賴民眾的持續改造與努力,吾人當思考儒生在當代社會的定
位,轉化成具有人文素養與關懷,以及批判思考與改善社會的知識份子,
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緣起..................................2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霹靂布袋戲相關文獻...............................7
第五節 研究方法.......................................10
第二章 台灣布袋戲發展歷程..................................15
第一節 布袋戲的性質與起源..............................15
第二節 布袋戲在台灣的發展..............................21
第三節 霹靂布袋戲.....................................25
第三章 疏樓龍宿的儒生形象探討...............................37
第一節 儒生的探討.....................................37
第二節 疏樓龍宿儒生形象文本探討.........................48
第三節 疏樓龍宿創作者理念探討...........................80
第四節 疏樓龍宿戲迷的解讀..............................93
第四章 疏樓龍宿儒生形象的意涵.............................105
第一節 宗教意涵......................................105
第二節 社會文化意涵...................................115
第五章 結論..............................................122
參考書目.................................................126
zh_TW
dc.format.extent 112229 bytes-
dc.format.extent 124116 bytes-
dc.format.extent 135158 bytes-
dc.format.extent 110819 bytes-
dc.format.extent 294968 bytes-
dc.format.extent 425717 bytes-
dc.format.extent 688002 bytes-
dc.format.extent 314060 bytes-
dc.format.extent 166482 bytes-
dc.format.extent 259592 bytes-
dc.format.extent 36764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3156013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霹靂布袋戲 疏樓龍宿zh_TW
dc.title (題名) 霹靂布袋戲中「疏樓龍宿」的儒生形象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士芳(2000)。電視布袋戲「霹靂狂刀」之性別論述分析。淡江大學:大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浮世繪版(1997)。霹靂英雄大補帖:最喜愛的布袋戲人物。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時報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先謙(1977)。荀子集解。台北:成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宇清(2000)。國服史學鉤沉。台北:輔仁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振寰、瞿海源(2003)。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偉俠(1955)。孟子教育學說。台北:復興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開府(1986)。儒家倫理學析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樾(1993)。章太炎的儒俠觀及其歷史意義。載於俠與中國文化。台北: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生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平山貞(2000)。東洋紫-談紫根染法。載於國服史學鉤沈。台北:輔仁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頁86-1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武昌(1990)。布袋戲簡史。民俗曲藝,67-68,88-1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武昌(1999)。虎尾五州園布袋戲之流播與變遷。載於國際偶戲學術研討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文集。雲林縣:縣立文化中心。頁336-3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吉見逸朗(2000)。談西洋紫-貝紫。載於國服史學鉤沈。台北:輔仁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102-1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牟宗三(1971)。生命的學問。台北:三民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牟宗三(1982)。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學生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文懿(2001)。時空遞嬗中的布袋戲文化。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英時(1992)。中國文化與現代變遷。台北:三民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丁儀(2002)。消費社會的閱聽人-以霹靂布袋戲迷為例。政治大學:新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明德(1999)。開創布袋戲新紀元─論「霹靂布袋戲」的藝術成就。載於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際偶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林:雲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頁304-3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明德(2003)。台灣布袋戲的表演藝術研究-以小西園掌中戲、霹靂布袋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為考察對象。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明德(2005)。台灣布袋戲表演藝術之美。台北:台灣學生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康(1967)。孔孟荀哲學(上)。台北:商務印書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寧遠(1998)。後現代社會中的後現代宗教。載於宗教哲學,4(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貞儀(2006)。台灣文化創意產業之國際化策略-以法藍瓷、雲門舞集、霹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靂布袋戲為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專班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理政(1991)。布袋戲筆記。台北:臺灣風物雜誌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訴上(1961)。臺灣電影戲劇史。臺北:銀華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志夫(1998)。論宗教在新世紀所應扮演之角色。載於宗教哲學,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建弘(2007)。經典與實踐 : 當代臺灣讀經運動之硏究。政治大學:宗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滌生(1991)。荀子集解。台北:台灣學生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豐楙(2001)。禮生與道士:台灣民間社會中禮儀實踐的兩個面向。載於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秋桂、莊英章、陳中民編。社會、民族與文化展演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漢學研究中心。頁331-3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維明(2002)。我們的宗教-儒教。台北:麥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盟凱(2002)。從史豔文到素還真:霹靂布袋戲之文化變貌。輔仁大學: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榮杰(1996)。台灣布袋戲滄桑。史聯雜誌,28,53-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慶華(1993)。俠的神話性與社會功能-兼論俠的「出路」問題。載於俠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文化。台北:學生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房志榮編(1989)。宗教與人生(下)。台北:空中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安寧編(1999)。雲州大儒俠史豔文-圖鑑典藏特集。台北:遠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保淳(1993)。從遊俠、少俠、劍俠到義俠-中國古代狹義觀念的演變。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於俠與中國文化。台北:學生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茂賢(1990)。布袋戲簡史。民俗曲藝,67-68,53-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美慧(2004)。霹靂布袋戲人物上場詩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班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坤良(1997)。台灣劇場與文化變遷。台北:臺原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紀慧玲(2003)。一切從商業著眼的霹靂布袋戲。傳統藝術,27,21-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志成(1998)。「五洲派」對台灣布袋戲的影響。台灣大學:中國文學所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文華(2000)。台灣布袋戲電影「聖石傳說」之行銷傳播策略個案研究。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芳苑(1996)。探討臺灣民間信仰。台北:常民文化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瓊慧編(2003)。黃強華、黃文擇與霹靂布袋戲。台北:生活美學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瓊霙(2005)。霹靂布袋戲不死系之研究。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正霖、陳巨擘譯(2006)。Victoria D. Alexander原著。藝術社會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精緻與通俗形式之探索(Sociology of the arts : explorin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ine and popularforms)。臺北市:巨流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之滄 (1998)。後現代的宗教觀。載於宗教哲學,4(3),25-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春興(2003)。教育心裡學。台北:東華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軒豪(2005)。本土文化產業的全球化—以霹靂布袋戲為例。交通大學: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疏樓西風(2007)。率性而為,悠然逍遙-一論儒門龍首疏樓龍宿。霹靂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刊,139,22-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大齊(1958)。孔子學說論集。台北:正中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正之(1991)。掌中功名--臺灣的傳統偶戲。台北:臺灣省政府新聞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南要(1974)。儒宗神教考證。載於鸞友雜誌。頁33。轉引自鄭志明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8)。台灣民間宗教論集。台北:台灣學生。頁92-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龍廷(1991)。黃俊雄電視布袋戲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龍廷(2007)。台灣布袋戲發展史。台北:前衛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龍廷(1990)。電視布袋戲的發展與變遷。民俗曲藝,67-68,68-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龍廷(1999)。布袋戲人物的政治詮釋。台灣風物,49(4),171-1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映真(1999)。知識份子12講。台北:立續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慧書(2004)。霹靂布袋戲中女性形象之演變(1986∼2002)。台灣師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章太炎(1998)。章太炎學術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錫壬(1993)。儒俠與道俠-兼論漢、唐的社會變動。載於俠與中國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學生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世人(2006)。霹靂布袋戲產業鏈發展指標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書吟(2007)。掌中春秋,百年癡迷——霹靂布袋戲迷文化。政治大學: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聞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玉玲(2005)。文化創意產業之智慧財產權管理與經營-以霹靂布袋戲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光男(2000)。飛龍在天。載於龍文化特展。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春秀(2006)。細說台灣布袋戲。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強華(2005)。三教頂峰。台北:霹靂新潮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強華(2006)。霹靂奇象劇集攻略本上卷。台北:霹靂新潮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強華(2007)。霹靂造型達人書。台北:霹靂新潮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榮堅、許宗力、詹森林、王文宇(2007)。月旦簡明六法。台北:元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俊諭 (2007)。宗教商品化之探討-以佛乘宗大緣精舍為例。東海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能揚(2001)。全球化時代裡的本土文化工業-以電視布袋戲為例。中正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智偉(2008)。台灣傳統文化在資訊社會中的蛻變-以宜蘭布袋戲迷為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佛光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新(1988)。試述龍和龍紋藝術的發展。載於龍的藝術。台北:台灣商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10-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雁文(2002)。肖像人格與產品代言力之研究-以凱蒂貓與葉小釵為例。輔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覃方明譯(1995)。Luckmann(1967)原著。無形的宗教:現代社會中的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問題(The invisible religion : the problem of religi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in modern society)。香港 : 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肅科、董旭英(2003)。社會學概論。台北:學富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承文(1982)。孔孟荀教育思想。台北:著者發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一德(2007)。霹靂布袋戲發展歷程解析。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述先(2001)。全球倫理與宗教對話。台北:立緒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真主編(1980)。師道新義。台中:明道文藝雜誌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還月(1993)。風華絕代掌中藝-台灣的布袋戲。台北:臺原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得臣(2007)。地方文化產業全球化:以霹靂布袋戲為例。南華大學: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與文化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肅科、董旭英(2003)。社會學概論。台北:學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仁厚(1984)。孔孟荀哲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仁厚(1990)。儒學的常與變。台北:東大圖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仁厚(2005)。新儒家與新世紀。台北:台灣學生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志明(1988)。台灣民間宗教論集。台北:台灣學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慧翎(1990)。台灣布袋戲劇本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承慎(2000)。師道徵故。台北:施大書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宏林(2001)。霹靂布袋戲之幻想主題批評─以「霹靂異數」為例。輔仁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穆(1957)中國思想史。台北:中華文化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韜(1994)。孔子與儒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佩螢 (2005)。台灣布袋戲之武俠敘事風格研究─以洲派媒體布袋戲為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宗榮(2003)。台灣傳統宗教藝術。台北:晨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培賢(1997)。金光再現,生命回春。載於霹靂英雄大補帖:最喜愛的布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戲人物。台北:時報文化。頁280-2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陵(2006)。劍子仙跡疏樓龍宿。霹靂月刊,127,22-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佩榮(1993)。儒家哲學新論。台北市:業強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鈴琇(2001)。影響台灣肖像商品之消費者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相關性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以霹靂布袋戲會員為考察對象。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忠華編(2001)。第二現代:風險社會的出路。臺北市:巨流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霹靂會月刊編輯部(2006)。臺灣意象NO.1 布袋戲show台灣。霹靂月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7,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霹靂會月刊編輯部(2007)。儒:文武立身為君子,成仁行義任豪俠。霹靂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刊,139,2-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霹靂會月刊編輯部(2007)。儒教淺論。霹靂月刊,139,38-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霹靂會月刊編輯部(2004)。嗜血者。霹靂月刊,109,8-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鵬程(1987)。大俠。台北市 : 錦冠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offman,E(1959).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ife. Garden City, N.Y. : Doubleda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ead, G. H. (1934). Mind, self and society: From th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andpoint of a social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ehaviorist. Chicago, Il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res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影視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霹靂九皇座》,50集。2003年11月-200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霹靂劫之闍城血印》,26集。2004年4月-200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霹靂劫之末世錄》,24集。2004年7月-200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霹靂皇朝之龍城聖影》,40集。2004年10月-2005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霹靂劍蹤》,30集。2005年月-200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霹靂兵燹之刀戟戡魔錄》,30集。2005年6月-200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霹靂兵燹之刀戟戡魔錄II》,40集。2005年9月-2006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霹靂奇象》,40集。2006年2月-200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霹靂臺灣台。《霹靂英雄榜之三先天特集:疏樓龍宿》。2007年2月21號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三晚上8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霹靂網:http://www.pili.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霹靂創世錄:http://pilicreateworld.myweb.hinet.ne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霹靂網。素還真圖像。檢索日期:2008.06.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取自http://drama.pili.com.tw/role/people.php?meng=su。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