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大學入學考試制度與教育控制:台灣地區的歷史考察(1949-2001)
作者 管美蓉
Kuan, Mei-jung
貢獻者 林能士<br>張元
<br>
管美蓉
Kuan, Mei-jung
關鍵詞 教育控制
大學入學
大學聯考
命題
國文試題
歷史試題
高中教育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7:08:57 (UTC+8)
摘要 大學入學考試 (以下簡稱「大考」)制度,顧名思義,是為了選拔中學生進入大學就讀所形成的考試制度。從國家發展觀點來看,一國高等教育的良窳正是其國力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即在於培養優秀人才,而大考的施行,正是國家得以公平分配高等教育機會的主要手段。半個世紀以來,台灣地區大考制度一直肩負著為大學選才的重要任務,儘管各界對於大考扭曲高中教學、強化升學主義、造成「高分低能」等現象有諸多批評,但它仍能維持高度的公信力,形成一種至高無上的權威,廣泛而持續地影響著好幾代的學生、老師、家長,甚至牽動整個社會。究竟這套原本只是作為大學校院選才工具的大考制度,如何成了高中教育的「指揮棒」?它為何具有如此的影響力?又是透過哪些方式來發揮影響力?其權威感如何形塑?何以能維持其權威於不墜?政府與命題者在大考中扮演什麼角色?如何透過大考達到教育控制的目的?大考與傳統科舉文化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關聯?又如何深深牽動千萬考生的應試生活?凡此種種,均是本文探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教育部年鑑、法規、出版品、公報、工作報告
《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台北:教育部,民國84年。
《中學課程標準》。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5年。
《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51年。
《高初級中學課程標準》。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5年。
《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0年。
《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2年。
《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民國85年。
《高等教育法規選輯》。台北:教育部,民國91年。
《教育法令》。台北:正中書局,民國44年。
《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宗青圖書印行。民國70年。
《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宗青圖書印行。民國70年。
《第三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正中書局,民國46年。
《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上、下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5年。
《第五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上、下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4、76年。
《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教育部,民國85年。
大學院,《全國教育會議報告》,二冊。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民國60年。
徐南號譯,〈日本教育改革第三期審議報告〉。台北:教育部研究委員會,民國76年。
教育部大學入學考試研究委員會第三專題研究小組撰,《大學入學考試對高中教育的影響及其改善途徑研究報告》。民國66年。
教育部改進大專入學考試問題研究小組,《改進大專入學考試研究綱要》。民國61年。
(二)其他政府法令、出版品
朱敬一、戴華,《國家在教育中的角色》。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年。
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編製,2002年「社會指標統計」之表35「教育機會」。資料來源:教育部「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指標」。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2/92chy/table/s031
行政院台(45)教字第2628號令核准〈四十五年度高級中學畢業生會考暨專科以上學校入學聯試驗辦法〉(民國45年5月18日)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第六期台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行政院第1301次會議通過,1973年8。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1996年。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第一期諮議報告書》。1995年。
曹亮吉,〈入學制度〉,發表於「教改會第七次委員會議」。
章英華等人,《教育分流與社會經濟地位:兼論對技職教育改革的政策意涵》,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改叢刊AB09,1996年。
(三)招生機構工作報告
〈大學人學考試試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民國65至90學年度)
〈大學暨獨立學院聯合招生委員會工作報告〉(民國61至64學年度)
〈大學獨立學院暨專科學校聯合招生委員會工作報告〉(民國58至60學年度)
〈大學聯合招生委員會工作報告〉(民國83至86六學年度)
〈大學聯合招生簡章〉(民國43至90學年度)
〈專科以上學校聯合招生委員會工作報告〉(民國53至57學年度)
《各國大學入學制度介紹──國家篇》。民國88年。
王慧卿、管美蓉,〈八十七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分析──國文考科〉,民國88年。
任拓書編,《十年辛苦不尋常──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十週年紀念文集》。民國89年。
何寄澎等,〈八十四年度基礎科目國文考科試題研發工作計畫研究報告〉,民國85年。
〈我國大學入學制度改革建議書──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民國81年。
〈兩岸大學入學考試暨終身教育研討會會議參考資料〉,1998年。
周進興,〈大學聯招資料蒐集報告〉(未刊稿)。
張元等,〈指定科目考試規畫研究(Ⅰ)──歷史科研究報告〉,民國87年。
張元等,〈指定科目考試規畫研究(Ⅱ)──歷史科研究報告〉,民國88年。
郭生玉等,〈大學聯考對高中教育的影響〉,民國80年。
黃政傑,〈現行大學聯招命題制度改進之研究〉,民國80年。
黃炳煌,〈我國大學入學制度之研究〉,民國80年。
〈試題研發研討會紀錄─聯考試題之回顧〉,民國86年。
管美蓉,〈九十學年度大學聯考試題分析─歷史科〉,民國91年。
管美蓉,〈八十八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試題分析──歷史科〉,民國89年。
管美蓉,〈八十五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試題分析──歷史科〉,民國85年。
蕭次融,〈命題共同注意事項〉,《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試題研討會記錄》。民國86年。
羅宗濤等,〈八十三年度基礎科目國文考科試題研發工作計畫研究報告〉,民國84年。
(四)史料彙編
《中華民國教育法規選編》。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
《從輿論反應看大專聯考槍手案》。台北:情報知識出版社,民國57年。
多賀秋五郎,《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清末篇》。台北:文海出版社影本,民國65年。
舒新城,《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
楊學為等,《中國考試制度史資料選編》。合肥:黃山書社,1992年。
(五)日記、自傳、回憶錄、當事人文集
吳大猷,《吳大猷文選3》。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國75年。
吳俊升,《文教論評存稿》。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2年。
吳俊升,《教育生涯一周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5年。
吳俊升,《教育行政講義》。台北:教育部,出版時間不詳。
吳俊升,《教育論叢》。台北:中華書局,民國46年。
張其昀先生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張其昀先生文集》,第1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國史館、文化大學印行,民國77年。
郭沫若,《少年時代》。香港:三聯書局,1978年。
陳立夫,《戰時教育方針》。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講演錄,民國29年(國立政治大學中正圖書館藏)。
陳立夫,《戰時教育行政回憶》。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2年。
陳果夫,〈中國教育改革之途徑摘要〉,收錄於:《陳果夫先生八十冥誕紀念集》。台北:陳果夫先生獎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民國60年。
陳啟天,《寄園回憶錄》。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4年。
程天放,《程部長天放五年來言論選集》。台北:教育部教育資料研究室輯,民國43年。
舒新城,《我和教育》。台北:龍文出版社,民國79年。
楊亮功,《早期三十年的教學生活》。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9年。
劉大鵬,《退想齋日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羅家倫先生文存》,第1冊。台北:國史館,民國65年。
(六)專書
《抗戰時期內遷西南的高等院校》。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
Brian Holmes & Martin Mclean 著,張文軍譯,《各國課程比較研究》。台北:揚智文化,1999年。
Chris Jenks, Culture, 俞智敏、陳光達、王淑燕譯,《文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8年。
Edwared H. Carr著,王任光譯,《歷史論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4年。
Karl Mannheim著,張明貴譯,《知識社會學導論》。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民國87年。
Max A. Eckstein & Harold J. Noah 原著,陳坤田等譯,《邁向大學之路──各國考試制度的理論與實際》(Secondary School Examination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Policies and Practice )。台北:心理出版社,民國85年。
Michael W. Apple、Geoff Whitty、長尾彰夫合著,楊思偉、溫明麗合譯,《課程──現代教育改革與國定課程》。台北:師大書苑,民國86年。
Michel Foucault著,劉北成、楊遠嬰譯,《規訓與懲罰─現代監獄的起源》(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Prison)。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3年初版。
Peter Ferdinand Drucker著,廖月娟譯,《旁觀者:管理大師杜拉克回憶錄》。台北:聯經出版社,1996年。
Patrice Bonnewitz著,孫智綺譯,《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
Tim Jordon著,江靜之譯,《網路權力──網際空間與網際網路的文化與政治》。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
于宗先編,《台灣經濟發展重要文獻》。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65年。
于欽波、楊曉,《中外大學入學考試制度比較與中國高考制度改革》。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國民國比較教育學會,《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台北:台灣書店,民國78年。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改革》。台北:台灣書店,民國77年。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跨世紀教育的回顧與前瞻》。台北:揚智文化,2000年。
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世界各國大學入學制度之改革動向》。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2年。
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動向》。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66年。
友田泰正,《教育社會學》。東京:東信堂,1982年。
王仲孚,《歷史教育論集》。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7年。
王炳照等著,《中國近代教育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3年。
丘為君等編著,《台灣學生運動(1949-1979)》。台北:龍田出版社,民國68年。
台灣研究基金會編,《台灣的教育改革》。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
生活教育社編,《生活教育論集》,民國叢書,第4編(44)。上海:上海書店,1992年。
田弘茂著,李晴暉、丁連財譯,《大轉型:中華民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遷》。台北:時報,1989年。
朱敬一、戴華,《國家在教育中的角色》。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年。
羊憶蓉,《教育與國家發展──台灣經驗》。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83年。
吳家瑩,《中華民國教育政策發展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5年。
呂芳上,《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民國八年至十八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83年。
李弘祺,《宋代官學教育與科舉》。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82年初版。
李國鼎,《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的經驗》。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7年。
李誠主編,《台灣人力資源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5年。
杜元載主編,《抗戰時期教育》。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民國61年。
杜正勝,《新史學之路》。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
汪一駒著,梅寅生譯,《中國知識份子與西方──留學生與近代中國(1972∼1949)》。新竹:楓城出版社,民國67年。
周志宏,《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稻鄉出版社,1997年。
周志宏,《學術自由與大學法》。台北:蔚理出版社,1989年。
周祝瑛,《誰捉弄了台灣教改?》。台北:心理出版社,2003年。
宗亮東,《輔導與教育論文選集》。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5年。
林文瑛、王震武,《台灣教育的管制、規範或扭曲──「鬆綁原則」整合研究》。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國85年。
林文龍,《台灣的書院與科舉》。台北:常民文化,民國88年。
林玉體,《台灣教育面貌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國78年。
林玉體,《我國高級中學課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第12輯,民國53年。
姚蒙,《法國當代史學主流──從年鑑派到新史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8年。
施惠群,《中國學生運動史(1945-194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胡昌智,《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81年。
胡適,《胡適文存》。台北:遠東出版社,民國42年。
茅家琦編,《台灣30年(1949-1979)》。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香港考試局編,《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考試規則及課程》。香港:香港考試局,1999年。
香港嶺南學院翻譯系文化╱社會研究譯叢編委會:《學科、知識、權力》。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年。
原春輝,《中國近代教育方略》。台北:著者自印,民國52年。
孫梅,《四六叢話》。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編,《國際歷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民國75年。
國家教委考試中心主編,《第四屆全國教育考試科研討論會論文選編》。江蘇: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
國聯教育考察團著,國立編譯館譯,《中國教育之改進》。台北:文星出版社,民國52年。
康乃美、蔡熾昌等著,《中外考試制度比較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張元、周樑楷編,《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編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國立清華大學,1998年6月。
張其昀,《新教育的綱領》。出版地、出版者不詳,民國40年4月。
張其昀,《新教育論集》,第1至4冊。台北:中國新聞出版公司發行,民國45年。
張俊彥,游伯龍編著,《活力─台灣如何創造半導體與個人電腦產業奇蹟》。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2年。
曹亮吉,《考試知多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0年初版。
淡江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及二十一世紀基金會編,《二十一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體制、功能與學校組織》。台北:師大書苑,民國79年。
郭為藩,《科技時代的人文教育》。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5年。
郭為藩,《教育改革的省思》。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
陳伯璋,《意識形態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民國77年。
陳東原,《中國教育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9年台4版。
陳冠華,《追尋更有意義的歷史課──英國中學歷史教育改革》。台北:龍騰文化,民國90年。
陳哲三,《中華民國大學院之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5年。
陳進金,《抗戰前國教育政策之研究(民國十七年至二十六年)》。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民國86年。
陳學恂編,《中國近代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
陳豐祥,《歷史教學評量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學生書局,民國83年初版。
麥克.史丹福著,劉世安譯,《歷史研究導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
彭明輝,《臺灣史學的中國纏結》。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
賀德芬編著,《大學之再生─學術自由、校園民主》。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民國80年。
黃光國,《教改錯在哪裡──我的陽謀》。台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黃季陸編,《抗戰前教育政策與改革》。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民國60年。
黃武雄,《台灣教育的重建──面對當前教育的結構性問題》。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國86年。
黃政傑,《教育的生路》。台北:師大書苑出版,民國83年。
黃炳煌,《二十一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台北:師大書苑,1990年。
黃毅志,《社會階層、社會網絡與主觀意識:台灣地區不公平的社會階層體系之延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2年。
楊念群編,《空間.記憶.社會轉型──「新社會史」研究論文精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楊國樞、葉啟政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4年。
楊瑩,《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5年4月。
楊學為、廖平勝著,《考試社會學問題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廖平勝,《考試學原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廖平勝等,《考試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廖風德,《學潮與戰後中國政治(1945-1949)》。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3年。
劉芃編著,《歷史學科考試測量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劉昕等編,《中國考試史專題論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劉海峰,《科舉──考試的教育視角》。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劉海峰等,《中國考試發展史》。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蔡元培編,《晚清三十五年來(1897-1931)之中國教育》。香港:龍門書店,民國58年。
鄭欽仁主編,《立國的宏規》。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1年。
鄭登雲,《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
鄭登雲,《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
鄧丕雲,《八O年代台灣學生運動史》。台北:前衛出版社,1993年
鄧嗣禹,《中國考試制度史》。台北:學生書局,民國56年台1版。
蕭新煌,《變遷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台北:巨流國書公司,民國78年。
薛光前編著,《八年抗日抗戰中之國民政府》。台北:台灣商務印出館,民國67年。
瞿海源,《社會心理學新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1年。
鎮天錫、余煥章、張丕繼,《人力政策的形成與實施》。台北:聯經出版社,1983年。
羅志田,《民族主義與近化中國思想》。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7年。
蘇雲峰,《抗戰前的清華大學(1928-1937):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89年。
蘇軾,《東坡七集》。台北:台灣東華書局,1966年。
(七)期刊、會議論文
「大學自主與學術獨立座談會」(紀錄),台灣《中國論壇》,第267期(1986年)。
〈第九股?──八股文以後的〉,《聯合文學》,第二期(民國73年12月)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對高中的影響與衝擊〉,《高中教育》,12期(民89年6月)。
文希,〈當前教育狀況及改進之必要〉,《中華雜誌》,總273期(民國75年4月)。
王力行,〈人才胡不歸?〉,《天下雜誌》,第25期(民國72年6月)。
王俊權,〈從大學聯考到多元入學〉,《台灣教育》,第4期(總592號,2002年)。
王家通,〈聯考制度與升學主義〉,《教改通訊》,第10期(民國85年7月)。
王素芸,〈我國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反省與展望──專訪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李副主任鍾元〉,《教育研究》,26期(民國81年8月)。
吉爾茲,〈巴里島鬥雞賽之為戲劇活動〉,收錄於:杰夫瑞.亞歷山大(Jeffrey C. Alexander)、史蒂芬.謝德門(Steven Seidman)主編,《文化與社會:當代辯論》。台北:立緒文化,民國86年。
羊憶蓉,〈教出什麼人才?用到什麼人才?──從人力供需談教育功能〉,《中國論壇》,21卷12期(民國75年3月)。
西格蒙德(Karl Sigmund)、費爾(Ernst Fehr)、諾瓦克(Martin A. Nowak)著,齊若蘭譯,〈公平壓倒一切?〉,《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No.2(2004年4月)。
何素華,〈談我國大學入學考試是否合乎教育機會均等之精神〉,《教育文粹》,8期(民國68年6月)。
吳家怡,〈回首聯招四十年〉,《選才雜誌》,第1期(1990年6月)。
吳清基,〈我國高級中學教學情況調查研究──兼論大學聯考對高中教學的影響〉,《師大學報》,31期(1986年)。
吳蕙芳,〈八十二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歷史試題之比較分析〉,《清華歷史教學》,2期(民國82年12月)。
呂廷和,〈大學入學考試的面面觀〉,《臺灣教育》,296期(民國64年8月)。
李月桂,〈淺談大學入學考試歷史科試題的命題趨勢〉,《歷史教育》,3期,(民國87年6月)。
李建勛、劉廷芳,〈畢業會考問題研究經過〉,《教育雜誌》,第26卷第4號(「畢業會考問題研究專號」)。
汪忠夫,〈國內大學及專門學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的一個調查〉,《中華教育界》,24卷4期。
周一夔,〈聯合招生核計工作概述〉,《教育與文化》,第14卷第4期(民國45年)。
周志宏,〈台灣教育民主化的歷程──以戰後台灣教育法制之發展為中心〉,發表於國史館主辦「中華民國史專題第七屆學術討論會」。
周孟玲,〈知識與實際─英國歷史教學改革的成果與問題淺析〉,《清華歷史教學》,第5期(民國85年)。
周孟玲,〈需要有公開明確的評量目標〉,《清華歷史教學》,第8期(民國86年9月)。
周惠民、蕭道中,〈辛亥以來中學「歷史學科」的發展──以課程標準為中心的探討〉,發表於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辦,「辛亥革命九十年學術研討會」會議(90年10月)。
周進興,〈大學聯招的演變〉(二),《選才》(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通訊),總第78期。
周樑楷,〈慎思明辨,融會貫通:歷史科測驗目標與命題注意事項〉,《選才》雜誌,第12期(1993年2月)。
宗亮東、程法泌,〈大學入學考試成績與高中大學在校成績之相關研究〉,《測驗年刊》,26期(民國68年1月)。
林本炫,〈當前學費政策的背景分析〉,《國策專刊》,第5卷(1998年11月)。
林宜玄,〈我國教育發概況及其問題之探討〉,《理論與政策》,5卷3期(1991年)。
林清江,〈大學入學考試改進案的特點與效益〉,《比較教育通訊》,2期(民國72年4月)。
林慈淑,〈歷史與歷史教育之目的──試析倫敦大學兩之學者之爭議〉,《東吳歷史學報》,5期(1999年)。
林麗月,〈科場競爭與天下之「公」:明代科舉區域配額問題的一些考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0期(民國81年6月)。
林繼生,〈活潑與媚俗,傳統與古板之間──八十七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試題分析〉,《國文天地》,15卷2期(民國88年7月)。
林繼生,〈語文表達能力測驗--大學入學考試的新神主牌?〉,《國文天地》,16卷8期(民90年1月)。
姚人多,〈論傅柯(Michel Foucault)的「主體與權力」──一個批判性的導讀(下)〉,《當代》,151期(民國89年3月)。
胡昌智,〈什麼是歷史意識?〉,《思與言》,21卷1期(民國72年5月)。
孫鈺,〈畢業會考利弊的檢討〉,《教育雜誌》,26卷第4號(「畢業會考問題研究專號」)。
徐明珠,〈站在大學入學考試變革的轉捩點上〉,《國家政策論壇》,1卷7期(民90年9月)。
馬凱,〈從經濟問題看當前的教育問題〉,《中國論壇》,24卷7期(民國76年7月)。
張玉法,〈民國初年的歷史教學及相關問題之討論〉,《近代中國》,113期(1996年6月)。
張其昀,〈教育部兩大方案實施情況〉,《教育與文化》,13卷10期。
張玨,〈大專聯考壓力對青少年健康的影響──追蹤研究〉,《中華心理學刊》,29卷2期(民國76年)。
張春興等,〈大學聯考公平嗎?-檢討特種考生降低錄取標準辦法〉,《中國論壇》,第326期(28卷第2期,民78年4月)。
教改會秘書組,〈「鬆綁」原則研究計畫案〉,《教改通訊》,3期(民國83年12月)。
教育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展望〉,《教育資料文摘》,5期(總208號,1995年)。
曹亮吉,〈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之建立〉,《教育研究資訊》,2卷2期(民國83年3月)。
梁其姿,〈悲觀的懷疑論者:米修.傅柯〉,《當代》,1期(1986年5月)。
梁其姿,〈瞄準當代的中心──米修.傅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當代》,1期(1986年5月)。
盛朗西,〈十年來江蘇中等學校畢業生出路統計〉,《教育雜誌》,17卷4期(民國14年4月20日)。
許佩賢,〈公學校的歷史教育與兒童歷史認識的呈現──以1910年代為中心〉,台灣歷史學會主辦「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02年5月25日)。
郭嘉琳,〈美國大學入學的學力測驗〉,《教育與文化》,405期(民國62年7月)。
陳金銘,〈以高級中學學校行政工作者的立場談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改革〉,《臺灣教育》397期(民國73年1月)。
陶英惠,〈國民政府成立初期教育行政組織的變革──大學院與大學區制試行的經過〉,《近代中國》,第7期(民國67年9月)。
單兆榮,〈七十九學年度大學聯考中外歷史試題評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卷4期(民國79年12月)。
曾知,〈六十八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國文試題分析〉,《中國語文》,45卷3期(民國68年9月)。
黃中,〈我國大學聯招史略〉,《教育與心理研究》,10期(民國76年8月)。
黃昆輝,〈我國大學入學考試是否合乎教育機會均等的精神〉,《新時代》,17卷7期(民國66年7月)。
黃昆輝,〈從報考者與錄取者家庭社經背景之比較分析看我國大學入學考試是否合乎教育機會均等的精神〉,《幼獅月刊》,46卷3期(民國66年9月)。
黃炳煌,〈「鬆綁」之後──我對教育改革策略的一些看法〉,《教師天地》,81期(民國85年4月)。
黃問歧,〈民國二十三年的中國教育〉,《中華教育界》,22卷8期。
楊艾俐,〈掀起人才回流浪潮〉,《天下雜誌》,第25期(民國72年6月)。
楊明宗,〈大學聯招新制實施成效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民國75年第12期、76年第1-5期,總107-112號)。
萬明美等,〈大學入學考試殘障考生考試辦法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5期(民國86年6月)。
葉小兵譯,〈美國的歷史科國家標準中對歷史思維的說明〉,《清華歷史教學》,5期(民國85年8月)。
齊覺生,〈現代聯考制度之比較研究〉,台灣省教育會《台灣學報》,第1期(民國51年2月)。
劉先雲,〈辦理高中畢業生會考之經過〉,《教育與文化》,14卷4期。
劉海峰,〈科舉制度長期存在的原因析論〉,《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4期(1997)。
劉祥光,〈印刷與考試:宋代考試用參考書初探〉,《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7期(民國89年5月)。
劉蘊芳整理,〈毛高文挑戰「聯考怪物」〉,《光華雜誌》,16卷9期。
蔡元培,〈教育獨立議〉,《新教育雜誌》,4卷3期。
蔡金庸、鄒浮安、張秋銘,〈高中學生對新制大學聯招方式反應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5期(總第88號,民國74年)。
檀上寬,〈明代科舉改革政治的背景──南北卷創設〉,《東方學報》,第58冊(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86年3月)。
薛光祖等,〈大學入學考試對高中教學之影響及其改善途徑研究報告(摘要)〉,《教育學刊》,1期(民國68年4月)。
鍾文婷,〈廢除聯考之後──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評論座談會〉,《人本教育札記》(民國91年3月)。
瞿海源、蔡淑鈴,〈台灣大學生對社會公平的看法〉,《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66期(民國77年)。
羅志田,〈科舉的廢除與四民社會的解體─一個內地鄉紳眼中的近代社會變遷〉,《清華學報》,新25卷第4期(民國84年12月)。
(八)學位論文
王文中,〈新制大學聯招填選志願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
丘愛鈴,〈我國大學聯招政策變遷之研究(1954-1997)〉,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7年。
江瑞顏,〈奏定學堂章程之中小學堂課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
何寄澎,〈北宋古文運動〉,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3年。
李立峰,〈高考科目與內容改革研究〉,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林曉梅,〈大學「推薦甄選」制度之研究(1993-2000)〉,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孫志麟,〈從菁英走向大眾:台灣高等教育擴充過程之政策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陳昌媛,〈大學科系與高級中學對大學甄選入學之態度評估與研究〉,東吳大學經濟所碩士論文,1999年。
陳惠敏,〈知識、權力、課程──以Foucault權力╱知識論述評析九年一貫課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民國90年。
游適宏,〈從拒唐到學唐──元明清賦論趨向之考察〉,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楊李娜,〈台灣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研究〉,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葉孟盺,〈中英大學入學制度之比較研究〉,國際暨南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蔡宜芳,〈公立大學校院入學機會之調查研究──新舊制度入學學生的比較〉,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鄭秋霞,〈從教育改革談台灣地區大學入學制度之變革(1994──迄今)〉,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鄭婉琪,〈政治控制、教育管制和升學主義〉,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嚴天秩,〈大專學校聯合招生考試預測功能之統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57年。
莊焜明,〈抗戰時期中國高等教育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68年。
陳冠華,〈英國近三十年中學歷史教育改革之探討〉,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葉孟盺,〈中英大學入學制度之比較研究〉,國際暨南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
(九)報紙
《中央日報》(1938年∼2001年)(重慶版)
《中時晚報》(1995年∼2001年)
《中國時報》(1972年∼2001年)
《中華日報》(1962年∼2001年)
《台灣時報》(1972年∼2000年)
《台灣新生報》(1972年∼1996年)
《民生報》(1986年∼2001年)
《自由時報》(1991年∼2001年)
《自立早報》(1962年∼2001年)
《自立晚報》(1995年∼2001年)
《聯合晚報》(1995年∼2001年)
《聯合報》(1954年∼2001年)
貳、外文部分
(一)英文
Anyon K.,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and Legitimating Knowledge.’ Theory and Research in Social Education, 6 (1978).
Apple, Michael W. Ideology and Curriculum. 2nd ed. NewYork: Routledge & K. Paul, 1990.
Chen, Theodore His-en ‘Education in China, 1927-1937’. Sih, Paul K. T. ed., The Strenuous Decade: China’s Nation-Building Efforts 1927-1937, New York: St. John’s University, 1960.
Dickinson, A. K., Lee, P.J. (eds.), History Teaching and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London: Heinemann, 1978.
Dore, Ronald. “The Argument of the Diploma Disease: A Summary.”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Principles, Policy & Practice. 4:1 (1997).
Dore, Ronald. The Diploma Disease: education, qual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6.
Ho, Ping-ti. 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2.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st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1.
Kracke, E. A. Jr., ‘Region, Family and Individual in the Chinese Examination System’, Fairbank, John K. ed. Chinese Thought And Institu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7.
Li, K.T, The Evolution of Policy behind Taiwan’s Development Succes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8.
Wang, Y. C,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the West 1872-1949.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66.
(二)日文
宮崎市定,《科舉──中國的試驗地獄》。中央公論社,1963。
檀上寬,〈明代科&#25831;改革&#12398;政治的背景──南北卷&#12398;創設&#12434;&#12417;&#12368;&#12387;&#12390;〉,《東方學報》,第58冊(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86年3月)。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85153503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5153503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能士<br>張元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br>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管美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Kuan, Mei-jungen_US
dc.creator (作者) 管美蓉zh_TW
dc.creator (作者) Kuan, Mei-jungen_US
dc.date (日期) 2004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7-Sep-2009 17:08:57 (UTC+8)-
dc.date.available 17-Sep-2009 17:08:5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7-Sep-2009 17:08:5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85153503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591-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歷史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515350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3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大學入學考試 (以下簡稱「大考」)制度,顧名思義,是為了選拔中學生進入大學就讀所形成的考試制度。從國家發展觀點來看,一國高等教育的良窳正是其國力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即在於培養優秀人才,而大考的施行,正是國家得以公平分配高等教育機會的主要手段。半個世紀以來,台灣地區大考制度一直肩負著為大學選才的重要任務,儘管各界對於大考扭曲高中教學、強化升學主義、造成「高分低能」等現象有諸多批評,但它仍能維持高度的公信力,形成一種至高無上的權威,廣泛而持續地影響著好幾代的學生、老師、家長,甚至牽動整個社會。究竟這套原本只是作為大學校院選才工具的大考制度,如何成了高中教育的「指揮棒」?它為何具有如此的影響力?又是透過哪些方式來發揮影響力?其權威感如何形塑?何以能維持其權威於不墜?政府與命題者在大考中扮演什麼角色?如何透過大考達到教育控制的目的?大考與傳統科舉文化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關聯?又如何深深牽動千萬考生的應試生活?凡此種種,均是本文探究的重點。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二章 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歷史淵源 15
第一節 戰前大陸地區大學入學考試的發展 15
第二節 戰時大陸地區大學統一招生考試的規畫與實施 39
第三章 台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確立與演變 59
第一節 大考制度的確立 59
第二節 大考制度的演變 79
第四章 大考與教育控制:政府的角色 103
第一節 大考與國定課程 103
第二節 大考與招生政策 125
第五章 大考與教育控制:命題者的角色─以國文及歷史試題為例 147
第一節 國文科試題的設計及演變 147
第二節 歷史科試題的設計及演變 170
第六章 教育控制的影響 201
第一節 大考對高中教育的影響 202
第二節 大考問題探究:從輿論觀點分析 228
第七章 結論 249
徵引書目 257
zh_TW
dc.format.extent 40255 bytes-
dc.format.extent 41987 bytes-
dc.format.extent 228331 bytes-
dc.format.extent 386697 bytes-
dc.format.extent 389109 bytes-
dc.format.extent 191633 bytes-
dc.format.extent 262294 bytes-
dc.format.extent 382435 bytes-
dc.format.extent 60221 bytes-
dc.format.extent 22515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5153503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教育控制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大學入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大學聯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命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文試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歷史試題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高中教育zh_TW
dc.title (題名) 大學入學考試制度與教育控制:台灣地區的歷史考察(1949-2001)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教育部年鑑、法規、出版品、公報、工作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台北:教育部,民國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學課程標準》。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5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初級中學課程標準》。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民國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等教育法規選輯》。台北:教育部,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法令》。台北:正中書局,民國4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宗青圖書印行。民國7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宗青圖書印行。民國7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三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正中書局,民國4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上、下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五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上、下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4、7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教育部,民國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學院,《全國教育會議報告》,二冊。台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民國6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南號譯,〈日本教育改革第三期審議報告〉。台北:教育部研究委員會,民國7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大學入學考試研究委員會第三專題研究小組撰,《大學入學考試對高中教育的影響及其改善途徑研究報告》。民國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改進大專入學考試問題研究小組,《改進大專入學考試研究綱要》。民國6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其他政府法令、出版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敬一、戴華,《國家在教育中的角色》。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編製,2002年「社會指標統計」之表35「教育機會」。資料來源:教育部「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指標」。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2/92chy/table/s0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台(45)教字第2628號令核准〈四十五年度高級中學畢業生會考暨專科以上學校入學聯試驗辦法〉(民國45年5月18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第六期台灣經濟建設四年計畫〉,行政院第1301次會議通過,1973年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第一期諮議報告書》。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亮吉,〈入學制度〉,發表於「教改會第七次委員會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章英華等人,《教育分流與社會經濟地位:兼論對技職教育改革的政策意涵》,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改叢刊AB09,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招生機構工作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學人學考試試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民國65至90學年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學暨獨立學院聯合招生委員會工作報告〉(民國61至64學年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學獨立學院暨專科學校聯合招生委員會工作報告〉(民國58至60學年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學聯合招生委員會工作報告〉(民國83至86六學年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學聯合招生簡章〉(民國43至90學年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專科以上學校聯合招生委員會工作報告〉(民國53至57學年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各國大學入學制度介紹──國家篇》。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慧卿、管美蓉,〈八十七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試題分析──國文考科〉,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任拓書編,《十年辛苦不尋常──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十週年紀念文集》。民國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寄澎等,〈八十四年度基礎科目國文考科試題研發工作計畫研究報告〉,民國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我國大學入學制度改革建議書──大學多元入學方案〉,民國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兩岸大學入學考試暨終身教育研討會會議參考資料〉,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進興,〈大學聯招資料蒐集報告〉(未刊稿)。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元等,〈指定科目考試規畫研究(Ⅰ)──歷史科研究報告〉,民國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元等,〈指定科目考試規畫研究(Ⅱ)──歷史科研究報告〉,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生玉等,〈大學聯考對高中教育的影響〉,民國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政傑,〈現行大學聯招命題制度改進之研究〉,民國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炳煌,〈我國大學入學制度之研究〉,民國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試題研發研討會紀錄─聯考試題之回顧〉,民國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管美蓉,〈九十學年度大學聯考試題分析─歷史科〉,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管美蓉,〈八十八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試題分析──歷史科〉,民國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管美蓉,〈八十五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試題分析──歷史科〉,民國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次融,〈命題共同注意事項〉,《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試題研討會記錄》。民國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宗濤等,〈八十三年度基礎科目國文考科試題研發工作計畫研究報告〉,民國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史料彙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教育法規選編》。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從輿論反應看大專聯考槍手案》。台北:情報知識出版社,民國5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多賀秋五郎,《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清末篇》。台北:文海出版社影本,民國6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舒新城,《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學為等,《中國考試制度史資料選編》。合肥:黃山書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日記、自傳、回憶錄、當事人文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大猷,《吳大猷文選3》。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國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俊升,《文教論評存稿》。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俊升,《教育生涯一周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俊升,《教育行政講義》。台北:教育部,出版時間不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俊升,《教育論叢》。台北:中華書局,民國4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其昀先生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張其昀先生文集》,第1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國史館、文化大學印行,民國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沫若,《少年時代》。香港:三聯書局,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立夫,《戰時教育方針》。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講演錄,民國29年(國立政治大學中正圖書館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立夫,《戰時教育行政回憶》。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果夫,〈中國教育改革之途徑摘要〉,收錄於:《陳果夫先生八十冥誕紀念集》。台北:陳果夫先生獎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民國6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啟天,《寄園回憶錄》。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5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天放,《程部長天放五年來言論選集》。台北:教育部教育資料研究室輯,民國4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舒新城,《我和教育》。台北:龍文出版社,民國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亮功,《早期三十年的教學生活》。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大鵬,《退想齋日記》。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家倫先生文存》,第1冊。台北:國史館,民國6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抗戰時期內遷西南的高等院校》。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rian Holmes & Martin Mclean 著,張文軍譯,《各國課程比較研究》。台北:揚智文化,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ris Jenks, Culture, 俞智敏、陳光達、王淑燕譯,《文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dwared H. Carr著,王任光譯,《歷史論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arl Mannheim著,張明貴譯,《知識社會學導論》。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民國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x A. Eckstein & Harold J. Noah 原著,陳坤田等譯,《邁向大學之路──各國考試制度的理論與實際》(Secondary School Examinations: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Policies and Practice )。台北:心理出版社,民國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ichael W. Apple、Geoff Whitty、長尾彰夫合著,楊思偉、溫明麗合譯,《課程──現代教育改革與國定課程》。台北:師大書苑,民國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ichel Foucault著,劉北成、楊遠嬰譯,《規訓與懲罰─現代監獄的起源》(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Prison)。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3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eter Ferdinand Drucker著,廖月娟譯,《旁觀者:管理大師杜拉克回憶錄》。台北:聯經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atrice Bonnewitz著,孫智綺譯,《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im Jordon著,江靜之譯,《網路權力──網際空間與網際網路的文化與政治》。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宗先編,《台灣經濟發展重要文獻》。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6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欽波、楊曉,《中外大學入學考試制度比較與中國高考制度改革》。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民國比較教育學會,《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台北:台灣書店,民國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改革》。台北:台灣書店,民國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跨世紀教育的回顧與前瞻》。台北:揚智文化,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世界各國大學入學制度之改革動向》。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動向》。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友田泰正,《教育社會學》。東京:東信堂,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仲孚,《歷史教育論集》。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炳照等著,《中國近代教育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丘為君等編著,《台灣學生運動(1949-1979)》。台北:龍田出版社,民國6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研究基金會編,《台灣的教育改革》。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生活教育社編,《生活教育論集》,民國叢書,第4編(44)。上海:上海書店,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弘茂著,李晴暉、丁連財譯,《大轉型:中華民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遷》。台北:時報,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敬一、戴華,《國家在教育中的角色》。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羊憶蓉,《教育與國家發展──台灣經驗》。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家瑩,《中華民國教育政策發展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芳上,《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民國八年至十八年)》。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弘祺,《宋代官學教育與科舉》。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82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國鼎,《台灣經濟快速成長的經驗》。台北:正中書局,民國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誠主編,《台灣人力資源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元載主編,《抗戰時期教育》。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民國6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正勝,《新史學之路》。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一駒著,梅寅生譯,《中國知識份子與西方──留學生與近代中國(1972∼1949)》。新竹:楓城出版社,民國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志宏,《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稻鄉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志宏,《學術自由與大學法》。台北:蔚理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祝瑛,《誰捉弄了台灣教改?》。台北:心理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宗亮東,《輔導與教育論文選集》。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文瑛、王震武,《台灣教育的管制、規範或扭曲──「鬆綁原則」整合研究》。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國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文龍,《台灣的書院與科舉》。台北:常民文化,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玉體,《台灣教育面貌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社,民國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玉體,《我國高級中學課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第12輯,民國5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蒙,《法國當代史學主流──從年鑑派到新史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惠群,《中國學生運動史(1945-194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昌智,《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適,《胡適文存》。台北:遠東出版社,民國4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茅家琦編,《台灣30年(1949-1979)》。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香港考試局編,《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考試規則及課程》。香港:香港考試局,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香港嶺南學院翻譯系文化╱社會研究譯叢編委會:《學科、知識、權力》。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原春輝,《中國近代教育方略》。台北:著者自印,民國5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梅,《四六叢話》。台北:世界書局,196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編,《國際歷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民國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教委考試中心主編,《第四屆全國教育考試科研討論會論文選編》。江蘇: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聯教育考察團著,國立編譯館譯,《中國教育之改進》。台北:文星出版社,民國5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康乃美、蔡熾昌等著,《中外考試制度比較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元、周樑楷編,《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編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國立清華大學,19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其昀,《新教育的綱領》。出版地、出版者不詳,民國4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其昀,《新教育論集》,第1至4冊。台北:中國新聞出版公司發行,民國4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俊彥,游伯龍編著,《活力─台灣如何創造半導體與個人電腦產業奇蹟》。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亮吉,《考試知多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0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淡江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及二十一世紀基金會編,《二十一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體制、功能與學校組織》。台北:師大書苑,民國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為藩,《科技時代的人文教育》。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為藩,《教育改革的省思》。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伯璋,《意識形態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民國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東原,《中國教育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9年台4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冠華,《追尋更有意義的歷史課──英國中學歷史教育改革》。台北:龍騰文化,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哲三,《中華民國大學院之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民國6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進金,《抗戰前國教育政策之研究(民國十七年至二十六年)》。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民國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學恂編,《中國近代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豐祥,《歷史教學評量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學生書局,民國83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麥克.史丹福著,劉世安譯,《歷史研究導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明輝,《臺灣史學的中國纏結》。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賀德芬編著,《大學之再生─學術自由、校園民主》。台北:時報文化出版,民國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光國,《教改錯在哪裡──我的陽謀》。台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季陸編,《抗戰前教育政策與改革》。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民國6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武雄,《台灣教育的重建──面對當前教育的結構性問題》。台北:遠流出版公司,民國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政傑,《教育的生路》。台北:師大書苑出版,民國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炳煌,《二十一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台北:師大書苑,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毅志,《社會階層、社會網絡與主觀意識:台灣地區不公平的社會階層體系之延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念群編,《空間.記憶.社會轉型──「新社會史」研究論文精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國樞、葉啟政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瑩,《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5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學為、廖平勝著,《考試社會學問題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平勝,《考試學原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平勝等,《考試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風德,《學潮與戰後中國政治(1945-1949)》。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芃編著,《歷史學科考試測量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昕等編,《中國考試史專題論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海峰,《科舉──考試的教育視角》。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海峰等,《中國考試發展史》。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元培編,《晚清三十五年來(1897-1931)之中國教育》。香港:龍門書店,民國5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欽仁主編,《立國的宏規》。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登雲,《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登雲,《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丕雲,《八O年代台灣學生運動史》。台北:前衛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嗣禹,《中國考試制度史》。台北:學生書局,民國56年台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新煌,《變遷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台北:巨流國書公司,民國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光前編著,《八年抗日抗戰中之國民政府》。台北:台灣商務印出館,民國6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瞿海源,《社會心理學新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鎮天錫、余煥章、張丕繼,《人力政策的形成與實施》。台北:聯經出版社,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志田,《民族主義與近化中國思想》。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雲峰,《抗戰前的清華大學(1928-1937):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東坡七集》。台北:台灣東華書局,196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七)期刊、會議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學自主與學術獨立座談會」(紀錄),台灣《中國論壇》,第267期(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九股?──八股文以後的〉,《聯合文學》,第二期(民國7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對高中的影響與衝擊〉,《高中教育》,12期(民8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希,〈當前教育狀況及改進之必要〉,《中華雜誌》,總273期(民國75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力行,〈人才胡不歸?〉,《天下雜誌》,第25期(民國7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俊權,〈從大學聯考到多元入學〉,《台灣教育》,第4期(總592號,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家通,〈聯考制度與升學主義〉,《教改通訊》,第10期(民國85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素芸,〈我國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反省與展望──專訪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李副主任鍾元〉,《教育研究》,26期(民國8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吉爾茲,〈巴里島鬥雞賽之為戲劇活動〉,收錄於:杰夫瑞.亞歷山大(Jeffrey C. Alexander)、史蒂芬.謝德門(Steven Seidman)主編,《文化與社會:當代辯論》。台北:立緒文化,民國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羊憶蓉,〈教出什麼人才?用到什麼人才?──從人力供需談教育功能〉,《中國論壇》,21卷12期(民國7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格蒙德(Karl Sigmund)、費爾(Ernst Fehr)、諾瓦克(Martin A. Nowak)著,齊若蘭譯,〈公平壓倒一切?〉,《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No.2(200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素華,〈談我國大學入學考試是否合乎教育機會均等之精神〉,《教育文粹》,8期(民國6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家怡,〈回首聯招四十年〉,《選才雜誌》,第1期(199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清基,〈我國高級中學教學情況調查研究──兼論大學聯考對高中教學的影響〉,《師大學報》,31期(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蕙芳,〈八十二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歷史試題之比較分析〉,《清華歷史教學》,2期(民國8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廷和,〈大學入學考試的面面觀〉,《臺灣教育》,296期(民國64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月桂,〈淺談大學入學考試歷史科試題的命題趨勢〉,《歷史教育》,3期,(民國8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建勛、劉廷芳,〈畢業會考問題研究經過〉,《教育雜誌》,第26卷第4號(「畢業會考問題研究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忠夫,〈國內大學及專門學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的一個調查〉,《中華教育界》,24卷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一夔,〈聯合招生核計工作概述〉,《教育與文化》,第14卷第4期(民國4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志宏,〈台灣教育民主化的歷程──以戰後台灣教育法制之發展為中心〉,發表於國史館主辦「中華民國史專題第七屆學術討論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孟玲,〈知識與實際─英國歷史教學改革的成果與問題淺析〉,《清華歷史教學》,第5期(民國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孟玲,〈需要有公開明確的評量目標〉,《清華歷史教學》,第8期(民國8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惠民、蕭道中,〈辛亥以來中學「歷史學科」的發展──以課程標準為中心的探討〉,發表於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辦,「辛亥革命九十年學術研討會」會議(9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進興,〈大學聯招的演變〉(二),《選才》(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通訊),總第78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樑楷,〈慎思明辨,融會貫通:歷史科測驗目標與命題注意事項〉,《選才》雜誌,第12期(1993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宗亮東、程法泌,〈大學入學考試成績與高中大學在校成績之相關研究〉,《測驗年刊》,26期(民國68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本炫,〈當前學費政策的背景分析〉,《國策專刊》,第5卷(199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宜玄,〈我國教育發概況及其問題之探討〉,《理論與政策》,5卷3期(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清江,〈大學入學考試改進案的特點與效益〉,《比較教育通訊》,2期(民國7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慈淑,〈歷史與歷史教育之目的──試析倫敦大學兩之學者之爭議〉,《東吳歷史學報》,5期(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麗月,〈科場競爭與天下之「公」:明代科舉區域配額問題的一些考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0期(民國8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繼生,〈活潑與媚俗,傳統與古板之間──八十七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試題分析〉,《國文天地》,15卷2期(民國88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繼生,〈語文表達能力測驗--大學入學考試的新神主牌?〉,《國文天地》,16卷8期(民9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人多,〈論傅柯(Michel Foucault)的「主體與權力」──一個批判性的導讀(下)〉,《當代》,151期(民國8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昌智,〈什麼是歷史意識?〉,《思與言》,21卷1期(民國7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鈺,〈畢業會考利弊的檢討〉,《教育雜誌》,26卷第4號(「畢業會考問題研究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明珠,〈站在大學入學考試變革的轉捩點上〉,《國家政策論壇》,1卷7期(民9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凱,〈從經濟問題看當前的教育問題〉,《中國論壇》,24卷7期(民國76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玉法,〈民國初年的歷史教學及相關問題之討論〉,《近代中國》,113期(199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其昀,〈教育部兩大方案實施情況〉,《教育與文化》,13卷10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玨,〈大專聯考壓力對青少年健康的影響──追蹤研究〉,《中華心理學刊》,29卷2期(民國7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春興等,〈大學聯考公平嗎?-檢討特種考生降低錄取標準辦法〉,《中國論壇》,第326期(28卷第2期,民7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改會秘書組,〈「鬆綁」原則研究計畫案〉,《教改通訊》,3期(民國8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展望〉,《教育資料文摘》,5期(總208號,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亮吉,〈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之建立〉,《教育研究資訊》,2卷2期(民國8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其姿,〈悲觀的懷疑論者:米修.傅柯〉,《當代》,1期(198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其姿,〈瞄準當代的中心──米修.傅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當代》,1期(198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盛朗西,〈十年來江蘇中等學校畢業生出路統計〉,《教育雜誌》,17卷4期(民國14年4月2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佩賢,〈公學校的歷史教育與兒童歷史認識的呈現──以1910年代為中心〉,台灣歷史學會主辦「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02年5月2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嘉琳,〈美國大學入學的學力測驗〉,《教育與文化》,405期(民國6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金銘,〈以高級中學學校行政工作者的立場談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改革〉,《臺灣教育》397期(民國7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陶英惠,〈國民政府成立初期教育行政組織的變革──大學院與大學區制試行的經過〉,《近代中國》,第7期(民國6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單兆榮,〈七十九學年度大學聯考中外歷史試題評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卷4期(民國7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知,〈六十八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國文試題分析〉,《中國語文》,45卷3期(民國68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中,〈我國大學聯招史略〉,《教育與心理研究》,10期(民國76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昆輝,〈我國大學入學考試是否合乎教育機會均等的精神〉,《新時代》,17卷7期(民國66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昆輝,〈從報考者與錄取者家庭社經背景之比較分析看我國大學入學考試是否合乎教育機會均等的精神〉,《幼獅月刊》,46卷3期(民國6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炳煌,〈「鬆綁」之後──我對教育改革策略的一些看法〉,《教師天地》,81期(民國85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問歧,〈民國二十三年的中國教育〉,《中華教育界》,22卷8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艾俐,〈掀起人才回流浪潮〉,《天下雜誌》,第25期(民國7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明宗,〈大學聯招新制實施成效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民國75年第12期、76年第1-5期,總107-112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萬明美等,〈大學入學考試殘障考生考試辦法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5期(民國8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小兵譯,〈美國的歷史科國家標準中對歷史思維的說明〉,《清華歷史教學》,5期(民國85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覺生,〈現代聯考制度之比較研究〉,台灣省教育會《台灣學報》,第1期(民國5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先雲,〈辦理高中畢業生會考之經過〉,《教育與文化》,14卷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海峰,〈科舉制度長期存在的原因析論〉,《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4期(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祥光,〈印刷與考試:宋代考試用參考書初探〉,《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7期(民國8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蘊芳整理,〈毛高文挑戰「聯考怪物」〉,《光華雜誌》,16卷9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元培,〈教育獨立議〉,《新教育雜誌》,4卷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金庸、鄒浮安、張秋銘,〈高中學生對新制大學聯招方式反應之研究〉,《教育資料文摘》,5期(總第88號,民國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檀上寬,〈明代科舉改革政治的背景──南北卷創設〉,《東方學報》,第58冊(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8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光祖等,〈大學入學考試對高中教學之影響及其改善途徑研究報告(摘要)〉,《教育學刊》,1期(民國6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文婷,〈廢除聯考之後──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評論座談會〉,《人本教育札記》(民國9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瞿海源、蔡淑鈴,〈台灣大學生對社會公平的看法〉,《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66期(民國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志田,〈科舉的廢除與四民社會的解體─一個內地鄉紳眼中的近代社會變遷〉,《清華學報》,新25卷第4期(民國8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八)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文中,〈新制大學聯招填選志願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丘愛鈴,〈我國大學聯招政策變遷之研究(1954-1997)〉,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瑞顏,〈奏定學堂章程之中小學堂課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寄澎,〈北宋古文運動〉,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立峰,〈高考科目與內容改革研究〉,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曉梅,〈大學「推薦甄選」制度之研究(1993-2000)〉,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志麟,〈從菁英走向大眾:台灣高等教育擴充過程之政策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昌媛,〈大學科系與高級中學對大學甄選入學之態度評估與研究〉,東吳大學經濟所碩士論文,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惠敏,〈知識、權力、課程──以Foucault權力╱知識論述評析九年一貫課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適宏,〈從拒唐到學唐──元明清賦論趨向之考察〉,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李娜,〈台灣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研究〉,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孟盺,〈中英大學入學制度之比較研究〉,國際暨南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宜芳,〈公立大學校院入學機會之調查研究──新舊制度入學學生的比較〉,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秋霞,〈從教育改革談台灣地區大學入學制度之變革(1994──迄今)〉,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婉琪,〈政治控制、教育管制和升學主義〉,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嚴天秩,〈大專學校聯合招生考試預測功能之統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5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焜明,〈抗戰時期中國高等教育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6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冠華,〈英國近三十年中學歷史教育改革之探討〉,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孟盺,〈中英大學入學制度之比較研究〉,國際暨南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九)報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日報》(1938年∼2001年)(重慶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時晚報》(1995年∼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1972年∼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日報》(1962年∼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時報》(1972年∼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新生報》(1972年∼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民生報》(1986年∼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時報》(1991年∼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立早報》(1962年∼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立晚報》(1995年∼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晚報》(1995年∼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1954年∼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外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英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yon K., ‘Elementary Social Studies Textbooks and Legitimating Knowledge.’ Theory and Research in Social Education, 6 (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pple, Michael W. Ideology and Curriculum. 2nd ed. NewYork: Routledge & K. Paul, 19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en, Theodore His-en ‘Education in China, 1927-1937’. Sih, Paul K. T. ed., The Strenuous Decade: China’s Nation-Building Efforts 1927-1937, New York: St. John’s University, 19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ickinson, A. K., Lee, P.J. (eds.), History Teaching and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London: Heinemann, 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ore, Ronald. “The Argument of the Diploma Disease: A Summary.”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Principles, Policy & Practice. 4:1 (1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ore, Ronald. The Diploma Disease: education, qual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 Ping-ti. 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st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racke, E. A. Jr., ‘Region, Family and Individual in the Chinese Examination System’, Fairbank, John K. ed. Chinese Thought And Institu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i, K.T, The Evolution of Policy behind Taiwan’s Development Succes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ang, Y. C,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the West 1872-1949.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日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宮崎市定,《科舉──中國的試驗地獄》。中央公論社,19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檀上寬,〈明代科&#25831;改革&#12398;政治的背景──南北卷&#12398;創設&#12434;&#12417;&#12368;&#12387;&#12390;〉,《東方學報》,第58冊(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1986年3月)。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