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題名 區域發展及工作地與居住地關係的變遷模式─以新竹、苗栗、臺中地區為例
作者 吳永明
貢獻者 陳信木
吳永明
關鍵詞 區域發展
生活圈
就業人口
工作地點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0:50:54 (UTC+8)
摘要 人口在空間上的分佈是個重要的研究主題。從區域發展的角度來看,人口分佈與產業結構是重要的指標。從人口的聚集與分佈和產業結構可以反映一地的發展情形。關於臺灣地區的人口分佈情形與演變的討論已經甚多,除了分析全臺灣人口分佈,亦有分析特定都會區的人口分佈的歷史演變情形。但是,從人口分佈狀況僅能了解各地區的發展概況,而不能了解地區間的相互關係。而從產業結構可以看出地區間發展的差異,不過,通常在討論地區的產業時,較多都是以該地人口所從事的產業為代表,並沒有區分人口的工作地點,也就是即使就業人口在外地工作仍把其納入該地的產業結構的區分,而事實上,從工作人口的流動可以看出區域間對工作人口不同的吸引力。因而,本文試圖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區域的發展,也就是從居住地與工作地的關係來看區域發展,以此觀點比較區域間的同異類型,也從工作遷移中發現區域間的相互關係。
本文對臺灣地區整體鄉鎮類型大致分析之後,以新竹、苗栗、臺中地區為研究範圍。本文發現以臺灣地區的就業人口整體而言,在本地工作的比例有下降的趨勢,以鄉鎮來看,在本地工作比例較低的鄉鎮集中在北臺灣的台北縣市、桃園、新竹都會區附近與南臺灣的高雄縣市都會區附近以及東部一些鄉鎮。而對於新竹、苗栗、臺中地區的分析,在分類鄉鎮型態時,主要依據為在本地的工作比例、居住與就業人口數以及鄉鎮所處的地理位置,此外也分析了就業人口的行業類別以作為比較類型參考。根據在本地的工作比例來區分鄉鎮類型,大致可將鄉鎮區分成比例高的都市核心地區、比例低的都市鄰近地區、比例高的偏遠地區。此外,以核心與邊陲的概念來解釋工作人口聚集的區域中心與鄰近地區的相互關係,換個方式而言,也可用生活圈的概念來看區域間的互動,在各區域中會形成各自的核心與邊陲,也就形成生活圈的範圍。
參考文獻 于宗先,1999,《臺灣的故事:經濟篇》。台北:行政院新聞局。
內政部,2003,《中華民國台閩地區人口統計》。台北:內政部。
行政院戶口普查處,1982,《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台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
第一卷。行政院戶口普查處。
行政院戶口普查處,1990,《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台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工作人
員手冊》。行政院戶口普查處。
行政院戶口普查處,1992,《中華民國七十九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
第一卷。行政院戶口普查處。
行政院主計處,1993,《中華民國統計地區標準分類》。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2a,《中華民國八十九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第
一卷。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2b,《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國內遷徙調查報告》。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網頁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96,《國土綜合開發計畫簡介》。行政院經建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1978,《臺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行政院經建會。
章英華、蔡勇美,1997,〈臺灣的都市經驗〉,收錄於蔡勇美、章英華主編《臺灣的都市社會》。台北:巨流。
陳寬政,1997,〈臺灣北部區域的都會發展與人口分佈〉,收錄於蔡勇美、章英華主編《臺灣的都市社會》。台北:巨流。
陳肇男、劉克智,2002,〈臺灣2000年戶口普查結果的評價:常住人口與戶籍登記人口的比較分析〉,《人口學刊》,25:1-56。
廖正宏,1985,《人口遷移》。台北:三民。
蔡勇美、郭文雄,1987,《都市社會學》。台北:巨流。
蔡勇美,1997,〈都市社會學與臺灣社會〉,收錄於蔡勇美、章英華主編《臺灣的都市社會》。台北:巨流。
熊瑞梅,1988,《人口流動─理論、資料測量與政策》。台北:巨流。
謝高橋,1997,《臺灣都會結構─白天與夜間人口分析》。台北市: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嚴勝雄,1980,〈克利斯托之中地理論〉,《臺灣土地金融季刊》,17(1):33-5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
91254009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254009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信木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吳永明zh_TW
dc.creator (作者) 吳永明zh_TW
dc.date (日期) 200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0:50:54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0:50:54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0:50:54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1254009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65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社會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254009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人口在空間上的分佈是個重要的研究主題。從區域發展的角度來看,人口分佈與產業結構是重要的指標。從人口的聚集與分佈和產業結構可以反映一地的發展情形。關於臺灣地區的人口分佈情形與演變的討論已經甚多,除了分析全臺灣人口分佈,亦有分析特定都會區的人口分佈的歷史演變情形。但是,從人口分佈狀況僅能了解各地區的發展概況,而不能了解地區間的相互關係。而從產業結構可以看出地區間發展的差異,不過,通常在討論地區的產業時,較多都是以該地人口所從事的產業為代表,並沒有區分人口的工作地點,也就是即使就業人口在外地工作仍把其納入該地的產業結構的區分,而事實上,從工作人口的流動可以看出區域間對工作人口不同的吸引力。因而,本文試圖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區域的發展,也就是從居住地與工作地的關係來看區域發展,以此觀點比較區域間的同異類型,也從工作遷移中發現區域間的相互關係。
本文對臺灣地區整體鄉鎮類型大致分析之後,以新竹、苗栗、臺中地區為研究範圍。本文發現以臺灣地區的就業人口整體而言,在本地工作的比例有下降的趨勢,以鄉鎮來看,在本地工作比例較低的鄉鎮集中在北臺灣的台北縣市、桃園、新竹都會區附近與南臺灣的高雄縣市都會區附近以及東部一些鄉鎮。而對於新竹、苗栗、臺中地區的分析,在分類鄉鎮型態時,主要依據為在本地的工作比例、居住與就業人口數以及鄉鎮所處的地理位置,此外也分析了就業人口的行業類別以作為比較類型參考。根據在本地的工作比例來區分鄉鎮類型,大致可將鄉鎮區分成比例高的都市核心地區、比例低的都市鄰近地區、比例高的偏遠地區。此外,以核心與邊陲的概念來解釋工作人口聚集的區域中心與鄰近地區的相互關係,換個方式而言,也可用生活圈的概念來看區域間的互動,在各區域中會形成各自的核心與邊陲,也就形成生活圈的範圍。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壹、研究問題與目的………………………………………………………………...1
一、人口在空間的活動…………………………………………………….......1
二、臺灣的都市化發展………………………………………………………...3
三、經濟結構的轉型…………………………………………………………...5
四、小節………………………………………………………………………...7
貳、文獻回顧…………………………………………………………………..…….9
一、人口遷移理論……………………………………………………………...9
(一)人口轉型理論………………………………………………....….....9
(二)推拉理論、引力模型、經濟理論………………………………...11
二、都市階層理論─中地理論……………………………………………….14
參、研究設計……………………………………………………………………….17
一、研究架構………………………………………………………………….17
二、研究資料………………………………………………………………….18
三、資料分析………………………………………………………………….23
肆、分析結果─臺灣各鄉鎮的工作人口在當地工作比例分佈情形…………….24
伍、分析結果─新竹、苗栗與臺中地區的鄉鎮類型與分佈…………………….31
一、鄉鎮類型……………………………………………………………….....31
(一)都市地區─在本地工作比例……………………………………...31
(二)都市鄰近地區─在本地工作比例低……………………………...45
(三)偏遠地區─在本地工作比例高…………………………………...47
二、綜合討論…..……………………………………………………………...50
陸、結論與討論…………………………………………………………………….54
一、討論……………………………………………………………………….54
二、結論……………………………………………………………………….55
參考資料…………………………………………………………………………….57
附表………………………………………………………………………………….59

圖目錄
圖1:區位三角形……………………………………………………………………2
圖2:人口分佈圖…………………………………………………………………..18
圖3:工作人口在當地工作比例圖………………………………………………..18
圖4:1990年臺灣地區各鄉鎮區在本地工作比例圖………………………….....28
圖5:2000年臺灣地區各鄉鎮區在本地工作比例圖………………………….....29
圖6:1990年新竹、苗栗、臺中地區在本地工作比例圖…………………….....48
圖7:2000年新竹、苗栗、臺中地區在本地工作比例圖…………………….....49
圖8:新竹、苗栗、臺中地區工作人口流動示意圖……………………………..51

表目錄
表1:都市人口成長效果分解表……………………………………………………4
表2:臺灣地區十五歲以上民間就業之行業結構…………………………………6
表3:國內生產毛額…………………………………………………………………6
表4:臺灣地區都市劃分層級……………………………………………………..15
表5:臺灣地區地方生活圈(三十五個)表…………………………………………16
表6:臺灣地區地方生活圈劃分…………………………………………………..16
表7:歷次戶口及住宅普查項目比較表…………………………………………..21
表8:抽樣複查樣本區普查所獲常住人口的涵蓋誤差率按都市化程度分……..22
表9:臺灣地區1980、1990、2000年在本地與外地工作人數與比例比較表....24
表10:臺灣地區鄉鎮在本地工作比例分佈……………………………………....25
表11:全臺灣各鄉鎮在本地工作比例的增減數………………………………....26
表12─1:四大區域依在當地工作比例的區分個數……………………………..26
表12─2:四大區依當地工作比例的鄉鎮數區分比例…………………………..27
表13:新竹市居住人口數…………………………………………………………32
表14:新竹縣居住人口數…………………………………………………………32
表15:苗栗縣居住人口數…………………………………………………………33
表16:臺中市居住人口數…………………………………………………………33
表17:臺中縣居住人口數…………………………………………………………34
表18:新竹市就業人口……………………………………………………………35
表19:新竹縣就業人口…………………………………………………………....35
表20:苗栗縣就業人口……………………………………………………………36
表21:臺中市就業人口……………………………………………………………36
表22:臺中縣就業人口……………………………………………………………37
表23:新竹市本地、外地工作比例與增減………………………………………39
表24:新竹縣本地、外地工作比例與增減………………………………………39
表25:苗栗縣本地、外地工作比例與增減………………………………………40
表26:臺中市本地、外地工作比例與增減………………………………………40
表27:臺中縣本地、外地工作比例與增減………………………………………41
表28:新竹市工作人口行業結構…………………………………………………42
表29:新竹縣工作人口行業結構……………………………………………........43
表30:苗栗縣工作人口行業結構…………………………………………………43
表31:臺中市工作人口行業結構…………………………………………………44
表32:臺中縣工作人口行業結構…………………………………………………44


附錄………………………………………………………………………………….59
一、臺灣地區在本地工作比例低於60%的鄉鎮及其就業人數…………………59
附表1:臺灣地區鄉鎮在本地工作比例低於60%的鄉鎮及就業人數………….59
二、新竹、苗栗、臺中地區在本地、外地工作人數表………………………….61
附表2:新竹市在本地、外地工作人數與增減…………………………………..61
附表3:新竹市在本地、外地工作人數(個人為單位,即不分區計算) ………..61
附表4:新竹縣在本地、外地工作人數與增減…………………………………..61
附表5:苗栗縣在本地、外地工作人數與增減………………………………......62
附表6:臺中市在本地、外地工作人數與增減…………………………………..62
附表7:臺中縣在本地、外地工作人數與增減………………………………......63
三、新竹、苗栗、臺中地區本地、外地工作人口行業結構…………………….63
附表8:1990年和2000年新竹縣本地外地工作行業人數與比例……………...64
附表9:1990年和2000年苗栗縣本地外地工作行業人數與比例……………...65
附表10:1990年和2000年臺中縣本地外地工作行業人數與比例…………….66
附表11:1990年和2000年新竹市本地外地工作行業人數與比例…………….68
附表12:1990年和2000年臺中市本地外地工作行業人數與比例…………….68
四、新竹、苗栗、臺中地區鄉鎮到外地工作人口工作地點比例……………….69
附表13:1990年新竹市到外地工作地點比例…………………………………...69
附表14:1990年臺中市到外地工作地點比例…………………………………...69
附表15:1990年新竹縣鄉鎮到外地工作地點比例 …………………………….70
附表16:1990年苗栗縣鄉鎮到外地工作地點比例……………………………...71
附表17:1990年臺中縣鄉鎮到外地工作地點比例……………………………...72
附表18:2000年新竹市到外地工作地點比例…………………………………...73
附表19:2000年臺中市到外地工作地點比例…………………………………...73
附表20:2000年新竹縣鄉鎮到外地工作地點比例……………………………...74
附表21:2000年苗栗縣鄉鎮到外地工作地點比例……………………………...75
附表22:2000年臺中縣鄉鎮到外地工作地點比例……………………………...76
zh_TW
dc.format.extent 44986 bytes-
dc.format.extent 65235 bytes-
dc.format.extent 68566 bytes-
dc.format.extent 67403 bytes-
dc.format.extent 185715 bytes-
dc.format.extent 132910 bytes-
dc.format.extent 121788 bytes-
dc.format.extent 113914 bytes-
dc.format.extent 311304 bytes-
dc.format.extent 89767 bytes-
dc.format.extent 62306 bytes-
dc.format.extent 163988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254009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區域發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生活圈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就業人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工作地點zh_TW
dc.title (題名) 區域發展及工作地與居住地關係的變遷模式─以新竹、苗栗、臺中地區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宗先,1999,《臺灣的故事:經濟篇》。台北:行政院新聞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內政部,2003,《中華民國台閩地區人口統計》。台北:內政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戶口普查處,1982,《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台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一卷。行政院戶口普查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戶口普查處,1990,《中華民國七十九年台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工作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員手冊》。行政院戶口普查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戶口普查處,1992,《中華民國七十九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一卷。行政院戶口普查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主計處,1993,《中華民國統計地區標準分類》。行政院主計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主計處,2002a,《中華民國八十九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卷。行政院主計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主計處,2002b,《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國內遷徙調查報告》。行政院主計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主計處網頁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96,《國土綜合開發計畫簡介》。行政院經建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1978,《臺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行政院經建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章英華、蔡勇美,1997,〈臺灣的都市經驗〉,收錄於蔡勇美、章英華主編《臺灣的都市社會》。台北:巨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寬政,1997,〈臺灣北部區域的都會發展與人口分佈〉,收錄於蔡勇美、章英華主編《臺灣的都市社會》。台北:巨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肇男、劉克智,2002,〈臺灣2000年戶口普查結果的評價:常住人口與戶籍登記人口的比較分析〉,《人口學刊》,25:1-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正宏,1985,《人口遷移》。台北:三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勇美、郭文雄,1987,《都市社會學》。台北:巨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勇美,1997,〈都市社會學與臺灣社會〉,收錄於蔡勇美、章英華主編《臺灣的都市社會》。台北:巨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熊瑞梅,1988,《人口流動─理論、資料測量與政策》。台北:巨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高橋,1997,《臺灣都會結構─白天與夜間人口分析》。台北市: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嚴勝雄,1980,〈克利斯托之中地理論〉,《臺灣土地金融季刊》,17(1):33-55。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