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晚明詩經評點之學研究
作者 侯美珍
Mei-chen Ho
貢獻者 林慶彰
Ch`ing-chang Lin
侯美珍
Mei-chen Ho
關鍵詞 晚明
詩經
評點
鍾惺
孫月峰
戴君恩
日期 2003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13:23 (UTC+8)
摘要 本論文主要採歷史文獻分析法,藉由歷史文獻的考察,知人論世。並佐以統計法,闡釋學、接受美學、語境說等理論,以作為論證的輔助。共計正文八章、附錄三篇。
第一章〈導論〉:澄清前人對明代經學的負面評價及因襲的成見,檢討明代《詩經》學及晚明《詩經》評點之學的研究概況,並說明本論文主題的研究價值。
第二章〈評點概說〉:介紹評點的起源、發展、特色、與科舉密切結合的情形,及明清士人對評點的評價等。對「評點」的性質及明、清士人對「評點」的評價有正確認識後,可作為吾人了解評經的表現方式、認識評經性質的基礎及正確地解讀前人對評經的種種論說。
第三章〈經書評點風氣興起的背景〉:何以晚明會有大量的評經著作產生,並受到時人的歡迎?筆者考察當時的學術風氣,解經態度,歸納明人文集、書序中的種種論說,加以說明。以為復古風氣的瀰漫、對經義紛紜的反動、明人慣以文學眼光詮釋古籍,以及王學流風遺韻的影響,使明人對經解抱持開放的態度、讚賞獨抒心得的別解等原因,都是造成評經興起的原因。
第四章至第六章,分別析論孫、鍾、戴三部《詩經》評點,由介紹其人之生平、文學主張入手,結合其文學主張及相關著作中的資料,說明其評《詩》動機、版本問題、評《詩》的態度、對《詩序》、《毛傳》、《鄭箋》、《朱傳》等舊說的取捨、《詩》評所透露出的好尚,並論其影響與評價。
第七章:〈晚明《詩經》評點的性質辨證〉:先前研究者有鍾評之類的《詩》評,其性質為科舉講章之屬,故遭來錢謙益、顧炎武等指斥的主張,故筆者設此章予以回應,除證鍾評等書其性質與科舉無關、是文學的評賞之外,並詳細析論錢、顧、四庫館臣等抨擊評經的深層心理。
第八章:〈晚明《詩經》評點之學餘論〉:用闡釋學到接受美學的轉變,來對照、解釋晚明將孟子「以意逆志」轉為「以臆逆志」的閱讀現象。並指出在尊經的思維下,「聖經」與「至文」間存在著衝突,故評經者常將論文的本質,用求經義、明道的外衣來包裹,今人不明其所處的語境,常為其飾辭所惑的。本章並通論民初對晚明《詩》評的肯定,及指出諸評刊落訓詁,用語模糊、簡略,造成今人解讀的困難,是其不足之處。文末結語,回顧本論文的寫作,筆者自省得失,並前瞻未來可繼續努力的方向。
附錄三篇,為正文的補充,分別為:
附錄一〈明清士人對「評點」的批評〉:探討明清士人支持評點、反對評點之故。
附錄二〈鍾惺《詩經》評點的版本問題〉:介紹鍾評三本初評本間的異同,比較初、再評本的出入,並澄清過去對於鍾評版本問題錯誤的論述。
附錄三〈陳繼揆《讀風臆補》引戴君恩《讀風臆評》原文的校勘〉:陳繼揆作《臆補》,雖自言全錄戴評,經筆者校勘,陳氏所錄與戴評頗有出入,未能如實呈現。
參考文獻 一、論文寫作過程所參考的書籍甚多,本書目所錄以徵引書目為主,其
它相關參考資料,但撮其要。
二、本書目依經、史、子、集四部法分類,每大類之下,再斟酌情形分
類。
三、民國以前的古籍,大都依作者年代先後為次。民國以後的著作,依出
版時間先後為次,出版年統一用西元紀年。
壹、經 部
一、《詩經》類
(一)古人專著(民國以前)
〔漢〕毛亨傳,〔漢〕鄭 玄箋,〔唐〕孔穎達等注疏:《毛詩注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影印清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
學刻本)
〔唐〕成伯璵:《毛詩指說》(《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朱 熹:《詩集傳》(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91年3月)
〔明〕李先芳:《讀詩私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孫 :《孫月峰批評詩經》(《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50冊,影印明末天益山刻本)
〔明〕姚舜牧:《重訂詩經疑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徐光啟:《新刻徐玄扈先生纂輯毛詩六帖講意》(《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64冊,影印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金陵書林廣慶堂唐振吾刻本)
〔明〕沈守正:《詩經說通》(《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64冊,影印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刻本)
〔明〕鍾 惺評點:《詩經》(明萬曆末年凌杜若刻朱墨本、明泰昌元年
〔1620〕刻三色本、明天啟年間盧之頤溪香書屋刻本)
〔明〕戴君恩:《讀風臆評》(《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61冊,影印明萬曆四十八年〔1612〕閔齊伋刻本),
〔明〕凌濛初:《詩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66冊,影印明天啟二年〔1622〕刻本)
〔明〕凌濛初:《言詩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66冊,影印明崇禎刻本)
〔明〕張元芳:《毛詩振雅》(明天啟年間刊本)
〔明〕黃道周:《詩經琅玕》(明末人瑞堂刊本)
〔明〕馮元颺、馮元飆:(《詩經狐白》(明天啟三年〔1613〕躍劍山房刊本)
〔明〕陸化熙:《詩通》(《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65冊,影印明書林李少泉刻本)
〔明〕張次仲:《待軒詩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萬時華:《詩經偶箋》(《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61冊,影印明崇禎六年〔1633〕李泰刻本)
〔明〕陳組綬:《詩經副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71冊,影印明末光啟堂刻本)
〔明〕韋調鼎:《詩經備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67冊,影印明崇禎十四年〔1641〕刻本)
〔明〕朱朝瑛:《讀詩略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賀貽孫:《詩觸》(《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61冊,影印清咸豐二年〔1852〕敕書樓刻本)
〔清〕姚際恆著,顧頡剛點校:《詩經通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年6月)
〔清〕高儕鶴:《詩經圖譜慧解》(臺北 文海出版社影印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著者第三次手稿本)
〔清〕崔 述:《讀風偶識》(臺北:學海出版社,1979年3月)
〔清〕郝懿行、王照圓:《詩說》(清光緒八年〔1882〕東路廳署刊本)
〔清〕方玉潤著,李先耕點校:《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2月)
〔清〕魏 源著,何慎怡點校:《詩古微》(長沙:嶽麓書社,1989年12
月)
〔清〕陳 僅《詩誦》(臺北:國防研究院、中華大典編印會,1966年10月影印張壽鏞約園刻《四明叢書》第一集)
〔清〕陳繼揆:《讀風臆補》(《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58冊,影印清光緒六年〔1880〕拜經館刻本)
〔清〕龔 橙:《詩本誼》(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叢書集成續編》第108冊影印《半□叢書》本)
(二)今人編著(民國以後)
1、專著
朱自清:《詩名著箋》,收入於《朱自清古典文學專集•續編》(臺北:源流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9月),頁67–214
林慶彰編:《詩經研究論集》(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7月)
林慶彰編:《詩經研究論集》(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9月)
糜文開、裴普賢:《詩經欣賞與研究(改編版)》(臺北:三民書局,1987年11月)
李家樹:《詩經的歷史公案》(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11月)
蔡守湘、江 風主編:《歷代詩話論詩經楚辭》(武漢:武漢出版社,1991年6月)
林葉連:《中國歷代詩經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3月)
夏傳才:《詩經研究史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7月)
傅麗英:《明代詩經學》(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年8月)
楊晉龍:《明代詩經學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6月)
中國詩經學會編:《第三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6月)
劉毓慶:《從經學到文學––明代詩經學史論》(北京: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4月)
張淑惠:《鍾惺的詩經學》(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蕭開元:《晚明學者的詩序觀》(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中國詩經學會編:《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7月)
趙明媛:《姚際恆詩經通論研究》(中壢: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12月)
戴 維:《詩經研究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
洪湛侯:《詩經學史》(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5月)
劉毓慶:《歷代詩經著述考(先秦––元代)》(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5月)
2、單篇論文
加藤實:〈鍾惺「詩論」譯解〉,《詩經研究》第6號(1981年6月),頁8–12
李先耕:〈談方玉潤的《詩經》研究〉,《求是學刊》1987年第1期,頁62–72轉頁53
蕭華榮:〈補詩,刪詩,評詩––《詩經》接受史上的三個異端〉,《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8年第6期,頁47–52
江口尚純:〈唐代《詩經》學史考略〉,《中國古典研究》(日本)第35號(1990年12月),頁22–34
村山吉廣著,林慶彰譯:〈崔述《讀風偶識》的側面––和戴君恩《讀風臆評》的關係〉,《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5卷第2期(1995年6月),
頁134–144
游適宏:〈就「詩」論《詩》:晚明《詩經》評點的興起及其性質〉,《道南文學》第12輯(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1993年12月),
頁321–347
侯美珍:〈成伯璵《毛詩指說》研究〉,《經學研究論叢》第一輯(桃園:聖環圖書公司,1994年4月),頁43–66
申潔玲:〈《詩經》經學闡釋體系的形成〉,《東方叢刊》1994年第1輯,頁1–16
申潔玲:〈《詩經》闡釋從經學向文學的轉型〉,《東方叢刊》1994年第2輯, 頁79–94
村山吉廣著,林慶彰譯:〈竟陵派的《詩經》學––以鍾惺的評價為中心〉,《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5卷第1期(1995年3月),頁79–92
村山吉廣著,林慶彰譯:〈崔述《讀風偶識》的側面––和戴君恩《讀風臆評》的關係〉,《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5卷第2期(1995年6月)
,頁134–144
村山吉廣著,傅麗英譯:〈竟陵派的《詩經》學––兼談對鍾惺的評價〉,《河北學刊》1996年第1期,頁54–59
村山吉廣著、林慶彰譯:〈鍾伯敬《詩經鍾評》及其相關問題〉,《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6卷第1期(1996年3月),頁127–134
蔣秋華:〈從《好古堂書目》看姚際恆的《詩經》研究〉,《經學研究論叢》第四輯(臺北:聖環圖書公司,1996年4月),頁223–242
村山吉廣:〈戴君恩《讀風臆評》與陳繼揆《讀風臆補》比較研究〉,收入於林慶彰、蔣秋華主編:《明代經學國際研討論會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6年6月),頁347–372
村山吉廣:〈戴君恩《讀風臆評》初探〉,收入於中國詩經學會編:《第二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年8月),
頁469–483
費振剛、葉愛民:〈賀貽孫《詩觸》研究〉,收入於《第二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53–468
李先耕:〈鍾惺《詩》學著書考〉,《詩經研究》第21號(1997年2月),頁1–4
陳文采:〈鍾惺《批點詩經》析論〉,《臺南女子技術學院學報》第17期(1998年6月),頁15–25
劉毓慶:〈論詩文評點及詩話發展對明代《詩》學轉向的影響〉,《經學研究論叢》第七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9月),頁175–186
楊晉龍:〈論《四庫全書總目》對明代《詩經》學的評價〉,收入於中國詩經學會編:《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7月),頁441–477
劉毓慶:〈陽明心學與明代《詩經》研究〉,《齊魯學刊》2000年第5期,頁52–57
劉毓慶:〈論徐光啟《詩》學及其貢獻〉,《北方論叢》2001年第2期,頁71–77
劉毓慶:〈從朱熹到徐常吉:《詩經》文學研究軌跡探尋〉,《西北師大學報》2001年第2期,頁1–5
劉毓慶:〈鍾惺《詩》學略論〉,《山西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頁43–48
龍向洋:〈簡論孫□的《詩經》評點〉,《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頁11–13
侯美珍:〈鍾惺《詩經》評點性質析論〉,《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7期(2002年6月),頁67–94
侯美珍:〈鍾惺《詩經》評點成書時間考––辨證《鍾惺年譜》一誤〉,《經學研究論叢》第十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3月),頁
75–84
侯美珍:〈鍾惺《詩經》評點的版本問題〉,《經學研究論叢》第十一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6月),頁173–194
二、其他經學類
(一)古人專著(民國以前)
〔唐〕孔穎達等:《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影印清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刻本))
〔宋〕朱 熹:《四書集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10月)
〔宋〕林堯叟:《音註全文春秋括例始末左傳句讀直解》(《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118冊,影印元刻明修本)
〔明〕孫 :《孫月峰批評書經》、《批評禮記》(《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50冊,影印明末天益山刻本)
〔明〕陳 第:《尚書疏衍》(《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鍾 惺評:《鍾伯敬評公羊穀梁二傳》(明崇禎九年〔1636〕陶珽刻本)
〔明〕楊文彩:《楊子書繹》(《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55冊,影印清光緒二年〔1876〕文起堂重刻本)
〔清〕汪有光:《標孟》(《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157冊,影印清康熙刻本)
〔清〕汪有光:《批檀弓》(清光緒十三年〔1887〕刊本)
〔清〕姚際恆著,陳祖武點校:《儀禮通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10月)
〔清〕戴名世著,〔清〕程逢儀輯:《四書朱子大全》(《四庫禁燬書叢刊》經部第9冊,影印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程逢儀刊本)
〔清〕王 源:《左傳評》(《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39冊,影印清康熙居業堂刻本)
〔清〕馮李驊、陸 浩:《左繡》(《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41冊,影印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刻本)
〔清〕孫濩孫:《檀弓論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02冊,影印清康熙刻本)
〔清〕王 澍:《大學中庸本義》(《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73冊,影印清乾隆二年〔1737〕刻積書巖六種本)
〔清〕周人麒:《孟子讀法附記》(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四庫未收書輯刊》第肆輯影印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保積堂刻本)
〔清〕康 濬:《孟子文說》(《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158冊,影印清嘉慶九年〔1804〕刻本)
〔清〕皮錫瑞:《經學歷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87年10月)
〔清〕林 紓:《左傳擷華》(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1年10月)
(二)今人編著(民國以後)
程元敏:《王柏之生平與學術》(自印本,1975年12月)
張高評:《左傳之文學價值》(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8月)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錄•經部》(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1992年6月)
林慶彰編:《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3月)
林慶彰:《明代經學研究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5月)
林慶彰、蔣秋華主編:《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6年6月)
陳恆嵩:《五經大全纂修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6月)
張高評:《左傳文章義法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10月)
蔡妙真:《左繡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年6月)
貳、史 部
一、古人專著(民國以前)
〔漢〕班固:《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6年10月)
〔唐〕劉知幾著,〔清〕浦起龍釋:《史通通釋》(臺北:文海出版社,1964年11月)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5月)
〔元〕脫 脫等纂:《宋史》(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11月)
〔明〕張朝瑞:《皇明貢舉考》(《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影印明萬曆刻本)
〔明〕李長春撰:《明實錄附錄•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7年3月)
〔明〕溫體仁等撰:《明熹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1966年4月)
〔明〕劉沂春等撰:崇禎《烏程縣志》(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刊本)
〔明〕孫奇逢:《中州人物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黃宗羲:《宋元學案》(臺北:華世出版社,1987年9月)
〔清〕黃宗羲:《明儒學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船山全書》(10)(長沙:嶽麓書社,1996年10月)
〔清〕谷應泰編:《明史紀事本末》(《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錢 曾:《讀書敏求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12月,《叢書集成簡編》本)
〔清〕朱彝尊原著:《點校補正經義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9年4月)
〔清〕王鴻緒等纂:《明史稿》(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明代傳記叢刊》本)
〔清〕姚際恆:《好古堂書目》,《姚際恆著作集》(六)(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年6月)
〔清〕張廷玉等纂:《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6月)
〔清〕王志俊等著:雍正《河南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嵇曾筠監修:雍正《浙江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邁柱等監修:雍正《湖廣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覺羅石麟等監修:雍正《山西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郝玉麟等監修:雍正《福建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牛運震:《史記評注》(《空山堂全集》第19–24冊,清嘉慶間空山堂刊本)
〔清〕和 珅等奉敕撰:《欽定大清一統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乾 隆敕撰:《欽定續文獻通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乾 隆敕撰:《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章學誠著,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校讎通義校注》合刊(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9月)
〔清〕杜受田等修,〔清〕英匯等纂:《欽定科場條例》(《續修四庫全書》第830冊,影印咸豐二年〔1852〕刻本)
〔清〕李 桓輯:《國朝耆獻類徵初編》(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清代傳記叢刊》第189冊)
〔清〕邵友濂、孫德祖纂:《餘姚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影印光緒二十五年〔1899〕重修本)
〔清〕張之洞著,范希曾編,瞿鳳起校點:《書目答問補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4月)
〔清〕丁 丙:《善本書室藏書志》(《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927冊,影印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錢塘丁氏刻本)
〔清〕葉德輝:《書林清話》(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9月)
二、今人編著(民國以後)
(一)專著
閔爾昌纂錄:《碑傳集補》(臺北:明文書局,《清代傳記叢刊》第122冊)
林學增等修,吳錫璜纂:《同安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民國十八年〔1929〕鉛印本)
張之覺修、孟慶暄纂:《澧縣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影印民國二十八年〔1939〕刊本)
日本內閣文庫編:《內閣文庫漢籍分類目錄》(東京:內閣文庫,1956年3月)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明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5年1月)
潘承弼、顧廷龍同纂:《明代版本圖錄初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5月)
王重民輯錄,袁同禮重校:《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目》(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6月)
國立中央圖書館主編:《中國近代人物傳記資料索引》(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出版,1973年)
昌彼得等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74年4月)
屈萬里、昌彼得:《圖書板本學要略》(臺北:華岡出版公司,1976年4月)
蔣致中編:《牛空山先生運震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12
月)
日本靜嘉堂文庫編纂:《靜嘉堂文庫籍分類目錄》(臺北:大立出版社,1980年6月)
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朱保炯、謝沛霖編:《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7月)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中國歷代藝文總志•經部》(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1984年11月)
周駿富:《清代傳記叢刊索引》(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姜亮夫:《歷代人物年里碑傳綜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2月)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7年2月)
王汎森:《古史辨運動的興起》(臺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1987年4月)
顧頡剛等:《古史辨》(臺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11月)
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戴南海:《版本學概論》(成都:巴蜀書社,1989年6月)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經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0月)
周作人:《知堂書話》(臺北:百川書局,1989年12月)
林慶彰主編:《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12–1987)》(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89年12月)
謝正光編著:《明遺民傳記資料索引》(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0年)
復旦大學歷史系資料室編著:《辛亥以來人物傳記資料索引》(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12月)
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索引》(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
趙爾巽、柯劭忞:《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1月)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錄•史部》(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93年1月)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7月)
林慶彰主編:《日本研究經學論著目錄(1900–1992)》(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3年10月)
陳廣宏:《鍾惺年譜》(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
陳玉堂編著:《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5月)
曹 之:《中國印刷術的起源》(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年7月)
李國玲編纂:《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補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
林慶彰主編:《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88–1992)》(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5年6月)
趙子富:《明代學校與科舉制度研究》(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2月)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經部》(臺北:國家圖書館,1996年4月)
周彥文:《日本九州大學文學部書庫明版圖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6月)
昌彼得:《增訂蟫菴群書題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10月)
瞿冕良主編:《中國古籍版刻辭典》(濟南:齊魯出版社,1999年2月)
國家圖書館編:《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集部》(臺北:國家圖書館,1999年6月)
鄧洪波編:《中國書院學規》(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
繆詠禾:《明代出版史稿》(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
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
楊廷福、楊同甫編:《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臺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
林慶彰、陳恆嵩主編:《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93–1997)》(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02年4月)
王炳照、徐 勇主編:《中國科舉制度研究》(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楊廷福、楊同甫編:《明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臺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二)單篇論文
王重民:〈套版印刷法起源於徽州說〉,原載《安徽歷史學報》第1卷第1期(1957年10月),收入於《冷廬文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頁69–92
喬衍琯:〈我國套色印刷簡說〉,《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新第4卷第1期
(1971年3月),頁17–23
喬衍琯:〈套色印本〉,收入於《古籍鑑定與維護研習會專集》編輯委員會編:《古籍鑑定與維護研習會專集》(臺北:中國圖館學會,1985
年6月),頁224–241
祝 誠:〈鍾惺生卒年考辨〉,《鎮江師專學報》1986年第3期,頁72–75
張業茂:〈鍾惺生卒年及譚元春卒年考辨〉,《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86年第5期,頁101–104
葉德均:〈凌濛初事跡繫年〉,收入於《戲曲小說叢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3月),頁577–590
趙 芹、戴南海:〈淺述明末浙江閔、凌二氏的刻書情況〉,《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頁80–83
沈 津:〈明代坊刻圖書之流通與價格〉,《國家圖書館館刊》1996年第1期,頁101–118
陳杏珍:〈譚元春及其著作〉,《文獻》1998年第4期,頁231–235
周心慧主編:《明代版刻圖釋》(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年12月)
參、子 部
一、古人專著(民國以前)
〔宋〕張 載:《張子全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3月)
〔宋〕陸九淵:《象山語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項安世:《項氏家說》(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宋〕周 密:《齊東野語》(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元〕程端禮:《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影印《正誼堂全書》本)
〔明〕曹 安:《讕言長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陳獻章:《白沙子全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9月影印乾隆三十六年〔1771〕刊本)
〔明〕王 鏊:《震澤長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王守仁:《傳習錄》(臺北:金楓出版公司,1987年3月)
〔明〕趙撝謙:《學笵》(《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21冊,影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陳塏重刻本)
〔明〕門無子:《韓子迂評》(《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36冊,影印明萬曆六年〔1578〕自刻十一年〔1583〕重修本)
〔明〕李 贄:《焚書》、《續焚書》合刊(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5月)
〔明〕孫 :《書畫跋跋》(臺北:漢華文化事業公司,1971年5月影印
民國八年〔1919〕上海大東書局刊本)
〔明〕朱長春:《管子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36冊,影印明萬曆四十年〔1612〕張維樞刻本)
〔明〕戴君恩:《剩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91冊,影印明末刻本)
〔明〕王思任:《王季重雜著》(臺北:偉文圖書公司,1977年9月)
〔清〕馮 班著,〔清〕何 焯評:《鈍吟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清〕顧炎武:《原抄本日知錄》((臺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10月)
〔清〕閻若璩:《潛邱劄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李光地:《榕村語錄》(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6月)
〔清〕唐 彪輯著,趙伯英、萬恆德選注:《家塾教學法》(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6月)
〔清〕張伯行:《困學錄集粹》(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6月,《叢書集成簡編》據《正誼堂叢書》本排印)
〔清〕李 塨:《平書訂》(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清〕王應奎:《柳南續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清〕章學誠:《章氏遺書》(臺北:漢聲出版社,1973年1月影印清吳興劉承幹嘉業堂刊本)
〔清〕章學誠:《章學誠遺書》(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8月)
〔清〕錢泰吉:《曝書雜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3月,據《式訓堂叢書》本排印)
二、今人編著(民國以後)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上海:上海書店,影印開明書店1941年版)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論》(上海:上海書店,影印商務印書館1944年版)
侯外盧等:《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
嵇文甫:《左派王學》(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年4月)
龔鵬程:《晚明思潮》(臺北 里仁書局,1994年11月)
周志文:《晚明學術與知識份子論叢》(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3月)
左東嶺:《王學與晚明士人心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4月)
毛文芳:《晚明閒賞美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4月)
肆、集 部
一、古人專著(民國以前)
〔唐〕韓 愈:《韓愈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8月)
〔宋〕陸 游著,〔清〕雷 □註釋:《箋註劍南詩鈔》(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6月影印上海掃葉山房民國十九年〔1930〕石印本)
〔宋〕朱 熹:《晦庵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呂祖謙選評:《古文關鍵》(臺北:鴻學出版公司,1989年9月)
〔宋〕陳傅良:《止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樓 昉:《崇古文訣》(《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真德秀:《文章正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姚 勉:《雪坡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朱 熹:《晦庵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謝枋得:《文章軌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魏天應編,〔宋〕林子長注:《論學繩尺》(《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方 回:《瀛奎律髓》(上海:上海書店,《叢書集成續編》影印《懺花盦叢書》本)
〔元〕劉辰翁:《須溪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吳師道:《禮部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何喬新:《何文肅公文集》(臺北:偉文圖書公司,1976年5月,《明代論著叢刊》本)
〔明〕王守仁著,吳 光等編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
〔明〕何景明著,李淑毅等點校:《何大復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7月),
〔明〕楊 慎著,王仲鏞箋證:《升庵詩話箋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
〔明〕孫 陞:《孫文恪公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99冊,影印明嘉靖袁洪愈徐栻刻本)
〔明〕吳承恩著,陳先行、包于飛校點:《西遊記(李卓吾評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
〔明〕李開先著,路 工輯校:《李開先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12月)
〔明〕王維楨評:《杜律頗解》(臺北:大通書局影印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江陽朱茹刊本)
〔明〕王維楨:《槐野先生存笥稿》(臺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渭南王氏刊本)
〔明〕李攀龍著,李伯齊點校:《李攀龍集》(濟南:齊魯書社,1993年12月)
〔明〕徐 渭:《徐渭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4月)
〔明〕汪道昆:《太函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第1346–1348冊,影印明萬曆刻本)
〔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5月)
〔明〕王世貞:《弇山堂別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孫 等編:《今文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22冊,影印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刻本)
〔明〕孫 :《月峰先生居業次編》(《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26冊影印明萬曆四十年〔1612〕呂胤筠刻本)
〔明〕孫 :《孫月峰先生評文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87冊,影印明末烏程閔氏朱墨刻本)
〔明〕李化龍:《李于田詩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63冊,影印明萬曆刻本)
〔明〕馮夢龍編:《太平廣記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影印天啟六年〔1626〕沈飛仲刻本)
〔明〕趙南星:《味檗齋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第75冊,據《畿輔叢書》排印)
〔明〕陳繼儒:《晚香堂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叢書集成三編》第51冊,影印明崇禎九年〔1636〕刊本)
〔明〕黃汝亨:《寓林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42冊,影印明天啟吳敬等刻本)
〔明〕許學夷著,杜維沫校點:《詩源辯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2月)
〔明〕顧起元:《嬾真草堂集》(臺北:文海出版社,《明人文集叢刊》本)
〔明〕鍾 惺:《隱秀軒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48冊,影印明天啟二年〔1622〕沈春澤刊本)
〔明〕鍾 惺著,李先耕、崔重慶標校:《隱秀軒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9月)
〔明〕鍾 惺、譚元春評選:《詩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37、338冊影印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刻本)
〔明〕鍾 惺著,〔明〕陸雲龍評選:《翠娛閣評選鍾伯敬先生合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40–141冊,影印明崇禎刻本)
舊題〔明〕鍾 惺編:《周文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39、340冊,影印明崇禎刻本)
〔明〕何偉然、丁允和選,〔清〕陸雲龍評:《皇明十六名家小品––翠娛閣評選鍾伯敬先生小品》(《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78冊,影印明崇禎六年〔1633〕陸雲龍刻本)。
〔明〕王志堅編,〔清〕蔣士銓評:《評選四六法海》(臺北:德志出版社,1963年7月)
〔明〕艾南英著,〔清〕呂留良輯評:《艾千子先生全稿》(臺北:偉文圖書公司,1977年9月影印清康熙天蓋樓刊本)
〔明〕陳 衎:《大江集》(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6年4月)
〔明〕譚元春著,陳杏珍標校:《譚元春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明〕盧世□:《尊水園集略》(清順治十七年〔1660〕劉經邦、張鴻儒刊本)
〔明〕凌義渠:《凌忠介公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吳應箕:《樓山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
〔明〕黃淳耀:《陶菴全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馬嘉松輯:《十可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43冊,影印明崇禎刻本)
〔清〕錢謙益:《初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
〔清〕錢謙益:《有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9月)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臺北:世界書局,1981年)
〔清〕金聖嘆:《金聖嘆全集》(臺北:長安出版社,1986年9月)
〔清〕吳偉業著,〔清〕顧 湄箋注:《吳梅村詩集箋注》(光緒十年〔1884〕湖北官書處重鋟)
〔清〕黃宗羲:《南雷文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四部叢刊》本)
〔清〕黃宗羲:《姚江逸詩》(《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400冊,影印康熙南雷懷謝堂刻五十年〔1711〕倪繼宗重修本)
〔清〕周亮工評選:《賴古堂名賢尺牘新鈔》(《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36冊,影印清康熙賴古堂刻本)
〔清〕周亮工:《賴古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清康熙刻本)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外編》,《船山全書》(15)(長沙:嶽麓書社,1995年6月)
〔清〕王夫之:《古詩評選》、《唐詩評選》、《明詩評選》,《船山全書》(14)(長沙:嶽麓書社,1996年10月)
〔清〕呂留良:《呂晚村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3月)
〔清〕朱彝尊:《明詩綜》(臺北:世界書局,1970年8月)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2月)
〔清〕儲 欣選評:《唐宋十大家全集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404冊,影印清康熙刻本)
〔清〕洪若皋:《梁昭明文選越裁》(《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87冊,影印清康熙名山聚刻本)
〔清〕惲 格:《甌香館集》(臺北:學海出版社,1972年11月)
〔清〕田 雯:《古歡堂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蒲松齡著,張友鶴輯校:《聊齋誌異(會校會注會評本)》(臺北:里仁書局,1991年9月)
〔清〕邵廷采:《思復堂文集》(臺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6月影印光緒十九年〔1893〕會稽徐友蘭鑄學齋刊本)
〔清〕張 潮輯:《虞初新志》(《四庫禁燬書叢刊》子部第38冊,影印清康熙刻本)
〔清〕戴名世著,王樹民編:《戴名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9月)
〔清〕薛 熙編:《明文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408冊,影印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古淥水園刻本)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臺北:中央輿地出版社,1970年12月)
〔清〕厲 鶚輯:《宋詩紀事》(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4月)
〔清〕楊繩武編:《文章鼻祖》(《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408冊,影印清乾隆二十八〔1763〕年刻本)
〔清〕全祖望:《鮚埼亭集》(臺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3月)
〔清〕袁 枚:《小倉山房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8月)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5月)
〔清〕乾 隆敕撰:《御選唐宋文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姚 鼐:《古文辭類篹》(臺北: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據滁州李氏求要堂校本校刊)
〔清〕洪亮吉:《北江詩話》(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第79冊,據清咸豐《粵雅堂叢書》排印)
〔清〕楊 倫箋注:《杜詩鏡銓》(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10月)
〔清〕吳德旋:《初月樓古文緒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5月)
〔清〕方東樹:《方植之全集》(光緒中刊本)
〔清〕梁章鉅:《制義叢話》(臺北:廣文書局,1976年3月)
〔清〕曾國藩:《曾文正公集》(臺北:世界書局,1952年7月)
〔清〕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90年10月影印民國十四年〔1928〕刊本)
〔清〕姚永樸:《文學研究法》(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年8月)
〔清〕林傳甲:《中國文學史》(臺北:學海出版社,1999年2月)
〔清〕劉聲木:《桐城文學撰述考》(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10月)
二、今人編著(民國以後)
(一)古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
郭紹虞輯:《宋詩話輯佚》(臺北:華正書局,1981年12月)
葉慶炳、邵 紅輯:《明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臺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3月)
侯忠義、王汝梅編:《金瓶梅資料彙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12月)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7月)
丁福保輯:《清詩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
郁 沅、張明高編選:《魏晉南北朝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10月)
吳文治主編:《明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
陶秋英編選:《宋金元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1月)
蔡景康編選:《明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1月)
王鎮遠、鄔國平編選:《清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1月)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
郭紹虞主編:《中國歷代文論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0月)
(二)評點研究
中村加代子:《劉辰翁文學批評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6月)
吳承學:〈儒學與評點之學〉,《華學》第1期(1995年8月),頁41–49
周興陸:〈劉辰翁詩歌評點的理論和實踐〉,《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頁110–113
蔡娉婷:《劉辰翁評杜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蔣星煜:〈明容與堂刊本李卓吾《西廂記》對孫月峰本、魏仲雪本之影響〉,收入於《西廂記的文獻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頁101–113
于立君、王安節:〈詩文評點源流初探〉,《松遼學刊》1998年第1期,頁50–55
孫琴安:〈試論中國評點文學的兩個來源〉,《遼寧大學學報》1998年第5期,頁67–71
孫琴安:《評點文學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6月)
林 崗:《明清之際小說評點學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
于立君、王安節:〈「評點」的涵義和性質〉,《語言文字應用》2000年第4期,頁34–36
譚 帆:《中國小說評點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
白嵐玲:〈小說評點與晚明出版業〉,收入於陳平原等編:《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頁392–408
陳廣宏:〈竟陵派詩歌評點之學的傳釋論〉,《中國學研究》第五輯(濟南:濟南出版社,2002年6月),頁12–20
朱萬曙:《明代戲曲評點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章培□、王靖宇主編:《中國文學評點研究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三)明代文學、文學批評研究
邵 紅:〈竟陵派文學理論的研究〉,《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24期(1975年10月),頁1–50
陳萬益:〈竟陵派的文學思想〉,《大地文學》第1期(1978年10月),頁274–337
張瑞華:《鍾惺及其文學批評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
李四珍:《明清文話敘錄》(臺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6月)
竟陵派文學研究會編:《竟陵派與晚明文學革新思潮》(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年5月)
陳萬益:《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5月)
曹淑娟:《晚明性靈小品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7月)
簡錦松:《明代文學批評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2月)
林保淳:《經世思想與文學經世––明末清初經世文論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12月)
廖可斌:《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
袁震宇、劉明今:《中國文學批評通史––明代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
李先耕:〈簡論鍾惺––兼竟陵派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複印報刊資料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第4期,頁157–166
王 愷:《公安與竟陵––晚明兩個「新潮」文學流派》(杭州: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
左東嶺:《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
羅天祥:《賀貽孫考》(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
吳承學:《晚明小品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
徐定寶:《凌濛初研究》(合肥:黃山書社,1999年1月)
孫 立:《明末清初詩論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
陳廣宏:〈論「鍾伯敬體」的形成〉,《中國文學研究》1999年第4期,頁56–62
陳國球:〈引古人精神,接後人心目––《唐詩歸》初探〉,《嶺南學報》新第1期(1999年10月),頁375–415
陳文新:《明代詩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
夏咸淳:《情與理的碰撞:明代士林心史》(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吳承學、李光摩編:《晚明文學思潮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
鄭利華:《王世貞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10月)
李聖華:《晚明詩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
(四)其它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年6月)
黃永武:《中國詩學––考據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77年4月)
馮書耕:《古文辭類纂研讀法》(增訂本)(自印本,1981年11月)
郭紹虞:《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9月)吳宏一:《清代詩學初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1月)
賴干堅:《西方文學批評方法評介》(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86年7月)
鄭慶篤:《杜集書目提要》(濟南:齊魯書社,1986年9月)
張廷琛編:《接受理論》(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年5月)
龔鵬程:《文學批評的視野》(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1月)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學海出版社,1990年2月)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7月)
賴力行:《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學》(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3月)
沃爾夫岡•伊瑟爾(Wolfgang Iser)著,金惠敏等譯:《閱讀行為》(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年4月)
錢鍾書:《管錐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6月)
鄭明娳、林燿德:《當代世界文學理論》(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7月)
簡恩定:《中國文學復古風氣探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3月)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鄧雲鄉:《清代八股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3月)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錄•集部》(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印,1994年4月)
啟 功、張中行、金克木:《說八股》(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7月)
譚家健:《先秦散文藝術新探》(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10月)
寸鎮東:《語境與修辭》(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
劉祥光:〈時文稿:科舉時代的考生必讀〉,《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22期(1996年9月),頁49–68
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
謝正光、佘汝豐編著:《清初人選清初詩彙考》(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錢鍾書:《談藝錄》(增訂本)(臺北:書林出版公司,1999年2月)
蔡鎮楚:《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長沙:嶽麓書社,1999年4月)
張 健:《清代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
劉明今:《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方法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2月)
李修生主編:《全元文》(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
張 健:《元代詩法校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鄒雲湖:《中國選本批評》(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6月)
常 森:《二十世紀先秦散文研究反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84151503
9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415150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慶彰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ing-chang Lin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侯美珍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Mei-chen Hoen_US
dc.creator (作者) 侯美珍zh_TW
dc.creator (作者) Mei-chen Hoen_US
dc.date (日期) 2003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5:13:23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5:13:2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13:2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8415150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517-
dc.description (描述) 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8415150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主要採歷史文獻分析法,藉由歷史文獻的考察,知人論世。並佐以統計法,闡釋學、接受美學、語境說等理論,以作為論證的輔助。共計正文八章、附錄三篇。
第一章〈導論〉:澄清前人對明代經學的負面評價及因襲的成見,檢討明代《詩經》學及晚明《詩經》評點之學的研究概況,並說明本論文主題的研究價值。
第二章〈評點概說〉:介紹評點的起源、發展、特色、與科舉密切結合的情形,及明清士人對評點的評價等。對「評點」的性質及明、清士人對「評點」的評價有正確認識後,可作為吾人了解評經的表現方式、認識評經性質的基礎及正確地解讀前人對評經的種種論說。
第三章〈經書評點風氣興起的背景〉:何以晚明會有大量的評經著作產生,並受到時人的歡迎?筆者考察當時的學術風氣,解經態度,歸納明人文集、書序中的種種論說,加以說明。以為復古風氣的瀰漫、對經義紛紜的反動、明人慣以文學眼光詮釋古籍,以及王學流風遺韻的影響,使明人對經解抱持開放的態度、讚賞獨抒心得的別解等原因,都是造成評經興起的原因。
第四章至第六章,分別析論孫、鍾、戴三部《詩經》評點,由介紹其人之生平、文學主張入手,結合其文學主張及相關著作中的資料,說明其評《詩》動機、版本問題、評《詩》的態度、對《詩序》、《毛傳》、《鄭箋》、《朱傳》等舊說的取捨、《詩》評所透露出的好尚,並論其影響與評價。
第七章:〈晚明《詩經》評點的性質辨證〉:先前研究者有鍾評之類的《詩》評,其性質為科舉講章之屬,故遭來錢謙益、顧炎武等指斥的主張,故筆者設此章予以回應,除證鍾評等書其性質與科舉無關、是文學的評賞之外,並詳細析論錢、顧、四庫館臣等抨擊評經的深層心理。
第八章:〈晚明《詩經》評點之學餘論〉:用闡釋學到接受美學的轉變,來對照、解釋晚明將孟子「以意逆志」轉為「以臆逆志」的閱讀現象。並指出在尊經的思維下,「聖經」與「至文」間存在著衝突,故評經者常將論文的本質,用求經義、明道的外衣來包裹,今人不明其所處的語境,常為其飾辭所惑的。本章並通論民初對晚明《詩》評的肯定,及指出諸評刊落訓詁,用語模糊、簡略,造成今人解讀的困難,是其不足之處。文末結語,回顧本論文的寫作,筆者自省得失,並前瞻未來可繼續努力的方向。
附錄三篇,為正文的補充,分別為:
附錄一〈明清士人對「評點」的批評〉:探討明清士人支持評點、反對評點之故。
附錄二〈鍾惺《詩經》評點的版本問題〉:介紹鍾評三本初評本間的異同,比較初、再評本的出入,並澄清過去對於鍾評版本問題錯誤的論述。
附錄三〈陳繼揆《讀風臆補》引戴君恩《讀風臆評》原文的校勘〉:陳繼揆作《臆補》,雖自言全錄戴評,經筆者校勘,陳氏所錄與戴評頗有出入,未能如實呈現。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導 論………………………………………………………… 1
第一節 對明代經學負面評價的澄清………………………………… 1
第二節 明代《詩經》學研究的概況………………………………… 5
第三節 晚明《詩經》評點之學研究現況之檢討……………………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的界定與主題的說明…………………………… 15
第二章 評點概說…………………………………………………… 21
第一節 評點的興起………………………………………………… 21
第二節 評點是學習的有效步驟…………………………………… 28
第三節 評點與科舉………………………………………………… 32
第四節 評點的兩種角度…………………………………………… 36
第五節 明清士人對評點的評價…………………………………… 42
第三章 經書評點風氣興起的背景………………………………… 49
第一節 復古風氣的瀰漫…………………………………………… 50
第二節 對經義紛紜的反動………………………………………… 52
第三節 慣以文學的眼光詮釋古籍………………………………… 54
第四節 王學流風遺韻的影響……………………………………… 57
第五節 明人對經解抱持開放的態度……………………………… 59
第六節 讚賞獨抒心得的別解……………………………………… 61
第四章 孫□《批評詩經》析論…………………………………… 65
第一節 孫 的生平與著作………………………………………… 65
第二節 孫 的文學觀……………………………………………… 75
第三節 孫 評《詩》的態度……………………………………… 86
第四節 《批評詩經》對舊說的取捨……………………………… 93
第五節 孫 《詩》評之好尚……………………………………… 98
第六節 《批評詩經》的影響與評價……………………………… 112
第五章 鍾惺《詩經》評點析論…………………………………… 119
第一節 鍾惺的生平與文學主張……………………………………119
第二節 「鍾評《詩經》」的作者辨證……………………………127
第三節 鍾評《詩經》成書時間考…………………………………133
第四節 鍾惺《詩經》評點的版本問題…………………………… 137
第五節 鍾惺評《詩》之緣由與態度……………………………… 144
第六節 鍾惺對《朱傳》的取捨…………………………………… 160
第七節 鍾惺《詩》評之好尚……………………………………… 168
第八節 鍾評的影響與評價………………………………………… 183
第六章 戴君恩《讀風臆評》析論………………………………… 189
第一節 戴君恩的生平與著作…………………………………… 189
第二節 《讀風臆評》的版本………………………………………196
第三節 評《詩》動機及《臆評》成書經過…………………… 202
第四節 《臆評》對《朱傳》的商榷………………………………207
第五節 《臆評》的評點特色………………………………………217
第六節 《臆評》的影響與評價……………………………………222
第七章 晚明《詩經》評點的性質………………………………… 229
第一節 何謂「不脫時文之習」…………………………………… 230
第二節 評經遭到撻伐之故………………………………………… 236
第三節 《詩經》評本的版刻與評語………………………………245
第四節 《詩經》評點與詩教、詩義………………………………249
第五節 晚明文人的閱讀傾向……………………………………… 254
第八章 晚明《詩經》評點之學餘論……………………………… 259
第一節 從「以意逆志」到「以臆逆志」………………………… 259
第二節 「聖經」與「至文」的衝突……………………………… 266
第三節 民初對晚明《詩》評的評價……………………………… 279
第四節 結語:回顧與前瞻……………………………………… 286
附錄一:明清士人對「評點」的批評……………………………… 289
附錄二:鍾惺《詩經》評點的版本問題…………………………… 319
附錄三:陳繼揆《讀風臆補》引戴君恩《讀風臆評》原文的
校勘………………………………………………………… 341
參考書目 …………………………………………………………… 349
zh_TW
dc.format.extent 378530 bytes-
dc.format.extent 426414 bytes-
dc.format.extent 468707 bytes-
dc.format.extent 866984 bytes-
dc.format.extent 904757 bytes-
dc.format.extent 747637 bytes-
dc.format.extent 497881 bytes-
dc.format.extent 447737 bytes-
dc.format.extent 690108 bytes-
dc.format.extent 358631 bytes-
dc.format.extent 224840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415150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晚明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詩經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評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鍾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孫月峰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戴君恩zh_TW
dc.title (題名) 晚明詩經評點之學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論文寫作過程所參考的書籍甚多,本書目所錄以徵引書目為主,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它相關參考資料,但撮其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本書目依經、史、子、集四部法分類,每大類之下,再斟酌情形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民國以前的古籍,大都依作者年代先後為次。民國以後的著作,依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版時間先後為次,出版年統一用西元紀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經 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詩經》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人專著(民國以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毛亨傳,〔漢〕鄭 玄箋,〔唐〕孔穎達等注疏:《毛詩注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影印清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成伯璵:《毛詩指說》(《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朱 熹:《詩集傳》(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9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李先芳:《讀詩私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孫 :《孫月峰批評詩經》(《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50冊,影印明末天益山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姚舜牧:《重訂詩經疑問》(《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徐光啟:《新刻徐玄扈先生纂輯毛詩六帖講意》(《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64冊,影印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金陵書林廣慶堂唐振吾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沈守正:《詩經說通》(《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64冊,影印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鍾 惺評點:《詩經》(明萬曆末年凌杜若刻朱墨本、明泰昌元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20〕刻三色本、明天啟年間盧之頤溪香書屋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戴君恩:《讀風臆評》(《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61冊,影印明萬曆四十八年〔1612〕閔齊伋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凌濛初:《詩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66冊,影印明天啟二年〔1622〕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凌濛初:《言詩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66冊,影印明崇禎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張元芳:《毛詩振雅》(明天啟年間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黃道周:《詩經琅玕》(明末人瑞堂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馮元颺、馮元飆:(《詩經狐白》(明天啟三年〔1613〕躍劍山房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陸化熙:《詩通》(《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65冊,影印明書林李少泉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張次仲:《待軒詩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萬時華:《詩經偶箋》(《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61冊,影印明崇禎六年〔1633〕李泰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陳組綬:《詩經副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71冊,影印明末光啟堂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韋調鼎:《詩經備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67冊,影印明崇禎十四年〔1641〕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朱朝瑛:《讀詩略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賀貽孫:《詩觸》(《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61冊,影印清咸豐二年〔1852〕敕書樓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姚際恆著,顧頡剛點校:《詩經通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高儕鶴:《詩經圖譜慧解》(臺北 文海出版社影印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著者第三次手稿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崔 述:《讀風偶識》(臺北:學海出版社,197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郝懿行、王照圓:《詩說》(清光緒八年〔1882〕東路廳署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方玉潤著,李先耕點校:《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魏 源著,何慎怡點校:《詩古微》(長沙:嶽麓書社,1989年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陳 僅《詩誦》(臺北:國防研究院、中華大典編印會,1966年10月影印張壽鏞約園刻《四明叢書》第一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陳繼揆:《讀風臆補》(《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58冊,影印清光緒六年〔1880〕拜經館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龔 橙:《詩本誼》(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叢書集成續編》第108冊影印《半□叢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今人編著(民國以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專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自清:《詩名著箋》,收入於《朱自清古典文學專集•續編》(臺北:源流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9月),頁67–2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慶彰編:《詩經研究論集》(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慶彰編:《詩經研究論集》(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糜文開、裴普賢:《詩經欣賞與研究(改編版)》(臺北:三民書局,1987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家樹:《詩經的歷史公案》(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守湘、江 風主編:《歷代詩話論詩經楚辭》(武漢:武漢出版社,199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葉連:《中國歷代詩經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傳才:《詩經研究史概要》(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麗英:《明代詩經學》(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晉龍:《明代詩經學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詩經學會編:《第三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毓慶:《從經學到文學––明代詩經學史論》(北京: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淑惠:《鍾惺的詩經學》(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開元:《晚明學者的詩序觀》(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詩經學會編:《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明媛:《姚際恆詩經通論研究》(中壢: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 維:《詩經研究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湛侯:《詩經學史》(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毓慶:《歷代詩經著述考(先秦––元代)》(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單篇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加藤實:〈鍾惺「詩論」譯解〉,《詩經研究》第6號(1981年6月),頁8–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先耕:〈談方玉潤的《詩經》研究〉,《求是學刊》1987年第1期,頁62–72轉頁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華榮:〈補詩,刪詩,評詩––《詩經》接受史上的三個異端〉,《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88年第6期,頁47–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口尚純:〈唐代《詩經》學史考略〉,《中國古典研究》(日本)第35號(1990年12月),頁22–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村山吉廣著,林慶彰譯:〈崔述《讀風偶識》的側面––和戴君恩《讀風臆評》的關係〉,《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5卷第2期(199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134–1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適宏:〈就「詩」論《詩》:晚明《詩經》評點的興起及其性質〉,《道南文學》第12輯(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199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321–3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美珍:〈成伯璵《毛詩指說》研究〉,《經學研究論叢》第一輯(桃園:聖環圖書公司,1994年4月),頁43–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申潔玲:〈《詩經》經學闡釋體系的形成〉,《東方叢刊》1994年第1輯,頁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申潔玲:〈《詩經》闡釋從經學向文學的轉型〉,《東方叢刊》1994年第2輯, 頁7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村山吉廣著,林慶彰譯:〈竟陵派的《詩經》學––以鍾惺的評價為中心〉,《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5卷第1期(1995年3月),頁7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村山吉廣著,林慶彰譯:〈崔述《讀風偶識》的側面––和戴君恩《讀風臆評》的關係〉,《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5卷第2期(199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134–1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村山吉廣著,傅麗英譯:〈竟陵派的《詩經》學––兼談對鍾惺的評價〉,《河北學刊》1996年第1期,頁54–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村山吉廣著、林慶彰譯:〈鍾伯敬《詩經鍾評》及其相關問題〉,《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6卷第1期(1996年3月),頁127–1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秋華:〈從《好古堂書目》看姚際恆的《詩經》研究〉,《經學研究論叢》第四輯(臺北:聖環圖書公司,1996年4月),頁223–2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村山吉廣:〈戴君恩《讀風臆評》與陳繼揆《讀風臆補》比較研究〉,收入於林慶彰、蔣秋華主編:《明代經學國際研討論會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6年6月),頁347–3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村山吉廣:〈戴君恩《讀風臆評》初探〉,收入於中國詩經學會編:《第二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語文出版社,1996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469–4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費振剛、葉愛民:〈賀貽孫《詩觸》研究〉,收入於《第二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53–4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先耕:〈鍾惺《詩》學著書考〉,《詩經研究》第21號(1997年2月),頁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采:〈鍾惺《批點詩經》析論〉,《臺南女子技術學院學報》第17期(1998年6月),頁15–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毓慶:〈論詩文評點及詩話發展對明代《詩》學轉向的影響〉,《經學研究論叢》第七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9月),頁175–1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晉龍:〈論《四庫全書總目》對明代《詩經》學的評價〉,收入於中國詩經學會編:《第四屆詩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7月),頁441–4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毓慶:〈陽明心學與明代《詩經》研究〉,《齊魯學刊》2000年第5期,頁52–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毓慶:〈論徐光啟《詩》學及其貢獻〉,《北方論叢》2001年第2期,頁71–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毓慶:〈從朱熹到徐常吉:《詩經》文學研究軌跡探尋〉,《西北師大學報》2001年第2期,頁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毓慶:〈鍾惺《詩》學略論〉,《山西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頁43–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龍向洋:〈簡論孫□的《詩經》評點〉,《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頁1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美珍:〈鍾惺《詩經》評點性質析論〉,《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7期(2002年6月),頁67–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美珍:〈鍾惺《詩經》評點成書時間考––辨證《鍾惺年譜》一誤〉,《經學研究論叢》第十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3月),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5–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美珍:〈鍾惺《詩經》評點的版本問題〉,《經學研究論叢》第十一輯(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6月),頁173–1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其他經學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人專著(民國以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孔穎達等:《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影印清嘉慶二十年〔1815〕江西南昌府學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朱 熹:《四書集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林堯叟:《音註全文春秋括例始末左傳句讀直解》(《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118冊,影印元刻明修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孫 :《孫月峰批評書經》、《批評禮記》(《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50冊,影印明末天益山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陳 第:《尚書疏衍》(《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鍾 惺評:《鍾伯敬評公羊穀梁二傳》(明崇禎九年〔1636〕陶珽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楊文彩:《楊子書繹》(《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55冊,影印清光緒二年〔1876〕文起堂重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汪有光:《標孟》(《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157冊,影印清康熙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汪有光:《批檀弓》(清光緒十三年〔1887〕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姚際恆著,陳祖武點校:《儀禮通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戴名世著,〔清〕程逢儀輯:《四書朱子大全》(《四庫禁燬書叢刊》經部第9冊,影印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程逢儀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王 源:《左傳評》(《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39冊,影印清康熙居業堂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馮李驊、陸 浩:《左繡》(《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41冊,影印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孫濩孫:《檀弓論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02冊,影印清康熙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王 澍:《大學中庸本義》(《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部第173冊,影印清乾隆二年〔1737〕刻積書巖六種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周人麒:《孟子讀法附記》(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1月,《四庫未收書輯刊》第肆輯影印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保積堂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康 濬:《孟子文說》(《續修四庫全書》經部第158冊,影印清嘉慶九年〔1804〕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皮錫瑞:《經學歷史》(臺北:藝文印書館,198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林 紓:《左傳擷華》(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今人編著(民國以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元敏:《王柏之生平與學術》(自印本,197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高評:《左傳之文學價值》(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錄•經部》(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199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慶彰編:《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慶彰:《明代經學研究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慶彰、蔣秋華主編:《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恆嵩:《五經大全纂修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高評:《左傳文章義法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妙真:《左繡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史 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人專著(民國以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班固:《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劉知幾著,〔清〕浦起龍釋:《史通通釋》(臺北:文海出版社,1964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元〕脫 脫等纂:《宋史》(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張朝瑞:《皇明貢舉考》(《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影印明萬曆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李長春撰:《明實錄附錄•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溫體仁等撰:《明熹宗實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1966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劉沂春等撰:崇禎《烏程縣志》(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孫奇逢:《中州人物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黃宗羲:《宋元學案》(臺北:華世出版社,198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黃宗羲:《明儒學案》(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船山全書》(10)(長沙:嶽麓書社,199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谷應泰編:《明史紀事本末》(《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錢 曾:《讀書敏求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12月,《叢書集成簡編》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朱彝尊原著:《點校補正經義考》(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9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王鴻緒等纂:《明史稿》(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明代傳記叢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姚際恆:《好古堂書目》,《姚際恆著作集》(六)(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張廷玉等纂:《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王志俊等著:雍正《河南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嵇曾筠監修:雍正《浙江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邁柱等監修:雍正《湖廣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覺羅石麟等監修:雍正《山西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郝玉麟等監修:雍正《福建通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牛運震:《史記評注》(《空山堂全集》第19–24冊,清嘉慶間空山堂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和 珅等奉敕撰:《欽定大清一統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乾 隆敕撰:《欽定續文獻通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乾 隆敕撰:《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章學誠著,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校讎通義校注》合刊(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杜受田等修,〔清〕英匯等纂:《欽定科場條例》(《續修四庫全書》第830冊,影印咸豐二年〔1852〕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李 桓輯:《國朝耆獻類徵初編》(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清代傳記叢刊》第189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邵友濂、孫德祖纂:《餘姚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影印光緒二十五年〔1899〕重修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張之洞著,范希曾編,瞿鳳起校點:《書目答問補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丁 丙:《善本書室藏書志》(《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927冊,影印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錢塘丁氏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葉德輝:《書林清話》(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今人編著(民國以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閔爾昌纂錄:《碑傳集補》(臺北:明文書局,《清代傳記叢刊》第122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學增等修,吳錫璜纂:《同安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民國十八年〔1929〕鉛印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之覺修、孟慶暄纂:《澧縣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影印民國二十八年〔1939〕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本內閣文庫編:《內閣文庫漢籍分類目錄》(東京:內閣文庫,195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明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5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承弼、顧廷龍同纂:《明代版本圖錄初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7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重民輯錄,袁同禮重校:《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善本書目》(臺北:文海出版社,197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中央圖書館主編:《中國近代人物傳記資料索引》(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出版,197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昌彼得等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7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屈萬里、昌彼得:《圖書板本學要略》(臺北:華岡出版公司,1976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致中編:《牛空山先生運震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本靜嘉堂文庫編纂:《靜嘉堂文庫籍分類目錄》(臺北:大立出版社,198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保炯、謝沛霖編:《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中國歷代藝文總志•經部》(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1984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駿富:《清代傳記叢刊索引》(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亮夫:《歷代人物年里碑傳綜表》(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圖書館編:《中國叢書綜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7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汎森:《古史辨運動的興起》(臺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198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頡剛等:《古史辨》(臺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南海:《版本學概論》(成都:巴蜀書社,198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主編:《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經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作人:《知堂書話》(臺北:百川書局,198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慶彰主編:《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12–1987)》(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8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正光編著:《明遺民傳記資料索引》(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復旦大學歷史系資料室編著:《辛亥以來人物傳記資料索引》(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駿富編:《明代傳記叢刊索引》(臺北:明文書局,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爾巽、柯劭忞:《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錄•史部》(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9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慶彰主編:《日本研究經學論著目錄(1900–1992)》(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廣宏:《鍾惺年譜》(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玉堂編著:《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 之:《中國印刷術的起源》(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國玲編纂:《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補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慶彰主編:《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88–1992)》(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子富:《明代學校與科舉制度研究》(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經部》(臺北:國家圖書館,1996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彥文:《日本九州大學文學部書庫明版圖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昌彼得:《增訂蟫菴群書題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瞿冕良主編:《中國古籍版刻辭典》(濟南:齊魯出版社,199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圖書館編:《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集部》(臺北:國家圖書館,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洪波編:《中國書院學規》(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繆詠禾:《明代出版史稿》(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廷福、楊同甫編:《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臺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慶彰、陳恆嵩主編:《經學研究論著目錄(1993–1997)》(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0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炳照、徐 勇主編:《中國科舉制度研究》(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廷福、楊同甫編:《明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臺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單篇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重民:〈套版印刷法起源於徽州說〉,原載《安徽歷史學報》第1卷第1期(1957年10月),收入於《冷廬文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頁6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喬衍琯:〈我國套色印刷簡說〉,《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新第4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1年3月),頁17–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喬衍琯:〈套色印本〉,收入於《古籍鑑定與維護研習會專集》編輯委員會編:《古籍鑑定與維護研習會專集》(臺北:中國圖館學會,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6月),頁224–2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祝 誠:〈鍾惺生卒年考辨〉,《鎮江師專學報》1986年第3期,頁72–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業茂:〈鍾惺生卒年及譚元春卒年考辨〉,《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86年第5期,頁101–1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德均:〈凌濛初事跡繫年〉,收入於《戲曲小說叢考》(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3月),頁577–5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 芹、戴南海:〈淺述明末浙江閔、凌二氏的刻書情況〉,《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頁80–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 津:〈明代坊刻圖書之流通與價格〉,《國家圖書館館刊》1996年第1期,頁101–1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杏珍:〈譚元春及其著作〉,《文獻》1998年第4期,頁231–2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心慧主編:《明代版刻圖釋》(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子 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人專著(民國以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張 載:《張子全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陸九淵:《象山語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項安世:《項氏家說》(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周 密:《齊東野語》(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元〕程端禮:《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影印《正誼堂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曹 安:《讕言長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陳獻章:《白沙子全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9月影印乾隆三十六年〔1771〕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王 鏊:《震澤長語》(《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王守仁:《傳習錄》(臺北:金楓出版公司,198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趙撝謙:《學笵》(《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21冊,影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陳塏重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門無子:《韓子迂評》(《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36冊,影印明萬曆六年〔1578〕自刻十一年〔1583〕重修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李 贄:《焚書》、《續焚書》合刊(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孫 :《書畫跋跋》(臺北:漢華文化事業公司,1971年5月影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民國八年〔1919〕上海大東書局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朱長春:《管子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36冊,影印明萬曆四十年〔1612〕張維樞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戴君恩:《剩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91冊,影印明末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王思任:《王季重雜著》(臺北:偉文圖書公司,197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馮 班著,〔清〕何 焯評:《鈍吟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顧炎武:《原抄本日知錄》((臺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閻若璩:《潛邱劄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李光地:《榕村語錄》(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唐 彪輯著,趙伯英、萬恆德選注:《家塾教學法》(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張伯行:《困學錄集粹》(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6月,《叢書集成簡編》據《正誼堂叢書》本排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李 塨:《平書訂》(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王應奎:《柳南續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章學誠:《章氏遺書》(臺北:漢聲出版社,1973年1月影印清吳興劉承幹嘉業堂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章學誠:《章學誠遺書》(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錢泰吉:《曝書雜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3月,據《式訓堂叢書》本排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今人編著(民國以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上海:上海書店,影印開明書店1941年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論》(上海:上海書店,影印商務印書館1944年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外盧等:《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嵇文甫:《左派王學》(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鵬程:《晚明思潮》(臺北 里仁書局,1994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志文:《晚明學術與知識份子論叢》(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左東嶺:《王學與晚明士人心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毛文芳:《晚明閒賞美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肆、集 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人專著(民國以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韓 愈:《韓愈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陸 游著,〔清〕雷 □註釋:《箋註劍南詩鈔》(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6月影印上海掃葉山房民國十九年〔1930〕石印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朱 熹:《晦庵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呂祖謙選評:《古文關鍵》(臺北:鴻學出版公司,198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陳傅良:《止齋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樓 昉:《崇古文訣》(《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真德秀:《文章正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姚 勉:《雪坡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朱 熹:《晦庵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謝枋得:《文章軌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魏天應編,〔宋〕林子長注:《論學繩尺》(《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元〕方 回:《瀛奎律髓》(上海:上海書店,《叢書集成續編》影印《懺花盦叢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元〕劉辰翁:《須溪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元〕吳師道:《禮部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何喬新:《何文肅公文集》(臺北:偉文圖書公司,1976年5月,《明代論著叢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王守仁著,吳 光等編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何景明著,李淑毅等點校:《何大復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楊 慎著,王仲鏞箋證:《升庵詩話箋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孫 陞:《孫文恪公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99冊,影印明嘉靖袁洪愈徐栻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吳承恩著,陳先行、包于飛校點:《西遊記(李卓吾評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李開先著,路 工輯校:《李開先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王維楨評:《杜律頗解》(臺北:大通書局影印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江陽朱茹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王維楨:《槐野先生存笥稿》(臺北:文海出版社影印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渭南王氏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李攀龍著,李伯齊點校:《李攀龍集》(濟南:齊魯書社,199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徐 渭:《徐渭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汪道昆:《太函集》(《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第1346–1348冊,影印明萬曆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王世貞:《弇山堂別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孫 等編:《今文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22冊,影印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孫 :《月峰先生居業次編》(《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26冊影印明萬曆四十年〔1612〕呂胤筠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孫 :《孫月峰先生評文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87冊,影印明末烏程閔氏朱墨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李化龍:《李于田詩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163冊,影印明萬曆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馮夢龍編:《太平廣記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影印天啟六年〔1626〕沈飛仲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趙南星:《味檗齋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第75冊,據《畿輔叢書》排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陳繼儒:《晚香堂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影印,《叢書集成三編》第51冊,影印明崇禎九年〔1636〕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黃汝亨:《寓林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42冊,影印明天啟吳敬等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許學夷著,杜維沫校點:《詩源辯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顧起元:《嬾真草堂集》(臺北:文海出版社,《明人文集叢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鍾 惺:《隱秀軒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48冊,影印明天啟二年〔1622〕沈春澤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鍾 惺著,李先耕、崔重慶標校:《隱秀軒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鍾 惺、譚元春評選:《詩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37、338冊影印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鍾 惺著,〔明〕陸雲龍評選:《翠娛閣評選鍾伯敬先生合集》(《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140–141冊,影印明崇禎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舊題〔明〕鍾 惺編:《周文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39、340冊,影印明崇禎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何偉然、丁允和選,〔清〕陸雲龍評:《皇明十六名家小品––翠娛閣評選鍾伯敬先生小品》(《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78冊,影印明崇禎六年〔1633〕陸雲龍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王志堅編,〔清〕蔣士銓評:《評選四六法海》(臺北:德志出版社,196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艾南英著,〔清〕呂留良輯評:《艾千子先生全稿》(臺北:偉文圖書公司,1977年9月影印清康熙天蓋樓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陳 衎:《大江集》(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6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譚元春著,陳杏珍標校:《譚元春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盧世□:《尊水園集略》(清順治十七年〔1660〕劉經邦、張鴻儒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凌義渠:《凌忠介公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吳應箕:《樓山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叢書集成初編》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黃淳耀:《陶菴全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馬嘉松輯:《十可篇》(《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43冊,影印明崇禎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錢謙益:《初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錢謙益:《有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臺北:世界書局,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金聖嘆:《金聖嘆全集》(臺北:長安出版社,198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吳偉業著,〔清〕顧 湄箋注:《吳梅村詩集箋注》(光緒十年〔1884〕湖北官書處重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黃宗羲:《南雷文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四部叢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黃宗羲:《姚江逸詩》(《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400冊,影印康熙南雷懷謝堂刻五十年〔1711〕倪繼宗重修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周亮工評選:《賴古堂名賢尺牘新鈔》(《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第36冊,影印清康熙賴古堂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周亮工:《賴古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清康熙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外編》,《船山全書》(15)(長沙:嶽麓書社,199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王夫之:《古詩評選》、《唐詩評選》、《明詩評選》,《船山全書》(14)(長沙:嶽麓書社,199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呂留良:《呂晚村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朱彝尊:《明詩綜》(臺北:世界書局,197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儲 欣選評:《唐宋十大家全集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404冊,影印清康熙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洪若皋:《梁昭明文選越裁》(《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87冊,影印清康熙名山聚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惲 格:《甌香館集》(臺北:學海出版社,197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田 雯:《古歡堂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蒲松齡著,張友鶴輯校:《聊齋誌異(會校會注會評本)》(臺北:里仁書局,199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邵廷采:《思復堂文集》(臺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6月影印光緒十九年〔1893〕會稽徐友蘭鑄學齋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張 潮輯:《虞初新志》(《四庫禁燬書叢刊》子部第38冊,影印清康熙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戴名世著,王樹民編:《戴名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薛 熙編:《明文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408冊,影印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古淥水園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臺北:中央輿地出版社,197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厲 鶚輯:《宋詩紀事》(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楊繩武編:《文章鼻祖》(《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408冊,影印清乾隆二十八〔1763〕年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全祖望:《鮚埼亭集》(臺北:華世出版社,197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袁 枚:《小倉山房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乾 隆敕撰:《御選唐宋文醇》(《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姚 鼐:《古文辭類篹》(臺北:臺灣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據滁州李氏求要堂校本校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洪亮吉:《北江詩話》(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叢書集成新編》第79冊,據清咸豐《粵雅堂叢書》排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楊 倫箋注:《杜詩鏡銓》(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吳德旋:《初月樓古文緒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方東樹:《方植之全集》(光緒中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梁章鉅:《制義叢話》(臺北:廣文書局,197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曾國藩:《曾文正公集》(臺北:世界書局,195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北京:中國書店,1990年10月影印民國十四年〔1928〕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姚永樸:《文學研究法》(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林傳甲:《中國文學史》(臺北:學海出版社,199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劉聲木:《桐城文學撰述考》(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今人編著(民國以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紹虞輯:《宋詩話輯佚》(臺北:華正書局,198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慶炳、邵 紅輯:《明代文學批評資料彙編》(臺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忠義、王汝梅編:《金瓶梅資料彙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福保輯:《清詩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郁 沅、張明高編選:《魏晉南北朝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文治主編:《明詩話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陶秋英編選:《宋金元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景康編選:《明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鎮遠、鄔國平編選:《清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紹虞主編:《中國歷代文論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評點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村加代子:《劉辰翁文學批評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承學:〈儒學與評點之學〉,《華學》第1期(1995年8月),頁41–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興陸:〈劉辰翁詩歌評點的理論和實踐〉,《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頁110–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娉婷:《劉辰翁評杜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星煜:〈明容與堂刊本李卓吾《西廂記》對孫月峰本、魏仲雪本之影響〉,收入於《西廂記的文獻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頁101–1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立君、王安節:〈詩文評點源流初探〉,《松遼學刊》1998年第1期,頁50–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琴安:〈試論中國評點文學的兩個來源〉,《遼寧大學學報》1998年第5期,頁67–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琴安:《評點文學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 崗:《明清之際小說評點學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立君、王安節:〈「評點」的涵義和性質〉,《語言文字應用》2000年第4期,頁34–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 帆:《中國小說評點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嵐玲:〈小說評點與晚明出版業〉,收入於陳平原等編:《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頁392–4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廣宏:〈竟陵派詩歌評點之學的傳釋論〉,《中國學研究》第五輯(濟南:濟南出版社,2002年6月),頁12–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萬曙:《明代戲曲評點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章培□、王靖宇主編:《中國文學評點研究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明代文學、文學批評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邵 紅:〈竟陵派文學理論的研究〉,《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24期(1975年10月),頁1–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萬益:〈竟陵派的文學思想〉,《大地文學》第1期(1978年10月),頁274–3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瑞華:《鍾惺及其文學批評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四珍:《明清文話敘錄》(臺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竟陵派文學研究會編:《竟陵派與晚明文學革新思潮》(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萬益:《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淑娟:《晚明性靈小品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錦松:《明代文學批評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保淳:《經世思想與文學經世––明末清初經世文論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可斌:《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震宇、劉明今:《中國文學批評通史––明代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先耕:〈簡論鍾惺––兼竟陵派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複印報刊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第4期,頁157–1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 愷:《公安與竟陵––晚明兩個「新潮」文學流派》(杭州: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左東嶺:《李贄與晚明文學思想》(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天祥:《賀貽孫考》(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承學:《晚明小品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定寶:《凌濛初研究》(合肥:黃山書社,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 立:《明末清初詩論研究》(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廣宏:〈論「鍾伯敬體」的形成〉,《中國文學研究》1999年第4期,頁56–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國球:〈引古人精神,接後人心目––《唐詩歸》初探〉,《嶺南學報》新第1期(1999年10月),頁375–4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新:《明代詩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咸淳:《情與理的碰撞:明代士林心史》(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承學、李光摩編:《晚明文學思潮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利華:《王世貞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聖華:《晚明詩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其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永武:《中國詩學––考據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7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書耕:《古文辭類纂研讀法》(增訂本)(自印本,198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紹虞:《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9月)吳宏一:《清代詩學初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干堅:《西方文學批評方法評介》(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86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慶篤:《杜集書目提要》(濟南:齊魯書社,198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廷琛編:《接受理論》(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鵬程:《文學批評的視野》(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學海出版社,1990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力行:《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學》(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沃爾夫岡•伊瑟爾(Wolfgang Iser)著,金惠敏等譯:《閱讀行為》(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鍾書:《管錐編》(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林燿德:《當代世界文學理論》(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恩定:《中國文學復古風氣探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雲鄉:《清代八股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序跋集錄•集部》(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印,199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啟 功、張中行、金克木:《說八股》(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家健:《先秦散文藝術新探》(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寸鎮東:《語境與修辭》(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祥光:〈時文稿:科舉時代的考生必讀〉,《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22期(1996年9月),頁4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正光、佘汝豐編著:《清初人選清初詩彙考》(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鍾書:《談藝錄》(增訂本)(臺北:書林出版公司,199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鎮楚:《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長沙:嶽麓書社,1999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 健:《清代詩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明今:《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方法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修生主編:《全元文》(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 健:《元代詩法校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鄒雲湖:《中國選本批評》(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常 森:《二十世紀先秦散文研究反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