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兒童神的敘事:以孫悟空與李哪吒為主的考察
作者 葉俊谷
貢獻者 高桂惠
葉俊谷
關鍵詞 孫悟空
李哪吒
兒童神
西遊記
封神演義
水神
二郎神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18:09 (UTC+8)
摘要 本論文以孫悟空、李哪吒為研究核心,從文化的角度切入,探討中華文化中兒童神的概念形成,並向外延伸,幾組相類似的形象透過水神崇拜產生延展與互滲,是否同樣可以從二郎神、孫悟空、李哪吒、紅孩兒以及善財童子的形象共通處,觀察兒童神在小說情節的展衍中所呈現的思想、審美,以及文化脈絡的發展。
孫悟空的出生象徵人從渾沌未開化的蒙昧時期進入文明發展的過程,《西遊記》作者透過猿猴與人於外型上的相類,藉「獸形」而人,人而聖,聖而仙,仙而佛,展現人文化成,修練成佛的人生過程,世俗的表達了人民對於此世人生的追求與渴望。而哪吒的兒童神形象從「道」的演化出發,情節的開展明顯的將「成長」意義放在「身體」的變形上,除了具有「成長儀式」的意義外,實是展衍「道」的「陰陽和合」,並以「陰陽相斥相生」為軸心塑造哪吒形象與故事,另從太陽崇拜與水神崇拜的象徵角度,藉由象徵生殖的「水蓮花」,從「鳥圖騰」的商紂子民「自然」轉換成周朝「龍圖騰」的開國先鋒,以執行「替天行道」的必然。
兒童神透過治水傳說的變形,解決生民生死大難的洪水議題,不斷以演化故事情節與新的角色來充填小說血肉與開拓深化各種生命歷程所經歷的群我問題,一方面紓解了對於水資源的渴望與恐懼,一方面創造了許多鮮活的角色來解決生活中不同層面的問題。這些角色(二郎神、袁洪、梅山七怪、孫悟空、李哪吒、龍太子、牛魔王、紅孩兒等等)呈現了生民生活中種種周遭有形無形的形象想像,而這些形象又在《西遊記》與《封神演義》作者刻意的營造下,藉由二郎神,統整於此二者身上。經由水的原生力,從水神年輕化到兒童神的出現,聚集了水與形而上渾沌永恆乃至成人對於兒童體的特殊認知,柔弱而剛強,返老便是還童,於是意表死亡與生命∕破壞與創生的特殊神性——兒童神於是誕生。
參考文獻 一、小說文本
吳承恩著,繆天華校注:《西遊記》(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8月)。
曹雪芹著,馮其庸重校評批:《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4年)。
陸西星著,鍾伯敬評、楊宗瑩校訂、繆天華校閱:《封神演義》(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8月)。
馮夢龍著:《醒世恆言》(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1月)。
馮夢龍著:《警世通言》(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4月)。
二、古典文獻
王秋桂資料提供,據清宣統元年長沙葉德輝麗廔叢書影印本:《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附搜神記》(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5年10月)。
左丘明著,韋昭注:《國語》(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3年9月)。
朱熹著:《四書集註》(台北:學海出版社,1991年3月)。
老子著,王雲五主編,陳鼓應注釋:《老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印書館,1990年3月)。
老子著:《老子》(台北:錦繡出版社,1993年)。
呂不韋著,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台北:華正書局,1988年8月)。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李昉著,夏劍欽點校,《太平御覽》(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阮元用文選樓藏本校刊,清‧嘉慶二十年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詩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8年1月)。
洪興祖著:《楚辭補注》(台北:藝文出版社,1977年9月)
張廷玉著:《明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1年9月)。
莊子著,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3月)。
劉文典編著:《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墨子著,李漁叔註譯:《墨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印書館,1992年5月)。
瀧川龜太郎著:《史記會注考證》(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7月)。
蘇軾著,王水照選注:《蘇軾選集》(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3月)。
蘇軾著,明‧茅維編,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1月)。
三、《西遊記》、《封神演義》研究專著
*《西遊記》研究
于學彬著:《說西遊話磨難》(北京:長虹出版公司,2001年5月)。
中野美代子著,王秀文等譯:《西遊記的秘密(外二種)》(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2月)。
成君憶著:《孫悟空是個好員工》(台北:臉譜出版社,2004年11月)。
朱一玄、劉毓忱編:《西遊記資料彙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西遊記研究——首屆西遊記學術討論會論 文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3月)。
老庵選編:《西遊故事》(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何錫章著:《幻象世界中的文化與人生:西遊記》(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
何錫章著:《解讀西遊記》(台北:雲龍出版社,2001年2月)。
作家出版社編輯部編:《西遊記研究論文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年)。
余國藩著,李奭學譯:《余國藩西遊記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10月)。
李安綱著:《苦海與極樂》(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年)。
李安綱著:《李安綱批評西遊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4月)。
李安綱著:《美猴王的家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8月)。
李安綱著:《唐三藏的磨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8月)。
李安綱著:《孫悟空的鬥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8月)。
李安綱著:《觀世音的圓照》(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8月)。
李安綱著:《李世民的解脫》(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8月)。
沈承慶著:《話說吳承恩:西遊記作者問題揭祕》(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年6月)。
周文志編著:《看破西遊記》(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周芬伶著:《探索西遊記與鏡花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3月)。
林庚著:《西遊記漫話》(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
孫立川著:《西遊記辯證》(香港:香江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6月)。
張錦池著:《西遊記考論》(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2月)。
張錦池著:《漫說西遊》(香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2月)。
張靜二著:《西遊記人物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8月)。
陳文新、閻東平著:《佛門俗影:西遊記與民俗文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
陸欽選編:《名家解讀西遊記》(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
超然著:《探源:西遊記探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1月)。
馮雅靜著:《漫話西遊記》(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劉戈著:《西遊記新注》(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8月)。
劉勇強著:《西遊記論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3月)。
劉勇強著:《奇特的精神漫遊:西遊記新說》(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年6月)。
劉耿大著:《西遊記迷境探幽》(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年5月)。
劉蔭柏著:《西遊記發微》(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9月)。
劉蔭柏著:《劉蔭柏說西遊》(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9月)。
潘壽全著:《萬千變化西遊趣》(台北:開今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5月)。
鄭明娳著:《西遊記探源》(上、下)(台北:文開出版社,1982年9月)。
鍾嬰著:《西遊記新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薩孟武著:《西遊記與中國古代政治》(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4月)。
譚倫傑著:《百變大聖取經行:漫話西遊記》(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10月)。
*《封神演義》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暨新營太子宮管理委員會主編:《第一屆哪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清代學術研究中心,2003年3月)。
談鳳樑、陳泳超著:《借神演史的封神演義》(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四、宗教信仰、神話、傳說、小說與敘事研究專著
丁山著:《古代神話與民族》(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1月)。
尹榮方著:《神話求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
文史知識編輯部編:《道教與傳統文化》(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
王平著:《中國古代小說文化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
王平著:《中國古代小說敘事研究》(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
王汝梅、張羽著:《中國小說理論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1月)。
王孝廉著:《中國的神話世界》(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6月)。
王孝廉著:《華夏諸神:水神卷》(台北:雲龍出版社,2000年2月)。
王孝廉著:《嶺雲關雪:民族神化學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1月)。
王孝廉著:《中國神話世界上編:東北、西南族群創世神話及其文化》(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1月)。
王孝廉著:《中國神話世界下編:中原民族的神話與信仰》(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1月)。
王定璋著:《白話小說:從群體流傳到作家創造的社會圖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
王連儒著:《志怪小說與人文宗教》(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
王夢鷗等著:《中國古典文學論叢(冊三):神話與小說之部》(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1976年5月)。
王齊洲著:《四大奇書與中國大眾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王齊洲著:《四大奇書縱橫談》(濟南:濟南出版社,2004年5月)。
王德保著:《神話的意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
田兆元著:《神話與中國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
申丹著:《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的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
全佛編輯部編:《佛教的蓮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月)。
曲金良著:《後神話解讀:中國民俗幽冥幻象及其藝術精神透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1月)。
何新著:《諸神的起源》(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1月)。
余敦康、呂大吉、牟鍾鑒、張踐著:《中國宗教與中國文化:概說中國宗教與傳統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3月)。
余敦康、呂大吉、牟鍾鑒、張踐著:《中國宗教與中國文化:宗教‧文藝‧民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3月)。
余敦康、呂大吉、牟鍾鑒、張踐著:《中國宗教與中國文化:宗教‧政治‧民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3月)。
余敦康、呂大吉、牟鍾鑒、張踐著:《中國宗教與中國文化:宗教‧哲學‧倫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3月)。
吳天明著:《中國神話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年1月)。
吳光正著:《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與母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10月)。
吳康主編:《中華神秘文化辭典》(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4月)。
呂宗力、欒保群編:《中國民間諸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10月)。
呂微著:《隱喻世界的來訪者:中國民間財神信仰》(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12月)。
呂微著:《神話何為:神聖敘事的傳承與闡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12月)。
宋兆麟著:《巫覡:人與鬼神之間》(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年12月)。
宋克夫著:《宋明理學與章回小說》(武漢:武漢出版社,1995年12月)。
李林著:《梵國俗世原一家:漢傳佛教與民俗》(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7月)。
李思純著:《江村十論:灌口氐神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李桂奎著:《人神之間》(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李詠吟:《原初智慧型態︰希臘神學的兩大畫與系統及其歷史轉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李豐楙著:《誤入與謫降》(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年5月)。
李豐楙著:《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7年3月)。
杜貴晨著:《數理批評與小說考論》(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1月)。
孟昭連、寧宗一著:《中國小說藝術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10月)。
孟瑤著:《中國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年4月)。
岳娟娟、顧迎新著:《鬼神》(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7月)。
林辰著:《神怪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林淑媛著:《慈航普渡:觀音感應故事敘事模式析論》(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11月)。
金文男著:《民俗文化趣談:壽誕》(香港:萬里書店,2004年5月)。
金澤著:《宗教禁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2月)。
俞曉紅著:《古代白話小說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
胡亞敏著:《敘事學》(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6月)。
胡新生著:《中國古代巫術》(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
胡適著:《中國章回小說考證》(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茅盾著:《茅盾說小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7月)。
茅盾著:《茅盾說神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7月)。
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社會民俗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3月)。
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信仰民俗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3月)。
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神話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3月)。
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傳說故事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3月)。
苟波著:《道教與神魔小說》(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9月)。
夏志清著,胡益民、石曉林、單坤琴譯,陳正發校:《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孫昌武著:《中國文學中的維摩與觀音》(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孫紹先著:《英雄之死與美人遲暮》(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9月)。
孫遜著:《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
徐朔方著:《小說考信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
烏丙安著:《中國民間信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袁世碩著:康來新著:《晚清小說理論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11月)。《文學史學的明清小說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99年12月)。
袁珂著:《中國古代神話》(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袁珂著:《中國神話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
袁珂著:《中國神話傳說》(台北:里仁書局,1990年8月)。
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編:《1996年佛學研究論文集1:當代台灣的社會與宗教》(台北:佛光出版社,1996年8月)。
馬書田著:《中國人的神靈世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年1月)。
高福進著:《太陽崇拜與太陽神話:一種原始文化的世界性透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張光直著,郭淨譯:《美術、神話與祭祀》(瀋陽:遼寧教育,2002年2月)。
梅新林著:《仙話:神人之間的魔幻世界》(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92年6月)。
許鈺著:《口承故事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年6月)。
陳大康著:《明代小說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10月)。
陳平原著:《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台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5月)。
陳平原著:《中國散文小說史》(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7月)。
陳建憲著:《神祇與英雄: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12月)。
陳思賢著:《神話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12月)。
陳美林、李忠明著:《小說與道德理想》(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5月)。
陳詠明著:《儒學與中國宗教傳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1月)。
陳勤建著:《中國鳥信仰:關於鳥化宇宙觀的思考》(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5月)。
陸思賢著:《神話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11月)。
鹿憶鹿著:《洪水神話:以中國南方民族與台灣原住民為中心》(台北:里仁書局,2002年8月)。
傅修延著:《先秦敘事研究:關於中國敘事傳統的形成》(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年12月)。
傅錫壬著:《中國神話與類神話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11月)。
程麻著:《中國心理偏失:圓滿崇拜》(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5月)。
辜美高、黃霖主編:《明代小說面面觀:明代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9月)。
馮文樓著:《四大奇書的文本文化學闡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5月)。
黃子平主編:《中國小說與宗教》(香港:中華書局,1998年8月)。
黃兆漢著:《中國神仙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1年11月)。
黃卓越著:《佛教與晚明文學思潮》(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10月)。
黃芝崗著:《中國的水神》(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12月)。
楊義著:《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萬建中著:《解讀禁忌:中國神話、傳說和故事中的禁忌主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
葉舒憲著:《中國神話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4月)。
葉舒憲著:《原型與跨文化的闡釋》(廣州:暨南大學,2002年9月)。
葛兆光著:《中國宗教與文學論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
董小英著:《敘述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6月)。
聞一多著:《神話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12月)。
蒲慕州著:《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台北:麥田文化出版社,2004年10月)。
蓋國梁著:《民俗文化趣談:節慶》(香港:萬里書店,2004年5月)。
齊裕焜著:《明代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
劉志雄、楊靜榮著:《龍的身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11月)。
劉錫誠著:《象徵:對一種民間文化模式的考察》(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1月)。
潛明玆著:《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12月)。
潛明茲著:《中國神源》(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年12月)。
鄭志明著:《神明的由來︰中國篇》(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出版社,1997年10月)。
鄭明娳著:《珊瑚撐月——古典小說新向量》(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出版社,1987年3月)。
鄧啟耀著:《中國神話的思維結構》(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年4月)。
魯迅著:《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台北:里仁書局,1992年9月)。
魯德才著:《古代白話小說型態發展史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
蕭兵著:《太陽英雄神話:治水英雄故事》(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7月)。
蕭兵著:《太陽英雄神話:射手英雄故事》(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7月)。
蕭兵著:《太陽英雄神話:除害英雄故事》(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7月)。
蕭兵著:《太陽英雄神話:棄子英雄故事》(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7月)。
蕭兵著:《太陽英雄神話:靈智英雄故事》(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7月)。
蕭兵著:《古代小說與神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蕭兵著:《神話學引論》(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10月)。
鍾宗憲著:《中國神話的基礎研究》(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2月)。
龐進著:《鳳圖騰》(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6年1月)。
顧希佳著:《祭壇神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
龔鵬程著:《中國小說史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3年8月)。
五、相關研究專著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元代繪畫》(台北:錦繡出版社,1989年2月)。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兩宋繪畫》(台北:錦繡出版社,1989年2月)。
文物中國史編輯委員會編:《文物中國史:宋元時代》(香港:中華書局,2004年1月)。
方瑜著:《昨夜微霜》(台北:九歌出版社,1980年7月)。
王汶成著:《文學語言中介論》(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
王邦雄等編著:《中國哲學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2月)。
伊永文著:《行走在宋代的城市︰宋代城市風情圖記》(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3月)。
居閱時、瞿明安主編:《中國象徵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
林建華編著:《「有禮有數」與「有年有節」》(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年12月)。
金燕玉著:《兒童文學初探》(廣州:花城出版社,1955年5月)。
金觀濤、劉青峰著:《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超穩定結構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變(第一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金觀濤、劉青峰著:《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台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4月)。
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
南帆著:《文學的維度》(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年8月)。
柳存仁著:《和風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0月)。
胡萬川等著,林明德策畫:《中國文學新境界》(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3月)。
孫隆基著:《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徐復觀著:《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印書館,2000年9月)。
常立、黎亮著:《讀水》(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1月)。
許總主編:《理學文藝史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陳來著:《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12月)。
陳映芳著:《圖像中的孩子:社會學的分析》(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1月)。
陸揚著:《精神分析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華梅著:《服飾民俗學》(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年10月)。
馮時著:《中國天文考古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11月)。
馮爾康著:《去古人的庭院散步》(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3月)。
楊琳著:《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7月)。
葛兆光著:《中國思想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葛兆光著:《古代中國社會與文化十講》(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
熊秉真著:《幼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3月)。
熊秉真著:《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蒲慕州編著:《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台北:麥田文化出版社,2005年6月)。
劉紹基、史鐵良主編:《明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12月)。
蕭兵著:《民間文化趣談:避邪》(香港:萬里書店,2004年5月)。
譚德貴著:《多維文化視野下的周易:中國易文化傳統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6月)。
顧頡剛著:《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六、翻譯之相關研究專著
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著,申丹譯:《解讀敘事》Reading Narrative(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卡爾‧榮格(Carl G. Jung)著,馮川譯:《榮格文集》(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年4月)。
卡爾‧榮格(Carl G. Jung)著,吳康等譯:《心理類型》Psychological Types(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0月)。
卡爾‧榮格(Carl G. Jung)著,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Man and His Symbols(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12月)。
布魯斯‧林肯(Lincoln,B.)著,晏可佳譯:《死亡、戰爭與獻祭》In Memory of Mircea Eliade(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
弗雷澤(J.G.Frazer)著,汪培基譯:《金枝》The Golden bough(台北:久大,1991年)。
本杰名‧史華茲(Benjamin I.Schwartz)著,程鋼譯,劉東校:《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皮埃爾‧韋爾南(Jean-Pierre Vernant)著,余中先譯:《神話與政治之間》Entre mythe et politique(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1月)。
安東尼‧史蒂芬斯(Anthony Stevens)著,薛絢譯:《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Dream and Dreaming(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初版)。
米爾恰‧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著,王建光譯:《神聖與世俗》Das Heilige und das Profane(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年1月)。
艾爾‧艾佛瑞茲(Al Alvarez)著,王慶蘋、華宇譯:《野蠻的上帝:自殺的人文研究》The Savage God:a study of suicide(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2月)。
艾瑪紐埃爾‧勒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著,余中先譯:《上帝‧死亡和時間》Dieu,la Mort et le Temps(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11月)。
佛洛伊德(Freud,Sigmund)著,呂俊、高申春、侯向群譯:《夢的解析》Die Traumdeutung(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0年3月)。
佛洛伊德(Sigmund,Freud)著,宋廣文譯:《佛洛伊德文集: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Drei Abhandlungen zur Sexualtheorie(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0年)。
佛洛伊德(Sigmund,Freud)著,汪鳳炎、郭本禹等譯:《佛洛伊德文集:精神分析新論》Neue Folge der Vorlesungen zur Einführung in die Psychoanalyse(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0年)。
佛洛伊德(Sigmund,Freud)著,邵迎生等譯:《佛洛伊德文集:圖騰與禁忌》Totem und Tabu(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0年)。
佛洛伊德(Sigmund,Freud)著,張愛卿譯:《佛洛伊德文集:精神分析引論》Vorlesungen zur Einführung in die Psychoanalyse(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0年)。
佛洛伊德(Sigmund,Freud)著,楊韶剛、高申春等譯:《佛洛伊德文集:超越快樂原則》Fenseits des Lustprinzips(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0年)。
佛洛伊德(Sigmund,Freud)著,鄭希付譯:《佛洛伊德文集: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Zur Psychopathologie des Alltagslebens(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0年)。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Aspects of the Novel(台北:志文出版社,1998年11月)。
克利福德‧格爾茨(Geertz,C.)著,韓莉譯:《文化的解釋》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年1月)。
坎伯(Joseph Campbell)、莫比爾(Bill Moyers),朱侃如譯:《神話》The Power of Myth(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坎伯(Joseph Campbell),李子寧譯:《神話的智慧︰時空變遷中的神話》Transformations of Myth through Time(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
坎伯(Joseph Campbell),朱侃如譯:《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1月)。
李福清著,李明濱選編:《古典小說與傳說》(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李維斯陀(Claude Lévi-Strauss)著,周昌忠譯:《神話學:餐桌禮儀的起源》Mythologiques:L’origine des maniéres de table(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李維斯陀(Claude Lévi-Strauss)著,周昌忠譯:《神話學:裸人》Mythologiques:L’homme nu(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李維斯陀(Claude Lévi-Strauss)著,渠東譯:《圖騰制度》Le Totémisme aujourd’ hui(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杜維明(Tu Wei-ming)著,陳靜譯:《儒教》Confucianism(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
彼得‧柏克(Peter Burke)著,賈士蘅譯:《知識社會史:從古騰堡到狄德羅》A Social History of Knowledge:From Gutenberg to Diderot(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第一刷)。
拉曼‧塞爾登(Raman Selden)編,劉象愚、陳永國等譯:《文學批評理論:從柏拉圖到現在》The Theory of Criticism From Plato to the Present(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
阿部正雄(Masao Abe)著,張志強譯:《佛教》Buddhism(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阿瑟‧科爾曼(Arthur Colman)、莉比‧科爾曼(Libby Colman)著,劉文成、王軍譯:《父親:神話與角色的變換》The Father Mythology and Changing Roles (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9月)。
約翰‧托蘭德(John Toland)著,陳啟偉譯:《泛神論要義》Pantheisticon(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5月)。
韋伯(Max Weber)著,簡惠美譯:《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Konfuzianismus und Taoismus(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3月)。
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范進等譯:《國家的神話》The Myth of the State(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甘陽譯:《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An Introduction to A Philosophy of Human Culture(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1月)。
恩斯特‧貝克爾(Ernest Becker),林和生譯:《拒斥死亡》The Denial of Death(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年11月)。
莫瑞‧史坦(Murray Stein)著,朱侃如譯:《榮格心靈地圖》Jung’s map of the soul:an introduction(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莫瑞‧史坦(Murray Stein)著,喻陽譯:《變形:自性的顯現》Transformation(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月)。
傑哈‧簡奈特(Gérard Genette)著,廖素珊、楊恩祖譯:《辭格Ⅲ》FiguresⅢ(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詹姆斯‧費倫(James Phelan)著,陳永國譯:《作為修辭的敘事:技巧、讀者、倫理、意識型態》Narrative as Rhetoric:Technique , Ethics , Ideology(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蒲安迪(Andrew H. Plaks)講演:《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11月)。
劉笑敢(Liu Xiaogan)著,陳靜譯:《道教》Taoism(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
默西亞‧埃里亞德(Mircea Eliade)著,吳靜宜、陳錦書譯:《世界宗教理念史卷一:從石器時代到埃勒烏西斯神秘宗教》Histoire des croyances et des idées religieuses. tome1:De l’âge de la pierre aux mystères d’Eleusis(台北:商周出版社,2001年)。
默西亞‧埃里亞德(Mircea Eliade)著,廖素霞、陳淑娟譯:《世界宗教理念史卷二:從釋迦牟尼到基督宗教的興起》Histoire des croyances et des idées religieuses/Ⅱ:De Gautama Bouddha au triomphe du christianisme(台北:商周出版社,2001年)。
默西亞‧埃里亞德(Mircea Eliade)著,董強譯:《世界宗教理念史卷三:從穆罕默德到宗教改革》Histoire des croyances et des idées religieuses/Ⅲ:De Mahomet à l’âge des Réformes(台北:商周出版社,2001年)。
戴維‧方坦納(David Fontana)著,何盼盼譯:《象徵的名詞》The Secret Language of Symbols (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3年)。
戴衛‧赫爾曼(David Herman)主編,馬海良譯:《新敘事學》Narratologies(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羅伯特‧霍普克(Robert Hopcke)著,蔣韜譯:《導讀榮格》A Guided Tour of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蟻垤(Valmiki)著:《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5年6月)。
【參引期刊論文】
大澤顯浩著:〈明代出版文化中的「二十四孝」——論孝子形象的建立與發展〉,《明代研究通訊》第五期,2002年12月。
卞良君、馮存禮著:〈明清小說中的群體意識〉,《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二期。
王平著:〈四遊記與民間信仰——兼論神魔小說的文化心理依據〉,《文史哲》1994年第六期。
王德威著:〈論「搗蛋鬼」——兼探兩種神話理論的交鋒〉,《中外文學》第十五卷第四期,1986年9月。
付少華著:〈天使下地 妖仙上天——撒旦和孫悟空靈魂的終極歸宿〉,《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四期,總第五十八期。
石麟著:〈心猿意馬的放縱與收束——西遊記主題新探〉,《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十五卷第二期。
宋克夫著:〈主體意識的弘揚與人格的自我完善——孫悟空形象塑造新論〉,《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十七卷第二期,2000年3月。
李小榮著:〈哪吒故事起源補考〉,《明清小說研究》總第六十五期,2002年第三期。
李安綱著:〈美猴王與易卦〉,《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三期。
李安綱著:〈孫悟空是人類心靈最完美的象徵〉,《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十九卷第四期,2001年8月。
李安綱著:〈孫悟空與混世魔王〉,《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十三卷第四期,2000年12月。
李安綱著:〈論孫悟空形象塑造〉,《雁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五卷第一期,1999年2月。
李志梅著:〈是反叛的英雄,還是任性的妖魔——“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形象再分析〉,《陜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第十九卷第一期,2002年3月。
李忠明著:〈西遊記“遊戲”背後的深層內涵〉,《明清小說研究》2002年第二期,總第六十四期。
李春青著:〈在文本與歷史之間——重讀西遊記〉,《學習與探索》1998年第六期,總第一百一十九期。
李洪武著:〈西遊記與心經〉,《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二十卷第一期,2002年2月。
李洪武著:〈西遊記與禪宗〉,《昌濰師專學報》1997年第十六卷第三期。
李連生著:〈西遊記、鬼子母與九子母〉,《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年第四期。
李舜華著:〈孫悟空形象生成的文化追尋〉,《海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十七卷第三期,1999年9月。
李奭學著:〈欲望法輪——以紅樓夢與西遊記為例〉,《當代》第五十二期,1990年8月。
李躍峰著:〈從孫悟空到至尊寶的流變〉,《武漢科技學院學報》第十五卷第六期,2002年12月。
杜萌若著:〈封神演義哪吒蓮花化身故事考源〉,《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卷第四期,2000年12月。
車錫倫、孫叔瀛著,〈中國精怪故事與神、仙、鬼、怪故事系列〉,《中國民間文化》1994年總第十五集。
林青蓉著:〈神話英雄人物在當代小說中的新詮釋——以后羿、神農、哪吒故事為例〉,《中臺學報》人文社會卷第十三期,2002年5月。
林惠勝著:〈漫談「割股療親」〉,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中心《語文教育通訊》第十九期,2000年1月。
邱仲麟著:〈人藥與血氣——「割股」療親現象中的醫療觀念〉,《新史學》十卷四期,1999年12月。
邱仲麟著:〈不孝之孝——唐以來割股療親現象的社會史初探〉,《新史學》六卷一期,1995年3月。
金文京著:〈關羽之子與孫悟空——明成化本說唱詞話『花關索傳』的神話意義〉,《中外文學》第十五卷第四期,1986年9月。
金永平著:〈羽人神話——鳥圖騰崇拜與變異〉,《中國民間文化》1994年總第十三集。
金聲著:〈西遊記的文化信息與主題思想〉,《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一期。
紀德君著:〈古代小說中真假人物設置的藝術匠心〉,《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一卷第二期,2002年2月。
夏敏著:〈牛魔王——初民心靈世界的迴光返照〉,《明清小說研究》1998年第二期,總第四十八期。
徐元濟著:〈從孫悟空的形象看民間文化對作家創作的影響〉,《中國民間文化》總第十六集。
徐志福著:〈心神相通,根源相繫——海峽兩岸哪吒文化探源〉,《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總第二十一卷第十二期,2000年12月。
徐傳武著:〈西遊記中的五行思想〉,《歷史月刊》1996年8月號。
徐曉望著:〈探索孫悟空故事起源之謎〉,《歷史月刊》1996年8月號。
馬力著:〈文化選擇與生命格局——論孫悟空形象的文化內涵〉,《瀋陽師範學院》社會科學版第二十三卷第四期,1999年。
康士林(Nicholas Koss)著,呂健忠譯:〈由重出詩探討西遊記與封神演義的關係〉,《中外文學》第十四卷第十一期。
康保成著:〈二郎神信仰及其周邊考察〉,《文藝研究》1999年第一期。
張小龍著:〈個體生命意識的激蕩——從孫悟空形象的塑造看西遊記的創作動機〉,《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十六卷第三期,2001年9月。
張乘健著:〈略說西遊記與道教〉,《明清小說研究》1998年第二期,總第四十八期。
張強、周業菊著:〈新時期孫悟空原型研究述評〉,《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十八卷第四期,2002年12月。
張曉著:〈孫悟空的人格與明代中後期人文主義思潮〉,《明清小說研究》1996年第三期,總第四十一期。
張錦池著:〈宗教光環下的塵俗治平求索——論世本《西遊記》的文化特徵〉,《文學評論》1996年第六期。
張靜二著:〈國外學者看西遊記〉,《中外文學》1971年45期。
張靜二著:〈從天意與人力的衝突論封神演義〉,《漢學研究》第六卷第一期,1988年6月。
張靜二著:〈論『心經』與西遊故事〉,《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五十一期。
郭子冉著:〈論魔怪問題——試解西遊記創作原旨之謎〉,《聊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三期。
陳江著:〈蓮孩玉——是論宋代執蓮童子題材玉雕的起源和命名〉,《東南文化》第七期總第135期,2000年。
陳炳良著:〈中國的水神傳說和西遊記〉,《國語日報》副刊〈書和人〉第177期,1971年12月25日。
陳景黼著:〈論漢代童謠的預言特質〉,收錄於《第三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2000年5月)。
陳勤建著:〈越地雞形盤古神話與太陽鳥信仰〉,《中國民間文化》1994年總第十三集。
傅光宇著:〈“無支祁”的來歷〉,《楚雄師專學報》第十五卷第四期,2000年10月。
焦杰著:〈哪吒形象的演變〉,《文學漫步》。
黃芝崗著:〈大禹與李冰的治水關係〉,《說文月刊》第三卷第九期,1943年。
黃慶萱著:〈西遊記的象徵世界〉,刊登於《幼獅月刊》1977年46卷3期。
楊江平、李新燦著:〈孫悟空形象的思想內蘊和啟示〉,《湖州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四卷第五期,2002年10月。
楊昌年著:〈西遊記的時代背景與意識指向〉,《歷史月刊》1996年8月號。
賈根龍著:〈孫悟空——符號化形象及其所指變遷〉,《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二十卷第一期,2002年2月。
廖咸浩著:〈「雙性同體」之夢:「紅樓夢」與「荒野之狼」中「雙性同體」象徵的運用〉,《中外文學》第十五卷第四期,1986年9月。
趙心憲、聶樹平著:〈孫悟空形象的悲劇性本質問題〉,《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十五卷第六期,2002年11月。
趙安民著:〈叛逆者的價值分析——哪吒形象的人類文化學意義〉,《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八卷第三期,2002年6月。
趙繼承著:〈時代漩渦中的兩塊頑石——孫悟空與賈寶玉之比較〉,《紅樓夢學刊》2002年第四輯。
劉松濤著:〈西遊記神魔形象論〉,《許昌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十四卷第三期。
劉紅軍著:〈亦真亦幻 奧妙無窮——神魔小說人物形象塑造點滴談〉,《瀋陽教育學院學報》第四卷第二期,2002年6月。
樊聖著:〈伊底帕斯與哪吒〉,《台灣醫界》36卷第12期。
潘承玉著:〈怪、力、亂、神——封神演義的文化品味〉,《晉陽學刊》,1995年5月。
蔣松源著:〈民族精神的英雄頌歌——孫悟空英雄氣質辨析〉,《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四期。
鄭明娳著:〈「西遊記」的喜劇風格——談丑角〉,《文藝月刊》第二百二十一期,1987年11月號。
鄭明娳著:〈西遊記賞析——西遊記中三教混融〉,《新文藝》第三百二十一期,1982年12月。
鄭明娳著:〈西遊記賞析——西遊記與神話傳說〉,《新文藝》第三百二十期,1982年11月。
鄧衛中著:〈哪吒與水崇拜〉,《中華文化論壇》第四期,2002年4月。
蕭鳳嫻著:〈封神演義之「天」概念分析〉,《鵝湖月刊》第二七卷第一期總號第三一三。
蕭鳳嫻著:〈封神演義世界觀剖析——生活世界的異化及復歸之道〉,《鵝湖月刊》第二四卷第六期總號第二八二。
謝明勳著:〈百回本西遊記的「敘事矛盾」之(一)——兩張「取經文牒」〉,《靜宜人文學報》第八期,1996年。
謝明勳著:〈百回本西遊記的「敘事矛盾」之(二)——「芭蕉扇」到底有幾把?〉,《靜宜人文學報》第九期,1997年。
鍾宗憲著:〈神話中的文學與文學中的神話——論神話在中國文學史中的地位〉,輔仁大學慶祝在台復校四十週年暨第十七屆中國古典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2002年3月16-17日。
魏文哲著:〈天命觀:神話與謊言——論封神演義〉,《明清小說研究》2000年第三期。
魏淑珠著:〈從「胡鬧小兒」的角度看孫悟空〉,《中外文學》第十五卷第四期,1986年9月。
蘇興、蘇鐵戈著:〈西遊記談枝四題〉,《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一期。
蘭拉成著:〈論西遊記前七回與西天取經故事之關係〉,《商洛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三期,1999年9月,頁41-44。
龔玉玲著:〈怪胎哪吒「現身」、「說法」——現代新編文本中的哪吒圖像〉,《中外文學》第三十二卷第三期,2003年8月。
龔鵬程著:〈以哪吒為定位看封神演義的天命世界〉,《中外文學》第九卷第四期1980年9月。
【參引學位論文】
王姵棻著:《西遊記宇宙建構及人物探源》(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江亞玉著:《二郎神傳說研究》(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6月)。
江麗雯著:《封神演義人物形象塑造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3月)。
吳璧雍著:《西遊記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呂素端著:《西遊記敘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李亞玉著:《二郎神傳說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林淑媛著:《慈航普渡——觀音感應故事敘事模式及其宗教義涵》(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6月)。
胡玉珍著:《西遊記中的精怪與神仙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6月)。
徐貞姬著:《西遊記八十一難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張清榮著:《中國民間童話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2000年)。
張慧驊著:《西遊記中的唐三藏形象研究》(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7月)。
張蘭貞著:《西遊記的童話性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2002年6月)。
陳佩佩著:《封神演義神話元素研究》(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語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3年6月)。
陳俊宏著:《西遊記接受史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7月)
陳美玲著:《從古典小說的鬼觀察鬼信仰的心理與文化現象》(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2001年)。
陳曉怡著:《哪吒人物及故事之研究》(台中:私立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潘桂美著:《論封神演義中的民間童話素質》(台南: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國語文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2年)。
蕭鳳嫻著:《從思維方式剖析封神演義中「封神」的意義》(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0151013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15101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高桂惠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葉俊谷zh_TW
dc.creator (作者) 葉俊谷zh_TW
dc.date (日期) 2005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5:18:09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5:18:09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18:09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015101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548-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015101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以孫悟空、李哪吒為研究核心,從文化的角度切入,探討中華文化中兒童神的概念形成,並向外延伸,幾組相類似的形象透過水神崇拜產生延展與互滲,是否同樣可以從二郎神、孫悟空、李哪吒、紅孩兒以及善財童子的形象共通處,觀察兒童神在小說情節的展衍中所呈現的思想、審美,以及文化脈絡的發展。
孫悟空的出生象徵人從渾沌未開化的蒙昧時期進入文明發展的過程,《西遊記》作者透過猿猴與人於外型上的相類,藉「獸形」而人,人而聖,聖而仙,仙而佛,展現人文化成,修練成佛的人生過程,世俗的表達了人民對於此世人生的追求與渴望。而哪吒的兒童神形象從「道」的演化出發,情節的開展明顯的將「成長」意義放在「身體」的變形上,除了具有「成長儀式」的意義外,實是展衍「道」的「陰陽和合」,並以「陰陽相斥相生」為軸心塑造哪吒形象與故事,另從太陽崇拜與水神崇拜的象徵角度,藉由象徵生殖的「水蓮花」,從「鳥圖騰」的商紂子民「自然」轉換成周朝「龍圖騰」的開國先鋒,以執行「替天行道」的必然。
兒童神透過治水傳說的變形,解決生民生死大難的洪水議題,不斷以演化故事情節與新的角色來充填小說血肉與開拓深化各種生命歷程所經歷的群我問題,一方面紓解了對於水資源的渴望與恐懼,一方面創造了許多鮮活的角色來解決生活中不同層面的問題。這些角色(二郎神、袁洪、梅山七怪、孫悟空、李哪吒、龍太子、牛魔王、紅孩兒等等)呈現了生民生活中種種周遭有形無形的形象想像,而這些形象又在《西遊記》與《封神演義》作者刻意的營造下,藉由二郎神,統整於此二者身上。經由水的原生力,從水神年輕化到兒童神的出現,聚集了水與形而上渾沌永恆乃至成人對於兒童體的特殊認知,柔弱而剛強,返老便是還童,於是意表死亡與生命∕破壞與創生的特殊神性——兒童神於是誕生。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
第三節 文獻檢討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 12
第二章 孫悟空之成長與存在的探索 14
第一節 天地之初,石卵化猴:宇宙空間的構成與人類的出現 14
第二節 水簾洞天,猴王拜師:人類的進化與文明的開展 17
第三節 龍宮得寶,勾銷生死:修心的阻礙及存在的疑惑 24
第四節 名喚齊天,大鬧天宮:外在社會的定位與自我內在的協調 27
第五節 小結 33
第三章 李哪吒的天道意涵 36
第一節 道的演示:陰陽辯證的神形化 36
第二節 哪吒的誕生:作為鳥圖騰的象徵 42
第三節 哪吒的重生:作為龍圖騰的象徵 49
第四節 政權的轉移:鳥龍圖騰的征戰 54
第五節 小結 62
第四章 兒童神之主題意涵與角色互換 65
第一節 兒童神形象的分寫:《西遊記》裡的李哪吒與紅孩兒 65
一、李哪吒:天道的捍衛者 66
二、紅孩兒:妖魔化的兒童 70
第二節 原始力量的反擊:《封神演義》裡的袁洪 75
一、袁洪∕孫悟空:善於變化模仿的「猿猴」 75
二、袁洪(遠洪):自然力量的破壞與馴服 80
第三節 小結 85
第五章 水神與兒童形象的重疊 88
第一節 二郎神大戰孫悟空——楊戩大戰袁洪 90
第二節 二郎神大戰孫悟空——孫悟空大戰牛魔王 93
第三節 二郎神大戰孫悟空——哪吒大戰諸精怪 96
第四節 二郎神形像的消解與轉變 98
第五節 小結 103
第六章 兒童神形象的構成:角色塑造與文本的操作 106
第一節 李哪吒:民間兒童形象的結合 106
第二節 孫悟空:情節的安排與術語的共構 114
第三節 小結 120
第七章 結論 123
附錄 參引書目、參引期刊論文、參引學位論文 127
zh_TW
dc.format.extent 66755 bytes-
dc.format.extent 108073 bytes-
dc.format.extent 86175 bytes-
dc.format.extent 395958 bytes-
dc.format.extent 654988 bytes-
dc.format.extent 708210 bytes-
dc.format.extent 594557 bytes-
dc.format.extent 559967 bytes-
dc.format.extent 490725 bytes-
dc.format.extent 197943 bytes-
dc.format.extent 36961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15101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孫悟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李哪吒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兒童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西遊記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封神演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水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二郎神zh_TW
dc.title (題名) 兒童神的敘事:以孫悟空與李哪吒為主的考察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小說文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承恩著,繆天華校注:《西遊記》(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雪芹著,馮其庸重校評批:《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西星著,鍾伯敬評、楊宗瑩校訂、繆天華校閱:《封神演義》(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夢龍著:《醒世恆言》(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夢龍著:《警世通言》(台北:三民書局,200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古典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秋桂資料提供,據清宣統元年長沙葉德輝麗廔叢書影印本:《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附搜神記》(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5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左丘明著,韋昭注:《國語》(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83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熹著:《四書集註》(台北:學海出版社,199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老子著,王雲五主編,陳鼓應注釋:《老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印書館,199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老子著:《老子》(台北:錦繡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不韋著,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台北:華正書局,1988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昉著,夏劍欽點校,《太平御覽》(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阮元用文選樓藏本校刊,清‧嘉慶二十年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詩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8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興祖著:《楚辭補注》(台北:藝文出版社,197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廷玉著:《明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子著,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文典編著:《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墨子著,李漁叔註譯:《墨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印書館,199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瀧川龜太郎著:《史記會注考證》(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著,王水照選注:《蘇軾選集》(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著,明‧茅維編,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西遊記》、《封神演義》研究專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遊記》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學彬著:《說西遊話磨難》(北京:長虹出版公司,200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野美代子著,王秀文等譯:《西遊記的秘密(外二種)》(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成君憶著:《孫悟空是個好員工》(台北:臉譜出版社,2004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一玄、劉毓忱編:《西遊記資料彙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西遊記研究——首屆西遊記學術討論會論 文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老庵選編:《西遊故事》(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錫章著:《幻象世界中的文化與人生:西遊記》(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錫章著:《解讀西遊記》(台北:雲龍出版社,200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作家出版社編輯部編:《西遊記研究論文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國藩著,李奭學譯:《余國藩西遊記論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安綱著:《苦海與極樂》(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安綱著:《李安綱批評西遊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安綱著:《美猴王的家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安綱著:《唐三藏的磨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安綱著:《孫悟空的鬥戰》(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安綱著:《觀世音的圓照》(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安綱著:《李世民的解脫》(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承慶著:《話說吳承恩:西遊記作者問題揭祕》(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文志編著:《看破西遊記》(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芬伶著:《探索西遊記與鏡花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庚著:《西遊記漫話》(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立川著:《西遊記辯證》(香港:香江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錦池著:《西遊記考論》(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錦池著:《漫說西遊》(香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靜二著:《西遊記人物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新、閻東平著:《佛門俗影:西遊記與民俗文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欽選編:《名家解讀西遊記》(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超然著:《探源:西遊記探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雅靜著:《漫話西遊記》(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戈著:《西遊記新注》(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勇強著:《西遊記論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勇強著:《奇特的精神漫遊:西遊記新說》(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耿大著:《西遊記迷境探幽》(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蔭柏著:《西遊記發微》(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蔭柏著:《劉蔭柏說西遊》(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壽全著:《萬千變化西遊趣》(台北:開今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著:《西遊記探源》(上、下)(台北:文開出版社,198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嬰著:《西遊記新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薩孟武著:《西遊記與中國古代政治》(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倫傑著:《百變大聖取經行:漫話西遊記》(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封神演義》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研究中心暨新營太子宮管理委員會主編:《第一屆哪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清代學術研究中心,200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談鳳樑、陳泳超著:《借神演史的封神演義》(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宗教信仰、神話、傳說、小說與敘事研究專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山著:《古代神話與民族》(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尹榮方著:《神話求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史知識編輯部編:《道教與傳統文化》(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平著:《中國古代小說文化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平著:《中國古代小說敘事研究》(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汝梅、張羽著:《中國小說理論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孝廉著:《中國的神話世界》(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孝廉著:《華夏諸神:水神卷》(台北:雲龍出版社,2000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孝廉著:《嶺雲關雪:民族神化學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孝廉著:《中國神話世界上編:東北、西南族群創世神話及其文化》(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孝廉著:《中國神話世界下編:中原民族的神話與信仰》(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定璋著:《白話小說:從群體流傳到作家創造的社會圖卷》(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連儒著:《志怪小說與人文宗教》(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夢鷗等著:《中國古典文學論叢(冊三):神話與小說之部》(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197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齊洲著:《四大奇書與中國大眾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齊洲著:《四大奇書縱橫談》(濟南:濟南出版社,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保著:《神話的意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兆元著:《神話與中國社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申丹著:《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的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佛編輯部編:《佛教的蓮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曲金良著:《後神話解讀:中國民俗幽冥幻象及其藝術精神透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新著:《諸神的起源》(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敦康、呂大吉、牟鍾鑒、張踐著:《中國宗教與中國文化:概說中國宗教與傳統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敦康、呂大吉、牟鍾鑒、張踐著:《中國宗教與中國文化:宗教‧文藝‧民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敦康、呂大吉、牟鍾鑒、張踐著:《中國宗教與中國文化:宗教‧政治‧民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敦康、呂大吉、牟鍾鑒、張踐著:《中國宗教與中國文化:宗教‧哲學‧倫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天明著:《中國神話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光正著:《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與母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康主編:《中華神秘文化辭典》(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宗力、欒保群編:《中國民間諸神》(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微著:《隱喻世界的來訪者:中國民間財神信仰》(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微著:《神話何為:神聖敘事的傳承與闡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兆麟著:《巫覡:人與鬼神之間》(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克夫著:《宋明理學與章回小說》(武漢:武漢出版社,199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林著:《梵國俗世原一家:漢傳佛教與民俗》(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思純著:《江村十論:灌口氐神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桂奎著:《人神之間》(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詠吟:《原初智慧型態︰希臘神學的兩大畫與系統及其歷史轉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豐楙著:《誤入與謫降》(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豐楙著:《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貴晨著:《數理批評與小說考論》(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昭連、寧宗一著:《中國小說藝術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瑤著:《中國小說史》(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岳娟娟、顧迎新著:《鬼神》(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辰著:《神怪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淑媛著:《慈航普渡:觀音感應故事敘事模式析論》(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文男著:《民俗文化趣談:壽誕》(香港:萬里書店,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澤著:《宗教禁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俞曉紅著:《古代白話小說研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亞敏著:《敘事學》(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新生著:《中國古代巫術》(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適著:《中國章回小說考證》(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茅盾著:《茅盾說小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茅盾著:《茅盾說神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社會民俗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信仰民俗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神話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傳說故事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苟波著:《道教與神魔小說》(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志清著,胡益民、石曉林、單坤琴譯,陳正發校:《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昌武著:《中國文學中的維摩與觀音》(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紹先著:《英雄之死與美人遲暮》(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遜著:《中國古代小說與宗教》(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朔方著:《小說考信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烏丙安著:《中國民間信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世碩著:康來新著:《晚清小說理論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11月)。《文學史學的明清小說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珂著:《中國古代神話》(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珂著:《中國神話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珂著:《中國神話傳說》(台北:里仁書局,199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編:《1996年佛學研究論文集1:當代台灣的社會與宗教》(台北:佛光出版社,1996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書田著:《中國人的神靈世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福進著:《太陽崇拜與太陽神話:一種原始文化的世界性透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光直著,郭淨譯:《美術、神話與祭祀》(瀋陽:遼寧教育,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梅新林著:《仙話:神人之間的魔幻世界》(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上海分店,199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鈺著:《口承故事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大康著:《明代小說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平原著:《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台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平原著:《中國散文小說史》(台北: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建憲著:《神祇與英雄: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思賢著:《神話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美林、李忠明著:《小說與道德理想》(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詠明著:《儒學與中國宗教傳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勤建著:《中國鳥信仰:關於鳥化宇宙觀的思考》(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思賢著:《神話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鹿憶鹿著:《洪水神話:以中國南方民族與台灣原住民為中心》(台北:里仁書局,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修延著:《先秦敘事研究:關於中國敘事傳統的形成》(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錫壬著:《中國神話與類神話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5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麻著:《中國心理偏失:圓滿崇拜》(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辜美高、黃霖主編:《明代小說面面觀:明代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文樓著:《四大奇書的文本文化學闡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子平主編:《中國小說與宗教》(香港:中華書局,1998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兆漢著:《中國神仙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卓越著:《佛教與晚明文學思潮》(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芝崗著:《中國的水神》(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義著:《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萬建中著:《解讀禁忌:中國神話、傳說和故事中的禁忌主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舒憲著:《中國神話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舒憲著:《原型與跨文化的闡釋》(廣州:暨南大學,200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兆光著:《中國宗教與文學論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小英著:《敘述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聞一多著:《神話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蒲慕州著:《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台北:麥田文化出版社,200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蓋國梁著:《民俗文化趣談:節慶》(香港:萬里書店,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裕焜著:《明代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志雄、楊靜榮著:《龍的身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錫誠著:《象徵:對一種民間文化模式的考察》(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潛明玆著:《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潛明茲著:《中國神源》(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志明著:《神明的由來︰中國篇》(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出版社,199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著:《珊瑚撐月——古典小說新向量》(台北:漢光文化事業出版社,198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啟耀著:《中國神話的思維結構》(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迅著:《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台北:里仁書局,1992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德才著:《古代白話小說型態發展史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兵著:《太陽英雄神話:治水英雄故事》(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兵著:《太陽英雄神話:射手英雄故事》(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兵著:《太陽英雄神話:除害英雄故事》(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兵著:《太陽英雄神話:棄子英雄故事》(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兵著:《太陽英雄神話:靈智英雄故事》(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兵著:《古代小說與神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兵著:《神話學引論》(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宗憲著:《中國神話的基礎研究》(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龐進著:《鳳圖騰》(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希佳著:《祭壇神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鵬程著:《中國小說史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3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相關研究專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元代繪畫》(台北:錦繡出版社,198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兩宋繪畫》(台北:錦繡出版社,198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物中國史編輯委員會編:《文物中國史:宋元時代》(香港:中華書局,200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瑜著:《昨夜微霜》(台北:九歌出版社,198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汶成著:《文學語言中介論》(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邦雄等編著:《中國哲學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伊永文著:《行走在宋代的城市︰宋代城市風情圖記》(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居閱時、瞿明安主編:《中國象徵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建華編著:《「有禮有數」與「有年有節」》(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燕玉著:《兒童文學初探》(廣州:花城出版社,1955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觀濤、劉青峰著:《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超穩定結構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變(第一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觀濤、劉青峰著:《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台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帆著:《文學的維度》(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柳存仁著:《和風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萬川等著,林明德策畫:《中國文學新境界》(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隆基著:《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復觀著:《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印書館,200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常立、黎亮著:《讀水》(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總主編:《理學文藝史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來著:《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映芳著:《圖像中的孩子:社會學的分析》(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揚著:《精神分析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華梅著:《服飾民俗學》(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時著:《中國天文考古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爾康著:《去古人的庭院散步》(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琳著:《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兆光著:《中國思想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兆光著:《古代中國社會與文化十講》(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熊秉真著:《幼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熊秉真著:《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歷史》(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蒲慕州編著:《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台北:麥田文化出版社,200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紹基、史鐵良主編:《明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兵著:《民間文化趣談:避邪》(香港:萬里書店,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德貴著:《多維文化視野下的周易:中國易文化傳統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頡剛著:《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翻譯之相關研究專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著,申丹譯:《解讀敘事》Reading Narrative(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卡爾‧榮格(Carl G. Jung)著,馮川譯:《榮格文集》(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卡爾‧榮格(Carl G. Jung)著,吳康等譯:《心理類型》Psychological Types(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卡爾‧榮格(Carl G. Jung)著,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Man and His Symbols(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布魯斯‧林肯(Lincoln,B.)著,晏可佳譯:《死亡、戰爭與獻祭》In Memory of Mircea Eliade(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弗雷澤(J.G.Frazer)著,汪培基譯:《金枝》The Golden bough(台北:久大,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本杰名‧史華茲(Benjamin I.Schwartz)著,程鋼譯,劉東校:《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皮埃爾‧韋爾南(Jean-Pierre Vernant)著,余中先譯:《神話與政治之間》Entre mythe et politique(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安東尼‧史蒂芬斯(Anthony Stevens)著,薛絢譯:《夢:私我的神話》Private Myths:Dream and Dreaming(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米爾恰‧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著,王建光譯:《神聖與世俗》Das Heilige und das Profane(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艾爾‧艾佛瑞茲(Al Alvarez)著,王慶蘋、華宇譯:《野蠻的上帝:自殺的人文研究》The Savage God:a study of suicide(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艾瑪紐埃爾‧勒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著,余中先譯:《上帝‧死亡和時間》Dieu,la Mort et le Temps(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佛洛伊德(Freud,Sigmund)著,呂俊、高申春、侯向群譯:《夢的解析》Die Traumdeutung(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佛洛伊德(Sigmund,Freud)著,宋廣文譯:《佛洛伊德文集: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Drei Abhandlungen zur Sexualtheorie(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佛洛伊德(Sigmund,Freud)著,汪鳳炎、郭本禹等譯:《佛洛伊德文集:精神分析新論》Neue Folge der Vorlesungen zur Einführung in die Psychoanalyse(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佛洛伊德(Sigmund,Freud)著,邵迎生等譯:《佛洛伊德文集:圖騰與禁忌》Totem und Tabu(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佛洛伊德(Sigmund,Freud)著,張愛卿譯:《佛洛伊德文集:精神分析引論》Vorlesungen zur Einführung in die Psychoanalyse(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佛洛伊德(Sigmund,Freud)著,楊韶剛、高申春等譯:《佛洛伊德文集:超越快樂原則》Fenseits des Lustprinzips(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佛洛伊德(Sigmund,Freud)著,鄭希付譯:《佛洛伊德文集: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Zur Psychopathologie des Alltagslebens(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Aspects of the Novel(台北:志文出版社,199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克利福德‧格爾茨(Geertz,C.)著,韓莉譯:《文化的解釋》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坎伯(Joseph Campbell)、莫比爾(Bill Moyers),朱侃如譯:《神話》The Power of Myth(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坎伯(Joseph Campbell),李子寧譯:《神話的智慧︰時空變遷中的神話》Transformations of Myth through Time(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坎伯(Joseph Campbell),朱侃如譯:《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福清著,李明濱選編:《古典小說與傳說》(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維斯陀(Claude Lévi-Strauss)著,周昌忠譯:《神話學:餐桌禮儀的起源》Mythologiques:L’origine des maniéres de table(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維斯陀(Claude Lévi-Strauss)著,周昌忠譯:《神話學:裸人》Mythologiques:L’homme nu(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維斯陀(Claude Lévi-Strauss)著,渠東譯:《圖騰制度》Le Totémisme aujourd’ hui(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維明(Tu Wei-ming)著,陳靜譯:《儒教》Confucianism(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彼得‧柏克(Peter Burke)著,賈士蘅譯:《知識社會史:從古騰堡到狄德羅》A Social History of Knowledge:From Gutenberg to Diderot(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第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拉曼‧塞爾登(Raman Selden)編,劉象愚、陳永國等譯:《文學批評理論:從柏拉圖到現在》The Theory of Criticism From Plato to the Present(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阿部正雄(Masao Abe)著,張志強譯:《佛教》Buddhism(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阿瑟‧科爾曼(Arthur Colman)、莉比‧科爾曼(Libby Colman)著,劉文成、王軍譯:《父親:神話與角色的變換》The Father Mythology and Changing Roles (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約翰‧托蘭德(John Toland)著,陳啟偉譯:《泛神論要義》Pantheisticon(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韋伯(Max Weber)著,簡惠美譯:《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Konfuzianismus und Taoismus(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范進等譯:《國家的神話》The Myth of the State(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甘陽譯:《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An Introduction to A Philosophy of Human Culture(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恩斯特‧貝克爾(Ernest Becker),林和生譯:《拒斥死亡》The Denial of Death(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莫瑞‧史坦(Murray Stein)著,朱侃如譯:《榮格心靈地圖》Jung’s map of the soul:an introduction(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莫瑞‧史坦(Murray Stein)著,喻陽譯:《變形:自性的顯現》Transformation(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傑哈‧簡奈特(Gérard Genette)著,廖素珊、楊恩祖譯:《辭格Ⅲ》FiguresⅢ(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詹姆斯‧費倫(James Phelan)著,陳永國譯:《作為修辭的敘事:技巧、讀者、倫理、意識型態》Narrative as Rhetoric:Technique , Ethics , Ideology(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蒲安迪(Andrew H. Plaks)講演:《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笑敢(Liu Xiaogan)著,陳靜譯:《道教》Taoism(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默西亞‧埃里亞德(Mircea Eliade)著,吳靜宜、陳錦書譯:《世界宗教理念史卷一:從石器時代到埃勒烏西斯神秘宗教》Histoire des croyances et des idées religieuses. tome1:De l’âge de la pierre aux mystères d’Eleusis(台北:商周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默西亞‧埃里亞德(Mircea Eliade)著,廖素霞、陳淑娟譯:《世界宗教理念史卷二:從釋迦牟尼到基督宗教的興起》Histoire des croyances et des idées religieuses/Ⅱ:De Gautama Bouddha au triomphe du christianisme(台北:商周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默西亞‧埃里亞德(Mircea Eliade)著,董強譯:《世界宗教理念史卷三:從穆罕默德到宗教改革》Histoire des croyances et des idées religieuses/Ⅲ:De Mahomet à l’âge des Réformes(台北:商周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維‧方坦納(David Fontana)著,何盼盼譯:《象徵的名詞》The Secret Language of Symbols (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衛‧赫爾曼(David Herman)主編,馬海良譯:《新敘事學》Narratologies(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伯特‧霍普克(Robert Hopcke)著,蔣韜譯:《導讀榮格》A Guided Tour of the 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蟻垤(Valmiki)著:《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引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澤顯浩著:〈明代出版文化中的「二十四孝」——論孝子形象的建立與發展〉,《明代研究通訊》第五期,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卞良君、馮存禮著:〈明清小說中的群體意識〉,《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二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平著:〈四遊記與民間信仰——兼論神魔小說的文化心理依據〉,《文史哲》1994年第六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威著:〈論「搗蛋鬼」——兼探兩種神話理論的交鋒〉,《中外文學》第十五卷第四期,198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付少華著:〈天使下地 妖仙上天——撒旦和孫悟空靈魂的終極歸宿〉,《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四期,總第五十八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麟著:〈心猿意馬的放縱與收束——西遊記主題新探〉,《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十五卷第二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克夫著:〈主體意識的弘揚與人格的自我完善——孫悟空形象塑造新論〉,《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十七卷第二期,200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小榮著:〈哪吒故事起源補考〉,《明清小說研究》總第六十五期,2002年第三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安綱著:〈美猴王與易卦〉,《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三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安綱著:〈孫悟空是人類心靈最完美的象徵〉,《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十九卷第四期,2001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安綱著:〈孫悟空與混世魔王〉,《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十三卷第四期,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安綱著:〈論孫悟空形象塑造〉,《雁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五卷第一期,1999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志梅著:〈是反叛的英雄,還是任性的妖魔——“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形象再分析〉,《陜西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報》第十九卷第一期,200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忠明著:〈西遊記“遊戲”背後的深層內涵〉,《明清小說研究》2002年第二期,總第六十四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春青著:〈在文本與歷史之間——重讀西遊記〉,《學習與探索》1998年第六期,總第一百一十九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洪武著:〈西遊記與心經〉,《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二十卷第一期,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洪武著:〈西遊記與禪宗〉,《昌濰師專學報》1997年第十六卷第三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連生著:〈西遊記、鬼子母與九子母〉,《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年第四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舜華著:〈孫悟空形象生成的文化追尋〉,《海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十七卷第三期,199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奭學著:〈欲望法輪——以紅樓夢與西遊記為例〉,《當代》第五十二期,199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躍峰著:〈從孫悟空到至尊寶的流變〉,《武漢科技學院學報》第十五卷第六期,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萌若著:〈封神演義哪吒蓮花化身故事考源〉,《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卷第四期,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車錫倫、孫叔瀛著,〈中國精怪故事與神、仙、鬼、怪故事系列〉,《中國民間文化》1994年總第十五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青蓉著:〈神話英雄人物在當代小說中的新詮釋——以后羿、神農、哪吒故事為例〉,《中臺學報》人文社會卷第十三期,200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惠勝著:〈漫談「割股療親」〉,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中心《語文教育通訊》第十九期,200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仲麟著:〈人藥與血氣——「割股」療親現象中的醫療觀念〉,《新史學》十卷四期,1999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仲麟著:〈不孝之孝——唐以來割股療親現象的社會史初探〉,《新史學》六卷一期,199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文京著:〈關羽之子與孫悟空——明成化本說唱詞話『花關索傳』的神話意義〉,《中外文學》第十五卷第四期,198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永平著:〈羽人神話——鳥圖騰崇拜與變異〉,《中國民間文化》1994年總第十三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聲著:〈西遊記的文化信息與主題思想〉,《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一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紀德君著:〈古代小說中真假人物設置的藝術匠心〉,《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一卷第二期,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敏著:〈牛魔王——初民心靈世界的迴光返照〉,《明清小說研究》1998年第二期,總第四十八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元濟著:〈從孫悟空的形象看民間文化對作家創作的影響〉,《中國民間文化》總第十六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志福著:〈心神相通,根源相繫——海峽兩岸哪吒文化探源〉,《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總第二十一卷第十二期,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傳武著:〈西遊記中的五行思想〉,《歷史月刊》1996年8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曉望著:〈探索孫悟空故事起源之謎〉,《歷史月刊》1996年8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力著:〈文化選擇與生命格局——論孫悟空形象的文化內涵〉,《瀋陽師範學院》社會科學版第二十三卷第四期,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康士林(Nicholas Koss)著,呂健忠譯:〈由重出詩探討西遊記與封神演義的關係〉,《中外文學》第十四卷第十一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康保成著:〈二郎神信仰及其周邊考察〉,《文藝研究》1999年第一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小龍著:〈個體生命意識的激蕩——從孫悟空形象的塑造看西遊記的創作動機〉,《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十六卷第三期,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乘健著:〈略說西遊記與道教〉,《明清小說研究》1998年第二期,總第四十八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強、周業菊著:〈新時期孫悟空原型研究述評〉,《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十八卷第四期,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曉著:〈孫悟空的人格與明代中後期人文主義思潮〉,《明清小說研究》1996年第三期,總第四十一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錦池著:〈宗教光環下的塵俗治平求索——論世本《西遊記》的文化特徵〉,《文學評論》1996年第六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靜二著:〈國外學者看西遊記〉,《中外文學》1971年4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靜二著:〈從天意與人力的衝突論封神演義〉,《漢學研究》第六卷第一期,198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靜二著:〈論『心經』與西遊故事〉,《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五十一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子冉著:〈論魔怪問題——試解西遊記創作原旨之謎〉,《聊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三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江著:〈蓮孩玉——是論宋代執蓮童子題材玉雕的起源和命名〉,《東南文化》第七期總第135期,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炳良著:〈中國的水神傳說和西遊記〉,《國語日報》副刊〈書和人〉第177期,1971年12月25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景黼著:〈論漢代童謠的預言特質〉,收錄於《第三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2000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勤建著:〈越地雞形盤古神話與太陽鳥信仰〉,《中國民間文化》1994年總第十三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光宇著:〈“無支祁”的來歷〉,《楚雄師專學報》第十五卷第四期,200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焦杰著:〈哪吒形象的演變〉,《文學漫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芝崗著:〈大禹與李冰的治水關係〉,《說文月刊》第三卷第九期,194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慶萱著:〈西遊記的象徵世界〉,刊登於《幼獅月刊》1977年46卷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江平、李新燦著:〈孫悟空形象的思想內蘊和啟示〉,《湖州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四卷第五期,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昌年著:〈西遊記的時代背景與意識指向〉,《歷史月刊》1996年8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賈根龍著:〈孫悟空——符號化形象及其所指變遷〉,《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二十卷第一期,200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咸浩著:〈「雙性同體」之夢:「紅樓夢」與「荒野之狼」中「雙性同體」象徵的運用〉,《中外文學》第十五卷第四期,198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心憲、聶樹平著:〈孫悟空形象的悲劇性本質問題〉,《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十五卷第六期,200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安民著:〈叛逆者的價值分析——哪吒形象的人類文化學意義〉,《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第十八卷第三期,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繼承著:〈時代漩渦中的兩塊頑石——孫悟空與賈寶玉之比較〉,《紅樓夢學刊》2002年第四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松濤著:〈西遊記神魔形象論〉,《許昌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十四卷第三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紅軍著:〈亦真亦幻 奧妙無窮——神魔小說人物形象塑造點滴談〉,《瀋陽教育學院學報》第四卷第二期,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樊聖著:〈伊底帕斯與哪吒〉,《台灣醫界》36卷第1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承玉著:〈怪、力、亂、神——封神演義的文化品味〉,《晉陽學刊》,1995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松源著:〈民族精神的英雄頌歌——孫悟空英雄氣質辨析〉,《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四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著:〈「西遊記」的喜劇風格——談丑角〉,《文藝月刊》第二百二十一期,1987年11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著:〈西遊記賞析——西遊記中三教混融〉,《新文藝》第三百二十一期,198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著:〈西遊記賞析——西遊記與神話傳說〉,《新文藝》第三百二十期,1982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衛中著:〈哪吒與水崇拜〉,《中華文化論壇》第四期,200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鳳嫻著:〈封神演義之「天」概念分析〉,《鵝湖月刊》第二七卷第一期總號第三一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鳳嫻著:〈封神演義世界觀剖析——生活世界的異化及復歸之道〉,《鵝湖月刊》第二四卷第六期總號第二八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明勳著:〈百回本西遊記的「敘事矛盾」之(一)——兩張「取經文牒」〉,《靜宜人文學報》第八期,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明勳著:〈百回本西遊記的「敘事矛盾」之(二)——「芭蕉扇」到底有幾把?〉,《靜宜人文學報》第九期,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宗憲著:〈神話中的文學與文學中的神話——論神話在中國文學史中的地位〉,輔仁大學慶祝在台復校四十週年暨第十七屆中國古典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2002年3月16-17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文哲著:〈天命觀:神話與謊言——論封神演義〉,《明清小說研究》2000年第三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淑珠著:〈從「胡鬧小兒」的角度看孫悟空〉,《中外文學》第十五卷第四期,198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興、蘇鐵戈著:〈西遊記談枝四題〉,《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一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蘭拉成著:〈論西遊記前七回與西天取經故事之關係〉,《商洛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三期,1999年9月,頁41-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玉玲著:〈怪胎哪吒「現身」、「說法」——現代新編文本中的哪吒圖像〉,《中外文學》第三十二卷第三期,2003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鵬程著:〈以哪吒為定位看封神演義的天命世界〉,《中外文學》第九卷第四期198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引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姵棻著:《西遊記宇宙建構及人物探源》(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亞玉著:《二郎神傳說研究》(台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麗雯著:《封神演義人物形象塑造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國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璧雍著:《西遊記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素端著:《西遊記敘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亞玉著:《二郎神傳說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淑媛著:《慈航普渡——觀音感應故事敘事模式及其宗教義涵》(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玉珍著:《西遊記中的精怪與神仙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貞姬著:《西遊記八十一難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清榮著:《中國民間童話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慧驊著:《西遊記中的唐三藏形象研究》(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蘭貞著:《西遊記的童話性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佩佩著:《封神演義神話元素研究》(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語文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俊宏著:《西遊記接受史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美玲著:《從古典小說的鬼觀察鬼信仰的心理與文化現象》(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曉怡著:《哪吒人物及故事之研究》(台中:私立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桂美著:《論封神演義中的民間童話素質》(台南: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國語文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鳳嫻著:《從思維方式剖析封神演義中「封神」的意義》(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