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我國行政法人運作問題之研究-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例
作者 呂世壹
貢獻者 江明修
呂世壹
關鍵詞 行政法人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Quangos
董事會
人員權益保障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37:32 (UTC+8)
摘要 行政院於九十一年底提出「行政法人」的概念,並於九十二年四月擬具「行政法人法」草案並送請立法院審議,截至目前,我國僅有一個行政法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於九十三年三月一日正式掛牌運作,其餘行政法人尚未完成立法程序。各界對於此一制度有諸多的批評與探討。
我國行政法人制度是參考了英國、日本,甚至是德國的制度,事實上它是一個政策學習的過程。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身為我國第一個的行政法人,其年度經營績效及運作成果,除作為中心次一年度經費核撥的參考依據外,更是未來我國是否繼續推動行政法人,以及全民是否支持的重要關鍵因素。為了讓這個政策學習化過程能夠順遂,凝聚共識,實有必要研析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行政法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是規劃不盡合宜之處,俾使此一制度的落實更臻完備。
本論文試圖參考國內外學者文獻之方式,並參酌相關法令規定,從公共行政的觀點,來瞭解推動行政法人背後的基本理念,參考英國、日本目前推動法人化的經驗,探討我國第一個行政法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運作機制,以及瞭解發現目前運作窒礙或規劃不盡合宜之處,並試圖找出未來可以改進或修正相關作法。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立法院法制委員會(2003)。行政法人法制化公聽會報告。台北:立法院。
市橋克哉(2006)。「日本獨立行政法人之經驗分析」,發表於外國經驗及我國行政法人推動現況研討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主辦,台北。
丘昌泰(1999)。政府與市場:從行政科學典範變遷論「小而能政府」的建立。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0期,頁35-88。
丘昌泰(2000)。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台北:元照。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1)。公務人員訓練機構資源整合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2003)。攜手民間,邁步全球-組織改造行政法人篇。台北: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2004)。行政法人實例及法規彙編參考手冊。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2006)。行政法人法草案簡介。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6a)(編)。外國經驗及我國行政法人推動現況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江明修、梅高文(2002)。非營利管理之法制議題,非營利管理,台北,智勝。
江岷欽、劉坤億(1999)。企業型政府。台北:智勝文化事業。
江岷欽(2001)。「新公共服務芻議-新公共管理之替代模式」,發表於國家角色與治理型態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主辦,
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元照。
李玉玲(2006年4月25日)「兩廳院紛爭不斷,朱宗慶:『政府對法人不能只生不養』」。聯合報,C6版。
李明珠(2004)。國內公立博物館行政法人化芻議。歷史文物月刊,第14卷第1期,頁78-91。
李逸洋(2004)。我國與日本推動行政法人制度之比較分析。研考雙月刊,第244期,頁55-70。
李建良(2002年12月)。機關法人化之基礎理論。發表於政府機關(構)法人化研討會,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會主辦,台北。
李靜宜(2005)。「移植與轉化: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對我國政府組織改造行政法人化策略的啟示」。行政院人事行政局94年度人事行政研究發展徵文合輯(6-7頁),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朱光明(2005)。「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化改革及其對中國的啟示」。國家行政學院學報,頁87-90,北京。
朱宗慶(2005)。行政法人對文化機構營運管理之影響─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改制行政法人為例。台北:傑優文化。
邱鳳仙(2006)。我國行政法人建制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
邱惠美(2004)。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初探(上)。政大法學評論,第90期,頁171-223
吳瓊恩、李允傑,陳銘薰(2005)。「企業性政府與政府再造」。公共管理(34-59頁),臺北:智勝文化公司。
吳瓊恩(1999)。公共管理研究途徑的反思與批判。中國行政評論, 8卷第2期,頁1-20。
宋餘俠、陳錦雲、賴韻琳(2005)。行政法人績效管理的探討。研考雙月刊,29卷2期,頁39-49。
林三欽(2003年10月)。「中正文化中心組織改制問題初探-兼論其行政法人化之展望」。發表於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學術研討會,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社團法人臺灣行政法學會合辦,台北。
林水波(1999)。政府再造。台北:智勝。
林明鏘(2003)。「評『行政法人法』草案―以行政院九十二年二月草案為中心」,人事行政144期,頁3-17。
林素鳳(2002年10月)。「日本的行政改革與獨立行政法人制度」。發表於政府機關(構)法人化研討會,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辦,台北。
林博文(2001)。建構政府再造的優質行政文化-新公共管理的治理模式。人事月刊,第195期,頁11-23。
范祥偉(2002)。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之理論與政策。人事月刊,第201期,頁54-59。
范祥偉(2003年9月)。「行政法人的政策理念與實務運作」。發表於國立社教機構永續發展研習之博物館行政法人化研討會,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台東。
范祥偉、李靜宜(2005)。行政法人政策推動應有之認識與因應之道。人事月刊, 42卷2期,頁30-39。
洪政緯(2004)。我國行政法人化建制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施能傑、張世杰、鄭錫鍇、賴沅暉(2004)。全民健康保險政府組織的設計與規劃方案建議研究報告。談北:行政院二代健保規劃小組。
施能傑(2005年10月)。「行政法人組織的發展分析」。發表於行政法人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主辦,台北。
許立一(2003)。「對我國建立行政法人制度的另類思考」,2006年12月13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網址:www.npa.org.tw。
許立一(2003a)。解構公共行政當中管理主義的後設敘事。公共行政學報,第8期,頁1-33。
許宗力(2000)。國家機關的法人化-行政組織再造的另一選擇途徑。月旦法學,第57期,頁26-38。
許道然等 譯(2000)。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Guys Peters原著)。台北:智勝。
許哲源(2005)。公共團體課責機制之研究:以英國行政法人為例。審計部出國專題研究報告,未出版。
陳正隆(2000)。「紐西蘭政府之經濟改革-理論、系絡與學習」。新公共管理(183-209頁),台北:五南出版公司。
陳敦源(2002)。民主與官僚:新制度論的觀點。台北:韋伯文化出版公司。
倪達仁等 譯(2002)。政府再造與發展行政(Mark Turner和 David Hulmer合著)。台北:韋伯文化出版公司。
孫本初(1998)。組織員額精簡,公共管理(453-490頁)。台北:智勝。
高明秋(2005)。行政法人制度立法研究。立法院院聞,33卷11期,頁76-95。
張文貞(2003年10月)。「行政法人與政府改造:文化與理念間擺盪的行政法」,發表於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學術研討會,社團法人臺灣行政法學會主辦,台北。
張世杰(2004)。「行政法人之轉型意義及未來成功的關鍵:新公共管理的觀點」。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工作的檢討與展望。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頁101),未出版。
張世杰(2006)。OECD主要會員國行政法人制度:英國、法國、紐西蘭、荷蘭、美國、瑞典。行政院人事行政局95年度各國人事制度資料委託蒐集編譯報告。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張家銘(2003)。公立博物館行政法人化的規劃與因應之道。科技博物,第7卷第2期,頁29-47。
張其祿(2006)。全球劃下的公共管理:兼論政府職能轉型及改革。公務人員月刊,第121期,頁20-33。
黃秀蘭(2005年8月22日)。「行政法人制度座談會」。聯合報,A12版。
黃秀蘭(2004年11月),「行政法人董事會的定位、職能、專業分工及其與執行長之權責劃分:淺述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之實例」。收錄於強化行政法人公司治理能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主辦,台北。
黃榮志(2003)。行政院組織改造全紀錄-二00二年五月至二00三年七月,人事月刊,第37卷第2期,頁7-32。
黃彥彬(2001)。政府預算制度與政策形成-理性或是權利。台北大學財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俊銘(2004年7月29日)「兩廳院依然是『董事會制』」。聯合報,B6版。
黃俊銘(2004年8月20日)「兩廳院節目簡介淪為廣告」。聯合報,C6版。
黃俊銘(2005年10月20日)「兩廳院變調成為國營經紀公司」。聯合報,C6版。
黃靖雯(2006)。英國政署制度與我國行政法人制度比較研究-以英國蘇格蘭文物保存署及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錦堂(2005年)。「行政法人法建制基本方向」。行政法人理論與實務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黃臺生(2001)。英國新的政府機制-執行機關。考銓季刊,第25期,頁55-68。
彭錦鵬(2000)。英國政署之組織設計與運作成效。歐美研究,第30卷第3期,頁89-141。
彭錦鵬(2006)。從OECD經驗看政府改造的趨勢與發展。人事月刊,第42卷第2期,頁16-29。
曾瓊葉(2006)。我國國家圖書館行政法人化之探討。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國家事務與管理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萃先(2005)。我國建立行政法人制度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葉俊榮(2002),「全球化與在地化:政府改造的縱深思考」,2005年9月1日取自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網站,網址:www.ey.gov.tw/COR/index.htm。
楊日青等 譯(1999)。政治學新論(Andrew Heywood著)。台北:韋伯文化。
楊秀娟、胡明華、方衍濱、謝亞杰、林靜芳、黃雅文(2002)。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在我國適用之可行性。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九十年度自行研究報告評獎甲等獎報告彙編。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黑中亮(2006年6月19日)。「看兩廳院未來 平珩樂觀,財務自籌比例增加、良性發展」。民生報,B6版。
溫淑姿(2005)。館長「董事」嗎?董事會與執行長-博物館法人化可能面臨的困境。典藏今藝術,2005年3月號,頁122-125。台北:雲清藝術中心。
蔡允棟(2001)。官僚組織回應力之研究:個案實證分析。政治科學叢論,第15期,頁209-240。
蔡秀涓(2004)。「行政院組織改造工作對公務員角色的改變與意義」。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工作的檢討與展望。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蔡秀卿(2003年10月)。「行政組織改革與地方行政法人-從日本地方獨立行政法人制度論起」。發表於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學術研討會,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社團法人臺灣行政法學會合辦,台北。
鄭任汶(2006年4月4日)。「立委陳瑩痛批兩廳院藝術節像ETC翻版」。聯合晚報,9版。
鄭欣怡(2005)。社教機構行政法人化之探討。社教雙月刊,第129期,頁4-17。
鄭錫鍇(2001)。政府再造的新治理模式-代理人制度。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第5期,頁114-115。
劉宗德等(2005)。行政法人設置有關問題之研究。考試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研究報告。
劉坤億(2002年2月),「地方政府治理機制的創新挑戰:市場治理模式的功能與限制」。發表於地方自治變革與地方政府功能提昇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主辦,台北。
劉坤億、范祥偉(2003)。第二回合的文官改革趨勢:從全觀型治理觀點彈起。人事月刊,第216 期,頁7-16。
劉坤億(2005)。台灣推動行政法人化之經驗分析。台北:晶點文化事業出版社。
劉坤億(2006)。「英國行政法人(Executive NDPBs)之課責制度」,發表於外國經驗及我國行政法人推動現況研討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主辦,台北。
劉坤億(2006a)。行政法人制度推動誘因及其成效之研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95年委託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劉嘉倫(2004)。公營事業機構推動公司化關鍵因素之研究-以台灣鐵路管理局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
劉毓玲 譯(1993)。新政府運動(David Osborne、Ted Gaebler合著)。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趙俊人(2002)。政府改造與組織變革之探討。立法院院聞,30卷7期,頁87-102。
趙靜瑜(2007年2月15日)。「兩廳院成超級藝術經紀公司」。自由時報,藝術文化版。
趙靜瑜(2007年3月5日)。「近7億預算 兩廳院董事會要把關-不分派系,接納雅言,陳郁秀備受期待」。自由時報,藝術文化版。
趙靜瑜(2006年8月9日)。「停車要錢,賣節目單要抽成,租大廳也要錢,兩廳院卯起來跟表演藝術團體算小帳」。自由時報,藝術文化版。
賴森本、許哲源(2005)。行政法人監督機制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16期,頁77-94。
謝宗學等 譯(2002)。治理-政治與國家(Jon Pierre & B Guy Peters合著)。台北:智勝出版社。
戴至中、陳正芬譯(2003)。公司治理:健全公司治理機制,提升企業與國家競爭力(John L. Colley, Jr.等原著)。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
聯合報譯(1998)。全球資本主義危機(George Soros著)。台北,聯經出版。
台北。
羅文基(2003),「知識經濟時代的公務人力發展策略」,2005年12月15日取自國家文官培訓所T&D第10期電子版,網址:http://w3.ncsi.gov.tw。
英文部分:
6, Perri, Diana Leat, Kimberly Seltzer, & Gerry Stoker. (1999). Governing in the Round: Strategies for Holistic Government. London: Demos
Denhardt, J. V. and Denhardt R. B.(2003).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 ,not Steering. New York:M. E.Sharpe
Hughes, Owen E., (1994). 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INC..
Hood, Christopher.(1991).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Public Administration.
Kamarck, E. C. (2002). Globalization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form. In Nye Jr., J. S. and J. D. Donahue(eds), Governance in a Globalizing World (pp.229-252).
Kettl, D. F. (2000). The Global Public Management Revolution:A Repor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ance, ch1-2.
Niskanen, William A. (1971). Bureaucracy and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Chicago: Aldine-Atherton.
OCPA (2005). Code of Practice for Ministerial Appointments to Public Bodies.
Retrieved October 10, 2006, from
http://www.ocpa.gov.uk/upload/assets/www.ocpa.gov.uk/codeofpractice_aug05.pdf
OECD.(2002). Distributed Public Governance: Agencies, Authorities and Other Government Bodies. Paris: OECD
OECD.(2004). Public Sector Modernisation: Chang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Retrieved July 31, 2006, from http://www.oecd.org/dataoecd/35/21/33714754.pdf
Peter, Aucoin,(1990). Administration Reform in Public Management: Paraibms, Principles, Paradoxes and Pendulums”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Peter, B.G.,(1996). The Future of Governing:Four Emerging Models,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Thiel, Sandra van,(2001) .Quangos: Trends,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Ashgate Publishing Co.
U.K. Cabinet Office,(2004). Guidance on Codes of Practice for Board Members of Public Bodies. Retrieved October 31, 2006, from
http://www.publicappointments.gov.uk/publications.aspx
U.K. Cabinet Office. (2005) Public Bodies 2005. Retrieved October 31, 2006, from
http:// www. Knowledgenetwork.gov.uk/ndpb/ndpb.nsf/.
U.K. Cabinet Office. (2006). Public Bodies: A Guide for Departments. Retrieved October 31, 2006, from
http://www.civilservice.gov.uk/other/agencies/guidance_for_departments/pb_guidance/index.asp
U.K. Cabinet Office .(2006a).Making and Managing Public Appointments: A Guide for Departments. Retrieved October 31, 2006, from
http://www.publicappointments.gov.uk/publications.aspx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1256035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25603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江明修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呂世壹zh_TW
dc.creator (作者) 呂世壹zh_TW
dc.date (日期) 200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15:37:32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15:37:32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15:37:32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125603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66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公共行政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125603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行政院於九十一年底提出「行政法人」的概念,並於九十二年四月擬具「行政法人法」草案並送請立法院審議,截至目前,我國僅有一個行政法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於九十三年三月一日正式掛牌運作,其餘行政法人尚未完成立法程序。各界對於此一制度有諸多的批評與探討。
我國行政法人制度是參考了英國、日本,甚至是德國的制度,事實上它是一個政策學習的過程。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身為我國第一個的行政法人,其年度經營績效及運作成果,除作為中心次一年度經費核撥的參考依據外,更是未來我國是否繼續推動行政法人,以及全民是否支持的重要關鍵因素。為了讓這個政策學習化過程能夠順遂,凝聚共識,實有必要研析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行政法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是規劃不盡合宜之處,俾使此一制度的落實更臻完備。
本論文試圖參考國內外學者文獻之方式,並參酌相關法令規定,從公共行政的觀點,來瞭解推動行政法人背後的基本理念,參考英國、日本目前推動法人化的經驗,探討我國第一個行政法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運作機制,以及瞭解發現目前運作窒礙或規劃不盡合宜之處,並試圖找出未來可以改進或修正相關作法。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 5
第五節 研究流程 6
第六節 研究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Quangos的意義 8
第二節 行政法人的理論基礎-新公共管理 11
第三節 英國的發展經驗 18
第四節 日本獨立行政法人的發展經驗 34
第五節 我國行政法人制度之內涵及推動情形 41
第三章 個案介紹-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52
第一節 改制前之組織概況 52
第二節 改制為行政法人的原因 55
第三節 改制後之現況說明 57
第四章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改制行政法人後之運作
問題分析 66
第一節 政府與行政法人之間監督關係 69
第二節 董事會、董事長與藝術總監之權責劃分 73
第三節 董事會的運作問題 77
第四節 員工權益保障及人事管理 81
第五節 績效評鑑 90
第六節 財務管理 93
第五章 運作問題之訪談研究 98
第一節 研究設計 98
第二節 結果分析 99
第六章 結論 111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1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9
第三節 未來展望 127
第四節 結語 129
參考文獻 130

附錄目錄
附錄一 行政法人法草案 138
附錄二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設置條例 149
附錄三 訪談大綱 154
附錄四 訪談紀要 155

表 目 錄
表一 相關Quangos類型與市場、政府機關之比較表 9
表二 公務員型與非公務員型法人之人事管理差異比較 38
表三 第一波至第三波優先推動行政法人個案 43
表四 行政法人與公設、民間財團法人之比較 48
表五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大事記一覽表 57
表六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董事及監察人名錄 59
表七 92年至96年政府經費補助中正文化中心金額一覽表 61
表八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第一、二屆績效評鑑委員會委員名單表 63
表九 行政法人法草案及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設置條例比較一覽表 63
表十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之新聞報導一覽表 66
表十一 董事會與執行長之治理類型一覽表 74
表十二 現職人員權益保障對照表 83
表十三 訪談對象一覽表 98

圖 目 錄
圖一 研究流程圖 6
圖二 公部門組織的多元型態 10
圖三 執行性NDPB支出及政府補助經費統計圖 33
圖四 行政法人光譜 49
圖五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組織圖 58
圖六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運作關係圖 65
圖七 董事會與專業經理人的運作模式圖 73
圖八 董事會與專業經理人之決策權力光譜表 74
zh_TW
dc.format.extent 43732 bytes-
dc.format.extent 79986 bytes-
dc.format.extent 65358 bytes-
dc.format.extent 100971 bytes-
dc.format.extent 175634 bytes-
dc.format.extent 600945 bytes-
dc.format.extent 234674 bytes-
dc.format.extent 317241 bytes-
dc.format.extent 266167 bytes-
dc.format.extent 219325 bytes-
dc.format.extent 188310 bytes-
dc.format.extent 42987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125603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行政法人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Quangos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董事會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人員權益保障zh_TW
dc.title (題名) 我國行政法人運作問題之研究-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例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法制委員會(2003)。行政法人法制化公聽會報告。台北:立法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市橋克哉(2006)。「日本獨立行政法人之經驗分析」,發表於外國經驗及我國行政法人推動現況研討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主辦,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丘昌泰(1999)。政府與市場:從行政科學典範變遷論「小而能政府」的建立。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0期,頁35-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丘昌泰(2000)。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台北:元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1)。公務人員訓練機構資源整合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2003)。攜手民間,邁步全球-組織改造行政法人篇。台北: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2004)。行政法人實例及法規彙編參考手冊。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2006)。行政法人法草案簡介。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6a)(編)。外國經驗及我國行政法人推動現況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明修、梅高文(2002)。非營利管理之法制議題,非營利管理,台北,智勝。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岷欽、劉坤億(1999)。企業型政府。台北:智勝文化事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岷欽(2001)。「新公共服務芻議-新公共管理之替代模式」,發表於國家角色與治理型態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主辦,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元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玉玲(2006年4月25日)「兩廳院紛爭不斷,朱宗慶:『政府對法人不能只生不養』」。聯合報,C6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明珠(2004)。國內公立博物館行政法人化芻議。歷史文物月刊,第14卷第1期,頁78-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逸洋(2004)。我國與日本推動行政法人制度之比較分析。研考雙月刊,第244期,頁55-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建良(2002年12月)。機關法人化之基礎理論。發表於政府機關(構)法人化研討會,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會主辦,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靜宜(2005)。「移植與轉化: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對我國政府組織改造行政法人化策略的啟示」。行政院人事行政局94年度人事行政研究發展徵文合輯(6-7頁),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光明(2005)。「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化改革及其對中國的啟示」。國家行政學院學報,頁87-90,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宗慶(2005)。行政法人對文化機構營運管理之影響─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改制行政法人為例。台北:傑優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鳳仙(2006)。我國行政法人建制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惠美(2004)。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初探(上)。政大法學評論,第90期,頁171-2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瓊恩、李允傑,陳銘薰(2005)。「企業性政府與政府再造」。公共管理(34-59頁),臺北:智勝文化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瓊恩(1999)。公共管理研究途徑的反思與批判。中國行政評論, 8卷第2期,頁1-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餘俠、陳錦雲、賴韻琳(2005)。行政法人績效管理的探討。研考雙月刊,29卷2期,頁39-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三欽(2003年10月)。「中正文化中心組織改制問題初探-兼論其行政法人化之展望」。發表於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學術研討會,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社團法人臺灣行政法學會合辦,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水波(1999)。政府再造。台北:智勝。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明鏘(2003)。「評『行政法人法』草案―以行政院九十二年二月草案為中心」,人事行政144期,頁3-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素鳳(2002年10月)。「日本的行政改革與獨立行政法人制度」。發表於政府機關(構)法人化研討會,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辦,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博文(2001)。建構政府再造的優質行政文化-新公共管理的治理模式。人事月刊,第195期,頁11-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祥偉(2002)。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之理論與政策。人事月刊,第201期,頁54-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祥偉(2003年9月)。「行政法人的政策理念與實務運作」。發表於國立社教機構永續發展研習之博物館行政法人化研討會,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主辦:台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祥偉、李靜宜(2005)。行政法人政策推動應有之認識與因應之道。人事月刊, 42卷2期,頁30-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政緯(2004)。我國行政法人化建制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能傑、張世杰、鄭錫鍇、賴沅暉(2004)。全民健康保險政府組織的設計與規劃方案建議研究報告。談北:行政院二代健保規劃小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能傑(2005年10月)。「行政法人組織的發展分析」。發表於行政法人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主辦,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立一(2003)。「對我國建立行政法人制度的另類思考」,2006年12月13日取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網址:www.npa.org.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立一(2003a)。解構公共行政當中管理主義的後設敘事。公共行政學報,第8期,頁1-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宗力(2000)。國家機關的法人化-行政組織再造的另一選擇途徑。月旦法學,第57期,頁26-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道然等 譯(2000)。政府未來的治理模式(Guys Peters原著)。台北:智勝。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哲源(2005)。公共團體課責機制之研究:以英國行政法人為例。審計部出國專題研究報告,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正隆(2000)。「紐西蘭政府之經濟改革-理論、系絡與學習」。新公共管理(183-209頁),台北:五南出版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敦源(2002)。民主與官僚:新制度論的觀點。台北:韋伯文化出版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倪達仁等 譯(2002)。政府再造與發展行政(Mark Turner和 David Hulmer合著)。台北:韋伯文化出版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本初(1998)。組織員額精簡,公共管理(453-490頁)。台北:智勝。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明秋(2005)。行政法人制度立法研究。立法院院聞,33卷11期,頁76-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文貞(2003年10月)。「行政法人與政府改造:文化與理念間擺盪的行政法」,發表於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學術研討會,社團法人臺灣行政法學會主辦,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世杰(2004)。「行政法人之轉型意義及未來成功的關鍵:新公共管理的觀點」。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工作的檢討與展望。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頁101),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世杰(2006)。OECD主要會員國行政法人制度:英國、法國、紐西蘭、荷蘭、美國、瑞典。行政院人事行政局95年度各國人事制度資料委託蒐集編譯報告。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家銘(2003)。公立博物館行政法人化的規劃與因應之道。科技博物,第7卷第2期,頁29-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其祿(2006)。全球劃下的公共管理:兼論政府職能轉型及改革。公務人員月刊,第121期,頁20-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秀蘭(2005年8月22日)。「行政法人制度座談會」。聯合報,A12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秀蘭(2004年11月),「行政法人董事會的定位、職能、專業分工及其與執行長之權責劃分:淺述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之實例」。收錄於強化行政法人公司治理能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主辦,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榮志(2003)。行政院組織改造全紀錄-二00二年五月至二00三年七月,人事月刊,第37卷第2期,頁7-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彥彬(2001)。政府預算制度與政策形成-理性或是權利。台北大學財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俊銘(2004年7月29日)「兩廳院依然是『董事會制』」。聯合報,B6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俊銘(2004年8月20日)「兩廳院節目簡介淪為廣告」。聯合報,C6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俊銘(2005年10月20日)「兩廳院變調成為國營經紀公司」。聯合報,C6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靖雯(2006)。英國政署制度與我國行政法人制度比較研究-以英國蘇格蘭文物保存署及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錦堂(2005年)。「行政法人法建制基本方向」。行政法人理論與實務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臺生(2001)。英國新的政府機制-執行機關。考銓季刊,第25期,頁55-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錦鵬(2000)。英國政署之組織設計與運作成效。歐美研究,第30卷第3期,頁89-1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錦鵬(2006)。從OECD經驗看政府改造的趨勢與發展。人事月刊,第42卷第2期,頁16-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瓊葉(2006)。我國國家圖書館行政法人化之探討。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國家事務與管理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萃先(2005)。我國建立行政法人制度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俊榮(2002),「全球化與在地化:政府改造的縱深思考」,2005年9月1日取自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網站,網址:www.ey.gov.tw/COR/index.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日青等 譯(1999)。政治學新論(Andrew Heywood著)。台北:韋伯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秀娟、胡明華、方衍濱、謝亞杰、林靜芳、黃雅文(2002)。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制度在我國適用之可行性。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九十年度自行研究報告評獎甲等獎報告彙編。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黑中亮(2006年6月19日)。「看兩廳院未來 平珩樂觀,財務自籌比例增加、良性發展」。民生報,B6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淑姿(2005)。館長「董事」嗎?董事會與執行長-博物館法人化可能面臨的困境。典藏今藝術,2005年3月號,頁122-125。台北:雲清藝術中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允棟(2001)。官僚組織回應力之研究:個案實證分析。政治科學叢論,第15期,頁209-2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秀涓(2004)。「行政院組織改造工作對公務員角色的改變與意義」。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工作的檢討與展望。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秀卿(2003年10月)。「行政組織改革與地方行政法人-從日本地方獨立行政法人制度論起」。發表於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學術研討會,行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社團法人臺灣行政法學會合辦,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任汶(2006年4月4日)。「立委陳瑩痛批兩廳院藝術節像ETC翻版」。聯合晚報,9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欣怡(2005)。社教機構行政法人化之探討。社教雙月刊,第129期,頁4-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錫鍇(2001)。政府再造的新治理模式-代理人制度。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第5期,頁114-1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宗德等(2005)。行政法人設置有關問題之研究。考試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研究報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坤億(2002年2月),「地方政府治理機制的創新挑戰:市場治理模式的功能與限制」。發表於地方自治變革與地方政府功能提昇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主辦,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坤億、范祥偉(2003)。第二回合的文官改革趨勢:從全觀型治理觀點彈起。人事月刊,第216 期,頁7-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坤億(2005)。台灣推動行政法人化之經驗分析。台北:晶點文化事業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坤億(2006)。「英國行政法人(Executive NDPBs)之課責制度」,發表於外國經驗及我國行政法人推動現況研討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主辦,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坤億(2006a)。行政法人制度推動誘因及其成效之研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95年委託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嘉倫(2004)。公營事業機構推動公司化關鍵因素之研究-以台灣鐵路管理局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毓玲 譯(1993)。新政府運動(David Osborne、Ted Gaebler合著)。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俊人(2002)。政府改造與組織變革之探討。立法院院聞,30卷7期,頁87-1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靜瑜(2007年2月15日)。「兩廳院成超級藝術經紀公司」。自由時報,藝術文化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靜瑜(2007年3月5日)。「近7億預算 兩廳院董事會要把關-不分派系,接納雅言,陳郁秀備受期待」。自由時報,藝術文化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靜瑜(2006年8月9日)。「停車要錢,賣節目單要抽成,租大廳也要錢,兩廳院卯起來跟表演藝術團體算小帳」。自由時報,藝術文化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森本、許哲源(2005)。行政法人監督機制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16期,頁77-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宗學等 譯(2002)。治理-政治與國家(Jon Pierre & B Guy Peters合著)。台北:智勝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至中、陳正芬譯(2003)。公司治理:健全公司治理機制,提升企業與國家競爭力(John L. Colley, Jr.等原著)。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譯(1998)。全球資本主義危機(George Soros著)。台北,聯經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文基(2003),「知識經濟時代的公務人力發展策略」,2005年12月15日取自國家文官培訓所T&D第10期電子版,網址:http://w3.ncsi.gov.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Perri, Diana Leat, Kimberly Seltzer, & Gerry Stoker. (1999). Governing in the Round: Strategies for Holistic Government. London: Demo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enhardt, J. V. and Denhardt R. B.(2003).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 ,not Steering. New York:M. E.Sharp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ughes, Owen E., (1994). 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IN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od, Christopher.(1991).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Public Administrati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amarck, E. C. (2002). Globalization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form. In Nye Jr., J. S. and J. D. Donahue(eds), Governance in a Globalizing World (pp.229-2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ettl, D. F. (2000). The Global Public Management Revolution:A Repor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ance, ch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iskanen, William A. (1971). Bureaucracy and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Chicago: Aldine-Athert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OCPA (2005). Code of Practice for Ministerial Appointments to Public Bodie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etrieved October 10, 2006, fr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ocpa.gov.uk/upload/assets/www.ocpa.gov.uk/codeofpractice_aug05.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OECD.(2002). Distributed Public Governance: Agencies, Authorities and Other Government Bodies. Paris: OEC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OECD.(2004). Public Sector Modernisation: Chang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Retrieved July 31, 2006, from http://www.oecd.org/dataoecd/35/21/33714754.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eter, Aucoin,(1990). Administration Reform in Public Management: Paraibms, Principles, Paradoxes and Pendulums”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eter, B.G.,(1996). The Future of Governing:Four Emerging Models,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iel, Sandra van,(2001) .Quangos: Trends,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Ashgate Publishing Co.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K. Cabinet Office,(2004). Guidance on Codes of Practice for Board Members of Public Bodies. Retrieved October 31, 2006, fr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publicappointments.gov.uk/publications.aspx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K. Cabinet Office. (2005) Public Bodies 2005. Retrieved October 31, 2006, fr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 www. Knowledgenetwork.gov.uk/ndpb/ndpb.ns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K. Cabinet Office. (2006). Public Bodies: A Guide for Departments. Retrieved October 31, 2006, fr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civilservice.gov.uk/other/agencies/guidance_for_departments/pb_guidance/index.as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U.K. Cabinet Office .(2006a).Making and Managing Public Appointments: A Guide for Departments. Retrieved October 31, 2006, fr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publicappointments.gov.uk/publications.aspx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