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中印關係中的地緣政治因素研究
作者 張文賢
貢獻者 邱坤玄
張文賢
關鍵詞 中印關係
地緣政治
競合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18-Sep-2009 20:35:13 (UTC+8)
摘要 中、印兩國均位處亞洲,同屬四大文明古國,有著長遠的交往歷史;在18、19世紀均曾因西方帝國主義侵略,而成為殖民或半殖民國家。因此,中、印兩國人民在文化歷史及國家民族意識上,有著相同的認知背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印度為最早宣布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1954年6月,中國總理周恩來應邀訪問印度,6月28日中、印發表聯合聲明,共同倡導將「和平共處五原則」作為指導國際關係的準則,使得中印關係在1950年代中期以前,享有一段發展的蜜月期。然而,由於歷史遺留下的邊界問題,及傳統地緣戰略思維的衝突,導致1962年的中印邊界戰爭爆發,整個冷戰期間,中、印各自拉攏地緣政治助手,形成相互對峙局面。
冷戰結束後,國際政治格局,呈現的是美國一超下的多極(uni-multipolar)局面。中國在對外政策上,除了重視與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的穩定關係外,也注重協調與俄羅斯、歐洲大國、日本、印度及其他地區大國的關係。同此時間,印度政府亦多方發展與大國的關係,力爭在世界多極化的過程中,使印度從「次重量級」上升為「重量級」,以便有朝一日能躋身「多極」的行列。在雙方領導人均有改善彼此關係意願的基礎上,中、印就阻礙兩國關係發展的根本因素-邊界問題,進行多次對話協商。兩國領導人經由多次的互訪,於2005年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兩國2007年的貿易額已達到387億美元,以單一國家而言,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
近年中、印的經濟崛起,許多學者從戰略或經濟的觀點,對中印關係未來發展提出看法,其中有持中印對手論者,認為中、印將因為戰略上的競爭而無可避免成為對手;亦有持中印合作論者,認為中、印在經濟利益的趨使下,將成為合作夥伴。事實上,認為中、印未來無論是戰略的競爭對手,抑或是經濟的合作夥件,其中都不免涉及地緣政治因素。近年,許多學者及兩國領導階層,分析中、印兩國在國家發展上,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認為兩國的交往及未來的發展,將是有合作更有競爭,也就是中印競合論的觀點。惟由於兩國同樣面對嚴峻的能源安全情勢,未來中、印雙方在戰略資源方面的競合,究竟是競爭大於合作,還是合作大於競爭,將是影響中印關係未來發展的關鍵變數。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Gray Colin S.著,王正己譯,核子時代的地緣政治。台北:國防部史政編
譯局,民國74年。
大前研一,趙秀誼、劉錦秀、黃碧君譯,中華聯邦。台北:城邦文化,民國92
  年。
王良能,印巴關係與南亞安全:中共的觀點。台北:唐山出版社,2003年11
  月。
王生榮主編,金黃與蔚藍的支點:中國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2000年12月。
王恩涌主編,中國政治地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
王逸舟,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牛大勇、沈志華,冷戰與中國的周邊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中華歐亞基金會編,地緣政治與中共外交戰略。台北:大屯出版社,民國95年
  6月。
中共雜誌研究社編,中共周邊國家軍力調查報告。台北:中共雜誌研究社,民
  國86年7月。
中共年報編纂委員會編,2005年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94
  年6月。
中共年報編纂委員會編,2006年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95
  年4月。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全球戰略大格局,第二版。北京:時事出版社,
  2001年9月。
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國際形勢分析報告1996-1997。北京:戰略與管理雜
  誌社,1997年。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林添貴譯,大棋盤。台北:立緒文
化,民國87年。
布蘭登柏格(Adam M. Brandenburger)、奈勒波夫(Barry J.
Nalebuff),許恩得譯,競合策略。台北:台灣培生教育,2004年。
艾略特(Michael W. Everett)、索瑪威勒(Mary A. Sommerville),
楊連仲譯,東南亞的多邊合作。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5年10
月。
艾里曼(Bruce Elleman),李厚壯譯,近代中國的軍事與戰爭。台北:時
英,2002年。
貝里.修斯(Barry B. Hughes),歐信宏、陳尚懋譯,最新國際政治新
論。台北:韋伯文化,民國93年3月。
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台北:世界,民國89年4月。
李潔明(James R. Lilley),林添貴譯,李潔明回憶錄。台北:時報文
化,民國92年4月。
李慎明、王逸舟主編,2004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
  版社,2004年1月。
肖月,朱立群主編,簡明國際關係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
沈玄池,國際關係。台北縣:高立,2002年。
沈默,地緣政治。台北:中央圖書供應社,1967年7月。
伯斯坦、凱澤(Daniel Burstein and Arne de Keizer),應小端、黃
秀媛譯,巨龍:中國對全球政商經濟的影響。台北:天下遠見,民國88年
3月。
林中斌,以智取勝:國防兩岸事務。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民國94年。
周繼祥,政治學21世紀的觀點。台北:威仕曼文化,民國95年10月。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南亞政策。台北:生智文化,2003年1月。
吳永年等著,21世紀印度外交新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孟捷慕(James Mann),林添貴譯,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
密。台北:先覺,1999年。
姚有志主編,二十世紀戰略理論遺產。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
柏福臨、王作坤、孫友葵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哈爾濱市:黑龍江教育出
版社,1988年12月。
科亨(Stephin P. Cohen),劉滿貴等譯,大象與孔雀:解讀印度大戰略。
北京:新華社,2002年10月。
約翰•史班尼爾(John Spanier),方海鶯譯,當代美國外交史。台北:桂
冠圖書,1986年。
翁明賢、吳建德、江春琦總主編,國際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6年8
  月初版。
徐小傑,新世紀的油氣地緣政治-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北京:社會科學文
  獻出版社,1998年4月。
孫士海編,印度的發展及其對外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5
  月。
宮占奎等著,中國與東盟經濟一體化:模式比較與政策選擇。北京:中國對外
  經濟貿易出版社,2003年8月。
洛克(Lawrence F. Locke)、史皮爾杜梭(Waneen Wyrick
Spirduso)、席佛曼(Stephen J. Silverman),項靖等譯,論文
計畫與研究方法。永和市:韋伯文化,2002年。
陸俊元,地緣政治的本質與規律。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陶文釗、杜瑞清、王旭主編,中美關係與東亞國際格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出版社,2003年。
張敏秋編,中印關係研究(1947-2003)。北京:北京大學,2004年6月。
張文木,世界地緣政治中的中國國家安全利益分析。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4年5月。
雅克.阿達,周曉幸譯,經濟全球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年1月。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2000年。
連玉明主編,中國國力報告2003-解讀『兩會』數字中國新時態。北京:中國
  時代經濟出版社,2003年6月。
普雷斯托維茨(Clyde Prestowitz),陳俐雯譯,全球經濟新霸主:30億人
  正在創造經濟強權新勢力。台北:商智,民國95年2月。
溫世仁,中國經濟的未來。台北:天下遠見,民國92年。
溫勒(Andrew C. Winner)、吉原俊井(Toshi Yoshihara),國防部史
政編譯室譯,南亞核子穩定。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7月。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葉自成主編,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12月。
楊宏山,經濟全球化與政治發展。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安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談子民,印度國大黨之理論與實際。台北:黃露華,民國64年1月。
劉傑,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國家主權。北京:長征出版社,2000年11月。
劉雪蓮,地緣政治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
閻學通,國際政治與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
蔣一國等著,印度國防經濟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
邁斯納(Maurice Meisner),杜蒲譯,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中華人民共
和國史,第三版(1999)。香港:中文大學,2005年。
蘇浩,「冷戰後中國外交發展的脈絡」,丁樹範主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
  北:新新聞文化,民國91年。
(二)期刊論文
丁樹範,「全球化下的中國國防工業」,中國大陸研究,第49卷第3期(民國
  95年9月),頁1-22。
丁樹範,「印度國防部長訪中之分析」,歐亞研究通訊,Vol.9 No.7(2006
年7月),頁2-4。
于春苓,「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北方論叢(哈爾濱),5期(1998年),
  頁20-25。
方天賜,「中、印開放乃堆拉山口邊境貿易之評析」,戰略安全研析,第16期
  (民國95年8月),頁47-50。
卞秀瑜,「朝鮮戰爭期間印度對華政策與其大國戰略」,臨沂師範學院學報(
  臨沂),27卷1期(2005年2月),頁85-88。
牛新春,「中美關係的新特點:平衡、穩定、競爭」,和平與發展季刊(北京
  ),2006年第3期,頁14-17。
王新龍,「印度海洋戰略及對中印關係的影響」,南亞研究季刊(北京),
  2004年第1期,頁87-91。
文富德,「試談中印自由貿易區的可行性」,南亞研究季刊(北京),2006年
  第1期,頁1-7。
西崎文子,「全球性超級大國還是民主典範?-後冷戰時代日本的美國觀」,
  國際政治研究(北京),2005年第1期(2005年2月),頁84-93。
任飛,「安全觀轉型與中印安全合作」,南亞研究季刊(北京),2004年第3
  期,頁41-46。
任飛,「中印國家利益之比較」,南亞研究季刊(北京),2006年第3期,頁
  80-85。
邱坤玄,「結構現實主義與中共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第30卷第3期(
  民國88年夏季),頁23-38。
邱坤玄,「霸權穩定論與冷戰後中(共)美權力關係」,東亞季刊,第31卷第
  3期(民國89年夏季),頁1-14。
汪開宏,「中、日石油戰略之角力-俄羅斯欲興建泰納線油管政策分析」,展
  望與探索,第4卷第6期(民國95年6月),頁27-39。
宋志輝,「試析印日關係及其對中印關係的影響」,南亞研究季刊(北京),
  2006年第1期,頁70-73。
宋德星,「南亞地緣政治構造與印度的安全戰略」,南亞研究(北京),2004
  年第1期,頁20-26。
宋德星,「21世紀的中印關係:印度的根本戰略關切及其邏輯起點」,中國外
  交(北京),20008年3月,頁48-53。
李登科,「斯里蘭卡近期動亂之研析」,戰略安全研析,第17期(民國95年
  9月),頁36-39。
李文貴,「印度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南亞研究季刊(北京),
  2004年第1期,頁111-115。
李莉,「冷戰後印度的安全觀及對華政策」,國際政治科學(北京),總第12
  期(2007年4月),頁1-32。
李金明,「麻六甲海峽與南海航道安全」,南洋問題研究(廈門),2006年第
  3期,頁1-6。
吳永年,「論21世紀印度外交戰略的調整」,南亞研究(北京),2004年第2
  期,頁17-20。
吳永年,「曼莫汗.辛格政府外交政策的調整」,外交評論(北京),總第87
  期(2006年2月),頁76-82。
吳東野,「『上海合作組織』:新的戰略主導者?」,戰略安全研析,第15期
  (民國95年7月),頁15-21。
吳征宇,「重新認識“心臟地帶理論”及其戰略涵義」,現代國際關係(北京
  ),2005年第3期,頁55-61。
金熙德,「經濟利益•地緣政治•意識形態──二戰後日本對華外交基點的搖
  擺」,當代亞太(北京),2008年第1期,頁58-70。
周茂林,「印美民用核子合作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第12期(民國
  95年4月),頁39-42。
周茂林,「日印戰略關係再出發的意涵與啟示」,戰略安全研析,第14期(民
  國95年6月),頁36-40。
周茂林,「中、印開放錫金古山口之戰略研析」,戰略安全研析,第15期(民
  國95年7月),頁37-41。
周茂林,「印度孟買火車爆炸案對反恐工作之啟示」,戰略安全研析,第16期
  (民國95年8月),頁34-38。
胡志勇,「從印美核協議透視美國南亞戰略」,國際政治(北京),2006年第
  8期,頁97-99。
侯紅育,「試析美國對印軍備出口政策的變化」,國際政治(北京),2006年
  第3期,頁32-35。
侯松嶺,「印度“東向政策”與印度-東盟關係的發展」,當代亞太(北京)
  ,2006年第5期,頁37-42。
徐鋒,「試析制約美印聯合遏制中國的主要因素」,南亞研究季刊(北京),
  2006年第1期,頁66-69。
唐衛斌,「中國石油安全與能源外交」,外交學院學報(北京),總第76期(
  2004年6月),頁73-78。
孫相東,「地緣政治學:後現代主義批判的視角」,國際關係學院學報(北京
  ),2006年第1期,頁44-49。
耿麗華,「中印關係未來走向」,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北京),
  2005年第1期(2005年1月),頁120-127。
秦亞青、閻學通、張文木、時殷宏、馮紹雷,「國際關係研究方法論筆談」,
  中國社會科學(北京),總第145期(2004年1月),頁78-93。
孫建波,「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協議》與印美關係的未來發展」,國際政治(
  北京),2006年第9期,頁70-73。
席代麟,「中俄戰略夥伴關係對亞太地區安全的衝擊」,俄羅斯學報,第4期
  (2005年3月),頁1-28。
馬加力,「印度的外交戰略」,國際政治(北京),2006年第8期,頁43-47
  。
馬加力,「印度的崛起態勢」,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6年第6期,頁
  51-55。
馬小軍、惠春琳,「美國全球能源戰略控制態勢評估」,現代國際關係(北京
  ),2006年第1期,頁38-46。
張力,「印度的能源安全:挑戰與應戰」,南亞研究季刊(北京),2004年第
  2期,頁29-34。
張力,「印度的“能源外交”及其地緣政治考量」,南亞研究季刊(北京),
  2004年第3期,頁34-40。
張力,「中國的南亞外交與克什米爾問題」,南亞研究季刊(北京),2006年
  第1期,頁41-47。
張立,「淺論中印能源合作」,國際問題研究(北京),2008年第1期,頁
  26-29。
張中勇,「印度孟買恐怖爆炸案之觀察與省思」,戰略安全研析,第16期(民
  國95年8月),頁29-33。
張占順,「全球化背景下中印關係的新發展」,當代亞太(北京),2007年第
  8期,頁17-23。
張利軍,「試析印度能源戰略」,國際問題研究(北京),2006年第5期,頁
  62-66。
張幼文,「全球化經濟形成機制與本質分析」,上海財經大學學報(上海),
  第8卷第5期(2006年10月),頁48-55。
張惠玲,「布希政府與印度「核合作」的意圖」,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9期
  (民國95年9月),頁20-35。
張露,「地緣政治與美俄關係-從烏克蘭大選解讀冷戰後美俄關係中的地緣政
  治因素」,國際政治(北京),2006年第5期,頁44-48。
張繼亞、郭曉兵,「2006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評析」,現代國際關係
  (北京),2006年第4期,頁55-59。
張曉慧、肖斌,「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印關係──來自印度學者的觀點」,新
  疆社會科學(烏魯木齊),2004年第2期,頁48-52。
張貴洪,「競爭與合作:地區視角下的中印關係」,當代亞太(北京),2006
  年第12期(2006年12月),頁12-18。
張宇燕、張靜春,「亞洲經濟一體化下的中印關係」,當代亞太(北京),
  2006年第2期(2006年2月),頁3-17。
張宇燕、趙江林、劉小雪、王小敏,「新時期中印經貿關係發展的戰略思考」
  ,當代亞太(北京),2006年第8期(2006年8月),頁12-20。
許寧寧,「近十五年來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評析」,外交評論(北京),總第
  92期(2006年12月),頁19-24。
連弘宜,「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析論俄中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係『
  』之運作現況」,國際關係學報,第21期(2006年1月),頁71-111。
陳牧民,「當和平崛起遇上臺灣問題:菁英認知下的中國安全戰略」,中國大
  陸研究,第49卷第4期(民國95年12月),頁1-26。
陳仲志、張凱勝,「美國戰略目標調整下的布希印度之行」,展望與探索,第
  4卷第6期(民國95年6月),頁40-56。
陳會娟,「中印邊界糾紛中的地緣因素」,南亞研究季刊(北京),2004年第
  4期,頁96-102。
陳鳳英,「國際能源安全的新變局」,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6年第6期
  ,頁41-46。
陳繼東、周任,「能源合作-中印緬孟加強四方關係的紐帶」,南亞研究季刊
  (北京),2006年第1期,頁8-13。
陸俊元,「論地緣政治的本質」,國際關係學院學報(北京),2006年第4期
  ,頁32-36。
陸俊元,「地緣政治規律再探」,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6年第7期,頁
  55-60。
郭新寧,「論中國國家安全戰略方針」,外交評論(北京),總第88期
(2006年4月),頁31-36。
康民軍,「試析中印邊界問題的歷史與現狀」,南亞研究季刊(北京),2006
  年第1期,頁55-60。
程超澤,「中國崛起的石油安全(上)」,中共研究,41卷7期(2007年7月
  ),頁79-94。
程瑞聲,「論中印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國際問題研究(北京),2007年第1
  期,頁13-18。
黃恩浩,「中國海權崛起與其『珍珠串』海上戰略」,中共研究,41卷11期
  (2007年11月),頁87-102。
塔倫•卡納(Tarun Khanna),「中國+印度=經濟新霸權?」,哈佛商業
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2007年11月,頁48-60。
楊文武,「中印合作發展新論」,南亞研究季刊(北京),2006年第1期,頁
  48-54。
楊竹山,「美印以“民主軸心”的由來與發展」,國際政治(北京),2006年
  第5期,頁49-54。
萬吉瓊,「中印關係在全球化加速時期的新發展」,南亞研究季刊(北京),
  2006年第3期,頁48-52。
趙干城,「中俄印戰略關係的政策意義與發展前景」,南亞研究(北京),
  2005年第2期,頁3-7。
趙干城,「印度的大國外交:現實與夢想」,國際政治(北京),2006年第4
  期,頁41-43。
趙洪,「試論印度與東盟關係」,國際關係專論(北京),2006年第3期,頁
  33-37。
趙洪,「冷戰後印度與東盟關係的變化及其原因」,國際政治(北京),2006
  年第7期,頁68-72。
趙洪,「中國視角中的印度與東盟關係」,南洋問題研究(廈門),總第129
  期,(2007年1月),頁27-35。
趙伯東「中印關係-新型的大國關係」,當代亞太(北京),2005年第8期,
  頁31-36。
趙念渝,「“9.11”事件和日益凸顯的非傳統安全威脅」,國際觀察(上
海),2004年第1期,頁36-41。
榮鷹,「印巴關係中的宗教和民族因素初探」,國際問題研究(北京),2006
  年第2期,頁31-35。
裴遠穎,「中國外交戰略與和平發展」,國際問題研究(北京),2006年第1
  期,頁4-8。
劉廷忠,「歐盟的發展與政治傾向」,昆明師範高等專科學學報(昆明),第
  27卷第1期(2005年3月),頁5-7。
鄭瑞祥,「試析印度崛起問題」,國際政治(北京),2006年第4期,頁149-
  153。
衛靈,「中印安全戰略及中印安全關係」,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北京),2005
  年第6期,頁93-99。
衛靈、劉強,「中亞地區的能源爭奪與中國能源安全」,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南京),2006年第6期,頁73-78。
蔡明彥,「俄中軍事合作關係的發展與影響」,俄羅斯學報,第5期(2006年
  12月),頁1-24。
隨新民,「中印關係研究50年:多元化的議程與不對稱的支點」,國際論壇(
  北京),第7卷第6期(2005年11月),頁36-44。
鍾有為,「重視非傳統安全威脅樹立新的國家安全觀」,安徽理工大學學報(
  淮南),第5卷第4期(2004年12月),頁12-14。
戴永紅、秦永紅,「印度軟件企業國際化的戰略選擇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南亞研究季刊(北京),2006年第1期,頁22-28。
韓玉貴,「非傳統安全威脅上升與國家安全觀念的轉變」,教學與研究(北京
  ),2004年第9期,頁86-90。
羅文寶、周金秦,「構建中印自由貿易區的障礙及對策研究」,南亞研究季刊
  (北京),2006年第1期,頁104-107。
藍建學,「後冷戰時期的中印關係:正常化與戰略和諧」,南亞研究(北京)
  ,2005年第2期,頁8-14。
顧關福、戴靜,「小布希執政以來的中美關係」,和平與發展季刊(北京),
  2006年第4期,頁16-20。
(三)雜誌、報刊與網站
人民日報(北京)
中國時報
印度快訊
軍事家
商業周刊
經濟日報
聯合報
聯合晚報
人民網 http://politics.people.com.cn/
大公網 http://www.takungpao.com/
中國西藏資訊中心 http://info.tibet.cn/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 http://iaps.cass.cn/
中國網 http://www.china.com.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http://www.fmprc.gov.cn/
國際能源網 http://www.in-en.com/
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
二、英文部分
(一)專書
Chai, Joseph C. H., Kartik C. Roy.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And India:Development Experience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England: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06.
Chellaney, Brahma. Asian Juggernaut: The Rise of China,
India and Japan.India: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2006.
Das, Dilip. China and India (Routledge Studies in the
Growth Economies of Asia,66). UK: Routledge; 1 edition,
2007.
Frankel, Francine R. (Editor), Harry Harding (Editor). The
India-China Relationship: What the United States Needs
to Know.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4.
Friedman, Edward (Editor), Bruce Gilley (Editor). Asia`s
Giants: Comparing China and India. England: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Gray. Colin S. The geopolitics of super power. (
Lexington,Ky.: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88.
Rahman, Rita Dulci, Jose Miguel Andreu. China and India:
Towards Global Economic Supremacy. New Delhi:Academic
Foundation, 2006.
Tseng, Wanda S. (Editor), David G. Cowen (Editor). India`s
and China`s Recent Experience with Reform and Growth.
England: Palgrave Macmillan, 2006.
Zientek, James B. China and India: The Struggle for
Regional Maritime Supremacy in the Asia-Pacific and
Indian Ocean. CA: Storming Media, 2000.
(二)期刊
Acharya, Arabinda.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Terror: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Peace.”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 28, No. 2,(2006): pp. 297-321.
Batabyal, Anindyal. “Balancing China in Asia: A Realist
Assessment of India’s Look East Strategy.” China
Report, Vol.42, No. 2,(April-June 2006): pp.179-195.
Chellancy, Brahma. “Forestalling Strategic Conflict in
Asia.”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November 2006: pp.
29-33.
Geng, Yinzeng. “Deep Footprints of Odyssey: Chinese
Sources of India-China Civilisational Dialogue.” China
Report, Vol.42, No. 2,(April-June 2006): pp.117-120.
Gupta, Amit. “US-India-China: Assessing Tripolarity.”
China Report, Vol.42, No. 1,(January-March 2006):
pp.69-83.
Hong, Zhao. “India and China: Rivals or Partners in
Southeast Asia?.”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
29, No. 1,(2007): pp. 121-142.
Khanna, Vinod. “China and India: Cooperation or Conflict?
by Waheguru Pal Singh and Jing-dong Yuan.” China
Report, Vol.42, No. 3,(July-Srptember 2006):
  pp.315-317.
Kochak, Anjani K. “Development Indic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dia and China.”China Report, Vol.42, No. 1,
(January-March 2006): pp.57-68.
Kondapalli, Srikanth. “India Defence Minister’s Visit to
China: New Beginnings.” China Report, Vol. 42, No. 4,
(October-December 2006): pp.405-409.
Liebman, Alex. “Trickle-down Hegemony? China’s “Peaceful
Rise” and Dam Building on the Mekong.”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 27, No. 2,(2005): pp. 281-304.
Pant, Harsh V. “India and Bangladesh: Will the Twain Ever
Meet?.” Asian Survey, Vol. 47, No. 2,(March/April
2007): pp. 231-249.
Restall, Hugo. “China’s Bid for Asian Hegemony.”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May 2007: pp. 10-14.
“Rivals and partners-Are India and China coming
together?.” The Economist, March 5th 2005: pp. 18-20.
Roy, Denny. “Southeast Asia and China: Balancing or
Bandwagoning?.”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 27,
No. 2,(2005): pp. 305-322.
Sathirathai, Surakiart. “Managing the Rise of Asia.”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July 2005: pp. 14-19.
Scalapino, Robert A. “Asia-Pacific security-the current
balance of power.”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58, No. 3,(September 2004): pp. 368-376.
Shie, Tamara Renee. “Rising Chinese Influence in the South
Pacific: Beijing’s “Island Fever”.” Asian Survey,
Vol. 47, No. 2,(March/April 2007): pp. 307-326.
Tan, Chung. “Sino-Indian Synergy: Twenty Centuries of
Civilisational Dialogue.” China Report, Vol. 42, No. 2,
(April-June 2006): pp.121-128.
White, Hugh. “Great Power Gambits To Secure Asia’s
Peace.”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January/February
2007: pp. 7-11.
Yoshimatsu, Hidetaka. “Collective Action Problems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ASEAN.”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 28, No. 1,(2006): pp. 115-140.
(三)雜誌、報刊與網站
http://intellibriefs.blogspot.com/
http://www.tamilnation.org/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5981025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81025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邱坤玄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張文賢zh_TW
dc.creator (作者) 張文賢zh_TW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8-Sep-2009 20:35:13 (UTC+8)-
dc.date.available 18-Sep-2009 20:35:1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8-Sep-2009 20:35:1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5981025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04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981025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中、印兩國均位處亞洲,同屬四大文明古國,有著長遠的交往歷史;在18、19世紀均曾因西方帝國主義侵略,而成為殖民或半殖民國家。因此,中、印兩國人民在文化歷史及國家民族意識上,有著相同的認知背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印度為最早宣布與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1954年6月,中國總理周恩來應邀訪問印度,6月28日中、印發表聯合聲明,共同倡導將「和平共處五原則」作為指導國際關係的準則,使得中印關係在1950年代中期以前,享有一段發展的蜜月期。然而,由於歷史遺留下的邊界問題,及傳統地緣戰略思維的衝突,導致1962年的中印邊界戰爭爆發,整個冷戰期間,中、印各自拉攏地緣政治助手,形成相互對峙局面。
冷戰結束後,國際政治格局,呈現的是美國一超下的多極(uni-multipolar)局面。中國在對外政策上,除了重視與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的穩定關係外,也注重協調與俄羅斯、歐洲大國、日本、印度及其他地區大國的關係。同此時間,印度政府亦多方發展與大國的關係,力爭在世界多極化的過程中,使印度從「次重量級」上升為「重量級」,以便有朝一日能躋身「多極」的行列。在雙方領導人均有改善彼此關係意願的基礎上,中、印就阻礙兩國關係發展的根本因素-邊界問題,進行多次對話協商。兩國領導人經由多次的互訪,於2005年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兩國2007年的貿易額已達到387億美元,以單一國家而言,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
近年中、印的經濟崛起,許多學者從戰略或經濟的觀點,對中印關係未來發展提出看法,其中有持中印對手論者,認為中、印將因為戰略上的競爭而無可避免成為對手;亦有持中印合作論者,認為中、印在經濟利益的趨使下,將成為合作夥伴。事實上,認為中、印未來無論是戰略的競爭對手,抑或是經濟的合作夥件,其中都不免涉及地緣政治因素。近年,許多學者及兩國領導階層,分析中、印兩國在國家發展上,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認為兩國的交往及未來的發展,將是有合作更有競爭,也就是中印競合論的觀點。惟由於兩國同樣面對嚴峻的能源安全情勢,未來中、印雙方在戰略資源方面的競合,究竟是競爭大於合作,還是合作大於競爭,將是影響中印關係未來發展的關鍵變數。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探討-------------------------------------------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9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途徑-----------------------------------10
第五節 論文架構--------------------------------------------12
第二章 地緣政治理論----------------------------------------15
 第一節 地緣政治緣起及其發展-------------------------------15
 第二節 傳統地緣政治理論-----------------------------------18
第三節 現代地緣政治理論-------------------------------------25
第四節 小 結---------------------------------------------32
第三章 冷戰時期中印關係的地緣政治因素------------------------35
第一節 冷戰時期的世界地緣政治環境----------------------------35
第二節 冷戰時期的中、印地緣政治環境--------------------------45
第三節 中、印地緣政治因素之探討------------------------------50
第四節 小 結---------------------------------------------63
第四章 冷戰後中印關係的地緣政治因素--------------------------65
第一節 冷戰後的世界地緣政治環境------------------------------65
第二節 中國新戰略思維下的印度地緣角色------------------------74
第三節 印度新戰略思維下的中共地緣角色------------------------83
第四節 小 結---------------------------------------------91
第五章 中印關係未來可能發展趨向------------------------------93
第一節 中印對手論------------------------------------------93
第二節 中印合作論-----------------------------------------108
第三節 中印競合論-----------------------------------------116
第四節 小 結--------------------------------------------121
第六章 結論----------------------------------------------123
參考文獻--------------------------------------------------127
附 錄
附錄一 中印政經實力比較------------------------------------145
附錄二 2006中印友好年活動內容------------------------------145
附錄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關於二十一世紀的共同展望------153
附錄四 「21世紀的印度與中國」印度總理辛格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演講內容-----------------------------------------------------------156
zh_TW
dc.format.extent 46224 bytes-
dc.format.extent 82544 bytes-
dc.format.extent 72671 bytes-
dc.format.extent 366749 bytes-
dc.format.extent 671895 bytes-
dc.format.extent 1178128 bytes-
dc.format.extent 636335 bytes-
dc.format.extent 773763 bytes-
dc.format.extent 170926 bytes-
dc.format.extent 430009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81025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中印關係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地緣政治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競合zh_TW
dc.title (題名) 中印關係中的地緣政治因素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ray Colin S.著,王正己譯,核子時代的地緣政治。台北:國防部史政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譯局,民國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前研一,趙秀誼、劉錦秀、黃碧君譯,中華聯邦。台北:城邦文化,民國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良能,印巴關係與南亞安全:中共的觀點。台北:唐山出版社,2003年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生榮主編,金黃與蔚藍的支點:中國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恩涌主編,中國政治地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逸舟,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牛大勇、沈志華,冷戰與中國的周邊關係。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歐亞基金會編,地緣政治與中共外交戰略。台北:大屯出版社,民國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雜誌研究社編,中共周邊國家軍力調查報告。台北:中共雜誌研究社,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86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年報編纂委員會編,2005年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年報編纂委員會編,2006年中共年報。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國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全球戰略大格局,第二版。北京:時事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國際形勢分析報告1996-1997。北京:戰略與管理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誌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林添貴譯,大棋盤。台北:立緒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化,民國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布蘭登柏格(Adam M. Brandenburger)、奈勒波夫(Barry J.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alebuff),許恩得譯,競合策略。台北:台灣培生教育,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艾略特(Michael W. Everett)、索瑪威勒(Mary A. Sommervill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連仲譯,東南亞的多邊合作。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85年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艾里曼(Bruce Elleman),李厚壯譯,近代中國的軍事與戰爭。台北: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貝里.修斯(Barry B. Hughes),歐信宏、陳尚懋譯,最新國際政治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台北:韋伯文化,民國9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台北:世界,民國89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潔明(James R. Lilley),林添貴譯,李潔明回憶錄。台北:時報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化,民國92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慎明、王逸舟主編,2004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版社,200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肖月,朱立群主編,簡明國際關係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玄池,國際關係。台北縣:高立,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默,地緣政治。台北:中央圖書供應社,1967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伯斯坦、凱澤(Daniel Burstein and Arne de Keizer),應小端、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秀媛譯,巨龍:中國對全球政商經濟的影響。台北:天下遠見,民國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中斌,以智取勝:國防兩岸事務。台北:全球防衛雜誌社,民國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繼祥,政治學21世紀的觀點。台北:威仕曼文化,民國95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煦,冷戰後美國的南亞政策。台北:生智文化,2003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永年等著,21世紀印度外交新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捷慕(James Mann),林添貴譯,轉向:從尼克森到柯林頓美中關係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密。台北:先覺,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有志主編,二十世紀戰略理論遺產。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柏福臨、王作坤、孫友葵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哈爾濱市:黑龍江教育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版社,1988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科亨(Stephin P. Cohen),劉滿貴等譯,大象與孔雀:解讀印度大戰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京:新華社,2002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約翰•史班尼爾(John Spanier),方海鶯譯,當代美國外交史。台北: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冠圖書,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明賢、吳建德、江春琦總主編,國際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06年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小傑,新世紀的油氣地緣政治-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北京:社會科學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獻出版社,199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士海編,印度的發展及其對外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宮占奎等著,中國與東盟經濟一體化:模式比較與政策選擇。北京:中國對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經濟貿易出版社,2003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洛克(Lawrence F. Locke)、史皮爾杜梭(Waneen Wyrick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pirduso)、席佛曼(Stephen J. Silverman),項靖等譯,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計畫與研究方法。永和市:韋伯文化,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俊元,地緣政治的本質與規律。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陶文釗、杜瑞清、王旭主編,中美關係與東亞國際格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敏秋編,中印關係研究(1947-2003)。北京:北京大學,200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文木,世界地緣政治中的中國國家安全利益分析。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雅克.阿達,周曉幸譯,經濟全球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福成,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連玉明主編,中國國力報告2003-解讀『兩會』數字中國新時態。北京:中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時代經濟出版社,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普雷斯托維茨(Clyde Prestowitz),陳俐雯譯,全球經濟新霸主:30億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正在創造經濟強權新勢力。台北:商智,民國95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世仁,中國經濟的未來。台北:天下遠見,民國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勒(Andrew C. Winner)、吉原俊井(Toshi Yoshihara),國防部史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政編譯室譯,南亞核子穩定。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自成主編,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宏山,經濟全球化與政治發展。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國國防安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談子民,印度國大黨之理論與實際。台北:黃露華,民國6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傑,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國家主權。北京:長征出版社,2000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雪蓮,地緣政治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學通,國際政治與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一國等著,印度國防經濟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邁斯納(Maurice Meisner),杜蒲譯,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中華人民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和國史,第三版(1999)。香港:中文大學,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浩,「冷戰後中國外交發展的脈絡」,丁樹範主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新新聞文化,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樹範,「全球化下的中國國防工業」,中國大陸研究,第49卷第3期(民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5年9月),頁1-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樹範,「印度國防部長訪中之分析」,歐亞研究通訊,Vol.9 No.7(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7月),頁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于春苓,「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北方論叢(哈爾濱),5期(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20-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天賜,「中、印開放乃堆拉山口邊境貿易之評析」,戰略安全研析,第1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民國95年8月),頁47-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卞秀瑜,「朝鮮戰爭期間印度對華政策與其大國戰略」,臨沂師範學院學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臨沂),27卷1期(2005年2月),頁85-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牛新春,「中美關係的新特點:平衡、穩定、競爭」,和平與發展季刊(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6年第3期,頁14-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新龍,「印度海洋戰略及對中印關係的影響」,南亞研究季刊(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年第1期,頁87-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富德,「試談中印自由貿易區的可行性」,南亞研究季刊(北京),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1期,頁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崎文子,「全球性超級大國還是民主典範?-後冷戰時代日本的美國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際政治研究(北京),2005年第1期(2005年2月),頁84-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任飛,「安全觀轉型與中印安全合作」,南亞研究季刊(北京),2004年第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頁41-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任飛,「中印國家利益之比較」,南亞研究季刊(北京),2006年第3期,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0-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坤玄,「結構現實主義與中共大國外交格局」,東亞季刊,第30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民國88年夏季),頁23-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坤玄,「霸權穩定論與冷戰後中(共)美權力關係」,東亞季刊,第31卷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期(民國89年夏季),頁1-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開宏,「中、日石油戰略之角力-俄羅斯欲興建泰納線油管政策分析」,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望與探索,第4卷第6期(民國95年6月),頁27-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志輝,「試析印日關係及其對中印關係的影響」,南亞研究季刊(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6年第1期,頁70-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德星,「南亞地緣政治構造與印度的安全戰略」,南亞研究(北京),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第1期,頁20-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德星,「21世紀的中印關係:印度的根本戰略關切及其邏輯起點」,中國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交(北京),20008年3月,頁48-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登科,「斯里蘭卡近期動亂之研析」,戰略安全研析,第17期(民國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月),頁36-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文貴,「印度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南亞研究季刊(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年第1期,頁111-1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莉,「冷戰後印度的安全觀及對華政策」,國際政治科學(北京),總第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2007年4月),頁1-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金明,「麻六甲海峽與南海航道安全」,南洋問題研究(廈門),2006年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期,頁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永年,「論21世紀印度外交戰略的調整」,南亞研究(北京),2004年第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頁17-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永年,「曼莫汗.辛格政府外交政策的調整」,外交評論(北京),總第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2006年2月),頁76-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東野,「『上海合作組織』:新的戰略主導者?」,戰略安全研析,第1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民國95年7月),頁15-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征宇,「重新認識“心臟地帶理論”及其戰略涵義」,現代國際關係(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年第3期,頁55-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熙德,「經濟利益•地緣政治•意識形態──二戰後日本對華外交基點的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擺」,當代亞太(北京),2008年第1期,頁58-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茂林,「印美民用核子合作的戰略意涵」,戰略安全研析,第12期(民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5年4月),頁39-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茂林,「日印戰略關係再出發的意涵與啟示」,戰略安全研析,第14期(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95年6月),頁36-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茂林,「中、印開放錫金古山口之戰略研析」,戰略安全研析,第15期(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95年7月),頁37-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茂林,「印度孟買火車爆炸案對反恐工作之啟示」,戰略安全研析,第1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民國95年8月),頁34-3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志勇,「從印美核協議透視美國南亞戰略」,國際政治(北京),2006年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期,頁97-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紅育,「試析美國對印軍備出口政策的變化」,國際政治(北京),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3期,頁32-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松嶺,「印度“東向政策”與印度-東盟關係的發展」,當代亞太(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6年第5期,頁37-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鋒,「試析制約美印聯合遏制中國的主要因素」,南亞研究季刊(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6年第1期,頁66-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衛斌,「中國石油安全與能源外交」,外交學院學報(北京),總第7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年6月),頁73-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相東,「地緣政治學:後現代主義批判的視角」,國際關係學院學報(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6年第1期,頁44-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耿麗華,「中印關係未來走向」,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年第1期(2005年1月),頁120-1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亞青、閻學通、張文木、時殷宏、馮紹雷,「國際關係研究方法論筆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社會科學(北京),總第145期(2004年1月),頁78-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建波,「印美《民用核能合作協議》與印美關係的未來發展」,國際政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京),2006年第9期,頁70-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席代麟,「中俄戰略夥伴關係對亞太地區安全的衝擊」,俄羅斯學報,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年3月),頁1-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加力,「印度的外交戰略」,國際政治(北京),2006年第8期,頁43-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加力,「印度的崛起態勢」,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6年第6期,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1-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小軍、惠春琳,「美國全球能源戰略控制態勢評估」,現代國際關係(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6年第1期,頁38-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力,「印度的能源安全:挑戰與應戰」,南亞研究季刊(北京),2004年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期,頁29-3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力,「印度的“能源外交”及其地緣政治考量」,南亞研究季刊(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年第3期,頁34-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力,「中國的南亞外交與克什米爾問題」,南亞研究季刊(北京),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1期,頁41-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立,「淺論中印能源合作」,國際問題研究(北京),2008年第1期,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6-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中勇,「印度孟買恐怖爆炸案之觀察與省思」,戰略安全研析,第16期(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95年8月),頁29-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占順,「全球化背景下中印關係的新發展」,當代亞太(北京),2007年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期,頁17-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利軍,「試析印度能源戰略」,國際問題研究(北京),2006年第5期,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2-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幼文,「全球化經濟形成機制與本質分析」,上海財經大學學報(上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8卷第5期(2006年10月),頁48-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惠玲,「布希政府與印度「核合作」的意圖」,展望與探索,第4卷第9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民國95年9月),頁20-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露,「地緣政治與美俄關係-從烏克蘭大選解讀冷戰後美俄關係中的地緣政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治因素」,國際政治(北京),2006年第5期,頁44-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繼亞、郭曉兵,「2006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評析」,現代國際關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京),2006年第4期,頁55-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曉慧、肖斌,「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印關係──來自印度學者的觀點」,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疆社會科學(烏魯木齊),2004年第2期,頁48-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貴洪,「競爭與合作:地區視角下的中印關係」,當代亞太(北京),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第12期(2006年12月),頁12-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宇燕、張靜春,「亞洲經濟一體化下的中印關係」,當代亞太(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6年第2期(2006年2月),頁3-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宇燕、趙江林、劉小雪、王小敏,「新時期中印經貿關係發展的戰略思考」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當代亞太(北京),2006年第8期(2006年8月),頁12-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寧寧,「近十五年來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評析」,外交評論(北京),總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2期(2006年12月),頁19-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連弘宜,「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析論俄中兩國『戰略協作伙伴關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之運作現況」,國際關係學報,第21期(2006年1月),頁71-1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牧民,「當和平崛起遇上臺灣問題:菁英認知下的中國安全戰略」,中國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研究,第49卷第4期(民國95年12月),頁1-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仲志、張凱勝,「美國戰略目標調整下的布希印度之行」,展望與探索,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卷第6期(民國95年6月),頁40-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會娟,「中印邊界糾紛中的地緣因素」,南亞研究季刊(北京),2004年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期,頁96-1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鳳英,「國際能源安全的新變局」,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6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41-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繼東、周任,「能源合作-中印緬孟加強四方關係的紐帶」,南亞研究季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京),2006年第1期,頁8-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俊元,「論地緣政治的本質」,國際關係學院學報(北京),2006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32-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俊元,「地緣政治規律再探」,現代國際關係(北京),2006年第7期,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5-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新寧,「論中國國家安全戰略方針」,外交評論(北京),總第88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6年4月),頁31-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康民軍,「試析中印邊界問題的歷史與現狀」,南亞研究季刊(北京),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第1期,頁55-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超澤,「中國崛起的石油安全(上)」,中共研究,41卷7期(2007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7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瑞聲,「論中印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國際問題研究(北京),2007年第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頁13-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恩浩,「中國海權崛起與其『珍珠串』海上戰略」,中共研究,41卷1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7年11月),頁87-1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塔倫•卡納(Tarun Khanna),「中國+印度=經濟新霸權?」,哈佛商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2007年11月,頁48-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文武,「中印合作發展新論」,南亞研究季刊(北京),2006年第1期,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8-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竹山,「美印以“民主軸心”的由來與發展」,國際政治(北京),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5期,頁49-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萬吉瓊,「中印關係在全球化加速時期的新發展」,南亞研究季刊(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6年第3期,頁48-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干城,「中俄印戰略關係的政策意義與發展前景」,南亞研究(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年第2期,頁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干城,「印度的大國外交:現實與夢想」,國際政治(北京),2006年第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頁41-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洪,「試論印度與東盟關係」,國際關係專論(北京),2006年第3期,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3-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洪,「冷戰後印度與東盟關係的變化及其原因」,國際政治(北京),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第7期,頁68-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洪,「中國視角中的印度與東盟關係」,南洋問題研究(廈門),總第1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2007年1月),頁27-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伯東「中印關係-新型的大國關係」,當代亞太(北京),2005年第8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31-3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念渝,「“9.11”事件和日益凸顯的非傳統安全威脅」,國際觀察(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海),2004年第1期,頁36-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榮鷹,「印巴關係中的宗教和民族因素初探」,國際問題研究(北京),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第2期,頁31-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裴遠穎,「中國外交戰略與和平發展」,國際問題研究(北京),2006年第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頁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廷忠,「歐盟的發展與政治傾向」,昆明師範高等專科學學報(昆明),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7卷第1期(2005年3月),頁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瑞祥,「試析印度崛起問題」,國際政治(北京),2006年第4期,頁1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衛靈,「中印安全戰略及中印安全關係」,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北京),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第6期,頁93-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衛靈、劉強,「中亞地區的能源爭奪與中國能源安全」,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京),2006年第6期,頁73-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明彥,「俄中軍事合作關係的發展與影響」,俄羅斯學報,第5期(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月),頁1-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隨新民,「中印關係研究50年:多元化的議程與不對稱的支點」,國際論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京),第7卷第6期(2005年11月),頁36-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有為,「重視非傳統安全威脅樹立新的國家安全觀」,安徽理工大學學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淮南),第5卷第4期(2004年12月),頁12-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永紅、秦永紅,「印度軟件企業國際化的戰略選擇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亞研究季刊(北京),2006年第1期,頁22-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玉貴,「非傳統安全威脅上升與國家安全觀念的轉變」,教學與研究(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年第9期,頁86-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文寶、周金秦,「構建中印自由貿易區的障礙及對策研究」,南亞研究季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京),2006年第1期,頁104-1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藍建學,「後冷戰時期的中印關係:正常化與戰略和諧」,南亞研究(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年第2期,頁8-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關福、戴靜,「小布希執政以來的中美關係」,和平與發展季刊(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6年第4期,頁16-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雜誌、報刊與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民日報(北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印度快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軍事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商業周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經濟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晚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人民網 http://politics.people.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公網 http://www.takungpao.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西藏資訊中心 http://info.tibet.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 http://iaps.cass.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網 http://www.china.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http://www.fmprc.gov.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際能源網 http://www.in-en.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英文部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ai, Joseph C. H., Kartik C. Roy.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d India:Development Experience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England: Edwar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lgar Publishing, 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ellaney, Brahma. Asian Juggernaut: The Rise of Chin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India and Japan.India: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as, Dilip. China and India (Routledge Studies in th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rowth Economies of Asia,66). UK: Routledge; 1 editio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rankel, Francine R. (Editor), Harry Harding (Editor). Th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India-China Relationship: What the United States Need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o Know.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riedman, Edward (Editor), Bruce Gilley (Editor). Asia`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iants: Comparing China and India. England: Palgrav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acmillan, 20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ray. Colin S. The geopolitics of super power.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exington,Ky.: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ahman, Rita Dulci, Jose Miguel Andreu. China and Indi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owards Global Economic Supremacy. New Delhi:Academi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oundation, 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seng, Wanda S. (Editor), David G. Cowen (Editor). India`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nd China`s Recent Experience with Reform and Growth.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ngland: Palgrave Macmillan, 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ientek, James B. China and India: The Struggle fo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egional Maritime Supremacy in the Asia-Pacific an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Indian Ocean. CA: Storming Media, 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期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charya, Arabinda.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error: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Peace.” Contemporar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outheast Asia, V. 28, No. 2,(2006): pp. 297-3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tabyal, Anindyal. “Balancing China in Asia: A Realis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sessment of India’s Look East Strategy.” Chin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eport, Vol.42, No. 2,(April-June 2006): pp.179-1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ellancy, Brahma. “Forestalling Strategic Conflict i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ia.”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November 2006: pp.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eng, Yinzeng. “Deep Footprints of Odyssey: Chines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ources of India-China Civilisational Dialogue.” Chin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eport, Vol.42, No. 2,(April-June 2006): pp.117-1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Gupta, Amit. “US-India-China: Assessing Tripolarit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ina Report, Vol.42, No. 1,(January-March 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p.6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ng, Zhao. “India and China: Rivals or Partners i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outheast Asia?.”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9, No. 1,(2007): pp. 121-1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hanna, Vinod. “China and India: Cooperation or Conflic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y Waheguru Pal Singh and Jing-dong Yuan.” China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eport, Vol.42, No. 3,(July-Srptember 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p.315-3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ochak, Anjani K. “Development Indices: A Comparative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tudy of India and China.”China Report, Vol.42, No. 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anuary-March 2006): pp.57-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ondapalli, Srikanth. “India Defence Minister’s Visit to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hina: New Beginnings.” China Report, Vol. 42, No. 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October-December 2006): pp.405-40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iebman, Alex. “Trickle-down Hegemony? China’s “Peacefu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ise” and Dam Building on the Mekong.” Contemporar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outheast Asia, Vol. 27, No. 2,(2005): pp. 281-3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ant, Harsh V. “India and Bangladesh: Will the Twain Eve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eet?.” Asian Survey, Vol. 47, No. 2,(March/Apri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7): pp. 231-2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estall, Hugo. “China’s Bid for Asian Hegemony.” Fa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May 2007: pp. 10-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ivals and partners-Are India and China coming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ogether?.” The Economist, March 5th 2005: pp. 18-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oy, Denny. “Southeast Asia and China: Balancing o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ndwagoning?.”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 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o. 2,(2005): pp. 305-32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athirathai, Surakiart. “Managing the Rise of Asia.” Far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July 2005: pp. 14-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calapino, Robert A. “Asia-Pacific security-the curren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alance of power.”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ffairs, Vol. 58, No. 3,(September 2004): pp. 368-3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hie, Tamara Renee. “Rising Chinese Influence in the South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acific: Beijing’s “Island Fever”.” Asian Surve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Vol. 47, No. 2,(March/April 2007): pp. 307-3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an, Chung. “Sino-Indian Synergy: Twenty Centuries o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ivilisational Dialogue.” China Report, Vol. 42, No. 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pril-June 2006): pp.121-12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White, Hugh. “Great Power Gambits To Secure Asia’s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eace.”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January/February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7: pp. 7-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Yoshimatsu, Hidetaka. “Collective Action Problems and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ASEAN.” Contemporary Southeas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sia, Vol. 28, No. 1,(2006): pp. 115-14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雜誌、報刊與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intellibriefs.blogspot.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ttp://www.tamilnation.org/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