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清初廣陵詞人群體研究──以評點與唱和為主的考察
作者 許嘉瑋
Hsu, Chia-Wei
貢獻者 林玫儀
許嘉瑋
Hsu, Chia-Wei
關鍵詞 清詞
廣陵詞人群體
評點
交遊
唱和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19-Sep-2009 12:36:18 (UTC+8)
摘要 本論文以評點與唱和作為研究的切入角度,集中觀察清初廣陵詞人群體之詞學活動,借此描摹出以往較少被注意的論題,透過微觀視野,抉發不同的思考角度。同時說明詞人群體之評點絕非只是相互吹捧的應酬語言,唱和活動也不限於遊戲筆墨,回歸文本,詞人、詞作、詞評間的緊密連結遂能清楚浮現。
透過評點,筆者發現群體彼此互動時,已有較清晰的群體意識,如使用「我輩」、「吾輩」等詞彙,或屢屢以特定人物之作品為典範之標竿。於是我們能逐一過濾釐清廣陵詞人群體中的核心成員,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基礎。評語除卻可以觀察交遊往來之具體情事外,更可看出群體對於「以畫論詞」、「以禪論詞」、「以史論詞」等議題特別關注,這些恰可補充一般研究者以「起源論」、「尊體論」、「創作論」之提法可能忽略的文獻。加上,評語可直接對照詞作,所評是否切當,有助於我們理解群體之批評實踐。
唱和屬於一種社會文化行為,如果配合參與者各自的際遇,以及不同主題之間唱作作品的整體語境,當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出更多豐富意涵。在此詮釋進路之下,每一個唱和者之間均透過作品展開對話,在多元並陳的聲音中,尋繹出作者個人的情感投射以及對題詠主題產生之相異價值判斷。
參考文獻 一、核心文本
《倚聲初集》二十卷、〈前編〉四卷,(清)王士禛、鄒祗謨編,順治十七年刻本影印,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第1729冊。
《倚聲初集》,順治間大冶堂刻本。
《國朝名家詩餘》十七種四十卷,(清)孫默編,留松閣刊本:
《梅村詞》二卷,吳偉業著
《香嚴詞》二卷,龔鼎孳著
《棠村詞》三卷,梁清標著
《二鄉亭詞》二卷,宋琬著
《南溪詞》二卷,曹爾堪著
《炊聞詞》二卷,王士祿著
《百末詞》二卷,尤侗著
《含影詞》二卷,陳世祥著
《溪南詞》二卷,黃永著
《月湄詞》四卷,陸求可著
《麗農詞》二卷,鄒祗謨著
《延露詞》三卷,彭孫遹著
《烏絲詞》四卷,陳維崧著
《蓉渡詞》三卷,董以寧著
《衍波詞》二卷,王士禛著
《玉鳧詞》二卷,董俞著
《衍愚詞》一卷,程康莊著
《廣陵唱和詞》不分卷,(清)王士祿等著,康熙刻本。
《廣陵唱和詞》七卷七種,(清)王士祿等著,康熙六年刻本:
《南溪詞》一卷,曹爾堪著
《炊聞詞》一卷,王士祿著
《含影詞》一卷,陳世祥著
《青簾詞》一卷,鄧漢儀著
《幽篁詞》一卷,季公琦著
《烏絲詞》一卷,陳維崧著
《小香詞》一卷,宗元鼎著
《蒼梧詞》十二卷,董元愷著,民國三十年董氏家刻《廣川詞錄》本。
《蓉渡詞》三卷,董以寧著,民國三十年董氏家刻《廣川詞錄》本。
《玉鳧詞》二卷,董俞著,民國三十年董氏家刻《廣川詞錄》本。
《直木齋全集詞選》三卷,任繩隗著,康熙刻本。
《玉山詞》三卷,陸次雲著,康熙二十二年宛羽齋刻陸雲士雜著本。
《珂雪詞》二卷,曹貞吉著,康熙十五年刻本。
《月團詞》四卷,沈爾燝著,康熙刻本。
《峽流詞》三卷,王晫著,清霞舉堂刻本。
二、古籍
(一)經部、史部、子部
《論語》,(清)阮元編,《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孟子》,(清)阮元編,《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
《史記》,(漢)司馬遷著、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85年。
《宋書》,(南朝梁)沈約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
《晉書》,(唐)房玄齡等著,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清)永瑢、紀昀等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年。
《清史列傳》,(清)國史館原編,臺北:中華書局,1964年。
《今世說》,(清)王晫,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學林類》第22冊,臺
北:明文書局,1985年。
《揚州畫舫錄》,(清)李斗,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昭代名人尺牘小傳》,(清)吳修,收入《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
1985年。
《廣陵詩事‧廣陵覽古》合編本,(清)阮元、顧鑾著,收入《揚州地方文獻叢
刊》,揚州:廣陵書社,2005年。
《揚州足徵錄》,(清)焦循著,揚州:廣陵書社,2004年。
《莊子集解》,(周)莊周、(清)王先謙、劉武撰,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新序校釋》,(漢)劉向著、石光瑛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搜神記》,(晉)干寶著,臺北:里仁書局,1980年。
《世說新語校箋》,(南朝宋)劉義慶編、徐震堮校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
年。
《東京夢華錄》,(宋)孟元老,臺北:大立出版社,1980年。
《指月錄》,(明)瞿汝稷編,四川:巴蜀書社,2005年。
《畫禪室隨筆》,(明)董其昌,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年。
(二)集部
(1)總集及彙編類
《昭明文選》,(南朝梁)蕭統編,臺北:正中書局,1971年。
《樂府詩集》,(宋)郭茂倩編,北京:中華書局,1998。
《全唐文》,(清)董誥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全唐詩》,(清)清聖祖御定,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香豔叢書》,(清)蟲天子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
(2)別集類
《陶淵明集》,(東晉)陶淵明著,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
《蘇東坡全集》,(宋)蘇軾著、松青校勘,臺北:新興書局,1955年。
《王士禛全集》,(清)王士禛著、袁世碩編,濟南:齊魯書社,2007。
《松桂堂全集》43卷,(清)彭孫遹著,收入《四庫全書珍本影印本》,臺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
《百尺梧桐閣集》16卷,文8卷,遺稿10卷,(清)汪懋麟著,康熙刻本,收
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集部,別集類,第241
冊。
《林蕙堂全集》26卷,(清)吳綺著,《四庫全書珍本三集》,臺北:商務印書館,
1972年,集部7,別集類第6冊。
《芙蓉集》,(清)宗元鼎著,康熙元年刊本景印本,臺北:學生書局,1971年。
《學文堂集》,(清)陳玉璂著,光緒丁酉武進盛氏康熙初刻本,收入《叢書集成
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蕉林詩集》,(清)梁清標著,清康熙十七年梁允植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
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5年,集部,別集類,第20冊。
《蒼峴山人集》,(清)秦松齡著,清嘉慶四年秦瀛刻本影印,收入《四庫未收書
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5輯,第28冊。
《澄江集》,(清)陸次雲著,康熙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
嚴文化,1997年,集部,別集類,第237冊。
《董文友全集》,(清)董以寧著,康熙庚辰年書林蘭孫堂梓行本,收入《四庫未
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7輯,第24冊。
《龔芝麓先生集》,(清)龔鼎孳著,康熙刻本,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
北京: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社,1988年,集部,清別集類,第113冊。
《曝書亭集》,(清)朱彝尊著,上海涵芬樓景印原刊本重印,收入《景印文淵閣
四庫全書》,台北:商務印書館,1968年,集部257,別集類第1318冊。
《施愚山集》,(清)施閏章著,合肥:黃山書社,1992。
《錢牧齋全集》,(清)錢謙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龔自珍全集》,(清)龔自珍,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3)選集與箋注
《瑤華集》,(清)蔣景祁編,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全清詞鈔》,葉恭綽編,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杜詩鏡銓》,(清)楊倫,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三、近人專著
(一)詞學專著
《金元明清詩詞理論史》,丁放著,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
《明詞史》,張仲謀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清詞史》,嚴迪昌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版。
《清代詞學發展史論》,陳水雲著,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清代詞學批評史論》,孫克強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明清詞派史論》,姚蓉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詞論史論稿》,邱世友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明清詞研究史稿》,崔海正主編,朱惠國、劉明玉著,濟南:齊魯書社,2006
年。
《中國詞學批評史》,方智範、鄧喬彬、周堅偉、高建中著,北京: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1994年。
《中國詞學史(修訂本)》,謝桃坊著,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
《清代辛稼軒接受史》,朱麗霞著,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
《《花間集》接受史論稿》,李冬紅著,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詞學史料學》,王兆鵬著,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詞話史》,朱崇才著,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李康化著,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
《明末清初詩詞正變觀研究──以二陳、王、朱為對象之考察》,陳美朱著,臺
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年。
《清初遺民詞人群體研究》,周煥卿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順康之際廣陵詞壇研究》,李丹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清代詞學四論》,吳宏一著,臺北:聯經事業公司,1990年。
《清代詞學》,孫克強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清代詞學的建構》,張宏生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
《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陳水雲著,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
《晚清詞研究》,莫立民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清詞名家論集》,葉嘉瑩、陳邦炎著,臺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996年。
《清詞散論》,葉嘉瑩著,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詞學考詮》,林玫儀著,臺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
《吳熊和詞學論集》,吳熊和著,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
《迦陵說詞講稿》,葉嘉瑩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湖海樓詞研究》,蘇淑芬著,臺北:里仁出版社,2005年。
《東坡樂府編年箋證》,薛瑞生箋證,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
《稼軒詞編年箋注》,鄧廣銘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二)工具書
《明清歷科進士題題名錄》,朱保炯、謝沛霖合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81年。
《明清進士錄》,潘榮勝主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明清江蘇文人年表》,張慧劍,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
《清詞別集知見目錄彙編──見存書目》,吳熊和、嚴迪昌、林玫儀編,臺北: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
《清人別集總目》,楊忠、李靈年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楊廷福、楊同甫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1年。
《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柯愈春編,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朝進士題名錄》,江慶柏編著,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詞學研究書目1912-1992》,黃文吉編,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詞學論著總目1902-1992》,林玫儀編,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
備處,1995年。
(三)詩話、詞話類
《全明詩話》,周維德集校,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
《清詩話考》,蔣寅,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清詩話》,丁福保編校,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明詞紀事會評》,尤振中、尤以丁,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
《清詞紀事會評》,尤振中、尤以丁,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
《詞話叢編(附索引)》,唐圭璋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第二版。
《清詞玉屑》十二卷,(清)郭則澐纂,丙子年蟄園校刊本,1936年。
(四)年譜傳記類
《龔芝麓年譜》,董遷撰,收入《年譜叢書》,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
《北京圖書館珍本年譜叢刊》,北京圖書館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
年。
《柳如是別傳》,陳寅恪著,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
《王漁洋事跡徵略》,蔣寅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陳維崧年譜》,陸勇強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吳梅村年譜》,馮其庸、葉君遠著,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年。
(五)思想與史學研究
《楞嚴大義今釋》,南懷瑾著,臺北:老古文化,1992年。
《晚明清初思想十論》,王汎森著,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十七世紀江南社會生活》,錢杭、承載著,臺北:南天書局,1998年。
《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牛建強著,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趙園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制度‧言論‧心態──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續編》,趙園著,北京:北京大學
出版社,2006年。
《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謝國楨著,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史家群體為研究對象》,闞紅柳著,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8年。
《時間‧歷史‧敘事──傳統史學與歷史理論再思》,李紀祥著,臺北:麥田出
版社,2006年。
《心史叢刊》,孟森著,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六)文學、文化與美學研究
《魏晉士人之思想與文化研究》,尤雅姿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六朝文學的感官辯證》,陳昌明著,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清初揚州文化》,梅爾清著、朱修春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葉樹奇著,臺北:稻鄉出版社,2002年。
《王士禛詩歌研究》,王利民著,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王漁洋與康熙詩壇》,蔣寅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詩史本色與妙悟》,龔鵬程著,臺北:學生書局,1993年增訂。
《左傳文章義法撢微》,張高評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張高評著,臺北:五南圖書,2002年。
《詩史》,張暉著,臺北:學生書局,2007年。
《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宇文所安著(Stephen Owen),臺北:聯
經出版社,2006年。
《中國評點文學史》,孫琴安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
《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蔡英俊著,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
《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意在言外」的用言方式與「含
蓄」的美典》,蔡英俊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
《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鄭毓瑜著,臺北:麥田股份有限公司,
2005年。
《香草美人文學傳統》,吳旻旻著,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美典:中國文學研究論集》,高友工著,北京:三聯書店,2008年。
《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張淑香著,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後遺民寫作》,王德威著,臺北:麥田出版社,2008年。
《中國繪畫理論》,傅抱石著,臺北:里仁書局,1985年。
《中國繪畫史綱》,莊伯和著,臺北:幼獅文化,1987年。
《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毛文芳著,臺北:學生書局,
2001年。
《明清文人畫像題詠析論》,毛文芳著,臺北:學生書局,2008年。
《昨日到城市:近世中國的逸樂與宗教》,李孝悌著,臺北:聯經出版社,2008年。
(七)論文集與研討會論文
《文心雕龍綜論》,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編,臺北:學生書局,1988年。
《文學、文化與世變──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文學組》,中央研究院中國
文哲研究所編,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
《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編委會編,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4年。
《神話論文集》,袁珂著,臺北:漢京文化,1987年。
《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陳平原、王德威、商偉編,武漢:湖北
教育出版社,2002年。
〈清代詞籍評點敘例〉,林玫儀著,收入《中國文學評點研究論集》,章培恆、王
靖宇主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頁129-155。
〈評點資料中所見之王士禛詞人群體〉,林玫儀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主辦「王士禛及其文學群體學術研討會」論文,2004年5月,獨立頁碼1-16。
〈建構經典:王漁洋與文學評點〉,楊玉成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主辦「王士禛及其文學群體學術研討會」論文,2004年5月,獨立頁碼1-50。
(八)期刊論文
〈清初廣陵詞人群體考論〉,劉揚忠著,《江西社會科學》,(無期卷數)頁85-93,
2004年7月。
〈清初廣陵詞人群體之詞學活動──以《廣陵唱和詞》為例〉,林宛瑜著,《東吳
中文研究集刊》,第12期,2005年7月,頁1-17。
〈王士禛的詞論主張及其創作實踐〉,張綱著,《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期,1994年,頁122-125。
〈揚州時代的王漁洋──從汪懋麟的作品談起〉,大平桂一著,清風譯,《揚州師
範學院學報》,第2期,1995年3月,頁22-32。
〈王士禛五載揚州的文學活動與成績〉,裴世俊著,《齊魯學刊》,2002年第2期,
頁49-52。
〈王士禛與江南遺民詩人群〉,蔣寅著,《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2
卷第5期,2005年,頁116-125。
〈尤侗詞學觀及其創作述評〉,李康化著,《天津師大學報》,第1期,1999年,
頁60-66。
〈鄒祗謨詞評彙錄(之一)〉,林玫儀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3卷第4期,
2003年,頁167-205。
〈鄒祗謨詞評彙錄(之二)〉,林玫儀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4卷第1期,
2004年,頁165-201。
〈鄒祗謨詞評彙錄(之三)〉,林玫儀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4卷第3期,
2004年,頁79-132。
〈彭孫遹詞論及其《延露詞》探析〉,吳雅萍著,收入《輔大中研所學刊》,第
16期,2006年,頁233-255。
〈支機集完帙之發現及其相關問題〉,林玫儀著,《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0期,
2002年3月,頁149-150。
〈《倚聲初集》與明清之際詞學的建構〉,沙先一著,《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
會科學版)》,第33卷第3期,2007年5月,頁49-53。
〈論《倚聲初集》對清初詞風的開啟之功〉,李睿著,《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
第四期,2005年12月,頁143-148。
〈評康熙時期的選詞標準〉,陳水雲著,《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
年第1期(總第234期),頁83-87。
〈論清代詞選的編纂及其意義〉,陳水雲著,《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18
卷第1期,2002年3月,頁15-18。
〈崇禎末至康熙初年的詞學思潮〉,陳水雲著,《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1996年第2期,頁94-98。
〈康熙年間詞學的變體與尊體〉,陳水雲著,《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
版)》,第38卷第6期,1999年11月,頁131-137。
〈論康熙年間河南詞人群的詞學思想〉,陳水雲著,《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第16
卷第3期,2000年6月,頁43-46。
〈〈明清之際的詞譜反思與詞風演進〉,張宏生著,《文藝研究》,2005年第4期,
頁89-97。
〈明末清初詞人詞論與創作的背離〉,張世斌著,《江淮論壇》,2006年第4期,
頁175-178。
〈論清詞的流派〉,艾治平著,《嘉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2期,
頁38-45。
〈論清詞中興的原因〉,周絢隆著,《東岳論叢》,1997年第6期,頁87-93。
〈清詞與世變、寄託的關係〉,吳宏一著,《學術研究》,2003年第3期,頁115-117
接15。
〈推廣詞體與開拓詞境:論清代的學人之詞〉,沙先一著,《江海學刊》,2004年
3月,頁188-193。
〈論明末清初的遺民詞〉,汪泰陵著,《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
年第4期(總第109期),頁102-106。
〈清初遺民詩創作的社會文化環境與遺民詩群的地域分布〉,張兵著,《西北師大
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4期,1999年7月,頁1-7。
〈論清初遺民詩群創作的主題取向〉,張兵著,《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37卷第2期,2000年3月,頁14-20。
〈關於唱和詩詞研究的幾個問題〉,鞏本棟著,《江海學刊》,2006年3月,頁
161-170。
〈錢謙益詩中的棋喻〉,錢仲聯、嚴明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4卷第2期,
1994年6月。
〈庾信賦之世變與情志書寫──宮體‧國殤‧桃花源〉,許東海著,《漢學研究》,
第24卷第1期,2006年6月。
(九)學位論文
《清初廣陵詞人群體研究》,林宛瑜著,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8

《王士禛詞與詞論之研究》,卓惠美著,臺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個人對區域文化的認同──以王士禛在江南交游為中心》,宋莉媛著,蘇州:蘇州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陳維崧及其詞學》,楊棠秋著,臺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1年。
《雲間詞人與雲間詞派研究》,詹千慧著,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常州詞派構成與變遷析論》,侯雅文著,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晚清詞論研究》,林玫儀著,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79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4151008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15100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林玫儀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許嘉瑋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Hsu, Chia-Weien_US
dc.creator (作者) 許嘉瑋zh_TW
dc.creator (作者) Hsu, Chia-Weien_US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9-Sep-2009 12:36:18 (UTC+8)-
dc.date.available 19-Sep-2009 12:36:1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9-Sep-2009 12:36:1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415100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17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151008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以評點與唱和作為研究的切入角度,集中觀察清初廣陵詞人群體之詞學活動,借此描摹出以往較少被注意的論題,透過微觀視野,抉發不同的思考角度。同時說明詞人群體之評點絕非只是相互吹捧的應酬語言,唱和活動也不限於遊戲筆墨,回歸文本,詞人、詞作、詞評間的緊密連結遂能清楚浮現。
透過評點,筆者發現群體彼此互動時,已有較清晰的群體意識,如使用「我輩」、「吾輩」等詞彙,或屢屢以特定人物之作品為典範之標竿。於是我們能逐一過濾釐清廣陵詞人群體中的核心成員,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基礎。評語除卻可以觀察交遊往來之具體情事外,更可看出群體對於「以畫論詞」、「以禪論詞」、「以史論詞」等議題特別關注,這些恰可補充一般研究者以「起源論」、「尊體論」、「創作論」之提法可能忽略的文獻。加上,評語可直接對照詞作,所評是否切當,有助於我們理解群體之批評實踐。
唱和屬於一種社會文化行為,如果配合參與者各自的際遇,以及不同主題之間唱作作品的整體語境,當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出更多豐富意涵。在此詮釋進路之下,每一個唱和者之間均透過作品展開對話,在多元並陳的聲音中,尋繹出作者個人的情感投射以及對題詠主題產生之相異價值判斷。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延伸思考 ………………………………………………… 1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述評 …………………………………………………… 6
第三節 研究材料、步驟與方法 ……………………………………………… 13


第二章 廣陵詞人群體評點資料中所見交遊述略

第一節 研究進路與材料範圍 ………………………………………………… 17
第二節 龍虎會京華-京師舉業與廣陵詞壇交遊網絡的開展基礎 ……………19
第三節 核心人物與群體內部往來的三組個案分析 ……………………………32
第四節 結語:廣陵詞壇組成結構的重新思考與核心成員之確立 ……………49


第三章 廣陵詞人群體評點資料中的論詞觀點

第一節 入神、情景、筆墨──詞中有畫 ………………………………………53
第二節 綺語、慧業、參禪──詞酌佛理 ………………………………………64
第三節 史跡、史筆、史料──詞亦有史 ………………………………………74
第四節 結語 ………………………………………………………………………84


第四章 從偶興到雅集:王士禛之揚州經驗與自我認同

第一節 王士禛〈沁園春‧偶興〉唱和之義蘊考索 ……………………………87
第二節 地景重構與文化認同──從紅橋唱和現象談起 …………………… 105
第三節 結語………………………………………………………………………118



第五章 圖/詞間隙與歷史追想──廣陵詞壇兩次圖像題詠唱和析論

第一節 秦淮追想中的冶豔行樂與未竟之言──青溪遺事畫冊唱和探賾……121
第二節 文化圖像的歷史詮釋:余氏女子繡像圖唱和析論……………………138
第三節 結語 ……………………………………………………………………155
附錄 ………………………………………………………………………………158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廣陵詞人群體評點資料研究成果與未竟之處…………………………169
第二節 廣陵詞人群體唱和研究之成果與延伸論題……………………………171


參考書目……………………………………………………………………………175
zh_TW
dc.format.extent 64614 bytes-
dc.format.extent 89981 bytes-
dc.format.extent 84874 bytes-
dc.format.extent 280949 bytes-
dc.format.extent 473394 bytes-
dc.format.extent 653837 bytes-
dc.format.extent 576448 bytes-
dc.format.extent 612035 bytes-
dc.format.extent 181964 bytes-
dc.format.extent 205362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15100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清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廣陵詞人群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評點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交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唱和zh_TW
dc.title (題名) 清初廣陵詞人群體研究──以評點與唱和為主的考察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核心文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倚聲初集》二十卷、〈前編〉四卷,(清)王士禛、鄒祗謨編,順治十七年刻本影印,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詞類」,第1729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倚聲初集》,順治間大冶堂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朝名家詩餘》十七種四十卷,(清)孫默編,留松閣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梅村詞》二卷,吳偉業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香嚴詞》二卷,龔鼎孳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棠村詞》三卷,梁清標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鄉亭詞》二卷,宋琬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溪詞》二卷,曹爾堪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炊聞詞》二卷,王士祿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百末詞》二卷,尤侗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含影詞》二卷,陳世祥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溪南詞》二卷,黃永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湄詞》四卷,陸求可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麗農詞》二卷,鄒祗謨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延露詞》三卷,彭孫遹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烏絲詞》四卷,陳維崧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蓉渡詞》三卷,董以寧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衍波詞》二卷,王士禛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玉鳧詞》二卷,董俞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衍愚詞》一卷,程康莊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廣陵唱和詞》不分卷,(清)王士祿等著,康熙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廣陵唱和詞》七卷七種,(清)王士祿等著,康熙六年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溪詞》一卷,曹爾堪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炊聞詞》一卷,王士祿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含影詞》一卷,陳世祥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青簾詞》一卷,鄧漢儀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幽篁詞》一卷,季公琦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烏絲詞》一卷,陳維崧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小香詞》一卷,宗元鼎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蒼梧詞》十二卷,董元愷著,民國三十年董氏家刻《廣川詞錄》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蓉渡詞》三卷,董以寧著,民國三十年董氏家刻《廣川詞錄》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玉鳧詞》二卷,董俞著,民國三十年董氏家刻《廣川詞錄》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直木齋全集詞選》三卷,任繩隗著,康熙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玉山詞》三卷,陸次雲著,康熙二十二年宛羽齋刻陸雲士雜著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珂雪詞》二卷,曹貞吉著,康熙十五年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月團詞》四卷,沈爾燝著,康熙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峽流詞》三卷,王晫著,清霞舉堂刻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古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經部、史部、子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語》,(清)阮元編,《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子》,(清)阮元編,《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記》,(漢)司馬遷著、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書》,(南朝梁)沈約臺北:鼎文書局,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晉書》,(唐)房玄齡等著,楊家駱主編,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清)永瑢、紀昀等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史列傳》,(清)國史館原編,臺北:中華書局,196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今世說》,(清)王晫,收入周駿富輯,《清代傳記叢刊‧學林類》第22冊,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明文書局,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揚州畫舫錄》,(清)李斗,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昭代名人尺牘小傳》,(清)吳修,收入《清代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廣陵詩事‧廣陵覽古》合編本,(清)阮元、顧鑾著,收入《揚州地方文獻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刊》,揚州:廣陵書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揚州足徵錄》,(清)焦循著,揚州:廣陵書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莊子集解》,(周)莊周、(清)王先謙、劉武撰,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序校釋》,(漢)劉向著、石光瑛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搜神記》,(晉)干寶著,臺北:里仁書局,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世說新語校箋》,(南朝宋)劉義慶編、徐震堮校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京夢華錄》,(宋)孟元老,臺北:大立出版社,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指月錄》,(明)瞿汝稷編,四川:巴蜀書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畫禪室隨筆》,(明)董其昌,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集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總集及彙編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昭明文選》,(南朝梁)蕭統編,臺北:正中書局,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樂府詩集》,(宋)郭茂倩編,北京:中華書局,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唐文》,(清)董誥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唐詩》,(清)清聖祖御定,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香豔叢書》,(清)蟲天子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別集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陶淵明集》,(東晉)陶淵明著,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全集》,(宋)蘇軾著、松青校勘,臺北:新興書局,195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士禛全集》,(清)王士禛著、袁世碩編,濟南:齊魯書社,200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松桂堂全集》43卷,(清)彭孫遹著,收入《四庫全書珍本影印本》,臺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百尺梧桐閣集》16卷,文8卷,遺稿10卷,(清)汪懋麟著,康熙刻本,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集部,別集類,第2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蕙堂全集》26卷,(清)吳綺著,《四庫全書珍本三集》,臺北:商務印書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2年,集部7,別集類第6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芙蓉集》,(清)宗元鼎著,康熙元年刊本景印本,臺北:學生書局,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文堂集》,(清)陳玉璂著,光緒丁酉武進盛氏康熙初刻本,收入《叢書集成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蕉林詩集》,(清)梁清標著,清康熙十七年梁允植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叢書》,臺南:莊嚴文化,1995年,集部,別集類,第20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蒼峴山人集》,(清)秦松齡著,清嘉慶四年秦瀛刻本影印,收入《四庫未收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第5輯,第28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澄江集》,(清)陸次雲著,康熙刻本,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嚴文化,1997年,集部,別集類,第237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文友全集》,(清)董以寧著,康熙庚辰年書林蘭孫堂梓行本,收入《四庫未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7輯,第24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芝麓先生集》,(清)龔鼎孳著,康熙刻本,收入《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京: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社,1988年,集部,清別集類,第113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曝書亭集》,(清)朱彝尊著,上海涵芬樓景印原刊本重印,收入《景印文淵閣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庫全書》,台北:商務印書館,1968年,集部257,別集類第1318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愚山集》,(清)施閏章著,合肥:黃山書社,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牧齋全集》,(清)錢謙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自珍全集》,(清)龔自珍,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選集與箋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瑤華集》,(清)蔣景祁編,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清詞鈔》,葉恭綽編,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詩鏡銓》,(清)楊倫,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近人專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詞學專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元明清詩詞理論史》,丁放著,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詞史》,張仲謀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詞史》,嚴迪昌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代詞學發展史論》,陳水雲著,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代詞學批評史論》,孫克強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清詞派史論》,姚蓉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詞論史論稿》,邱世友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清詞研究史稿》,崔海正主編,朱惠國、劉明玉著,濟南:齊魯書社,20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詞學批評史》,方智範、鄧喬彬、周堅偉、高建中著,北京:中國社會科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詞學史(修訂本)》,謝桃坊著,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代辛稼軒接受史》,朱麗霞著,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花間集》接受史論稿》,李冬紅著,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詞學史料學》,王兆鵬著,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詞話史》,朱崇才著,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清之際江南詞學思想研究》,李康化著,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末清初詩詞正變觀研究──以二陳、王、朱為對象之考察》,陳美朱著,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初遺民詞人群體研究》,周煥卿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順康之際廣陵詞壇研究》,李丹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代詞學四論》,吳宏一著,臺北:聯經事業公司,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代詞學》,孫克強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代詞學的建構》,張宏生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陳水雲著,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晚清詞研究》,莫立民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詞名家論集》,葉嘉瑩、陳邦炎著,臺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詞散論》,葉嘉瑩著,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詞學考詮》,林玫儀著,臺北:聯經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熊和詞學論集》,吳熊和著,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迦陵說詞講稿》,葉嘉瑩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湖海樓詞研究》,蘇淑芬著,臺北:里仁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東坡樂府編年箋證》,薛瑞生箋證,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稼軒詞編年箋注》,鄧廣銘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工具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清歷科進士題題名錄》,朱保炯、謝沛霖合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清進士錄》,潘榮勝主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清江蘇文人年表》,張慧劍,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詞別集知見目錄彙編──見存書目》,吳熊和、嚴迪昌、林玫儀編,臺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人別集總目》,楊忠、李靈年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楊廷福、楊同甫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柯愈春編,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朝進士題名錄》,江慶柏編著,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詞學研究書目1912-1992》,黃文吉編,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詞學論著總目1902-1992》,林玫儀編,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備處,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詩話、詞話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明詩話》,周維德集校,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詩話考》,蔣寅,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詩話》,丁福保編校,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詞紀事會評》,尤振中、尤以丁,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詞紀事會評》,尤振中、尤以丁,合肥:黃山書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詞話叢編(附索引)》,唐圭璋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第二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詞玉屑》十二卷,(清)郭則澐纂,丙子年蟄園校刊本,193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年譜傳記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芝麓年譜》,董遷撰,收入《年譜叢書》,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北京圖書館珍本年譜叢刊》,北京圖書館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柳如是別傳》,陳寅恪著,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漁洋事跡徵略》,蔣寅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維崧年譜》,陸勇強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梅村年譜》,馮其庸、葉君遠著,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思想與史學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楞嚴大義今釋》,南懷瑾著,臺北:老古文化,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晚明清初思想十論》,王汎森著,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十七世紀江南社會生活》,錢杭、承載著,臺北:南天書局,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代中後期社會變遷研究》,牛建強著,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趙園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制度‧言論‧心態──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續編》,趙園著,北京:北京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謝國楨著,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初私家修史研究──以史家群體為研究對象》,闞紅柳著,北京:人民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時間‧歷史‧敘事──傳統史學與歷史理論再思》,李紀祥著,臺北:麥田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心史叢刊》,孟森著,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文學、文化與美學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晉士人之思想與文化研究》,尤雅姿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朝文學的感官辯證》,陳昌明著,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初揚州文化》,梅爾清著、朱修春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葉樹奇著,臺北:稻鄉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士禛詩歌研究》,王利民著,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漁洋與康熙詩壇》,蔣寅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詩史本色與妙悟》,龔鵬程著,臺北:學生書局,1993年增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左傳文章義法撢微》,張高評著,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春秋書法與左傳學史》,張高評著,臺北:五南圖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詩史》,張暉著,臺北:學生書局,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宇文所安著(Stephen Owen),臺北: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經出版社,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評點文學史》,孫琴安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蔡英俊著,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典詩論中「語言」與「意義」的論題――「意在言外」的用言方式與「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蓄」的美典》,蔡英俊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鄭毓瑜著,臺北:麥田股份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香草美人文學傳統》,吳旻旻著,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典:中國文學研究論集》,高友工著,北京:三聯書店,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抒情傳統的省思與探索》,張淑香著,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後遺民寫作》,王德威著,臺北:麥田出版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繪畫理論》,傅抱石著,臺北:里仁書局,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繪畫史綱》,莊伯和著,臺北:幼獅文化,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毛文芳著,臺北:學生書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清文人畫像題詠析論》,毛文芳著,臺北:學生書局,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昨日到城市:近世中國的逸樂與宗教》,李孝悌著,臺北:聯經出版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七)論文集與研討會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心雕龍綜論》,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編,臺北:學生書局,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學、文化與世變──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文學組》,中央研究院中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哲研究所編,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編委會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神話論文集》,袁珂著,臺北:漢京文化,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陳平原、王德威、商偉編,武漢:湖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教育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代詞籍評點敘例〉,林玫儀著,收入《中國文學評點研究論集》,章培恆、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靖宇主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頁129-1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評點資料中所見之王士禛詞人群體〉,林玫儀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主辦「王士禛及其文學群體學術研討會」論文,2004年5月,獨立頁碼1-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建構經典:王漁洋與文學評點〉,楊玉成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主辦「王士禛及其文學群體學術研討會」論文,2004年5月,獨立頁碼1-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八)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初廣陵詞人群體考論〉,劉揚忠著,《江西社會科學》,(無期卷數)頁85-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初廣陵詞人群體之詞學活動──以《廣陵唱和詞》為例〉,林宛瑜著,《東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文研究集刊》,第12期,2005年7月,頁1-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士禛的詞論主張及其創作實踐〉,張綱著,《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1期,1994年,頁122-1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揚州時代的王漁洋──從汪懋麟的作品談起〉,大平桂一著,清風譯,《揚州師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範學院學報》,第2期,1995年3月,頁22-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士禛五載揚州的文學活動與成績〉,裴世俊著,《齊魯學刊》,2002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49-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士禛與江南遺民詩人群〉,蔣寅著,《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卷第5期,2005年,頁116-1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尤侗詞學觀及其創作述評〉,李康化著,《天津師大學報》,第1期,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60-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鄒祗謨詞評彙錄(之一)〉,林玫儀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3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3年,頁167-2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鄒祗謨詞評彙錄(之二)〉,林玫儀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4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年,頁165-2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鄒祗謨詞評彙錄(之三)〉,林玫儀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4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4年,頁79-13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孫遹詞論及其《延露詞》探析〉,吳雅萍著,收入《輔大中研所學刊》,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期,2006年,頁233-25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支機集完帙之發現及其相關問題〉,林玫儀著,《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0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2年3月,頁149-1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倚聲初集》與明清之際詞學的建構〉,沙先一著,《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會科學版)》,第33卷第3期,2007年5月,頁49-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倚聲初集》對清初詞風的開啟之功〉,李睿著,《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四期,2005年12月,頁143-1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評康熙時期的選詞標準〉,陳水雲著,《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第1期(總第234期),頁83-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清代詞選的編纂及其意義〉,陳水雲著,《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卷第1期,2002年3月,頁15-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崇禎末至康熙初年的詞學思潮〉,陳水雲著,《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版)》,1996年第2期,頁94-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康熙年間詞學的變體與尊體〉,陳水雲著,《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版)》,第38卷第6期,1999年11月,頁131-1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康熙年間河南詞人群的詞學思想〉,陳水雲著,《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第1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卷第3期,2000年6月,頁43-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清之際的詞譜反思與詞風演進〉,張宏生著,《文藝研究》,2005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8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明末清初詞人詞論與創作的背離〉,張世斌著,《江淮論壇》,2006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175-1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清詞的流派〉,艾治平著,《嘉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38-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清詞中興的原因〉,周絢隆著,《東岳論叢》,1997年第6期,頁87-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詞與世變、寄託的關係〉,吳宏一著,《學術研究》,2003年第3期,頁115-1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接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推廣詞體與開拓詞境:論清代的學人之詞〉,沙先一著,《江海學刊》,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月,頁188-1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明末清初的遺民詞〉,汪泰陵著,《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第4期(總第109期),頁102-1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初遺民詩創作的社會文化環境與遺民詩群的地域分布〉,張兵著,《西北師大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4期,1999年7月,頁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論清初遺民詩群創作的主題取向〉,張兵著,《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37卷第2期,2000年3月,頁14-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關於唱和詩詞研究的幾個問題〉,鞏本棟著,《江海學刊》,2006年3月,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1-1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謙益詩中的棋喻〉,錢仲聯、嚴明著,《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4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94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庾信賦之世變與情志書寫──宮體‧國殤‧桃花源〉,許東海著,《漢學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24卷第1期,200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九)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清初廣陵詞人群體研究》,林宛瑜著,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士禛詞與詞論之研究》,卓惠美著,臺北: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個人對區域文化的認同──以王士禛在江南交游為中心》,宋莉媛著,蘇州:蘇州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維崧及其詞學》,楊棠秋著,臺中: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雲間詞人與雲間詞派研究》,詹千慧著,臺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常州詞派構成與變遷析論》,侯雅文著,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晚清詞論研究》,林玫儀著,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79年。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