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題名 《東坡易傳》研究
Study of "Dongpo Yi Zhuan"
作者 楊子萱
Yang ,Tze Hsuan
貢獻者 曾春海
楊子萱
Yang ,Tze Hsuan
關鍵詞 東坡易傳
蘇軾

蜀學
程朱易學
美學
形上
性命
陰陽
Dongpo Yi Zhuan
Su Shih
I Ching
Yi Zhuan
Chen Yi`sannotated I Ching
Aesthetic
Metaphysical
Study of meaning
Yin Yang
moral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19-Sep-2009 12:48:23 (UTC+8)
摘要 本文共分為九章,三十節。首先點出《東坡易傳》的哲學義理概要及其研究價值,由當時時代背景探究《東坡易傳》興起之源由,進而討論時代背景,瞭解其政治因素對學術思想的影響,從三蘇的思想流變到洛蜀黨爭等。
本論文涉及面向包括《東坡易傳》的架構及其內涵、特色,分析蘇軾在《東坡易傳》對〈序卦〉的強調以及對〈雜卦〉的修訂,在《東坡易傳》的思想內涵,討論其儒、道、佛貫穿其中之思想特色,並做一綜述性的小結。而後針對《東坡易傳》卦爻的解釋方法闡述。在五、六、七章分別討論探討《東坡易傳》的宇宙觀、價值觀以及美學三大方面,可以說這三大方面為哲學探討的核心問題,所在這三個章節裡面,分別以宇宙觀、價值觀及美學為主軸,探討幾個重要的觀念。宇宙觀的部分包括其形上思想及「道」,分別論述幾個形上概念在卦爻中出現的情況以及其義理的分析。第六章的價值論即是指中國人所注重的傳統人倫,包括人生哲學、社群生活、家庭、社會、國家等等,本章亦是提出幾個概念作為一主軸思考深入探析,從其心性問題進而討論宋儒注重的性命問題。在價值觀的部分首先會說明宋以前的心性說,然後由蘇軾對前代學者的批評發現其中心思想,批評之後在進而說明《東坡易傳》對「性」論觀點,在美學的部分,第七章乃由《東坡易傳》發現蘇軾這樣一個文學氣質蓋天下的大家,敢批評吳道子,善為文人畫、書法自成一格,為北宋四大家之一,知音律、曉醫藥,堪稱吾所不學無所不能無所不見,對美學思想的把握及闡發。此三個章節的預期效果是希望由宇宙觀、價值觀到美學之間的環節,探討《東坡易傳》對生活世界、對天下萬物的一種生生不息的態度。
最後以時代點來作為一檢視標準,將蘇軾的觀點與宋代的同時代的學者比較,例如程頤以及南宋的朱熹,並由其中分歧之處作交互評論,藉以發揮了解其不同的涵義。本論文展望性之角度重新審視《東坡易傳》,一方面探究《東坡易傳》思想的內在困難與種種問題、一方面總結《東坡易傳》的特色與影響,另一方面討論的是《東坡易傳》之發展及其後世價值。
參考文獻 一、原典及相關文獻(依時間順序排列)
(一)三蘇著作
( 宋 )蘇軾撰 東坡易傳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九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 宋 )蘇軾撰 東坡易傳 世界 民75[ 1986]
( 宋 )蘇軾撰 蘇氏易傳 廣文 民63[ 1974]
( 宋 )蘇軾撰 蘇氏易傳 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閣刊津逮秘書本
( 宋 )蘇軾撰 蘇氏書傳 新文豐 初版 民74[ 1985]
( 宋 )蘇軾撰,孔凡禮點校 蘇軾文集 中華書局 第1版 民75[1986]
( 宋 )蘇軾撰 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世界 民49 [1950]
( 宋 )蘇洵撰 蘇老泉先生全集 明刊本
( 宋 )蘇軾撰 東坡先生易傳 明萬曆丁酉(25年, 1597)畢氏刊本
( 宋 )蘇轍撰 欒城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1版 民76[1987]
(二)相關文本
( 宋 )程頤撰 伊川易傳 新文豐 初版 民72[1983]
( 宋 )程頤撰 程氏易傳 廣文 初版 民81[1992]
( 宋 )程頤撰 易程傳 文津 民76[1987]
( 宋 )程頤撰 周易 藝文 民47[1958]
( 宋 )程頤撰 易傳 臺灣學生 民56[1967]
( 宋 )程頤、程灝撰 二程全書 臺灣中華 臺三版 民65[1976]
( 宋 )程頤、程灝撰 二程文集 新文豐 初版 民74[1985]
( 宋 )程頤、程灝撰 二程集六種 里仁 民71[1982]
( 宋 )程頤、程灝撰 河南程氏遺書 臺灣商務 臺一版 民67[1978]
( 宋 )朱熹撰 易學啟蒙 皇極 民69[1970]
( 宋 )朱熹編輯 二程語錄 商務 民26[1937]
( 宋 )朱熹, 郭齊、尹波點校 朱熹集 四川教育出版社 第一版 民85[1996]
( 魏 )王弼, ( 晉 )韓伯康同注 周易正義 廣文 民61[1972]
( 唐 )陸德明撰 經典釋文 鼎文 民61[1972]
( 宋 )楊時撰 楊龜山集 新文豐 初版 民74[1985]
( 宋 )楊時訂定 精校二程粹言 廣文 初版 民70[1981]
( 宋 )楊萬里撰 誠齋集 世界 民76[1987]
( 宋 )葉適撰 葉適集 河洛 民63[1974]
( 宋 )黃幹撰 黃勉齋先生文集 青山 民46[1957]
( 宋 )晁公武撰 郡齋讀書志 廣文 民56[1967]
( 宋 )王應麟撰 困學紀聞 世界 民76[1987]
( 宋 )秦觀撰 淮海集 世界 民76[1987]
( 宋 )秦觀撰 淮海集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第一版 民92[2003]
( 宋 )吳聿撰 觀林詩話 藝文 民59[1970]
( 宋 )吳仁傑撰 易圖說 清乾隆50年[1785]府刊本
( 宋 )陳亮撰 陳亮集 河洛 民65[1976]
( 宋 )趙與時撰 賓退錄 廣文 民58[1969]
( 宋 )羅大經撰 鶴林玉露 藝文 民55[1966]
( 宋 )呂祖謙撰 易說 藝文 民56[1967]
( 元 )俞 琰撰 周易集說 元至正10年(1350)俞氏讀易樓刊本
( 元 )胡炳文撰 周易本義通釋 世界 民75[1986]
( 元 )董真卿撰 周易會通 世界 民75[1986]
( 明 )鄧夢文撰 八卦餘生 莊嚴文化 初版(影印本) 1997[民86]
( 明 )馮琦原編 宋史記事本末 上海 : 商務
( 明 )沈一貫撰 易學 莊嚴文化 初版(影印本) 1997[民86]
( 明 )沈一貫撰 莊子通 明萬曆間刊本
( 清 )黃宗羲撰 宋元學案 台灣中華書局 台三版 民73[1984]
( 清 )梁廷 撰 東坡事類 廣文 初版 民72[1983]
( 清 )王宗稷編 東坡年譜 臺灣商務 臺一版 民67[1978]
( 清 )朱彝尊編 經義考 臺灣中華 臺三版 民68[1979]
( 清 )王引之撰 經義述聞 廣文 民60[1971]
( 清 )查慎行著 易說 新文豐 臺一版 民78[1989]
( 清 )戴震撰 原善 世界 民48[1959]
( 清 )皮錫瑞撰 經學歷史 藝文 民48[1959]
二、專書 (依筆畫順序排列)
(一)對《東坡易傳》既有的研究專書
唐玲玲,周偉民著 《蘇軾思想研究》 文史哲 初版 民85[1974]
凌琴如著 《蘇軾思想探討》 臺灣中華 民53[1964]
崔在赫著 《蘇軾文藝理論研究》 民92[2003]
曾棗莊著 《三蘇文藝思想》 學海 初版 民84[1995]
譚玉良著 《蘇軾研究》 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第一版 民91[2002]
蘇軾研究學會編 《東坡研究論叢》 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四川省新華書店發行 第1版 民75[1986]
金生楊著〈《蘇氏易傳》研究〉 成都:巴蜀書社 民93[2004]
(二)《易經》相關之專書
林麗真著《義理易學鉤玄》 台北:大安出版,第一版 2004[民93]
南懷瑾著《周易今著今譯》台北 : 台灣商務,1984年[民73]
曾春海著 《易經的哲學原理》台北 : 文津, 2003[民92]
黃慶萱著《周易讀本》台北 : 三民出版,1980年,[民69]
黃忠天著《周易程傳註評》 高雄:高雄復文 二版 2004[民93]
(二)其他相關研究之專書著作
王丕震著 《一代詞家蘇軾》 台北:大步文化公司,2002年11月。[民91]
石訓、姚瀛艇等撰 《中國宋代哲學》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民81]
朱剛著 《唐宋四大家的道論與文學》台北:東方出版社 初版 1997 [民86]
朱靖華著 《蘇軾新評》 中國文學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經銷 初版1993[民82]
牟宗三著 《心體與性體》 台北:正中 臺初版 1970[民69]
牟宗三著《中國哲學十九講》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3。[民72]
衣若芬著 《蘇軾題畫文學研究》 台北:文津 初版 1999 [民88]
余敦康著 《內聖外王的貫通—北宋易學的現代闡釋》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民86]
冷成金 著 《蘇軾的哲學觀及文藝觀》北京市 : 學苑, 2003[民92]
吳康著 《宋明理學》台北:華國 1955[民44]
李日章著 《程顥.程頤》 台北:東大出版,三民總經銷 初版 1986[民75]
李裕民著《宋史新探》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民88]
杜保瑞著《北宋儒學》 台北:臺灣商務 初版 2005[民94]
沈松勤著《北宋文人與黨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民87]
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民73]
侯外廬編《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民81]
姜國柱、朱葵菊著《中國人性論史》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民86]
胡昭曦等著《宋代蜀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民86]
胡昭曦著《巴蜀歷史文化論集》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民91]
范 軍著《蘇東坡的人生哲學 : 曠達人生》 揚智文化 初版 1994[民83]
唐君毅著《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 臺灣學生 校訂一版 二刷2000[民89]
孫望等著《宋代文學史》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9月。[民85]
徐復觀著《中國人性論史》 先秦篇 臺灣商務 初版 1969[民58]
馬宗霍著《中國經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民81]
馬積高著《宋明理學與文學》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民78]
張立文著《朱熹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民90]
梁啟超著《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華正書局,1989年。[民88]
陳正雄著《蘇轍學術思想述評》台北:文史哲 初版2000[ 民89]
陳 來著《宋明理學》台北: 洪葉 初版 1994[民83]
陳植鍔著《北宋文化史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民81]
陳雄勳著《三蘇及散文之研究》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民80]
曾棗莊, 舒大剛著 《北宋文學家年譜》 文津 初版 1999[民88]
曾棗莊著《三蘇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民88]
曾棗莊著《三蘇傳》台北:台北學海出版社,1996年6月。[民85]
曾春海著 《中國哲學概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5[民94]
粟品孝著《朱熹與宋代蜀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民87]
勞思光著《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 : 里仁出版社, 2005,[民94]
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台北 : 台灣商務,1993年,[民82]
黃啟方著《東坡的心靈世界》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10月初版。[民91]
葉國良撰《宋人疑經改經考》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發行,1980年。[民79]
賈順先、戴大祿等編《四川思想家》成都:巴蜀書社,1987年。[民86]
劉大杰著《中國文學發展史》香港:三聯書局 第一版, 1992[民81]
劉固盛著《宋元老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民90]
潘富恩, 徐余慶著《程顥程頤理學思想研究》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第1版 1988[民77]
蔡仁厚著《宋明理學 : 北宋篇》台北:臺灣學生出版社 1977 [民66]
蔡仁厚著《宋明理學 : 南宋篇,心體與性體義旨述引》台北:臺灣學生出版社 增訂版 1983 [民72]
蔡仁厚著《宋明理學 : 南宋篇》 台北:臺灣學生出版社 1980年[民69]
蔡方鹿著《朱熹與中國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民90]
蕭慶偉著《北宋新舊黨爭與文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民90]
錢 穆著《宋明理學概述》 台北:臺灣學生出版社 修訂重版 1977年[民66]
鍾來因著《蘇軾與道家道教》 台北:臺灣學生出版社 初版1968年[民79]
羅家祥著《北宋黨爭研究》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民92]
三、學術論文
王國炎、王能昌<試論蘇軾的樸素辨證法思想>,《河北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4期。
王世德<蘇軾的寓意于物論與康德的非功利審美論>,《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期。
冷成金<從《東坡易傳》看蘇軾的情本論思想>,《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2期。
冷成金<從《東坡易傳》看蘇軾文藝思想的基本特徵>,《文學評論》,2002年第2期。
金生楊<蘇洵易學淺論>,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宋代文化研究》(第9輯),四川巴蜀書社,2000年8月。
<也論《東坡易傳》的作者與系年──與謝建忠先生的商榷>,《文學遺產》,2003年第1期。
耿亮之<蘇軾易學與其人格>,《周易研究》,(總第29期),1996年第3期。
陳仁仁<論《蘇氏易傳》的卦合爻別說>,《周易研究》,(總第67期),2004年第5期。
曾棗莊<從《篦陵易傳》看蘇軾的世界觀>,《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6輯,1980年。
<《蘇氏易傳》與三蘇的道家思想>,《道家文化研究》第12輯,1998年。
楊勝寬<蘇軾與理學家的性情之爭>,《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1期。
楊淑瓊 <「東坡易傳」中的性命之說> 鵝湖 92.05
涂美雲 <從北宋學術思潮看蘇氏之學 > 東吳中文學報 91.05
高齡芬 <蘇東坡文學表現中的道家哲思> 北台通識學報 95.03
謝桃坊 <蘇軾與經學> 中國文化月刊 87
黃忠天<〈伊川易傳〉對宋代史事派易學之影響> 《高雄師大學報》 第十六期。
謝建忠<蘇軾《東坡易傳》考論>,《文學遺產》2000年第6期。
“Su Shi and Culture” in Sung Dynasty Uses of I Ching , edited by kidder Smith Jr,Peter K Bol, Josephy Adler, and Don J. Wyatt, pp56~99 1990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ermisson to translate and publish obtained through Peter K. Bol. 。
Peter K. Bol, ”Reading Su Shi in Southern Song Wuzhou” The East Asian Library Jounal8. 2 (1998) pp69-102。
趙中偉先生<東坡的柔道─解析《東坡易傳》的思維結構>,「千古風流──東坡逝世九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輔仁大學主辦,2000年11月。
程兆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 ──以元佑兩例看宋代朋黨及其對世風的戕害>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2002 年第 1 期http://www.historyshanghai.com/admin/WebEdit/UploadFile/FriendZQ.pdf
四、學位論文
金學權《易經之天人關係研究》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9年。
胡培基《程頤思想研究》香港:珠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68年。
涂美雲《朱熹論三蘇之學》,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
曾春海《王船山周易闡微》私立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7年。
張尹炫《蘇軾生平及其嶺南詩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1989年。
黃忠天《楊萬里易學之研究》國立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蔣義斌 《宋代儒釋調合論及排佛論之演進—王安石之融通儒釋及程朱學派之排佛反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4年。
賴貴三〈項安世《周易玩辭》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五、網路資料
中國古籍全祿2006/7http://guji.artx.cn/Article/7542_7616.html
國際易學聯合會2006/7 http://www.gjyl.com/ddyx/NewsDetail.asp?NewsID=1283
蘇東坡先生全集2006/4 http://ftp.scu.edu.tw/scu/english/steelman/cwp/SuDongPoQuanJi.txt
林忠軍《象數易學發展史》2006/2/13,引自http://www.fushantang.com/1012/j0043.html
巴蜀文化研究http://www.bscul.com/BOYIX/ChannelBOYIX/bashu/open.html.aspx?id=16241
國學網 2006/7/17 http://www.guoxue.com/sushiyjiu/dpyz/dp_1.htm
國際儒學聯合會2006/7/17 http://www.ica.org.cn/究網2006/7/17 http://www.bscul.com/BOYIX/ChannelBOYIX/bashu/index.ms.aspx
巴蜀學術研究網2006/7/17 http://www.bscul.com/BOYIX/ChannelBOYIX/bashu/xueshu/xueshu2/index.htm.asp.aspx
蜀学学风和苏氏唯心主义思想2003/12/31 http://www.bscul.com/BOYIX/ChannelBOYIX/bashu/open.html.aspx?id=6149
蘇氏蜀學的學術淵源引用日期2005/8/2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哲學研究所
92154011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154011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曾春海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楊子萱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Yang ,Tze Hsuanen_US
dc.creator (作者) 楊子萱zh_TW
dc.creator (作者) Yang ,Tze Hsuanen_US
dc.date (日期) 200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19-Sep-2009 12:48:23 (UTC+8)-
dc.date.available 19-Sep-2009 12:48:23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19-Sep-2009 12:48:23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2154011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243-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哲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15401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文共分為九章,三十節。首先點出《東坡易傳》的哲學義理概要及其研究價值,由當時時代背景探究《東坡易傳》興起之源由,進而討論時代背景,瞭解其政治因素對學術思想的影響,從三蘇的思想流變到洛蜀黨爭等。
本論文涉及面向包括《東坡易傳》的架構及其內涵、特色,分析蘇軾在《東坡易傳》對〈序卦〉的強調以及對〈雜卦〉的修訂,在《東坡易傳》的思想內涵,討論其儒、道、佛貫穿其中之思想特色,並做一綜述性的小結。而後針對《東坡易傳》卦爻的解釋方法闡述。在五、六、七章分別討論探討《東坡易傳》的宇宙觀、價值觀以及美學三大方面,可以說這三大方面為哲學探討的核心問題,所在這三個章節裡面,分別以宇宙觀、價值觀及美學為主軸,探討幾個重要的觀念。宇宙觀的部分包括其形上思想及「道」,分別論述幾個形上概念在卦爻中出現的情況以及其義理的分析。第六章的價值論即是指中國人所注重的傳統人倫,包括人生哲學、社群生活、家庭、社會、國家等等,本章亦是提出幾個概念作為一主軸思考深入探析,從其心性問題進而討論宋儒注重的性命問題。在價值觀的部分首先會說明宋以前的心性說,然後由蘇軾對前代學者的批評發現其中心思想,批評之後在進而說明《東坡易傳》對「性」論觀點,在美學的部分,第七章乃由《東坡易傳》發現蘇軾這樣一個文學氣質蓋天下的大家,敢批評吳道子,善為文人畫、書法自成一格,為北宋四大家之一,知音律、曉醫藥,堪稱吾所不學無所不能無所不見,對美學思想的把握及闡發。此三個章節的預期效果是希望由宇宙觀、價值觀到美學之間的環節,探討《東坡易傳》對生活世界、對天下萬物的一種生生不息的態度。
最後以時代點來作為一檢視標準,將蘇軾的觀點與宋代的同時代的學者比較,例如程頤以及南宋的朱熹,並由其中分歧之處作交互評論,藉以發揮了解其不同的涵義。本論文展望性之角度重新審視《東坡易傳》,一方面探究《東坡易傳》思想的內在困難與種種問題、一方面總結《東坡易傳》的特色與影響,另一方面討論的是《東坡易傳》之發展及其後世價值。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研究方法……………………………….……………………….4
一、 材料的蒐集………….……………………………………….…4
二、 原典之間的詮釋與比較……………………………………....5
三、 範圍的界定……...……………………………………………. 5
第三節 相關議題回顧……..…………………..……………………….6
一、 刊刻版本………………………………………………………..6
二、 前人對東坡的研究……………………………………………9
三、 前人研究的限制……………………….……………………..11
第四節 研究內容…………………………………….………………...12
第二章《東坡易傳》的興起 ………………………………………17
第一節 東坡的生平與思想淵源……………….…………………...17
一、 東坡的生平………………………………………………..….17
二、 東坡的人格及思想淵源……………………………………..19
第二節 當時之時代背景…………………………...........…………..22
一、 北宋學術潮流……………………………………...…………22
二、 宋代理學之興起 …………………………………………....23
第三節 蜀學與黨爭…………………..……………………….………24
一、 蘇氏蜀學…………………………………………………..…..24
二、 洛蜀黨爭……………………………………………………....26
第三章《東坡易傳》的架構及其內容、特色……………29
第一節《東坡易傳》之架構…………..……………………………..30
一、 關於《序卦》…………..………………………………………30
二、 蘇軾對《雜卦》的修訂………………………..………………31
三、 《東坡易傳》的體例…….……………………………………32
第二節《東坡易傳》之思想內涵…………………..………….……41
一、 《東坡易傳》與儒家思想……………………..……………42
(一) 理…………………………………………..………………42
(二) 禮……………………………………………..……………44
二、 《東坡易傳》與佛家思想…………………………………..47
(一) 無常思想………………………………………………….47
(二) 無心思想………………………………………………….48
三、 《東坡易傳》與道家思想…………………………………..49
(一) 揚「柔」思想….………………………………………..49
(二) 無為思想………………………………………………….50
四、 揉合儒、釋、道思想………………………………………….51
第三節《東坡易傳》之特色……………………….………..………56
一、 夾雜儒、釋、道的哲學思想。…………………………….56
二、 卦爻辭並重的解易方法……………………………………..57
三、 由註卦爻辭到性命之說………………………………………58
第四章《東坡易傳》對卦、爻的解釋方法……………..…61
第一節 卦爻的分解與合觀………………………………….….…...62
第二節 求其所齊之端…………………..……………….……………67
第三節 卦義來作引申性的詮釋…………………...……….………73
一、 善用博辯文辭解《易》………………………………………74
二、 以縱橫家人情說解《易》……………………………………75
第四節 以時、位解易………………………..……….…..…...………79
第五節 對卦象之解讀……………………………..……….…………83
第六節 以訓詁解《易》………………………….……………….….90
第五章《東坡易傳》的宇宙觀………………………..……..……93
第一節《東坡易傳》的形上思想…………………………..………93


第二節《東坡易傳》的道體………………………………………..100
第六章《東坡易傳》的人性價值觀……………………………111
第一節 心性論………………….……………………………………..112
一、 宋以前的心性說…………………………………………….112
二、 蘇軾對前代學者論「性」的批評…………………………114
三、 《東坡易傳》論「性」的觀點………………………………120
(一) 性本自然…………………………………………..……120
(二) 性,所以成道…………………………………………..121
(三) 性與善、惡的問題………………………………………127
第二節 性命論……………………………….………………………..129
一、 蘇軾的性命之學…………………………………………… 130
二、 道與性命……………………………………………………..131
第三節 性情之爭………………….………………………………….136
第七章《東坡易傳》的美學………………………………...………147
第一節 涵合之美…………………………....…...…………...………147
第二節 達道之美………………………... …….….…………………150



第八章《東坡易傳》與程朱易學之理論特色對比…..…155
第一節 蘇學與伊川易學的關係………………….………….……155
第二節 對比《伊川易傳》所顯之特色…………….……………159
一、 由「宇宙觀」對比析之………………………………………159
二、 對「性、情」之分析………………..………………………161
三、 由「禮」之對比作分析…………….………………………162
四、 由「義利」觀之對比作分析………………………………163
五、 小結………..……….……………..………………..…………165
第三節 蜀學與洛學對佛老的態度……………….………………167
第四節 朱熹對《東坡易傳》之評論………………….…………170
一、 朱熹對《易》書的見解……………………………………170
二、 朱熹對《東坡易傳》之評論………….…………………177
第九章 結論………………………………………………………………...187
第一節 《東坡易傳》治經之缺憾………………………….……188
第二節 《東坡易傳》之特色與影響…………………………….197
參考書籍............................................................................................................203
zh_TW
dc.format.extent 25219 bytes-
dc.format.extent 169889 bytes-
dc.format.extent 153859 bytes-
dc.format.extent 144462 bytes-
dc.format.extent 587956 bytes-
dc.format.extent 518545 bytes-
dc.format.extent 997204 bytes-
dc.format.extent 966461 bytes-
dc.format.extent 564879 bytes-
dc.format.extent 1026181 bytes-
dc.format.extent 332586 bytes-
dc.format.extent 926507 bytes-
dc.format.extent 559801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154011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東坡易傳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蘇軾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蜀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程朱易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美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形上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性命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陰陽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Dongpo Yi Zhua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u Shih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I Ch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Yi Zhuan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Chen Yi`sannotated I Ch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Aesthetic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etaphysical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Study of meani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Yin Yang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moralen_US
dc.title (題名) 《東坡易傳》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Study of "Dongpo Yi Zhua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原典及相關文獻(依時間順序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三蘇著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蘇軾撰 東坡易傳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九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蘇軾撰 東坡易傳 世界 民75[ 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蘇軾撰 蘇氏易傳 廣文 民63[ 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蘇軾撰 蘇氏易傳 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閣刊津逮秘書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蘇軾撰 蘇氏書傳 新文豐 初版 民74[ 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蘇軾撰,孔凡禮點校 蘇軾文集 中華書局 第1版 民75[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蘇軾撰 經進東坡文集事略 世界 民49 [19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蘇洵撰 蘇老泉先生全集 明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蘇軾撰 東坡先生易傳 明萬曆丁酉(25年, 1597)畢氏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蘇轍撰 欒城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1版 民76[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相關文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程頤撰 伊川易傳 新文豐 初版 民72[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程頤撰 程氏易傳 廣文 初版 民81[19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程頤撰 易程傳 文津 民76[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程頤撰 周易 藝文 民47[19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程頤撰 易傳 臺灣學生 民56[19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程頤、程灝撰 二程全書 臺灣中華 臺三版 民65[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程頤、程灝撰 二程文集 新文豐 初版 民74[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程頤、程灝撰 二程集六種 里仁 民71[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程頤、程灝撰 河南程氏遺書 臺灣商務 臺一版 民67[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朱熹撰 易學啟蒙 皇極 民69[19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朱熹編輯 二程語錄 商務 民26[193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朱熹, 郭齊、尹波點校 朱熹集 四川教育出版社 第一版 民85[19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魏 )王弼, ( 晉 )韓伯康同注 周易正義 廣文 民61[19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唐 )陸德明撰 經典釋文 鼎文 民61[19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楊時撰 楊龜山集 新文豐 初版 民74[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楊時訂定 精校二程粹言 廣文 初版 民70[19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楊萬里撰 誠齋集 世界 民76[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葉適撰 葉適集 河洛 民63[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黃幹撰 黃勉齋先生文集 青山 民46[19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晁公武撰 郡齋讀書志 廣文 民56[19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王應麟撰 困學紀聞 世界 民76[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秦觀撰 淮海集 世界 民76[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秦觀撰 淮海集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第一版 民92[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吳聿撰 觀林詩話 藝文 民59[19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吳仁傑撰 易圖說 清乾隆50年[1785]府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陳亮撰 陳亮集 河洛 民65[19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趙與時撰 賓退錄 廣文 民58[19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羅大經撰 鶴林玉露 藝文 民55[19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宋 )呂祖謙撰 易說 藝文 民56[19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元 )俞 琰撰 周易集說 元至正10年(1350)俞氏讀易樓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元 )胡炳文撰 周易本義通釋 世界 民75[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元 )董真卿撰 周易會通 世界 民75[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 )鄧夢文撰 八卦餘生 莊嚴文化 初版(影印本) 1997[民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 )馮琦原編 宋史記事本末 上海 : 商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 )沈一貫撰 易學 莊嚴文化 初版(影印本) 1997[民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明 )沈一貫撰 莊子通 明萬曆間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 )黃宗羲撰 宋元學案 台灣中華書局 台三版 民73[19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 )梁廷 撰 東坡事類 廣文 初版 民72[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 )王宗稷編 東坡年譜 臺灣商務 臺一版 民67[19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 )朱彝尊編 經義考 臺灣中華 臺三版 民68[1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 )王引之撰 經義述聞 廣文 民60[1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 )查慎行著 易說 新文豐 臺一版 民78[19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 )戴震撰 原善 世界 民48[19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 清 )皮錫瑞撰 經學歷史 藝文 民48[19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專書 (依筆畫順序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對《東坡易傳》既有的研究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玲玲,周偉民著 《蘇軾思想研究》 文史哲 初版 民85[19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凌琴如著 《蘇軾思想探討》 臺灣中華 民53[19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崔在赫著 《蘇軾文藝理論研究》 民92[2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棗莊著 《三蘇文藝思想》 學海 初版 民84[19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玉良著 《蘇軾研究》 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第一版 民91[20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軾研究學會編 《東坡研究論叢》 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四川省新華書店發行 第1版 民75[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生楊著〈《蘇氏易傳》研究〉 成都:巴蜀書社 民93[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易經》相關之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麗真著《義理易學鉤玄》 台北:大安出版,第一版 2004[民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南懷瑾著《周易今著今譯》台北 : 台灣商務,1984年[民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春海著 《易經的哲學原理》台北 : 文津, 2003[民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慶萱著《周易讀本》台北 : 三民出版,1980年,[民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忠天著《周易程傳註評》 高雄:高雄復文 二版 2004[民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其他相關研究之專書著作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丕震著 《一代詞家蘇軾》 台北:大步文化公司,2002年11月。[民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訓、姚瀛艇等撰 《中國宋代哲學》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民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剛著 《唐宋四大家的道論與文學》台北:東方出版社 初版 1997 [民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靖華著 《蘇軾新評》 中國文學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經銷 初版1993[民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牟宗三著 《心體與性體》 台北:正中 臺初版 1970[民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牟宗三著《中國哲學十九講》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3。[民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衣若芬著 《蘇軾題畫文學研究》 台北:文津 初版 1999 [民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敦康著 《內聖外王的貫通—北宋易學的現代闡釋》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民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冷成金 著 《蘇軾的哲學觀及文藝觀》北京市 : 學苑, 2003[民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康著 《宋明理學》台北:華國 1955[民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日章著 《程顥.程頤》 台北:東大出版,三民總經銷 初版 1986[民7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裕民著《宋史新探》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民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保瑞著《北宋儒學》 台北:臺灣商務 初版 2005[民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松勤著《北宋文人與黨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民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民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外廬編《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民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國柱、朱葵菊著《中國人性論史》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民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昭曦等著《宋代蜀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7年。[民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昭曦著《巴蜀歷史文化論集》成都:巴蜀書社,2002年。[民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 軍著《蘇東坡的人生哲學 : 曠達人生》 揚智文化 初版 1994[民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君毅著《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 臺灣學生 校訂一版 二刷2000[民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望等著《宋代文學史》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9月。[民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復觀著《中國人性論史》 先秦篇 臺灣商務 初版 1969[民5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宗霍著《中國經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民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積高著《宋明理學與文學》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民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立文著《朱熹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民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啟超著《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華正書局,1989年。[民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正雄著《蘇轍學術思想述評》台北:文史哲 初版2000[ 民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 來著《宋明理學》台北: 洪葉 初版 1994[民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植鍔著《北宋文化史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民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雄勳著《三蘇及散文之研究》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民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棗莊, 舒大剛著 《北宋文學家年譜》 文津 初版 1999[民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棗莊著《三蘇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民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棗莊著《三蘇傳》台北:台北學海出版社,1996年6月。[民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春海著 《中國哲學概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5[民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粟品孝著《朱熹與宋代蜀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民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勞思光著《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 : 里仁出版社, 2005,[民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台北 : 台灣商務,1993年,[民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啟方著《東坡的心靈世界》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10月初版。[民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國良撰《宋人疑經改經考》台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發行,1980年。[民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賈順先、戴大祿等編《四川思想家》成都:巴蜀書社,1987年。[民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大杰著《中國文學發展史》香港:三聯書局 第一版, 1992[民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固盛著《宋元老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1年。[民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富恩, 徐余慶著《程顥程頤理學思想研究》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第1版 1988[民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仁厚著《宋明理學 : 北宋篇》台北:臺灣學生出版社 1977 [民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仁厚著《宋明理學 : 南宋篇,心體與性體義旨述引》台北:臺灣學生出版社 增訂版 1983 [民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仁厚著《宋明理學 : 南宋篇》 台北:臺灣學生出版社 1980年[民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方鹿著《朱熹與中國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民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慶偉著《北宋新舊黨爭與文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民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 穆著《宋明理學概述》 台北:臺灣學生出版社 修訂重版 1977年[民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來因著《蘇軾與道家道教》 台北:臺灣學生出版社 初版1968年[民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家祥著《北宋黨爭研究》 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民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學術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國炎、王能昌<試論蘇軾的樸素辨證法思想>,《河北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世德<蘇軾的寓意于物論與康德的非功利審美論>,《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冷成金<從《東坡易傳》看蘇軾的情本論思想>,《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冷成金<從《東坡易傳》看蘇軾文藝思想的基本特徵>,《文學評論》,2002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生楊<蘇洵易學淺論>,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宋代文化研究》(第9輯),四川巴蜀書社,200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也論《東坡易傳》的作者與系年──與謝建忠先生的商榷>,《文學遺產》,2003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耿亮之<蘇軾易學與其人格>,《周易研究》,(總第29期),1996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仁仁<論《蘇氏易傳》的卦合爻別說>,《周易研究》,(總第67期),2004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棗莊<從《篦陵易傳》看蘇軾的世界觀>,《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6輯,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氏易傳》與三蘇的道家思想>,《道家文化研究》第12輯,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勝寬<蘇軾與理學家的性情之爭>,《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淑瓊 <「東坡易傳」中的性命之說> 鵝湖 92.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涂美雲 <從北宋學術思潮看蘇氏之學 > 東吳中文學報 91.0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齡芬 <蘇東坡文學表現中的道家哲思> 北台通識學報 95.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桃坊 <蘇軾與經學> 中國文化月刊 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忠天<〈伊川易傳〉對宋代史事派易學之影響> 《高雄師大學報》 第十六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建忠<蘇軾《東坡易傳》考論>,《文學遺產》2000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Su Shi and Culture” in Sung Dynasty Uses of I Ching , edited by kidder Smith Jr,Peter K Bol, Josephy Adler, and Don J. Wyatt, pp56~99 1990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ermisson to translate and publish obtained through Peter K. Bol.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Peter K. Bol, ”Reading Su Shi in Southern Song Wuzhou” The East Asian Library Jounal8. 2 (1998) pp69-1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中偉先生<東坡的柔道─解析《東坡易傳》的思維結構>,「千古風流──東坡逝世九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輔仁大學主辦,2000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兆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 ──以元佑兩例看宋代朋黨及其對世風的戕害>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2002 年第 1 期http://www.historyshanghai.com/admin/WebEdit/UploadFile/FriendZQ.pdf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學權《易經之天人關係研究》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培基《程頤思想研究》香港:珠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6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涂美雲《朱熹論三蘇之學》,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春海《王船山周易闡微》私立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尹炫《蘇軾生平及其嶺南詩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忠天《楊萬里易學之研究》國立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義斌 《宋代儒釋調合論及排佛論之演進—王安石之融通儒釋及程朱學派之排佛反王》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貴三〈項安世《周易玩辭》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網路資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籍全祿2006/7http://guji.artx.cn/Article/7542_7616.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際易學聯合會2006/7 http://www.gjyl.com/ddyx/NewsDetail.asp?NewsID=12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東坡先生全集2006/4 http://ftp.scu.edu.tw/scu/english/steelman/cwp/SuDongPoQuanJi.txt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忠軍《象數易學發展史》2006/2/13,引自http://www.fushantang.com/1012/j0043.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巴蜀文化研究http://www.bscul.com/BOYIX/ChannelBOYIX/bashu/open.html.aspx?id=162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學網 2006/7/17 http://www.guoxue.com/sushiyjiu/dpyz/dp_1.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際儒學聯合會2006/7/17 http://www.ica.org.cn/究網2006/7/17 http://www.bscul.com/BOYIX/ChannelBOYIX/bashu/index.ms.aspx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巴蜀學術研究網2006/7/17 http://www.bscul.com/BOYIX/ChannelBOYIX/bashu/xueshu/xueshu2/index.htm.asp.aspx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蜀学学风和苏氏唯心主义思想2003/12/31 http://www.bscul.com/BOYIX/ChannelBOYIX/bashu/open.html.aspx?id=61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氏蜀學的學術淵源引用日期2005/8/29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