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軍事轉型下的我國動員制度之研究
National mobilization reserch in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作者 王瑞賢
貢獻者 邱坤玄
王瑞賢
關鍵詞 動員
防衛動員
軍事轉型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9-Apr-2010 14:48:40 (UTC+8)
摘要 我國國軍自1999年推行「精實案」以來,一連串的軍事組織轉型及再造,已逐次將兵力精簡至28萬以下,亦從「攻勢作戰」調整為「防衛固守」的守勢概念。
在「預防戰爭、國土防衛、應變制變、防範衝突、區域穩定」的國防戰略指導下,以「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為軍事戰略構想。並在「止戰而不懼戰、備戰而不求戰」的理念下,統合三軍聯合戰力,結合全民總體防衛力量,遂行國土防衛,以拒敵、退敵與殲敵,確保國家安全。
審視我國這一連串的軍事轉型,其中「動員」制度的成功與否,將是未來戰爭成功的最大關鍵。因此,如何在兵役制度調整下的軍事轉型中,將全民國防的理念,持續灌注在國人的觀念裡,並且融入及落實在平戰結合的動員制度機制中,為本研究的重點。
因此,我國全民防衛動員制度是一個能夠使國家轉危為安,達成預防戰爭、維持台海穩定、保衛國土安全的機制。所以,動員制度的研究,有其絕對的重要性。
Ever since our national army initiated “Streamline project” in 1999, a series of military organiz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reengineering has gradually streamlined the military force under 280,000 soldiers, which was also adjusted from “offensive operations” to a defense concept of “tenacious defense.”
Under the defense strategy guidance of “War prevention, homeland defense, strain system, and regional stability,” the military strategy is conceptualized on “tenacious defense and effective deterrence.” In addi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 to integrate the combat capabilities of army, marine and air force while combining the national defense force and undertaking homeland defense in order to repel the enemies annihilate the enemies for ensuring national security.
In a close examination on the series of our national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the success of “mobilization” system will become the major key in future success in wars. Therefore, how to penetrate the people’s concept with national defense under the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of military service adjustment, while integrating and implementing in the
Consequently, our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system is a mechanism that can turn the state from danger into security, achieve war prevention, maintain stability in cross-strait area and protect homeland security. Hence, a study on mobilization system has its absolute importa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一、官方出版品
中華民國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中華民國國防法
中華民國國防部組織法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施行細則
全民國防教育法
國防部「四年期國防總檢討」編簒委員會,中華民國98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台北:國防部,民98。
國防部,軍制學。台北:國防部,民60。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7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民97。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5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民95。
二、專書
丁維新,民防理論與實務。桃園:中央警官學校,民74。
刁榮華,憲法戒嚴與國家動員論。台北:漢林出版社,民73。
三軍大學戰爭學院編,我國民防體制構想。台北,民63。
王昆義、蔡裕明,軍事全球化下台灣的國防治理。台北:財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民92。
王高成,美中的戰略互動與台海安全。台北:遠流出版社,民95。
任民,國防動員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民97。
李崇僖譯,巴德凱維薩斯著,新時代小國的防衛策略。台北:前衛出版社,民90。
李慶山,新軍事革命與高技術戰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民84。
李巨廉,戰爭與和平。上海:學林出版社,民88。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民79。
林秀欒,各國總動員制度。台北:正中書局,民57。
林湧偉,21世紀解放軍的軍事革命。台北:雲皓出版社,民90。
林嘉誠,朱浤源編,政治學辭典。台北:五南出版社,民79。
帕諾夫,戰爭藝術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譯,民78。
吳子勇,戰爭動員學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民90。
吳春秋,大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民87。
吳景亭,戰爭動員。北京:解放軍出版社,民77。
姚有志編,戰爭戰略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民94。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民92。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以阿戰爭之研究。台北,民59。
國防部編,國家總動員法與動員實務。台北,民71。
國防部編,國家動員法與動員實務。台北,民71。
國防研究院經濟組編,國家總動員體系研究資料。台北,民82。
張中勇,中共軍事事務革命與台海安全,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編。台北:台綜院,民88。
張尚德譯,F. A.Hayek著,到奴役之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張羽,戰爭動員發展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民93。
葉至成,社會科學概念。台北:揚智文化,民89。
紐先鍾譯,戰爭論。台北:麥田出版社,民94。
紐先鍾譯,Andr’e Beaufre,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London:Faber and Faber,1965,p.4,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民87。
紐先鍾譯,Liddell Hart B.H.,Strategy.New York:Praeger,1967,p.348,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民87。
後備動員管理學校編,國家總動員概論。台北,民84。
後備動員管理學校編,召集規則。台北,民84。
陳文政、趙繼倫,不完美戰場。台北:時英出版社,民90。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台北:國防大學,民92。
湯德宗,美國國家總動員研究報告。台北:國防部法制司,民81。
黃唯亮,兵員動員。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民76。
黃碩風,綜合國力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民81。
曾祥穎,第五次軍事事務革命。台北:麥田出版社,民92。
楊蔚,總體戰爭新論。台北:中華出版社,民44。
楊紫函譯,Rod Paschall編, 2010之低強度衝突。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87。
萬壽鵬,城鎮防禦與民防。桃園:中央警官學校,民72。
蔣緯國,國防體制概論。台北:中央文物,民70。
蔣緯國,軍制基本原理。台北:黎明出版社,民77。
劉支籓,我國總動員制度之研究。台北:國防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民51。
劉支藩,國家總動員體系研究資料。台北:國防研究院,民48。
劉義昌,中國戰爭動員百科全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民92。
劉鴻基、羅海曦,國防理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民85。
實踐學社編,總體戰、總動員、全面戰之區別意義內容及實施要領。台北:實踐學社,民42。
實踐學社編,工業動員論。台北:實踐學社,民51。
實踐學社編,國家總動員及軍需工業。台北:實踐學社,民50。
實踐學社編,國軍動員教育資料。台北:實踐學社,民52。
翟文中、蘇紫雲,新戰爭基因RMA,軍事事務革命。台北:時英出版社,民90。
戴高翔,國家總動員。台北:國防部總政治部,民54。
戴高翔、顧傳型,總體戰研究。台北:國防部總政治部,民45。
羅斯圖諾夫,第一次世界大戰史。上海:澤文出版,民71。
三、期刊論文
中共研究,國防後備動員整備,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95。
方金龍譯,Albert C Zapanta著,後備部隊之轉型作業,台北:國防譯粹,第32卷第6期,民94。
王景舜,從兵役制度探討我國募兵制之推行,後備學術半年刊,78期。民98年6月。
朱奕冰,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國外關於中國崛起的問題研究綜述,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民93,第四期。
行政院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報,全民防衛動員體系法規彙編,行政院:行政院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報,民96。
何思慎,日中升溫,台灣失落?,台北:展望與探索出版社,第5卷第5期,民95。
沈明室,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與全民國防政策實踐,後備學術半年刊,77期。民95年11月。
林正義,戰略安全研析發刊詞,台北:戰略安全研析,第一期,民94。
吳正雄,有限戰爭概念下動員的危機與轉變,後備學術半年刊,79期。民96年11月。
金雙勝,現代戰爭中動員整備之研究,台北:國防雜誌,第7卷第5期,民80。
國防部,國軍動員政戰作業手冊,台北:國防部,民96。
國防部部長辦公室,軍事轉型彙編,落實轉型願景,台北:國防部,民95。
國防部後備事務司,九十三年軍隊動員準備計畫作業講習資料,台北:國防部後備事務司,民93。
國防部後備司令部,人力動員教範,台北:國防部後備司令部,民95。
國防部後備司令部,物力動員教範,台北:國防部後備司令部,民95。
鈕先鍾,國際安全與全球戰略,台北:軍事譯粹,民77。
翁明賢,我國國防戰略前瞻規劃,新世紀論壇,第21期。
莫大華,從「平民防衛」的國防觀論述中華民國的軍事戰略」,戰略與國際研究,1卷2期。民88年4月。
溫宗仁,「世界軍事變革與中國軍事理論創新」,桃園:國防大學學報,民92。
張國城,「從國外經驗檢視台灣的全募兵制政策」。台北:台灣國家安全政策評論,民98。
傅永茂,「如何精進動員整備以適應臺澎防衛作戰」,桃園:陸軍月刊,第33卷第380期,民84。
彭恆忠譯,「論軍事事務革命」,國防譯粹,25卷6期。民87年6月。
景隆,「軍事事務革命對亞太地區的衝擊」,國防譯粹,26卷11期。民88年11月。
劉慶祥,「全民防衛動員機制之研究」,後備學術半年刊,79期。民96年11月。
羅承宗,「從財政觀點看馬政府之全募兵制政策」。台北:台灣國家安全政策評論,民98。
謝奕旭,「未來戰爭中的文化認知與全民國防思維」,後備學術半年刊,76期。民95年6月。
蘇恆宗,「美軍軍事事務革命理論發展芻議」,桃園:陸軍學術月刊,第425期,民90。
四、碩博士畢業論文
蔡雲明,「中共『兵員動員』體制之研究」,民80。
張建焄,「中華民國國家總動員制度之研究」,民85。
鄭坤裕,「從中共軍事威脅論精進我國全民防衛人力動員制度之研究」,民90。
陳詩武,「從全民國防理念建構平戰合一的動員制度」,民91。
徐材霖,「從全民國防理念建構平戰合一的動員制度」,民92。
謝雲龍,「我國全民防衛動員制度之研究」,民96。
吳正雄,「有限戰爭概念下動員的轉變-我國動員的檢討」,民95。
五、報紙
中國時報
立法院公報
自由時報
青年日報
解放軍報
聯合報
聯合晚報
蘋果日報
六、網路資源:
大紀元時報: http://www.epochtw.com/5/7/8/6045.htm。
中央通訊社網站:http://www.cna.com.tw/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中國軍事文摘:http://www.mac.gov.tw/big5/rpir/sumain.htm。
中華歐亞基金會:http://www.eurasian.org.tw/netmap/web.htm。
台海軍情:http://www.mac.gov.tw/big5/rpir/sumain.htm。
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www.ncl.edu.tw/theabs/00/。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http://iir.nccu.edu.tw/
星島網刊:ttp://www.stnn.cc/。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
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http://www.ncl.edu.tw/
新華社網站:http://www.xinhuanet.com/
解放軍報:http://www.pladaily.com.cn/。
遠景基金會網站:http://www.future-china.org.tw/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html
貳、英文部份:
Allahabad. Economic Mobilization for National Deffence. A.N:Agarwala University of Allahabad Press,1966.
Flynn.George Q.The Mess in Washington:Manpower Mobilization in World War Ⅱ.UK:Greenwood Press,1979.
Kerr,Thome.Civil Defense in the U.S.:Bandaid for a Holocaust? Boulder, Colorado:WestviewPress,1983.
Leon Goure, Givil Defense in the Soviet Union.Westport,Connecticut:Greenwood Press,Publishers,1962.
M.van Creveld,Supplying War:Logististics form Wallenstein to Patton(Yale 1977)
NATO on brink of action, U.S. envoy warns Yugoslavia. CNN.22 March, 1999. http://www.cnn.com/WORLD/europe/9903/22/kosovo.01/index.html(Retrieved on 2007-03-02)
Quester, George H.”Offense and Defense in International System”(Wiley. 1977)
The joint Chiefts of stsff, Department of Defense Dictionary of Military Terms.NewYork:Arco Publising,1988.
V.R.Cardozier.The Mobiliz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World War,McFarland & Company,Inc,Publishers,199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5981022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8102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邱坤玄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王瑞賢zh_TW
dc.creator (作者) 王瑞賢zh_TW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Apr-2010 14:48:40 (UTC+8)-
dc.date.available 9-Apr-2010 14:48:40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Apr-2010 14:48:40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598102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8501-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98102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我國國軍自1999年推行「精實案」以來,一連串的軍事組織轉型及再造,已逐次將兵力精簡至28萬以下,亦從「攻勢作戰」調整為「防衛固守」的守勢概念。
在「預防戰爭、國土防衛、應變制變、防範衝突、區域穩定」的國防戰略指導下,以「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為軍事戰略構想。並在「止戰而不懼戰、備戰而不求戰」的理念下,統合三軍聯合戰力,結合全民總體防衛力量,遂行國土防衛,以拒敵、退敵與殲敵,確保國家安全。
審視我國這一連串的軍事轉型,其中「動員」制度的成功與否,將是未來戰爭成功的最大關鍵。因此,如何在兵役制度調整下的軍事轉型中,將全民國防的理念,持續灌注在國人的觀念裡,並且融入及落實在平戰結合的動員制度機制中,為本研究的重點。
因此,我國全民防衛動員制度是一個能夠使國家轉危為安,達成預防戰爭、維持台海穩定、保衛國土安全的機制。所以,動員制度的研究,有其絕對的重要性。
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Ever since our national army initiated “Streamline project” in 1999, a series of military organiz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reengineering has gradually streamlined the military force under 280,000 soldiers, which was also adjusted from “offensive operations” to a defense concept of “tenacious defense.”
Under the defense strategy guidance of “War prevention, homeland defense, strain system, and regional stability,” the military strategy is conceptualized on “tenacious defense and effective deterrence.” In addi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 to integrate the combat capabilities of army, marine and air force while combining the national defense force and undertaking homeland defense in order to repel the enemies annihilate the enemies for ensuring national security.
In a close examination on the series of our national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the success of “mobilization” system will become the major key in future success in wars. Therefore, how to penetrate the people’s concept with national defense under the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of military service adjustment, while integrating and implementing in the
Consequently, our national defense mobilization system is a mechanism that can turn the state from danger into security, achieve war prevention, maintain stability in cross-strait area and protect homeland security. Hence, a study on mobilization system has its absolute importance.
en_US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目錄……………………………………………………………………Ⅰ
表、圖目錄………………………………………………………………Ⅲ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相關文獻回顧………………………………………………3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6
第四節 論文架構及章節安排重點…………………………………8
第二章 動員制度的探討
第一節 動員制度的意涵及其在戰爭中的角色 …………………10
第二節 總體戰爭時期的動員制度 ………………………………15
第三節 局部戰爭時期的動員制度 ………………………………18
第四節 世界主要國家動員制度的檢視—以美國、中共為例 …24
第三章 我國軍事轉型的因素與意涵
第一節 戰略安全環境的變遷 ……………………………………35
第二節 軍事事務革命的影響 ……………………………………39
第三節 軍事戰略的調整 …………………………………………43
第四章 現階段我國的全民防衛動員制度
第一節 全民防衛動員之機制與運作 ……………………………46
第二節 全民防衛動員任務與具體作法 …………………………54
第三節 全民防衛動員與軍事動員之關係 ………………………63
第五章 未來我國動員制度面臨的影響
第一節 戰略構想與兵役制度調整(募兵制)對動員制度的影響 …66
第二節 全民國防教育對動員制度的影響 …………………………69
第三節 兩岸交流對動員制度的影響 ……………………………72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心得 …………………………………………………74
第二節 研究建議…………………………………………………76
附錄一 國防法………………………………………………………79
附錄二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83
附錄三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施行細則………………………91
附錄四 全民國防教育法…………………………………………93
參考書目
一、中文 ……………………………………………………………95
二、外文…………………………………………………………100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8102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動員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防衛動員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軍事轉型zh_TW
dc.title (題名) 軍事轉型下的我國動員制度之研究zh_TW
dc.title (題名) National mobilization reserch in military transformatio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官方出版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憲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國防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民國國防部組織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施行細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民國防教育法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四年期國防總檢討」編簒委員會,中華民國98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台北:國防部,民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軍制學。台北:國防部,民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7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民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95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民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維新,民防理論與實務。桃園:中央警官學校,民7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刁榮華,憲法戒嚴與國家動員論。台北:漢林出版社,民7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軍大學戰爭學院編,我國民防體制構想。台北,民6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昆義、蔡裕明,軍事全球化下台灣的國防治理。台北:財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民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高成,美中的戰略互動與台海安全。台北:遠流出版社,民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任民,國防動員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民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崇僖譯,巴德凱維薩斯著,新時代小國的防衛策略。台北:前衛出版社,民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慶山,新軍事革命與高技術戰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民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巨廉,戰爭與和平。上海:學林出版社,民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民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秀欒,各國總動員制度。台北:正中書局,民5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湧偉,21世紀解放軍的軍事革命。台北:雲皓出版社,民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嘉誠,朱浤源編,政治學辭典。台北:五南出版社,民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帕諾夫,戰爭藝術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譯,民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子勇,戰爭動員學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民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春秋,大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民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景亭,戰爭動員。北京:解放軍出版社,民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有志編,戰爭戰略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民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民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以阿戰爭之研究。台北,民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編,國家總動員法與動員實務。台北,民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編,國家動員法與動員實務。台北,民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研究院經濟組編,國家總動員體系研究資料。台北,民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中勇,中共軍事事務革命與台海安全,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編。台北:台綜院,民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尚德譯,F. A.Hayek著,到奴役之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羽,戰爭動員發展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民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至成,社會科學概念。台北:揚智文化,民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紐先鍾譯,戰爭論。台北:麥田出版社,民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紐先鍾譯,Andr’e Beaufre,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London:Faber and Faber,1965,p.4,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民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紐先鍾譯,Liddell Hart B.H.,Strategy.New York:Praeger,1967,p.348,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民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後備動員管理學校編,國家總動員概論。台北,民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後備動員管理學校編,召集規則。台北,民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文政、趙繼倫,不完美戰場。台北:時英出版社,民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偉華,軍事研究方法論。台北:國防大學,民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湯德宗,美國國家總動員研究報告。台北:國防部法制司,民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唯亮,兵員動員。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民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碩風,綜合國力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民8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祥穎,第五次軍事事務革命。台北:麥田出版社,民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蔚,總體戰爭新論。台北:中華出版社,民4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紫函譯,Rod Paschall編, 2010之低強度衝突。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萬壽鵬,城鎮防禦與民防。桃園:中央警官學校,民7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緯國,國防體制概論。台北:中央文物,民7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緯國,軍制基本原理。台北:黎明出版社,民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支籓,我國總動員制度之研究。台北:國防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民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支藩,國家總動員體系研究資料。台北:國防研究院,民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義昌,中國戰爭動員百科全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民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鴻基、羅海曦,國防理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民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實踐學社編,總體戰、總動員、全面戰之區別意義內容及實施要領。台北:實踐學社,民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實踐學社編,工業動員論。台北:實踐學社,民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實踐學社編,國家總動員及軍需工業。台北:實踐學社,民5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實踐學社編,國軍動員教育資料。台北:實踐學社,民5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翟文中、蘇紫雲,新戰爭基因RMA,軍事事務革命。台北:時英出版社,民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高翔,國家總動員。台北:國防部總政治部,民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高翔、顧傳型,總體戰研究。台北:國防部總政治部,民4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斯圖諾夫,第一次世界大戰史。上海:澤文出版,民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共研究,國防後備動員整備,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民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金龍譯,Albert C Zapanta著,後備部隊之轉型作業,台北:國防譯粹,第32卷第6期,民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景舜,從兵役制度探討我國募兵制之推行,後備學術半年刊,78期。民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奕冰,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國外關於中國崛起的問題研究綜述,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民93,第四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行政院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報,全民防衛動員體系法規彙編,行政院:行政院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業務會報,民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思慎,日中升溫,台灣失落?,台北:展望與探索出版社,第5卷第5期,民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明室,我國國家安全威脅與全民國防政策實踐,後備學術半年刊,77期。民95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正義,戰略安全研析發刊詞,台北:戰略安全研析,第一期,民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正雄,有限戰爭概念下動員的危機與轉變,後備學術半年刊,79期。民96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雙勝,現代戰爭中動員整備之研究,台北:國防雜誌,第7卷第5期,民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國軍動員政戰作業手冊,台北:國防部,民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部長辦公室,軍事轉型彙編,落實轉型願景,台北:國防部,民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後備事務司,九十三年軍隊動員準備計畫作業講習資料,台北:國防部後備事務司,民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後備司令部,人力動員教範,台北:國防部後備司令部,民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防部後備司令部,物力動員教範,台北:國防部後備司令部,民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鈕先鍾,國際安全與全球戰略,台北:軍事譯粹,民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翁明賢,我國國防戰略前瞻規劃,新世紀論壇,第2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莫大華,從「平民防衛」的國防觀論述中華民國的軍事戰略」,戰略與國際研究,1卷2期。民88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宗仁,「世界軍事變革與中國軍事理論創新」,桃園:國防大學學報,民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國城,「從國外經驗檢視台灣的全募兵制政策」。台北:台灣國家安全政策評論,民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永茂,「如何精進動員整備以適應臺澎防衛作戰」,桃園:陸軍月刊,第33卷第380期,民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恆忠譯,「論軍事事務革命」,國防譯粹,25卷6期。民8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景隆,「軍事事務革命對亞太地區的衝擊」,國防譯粹,26卷11期。民8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慶祥,「全民防衛動員機制之研究」,後備學術半年刊,79期。民96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承宗,「從財政觀點看馬政府之全募兵制政策」。台北:台灣國家安全政策評論,民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奕旭,「未來戰爭中的文化認知與全民國防思維」,後備學術半年刊,76期。民9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恆宗,「美軍軍事事務革命理論發展芻議」,桃園:陸軍學術月刊,第425期,民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碩博士畢業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雲明,「中共『兵員動員』體制之研究」,民8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建焄,「中華民國國家總動員制度之研究」,民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坤裕,「從中共軍事威脅論精進我國全民防衛人力動員制度之研究」,民9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詩武,「從全民國防理念建構平戰合一的動員制度」,民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材霖,「從全民國防理念建構平戰合一的動員制度」,民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雲龍,「我國全民防衛動員制度之研究」,民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正雄,「有限戰爭概念下動員的轉變-我國動員的檢討」,民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報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立法院公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時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青年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解放軍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晚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蘋果日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六、網路資源: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大紀元時報: http://www.epochtw.com/5/7/8/6045.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央通訊社網站:http://www.cna.com.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軍事文摘:http://www.mac.gov.tw/big5/rpir/sumain.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歐亞基金會:http://www.eurasian.org.tw/netmap/web.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台海軍情:http://www.mac.gov.tw/big5/rpir/sumain.ht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http://www.ncl.edu.tw/theabs/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http://iir.nccu.edu.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星島網刊:ttp://www.stnn.cc/。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http://www.ncl.edu.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華社網站:http://www.xinhuanet.com/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解放軍報:http://www.pladaily.com.cn/。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遠景基金會網站:http://www.future-china.org.tw/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貳、英文部份: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llahabad. Economic Mobilization for National Deffence. A.N:Agarwala University of Allahabad Press,19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Flynn.George Q.The Mess in Washington:Manpower Mobilization in World War Ⅱ.UK:Greenwood Press,19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Kerr,Thome.Civil Defense in the U.S.:Bandaid for a Holocaust? Boulder, Colorado:WestviewPress,19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eon Goure, Givil Defense in the Soviet Union.Westport,Connecticut:Greenwood Press,Publishers,196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M.van Creveld,Supplying War:Logististics form Wallenstein to Patton(Yale 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ATO on brink of action, U.S. envoy warns Yugoslavia. CNN.22 March, 1999. http://www.cnn.com/WORLD/europe/9903/22/kosovo.01/index.html(Retrieved on 2007-03-0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Quester, George H.”Offense and Defense in International System”(Wiley. 197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The joint Chiefts of stsff, Department of Defense Dictionary of Military Terms.NewYork:Arco Publising,19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V.R.Cardozier.The Mobiliz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World War,McFarland & Company,Inc,Publishers,1995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