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題名 廬隱、蕭紅小說藝術風格比較研究
作者 陳淑芬
貢獻者 張堂錡
陳淑芬
關鍵詞 廬隱
蕭紅
小說
藝術風格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4-Apr-2010 18:32:07 (UTC+8)
摘要 廬隱、蕭紅去世至今已六、七十年了,兩人以女性特有的細膩觀察,加上獨具的才華,寫出超越時空的不朽篇章。從二0年代到三0年代,自「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兩位一生流離,敏感深情的女作家,在筆下各自展延出屬於她們自身與時代的標記,也展現出各自不同的熠熠豐華。
本論文第一章說明研究此論文的動機、目的,並將廬隱、蕭紅兩人的成長經歷、性格、時代背景、文風、作品主題和生平作一比較介紹。
第二章介紹廬隱、蕭紅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這大環境給兩人的小說帶來什麼影響。
第三章主要著墨於探討廬隱小說個人獨具的藝術魅力,分析她小說特有的藝術風格。廬隱的小說廣泛運用日記和書信的形式,這一點在「五四」小說家中是首屈一指的,堪稱為日記書信體的專家。強烈的主觀抒情,濃郁的傷感,是廬隱小說的基調,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第四章主要在探討蕭紅小說的藝術魅力,何以過了這麼久,她的小說依舊為人所喜愛。蕭紅對小說的創作有獨到的見解,認為一個有出息的作家,在創作上應該走自己的路,有自己的文學表達方式。蕭紅小說採用自傳體,充滿詩的意境,連語言、韻律、節奏都詩化,充滿濃厚的感情色彩。
第五章是針對廬隱、蕭紅這兩位女作家藝術風格的同異之處加以比較。兩人的相同處在於彼此都善用抒情筆法,將自己的生平遭逢溶入筆下的人物之中,同具自敘傳風格。廬隱、蕭紅書寫的人物大多以女性為主,主要在突顯出女性在男權社會中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廬隱、蕭紅透過這些不幸的女性的經歷,展現出兩人的女性意識以及對芸芸眾生的悲憫。廬隱、蕭紅藝術風格的相異之處則在於兩人寫作表現的差異。廬隱採以日記體和書信體的文體,用第一人稱的表達方式將處於新舊交接的女性悲哀抒發出來。蕭紅致力於建構一種介於散文和小說之間的特殊文體,在敘事、寫景、狀物中融入深情。集散文筆法、抒情詩手法、繪畫技法於一體,運用兒童視角,營造優美的意境,創造出令人驚奇的蕭紅體抒情小說。
第六章針對前五章論文,提綱挈領的作一總結,並提出此論文未來可再延伸、拓展的願景。
參考文獻 一、廬隱作品集:
肖鳳編:《中國現代作家選集.廬隱》,台北:鍾馗出版,1987年
林偉民編:《海濱故人盧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盧隱:《何處是歸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盧隱:《東京小品》,河北:河北教育文化出版社,1994年
盧隱:《盧隱作品精編》,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年
盧隱:《一個情婦的日記》,北京:京華出版社,2005年
盧隱:《人生小說》,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
盧隱:《盧隱選集》,臺北:琥珀出版社,1968年
盧隱:《靈海潮汐》,臺北:開明書局,1947年
盧隱、李唯建著,吳珩編:《雲鷗情書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2年
廬隱:《廬隱散文選集》錢虹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0年
廬隱:《廬隱選集》上下冊 錢虹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
廬隱:《廬隱選集》肖鳳、孫可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3年
廬隱:《廬隱》,肖鳳編,香港:三聯書店香港分店、人民文學出版社聯合編輯出版,1983年
二、蕭紅作品集:
王述編:《蕭紅》,臺北:駱駝出版社
肖鳳編:《蕭紅散文選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
李輝主編:《蕭紅自述》,河南:大象出版社,2004年
范橋、盧今編:《蕭紅散文》,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
黃海晴選編:《蕭紅作品精選》,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
葛浩文編:《蕭紅的商市街》,臺北:林白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蕭紅:《呼蘭河傳》,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
蕭紅:《生死場》,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
蕭紅:《蕭紅》,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蕭紅:《蕭紅作品精編‧小說卷》,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年
蕭紅:《蕭紅作品精編‧散文卷》,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年
蕭紅等:《我記憶中的魯迅先生》,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蕭紅:《曠野的呼喊》,上海:上海雜誌公司,1946年
蕭紅:《馬伯樂》,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
蕭紅:《蕭紅》,臺北:海風出版社有限公司,1993年
蕭紅:《蕭紅全集》,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8年
三、專著:
Arthur schopen:《叔本華》,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2000年
Liesbet Van Zoonen原著張錦華等譯:《女性主義媒介研究》,臺北:遠流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丁言昭:《蕭紅新傳》,臺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
丁言昭:《青少年蕭紅讀本》,臺北:業強出版社,1994年
丁亞平:《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論》,臺北:幼獅出版社
孔另境:《中國小說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方祖燊:《小說結構》,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王逢振:《女性主義 Feminism》,臺北:揚智文化, 1995年
王才路:《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
王忠林等合著:《中國文學史初稿》,臺北:萬卷樓出版,2002年
王恆展:《中國小說發展史概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臺北:麥田出版,1998年
王錦厚:《五四新文學與外國文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89年
王曉明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第一卷》,上海:東方出版中心出版,1997年
王乾坤:《魯迅的生命哲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王緋:《空前之跡 1851~1930中國婦女思想與文學發展史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
尹雪曼編:《中華民國文藝史》,臺北:正中書局,1975年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
古遠清:《中國大陸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上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
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
田仲濟:《中國現代小說史》,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4年
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白特勒 (Butler, Sandra):《女性主義團體工作》,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
石之瑜:《女性主義的政治批判 誰的知識? 誰的國家?》,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
皮述民、邱燮友、馬森、楊昌年:《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臺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
任訪秋主編 :《中國近代文學史》,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88年
朱棟霖、陳信元:《中國文學新思維》,臺北:南華大學,2001年
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主編 張堂錡審訂:《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
西蒙‧德‧波娃:《女人,女人》,歐陽子譯,台北:晨鐘出版社,1972年
江增慶編著:《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二版 ,2001年
艾波特 (Abbott, Pamela):《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
克拉夫 (Clough, Patricia Ticineto):《女性主義思想 慾望、權力及學術論述》,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
吳青萍譯:《野鴨子》,臺北:黃山出版社,1988年
吳雅蓉編著:《中國文學史》,臺北:千華出版社,第一版,2004年
宋劍華主編:《現代性與中國文學》,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
宋裕:《高中國文趣味教學手冊》第四冊,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
李銀河:《女性主義》,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年
李國華:《文學批評學》,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9年
李甌梵:《現代性的追求》,臺北:麥田出版,1996年
李龍牧:《五四時期思想史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
汪一駒:《中國知識份子與西方》,臺北:久大出版,1991年
汪凌:《蕭紅 寂寞而飄零四方》,河南:大象出版社,2004年
汪榮祖:《五四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79年
肖鳳:《廬隱傳》,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2年
周伯乃:《現代小說論》,臺北:三民出版社,1974年
周陽山:《五四與中國──知識份子與中國現代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5年
周策縱:《五四與中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79年
周錦:《中國新文學史》,臺北:長歌出版社,1975年
周行之:《魯迅與「左聯」》,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季紅真:《蕭紅傳》,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0年
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臺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彼得-布魯克(王志弘/李根芳譯):《文化理論詞彙》,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4年
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發行,1999年
叔本華:叔本華《處世智慧錄》,臺北:九歌出版社,2001)
叔本華:《叔本華論文集》,臺北: 志文出版社,1976年
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臺北:志文出版社,1985年
林傳甲:《中國文學史》,臺灣:學海出版社,1986年
林語堂:《人生的盛宴》,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年
林麗珊:《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
林賢治:《魯迅選集》,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年
邱貴芬:《(不)同國女人聒噪》,臺北:元尊出版社,1998年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的動向》,臺北:勁草文化出版,1975年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份子》,臺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977年
侯吉諒總編輯:《中國新文學大師名作賞析-蘇雪林/盧隱/凌叔華/馮沅君》,臺北:海風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
侯吉諒總編輯:《中國新文學大師名作賞析-蕭紅》,臺北:海風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
姜穆:《三十年代作家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柯慶明:《現代中國文學批評述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約翰.史都瑞:《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4年
范左忍 (van Zoonen, Liesbet):《女性主義媒介研究》,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范銘如主編:《蕭紅》,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
唐 (Tong, Rosemarie):《女性主義思潮》,臺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唐 荷:《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揚智文化,2003年
唐弢、嚴家炎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
夏志清:《人的文學》,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年
孫乃修:《佛洛依德與二十世紀中國作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9年
孫陵:《我熟識的三十年代作家》,臺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徐甄慧:《女性人格特質、角色衝突與擔任高階主管關係之研究》,臺北:業強出版社,1998年
徐德明:《中國現代小說雅俗流變與整合》,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00年
袁行霈主編 :《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
馬以工:《當今婦女角色與定位》,臺北:國際崇他社台北三社,1989年
馬重奇:《中國文學史述要》,香港:導師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年
高力克:《五四的思想世界》,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年
高 虹:《西蒙.波娃 灑脫的文學女人 女性主義的急先鋒》,臺北:牧村圖書 ,2004年
馬蹄疾:《魯迅‧我可以愛》,四川:四川文藝出版社,1995年
張小虹:《性別越界 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與批評 》,臺北:聯合文學出版,1995年
張小虹:《性/別研究讀本》,臺北:麥田出版,1998年
張京媛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2年
張素貞:《細讀現代小說》,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張健:《小說理論與作品評析》,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
張堂錡、欒梅健編著:《中國現代文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
張堂錡:《文學靈魂的閱讀》,臺北:三民書局出版,1998年
張堂錡:《清靜的熱鬧-白馬湖作家群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張毓茂主編:《二十世紀中國兩岸文學史》,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1988年
張寶明:《啟蒙與革命──「五四」激進派的兩難》,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年
梁容若:《中國文學史研究》,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盛英主編:《二十世紀中國女性文學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
郭志剛、孫中田:《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曹聚仁:《魯迅評傳》,臺北:天元出版社,1988年
許雅惠:《婦女福利新思維 女性主義.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臺北:南投縣草屯鎮 內政部社福研習中心,2002年
許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s-1930-)》,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出版,2003年
陳平原、錢理群、嚴家炎:《20世紀中國小說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陳玉玲:《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臺北:南年華管理學院,1998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陳紀瀅:《三十年代作家記》,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
陳敬之:《三十年代文壇與左翼作家聯盟》,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
陳義芝:《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臺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
陳潔儀:《現實與象徵──蕭紅「自我」、「女性」、「作家」的身份探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5年
陳繼會:《中國鄉土小說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
黃人影編:《當代中國女作家論》,上海:光華書局出版,1933年
黃英:《現代中國女作家》,上海:北新書局出版,1931年
黃維樑:《中國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的墾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黃修己:《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香港:中國圖書刊行社,1994年
黃侯興:《魯迅──「民族魂」的象徵》,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
傅一鋒選編:《棘心》,北京:燕山出版,1998年
復旦大學中文系:《中國近代文學史稿》,臺北:中華書局,1980年
華特金斯 (Watkins, Susan Alice):《女性主義》,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賀玉波:《中國現代女作家》,上海:復興書局,1936年
湯一介編:《論傳統與反傳統──五四70週年紀念文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
舒衡哲:《中國啟蒙運動》,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葉國慶:《 莊子研究論集 》,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甯應斌:《女性主義的科學哲學》,臺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1996年
葛榮晉:《道家文化與現代文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
楊美惠:《女性‧女性主義‧性革命》,臺北:合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
楊義:《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臺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
楊義:《中國比較文學批評史綱》,臺北:業強出版社,1998年
楊義:《中國現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
溫敏儒、越祖謨:《中國當代文學專題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葛賢寧:《現代小說》,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2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
葉樨英:《大陸當代文學掃瞄》,臺北:麥田出版,2003年
廖大偉、馬軍:《五四運動》,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
廖炳惠:《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臺北:麥田出版,2003年
臺靜農:《中國文學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
趙遐秋、曾慶瑞:《中國現代小說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4年
趙聰:《新文學作家列傳》,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趙園:《論小說十家》,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1987年出版
劉心皇:《抗戰時期淪陷區文學史》,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
劉心皇:《現代中國文學史話》,臺北:正中書局,1971年
蔡守湘:《中國浪漫主義文學史》,武漢:武漢出版社,1999年
蔡登山:《人間花草太匆匆》,臺北:裡仁書局,2000年
鄭萬鵬:《中國當代文學史──在世界文學視野中》,北京:北京語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鄭學稼:《由文學革命到革文學的命》,香港:亞洲出版社,1970年
鄭曉江:《中國死亡智慧》,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
魯迅:《魯迅小說合集》,臺北:裡仁書局,1997年
潘家洵、黃雨石、南江譯:《易卜生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
歐陽哲生:《新文化的傳統──五四人物與思想研究》,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
蕭耘、建中編著:《蕭軍與蕭紅》,北京:團結出版社,2003年
蕭耘、建中編著:《蕭軍 自許多情歌慷慨》,河南:大象出版社,2004年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合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錢理群:《返觀與重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閻純德:《中國現代女作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閻純德:《二十世紀中國女作家研究》,北京:北京語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鮑家麟:《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稻香出版社,1988年
鮑家麟:《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牧童出版社初版,1979年。稻香出版社翻印,1988年
蕾妮丹菲爾、劉泗翰譯:《誰背叛了女性主義》,臺北:智庫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薀德爾 (Moltmann-Wendel,Elisabeth):《女性主義神學景觀 那片流淌著奶和蜜的土地》,香港 :三聯出版社,1994年
簡瑛瑛:《何處是女兒家:女性主義與中西比較文學/文化研究》,臺北:聯合文學出版,1998年
魏東 (Weedon,Chris):《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顏元叔主編:《易卜生戲劇選集》,臺北:驚聲文物供應公司,1973年
嚴家炎:《論中國現代文學及其他》,臺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89年
蘇雪林:《中國文學史》,臺北:光啟出版社,1970年
顧燕翎:《女性主義經典 十八世紀歐洲啟蒙, 二十世紀本土反思》,臺北:女書文化出版,1999年
顧燕翎:《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出版,1996年
四、碩博士論文:
方靜儀:《女性主義在知識論上的提問暨其思考進路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1995年
李曉蓉:《五四前後女性知識份子的女性意識》,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2002年
林佳:《女性主義社會工作在臺灣的實踐 從六位女性社會工作者的經驗出發》,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2004年
陳慧文:《廬隱的女同性愛文本》,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2002年
陳靜琪:《女性主義教育學之實踐 以「破除性別刻板印象」的統整課程設計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2002年
喻蓉蓉:《五四時期之中國知識婦女》,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1987年
楊蘭儀:《女性主義與心理分析 Chodorow論母職再製》,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1992年
楊淑雯:《蕭紅小說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1993年
鄭宜芬:《五四時期的女性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1996年
蘇麗明:《廬隱及其小說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1995年
羅嘉薇:《女性主義對當代國家安全的反思》,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1998年
李婉玲:《漂流的後花園‧游離的呼蘭河──論蕭紅作品裡的空間意象群》,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專班,2007年
五、期刊論文:    
丁言昭:〈拉都路上幾春宵〉,《幼獅文藝》,1993年2月號
王忠愈:〈現代散文化抒情小說──王蒙與魯迅、郁達夫的一脈相   承〉,《復旦學報》,2002年第6期
王金城:〈詩學闡釋:文體風格與敘述策略──《呼蘭河傳》新論〉,《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第5期
王桂青:〈《靈海潮汐》多起伏──試論廬隱散文的感情世界和藝術世界〉,《洛陽大學學報》,1998年9月第13卷第3期
王桂清:〈廬隱、李唯建《雲鷗情書集》評析〉,《棗莊師專學報》,1998年第1期
王海蘭:〈六位現代女性作家的女性書寫〉,《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4年9月第12卷第3期
王淑琴:〈一個童話世界的破滅──重讀《呼蘭河傳》〉,《齊齊哈爾師範學院學報》,1994年第2期
王雪:〈論蕭紅小說的個性化審美意蘊〉,《東疆學刊》,2002年9月第19卷第3期
王傳滿:〈女性歷史的解構與重建──論中國現代女作家的女權探索〉,《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1月第20卷第1期
王義祥:〈論蕭紅的創作方法〉,《呼蘭師專學報》,2001年3月第17卷第1期
王義祥:〈蕭紅小說散論〉,《北方論叢》,2002年第5期
王義祥:〈談蕭紅散文的特色〉,《哈爾濱學院學報》,2002年6月第23卷第6期
王義祥:〈論蕭紅作品的地方色彩〉,《學術交流》,1996年第2期
王維燊:〈廬隱家世與生平事蹟拾遺〉,
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
王曉玲、王世福:〈試論廬隱小說對知識女性出路的探索〉,《青海師專學報》,2004年第4期
王曉敏:〈無望的救贖──《呼蘭河傳》的深層意蘊〉,《浙江師大學報》,2001年第26卷第6期
王麗君:〈廬隱散文風格論〉,《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第23卷第1期
平原:〈女性之態和人生之夢──蕭紅小說中的男性形象探析〉,河南師範大學中文系
田俊平:〈淺論廬隱作品的個性意識〉,《山西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2年9月第15卷第3期
田俊萍:〈廬隱小說創作的悲劇意識及其超越〉,《山西財經大學學報》,1999年11月第21卷
田莉:〈廬隱小說的憂鬱情愫〉,《阜陽師範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
申倩:〈蕭紅語言風格論析〉,《學術探索》,2001年第5期
托婭:〈廬隱的創作:一個獨特的世界〉,《內蒙古大學學報》,1995年第2期
朱旭晨:〈劉慶邦中長篇小說中的自敘性分析〉,《文藝爭鳴》,2005年
2 月
朱錦花:〈女性低空下的吟唱──蕭紅前期作品女性特徵探微〉,《上
海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11月第30卷第6期
何玉嘉:〈「妄想」的顛覆〉,《廣西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1月第24卷第1期
何春耕:〈廬隱小說藝術氛圍的審美特徵〉,《柳州師專學報》,1998年3月第13卷第1期
何蓮芳:〈溫厚、寬廣的人倫關懷──試論蕭紅小說的審美價值取向〉,《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1月第23卷第1期
何曉曄:〈論「蕭紅式」女性的悲劇美〉,《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4月第24卷
何寄澎:〈鄉土與女性-蕭紅筆下永遠的關懷〉,《中外文學》,第二十二卷第三期
杜顯志、薛傳芝:〈力之美──論東北作家群的美學追求〉,《冀東學刊》,1995年第3期
余娟:〈邊緣敘事──蕭紅抗戰小說題材的獨特性〉,《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3月第17卷第3期
呂新:〈追尋生命的真義──論蕭工作品的生命意識〉,《浙江學刊》,2001年第5期
呂正惠:〈蕭紅 充滿叛逆意志的抒情作家〉,《幼獅文藝》,1990年10月
李雲霞:〈蕭紅的小說創作:一個獨特的世界〉,《平頂山師專學報》,2002年8月第17卷第4期
李少群:〈窮窮生命的底蘊──廬隱的悲劇意識及其創作意義〉,《齊魯學刊》1998年第2期
李存:〈試論蕭紅小說創作中的鄉戀與鄉愁〉,《河南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院》,2002年第14卷第1期
李奇志:〈茅盾的現代女作家論〉,《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11月第6期
李健玲:〈芻議蕭紅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景德鎮高專學報》,1996年第3期
李國英、劉志梅:〈論廬隱小說中的知識女性形象〉,《天中學刊》,1997年8月第12卷第4期
李國銀:〈論中國現代女性文學中女性形象的建構〉,《殷都學刊》,2004年
李婧:〈試論廬隱小說創作中理智與情感的矛盾〉,《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12月第20卷第4期
李琦:〈論蕭紅小說中的婚戀悲劇〉,《婁底師專學報》,1997年
李愛雲、吳海濤:〈語言的兒童習語式──蕭紅創作的語言風格之一〉,《衡水師專學報》,2002年12月第4卷第4期
李廣瓊:〈女性同盟書寫蘊含〉,《求索》,2005年3月
李曉峰:〈論廬隱小說的審美特徵〉,《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4年8 月第24卷第4期
李躍:〈悲苦人生的叩問者──廬隱淺論〉,《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沈玲:〈中國現代文學中女性的抗爭與屈從〉,《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2年12月第2卷第4期
沈玲蓉:〈論廬隱小說的悲哀風格〉,《安康師專學報》,2001年6月第13卷第2期
沈玲蓉:〈夢醒女性的執著探索──論廬隱自敘傳小說創作〉,《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9月第16卷第3期
沐金華:〈廬隱創作中的女性話語〉,《鹽城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5月第23卷第2期
肖風:〈廬隱:早開早謝的文壇之花〉,《20世紀風雲錄》,
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
肖海風:〈論蕭紅小說中的生命意識〉,《白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第15卷第3期
肖海風、梁繼超:〈論蕭紅小說的悲劇意識〉,《白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第1期
(韓)奉仁英:〈廬隱的書信體和日記體小說的敘事分析〉,《小說研究》,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
季金香:〈小女兒心態與大作家才情──論蕭紅的人生與創作〉,《溫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
周昌龍:〈西方文藝思潮與五四〉,《幼獅文藝》,1995年7月
周春英:〈蕭紅抒情小說論〉,《浙江師大學報》,2001年第26卷第1期
周春英:〈蕭紅小說抒情手法淺探〉,《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00年3月第17卷第1期
周春英:〈試論蕭紅的性格與創作〉,《邵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第22卷第4期
周淑蓉:〈論廬隱小說的精神特徵〉,《鞍山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6月第3期
周淑蓉:〈論廬隱小說的現代意識〉,《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4月第25卷第2期
周淑蓉:〈廬隱小說悲哀色調解讀〉,《求索》,2004年10月
周筱華:〈《呼蘭河傳》與蕭紅的「小說學」,《安徽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
孟麗:〈評蕭紅的詩歌創作〉,《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12月第17卷第4期
孟顯智:〈現代女性的艱難歷程──淺析「五四」時期女姓作家筆下的女性〉,《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
林偉民:〈女性的天空是低的──三十年代女作家蕭紅的婦女觀〉,
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
林敏潔:〈傳統與反傳統的糾葛──對蕭紅後期作品的一種觀察〉,
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
林蘋:〈廬隱小說:身世與情感的縮影〉,《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10月
邵瀅:〈成熟的天真──《呼蘭河傳》的兒童視角分析〉,《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金小玲:〈女性人文主義視域下的蕭紅──有關《生死場》〉,《浙江師大學報》,2001年第26卷第3期
金潔:〈躑躅於「叛道」與「守道」之間──試論二三十年代閨閣文學〉,《上海大學報》,1999年2月第6卷第1期
姜世忠:〈蕭紅生平考訂二題〉,《呼蘭師專報》,1994年第3期
哈迎飛:〈逃禪易,逃世難──論二十年代作家的兩種不同的逃禪傾向〉,《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14卷第4期
姜志軍:〈論蕭紅小說的詩蘊品位〉,《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15卷第5期
姜志軍、孫延林、杜殿文:〈蕭紅記憶中的思鄉曲〉,《大地地理雜誌》,2002年10月號
姜志軍:〈論蕭紅小說的美學特徵〉,《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4年第3期
姜紅:〈追求本真的生存──蕭紅小說的文化哲學意蘊〉,《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3月第24卷第2期
姚雅銳:〈論蕭紅小說中女性形象的生命悲劇〉,《語文學刊》,2002年第5期
胡亭亭:〈悲哀的歎美──廬隱小說審美品格探源〉,《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10月第21卷第5期
胡秋嬌:〈陽剛與溫柔的和諧──蕭紅作品藝術風格管窺〉,《泉州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1月第20卷第1期
胡娟:〈時代、性情與廬隱的創作〉,《職大學報,2002年第1期
高旭東:〈論文學研究會理論倡導與文學創作的矛盾〉,《百年中國文藝研究-天津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
郎學初:〈論廬隱小說中典型意象的文化意薀〉,《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3年5月
唐旭君:〈永遠的精神流浪──五四女作家婚戀小說中的女性世界之三〉,《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9月25日第3期
唐利群:〈從生命的荒原到初始的伊甸──論蕭紅小說中的「世界」與世界中的蕭紅〉,
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
唐長華:〈從《呼蘭河傳》看蕭紅的生命意識〉,《淄博學院學報》,2001年12月第17卷第4期
孫海芳:〈沉默與言說: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女性地位〉,《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6月第20卷第3期
孫海芳:〈論中國現代女性文學中女性角色的嬗變〉,《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12月第18卷第6期
孫麗君:〈一代覺醒女性的心靈史──廬隱小說文本深層解讀〉,《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47卷第2期
孫麗玲:〈自然的和綺麗的──蕭紅張愛玲小語言、色彩比較〉,《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3月第21卷第2期
孫麗玲:〈抒情的與傳奇的──蕭紅張愛玲小說文體片論〉,《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9月第21卷第5期
徐岱:〈民國往事:論五四女性小說四家〉,《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9月第5期
徐莉萍:〈被遺忘的海濱故人──廬隱〉,《湖北檔案》,2003年10月
徐曉傑、陳雅謙:〈試析蕭紅愛的追求與無愛的創作〉,《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4月第20卷第2期
柴平:〈論《呼蘭河傳》的兒童視角〉,《呼蘭師專學報》,1997年第3期
柴平:〈女性的痛覺:孤獨感和死亡意識──蕭紅與伍爾夫比較〉,《外國文學研究》,2000年第4期
殷路辛:〈失落了的悲慘家園──試論(呼蘭河傳)〉,《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3年3月
海濤:〈遠去的飄泊──關於蕭軍的讀與思〉,《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第5期
秦林芳:〈魯迅小說傳統與蕭紅的小說創作〉,《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1期
秦賢次:〈蕭紅小傳〉,《聯合文學》,第3卷第9期
耿淑英:〈一脈相承 執著人生──談魯迅文學觀對蕭紅的影嚮〉,《遼寧師專學報》,2000年第2期
馬美愛:〈論「五四」女作家的反家庭敘述──以廬隱、石評梅、白薇為個案〉,《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29卷第6期
馬云:〈蕭紅《商市街》的創作心境與情感世界〉,《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11月第26卷第6期
高月艷:〈前塵幽弦──廬隱及其小說中的女性形象〉,《語文學刊》
高秀芹:〈蕭紅的自傳型藝術世界──兼談蕭紅的生命悲劇〉,《棗莊師專學報》,1994年第1期
章雲、桂芝:〈論蕭紅後期小說的鄉情民俗描寫〉,《綏化師專學報》,1996年第3期
逢增玉:〈九十年代大陸「反日文學」的歷史記憶與現實書寫〉,《九十年代兩岸三地文學現象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年6月
侯健:〈「小城三月」及其它〉,《聯合文學》,第3卷第9期
崔雲偉:〈從《生死場》、《後花園》、《呼蘭河傳》看蕭紅的存在之思〉,《泰安師專學報》,2002年3月第24卷第2期
游友基:〈論蕭紅作品韻味與文體的獨特性〉,《齊齊哈爾師範學院學報》,1996年第5期
張玉秀:〈蕭紅小說的女性主義色彩〉,《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3月第3卷第6期
張玉秀:〈異質的女性主義文本──蕭紅體〉,《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張玉秀:〈零落孤雁的悲歌──簡論廬隱創作〉,《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6卷第2期
張江艷:〈略論「五四」小說病態形象〉,《北市計劃勞動管理幹部學院學院》,2001年第9卷第4期
張志忠:〈「一生都在逃亡」──讀季紅真《蕭紅傳》兼談蕭紅研究〉,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
張秀琴:〈論蕭紅對魯迅傳統的的繼承〉,《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1年12月第24卷第6期
張秀琴:〈論蕭紅小說的悲劇特徵〉,《呼蘭師專學報》,1996年第1期
張亞麗:〈談廬隱的創作與人生〉,《遵義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6月第6卷第2期
張衍芸:〈廬隱小說創作論〉,《寧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0卷第3期
張浩:〈苦難的女性悲歌──論蕭紅小說的女性意識〉,《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2003年3月第4卷第1期
張雪媃:〈蕭紅:永遠的自我放逐〉,《當代》,2002年6月第178期
張勝璋:〈傳奇女子廬隱〉,《吉林大學文學院》,2002年
張葉紅:〈蕭紅:女性寫作與尋找家園〉,《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第4期
張黎玲:〈從廬隱作品看其創作心態〉,雲南社科界國際交流刊物,《學術探索》,1999年第4期
張曉宏:〈蕭紅《呼蘭河傳》的藝術體式及風格〉,《語文學刊》,2001年第2期
張曉宏:〈略論蕭紅《呼蘭河傳》的鄉土特色〉,《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12月第14卷第4期
張艷梅:〈「家」與宗教的生死隱喻──現代作家的理性之思〉,《廣西社會科學》,2003第6期
張艷梅、胡玉偉:〈愛與痛的歌哭──冰心、丁玲、蕭紅、張愛玲筆下的生命意識比較〉,《長春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12月第20卷第4期
梁濱久:〈具有創新精神的《呼蘭縣志》〉,《呼蘭縣志》評介
許志英、張根柱:〈生命活動的藝術結晶──論廬隱作品的情感結構與其文本形式的對應關係〉,《中山大學學報》,2001年第41卷第4期
郭長德、許華斌:〈《海濱故人》群魂系何處-簡論《女生.婦人》〉,《淮南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3卷第1期
許海軍:〈新舊文化思維衝突的陣痛──試論廬隱作品中的悲劇意識〉,《開封大學學報》,1998第1期
許袓華、郭小莉:〈山水的靈氣陶冶出的文學才女〉,《高等函授學報》,2001年4月第14卷第2期
許嘉:〈論蕭紅《呼蘭河傳》的思想價值〉,《泉州師專學報》,2000年第3期
許德:〈論廬隱早期小說的審美意蘊〉,《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8月第28卷第3期
許慧琦:〈去性化的「娜拉」:五四新女性形象的論述策略〉,《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002年12月第10期
郭劍敏:〈論蕭紅小說的童心美〉,《內蒙古電大學刊》,2002年第2期
郭劍敏:〈論蕭紅小說的繪畫美〉,《集寧師專學報》,2002年6月第24卷第2期
陳守紅:〈「詩」與「史」的逆向──評蕭紅的《生死場》兼論女性寫作〉,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 秋之卷
陳朝忠、馮昊:〈邊緣與憧憬──對蕭紅的一種解讀〉,《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10月第23卷第5期
陳漢雲、陳燕萍:〈心靈與情感狀態的自由抒寫──論蕭紅的散文創作〉,《玉林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22卷第4期
陳嬌華:〈永恆的憧憬和追求──試論蕭紅創作中寂寞情緒的生成、體現及其影嚮,《蘇州鐵道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3月第17卷第1期
章雲、桂芝:〈論蕭紅後期小說的鄉情民俗描寫〉,《綏化師專學報》,1996年第3期
單元:〈蕭紅與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湘澤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11月第26卷第6期
單元:〈論蕭紅鄉土小說的價值〉,《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
單元:〈童心映照的自然之美-蕭紅、遲子建比較論之一〉,《江漢論壇》,2002年3月
單元:〈論蕭紅文學創作的東北地域文化因素〉,《喀什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12月第21卷第4期
彭小妍:〈五四的「新性道德」──女性情慾論述與建構民族國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995年8月第3期
彭彩云:〈廬隱小說悲觀情調的產生根源探析〉,《湖南社會科學》,2005年第3期
游友基:〈悲哀美:時代苦悶與女性苦悶的絕叫者廬隱〉,《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第3期
焦玉蓮:〈生命的悲劇意識──蕭紅《生死場》、《呼蘭河傳》的深層意蘊〉,《齊齊哈爾師範學院學報》,1997年第6期
黃長華:〈論蕭紅的女性主義思想〉,《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10月第5期
黃長華:〈覺醒與困惑:試論廬的女性題材作品〉,《福州師專學報》,2002年8月第22卷第4期
程麗蓉、粟斌:〈戲擬的力量──兩篇現代女性小說的獨特敘事和文化意蘊及其啟示〉,《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年第5期
楊小青:〈憂傷荊棘路──廬隱小說散論〉,《理論月刊》,2002年第12期
葉振忠、滿力:〈論蕭紅的「戀家情結」〉,《呼蘭師專學報》,1996年第1期
楊會芳:〈試論蕭紅散文中的「玻璃窗」意象〉,《廊坊師專學報》,2000年第4期
楊慶娟:〈論蕭紅小說的抒情化特徵〉,《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6月第19卷第2期
楊曉塘、宋立民:〈四十年代多鄉土小說的生命意識與生存方式〉,《洛陽大學學報》,1996年3月第11卷第1期
鄒午蓉:〈獨特的視角 深切的憂憤──蕭紅小說對婦女命運的表現〉,《江蘇社會科學》1994年4期
楊劍龍:〈「上帝賜與了她悲觀的分子」 ──論基督教與廬隱的小說創作〉《華東師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4期
楊建虎:〈悲寂的生命世界──讀蕭紅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固原師專學報〈社科版〉》,1996年第2期
歲寒:〈廬隱:中國現代女性寫作的拓荒者──兼論中國現代女性寫作的雙聲語境〉,《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1月第43卷第1期
葛本成:〈回到「海濱」說「故人」──論廬隱創作的女性視角〉,《海南大學學報》,2001年9月第41卷第5期
溫存超:〈論廬隱散文的特色〉,《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8月第20卷第4期
葛浩文:〈蕭紅的短篇小說〉,《聯合文學》,第3卷第9期
葛麗婭:〈《生死場》中的女性意識〉,《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11月第14卷第6期
溤健飛:〈蕭紅筆下的貧困文化〉,《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14卷第4期
熊修雨:〈悲哀:廬隱及其藝術的情感特徵〉,《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6月第31卷第2期
寧蘋:〈論蕭紅散文化小說的主觀抒情性〉,《呼蘭師專學報》,1994年第3期
翟慧清:〈選擇與疏離──論蕭紅小說敘事策略的嬗變及其思想意義〉,《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0年9月
趙淑俠:〈魯迅.蕭紅.蕭軍〉,《幼獅文藝》,1995年3月
趙琪:〈淺論蕭紅創作的故鄉情結〉,《山東師大學報》,1994年第2 期
趙琴玉:〈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解讀《生死場》〉,《檜林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第10卷第3期
趙學芳:〈廬隱、蕭紅藝術風格比較論〉,《臨沂師專學報》,1996年2 月第18卷第1期
鄭欣欣:〈女性感傷抒情的獨語──簡論廬隱「五四」退潮後的小說創作〉《河北建築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3年9月第20卷第3期
劉岳華、馬雪梅:〈飛不出的天空──論廬隱作品的女性心理和悲劇色彩〉,《固原師專學報》,1997年第21期
劉愛華:〈十字架上的女神──蕭紅小說女性形象剖析〉,《丹東師專學報》,2001年第23期
劉錫慶:〈蕭紅短篇小說論析〉,《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4期
劉麗奇:〈蕭紅作品中的女權思想〉,《北方論叢》,2002年第5期
樊葵:〈緣何鴻去杳無痕──淺析廬隱及其作品被淡忘的原因〉,
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1
潘盛:〈曠野的呼喚──蕭紅作品中對於人的異化主題的現代觀照〉,《安康師專學報》,2003年3月第15卷
滕新賢、馬克林:〈色彩斑斕 儀態萬千──論蕭紅小說的抒情語體〉,《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6月第22卷第3期
閻振宇:〈郁達夫與廬隱〉,《石油大學學報》,1994年第2期
鮑麗娟:〈混沌淒苦人生的藝術再現──讀蕭紅的《呼蘭河傳》〉,《長春大學學報》,2001年2月第11卷第1期
韓莓:〈20世紀中國女性都市小說回瞻〉,《江漢論壇》,2002年1月
聶鑫:〈詩風起於蘭河畔──論呼蘭蕭鄉詩社的群體創作〉,《呼蘭師專學報》,1996年第2期
藍露怡:〈喜劇的前台,悲劇的畫外音──論蕭紅筆下的有二伯〉,
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
魏國楠:〈論中國現代抒情小說中的理想〉,《內蒙古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羅丹:〈試談《呼蘭河傳》營造的寂寞氛圍〉,《湖北生峽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1996年11月第18卷第4期
譚桂林 :〈論蕭紅創作中的童年母題〉,
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
羅維:〈詩意的批判──論蕭紅小說的反諷敘事〉,《婁底師專學報》,2002年7月第3期
羅維:〈對蕭紅小說景物敘寫的解讀〉,《湖南高學院學報》,2002年5月第9卷第3期
羅瓊:〈清新雋永 詩情畫意──淺談蕭紅小說語言的抒情性〉,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1
羅瓊、沈醒東:〈蕭紅小說的「花瓣式」結構〉,
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
藝丹:〈蕭紅作品中對農民文化的反思〉,《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年7月第21卷第4期
藝丹:〈淺析蕭紅作品中的鄉土文化意識〉,《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11月第14卷第11期
藝丹:〈蕭紅筆下的婦女形象〉,《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2月第14卷第2期
藝丹:〈蕭紅作品中所蘊涵的生命哲學〉,《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1年第21卷第4期
藝丹:〈生的頑強,死的掙扎──解讀蕭紅對「生命」的闡釋〉,《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15卷第2期
關國煊:〈魯迅.蕭紅.蕭軍〉,《傳記文學》,第68卷第2期
蘇雪林:〈廬隱〉,《中華日報》副刊,1959年5月16日
蘇曉芳:〈女兒國的烏托邦與「男性化抗議」──試論廬隱、凌叔華兩篇同性戀小說之異同〉,《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
929120201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12020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堂錡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陳淑芬zh_TW
dc.creator (作者) 陳淑芬zh_TW
dc.date (日期) 2007en_US
dc.date.accessioned 24-Apr-2010 18:32:07 (UTC+8)-
dc.date.available 24-Apr-2010 18:32:07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24-Apr-2010 18:32:07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92912020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094-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2912020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廬隱、蕭紅去世至今已六、七十年了,兩人以女性特有的細膩觀察,加上獨具的才華,寫出超越時空的不朽篇章。從二0年代到三0年代,自「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兩位一生流離,敏感深情的女作家,在筆下各自展延出屬於她們自身與時代的標記,也展現出各自不同的熠熠豐華。
本論文第一章說明研究此論文的動機、目的,並將廬隱、蕭紅兩人的成長經歷、性格、時代背景、文風、作品主題和生平作一比較介紹。
第二章介紹廬隱、蕭紅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這大環境給兩人的小說帶來什麼影響。
第三章主要著墨於探討廬隱小說個人獨具的藝術魅力,分析她小說特有的藝術風格。廬隱的小說廣泛運用日記和書信的形式,這一點在「五四」小說家中是首屈一指的,堪稱為日記書信體的專家。強烈的主觀抒情,濃郁的傷感,是廬隱小說的基調,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第四章主要在探討蕭紅小說的藝術魅力,何以過了這麼久,她的小說依舊為人所喜愛。蕭紅對小說的創作有獨到的見解,認為一個有出息的作家,在創作上應該走自己的路,有自己的文學表達方式。蕭紅小說採用自傳體,充滿詩的意境,連語言、韻律、節奏都詩化,充滿濃厚的感情色彩。
第五章是針對廬隱、蕭紅這兩位女作家藝術風格的同異之處加以比較。兩人的相同處在於彼此都善用抒情筆法,將自己的生平遭逢溶入筆下的人物之中,同具自敘傳風格。廬隱、蕭紅書寫的人物大多以女性為主,主要在突顯出女性在男權社會中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廬隱、蕭紅透過這些不幸的女性的經歷,展現出兩人的女性意識以及對芸芸眾生的悲憫。廬隱、蕭紅藝術風格的相異之處則在於兩人寫作表現的差異。廬隱採以日記體和書信體的文體,用第一人稱的表達方式將處於新舊交接的女性悲哀抒發出來。蕭紅致力於建構一種介於散文和小說之間的特殊文體,在敘事、寫景、狀物中融入深情。集散文筆法、抒情詩手法、繪畫技法於一體,運用兒童視角,營造優美的意境,創造出令人驚奇的蕭紅體抒情小說。
第六章針對前五章論文,提綱挈領的作一總結,並提出此論文未來可再延伸、拓展的願景。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 1
一、成長經歷 1
二、性格 3
三、時代/知識背景 5
四、文風 5
五、作品主題 7
六、紅顏薄命 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8
第三節 相關研究成果 9
一、廬隱 9
二、蕭紅 11
第四節 研究思路 13

第二章 五四女性v.s現代性 15
第一節 「五四」文學的四個基本特徵 15
一、理性精神的張揚 16
二、感傷的精神標記 17
三、個性化的追求 17
四、創作方法的多樣化探索 18
第二節 現代娜拉:叛道與守道之間 19
一、「五四」女性主義思潮 21
二、娜拉/禮教 31

第三章 廬隱小說藝術表現及其風格 40
第一節 女性自主意識 41
一、愛情的悖離 42
二、反家庭敘事 44
三、同性之愛 47
第二節 問題小說──「感時憂國」和「個人主義」兼俱 51
一、揭示「五四」青年的傷感 52
二、人生目的之憂思 54
三、創作的停滯與向前 58
第三節 「情」與「智」的衝突 62
一、自身坎坷的遭遇 64
二、黑暗的社會囹圄 66
第四節 書信體、日記體敘事方式 68
一、自敘色彩濃厚 69
二、彷徨心理的刻劃 73
三、憂鬱的創作底色 74
第五節 中西文化的影響 76
一、古典詩詞的運用 76
二、西方思潮的啟發 77
三、宗教色彩的散發 79

第四章 蕭紅小說藝術表現及其風格 83
第一節 民情風俗的描繪 84
一、壯美與優美的統一 86
二、淺白與深刻的協調 87
三、情感與景物的相融 89
第二節 敘事手法的用心求變 91
一、花瓣式結構 91
二、兒童視角 98
三、反諷技巧 101
第三節 自傳體風格 107
第四節 批判寫實──鐵蹄下的吶喊 110
一、日軍的殘害 111
二、階級的壓迫 112
三、男權的欺壓 114
四、封建禮教的箝制 115
第五節 詩畫式文風 117

第五章 廬隱、蕭紅小說藝術風格之比較 121
第一節 廬隱、蕭紅小說藝術風格之相同處 122
一、「我」的展露 122
二、抒情化風格 127
三、悲劇寫實 134
四、「惡」的凸顯 140
五、女生/女聲 144
第二節 廬隱、蕭紅小說藝術風格之相異處 151
一、抒情:主觀抒情/寫實抒情 151
二、主題:人生的苦惱/理性化的悲哀 156
 三、敘事:日記體、書信體/兒童視角 160
四、內容:知識女性/勞動婦女 167
五、語言:悲哀的承載/獨語式的白描 172

第六章 結論 182
第一節 總結 182
第二節 未來展望 185

參考書目: 188
一、廬隱作品集 188
二、蕭紅作品集 188
三、專著 189
四、碩博士論文 195
五、期刊論文 196

附錄: 207
一、廬隱年表 207
(一)生平大事記 207
(二)小說創作年表 212
二、蕭紅年表 216
(一)生平大事記 216
(二)小說創作年表 224
zh_TW
dc.format.extent 44867 bytes-
dc.format.extent 77823 bytes-
dc.format.extent 79488 bytes-
dc.format.extent 83573 bytes-
dc.format.extent 334827 bytes-
dc.format.extent 445312 bytes-
dc.format.extent 547444 bytes-
dc.format.extent 546247 bytes-
dc.format.extent 659210 bytes-
dc.format.extent 207642 bytes-
dc.format.extent 275332 bytes-
dc.format.extent 310727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912020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廬隱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蕭紅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小說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藝術風格zh_TW
dc.title (題名) 廬隱、蕭紅小說藝術風格比較研究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廬隱作品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肖鳳編:《中國現代作家選集.廬隱》,台北:鍾馗出版,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偉民編:《海濱故人盧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隱:《何處是歸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隱:《東京小品》,河北:河北教育文化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隱:《盧隱作品精編》,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隱:《一個情婦的日記》,北京:京華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隱:《人生小說》,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隱:《盧隱選集》,臺北:琥珀出版社,196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隱:《靈海潮汐》,臺北:開明書局,194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隱、李唯建著,吳珩編:《雲鷗情書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廬隱:《廬隱散文選集》錢虹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廬隱:《廬隱選集》上下冊 錢虹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廬隱:《廬隱選集》肖鳳、孫可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廬隱:《廬隱》,肖鳳編,香港:三聯書店香港分店、人民文學出版社聯合編輯出版,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蕭紅作品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述編:《蕭紅》,臺北:駱駝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肖鳳編:《蕭紅散文選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輝主編:《蕭紅自述》,河南:大象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橋、盧今編:《蕭紅散文》,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海晴選編:《蕭紅作品精選》,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浩文編:《蕭紅的商市街》,臺北:林白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紅:《呼蘭河傳》,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紅:《生死場》,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紅:《蕭紅》,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紅:《蕭紅作品精編‧小說卷》,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紅:《蕭紅作品精編‧散文卷》,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紅等:《我記憶中的魯迅先生》,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紅:《曠野的呼喊》,上海:上海雜誌公司,194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紅:《馬伯樂》,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紅:《蕭紅》,臺北:海風出版社有限公司,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紅:《蕭紅全集》,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專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rthur schopen:《叔本華》,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Liesbet Van Zoonen原著張錦華等譯:《女性主義媒介研究》,臺北:遠流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言昭:《蕭紅新傳》,臺北: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言昭:《青少年蕭紅讀本》,臺北:業強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亞平:《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論》,臺北:幼獅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另境:《中國小說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祖燊:《小說結構》,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逢振:《女性主義 Feminism》,臺北:揚智文化, 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才路:《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忠林等合著:《中國文學史初稿》,臺北:萬卷樓出版,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恆展:《中國小說發展史概論》,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臺北:麥田出版,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錦厚:《五四新文學與外國文學》,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曉明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第一卷》,上海:東方出版中心出版,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乾坤:《魯迅的生命哲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緋:《空前之跡 1851~1930中國婦女思想與文學發展史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尹雪曼編:《中華民國文藝史》,臺北:正中書局,19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古遠清:《中國大陸當代文學理論批評史(上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仲濟:《中國現代小說史》,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特勒 (Butler, Sandra):《女性主義團體工作》,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石之瑜:《女性主義的政治批判 誰的知識? 誰的國家?》,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皮述民、邱燮友、馬森、楊昌年:《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臺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任訪秋主編 :《中國近代文學史》,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棟霖、陳信元:《中國文學新思維》,臺北:南華大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主編 張堂錡審訂:《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西蒙‧德‧波娃:《女人,女人》,歐陽子譯,台北:晨鐘出版社,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增慶編著:《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二版 ,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艾波特 (Abbott, Pamela):《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克拉夫 (Clough, Patricia Ticineto):《女性主義思想 慾望、權力及學術論述》,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青萍譯:《野鴨子》,臺北:黃山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雅蓉編著:《中國文學史》,臺北:千華出版社,第一版,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劍華主編:《現代性與中國文學》,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宋裕:《高中國文趣味教學手冊》第四冊,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銀河:《女性主義》,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國華:《文學批評學》,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甌梵:《現代性的追求》,臺北:麥田出版,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龍牧:《五四時期思想史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一駒:《中國知識份子與西方》,臺北:久大出版,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凌:《蕭紅 寂寞而飄零四方》,河南:大象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汪榮祖:《五四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肖鳳:《廬隱傳》,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伯乃:《現代小說論》,臺北:三民出版社,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陽山:《五四與中國──知識份子與中國現代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策縱:《五四與中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錦:《中國新文學史》,臺北:長歌出版社,19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行之:《魯迅與「左聯」》,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季紅真:《蕭紅傳》,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臺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彼得-布魯克(王志弘/李根芳譯):《文化理論詞彙》,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發行,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叔本華:叔本華《處世智慧錄》,臺北:九歌出版社,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叔本華:《叔本華論文集》,臺北: 志文出版社,197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叔本華:《愛與生的苦惱》,臺北:志文出版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傳甲:《中國文學史》,臺灣:學海出版社,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語堂:《人生的盛宴》,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麗珊:《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賢治:《魯迅選集》,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貴芬:《(不)同國女人聒噪》,臺北:元尊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的動向》,臺北:勁草文化出版,197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份子》,臺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吉諒總編輯:《中國新文學大師名作賞析-蘇雪林/盧隱/凌叔華/馮沅君》,臺北:海風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吉諒總編輯:《中國新文學大師名作賞析-蕭紅》,臺北:海風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穆:《三十年代作家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慶明:《現代中國文學批評述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約翰.史都瑞:《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左忍 (van Zoonen, Liesbet):《女性主義媒介研究》,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銘如主編:《蕭紅》,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 (Tong, Rosemarie):《女性主義思潮》,臺北: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 荷:《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揚智文化,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弢、嚴家炎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志清:《人的文學》,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乃修:《佛洛依德與二十世紀中國作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陵:《我熟識的三十年代作家》,臺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甄慧:《女性人格特質、角色衝突與擔任高階主管關係之研究》,臺北:業強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德明:《中國現代小說雅俗流變與整合》,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行霈主編 :《中國文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以工:《當今婦女角色與定位》,臺北:國際崇他社台北三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重奇:《中國文學史述要》,香港:導師出版社有限公司,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力克:《五四的思想世界》,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 虹:《西蒙.波娃 灑脫的文學女人 女性主義的急先鋒》,臺北:牧村圖書 ,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蹄疾:《魯迅‧我可以愛》,四川:四川文藝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小虹:《性別越界 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與批評 》,臺北:聯合文學出版,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小虹:《性/別研究讀本》,臺北:麥田出版,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京媛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素貞:《細讀現代小說》,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健:《小說理論與作品評析》,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堂錡、欒梅健編著:《中國現代文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堂錡:《文學靈魂的閱讀》,臺北:三民書局出版,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堂錡:《清靜的熱鬧-白馬湖作家群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毓茂主編:《二十世紀中國兩岸文學史》,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寶明:《啟蒙與革命──「五四」激進派的兩難》,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容若:《中國文學史研究》,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盛英主編:《二十世紀中國女性文學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志剛、孫中田:《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聚仁:《魯迅評傳》,臺北:天元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雅惠:《婦女福利新思維 女性主義.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臺北:南投縣草屯鎮 內政部社福研習中心,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s-1930-)》,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出版,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平原、錢理群、嚴家炎:《20世紀中國小說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玉玲:《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臺北:南年華管理學院,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紀瀅:《三十年代作家記》,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敬之:《三十年代文壇與左翼作家聯盟》,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義芝:《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臺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潔儀:《現實與象徵──蕭紅「自我」、「女性」、「作家」的身份探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繼會:《中國鄉土小說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人影編:《當代中國女作家論》,上海:光華書局出版,193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英:《現代中國女作家》,上海:北新書局出版,193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中國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的墾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修己:《中國現代文學發展史》,香港:中國圖書刊行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侯興:《魯迅──「民族魂」的象徵》,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一鋒選編:《棘心》,北京:燕山出版,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復旦大學中文系:《中國近代文學史稿》,臺北:中華書局,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華特金斯 (Watkins, Susan Alice):《女性主義》,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賀玉波:《中國現代女作家》,上海:復興書局,193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湯一介編:《論傳統與反傳統──五四70週年紀念文選》,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舒衡哲:《中國啟蒙運動》,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國慶:《 莊子研究論集 》,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甯應斌:《女性主義的科學哲學》,臺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榮晉:《道家文化與現代文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美惠:《女性‧女性主義‧性革命》,臺北:合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義:《二十世紀中國小說與文化》,臺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義:《中國比較文學批評史綱》,臺北:業強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義:《中國現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敏儒、越祖謨:《中國當代文學專題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賢寧:《現代小說》,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樨英:《大陸當代文學掃瞄》,臺北:麥田出版,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大偉、馬軍:《五四運動》,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廖炳惠:《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臺北:麥田出版,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靜農:《中國文學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遐秋、曾慶瑞:《中國現代小說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聰:《新文學作家列傳》,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園:《論小說十家》,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1987年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心皇:《抗戰時期淪陷區文學史》,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心皇:《現代中國文學史話》,臺北:正中書局,197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守湘:《中國浪漫主義文學史》,武漢:武漢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登山:《人間花草太匆匆》,臺北:裡仁書局,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萬鵬:《中國當代文學史──在世界文學視野中》,北京:北京語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學稼:《由文學革命到革文學的命》,香港:亞洲出版社,197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曉江:《中國死亡智慧》,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迅:《魯迅小說合集》,臺北:裡仁書局,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家洵、黃雨石、南江譯:《易卜生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哲生:《新文化的傳統──五四人物與思想研究》,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耘、建中編著:《蕭軍與蕭紅》,北京:團結出版社,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耘、建中編著:《蕭軍 自許多情歌慷慨》,河南:大象出版社,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合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理群:《返觀與重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純德:《中國現代女作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純德:《二十世紀中國女作家研究》,北京:北京語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鮑家麟:《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稻香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鮑家麟:《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牧童出版社初版,1979年。稻香出版社翻印,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蕾妮丹菲爾、劉泗翰譯:《誰背叛了女性主義》,臺北:智庫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薀德爾 (Moltmann-Wendel,Elisabeth):《女性主義神學景觀 那片流淌著奶和蜜的土地》,香港 :三聯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瑛瑛:《何處是女兒家:女性主義與中西比較文學/文化研究》,臺北:聯合文學出版,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東 (Weedon,Chris):《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元叔主編:《易卜生戲劇選集》,臺北:驚聲文物供應公司,197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嚴家炎:《論中國現代文學及其他》,臺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雪林:《中國文學史》,臺北:光啟出版社,197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燕翎:《女性主義經典 十八世紀歐洲啟蒙, 二十世紀本土反思》,臺北:女書文化出版,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燕翎:《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出版,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碩博士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靜儀:《女性主義在知識論上的提問暨其思考進路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曉蓉:《五四前後女性知識份子的女性意識》,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佳:《女性主義社會工作在臺灣的實踐 從六位女性社會工作者的經驗出發》,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慧文:《廬隱的女同性愛文本》,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靜琪:《女性主義教育學之實踐 以「破除性別刻板印象」的統整課程設計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喻蓉蓉:《五四時期之中國知識婦女》,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蘭儀:《女性主義與心理分析 Chodorow論母職再製》,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淑雯:《蕭紅小說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宜芬:《五四時期的女性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麗明:《廬隱及其小說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嘉薇:《女性主義對當代國家安全的反思》,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婉玲:《漂流的後花園‧游離的呼蘭河──論蕭紅作品裡的空間意象群》,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專班,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期刊論文: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言昭:〈拉都路上幾春宵〉,《幼獅文藝》,1993年2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忠愈:〈現代散文化抒情小說──王蒙與魯迅、郁達夫的一脈相   承〉,《復旦學報》,2002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金城:〈詩學闡釋:文體風格與敘述策略──《呼蘭河傳》新論〉,《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桂青:〈《靈海潮汐》多起伏──試論廬隱散文的感情世界和藝術世界〉,《洛陽大學學報》,1998年9月第13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桂清:〈廬隱、李唯建《雲鷗情書集》評析〉,《棗莊師專學報》,1998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海蘭:〈六位現代女性作家的女性書寫〉,《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4年9月第12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淑琴:〈一個童話世界的破滅──重讀《呼蘭河傳》〉,《齊齊哈爾師範學院學報》,1994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雪:〈論蕭紅小說的個性化審美意蘊〉,《東疆學刊》,2002年9月第19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傳滿:〈女性歷史的解構與重建──論中國現代女作家的女權探索〉,《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1月第20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義祥:〈論蕭紅的創作方法〉,《呼蘭師專學報》,2001年3月第17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義祥:〈蕭紅小說散論〉,《北方論叢》,2002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義祥:〈談蕭紅散文的特色〉,《哈爾濱學院學報》,2002年6月第23卷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義祥:〈論蕭紅作品的地方色彩〉,《學術交流》,1996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維燊:〈廬隱家世與生平事蹟拾遺〉,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曉玲、王世福:〈試論廬隱小說對知識女性出路的探索〉,《青海師專學報》,2004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曉敏:〈無望的救贖──《呼蘭河傳》的深層意蘊〉,《浙江師大學報》,2001年第26卷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麗君:〈廬隱散文風格論〉,《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第23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平原:〈女性之態和人生之夢──蕭紅小說中的男性形象探析〉,河南師範大學中文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俊平:〈淺論廬隱作品的個性意識〉,《山西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2年9月第15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俊萍:〈廬隱小說創作的悲劇意識及其超越〉,《山西財經大學學報》,1999年11月第21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莉:〈廬隱小說的憂鬱情愫〉,《阜陽師範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申倩:〈蕭紅語言風格論析〉,《學術探索》,2001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托婭:〈廬隱的創作:一個獨特的世界〉,《內蒙古大學學報》,1995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旭晨:〈劉慶邦中長篇小說中的自敘性分析〉,《文藝爭鳴》,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錦花:〈女性低空下的吟唱──蕭紅前期作品女性特徵探微〉,《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海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11月第30卷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玉嘉:〈「妄想」的顛覆〉,《廣西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1月第24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春耕:〈廬隱小說藝術氛圍的審美特徵〉,《柳州師專學報》,1998年3月第13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蓮芳:〈溫厚、寬廣的人倫關懷──試論蕭紅小說的審美價值取向〉,《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1月第23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曉曄:〈論「蕭紅式」女性的悲劇美〉,《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4月第24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寄澎:〈鄉土與女性-蕭紅筆下永遠的關懷〉,《中外文學》,第二十二卷第三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顯志、薛傳芝:〈力之美──論東北作家群的美學追求〉,《冀東學刊》,1995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娟:〈邊緣敘事──蕭紅抗戰小說題材的獨特性〉,《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3月第17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新:〈追尋生命的真義──論蕭工作品的生命意識〉,《浙江學刊》,2001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正惠:〈蕭紅 充滿叛逆意志的抒情作家〉,《幼獅文藝》,1990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雲霞:〈蕭紅的小說創作:一個獨特的世界〉,《平頂山師專學報》,2002年8月第17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少群:〈窮窮生命的底蘊──廬隱的悲劇意識及其創作意義〉,《齊魯學刊》1998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存:〈試論蕭紅小說創作中的鄉戀與鄉愁〉,《河南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院》,2002年第14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奇志:〈茅盾的現代女作家論〉,《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11月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健玲:〈芻議蕭紅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景德鎮高專學報》,1996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國英、劉志梅:〈論廬隱小說中的知識女性形象〉,《天中學刊》,1997年8月第12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國銀:〈論中國現代女性文學中女性形象的建構〉,《殷都學刊》,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婧:〈試論廬隱小說創作中理智與情感的矛盾〉,《思茅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12月第20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琦:〈論蕭紅小說中的婚戀悲劇〉,《婁底師專學報》,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愛雲、吳海濤:〈語言的兒童習語式──蕭紅創作的語言風格之一〉,《衡水師專學報》,2002年12月第4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廣瓊:〈女性同盟書寫蘊含〉,《求索》,200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曉峰:〈論廬隱小說的審美特徵〉,《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4年8 月第24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躍:〈悲苦人生的叩問者──廬隱淺論〉,《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玲:〈中國現代文學中女性的抗爭與屈從〉,《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2年12月第2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玲蓉:〈論廬隱小說的悲哀風格〉,《安康師專學報》,2001年6月第13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玲蓉:〈夢醒女性的執著探索──論廬隱自敘傳小說創作〉,《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9月第16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沐金華:〈廬隱創作中的女性話語〉,《鹽城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5月第23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肖風:〈廬隱:早開早謝的文壇之花〉,《20世紀風雲錄》,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肖海風:〈論蕭紅小說中的生命意識〉,《白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第15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肖海風、梁繼超:〈論蕭紅小說的悲劇意識〉,《白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奉仁英:〈廬隱的書信體和日記體小說的敘事分析〉,《小說研究》,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季金香:〈小女兒心態與大作家才情──論蕭紅的人生與創作〉,《溫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昌龍:〈西方文藝思潮與五四〉,《幼獅文藝》,1995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春英:〈蕭紅抒情小說論〉,《浙江師大學報》,2001年第26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春英:〈蕭紅小說抒情手法淺探〉,《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00年3月第17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春英:〈試論蕭紅的性格與創作〉,《邵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第22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淑蓉:〈論廬隱小說的精神特徵〉,《鞍山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6月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淑蓉:〈論廬隱小說的現代意識〉,《湛江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4月第25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淑蓉:〈廬隱小說悲哀色調解讀〉,《求索》,2004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筱華:〈《呼蘭河傳》與蕭紅的「小說學」,《安徽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麗:〈評蕭紅的詩歌創作〉,《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12月第17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顯智:〈現代女性的艱難歷程──淺析「五四」時期女姓作家筆下的女性〉,《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偉民:〈女性的天空是低的──三十年代女作家蕭紅的婦女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敏潔:〈傳統與反傳統的糾葛──對蕭紅後期作品的一種觀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蘋:〈廬隱小說:身世與情感的縮影〉,《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邵瀅:〈成熟的天真──《呼蘭河傳》的兒童視角分析〉,《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小玲:〈女性人文主義視域下的蕭紅──有關《生死場》〉,《浙江師大學報》,2001年第26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潔:〈躑躅於「叛道」與「守道」之間──試論二三十年代閨閣文學〉,《上海大學報》,1999年2月第6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世忠:〈蕭紅生平考訂二題〉,《呼蘭師專報》,1994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哈迎飛:〈逃禪易,逃世難──論二十年代作家的兩種不同的逃禪傾向〉,《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14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志軍:〈論蕭紅小說的詩蘊品位〉,《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15卷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志軍、孫延林、杜殿文:〈蕭紅記憶中的思鄉曲〉,《大地地理雜誌》,2002年10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志軍:〈論蕭紅小說的美學特徵〉,《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4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姜紅:〈追求本真的生存──蕭紅小說的文化哲學意蘊〉,《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3月第24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雅銳:〈論蕭紅小說中女性形象的生命悲劇〉,《語文學刊》,2002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亭亭:〈悲哀的歎美──廬隱小說審美品格探源〉,《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10月第21卷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秋嬌:〈陽剛與溫柔的和諧──蕭紅作品藝術風格管窺〉,《泉州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1月第20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娟:〈時代、性情與廬隱的創作〉,《職大學報,2002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旭東:〈論文學研究會理論倡導與文學創作的矛盾〉,《百年中國文藝研究-天津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郎學初:〈論廬隱小說中典型意象的文化意薀〉,《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旭君:〈永遠的精神流浪──五四女作家婚戀小說中的女性世界之三〉,《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9月25日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利群:〈從生命的荒原到初始的伊甸──論蕭紅小說中的「世界」與世界中的蕭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長華:〈從《呼蘭河傳》看蕭紅的生命意識〉,《淄博學院學報》,2001年12月第17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海芳:〈沉默與言說: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女性地位〉,《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6月第20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海芳:〈論中國現代女性文學中女性角色的嬗變〉,《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12月第18卷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麗君:〈一代覺醒女性的心靈史──廬隱小說文本深層解讀〉,《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47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麗玲:〈自然的和綺麗的──蕭紅張愛玲小語言、色彩比較〉,《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3月第21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麗玲:〈抒情的與傳奇的──蕭紅張愛玲小說文體片論〉,《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9月第21卷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岱:〈民國往事:論五四女性小說四家〉,《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9月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莉萍:〈被遺忘的海濱故人──廬隱〉,《湖北檔案》,2003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曉傑、陳雅謙:〈試析蕭紅愛的追求與無愛的創作〉,《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4月第20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柴平:〈論《呼蘭河傳》的兒童視角〉,《呼蘭師專學報》,1997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柴平:〈女性的痛覺:孤獨感和死亡意識──蕭紅與伍爾夫比較〉,《外國文學研究》,2000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殷路辛:〈失落了的悲慘家園──試論(呼蘭河傳)〉,《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海濤:〈遠去的飄泊──關於蕭軍的讀與思〉,《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林芳:〈魯迅小說傳統與蕭紅的小說創作〉,《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賢次:〈蕭紅小傳〉,《聯合文學》,第3卷第9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耿淑英:〈一脈相承 執著人生──談魯迅文學觀對蕭紅的影嚮〉,《遼寧師專學報》,2000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美愛:〈論「五四」女作家的反家庭敘述──以廬隱、石評梅、白薇為個案〉,《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29卷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云:〈蕭紅《商市街》的創作心境與情感世界〉,《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11月第26卷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月艷:〈前塵幽弦──廬隱及其小說中的女性形象〉,《語文學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秀芹:〈蕭紅的自傳型藝術世界──兼談蕭紅的生命悲劇〉,《棗莊師專學報》,1994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章雲、桂芝:〈論蕭紅後期小說的鄉情民俗描寫〉,《綏化師專學報》,1996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逢增玉:〈九十年代大陸「反日文學」的歷史記憶與現實書寫〉,《九十年代兩岸三地文學現象國際學術研討會》,200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健:〈「小城三月」及其它〉,《聯合文學》,第3卷第9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崔雲偉:〈從《生死場》、《後花園》、《呼蘭河傳》看蕭紅的存在之思〉,《泰安師專學報》,2002年3月第24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友基:〈論蕭紅作品韻味與文體的獨特性〉,《齊齊哈爾師範學院學報》,1996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玉秀:〈蕭紅小說的女性主義色彩〉,《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3月第3卷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玉秀:〈異質的女性主義文本──蕭紅體〉,《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玉秀:〈零落孤雁的悲歌──簡論廬隱創作〉,《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6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江艷:〈略論「五四」小說病態形象〉,《北市計劃勞動管理幹部學院學院》,2001年第9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志忠:〈「一生都在逃亡」──讀季紅真《蕭紅傳》兼談蕭紅研究〉,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秀琴:〈論蕭紅對魯迅傳統的的繼承〉,《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01年12月第24卷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秀琴:〈論蕭紅小說的悲劇特徵〉,《呼蘭師專學報》,1996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亞麗:〈談廬隱的創作與人生〉,《遵義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6月第6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衍芸:〈廬隱小說創作論〉,《寧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0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浩:〈苦難的女性悲歌──論蕭紅小說的女性意識〉,《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2003年3月第4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雪媃:〈蕭紅:永遠的自我放逐〉,《當代》,2002年6月第178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勝璋:〈傳奇女子廬隱〉,《吉林大學文學院》,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葉紅:〈蕭紅:女性寫作與尋找家園〉,《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黎玲:〈從廬隱作品看其創作心態〉,雲南社科界國際交流刊物,《學術探索》,1999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曉宏:〈蕭紅《呼蘭河傳》的藝術體式及風格〉,《語文學刊》,2001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曉宏:〈略論蕭紅《呼蘭河傳》的鄉土特色〉,《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12月第14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艷梅:〈「家」與宗教的生死隱喻──現代作家的理性之思〉,《廣西社會科學》,2003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艷梅、胡玉偉:〈愛與痛的歌哭──冰心、丁玲、蕭紅、張愛玲筆下的生命意識比較〉,《長春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12月第20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濱久:〈具有創新精神的《呼蘭縣志》〉,《呼蘭縣志》評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志英、張根柱:〈生命活動的藝術結晶──論廬隱作品的情感結構與其文本形式的對應關係〉,《中山大學學報》,2001年第41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長德、許華斌:〈《海濱故人》群魂系何處-簡論《女生.婦人》〉,《淮南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3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海軍:〈新舊文化思維衝突的陣痛──試論廬隱作品中的悲劇意識〉,《開封大學學報》,1998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袓華、郭小莉:〈山水的靈氣陶冶出的文學才女〉,《高等函授學報》,2001年4月第14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嘉:〈論蕭紅《呼蘭河傳》的思想價值〉,《泉州師專學報》,2000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德:〈論廬隱早期小說的審美意蘊〉,《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8月第28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慧琦:〈去性化的「娜拉」:五四新女性形象的論述策略〉,《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002年12月第10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劍敏:〈論蕭紅小說的童心美〉,《內蒙古電大學刊》,2002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劍敏:〈論蕭紅小說的繪畫美〉,《集寧師專學報》,2002年6月第24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守紅:〈「詩」與「史」的逆向──評蕭紅的《生死場》兼論女性寫作〉,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 秋之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朝忠、馮昊:〈邊緣與憧憬──對蕭紅的一種解讀〉,《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10月第23卷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漢雲、陳燕萍:〈心靈與情感狀態的自由抒寫──論蕭紅的散文創作〉,《玉林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22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嬌華:〈永恆的憧憬和追求──試論蕭紅創作中寂寞情緒的生成、體現及其影嚮,《蘇州鐵道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3月第17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章雲、桂芝:〈論蕭紅後期小說的鄉情民俗描寫〉,《綏化師專學報》,1996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單元:〈蕭紅與20世紀中國女性文學〉,《湘澤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11月第26卷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單元:〈論蕭紅鄉土小說的價值〉,《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單元:〈童心映照的自然之美-蕭紅、遲子建比較論之一〉,《江漢論壇》,2002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單元:〈論蕭紅文學創作的東北地域文化因素〉,《喀什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12月第21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小妍:〈五四的「新性道德」──女性情慾論述與建構民族國家〉,《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995年8月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彩云:〈廬隱小說悲觀情調的產生根源探析〉,《湖南社會科學》,2005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友基:〈悲哀美:時代苦悶與女性苦悶的絕叫者廬隱〉,《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焦玉蓮:〈生命的悲劇意識──蕭紅《生死場》、《呼蘭河傳》的深層意蘊〉,《齊齊哈爾師範學院學報》,1997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長華:〈論蕭紅的女性主義思想〉,《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10月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長華:〈覺醒與困惑:試論廬的女性題材作品〉,《福州師專學報》,2002年8月第22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麗蓉、粟斌:〈戲擬的力量──兩篇現代女性小說的獨特敘事和文化意蘊及其啟示〉,《西華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小青:〈憂傷荊棘路──廬隱小說散論〉,《理論月刊》,2002年第1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振忠、滿力:〈論蕭紅的「戀家情結」〉,《呼蘭師專學報》,1996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會芳:〈試論蕭紅散文中的「玻璃窗」意象〉,《廊坊師專學報》,2000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慶娟:〈論蕭紅小說的抒情化特徵〉,《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6月第19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曉塘、宋立民:〈四十年代多鄉土小說的生命意識與生存方式〉,《洛陽大學學報》,1996年3月第11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鄒午蓉:〈獨特的視角 深切的憂憤──蕭紅小說對婦女命運的表現〉,《江蘇社會科學》1994年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劍龍:〈「上帝賜與了她悲觀的分子」 ──論基督教與廬隱的小說創作〉《華東師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建虎:〈悲寂的生命世界──讀蕭紅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固原師專學報〈社科版〉》,1996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歲寒:〈廬隱:中國現代女性寫作的拓荒者──兼論中國現代女性寫作的雙聲語境〉,《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1月第43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本成:〈回到「海濱」說「故人」──論廬隱創作的女性視角〉,《海南大學學報》,2001年9月第41卷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存超:〈論廬隱散文的特色〉,《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8月第20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浩文:〈蕭紅的短篇小說〉,《聯合文學》,第3卷第9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麗婭:〈《生死場》中的女性意識〉,《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11月第14卷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溤健飛:〈蕭紅筆下的貧困文化〉,《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14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熊修雨:〈悲哀:廬隱及其藝術的情感特徵〉,《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6月第31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寧蘋:〈論蕭紅散文化小說的主觀抒情性〉,《呼蘭師專學報》,1994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翟慧清:〈選擇與疏離──論蕭紅小說敘事策略的嬗變及其思想意義〉,《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0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淑俠:〈魯迅.蕭紅.蕭軍〉,《幼獅文藝》,199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琪:〈淺論蕭紅創作的故鄉情結〉,《山東師大學報》,1994年第2 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琴玉:〈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解讀《生死場》〉,《檜林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第10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學芳:〈廬隱、蕭紅藝術風格比較論〉,《臨沂師專學報》,1996年2 月第18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欣欣:〈女性感傷抒情的獨語──簡論廬隱「五四」退潮後的小說創作〉《河北建築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03年9月第20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岳華、馬雪梅:〈飛不出的天空──論廬隱作品的女性心理和悲劇色彩〉,《固原師專學報》,1997年第2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愛華:〈十字架上的女神──蕭紅小說女性形象剖析〉,《丹東師專學報》,2001年第2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錫慶:〈蕭紅短篇小說論析〉,《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麗奇:〈蕭紅作品中的女權思想〉,《北方論叢》,2002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樊葵:〈緣何鴻去杳無痕──淺析廬隱及其作品被淡忘的原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盛:〈曠野的呼喚──蕭紅作品中對於人的異化主題的現代觀照〉,《安康師專學報》,2003年3月第15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滕新賢、馬克林:〈色彩斑斕 儀態萬千──論蕭紅小說的抒情語體〉,《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6月第22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閻振宇:〈郁達夫與廬隱〉,《石油大學學報》,1994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鮑麗娟:〈混沌淒苦人生的藝術再現──讀蕭紅的《呼蘭河傳》〉,《長春大學學報》,2001年2月第11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莓:〈20世紀中國女性都市小說回瞻〉,《江漢論壇》,200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聶鑫:〈詩風起於蘭河畔──論呼蘭蕭鄉詩社的群體創作〉,《呼蘭師專學報》,1996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藍露怡:〈喜劇的前台,悲劇的畫外音──論蕭紅筆下的有二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魏國楠:〈論中國現代抒情小說中的理想〉,《內蒙古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丹:〈試談《呼蘭河傳》營造的寂寞氛圍〉,《湖北生峽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1996年11月第18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譚桂林 :〈論蕭紅創作中的童年母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維:〈詩意的批判──論蕭紅小說的反諷敘事〉,《婁底師專學報》,2002年7月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維:〈對蕭紅小說景物敘寫的解讀〉,《湖南高學院學報》,2002年5月第9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瓊:〈清新雋永 詩情畫意──淺談蕭紅小說語言的抒情性〉,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瓊、沈醒東:〈蕭紅小說的「花瓣式」結構〉,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電子期刊:http://caj.ncl.edu.tw/cnki-1.htm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藝丹:〈蕭紅作品中對農民文化的反思〉,《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年7月第21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藝丹:〈淺析蕭紅作品中的鄉土文化意識〉,《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11月第14卷第1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藝丹:〈蕭紅筆下的婦女形象〉,《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2年2月第14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藝丹:〈蕭紅作品中所蘊涵的生命哲學〉,《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1年第21卷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藝丹:〈生的頑強,死的掙扎──解讀蕭紅對「生命」的闡釋〉,《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15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關國煊:〈魯迅.蕭紅.蕭軍〉,《傳記文學》,第68卷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雪林:〈廬隱〉,《中華日報》副刊,1959年5月16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曉芳:〈女兒國的烏托邦與「男性化抗議」──試論廬隱、凌叔華兩篇同性戀小說之異同〉,《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