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壽險公司與銀行資產風險--風險資本要求之公平性探討
confer the fairness of risk capital between life insurance company and bank
作者 黃馨慧
貢獻者 李桐豪
黃馨慧
關鍵詞 風險資本
壽險公司
公平性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8-Dec-2010 01:56:48 (UTC+8)
摘要 以目前的監理制度來看,保險業與銀行業所實施的兩套規則雖然立意相同,均是希望透過風險資本的提撥,來加強其清償能力;但是在實行上,卻是各自實行一套系統。以保險公司而言,RBC(Risk-based Capital)是主要衡量保險公司資本適足性並且提供監理單位採取相關監理行動的準則;以銀行而言,在監理上則須符合新巴塞爾協定的規範達到適當的資本適足率。本質上,兩者所需提撥的風險資本的立意是相同的,但卻因為風險係數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資本適足率要求。
      本研究便是針對銀行與保險公司中均有的各項具有風險性的資產,這些資產面臨著相同的信用及市場風險,但在銀行與保險的監理上卻因為有不同的考量而可能有不同的風險係數。因此,本研究希望能建立一個相通的衡量標準,來探討銀行與保險公司在相同資產下所被要求提撥的風險資本額是否具有一致性。
參考文獻 1. 黃雁鉦,”風險基礎資本管制對壽險業之影響” ,碩士論文,民國93年。
2. 毛盛杰,”新巴塞爾協定對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以三大風險為例”,東吳大學經濟學系所
3. 連婉儀,”台灣產險業實施風險基礎資本額制度之適當風險係數探討”,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
4. 郭純芳,”風險基礎資本至實施對壽險業資本與風險之影響”,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
5. 張嘉娟,”台灣產險業實施風險基礎資本額風險係數的決定及穩定性之研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91年。
6. 張弘欣,”台灣壽險業唪顯基礎資本額購變性之實證研究”,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
7. 朱祥彬,” 台灣壽險業海外投資風險管理之研究”,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8. 陳盈美,保險業Solvency II與銀行業的Basel II,安侯建業通訊2007 January 風險與保險雜誌 No.10
9. 銀行自有資本之計算與自有資本標準之國際通則:修正版架構。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網站
10.銀行風險管理實務範本,內部資本適足性評估原則,2007 年,資誠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11. 金控公司壽險子產業2004 年評比研究
作者:沈中華
12. 周大慶、沈大白、張大成、敬永康、柯瓊鳳,2002,風險管理新標竿-風險值理論與應用,智勝出版社。
13. 蔡政憲、廖詩芸,”台灣產險業資本要求有效性之模擬研究”,保險專刊
第22 卷第1 期第65-89 頁
14. 李沃牆、傅媺真,”產險業海外投資之風險管理方法與應用”,保險實務與制度第2 卷第2 期第197-229 頁
15. 陳瑞、周林毅,”檢視巴賽爾監理委員會有效銀行監理原則與保險核心原則資本適足規範─建立金監一元化之風險管理系統”
16. 鍾俊文、陳勇徵,1996,「銀行信用評等─本國銀行之實證分析」,基層金融,33,頁27-53。
17. 陳一如、胡慧珠,我國壽險業金融綜合經營發展探討,台灣經濟金融月刊91.2月
18. 時錦棣,”Risk-Based Capital for insurance Company in the U.S. RBC-保險公司之清償能力,中華民國人壽保險管理學會壽險管理第12期,39-43頁。
19. 張弘欣,”台灣壽險業風險基礎資本額共變性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
20. An Analysis of VaR-based Capital Requirements_Domenico Cuoco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PA 19104。
Hong Liu,John M. Olin School of Business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aint Louis St. Louis, MO 63130,Insurance Monograph 18(2): 113-130 (2002)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金融研究所
94352023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352023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李桐豪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黃馨慧zh_TW
dc.creator (作者) 黃馨慧zh_TW
dc.date (日期) 2006en_US
dc.date.accessioned 8-Dec-2010 01:56:48 (UTC+8)-
dc.date.available 8-Dec-2010 01:56:4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8-Dec-2010 01:56:4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4352023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002-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金融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4352023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以目前的監理制度來看,保險業與銀行業所實施的兩套規則雖然立意相同,均是希望透過風險資本的提撥,來加強其清償能力;但是在實行上,卻是各自實行一套系統。以保險公司而言,RBC(Risk-based Capital)是主要衡量保險公司資本適足性並且提供監理單位採取相關監理行動的準則;以銀行而言,在監理上則須符合新巴塞爾協定的規範達到適當的資本適足率。本質上,兩者所需提撥的風險資本的立意是相同的,但卻因為風險係數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資本適足率要求。
      本研究便是針對銀行與保險公司中均有的各項具有風險性的資產,這些資產面臨著相同的信用及市場風險,但在銀行與保險的監理上卻因為有不同的考量而可能有不同的風險係數。因此,本研究希望能建立一個相通的衡量標準,來探討銀行與保險公司在相同資產下所被要求提撥的風險資本額是否具有一致性。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序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及探討 ………………………………………………………… 5
     第一節 保險業與銀行業監理制度介紹…………………………………… 5
     第二節 人壽保險業與銀行業資本結構之異同……………………………10
     第三節 金融監理一元化……………………………………………………12
     第三章 資產風險轉換 ……………………………………………………… 15
     第一節 風險項目分類………………………………………………………15
     第二節 轉換的方法…………………………………………………………17
     第三節 信用風險轉換 ……………………………………………………19
     第四節 市場風險轉換………………………………………………………34
     第四章 比較結果與分析 …………………………………………………………4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3
     參考文獻 …………………………………………………………………………54
     附表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352023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風險資本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壽險公司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公平性zh_TW
dc.title (題名) 壽險公司與銀行資產風險--風險資本要求之公平性探討zh_TW
dc.title (題名) confer the fairness of risk capital between life insurance company and bank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 黃雁鉦,”風險基礎資本管制對壽險業之影響” ,碩士論文,民國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 毛盛杰,”新巴塞爾協定對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以三大風險為例”,東吳大學經濟學系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3. 連婉儀,”台灣產險業實施風險基礎資本額制度之適當風險係數探討”,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4. 郭純芳,”風險基礎資本至實施對壽險業資本與風險之影響”,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5. 張嘉娟,”台灣產險業實施風險基礎資本額風險係數的決定及穩定性之研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班,碩士論文,民國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6. 張弘欣,”台灣壽險業唪顯基礎資本額購變性之實證研究”,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7. 朱祥彬,” 台灣壽險業海外投資風險管理之研究”,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8. 陳盈美,保險業Solvency II與銀行業的Basel II,安侯建業通訊2007 January 風險與保險雜誌 No.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9. 銀行自有資本之計算與自有資本標準之國際通則:修正版架構。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網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0.銀行風險管理實務範本,內部資本適足性評估原則,2007 年,資誠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1. 金控公司壽險子產業2004 年評比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作者:沈中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2. 周大慶、沈大白、張大成、敬永康、柯瓊鳳,2002,風險管理新標竿-風險值理論與應用,智勝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3. 蔡政憲、廖詩芸,”台灣產險業資本要求有效性之模擬研究”,保險專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22 卷第1 期第65-89 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4. 李沃牆、傅媺真,”產險業海外投資之風險管理方法與應用”,保險實務與制度第2 卷第2 期第197-229 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5. 陳瑞、周林毅,”檢視巴賽爾監理委員會有效銀行監理原則與保險核心原則資本適足規範─建立金監一元化之風險管理系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6. 鍾俊文、陳勇徵,1996,「銀行信用評等─本國銀行之實證分析」,基層金融,33,頁27-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7. 陳一如、胡慧珠,我國壽險業金融綜合經營發展探討,台灣經濟金融月刊9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8. 時錦棣,”Risk-Based Capital for insurance Company in the U.S. RBC-保險公司之清償能力,中華民國人壽保險管理學會壽險管理第12期,39-43頁。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19. 張弘欣,”台灣壽險業風險基礎資本額共變性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20. An Analysis of VaR-based Capital Requirements_Domenico Cuoco 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PA 191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Hong Liu,John M. Olin School of Business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aint Louis St. Louis, MO 63130,Insurance Monograph 18(2): 113-130 (2002)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