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花間集》顏色詞之語言風格與文化意涵
The Language Style and Cltural Connotation of "Hua Jian Ji"
作者 林靜慧
貢獻者 竺家寧
Chu,Chia Ning
林靜慧
關鍵詞 花間集
語言風格
文化意涵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9-Dec-2010 10:21:38 (UTC+8)
摘要 本論文從語法風格學的視角探看《花間集》中,顏色詞的語言使用狀況,中晚唐詩人作品上顏色詞的大量使用風格是有目共睹的,我們藉由分析花間詞人使用顏色詞之頻率與數據來看顏色詞使用的廣泛程度。而灌溉晚唐時代文壇的,正因有著溫庭筠詞風的盛行和顏色詞使用的文學承襲的推波助瀾,使得《花間集》詩歌創作傾向於濃艷深婉,在景物描寫上,著重顏色的鋪陳,表達更深邃、濃厚的情感,此正是《花間集》顏色詞豐碩數量與時代文化社會背景,有著密不可分之緣。首先,對《花間集》五百首詞一一分析,歸結出顏色詞在句子中所擔任的位置,計有主語、謂語、賓語三種語法功能,由此可了解,花間詞人創作時對顏色詞的配置及改造,再藉由歸納,清楚釐出並揭示顏色詞所呈現的語言意義。而每位詩人在驅使和創造語言時仍有其規律存在,從定語所描寫的對象上分析,將可以見到花間詞人描物寫景的繁多與更精確的掌握詞人驅使語言的用詞習慣,顏色詞不僅僅是繪色賦形常用的語言途徑,同時也是詩人觸目所及最深的感受,由顏色詞擔任定語的使用上,可以見出詞人創作時對詞彙運用的廣泛與多變,總結出《花間集》句式改造具有靈活特色及從顏色的使用頻率上探看風格,歸結出單音節顏色詞「紅」的語義範疇最廣泛、冷色系顏色詞頻率最高。
語言風格是一種探看文學作品的新視角,詩人在文化的歷境中,作詩講究顏色的調配,以色彩的感覺喚起美感的聯想,筆下的顏色詞不再只是一種客觀物質的屬性,而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知領悟,不同程度的帶有尊卑、褒貶、善惡等倫理道德的制度文化內蘊,採以計量方法可觀看出詩人用色的偏好及顏色反映當代的社會文化風貌,使我們可以透過這些顏色象徵的內蘊,了解當時社會人文藝術情感的發展,文化意涵是探討《花間集》一書的語言價值之一。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內容分古籍、專書、學位論文、期刊論文四項,依作者姓氏筆順排列,外國學者依英文姓氏第一個字母順序排列,作者姓氏不詳者列於最末。各書籍文獻之書寫依序為:作者、書名、出版者、出版地、年代、版次;學位論文依序為:作者、學位論文名稱、出版者、出版時間;期刊文獻依序為:作者、篇名、期刊名、出版時間。
一、古籍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景印摛藻堂文淵閣四庫全書》,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6月。
王 煦撰,《爾雅》,《叢書集成續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
司馬遷,《史記》,台北:七略出版社,1997年。
白居易,謝思煒撰《白居易詩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7月第1版。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年。
羊春秋點校,《宋十大名家詞》,湖南省:岳麓書社出版,1992年5月第2版。
吳敬梓著,《儒林外史》,臺北:三民出版社 ,1973年。
李時珍,《本草綱目》,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5次印刷。
李 白著,清‧王 琦注《李太白文集》,華正書局,1991年。
李商隱著,劉學鍇,余恕誠編,《李商隱詩歌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2月
李調元,《雨村詞話》,臺北:宏業書局,1972年。
李勇先主編,《宋元地理史料匯編》,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7年12月。
房玄齡,《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2月2北京第2次印刷。
屈 原等原著,洪興祖撰,《楚辭補注》,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10月初1版。
周邦彥著,羅忼烈箋注,《清真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年2008年第1版。
姚思廉撰,《陳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陶宗儀纂, 張宗祥校,《說郛》,臺北:商務印書館,1972年。
袁枚,《隨園詩話》(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1983年)。
曹 植,趙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7月北京第1印刷。
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4月第一版。
歐陽修,宋祁撰,《唐 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歐陽詢等奉敕編,《藝文類聚》,台北:文光出版社,1974年。
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台北:華正書局,1987年。
韓嬰撰,許維適校釋,《韓詩外傳》,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11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羅 隱,雍文華校輯,《羅隱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12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
年10月。
黃公紹撰,《韻會》,《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台北:世界書局印行,1998年。
溫庭筠,劉學鍇撰,《溫庭筠全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7 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楊家駱主編,《宋紹興本花間集附校注》,(台北:鼎文書局,1974年)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五代史》,(台北:鼎文書局,1994年)
葛 洪,《西京雜記》卷二,台灣:古籍出版社,1997年2月出版一刷。
葉隆禮,《契丹國志》卷二十五,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12月台一版。
趙崇祚編,《宋本花間集》,台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
趙崇祚編,華鍾彥校注,《花間集注》,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趙崇祚編,《花間集注評》,鳳凰出版社(原江蘇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李一氓,《花間集校》,台北:學生書局,1976年。
彭定球等編,《全唐詩》,中華書局,2003年7月北京第7次印刷。
華連圃,《花間集注》,台北:天工書局,1992年。
楊亮功等註譯,《四書今注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
蘇 轍,《欒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版。
劉 向編,《說苑》卷十七,台北:世界書局,1962 年。
劉 向編,高誘注,《戰國策》,北京:中華書局,年1985。
劉 壎,《隱居通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八六八冊,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6月。
劉恂著,魯迅校勘,《嶺表異錄》,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次印刷。
劉蘭芝,《孔雀東南飛》,德華出版社,1987年。
劉 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5月。
劉 安編著,高誘注,《淮南子集釋》卷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劉尊明、甘松,《唐宋詞與唐宋文化》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4月。
厲荃編輯,清‧關槐增纂,《事物異名錄》,新興書局,1969年10月一版。
張玉書等奉敕編、王雲五索引主編,《佩文韻符》,(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11月臺一版第13次印刷)
歐陽修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五代史》,台北:鼎文書局,1994年)
嚴一萍選輯,《聚珍版叢書》,國立台灣大學出版,1995年。
顧從敬選,沈際飛評,《古香岑草堂詩餘別集》卷一,明崇禎間末翁少麓刊本。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編,《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宋元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
藝文印書館編,《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
《瑩雪軒叢書》,青木嵩山堂出版,明治四十三年九月十日四版發行。
臺灣商務印書館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33年3月。
《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原刻景印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6月。
《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 ,台北:世界書局,1987年

二、專書
王 力,《中國語法理論》,北京:中華書局,1954。
《古代漢語》,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王云路,《漢魏六朝詩歌與言論稿》,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
孔范今,《全唐五代詞釋注》,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朱自清、郭沫若、吳含、葉聖陶,《聞一多全集第一冊》,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4月。
史存直,《漢語詞彙史綱要》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1月。
朱恆夫注譯、耿湘浣校閱,《新譯花間集》,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
朱光潛、宗白華,《中國古代美學藝術論》,台北:木鐸出版社,1985年。
艾治平,《花間詞藝術》,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年。
李冬紅,《《花間集》接受史論稿》,山東:齊魯書社,2006年6月第1版。
李景伯等撰、楊家駱主編,《全唐五代詞彙編》,台北:世界書局,1959年。
李秀蓮,《中國化妝史概說》,楊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1版。
何文煥、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統編》,北京:北京圖書館1983年
何耀宗,《色彩基礎》,台北:東大圖書,1982年。
沈祥源、傅生文注,《花間集新注》,江西:新華書店,1987年。
呂月玉、張榮森編譯,《色彩意象世界》,台北:漢藝色研文化,1987年5月。
吳震方,《嶺南雜記》,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吳仁芳,《色彩的理論與實際》,台北:中華色研出版社,1992年5月。
吳功正,《唐代美學史》,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漢語詞彙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林書堯,《色彩學》,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
《色彩認識論》,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8月。
周 汛、高春明,《中國歷代婦女妝飾》,台北:南天書局,1988年7月。
周 汛、高春明,《中國古代服飾風俗》,台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9月。
周 祈,《名義考卷》,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孟 暉,《花間十六聲》,香港:三聯書店,2008年4月北京第四次印刷。
洪華穗,《花間集感覺意象之表現》,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12月一刷。
胡澤民,《論中國傳統色彩的象徵意識》,《1998「色彩與人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1998年5月1日出版。
高 峰,《花間集評注》,鳳凰出版社(原江蘇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高樹藩,《正中形音義綜合大詞典》,正中書局,1971年3月。
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唐圭璋,《唐宋詞鑑賞集成》,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1年。
徐復觀,《中國文學論集》,台灣:學生出版社,2001年第五版。
徐陵編,吳兆誼註,《玉台新詠》卷七,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
陳弘治,《唐五代詞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
陳弘治,《唐宋詞名作析評》,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常鏡宇,《漢語詞匯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
陳夢雷,蔣廷錫校訂,《古今圖書集成》,鼎文書局,1987年。
梅祖麟,〈文法與詩中的模稜〉,《史語所集刊》第39本,1969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0年。
黃永武,《詩與美》,臺北:洪範書店,1984年4月。
黃慶萱,《修辭學》,三民書局:1999年第4期。
張德明,《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張慧美,《廣告標語之語言風格研究》,高雄:駱駝出版社,2002年12月。
許世瑛,《中國文法講話》,臺北:開明書店,1998年11月24版。
許威漢,《漢語辭彙學引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年。
許志浩,王金海編,《人體美大觀》,青島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
曾啟雄,《色彩的科學與文化》,台北:耶魯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程祥徽,《語言風格初探》,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11年。
楊如雪,《文法ABC》,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月1月。
楊海明,《唐宋詞史》,(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
楊伯峻,何樂士所著的《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北京:語言出版社,1992年)
楊 牧,《隱喻與實現‧詩觀涉與翻譯問題》(台北:洪範書局,2001年3月)
葉嘉瑩,《迦陵論詞》,台北:明文書局,1981年9月。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北:學生書局,1987年8月。
葉 鵬,《色彩博覽會》,台北:業強出版社,1999年。
趙元任著,丁邦新譯,《中國話的文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年十二月出版。
趙睿才,《唐詩與民俗關係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1月。
黎運漢,《漢語風格學》,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
黎運漢,《漢語風格探索》,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年。
劉天課總編輯,《2000色彩應用與色彩科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藝術教育館,2000年。
劉尊明,《唐五代詞的文化關照》,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12月。
鄭 騫,《詞選》,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2。
鄭振鐸,《古典文學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潘允中,《漢語詞彙史概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
魯 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
霍 然,《唐代美學思潮》,長春:長春出版社,1997年。
蕭水順,《青紅皂白-中國古典詩歌中的色彩》,台北:故鄉出版社,1979年4月。
蘇新春,《漢語詞匯計量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 年7 月第1 版第1次印刷。
顏崑陽,《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台北:學生書局,1991年3月)
謝無量,《中國婦女文學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
張 澍輯,《三輔故事》,收錄於《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五十‧二酉堂叢書》(藝文印書館,1965年) 頁:三。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三次印刷。
方祖縈等編,《大辭典》,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8月初版 。
Johannes Itten著、江金石譯,《Johannes Itten色彩論》,台南:信宏出版社,1999年3月30日。
杰弗里N﹒利奇著,李瑞華等譯,《語義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1987
年8月第1版。
三、學位論文
王怡芬,《花間集女性敘寫研究》,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王 彥,《遊牧民族顏色詞的文化認知研究》,中央民族大學研究所論文,2006年5月
朱 潔,《「紅」色彩文化研究》,武漢理工大學研究所論文,2006年5月
邱靖雅,《唐詩視覺意象語言的呈現-以顏色詞為分析對象》,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1999年7月
李宜學,《李商隱詩與《花間集》詞關係之研究-以「女性敘述者」為主的考察》,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李美玲,《樊川詩的詞彙和語法-從語言風格學探索》,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2001年1月
李姚霜,《《花間集》修辭美學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李恩禧,《溫庭筠詩詞中感覺之表現》,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1992年6月
祁懷美,《花間集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59年
夏 爽,《古典詩歌中的語言文字美-文采及其表現方式》,延邊大學,2004年5月。
周碧香,《東籬樂府語言風格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金福年,《現代漢語顏色詞運用研究》,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11月
洪華橞,《花間集主題內容與感覺意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黃立己,《顏色詞的語言符號及其美學意蘊-以《詩經》顏色詞為例》,玄奘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2004年
黃有卿,《漢語顏色詞的文化涵義》,天津師範大學研究所論文,2006年5月
張雯華,《東坡詞色彩意象析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2002年
許瑞玲,《溫庭筠詩之語言風格研究-從顏色字的使用及其詩句結構分析》,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1993年5月
程 娥,《漢語紅黃藍三類顏色詞考釋》,武漢大學研究所論文,2005年5月
遠 征,《漢語顏色詞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研究所論文,2004年5月)
曾麗丹,《詩經色彩意象研究》,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蔡宇蕙,《李賀、李商隱「設色穠麗」的詩歌色彩析論》,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2004年1月
蔡壽美著,《唐代婦女的服飾》,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2年5月
賴佳玉,《小李杜詩歌色彩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7年5月
賴佩如,《《花間集》的女性形象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1997年5月
賴靖宜,《《花間集》風土詞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6月)
羅娓淑 《李商隱七言律詩之詞彙風格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1994年
四、期刊論文
丁 旭,〈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顏色詞的語用分析〉《學術論壇》第36期,2006年
王 坤,〈1993年物色之動心亦搖焉一例談以色彩代本體〉,《語文月刊》,1993年第l l期
王文進,〈衫袖襟袍裳衩袂襖—中國詩詞中衣飾意象運用舉隅〉,《聯合文學》第十二卷第十一
王光漢,〈論典故詞的詞義特徵〉,《古漢語研究》,1997年第4期
王光武〈淺談比喻的心理基礎〉,修辭學習,1984年1月
王世達、陶亞舒,〈花間詞意象運用特點的社會文化學分析〉,《成都大學學報》2期,1991年
王怡芬,〈花間集女性之身體部位敘寫初探〉,《雲漢學刊》第六期,1999年6月
王振國,〈文人筆下的顏色詞〉,《張掖師專學報》第12卷第1期,1995年6月
王新霞,〈論花間集的特徵及意義〉,《北京:北京圖書館》第二期,1998年6月
王碧蘭,〈王維詩中顏色詞探析〉《東方人文學誌》第4卷第3期,2005年9月
王曉驪,〈奇花初胎生氣遠出-論花間集的藝術魅力〉,《淮陰師專學報》第19卷3期,1997年
方麗霞,〈顏色詞的聯想意義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現〉,《阜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
文 方,〈論典故〉,《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第2期
田 紅,〈顏色與文化〉,《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年3月
田伏禮,〈顏色詞與文化〉《丹東師專學報》總第八十期,2000年7月。
史存直,〈句子結構和結構主義的句子分析〉,《中國語文》,1981年第2 期。
古曉桓,〈從唐宋詞使用的顏色詞看唐宋審美文化的內涵〉,《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第27卷第二期,2001年4月。
任遂虎,〈色彩描繪與寫景詩文〉,《西北師院學報》1984年第4期。
江育敏,〈唐代的時尚與審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92級歷史組專題研究
任元彬,〈唐末五代的詠史詩〉,《北京中國人民學報》(北京:2000年第一
期)
李 兵,〈淺探顏色詞的構成及使用〉《淮陽師專學報》第16卷,1994年4期
李安揚,〈詩詞中色彩詞運用管見〉,《江漢大學學報》,1998年2月第15卷第1期
吳 進,〈文學語言中的顏色詞〉,《修辭學習》,1999年第3期
何尊沛,〈論花間集的題材類型〉,(四川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
何淑貞,〈漢語中的文化意涵〉,《中原華語文學報第一期,2008年》
杜 萍,〈詞的文化內涵意義略論〉,《浙江: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總第48期》,2007年第3期
竺家寧,〈語言風格學之觀念與方法〉《紀念程旨雲先生百年誕辰研討會論文集》,1994年
周 健,〈論顏色詞的文化內涵〉,《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第21卷第2期,2006年4月
周明輝、厲蓓蓓,〈淺析漢語詞彙中的黃色、紅色詞語及期文化含義〉,新疆:醫科大學語
周延雲,〈文藝作品中色彩詞的語言義初探〉《東方論壇》第3期,1994年第3期。
林少雄,〈中國服飾文化的深層意蘊〉《上海:復旦學報 ﹙社會科學板)》,1997年第3期。
胡澤民,〈論中國傳統色彩的象徵意義〉《「色彩與人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1998年5月。
段莉芬,〈《花間集》中婦女的頭面裝飾及其在修辭上的效果〉,(建國工商專科學校學報,1996年6月)
林英津等編輯,《語言暨語言學》專刊外編,中研院語言所,2006 年。
徐玉如,〈古代詩詞與色彩詞〉,《修辭學習》,1997年第4期
馬林芳,〈色彩詞的藝術功能〉,《南通師專學報》第12卷第3期,1996年9月
馬永紅,熱依木江〈漢語顏色詞的文化內涵探析〉,《文學教育》,2007年4月
高 芳,〈論顏色詞彙的文化內涵〉,(《河南大學學報》第46卷第6期,2006年11月
高建新,〈色彩詞的抒情造境功能〉,《語文學刊》,1944年第6期
孫建軍,〈古代尚色文化與漢語色彩詞〉,《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孫 薇,〈試論文化對顏色詞象徵意義的影響〉,《池州師專外語系》第4期,2006年
孫鐵吾,〈溫庭筠樂府詩中的色彩字探究〉,《東方人文學誌第二卷第四期》,2003年12月
孫 機,〈唐代婦女的服裝與化妝〉,《中國古輿服論叢》,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年6月
孫克誠,〈中國古代詩詞中樓意象探論〉,《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第20卷第三期,2004年9月
陳如江,花間詞藝術風格析論〉《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2月。
許天治,〈中國古典詩中「雕紅刻綠」的賞析研究-初探紅綠色彩在詩詞中的視覺意象〉中,《藝術評論》第3期,1991年10月。
張式銘,〈論花間詞的創作傾向〉,《文學遺產》1期,1984年。
張 寧,〈顏色詞的文化蘊涵探析〉,《唐都學刊》第22卷第1期,2006年1月
張履祥,〈典故〉,《辭書研究》,1991年第4期
黃永川,〈論中國的色彩學體系及其運用〉,《史博館學報》第23期,2002年12月
黃 芳,〈顏色詞黑與白的文化涵義〉《文化論壇》,2005年第23期
郝恩香,〈論顏色詞的文化內涵〉,《廣東工業大學》教育園地第35期,2006年
梅祖麟、高友工,〈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中外文學》第1卷第10期,1973年3月號
曾啟雄,〈「青色色彩再論」〉,《藝術家》第四十二卷第六期,1996年6月
曾啟雄、談崇瑩,〈紅、赤、朱、丹〉,《臺灣美術》第十一卷第四期,1999年4月
馮 笪,〈試探唐宋詩詞有關顏色的描繪〉,《南開學報》1988年第一期。
傅治平,〈濃妝淡抹,詩景如畫 唐詩中色彩的魅力〉,《古典文學知識》,1992年第5期
越曉馳,〈王維詩歌顏色詞語義研究〉《贛南師範學院學報》第五期,2007年
葉 軍,〈淺論現代漢語基本色彩詞〉《內蒙古大學學報》,2000年5月第32卷第3期
葉朝紅、潘晨輝,〈從顏色詞看中國古代服色禮俗〉,《咸寧學院學報》第5期,2007年10月第27卷
葉秋生、應利,〈淺談唐詩中的顏色詞「青」〉,《寧德師專學報》第1期,2007年
楊 璇,〈談顏色詞的構成及語法特點〉,《貴陽師專學報》,1995年2期
楊 靜,〈顏色文化意象傳遞背後的文化差異〉,《安徽文學》,2009年第8期
雷明珍,〈顏色詞在語言中的運用〉,《蒙自師專學報》第13卷第4期,1996年12月
葛兆光,〈論典故〉,《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9年第12期
趙宦光,〈談雅〉,《李長吉歌詩彙解》,合肥市:黃山書社,2008
劉新蘭,〈顏色詞文化象徵意義探源語言文學〉,《理論界》,2004年 2月
劉皓明、張積家、劉麗紅,〈顏色詞與顏色認知的關係〉,《心理科學進展》,2005年13期
潘 峰,〈現代漢語基本顏色詞的超常組合〉,《黃岡師範學院》,2006年10月26卷第5期
蔣紹愚,〈漢語顏色詞的歷史演變〉,《漢藏語研究》龔煌城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
蕭 馳,〈中國古典詠史詩的美學結構〉,《學術月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
顧 清,〈杜牧的色彩世界〉,《陜西教育學院學報》第20卷第1期,2004年2月
中島敏夫,〈對李白詩中色彩字若干考察〉,《中日李白研究論文集》,(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9年3月1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5912021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12021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竺家寧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 Chu,Chia Ni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林靜慧zh_TW
dc.creator (作者) 林靜慧zh_TW
dc.date (日期) 2009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Dec-2010 10:21:38 (UTC+8)-
dc.date.available 9-Dec-2010 10:21:3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Dec-2010 10:21:3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5912021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827-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中國文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5912021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8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從語法風格學的視角探看《花間集》中,顏色詞的語言使用狀況,中晚唐詩人作品上顏色詞的大量使用風格是有目共睹的,我們藉由分析花間詞人使用顏色詞之頻率與數據來看顏色詞使用的廣泛程度。而灌溉晚唐時代文壇的,正因有著溫庭筠詞風的盛行和顏色詞使用的文學承襲的推波助瀾,使得《花間集》詩歌創作傾向於濃艷深婉,在景物描寫上,著重顏色的鋪陳,表達更深邃、濃厚的情感,此正是《花間集》顏色詞豐碩數量與時代文化社會背景,有著密不可分之緣。首先,對《花間集》五百首詞一一分析,歸結出顏色詞在句子中所擔任的位置,計有主語、謂語、賓語三種語法功能,由此可了解,花間詞人創作時對顏色詞的配置及改造,再藉由歸納,清楚釐出並揭示顏色詞所呈現的語言意義。而每位詩人在驅使和創造語言時仍有其規律存在,從定語所描寫的對象上分析,將可以見到花間詞人描物寫景的繁多與更精確的掌握詞人驅使語言的用詞習慣,顏色詞不僅僅是繪色賦形常用的語言途徑,同時也是詩人觸目所及最深的感受,由顏色詞擔任定語的使用上,可以見出詞人創作時對詞彙運用的廣泛與多變,總結出《花間集》句式改造具有靈活特色及從顏色的使用頻率上探看風格,歸結出單音節顏色詞「紅」的語義範疇最廣泛、冷色系顏色詞頻率最高。
語言風格是一種探看文學作品的新視角,詩人在文化的歷境中,作詩講究顏色的調配,以色彩的感覺喚起美感的聯想,筆下的顏色詞不再只是一種客觀物質的屬性,而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知領悟,不同程度的帶有尊卑、褒貶、善惡等倫理道德的制度文化內蘊,採以計量方法可觀看出詩人用色的偏好及顏色反映當代的社會文化風貌,使我們可以透過這些顏色象徵的內蘊,了解當時社會人文藝術情感的發展,文化意涵是探討《花間集》一書的語言價值之一。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3
第三節 顏色詞選用範圍 6
第四節 前人研究之成果 7

第二章《花間集》產生的時代背景 15
第一節 溫庭筠詞風的盛行 16
第二節 中晚唐顏色詞使用的文學承襲 19

第三章 顏色詞的運用及其語法功能分析 23
第一節 出現在主語位置的顏色詞 24
一、語法結構分析 24
(一)單音節顏色詞擔任主語 24
(二)並列主謂結構擔任主語 29
(三)雙音節顏色詞擔任主語 30
(四)顏色詞擔任偏正結構主語的中心語 32
(五)顏色詞在並列詞組中擔任中心語 37
(六)顏色詞以重疊結構形式擔任主語 38
二、顏色詞擔任主語之語義分析 38
(一)人文類 39
(二)自然類 41
第二節 顏色詞擔任謂語 44
一、語法結構分析 44
(一)單音節顏色詞擔任謂語 44
(二)顏色詞在並列詞組中擔任謂語 52
(三)單音節顏色詞擔任偏正結構謂語的中心語 53
二、顏色詞擔任謂語之語義分析 54
(一)人文類 54
(二)自然類 55
第三節 語法上擔任賓語的顏色詞 60
一、語法結構分析 60
(一)單音節顏色詞擔任賓語 60
(二)顏色詞在並列詞組中擔任賓語 62
(三)單音節顏色詞擔任偏正結構賓語的定語 63
(四)單音節顏色詞擔任偏正結構賓語的中心語 63
(五)雙音節顏色詞擔任賓語 65
(六)帶典故的顏色詞擔任賓語 66
二、顏色詞擔任賓語之語義分析 69
(一)人文類 69
(二)自然類 70
(三)典故詞 70
第四節 顏色詞詞性的活用 72
一、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73
二、名詞活用為形容詞 74
三、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74
第五節 本章小結 75

第四章《花間集》顏色詞的描寫對象 77
第一節《花間集》顏色詞對自然的描寫 77
一、以植物為描寫對象 78
二、以自然生物為描寫對象 83
三、以山水景色為描寫對象 87
第二節《花間集》顏色詞對女子的描寫 91
一、稱譽女子的顏色詞 92
二、指稱女子形象的顏色詞 93
(一)描寫髮型 93
(二)面妝顏色 95
(三)唇齒色感 97
(四)貼飾妝色 97
(五)敷粉色澤 99
(六)白皙肢體 101
(七)衣飾配件 102
(八)華麗釵飾 108
(九)哀愁情緒 111
第三節《花間集》顏色詞描寫閨房擺設器物 112
一、修飾「香爐」的顏色詞 112
二、修飾「屏風」的顏色詞 114
三、修飾「枕具」的顏色詞 116
四、修飾「簾、簾鉤」的顏色詞 117
五、修飾「燈、燭」的顏色詞 120
六、修飾「筵席器皿」的顏色詞 121
第四節《花間集》顏色詞描寫樓閣建物 122
第五節《花間集》顏色詞描寫其他事物 129
一、日常衣飾 129
二、道家器物 130
三、地名典故 130
四、交通工具 131
五、樂器美聲 132
六、計時器皿 133
七、圖案圖形 134
八、其他項目 136
第六節 顏色詞詞義轉移的應用 136
一、以事物的特徵或標誌代替事物 137
二、以事物的所在所屬代替事物 142
三、以事物的質料或工具代替事物 142
四、特定與普通 143
第七節 本章小結 144

第五章《花間集》顏色詞的文化意涵 149
第一節 《花間集》顏色詞與文化嬗變之關聯 149
一、文化更迭營造出「紅」、「青」顏色詞內涵 150
二、顏色詞「紫」、「金」體現中國文人心理 154
三、《花間集》顏色詞對自然景物的強調 156
第二節 顏色詞表現在宗教題材與女冠的聯想 158
一、神仙傳說 159
二、女冠題材 161
三、描寫民間祭神情況 163
第三節 從《花間集》顏色詞看唐宋審美文化的內涵 164
ㄧ、艷服為美的華麗時尚 165
二、從「時世妝」所呈現的審美情趣 166
(一)面飾 167
(二)釵飾 168
(三)眉飾 169
第四節 本章小節 170

第六章 結 論 173

參考書目 181

附錄一 193
附錄二 195
zh_TW
dc.format.extent 1900914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912021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花間集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語言風格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文化意涵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zh_TW
dc.title (題名) 《花間集》顏色詞之語言風格與文化意涵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Language Style and Cltural Connotation of "Hua Jian Ji"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內容分古籍、專書、學位論文、期刊論文四項,依作者姓氏筆順排列,外國學者依英文姓氏第一個字母順序排列,作者姓氏不詳者列於最末。各書籍文獻之書寫依序為:作者、書名、出版者、出版地、年代、版次;學位論文依序為:作者、學位論文名稱、出版者、出版時間;期刊文獻依序為:作者、篇名、期刊名、出版時間。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古籍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景印摛藻堂文淵閣四庫全書》,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 煦撰,《爾雅》,《叢書集成續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台北:七略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居易,謝思煒撰《白居易詩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7月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羊春秋點校,《宋十大名家詞》,湖南省:岳麓書社出版,1992年5月第2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敬梓著,《儒林外史》,臺北:三民出版社 ,197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時珍,《本草綱目》,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5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 白著,清‧王 琦注《李太白文集》,華正書局,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商隱著,劉學鍇,余恕誠編,《李商隱詩歌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調元,《雨村詞話》,臺北:宏業書局,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勇先主編,《宋元地理史料匯編》,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7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房玄齡,《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2月2北京第2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屈 原等原著,洪興祖撰,《楚辭補注》,台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10月初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邦彥著,羅忼烈箋注,《清真集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年2008年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姚思廉撰,《陳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陶宗儀纂, 張宗祥校,《說郛》,臺北:商務印書館,197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袁枚,《隨園詩話》(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曹 植,趙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7月北京第1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4月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修,宋祁撰,《唐 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詢等奉敕編,《藝文類聚》,台北:文光出版社,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台北:華正書局,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嬰撰,許維適校釋,《韓詩外傳》,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11月北京第二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 隱,雍文華校輯,《羅隱集》,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12月北京第一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公紹撰,《韻會》,《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台北:世界書局印行,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庭筠,劉學鍇撰,《溫庭筠全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7 月北京第一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家駱主編,《宋紹興本花間集附校注》,(台北:鼎文書局,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五代史》,(台北:鼎文書局,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 洪,《西京雜記》卷二,台灣:古籍出版社,1997年2月出版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隆禮,《契丹國志》卷二十五,台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12月台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崇祚編,《宋本花間集》,台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崇祚編,華鍾彥校注,《花間集注》,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崇祚編,《花間集注評》,鳳凰出版社(原江蘇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一氓,《花間集校》,台北:學生書局,197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定球等編,《全唐詩》,中華書局,2003年7月北京第7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華連圃,《花間集注》,台北:天工書局,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亮功等註譯,《四書今注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 轍,《欒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 向編,《說苑》卷十七,台北:世界書局,1962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 向編,高誘注,《戰國策》,北京:中華書局,年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 壎,《隱居通議》,《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八六八冊,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恂著,魯迅校勘,《嶺表異錄》,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蘭芝,《孔雀東南飛》,德華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 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 安編著,高誘注,《淮南子集釋》卷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尊明、甘松,《唐宋詞與唐宋文化》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厲荃編輯,清‧關槐增纂,《事物異名錄》,新興書局,1969年10月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玉書等奉敕編、王雲五索引主編,《佩文韻符》,(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11月臺一版第13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陽修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五代史》,台北:鼎文書局,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嚴一萍選輯,《聚珍版叢書》,國立台灣大學出版,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從敬選,沈際飛評,《古香岑草堂詩餘別集》卷一,明崇禎間末翁少麓刊本。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編,《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宋元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藝文印書館編,《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瑩雪軒叢書》,青木嵩山堂出版,明治四十三年九月十日四版發行。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臺灣商務印書館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33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原刻景印叢書集成新編》,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台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 ,台北:世界書局,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 力,《中國語法理論》,北京:中華書局,195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古代漢語》,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云路,《漢魏六朝詩歌與言論稿》,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孔范今,《全唐五代詞釋注》,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自清、郭沫若、吳含、葉聖陶,《聞一多全集第一冊》,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存直,《漢語詞彙史綱要》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恆夫注譯、耿湘浣校閱,《新譯花間集》,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光潛、宗白華,《中國古代美學藝術論》,台北:木鐸出版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艾治平,《花間詞藝術》,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冬紅,《《花間集》接受史論稿》,山東:齊魯書社,2006年6月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景伯等撰、楊家駱主編,《全唐五代詞彙編》,台北:世界書局,195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秀蓮,《中國化妝史概說》,楊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2月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文煥、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統編》,北京:北京圖書館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耀宗,《色彩基礎》,台北:東大圖書,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祥源、傅生文注,《花間集新注》,江西:新華書店,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月玉、張榮森編譯,《色彩意象世界》,台北:漢藝色研文化,1987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震方,《嶺南雜記》,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仁芳,《色彩的理論與實際》,台北:中華色研出版社,199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功正,《唐代美學史》,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語詞彙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書堯,《色彩學》,臺北:三民書局,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色彩認識論》,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 汛、高春明,《中國歷代婦女妝飾》,台北:南天書局,1988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 汛、高春明,《中國古代服飾風俗》,台北:文津出版社,198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 祈,《名義考卷》,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 暉,《花間十六聲》,香港:三聯書店,2008年4月北京第四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華穗,《花間集感覺意象之表現》,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12月一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澤民,《論中國傳統色彩的象徵意識》,《1998「色彩與人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1998年5月1日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 峰,《花間集評注》,鳳凰出版社(原江蘇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樹藩,《正中形音義綜合大詞典》,正中書局,197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唐圭璋,《唐宋詞鑑賞集成》,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復觀,《中國文學論集》,台灣:學生出版社,2001年第五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陵編,吳兆誼註,《玉台新詠》卷七,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弘治,《唐五代詞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弘治,《唐宋詞名作析評》,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常鏡宇,《漢語詞匯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夢雷,蔣廷錫校訂,《古今圖書集成》,鼎文書局,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梅祖麟,〈文法與詩中的模稜〉,《史語所集刊》第39本,196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永武,《詩與美》,臺北:洪範書店,1984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慶萱,《修辭學》,三民書局:1999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德明,《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慧美,《廣告標語之語言風格研究》,高雄:駱駝出版社,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世瑛,《中國文法講話》,臺北:開明書店,1998年11月24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威漢,《漢語辭彙學引論》,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志浩,王金海編,《人體美大觀》,青島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啟雄,《色彩的科學與文化》,台北:耶魯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祥徽,《語言風格初探》,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1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如雪,《文法ABC》,臺北:萬卷樓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月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海明,《唐宋詞史》,(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伯峻,何樂士所著的《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北京:語言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 牧,《隱喻與實現‧詩觀涉與翻譯問題》(台北:洪範書局,200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嘉瑩,《迦陵論詞》,台北:明文書局,1981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北:學生書局,1987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 鵬,《色彩博覽會》,台北:業強出版社,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元任著,丁邦新譯,《中國話的文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年十二月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睿才,《唐詩與民俗關係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黎運漢,《漢語風格學》,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黎運漢,《漢語風格探索》,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天課總編輯,《2000色彩應用與色彩科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藝術教育館,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尊明,《唐五代詞的文化關照》,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 騫,《詞選》,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振鐸,《古典文學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允中,《漢語詞彙史概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 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霍 然,《唐代美學思潮》,長春:長春出版社,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水順,《青紅皂白-中國古典詩歌中的色彩》,台北:故鄉出版社,1979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新春,《漢語詞匯計量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 年7 月第1 版第1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崑陽,《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台北:學生書局,199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無量,《中國婦女文學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 澍輯,《三輔故事》,收錄於《原刻景印百部叢書集成五十‧二酉堂叢書》(藝文印書館,1965年) 頁:三。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三次印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祖縈等編,《大辭典》,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8月初版 。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Johannes Itten著、江金石譯,《Johannes Itten色彩論》,台南:信宏出版社,1999年3月3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杰弗里N﹒利奇著,李瑞華等譯,《語義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198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年8月第1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怡芬,《花間集女性敘寫研究》,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 彥,《遊牧民族顏色詞的文化認知研究》,中央民族大學研究所論文,200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 潔,《「紅」色彩文化研究》,武漢理工大學研究所論文,200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靖雅,《唐詩視覺意象語言的呈現-以顏色詞為分析對象》,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1999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宜學,《李商隱詩與《花間集》詞關係之研究-以「女性敘述者」為主的考察》,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美玲,《樊川詩的詞彙和語法-從語言風格學探索》,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2001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姚霜,《《花間集》修辭美學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恩禧,《溫庭筠詩詞中感覺之表現》,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1992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祁懷美,《花間集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5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 爽,《古典詩歌中的語言文字美-文采及其表現方式》,延邊大學,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碧香,《東籬樂府語言風格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福年,《現代漢語顏色詞運用研究》,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03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洪華橞,《花間集主題內容與感覺意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立己,《顏色詞的語言符號及其美學意蘊-以《詩經》顏色詞為例》,玄奘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有卿,《漢語顏色詞的文化涵義》,天津師範大學研究所論文,2006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雯華,《東坡詞色彩意象析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瑞玲,《溫庭筠詩之語言風格研究-從顏色字的使用及其詩句結構分析》,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1993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程 娥,《漢語紅黃藍三類顏色詞考釋》,武漢大學研究所論文,2005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遠 征,《漢語顏色詞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研究所論文,2004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麗丹,《詩經色彩意象研究》,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宇蕙,《李賀、李商隱「設色穠麗」的詩歌色彩析論》,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200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壽美著,《唐代婦女的服飾》,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2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佳玉,《小李杜詩歌色彩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7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佩如,《《花間集》的女性形象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1997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靖宜,《《花間集》風土詞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娓淑 《李商隱七言律詩之詞彙風格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論,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期刊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丁 旭,〈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顏色詞的語用分析〉《學術論壇》第36期,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 坤,〈1993年物色之動心亦搖焉一例談以色彩代本體〉,《語文月刊》,1993年第l l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文進,〈衫袖襟袍裳衩袂襖—中國詩詞中衣飾意象運用舉隅〉,《聯合文學》第十二卷第十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光漢,〈論典故詞的詞義特徵〉,《古漢語研究》,1997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光武〈淺談比喻的心理基礎〉,修辭學習,1984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世達、陶亞舒,〈花間詞意象運用特點的社會文化學分析〉,《成都大學學報》2期,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怡芬,〈花間集女性之身體部位敘寫初探〉,《雲漢學刊》第六期,1999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振國,〈文人筆下的顏色詞〉,《張掖師專學報》第12卷第1期,1995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新霞,〈論花間集的特徵及意義〉,《北京:北京圖書館》第二期,1998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碧蘭,〈王維詩中顏色詞探析〉《東方人文學誌》第4卷第3期,2005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曉驪,〈奇花初胎生氣遠出-論花間集的藝術魅力〉,《淮陰師專學報》第19卷3期,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麗霞,〈顏色詞的聯想意義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現〉,《阜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 方,〈論典故〉,《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第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 紅,〈顏色與文化〉,《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田伏禮,〈顏色詞與文化〉《丹東師專學報》總第八十期,2000年7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史存直,〈句子結構和結構主義的句子分析〉,《中國語文》,1981年第2 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古曉桓,〈從唐宋詞使用的顏色詞看唐宋審美文化的內涵〉,《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第27卷第二期,2001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任遂虎,〈色彩描繪與寫景詩文〉,《西北師院學報》1984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育敏,〈唐代的時尚與審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92級歷史組專題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任元彬,〈唐末五代的詠史詩〉,《北京中國人民學報》(北京:2000年第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 兵,〈淺探顏色詞的構成及使用〉《淮陽師專學報》第16卷,1994年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安揚,〈詩詞中色彩詞運用管見〉,《江漢大學學報》,1998年2月第15卷第1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 進,〈文學語言中的顏色詞〉,《修辭學習》,1999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尊沛,〈論花間集的題材類型〉,(四川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淑貞,〈漢語中的文化意涵〉,《中原華語文學報第一期,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杜 萍,〈詞的文化內涵意義略論〉,《浙江: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總第48期》,2007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竺家寧,〈語言風格學之觀念與方法〉《紀念程旨雲先生百年誕辰研討會論文集》,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 健,〈論顏色詞的文化內涵〉,《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第21卷第2期,2006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明輝、厲蓓蓓,〈淺析漢語詞彙中的黃色、紅色詞語及期文化含義〉,新疆:醫科大學語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延雲,〈文藝作品中色彩詞的語言義初探〉《東方論壇》第3期,1994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少雄,〈中國服飾文化的深層意蘊〉《上海:復旦學報 ﹙社會科學板)》,1997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澤民,〈論中國傳統色彩的象徵意義〉《「色彩與人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1998年5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段莉芬,〈《花間集》中婦女的頭面裝飾及其在修辭上的效果〉,(建國工商專科學校學報,199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英津等編輯,《語言暨語言學》專刊外編,中研院語言所,2006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玉如,〈古代詩詞與色彩詞〉,《修辭學習》,1997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林芳,〈色彩詞的藝術功能〉,《南通師專學報》第12卷第3期,1996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永紅,熱依木江〈漢語顏色詞的文化內涵探析〉,《文學教育》,200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 芳,〈論顏色詞彙的文化內涵〉,(《河南大學學報》第46卷第6期,2006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建新,〈色彩詞的抒情造境功能〉,《語文學刊》,1944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建軍,〈古代尚色文化與漢語色彩詞〉,《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 薇,〈試論文化對顏色詞象徵意義的影響〉,《池州師專外語系》第4期,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鐵吾,〈溫庭筠樂府詩中的色彩字探究〉,《東方人文學誌第二卷第四期》,200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 機,〈唐代婦女的服裝與化妝〉,《中國古輿服論叢》,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克誠,〈中國古代詩詞中樓意象探論〉,《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第20卷第三期,2004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如江,花間詞藝術風格析論〉《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許天治,〈中國古典詩中「雕紅刻綠」的賞析研究-初探紅綠色彩在詩詞中的視覺意象〉中,《藝術評論》第3期,1991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式銘,〈論花間詞的創作傾向〉,《文學遺產》1期,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 寧,〈顏色詞的文化蘊涵探析〉,《唐都學刊》第22卷第1期,2006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履祥,〈典故〉,《辭書研究》,1991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永川,〈論中國的色彩學體系及其運用〉,《史博館學報》第23期,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 芳,〈顏色詞黑與白的文化涵義〉《文化論壇》,2005年第2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郝恩香,〈論顏色詞的文化內涵〉,《廣東工業大學》教育園地第35期,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梅祖麟、高友工,〈論唐詩的語法、用字與意象〉,《中外文學》第1卷第10期,1973年3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啟雄,〈「青色色彩再論」〉,《藝術家》第四十二卷第六期,1996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啟雄、談崇瑩,〈紅、赤、朱、丹〉,《臺灣美術》第十一卷第四期,1999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 笪,〈試探唐宋詩詞有關顏色的描繪〉,《南開學報》1988年第一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治平,〈濃妝淡抹,詩景如畫 唐詩中色彩的魅力〉,《古典文學知識》,1992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越曉馳,〈王維詩歌顏色詞語義研究〉《贛南師範學院學報》第五期,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 軍,〈淺論現代漢語基本色彩詞〉《內蒙古大學學報》,2000年5月第32卷第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朝紅、潘晨輝,〈從顏色詞看中國古代服色禮俗〉,《咸寧學院學報》第5期,2007年10月第27卷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秋生、應利,〈淺談唐詩中的顏色詞「青」〉,《寧德師專學報》第1期,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 璇,〈談顏色詞的構成及語法特點〉,《貴陽師專學報》,1995年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 靜,〈顏色文化意象傳遞背後的文化差異〉,《安徽文學》,2009年第8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雷明珍,〈顏色詞在語言中的運用〉,《蒙自師專學報》第13卷第4期,1996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葛兆光,〈論典故〉,《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9年第12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宦光,〈談雅〉,《李長吉歌詩彙解》,合肥市:黃山書社,20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新蘭,〈顏色詞文化象徵意義探源語言文學〉,《理論界》,2004年 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皓明、張積家、劉麗紅,〈顏色詞與顏色認知的關係〉,《心理科學進展》,2005年13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 峰,〈現代漢語基本顏色詞的超常組合〉,《黃岡師範學院》,2006年10月26卷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紹愚,〈漢語顏色詞的歷史演變〉,《漢藏語研究》龔煌城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 馳,〈中國古典詠史詩的美學結構〉,《學術月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顧 清,〈杜牧的色彩世界〉,《陜西教育學院學報》第20卷第1期,2004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島敏夫,〈對李白詩中色彩字若干考察〉,《中日李白研究論文集》,(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9年3月1版)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