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文星時期的余光中
作者 廖敏村
貢獻者 陳芳明
廖敏村
關鍵詞 文星
余光中
自由主義
現代主義
現代詩
現代散文
批評
翻譯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9-Dec-2010 11:47:06 (UTC+8)
摘要 本論文試圖爬梳余光中如何在六0年代建立其詩壇和文壇偉岸的文學地位。從五0年代反共文學退潮之後,文學風向開始向現代主義傾斜,但眾家喧嘩,國族與個人之間的彼消我長,更使這個時期文學走向始終如同政治時局動盪難安。但大趨勢則在民族訴求、創作自由與文化薪火相傳之間激盪磨合,意在尋求彼此之間的最大公因數,最終目的無非一個強國的想像。
本文從當時各種思想交匯情況下切入,分析《文星》雜誌在思想文化上的影響力,再從中演繹彼時以《文星》雜誌為場域平台,最為賣力推廣現代詩、現代散文的余光中,如何在這最具影響力的雜誌裡,結合當時的現代文藝家,開創一波又一波的「文藝復興」。
除了和志同道同的作家、藝術家共同掀起文學狂潮外,藉由《文星》的影響力和個人的才氣與努力,余光中也逐漸建立起屬於他自己的灘頭堡。這個階段他的文學生命最具實驗性、也最為狂熾,凡舉現代詩的改造、現代散文理論與創作的建立,還有批評與翻譯地位的確立,都可見其奮鬥不懈的痕跡。因此以《文星》為基礎,爬梳余光中在五、六0年代的風格轉變與文學實驗,最終得出在文壇強烈的西化風下,他選擇告別虛無,改造當時被詬病的現代主義文學,且以回歸文化中國的手法,使五0年代以降,知識分子的文化想像有了具體的作品呼應。這樣的過程中,余光中一方面完成了重要的文學革命,一方面此確立他自身的文學地位,也為六0年代文學史中寫下璀璨的一頁。
參考文獻 一、【文獻史料】
《文星雜誌》1-98期,1957.11—1965.12
《文藝創作》1-68期,1951.1—1956.12
《自由中國》1卷1號—23卷4號,1949.12—1969.9
《文學雜誌》1卷1號—8卷6號,1956.9—1960.8
《藍星週刊》1-211期,1954.6.17—1958.8.9
二、余光中作品及編輯(依寫作年代排序)
A、詩集
《舟子的悲歌》台北:野風出版社,1952年
《藍色的羽毛》,台北:藍星詩社,1954年
《天國的夜市》,台北:三民書局,1969年 (原名《魔杯》,未能於1956年出版)
《鐘乳石》,台北:中外畫報社,1960年
《萬聖節》,台北:藍星詩社,1960年
《五陵少年》,台北:大地出版社,1995年 (1967文星初版)
《天狼星》,台北:洪範書店,1976年(〈天狼星〉發表於1961年)
《蓮的聯想》,台北:九歌出版社,2007年(1964年文星初版)
《敲打樂》,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1969藍星詩社初版)
《在冷戰的年代》,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年(1969年藍星詩社初版)
《白玉苦瓜》,台北:大地出版社,1974年
《與永恆拔河》,台北:洪範書店,1979年
《余光中詩選》,台北:洪範書店,1981年
《隔水觀音》,台北:洪範書店,1983年
《紫荊賦》,台北:洪範書店,1986年
《夢與地理》,台北:洪範書店,1990年
《安石榴》,台北:洪範書店,1996年
《五行無阻》,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余光中詩選第二卷》,台北:洪範書店,1998年
《高樓對海》,台北:九歌出版社,2000年
《藕神》,台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
B、散文集
《左手的繆思》,台北:水牛出版社,1986年(1963年文星初版)
《掌上雨》,台北:大林文庫,1973年(1964年文星初版)
《逍遙遊》,台北:九歌出版社,2000年(1965年文星初版)
《望鄉的牧神》,台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1968年純文學初版)
《焚鶴人》,台北:純文學,1978年 (1972年純文學初版)
《聽聽那冷雨》,台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1974純文學初版)
《青青邊愁》,台北:純文學,1978年
《分水嶺上》,台北:純文學,1981年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台北:洪範書店,1978年
《憑一張地圖》,台北:九歌出版社,1988年
《隔水呼渡》,台北:九歌出版社,1990年
《從徐霞客到梵谷》,台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
《井然有序》,台北:九歌出版社,1996年
《日不落家》,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藍墨水的下游》,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余光中精選集》,台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
《含英吐華: 梁實秋翻譯獎評語集》,台北:九歌,2002年
《青銅一夢》,台北:九歌出版社,2005年
《余光中幽默文選》,台北:天下文化,2005年
《余光中跨世紀散文》,台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
《舉杯向天笑》,台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
C、翻譯
《梵谷傳》,台北:大地,2001年(1957年重光文藝初版)
《老人與大海》,台北:重光文藝,1958年
《英詩譯註》,台北:大林,1984年(1960年文星書店初版)
《美國詩選》(林以亮編),台北:台英1988年(1961年香港今日世界社)
《New Chinese Poetry》,香港:The Heritage Press,1961年
《英美現代詩選》,台北:時報,1980年(1968年學生書局初版)
《不可兒戲》,台北:大地,1988年(1983年8月大地出版社初版)
《土耳其現代詩選》,台北:林白,1984年
《溫夫人的扇子》,台北:大地,1992年
《理想丈夫》,台北:大地,1995年
《不要緊的女人》,台北:九歌,2008年
D、編輯
《中國現代文學大系—(1950-1970)》,台北:巨人 1972 年
《文學的沙田》, 台北:洪範 1981年
《文學的前途》, 台北:洪範 1985年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壹)—台灣1970-1989》, 台北:九歌 1989年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台灣1989-2003》,台北:九歌 2003年
《秋之頌::梁實秋先生紀念文集》,台北:九歌 1999年
E、結集
《余光中集第一卷‧詩歌》,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余光中集第二卷‧詩歌》,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余光中集第三卷‧詩歌》,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余光中集第四卷‧散文》,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余光中集第五卷‧散文》,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余光中集第六卷‧散文》,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余光中集第七卷‧文藝評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余光中集第八卷‧文藝評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余光中集第九卷‧文藝評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余光中集第十卷‧集外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三、專書研究
王德威《小說中國》台北:麥田,1993年
王德威《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台北:麥田,2001年
王德威《想像中國的方法》北京:三聯,2003年
王夢鷗編《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文學評論集》台北:天視出版社1980年
尹雪曼編《中華民國文藝史》台北:正中,1976 年。
古繼堂《台灣新詩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朱雙一等合著《台灣新文學概觀》台北:稻禾出版社,1992年
呂正惠《小說與社會》台北:聯經,1988年
呂正惠《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出版社,1992年
呂正惠《文學經典與文化認同》台北:九歌出版社,1995年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出版社,1998年
李敖《傳統下的獨白》台北:文星出版社,1988年
李敖《李敖快意恩仇錄》台北:李敖出版社,2000年
李歐梵《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台北,麥田,1996年
李歐梵《中國現代性與現代性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
李瑞騰《文學的出路》台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
李筱峰《台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987年
李敏勇《戰後台灣文學反思》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社,1994年
李清俊譯注《艾略特的荒原》台北:書林,1992年
何寄澎主編《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散文批評》台北:正中,1993年
吳叡人(班奈迪克.安德遜著)譯:《想像的共同體》台北:時報,1999年
林燿德《一九四九以後》台北:爾雅,1986年
林燿德《觀念對話─當代詩言談錄》台北:漢光文化,1989年
林明德編《台灣現代詩經緯》台北:聯合文學,2001年
孟樊《當代台灣新詩理論》台北:揚智文化,1998年
周英雄、劉紀蕙《書寫台灣》,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份子》台北:時報出版,1977年
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出版,1984年
季季《寫給你的故事》台北:印刻,2005年
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台北:麥田,2000年
柯慶明《台灣現代文學的視野》台北:麥田,2006年
洛夫、張默、瘂 弦合編《中國現代詩論選》高雄:大業書店,1969年
徐學《台灣當代散文縱論》 福州:海峽文藝,1994年
徐學《火中龍吟:余光中評傳》廣州:花城出版社,2002年
夏志清《文學的前途》 台北:純文學 1974年
夏志清《新文學的傳統》台北:時報,1979年
夏志清《人的文學》遼寧:遼寧教育,1998年
夏祖麗《從城南走來—林海音傳》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
夏祖麗編《一座文學的橋—林海音先生紀念文集》台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2年
高上秦編《中國現代詩評論》台北:林白出版社,1973年
張春榮《現代散文廣角鏡》 台北:爾雅 2001年
張頌聖《台灣文學場域的變遷》台北:聯合文學,2001
張瑞芬《狩獵月光》台北:聯合文學,2007年
陳芳明《鏡子與影子——現代詩評論》,台北:志文出版社,1974年
陳芳明《詩和現實》台北:洪範書店,1976年
陳芳明《鞭傷之島》台北:自立報系,1989年
陳芳明《典範的追求》台北:聯合文學,1994年
陳芳明《夢的終點》台北:聯合文學,1998年
陳芳明《危樓夜讀》台北:聯合文學,1996年
陳芳明《掌中地圖》台北:聯合文學,1998年
陳芳明《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台北:麥田,1998年
陳芳明《深山夜讀》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1年
陳芳明《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週邊》台北:麥田,2002年
陳芳明《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北:麥田2004
陳幸蕙《悅讀余光中‧詩卷》台北:爾雅,2002年
陳幸蕙《悅讀余光中‧散文卷》台北:爾雅,2008年
陳義芝《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聯經,1999年
陳義芝編《簷夢春雨—當代散文十二大散文名家選讀散文》台北:朱衣,1994
梁實秋《梁實秋論文學》台北:時報,1981年
梁實秋《文學因緣》台北:時報,1986年
惠特曼《草葉集》(吳潛誠譯)台北:桂冠,1976年
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台北:純文學,1982年
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台北:九歌,2002年
黃維樑《文化英雄拜會記》台北市:九歌,2004年
彭瑞金《台灣文學運動四十年》高雄:春暉,1997年
彭海瑩編《艾略特的心靈世界》台北:雅歌,1993年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1991年
葉石濤《一個老朽作家的五0年代》台北:前衛,1991年
傅孟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傳》 台北: 天下遠見, 2001年
傅孟麗《水仙情操—詩話余光中》 台北:天下遠見, 2002年
楊昌年《現代散文新風貌》 台北:東大圖書 1998年
楊照《文學的原像》台北:聯合文學 1995年
楊牧《文學知識》台北:洪範書店,1969年。
楊牧《中國近代散文選》台北:洪範,1987年。
董恆秀、賴傑威譯評《艾密莉‧狄金生詩選》台北:城邦,2000年
齊邦媛《千年之淚》台北:爾雅,1990年
劉紀蕙《孤兒‧女神‧負面書寫》台北:立緒文化,2000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欣賞》 台北:東大 1978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 台北:三民 1999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縱橫論》 台北:大安 1988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 台北:大安 1989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 台北:大安 1992年
鄭明娳編《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1:文學現象》,台北:正中,1993年
鄭明娳編《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3:文學批評》,台北:正中,1993年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1998年
瘂弦等編《四十年來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1994
鍾怡雯《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台北:聯合文學,2004 年。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台北:稻香,1996年
蕭蕭《現代詩學》台北:東大圖書,1987年
羅青《從徐志摩到余光中》台北:,爾雅,1978年
羅青:《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台北:學生書店1993
鍾玲主編《與永恆對壘—余光中先生壽慶詩文集》台北:九歌,1998年
蘇其康主編《結網與詩風—余光中先七十壽慶論文集》台北:九歌,1999年
鐘明德《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書林,1995年
龔鵬程《文學批評的視野》台北:大安,1990年
四、單篇論文(以下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上田哲二〈抒情中的摩登與傳統—余光中與日本四季派〉《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
王 拓《是「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台北:《仙人掌》2,1977年
王鼎鈞〈如此江山待才人〉《聯合報》 1996.2.14
王鼎鈞〈藝術洗禮—現代文學的潮流〉《文訊》269期,2008.4
王德威〈文學與政治─小說的世紀,政治的世紀〉《聯合文學》,第179期,1999.9
王德威〈翻譯現代性〉《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王德威〈「有情」的歷史:抒情傳統與中國文學現代性〉《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
王 灝〈品瓜錄─讀余光中先生詩集「白玉苦瓜」〉《詩脈季刊》1期,1976.7.25。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篇名改為〈余光中伸向鄉土的民謠詩〉
古遠清〈余光中:台灣文壇「美麗的一景」〉《藍星詩學》 2003年中秋號
白先勇〈現代文學的回顧與前瞻〉《驀然回首》台北:爾雅,1977年
朱雙一〈余光中早年在廈門的若干佚詩和佚文〉《現代中文文學評論》1984.8。
江弱水〈余光中的〈贈斯義桂〉《藍星詩刊》21期,1989.10
江萌〈論三聯句─關於余光中的《蓮的聯想》〉,附錄於余光中《蓮的聯想》。
何福仁〈城市的靈視〉香港《羅盤》詩雙月刊,2期,1977.2。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篇名改為〈略評「沙田之秋」和「旺角一老媪」〉
何龍〈奇妙的文字方陣──余光中散文藝術評介〉(大陸)《台港文學選刊》3期,1987年。又以〈代序〉收入《鬼雨─余光中散文集》,花城出版社,1989.5;又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
余光中〈詩運小卜─中外文學詩專號前言〉《中外文學》,第3卷第一期,1974.6
余光中〈不流之星〉 《聯合報》 2002.8.26
余光中〈中國詩歌路向----談幾個迫切的問題〉《創世紀詩雜誌》52期,1980.6
余光中〈種瓜得瓜,請嘗甘苦 〉 《藍星詩學》 2003年端午號
余光中〈舉杯向天笑--論中國詩之自作多情〉《文學世紀》4卷2期,2004.2
余光中〈鍊石補天----談新詩的語言〉《文化生活》第八卷,第三期,2005.9
余光中〈翻譯之為文體〉《聯合文學》264期,2006.10
吳貴和〈余光中的散文〉,收入夏祖麗編《風簷展書讀》,台北,純文學,1985.1
吳萱人(吳宏文)〈多妻的能言鳥〉〈香港〉《中報周刊》1969.3.7,又收入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
呂正惠〈一個當代詩人的歷史自覺─小論余光中〉,《自由青年》78卷2期(696期)1987.8
呂正惠〈現代主義在台灣-從文藝社會學的角度來考察〉,收入《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出版社
呂正惠〈「小雜誌」與六O年代台灣文學〉,收入《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出版社
李元洛〈一紙詩的控訴狀─讀余光中「控訴一支煙囪」〉(大陸)《寫作》5期,1987年
李元洛〈大珠小珠落玉盤─讀台灣詩人余光中「珍珠項鏈」〉,(大陸)《柳絮》2期,1988年。
李元洛,〈盛唐的芬芳,現代的佳構─余光中「尋李白」欣賞〉,(大陸)《名作欣賞》1期,1984年。
李元洛〈隔海的謬斯─論余光中的詩藝〉,《藍星詩刊》15期,1988年4月。又收入李著《謬思的情人》,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6。又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
李元洛〈對台灣現代派詩潮的針砭─余光中詩觀遙測〉,(大陸)《當代文藝思潮》10期,1984.1.15。又收入《李元洛文學評論選》,題為〈望遠鏡中的隔海詩魂〉
李元洛〈海外遊子的戀歌─讀余光中的「鄉愁」與「鄉愁四韻」〉,(大陸)《名作欣賞》6期,1982年;收入《李元洛文學評論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又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
李元貞〈試論余光中的「或者所謂春天」〉《新潮》1970.6
李元貞〈評戴望舒「災難歲月」的三首詩--兼評余光中的「白玉苦瓜」〉《夏潮》,4卷3期,1978.3
李有成〈余光中詩的火焰意象〉《中外文學》1974.9,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
李 昂〈酒醒的戴奧耐塞斯─訪詩人余光中先生〉,《幼獅》,第258期,1974.8
李 牧〈新文學運動歷程中的關鍵時代─試探50年代自由中國文學創作的思路及其所產生的影響〉,《文訊》,第9期,1984.3
李長瀏,〈一曲鄉愁家國情──讀余光中的詩「鄉愁」〉,《語文月刊》3期,1987年。
李 軍〈 論余光中散文的句法特點〉《廣州師院學報》1994年第四期
李 浩〈不滅的中國情結─讀「」民歌〉,1989.10,為王宗法,馬德俊主編《當代台港文學名作賞析》之一節,(大陸)海峽文藝出版社。
李 源〈中國現代散文的困惑與余光中的散文創新〉《(大陸)台灣香港與海外華文文學》 1988.9
李瑞騰〈余光中的高雄情─以詩為例〉,《聯合文學》14卷12期,1998.10
李瑞騰〈談余光中的一次敗筆〉《文壇》251期,1981.5
李漢呈〈讀介:「青青邊愁」〉,《台灣時報》 1978.3.23
李歐梵,1996:〈台灣文學中的「現代主義」和「浪漫主義」〉,收入《現代性的追求》,台北:麥田出版公司
沈 謙〈畫龍點睛,神形兼備—評余光中的沙田七友記〉《明道文藝》1999.12
沈 謙〈左手的散文魔術—讀余光中「記憶像鐵軌一樣長」〉《幼獅少年》,1984.9
沈冬青〈讓我攀升:與永恆拔河不休的詩人余光中〉《幼獅文藝》,1994.2
秀 實〈一首談鯊的詩〉,(香港)《星島日報》,1991.8.14,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篇名改為〈余光中的「海祭」〉
秀 實〈余光中的「水晶牢─詠錶」〉《藍星詩刊》18期,1989.1
秀 實〈道是無情卻有情─談詩人余光中的香港情懷〉《藍星詩刊》6期,1986.1
周伯乃〈西方文藝思潮對我國60年代文學的影響〉《文訊》,第13期,1984.8
周伯乃〈學者詩人余光中〉《自由青年》41卷5期,1969.5
周芬伶〈夢與地理—余光中詩文中的雨書與地圖學〉《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
孟 樊〈台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收入《世紀末偏航》,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林央敏〈 現代賦—看余光中的散文〉《明道文藝》 1882.12
林素芬〈阿波羅的書房──作家余光中專訪〉《幼獅文藝》1998.10
林淇瀁〈五○年代臺灣現代詩風潮試論〉《靜宜人文學報》11期,1999.7
林錫嘉〈 試論余光中的散文觀〉 《文壇》 1981.5
林繼生〈流暢生動的「車過枋寮」〉《中央日報》 ,1998.2.19
林耀德〈雙目合 視乃得─專訪余光中〉《自由青年》,1987年8月。
思 果(蔡濯堂)〈飄然思不群〉《中國時報》12期,1974.4.9。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
思 果〈文章範本〉《中華日報》1991.3.9。又收於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
柯慶明〈六十年代現代主義文學?〉收入《中國文學的美感》台北:麥田出版公司
流沙河〈詩人余光中的香港時期(上、下)〉(香港)《香港文學》,1988年12月,1989年1月、2月連載;又收於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
洛 夫〈詩人之鏡〉《詩人之鏡》,高雄:大業書店,1969年
洛 夫〈天狼星論〉《現代文學》9期,1961.7。
紀 弦〈現代派信條釋義〉《現代詩》第十三期,1956.2.1
紀 弦〈現代詩特色〉《現代詩》詩刊第十五期,1956.10.20
胡 適〈中國文藝復興‧人的文學‧自由的文學〉1958年收入《文壇》2:7~11
胡天任〈余光中談創作經驗〉,《香港作家》1991.4
胡天任〈冷雨之外──訪余光中談現代散文〉,《政大僑訊》1981.3
范銘如〈台灣現代主義女性小說〉,收入《眾裏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2年
夏志清〈余光中:懷國與鄉愁的延續〉,1977年,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
夏志清〈文學.思想.智慧〉,收入《愛情.社會.文學》,台北:純文學出版社
夏祖麗〈去國千日談感觸─余光中訪問記〉,收入《握筆的人》,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7年。
夏濟安〈舊文化與新小說〉,收入《夏濟安選集》,台北:志文出版社,1974年
奚 密〈雙人床與現代詩的挑戰〉《聯合文學》14卷12期,1998.10
徐 學〈詩心史筆─余光中文學批評風格論〉,(大陸)《江南大學學報》7卷1期,1992.8,又刊於《台港文學選刊》,1993年8月;又載於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
秦嶽,〈車過枋寮現美景-評介余光中的「車過枋寮」〉,《書香處處聞》,1999年6月中市文化。
馬耀民〈余光中的翻譯論述試探〉《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
尉天驄〈對現代主義的考察〉,收入王夢鷗編選,《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文學評論集》,台北:天視出版社,pp441~443
張默〈「創世紀」的發展路線及其檢討〉,《現代文學》46:113~135
張放〈詩意浩蕩,情采飛揚─余光中散文「山盟」欣賞〉,(大陸)《名作欣賞》1期,1986年。
張春榮〈凌雲健筆意縱橫──余光中〈日不落家〉〉《文訊月刊》2000.1
張 健〈心仍在島上〉《聯合文學》3卷1期(25期),1986.11
張 健〈由余光中「蓮的聯想」到「或者所謂春天」〉,《大華晚報》,1967.5.15收入《中國現代詩論評》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68年。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
張筆傲〈音樂化的散文—《聽聽那冷雨》評介〉《蕉風》 1975.6
張道穎,〈評介余光中的散文〉,《台大青年》,1970.3。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篇名改為〈非常過癮的事─讀余光中的「逍遙遊」〉。
張誦聖〈現代主義與台灣現代派小說〉,收入《台灣文學場域的變遷》,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1年
張黎黎〈論余光中寫景散文的人文關懷〉,《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
張瑞芬〈冷雨望鄉—余光中的散文歷程與藝術轉折〉《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
張錦忠〈余光中與翻譯〉《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
梁敏兒〈懷鄉詩的完成:余光中的詩與香港〉,《活潑紛繁的香港文學─1999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梁實秋〈舟子的悲歌〉《自由中國》6:8,1952.4。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
梅 新〈余光中的「民歌手」〉《中華日報》,1972.4.7
梅 新〈「從徐志摩到余光中」的一點隨想〉《文訊》12期,1984年6月,頁183-191
梅 遜 〈讀余光中〈地圖〉〉《文壇》 1968.3
笠詩社同人,〈名詩選評〉,《笠》42期,1971年4月15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節錄片段
郭 虹〈玲瓏剔透說「鄉愁」〉,《藍星詩學》(2003年端午號)。
郭 澄〈余光中散文的美學追求〉,《文史哲》(2002年第5期)。
郭 虹〈玲瓏剔透說「鄉愁」〉《藍星詩學》 2003年端午號
陳克環〈余光中的「獨白」〉《明道文藝》29期,1978.8,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
陳克環〈國恨與鄉愁〉,《中華日報》,1974年11月25日,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篇名改為〈國恨鄉愁橄欖詩〉。
陳芳明〈介紹余光中的散文〉《青溪》1969.6。
陳芳明〈冷戰年代的歌手〉《龍族》6期,1972.5。又收入陳著《鏡子和影子》,台北,志文,1974年。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
陳芳明〈一顆不肯認輸的靈魂〉《龍族》10期,1973.9。
陳芳明〈拭汗論火浴〉《龍族》12期,1974.7。又收入《詩和現實》台北:洪範書店,1977年。
陳芳明〈回望天狼星:余光中作品專論之五、續完〉《書評書目》1977. 5、6月。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
陳芳明〈死滅的,以及從未誕生的-評余光中、陳映真道路的崩壞〉《新文化》2期,1989.3。又收入《鞭傷之島》,台北:自立報系,1989年
陳芳明〈余光中曾是我的鄉愁─詩集《安石榴》讀後〉《聯合文學》1996.7.1。收於陳著《深山夜讀》,台北,聯合文學,2001.3
陳芳明〈日據時期台灣新詩遺產的重估〉1998年。收入《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台北:麥田
陳芳明〈詩的光澤〉《聯合文學》,14卷12期,1998年10月。
陳芳明〈在冷戰與後冷戰的年代〉《中國時報》1999年4月24~26日。又收入陳著《深山夜讀》,台北:聯合文學,2001年
陳芳明〈迷人的六O年代小說〉2000年。收入《深山夜讀》,台北:聯合文學
陳芳明〈台灣文學史:橫的移植與現代主義之濫觴〉2001年,《聯合文學》17卷10期
陳芳明〈詩藝的完成—余光中與現代詩批評〉《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
陳芳明〈艾略特與余光中的詩學對話——以一九六0年代《現代文學》為平台〉《白先勇的文學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2008年
陳義芝〈余光中詩與中國古典—一個「文化研究」的角度〉《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
陳金國〈回歸與反叛─余光中、洛夫詩歌創作的相互疏異〉,(大陸)《台港文學選刊》,1994年5月。又刊於《藍星詩學》,2000年12月。
陳素雲 〈余光中詩中的台關懷—民國七十四年定居高雄之後〉(下)《國文天地》 1996.8
陳素雲 〈余光中詩中的台灣關懷—民國七十四年定居高雄之後〉(上)《國文天地》 1996.7
陳素雲〈余光中詩中的台灣關懷─民國七十四年定居高雄之後(上)、(下) 〉,《國文天地》12卷2期、3期,1996年7月、8月。
陳啟佑〈山水小品中的樂土〉,《中外文學》第26卷第6期(1997年11月)。
陳淑彬〈「妻」的解讀—余光中的台灣書寫〉《藍星詩學》 2003.12
陳鼎環〈詩的四重奏─從余光中的「鄉愁」談起〉,《台灣時報》,1972年3月29、30日。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
陳鼓應〈評余光中的流亡心態〉,《中華雜誌》173期,1977.12,收入陳著《這樣的詩人余光中》
陳鼓應〈評余光中的頹廢意識與色情主義〉,《中華雜誌》172期,1977年11月。收入陳著《這樣的詩人余光中》,台北,大漢出版社,1977.12
陳嘉宗〈批評的情操----評「這樣的『詩人』余光中」〉《出版與研究》34期,1978.11
陳慧樺〈余光中的主題〉,《大學雜誌》35期,1970.1
陸健鴻〈望鄉的牧神與碧海的摯鯨手:余光中《白玉苦瓜》評介〉香港《詩風》,33、34 期,1975年2、3月。又節錄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
掌 杉〈評余光中的「白玉苦瓜」〉,《中外文學》42期,1975.11
單德興〈左右手之外的繆思—析論余光中的譯論與譯評〉《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
游之夏(黃維樑)〈余光中:最出色最具風格的散文家〉,(香港)《中國學生周報》,1968年12月27~1969年3月7日,共六篇。又收於黃編《火浴的鳳凰》。
游社煖〈余光中的創作道路〉(香港)《抖擻》雙月刊,2期,1974.3,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
焦桐〈饕山餮水的魔術師—管窺余光中的遊記〉《幼獅文藝》1998.10
焦桐〈台灣心和中國結─余光中詩作裡的鄉愁〉《幼獅文藝》1996.6
焦桐〈饕山餮水的魔術師—管窺余光中的遊記〉《幼獅文藝》 1998.10
馮友軍,奇喻巧擬著文章─余光中散文中的比喻與比擬〉,(大陸)《名作欣賞》5期,1992年。又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
馮雲濤〈聯想的聯想:余光中的詩讀後感〉《中華日報》1974.2.21。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
黃坤堯〈余光中的香港詩〉,(香港)《香港文學》,1991年3月,又刊於《中央日報》,1991年5月23日
黃曼君〈余光中現代詩學品格論〉,《藍星詩學 》,2001年端午號。
黃維樑〈余光中「三生石」的讀者反應─兼述宋淇對此詩及中國新詩的看法〉,(香港)《文匯報》,1992年8月16、23日。又收於黃編《璀璨的五采筆》。
黃維樑〈余光中的「慰一位落選人」〉,《聯合報》1977年8月8日,又收入黃編《火浴的鳳凰》。
黃維樑,〈采筆干氣象─初論余光中的山水遊記〉,《中外文學》14卷6期,1985年11月。
黃維樑〈情采繁富,詩心永春─試論余光中各時期詩作的特色〉,《聯合文學》,14卷12期,1998年10月。
黃維樑〈語言大師─從「分水嶺上」初論余光中的文學批評〉,《中華日報》,1980年7月29日。又收入黃著《香港文學初探》,香港,華漢出版社,1985年。
黃維樑〈歐立德和中國現代詩學〉,《幼獅文藝》,1975年6、7、8月,又片段收入黃編《火浴的鳳凰》,篇名改為〈歐立德對余光中的影響〉。
黃維樑〈禮贊木棉樹和控訴大煙囪─論余光中八0年代的社會詩〉,《中外文學》17卷7期(199期)1988年12月。又收於黃編《璀璨的五采筆》
黃維樑〈向山水和聖人致敬──余光中《山東甘旅》析評〉,《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6期)。
黃維樑〈為李白杜甫造像──論余光中與唐詩〉,《中國文化研究》(1999年第4期)。
黃維樑〈和獨白的余光中對白〉《明道文藝》335期,2004年2月, 頁144-153
黃維樑〈情采繁複,詩心永春—試論余光中各時期詩作的特色〉《聯合文學》 1998.10
黃維樑〈深沉父愛的又一表現—讀余光中〈日不落家的聯想〉〉《中華日報》 1997.8.8
黃維樑〈喜讀余光中新著《從徐霞客到梵谷》〉《幼獅文藝》490期,1994年10月,頁10
黃維樑〈詩:不朽之盛事—析余光中《白玉苦瓜》並試論詩人之成就〉香港《明報月刊》119期,1975.11;又收入黃編《火浴的鳳凰》。
黃維樑〈璀璨的五采筆--余光中作品概說〉《中外文學》27卷5期,1998年10月, 頁190-200
黃維樑〈誰嫁給舊金山?—重讀余光中的「敲打樂」〉香港《大拇指半月刊》,1978.4.16,又刊於聯合報1978..6.15、16日,題為〈重讀余光中的「敲打樂」〉;又收入黃編《火浴的鳳凰》,題為〈重讀「敲打樂」〉。
黃維樑〈禮贊木棉樹和控訴大煙囪----論余光中八0年代的社會詩〉《中外文學》199期,1988年12月,頁4-30
黃維樑〈余光中的「文心雕龍」〉《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
楊宗翰〈「現代派」的隔代會遇-施蟄存與林燿德〉《幼獅文藝》,2001年
楊宗翰〈意象派諸信條新譯〉《笠詩刊》220期,2000年12月
楊牧〈現代與文學─永遠的現代詩〉,《聯合文學》,第16卷第5期,2000年。
楊牧〈關於紀弦的現代詩社與現代派〉,《現代文學─現代詩回顧專號》,第46期,1972.3
楊相耀〈松下有人?無人?--試釋余光中的一組詩「松下有人」,「松下無人」〉,《輔苑》,29期,1985年6月10日。
楊晉(宋淇)〈紅蓮、瑞士錶、尺八、年紅燈〉,香港《文林》1973.10。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
楊 然〈神思縱橫吟苦瓜─余光中「白玉苦瓜」賞析〉中國《名作欣賞》5期,1985
溫任平〈析余光中的「長城謠」〉(香港)《詩風》54期,1976.11。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篇名改為〈析「長城謠」〉。
溫任平〈現代散文的革新者余光中〉,1977年。本文為黃維樑節錄自溫著《黃皮膚的月亮》自序中的一部份,題目為黃所加,並收入黃編《火浴的鳳凰》。
溫瑞安〈散文的意象:雄偉與秀美─略論余光中、葉珊的散文風格〉,《幼獅文藝》44卷1期,1976.7
雷 銳〈在文字的風火爐中煉丹─論余光中散文的幽默特色(上、下)〉,《中華日報》,1992年7月18日、19日。又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
褚又君〈古典與現代──論余光中的散文〉,《湖州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10月)。
趙衛民〈火成岩的額頭─論余光中「與永恆拔河」〉《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1999年。
趙衛民〈詩與修辭〉,《聯合報》,2000年7月24日。
劉功業〈悠悠的懷鄉曲─談「當我死時」和「鄉愁」〉,吳開晉、王傳斌主編《當代詩歌名篇賞析》,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86年。
劉立化〈 余光中的「現代散文」〉 《文壇》 1975年3月
劉邵銘〈戰爭和愛情:安諾德、艾略特、余光中〉收於余光中《滿田的鐵絲網》,1971年,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
劉紀蕙〈前衛的推離與淨化〉,收入周英雄、劉紀蕙《書寫台灣》,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0年
劉紀蕙〈在我們貧瘠的餐桌上:五O年代的《現代詩》季刊〉,收入周英雄、劉紀蕙《書寫台灣》,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0年
劉裘蒂〈論余光中詩風的演變〉,《文訊》25期,1986.8,又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
劉學工〈余光中鄉愁詩的民族意識感斷議〉(大陸)《學術研究》1期,1986年。
樊善標〈戰場與戰略—余光中六十年代散文革新主張的一種詮釋〉《人文中國學報》第10期,2004年05月,頁188-219
歐團圓〈不老的繆斯〉《風燈》(1984年3月)。
潘年英〈汪曾祺與余光中的散文世界〉《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00年3月)。
蔣 芸〈與永恆拔河的詩人──余光中〉《清秀雜誌》(1980年8月)。
蔡 菁〈余光中的蘇軾情結極其影響〉《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4
蔡明諺〈論《自由中國》文藝欄的新詩〉第二屆全國台灣文學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2005年
鄭劭清〈漂泊離散與文化認同──余光中在美時期散文創作特徵考察〉,《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12月)。
鄭明娳〈余光中散文論〉,收入鄭著《現代散文縱橫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10月。
鄭明娳〈從「青青邊愁」到「記憶像鐵軌一樣長」─小論余光中近期散文〉,《自由青年》78卷2期(696期)1987年8月。
鄭明娳〈從「蒲公英的歲月」談余光中的中國意識〉《幼獅文藝》45卷6期,1977年6月。
鄭明娳〈從余光中「聽聽那冷雨」談散文的感覺性〉《文壇》202期,1977年4月。
鄭明娳〈從余光中的散文理論看其作品〉《中華文藝》13卷6期,1977年8月。
鄭明娳〈評余光中「地圖」的結構〉《文壇》200期,1977年2月。
鄭芳雄〈從杜柏林的小說談布萊希特的戲劇理論淵源〉《當代》164:10~19,2001年
鄭照順〈訪余光中教授談文學與人生〉《高市文教》,1987.12
鄧榮坤〈天空與山也蹲下來─談余光中、羅門、向明的「漂水花」〉,《藍星詩刊》30期,1992年1月。
凝凝(黃國彬)〈「在時間自焚」—細讀余光中的《白玉苦瓜》〉香港《詩風》,42、43期,1975.11、12月。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
凝凝(黃國彬)〈余光中的「臘梅」〉香港《詩風》3期,1972年8月,又收入黃著《從蓍草到貝葉》香港《詩風》1976,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篇名改為〈析「臘梅」〉。
盧令(吳宏一),〈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海洋詩刊》,1964年1月。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
蕭蕭〈愛國詩選註—「海棠紋身」〉《幼獅文藝》308期,1979.8
蕭蕭〈紀弦與現代詩運動〉《燈下燈》,東大圖書,1980年。
蕭蕭〈謬斯殿堂的巨人—余光中〉,蕭蕭,揚子澗著《中學白話詩選》,台北,故鄉出版社,1980年4月。
蕭蕭〈鄉愁四韻〉,《文藝月刊》225期,1989年1月。
蕭蕭〈與永恆拔河的詩人─余光中作品「獨白」鑑賞記錄〉《臺灣時報》1980.719
蕭蕭〈奔流的生命─談余光中〉《自由青年》,1987年1月。
蕭蕭〈余光中結臺灣結─《夢與地理》的深情〉《藍星詩刊》25期,1990.10,又收於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
蕭蕭〈儒家美學特質與余光中詩作的體現〉《藍星詩學》,2001中秋號。
蕭水順(蕭蕭)〈角落調整與角度調整—論余光中呈現的地方書寫〉《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
賴碧玲〈一盤怎樣的苦瓜?〉《新潮》31期,1976.1
錢學武〈余光中的詩傳播色情主義?〉,(香港)《潮流月刊》,1991年9月又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
龍協濤〈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余光中鄉國作品文化的解讀〉《現代中文文學評論》1996.6
謝常青〈情意纏綿的「珍珠項鏈」〉,(大陸)《當代文壇報》1987年9月。
鍾友循〈論余光中的散文革新主張〉,《長沙電力學院學報》(2000年2月)。
鍾正道〈 自焚在中國的風火爐--「大品散文」〉《中國現代理論季刊》 2000.3
鍾怡雯〈風景裡的中國—余光中遊記的一種讀法〉《台灣新聞報》1999.2.7
鍾怡雯〈詩的煉丹術—余光中的散文實驗及其文學史意義〉《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
鍾玲〈余光中的「火浴」〉,《現代文學》32期,1967.8。收入鍾著《赤足在草地上》,志文出版社,1978年。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
歸人〈毫末之中見大千─余光中的文學性質〉,《文訊》,1999年3月
簡政珍〈余光中:放逐的現象世界〉《中外文學》20卷8期(236期)1992年1月又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
顏元叔〈余光中的現代中國意識〉《純文學》7卷5期,1970.5,收入顏著《談民族文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4年。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
顏元叔〈詩壇祭酒余光中〉,《中國時報》,1985年10月2日。又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
羅青〈白話詩的形式:導論〉,收入《從徐志摩到余光中》,台北:爾雅出版社,1978年
羅青〈井中甘泉出—余光中《井然有序》讀後〉《聯合文學》 1997.1
羅青〈析「守夜人」〉《大華晚報》1977.11.20,收入羅著《從徐志摩到余光中》,台北,爾雅,1978年。
嚴 輝〈知性╱感性:余光中散文批評中的一組概念〉,《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2002.5
蘇丁〈甦醒的中國意識─余光中詩觀述評〉,(大陸)《文藝報》,1990.9.29
蘇其康〈攀越散文的另一稜線─評余光中的「憑一張地圖」〉《聯合文學》55期,1989.5
蘇其康〈余光中的世情詩〉《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
五、學位論文
王梅香《肅殺歲月的美麗/美力?戰後美援文化與五、六0年代反共文學、現代主義思潮發展之關係》成大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冷蜀懿《余光中之《理想丈夫》》淡大西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林文婷《評王爾德《理想丈夫》二中譯本》輔大翻譯學研究所碩論,2000年
邱珮萱《戰後臺灣散文中的原鄉書寫》高雄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2002年
侯作珍《自由主義傳統與台灣現代主義的崛起》文大中文所博論,2003年
徐筱薇《戰後台灣現代主義思潮之出發──以《自由中國》、《文學雜誌》為分析場域》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張裕亮《文星雜誌有關中西文化論戰問題之言論分析─並論近代思相史關於中西文化問題之言論》,1984年
張嘉倫《以余譯《梵谷傳》為例論白話文語法的歐化問題》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陳正然《台灣五0年代知識分子的文化運動—以「文星」為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
陳玉芬《余光中散文研究》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3年
陳秀貞《余光中詩的語言風格研究》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3年
陳美美《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萌芽與再起》佛光大學文學所碩士,2004年
陳葆玲《余光中高雄時期現代詩創作之研究》高師大國文教學碩士,2003年
陳巍仁《台灣現代散文詩研究》臺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1998年
陳正彥《戰後台灣現代詩論戰史研究》中央大學文學所博士論文,2007年
曾香綾《余光中詩研究》臺師大國文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3年
湯玉琦《人的自我與外在世界:論洛夫、余光中、簡政珍的詩語言》清大文學所碩論,1993年
楊宗穎《余光中遊記研究》,雲科大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論,2005年
詹曜齊《台灣的現代化論戰與現代主義運動》世新社發所碩論,2005年
劉淑惠《現代散文風貌研究——余光中散文新探》臺師大國文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4年
蔡明諺《1950年代台灣現代詩的淵源與發展》清華大學文學所博論,2008年
鄭慧如《現代詩的古典觀照-一九四九~一九八九˙台灣》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4年
鄭禎玉《余光中與中國古典詩歌》佛光大學文學所碩士論文,2007年
謝嘉琪《余光中詩中的文化認同研究》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2002年
鍾怡雯《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象:1949-1999》臺師大國文所博論,2000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
90912022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912022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陳芳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廖敏村zh_TW
dc.creator (作者) 廖敏村zh_TW
dc.date (日期) 2008en_US
dc.date.accessioned 9-Dec-2010 11:47:06 (UTC+8)-
dc.date.available 9-Dec-2010 11:47:06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9-Dec-2010 11:47:06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0912022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875-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0912022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本論文試圖爬梳余光中如何在六0年代建立其詩壇和文壇偉岸的文學地位。從五0年代反共文學退潮之後,文學風向開始向現代主義傾斜,但眾家喧嘩,國族與個人之間的彼消我長,更使這個時期文學走向始終如同政治時局動盪難安。但大趨勢則在民族訴求、創作自由與文化薪火相傳之間激盪磨合,意在尋求彼此之間的最大公因數,最終目的無非一個強國的想像。
本文從當時各種思想交匯情況下切入,分析《文星》雜誌在思想文化上的影響力,再從中演繹彼時以《文星》雜誌為場域平台,最為賣力推廣現代詩、現代散文的余光中,如何在這最具影響力的雜誌裡,結合當時的現代文藝家,開創一波又一波的「文藝復興」。
除了和志同道同的作家、藝術家共同掀起文學狂潮外,藉由《文星》的影響力和個人的才氣與努力,余光中也逐漸建立起屬於他自己的灘頭堡。這個階段他的文學生命最具實驗性、也最為狂熾,凡舉現代詩的改造、現代散文理論與創作的建立,還有批評與翻譯地位的確立,都可見其奮鬥不懈的痕跡。因此以《文星》為基礎,爬梳余光中在五、六0年代的風格轉變與文學實驗,最終得出在文壇強烈的西化風下,他選擇告別虛無,改造當時被詬病的現代主義文學,且以回歸文化中國的手法,使五0年代以降,知識分子的文化想像有了具體的作品呼應。這樣的過程中,余光中一方面完成了重要的文學革命,一方面此確立他自身的文學地位,也為六0年代文學史中寫下璀璨的一頁。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緒論……………………………………………………………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 3
第三節 文獻討論……………………………………………………… 4
第四節 各章研究提要………………………………………………… 12

第二章《文星》與余光中在五0年代文學、思潮的位置
第一節 五0年代的文學環境………………………………………… 19
一、反共文學的轉化………………………………………………… 19
二、自由主義的傳承………………………………………………… 26
三、古典文藝的重現………………………………………………… 34
第二節 《文星》的現代主義內涵…………………………………… 39
一、從啟蒙到現代主義……………………………………………… 40
二、現代主義的具體展現…………………………………………… 47

第三節 余光中五0年代文學地圖—新月的傳承與現代主義的開展… 63
一、格律詩與自由主義的共鳴……………………………………… 63
二、與紀弦的論辯…………………………………………………… 75

第三章 余光中詩壇地位的建立
第一節 現代化時期………………………………………………………84
第二節 《文星》論戰與艾略特的影響…………………………………94
第三節 天狼星論戰…………………………………………………… 100
第四節 蓮的聯想……………………………………………………… 112
第五節 詩藝的完成…………………………………………………… 123

第四章 散文風格的建立
第一節 《文星》的白話文論爭……………………………………… 127
一、「純淨白話文」與「文白夾雜」……………………………… 127
二、大眾化與藝術化之爭……………………………………………136
第二節 提出創造性散文理論……………………………………………142
一、建立現代散文的看法…………………………………………… 144
二、對五四以來散文的批評………………………………………… 147
三、提出「現代散文」理論………………………………………… 151
第三節 現代散文的產生…………………………………………………159
一、現代散文創作…………………………………………………… 159
二、文化中國………………………………………………………… 168

第五章 評論與翻譯的成就
第一節 余光中的評論成就………………………………………………178
一、六0年代評論主流……………………………………………… 176
二、透過評論建立文學的現代化…………………………………… 182
三、評論指導創作…………………………………………………… 189
四、文學批評的完美展現…………………………………………… 194
第二節 翻譯與創作的關係………………………………………………199
一、五、六0年代貧瘠的翻譯環境………………………………… 199
二、翻譯的現代化及西化…………………………………………… 200
三、翻譯與創作的關係……………………………………………… 207

第六章 結論……………………………………………………………213
參考書目………………………………………………………………… 221
附錄
附錄一、余光中在《文星》發表的作品…………………………………244
附錄二、五、六0年代現代詩論戰………………………………………248
附錄三、《文星》中的文白論戰………………………………………… 251
附錄四、余光中在《自由中國》、《文學雜誌》發表的作品……………252
zh_TW
dc.format.extent 92031 bytes-
dc.format.extent 160520 bytes-
dc.format.extent 131401 bytes-
dc.format.extent 301617 bytes-
dc.format.extent 839974 bytes-
dc.format.extent 723183 bytes-
dc.format.extent 739876 bytes-
dc.format.extent 636710 bytes-
dc.format.extent 273754 bytes-
dc.format.extent 332315 bytes-
dc.format.extent 195705 bytes-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format.mimetype 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912022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文星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余光中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自由主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現代主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現代詩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現代散文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批評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翻譯zh_TW
dc.title (題名) 文星時期的余光中zh_TW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文獻史料】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星雜誌》1-98期,1957.11—1965.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藝創作》1-68期,1951.1—1956.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自由中國》1卷1號—23卷4號,1949.12—196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學雜誌》1卷1號—8卷6號,1956.9—1960.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藍星週刊》1-211期,1954.6.17—1958.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余光中作品及編輯(依寫作年代排序)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A、詩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舟子的悲歌》台北:野風出版社,195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藍色的羽毛》,台北:藍星詩社,195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天國的夜市》,台北:三民書局,1969年 (原名《魔杯》,未能於1956年出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鐘乳石》,台北:中外畫報社,196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萬聖節》,台北:藍星詩社,196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陵少年》,台北:大地出版社,1995年 (1967文星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天狼星》,台北:洪範書店,1976年(〈天狼星〉發表於196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蓮的聯想》,台北:九歌出版社,2007年(1964年文星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敲打樂》,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1969藍星詩社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在冷戰的年代》,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年(1969年藍星詩社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玉苦瓜》,台北:大地出版社,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與永恆拔河》,台北:洪範書店,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詩選》,台北:洪範書店,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隔水觀音》,台北:洪範書店,198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紫荊賦》,台北:洪範書店,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夢與地理》,台北:洪範書店,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安石榴》,台北:洪範書店,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行無阻》,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詩選第二卷》,台北:洪範書店,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樓對海》,台北:九歌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藕神》,台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B、散文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左手的繆思》,台北:水牛出版社,1986年(1963年文星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掌上雨》,台北:大林文庫,1973年(1964年文星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逍遙遊》,台北:九歌出版社,2000年(1965年文星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望鄉的牧神》,台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1968年純文學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焚鶴人》,台北:純文學,1978年 (1972年純文學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聽聽那冷雨》,台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1974純文學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青青邊愁》,台北:純文學,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分水嶺上》,台北:純文學,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台北:洪範書店,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憑一張地圖》,台北:九歌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隔水呼渡》,台北:九歌出版社,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從徐霞客到梵谷》,台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井然有序》,台北:九歌出版社,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不落家》,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藍墨水的下游》,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精選集》,台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含英吐華: 梁實秋翻譯獎評語集》,台北:九歌,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青銅一夢》,台北:九歌出版社,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幽默文選》,台北:天下文化,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跨世紀散文》,台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舉杯向天笑》,台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C、翻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梵谷傳》,台北:大地,2001年(1957年重光文藝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老人與大海》,台北:重光文藝,195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詩譯註》,台北:大林,1984年(1960年文星書店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美國詩選》(林以亮編),台北:台英1988年(1961年香港今日世界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ew Chinese Poetry》,香港:The Heritage Press,196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美現代詩選》,台北:時報,1980年(1968年學生書局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可兒戲》,台北:大地,1988年(1983年8月大地出版社初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土耳其現代詩選》,台北:林白,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夫人的扇子》,台北:大地,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理想丈夫》,台北:大地,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不要緊的女人》,台北:九歌,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D、編輯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國現代文學大系—(1950-1970)》,台北:巨人 1972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學的沙田》, 台北:洪範 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文學的前途》, 台北:洪範 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壹)—台灣1970-1989》, 台北:九歌 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台灣1989-2003》,台北:九歌 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秋之頌::梁實秋先生紀念文集》,台北:九歌 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E、結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集第一卷‧詩歌》,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集第二卷‧詩歌》,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集第三卷‧詩歌》,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集第四卷‧散文》,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集第五卷‧散文》,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集第六卷‧散文》,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集第七卷‧文藝評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集第八卷‧文藝評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集第九卷‧文藝評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集第十卷‧集外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專書研究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威《小說中國》台北:麥田,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威《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台北:麥田,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威《想像中國的方法》北京:三聯,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夢鷗編《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文學評論集》台北:天視出版社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尹雪曼編《中華民國文藝史》台北:正中,1976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古繼堂《台灣新詩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雙一等合著《台灣新文學概觀》台北:稻禾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正惠《小說與社會》台北:聯經,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正惠《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出版社,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正惠《文學經典與文化認同》台北:九歌出版社,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敖《傳統下的獨白》台北:文星出版社,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敖《李敖快意恩仇錄》台北:李敖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歐梵《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台北,麥田,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歐梵《中國現代性與現代性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瑞騰《文學的出路》台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筱峰《台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敏勇《戰後台灣文學反思》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社,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清俊譯注《艾略特的荒原》台北:書林,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寄澎主編《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散文批評》台北:正中,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叡人(班奈迪克.安德遜著)譯:《想像的共同體》台北:時報,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燿德《一九四九以後》台北:爾雅,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燿德《觀念對話─當代詩言談錄》台北:漢光文化,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明德編《台灣現代詩經緯》台北:聯合文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樊《當代台灣新詩理論》台北:揚智文化,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英雄、劉紀蕙《書寫台灣》,台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份子》台北:時報出版,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金耀基《從傳統到現代》台北:時報出版,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季季《寫給你的故事》台北:印刻,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台北:麥田,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慶明《台灣現代文學的視野》台北:麥田,200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洛夫、張默、瘂 弦合編《中國現代詩論選》高雄:大業書店,196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學《台灣當代散文縱論》 福州:海峽文藝,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學《火中龍吟:余光中評傳》廣州:花城出版社,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志清《文學的前途》 台北:純文學 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志清《新文學的傳統》台北:時報,197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志清《人的文學》遼寧:遼寧教育,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祖麗《從城南走來—林海音傳》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祖麗編《一座文學的橋—林海音先生紀念文集》台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上秦編《中國現代詩評論》台北:林白出版社,197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春榮《現代散文廣角鏡》 台北:爾雅 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頌聖《台灣文學場域的變遷》台北:聯合文學,2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瑞芬《狩獵月光》台北:聯合文學,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鏡子與影子——現代詩評論》,台北:志文出版社,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詩和現實》台北:洪範書店,197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鞭傷之島》台北:自立報系,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典範的追求》台北:聯合文學,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夢的終點》台北:聯合文學,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危樓夜讀》台北:聯合文學,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掌中地圖》台北:聯合文學,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台北:麥田,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深山夜讀》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週邊》台北:麥田,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北:麥田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幸蕙《悅讀余光中‧詩卷》台北:爾雅,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幸蕙《悅讀余光中‧散文卷》台北:爾雅,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義芝《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聯經,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義芝編《簷夢春雨—當代散文十二大散文名家選讀散文》台北:朱衣,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實秋《梁實秋論文學》台北:時報,198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實秋《文學因緣》台北:時報,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惠特曼《草葉集》(吳潛誠譯)台北:桂冠,197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台北:純文學,198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台北:九歌,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文化英雄拜會記》台北市:九歌,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瑞金《台灣文學運動四十年》高雄:春暉,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彭海瑩編《艾略特的心靈世界》台北:雅歌,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石濤《一個老朽作家的五0年代》台北:前衛,199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孟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傳》 台北: 天下遠見, 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傅孟麗《水仙情操—詩話余光中》 台北:天下遠見, 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昌年《現代散文新風貌》 台北:東大圖書 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照《文學的原像》台北:聯合文學 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牧《文學知識》台北:洪範書店,196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牧《中國近代散文選》台北:洪範,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董恆秀、賴傑威譯評《艾密莉‧狄金生詩選》台北:城邦,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齊邦媛《千年之淚》台北:爾雅,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紀蕙《孤兒‧女神‧負面書寫》台北:立緒文化,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現代散文欣賞》 台北:東大 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現代散文》 台北:三民 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現代散文縱橫論》 台北:大安 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 台北:大安 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 台北:大安 199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編《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1:文學現象》,台北:正中,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編《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3:文學批評》,台北:正中,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瘂弦等編《四十年來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199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怡雯《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台北:聯合文學,2004 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台北:稻香,199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蕭《現代詩學》台北:東大圖書,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青《從徐志摩到余光中》台北:,爾雅,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青:《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台北:學生書店199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玲主編《與永恆對壘—余光中先生壽慶詩文集》台北:九歌,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其康主編《結網與詩風—余光中先七十壽慶論文集》台北:九歌,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鐘明德《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書林,199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龔鵬程《文學批評的視野》台北:大安,199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四、單篇論文(以下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上田哲二〈抒情中的摩登與傳統—余光中與日本四季派〉《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 拓《是「現實主義文學」,不是「鄉土文學」》台北:《仙人掌》2,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鼎鈞〈如此江山待才人〉《聯合報》 1996.2.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鼎鈞〈藝術洗禮—現代文學的潮流〉《文訊》269期,2008.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威〈文學與政治─小說的世紀,政治的世紀〉《聯合文學》,第179期,199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威〈翻譯現代性〉《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德威〈「有情」的歷史:抒情傳統與中國文學現代性〉《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 灝〈品瓜錄─讀余光中先生詩集「白玉苦瓜」〉《詩脈季刊》1期,1976.7.25。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篇名改為〈余光中伸向鄉土的民謠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古遠清〈余光中:台灣文壇「美麗的一景」〉《藍星詩學》 2003年中秋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白先勇〈現代文學的回顧與前瞻〉《驀然回首》台北:爾雅,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雙一〈余光中早年在廈門的若干佚詩和佚文〉《現代中文文學評論》198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弱水〈余光中的〈贈斯義桂〉《藍星詩刊》21期,1989.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江萌〈論三聯句─關於余光中的《蓮的聯想》〉,附錄於余光中《蓮的聯想》。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福仁〈城市的靈視〉香港《羅盤》詩雙月刊,2期,1977.2。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篇名改為〈略評「沙田之秋」和「旺角一老媪」〉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何龍〈奇妙的文字方陣──余光中散文藝術評介〉(大陸)《台港文學選刊》3期,1987年。又以〈代序〉收入《鬼雨─余光中散文集》,花城出版社,1989.5;又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詩運小卜─中外文學詩專號前言〉《中外文學》,第3卷第一期,1974.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不流之星〉 《聯合報》 2002.8.2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中國詩歌路向----談幾個迫切的問題〉《創世紀詩雜誌》52期,198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種瓜得瓜,請嘗甘苦 〉 《藍星詩學》 2003年端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舉杯向天笑--論中國詩之自作多情〉《文學世紀》4卷2期,200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鍊石補天----談新詩的語言〉《文化生活》第八卷,第三期,2005.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余光中〈翻譯之為文體〉《聯合文學》264期,2006.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貴和〈余光中的散文〉,收入夏祖麗編《風簷展書讀》,台北,純文學,198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萱人(吳宏文)〈多妻的能言鳥〉〈香港〉《中報周刊》1969.3.7,又收入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正惠〈一個當代詩人的歷史自覺─小論余光中〉,《自由青年》78卷2期(696期)1987.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正惠〈現代主義在台灣-從文藝社會學的角度來考察〉,收入《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呂正惠〈「小雜誌」與六O年代台灣文學〉,收入《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元洛〈一紙詩的控訴狀─讀余光中「控訴一支煙囪」〉(大陸)《寫作》5期,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元洛〈大珠小珠落玉盤─讀台灣詩人余光中「珍珠項鏈」〉,(大陸)《柳絮》2期,198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元洛,〈盛唐的芬芳,現代的佳構─余光中「尋李白」欣賞〉,(大陸)《名作欣賞》1期,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元洛〈隔海的謬斯─論余光中的詩藝〉,《藍星詩刊》15期,1988年4月。又收入李著《謬思的情人》,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6。又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元洛〈對台灣現代派詩潮的針砭─余光中詩觀遙測〉,(大陸)《當代文藝思潮》10期,1984.1.15。又收入《李元洛文學評論選》,題為〈望遠鏡中的隔海詩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元洛〈海外遊子的戀歌─讀余光中的「鄉愁」與「鄉愁四韻」〉,(大陸)《名作欣賞》6期,1982年;收入《李元洛文學評論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又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元貞〈試論余光中的「或者所謂春天」〉《新潮》1970.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元貞〈評戴望舒「災難歲月」的三首詩--兼評余光中的「白玉苦瓜」〉《夏潮》,4卷3期,197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有成〈余光中詩的火焰意象〉《中外文學》1974.9,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 昂〈酒醒的戴奧耐塞斯─訪詩人余光中先生〉,《幼獅》,第258期,197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 牧〈新文學運動歷程中的關鍵時代─試探50年代自由中國文學創作的思路及其所產生的影響〉,《文訊》,第9期,198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長瀏,〈一曲鄉愁家國情──讀余光中的詩「鄉愁」〉,《語文月刊》3期,198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 軍〈 論余光中散文的句法特點〉《廣州師院學報》1994年第四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 浩〈不滅的中國情結─讀「」民歌〉,1989.10,為王宗法,馬德俊主編《當代台港文學名作賞析》之一節,(大陸)海峽文藝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 源〈中國現代散文的困惑與余光中的散文創新〉《(大陸)台灣香港與海外華文文學》 1988.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瑞騰〈余光中的高雄情─以詩為例〉,《聯合文學》14卷12期,1998.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瑞騰〈談余光中的一次敗筆〉《文壇》251期,198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漢呈〈讀介:「青青邊愁」〉,《台灣時報》 1978.3.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歐梵,1996:〈台灣文學中的「現代主義」和「浪漫主義」〉,收入《現代性的追求》,台北:麥田出版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 謙〈畫龍點睛,神形兼備—評余光中的沙田七友記〉《明道文藝》1999.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 謙〈左手的散文魔術—讀余光中「記憶像鐵軌一樣長」〉《幼獅少年》,1984.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沈冬青〈讓我攀升:與永恆拔河不休的詩人余光中〉《幼獅文藝》,1994.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秀 實〈一首談鯊的詩〉,(香港)《星島日報》,1991.8.14,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篇名改為〈余光中的「海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秀 實〈余光中的「水晶牢─詠錶」〉《藍星詩刊》18期,198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秀 實〈道是無情卻有情─談詩人余光中的香港情懷〉《藍星詩刊》6期,198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伯乃〈西方文藝思潮對我國60年代文學的影響〉《文訊》,第13期,1984.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伯乃〈學者詩人余光中〉《自由青年》41卷5期,196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芬伶〈夢與地理—余光中詩文中的雨書與地圖學〉《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孟 樊〈台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收入《世紀末偏航》,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央敏〈 現代賦—看余光中的散文〉《明道文藝》 1882.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素芬〈阿波羅的書房──作家余光中專訪〉《幼獅文藝》1998.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淇瀁〈五○年代臺灣現代詩風潮試論〉《靜宜人文學報》11期,1999.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錫嘉〈 試論余光中的散文觀〉 《文壇》 1981.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繼生〈流暢生動的「車過枋寮」〉《中央日報》 ,1998.2.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耀德〈雙目合 視乃得─專訪余光中〉《自由青年》,1987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思 果(蔡濯堂)〈飄然思不群〉《中國時報》12期,1974.4.9。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思 果〈文章範本〉《中華日報》1991.3.9。又收於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柯慶明〈六十年代現代主義文學?〉收入《中國文學的美感》台北:麥田出版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流沙河〈詩人余光中的香港時期(上、下)〉(香港)《香港文學》,1988年12月,1989年1月、2月連載;又收於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洛 夫〈詩人之鏡〉《詩人之鏡》,高雄:大業書店,196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洛 夫〈天狼星論〉《現代文學》9期,1961.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紀 弦〈現代派信條釋義〉《現代詩》第十三期,1956.2.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紀 弦〈現代詩特色〉《現代詩》詩刊第十五期,1956.10.2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 適〈中國文藝復興‧人的文學‧自由的文學〉1958年收入《文壇》2:7~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天任〈余光中談創作經驗〉,《香港作家》1991.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胡天任〈冷雨之外──訪余光中談現代散文〉,《政大僑訊》198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范銘如〈台灣現代主義女性小說〉,收入《眾裏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志清〈余光中:懷國與鄉愁的延續〉,1977年,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志清〈文學.思想.智慧〉,收入《愛情.社會.文學》,台北:純文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祖麗〈去國千日談感觸─余光中訪問記〉,收入《握筆的人》,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夏濟安〈舊文化與新小說〉,收入《夏濟安選集》,台北:志文出版社,197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奚 密〈雙人床與現代詩的挑戰〉《聯合文學》14卷12期,1998.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 學〈詩心史筆─余光中文學批評風格論〉,(大陸)《江南大學學報》7卷1期,1992.8,又刊於《台港文學選刊》,1993年8月;又載於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秦嶽,〈車過枋寮現美景-評介余光中的「車過枋寮」〉,《書香處處聞》,1999年6月中市文化。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馬耀民〈余光中的翻譯論述試探〉《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尉天驄〈對現代主義的考察〉,收入王夢鷗編選,《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文學評論集》,台北:天視出版社,pp441~44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默〈「創世紀」的發展路線及其檢討〉,《現代文學》46:113~13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放〈詩意浩蕩,情采飛揚─余光中散文「山盟」欣賞〉,(大陸)《名作欣賞》1期,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春榮〈凌雲健筆意縱橫──余光中〈日不落家〉〉《文訊月刊》200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 健〈心仍在島上〉《聯合文學》3卷1期(25期),1986.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 健〈由余光中「蓮的聯想」到「或者所謂春天」〉,《大華晚報》,1967.5.15收入《中國現代詩論評》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68年。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筆傲〈音樂化的散文—《聽聽那冷雨》評介〉《蕉風》 1975.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道穎,〈評介余光中的散文〉,《台大青年》,1970.3。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篇名改為〈非常過癮的事─讀余光中的「逍遙遊」〉。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誦聖〈現代主義與台灣現代派小說〉,收入《台灣文學場域的變遷》,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黎黎〈論余光中寫景散文的人文關懷〉,《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瑞芬〈冷雨望鄉—余光中的散文歷程與藝術轉折〉《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錦忠〈余光中與翻譯〉《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敏兒〈懷鄉詩的完成:余光中的詩與香港〉,《活潑紛繁的香港文學─1999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梁實秋〈舟子的悲歌〉《自由中國》6:8,1952.4。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梅 新〈余光中的「民歌手」〉《中華日報》,1972.4.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梅 新〈「從徐志摩到余光中」的一點隨想〉《文訊》12期,1984年6月,頁183-1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梅 遜 〈讀余光中〈地圖〉〉《文壇》 1968.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笠詩社同人,〈名詩選評〉,《笠》42期,1971年4月15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節錄片段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 虹〈玲瓏剔透說「鄉愁」〉,《藍星詩學》(2003年端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 澄〈余光中散文的美學追求〉,《文史哲》(2002年第5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 虹〈玲瓏剔透說「鄉愁」〉《藍星詩學》 2003年端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克環〈余光中的「獨白」〉《明道文藝》29期,1978.8,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克環〈國恨與鄉愁〉,《中華日報》,1974年11月25日,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篇名改為〈國恨鄉愁橄欖詩〉。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介紹余光中的散文〉《青溪》196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冷戰年代的歌手〉《龍族》6期,1972.5。又收入陳著《鏡子和影子》,台北,志文,1974年。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一顆不肯認輸的靈魂〉《龍族》10期,1973.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拭汗論火浴〉《龍族》12期,1974.7。又收入《詩和現實》台北:洪範書店,197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回望天狼星:余光中作品專論之五、續完〉《書評書目》1977. 5、6月。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死滅的,以及從未誕生的-評余光中、陳映真道路的崩壞〉《新文化》2期,1989.3。又收入《鞭傷之島》,台北:自立報系,198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余光中曾是我的鄉愁─詩集《安石榴》讀後〉《聯合文學》1996.7.1。收於陳著《深山夜讀》,台北,聯合文學,2001.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日據時期台灣新詩遺產的重估〉1998年。收入《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台北:麥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詩的光澤〉《聯合文學》,14卷12期,199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在冷戰與後冷戰的年代〉《中國時報》1999年4月24~26日。又收入陳著《深山夜讀》,台北:聯合文學,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迷人的六O年代小說〉2000年。收入《深山夜讀》,台北:聯合文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台灣文學史:橫的移植與現代主義之濫觴〉2001年,《聯合文學》17卷10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詩藝的完成—余光中與現代詩批評〉《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芳明〈艾略特與余光中的詩學對話——以一九六0年代《現代文學》為平台〉《白先勇的文學與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義芝〈余光中詩與中國古典—一個「文化研究」的角度〉《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金國〈回歸與反叛─余光中、洛夫詩歌創作的相互疏異〉,(大陸)《台港文學選刊》,1994年5月。又刊於《藍星詩學》,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素雲 〈余光中詩中的台關懷—民國七十四年定居高雄之後〉(下)《國文天地》 1996.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素雲 〈余光中詩中的台灣關懷—民國七十四年定居高雄之後〉(上)《國文天地》 199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素雲〈余光中詩中的台灣關懷─民國七十四年定居高雄之後(上)、(下) 〉,《國文天地》12卷2期、3期,1996年7月、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啟佑〈山水小品中的樂土〉,《中外文學》第26卷第6期(1997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淑彬〈「妻」的解讀—余光中的台灣書寫〉《藍星詩學》 2003.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鼎環〈詩的四重奏─從余光中的「鄉愁」談起〉,《台灣時報》,1972年3月29、30日。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鼓應〈評余光中的流亡心態〉,《中華雜誌》173期,1977.12,收入陳著《這樣的詩人余光中》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鼓應〈評余光中的頹廢意識與色情主義〉,《中華雜誌》172期,1977年11月。收入陳著《這樣的詩人余光中》,台北,大漢出版社,1977.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嘉宗〈批評的情操----評「這樣的『詩人』余光中」〉《出版與研究》34期,1978.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慧樺〈余光中的主題〉,《大學雜誌》35期,1970.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陸健鴻〈望鄉的牧神與碧海的摯鯨手:余光中《白玉苦瓜》評介〉香港《詩風》,33、34 期,1975年2、3月。又節錄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掌 杉〈評余光中的「白玉苦瓜」〉,《中外文學》42期,1975.1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單德興〈左右手之外的繆思—析論余光中的譯論與譯評〉《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之夏(黃維樑)〈余光中:最出色最具風格的散文家〉,(香港)《中國學生周報》,1968年12月27~1969年3月7日,共六篇。又收於黃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游社煖〈余光中的創作道路〉(香港)《抖擻》雙月刊,2期,1974.3,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焦桐〈饕山餮水的魔術師—管窺余光中的遊記〉《幼獅文藝》1998.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焦桐〈台灣心和中國結─余光中詩作裡的鄉愁〉《幼獅文藝》199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焦桐〈饕山餮水的魔術師—管窺余光中的遊記〉《幼獅文藝》 1998.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友軍,奇喻巧擬著文章─余光中散文中的比喻與比擬〉,(大陸)《名作欣賞》5期,1992年。又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馮雲濤〈聯想的聯想:余光中的詩讀後感〉《中華日報》1974.2.21。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坤堯〈余光中的香港詩〉,(香港)《香港文學》,1991年3月,又刊於《中央日報》,1991年5月23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曼君〈余光中現代詩學品格論〉,《藍星詩學 》,2001年端午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余光中「三生石」的讀者反應─兼述宋淇對此詩及中國新詩的看法〉,(香港)《文匯報》,1992年8月16、23日。又收於黃編《璀璨的五采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余光中的「慰一位落選人」〉,《聯合報》1977年8月8日,又收入黃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采筆干氣象─初論余光中的山水遊記〉,《中外文學》14卷6期,1985年1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情采繁富,詩心永春─試論余光中各時期詩作的特色〉,《聯合文學》,14卷12期,1998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語言大師─從「分水嶺上」初論余光中的文學批評〉,《中華日報》,1980年7月29日。又收入黃著《香港文學初探》,香港,華漢出版社,198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歐立德和中國現代詩學〉,《幼獅文藝》,1975年6、7、8月,又片段收入黃編《火浴的鳳凰》,篇名改為〈歐立德對余光中的影響〉。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禮贊木棉樹和控訴大煙囪─論余光中八0年代的社會詩〉,《中外文學》17卷7期(199期)1988年12月。又收於黃編《璀璨的五采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向山水和聖人致敬──余光中《山東甘旅》析評〉,《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6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為李白杜甫造像──論余光中與唐詩〉,《中國文化研究》(1999年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和獨白的余光中對白〉《明道文藝》335期,2004年2月, 頁144-1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情采繁複,詩心永春—試論余光中各時期詩作的特色〉《聯合文學》 1998.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深沉父愛的又一表現—讀余光中〈日不落家的聯想〉〉《中華日報》 1997.8.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喜讀余光中新著《從徐霞客到梵谷》〉《幼獅文藝》490期,1994年10月,頁1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詩:不朽之盛事—析余光中《白玉苦瓜》並試論詩人之成就〉香港《明報月刊》119期,1975.11;又收入黃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璀璨的五采筆--余光中作品概說〉《中外文學》27卷5期,1998年10月, 頁190-20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誰嫁給舊金山?—重讀余光中的「敲打樂」〉香港《大拇指半月刊》,1978.4.16,又刊於聯合報1978..6.15、16日,題為〈重讀余光中的「敲打樂」〉;又收入黃編《火浴的鳳凰》,題為〈重讀「敲打樂」〉。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禮贊木棉樹和控訴大煙囪----論余光中八0年代的社會詩〉《中外文學》199期,1988年12月,頁4-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黃維樑〈余光中的「文心雕龍」〉《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宗翰〈「現代派」的隔代會遇-施蟄存與林燿德〉《幼獅文藝》,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宗翰〈意象派諸信條新譯〉《笠詩刊》220期,2000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牧〈現代與文學─永遠的現代詩〉,《聯合文學》,第16卷第5期,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牧〈關於紀弦的現代詩社與現代派〉,《現代文學─現代詩回顧專號》,第46期,1972.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相耀〈松下有人?無人?--試釋余光中的一組詩「松下有人」,「松下無人」〉,《輔苑》,29期,1985年6月10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晉(宋淇)〈紅蓮、瑞士錶、尺八、年紅燈〉,香港《文林》1973.10。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 然〈神思縱橫吟苦瓜─余光中「白玉苦瓜」賞析〉中國《名作欣賞》5期,198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任平〈析余光中的「長城謠」〉(香港)《詩風》54期,1976.11。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篇名改為〈析「長城謠」〉。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任平〈現代散文的革新者余光中〉,1977年。本文為黃維樑節錄自溫著《黃皮膚的月亮》自序中的一部份,題目為黃所加,並收入黃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溫瑞安〈散文的意象:雄偉與秀美─略論余光中、葉珊的散文風格〉,《幼獅文藝》44卷1期,1976.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雷 銳〈在文字的風火爐中煉丹─論余光中散文的幽默特色(上、下)〉,《中華日報》,1992年7月18日、19日。又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褚又君〈古典與現代──論余光中的散文〉,《湖州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衛民〈火成岩的額頭─論余光中「與永恆拔河」〉《台灣文學經典研討會》1999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趙衛民〈詩與修辭〉,《聯合報》,2000年7月24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功業〈悠悠的懷鄉曲─談「當我死時」和「鄉愁」〉,吳開晉、王傳斌主編《當代詩歌名篇賞析》,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立化〈 余光中的「現代散文」〉 《文壇》 1975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邵銘〈戰爭和愛情:安諾德、艾略特、余光中〉收於余光中《滿田的鐵絲網》,1971年,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紀蕙〈前衛的推離與淨化〉,收入周英雄、劉紀蕙《書寫台灣》,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紀蕙〈在我們貧瘠的餐桌上:五O年代的《現代詩》季刊〉,收入周英雄、劉紀蕙《書寫台灣》,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裘蒂〈論余光中詩風的演變〉,《文訊》25期,1986.8,又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學工〈余光中鄉愁詩的民族意識感斷議〉(大陸)《學術研究》1期,1986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樊善標〈戰場與戰略—余光中六十年代散文革新主張的一種詮釋〉《人文中國學報》第10期,2004年05月,頁188-2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歐團圓〈不老的繆斯〉《風燈》(1984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潘年英〈汪曾祺與余光中的散文世界〉《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00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蔣 芸〈與永恆拔河的詩人──余光中〉《清秀雜誌》(1980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 菁〈余光中的蘇軾情結極其影響〉《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明諺〈論《自由中國》文藝欄的新詩〉第二屆全國台灣文學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劭清〈漂泊離散與文化認同──余光中在美時期散文創作特徵考察〉,《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1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余光中散文論〉,收入鄭著《現代散文縱橫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10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從「青青邊愁」到「記憶像鐵軌一樣長」─小論余光中近期散文〉,《自由青年》78卷2期(696期)1987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從「蒲公英的歲月」談余光中的中國意識〉《幼獅文藝》45卷6期,1977年6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從余光中「聽聽那冷雨」談散文的感覺性〉《文壇》202期,1977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從余光中的散文理論看其作品〉《中華文藝》13卷6期,1977年8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明娳〈評余光中「地圖」的結構〉《文壇》200期,1977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芳雄〈從杜柏林的小說談布萊希特的戲劇理論淵源〉《當代》164:10~19,2001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照順〈訪余光中教授談文學與人生〉《高市文教》,1987.1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鄧榮坤〈天空與山也蹲下來─談余光中、羅門、向明的「漂水花」〉,《藍星詩刊》30期,1992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凝凝(黃國彬)〈「在時間自焚」—細讀余光中的《白玉苦瓜》〉香港《詩風》,42、43期,1975.11、12月。又收入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凝凝(黃國彬)〈余光中的「臘梅」〉香港《詩風》3期,1972年8月,又收入黃著《從蓍草到貝葉》香港《詩風》1976,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篇名改為〈析「臘梅」〉。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盧令(吳宏一),〈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海洋詩刊》,1964年1月。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蕭〈愛國詩選註—「海棠紋身」〉《幼獅文藝》308期,1979.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蕭〈紀弦與現代詩運動〉《燈下燈》,東大圖書,198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蕭〈謬斯殿堂的巨人—余光中〉,蕭蕭,揚子澗著《中學白話詩選》,台北,故鄉出版社,1980年4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蕭〈鄉愁四韻〉,《文藝月刊》225期,1989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蕭〈與永恆拔河的詩人─余光中作品「獨白」鑑賞記錄〉《臺灣時報》1980.71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蕭〈奔流的生命─談余光中〉《自由青年》,1987年1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蕭〈余光中結臺灣結─《夢與地理》的深情〉《藍星詩刊》25期,1990.10,又收於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蕭〈儒家美學特質與余光中詩作的體現〉《藍星詩學》,2001中秋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蕭水順(蕭蕭)〈角落調整與角度調整—論余光中呈現的地方書寫〉《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賴碧玲〈一盤怎樣的苦瓜?〉《新潮》31期,197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錢學武〈余光中的詩傳播色情主義?〉,(香港)《潮流月刊》,1991年9月又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龍協濤〈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余光中鄉國作品文化的解讀〉《現代中文文學評論》1996.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常青〈情意纏綿的「珍珠項鏈」〉,(大陸)《當代文壇報》1987年9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友循〈論余光中的散文革新主張〉,《長沙電力學院學報》(2000年2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正道〈 自焚在中國的風火爐--「大品散文」〉《中國現代理論季刊》 2000.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怡雯〈風景裡的中國—余光中遊記的一種讀法〉《台灣新聞報》1999.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怡雯〈詩的煉丹術—余光中的散文實驗及其文學史意義〉《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玲〈余光中的「火浴」〉,《現代文學》32期,1967.8。收入鍾著《赤足在草地上》,志文出版社,1978年。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歸人〈毫末之中見大千─余光中的文學性質〉,《文訊》,1999年3月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簡政珍〈余光中:放逐的現象世界〉《中外文學》20卷8期(236期)1992年1月又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元叔〈余光中的現代中國意識〉《純文學》7卷5期,1970.5,收入顏著《談民族文學》,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4年。又收於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顏元叔〈詩壇祭酒余光中〉,《中國時報》,1985年10月2日。又收入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青〈白話詩的形式:導論〉,收入《從徐志摩到余光中》,台北:爾雅出版社,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青〈井中甘泉出—余光中《井然有序》讀後〉《聯合文學》 1997.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羅青〈析「守夜人」〉《大華晚報》1977.11.20,收入羅著《從徐志摩到余光中》,台北,爾雅,197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嚴 輝〈知性╱感性:余光中散文批評中的一組概念〉,《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2002.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丁〈甦醒的中國意識─余光中詩觀述評〉,(大陸)《文藝報》,1990.9.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其康〈攀越散文的另一稜線─評余光中的「憑一張地圖」〉《聯合文學》55期,1989.5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蘇其康〈余光中的世情詩〉《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五、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梅香《肅殺歲月的美麗/美力?戰後美援文化與五、六0年代反共文學、現代主義思潮發展之關係》成大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冷蜀懿《余光中之《理想丈夫》》淡大西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文婷《評王爾德《理想丈夫》二中譯本》輔大翻譯學研究所碩論,2000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邱珮萱《戰後臺灣散文中的原鄉書寫》高雄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侯作珍《自由主義傳統與台灣現代主義的崛起》文大中文所博論,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筱薇《戰後台灣現代主義思潮之出發──以《自由中國》、《文學雜誌》為分析場域》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裕亮《文星雜誌有關中西文化論戰問題之言論分析─並論近代思相史關於中西文化問題之言論》,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嘉倫《以余譯《梵谷傳》為例論白話文語法的歐化問題》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正然《台灣五0年代知識分子的文化運動—以「文星」為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玉芬《余光中散文研究》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秀貞《余光中詩的語言風格研究》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美美《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萌芽與再起》佛光大學文學所碩士,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葆玲《余光中高雄時期現代詩創作之研究》高師大國文教學碩士,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巍仁《台灣現代散文詩研究》臺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199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正彥《戰後台灣現代詩論戰史研究》中央大學文學所博士論文,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曾香綾《余光中詩研究》臺師大國文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湯玉琦《人的自我與外在世界:論洛夫、余光中、簡政珍的詩語言》清大文學所碩論,1993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楊宗穎《余光中遊記研究》,雲科大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論,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詹曜齊《台灣的現代化論戰與現代主義運動》世新社發所碩論,2005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淑惠《現代散文風貌研究——余光中散文新探》臺師大國文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蔡明諺《1950年代台灣現代詩的淵源與發展》清華大學文學所博論,2008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慧如《現代詩的古典觀照-一九四九~一九八九˙台灣》國立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4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鄭禎玉《余光中與中國古典詩歌》佛光大學文學所碩士論文,2007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謝嘉琪《余光中詩中的文化認同研究》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2002年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鍾怡雯《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象:1949-1999》臺師大國文所博論,2000年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