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產出-Theses

Article View/Open

Publication Export

Google ScholarTM

政大圖書館

Citation Infomation

  • No doi shows Citation Infomation
題名 日華禮貌表達習慣與教學應用
The difference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politeness custom and teaching application
作者 光井祐介
Mitsui, Yusuke
貢獻者 張玉玲
光井祐介
Mitsui, Yusuke
關鍵詞 禮貌表達習慣
日漢稱呼
日漢寒暄問候
日漢感謝道歉
日漢委婉表達
跨文化交際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5-Oct-2011 14:38:58 (UTC+8)
摘要 在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母語的表達習慣和方式對第二語言學習者存在著一定的影響。學習者往往對目的語中某些與自己母語不同的表達習慣和方式,感到不解與困惑,而在使用目的語進行表達時,又常常會不自覺地套用母語的表達習慣和方式,結果常造成溝通或學習上的障礙。筆者剛到臺灣時就常親生感受其似的困擾。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起飛及對外華語教學事業的發展,以及近年來,國外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引進,以華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領域也不斷擴大。對於第二語言習得,筆者認為該重視的是要對學習者的語言能力進行描寫和說明,同時必須不斷地給學習者刺激並激發其學習上的成就感。為了達到此目的,教學者除了必須熟悉聽說讀寫等教學法之外,也須瞭解學習者的環境背景、心理形態、以及因華語與其母語之間的差異而易導致的各方面錯誤傾向等。
本論文主要參考前人探討日語與華語在稱呼、寒暄問候、感謝、道歉以及委婉表達等研究成果作為基礎,並在此基礎之上補充筆者在臺灣親身經驗過的觀察及分析探討日華表達習慣之差異,以作為對日華語教學參考之用。分析探討的主要內容分為以下幾部分:(一)日華禮貌概念及文化分析;(二)日華稱呼的對比;(三)日華寒暄問候對比;(四)日華感謝及道歉方式對比;(五)日華委婉表達;(六)針對日本學生譁語教學上的應用。藉此研究,我們將分析比較現今華語及日語中,華人和日本人對禮貌表達的看法和差異及如何活用在華語文教學。
本文研究日華語禮貌表達習慣之共性及差異性,並探討造成日華語溝通障礙的原因。筆者所蒐集到的文獻資料以中國大陸學者的著作為主,而華人之間的表達習慣依其所區域仍存在著些許差異,因此在此方面筆者輔以本身在臺灣的生活經驗與觀察對照。
期待研究成果可以應用在對日華語教學上,以便提供華語教師相關建議,協助華語教師瞭解其日籍學生,並促進日籍華語學習者瞭解華人文化,以助其成功掌握華語禮貌策略與在交際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漢語參考文獻
王忻、2006、《中國日語學習者偏誤分析》,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王軍言、萬玲華、2009、《中日文化解讀與比較─基於同字詞的分析》,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王國安等、2008、《漢語國際推廣與中國文化》,上海:學林出版社。
吳麗君等、2002、《日本學生漢語習得偏誤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吳麗君、2005、《中國語の誤用分析─日本人學習者の場合》,大阪:株式会社遊文舎。
施玉惠、1986、《語言禮貌與外語教學》,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周小娟、2008、《現代漢語禮貌語言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常敬宇、2000、《漢語詞彙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松岑、1989、《禮貌語言初探》,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端端、2003、《語言、文化與認識~中日語言文化比較》,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盛炎、1990、《語言教學原理》,重慶:重慶出版社。
葉德明、1999、《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華語文為第二語言教學芻議─》,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畢繼萬、1997、《對外漢語言文化對比與對外漢語教學》,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畢繼萬、1998、《跨文化交際與第二語言教學》,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靳衛衛、2004、《走進日本~透視日本語言與文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魯寶元、2005、《日漢語言對比研究與對日漢語教學》,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
劉珣、2000、《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戴維揚等、2003、《語言與文化》,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英語參考文獻
Nancy Bonvillain (2008) Languag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the meaning of messages-5th ed.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日語參考文獻
阿辻哲次、2009、《近くて遠い中国語》,東京:中央公論新社。
相原茂、1999、《中国語の学び方》,東京:有限会社ヴァオ。
相原茂、2000、《あっ、知ってる中国語》,東京:株式会社東方書店。
相原茂、2001、《雨がホワホワ》,東京:株式会社現代書館。
相原茂、2007、《感謝と謝罪》,東京:株式会社講談社。
相原茂、2009、《ちくわを食う女》,東京:株式会社現代書館。
相原茂、2010、《ひねもすねたり中国語》,東京:株式会社現代書館。
(二) 學位論文
王慧娟、2005、《日籍漢語學習者中介語之敘述模式研究》.碩士論文. 台灣: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永石繪美、2004、《針對日本學習者漢語結果補語之教學》.碩士論文. 台灣: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李艷洵、2006、《日韓留學生漢語道歉言語行為及其應答策略習得研究》.碩士論文. 中國:暨南大學
林幸一、2007、《零起點日籍學習者之漢語聲調習得》.碩士論文. 台灣: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童菁、2003、《英漢禮貌用語對比研究》.碩士論文. 中國:華中師範大學
高翼、2002、《英漢文化中的禮貌透視》.碩士論文. 中國:西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
劉舞艷、2006、《留學生的漢語否定言語行為表達的習得研究》.碩士論文. 暨南大學
劉小榮、2002、《論漢字在日語中的變遷與作用》.碩士論文. 中國: 天津師範大學
(三)單篇論文
方經民、2001、〈日漢親屬稱謂的語用情境對比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頁1-8。
王建華、2002、〈禮貌的語用距離原則〉,第四期:頁29-33。
甘能清、2003、〈日語贊成表達的文化視角研究〉,《日語學習與研究》第113期:頁24-29。
朱憲文、2006、〈淺析日語寒暄語及其文化背景〉,《日語學習與研究》第4期:
頁62-64。
李淼、2006、〈社會稱呼的漢日對比〉,《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2期:頁37-41。
李朝輝、2006、〈言外之意與日本人的嬌寵心理〉,《社會科學》第3期:頁73-79。
李鐘善等、2004、〈日本人的語言表達與傳統文化的關係〉,《長春師範學院學報》
第23卷第2期:頁90-92。
邵永華、2001、〈日語詞語中的文化內涵〉,第一期:頁65-69。
若柏、1997、〈日語教學與日本社會文化背景的關係〉,第五期:頁88-91。
周小兵、1996、〈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頁118-124。
孫曉傑、2008、〈跨文化比較在外與教學中的思考和應用〉,《瀋陽大學學報》第20卷第5期:頁70-76。
郭硯君等、2009、〈淺析中日兩國寒暄語〉,《青年科學》第7期:頁291-292。
徐萍飛、2001、〈漢日禮貌表達法異同淺析〉,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6期:頁146-151。
張占一、1997、〈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類型〉,載於周思源主編、《對外漢語教學與文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頁:43-60。
張岩紅、2001、〈從中日語言文化對比的角度探索日語教學方法〉,《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頁94-96。
陳岩、2002、〈談中日跨文化交流中摩擦的主要原因〉,《日語學習與研究》第1期:頁24-27。
陳岩、2004、〈談中日跨文化交流中本國文化和母語的干擾〉,《日語學習與研究》第4期:頁48-53。
崔霞、2004、〈論日語中女性語言行為及其文化底蘊〉,第四期:頁96-99。
費建華、2004、〈日語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分析〉,第一期:頁26-30。
劉志榮、2005、〈從日語和漢語的表達方式比較來看日本人的語言心理〉,《日
語學習與研究》第4期:頁56-61。
劉小珊、2002、〈從語言行為理論看日語的感謝行為〉,第一期:頁25-31。
韓越、1999、〈論日本學生的母語負遷移及其對策〉,第四期:頁9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97161018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161018
資料類型 thesis
dc.contributor.advisor 張玉玲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光井祐介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 (Authors) Mitsui, Yusukeen_US
dc.creator (作者) 光井祐介zh_TW
dc.creator (作者) Mitsui, Yusukeen_US
dc.date (日期) 2010en_US
dc.date.accessioned 5-Oct-2011 14:38:58 (UTC+8)-
dc.date.available 5-Oct-2011 14:38:58 (UTC+8)-
dc.date.issued (上傳時間) 5-Oct-2011 14:38:58 (UTC+8)-
dc.identifier (Other Identifiers) G0097161018en_US
dc.identifier.uri (URI) 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299-
dc.description (描述) 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7161018zh_TW
dc.description (描述) 99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 (摘要) 在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母語的表達習慣和方式對第二語言學習者存在著一定的影響。學習者往往對目的語中某些與自己母語不同的表達習慣和方式,感到不解與困惑,而在使用目的語進行表達時,又常常會不自覺地套用母語的表達習慣和方式,結果常造成溝通或學習上的障礙。筆者剛到臺灣時就常親生感受其似的困擾。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起飛及對外華語教學事業的發展,以及近年來,國外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引進,以華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領域也不斷擴大。對於第二語言習得,筆者認為該重視的是要對學習者的語言能力進行描寫和說明,同時必須不斷地給學習者刺激並激發其學習上的成就感。為了達到此目的,教學者除了必須熟悉聽說讀寫等教學法之外,也須瞭解學習者的環境背景、心理形態、以及因華語與其母語之間的差異而易導致的各方面錯誤傾向等。
本論文主要參考前人探討日語與華語在稱呼、寒暄問候、感謝、道歉以及委婉表達等研究成果作為基礎,並在此基礎之上補充筆者在臺灣親身經驗過的觀察及分析探討日華表達習慣之差異,以作為對日華語教學參考之用。分析探討的主要內容分為以下幾部分:(一)日華禮貌概念及文化分析;(二)日華稱呼的對比;(三)日華寒暄問候對比;(四)日華感謝及道歉方式對比;(五)日華委婉表達;(六)針對日本學生譁語教學上的應用。藉此研究,我們將分析比較現今華語及日語中,華人和日本人對禮貌表達的看法和差異及如何活用在華語文教學。
本文研究日華語禮貌表達習慣之共性及差異性,並探討造成日華語溝通障礙的原因。筆者所蒐集到的文獻資料以中國大陸學者的著作為主,而華人之間的表達習慣依其所區域仍存在著些許差異,因此在此方面筆者輔以本身在臺灣的生活經驗與觀察對照。
期待研究成果可以應用在對日華語教學上,以便提供華語教師相關建議,協助華語教師瞭解其日籍學生,並促進日籍華語學習者瞭解華人文化,以助其成功掌握華語禮貌策略與在交際中的應用。
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 第一章緒論 ……………………………………………… 8
1.1 研究動機與目的…………………………………………………………8
1.2 研究範圍…………………………………………………………………9
1.3 研究方法…………………………………………………………………12
1.4 研究架構…………………………………………………………………13

第二章 日華禮貌概念對比………………………………… 17
2.1 禮貌語用距離之原則……………………………………………………17
2.2 語言、文化與跨文化交際與語言現象…………………………………20
2.3 不同文化之間的禮貌作用及表達形式…………………………………23
2.4 日本人民族性格的基本特點……………………………………………24
2.5 華人與日本人之間的禮貌表達差異……………………………………27
2.6 禮貌語用距離與日語敬語………………………………………………28
2.7 小結………………………………………………………………………30

第三章 日華社交稱謂對比與分析…………………………32
3.1中國大陸的稱呼近代史…………………………………………………32
3.2現代的日華稱呼語對比…………………………………………………33
3.3日華恭敬稱呼語差異……………………………………………………35
3.4日華稱呼作用與交際關係………………………………………………37
3.5日語親暱稱呼與交際關係………………………………………………38
3.6親屬類社會稱呼…………………………………………………………40
─3.6.1日華語「老」字概念的差異……………………………………… 40
─3.6.2日華語「老」字概念與稱呼影響………………………………………43
3.7 日華夫妻之間的稱呼…………………………………………………… 45
3.8 小結……………………………………………………………………… 46

第四章 日華寒暄問候語對比與分析……………………… 47
4.1 日華招呼語的文化衝突…………………………………………………47
─4.1.1「客套話」……………………………………………………………48
─4.1.2「敬稱」………………………………………………………………49
─4.1.3「指事」………………………………………………………………49
4.2日常生活裡的問候對比 ………………………………………………50
─4.2.1「初次會面」類………………………………………………………50
─4.2.2「你好」類……………………………………………………………53
─4.2.3「出行」類……………………………………………………………55
─4.2.4「吃飯」類及「天氣」類……………………………………………55
4.3華日寒暄問候語對比…………………………………………………… 58
4.4華日讚揚表達之差異…………………………………………………… 59
4.5日華道別表現對比……………………………………………………… 59
4.6小結……………………………………………………………………… 61

第五章 日華致謝與道歉的對比與分析…………………… 63
5.1 華人對「致謝」之看法……………………………………………………63
5.2 日語裡的「致謝與道歉」……………………………………………… 65
5.3 夫妻之間的感謝表達…………………………………………………… 69
5.4 不同水平的日籍學生之華語道歉及請求應答語……………………… 70
5.5 小結……………………………………………………………………… 71
第六章 日語委婉表達分析與華人的反應………………… 73
6.1禮貌的語用距離與日語模糊表達之特色 ………………………………73
6.2日本人為甚麼喜歡使用「模糊語」 ……………………………………73
6.3日本人的委婉表達與環境影響關聯性 …………………………………74
6.4日語裡的模稜兩可表達 …………………………………………………75
6.5日語模糊拒絕與華人的反應 ……………………………………………77
─6.5.1 日語拒絕的策略進行分類 …………………………………………77
─6.5.2 日語的拒絕與贊成 …………………………………………………81
6.6 小結………………………………………………………………………83

第七章 針對日籍學習者的華語文教學應用………………84
7.1華語教學的文化導入 ………………………………………………… 84
7.2 如何進行文化導入及華語文教學的應用 ……………………………86
7.3 華語文教師的輔導與學習環境之影響 ………………………………88
7.4 小結 ……………………………………………………………………90

第八章 結論…………………………………………………92
8.1日華禮貌語言差異在對外華語教學中的意義 ……………………… 92
8.2對外華語教學中的禮貌語言教學 …………………………………… 92
8.3 對外華語中的文化教學與禮貌語言教學 ……………………………93
8.4不同程度地使用學生的母語進行闡述或教學…………………………94
8.5將文化內容融入課文中…………………………………………………95
8.6通過語言實踐培養溝通能力……………………………………………95
8.7可進行的後續研究………………………………………………………96
參考文獻……………………………………………………98
zh_TW
dc.language.iso en_US-
dc.source.uri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161018en_US
dc.subject (關鍵詞) 禮貌表達習慣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日漢稱呼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日漢寒暄問候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日漢感謝道歉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日漢委婉表達zh_TW
dc.subject (關鍵詞) 跨文化交際zh_TW
dc.title (題名) 日華禮貌表達習慣與教學應用zh_TW
dc.title (題名) The difference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politeness custom and teaching applicationen_US
dc.type (資料類型) 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一) 專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漢語參考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忻、2006、《中國日語學習者偏誤分析》,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軍言、萬玲華、2009、《中日文化解讀與比較─基於同字詞的分析》,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國安等、2008、《漢語國際推廣與中國文化》,上海:學林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麗君等、2002、《日本學生漢語習得偏誤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吳麗君、2005、《中國語の誤用分析─日本人學習者の場合》,大阪:株式会社遊文舎。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施玉惠、1986、《語言禮貌與外語教學》,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小娟、2008、《現代漢語禮貌語言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常敬宇、2000、《漢語詞彙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松岑、1989、《禮貌語言初探》,北京:商務印書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端端、2003、《語言、文化與認識~中日語言文化比較》,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盛炎、1990、《語言教學原理》,重慶:重慶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葉德明、1999、《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華語文為第二語言教學芻議─》,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畢繼萬、1997、《對外漢語言文化對比與對外漢語教學》,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畢繼萬、1998、《跨文化交際與第二語言教學》,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靳衛衛、2004、《走進日本~透視日本語言與文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魯寶元、2005、《日漢語言對比研究與對日漢語教學》,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珣、2000、《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戴維揚等、2003、《語言與文化》,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英語參考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Nancy Bonvillain (2008) Languag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the meaning of messages-5th ed.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日語參考文獻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阿辻哲次、2009、《近くて遠い中国語》,東京:中央公論新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相原茂、1999、《中国語の学び方》,東京:有限会社ヴァオ。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相原茂、2000、《あっ、知ってる中国語》,東京:株式会社東方書店。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相原茂、2001、《雨がホワホワ》,東京:株式会社現代書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相原茂、2007、《感謝と謝罪》,東京:株式会社講談社。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相原茂、2009、《ちくわを食う女》,東京:株式会社現代書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相原茂、2010、《ひねもすねたり中国語》,東京:株式会社現代書館。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二) 學位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慧娟、2005、《日籍漢語學習者中介語之敘述模式研究》.碩士論文. 台灣: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永石繪美、2004、《針對日本學習者漢語結果補語之教學》.碩士論文. 台灣: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艷洵、2006、《日韓留學生漢語道歉言語行為及其應答策略習得研究》.碩士論文. 中國:暨南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林幸一、2007、《零起點日籍學習者之漢語聲調習得》.碩士論文. 台灣: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童菁、2003、《英漢禮貌用語對比研究》.碩士論文. 中國:華中師範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高翼、2002、《英漢文化中的禮貌透視》.碩士論文. 中國:西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舞艷、2006、《留學生的漢語否定言語行為表達的習得研究》.碩士論文. 暨南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小榮、2002、《論漢字在日語中的變遷與作用》.碩士論文. 中國: 天津師範大學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三)單篇論文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方經民、2001、〈日漢親屬稱謂的語用情境對比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頁1-8。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王建華、2002、〈禮貌的語用距離原則〉,第四期:頁29-3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甘能清、2003、〈日語贊成表達的文化視角研究〉,《日語學習與研究》第113期:頁24-2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朱憲文、2006、〈淺析日語寒暄語及其文化背景〉,《日語學習與研究》第4期: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頁62-6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淼、2006、〈社會稱呼的漢日對比〉,《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2期:頁37-4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朝輝、2006、〈言外之意與日本人的嬌寵心理〉,《社會科學》第3期:頁73-7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李鐘善等、2004、〈日本人的語言表達與傳統文化的關係〉,《長春師範學院學報》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第23卷第2期:頁90-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邵永華、2001、〈日語詞語中的文化內涵〉,第一期:頁65-6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若柏、1997、〈日語教學與日本社會文化背景的關係〉,第五期:頁88-9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周小兵、1996、〈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頁118-124。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孫曉傑、2008、〈跨文化比較在外與教學中的思考和應用〉,《瀋陽大學學報》第20卷第5期:頁70-7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郭硯君等、2009、〈淺析中日兩國寒暄語〉,《青年科學》第7期:頁291-292。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徐萍飛、2001、〈漢日禮貌表達法異同淺析〉,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6期:頁146-15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占一、1997、〈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類型〉,載於周思源主編、《對外漢語教學與文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頁:43-6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張岩紅、2001、〈從中日語言文化對比的角度探索日語教學方法〉,《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頁94-96。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岩、2002、〈談中日跨文化交流中摩擦的主要原因〉,《日語學習與研究》第1期:頁24-27。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陳岩、2004、〈談中日跨文化交流中本國文化和母語的干擾〉,《日語學習與研究》第4期:頁48-53。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崔霞、2004、〈論日語中女性語言行為及其文化底蘊〉,第四期:頁96-99。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費建華、2004、〈日語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分析〉,第一期:頁26-30。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志榮、2005、〈從日語和漢語的表達方式比較來看日本人的語言心理〉,《日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語學習與研究》第4期:頁56-6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劉小珊、2002、〈從語言行為理論看日語的感謝行為〉,第一期:頁25-31。zh_TW
dc.relation.reference (參考文獻) 韓越、1999、〈論日本學生的母語負遷移及其對策〉,第四期:頁90。zh_TW